时间:2023-08-07 17:19:0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慢性病的预防教案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 上年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健康档案的建立,存在电子档案的录入与纸质档案不同步现象,建档率低,致使各项重点人群的筛查率低于理论数字。
2、 健康教育及健康咨询活动次数未达到项目要求。
3、 由于慢病患者外出,致使慢病管理频次及管理率不达标。
4、 由于村卫生室人员业务能力有限,慢病随访和其电子录入工作未能及时完成,个别随访无意义,甚至不真实。
5、 与门诊大夫未配合好,档案未很好的利用,大多数成了“死档”,失去了建档的意义。
6、 由于仪器及试剂等原因,65岁老年人体检中的辅助检查工作未完成。
二、20__年的工作目标: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国家切实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方法和惠民政策,通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居民健康问题实施干预,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主要传染病及慢性病,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使全体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三、 长期工作安排:
1、健康档案。继续建立健全信息化档案,及时更新档案,并做好保密工作。在上一年度工作的基础上将继续完善返乡及流入等人群健康档案的建立工作。
2、慢性病管理。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至少四次面对面的随访,定期进行咨询服务和用药指导,并及时对其电子录入,尤其是高血压人群,应分级及时按月做好随访工作。利用随访宣传防病知识,使农民对重点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并做好资料汇总和信息上报。对慢病的管理率达80%以上,慢病的控制率达25%。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测血压率达100%。同时加大筛点人群,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做好门诊日志记录。
3、健康教育工作。要真实,有意义。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季节防病重点,每月更换一次室外及室内健康教育宣传栏的内容,印刷发放健康教育资料,覆盖率达60%以上;要求相关人员在上门访视时进行相关健康知识的宣传,使居民基本卫生常识知晓率达80%以上;组织动员孕妇及3岁以下儿童家长参加我院举办的孕妇和儿童健康教育讲座;孕妇在孕早期或中期接受一次健康教育的覆盖率达到85%以上,3岁以下儿童家长覆盖率达到85%以上。每个月进行一次健康知识讲座;每个月利用集市开展一次健康咨询活动;每天循环播放音像资料不少于六种;提供不少于十二种的印刷资料,居民覆盖率达30%以上;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达60%以上,其相关资料(通知、照片、记录、教案、试卷等)必须规范存档。
4、老年人保健。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四次面对面的随访和一次健康管理服务,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护和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尤其是管理的老年人辅助检查工作,今年至少完成95%以上。65岁以上的老年人管理人数达到90%。加强体检宣传工作,确保65岁以上老年人、特困残疾人、低保户、五保户等困难群体,体检率要求。全年对上述人群进行四次面对面的随访和一次健康管理服务,同时做好宣传发动,积极参与强化免疫,进行有针对性的以健康教育为重点的健康干预。
5、档案(纸质和电子)的利用工作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今年不漏来院的任何一个就诊、咨询者,未建档的建档;建档的充分利用档案,如信息的更改,内容的填充,随访等,除特殊情况下,必须当面立即完成。
6、预防接种。建立规范化的免疫门诊,建立健全计免制度,规范计免接种操作,每月接种不少于8天,同时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做到安全注射,为我镇儿童提供安全、有效、免费、均等化的免疫规划疫苗的预防接种服务,熟练掌握接种前、后的全面情况,做好接种反应事故的处理登记,加强冷链管理,做好疫苗的进出管理、冷链远转管理、失效报损登记。根据上级疾控中心的要求,进行相关疫苗的强化和为重点地区的重大人群提供疫苗接种服务,有效预防和控制疫苗针对性的传染病。新生儿建卡率、建证率、卡证符合率都达到100%。入托学生验证率达100%。
7、传染病防治。
(1)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组织和传染病管理制度,全面规范使用门诊日志,建立健全发热、腹泻门诊登记,认真做好疫情报告、疫区管理及疫情登记。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传染病防治法》,让医务人员全了解法定传染病的病种分类、法定报告人、报告时限、方式、程序等业务知识。同时让更多人群认知疾病防治的重要性。要及时、准确上报疫情,及时完成疫情登记,保障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正常运行,每月至少报一例传染病,报告率100%,报告卡及时、准确、完整率100%,疫情登记率100%。
(2)积极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病人转诊率达100%,同时开展病人的追踪治疗及随访管理,督促其定期复查,并将信息及时上报贺州市疾控中心。积极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加强普及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建立规范的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
8、儿童保健。加强儿检工作,三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75%以上,新生儿访视率达90%。加强散居儿童保健管理,使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达80%以上,婴幼儿系管率和使用生长发育图监测率分别达75%以上。及时发现与治疗影响儿童健康的疾病,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开展儿童保健技术培训。
依法加强托幼 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管理。对新入托园的幼儿一律进行体检,合格者方能入托。5-6月份完成所有幼托儿童的健康体检。保证7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要求达到80%以上。
免费向我镇0-6岁儿童提供基本保健服务,同时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辅食的添加等营养及护理的咨询指导,对常见病的预防、心理发育、意外伤害的预防指导。对贫血、佝偻病、肺炎、腹泻等疾病进行预防,规范儿童保健服务,逐步提高儿童健康水平,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9、孕产妇保健。免费向辖区孕产妇提供基本保健服务,规范孕产妇保健,做好早孕建册、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工作,并做好高危孕产妇的筛查、追踪、随访和转诊等工作。继续加大实施母婴安全工程的宣传力度,以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为目标,广泛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掌握育龄妇女和孕妇情况,动员和通知怀孕妇女进行孕产期保健管理。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99%以上,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7%以上,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以上。孕产妇产后访视率85%以上,高危孕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减少孕产妇死亡。叶酸及孕产妇分娩补助及时发放。
10、重性精神患者管理。完成四次的随访等工作,如患者等情况许可,进行一次健康检查,逐步建立综合预防和控制重性精神病患者危险行为的有效机制。通过项目实施,提高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防治能力和管理水平。年底,在对明确诊断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率达到95%以上。
11、每月针对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人、重性精神疾病、孕产妇、儿童进行免费体检(辅助检查:彩超、尿常规、血糖、全血细胞分析、乙肝表面抗原、肝功、肾功、心电图等)
12、每月的22日各专项小组上报纸质的工作情况及相关数字到卫生院项目办公室,项目办公室审核完成,25日前上报旗卫生局。
四、阶段性工作安排
一月份:①召开第一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下发今年总的工作计划。③各专项小组上报各自的工作计划。④开展孕产妇健康知识讲座。
二月份:①召开第二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对全院职工及村卫生室人员进行公共卫生相关知识培训。③对九个村卫生室人员的工作进行第一次检查、督导。④开展儿童保健知识讲座。
三月份:①召开第三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对我镇九个村的老年人、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人群进行今年的第一次面对面随访并及时电子录入。③利用三八妇女节、3.24结核病防治宣传日,开展两次健康教育咨询活动两次,重点宣传生殖健康知识、结核病防治知识。对结核病的防治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一次。
四月份:①召开第四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利用4.25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进行儿童预防接种知识的讲座一次,并开展健康咨询活动一次。
五月份:①召开第五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对九个村卫生室人员的工作进行第二次检查、督导。③利用5月3日世界哮喘日进行相关知识讲座一次,针对5月31日世界无烟日,重点开展吸烟危害健康知识咨询活动。
六月份:①召开第六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对全院职工及村卫生室人员进行公共卫生培训、学习、互相交流。同时召开一次村委会协调会议,并邀请分管镇长参加。③对我镇九个村的老年人、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人群进行今年的第二次面对面随访并及时电子录入。④利用6月6日爱眼日进行眼部疾病及保健方面的知识讲座一次。对公共卫生半年工作进行总结。
七月份:①召开第七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开展碘缺乏病的预防知识讲座一次,并对相关知识开展健康咨询活动一次。
八月份:①召开第八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对九个村卫生室人员的工作进行第三次检查、督导。③进行滥用抗生素对人体的危害相关知识讲座一次。
九月份:①召开第九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进行村卫生室及全院职工公共卫生知识培训工作。③对我镇九个村的老年人、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人群进行今年的第三次面对面随访并及时电子录入。④结合9月20日全国爱牙日,开展口腔保健防治知识宣传教育讲座一次。
十月份:①召开第十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总结一年的工作进展情况。③结合10月8日高血压、世界精神卫生日,大范围开展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和心理卫生知识的讲座及健康咨询活动各一次。
十一月份:①召开第十一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对我镇九个村的老年人、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人群进行今年的第三次面对面随访并及时电子录入。③对九个村卫生室人员的工作进行第四次检查、督导。④结合食品卫生宣传周和11.14的全国防治糖尿病日,开展食品卫生与营养、糖尿病防治的讲座及宣传教育。
十二月份:①召开第十二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利用12月1日世界艾滋病防治宣传日,重点开展性病、艾滋病防治的讲座、宣传教育。③各专项小组对工作分析、总结,上报下年计划等。
五、临时性工作安排:
1、如有特殊情况,以上时间、工作临时调整。
2、按时完成上级安排的其他工作。
3、根据工作情况,对村卫生室人员进行培训、检查、督导。
4、抓住机会进行宣传教育工作,如集市、学校开家长会、家长接送学生、接种日等。
5、根据情况,进行居民健康档案的整理工作。
季节性流感疫苗怎么打
1、季节性流感疫苗怎么打
根据规律和对流感监测的分析,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份为流感高发期。合肥市疾控专家建议,在高发期到来之前,也就是此时开始至十月份,是季节性流感疫苗的最佳接种时间,体弱或有基础性疾病的重点人群注意及时接种主动预防。
2、什么是季节性流感
季节性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性呼吸道传染病,经飞沫传播,临床典型表现为突起畏寒、高热、头痛、全身酸痛、疲弱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而呼吸道症状较轻。本病常呈自限性,病程一般为3~4天。婴幼儿、老年人、有心肺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并发肺炎,预后较差。
3、如何预防季节性流感
3.1、自我防护:感冒多是病从鼻入。因此,要坚持用冷水洗脸,增强鼻粘膜对空气的适应能力;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规律、长期的适度体育锻炼能够增强身体的免疫力;生活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对提高自身免疫功能相当重要;定时打开门窗通风,尽量不要去人多拥挤不透气的地方;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打喷嚏、咳嗽、清理鼻腔应用卫生纸掩盖。
3.2、合理饮食:颜色鲜艳的蔬菜都是预防感冒的常用食品,如西红柿、胡萝卜和菠菜。多吃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如各种深绿色蔬菜和杏仁、麦芽和水果等。
3.3、家庭预防:要注意室内空气新鲜,早晨开窗换气不少于十五分钟,开窗通风可有效地减少室内空气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改善空气质量;家中如发现流感患者,应及时薰醋,进行空气消毒。
3.4、接种疫苗:科学研究表明,应用预防接种后,一般可使感冒的发病率降低50%左右。
给孩子打季节性流感疫苗好吗
专家提醒,重点人群应优先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主要包括5岁及以下儿童,尤其是2岁及以下的婴幼儿,孩子打疫苗最好按照国家规定的接种时间表来接种,如果生病了可以顺延一两周,但不要拖延太久,以免影响其他疫苗的接种。因为疫苗的免疫程序是根据科学实践制定的,妈妈应严格按照免疫手册规定的时间接种。计划内的疫苗肯定要打,计划外的疫苗,可以根据宝宝的身体情况接种。
哪些人应该接种疫苗
1、孕妇:在妊娠任何阶段,孕妇均应接种流感疫苗。因为孕妇罹患严重流感的风险高,在整个孕期接种流感疫苗均为安全,可有效预防孕妇及婴儿罹患流感。
2、<6月龄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由于现有流感疫苗不可以直接给<6月龄婴儿接种,该人群可通过母亲孕期接种和对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
3、6~23月龄婴幼儿:该年龄儿童患流感后出现重症的风险高,流感住院负担重,应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4、2~5岁儿童:该年龄组儿童流感疾病负担也较高,但低于<2岁儿童。
5、>60岁老年人:是流感疫苗接种的重要目标人群。
6、特定慢性病患者: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病等慢性病患者及患免疫抑制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患重症流感的风险很高,应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7、医务人员:是流感疫苗接种的重要优先人群,不仅可保护其自身,维持流感流行季节医疗服务的正常运转,同时也可有效减少将病毒传给流感高危人群的机会。
猜你喜欢:
1.流感疫苗副作用
利用网络技术,借鉴众家之长
我们以前没有教授中医内科学的经验,所以必须学习其他院校好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经验。时间及财力有限,无法过多地到外地院校参观学习。现在处于网络时代,上网查阅资料极为方便,足不出户便可上网查阅学习多家中西医院校的优秀教案、教材教法、多媒体课件以及其他大量有关中医教学文章。通过上网检索,我们下载了河南中医学院、辽宁中医学院以及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内科学精品课程教案和课件,经过进一步的整理,编写出适合我校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中医内科学教案和多媒体教学课件。
备课认真充分,讲授条理清楚
中医内科学涉及的病种多、范围广。我校教学大纲安排授课90学时,见习20学时,课时数量明显少于中医院校的中医本科专业。故必须适当精简教学内容,提高授课质量,争取在相对少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中医内科学的基本内容。所以必须认真研读,吃透教材,充分领会其精神。广泛查阅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虚心向老教师请教,仔细研究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一些重要的、难懂的问题,如何引出、展开、深入讲解,比如:治血三法、治痰独取阳明等,都要考虑周详,做到心中有数,条理清楚。认真书写教案,反复思考、推敲、修改,要符合教学规范要求。进行预讲演练,合理掌握讲课速度,调整课程结构,请本教研室的教师观摩,提出改进意见,直到满意。
讲授中医理论,联系西医知识
由于中医对疾病的认识方法不同,对疾病的论述有其自身固有的特点,与西医学有明显的差异。在中医内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逐步形成与病名相应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类证鉴别、发展演变、转归预后的系统认识,以及辨证论治的具体治法、方药和预防调护,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我们的学生西医课程学的比较多,经常会提问某些西医的病如何用中医治疗。因此在讲授中医内科学时,要经常联系西医相关的疾病,并阐述中西医在一些疾病的认识与治疗方面的差异,指出中医的优势。如讲胁痛、膨胀,可以联系到西医的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这二种病可以参照中医的胁痛、朦胀进行辨证论治,但中医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的效果,明显优于西医。讲授消渴,可以联系西医的糖尿病,在降糖方面,中医没有特效的降糖药,但在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中医药有明显的优势。我们是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可以博采中西医之长,根据具体情况,优先选用比较好的治疗方法,以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列举有效医案,加强中医信念
泛泛地讲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犹如听讲天书,使人昏昏欲睡,难以产生良好教学效果。学生普遍地对临床病例有浓厚的兴趣,在讲授中医内科的过程中,可以引用较多的临床验案,往往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中医的信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黄疽的阳黄证,黄色鲜明,发病急,病程短,病势重,尤其急黄,类似于西医的重症肝炎,病情危重,单纯用西医治疗死亡率极高。近些年来,我们用茵陈篙汤加大剂量的赤芍治疗重症肝炎取得良好效果,其治疗效果远远优于西医。有数例西医己下病危通知书的病人,经用中药治疗,转危为安,完全康复。在2003年发生非典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70例非典,实现三个零突破一零传染、零死亡、零转院,其疗效明显优于其他西医院,引起医学界震惊,大大提高了中医的声望。通过列举这些病例,使学生认识到中医不仅能治疗慢性病,在有些急性病的治疗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甚至疗效优于西医。这样对提高学生学习中医的信心具有重要的作用。
经常提出问题,开发学生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当时所教具体内容,经常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活跃课堂气氛,每节课留下5一10分钟时间,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回答或与学生展开讨论,改变过去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在讨论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敞开心扉,各抒己见,引导学生开阔思路,深入思考,加深理解,激发学生对中医诊断学的兴趣。例如,血癖证为临床常见之证,许多疾病的发生与血癖有关,不少西医师对中医的活血化癖感兴趣,可让学生举出与血癖证相关的的疾病,并分析其发生的机制,不少学生提出冠心病、脑血栓形成、肝硬化等,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分析了这些病的发病机理。这样,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临床医学专业 预防医学 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41-01
随着疾病谱、死亡谱的改变,人口的老龄化,医疗条件的改善以及人们健康观念的变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已经成为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预防医学》课程也被列为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显示出其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为了使《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更好地与实际工作岗位相对接,适应医学发展需要,我院对《预防医学》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进行岗位调研,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及基本工作能力
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主要面向社区培养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要求承担预防医学教学的教师要转变观念, 深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岗位调研,了解真实工作环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家共同分析,确定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是集“预防、保健、康复、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卫生服务。因此,应具备基本的工作能力包括:能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断治疗与转诊;能开展传染病的预防及社区管理;能分析判断慢性病的流行因素并制定预防措施;能对社区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自我保健;能对社区三大公共卫生进行管理;能初步开展医学科研;能建立并使用健康档案。
二、制定课程标准,实现校内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
在岗位调研基础上,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课程标准。确定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和执业标准为依据”的设计理念[1],将《预防医学》定位为临床医学专业核心课程,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预防为主”的基本思想,强化“群体观念、环境观念、预防观念、大卫生观念”,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预防意识、水平和技能。使学生毕业后不仅能够开出临床处方,更为重要的是具有开出预防处方的能力[2],以适应将来从事社区医疗服务的需要。将课程内容整理为环境、职业、食品等三大卫生;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医学统计与流行病学方法;健康档案的使用与管理等五大学习任务,努力实现校内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
其课程目标按照执业考试大纲要求与岗位工作要求制定出知识、 技能与态度三大目标。例如, 在知识目标中除要掌握环境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懂得如何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避开和消除危险因素, 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三级预防原则与措施, 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内容、自我保健与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技能目标要求具备开展社区卫生保健服务的能力, 具有指导群众开展防病和自我保健工作的能力,具有制定预防疾病和增进人群健康措施与计划的能力。职业素质目标要求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观念,具有维护与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社会使命感。
三、加强社区实践,获得岗位工作的初步经验
预防医学的实践性很强。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 更是要教会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 ,这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3]。因此,预防医学的教学应将课堂外延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使学生在工作环境中学习, 提升专业适应能力, 深刻感知就业岗位, 从而获得基层工作的初步经验[4]。例如, 为培养学生在社区开展慢性病预防的工作能力, 教师提出“生活方式与慢性病” 的健康教育课题组织学生到社区完成。到社区前, 学生分别收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资料进行准备 , 到社区后,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合作, 精心制作社区健康宣传板报、印制发放宣传单,进入社区高危人群家庭帮助制订个性化的干预计划, 实践结束后班内开展总结交流。大多数学生表示,通过社区实践,学会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同时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更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灵感, 获得了岗位工作的初步经验。
四、改革课堂教学,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在以往的课堂上,大多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只是一味的被动接受知识,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记,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课堂知识,更没有时间对课堂知识提出质疑,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亟需改革课堂教学,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课改中的体会是:一是教师课前备课要充分,悉心编写或选择恰当的案例,从案例中引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和典型性,能覆盖讲授内容;二是课前将问题布置给学生后,学生需要通过网络、杂志、专著等途径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此过程不能流于形式,可通过学生自查、教师抽查来严格落实;三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为特点,在教学中可采用提问、讨论、讲授、学生专题发言等多种教学手段,教师要充分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有效地传播知识,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达成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及时引导、不断纠偏,具有较高的课堂驾驭和教学组织的能力。同时,通过课改实践我们感受到,学生接受在校教育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医学的发展是无限的,要使学生学会利用各种渠道获取和掌握不断涌现的前瞻性知识,成为自主学习者,满足终身学习的需要,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失为一条重要途径。
五、建设精品课程网站,实现共享互动平台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通过高职院校多年来的实践表明,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我院《预防医学》精品课程的建设起步较晚,课改组成员以借鉴现有优质资源为基础,搜集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课程标准、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案例、习题、模拟试卷、图片、表格、flas、视频、网站等,并将其进行整合、优化和共享,建成了更加适合我院教学实际情况的精品课程网站。网站的建立,一方面为教师提供了具有示范作用的本课程优质教学资源,提供良好的资源上传、下载功能,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可以利用教案、课件、习题等教学资源提前预习和准备,上课没充分理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复习。教师还可以通过互动平台适时布置学习任务和相关练习,学生可以通过互动平台向教师提出需要解答的问题,由教师答疑解惑。通过这些方式,实现了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交流。既可使学生的疑难问题得到适时解答,又可使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还可因材施教,体现个性化教育。从而在教与学两方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总之,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是大势所趋,作为高职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勇于探索,在课程改革中做出积极尝试。
参考文献:
[1]纪艳,朱海燕.基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岗位任务的预防医学课程改革[J].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4,(02).
[2]陆春城,夏彦恺,王心如.对加强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类课程教学的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6).
[3]李君,孙维权.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中预防医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4,(02).
[4]李研.高等卫生职业教育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3,(22)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以农村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强化公共卫生的政府责任,加快构建农民健康工程,从整体上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总体目标
通过加强“一网三化”建设,即完善县、镇、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全面推进乡镇卫生院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化建设,到20*年,在全镇建立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实现人人享受初级卫生保健。
三、主要任务
以让农民“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加强预防少生病”为主线,以实施农民健康工程为目标,以省政府确定直接面向农民的三大类12个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重点,今年在我镇开展“农村公共卫生试点、创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示范活动”,争取达标。基本完成以下服务内容和工作目标:
1、健康教育。行政村设置健康宣传栏,户户获得健康教育资料,户覆盖率达到80%;开展育龄妇女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咨询和教育,学校健教开课率达到100%。
2、健康管理。农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70%以上,开展健康随访,重点人群每年随访次数大于4次。
3、基本医疗惠民服务。方便农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治,建立双向转诊制度;结合农忙和疾病防控等情况,及时组织开展社区巡诊,做到小病不出村镇,大病及时救治。农村患者在乡镇及以下医疗机构就诊比例达到75%以上。
4、合作医疗便民服务。负责合作医疗相关问题的解答,协助做好政策宣传。合作医疗群众满意度达80%以上。
5、儿童保健。(1)向0—7岁的儿童提供省免疫规划规定的7种—类疫苗的接种服务,计免建卡发证率达到95%,接种率达到95%。儿童入学入托计免证查验率达到95%。(2)0—3岁儿童在首次体格检查时建立系统管理档案,定期接受8次健康体检,42天建册率达95%,儿童系统管理率达到90%以上。
6、妇女保健。(1)向孕产妇提供5次产前检查,3次产后上门访视和1次产后常规检查。婚前保健咨询率达60%,产前检查率和产后访视率达95%;(2)向育龄已婚妇女每三年提供1次常见妇女病检查,妇女病检查率达到30%。
7、老人和困难群体保健。为60岁以上老人和特困残疾人,低保家庭、五保户等困难群体配备社区责任医生,体检率达到80%,建档率达到90%,每年随访次数大于4次。
8、重点疾病社区管理。肺结核病项目规范管理合格率达90%,成人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70%,精神病病人综合管理覆盖率达80%;居民重点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0%。
9、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按规定要求收集和报告传染病疫情,集体中毒,职业危害及农村集体聚餐,用水污染,出生死亡,出生缺陷和外来人员等信息。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报告率达95%,出生死亡,出生缺陷和外来人员等信息报告率达85%。
10、环境卫生协管。农村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45%;村保洁制度覆盖率达80%;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率达到95%以上。
11、卫生监督协查。配合县级卫生监督派出机构对农村学校、医疗机构、相关企业和经营单位开展卫生检查。从业人员体检率达到95%。
12、协助落实疾病防控措施。配合查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到位率达100%。
四、工作措施
根据*镇实际,要完成上述任务,提出以下工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继续加强对全镇干部及村双委的宣传发动,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是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客观需要,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政府履行公共卫生责任的内在要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增强做好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二)健全保障机制。认真抓好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一步缓解农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三)加强卫生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市级医疗预防保健中心的业务指导作用,规范各项工作,制定明确的操作规程。对社区责任医生实施全科医学培训,对村级公共卫生联络员进行上岗前培训,切实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水平,并在扎实履行职能的同时,保证从业人员的各种待遇,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四)加快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建设。
1、创新服务模式。全面推行社区医生责任制,建立健全“条块结合、分片包干、团队合作、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按照服务人口每1000-1500名农民居民(或1—3个村居)的标准,确定1名责任(驻村)医生。通过社区巡诊、电话预约等形式,为农民家庭提供高效、便捷的优质服务。建立和健全农村卫生机构与县级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制度,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的主动性和连续性。
2、流动人口管理。通过公共卫生信息收集报告系统,掌握辖区流动人口的免疫对象、孕产妇、从事职业等基本情况,重点做好流动人口预防接种、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和外来务工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等工作。认真实施免疫规则,使外来适龄儿童享受当地儿童一样的免疫预防。建立和完善流动孕产妇的居住地管理制度,落实外来人口肺结核、血吸虫病、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患者的查治和管理措施。
(五)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健康体检工作。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由政府负责提供两年一次的免费体检。健康体检项目包括物理检查、三大常规、胸透、B超和心电图五大项,其中对7岁以下儿童按照系统儿童管理要求予以生长发育监测,对中小学生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有关要求实施体检。为保证健康体检经常性开展,乡镇卫生院应落实专门人员,健康体检要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并做好健康档案建档与连续服务工作。
(六)加强对公共卫生工作的领导。镇政府建立公共卫生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督查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确立了分管领导,一名公共卫生管理员,各行政村确定一名公共卫生联络员,具体负责日常公共卫生工作。
五、责任分解
为确保以上工作措施落到实处,有关单位和相关人员应承担以下职责:
(一)镇政府的职责
1、强化对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领导责任,成立农村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一位领导分管,负责组织、协调、督查全镇农村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情况汇报、检查工作进度、解决存在问题、部署具体工作。在职干部中,要确定一名专职公共卫生管理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乡镇驻村干部要积极配合做好有关公共卫生工作。
2、将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纳入镇政府年度主要工作内容,并纳入乡镇干部的绩效考核内容。
3、定期召开相关部门(单位)、村两委成员参加的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会议,部署落实农村公共卫生工作。
4、在一年二次对已婚妇女做妇检的同时协助做好妇女病普查。怀孕妇女到镇政府领准生证时,动员孕妇到镇卫生院做早孕建卡,动员男女青年在结婚登记前到镇卫生院做婚前咨询及必要婚前体检。
5、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给予必要的经费、物资、设施等方面的支持。
6、镇广播站为公共卫生工作宣传活动提供免费服务。
7、每年两次对镇农村公共卫生工作进行考核。
(二)村委会的职责
1、认真履行公共卫生管理职责,落实本村范围内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
2、建立村公共卫生工作管理领导小组,确定一名专(兼)职的公共卫生联络员,协助村领导做好日常工作,并落实误工报酬。落实村饮用水管理员和村保洁员队伍。
3、负责组织实施本村环境综合整治、改水改厕、除四害、健康宣教、企业卫生安全、集体聚餐、食品药品等健康相关产品的巡查、信息报告和流动人口的卫生管理等工作。动员孕妇、儿童家长参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的健康教育,动员婚龄青年进行婚前医学检查。
4、制定村保洁制度,定期组织检查,有记录。
5、在卫生部门配合指导下做好饮用水水质监测和饮用水消毒工作。
6、在人流集中的地方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
(三)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的职责
1、各学校要求开设健康教育课,做到有教材、教案、课程表和记录。
2、在卫生部门配合下做好新生入学、入托接种证的查验工作。
3、负责每年一次学生健康体检的组织工作。
4、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生中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5、积极做好本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报告工作。
6、加强食堂和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管理工作。
(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责
1、创建规范化接种门诊,实施儿童免疫接种,每月要求责任医生对应种儿童未种原因进行随访并提供未种儿童名单。掌握和上报本辖区的基本人口资料、人口变动情况资料、流动人口资料、计免建卡证率、各种疫苗接种率资料。
2、每季组织责任医生对各村进行流动儿童调查并负责查漏补种和资料汇总工作,在二、四季度汇总上报市疾控中心。
3、负责儿童入学入托计免接种证查验和查漏补种工作,做好甲乙肝、麻腮风、水痘等疫苗的推广接种工作。
4、开展艾滋病、狂犬病等防治知识宣传,为责任医生提供所需要的宣传资料。
5、收集和上报本辖区的传染病及其它公共卫生事件,按要求承担或协助做好传染病病人消毒隔离、个案调查和其他防控工作。协助开展疾病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6、收集和上报本辖区所发生的接种副反应,做好资料收集和调查处理工作。
7、重点疾病社区管理:制定与农村公共卫生相关岗位的岗位职责,明确在岗人员的具体工作要求;负责慢性病人发现、登记和报告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汇总工作;掌握社区主要慢性病病人综合管理情况,指导村级进行综合管理和随访,及时汇总上报随访信息;具体落实辖区慢性社区管理和信息统计等工作。
8、公共卫生监测工作:组织按规范报告四类监测慢病,建立慢病档案,开展监测慢病随访工作;组织对辖区内死亡病例开展死因调查,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9、重点疾病监测:按要求组织开展;流动人口HIV感染与健康状况调查;疟疾疫情监测、碘缺乏病监测、地病监测。负责资料的整理、汇总和上报工作。
10、做好当地政府参谋,指导本辖区做好除“四害”和环境整治工作,并定期做好督促检查。积极做好农村改厕、改水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工作。
11、掌握本辖区范围内妇幼保健情况和各项基本数据,做好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做好高危妊娠的追踪孕产妇、儿童死亡监测工作。
12、及时分发市疾控中心等提供的健康宣传资料,自行编印健教材料,组织人员开展上门宣传。
13、按时完成肺结核归口管理规定的发现转诊任务和追踪、督导、访视等管理工作。
14、按公共卫生工作档案的归档要求,每年对所做的工作记录、总结、报表等资料进行归档。
(八)责任医生职责:
1、为责任区居民做好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综合性卫生服务。
2、建立和管理责任区内所有的家庭健康档案;实施致病行为干预和家庭健康促进计划。
3、掌握责任区内服务人口基本健康状况,及时督促服务对象按规范要求接受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计划免疫、慢病及重点传染病管理。
4、方便责任区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治,结合农忙等情况及时开展社区巡诊,建立双向转诊制度。
5、按照规定的预防保健服务项目,根据家庭成员的具体情况,上门落实相应的工作任务。
6、健康教育进村入户,以讲课、咨询、发放健康处方等形式向服务对象提供对面的服务。
7、及时收集、核实、报告责任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死亡及传染病等,并协助完成调查处理。
8、协助开展责任区内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托幼机构、饮水卫生检查及管理。
9、对责任区内的卫生创建、改水、改厕及除“四害”等爱国卫生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并参与卫生检查、评比活动。
10、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无偿献血等政策宣传和咨询,协助参保人员及时报销等各项工作。
(九)村级联络员职责:
1、及时准确上报本村出生、死亡、出生缺陷、外出人员和外来人员等情况。
2、及时分送儿童预防接种通知书,做好儿童接种后的访视。
3、督促本村0—3岁儿童,定期到指定体检站接受儿童体检。
4、做好孕情摸底,督促孕妇到医院早孕建卡,产前检查,做好产后访视。
5、为60岁以上老人、特困残疾人、低保家庭、五保户等困难群体,做好基线调查。
6、做好本村肺结核病人化疗督导和访视,协助精神病患者家属做好监护和康复工作。
7、根据本村的主要健康问题,指导村民纠正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行为和生活习惯。
8、全面了解本村参加农医保人员就医情况,协助做好报销工作。
关键词:全科医学概论;教学;体会
一、要牢固掌握全科医学的概念
全科医学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它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有别于过往的临床医疗,是一种新的医学理念与医疗服务模式,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传人我国。是指“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全科医学的定义是全科医学概论的精髓所在,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领会它的真实内涵,避免走进以往的诊疗误区。比如要充分比要充认识到全科医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它与临床医学有何区别,它的范围、特点又是什么。
二、注重与专科医疗的区别
目前,专科医疗的过度分化,以疾病为中心的健康照顾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多的健康需求,必需要有一种新的医疗类型来补充甚至是替代。那么,学习全科医学概论的第二大任务就是要明白全科医疗区别于专科医疗的优越性。全科医疗中“防、治、保、康、计、健教六位一体”的全面服务内容以及“人性化照顾、可及行服务、持续性照顾”等服务特征是我们课堂上要讲解清楚,学生要充分理解融会贯通的。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医学模式也要随之相应的转变,由专科医学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存在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之中,人的健康状态不仅仅是包括躯体的,还包括心因性疾病及社会特征因素导致的疾病,也就是要求我们在思考疾病的同时要关注家庭,社区和社会背景。
三、着重强调预防的重要性
强调疾病预防在整个疾病防治中的作用是全科医学概论的又一突出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一些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并发症也逐渐增多。从过往的生物医学模式上讲,患了高血压后就用药物来控制血压。但全科医学强调以预防为主,不仅给予药物治疗,还指导人们改变个体行为和生活方式,比如:高血压病人要控制体重,避免肥胖;避免{盐饮食;戒烟限酒;避免发怒;注意心理调节等等,并嘱咐患者落到实处和定期复耍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四、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
全科医学概论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内容枯燥,概念繁多。传统的学方法采用“填鸭式”或“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教学,缺乏主动探索知识的环节,造成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要将全科医学概论相关知识讲解清楚,教师授课时要注意活跃课堂气氛,让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接纳。可以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 引用典型的、有针对性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相应章节的知识点进行讨论分析,加深学生理解。例如:李某,7岁,四个月来多次因突发腹痛皆由父母亲陪同要求全科医生予以急诊处理,然而所有检查均正常,经医生与父母交谈,该儿童腹痛均发生于父母激烈争吵之时,而该儿童的腹痛突发使其父母的争吵暂时停止。这个案例的讨论就可以帮助同学理解“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照顾”的意义。
2.利用多媒体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依照教案讲述,这种教学方式不易将全科医学抽象的理论概念表述清楚,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将教案做成PPT课件,插入一些具有说服能力的临床病例图片、对照分析表、统计表等,直观明了的展现给学生,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能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生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后老师也可以将PPT以及教案等资料上传至校园网或是资源共享,以便学生随时下载使用。
3.采用CPC教学模式“以病例为中心、问题为基础、社区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简称CPC教学模式。CPC教学模式采用课堂讲授与临床病例相结合的方法,引入了PBL(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社区实践活动中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形式。他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加深学生对全科医学及社区服务精神的理解。
总之,在全科医学概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先进的手段辅助教学,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将全科医学的主要理论体系有重点的、简单明了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便于掌握,为培养出优秀的全科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保健;预防
教师作为全社会的财富,也是党和国家培养的人才。教师的身体健康是每一位高校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近年来教师在身体检查中,频频出现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新兴病例,通过及时治疗并进行有效地预防措施后,病情得到了适当的控制,延缓了发病状况;高职院校更是青年学生比较集中的地方,对他们加强预防保健, 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加强他们的保健工作同样重要。加强对高职院校的的保健工作,才能达到保护人才,提高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1 高职院校保健工作的意义
高职院校预防保健工作,进一步体现了高校预防为主的方针,也反映了疾病控制的必然趋势和客观需求。控制各种疾病及预防慢性病和意外伤害等主要原因,迫切需要在校园开展健康教育、发展自我保健、校园保健、改变人群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这也适应高职院校医学模式转变的客观需要。
2 高校保健工作以预防为主
2.1 个人保健
食堂环境与用餐卫生:一是从食堂内卫生死角抓起,众所周知,病从口入的原理,食堂卫生的重点是清洁消毒工作,这是卫生保健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夏季,由于常伴的季节病较多,因此食堂环境、用餐卫生与营养搭配显得尤为重要。
宿舍环境与个人卫生:我院学生现在基本8人一间宿舍,宿舍环境舒适,学生经常打开窗子通风,勤换勤洗被褥,个人卫生条件的改善,有利于避免呼吸系统与消化系统的常见病与传染病滋生。
富有规律的作息安排:众所周知,健康长寿的秘诀在于规律的作息生活与习惯,做好这两点,可在不同程度上提升生活质量。特别是教师这一特殊职业,因为工作需要,长期处于无规律生活,加班是常事,错过正常的休息时间批改作业、备写教案等原因都会产生对人体不利的因素。因此, 要提醒他们注意自己的作息时间,戒掉不良生活习惯。
增强体育锻炼: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长期从事伏案工作和讲台工作,进行体育运动是一个不错的身体锻炼方式,通过适度的体育运动可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延缓机体的衰老程度和老化程度,因此一定要告诫他们要加强对身体的锻炼。
2.2 医疗保健
“预防为主”是医疗保健工作的重要经验之一,近几年,学院为了方便教师及学生的需要,课余时间和夜间安排专人值班,保证教师和学生的就医。
2.3 心理健康
优秀的心理素质是人们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高职院校从学生年龄结构来看,是青年人相对较集中的地方,大学生正值精力充沛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构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思想活跃、未知欲旺盛,但是青年人往往自控能力较弱,情绪常常不稳定。从教育角度,应引导青年人正确认知自我,将个人志向与社会需求和生活的现实结合起来,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与世界观。心理保健工作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以帮助学生们处理内心困扰、解决矛盾冲突,尤其对于心理存在障碍者需要通过心理咨询来解决心理问题,学院为大学生们开设了健康教育和心理教育课程,收效显著。所以,教师需要对大学生及时进行心理治疗,以缓解排除他们的心理压力,达到预防心理疾病发生的目的。
3 推动高职院校保健工作的开展
3.1 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在健康教育的活动中我院所采取的形式是多样的,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利用广播、板报,校园网等对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宣传日等进行宣传活动,按照季节的不同对季发性疾病、传染病采用不同形式的保健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和进行保健的意识。定期地开展保健类知识讲座,介绍一些中老年群体常见的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的症状、病因,以及简单的日常预防与急救常识,起到提前预防的效果,将疾病有效扼杀在萌芽中。
3.2 开设心理咨询室
对于教师、学生的心理健康,并作为保健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咨询,对教师和学生的心理保健起到积极地疏导作用。设立具备独立空间的心理咨询室,帮助教师与学生解决心理困扰与矛盾冲突问题,特别对心理存在障碍的群体进行适当的心理咨询以解决其心理问题。
3.3 加强日常卫生工作
积极防治常见病和传染病,在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中,我院始终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积极开展了“六病”的防治工作,挖掘基层卫生组织的特色,发挥其专业职能,对广大师生和教工的饮食卫生、饮用水卫生、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进行有效监督,预防季发性传染病的滋生与蔓延,特别对食堂、宿舍的卫生要设置专人负责指导、监督和定期检查。另外,在卫生防疫方面,要完善相应的病情通告制度,积极调查流行病的根源,做好季节性的传染病防疫工作,科学有效地控制病情的滋生与蔓延。
4 小结
健康是每个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中所展现的完好状态,从某种程度来说,它超越了医疗的范畴,不但要领先医学还要依靠个人、国家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世界医学模式发展到今天,已融入卫生事业每一个角落里,社会医学、心理学、全科医学等等新理论,将与其他学科一道,指导我们去实践,去提升我院保健工作的水平,切实为师生及教职员工做好后勤保障。
参考文献
[1] 苏太洋健康医学[M]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关键词】动性猝死 防范 对策
引言
运动性猝死是运动医学中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近年来,有关运动性猝死的报道频频见诸于国内、外的媒体。运动性猝死(athletic sudden death)并不常发生,与其他运动性疾病如骨折、肌肉、韧带损伤等相比,运动性猝死发生率并不高,但死者大多是些年轻而又身体健康的人,故给人们的印象较深,震动较大[1]。发病人群主要有运动员、大学生和体育教师等。高校体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在高校体育的教学、锻炼或比赛过程中发生运动性猝死会给高校的体育工作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影响学校体育的发展,甚至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所以研究、了解运动性猝死的原因和预防措施尤为重要。研究表明,除了少量病例外,运动性猝死都是有因可查的,运动诱发猝死前有些人有先兆症状或者经过体检能够发现,所以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加以预防。因此,只要掌握运动性猝死的规律,就有可能减轻它的危害,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健康。本文综述国内外有关文献,总结分析运动性猝死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特征,并探讨预防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措施。
1 运动性猝死的定义
运动猝死是指与运动有关猝死(exercise related sudden death)的简称,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病学会的有关资料,我们将运动猝死定义为:有或无症状的运动员和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h内的意外死亡。[2]
2 运动性猝死的发病率
运动猝死发生的几率与其他运动性疾病相比,发生率并不算高。根据有关统计,在参与运动的人群中,每年的运动猝死率约为二十五万分之一,这其中,非运动员的发生率更高,男性猝死率大大高于女性。国外运动性猝死的高危年龄为30—50岁,以40—50岁为高峰。而我国徐昕等[3]的研究表明,在77例运动性猝死病例中,平均年龄为33±16.53岁,年龄在20岁以下有21例,占25.6%,20—29岁之间的有16例,占20%;在我国运动性猝死发生最多的人群是30岁以下,又以15至20岁年龄段更集中。
3 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原因分析
3.1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外在原因
3.1.1全国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中学是一切为了高考,一切为高考让路,90%以上大学生反映,他们在中学没怎么上过体育课,目前学生出现的体育运动中猝死情况的发生就不足为奇了。
3.1.2是由于各高校大学生的招生的人数不断扩大,造成了大学生整体的身体素质下降。
3.1.3在高考体检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出现或舞弊现象的发生,让身体有隐性疾病的人蒙蔽过关,造成在大学体育运动中猝死情况的发生。
3.1.4在高考体检和进入大学报到时,学生自己和家长隐瞒学生的病情,没有如实告诉体检的医生和辅导员。
3.1.5由于在大学生进校时,高校没有充分把好大学生体检的关口,让身体有隐性疾病的人蒙蔽过关。
3.1.6应该在每学期和每次体育比赛前对大学生进行的详细体检,没有能及时发现大学生的身体状况的变化。
3.1.7在体育课上课前和参加激烈运动前,没有仔细询问学生和运动员的身体状况。
3.2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内在原因
3.2.1心脏的器质性疾病和心血管结构异常。我国学者徐昕等列出的死亡原因以心肌梗塞、先天性心脏病和心肌炎等心源性猝死病死为多见。[4]
3.2.2缺乏科学指导的过度运动。在国内运动性猝死的研究报道中,有不少病例分析表明,尸解未发现任何心脏器质性病变和异常,其死因可能是因运动负荷已超出其承受范围,心脏循环系统不堪重负,运动者的心肌会出现急性缺血,既而出现心脏停搏和脑血中断进而发生运动性心脏猝死和脑性猝死[5]。
3.2.3耐力素质差,体力不足。较长时间的大强度运动,尤其是在接近终点时易发生猝死,可能与机体处于衰竭状态有关[6]。
3.2.4特殊的运动心理。体育活动在积极的情感状态下,活动者有强烈的运动和表现欲望。一旦此情感表现强烈时,将出现身体和心理的“忘我”,使机体的疲劳感和疼痛感受到抑制。而且这种情感体验掩盖了超负荷下的身体疲劳,使已疲劳的肌体没有疲劳感,因而运动量不断增加,以致超出身体限度引发猝死。
4 运动性猝死的症状
运动性猝死一般在发病前,会感到短暂的心绞痛(胸痛),或是觉得咽部哽咽、咽东西费劲,还有的人会伴有出汗,出现3—5min的胸闷。最常见的预兆就是浑身无力、头晕、胸闷、心慌、气急、心动过速、异常的呼吸困难和疲劳等情况[7]。也可能毫无预兆就突然发生。运动性猝死发生,突然出现非外因的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血压下降、心律紊乱,昏厥、意识丧失或惊厥抽搐,心跳呼吸停止。
5 运动性死的预防
运动性猝死具有发病突然、病情凶险、病程短和进展快等特点。现场救治由于受到条件及时间上的限制,难于成功,医务人员赶到现场时往往已错过了救治的最佳时机。所以对于运动性猝死要重在预防。针对运动性猝死的发病原因和可能因素,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预防,来减少或杜绝运动性猝死的发生。
5.1加强行政干预
高校应该在整体上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预防保健意识,并将学校的早操、课间、课外体育锻炼纳入到高校的管理中。通过管理教育、组织各种活动等形式,帮助大学生克服缺乏体育锻炼、突击式学习、突击式锻炼、睡懒觉和不吃早饭等不良生活习惯,引导他们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正确对待学习压力等,过健康的学习生活,避免不该发生的悲剧的发生。
5.2教师要有告知义务和安全提示
体育教师有义务在布置所有练习的同时,对该练习的安全要求做出提示或警告,并落实在教案的编写中。同时,告知学生有义务如实向老师反馈自己的实际健康状况。要教育学生实事求是地反映自己健康状况和突发疾病,切不可轻视、隐瞒各种心脏疾病及其他慢性病病史,明确心脏疾病是参加剧烈运动的禁忌症。提醒学生避免过度疲劳、睡眠不足与运动中过热等恶性刺激,避免超负荷工作和运动,不吸烟、不吸毒、不用兴奋剂,从源头控制诱发因素。
5.3要把好入学体检第一关
体检时要让同学们如实填写既往病史栏目,对于既往有心脏病史的同学在军训、体育活动时要给予照顾;但有些隐性的疾病靠普通的入学体检是无法发现的。特别是有些有病的新生因某种原因不愿将自己的病情告诉同学和老师,这样就增加工作难度,无法给予他们及时的治疗和体育锻炼上的指导。这就要求与辅导员之间保持联系,建立健康档案。
5.4科学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医务监督
教师应指导学生遵守运动训练的科学原则,防止过度训练和过度紧张,运动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运动后进行整理活动,,减少心律失常的出现。体育教师应了解与重视上课班级学生的健康状况和突发疾病,提醒学生注意在运动前、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的胸痛、腹痛、呼吸困难,气短或气短加剧,脸色苍白,头晕、头重脚轻,恶心、呕吐,心悸、虚弱和大汗、胸闷、压迫感等症状时,应停止运动,并及时报告老师,进行详细医学检查。
5.5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
坚持经常性的、全面的体育锻炼,以循序渐进为原则,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在比赛前要作好各种准备活动,不要在饱餐和饥饿时进行体育活动。感冒和发热时不要参加体育运动。运动后不要立即洗浴。
5.6倡导科学的生活方式,养成科学锻炼的习惯
大学不同于中小学时期,学生远离了家长的悉心照顾与看护,生活作息的自由度大大提高。有些大学生,不但不参加锻炼,还染上种种不良生活习惯,抽烟、喝酒、熬夜泡网吧等无规律的生活节奏导致其身体机能的下降。部分学生养成了睡懒觉、不吃早饭的习惯;部分贫困学生长期营养不良,而条件较好的学生又不注重合理的营养,在营养问题上存在盲区,跟着感觉走,常吃垃圾食品;由于平时不注重学习,考试前突击学习,形成精神负担;锻炼身体也是一曝十寒,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为了应付体育考试而临时锻炼,这就会因为运动超负荷而发生意外。可见,大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少吃高脂食品和盐,多吃蔬菜水果,保证睡眠时间和质量;同时,遵守体育锻炼的原则,保持良好的思想情绪,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和超负荷运动。
5.7加强学校医院管理、备有应急预案
对于运动性猝死来说,现场急救是整个抢救过程成败的关键。作为学校医院,要建立报告制度、应急处理方案、加强急救药品及器械的管理、医务人员的定期技术培训与业务考核,加强应急能力。
5.8普及急救知识
在运动性猝死发生的场地一般都很少有医务人员在场,因此普及急救知识尤为重要。把呼吸心跳骤停的诊断程序及诊断方法传授给学生、教师及工作人员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以赢得宝贵的时间,在医务人员赶到之前,在第一时刻根据在场人员分工,实施急救和紧急求救。猝死发生后,在4至6分钟内没有获得有效救治,大脑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损害,超过8分钟人就死亡了。当发现有人运动中突然意识丧失而倒地时,应立即将其平卧,拍击其面颊并呼叫,同时用手触摸其颈动脉部位以确定有无搏动,若无反应且没有动脉搏动,就应立刻进行心肺复苏救治。抢救时首先应使患者头部后仰以畅通气道,然后进行有效的胸外按压,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这些基本救治措施应持续到专业急救人员到场。94%复苏成功者是在心跳停止后4分钟内抢救的,超过4分钟者均有严重的神经后遗症。开始复苏小于4分钟者,存活率43%~53%;8分钟开始复苏者,存活率仅10%;大于10分钟者,几乎无1人获救。
5.9加强运动性猝死的科研工作
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诊断的发展,加强对运动性猝死的力度和科研速度。确定运动性猝死的致病因子,使运动性猝死得以预测和监控成为可能。为更好地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6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高校在校生人数的不断增加,身体异常的学生,包括尚未发现隐性疾病的学生人数也会增多,他们的运动安全问题日显突出.如不加强这部分学生健康体育锻炼的科学保健指导,运动猝死的现象就极易发生.因此,学校、体育教师、学生三方应紧密配合,高度重视运动猝死的危害性,积极做到:学校领导重视,学校加强医务监督,体育教师和校团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学生学会各种运动疾病的预防和急救方法,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有效防止运动猝死的发生,努力构建和谐高校校园。
参 考 文 献
[1]barry a franklin, joel k kahn. sport science review [m].1995:85-105.
[2]kohl hw iii, powell ke, gordon nf,etal.physical activity,physical fitness,and sudden cardiac death[j].epidemiologic reviews,1992,(14):37-58.
[3,4]徐昕,高崇玄,张丽申,等.我国运动猝死调查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9,18(2).
[5]肖春梅,党繁义,李阳.“运动猝死”与体育运动的医务监督.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11,868-870.
一、进一步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把学校卫生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学校领导专人分管,制定规划制度加强管理,使《条例》的各项规定在学校进一步得到落实。
二、进一步加强完善健康教育工作。
我校在去年的工作基础上将使健康教育工作更加完善,继续落实每周0.5课时的健教课,做到有计划有总结有教案,严格按照健康教育20条来做。并建立完整的基础档案。
今年我校的健康教育重点将围绕食品卫生安全知识以及禁毒教育来开展。在健康教育课上除了一般的广播、电视转播外,我们还将运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另外,每个主题活动期间,如“爱牙日”、“爱眼日”,“预防艾滋病”等我校都将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通过各类形式进行宣传推广。
三、做好传染病工作预防工作
为增强学校疾病预防与控制意识,提高师生防病能力,保障师生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有关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抓好传染病预防工作。健全组织网络、明确职责,开展宣传教育,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报告、晨检、消毒等各类制度及应用于工作中。
四、搞好饮食饮水卫生,杜绝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把食堂工作作为重点工作,严格的按照食品卫生工作条例去做,有卫生许可证,有食堂人员的健康证等等,各类设备、手续齐全,做到生熟分开,做好三白。卫生室做好对食堂工作人员的监督、培训工作并与食堂管理人员严格把关,每天验收,每周检查一次食堂卫生。
每年的5——10月是食物中毒事件易发阶段,严格地把好饮食饮水关,并在学生中宣传养成良好的饮食饮水习惯,倡导学生不在小摊贩处吃食等,并把“食品卫生安全知识进课堂”活动作为重点工作来开展。
五、做好爱国卫生工作。
1、建立健全学校卫生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学校爱卫会由校长、工会主席、德育、总务、教导主任,各年级组长及卫生老师组成。学校爱卫会在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各司其职,分别抓好各年级、各组室、食堂、班级、清洁工等各支队伍,建立学校爱国卫生网络。
2、把学校卫生工作落到实处。学校规定每班做好教室卫生的保洁工作,政教处、卫生室每天进行检查。评比结果与各班的卫生流动红旗评选结合起来。各组室争创文明活动中把卫生作为考核内容之一。要求教师在校内必须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提高自身素质。校内严禁骑车或乱停乱放。办公室内禁烟,室内环境整洁优美。每月由学校工会成员检查一次,由工会公布,并与组室评比挂钩。
3、卫生室配合各部门抓好学校卫生工作,落实每周的健康教育课,对各班劳动委员、卫生员、食堂人员等定期培训。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归档整理等。
4、落实除四害工作,配合街道做好各项除四害工作。
六、六病防治工作
根据**年度学生各类指标,开展学生用眼行为干预、肥胖学生健康指导等工作,并开展调研,完成一份调研报告。
近视眼工作,开学初对学生进行视力、沙眼的普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做好眼保健操,开展防近治疗工作。
龋齿、牙龈炎的防治。利用每年9月20日爱眼日的契机对学生进行口腔卫生知识的宣传,使学生懂得龋齿、牙龈炎对身体的危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并配合好牙防所做好龋齿、牙龈炎的普查普治工作。
蛔虫病、贫血的防治。11月对全校学生进行粪检,发现阳性患者马上进行驱虫治疗。12月对一、六年级进行贫血检验,发现贫血开出处方单与家长联系进行治疗。
营养不良的防治。每年3月——5月对学生进行体检,做出营养统计表。发现营养不良学生予以重视并指导。
七、建设健康校园工作
根据新一轮建设健康校园的工作要求,制定建设建设健康校园三年行动计划,把学校的各项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做好建设工作。
八、常规工作
1. 规范做好凭证入学工作。
2. 配合防疫站做好对学生的计划免疫接种工作。
3. 做好红十字工作。在红会纪念日,会法颁布10周年纪念日开展各类活动。并组织好教工学生参加赈灾扶贫工作。建立健全的红会资料。
4. 做好献血宣传,教师的献血体检工作,力争完成今年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