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低碳经济的起点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07 17:19:1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低碳经济的起点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低碳经济的起点

第1篇

一、在传统经济的模式下,电力企业行为目标的多元性以及局限性

第一,电力企业传统的多元化的行为目标。

如果我们从计划经济的角度进行分析,从产权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我们就会发现,国有企业可以说在微观经济中占据了绝对的主体地位。并且电力企业在国有企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可以推断,电力企业在微观经济中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与此同时,电力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也都要围绕着国家的经济利益而展开。这是因为,电力企业并没有自主的权,而国家是通过企业的业绩来综合考量企业的业绩。这也就是说,电力企业的行为目标只能制定为产值的最大化。

然而,现在的社会正是处在一个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当中,因此微观经济的主体产权结构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电力企业在影响力等方向还是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如果从经营结果方面进行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电力企业在经营之后的利润不仅可以直接的反映出国有企业在创造剩余产品的时候的多少,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它的经济效益的高低,以及对国家的经济贡献的多少。

在这种情况下,电力企业就会自然而然的将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行为目标。在市场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的时候,电力企业就开始和其他一些的上市公司一样,将“股东财富的最大化”作为了新一轮的行为目标。然后,在事实上来说,这一行为目标的确定并不适合我国目前发展的国情,这一目标同时也很难被广泛的承认和实现。

第二,电力企业传统行为目标的局限性。

通过我们对于微观经济主体多元化的行为目标的考察,我们不难看出,不管是“产值最大化”或者是“利润最大化”还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这些行为目标都是以价值作为最终的考量标准。而这一行为目标制定的方向与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样的大背景下力求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有一定的相悖之处。

并且“最大化”的目标带有一定的极端性的色彩,如果是出于低碳经济的框架之下,微观经济的主体应该出于多边治理的情况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还是将“最大化”作为行为目标,那么就会势必与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以及微观主体目标的确定之间产生较大的冲突。这是因为,首先,将价值最大化作为经济主体的行为目标,很容易就会让电力企业经济行为以及决策带有短期倾向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忽视企业的长远发展。

从另一个方面看,“最大化”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因为缺乏了一定的边界而显得目标制定不够清晰。这也从某种角度上表现为最大化实际上就是无边无际的,同时它对于企业行为目标的实现也是不现实的。同时,电力企业的经营者主体由于受到方方面面的约束,所以在企业当中也并没有过多的激励措施,所以这一行为目标是非常难以实现的。

二、将电力企业的行为目标进行重塑同时也是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要求

第一,在传统行为目标制定下的企业行为并不利于发展低碳经济。

在国有企业传统的行为目标下,多元目标化下支配竞争的情形下,市场竞争的结果下也必然会受到这个行为目标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会造成生产过剩或者是低效率低质量的这种情况。并且很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现一些“恶性竞争”的情况。

与此同时,电力企业的行为也在很大的程度上构成了中国转轨经济的一个微观的基础。这也就同时决定了在宏观的经济在运行中的一些基本的特征。例如说有大量的重复投资,或者是产生一些供大于求的恶性竞争、甚至会出现价格大战或者是全行业亏损的情况出现。同时,为了防止这些情况的产生,我们就一定要从根源上,从电力企业行为目标的变革上面来考虑和解决在生产中容易产生的生产过剩或者是低效率的问题。

第二,电力企业行为目标的制定应该和在低碳经济中所承担的社会使命与责任相匹配。

由于电力企业在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占有着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它不仅仅是能表现微观经济的一个主体,同时还是政府作为干预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因此,电力企业应该成为中国经济建设中的领跑者,并走在经济发展的最前沿。在目前世界上资源紧缺,呼吁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之下,电力企业应该充分利用政府、人才、政策、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的优势,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来引起整个社会对于低碳经济模式的关注。用这样的经济形势带动起一个新的风潮。另一方面,电力企业本身也要自觉的承担起这样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成为环境保护的优秀公民。

三、在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下电力企业行为目标的选择

在低碳经济大背景的影响下,电力企业的行为目标应该和宏观的经济保持一致,同时也要体现出利益相关者的长期利益的导向,这也就是说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的电力企业的行为目标的制定既要做到利人,又要做到利己。这样才能保证电力企业经济的快速稳定的增长。

第一电力企业的价值可持续增长的目标一定要与行为经济学的行为主体双重动机论做到相互契合。

从行为经济学上看,新古典经济学是建立在一个显示偏好的假定的基础之上。这样就是说个体具有单一的自利的动机存在,而显示偏好就是这种动机的外在的表现形式。这也就要求我们只需要对观察个体所显示出的选择行为,而并不需要我们对行为背后的心理和动机做出考虑。然后从实际的情况出发,选择行为的不同完全有可能是出于不同的选择动机而产生的。这也就说明选择偏好并不能完全反映出个体行为的本质。而自利与利他也同时应该作为在研究经济问题的一个逻辑的起点。这是因为行为个体的本性是自利动机和利他动机的双重行为动机,它预设每一个行为个体都是自利和利他的矛盾的统一体。

第二,电力企业价值的可持续增长目标与可持续的发展、价值的增长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三者应该做到相辅相成。

如果要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入到电力企业的行为目标当中,那么实质就是要求电力企业要承担起一个社会责任人的身份。首先一定要带头将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思想进行到底,并且要兼顾利益相关者的长期利益。这样才能追求电力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总价值的不断增殖。同时,在自利和利他的双重的动机之下,才能做到自身的良性循环,进而会实现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在传统的行为目标的主体之下,微观的经济主体的唯一目的就是要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所考虑到的成本只是经济活动中的经济成本。同时也正是这种短期的效益观和经济观导致了资源方面的问题产生。

第2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 火电企业 节能减排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2-272-02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火电企业作为清洁能源――电力的提供者,在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自身也消耗掉了大量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据统计,火电在我国电力装机、发电量的比重分别达到了75%、82%左右,火电厂消耗的原煤占全国煤炭消费量的50%以上,排放的二氧化硫占全国排放量的45%左右,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国碳排放量的40%左右。因此,火电企业在低碳经济发展中,面临着较大的节能减排压力。

一、低碳经济对火电企业的影响

对比2002年底的3.57亿千瓦,电力体制改革8年来,我国电力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十五”期间的全国电力供应持续紧张局面到“十一五”期间得到了明显缓解,2010年9月20日,中广核集团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1号机组更是成为了我国电力装机容量突破9亿千瓦的标志性机组。但在低碳环境下,作为电力行业龙头老大的火电企业将遭遇极大的经营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来自于全社会对环保的关注、宏观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碳市场上碳价的波动。

1.低碳经济导致火电企业节能减排压力加大。我国“富煤、少油、缺气”的资源条件,决定了煤电仍然占主导地位,随着经济发展和用电负荷增长,火电总规模仍将不断扩大。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虽然没有被《京都议定书》纳入强制减排计划中,但中国已郑重提出的中期减排目标:即在2010年前,减少10亿吨温室气体排放,这个指标占《京都议定书》中所有附件一国家在2012年前减排总量的1/5。这就使得电力行业高碳能源禀赋与低碳发展要求的矛盾日益突出,节能减排形势严峻。从现有经验看,我国主要是通过引入强制标准的方式实施环保控制,包括引入能效与排放的基准水平(如各种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或者规定发电企业需拥有一定比例的低碳电源(如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等,当发电企业未能满足环保要求时,将被取消生产资格或处以高额罚金。所以,环保风险将大大提高火电企业的经营成本,从节约能源和减少碳排放的角度来看,都将会对火电厂的发电能效与清洁程度提出新的要求。

2.国家宏观政策决定未来火电企业经营成本。由于火力发电机组的服役期较长,一般在20~30年甚至更长时间,因此在投资决策时,对未来的国家宏观政策很难把握,企业发展过程中会面临一定的政策风险。而宏观政策的变动与不确定性将对发电企业的经营与盈利状况带来极大的影响。低碳经济的政策风险主要指各种低碳机制引入时政府将推行新的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包括是否实施碳排放的总量控制;是否引入碳交易(1997年12月通过的《京都议定书》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机制并赋予碳排放额度一定的价格及未来采用什么样的减排目标,是否引入碳税等财政政策,对于各类低碳技术的政策支持力度有多大等等。国家宏观政策的不确定性将对未来火电企业的经营成本带来很大影响,总的趋势是,火电企业的经营成本将会越来越大。

3.火电企业传统经营行为面临严峻挑战。我国近年来投产传统火电机组的企业,其机组大多还有很长的服役年限,而现有的设备条件又决定了这些发电机组具有很高的碳排放强度,随着碳减排工作的逐渐推进,这类电厂无疑将面临各种环保要求,而各种减排政策的实施以及碳交易机制的建立,将为此类发电企业生产成本带来“始料未及”的变化。根据欧盟ETS(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机制的碳配额分配,大部分火电厂只能分到其平常碳排放的约2/3额度,这就要求这些传统的火电厂或者减产,或者从市场上购买缺额,从而将对电厂的正常经营行为造成极大的冲击。

4.新能源发电冲击火电企业势头迅猛。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因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使得加快开发清洁能源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促进清洁能源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水电、核电以及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在内的清洁能源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我国风电装机连续四年成倍增长,2009年风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分别达到1760万千瓦和109万千瓦。截至2009年底,包括水电、核电以及风电、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在内的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共计2.24亿千瓦,占总装机的25.4%。而国家在电网调度方面也势必将会优先安排新能源发电上网交易,新能源的迅速发展,对未来火电企业在电力市场竞争中将产生较大的冲击。

二、火电企业在低碳经济中的应对措施

严格的能耗和排放指标控制,生产成本再度加剧,盈利空间继续缩水,生存与发展举步维艰,火电企业面临严峻问题。只有熟悉掌握国家宏观政策,积极调整装机结构、优化生产运行方式,满足国家节能减排目标要求,才会在未来的电力市场竞争中拥有生存空间。

1.科学把握国家促进电力工业发展政策。火电机组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源。据测算,每燃烧1吨煤炭会产生4.12吨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因此,淘汰容量小、能耗高的小火电机组,优化火电机组结构,对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至关重要。在关停范围内的火电企业或新建火电项目必须抓住国家实施“上大压小”政策,建设高参数、大容量、环保性能高的机组或积极投身于新能源发电领域,寻求生存发展空间。据中电联统计,通过积极实施“上大压小”等政策,火电机组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2009年我国平均供电煤耗达到340克/千瓦时,煤电机组供电煤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09年电力二氧化硫排放948万吨,提前超额完成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年排放量1000万吨以内的目标要求,电力工业绿色发展能力逐步增强。

2.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优化运行生产方式。虽然火电企业是装备性行业,工程建设一旦完成,其能耗、排放水平基本确定。但是,加强经济有效的节能减排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仍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火电企业整体技术水平,并且将从源头上降低能耗,减少排放。如国内某火电厂对4台30万千瓦机组进行了发电机增容和汽轮机通流部分等重大技术改造,机组容量增至33.5万千瓦,供电标准煤耗降低约17克/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2万余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600余吨。利用机组大修机会对4#机组进行了干除渣改造,改造后,每小时可节约用水60立方米。加大重要辅机设备节能改造力度,对工业水系统、燃油系统、循环水泵、给粉机等系统和设备进行了多项技术改造。先后引进并实施了PI实时系统、锅炉优化燃烧系统和节能指标评价体系,实现了重要经济指标在线监测和实时优化调整,极大提高了机组经济性和指标的先进性。

3.开展低碳技术研发,抢占低碳经济竞争制高点。虽然电力行业在节能减排上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电力行业燃煤量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多,在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目标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必须责无旁贷地成为节能减排的主力军。而我国“富煤、少油、缺气”的资源条件,决定了煤电仍然占主导地位,随着经济发展和用电负荷增长,火电总规模仍将不断扩大,使得电力行业高碳能源禀赋与低碳发展要求的矛盾日益突出,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必须大力发展清洁高效的燃煤发电技术。当前我国在火电减排技术研发方面,主要有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IGCC)和碳捕集与封存技术(CCS)。IGCC是指将固体煤的气化、净化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相结合的清洁高效发电技术,具有包括二氧化碳在内污染物近零排放和大幅度提高煤炭发电效率等优势;CCS是指将燃煤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用各种方法储存以避免其排放到大气中的一种技术,CCS装置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通过出售液体二氧化碳产品来实现收益。

火电企业应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积极研究制定低碳技术战略规划,充实低碳技术方面的研发人员,组织力量开展有关低碳经济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加强对节能、提高能效、洁净煤、可再生能源、先进核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低碳和零碳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集中优势全力争取在低碳发电技术方面率先取得突破,以在未来的低碳经济竞争中占据有利形势。

4.加大CDM项目开发力度,培育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近年来,我国各大发电集团在水电、风电、生物质发电、热电联产以及天然气发电的CDM项目开发方面,均取得了不错的收益。CDM项目开发根源于《京都议定书》所设计的“清洁发展机制(CDM)”,具体是指我国发电企业通过开发清洁发电项目所实现的减排量,在经过特定机构认定后,可产生经核证的减排量(CERs),并进入排放权市场交易,使降低碳排放不再只是发电企业的一种社会责任,而变成了可以获利的能力和资产。目前,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建立了排放权交易市场,我国也于2008年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成立了环境交易所。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逐步兴起,将给发电企业的CDM项目开发带来巨大商机。火电企业要密切关注国际清洁能源发展趋势,从战略高度重视CDM项目开发工作,加强领导,研究探索碳交易平台标准体系,扎实做好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开发工作,从CDM项目实施中获得资金和技术,促进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殷,郭永凯.低碳经济对发电企业影响几何[N].中国证券报,2010.06.08

2.赵贺.企业开发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对外经贸实务,2006(7)

3.刘晓星.节能减排:电力发展中的利益冲撞[J].环境经济.2007(4)

第3篇

【关键词】 经济发展 企业内部管理 资金 成本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企业管理体制的不完善,我国目前很多企业在内部管理中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电力企业应该重视日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对电力企业内部管理进行改革和深化,从而促进企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由于市场监管体制的不完善,目前宜宾供电公司的内部管理中存在管理思想陈旧、管理方式不合理和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良性发展。企业管理者应该对企业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实现企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内部管理对企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采用科学合理的经营理念,深化企业内部管理,有利于提升电力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只有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才能保证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和企业资金运营的安全性。

1、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深化企业内部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电力企业效益和利润的最大化。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降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损失。经营者想要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就要对企业进行一个长期的规划。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企业员工都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发展策略。同时,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要重视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及经营理念的革新,以保证竞争优势。

2、保证资金运行的安全性

由于电力企业的发展状况不同,企业的资金管理也呈现出相对复杂的状态。企业资金是企业经济发展的命脉,电力企业相关负责人要重视企业资金的管理和利用,制定长远的资本运作计划,保证资金的正常运转。资金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心,企业应该重视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做好企业资金安全监管,确保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

3、财务信息的完整

财务信息的完整直接影响了企业资金的运转效率。财务报表直接关系到企业资金运转和使用情况,清晰准确的财务报表是企业资金利用的依据,能够保证各方面资金的合理利用。相关部门要重视对财务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让他们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并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促进企业财务工作管理的优质和高效,同时要对财务报表进行定期的收集、审核和汇总,保证财务报表的完整合理。财务信息直接反映了企业的管理经营状况,企业要重视财务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以保证自有资本和债权资本。

二、深化电力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意义

深化企业内部管理是提高电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前提。企业要不断完善内部管理体制,构建高质量的管理团队,提高企业的主体控制力,不断加强对企业资金和成本的管理。

首先,企业的内部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企业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重视员工的利益和需求,加强对员工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训。企业在日常运营中采用定期和不定期考核的方法,监督员工的日常工作。在绩效考核方面和实践运用中不仅局限于对员工工作状态的监督和鞭策,更重要的是通过具体的工作量和绩效汇总,确定员工日常工作的能力边际。具体而言,就是让员工通过绩效考核了解其工作效果在企业中所处业务水平段位,让员工更加清楚自己的工作表现是否优良。企业绩效考核结果的具体执行则是对工作绩效好的员工给予奖励,对于工作绩效差的员工给于惩罚,以此形成与之对应的正向激励和反向激励,从而让绩效好的员工更加积极地工作,让绩效差的员工自觉反省和改善自己的工作状态,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氛围,提高电力企业的内部管理质量,打造高质量的员工团队。

电力企业的内部管理相对比较复杂。在日常管理中要较多采纳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让每个员工都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和决策中,加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沟通,避免因为决策的独断性,影响企业的正常工作和发展。同时,加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内部沟通,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也要重视员工对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企业的产权制度,促进企业产权和权责的明晰化,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环境,制定清晰的管理目标和管理章程,使企业内部管理更加合理科学。企业相关负责人在日常管理中重视企业管理的人文性,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企业员工的团队意识和综合素质。

企业员工是企业内部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该重视对员工的管理。企业要重视日常管理的人文性,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多考虑员工的利益,才能保证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促进企业的快速和长远发展。企业应该不断完善员工的内部管理制度,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日常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制定清晰的管理章程,通过不断完善考核制度和奖惩措施等,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企业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也要重视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确保企业日常管理的科学合理。

其次,企业的资金管理也是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负责人要重视企业内部的资金管理,根据企业的日常资金运行情况,制定合理规范的章程对企业资金进行管理。在企业资金的管理过程中,要规范企业的资金管理,保证充足的流动资金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建立健全的内部资金管理机制,使企业的资金管理更加合理规范,对企业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确保每一项资金的使用都有相关的记录和备案,避免资金问题的出现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同时,也要重视对企业预算资金的管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企业定额的制定。深化企业内部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规范企业资金管理,能够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资金管理在企业内部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资金规划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总体发展水平,相关企业负责人应该重视资金管理机制的构建,保证资金运用的合理性,最大程度减少企业资金的浪费。

最后,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重视企业管理过程中的资金控制,有利于电力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职业技能的培养,培养员工的管理意识。对企业资金进行严格、明细化的管理,养成定时清算和核查的良好工作习惯。同时要完善资金监管机制,使企业资金管理更加合理有序,提高其市场竞争力。相关工作人员要对工作任务进行严格的执行,制定合理的企业资金控制计划,将企业的成本降到最低,从而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健全的资金管理机制是企业发展的前提,重视企业资金管理是深化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因素。企业内部管理涉及到的范围很广,资金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个分支,加强企业资金管理,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相关负责人做好企业资金管理工作,首先要加强企业内部监管体制的构建,同时重视对企业预算资金的管理。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市场定额,针对市场情况,对资金管理进行相应的调整。在资金应用过程中要加强监管,定时进行审查和统计,最大程度降低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

三、深化企业内部管理的措施

1、培养科学的管理理念

科学的管理理念有利于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推进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企业相关负责人要重视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同时要关注市场动态。不断更新企业内部管理理念,将科学的管理理念灌输给每一个员工,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根据市场发展动态对企业内部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2、健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

健全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有利于提升企业管理质量。企业要重视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制约。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各部门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发现各部门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保证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也要重视日常审计工作,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保证审计的合理科学,促进企业内部管理的有效进行。还要重视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对企业内部发展的重要性,提升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

3、增强风险评估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

风险评估和市场竞争是保证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前提。企业负责人要重视风险评估在企业内部管理中的重要性,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增强风险评估意识,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及时的评估,将风险降到最低。同时,更新管理理念,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提高市场竞争力,让企业在竞争中寻求发展。

四、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深化企业内部管理对电力企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对电力企业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从人文管理和资金管理两个方面提出了深化企业内部管理的措施和重要性,突出深化企业内部管理对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我国电力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完善,提高我国电力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电力企业的内部管理,不仅可以规范企业的经济管理体制,而且有利于企业竞争水平的提升,促进企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鸿:企业经济发展中深化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意义[J].科技与企业,2014(20).

[2] 永桑:企业内部管理深化对企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时代金融,2012(9).

[3] 刘娟:网络营销对企业经济发展的影响[J].内蒙古水利,2015(2).

[4] 樊金虎: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经济发展中的几点作用[J].学理论,2015(2).

[5] 阿英嘎:企业内部管理深化对企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10).

第4篇

Abstract: In this paper, first we focus on the nature of low-carbon economy,and also analyze the the challenges of grid enterprises of the low-carbon economy. Associat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power grid enterprises, this paper includes a series of strategies and proposals .In the end, wo hope this paper is hopeful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ower grid enterprises to establishe low carbon economy.

关键词: 低碳经济;智能电网;需求侧管理

Key words: low-carbon economy;smart power grids;demand sid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2-0123-01

0引言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最早是英国政府在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中提出的,是人类社会在进入到新世纪以后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新思考,也是新的发展思路,或者是可持续发展的新的体现。在2007年我国也提出了低碳经济发展的建议,指导我国的经济建设。

电力行业是一次能源向二次能源转换的一个重要途径。发电企业每年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发电行业的低碳化已经成为了现在研究的热点,比如关于煤炭的清洁燃烧,但是关于电网企业尤其是在低碳背景下的管理对策研究还是比较少的。本文就结合低碳经济的要求与电网企业的实际,给出电网企业的管理策略。

1低碳经济的本质

低碳经济是指经济按照一种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形式进行,可以说是可持续发展在21世纪的人类社会的新的体现,更是人类为了应付全球性环境污染以及资源枯竭而提出来的。低碳经济要求社会在持续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略自然的可承受力,必须综合考虑社会、自然中的各种因素。在参考文献[1]中作者介绍了低碳经济的基本点: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低碳化,以及全过程的能源消费生态化。也就是说低碳经济要求整个生产过程都要按照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目标进行活动,可以看成是一个全方位的绿色活动。

2低碳经济下电网企业的挑战

电力行业的碳排放主要是在发电环节,加上我国的电厂中火电厂占绝大多数,使得发电企业是低碳经济的先行者,但是如果把整个电力行业看成一个整体的话,电网企业又变成了主体。首先,电网企业负责的是电能的调度。这样的话在安排一些绿色能源的来源的时候电网企业就起到了决策者的角色。其次,在指导用户用电习惯上电网企业也是主角。需求侧管理的概念已经提出来很久了,这一概念实施中一个重要角色就是电网企业。

“十二五”能源规划中指出在十二五期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6%和17%,这也为电力行业尤其是居于市场主体地位的电网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新形势下电能消费的增加也使得电网企业要打破原有的地区界限,从全局去考虑问题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十五以及十一五期间建设的西电东送就是一种新的比较有意义的尝试。但是通过对比国内外的先进经验,还是会发展一些不足的。比如电网建设的滞后使得作为能源大省的内蒙古的煤炭需要大量的运输到省外,在这些运输过程中不仅仅造成了运输能力的浪费还使得当地的经济发展滞后,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低碳经济对于电网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比较大的挑战。电能是当今社会主要的能源,低碳经济使得社会对于电能的需求增加,电网企业如何在不增长电费基础上提高服务质量、产品质量就成为了一大挑战。

3电网企业在低碳经济下的对策

3.1 加强电网建设,积极推进智能电网的建设电网建设不仅是加强电网输电线路以及变电设备的建设,还包括操作这些设备的人员的培训。电网的硬件建设就是加快区域内电网架构的建设,比如加强全网主干输电线路从200KV到500kv的升级,甚至是750KV的主干网络的建设。电网硬件建设中智能电网是一个主要的方向。智能电网最早是美国提出来以信息化技术来改造原有的电网实现从发电侧到用户侧的信息网络。它利用先进的测量、传输技术结合更加先进、有效的决策支持系统,实现电网的高可靠性、经济性。通过对比以往电网技术的发展,可以看出智能电网是一个具有革命性的应用,它把以往单向的电网变成可具有双向通信能力的系统,是电网发展的重要方向。而良好的硬件建设还要有训练优秀的电网职工去操作。在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具有高素质的员工的培训。

3.2 加强需求侧管理电力需求侧管理是以能源的综合规划为基础的电网企业引导用户用电习惯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是建立在成熟的电力市场机制上的。在推进智能电网建设的同时,电网企业积极的开展需求侧管理不仅使电网的运行平稳,最主要的还是减少了电网峰谷差带来的能源浪费。根据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的测算,在将来30年如果进一步提高终端用电的效率,那么发展中国家大约可以减少40%的能源投资,所以在电网中积极的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3.3 加强调度,促进新能源发展目前人类已知并且利用的新能源主要是太阳能、风能以及生物能发电,电网企业在发电企业上网的时候具有决定作用。因此在新能源发电调度条件成熟的时候,电网调度应该更多的考虑新能源企业。在新能源企业之外还有一些清洁能源,比如水力发电。我国西南部水力资源丰富,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水力资源的开发建设了一系列的水电站,但是在现实的运营中就出现了由于产权问题导致的水电在丰水期弃水现象,这些都是对于水资源的严重浪费或者是对宝贵的化石资源的浪费。

3.4 加快区域协调区域协调就是统筹考虑区域内的电能调度协调资源的攻击方式,培植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能源生产企业,这样即加快产业的升级又促进了地区经济的融合。

4结论与建议

电网企业作为电力市场的主体,在电力行业低碳经济的建设中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低碳经济下,电网企业的管理也就具有不同于以往的内容,加强信息化,加快专业化,努力实现绿色化是摆在电网企业面前的主要问题。

在电力行业建设低碳经济的时候,政府不能缺位,政府部门必须发挥应有的作用,进一步促进这一模式在电力行业的普及。

参考文献:

[1]方时姣.绿色经济视野下的低碳经济发展新论.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4):8-11.

第5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燃气发电厂;动力循环;经济性

中图分类号:F426.21;X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7-0305=-01

1 热力发电厂的动力循环

热力发电厂发电的实质即能量的转换,即通过燃烧将燃料中的化学能转换为蒸汽热能,在通过汽轮机转子的旋转变成机械能,最后通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现今的热力发电厂大多采用多级回热的再循环。以燃煤发电场为例,其生产过程如下:将煤炭送入原煤仓,通过给煤机将煤炭输送至钢球磨煤机,将煤炭磨成煤粉,在热空气的作用下进入粗煤分离器,分离后合格的细煤粉进入煤粉仓,通过给粉机进入锅炉燃烧,形成高温烟气,将壁管内的水加热,产生大量高温蒸汽并进入汽轮机,在此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了具有一定压力和温度的蒸汽热能。这些具有一定压力和温度的蒸汽经锅炉引热气引出后,沿蒸汽管道进入汽轮机,在汽轮机中膨胀做功,使汽轮机高速转动,将蒸汽能转化为机械能,再由靠背轮带动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最后通过变压器升高电压,送入电网供给社会使用。

在此过程中,热量并没有被充分利用,不少热量在转化的过程中散失,主要损失过程包括:锅炉热损失、机械热损失、管道热损失、发电机热损失和汽轮机冷源损失等,要想提高热力发电厂的能源利用效率,则必须探讨热能损耗的环节、损失的原因和大小及其相互关系,并采取相应措施。

2 热力发电厂动力循环的热经济性

在了解动力循环系统的原理后,需要对该系统的相关参数进行深入的研究。

2.1 锅炉效率

在锅炉中燃烧存在一个公式:输入燃料热量=锅炉热负荷+锅炉热损失。在燃烧后会产生热能的损失,排烟损失、未完全燃烧损失、排污损失。而使用动力循环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烟雾造成的污染,改善不完全燃烧的现象,以及减少了热量的逐渐耗损,不但如此,还可以收集热量进行二次发电,这些都很大程度地提高了经济性,减少了因排污治理所产生的二次费用。

2.2 管道效率

管道的能量平衡关系为锅炉热负荷=汽轮机热耗量+管道热损失。在气体在传输的过程中,会因为管道的不平整或是有裂缝出现气体的排除,这些也都会对发电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使用循环系统,就可以很大程度上收集浪费的气体,使其再次得到充分的利用。考虑到汽轮机也会有热消耗量,把气体在回收时的热量和热耗量加在一起,对整个机组产生更大的能量。这样减少了在收集尾气上的经济消耗,还能提高效率,将浪费的资源再次转化为经济效益。

2.3 全厂能量效率

全厂能量平衡关系为全厂热耗量=发电机输出功率+全厂能量损失。在整个系统中还要考虑整体的热能损失,其中也包括发电机输出功率的损失、机械磨损造成的热能损失,将这些都考虑在内,使用循环系统都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能源的使用率,从根本上降低了全厂的经济成本,提升了热经济性。在这里着重提出几个参数指标,就这些指标的变化对动力循环的热经济性的影响进行讨论。

(1)初始温对热经济性的影响。在整个锅炉系统中,提高初温对热经济性有很大的影响。当初始温度升高时,锅炉内部的湿度就会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气体的排放就降低,热经济性就提高。另外一方面,当初始温度升高时,气体的密度就会升高,使得气体的损失就会有所减小,这样也会使热经济性得到一定的提升。所以初始温度提高一定会使热经济性有所提升。为了改善这样的现象,可以加大对材料上的投入,对于金属材料上的选择更加准确,确保初始温度升高的情况下,不会对硬件设施造成不可逆的损坏。

(2)初始压对热经济性的影响。在发电循环中,压力指标会是实时监控,这项指标也是反映发电效率高低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当初始压力增大时,锅炉内的气体体积急剧减小,密度也会变大,导致气体的损失加大,这就会使热经济性降低。当初始压力增大时,锅炉内的湿度就会降低,湿度损失就会加大,煤炭在燃烧时就不能充分得到利用,直接导致热经济性降低。此外,当炉内压强超过标准大气压1.2倍时,锅炉内的煤炭也得不到充分燃烧,更加加剧了热经济性的降低。为了提升热经济性,在加大初始压力的情况下,还必须使用蒸汽系统进行再次加热,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在加大初始压力的基础上增大锅炉单机的总容量。相比较之下,加大单机容量会使得成本有很大的增加,但是综合整体而言,就之前的设计中还要考虑系统的维护以及安全方面,初期加大成本可以在后面的发电中减少维修成本和安全维护的成本,总体来说,加大容量产生的效益要高于传统的燃烧方式。

(3)蒸汽压对热经济性的影响。以上两点对热经济性的影响都比较有局限性,影响最大的因素还是蒸汽。降低蒸汽压对热经济性会产生很大影响。首先,从有利的一面考虑,在蒸汽压降低的情况下,锅炉的温度会有所提升,在相应的计算后得出,系统的功率也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这样就可以提高循环系统的热经济性。但是另一方面,降低蒸汽压也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锅炉内部的压强降低,湿度损失会升高,直接影响的还有锅炉中散热片的使用寿命,多余的热量不能通过散热片及时的排除并收集再利用,这就会大大降低热经济性。所以,在正常的压力作用下,降低蒸汽压会对热经济性产生有利的影响。

3 提高热力发电厂热经济性的措施

电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各行业的生产和人们的生活都离不开电力,提高热力发电厂热经济性的措施,可从以下方面考虑:首先,推进全面安全管理,已经投入运行的热电厂,要加强对设备的保养和维护,新建的电厂,应做好规划设计,厂址尽量选择靠近负荷中心、运输中心的位置,做好设备选型与安装,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其次,选用新技术,传统机组容量小,自动化程度低,大机组电、机、炉的运行参数较为复杂,因此,运用新技术的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必然趋势。第三,保证电网稳定,稳定的电网是保证生产生活的前提条件,若电网不稳,则可能出现电压崩溃,严重影响生产和生活。最后,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完善企业管理制度,随着现代化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模式的改变,热电厂的从业人员也应提高自身素质,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电厂的自动化。

4 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热力发电厂能量循环过程的分析可知在其过程中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能源损耗现象,因此,只有从选址、人员分配、技术革新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可行的改善措施,才能提高能源利用率,提高热力发电厂的热经济性,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 李勇,张斯文,李慧.基于改进等效热降法的汽轮机热力系统热经济性诊断方法研究[J].汽轮机技术,2009(5).

第6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战略;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U46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9-0123-05

本文以低碳经济、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运用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了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首先,介绍了低碳经济的相关理论和发展目标,并与汽车产业相结合指出发展电动汽车是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对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现状的分析,结合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剖析了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环境。其次,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详细分析了短期、中期、长期的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最后,对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1 低碳经济的相关理论

1.1低碳经济的国际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油价上升以及能源消耗等问题均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世界各国对节能减排以及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以及迎接低碳经济,构建新的能源产业结构的浪潮在全球范围内兴起。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了《能源白皮书》,其标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所领导的英国政府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设立了一个清晰的目标:至201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减少20%,到2050年减少60%,到2050年彻底建立低碳经济社会。目前,由英国政府引领的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法国、日本等国家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政策措施。2004年,欧盟宣布,批准8个欧盟成员国的二氧化碳等废气排放计划,对这些成员国的二氧化碳排放进行了限制性的分配。同年,日本实施了“新产业长早战略”,将燃料电池等7个领域作为新产业发展重点,其目标是2010年燃料电池的市场规模达到1万亿日元。目前,虽然美国没有明确的制定过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但一直主张通过相关技术来解决气候变暖,二氧化碳排放等问题,这与低碳经济的内涵是一致的。

1.2低碳经济的实质

低碳经济是一个在国际社会比较新的提法,是以低耗能、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是实现循环经济以及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其实质是在各个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来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建立新的能源结构。低碳经济的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关键是技术创新和能源结构的调整,依靠政策措施来实施的一场能源革命,以求建立一种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减缓气候变化。总之,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种新变革,它可以全方面的改造建立在能源消耗基础之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

低碳经济代表了未来的经济发展模式,旨在建立新的能源结构,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人类的生活和消费将与“低碳”直接相关,这会导致以低碳为代表的新技术标准出现,如传统汽车产业逐步转型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如今在世界范围内,发展低碳经济无疑是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传统的密集型企业将要面临产业转型的挑战。那些以节能减排和能源效率为主要技术领域的创新型公司将会脱颖而出,获得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2 中国电动汽车发展概况

2.1中国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当前全球面临着能源短缺和大气污染的危机,这两大问题直接威胁着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及汽车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人类解决这一危机的主要途径。在此形势下,世界各国的汽车制造商都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发新能源汽车。目前,在美国、日本等传统汽车强国,已经开发出一些商品化、量产化的电动汽车产品。在传统的汽车领域,中国汽车工业基础薄弱,而在电动汽车产业领域,我国对电动汽车领域投资启动也相对较晚。具体技术方面也和世界汽车强国存在一定差距,比如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短期难以达到商业化水平,电池产品的寿命、安全性等指标仍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与此同时,国内用于电动汽车的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大规模的电动汽车设施建设尚未全面展开。比如充电站建设由于存在着投资规模大,经济回报率低等问题,使之降低了相关投资方的积极性,难以在短期实现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与传统汽车相比,电动汽车的价格较高,这也导致难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未来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技术创新以及制造经验的积累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降低电动汽车的制造成本。现在美国、日本等国家普遍采取补贴的方式以激发购车者欲望,而中国针对消费者的补贴计划还未正式出台。

尽管如此,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的电动汽车的研发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与世界汽车强国的差距并没有传统汽车产业那么大。一些企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生产出了电动汽车,只是没有规模化生产。因此,我国电动汽车产业要抓住这一机遇,争取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2.2电动汽车分类

(1)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是传统内燃机汽车与电动汽车相结合的产物,它继承了电动汽车低排放的优点,又发挥了石油燃料高的比能量和比功率的特点,受到世界各国汽车生产商的高度重视。混合动力汽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燃油经济性,一般比传统汽车节约燃油30%~50%,与纯电动汽车相比,同等条件下可以节约电能70%~90%。一次持续行驶可达700~1000千米。目前,随着混合动力汽车的成功研发生产,美国、日本、欧洲等国的主要汽车厂商纷纷加入到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生产中,部分车型已经实现了商业量产化。但混合动力汽车在中国的销售情况并不理想,其中丰田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在中国推出3年有余,但销量却没有突破4000辆。

(2)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以电源为动力,采用完全可充电式电池驱动。由于不采用任何燃料作为驱动来源,纯电动汽车不会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几乎可以达到零排放的标准。目前纯电动汽车的技术发展逐步成熟,在美、日、欧等国家得到商业化的推广与应用,主要运用在公共交通运输系

统。但由于技术和成本上的问题,纯电动汽车目前仍存在一些缺陷。比如电池储存容量太小,电池使用寿命较短,使用成本较高。北京奥运会期间,由50辆纯电动客车组成的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锂离子无障碍电动客车车队在奥运中心区顺利运营,累计运行12万千米,载客14万人。目前在我国,轻型电动汽车还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交通管理部门无法上牌,可以说纯电动汽车在我国的发展形势仍不明朗。

(3)燃料电池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通过电池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具有无污染、能量转化效率高等优点。目前燃料电池汽车仍处于研究和实验阶段,世界上已生产出燃料电池汽车的汽车企业有20余家,一些有实力的厂商如通用、丰田等公司在燃料电池汽车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北京奥运会期间,由上海大众制造的20辆帕萨特领驭氢燃料电池轿车作为公务车在奥运中心区投入示范运行,成功完成了运送任务。

3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战略环境分析

3.1发展电动汽车产业的必要性

进入WTO以来,中国汽车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从2003年开始,汽车年销量从440万辆增长到2010年的1800多万辆,如今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可以预见,随着经济的增长,未来我国的汽车产业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长,汽车也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加快了温室效应,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严重威胁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汽车产业发展的同时,面对我国国内石油资源相对匮乏的压力,过度发展传统汽车工业,不仅会面临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也会对我国环境保护带来威胁,同时也不符合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目标。因此,发展电动汽车产业以降低对石油等能源的依赖是我国汽车产业在今后必须面对的挑战,中国发展电力汽车技术并加快其产业化是完全必要的。面对实现低碳经济的目标,中国汽车产业必须要承担重要的节能减排任务,通过技术创新以提高新能源和替代燃料的使用率,逐步降低对传统石油等能源的依赖。我们可以看到,近些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汽车工业节能减排,企业逐步加大了对电动汽车的资本投入,目前已经在部分电动汽车技术开发领域取得了进展。

3.2电动汽车市场集中度

目前,我国的电动汽车产业主要分成两类,即高速电动汽车和低速电动汽车。比亚迪生产的F3DM混合动力车是高速型电动汽车。此外,一些小型汽车企业生产的电动巴士、观光巴士、场馆用电动车是低速电动车。电动汽车的制造工艺相比传统汽车来讲比较简单,易于制造,因此在我国山东某些城市存在不少山寨电动汽车厂商。这些厂商所生产的低速电动车虽然制造工艺简单,质量无法达到统一标准,但由于其价格低廉,地方政府又不禁止电动车上路,所以在这些地方山寨低速电动车也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

目前满足国家《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的企业为100家左右,全部为高速电动汽车。但就目前而言,我国的高速电动汽车的销售量非常低。如比亚迪F3DM电动汽车由于其售价高,充电难等问题,2010年目标销量仅为1000辆,而截至2010年中,比亚迪电动汽车销量不足500辆。其他企业生产的高速电动车大多为参观展示所用,并没有大规模的量产和销售。相比之下,低速电动车则有一定的市场集中度,在一些二线城市低速电动汽车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

3.3电动汽车的市场需求

相比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在电动汽车产业化方面明显落后,市场需求还处于萌芽阶段。截至2010年9月底,日本丰田公司的普锐斯混合动力车全球销量突破200万辆关口,累计销量达到201万辆。同时,2010年日本本土汽车销量排行中,丰田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排名第一,成为2010年日本市场最畅销车型。2005年12月,丰田普锐斯正式在中国上市销售。然而,这一车型的销售状况一直很尴尬。偏高的价格一直未能得到中国消费者认可,自导入至2009年市场停售为止,普锐斯仅销售了3700辆。日本混合动力车型大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日本政府对混合动力车型提供非常大的财政补贴和系列优惠,在日本国内,丰田普锐斯的售价在200万~300万日元(相当于人民币20万~30万元,目前普锐斯在国内售价在30万元左右),但日本政府给予消费者20万日元的补贴(相当于人民币2万元左右),如此额度的政府补贴,再加上规模化销售之后带来的价格下降,让日本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一辆使用成本更低的混合动力汽车,更何况,在购买普锐斯之后,日本政府对于小排量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使用者还提供停车、交通等一系列优惠。但遗憾的是,节能效果突出、技术基本成熟的混合动力汽车在中国似乎并不受欢迎,在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中,混合动力没有划入新能源汽车的领域,而只能和传统汽车的节能车型为伍,享受每辆3000元的补贴,对于国内市场售价在30万元人民币的普锐斯来说,3000元的补贴实在微不足道。

目前我国的电动汽车的市场需求主要是由政府主导的示范运行。比如2008年奥运会,为推动绿色奥运,科技部在北京举行了奥运新能源汽车示范项目,这些燃料电池客车、混合动力轿车、纯电动场地车等,在通过评估后在奥运会期间顺利完成服务。总体来看,我国现阶段,由于政策、技术、售价等相关因素,我国电动汽车的市场需求仍然不足,基本上以政府专项采购为主,缺少规模化生产的动力。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落实,电动汽车将来会在税收补贴等方面得到政府的进一步扶持,从而有利于生产规模的扩大,降低成本。同时,由于国际市场电动汽车关注度越来越高,我国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的认知度也会逐渐增加,这些都会刺激电动汽车需求的上升。

3.4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瓶颈

(1)新型电池技术发展滞后

目前我国新型动力电池并不能很好满足电动汽车的使用要求,即便国外混合动力轿车所用的动力电池也存在使用成本高、寿命短等问题。动力蓄电池同时涉及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三种电动汽车,因此动力系统的转型将依赖电池技术的突破。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会促进新型电池技术的进步,但是近几十年来的新型电池研发的经验表明,其技术创新过程呈现出长期、渐变的特征。其中,氢燃料新型电池是近些年来研究发现的最具潜力的电池系统,它可以带来全新的电动汽车涉及概念。但是,燃料电池商业化还要面临很多重大的挑战,比如电池寿命的提升,氢燃料的储存等问题还有待解决。目前,全球都在为燃料电池的产业化而努力。美国在2005年由能源部新型燃料电池的技术路线图,国会批准继续加大氢燃料电池的生产投入。我国在氢燃料电池技术的竞争中位于日本、美国、加拿大之后的第二行列。

(2)国内外电动汽车产业化程度不高

电动汽车产业起步较晚,是一个特殊的高科技产业,

不同于高铁、航空等已在国内外形成产业化的高科技产业。对于这些国外产业化程度较高的高科技产业,我国可以通过学习模仿国外相关产业的产业政策、生产技术、管理经验或是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再消化吸收来发展自身产业。但商业化电动汽车产业在国外很成功的案例并不多见,因此对于国内的电动汽车厂商来讲,模仿学习的途径相对较窄,只能靠自身的技术创新。缺乏创新意识是国内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最大难题。电动车的技术设计、产业发展路线、商业运营模式并不能直接来源于传统汽车产业。这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要针对电动汽车这个特殊的产业,来制定特有的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当然,电动汽车的商业化并不一定要等到国内外电动汽车相关技术成熟之后,因为没有商业化,技术创新发展也会受到制约,二者相辅相成。电动汽车产业需要前期的产业基础,需要前期的实验阶段,而由于各个相关技术层面,比如能源电池、电动机等缺乏大规模产业化,电动汽车发展的步伐仍然缓慢。

(3)我国电动汽车国际竞争力不足

在发展电动车初级阶段,由于技术的原因,电动车电池的能量一定没有汽油高,要达到一次充电跑500千米是不可能的。于是,现在国内外各个汽车厂商把研究重点转移到混合动力汽车,认为它的生产设计比较简单。实际上混合动力汽车是在纯电动汽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两者结合在一起的生产理念,比生产纯电动汽车还要复杂一些。因此混合动力汽车的商品化难度很大。我国的电动汽车产业,由于发动机、电池、油电动力等核心技术均不在我们手中掌握,因此,混合动力汽车的核心生产技术全都不由汽车生产企业掌握,那么其大部分产品只能停留在样车设计上。即使比亚迪经过多年的摸索和技术创新,掌握了一套铁锂电池的核心技术,但由于发动机等技术的不成熟,目前还无法达到日本丰田普锐斯的高度。

4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战略

4.1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

电动汽车的技术发展方向是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最基础部分,技术发展方向将直接成为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政策实施的基本依据。目前,世界各国的汽车企业都基本遵循着:短期发展混合动力汽车、中期发展纯电动汽车、长期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思路。在我国,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方向并不清晰,各种技术的发展规划缺乏明确的路线,由于制定技术发展路线要涉及技术成熟度、成本、能源、温室气体排放等多个相关因素,所以在部分问题上还存在一些争议。按照2001年国家863计划以及973计划的提出和科技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相关规划,再结合以上相关因素的分析,目前全球市场的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的技术相对成熟,制造成本相对适中,因此我国在短期内电动汽车产业应该重点发展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从中期来看,一些电动汽车技术会逐渐走向成熟,重点要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降低污染物的排放,而纯电动汽车在这些方面都有着较大优势,是我国在中期需要重点发展的电动汽车。随着技术的发展,混合动力型电动汽车的生产成本也会大幅下降,而且具有明显的低排放、低污染的潜力,因此改进型的混合动力汽车也是我国在中期的技术发展方向。电动汽车的长期发展目标是真正实现高效能、低污染、低排放的新型汽车技术。因此从长期来看以上几个方面均是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其中氢燃料电池具有以上这些特点,是最为理想的电动汽车技术,是长期发展的主要技术方向。目前氢燃料电池的技术发展还处于研究实验的阶段,距离完全的高效率、低污染、零排放的理想电动汽车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的摸索。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国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方向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目标:混合动力型、纯电动汽车(短期)-纯电动汽车、改进型混合动力汽车(中期)-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长期)。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方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产业政策调整、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变化,我国的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也需要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

4.2增加电动汽车需求

我国电动汽车产业所面对消费者市场主要来自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消费者,从长期来看,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稳定的市场需求上。因此,制定相关政策以增加市场需求,对于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增加市场需求的首要条件就是制定措施降低消费者成本。

(1)价格补贴:对电动汽车的价格补贴是刺激消费者购买的最直接和有效的方式。目前我国的电动汽车补贴政策的制定还不到位。在制定价格补贴的政策制定和实施方面,应该多借鉴国际经验,补贴力度应重点向低排放和节能效应明显的电动汽车倾斜。

(2)燃油税减免:国外对电动汽车的推广通常采用对燃油税减免的做法,以降低消费者在燃油方面的支出。我国可充分考虑国外的经验,对电动汽车的燃油税实施价格补贴,降低消费者在燃油方面的支出,降低使用成本,从而吸引消费者考虑购买电动汽车。

(3)其他税费的减免:我国目前针对传统汽车施行征收的费用包括车船税、保险费、过桥费等。在推广电动汽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车船税减免,也可以在一定期限内施行优惠政策;对保险费采取补贴的政策,可以由政府在一定期限内对保险公司实行补贴,或对电动汽车的保险费和赔偿责任进行新的制定,这样可以降低消费者在保险费用上面的支出;同时,在电动汽车的推广初期,政府应该积极推动对电动汽车实行豁免或降低过桥费的激励措施,采用给予地方政府财政拨款的方式,治理高速公路的收费问题。这样,通过一系列税费的减免,可以促使电动汽车产业的推广,对发展低碳经济具有积极的作用。

4.3政府扶持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相关产业的发展是电动汽车发展的基本保障,因此应该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和扶持相关产业成为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应该按照电动汽车短期、中期、长期的发展目标来制定相应的配套产业发展战略。在电动汽车产业化初期,企业对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谨慎,政府应当承担推动作用,只有政府进行一定的前期投入,形成一定的规模示范效应后,企业才能积极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有效的降低各方面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可以更好的将产业链结合起来,这在发展电动汽车产业化前期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具体实施方面,政府可以采取直接拨款、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政策来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政府应该积极主张产业内的厂商通过战略合作的形式,进行一定程度的联合以降低市场风险。这样也可以使产业内同盟的厂商优势互补、相辅相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追求双赢格局。

5 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1)对于使用电动汽车的消费者,政府要建立更多配套的电动汽车相关基础设施,如维修站、专用停车位、充电站等。要通过各种补贴和优惠,刺激消费者的需求。

(2)对生产企业给予税费优惠政策,加大对电动汽车技术研发的扶持力度,可以设立专项基金以对激励厂商的技术创新和对电动汽车R&D进行持续的投入。同时要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电动汽车产业相关技术的人才储备。

第7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生物质发电企业;战略管理

根据2012年底国家能源局印发的《生物质能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到2015年生物质能年利用量超过5000万吨标准煤。其中,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130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780亿千瓦时;生物质年供气220亿立方米;生物质成型燃料1000万吨;生物液体燃料500万吨。由此可见,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低碳经济的客观要求,生物质能发电已经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方面,生物质能发电行业本身具有可再生性、低污染性的技术优势,另一方面我国农作物秸秆、稻壳等生物物质资源丰富的基础条件,这些都为我国发展生物质能发电创造了内外部条件。近些年来,我国对生物质能发电日益重视,但是众多的企业还是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科学的战略发展规划,技术示范推广缺乏资金支持,相关的优惠政策不能及时到位等。在此背景下,研究如何破解我国生物质能发电企业的发展困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外生物质能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笔者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外支持生物质能发展的成功经验,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通过一定的法律支持和合理的发展规划进行规范。生物质能的发展需要通过立法的方式来确定现代生物质能发展战略,并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例如,美国奥巴马政府确定EPA法律条例以及BCAP条例,以实现国会制定的2022年前生产360亿加仑可再生生物燃料的长远目标。(2)尤其注重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国际合作。技术障碍是现代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例如,欧盟制定生物质可持续利用的研发计划,注资5200万欧元,来自20个不同国家的高校、研究机构及产业界的82家合作伙伴共同参与。(3)良好的现代生物质发电项目的融资环境建立。例如,巴西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完善:其一:巴西政府通过补贴、统购燃料乙醇以及一些行政手段进行支持生物质发电项目;其二:企业可享受低息优惠贷款政策,以及享有国家政策性银行设立的专项基金,最高可获得90%的信贷资金;其三:企业通过政府支持,获得国际合作资金支持,如从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获取贷款,或通过全球环境基金(GEF) 及国际合作利用清洁发展机制(CDM)获取发展生物质发电项目的支持等。

二、我国生物质发电企业发展战略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国家财政和税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生物质能发电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产业化过程中还是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如下:

(一)从国家政策和整体产业布局层面看

1.企业战略制定的政策依据不足:当前国家生物质能发电项目的审批程序不完善,手续繁杂,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积极性。

2.企业缺乏战略意识,导致项目布局无序:通常来说,生物质能发电产业链由燃料供应、电力设备、电力生产及电网这几个主要部分组成。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战略决策时,综合考虑影响战略制定的主要因素。然而事实是,由于我国大力支持发展生物质能发电产业的发展,导致很多企业盲目上项目,资源配置极度不合理。比如由于缺乏产业区域规划,导致一个地区内出现生物质电厂集聚的现象。后果往往是企业由于无法负担主要燃料的高价格而被迫停产。

(二)从企业自身的层面看

1.企业战略制定功能定位不科学,导致发电成本畸高问题。企业制定发展战略,需要进行宏观环境PEST分析。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我国一些生物质发电企业往往是急于“跑马圈地”,不仅疏于对国家相关环境等政策的调研,而且对自身的优劣势也缺乏SWOT分析 。其后果是运营成本的提高,一些企业在生物质能资源收集、运输、加工和贮存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困难。

2.企业的技术推广模式陈旧:一般来说,生物质能发电企业属于技术密集型的高技术企业,其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直接关系着企业生产成本的高低。准确地说,其技术的推广模式是关乎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随着我国支持生物质发电产业相关扶植政策的陆续出台,我国一些企业发展生物质发电技术的热情持续高涨,甚至忽略了自身发展的现实情况。比如,一些生物质发电领域的先进适用技术的投资风险较高,很多中小企业受制于规模和资金,不仅技术科技研发能力弱,而且还存在技术转移渠道不健全等问题。

3.企业进行生物质发电项目的融资渠道单一,并且缺乏健全的风险投资体系。

三、完善我国生物质发电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对策和思考

通常来讲,企业制定发展战略,需要综合考虑内外部环境、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基础和自然资源条件等各种因素。对于我国生物质发电企业来说,基于目前企业整体的客观情况,制定战略方案需要注意如下方面的工作。

(一)科学制定适宜企业自身发展的战略规划

科学制定适宜企业自身发展的战略规划是企业发展生物质发电项目的关键所在:首先,要求企业能够根据国家及地方最新的电源政策和整体产业布局为根本导向,也就是保持对国家新能源产业相关导向政策的高度敏感性;其次,进行通过深入调查和评估生物质能资源情况进行项目的选择。即企业在进行生物质发电项目规划时,需要合理规划生物质发电的站址、投入规模,以此来系统规划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再次,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阶段的战略。我国生物质能技术和设备与国外还存在差距,需要我国企业目前以生物质发电技术研发为焦点,积极推进引进、消化和吸收,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采取专业化和集中型的发展战略,从而保证企业集中优势资源,处于一个相对有利的发展地位。

(二)加大对生物质发电技术推广的商业模式创新

我国发展生物质发电产业一方面需要技术创新,通过产学研结合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来整合现有的技术资源,推动新技术的研发和示范,不断完善相关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加快生物质发电技术和设备国产化的进程,以此提高企业在新能源发电市场上的份额;另一方面需要多渠道多方式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其一建议打造国家财政引导、企业资本市场为主体的金融环境。比如要推进企业进行生物质发电技术的推广,需要银行“绿色信贷”的支持;其二需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服务机构的联合行动。企业通过与他们的相互协作,比如建立生物质发电技术创新联盟,分摊技术创新的风险,合作捕捉市场机会等。

(三)不断开拓生物质能发电项目的融资渠道

目前我国生物质能发电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就是融资困难。如何破解这一瓶颈问题,需要企业、政府、金融机构等共同努力。当前,企业发展生物质发电项目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企业内部资金、国家财政资金、银行信贷、外资、资本市场资金和民间资本。具体的融资模式有建立生物质能项目发展基金,杠杆租赁融资、ABS融资和CDM项目融资等。就全球范围来讲,现代生物质能项目和水电项目是CDM模式运作项目的主要部分。建议我国生物质发电企业积极获取国家政府的支持,积极争取利用CDM机制与国外发达国家相关研究结构和大学进行合作,从而为其生物质能发电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中长期发展资金。需要企业在进行生物质发电项目投资时,特别注意的是申请 CDM 融资时间和具体流程。此外,需要构建有利于融资的信用环境。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信用制度,不断提高自身的财务透明度和可信度,还要按期偿还债务,这样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提高企业进行生物质能发电项目的市场性融资成功的可能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世界能量需求量不断增大,而石化能源不断枯竭的大背景下,生物质能被赋予了时代的使命和发展意义。为了在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中,我国生物能行业乃至生物质发电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如何制定领先的战略方案至关重要。本文从国外的经验切入,再有针对性得提出我国生物质发电企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基于战略分析的视角提出建议,这是对生物质能发电这一新兴行业的战略研究初探,希望对企业的具体时间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沈西林.影响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的因素分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2]朱润潮.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 2010(06).

[3]张铁柱.我国生物质发电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J].农村电气化,2011(06).

第8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石油企业;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1

一、低碳经济时代石油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

在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石油企业抓紧进行生产经营管理创新是保证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时代在不断发展变化,低碳经济时代下对于各个行业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没有紧紧跟上时展的潮流,那么石油企业就很容易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中被淘汰。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想要保证石油企业自身的健康持续发展,就需要企业根据时代要求,结合自身发展现状来做出管理方面的创新,以保证企业能够跟上时代潮流。

2.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

在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石油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管理创新工作是企业工作践行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在科学发展观中,强调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这样的原则使用在石油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就要求企业转变管理方式,在低碳经济思想的指导下转变发展模式与发展理念,创新管理工作,从而保证石油企业在发展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真正践行我国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

3.有利保证我国能源供应安全

最后,在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石油企业抓紧进行生产经营管理创新工作也是保证我国能源供应安全的重要工作。随着在全球范围内石油资源供应与需求水平失衡现象的不断加剧,我国在石油领域中逐渐出现了供应不足的现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就需要石油企业不断创新管理方式,争取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在石油资源供应方面的不足,保证我国能源供应安全。

二、石油企业进行管理创新工作的重点

1.石油企业战略管理创新

对于一家石油企业来说,战略层面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是否能够健康发展的基础,石油企业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都应该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因此,在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石油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第一项重点工作就是需要进行战略管理创新。首先,企业管理人员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之前先需要对于外部环境有着足够的了解,这里的企业发展外部环境包括石油企业在发展中所遇到的国家政策、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竞争企业的发展状况等外部客^情况。这些外部客观条件是石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机遇与挑战,企业管理人员要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就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其次,石油企业管理人员在了解外部情况之后,还需要对于自身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有着足够的了解。石油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中往往还需要注意自身内部中的相关主观因素,包括企业人员配置、自身生产能力、企业发展现状等,企业管理人员只有在深刻认识企业发展中所遭遇的外部环境与自身内部因素才能够做好石油企业发展战略的创新工作。最后,还需要企业管理人员根据企业发展的未来目标来制定发展战略,石油企业的未来发展目标是企业管理人员根据对于外部环境与自身内部因素的正确判断而做出的未来发展预期,石油企业的战略管理创新需要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适应。

2.石油企业经营创新

对于石油企业来说,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之下,不仅仅需要做好企业战略管理方面的创新,还需要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做好相关管理工作的创新。首先,需要做好对于各层级工作人员在低碳理念方面的建设。对于石油企业来说,想要完成对于低碳经济的践行,首先就要保证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够清楚的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深刻了解石油企业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所需要做的相关工作,只有在思想层面上认识清楚了低碳经济的相关内容,才能保证石油企业根据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而在其他方面管理工作的创新。其次,要做好发展低碳经济要求下,对于各方面生产经营制度的创新工作。对于石油企业来说,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往往都需要在一定的制度管理之下才能保证有序进行。因此,在新的时展要求之下,就需要石油企业根据新时代背景来对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创新,使之能够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再则,要做好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创新。随着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在石油企业发展中得到运用,石油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所遇到的问题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石油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遇到的新的安全问题来对企业安全管理相关工作进行创新,保证这些管理工作能够符合实际情况。最后,石油企业还应当做好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创新工作。一方面,要保证企业在相关工作人员的选聘工作上能够符合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保证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能力能够符合实际情况中对于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在石油企业中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员工培训制度体系,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时代要求之下,需要工作人员不断进步,不断学习来跟上低碳经济发展的步伐。

三、总结

综上所述,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低碳经济时代石油企业必须要加快管理模式创新,借鉴发达国家相关行业的发展经验,结合我国经济现状和石油企业特点加以改进,通过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提高石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evolved two main themes, a low-carbon economy and internet economy. They are interconnected. This article discussed how to conform to the times with the help of building green competitiveness in the process of enterprise operation.

近20多年来,环保低碳意识不断觉醒,尤其是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之后,各国对低碳产业,节能减排政策日益重视,我国更是在“十二五”期间把低碳技术作为重点内容纳入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与相关技术产业发展规划。低碳环保的觉醒意识催生了从服装行业上游至下游产业间更新和调整。

相比其他行业,服装行业是一个具有周期时间概念的行业,比如快时尚的理念,不仅意味着服装企业需要不断根据市场需求和季节变化调整生产经营策略,而且意味着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随着信息技术和商务活动的融合发展,电子商务因其契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能改变企业原有的市场环境,大幅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成为众多服装企业十分重视的经营方式。根据《2011年度中国服装行业电子商务应用报告》,2011年第 2 季度中国网上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 924亿元;其中服装类商品销量达到445亿元,环比增长 8%,同比增长68.9%;服装作为最受用户青睐的网购产品越来越受到业界关注。

1 低碳经济与电子商务

1.1 低碳经济的特点

从经济学意义上讲,低碳经济并不是产业升级、技术进步、企业发展的产物,而是资源相对稀缺导致的结果。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保证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1.2 低碳经济与电子商务的契合

相较于传统渠道,电子商务在时空性、效用性、能耗性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现阶段的解决方案包括在线展示、营销、预订、交易、支付、客服、物流、评价等服务,还可以参加各类在线展会、促销等活动,有效地优化了资源配置,节约了企业成本,减少了商务交易的出行频率和碳排放,提高运营效率。

针对低碳经济的要求,电子商务衍生出许多商务模式,例如:包括对第三方平台的整合营销模式、基于嵌入式智能传感技术的物联网电子商务模式、基于物联网的家居生活智能化模式等。其中“云计算”、“物联网”、“全程电子商务”三大前沿技术将发挥重要作用。电子商务,一方面代表国家先进的生产力,另一方面也为中国企业快速实现现代化、低碳化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契机。

2 低碳经济下企业电子商务的绿色竞争力

2.1 企业绿色竞争力及绿色供应链管理

企业绿色竞争力是在生态环保意识觉醒下应运而生的产物,其基础是环境保护、绿色贸易体制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和现实,主要内涵体现在发展度、协调度和持续度 3 个方面。发展度是指绿色竞争力的直接目标是尽可能最大化企业效用,达到企业的发展和盈利;协调度指出企业并不是单一个体,在运营中受到各种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因而能否协调企业和外界的各个要素成为衡量企业绿色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持续度指出企业竞争力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绿色供应链的有效管理是塑造企业绿色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之一。绿色供应链的概念于1996年由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首次提出,从运营管理、设计、采购、生产、营销、物流、消费及循环利用等经营环节,彻底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到企业运营中,旨在基于企业发展度、协调度和持续度 3 个维度综合考虑制造业供应链的环境影响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2.2 服装企业绿色竞争力构成

2.2.1 绿色经营管理

绿色经营根据绿色经济的要求,将环保理念融入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中,通过节约资源、注重环境,将企业内外部生态环境重新定位,实现企业可持续的长远发展。

2.2.2 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通常也被称为生态设计,是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着重考虑产品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促使产品的资源利用、能源消耗、环境污染最小。针对服装企业产品,绿色化设计要从材料的选择及管理,生产的易清洁性出发,并遵循低碳环保的理念,考虑其材料回收的价值、处理方法、回收再利用的工艺难度和包装等问题。

2.2.3 绿色采购

服装企业的绿色采购是基于产品性能和国家相关标准,考虑产品材料的环保性,参考国家相关的生态纺织品标准,用“绿色”流程采购“绿色”材料。

2.2.4 绿色生产

“绿色生产”是贯穿在整个服装生产流程中的理念,其中包括在工艺的环保、生产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不必要的工序、设备和改善生产环境等方面。

2.2.5 绿色营销

英国威尔斯大学肯・毕提教授认为,“绿色营销是一种能辨识、预期、及符合消费的社会需求,并且可带来利润及永续经营的管理过程。”绿色营销是企业和消费者共同选择的结果。服装绿色营销除了注重控制成本外,更多要注重营销渠道的绿色化,唤醒和引导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创造绿色需求。

2.2.6 绿色物流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运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充分利用物流资源,减少物流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电子商务和物流业相互促进发展。绿色物流是通过绿色仓储、绿色包装、绿色加工、绿色配送等环节,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浪费和污染。

2.2.7 绿色消费及循环利用

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生态意识和理性意识交融而产生的对绿色产品的需求、消费购买行为,是低碳经济在消费领域的实现形式和推动力。绿色消费不仅包括绿色需求和绿色产品供给,还涵盖了物资的可回收性,产品可降解性,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等。

2.3 服装企业电子商务的绿色竞争力

近些年,愈来愈多的服装企业纷纷融入网络经济,通过电子商务的手段发展企业绿色竞争力,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

2.3.1 传统服装企业与服装电子商务企业运营流程对比

(1)传统服装企业运营流程

(2)服装电子商务企业的运营流程再造

通过图 2 和图 3 的对比,可以看出传统服装企业与服装电子商务企业绿色竞争力的塑造流程不同。

电子商务的企业通过线上线下的业务流程交互式联接,以线上流程代替原本线下业务,同时对线下流程进行部分调整,以适应服装企业经营流程再造的变化。在很大的程度上,电子商务利用信息技术对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变革,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经营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实现对企业价值链、供应链的革新。

2.3.2 构筑服装电子商务企业绿色竞争力模型

(1)构筑单个服装电子商务企业绿色竞争力模型

与传统企业竞争力相比,电子商务企业绿色竞争力的提升引入生态竞争模式,即在传统市场竞争中将企业的生态价值、社会责任与经济价值联系在一起,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独特的竞争优势。

例如,某童装品牌是某公司2011年打造的网络童装品牌,不同于该公司其他品牌,该品牌基于网购平台运营,从战略愿景、组织架构的设置上贴合电子商务企业的内在要求。一方面,其产品设计十分注重品质,如采用环保低碳的功能性面料,以国际童装制作和环保标准来严格要求产品质量,奠定了该品牌良好的绿色竞争力。另一方面,此品牌借助于互联网,节省了传统渠道中资源的浪费,如店面装修费等。

(2)构筑多个服装企业电子商务绿色竞争力模型

互联网的发展密切了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的关系,这从很大程度上显示出电子商务市场具有的无可比拟的优势,而优势之下,隐藏着竞争的激烈性,而竞争的存在又反过来作用于电子商务市场。

现代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更加提倡的是一种联动效应。因为各个企业的优势不同,互联网排除传统渠道受到的时空性限制,连结各个具有不同特征的企业,逐渐实现了虚拟世界里的“专业化”和“产业集聚”(图 5)。

①“专业化”。纵观目前服装电子商务的企业,为了增加企业网络的辨识度,企业通过准确定位实行专业化来包装企业竞争力,分别逐步演化为以原料型、加工型、设计型、生产型、营销型、综合型等不同类型的专业化形象。

②“产业集聚”。有服装企业主要通过B2B和B2C平台的电子商务模式开拓网络市场,“专业化”的企业集聚在相同的平台,且可同时出现在不同的平台,塑造不同的竞争力,通过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的协同网络效应。

3 提高电子商务绿色竞争力的关键问题及对策

传统服装企业试水电子商务意味着其企业组织形态的重组转型。而这种变革是从企业战略愿景、组织架构、产品、市场至业务流程自上而下的变革,会对传统商务流程造成冲击和影响。

企业电子商务绿色供应链的管理更多考虑的是从管理、设计、采购到物流、消费等环节的信息化管理及快速型反应。许多中小服装企业在初期面临最多的挑战可能是资金短缺、人才匮乏、信息来源不足等实际问题,这种类型的企业可以多考虑将部分业务外包,减轻本身转型的压力,或者直接依托于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在联合型网站进行推广,逐步塑造自身的品牌形象和产品特色。

参考文献

[1] 杨美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新探索[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9 (l4):46-49.

[2] 吴晓玲.纺织服装企业绿色竞争力[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5.

[3] 周建,张晓微.电子商务与绿色供应链管理[J].商场现代化,2006 (31):103-104.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