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财务分析的标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08 16:50:5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财务分析的标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财务分析的标准

第1篇

关键词:形势;会计准则;财务报表分析;应用;经济;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2-0000-01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经济名词不断出现,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一些旧的会计模式显然已经难以适应发展。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新的准则开始在上市公司以及其他的企业中进行应用。与传统准则相比,新的准则对计算的前提进行明确,并就相关的问题明确规范。另外诸如公允价值运用等,都对财务报表的分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分析的作用

(一)资产负债表变动对分析的影响。新的会计准则对未来的预测性更强,也更容易操作,在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等基础上增加了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性房地产等多个项目。在新的会计准则中,资产负债表内的资产与负债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需要进行分别列示,同时也有较为明确的标准进行区分,实用性更强,也更能够体现出应用价值。另外公允价值的引入,成为一些专家与学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新的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运用相对谨慎,需要一定的前提与基础才能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二)财务会计报告目标与理念变化。在新的会计准则中,对会计报表的作用进行了明确,它是以向企业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相关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反映出企业的管理效果,以此为依据做出相关的正确决策。新的财务会计报告全面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概念、原则和方法,与国际会计惯例实现了实质上的趋同。

(三)利润表的变动影响。在新的准则中,对营业外的收入与支出进行明确规范,反映为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即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在新的会计准则中,费用分类产生了一定的变化,由成果分类更改为功能分类,主要分为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与资产减值损失等。现金流量表与旧准则相比也发生了变化,更为简单,取消了细化规定。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新会计准则新增内容,这与现代企业的并购、转让有着极大的关系。旧的所有者权益分析已经不再满足现代企业发展需求。

三、新形势下财务报表分析难点

首先是公允价值的运用。它的运用主要是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提出的,能够更加真实反映出企业的价值。在新的准则下与公允价值相关的准则多处出现,如何进行准确应用成为一大难题。收益质量表现表达信息与企业真实状况的相符度,可以让管理者更加明确企业的经营现状,同时它受到原则与方法变化作用,需要长期关注稳定、持续的利润,才能发现企业的真实盈利状况;再次,关联方的需求披露范围不断扩大。旧的会计准则中是对重要的关联交易进行披露,而新的准则则是对关联方及其交易信息进行全面披露。所有的关联交易必须明确交易类别与金额数量,这给财务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也让企业的组织架构更加复杂,同时也让外部使用者更加不便。

四、新会计准则体系下财务报表分析应用对策

(一)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投资者通过多个报表对企业的现状进行了解与分析,可多方位对所有者的权益变动表进行分析,首先是对变动比例来进行结构分析,其次是对公司的长期增长潜力进行分析权益增长性;第三是对企业发展形势进行一定的预估。

(二)利润表分析应用。投资者对于利润表的分析应用主要是体现在企业的新准则利用方面,通过利润表能否正确反映出企业的盈利能力,同时也可以发现企业在新的准则下是否存在一些违规操作的问题。利用利润表信息的财务比率也需要进行相关的调整,如对公允价值变动进行分析、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比例等。

(三)企业合并分析。由于现代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的合并与转让行为更加频繁,在新的准则中,对合并的范围、内容都进行了较大的改善。在分析过程中,首先需要对被收购企业是否纳入合同范围、合并报表行为是否是合理进行明确;其次,新准则对“少数股东损益”也进行了相应的明确,即合并报表的子公司其它非控股股东享有的损益,需要在利润表中予以扣除,利润表的“净利润”项下可以分“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和“少数股东损益”,其对应的存量概念是“少数股东权益”。但在应用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不足与需要完善的地方,需要财政部门进行细化完善并解释。

(四)企业应用对策分析。首先,企业的管理者与财务工作人员要尽快地熟悉好新会计准则的各项内容与影响作用。上市公司随着经济环境的影响会发生估值变动的情况,这是正常的,会计政策的变化会对利润产生积极影响。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会计政策影响到的是上市公司的利润,但对企业的现金流不会产生过大的影响。现代企业在新的准则下要对原有的财务比率谨慎运用,设计一些新的财务比率,重视现金流量相关比率的应用,通过现金净流量数据与利润对比,来对利润的质量进行分析。其次,构建科学会计报表分析方法体系。在会计报表分析过程中,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会计报表分析方法体系,结合宏观经济环境及企业所处的行业背景进行全面了解和战略分析,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之上,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综合考虑,保证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有效性。再次,企业要加强现代信息化网络建设。在新的会计准则下,需要企业建立新的管理模式,才能对新的金融工具应用自如,才能更为详尽地披露出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与更多相关的信息,也才能够更好的运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缩短会计报表的披露时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五、结束语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新的会计准则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会计制度。与旧的会计制度相比,新的准则在会计处理方式与原则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与现代经济发展更为吻合。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形势还将会发生更大的变化,会计制度也需要紧跟形势,不断完善。政府层面要不断对新的会计准则进行研究,企业要不断适应新的会计准则变化,正确利用准则,为企业的发展与经济的进步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永红.新会计准则下财务报表分析与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1,12:25.

[2]石雨鹭,王曙光.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分析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21:9-10.

[3]孙峰.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分析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2009,02:164.

第2篇

新准则的基本准则明确规定了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可以看出,新准则财务会报表的目标更强调会计信息与经营决策的相关性。因此,如何重新构建一套全面、系统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新会计准则在资产的概念体系与计量属性、收益观点、利润的确认与计量以及财务报告等方面均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势必会对以往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造成严重的影响。从新会计准则在财务报告披露方面的主要变化入手,对以往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进行修正与完善的基础上,重新构建出新准则环境下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基于新会计准则实施以来对企业财务分析的巨大影响,本文在传统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出新的财务指标体系,以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评价企业财务效益状况、偿债能力状况、资产营运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从而洞察企业的财务质量,预测企业的发展前景,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1.财务效益状况

财务效益是指企业以一定的资产为基础进行经济活动产生的经济效益。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营者业绩主要体现在企业的财务效益方面,即企业资产的收益能力,因此资产收益能力是会计信息使用者关心的重要问题。通过财务效益状况的分析,为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决策的依据,但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所关心的侧重点不同,如所有者关心的是所投资本能否带来预期的回报,或者不低于银行存款利息的现实回报;债权人关心的是借出的资本是否安全,而债权的安全是以良好的经营效益为保障的,没有正常的利润回报,企业将无力偿还债权人的债务;企业经营管理者关心的是经营活动的业绩。总之,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业绩是以良好的财务效益为基础的,因此,财务效益状况分析是财务报告分析的核心内容。

2.偿债能力状况

偿债能力是指偿还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的能力。偿债能力是企业经济实力和财务状况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企业是否稳健经营、财务风险大小的重要尺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每个企业都可能存在资不抵债或无力偿还到期债务而导致破产的风险,因此必须重视企业偿债能力状况的分析。通过对偿债能力的分析,可以分析企业利用财务杠杆的水平,降低负债比率,减少财务风险。

3.资产营运状况

资产营运是指企业资产的周转情况,反映企业占用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企业经济资源以资本――资产――费用――收益――资本的逻辑进行循环,周而复始地持续运转,并在周转过程中赚取利润,实现资本增值。作为企业的经营目标之一,就是要保证现有资产能力得到有效利用,并通过加快周转速度创造更多的价值。衡量资产利用效率的主要指标是资产周转率。

根据新会计准则,企业所有的资产在发生减值时,原则上都应当对所发生的减值损失及时加以确认和计量,因此,资产减值应包括所有资产的减值。当企业各类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反映营运能力财务比率的计算与分析将会遇到新问题,即计算公式的分母是使用资产的包括减值准备在内的“总额”,还是不包括减值准备在内的“净额”。有学者认为,各类周转率的计算,其分母应当使用资产“净额”,理由是这样可以保持分子分母计算口径的一致性。以“应收账款周转率”为例,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企业对外披露财务报表上列示的应收账款是已经提取减值准备后的净额,而销售收入并没有相应减少。其结果是,提取减值准备越多,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其周转天数越少。然而,这种周转天数的减少能够说明企业取得了好的业绩吗?恰恰相反,说明应收账款管理欠佳。其他周转率计算的道理与此相同。因此,如果各类资产减值准备的数额较大,就应当进行调整,使用未提取减值准备的“总额”计算周转率。报表附注中披露资产减值的信息,作为调整的依据。

4.发展能力状况

第3篇

一、企业利润表信息分析

(一)资产减值损失

该项目归集了企业当期计提的各种资产的减值损失,属于未实现损益。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三条和第十七条的规定,长期资产的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可见,计提减值准备不再是企业调节利润的有效手段,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协同作用,将使企业在计提长期资产的减值准备时趋于谨慎,使监管难度降低。

(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该项目反映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金融工具、套期业务等的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和损失,属于未实现损益。根据税法的规定,资产在持有期间发生的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待处置时一并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因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影响应交所得税的金额。由于目前的交易市场没有提供完善的反映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原始凭证,难以验证公允价值变动数据的正确性。并且,某些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资本公积,导致该项目反映的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的信息不完整,资产的不同归类对其金额的影响较大,因此,应将资产的归类作为监管的内容。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取决于市场因素,超出了企业管理层的控制范围,股东不宜以包含公允价值变动的利润指标作为评价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标准。

(三)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是公司对外转让资产使用权取得的收益,包括已实现收益和未实现收益。主要是:1.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时支付的交易费用(负收益)。2.持有金融资产期间取得的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3.处置金融资产时取得的处置收益超过其账面价值的金额及累计的公允价值变动的转出数。4.债务重组时,以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抵债,相关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超过其账面价值的金额。5.与其他企业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换出的长期股权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超过其账面价值的金额。6.长期股权投资按成本法核算时,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其享有的被投资单位的累积净利润。7.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核算时,企业按持股比例确认的投资收益,即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在这七种来源的投资收益中,对联营企业积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属于未实现损益,因为投资企业按持股比例确认投资收益,是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之前,如果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后,被投资单位不发放现金股利,该部分收益只能是未实现的持有利得。

(四)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收入反映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属于已实现损益性质的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的内容主要有:1.与其他企业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换出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超过其账面价值的金额。2.债务重组时,作为债务人支付的现金或转让的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的金额。3.债务重组时,作为债务人,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清偿债务时,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超过其账面价值的金额。4.政府补贴。5.处置非流动资产的利得。6.资产盘盈。7.接受的捐赠。8.罚款收入等。

(五)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支出反映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属于已实现损益性质的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的内容主要有:1.与其他企业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换出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金额。2.债务重组时,作为债权人收到的现金或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的金额。3.债务重组时,作为债务人,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清偿债务时,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金额。4.处置非流动资产的损失。5.资产盘亏。6.捐赠支出。7.罚款支出。8.非常损失等。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不属于企业生产经营产生的收支,因此其持续性较差。

(六)所得税费用

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当期应交所得税;二是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三是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对于企业已发生的经济业务,当期应交所得税和计税基础的大小取决于税收法规,不受企业事后调控的影响;而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取决于会计核算,受会计方法的影响,是具有弹性的数据。由于经济因素的不确定性、会计准则的原则导向性,以及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可选择性等原因,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可能受人为调节。如在公允价值的确定、折旧政策的选择、资产减值的计提、研发支出的处理等业务中,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及具体操作直接决定相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的大小,进而影响递延所得税和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二、财务指标的重构及其使用

根据财务报表的数据,可构造多种财务指标。构造新的财务指标应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制定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发点;二是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变革的主要内容;三是财务指标的合理性;四是计算指标所需数据的可获得性;五是财务指标的有效性。现对财务指标的重构及其使用作如下分析:

(一)用于证券监管的指标

全面收益的计算主要基于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变动,较少受资产归类、筹资活动、利润分配活动的影响。利用全面收益指标评价公司的绩效,可减少公司会计政策选择产生的影响,缩小企业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证券监管部门在考评上市公司是否具有增发、配股等方面的资格时,应强调全面收益指标的作用,以全面收益作为会计信息监管和市场监管的一个基础性指标。

(二)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

由于历史成本指标具有可验证性,而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是经营者不可控制的,在评价经营者的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时,应以消除公允价值变动的影响后的经营成果为主要基础。

(三)投资决策评价指标

股东投资的主要目的是获利,为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必须对公司的获利能力、发展前景做出合理评价。由于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内在价值更接近,全面收益与未来收益更相关,投资者在评价、预测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未来现金流量时,应将资产的公允价值、全面收益作为依据,关注公司资产的公允价值、全面收益的变动趋势。

(四)盈利质量评价指标

为更好地评价企业的盈利质量,应根据会计准则的变化建立如下新的财务指标:1.已实现收益比率=(净利润+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净利润。该指标越高,净利润的稳定性越强。2.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利润率=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净利润。该指标越高,公允价值变动对净利润的贡献越大,损益波动性越大,市场风险也越大。3.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贡献率=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期末资产的账面价值。该指标越高,说明资产的账面价值受市场影响的程度越大。在进行趋势分析时,如果该指标上升,则资产的市场价值有可能上涨。适用上述公式的资产主要有投资性房地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等。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利润率与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贡献率的实证结果进行对比,可进一步判断市场上的投资者对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关注程度是否存在明显差异。

(五)对外投资评价指标

第4篇

[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财务报表分析;影响;策略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1. 005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1- 0009 -02

2007年1月1日,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中正式执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质量信息的要求作出规范,以及规定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会计报告整体要求。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与以往的会计准则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如公允价值的运用等,在做财务报表分析的时候要更多地考虑公允价值对会计核算产生的影响。

1 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分析的影响

1.1 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计量是新会计准则中的一个重要应用。企业中持有利得或损失以及非经常性损益要素确认增加,然而这些损益缺乏相应的现金流,导致利润与现金流量的相关性下降,在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后必须区分已实现损益和未实现损益,确定利润分配的基础。新会计准则体系对公允价值的运用比较谨慎,强调在可靠计量的前提下才适用公允价值, 而且在有些准则中并不把公允价值计量作为优先考虑的方法,所以公允价值的影响目前还未体现出来,将在以后的会计应用中逐渐显现。

新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后,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环境将为会计核算提供基础和保障。资产和负债的重估价值深深受到市场汇率和利率的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也会相应地受到汇率和利率变化的影响。现值的计算与对利率的估计紧密联系在一起,新会计准则中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预计弃置费用、延期支付、可回收金额等因素的确定都涉及现值的计算。

1.2 扩大了合并报表范围

为了增加总公司利润情况的清晰程度,新会计准则将全部子公司纳入总公司合并报表中,扩大了合并报表的范围,明确了合并主体,报表内容更加清楚明了,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但合并报表范围的扩大同时增加了会计的工作量和财务报表使用者的阅读量。

2 新会计准则下财务报表分析的难点

第一,公允价值的运用是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而提出的。公允价值的运用能够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价值,然而如何正确确定公允价值是新会计准则下财务报表分析的难题。新会计准则中涉及公允价值的具体准则有17个,主要体现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易等方面,涉及范围广。公允价值的确定需要一个稳定的发达的市场作为前提,如果市场条件不充分的话,公允价值就很难确定,公允价值就容易成为操纵利润的工具。同时,外部财务报表使用人员在分析财务报表时,还需要对确定公允价值资料的来源,以及运用恰当与否进行分析,从而加重了工作量。公允价值确定成为新会计准则下财务报表分析的难点之一。

第二,收益质量表现为会计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与企业经济价值的真实情况的相符程度。收益质量分析有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了解公司真实的盈利情况与盈利能力。企业利润将受到新会计准则中会计处理原则与方法变化的影响,利润表的结构也会因此发生改变。由于偶然利得非持续性的特点,偶然利得并不能代表企业真实的盈利能力,所以在分析财务报表时只有关注企业持续、稳定的利得,才能真正了解企业真实的盈利能力和盈利状况。在实际会计工作中,要想了解企业真正的收益质量,必须综合考察企业的资料来源,多方面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才能避免新会计准则中会计处理方法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第三,新会计准则中,关联方需要披露的范围扩大了。如由过去按照重要性原则披露关联交易改为披露全部关联交易信息,合并报表增加关联交易信息;由过去披露直接关联交易信息改为披露全部关联信息;由过去披露直接控制关系的企业信息改为披露直接和间接控制的企业信息,所有关联交易行为必须披露交易类别和交易金额。新会计准则的这些规定给会计工作带来较大工作量,同时也增加了财务分析的难度。关联方披露范围的扩大,使组织结构复杂的企业工作量大大提升,同时披露全部关联方交易,使得对重要关联方交易的关注度降低,也会给外部财务报表使用者带来不便。

3 新会计准则下财务报表分析的应对策略

3.1 对公允价值的运用方面

首先,为了优化公允价值获取的途径和质量,需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道德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养,使会计人员能更加正确、熟练地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其次,公司方面还要规范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为建立稳定有效的市场信息系统奠定基础,保持公允价值估价方法与政策在整个行业中的一致性。再次,鼓励合理的制度创新,有利于防范利润操纵行为进而维护行业稳定。最后,要建立全面的收益观探索。全面收益是传统会计收益的经济学发展演变,在运用公允价值的初始阶段,可以考虑采用既按照历史成本的原则编制利润表也按照公允价值的原则编制全面收益表的方式进行过渡。

3.2 对变动后利润表的分析

在新准则体系中,由于计量属性发生变动以及所得税计算方法变化带来的影响,会造成一部分企业利润增加,一部分企业利润减少,即对企业的利润表有不同程度的增减变化。因此企业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首先要分析新准则中的这些变化是否对企业的利润表产生了影响。企业要正确运用新准则,真实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并避免利润操纵行为。企业利润会受到新准则的影响,但是企业真正的价值并不会因为新准则的改变而减少。所以企业会计人员要充分理解新会计准则,从利润表的内容与列报方式等变化入手,调整企业的会计处理方式,正确并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企业的价值。利用利润表信息构造的财务比率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如应重点分析公允价值变动对本期损益的影响、投资收益占营业利润的比重等。

3.3 对企业合并的分析

新会计准则给出了明确的概念界定,并且在合并范围以及合并报表的组成方面也做了更加详细明确的规定。在财务分析时,应当针对这些变化相应调整分析重点。

3.3.1 合并范围的分析

母公司将被投资企业纳入合并范围,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在财务分析时要判断其纳入行为是否合理。判断母公司对被投资企业是否具有实质控制权时,股权关系不是判断合并的先决条件,不必设最低持股比例,应重视控制的判断条件而非持股比例。当母公司将子公司的控制权委托给管理层行使或者放弃行使管理权时,对于母公司是否已经丧失了对子公司的控制权的认定,应当分情况处理:已丧失控制权的,无法控制子公司的财务与经营决策;未丧失控制权的,委托或放弃不等于无力行使。

3.3.2 少数股东损益

新会计准则规定,将“少数股东损益”项目由原来的在净利润项目下单独列报改为归入合并利润表净利润项目中,也就是说子公司的损益将被纳入母公司的净利润,母公司的净利润会受子公司损益的影响。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也将受到相应的影响。

在实际财务分析中,是否把“少数股东损益”计入净利润或所有者权益中,应当视财务分析的目的而定。若站在整个集团的角度上考察盈利能力,则应把少数股东损益计入利润总额中;若仅考察母公司的盈利能力,则应把少数股东损益剔除。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会计制度,是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进步,同时与旧准则相比也带来了许多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处理原则的改变。但是新会计准则是时代经济的产物,要仔细研究和尽快适应新会计准则,使企业能正确运用新会计准则,从而能准确反映企业真实的情况。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S].2006.

第5篇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 准确性 财务报表指标

财务报表的分析结果对于相关的报表使用者来讲是十分重要的,为其进行科学的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财务报表分析对企业的经营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提高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准确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财务报表概述

财务报表是在日常会计信息数据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格式、内容和方法对这些数据定期进行编制,综合反映企业在特定时间内的财务状况、经营效果以及现金流量方面的文件。财务报表作为财务报告的主要数据来源,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数据真实。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才能够准确的对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和经营活动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有利于管理者和其他报表使用者作出准确的决策。二,内容完整。财务报表分析要是一项整体综合性的数据分析工作,从各个方面体现企业的经营状况。一旦某方面的数据缺失就会降低企业评价的准确性。三,计算准确。日常的会计工作涉及大量的财务数据,在计算的过程中必须保证计算准确,不能任意使用估算或者推算。四,报送及时。财务报表体现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企业的经营状况,为了保证企业管理层决策的有效性,必须及时报送文件。报送时间超过一定时间后这些数据对相关使用人的决策就没有意义了。

二、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主要是由于财务报表信息、财务报表分析指标、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三方面因素造成的。以下对这三方面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财务报表基础数据的局限性

在日常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财务报表数据存在一定的缺陷。客观方面,尽管财务报表对于某些数据以公允价值进行计算,但这部分数据毕竟还是小范围的,即大多数的数据都是以历史成本数据进行计算,没有考虑现阶段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宿带来的数据变化,不能真实的反映现阶段的企业的真实情况。另外,财务报表具有一定的时滞性。财务报表的编制需要一定的时间,财务报表的数据也是对历史数据的编制,这并不利于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对未来的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二)财务报表分析指标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分析指标的确定是希望能够通过数量从不同方面体现企业的经营状况。指标体系建立对分析报表以及企业的状况影响十分大,所以建立完善的指标体系是十分重要的。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使用财务报表指标主要有: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流动比率等。这些指标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如财务状况,不能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评价。比如:现在提供绿色、低碳以及环境友好型社会,但是现有财务报表指标很少能够体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或者企业采取治污行动的成本和费用。

(三)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存在的局限性

目前,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以及因素分析法。这些方法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优越性,但是同时也存在着局限性。比较分析法,又分为水平比较以及纵向比较。水平比较方法主要是指与同行业其他企业进行比较,指标之间绝对数的比较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为企业的规模、投资水平以及员工管理是不同的,单纯的比较资产回报率或者偿债能力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比率分析法,是两个相关项目的比值得到的相对数。事实上影响某个指标的因素是很多的,比值只是去掉了其中的一个因素,对于其他因素并没有去除。因素分析法,在查找影响某项指标的因素时,主观性很大,另外对于影响因素对指标的影响程度以及因素之间是否存在重复或者漏缺。

三、提高财务报表分析准确性的思考

为了解决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局限性,提高财务报表分析的准确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完善基础数据的搜集,保证财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为了保证财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以及有效性,主要措施主要有:尽量扩大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公允价值充分体现了资金的公平性和真实性,加大公允价值在财务报表中的使用可以使得企业的资产和负债能够得到市值的充分体现;加大对财务报表数据造假的打击力度。在显示工作中,有些人为了私人利益或者为了提供好看的数据,在财务报表的编制过程中粉饰数据。这严重影响了数据的使用,对财务报表分析非常不利。所以企业应该对这些不利于企业发展的行为进行禁止,一旦发现严肃处理,从而保证会计报表中的真实性以及提高披露要求。

(二)提炼指标,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

财务报表指标体系不仅要体现企业过去的经营状况,而且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综合实力。所以可以增设持续盈利能力等反映企业的持续性。应该增加非财务指标的设定,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主要有:行业对标、市场份额、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指标、人力资源状况、社会贡献等。

1、 行业对标是参照同行业先进企业的业绩确定本企业的工作目标

通过对标工作,系统、全面地与先进企业进行比较,及早发现工作中的差距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分析原因,寻找对策;通过对标,寻找最适合企业自己的发展道路,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6篇

[关键词]物流人才;基础管理型;能力;素质

[DOI]10.13939/ki.zgsc.2015.02.122

1 引 言

我国物流教育起步较晚,物流人才的培养远远落后于物流实践,物流人才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其中基础管理型物流人才的缺口最大。反观我国高校本科物流专业,侧重于培养理论型、管理型物流人才,这直接导致物流专业本科毕业生遭遇严重的“就业难”困境。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依托民办高校灵活的办学机制优势,在与公办院校错位竞争发展的基础上,制定了“基础管理型物流人才”的培养定位。为精准把握基础管理型物流人才的培养要求,本专业广泛收集并分析物流企业和非物流企业的基础物流管理岗位的招聘信息,梳理企业对基础管理型物流人才的能力及素质要求,据此推动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2 分析数据来源

物流管理专业收集了2000余家中外企业的招聘信息,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商贸流通企业和生产制造企业,招聘信息主要来源于各大招聘网站上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岗位,业务部门的主管和经理助理、冷链物流和图书物流等专业物流企业的基础物流管理岗位,商贸流通企业的传统企业基础物流管理岗位和电商企业的基础物流管理岗位,制造企业中的汽车物流基础管理岗位。

3 分析过程及结论

3.1 分析过程

物流管理专业对2000余家企业的上万条招聘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质的企业对基础管理岗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各有侧重,同时体现出结构化特性,其基础物流管理岗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一般包括三部分:专业知识和技能、基础知识和技能、综合能力和素质。

3.2 分析结论

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能力和素质需求不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和能力,同时重视应聘者的基本功和职业素养。受电子商务和行业专业化的影响,电子商务、冷链、汽车、图书等专业物流领域更加急需专业化人才。物流管理专业与校企合作单位深入座谈,根据企业真实需求将

4 基础管理型物流人才的培养举措

4.1 突出专业特色,改革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从以传统物流为核心向紧贴行业发展态势转变,课程体系应相应地进行调整与创新,增加专业物流领域知识和技能的内容。本专业在原有培养计划的基础上,增设“限定选修课程模块”,分学期系统讲解电商物流、冷链物流、图书物流、汽车物流等专业物流领域的运作实践,并编写配套教材《基础管理型物流人才综合实践教程》。

4.2 产学研合作培养,实施“项目研究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物流人才的一线业务管理能力和职业素养很难通过课堂教学培养,需要通过参与企业的经营实践和业务操作实现。本专业开启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突破传统产学研合作浮于表面的现状,实施“项目研究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项目研究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是本专业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提出的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见下图)。该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以合作项目为纽带,整合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师资力量,指导学生开展四年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和学习能力提升。

“项目研究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4.3 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基于学习型团队的教学改革

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和发展后劲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和途径培养。物流管理专业指导学生建立学习型团队,课堂教学以合作项目为基础,贯穿案例分析、情境模拟和体验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开展团队学习和专业思考,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认知和综合素质;课外学习以专业实习和专业技能竞赛为抓手,指导学生基于团队任务开展自主学习和创新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组织协调和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第7篇

【摘要】2011 年以来我国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出具的数量逐年递增,与此同时,非标准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报告所占比例也有所上升。本文选取了2013 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以及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均为非标准意见的代表企业华锐风电,以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为非标准意见但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为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代表企业上海家化进行案例分析。对非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与财务报表审计意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审计意见 审计报告 内部控制审计 财务报表审计

一、引言

2007 年,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公开了第5 号审计准则,《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财务报表内部控制审计》,准则规定了内部控制审计程序以及内部控制的方法,准则还表示要尽量在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之前找出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2008 年,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银监会等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该规范要求在深市和沪市上市的公司应对本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并且公开披露企业年度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在进行审计业务时,需聘请具有专业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来进行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审计活动。2014 年,财政部联合证监会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21 号——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一般规定》,明确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构成要素,需要披露的主要内容及相关要求。

被出具非标准财务报表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数量自2011 年以来逐年递减,且所占百分比也在逐年降低,然而被出具非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类型的上市公司数量自2011 年以来却逐年增加,且所占百分比也逐年增加。本文选取了2013 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以及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均为非标准意见的代表企业华锐风电,以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为非标准意见但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为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代表企业上海家化进行案例分析,旨在探究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对财务报表审计意见的影响。

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与财务报表审计报告披露现状分析

(一)2011—2013 年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报告意见汇总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布数据,截止2014 年4月30 日,共有40 家证券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为来自深市与沪市的2 534 家上市公司出具了2013 年年度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在这些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中,包含有2 450 份标准无保留的审计意见,57 份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22 份保留意见,以及5 份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见表(1)。

与此同时,截至2014 年4 月30 日,共有40 证券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为来自深市与沪市的1 141家上市公司出具了2013 年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在这一千多份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有1 096 份是标准无保留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35 份是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9 份否定意见,以及1 份无法表示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见表(2)。

(二)2011—2013 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意见汇总

(三)2011—2013 年被出具非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意见汇总

同时被出具非标准财务报表审计意见和非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2011 年没有,2012年只有6 家,在2013 年却达到了21 家。

(四)非标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增加原因分析

(1)内部控制缺陷造成影响逐渐增大。近年来内部控制的相关法规细则不断颁布出来,从框架结构到具体内容不断细化。尤其是在2014 年最新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21号——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一般规定》,明确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构成要素,说明了需披露的内容及要求,并且还提供了可供注册会计师参考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模板。因此,内部控制评价向着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2)审计意见的客观性进一步提高。注册会计师在内部控制审计方面的专业性越来越高,经验越来越丰富,同时职业道德也有所提高,敢于披露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缺陷。

(3)企业内部控制重视程度提高。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积极接受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并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披露,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计划和方案。

三、内部审计报告与财务报表审计报表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华锐风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风电为主的新能源企业,主要进行不同风电机组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华锐风电公司在2013 年度被同时出具了非标准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和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其中,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为否定意见,财务报表审计意见为保留意见。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化妆品行业中第一家上市企业,产品覆盖化妆品、家居护理用品等,拥有国际水准研发以及广大的消费市场。上海家化2013 年年度审计报告中,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为否定意见,但财务报表审计意见却为标准无保留意见。

(二)案例分析

1. 华锐风电

(1)华锐风电公司未能对实物资产实行有效控制,在对2013 年年末的存货进行了全面清查后,发现了账实不符的情况,实物相比较账面金额,存在126 853.54 万元的短缺。由于公司对于存货盘点结果尚未核对完成,因此,在尚未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无法实施必要审计程序,从而对于盘点结果以及由此所影响的存货、资产减值损失、管理费用等会计科目无法确认。并且在对应付账款进行函证时,发现了较多往来不符的情形,在该情形下注册会计师认为无法实施替代程序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2)华锐风电公司2013 年年末在其母公司财务报表上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32 924.13 万元。但在此之前华锐风电已连续两年出现亏损。其中母公司在 2012 年与2013 年分别取得利润总额为-71 011.26万元和-331 244.50 万元。因对华锐风电公司未来的盈利情况不确定,注册会计师认为无法确定这一事项对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是否恰当。

(3)华锐风电公司于2013 年 5 月、 以及2014年 1 月分别收到来自中国证监会的两封《立案调查通知书》,证监会决定开始对华锐风电公司进行立案调查。截至到审计报告签发日,证监会的相关调查工作仍未结束,因此,注册会计师无法判断调查结论可能对华锐风电公司财务报表产生的影响。

2. 上海家化

(1)由于上海家化并没有披露与吴江市黎里沪江日用化学品厂的关联交易事项,并且于2013 年11 月收到了来自中国证监会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认定上海家化在2009 年至2013 年与沪江日化发生的关联交易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注册会计师认为,上海家化对关联交易未能进行有效控制,并且由于关联方交易的未能及时识别会影响财务报表中与关联方有关的数据的完整性以及准确性,导致内部控制设计的失效。虽然上海家化在2013 年12 月表示对上述缺陷已进行了整改,但因为运行时间不长,因此不能认定整改有效。

(2)注册会计师认为上海家化在2013 年以前及之后与代加工厂发生的委托加工交易在会计处理方法上不一致,由此认定部分上海家化子公司并未建立销售返利以及运输费等有关的内部控制。这一缺陷会导致财务报表中涉及销售费用和运输费用等相关交易的完整性、准确性以及截止性产生偏差,因此认定相关内部控制设计失效。

(3)注册会计师发现在2013 年12 月31 日的财务报表中,财务人员将本应计入其他应付款科目的费用计入了应付账款科目,影响到财务报表多个会计科目的准确性,因此认为上海家化的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不够,造成会计处理的差错。注册会计师说明在2013 年年度财务报表审计中,已经考虑了上述重大缺陷对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的影响。因此,否定的内控审计意见并未对上海家化2013 年年度财务报表出具的审计报告意见产生影响。然而在华锐风电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看出,由于对存货等实物资产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导致了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中保留意见事项一、二对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应收账款”“资产减值损失”“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会计科目产生重大影响,这些重大缺陷都是属于财务报表层次产生的。因此可以看出,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与财务报表审计意见关系紧密,内部控制财务报表层次的缺陷会对财务报表审计报告意见产生重大影响。

四、结论

华锐风电公司与上海家化公司2013 年度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均被出具了否定的意见,华锐风电被出具的财务报表审计报告是保留意见,上海家化被出具的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却是标准无保留意见。本文分析,只有当内部控制出现财务报表层次缺陷时,才会对财务报表产生影响,从而引发财务报表审计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出现。在关注非标准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时,应注意报告中所涉及的缺陷是否为财务报表层次的缺陷,如果是则对财务报表审计意见影响大;如果否则对财务报表审计意见影响较小。另外,即使企业当年被出具了非标准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并且内部控制缺陷为非财务报表层次,但由于其所具有的滞后性,仍然有可能会影响到以后年度的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的意见。

参考文献

[1] 蔡吉甫.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J]. 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05).

[2] 潘芹. 内部控制审计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研究——基于2009 年我国A 股公司数据[J]. 财会月刊,2011,(09).

[3] 李颖琦,陈春华,俞俊利.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评价信息披露:问题与改进——来自2011 年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证据[J]. 会计研究,2013(08).

[4] 吴寿元.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现状及相关建议[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3,(10).

[5] 张龙平,陈作习.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整合研究(上)[J]. 审计月刊,2009,(05).

[6] 张龙平,陈作习.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整合研究(下)[J]. 审计月刊,2009,(06) .

[7] 李晓红. 2012 年度上市公司非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分析[J]. 中国总会计师,2013,(09).

[8] 王美英.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分析[J]. 会计之友,2013,(02).

[9] 刘玉廷,王宏. 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制度安排[J]. 会计研究,2010,(07).

[10] Songtao Mo.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audit opinions in the post-SOX [D]. Department of Accountancy of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2009 .

第8篇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4年度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研究课题“专本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研究”(编号GDJY-2014-B-b075),2013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高职学生创业模式与孵化推动机制研究”(编号20130301065),广东省高职教育商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3年课题(编号YSYJZW2013QN04)的研究成果之一。

摘要: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探索本科与高职“3+2”分段培养机制。基于国家职业标准设计专本衔接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明确高职、本科工作能力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高职、本科有效衔接的职业能力和课程体系,联合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文章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设计了“3+2”分段式专本衔接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关键词 :国家职业标准;专本衔接;分段培养;课程体系;电子商务专业

引言

高素质创新技能人才的严重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合作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势在必行。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鼓励本科高等学校与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通过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等方式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

1.“3+2”分段式专本衔接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与普通本科联合培养模式,有利于回归人才结构的合理性,但是由于高职与普通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明显差异,很容易导致高职和普通本科的联合培养较难做到内容上和实质上的对接。专本衔接模式,我国主要有专升本模式、合作培养模式和专本一体化模式3种。研究及实践表明专本一体化分段式培养模式是比较理想的专本衔接模式,目前主要实行的是“3+2”分段式专本衔接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保证“3+2”分段培养计划的实施,两个不同教育层次的教育应该从岗位分析与工作能力要求出发,合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课程结构,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顺利实现衔接,更好的完成人才培养计划。

2、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设计

国家职业标准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制定,是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工种)的活动内容,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是从业人员从事职业活动、接受职业教育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用人单位录用、使用人员的基本依据。

基于国家职业标准设计专本衔接的课程体系,可以有效避免学习内容的简单重复,避免了教学内容安排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同时也可以给有特色的学校和有专长的教师提供发挥的空间,有较好的操作性和针对性。

3、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电子商务专业“3+2”分段培养课程体系设计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1年颁布《电子商务师国家职业标准》,将电子商务职业分为4个等级:电子商务员(国家职业等级四级)、助理电子商务师(国家职业等级三级)、电子商务师(国家职业等级二级)、高级电子商务师(国家职业等级一级)。

目前电子商务员、助理电子商务师、电子商务师三个级别采用全国统一鉴定考试方式。3个级别的报考资格如表1所示:

*只列举了与学历相关的报考条件

按照报考条件,中职、高职、本科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分别可以报考电子商务员、助理电子商务师、电子商务师职业资格。因此我们将高职、本科分段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分别对应助理电子商务师和电子商务师的职业资格要求。

与高职相对应的助理电子商务师的工作能力要求主要体现在对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的应用上,如会使用网络工具、能够制作网页、了解基本的安全技术、能够完成网络信息的采集与处理、会网络信息、能做网络促销、了解电子合同,能完成安全的电子支付。如表2所示。

与本科相对应的电子商务师的工作能力要求高于助理电子商务师,要求在具备助理电子商务师工作能力的基础上,还要能够完成网站功能设计,网站内容实施,会做市场调研,能完成促销策划,会做网络采购,能完成客户服务,为企业选择合适的物流配送系统,能完成网站的运营管理和安全管理,在职业技能的应用上,提出了管理技能的要求。如表3所示。

根据助理电子商务师和电子商务师的工作技能要求,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主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突出基层岗位技能(如网络营销能力、电子商务运营能力、网站维护与管理能力)的培养;本科电子商务专业主要培养高级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突出商务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具体见表4。

在具体设置分段培养的课程时,把课程体系分为四大模块,使学生既要有一定的技术专长,又要有较宽的知识和能力覆盖面,包括胜任某个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科学文化基础、职业能力等,尽可能使前后阶段学习内容合理衔接, 并兼顾学生参与更高学历层次的选拔学习,体现“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分段培养的课程设置、各模块学时及所占比例,见表6。

4、结论

“3+2”分段式专本衔接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专科阶段自成完整体系,符合灵活“出口”原则;本科阶段显现出在专科基础上层次的超越,强化商务管理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两者均以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为培养目标,以突出职业性和应用型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更加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中岗位适应能力、技能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形成了以技能培养为主线,由专业知识体系和技能应用实践两个并列并逐步融合的课程体系,实现高职、本科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 刘松林.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视域下的专本科衔接研究[J].职教论坛,2013(3).

[2] 邵世光,王月穆.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策略[J].职教论坛.2012(5).

[3] 徐广舒. 高职与本科土建类专业“3+2”分段培养方案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4(01).

作者简介:

第9篇

(一)缺乏完善的财务分析体系

1、财务分析目的单向化。因这些财务分析主体具有单一性特征,由此导致财务分析目的趋于单向化,随着事业单位的发展和壮大,将给予其预算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此时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目的单向化将难以满足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需求,从而影响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

2、财务评价标准不完善。目前,国内事业单位涉及行业众多,且不同事业单位之间通常具有不同的规模、经营理念、经营模式等,若用同一评价标准衡量各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势必将欠缺公平性、公正性、科学合理性,此形势下,需要事业单位针对于不同事业单位制定不同的财务评价标准。

3、财务分析制度规范缺失。财政体制改革前,政府对于财政资金是一种粗放型管理模式,财政资金的匾乏,导致事业单位经费普遍不足,经费下拨不足使得政府部门难以对事业单位实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而事业单位处在解决温饱的时期,也难以实施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重会计核算,轻财务分析”也显得很自然。

(二)财务分析执行力度不足

1、财务分析意识薄弱。国内多数事业单位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部门或其他单位拨款,这样以来,使得事业单位呈现出“重预算,轻决算”、“重核算,轻管理”的经营理念,即事业单位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怎样从政府或其他单位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很少考虑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资金效益价值最大化。就其原因在于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意识薄弱,未能够准确认识到财务分析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以至于对待财务分析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2、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低下。受传统财政思想的影响,事业单位多数财务人员习惯了那种完全依照财经法纪实施各项财务工作的状况。随着财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给予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时财务人员原有的知识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水平已无法满足财务管理的需求,这一形式下,迫切需要事业单位各财务人员加强学习,进一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以弥补自身的种种不足。

二、解决事业单位财务分析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强化事业单位对财务分析的认识,规范财务分析管理制度财务分析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关键环节,通过落实好财务分析工作,不仅能够准确反映一定时期内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状况,而且还为事业单位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供了重要依据。而财务分析管理制度作为事业单位开展财务分析管理工作的指导,其为实现财务分析的有效性、准确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其规范工作应着眼于财务分析内容、财务分析目标、财务分析程序及财务分析方法等方面。

(二)转变财务人员理念,提高其财务分析水平随着财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财务管理理念、制度、方法及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需求,尤其是财务人员的财务分析水平更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这就需要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打破传统的财务理念,树立新型的财务理念。同时,事业单位定期组织财务人员进行知识技能和道德素养培训和再教育,尽可能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财务分析团队,为提高事业单位财务分析质量提供强大人力资源保障。

(三)建立完善的财务分析评价体系财务分析评价体系是事业单位开展财务分析管理工作的有力平台和手段。对其建立和完善工作同样不容忽视,总结而言,完善的财务分析评价体系除了包含财务分析管理制度所有内容之外,还涉及到财务分析评价指标、财务分析评价标准、财务分析模型等方面。同时,还需要构建财务分析评价指标库,以辅助财务分析评价体系更好的落实,并充分发挥其高效性价值。

三、结论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