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7 17:19:1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脑梗死病人护理措施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饮食护理:饮食治疗是所有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有利于减轻体重,改善高血糖,护士应熟练掌握饮食的计算, 每日三餐分配1/5.2/5.2/5或可按四餐分配为1/7.2/7.2/7.2/7,不能进食的病人及时下胃管;进食要严格定时,定量,这样可使血糖波动小,以减少对身体的损害,利于身体恢复。脑梗死病人是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此类病人应禁食动物脂肪.油炸.油煎食物及动物内脏;脑梗死病人多数长期卧床,容易造成便秘及排便困难,应进食纤维素高的饮食,包括豆类. 蔬菜 粗谷物,含糖分低的水果。2.3
防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人多数进食困难,呛咳,如护士为病人注射胰岛素后对病人的饮食情况不过问而引起低血糖,又未及时发现将造成严重结果,因为脑组织对血糖浓度的改变甚为敏感,一旦血糖过低,脑组织缺糖,缺氧,缺能量,引起脑组织功能失调,出现低血糖症状:心慌. 心悸. 饥饿. 无力 .手足颤抖. 出汗. 心率增快. 反应迟钝. 头晕. 嗜睡 等,一旦发生应立即进食糖果. 含糖饮料,重者应静脉注射50%葡萄糖20-30毫升。2.4合并症的观察: 病人体温升高,心率增快,考虑有无继发感染的可能,引起的原因有:1.脑梗死的病人常有假性球麻痹引起的咽反射减弱,且长期卧床,可引起吸入性肺炎和坠积性肺炎; 观察是否有压疮的发生; 糖尿病人多有疖.痈等皮肤化脓感染,有时引起败血症,脓毒血症,如出现呼吸节律的改变,应考虑病情加重及有无脑水肿的发生,应立即向医生报告,采取紧急措施。2.5 注射胰岛素的护理:对胰岛素治疗者,应认真核对医嘱,严格掌握胰岛素的注射时间和剂量。宜选择上臂三角肌及臀大肌,大腿前侧,腹部[1],注射点应常常改变,两周内不要在同一点注射两次以上,多次注射同一部位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发生感染。2.6 预防压疮的护理:
脑梗死病人常有偏瘫,导致躯体移动障碍并发压疮,间歇解除压迫是预防压疮的首要措施。协助病人定时翻身是有效措施,每2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轻拍,避免拖拉;保持皮肤干燥,床单整洁;每天温水擦身1-2次,促进肢体血液循环。2.7 心理护理:
关键词:脑梗死;护理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脑血管供血障碍,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出现坏死或软化,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最新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我国城市居民中脑血管病占死亡原因首位,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59.8%[1]。脑梗死通常分: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病,约占90%;其次为糖尿病和高血脂症[2]。老年人大面积脑梗死发病危重,病情发展迅速,并发症多,预后差。现将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本院收治的122例脑梗死病人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22例中男73例,女49例;年龄52~85(65.1±7.76)岁。诊断标准:全部病例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脑CT或MRI确诊。其中基底节脑梗死38例、脑栓塞4例、大面积脑梗死15例、小脑梗死9例、脑干梗死12例、腔隙性脑梗死26例,多发腔梗18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96例;冠心病史38例;风心病史8例,糖尿病42例;脑卒中病史16例。
1.2临床表现以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11例,其中嗜睡8例,浅昏迷至重度昏迷6例,另有5例患者入院时神志清楚,住院1~3d渐至嗜睡昏迷;以头痛为首发症状2例;以四肢抽搐起病2例;35例以言语不清、肢体乏力起病。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偏瘫。血压升高50例,失语15例。
1.3治疗原则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及时应用脱水降颅压,消除脑水肿,对一般梗塞灶则用抗血小板聚集药、钙拮抗剂、血管扩张剂以改善脑循环,神经营养剂和预防感染等治疗,结果死亡7例,自动出院6例,余经治疗后病情稳定,均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吞咽障碍等严重后遗症。
2护理
护理人员必须熟悉脑梗死的病因、分类、病理生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这样才能按照病程的不同时期采取各种预防和护理措施,将所致的后期损害降到最低。
2.1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根据病情每1~2小时监测T、P、R、BP,如有意识障碍加重、头痛剧烈、频繁呕吐、躁动不安、颈项强直、瞳孔大小不等、血压升高、呼吸、脉搏慢,即有梗死面积增大、出血或者脑疝的可能,如突然失语,肢体偏瘫程度加重、意识障碍加深等。可能有新的血栓形成,应及时通知医生。意识障碍者取平卧位,头部抬高10~15°,并偏向一侧。意识不清者发病24h内应暂停进食,24h后给予鼻饲饮食记录出入量。
2.2药物护理使用甘露醇快速滴入,一般250ml20~30min内滴完,防止外渗。应用抗凝时,定时监测KPTr,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有无口腔黏膜、牙龈和皮下出血及血尿、黑便等,备好鱼精蛋白锌、6一氨基己酸等药物对抗治疗;应用血管扩张剂尼莫地平静脉滴注时,应缓慢滴注,并且要严密监测血压变化,防止血压过低引起脑供血不足加重脑损害。
2.3气道管理保持良好的氧合是脑卒中治疗的基础,如有低氧存在,应立即以2~4L/min吸氧,并加强呼吸道管理如保持头侧位、淸除口腔分泌物、定期拍背、吸痰等,尽快纠正低氧。对于有意识障碍(GCS评分小于8分)又有高度误吸危险者,应尽早实施气管插管[1]。
2.4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入院后即对病人进行Braden评分,必要垫气垫床。不能自主翻身病人,协助每1~2小时翻身扣背一次。刺激咳嗽,及时排痰。使用便器时避免擦伤皮肤。床铺保持平整、干燥。予口腔护理、会阴护理bid。做好导尿管护理。由于病人长期卧床,活动量小,肠蠕动减少,很容易引起便秘,所以,在补充营养的同时,要注意粗纤维食物的补充。对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脑栓塞急性期应严格要求患者绝对卧床,切忌饱餐,帮助病人翻身时动作要轻,并保持大便通畅。合并糖尿病患者,局部神经营养障碍,压迫过久会引起皮肤破溃,形成“褥疮”,更应加强皮肤护理及足部护理。
2.5心理护理脑梗死发病急,患者往往对突如其来的生理功能障碍引起的日常生活困难难以接受,往往陷入绝望和担忧的状态中。心理护理的目的是给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以及应抱有的态度,同时使之引起情绪改变和积极自我治疗的意志行动。护士启发诱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鼓励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给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有关的健康宣教资料,可采用发放宣教小册子或集体看康复录像带的形式,还可请康复治疗效果好的患者,做现身说法的宣教。要富有同情心,创造良好环境,加强对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为患者康复提供有利的社会支持系统,激发患者进行康复的兴趣,激励病人配合治疗。
2.6康复护理
2.6.1肢体功能障碍的护理偏瘫侧肢体处于良肢位,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防止肿胀。双下肢尽量避免输液,以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在脑梗死急性期,一旦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h即可进行康复训练。主要以预防并发症及继发障碍的出现,并为今后的康复训练做准备。功能锻炼主要采取床上被动运动与主动运动相结合,活动偏瘫肢体,做肢体按摩,被动活动和坐起、站立、步行锻炼,防止肢体挛缩、畸形。
2.6.2语言康复训练向患者解释语言锻炼的目的、方法、告诉患者失语是暂时的,语言功能的训练,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互动练习[3]。体贴关心病人,诱导和鼓励患者说话,耐心纠正发音,从简到繁,如“e”、“啊”、“歌”等,反复练习坚持不懈。
2.6.3饮食护理对吞咽障碍病人进食前予提供适当休息,能坐起的患者取躯干垂直头正中位。坐起患者,一般采用躯干30°仰卧位头部前屈,偏瘫侧肩部用枕垫起。喂食者位于患者健侧。这种可以减少食物向鼻腔返流和误吸,可让其进食粘稠食物,如稠粥、软饭等。避免过稀过干的食物,鼓励患者自己进食,进食过程中让患者充分咀嚼,确信吞咽后继续进食。床前要有吸引装置,如所进食物滞留,鼓励患者头转向健侧,并控制舌头向一侧,消除残留食物。如果食物误吸入呼吸道,轻者引起肺部感染,造成吸入性肺炎;重者可能因窒息而死亡。
2.6.4日常生活训练患病后除了要尽早而正规地训练患肢,还应注意开发健肢的潜能。衣服要做得宽松柔软,穿衣时先穿瘫痪侧,后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后脱患侧。练习洗脸、如厕、进食、转移等生活技能,倡导“自理模式”,提高患者自理能力。
2.6.5安全护理评估病人,做好病人及家属安全宣教,根据病情,采取床头警示标识,床栏、约束具等保护措施,下地、如厕搀扶防跌倒、坠床。
2.7做好出院健康教育指导病人出院时大多存在肢体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言语障碍、悲观失望等问题,予心理卫生指导尤为重要,树立信心,家人支持;康复训练是脑梗死康复的主要办法,要持之以恒;指导患者避免复发危险因素,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紧张、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坚持定时测血压、血糖、血脂。如出现手指麻木乏力或短暂的说话困难、流涎、口角歪斜、步态不稳等脑缺血先兆应及时就诊。嘱患者按时服药,定期门诊随访,出现任何不适随时来院诊治。
3体会
脑梗死病人虽然不及脑出血凶险,但是病人大多年老体弱,诸多慢性病缠身,梗塞区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大面积脑梗死、脑栓塞病人发病急、病情重,在护理过程中要加强病情观察,及早发现病情变化才能为抢救赢得时间;切实做好各项生活护理,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心理卫生指导,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干预措施,促进脑梗死患者康复的依从性,配合早期康复训练,减少合并症;做好出院指导;从而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病后的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张悦怡,庄一渝,程丽君,等.急重症救护新概念与新技术[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79-181.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护理;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1]。脑梗死病人往往发病急、病情变化快,部分危重患者意识不清、昏迷甚至死亡,对护理工作要求较高,既要切实做好各项生活护理,及早发现病情变化,还要配合医生用药,进行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给护理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我们对2013年3月~ 2014年3月收治的200例初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200例患者中,男127例,女73例;年龄42~77岁,平均60.9岁;全部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检查确诊。
1.2护理 (1)密切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血压、呼吸、脉搏、体温、出入量的变化,必须加强监护,经常巡视患者,并做好应急措施。如患者一侧瞳孔散大或伴有剧烈头痛,呕吐等症状时,应考虑脑疝的可能,立即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20%甘露醇250ml+速尿20mg,快速静脉输入,要求在30分钟内输完。(2)用药护理:溶栓前让患者平卧,耐心讲解有关溶栓的注意事项,头部抬高15~30°,使患者解除紧张情绪。配合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如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心电图、头颅CT检查等,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语言、肢体活动及血压的变化,保证血压控制在适宜范围;溶栓时,药物必须溶解后立即使用,以免失效,注意所用药物的滴速,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同时遵医嘱应用改善循环、脑细胞活化剂等药物。(3)心理护理:心理护理的目的是给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以及应抱有的态度,同时使之引起情绪改变和积极自我治疗的意志行动。护士启发诱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鼓励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2],激励病人配合治疗。脑梗死病人发生偏瘫等功能障碍、心理难以接受,加上生活不能自理,往往陷入绝望、抑郁状态中。通过言语疏导、爱心看护与照料,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4)并发症护理:昏迷患者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口腔分泌物滞留,肺部易发生感染,应将其头偏向一侧,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和拍背,帮助痰液的排除。需要时给予雾化吸入或静脉注射氨溴索化痰注射液。及时吸痰,防止痰液、呕吐物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或坠积性肺炎。对于有意识障碍又有高度误吸危险者,应尽早实施气管插管;偏瘫患者长时间卧床易发生褥疮,护理人员要加强皮肤护理,做到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交接班时要严格细致地交接局部皮肤情况及护理措施;对于尿潴留或尿失禁的患者行留置导尿管,留置尿管期间要进行膀胱冲洗,并用0.05%碘伏棉球擦洗会阴,每日更换引流袋1次,按时留尿送检,警惕泌尿系感染;出血是溶栓治疗最常见、最危险的并发症。在用药过程中、用药后要加强巡视,倾听患者主诉,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尤其注意意识、瞳孔以及肢体活动的变化情况,每15~30min观察1次,当病人发生头痛、呕吐、脉搏慢,呼吸慢而深、血压升高、言语不清、肢体再度出现活动障碍等,提示并发脑出血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5)康复护理:康复护理的目标是最终使患者复行走和语言清晰,使残疾减轻到最低限度,康复应及早进行,越早肢体功能恢复越好,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小时即可进行康复训练。
1.3疗效评定标准治愈:肌力恢复Ⅴ级;显效:肌力达Ⅲ~Ⅳ级;有效:肌力达Ⅰ~Ⅱ;无效:级数无变化,肌力仍为0级。
2.结果本组200例患者,115例患者治愈,62例患者显效,20例无效,3例死亡,有效率88.5%。
3.讨论
脑梗死通常分: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病,约占90%;其次为糖尿病和高血脂症[3]。我国城市居民中脑血管病占死亡原因首位,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59.8%[4]。如何在护理过程中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切实做好各项生活护理、心理护理,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完成用药及康复护理,是一项长期艰难的工作。我们总结,严格掌握溶栓指征,缩短脑梗塞患者发病至溶栓的时间是溶栓治疗成功的关键,护士在溶栓前后应做好护理配合,进行严密观察是确保病人安全的前提和条件,在溶栓用药期间积极配合医生,遵医嘱用药,注意不同药物的用量及滴速,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强化心理护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可提高脑梗死患者康复的依从性,配合早期康复训练,减少合并症,从而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病后的生存质量。综上所述,密切观察病情,加强监护,完善心理护理,严格执行用药护理,进行预防并发症护理等措施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护理人员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贾建平,神经病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75.
[2]李秋萍,范秀珍,高丽红.内科护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护理
【中国分类号】 R743.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286-01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1]。我国城市居民中脑血管病占死亡原因首位,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59.8%[2]。脑梗死通常分: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病,约占90%;其次为糖尿病和高血脂症[3]。我科2011年1月~ 2012年1月共收治58例脑梗死患者,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58例患者中,男38例,女20例;年龄46~78岁,平均62.5岁;全部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检查确诊;
1.2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肌力恢复Ⅴ级;显效:肌力达Ⅲ~Ⅳ级;有效:肌力达Ⅰ~Ⅱ;无效:级数无变化,肌力仍为0级。
2.护理
2.1监护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呼吸、血压、脉搏及体温、神志、血氧饱和度变化,如患者一侧瞳孔散大或伴有剧烈头痛,呕吐等症状时,应考虑脑疝的可能,立即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20%甘露醇250ml+速尿20mg,快速静脉输入,要求在30分钟内输完。护士必须加强监护,经常巡视患者,并做好应急措施。
2.2心理护理 脑梗死病人发生偏瘫、失语或言语不清、生活不能自理,心理难以接受,往往陷入绝望、抑郁状态中。心理护理的目的是给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以及应抱有的态度,同时使之引起情绪改变和积极自我治疗的意志行动。护士启发诱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鼓励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4],激励病人配合治疗。
2.3溶栓护理:(1)溶栓前准备 患者平卧,头部抬高15~30°,耐心讲解有关溶栓的注意事项,使患者解除紧张情绪。配合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如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心电图、头颅CT检查等。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语言、肢体活动及血压的变化,脑梗死患者血压适当升高可保持脑灌注量,但如收缩压>200mmHg,必须迅速将血压降至适宜范围。(2)用药护理 静脉滴注尿激酶50万IU溶于生理盐水100ml中静滴,滴速60滴/min,连用3天,监测凝血酶原时间,药物必须溶解后立即使用,不宜存放。其他药物治疗 生理盐水250ml,脉络宁30ml,每日1次静滴及使用脑细胞活化剂等。(3) 出血倾向观察及护理 出血是溶栓治疗最常见、最危险的并发症。在用药过程中、用药后要加强巡视,倾听患者主诉,严密观察患者皮肤、粘膜、鼻腔、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有无出血倾向,尤其注意意识、瞳孔以及肢体活动的变化情况,每15~30min观察1次,当病人发生以下情况:"颅内压增高三主征"即头痛、呕吐、视神经水肿,"二慢一高"即脉搏幔洪大,呼吸慢而深,血压升高;言语不清,肢体再度出现活动障碍等,提示并发脑出血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2.4预防肺部感染 昏迷患者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口腔分泌物滞留,肺部易发生感染,应将其头偏向一侧,及时吸痰,防止痰液、呕吐物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或坠积性肺炎。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和拍背,帮助痰液的排除。需要时给予雾化吸入或静脉注射氨溴索化痰注射液。对于有意识障碍又有高度误吸危险者,应尽早实施气管插管。
2.5预防泌尿系感染 对于尿潴留或尿失禁的患者行留置导尿管,留置尿管期间,用0.9%氯化钠500ml加庆大霉素8万u进行膀胱冲洗2次,每日2次。每日更换引流袋1次,并用0.05%碘伏棉球擦洗会阴,按时留尿送检,警惕泌尿系感染。
2.6预防褥疮的发生 偏瘫患者,长时间卧床,易发生褥疮,所以,护理人员要及时加强皮肤护理,做到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交接班时要严格细致地交接局部皮肤情况及护理措施。
2.5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的目标是最终使患者复行走和语言清晰,使残疾减轻到最低限度,康复应及早进行,越早肢体功能恢复越好,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h即可进行康复训练。
3.结果
27例患者治愈,24例患者显效,总有效率为87.9%,5例无效,2例死亡。
4.讨论
脑栓塞病人发病急、病情重,在护理过程中要加强病情观察,切实做好各项生活护理,及早发现病情变化,降低感染的发生率。严格掌握溶栓指征,缩短脑梗塞患者发病至溶栓的时间是溶栓治疗成功的关键,护士在溶栓治疗前后做好护理配合,进行严密观察是确保病人安全的前提和条件,护士应在溶栓用药期间积极配合医生。心理护理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干预措施,促进脑梗死患者康复的依从性,配合早期康复训练,减少合并症,从而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病后的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密切观察病情,加强监护技术,精心、科学的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能提高治愈率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贾建平,神经病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75.
[2] 张悦怡,庄一渝,程丽君,等.急重症救护新概念与新技术[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79-181.
方法:对在我医院住院的89例脑梗死患者实施全面的精心护理,护理措施包括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健康教育等。
结果:通过给予89例脑梗死患者有效的临床护理,患者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康复,效果满意。
结论:精心护理能促进脑梗死患者身心的康复,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护理质量。
关键词: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41-01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1]。多在安静状态下发病,症状和体征在数小时至1~2天达高峰。患者一般意识清楚,但当发生基底动脉血栓或大面积脑梗死时,病情严重,可出现意识障碍,甚至脑疝形成,最终死亡。下面将脑梗死患者的内科护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2年8月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9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49例,女性40例,年龄44-78岁。所有患者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全部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2]。
1.2方法。
1.2.1基础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病情,注意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等变化,观察肌张力、腱反射的改变及是否出现病理反射等。观察病人神经系统表现,及时发现有无脑缺血加重征象及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加强巡视,及时满足日常生活需求。指导和协助病人洗漱、进食、如厕或使用便器、更衣及沐浴等,更衣时注意先穿患侧,先脱健侧。做好皮肤护理,帮助病人每2小时翻身一次,瘫痪一侧受压时间应更短,保持床单位整洁,防止压疮和泌尿系感染。做好口腔护理,防止肺部感染。根据病人具体情况,给予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者,进食前应注意休息,稀薄液体容易导致误吸,故可给予软食、糊状的粘稠食物,放在舌根处喂食。为预防食管反流,进食后应保持坐立位半小时以上。有营养障碍者,必要时可给予鼻饲。
1.2.2心理护理。首先需了解患者的希望和期待,用护理技巧填补患者的体力、智力和意志方面的缺陷,促进自主生活的恢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疾病早期,病人常因突然出现瘫痪、失语等产生焦虑、情感脆弱、易怒等情感障碍;疾病后期,则因遗留症状或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而形成悲观忧郁、痛苦绝望等不良心理[3]。应针对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反应予以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关心患者的生活,尊重他(她)们的人格,耐心告知病情、治疗方法及预后,鼓励病人克服焦虑或忧郁心理,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争取达到最佳康复水平。我们在工作中,要善于应用沟通技巧,积极主动与患者及家属交谈,引导患者表达自己对诊断、治疗、护理从及疾病预后等问题的看法和要求,并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让患者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疾病。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了解每个患者的个性特点也很有必要,根据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1.2.3康复护理。给患者讲解康复的重要性,使之积极配合训练。指导的正确摆放方法,上肢应注意肩外展,肘伸直、腕背伸、手指伸展;下肢应注意用沙袋抵住大腿外侧以免髋外展外旋,膝关节屈曲,足背屈与小腿成直角。可交替采用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保持关节功能位置,加强关节被动和主动活动,防止关节变形而失去正常功能。指导病人床上翻身、移动、桥式运动的技巧,以及进行自理活动和患肢锻炼的方法,并教会家属如何配合协助病人。训练患者平衡和协调能力。康复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因人而异、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肢体活动量[4],并预防废用综合征和误用综合征。
1.2.4安全护理。意识障碍和躁动不安的脑梗死患者,床铺应加护栏,以防坠床,必要时使用约束带加以约束;昏迷患者应酌情选择适当的漱口液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有吞咽困难的患者,药物和食物宜压碎,以利吞咽;进食时宜取坐位或半坐位,予以糊状食物从健侧缓慢喂入;必要时鼻饲流质,并按鼻饲要求做好相关护理。对步行困难、步态不稳等运动障碍的患者,应注意其活动时的安全保护,地面保持干燥平整,防湿防滑,并注意清除周围环境中的障碍物,以防跌倒;走道和卫生间等患者活动的场所均应设置扶手;病人如厕、沐浴、外出时需有人陪护。
1.2.5健康教育。给予患者及时疾病知识和康复指导,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本病的基本知识,告知本病的早期症状和就诊时机。改变患者不良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谷类、鱼类和豆类,少吃甜食,戒烟、限酒。日常生活指导:适当运动(如慢跑、散步等),合理休息和娱乐,多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日常生活不依赖家人,尽量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老年人晨醒后不要急于起床,最好安静平卧10分钟后缓慢起床,变换时动作要缓慢,转头不宜过猛过急,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平日外出时有人陪伴,防止跌倒。预防复发:遵医嘱正确服用降压、降糖和降脂药物;定期门诊检查。预防并发症和脑卒中复发。当病人出现头晕、头痛、一侧肢体麻木无力、讲话吐字不清等脑血栓前驱症状时,家属应及时协助就诊。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老年人晚上临睡前可适当增加饮水量,以防血液浓缩诱发血栓形成。
2结果
通过给予89例脑梗死患者有效的临床护理,患者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康复,效果满意。因此我们认为精心的临床护理措施能促进脑梗死患者身心的康复,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护理质量。
3小结
近年来国内脑梗死患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帮助脑梗死患者康复是护理的重要课题,达到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早日重返社会的目标,离不开我们精心细致的护理。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4-177
[2]冯彩霞,许秀举.血尿酸与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关系研究[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9,25(5):50-53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320-01
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也是导致中老年人残疾、死亡的主要原因[1]。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危险性是非糖尿病者的2~4倍,病死率高[2]。有效的护理措施如严格饮食管理,规律服药,科学锻炼,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积极控制好患者的血糖等,可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我科自2009年6月~2012年5月共收治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病人56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强临床护理,取得较好疗效,现将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病人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56例,男34例,女22例,年龄54~76岁,平均66岁,其中脑血栓形成32例,腔隙性梗死21例,脑栓塞3例。意识模糊12例,神志清楚44例,肢体无瘫痪18例,单瘫8例,偏瘫30例。
1.2 诊断标准 根据WH01997年制定的标准,全部病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其中入院后被首次确认糖尿病者30例。所有患者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所有患者空腹血糖在7.6~18mmol/L之间。
1.3 疗效判定和预后按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临床疗效判定标准进行评定[3]。对患者进行早期积极治疗和综合护理,发病3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为治愈16例,显效22例,好转12例,无变化6例。
2 护理措施
2.1 指导用药
定时检测血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掌握各种胰岛素的使用特点、注射部位、注射时间及注意事项等。定期轮流更换注射部位,防止产生皮下硬结,影响胰岛素吸收。切不可随意增加降糖药量。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药物服用方法:如磺脲类药物应于饭前20~30分服用。双胍类药物应于饭后20~30分服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则在进餐时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应指导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掌握自我注射技术。
2.2 饮食护理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病人治疗的基本措施,脑梗死病人大多卧床,运动量相对较少,需减少总热量的摄入,定时定量供给食物,避免引起餐后高血糖及空腹低血糖。部分脑梗死病人长期卧床,易造成排便困难及便秘。应给予低脂、低盐、低糖、富含维生素及膳食纤维、适量蛋白质饮食。轻度吞咽困难者宜选糊状饮食,避免进食汤类或干硬食物,进餐速度不宜加快。对伴有意识障碍及吞咽困难者要及早留置胃管,鼻饲流质饮食,保障供给所需热量,以调整代谢紊乱,控制病情。
2.3 康复训练
适量运动不仅能减肥,还能提高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对血糖的摄取和利用,增强心肺功能,延长或避免各种并发症。应保持每日运动时间及运动量基本不变,尽量安排在餐后1~2h进行运动,如散步、慢跑、做操等,因此时人体血糖较高不易发生低血糖。一般不宜在空腹时运动,如确有清晨锻炼的习惯,也应在运动前适当进食。
2.4 定期监测血糖
要定期监测血糖,尤其是应用胰岛素和服用长效磺脲类药物患者,防止低血糖反应发生。可每日用血糖仪监测指端末梢血糖水平,每日4次(早晨空腹,早、中、晚餐后2h监测)。低血糖一旦出现应立即治疗,可进食少量甜食或含糖饮料,必要时给予静脉注射50%葡萄糖静脉注射,直至血糖平稳后停止。
2.5 加强基础护理由于病人多数卧床,肢体活动障碍及大小便失禁,血糖高,容易发生感染。做好皮肤、口腔护理,保持床单清洁、平整,2 h翻身、叩背1次,不能自行咳嗽排痰时给予机械吸痰。留置尿管者会阴擦洗每天2次;清醒者可进行肢体的主体运动,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和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
2.6 做好出院宣教工作。
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改善患者糖尿病的“无知”状态,指导病人坚持饮食控制、适当运动、按时吃药,定时进行血糖、血压监测,控制体重,严格控制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以预防脑梗死的再次发生。
3 讨论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慢性病。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回归社会、家庭意义重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且血糖明显增高者,多数梗死范围较大或多发,且较无糖尿病患者症状重、恢复慢、预后差。糖尿病患者血浆蛋白、纤维蛋白升高,血浆内某些凝血因子增加。高血糖、高血脂造成内皮细胞损伤,致血小板功能亢进,血管舒缩功能失调,血流动力学异常,使血液高粘、高凝、高滞,加之糖尿病长时间伴有微血管病变及循环障碍,增加了脑梗死的风险。脑梗死的愈后和康复不仅取决于及时的诊断治疗,而且很大程度上与施行得当的护理措施有关[4-5]。有效的护理措施如严格饮食管理,规律服药,科学锻炼,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积极控制好患者的血糖等,可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本组患者经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肢体活动功能和语言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甚至恢复。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减低高血糖水平对脑血管的危害,最大限度地降低致残率,调动自身潜能,为改善患者独立生活的能力、回归 社会 创造条件。采取以上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对降低患者的伤残率和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孟晓梅,董耀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临床分析〔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6,2(3):26-26.
[2] 董亚贤,梁凤桃,黎振平,等,急性脑梗死的基础治疗〔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5,8(6):6-8.
[3]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关键词】 脑梗死;焦虑;护理
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生理和心理障碍,与脑瘤及心血管病并称“三大杀手”。因脑梗死后病人生活质量降低,病人心理负担重出现焦虑抑郁症状,担心病情加重,因此对治疗失去信心。对这种病人应将心理护理与家庭护理及康复护理结合在一起,积极改善病人的生活环境使其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减少焦虑抑郁症的发生,使病人早日康复,重返社会。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2006年8月~2009年4月的住院病人经临床诊断为脑梗死患者资料共103例,男性70例,女性33例;其中干部32例,工人34例,农民15例,其他22例;小于60岁者36例,大于60岁者67例。
1.2方法本资料用调查表形式进行收集,包括一般情况、各项实验室检查及临床基本情况,用Excel进行筛选。
2结果
103例脑梗死患者中有84例患者并发焦虑抑郁症,是脑梗死并发症中最高的。病情轻者有42例,中型者有51例,重型者有10例;治愈1例,好转94例,未愈3例,死亡5例。
3护理
由于脑梗死的发生导致病人活动不便、语言障碍使病人无法面对现实,产生焦虑抑郁心理,因此要减轻病人焦虑抑郁状态就必须对病人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家庭护理及康复护理以减少焦虑的发生,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3.1心理护理入院初期,围绕着疾病的性质是什么,如何对待已出现的症状进行多次讲解,解除由疾病伴随而来的不愉快情绪和各种顾虑,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1]。恢复期阶段,围绕本病病因和疗效的巩固进行护理,此时给患者指出:脑动脉硬化是本病的根本原因,预防比治疗更有积极意义,希望患者今后习惯于低脂肪饮食,忌用含胆固醇丰富食物,还应积极治疗易引起本病的高血压、糖尿病等。脑梗死病人的共同特点是感情脆弱、悲观失望,护士应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予以关心体贴,多与病人交流,采取尊重、关心、同情、疏导、鼓励、抚慰等方法做好病人心理护理,消除其孤独、焦虑、消极等不良心理因素,促进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2家庭护理
3.2.1家庭环境环境是影响机体生命活动的外界情况和条件总和,协助家属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温馨的家庭休养环境对病人的身心健康、治疗效果甚为重要[2]。室内温度18℃~25℃,湿度50%~60%,注意室内的空气新鲜,开窗通风,但应避免风直接吹患者。寒冷季节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要保持患者大小便通畅,保持衣物及床单的清洁干燥、平整、无皱褶;卧床的患者每2 h更换卧位1次,并按摩以预防压伤、褥疮及感染。
3.2.2家属的积极配合患者在康复期如果缺乏有效的护理,极易出现褥疮、感染、便秘[3],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因此,家属必须正确面对,多了解有关家庭护理的知识,持之以恒地帮助患者,让患者有信心战胜疾病,促进机体的康复。
3.2.3生活护理指导家属照顾患者应有耐心,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制定日常生活时间表,鼓励患者尽量生活自理;家属可根据患者的自理能力,关心、督促和帮助其进行日常生活和个人卫生料理;家属尽量满足患者的兴趣爱好和合理要求,适当地安排活动,鼓励患者参加集体活动,适当让患者外出,但必须有人陪同,注意安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餐饮应适量,晚餐不宜过饱。
3.3康复护理
3.3.1指导正确用药向患者讲明药物作用和副作用、用药目的、用药途径等。上班时间尽量多抽时间到病人床边嘘寒问暖,了解患者工作、家庭、经济状况以及顾虑、要求等[4],耐心开导、安慰病人。
3.3.2休息注意休息, 避免劳累,保持心情愉悦,家人应尽量为患者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休养环境,家人的体贴与关爱能给患者生活的希望与勇气,脑梗死发病与季节有关[5],夏季是脑梗死的好发季节,应采取预防措施,防止
复发。
3.3.3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护士必须关心、尊重患者,处处为患者着想,把患者当作自己的亲人来对待,以取得患者的信任。用乐观的情绪,热情的态度,高尚的医德,来启发、开导、影响病人。多与病人交流,尤其对年龄大、认知能力差的患者,护理交流内容力求简单、形象,并耐心反复讲解,增加记忆力,取得老年人的信任,帮助其早日康复,解除焦虑情绪。
3.3.4功能锻炼向患者讲明康复需要一定过程及时间,通过积极的康复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有相当程度的改善。医护人员应给予正确的指导和一定的帮助,如翻身、按摩、坐起、站立、走路等,为以后的功能康复打下基础,使患者了解持之以恒的坚持锻炼是战胜疾病的关键。失语严重影响患者情绪,使其焦虑、悲观[6],因此对于失语患者应对其进行语言训练,如唱自己熟悉的歌曲、对话、听收音机等。能发音后反复练习,鼓励主动与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说话,锻炼语言能力。
脑梗死由于起病突然,患者在短时间内失去自理能力,故常出现焦虑抑郁心理障碍,因此运用现代医学模式将整体护理始终贯穿于整个住院过程,消除了患者的不良心理,加强了护患之间的沟通,坚定了患者康复的信心,降低了脑梗死后焦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戴晓阳.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18.
[2]王国强.心身疾病心理护理的实施[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6):46.
[3]王和平,周作勤.脑卒中的季节性发病与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2):84-86.
[4]李踔.脑卒中后抑郁症[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2004,24(4):180-182.
[5]程晓波.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05,14(5):491-492.
关键词:脑梗死观察护理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Li Hong-yingLi Juan
Dept Infect Dis, People’s Hospital of District Doing Xing, Neijiang , Sichuan 641100
Abstract: Purpose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cautions. Method to analyze retrospectively clinical case records of 96 patients with clinical infarction and focus on analyzing the importance of observation of apostasis and clinical nursing in reducing the possibility of complicating disease and mortality rate as well as summariz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in due course. Results 16.67% cure rate in 96 cases; 78.13% improvement rate; 5.2% morality rate and no pressure sore an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except 2 cases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 Conclusion to closely observe apostasies, strengthe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meticulous caring. Close cooperation of nurses and patients is the key to reducing complicating disease and mortality.
Keywords:cerebral infarction,observation,nursing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2-0021-03
脑梗死是脑部供血中断,又无充分侧肢循环代偿供血时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和脑软化而产生的神经系统症状群,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多发病,有很高的致残率[1-2]。现就我院2007年元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96例脑梗死病人在住院期间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报告于后。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96例,其中男59例,女37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31岁,平均年龄61.3岁,从发病到我科就诊时间最长者6天,最短5小时。
1.2临床症状与体征 单纯头昏头痛24例,头昏头痛并呕吐18例,单侧肢体功能障碍18例,双侧肢体功能障碍5例,偏身感觉障碍9例,失语4例,吞咽障碍4例,偏盲3例,昏迷5例,抽搐3例,脑疝3例。
1.3脑CT检查结果 单侧基底区脑梗死36例,双侧基底节区脑梗死17例,额、顶、枕叶同时梗死14例,单纯性额叶梗死6例,单纯性顶叶梗死4例,单纯性枕叶梗死3例,小脑梗死3例,丘脑梗死5例,脑干梗死5例,桥脑梗死3例。
2临床观察
2.1颅内高压和脑水肿的观察 脑梗死病人脑水肿高峰期多在3~5天内出现,头痛和呕吐同时出现是颅内高压的指征之一[1]。瞳孔不等大或形态多变,勿大勿小提示颅内压增高发生了脑疝。脑梗死急性期应限制液体入量,但又要保证脑血流灌注。5%葡萄糖液可能加重脑水肿。如发生脑水肿或脑疝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
2.2血压与心率变化观察 脑梗死病人急性期大多有血压的变化,当收缩压大于200mmHg,舒张压大于130mmHg或血压过低时要及时通知医生处理。血压升高、心跳及脉搏缓慢同时存在,常提示有颅内高压;血压增高伴有脉搏、呼吸减缓,提示有脑干损伤[3]。
2.3血糖观察 有相当一部分脑梗死病人原患有糖尿病、或应激性高血糖、或低血糖存在。血糖过高或过低对脑组织都有损害,应及时报告医生予以处理,血糖控制在6.0~8.0mmol/L水平较为安全。
2.4体温观察 脑梗死病人数小时内体温上升,多提示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早期体温可正常。数天后体温逐渐升高,提示有感染的可能。体温持续性升高,多为中枢性高热。
2.5癫痫发作观察 大脑主干动脉梗死常有癫痫发作。当患者有前驱症状时应该努力使患者平卧、免摔伤。发作时勿按压,防骨折、防舌咬伤。并配合医生及时处理,对个别极度烦躁患者必要时征得家属同意可以约束其肢体。
2.6大便及呕吐物观察 重症脑梗死患者病人易发生应激性溃疡。密切观察患者大便和呕吐物颜色十分重要,当大便和呕吐物颜色改变时应作隐血实验,配合医生预防和处理消化道出血。
2.7呼吸节律和深度观察 颅内高压早期往往有呼吸节律的改变,梗塞位于呼吸中枢可使呼吸节律改变;中脑受损多为潮式呼吸、双吸气或叹息样呼吸多为延脑受损。
2.8意识观察 意识反应疾病变化。脑疝的形成、脑干受损则表现为瞳孔两侧不等大,呕吐、烦躁并很快进入昏迷。
2.9脉搏观察 脉搏能反映病人心脏功能情况。给病人翻身,每分钟脉搏加快20次则说明病人存在心功能不全,如由缓慢变充实,变为弱而且见有血压下降则常提示心功能失偿[1]。应立即报告医生,做床旁心电图,并备好强心剂。
3护理措施
3.1心理障碍疏导 脑卒中后焦虑、抑郁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其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思维迟缓且持续时间长,这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也是临床护理的难点[5]。头痛是脑梗死病人早期症状,疼痛的刺激可导致患者恐惧、烦躁,精神紧张致使颅内压增高而又加重头痛症状,这时需要给病人更多的安慰、体贴、鼓励与关爱,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知识教育,让病人了解脑梗死相关的知识,消除病人焦虑、抑郁、烦躁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早日康复。
3.2呼吸道、五官及皮肤护理 多数脑梗死患者需要吸氧,有的呼吸不规则且有许多基础疾病,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故在持续性低流量吸氧的同时,随时做好清理口腔内分泌物的准备。对少数昏迷病人可用1%氯霉素滴眼液滴眼,每天2次。同时用生理盐水湿纱布遮住双眼预防角膜受损;3%硼酸液清洗口腔;甘油防口腔炎及口唇破裂;整床海绵垫保护皮肤;骨突处用50%红花紫草油酒精按摩,每天2次,并用滑石粉涂抹;每2小时翻身防局部组织受压。使用上述办法使得本组33例意识障碍患者无一例结膜炎和压疮发生。2例多种基础疾病病情严重而死于肺部感染。
3.3静脉通道护理 脑梗死病人一般用药时间较长、利尿、脱水药物的使用,老年人血管弹性较差,保护静脉通道十分重要。将患肢抬高并按摩患侧肢体,禁忌患侧下肢输液。如发生静脉炎,应给予理疗。96例中2人发生轻度静脉炎,给予处理后很快治愈。
3.4防止尿路感染及便秘护理 一方面,个别患者保留导尿时间较长,发生尿路感染的机会增加。鼓励病人多饮水,保持外清洁。每3-4小时开放导尿管一次,每次400ml-450ml为宜,时嘱咐患者做排尿动作,每周更换导尿管一次。33例意识障碍患者保留导尿时间最短4天,最长3周,无一例尿路感染发生。另一方面,脑梗死病人由于疾病本身和卧床,肠蠕动减弱而致便秘发生率增加,正确的指导病人饮食,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是预防便秘的有效措施。如大便干燥可用缓泻剂和石蜡油、开塞露等。应尽量避免使用灌肠法,因灌肠可增加血压和颅内压。
3.5饮食护理 清醒、无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给予流质饮食;昏迷和有吞咽障碍的患者,3~4天后给予鼻饲,视病情第一天可给与全流质60ml~80ml,第二天150ml~200ml,第三天给予400ml~700ml,每日3次从胃管注入以逐渐增加胃的张力,调节胃酸增加营养,增强体质。
3.6高热与颅内高压护理 高热增加颅内高压,物理降温效果好,降温有利于降颅内压,而降温后使用脱水剂效果更好,但不能降温过快,避免寒颤而加重病情。
3.7家属配合护理 护士向其家属详细介绍脑梗死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减少探视时间,保持病房安静,让病人充分休息,向病人及其家属说明急性期卧床休息和保持床头30~45°以上防止吸入性肺炎的重要性。只有家属的密切配合,才能顺利度过急性期。
3.8康复指导 康复期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及语言、吞咽功能、智力障碍。为此,强调早期实施康复训练和护理指导。① 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应交替使用以防压疮发生。② 功能锻炼 根据病情而确定活动时间与活动量。开始以大小关节。也可采用祖国医学中的按摩手法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运动量应从小开始,逐渐增大。对有语言、吞咽功能和智力障碍患者,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增强患者康复信心,最大限度使每位卒中患者得到良好的康复。③精细动作协调性训练:比如日常生活功能的训练、漱口、刷牙、洗脸、手抓握释放、坐位平衡训练等。康复指导的核心是如何调动病员的主观能动性,克服依赖思想,经过康复训练达到生活的自理或半自理目的。
4结果
96例脑梗死患者中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肢体功能恢复者16例,治愈率16.67%;临床症状消失、肢体功能障碍、吞咽和语言功能障碍明显改善75例,好转率78.13%;死于脑疝者1例,小脑和脑干梗死者各1例,肺部感染等2例,病死率5.2%。96例并发肺部感染者2例(2.08%)。无口腔、皮肤、尿路感染,无压疮发生,无结膜炎发生。
5结论
脑梗死患者中,大多数因残存各种功能障碍,易产生躯体和心理障碍,对焦虑和愤怒心理的病人,在进行生理护理的同时,要耐心做好心理疏导,并争得家属的密切配合,帮助患者树立正确观念,要避免因时间过长、护理任务过重而带来不满情绪,并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及早的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精心护理是减少脑梗死病人致残率,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
[2] 塔娜.浅谈脑梗死病人的康复治疗[J].健康大视野医学分册.2008,116-117.
[3] 周本秀.76例急性脑出血的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论坛.2006,12(4):85-
[关键词] 梗死; 糖尿病;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4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161-01
我科自2008年6月~2010年12月共收治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病人5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强临床护理,取得较好疗效,现将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病人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4~82岁。均为2型糖尿病病人,病程3~20年。所有病人均作空腹及餐后血糖检查,有些病例作空腹及餐后胰岛素检查,所有病例均作头颅CT或MRI检查,其中基底节区脑梗死29例,颞叶梗死4例,顶叶梗死7例,额叶梗死3例,脑干梗死1例,小脑梗死1例,大面积脑梗死5例。50例病人中9例出现意识障碍,29例出现完全性肢体偏瘫,12例不完全性肢体偏瘫。
2治疗方法
视病情除应用脱水、营养神经、扩张血管、溶栓、抗凝等治疗外,还有饮食控制、调节血糖、控制血压、降血脂、预防和控制感染等。
3 结果
通过治疗及有效的护理,除2例死亡(1例大面积脑梗死,另1例脑干梗死)。其余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出院时血糖均降至正常,其中20例病人肢体肌力恢复正常。无一例发生褥疮、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
4 护理
4.1 入院时的护理: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病人中相当一部分无糖尿病临床症状。如入院时原发病未找出,机械用一些含有葡萄糖的药物,会加重病情。及时诊断关系到病人的治疗及预后,对脑梗死病人入院后及时排除有否糖尿病的可能甚为重要。
4.2 病情观察:由于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可先后或同时侵害全身多个器官,因此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病人的病情观察要有整体观念。着重观察脑梗死的病情变化,观察神志、瞳孔、肢体运动等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还应注意有无高血糖或低血糖,加强病房巡视,一旦发现病人有头晕、心悸、乏力、出汗、面色苍白、脉搏快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本组病例有4例出现低血糖症状及时报告医生,服用糖水或静脉注射葡萄糖,我们常用快速血糖仪测血糖,及时了解血糖情况或留取标本检测血糖、尿糖变化,为医生准确用药提供依据。同时我们亦注意其它系统器官的功能变化,如有无心绞痛或心功能不全,尤其值得注意这种病人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不全,而脑梗死所应用的如甘露醇、β- 七叶皂甙钠等药,对肾功能都有一定的损害,使肾功能进一步恶化,甚至肾功能衰竭,所以要注意肾功能的监控,如尿量、尿比重、血肌酐和尿素氮等的监测。尽可能减少脱水剂的应用,多采用小剂量甘露醇或用速尿交替,或用肾功能影响小的甘油果糖注射液等。对已发生肾功能不全的病人要严密观察尿液变化,主要对尿量、性质和尿色的观察,严格控制水的摄入,每日进液量应等于前一天排出量+500ml。在应用如尿激酶等溶栓剂或低分子肝素等抗凝剂时,严密观察病人有无出血倾向,用药前后注意监测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等有关纤溶指标。
4.3 饮食护理: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病人一般在动脉硬化基础上形成,血液呈高凝状态,其特点是高脂血症、高粘血症、高血糖、血液流变学异常。因此,治疗高凝状态,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是治疗和护理的关键。指导病人进低热量、低脂肪饮食,根据病人体重和工作性质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碳水化合物占饮食总热量50%~60%,蛋白质含量一般不超过总热量的15%,脂肪约占总热量30%,三餐的热量分配为1/5、2/5、2/5[1]。同时病人多有吞咽困难而需鼻饲,用餐要注意准时、定量,保证供给所需热量,避免引起餐后高血糖及空腹低血糖。脑梗死病人应少食动物脂肪,应食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植物油,以降低胆固醇,从而减轻病情的复发。脑梗死病人多数长期卧床,容易造成排便困难及便秘,主食应采用高纤维素饮食,如新鲜蔬菜等食物。高纤维素饮食不但能使血糖缓慢下降,而且具有软化大便的作用,并可减少胆固醇在肠道的吸收。现代营养学的研究表明,多吃粗纤维食物有4大好处:一是改善胃肠道功能,能够防治便秘、预防肠癌;二是改善血糖生成反应,降低餐后血糖含量,帮助治疗糖尿病;三是降低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防治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疾病;四是控制体重,减少肥胖病的发生。
4.4 高血压的护理: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除动脉粥样化外,糖尿病动脉尚可发生纤维硬化,它与粥样化改变均可使动脉壁增厚,管腔狭窄,同时血管弹性降低,顺应性减低,导致高血压发生。管理血压在护理中是很重要的,因为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病人为了维持脑灌注压已适应了较高的血压水平,如果快速降低血压会造成脑灌流量的减少,影响脑梗死的康复,甚至有的降压药还使糖尿病病情加重。我们采取的方法是: 低盐饮食,心痛定10mg或卡托普利12.5mg每日3次口服,血压大于160/105mmHg时舌下含服,可以把血压调整在正常偏高水平。每日测3次血压,必要时6小时测1次血压。
4.5 预防感染,加强皮肤黏膜的护理: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病人由于糖、蛋白质、脂肪代谢障碍,使体质变弱,对细菌的抵抗力差,因而还容易发生各种细菌感染,特别是皮肤容易发生疖、痈,其他如呼吸道感染、肺结核、肾盂肾炎、牙周炎等的发病率也比健康人高,另外此类病人多为瘫痪卧床,反应迟钝,易发生褥疮或糖尿病足。我们给予病人加强基础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消毒病室,防止褥疮和口腔感染。昏迷病人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平卧头偏向一侧,喉头有痰及时吸出,每天早、晚各做1次口腔护理,可自理病人保持口腔清洁,饭后漱口,避免口腔溃疡发生。瘫痪病人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经常翻身,每2小时1次,每次给病人翻身及黏膜护理时,动作要轻柔,及时注意有无异常变化;因脑血管病病人常使用溶栓、抗凝及扩血管药物,应观察有无出血点、瘀斑与皮肤黏膜改变,有无牙龈出血及鼻衄等;经常观察注射胰岛素局部皮肤有无硬节及皮肤的弹性降低,如出现注射局部皮肤组织瘢痕太多可影响胰岛素的吸收,应及时更换注射部位; 感觉障碍的肢体洗浴和热疗时,水温不可太热,由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使温度觉减退,常因水热发生烫伤而继发感染; 女性偏瘫、昏迷病人加强尿道口、阴道口及黏膜的护理,定期冲洗,注意观察黏膜及分泌物的颜色及气味,必要时做细菌培养防止发生泌尿系统的感染。本组病例护理结果:无一例发生感染。
4.6 心理护理: 由于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病人多为老年病人,病程较长,可能留下不同程度后遗症,瘫痪病人恢复慢,又要长期控制饮食及使用降糖药物会造成不适,病人多有表现悲观、抑郁、失去信心的情绪,因而加重病情。本组病例心情平静,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因此,我们认真做好心理护理。我们要耐心细致与病人沟通,向病人介绍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病程特点,使其对病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提高生存质量。
4.7 加强功能锻炼: 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运动也是增加瘫痪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运动可增加肌肉等末梢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葡萄糖的摄取,降低血糖,减少胰岛素的需要量。病人在病情稳定、心功能良好、无出血倾向时应及早锻炼,每日将病人瘫痪肢体进行被动伸屈、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淋巴循环及新陈代谢,改善皮肤营养及肌张力,能下床活动的病人,鼓励多下床活动,通过功能锻炼,有效地预防病人患肢废用性萎缩的发生。
4.8 出院指导: (1)让病人做好自我监护,自测尿糖,如有条件,学会正确使用便携血糖仪监测血糖,严格控制饮食。(2)继续坚持康复期治疗,制定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而且要持之以恒,活动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失语者每日上下午用一定时间进行语言训练,听广播、读报、对话。(3)坚持用药: 降糖药、防止血小板凝集药、降压药、降脂药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告知用药注意事项,教会病人胰岛素注射技术,定期到医院测血压、血糖、血脂,使血压、血糖、血脂控制在正常水平。(4)保持心情舒畅,生活有规律,不食用刺激性食物,戒烟酒。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