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8 16:51:0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法律文化的作用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论文关键词:文化传播旅游市场促进作用
旅游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旅游业的表面看,其发展历程带有很强的经济因素,但从需求上讲,旅游业主要源于旅游者精神享受和发展的需要,任何旅游如果没有深刻的文化形式和内涵。就无法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就不可能产生旅游活动。
旅游既然是一种文化活动。因此,在旅游市场的开发过程中,文化传播就显得至关重要,旅游市场开拓的过程实质是旅游文化的传播的过程,旅游市场的开拓离不开文化的传播。旅游市场的开发,正是通过传媒广泛的传播旅游景区、景点的文化信息,促进受众了解这些景区或景点,选择这些景区或景点作为旅游目的地。
旅游市场开拓过程中的文化传播不同于一般的文化传播,它有其特殊性。这主要是由两个方面决定的:一是旅游的时间性,旅游是旅游者在异地的短期生活行为。二是文化的差异性,旅游是旅游者在感受和体验另一种文化和生活。
正是由于文化的差异性,才促成旅游的发生。这种差异是由人类聚居的地域差异导致的,也就是说,人类聚居空间上的差异造成了文化空间上的差异,这种区域文化差异构成的恰恰是区域问旅游行为产生的巨大动力。为了更有效的分析文化传播在旅游市场开发中的作用,我们用拉斯韦尔(Harold.D.Lasswel1)文化传播“5W”模型来作为工具。
1948年,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在其论文《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提出了人类的传播活动是由:谁(who)——说了什么(savwhat)——通过什么渠道(inwichchan—ne1)——对谁说(towhom)——产生什么效果(withwhichef-fect)——五要素组成。这即是著名的“拉斯韦尔5W模型”。
“拉斯韦尔5W模型”总结了人类基本的传播现象,说明了传播学的基本框架,基本上概括了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传者、传播效果的几个环节。进一步,演绎出“拉斯韦尔分析模型”。(图1)
根据“五w模型”,我们从控制、内容、媒体、对象、效果五个方面的具体分析,来指导旅游市场开发中的文化传播,以增强其传播效果,促进旅游市场的良性发展。
一、通过控制分析。解决文化传播由谁组织的问题
旅游市场的文化传播是由开发商为组织者还是以政府为组织者来进行,这是一个应该首先弄清楚的问题。在我国各地的旅游市场开发过程中,由于政府资金的不足,大都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开发模式,引进了民间资金进入。但是,从实际情况看,民营开发商在旅游市场的文化传播中,带有浓厚的商业,气息,主要是基于经济利益的商业炒作,在开发商的宣传过程中带来了很多的负责效应。因此,在旅游开发的文化传播中,政府应起组织者的作用。从资源角度讲,旅游资源是一种公共资源,旅游资源是特定国家、民族或者人群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淀而成,反映了特定国家、民族或者人群的历史与现实的社会状况,是特定国家、民族或者人群的特性的文化积累,政府在其开发和利用中应该起到主导作用。当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导作用更应该体现在宏观层面。在旅游市场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不是包办一切,指挥一切,而是侧重于制度层面和政策层面的引导。具体地讲,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这几方面:
第一,政府是实际工作的组织者。
旅游市场的开发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没有政府力量的参与,任何保护、开发、利用都是一句空话。应该说,这几年,中国旅游市场开发、旅游产业的兴起,出现这么速度的效果,没有政府的积极组织和倡导,是不可能出现的。所以,在旅游市场的文化传播过程中,政府还应该进一步加强组织和领导,对其进行控制和规范。
第二,政府是实际工作的指导者。
在具体旅客市场开发过程中,政府对其文化传播在规划、政策、法律等方面给予着具体的指导。政府承担着文化传播“守门人”的作用,必须要考虑开发什么?保护什么?用什么样的战略和速度进行开发?用什么样的路径和方法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得一致?等等。这些都是政府必须要进行正面引导和指导的。不能完全由市场机制来调节文化,这样势必使文化沦为单纯赚钱的工具,失去了文化价值,许多旅游景区或景点也就毫无价值。
第三,政府是各方利益的协调者。
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从大的方面讲是一种公共资源和公共产品,但从其产生和使用的具体过程来看,是有其区域性、个体性的特征。也就是说,在旅游市场的开发过程中,各利益主体是不一样的,旅游景区或景点有自己的利益、开发企业有自己的地方政府有自己的利益。政府在这种利益冲突中,应该充当调解人的角色。在文化传播中要了解各方面的诉求,平衡各方面的关系,协调各方面的利益整合各方面的力量,使各方在旅游市场开发中,既使各方的利益得到照顾,又使旅游景区或景点在开发过程中得到应有的保护,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通过内容分析,解决文化传播讯息内容的问题
旅游市场的文化传播不可能是对旅游景区或景点的镜像似的全面反映,而是经过了一定选择的结果。这也是传播的重要作用的体现。“当一个信息被‘放大’时,就意味着它引起了共鸣,即无意识的认同,它因此产生了~种新的意义:成为大众心理归宿的符号。”怛是。旅游市场的文化传播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引起高度重视,才能使文化传播达到应有的效果。
1.要注意内容选择的真实性
内容的真实性是传播学的最基本原则旅游市场的文化传播也不例外。旅游市场的发展,对文化传播带来了机会也带来了挑战。机会是带来对旅游文化的重视,危机是为了追求商业价值,可能为了迎合游客的口味,不惜扭曲和改革原有的文化面貌,使其向某个方面或方向极端发展。如许多旅游景区或景点与历史遗迹、神话传说、宗教寺庙等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不注意引导,就可能成了宣传和扩散封建迷信内容。一些地方为迎合旅游者的需要,不惜歪曲历史或虚构历史,大量制造“文化赝品”。一些地方以保持和恢复传统文化的本原面目的名义,不顾当地社会文明进化的事实现实发达的状态,硬是保留甚至制造一些原始部落来,还煞有介事地标上正宗传统文化的标签,冠以“人类学的活博物馆”的美名供人观赏。
2.要注意内容选择的层次性
旅游市场的传播不能仅仅停留在“新”、“奇”、“怪”等表面层次,必须要注意深层次的文化传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文化遗产旅游将成为一个热点,文化内涵深厚的旅游项目和产品将受到青睐。高层的旅游活动应该“是一种主要以获得心理上的为目的的审美过程和自娱过程。”仅仅只限于直接的感观刺激,带给旅游者的是低层次的浅薄的审美体验,只有通过文化因素的加入,才能不断提高旅游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才能使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真正达到赏心悦目的审美境界。所以,对于旅游市场深层次的文化传播一定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要加大对旅游景区或景点中的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伊斯兰文化、儒家文化、建筑文化、茶文化、酒文化、性文化、民俗文化等等的宣传和传播,以提高旅游的档次和水平。打造出叫得响的旅游品牌,增强其旅游业的竞争力。
3.要注意内容选择的认同性。
从内容上讲.旅游文化具有极强的地域性,其接受面往往会受到区域文化、民族传统的限制,在甲地非常受欢迎的文化可能在乙地无人问津。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性,一方面可能对旅游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使旅游者在感知和经历这种差异时感到无所更从。难以接受。因此,我们应该通过有效的文化传播去寻求传播者与受信者之间的含义认同,即传播者与受信者对含义的共同感受。
“旅游也是一种文化认同的过程。没有文化认同,旅游就失去了意义。旅游文化是文化求异和文化认同之间的平衡,是不同文化的冲突交流所以发展旅游既不能不求民族和地域特色.又不能片面强调民族、地域特色,而是要慎重考虑古今中外文化所包含的文化要素之间相容与不相容的关系。只有这样,旅游业才能得到健康、快速地发展。”
三、通过媒介分析,解决文化传播实施渠道的问题
文化传播是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的,这个载体就是我们常说的媒介。从现有的媒介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有纸质媒介(报纸、期刊、书籍等),又有电子媒介(广播、电视、电影等),还有新型媒介(互联网、手机短信等),这些媒介在文化传播中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旅游市场开发的文化传播中,要根据媒介的特点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媒介的优势,选择正确的媒介形式,来促进旅游市场开发过程中的文化传播。
1.要根据不同的受众选择媒介
受众作为受信者是为了达到某种满足和需求而使用媒介的,而受信者的这种选择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个人需求和兴趣来决定的。受信者受其民族习惯、文化水平、职业、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使他们对不同媒介的形式喜爱程度不同,对不同媒介内容的理解也不同,因此不同媒介在进行文化传播中其讯息所能送达的顾客类型必然是不同的。电视、广播、报纸及其各节目时段或栏目通常都有其相对固定的一部分观众、听众和读者。因此,旅游文化传播要针对不同需求和兴趣的受信者,有针对性地选择媒介。使文化传播达到应有的效果。试想:如果用互联网去传播旅游文化,有几个农民能够知晓。在中国农村,电视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人们更多的是通过电视来获得讯息的,因而,在农村通过电视加强对旅游的文化传播应该是更有效。更能获得这些居住区的人大多数人的接受、承认和信赖。
2.要根据不同的特性选择媒介
各类媒介的特性是很明显的,都有其优点和不足。而任何景区或景点的文化内容和样式也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在旅游市场的文化传播中,应该把某景区或景点的文化特和媒介特性结合起来,有目的地选择媒介。需要展示其文化样式的形状或动态,就尽量不采用普通黑白报纸和广播来作为传播媒介,而是尽量使用电视或网络媒介乃至电影。电影《少林寺》生动形象去展示了少林丰富多彩的武术文化,让人们知道了“十八罗汉”、“梅花桩”、“易筋经”、“双节棍”等少林武术文化的精化,促进了中岳嵩山的旅游业的兴旺和发展。需要展示其深刻的文化理念,在使用电子媒介的基础上,还应加上一些纸质媒介,更能增加其效果。如对中医文化的宣传,在其电子媒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纸质媒介(特别是医学报纸、期刊)更能增加受众的理性认识。
3.要根据技术的发展选择媒介
互联网的兴起,使传播媒介有了革命性的变化。互联网对于旅游市场的文化传播同样具有巨大的作用。一方面,旅游景区或景点的文化传播其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互联网的超大容量,使旅游文化的传播有了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互联网在传播过程中构建起的立体的互动性强的感知环境,营造出的融合性强的文化氛围,可以使旅游文化的传播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四、通过对象分析,解决文化传播向谁传播的问题
确定了传播组织者,弄清了传播的内容,选择了传播的渠道,就是要进一步明确向谁传播的问题。也就是要明确旅游文化的传播面临的对象是谁?这里可以确定的回答.就是旅游者。旅游市场的文化传播与一般的文化传播是有区别的,它在进行普通人群传播文化的同时,更侧重于对特定受众一旅游者的传播。从这个角度讲,在旅游市场文化传播对象的选择过程中,选择哪些人比简单地选择人数多少更为重要,也即使是说,选择哪些人最终可能成为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才是最重要。
第一,以提高旅游者素质为目的,确定对象。
旅游市场的文化传播对象就是旅游者,通过加大旅游文化的传播,提高旅游者的素质,提升对旅游景区或景点的文化内涵的认识,不仅可以提高旅游参与的人数,而且有利于旅游品质的提高。文化内涵深厚的、文化特色越突出、鲜明的旅游项目和产品将受到青睐。
第二,以细分客源市场为目标,确定对象。
旅游文化的传播要针对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经历下的旅游细分市场,确定对象,传播不同特色的旅游文化。从地域角度出发可以把旅游的客源市场分为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海外客源又可细分为以日本、台湾、港澳、东南亚、韩国等东方文化圈客源市场和美国、欧洲等西方文化圈客源市场。因此,在进行旅游市场文化传播时,对于东方文化圈市场的游客可以进行一些具有深厚的东方文化内涵的文化内容和样式的宣传和传播,而对于西方文化圈市场的游客就以介绍一些简单的东方文化内容和样式的宣传和传播。就国内市场而言可以以年龄把文化传播的对象分为处于不断成长的青年人市场、数量日益增加的老年人市场、活跃在经济社会舞台的中年人市场,文化传播要根据这三个市场客源的不同文化经历,分析他们的旅游消费心理,分别针对层次、不同年龄乃至不同国籍的人、因时、因地。灵活的的需要,传播不同特色的旅游文化,推出不同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第三,以客源组成形式为目标,确定对象。
从游客在旅游活动中的组织形式来看,我们一般把它分为团体市场和散客市场。对于团队市场,旅游文化传播的对象重点是它的组织者一旅行商。旅游文化的传播要通过各种传播渠道影响旅游商,由他们去对游客进行再传播。对于散客市场,旅游文化传播的复点就是有可能接受某种旅游产品或服务的潜在游客受众。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交通基本设施的改善,自备交通工具的普及.旅游市场越来越向个性化发展,旅游者开始由团队组织方式向自助组织方式转化,自助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所以在旅游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应该更加重点观注散客市场,针对散客市场,组织和开展有效的旅游文化传播,开发散客旅游市场。
五、通过效果分析,解决文化传播完成好坏的问题
拉斯韦尔模型主要注重对传播过程的描述和控制。拉斯韦尔认为传播是一种目的行为。因此,拉斯韦尔模型对其传播效果非常重视。对于旅游市场的文化传播而言.“成功的旅游市场的意识传播,就是对传播进行有效的控制、对文化进行全方位的传播、利用各种媒体优势、针对不同兴趣的受信者、以统一鲜明的形象、积极主动的文化旅游文化传播,达到长期的效果,促进旅游业良性发展。”它所取得的效果主要看以下几方面:
第一,旅游市场文化传播的组织者是否明确。
第二,旅游市场文化传播的内容是否在真实的情况下吸引受众。
第三,旅游市场文化传播的传播媒介是否充分利用了各种媒介的优势。
第四,旅游市场文化传播的传播对象是否明确和具有针对性。
第五,旅游市场文化传播的是否提高了旅游者的素质。对旅游文化的认识是否有提高。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茶业发展;推动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游业也越来越繁荣,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人们对旅游需求的不断提升,也使旅游业的空间越来越大,而其中自然生态旅游成为旅游业中的热点内容。
1茶文化旅游发展概述
茶文化旅游是将茶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以茶为媒介,通过旅游的方式传播出去,使消费者在获得茶知识的同时实现休闲娱乐的目的。茶文化旅游是生态旅游的新兴项目,不仅丰富了旅游内容,也推动了茶产业的发展。为了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建立了以茶为主题的茶展展览馆、茶艺观光园等景点,希望能够以此来提升茶文化的传播力度,不仅使茶文化成为旅游产业的一个项目,而且也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2茶文化旅游的内涵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文化内涵主要包含了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物质文化主要指茶业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茶艺设施等等。精神文化主要指茶物质文化在人们思想与精神中的反映与感悟。其中主要包括茶艺、茶道等。茶文化的发展既推动了社会物质文化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精神文明的建设。在茶文化旅游中,主要是以茶文化的物质文化作为载体,通过对茶的生产方式、茶的消费方式、风俗礼仪等内容进行展现,让消费者从中感受到茶文化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以广西桂林为例,在桂林的尧山风景区里,有一处茶园,这里风景秀丽,茶园整齐成片,路旁有桂花树、山峰奇石相衬,空气清新,具有质朴的自然风貌,如将这一景区与茶文化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使人们感受到清新质朴的自然之景,而且也能够体验浓厚的茶文化特色。在1999年,桂林尧山旅游观光园内建立了茶叶科技园,这里不仅是茶叶的研究与生产地,同时也将茶的游览、品茶作为主要内容,成为茶文化旅游的一个代表。消费者可以在这里亲自观看到茶叶的制作生产过程,同时体验品茶、茶艺等活动,对茶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提升茶文化的艺术审美价值。在茶园的设置中,既有茶树和茶叶的示范园区,也有茶叶的加工、展示及知识科普区,通过不同的示范窗口展现茶文化的深厚底蕴,突出茶叶发展的自然生态特性。游客可以在茶园中亲自参与茶活动,与自然相融,感受茶之乐趣。
2.1茶树品种示范区
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也是最早的茶树种植地,茶树品种丰富。在桂林尧山茶叶科技园中有300多个茶树品种,这些茶树品种为茶树的繁育及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资源,同时也为游客展现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和丰富的茶树资源。在众多的茶树品种中,以科学先进的茶树种类建立示范区,不仅能够有效推动茶树的良性发展,同时也能够使广大游客亲身体验到自然质朴的田间风光,使他们对茶树品种、种植、采摘等技术有更深入的了解,通过亲手采摘以体会茶之乐趣,提升茶之审美。
2.2茶叶加工区
茶叶加工区展示的是茶叶的加工设备以及各种茶类的加工方法,通过图片等方式加以介绍,对不同设备的功能及用途进行说明,向游客宣传茶叶加工知识及各种加工技术,使其充分体验到中国茶叶品类之多,感受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2.3茶叶科普展示区
茶叶科普区主要是以图片、文字和实物等方式介绍茶叶相关知识,从茶的起源、发展及传播进行讲解,内容包括茶叶的主要功能、营养价值和各种茶具的使用以及存储、茶艺特色等。在展示区主要展示中国多个茶叶种类,例如红茶、绿茶、黑茶、白茶等品种。向游客介绍丰富多彩的茶叶、茶具产品。以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使游客能够从中感受到一种自然纯朴的气息,了解中国茶文化发展历史。
2.4茶艺、品茶厅
茶艺是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茶文化与艺术的融合。在自然古朴的环境中,在音乐背景下,通过茶艺表演,让游客充分了解饮茶的方法和技艺,在饮茶过程中体会到茶文化的深刻思想内涵,以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茶艺品茶厅的设置对宣传中国茶文化有着积极的作用。2.5观光区在茶区还设置了观光区,这里可以将茶园景色尽收眼底。游客可以通过观光台看到整个尧山风景区的秀美景色,远处有尧山风景及索道,周边群山环绕,成片的田园农庄,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光。近处有整齐的绿色茶园,两旁的桂花树相互衬托,极具地方特色的建筑立于一旁,茶园中的茶农正在忙碌着采茶,整个景区如同诗画一般,充满了自然和谐的特色。游客可以在这里拍照留念,感受茶园的自然风光。此外,游客也可以选择参与到实际的采茶活动中,亲自体验茶事活动的乐趣。
3茶文化旅游对茶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3.1茶文化旅游能够提升茶业发展价值
茶文化旅游是以茶文化为基础资源的旅游产业,其中包括了茶叶生产、茶产品、茶园风光等内容,以此带动茶业与旅游业的互动发展。茶文化旅游包含的内容与形式十分丰富,游客不仅能够在景区观赏自然风光,实际了解茶的采摘、生产过程,而且能够参与到实际的茶事活动中,体验采茶、制茶、品茶等项目,这些活动给游客带来了无限乐趣,受到游客的喜爱。茶文化旅游将茶作为核心,与茶相关的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无论景观、餐饮还是购物都围绕茶文化展开,也有效地带动了茶文化旅游消费,提高了旅游收入,也提升了茶叶的综合价值。茶文化旅游作为一项新兴的旅游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在国内享有一定的知名度,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都来到这里感受茶香茶韵,在自然茶区中休闲娱乐,感受茶文化的艺术魅力。
3.2茶文化旅游推进茶业经济发展
茶文化旅游不仅带动了茶景区的旅游产业,而且也有效推进了茶业经济的发展。茶文化旅游让游客对茶的生产加工、茶的采摘制作、饮茶品茶等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尝试,游客可以从中感受到茶香,了解茶文化内涵,同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购买茶产品,从中加深对茶的欣赏之情。游客在购买茶产品之后,除了自己饮用外,更多的作为礼品馈赠亲友,这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茶叶的知名度,无形中起到了推广作用,有效地提升了茶叶的知名度和消费能力,进一步拓宽了茶叶市场。对于茶生产者来说,可以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来调整茶产品的结构和发展方向,进一步推动茶叶经济的发展。
3.3茶文化旅游促进茶文化发展
茶文化旅游有效地促进了经济旅游的发展,茶叶作为旅游产品也受到了游客的喜爱,成为馈赠亲朋的佳品。作为茶文化旅游中的核心产品,茶产品已经成为旅游景区最具代表性的形象产品,因此,一方面游客希望可以买到高品质、包装精良的茶产品;另一方面景区也希望可以将更多的茶产品推销出去,提高茶产品的经济价值,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因此,在茶文化旅游发展中,提高茶产品质量,促进茶产品发展,是茶文化旅游中的重要内容。在当前的茶叶园区中,所推广的茶苗品种及茶园的良性发展,一些高品质的茶园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在茶文化旅游中,景区也以宣传方式向游客提供更为丰富的茶文化知识,使游客体验实际的茶事活动,这种方式有效地推动了茶业的发展。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茶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使茶文化的艺术内涵得到充分体现。茶已经成为文明的象征,沟通的桥梁。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发展中,茶成为了友谊的象征,有效地增进了彼此的感情,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对于发展和传承中国传统茶文化有着积极和深远的影响作用。
4茶文化旅游未来发展之路
随着人们对茶文化旅游的关注和推动,茶文化旅游得到了较大发展,但由于其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因此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真正挖掘出茶文化旅游的核心价值,克服其存在的项目单一、宣传不够、产品匮乏等问题,才能更有效地发展茶文化旅游。首先,茶叶相关部门要重视茶文化的相关项目发展,给予更大力的支持,积极提升茶文化发展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深入挖掘茶文化的深厚思想内涵,有效地推动茶业发展。其次,要充分了解和掌握茶文化旅游发展的特点,制定更为切实有效的茶文化旅游规则,不仅要充分发挥茶文化特色,同时也符合旅游特性,丰富内容和形式,全方位地展现文化旅游特点。最后,根据改革的发展和需要,可以将茶文化旅游与科教相结合,以扩大茶叶景区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以茶叶景区作为茶文化宣传基地,向各学校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茶知识普及,使他们能够深入了解茶文化知识和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进一步提升茶文化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京传,赵修华.中国茶文化旅游的发展[J].中国茶叶,2005(6):22-23.
[2]李沈阳,黄任辉.略谈观光茶园创新模式[J].中国茶叶,2005(6):5.
[3]文南薰.茶文化旅游产品组合性开发研究———以普洱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为例[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7(2):81-85
[4]庄佩芬,LeeJollife.福鼎地区发展茶叶旅游初探[J].中国茶叶,2005(5):46-47.
关键词: 旅游文化 旅游产业 发展 作用
2010年,文化部联合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强文化和旅游的深度结合,有助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提升国家软实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兴起和迅猛发展,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它正在成为整个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决定着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兴旺。与此相适应,旅游文化的研究也正在向纵深发展,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内容亟待建设和完善。因此,深入探讨旅游文化的特征及其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鹰潭市旅游文化有利于鹰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利用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把旅游经济搞活,已经成为一条公认的、行之有效的经验。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下滑深刻影响到世界各个角落,许多产业发展陷入困境。在世界旅游产业一片萧条的背景下,我国旅游产业却保持着强势增长,国内旅游需求旺盛。2008年,全国接待国内游客1701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6.3%;国内旅游收入8749亿元,比上年增长12.6%。旅游业之所以获得了这样大的发展,主要是因为我们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充分利用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已经成为中国近年来发展旅游业的最大特色和主要经验之一。大量事实证明,挖掘、利用、弘扬传统文化,能够推动旅游业发展。我国许多地区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取得了巨大成功。例如,山东潍坊的“国际风筝会”,山东曲阜的“孔子文化节”,东北通化的“葡萄酒节”,四川的“国际龙舟”活动,菏泽和洛阳的东西牡丹盛会,等等,这些都把中国的古老文化与现代旅游相结合,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见,旅游文化对旅游经济的作用是巨大的。
近年来,鹰潭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业列为全市“三项重点工程”之一,提出构建“以龙虎山景区为龙头,市区为腹地,贵溪、余江为两翼,道教文化为特色,吃、住、行、游、娱、购相配套,景区、市区联动,旅游、文化互动”的全市大旅游格局。遵循这一发展思路,鹰潭在旅游开发中,十分注重鹰潭文化与旅游业融合,既可以发挥文化产业的特长,又可以发挥旅游产业的优势。由于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大、产业链长,能够影响、带动和促进与之相关联的多个行业发展。
二、发展鹰潭市旅游文化有利于发挥鹰潭市的比较优势,构建鹰潭城市未来核心竞争力。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愈发强烈,旅游者将愈来愈不满足于山水景物的浅层观赏,而追求从文化的高品位上,从我国的自然、人文景观与华夏民族文化的契合点上去获得一种审美愉悦,去探求认识生活、美化心灵的真正价值,这其中当然包括从旅游文化作品中寻求并且感悟我们民族的文化底蕴和厚重美感。就国际旅游业的整体而论,由游山玩水的单一目的到增进友谊、推动文化交流的多元化选择,由风景观光热潮到民俗文化旅游热潮的变化发展过程是十分明显的。今天的旅游业,无论是其外形,还是其内涵,只有体现出各种不同的文化特点时,才更能吸引旅游者。而一般说来,文化的差异越大,所引动的旅游行为的内驱力就越大。最富于民族文化特点的旅游项目,往往是最受欢迎的。我们应该正视和把握这一规律和趋向,才不会在国际旅游业的激烈竞争中茫然无措。
近几年来,鹰潭市重点围绕道教文化、崖墓文化、水浒文化、角山文化、古越文化等文化资源进行发掘,使嗣汉天师府、大上清宫、仿古升棺表演等人文景点的建设不断完善,成为鹰潭的经典旅游品牌。历来被尊称为“道教祖庭”、“百神授职之所”的大上清宫,始建于东汉,为祖天师张道陵修道之所,宫内伏魔殿内的镇妖井,就是施耐庵笔下梁山108将的出处。庄严肃穆的宫观、参天蔽日的千年古樟让人如同徜徉在历史长河,真切感受鲁迅先生“中国根柢全在道教”这句话的精髓真谛。龙虎山1900多年的道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鹰潭旅游文化资源的精品。
2005年,首届海峡两岸道教文化论坛在龙虎山举行,来自海峡两岸及海内外经济界、道教界、学术界知名人士200余人参加盛会。同时,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派出了道教代表团参加了嗣汉天师府建府900周年庆典,进一步奠定了嗣汉天师府道教祖庭的地位,也在海内外打响了龙虎山、天师府这一文化旅游品牌。
三、旅游文化素养的提高可以促进旅游管理水平的提高。
旅游行业内部包括许多部门和企业,如饭店、旅行社、各旅游景区景点等。高水准的经营管理工作是旅游行业的灵魂和创汇达标的保证。一个宾馆,出售给客人的不仅是客房,更重要的是热情周到的服务和文化氛围。这就要求宾馆的管理首先要讲究科学,形成特色,然后才能吸引客源。在宾馆管理中,尤其要注意饮食文化与服务文化的建设。在旅行社管理中,导游人员的文化素养直接关系到游客能否达到旅游的目的。一次,几名日本游客在杭州旅游,午餐时对安排的“东坡肉”这道菜不感兴趣,导游小姐针对他们的思想顾虑,饶有兴致地讲述了北宋著名文学家坡发明这道菜的故事,说明这道菜的特点是肥而不腻,富有营养,劝大家尝一尝。客人听后,跃跃欲试,吃过之后赞不绝口,并表示下次来中国,还要吃“东坡肉”,可见文化的作用是多么大。在景区景点的管理中,文化素养的重要性更不必细说。反之,如果缺乏必要的文化水准和管理水平,旅游业就会陷入困境。许多大酒店设备先进,服务也不错,但游客却抱怨说:“我好像不是在中国。”在宾馆管理中,如果不注重文化品位、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以为只凭设备先进,就可以“皇帝女儿不愁嫁”,很难获得好的经济效益。开发和营建旅游景点,更要讲求文化特色。继深圳“锦绣中华”和“世界之窗”取得成功后,各地纷纷仿造的微缩景观开业不久就“门前冷落鞍马稀”,正是不讲求文化特色,不注重文化创新酿成的苦果。在旅游文化方面的竞争,将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因为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旅游景点的需求,趋向于文化性强、科技水平高、更富有参与性。为适应这一要求,对旅游文化的研究和投入要加大力度,旅游管理必须尽快与国际接轨,旅游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也要相应提高。在这一变革中,旅游文化将推动旅游管理现代化的实现。
四、发展旅游文化是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让世界了解中国,让各国人民热爱中国,对我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旅游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旅游事业,其核心就是要在旅游中加大文化建设的力度,把开发重点放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其中精神文明建设显然位于不可忽视的地位。旅游,作为一种民间的、非官方的外交活动,在发展国际关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们在旅游过程中感受异邦文化,增进彼此间的了解,缩小彼此间的差异,消除彼此间的隔阂。可以说,旅游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人类创造一个和平的生存空间。
龙虎山距今2600多年的春秋战国崖墓群,在人类崖墓文化中堪称中国之最、世界一绝,并以其分布广、数量多、位置险、造型奇、文物丰被誉为“天然考古博物馆”,是研究古越族史及中国纺织史、乐器史、音乐史等学科的珍贵宝库。然而关于这些百米悬崖绝壁洞穴中的棺木却有许多千古之谜。鹰潭市先后在北京、杭州、福州、武汉等城市召开新闻会,悬赏40万元,征破解之道。无疑这种形式别样,富含文化内涵的推介活动取得了预想不到的效果,获得了事半功倍的宣传效应,在当地媒体和市民中激起不小波澜。2005年5月,鹰潭市举办的龙虎山崖墓文化科考活动更是大手笔,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哈佛大学、韩国国立文化研究所等国内外知名学术机构的20余名专家学者,对崖墓悬棺葬地的选择、棺木的吊运、墓主人的身份及族属、墓葬形制、葬品文化特征及历史价值等作出评估。这既是一次规模空前、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科考、科普活动,又通过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人民网,以及周边地市新闻媒体浓墨重彩的报道,提升了人气,扩大了影响,聚集了财气,促进了发展,从而让世界更加了解了鹰潭,让鹰潭走向了世界。
总之,旅游文化在现代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鹰潭旅游业要取得大的发展,就必须注重旅游文化的开发和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渠铭.旅游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
关键词:旅游文化产业;就业弹性;就业效应
中图分类号:F592.7,F1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4.09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4-18-04
一、文献综述
随着中国近几十年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这也引起了政府部门和相关研究人员的重视,并研究制定增加就业的方法。一些专家和学者开始提出以旅游文化业来促进就业。
旅游就业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这一时期全球性旅游大发展,使得旅游对接待地的各种影响表现出来,于是“旅游的影响研究”作为一个新的研究动向而兴起。Laurence(1980)指出增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是解决就业的有效方法之一。而旅游业作为最大的服务产业,在吸纳无工作阅历的年轻人就业(Ross,1992)、妇女就业(Ireland,1993)方面有着显著的能力和优势(Rex,1997),尤其是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石培华,2003)方面更是如此。旅游业具有投资小、见效快、就业容量大、就业岗位层次多、门槛低,就业方式灵活以及对相关行业的就业推动大等特点(孙玉波,2004),因而,人们普遍认为加快发展旅游业将是中国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钱春贤,2004)。主要表现在,就业容量大、就业门槛低且包容性强、关联带动性强,就业方式灵活(依绍华,2005)。但由于大多数地区旅游业都有明显的淡旺季,季节性波动对旅游就业的存量增长会起到一定阻碍作用 (Ashworth, 1999)。再者,高端旅游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将造成旅游经济和旅游就业发展的不平衡状态(Authors和Aguilar,2002)。然而,由于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对旅游的社会功能关注相对较少,因此旅游学术界对旅游就业问题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厉新建,2006)。近几年,为了促进旅游业更好的发展,开始重视旅游文化产业的融合。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2011)提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是密不可分的,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研究旅游文化产业,对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寻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以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来促进就业,关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需要积极寻求妥善有效的解决方法。但是,已有的研究忽略了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缺点。
二、旅游文化产业就业效应的评估
旅游文化产业对就业的作用,可以用一下几个指标进行衡量:
1、人数指标
人数指标是衡量就业效应最基本的一类指标,不仅可以运用在旅游文化产业的就业效应的评估上,也可以广泛地运用在其他行业的就业效应评估上。人数指标包括总人数、比例和从业人员增长率。总人数指吸纳从业人员的总人数,通常取各年末从业人员数量。总人数指标反映产业、行业、部门在吸纳劳动力方面的总体容量,用以数量规模上宏观把握劳动力在各产业、各行业、各部门的分布状况;比例指标建立在总人数指标的基础上,反映各类别从业人员在从业人员总数中所占比例,用以比较各行业、部门吸收劳动力的地位;从业人员增长率,由总人数指标和比例指标计算而得,用以反映产业、行业当年对劳动力的吸收效应或挤出效应,以及吸收和挤出的快慢程度。增长比例和所占比例使用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增长比例=当年总就业人员数-前一年总就业人员数)/前一年总就业人员数×100%
所占比例=各产业从业人员数/当年三大产业总就业人员数×100%
2、乘数指标
“乘数”是经济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的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一个变量增加值所直接和间接诱发的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幅度。旅游乘数是用来测定单位旅游消费者对旅游接待地区各种经济现象的影响程度的系数,对于区域性旅游经济研究而言,常见的有旅游投资乘数、旅游产出乘数、旅游就业乘数等。旅游就业乘数用于说明单位旅游消费所引起的全日制就业机会的数量变化,这一乘数有两种用法:?譹?訛单位旅游消费所带来的全部就业人数(直接就业人数+间接就业人数);?譺?訛由单位旅游消费所带来的全部就业人数同直接就业人数之比。计算公式为:
旅游就业乘数=直接就业/旅游拉动的全部就业
3、综合就业系数指标
旅游的综合就业系数表示旅游业每进行1单位增加的生产,直接需要本部门的就业人数和间接需要其他部门的就业人数,这个指标是在旅游就业乘数效应计算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综合就业系数的计算根据以下两个公式:
旅游业的就业系数=旅游业就业人数/旅游业增加值
综合就业系数=就业系数×逆矩阵中相应的系数
4、劳动就业贡献率
这一指标是李竹宁提出来的。用这个指标来反映劳动就业率的变化趋势。他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和索洛增长速度方程的简化模型得到旅游业增长过程中旅游业对劳动的贡献率:
式中y为旅游业增加值增长率,n为劳动就业增长率, ?兹为弹性系数。
关键词:餐饮文化;云南;休闲旅游;作用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5-0197-02
一、云南休闲旅游的发展状况
早在20世纪末,美国《时代》杂志(1999年第12期)载文预言:2015年,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发展中国家将紧随其后。休闲将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此影响,现代旅游者不再追求传统的观光旅游,而将随意、自由、休闲作为新的旅游价值观,休闲旅游已经成为现代主要的旅游方式。
关于休闲旅游不同的学者给了不同的定义,本文认为,休闲旅游即是以休闲为目的旅游。它更注重旅游者的精神享受,更强调游客在出游期间处于的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存在状态。由此可以看出,休闲旅游的目的是休闲,核心是文化。
最新调查显示,云南2012年已接待海内外游客约15 275.2万人次,其中以散客方式来滇旅游的已经达到74.6%,在散客市场中38.4%的选择休闲度假为目的;在25.6%的团队游客中有32.1%选择休闲旅游。随着散客已成为云南省旅游消费市场发展的中坚力量,休闲旅游已经成为云南旅游最重要的旅游方式。
二、云南餐饮文化的特征
(一)食材的丰富性和原生性
云南由于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为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奠定了基础,被赋予“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的美誉。因此,云南食材非常丰富,植物性食材,蔬菜水果常年不断,云南是中国食用菌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目前有250余种可食用野生菌,常见的有牛肝菌、青头菌、鸡枞、干巴菌、松茸等;野生菌菜肴,成为滇菜的代表。其次,云南四季如春,鲜花常开,鲜花不仅是能供人观赏,也能供人食用,比如、百合花、玫瑰花、桂花等,可制成菜肴,也可做成点心,还有漫山遍野的野菜野花,都可制成美味菜肴,有“春食花,夏食菌、秋食果、冬食菜”之说。
另外,云南星罗棋布,大小不一的高原湖泊,盛产鱼、虾、蛙类,这些水产品丰富着云南的动物性食材。动物性食材用一句话形象概括为“天上飞的,地上走的”都可以入口。
(二)文化的多元性和相融性
云南的文化具有多元性。首先,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其中就包括了餐饮文化。餐饮文化最能体现民族文化的特征。云南26个少数民族就有26种独具特色的餐饮文化。其次,汉族从蒙元开始从中原迁入云南,到了明朝更是大规模迁入,尤其是一些豪族大姓的迁入,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餐饮文化。从此,汉族的餐饮文化开始影响云南的少数民族餐饮文化,这就使得现在的“滇菜”既能体现汉族的餐饮文化,也能体现少数民族餐饮文化,口味上表现为酸、辣、鲜、甜。
1940年,昆明成为中国抗战大后方,内地军民商学大量迁入,加深了云南的开放和与内地烹饪技术的交流,使滇菜吸收了更多了民族烹饪技术的精华,滇菜的特点是鲜香滋嫩,酸甜适度、麻辣适中,讲究原汁原味。
在当代,全国各种风味,如川、湘、粤、淮阳菜等在云南已经落脚,还有西餐、以泰国菜为代表的东南亚菜等也来到云南,和云南的饮食文化进行交流,相互影响与交融。
(三)餐饮业发展趋势的产业化与特色化
从2009—2012年,省政府从专项资金拿出2 000万促进餐饮业的发展。清理规范对餐饮业的收费,对餐饮业实行税收优惠。除此之外,政府实行推动滇菜走出去,提出“进京”、“入沪”、“下南洋”。通过制订激励措施,使餐饮业成为云南省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2011年餐饮业收入288.3亿,增长16%。云南餐饮业的收入,占全省消费品零售额的四分之一,对GDP的贡献是0.8。
现在的云南有全民办餐饮的倾向,而且相当一部分都是大众化的餐馆。从小吃到炒菜,从一般的普通店到高级酒楼、别墅餐厅都是大众化的。餐饮业的发展已经呈现出产业化的特征。
其次,餐饮业也呈现出特色化特征。现在野生菌在全国的影响很大,销售额一年近30个亿,此外,还有云南的鲜花入食,“鲜花饼”已经成为云南的特色甜点。餐饮业的特色化为全面推动全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餐饮文化在云南休闲旅游发展中的作用
(一)餐饮文化丰富了云南休闲旅游的文化内涵
休闲旅游是一种文化旅游,它表现出一定的区域文化特征。而区域文化是由很多亚文化组成,比如历史文化、建筑文化和餐饮文化等,在众多的亚文化中,餐饮文化是最细致地反映区域文化的。餐饮文化不仅包含了物质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人们的内心情感和历史传承。云南的餐饮文化历史上受到汉、少数民族的影响,地域上又受到川菜、黔菜和东南亚风味的影响,这就造就了云南餐饮文化丰富的文化内涵。
餐饮文化已经成为现代休闲文化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云南餐饮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这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云南的休闲旅游,使得云南的休闲旅游更加多姿多彩,更具有吸引力。
(二)餐饮文化成为云南休闲旅游的旅游吸引物
吃不仅是旅游活动的六大要素之一,而且逐渐成为旅游吸引物,旅游和“吃”之间的紧密联系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认可。“食客”成为游客中的一个独特的群体。休闲度假的游客,大多追求住的舒服,吃得开心,吃是他们来度假的主要内容之一。云南的餐饮文化纷呈各异,对游客最具有吸引力的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是“小吃”。云南省各地区差异较大,小吃风味也各具特色,以昆明为代表的滇中地区,是“饵食”文化的发源地,“烧饵块”是当地的小吃代表,以红河州为代表的滇南及滇东南地区,是“过桥米线”的发祥地。目前,“过桥米线”已经成为云南小吃的金字招牌。很多游客来到云南旅游,都要品尝闻名遐迩的“过桥米线”,食客们更是不会错过。除此之外,还有滇东北地区的火腿坨、滇西北地区的腾冲大救驾等。散布于大街小巷的小吃摊,已经成为游客寻觅美食的主要场所。
第二是民族餐饮。民族餐饮是云南餐饮文化的特色。云南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餐饮特色。全省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彝族,彝族的麂子干巴、油炸蚂蚱、火烤猪肉等,都是云南人饭桌上的美味佳肴。白族也是一个善于烹饪美食的民族,白族的乳扇凉鸡、大理砂锅鱼、泥鳅钻豆腐,别有一番风味。在云南众多的民族美食中,最受市场欢迎的是“傣味”,也就是傣族的美味,其特点慨括为“绿色的都是菜、会动的都是肉”,擅长于烧烤、蒸煮、舂炸等,如酸猪肉、香茅草烤鸡、烤鱼等。民族餐饮对游客的吸引力,往往表现在游客对民族文化的好奇和向往中。
(三)餐饮文化促进了云南休闲旅游的经济增长
2012年上半年,云南省旅游经济指标持续稳步增长。全省累计接待海外入境游客409.1万人次,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4.1%,接待国内游客9 578.3万人次,同比增长20.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06.2亿元,同比增长24.1%;完成旅游业总收入765.8亿元,同比增长24.6%。以抽样调查游客消费结构为测算依据,2012年上半年全省餐饮业收入104.3亿元,占旅游总收入接近15%,有力地促进了云南休闲旅游的增长。
(四)餐饮文化促进云南休闲旅游品质的提升
作为云南省省会的昆明市,早在2009年6月就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中华美食名城”,昆明市经营门类齐全,有西餐、小吃、清真、餐饮老字号保护得很好。对于来昆明休闲度假的游客来说,不仅来到“春城”,还来到“美食城”,这就很大程度上提升他们的旅游的品质。
除昆明之外,全省各地不仅风光如画,而且当地小吃风味独特,给休闲度假的游客带来丰富的体验。
前几年,云南餐饮业的发展极为粗放,水平也较低。从去年以来,全行业的发展已逐步精细化,对菜品价值的提升很有帮助,如金穗大酒店的鸡枞宴,温泉宾馆的山珍宴等等,创意、质量都很好。关上的菌火锅,过去几百元一桌,现在可以吃到上千元,甚至几千元,菜品的品质和价值提升了好几倍。餐饮业的精品化,将极大促进云南休闲旅游的精品化。
参考文献:
摘要:文化旅游产业是以不同的民俗、地域文化特色来吸引游客慕名而来,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营销和开发等商业手段,而摄影就是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媒介。如何通过摄影来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让摄影成为旅游景点重要的传播手段,是当前摄影界所面临的一大热点。
关键词:摄影;文化旅游产业;助推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在旅游过程中愈发注重文化的氛围和感受。一个地区的民族和地域文化是否别具一格,是吸引旅游者前来觅踪的重要因素。旅游不仅吸引了大批旅游爱好者来欣赏江河大川、名胜古迹,也吸引众多的摄影爱好者记录下美好的瞬间,同时也推动着文化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如果把旅游看作是人们对自然和历史的追寻,那么摄影就是这种追寻的记录和整理。探索摄影艺术如何与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相辅相成,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一、摄影助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做法与成效
在中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着5000多年的文化传承和异彩纷呈的多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这些都是摄影创作的宝贵题材。摄影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传播效应日益重要,越来越多的旅游景区利用摄影进行大力宣传而名扬天下,甚至使一些不为人知的无名小镇一夜闻名。“江西三清山,就是《江西日报》的一个摄影记者在当地农民的帮助下,爬上三清山,后来在上海办了一个影展才从深闺走向世界的;建宁的莲子从吃的东西变成摄影的乐园,都是成功地以摄影文化影响社会,带来了旅游文化的繁荣。”又如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也是通过以摄影为媒介,通过举办国际摄影节、摄影展,使之扬名海内外。“2008年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为文化贵州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成为贵州旅游的重要推手。”
中国摄影家协会的宗旨就是服务经济社会需求,用摄影的方式来助推经济社会及文化的发展。近年来,中国摄影家协会积极组织协办了全国各地多个旅游区的摄影节或摄影大赛,宣传地方形象,提升景点的知名度。“通过摄影这个重要的媒体渠道,为海内外众多的摄影家、摄影爱好者、旅游者、企业人士提供了一个展示、交流的大平台,并通过引来众多的摄影家、众多的新闻媒体、众多的旅游观光者,进而宣传带动和促进旅游经济、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
总之,通过摄影,提升了旅游地域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打开客源市场。通过摄影,强化了旅游的品牌建设效应,同时也推动原生态文化保护、发展与传承。
二、摄影进一步助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制定进一步开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政策
制定鼓励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及创新的相关政策,是保护文化旅游Y源的重要保障,也对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更强的指导性。黑龙江省政府“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将哈尔滨市打造成为冰雪旅游名城。“十一五”以来,黑龙江省把发展冰雪旅游做为经济文化建设的重头戏,在全省建设了多个冰雪旅游景区,如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中国雪乡旅游区等。要充分挖掘黑龙江省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将其具有优势的冰雪文化、自然生态文化推广出去,就要进一步制定鼓励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及创新的相关政策,将定期举办摄影展和摄影大赛以政策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常态,来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宣传和发展。
(二)以摄影与文化旅游结合打造新的旅游品牌,开拓新市场
近年来,以冰雪旅游为主题的旅游形式在黑龙江省普遍开花,不仅包括冰雕雪雕欣赏、滑雪度假游乐等传统的娱乐项目,还通过举办多项冰雪旅游节庆活动,如哈尔滨冰雪节等,带动冰雪周边产业,如旅游纪念品、美食等。黑龙江省利用特色冰雪资源这张名片,大大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资源与生态效益。另外,黑龙江独特的地域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也为摄影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继续以大型摄影展览促进摄影发展,让摄影更好的服务于旅游,把摄影大展推荐到国内外,联合举办交流汇聚,让影像走向国内外,推荐原生态民族旅游资源。”
参考文献:
[1]梁瑛.摄影正成为文化产业重要一环[N].深圳商报,2007,1,25.
[2]刘建光.摄影文化助推尤溪旅游产业发展浅探[N].三明日报,2008,6,29.
[3]唐团结.江苏省摄影文化产业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江苏社会科学,2011,6.
[4]吴江海.黄山摄影文化产业兴旅富民[N].安徽日报,2013,12,17.
[5]刘丽霞.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4,6.
[6]李森.以摄影推动贵州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电影评价,2014,19.
论文关键词:文化传播 旅游市场 促进作用
旅游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旅游业的表面看,其发展历程带有很强的经济因素,但从需求上讲,旅游业主要源于旅游者精神享受和发展的需要,任何旅游如果没有深刻的文化形式和内涵。就无法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就不可能产生旅游活动。
旅游既然是一种文化活动。因此,在旅游市场的开发过程中,文化传播就显得至关重要,旅游市场开拓的过程实质是旅游文化的传播的过程,旅游市场的开拓离不开文化的传播。旅游市场的开发,正是通过传媒广泛的传播旅游景区、景点的文化信息,促进受众了解这些景区或景点,选择这些景区或景点作为旅游目的地。
旅游市场开拓过程中的文化传播不同于一般的文化传播,它有其特殊性。这主要是由两个方面决定的:一是旅游的时间性,旅游是旅游者在异地的短期生活行为。二是文化的差异性,旅游是旅游者在感受和体验另一种文化和生活。
正是由于文化的差异性,才促成旅游的发生。这种差异是由人类聚居的地域差异导致的,也就是说,人类聚居空间上的差异造成了文化空间上的差异,这种区域文化差异构成的恰恰是区域问旅游行为产生的巨大动力。为了更有效的分析文化传播在旅游市场开发中的作用,我们用拉斯韦尔(Harold.D.Lasswel1)文化传播“5W”模型来作为工具。
1948年,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在其论文《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提出了人类的传播活动是由:谁(who)——说了什么(savwhat)——通过什么渠道(inwichchan—ne1)——对谁说(towhom)——产生什么效果(withwhichef-fect)——五要素组成。这即是着名的“拉斯韦尔5W模型”。
“拉斯韦尔5W模型”总结了人类基本的传播现象,说明了传播学的基本框架,基本上概括了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传者、传播效果的几个环节。进一步,演绎出“拉斯韦尔分析模型”。(图1)
根据“五w模型”,我们从控制、内容、媒体、对象、效果五个方面的具体分析,来指导旅游市场开发中的文化传播,以增强其传播效果,促进旅游市场的良性发展。
一、通过控制分析。解决文化传播由谁组织的问题
旅游市场的文化传播是由开发商为组织者还是以政府为组织者来进行,这是一个应该首先弄清楚的问题。在我国各地的旅游市场开发过程中,由于政府资金的不足,大都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开发模式,引进了民间资金进入。但是,从实际情况看,民营开发商在旅游市场的文化传播中,带有浓厚的商业,气息,主要是基于经济利益的商业炒作,在开发商的宣传过程中带来了很多的负责效应。因此,在旅游开发的文化传播中,政府应起组织者的作用。从资源角度讲,旅游资源是一种公共资源,旅游资源是特定国家、民族或者人群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淀而成,反映了特定国家、民族或者人群的历史与现实的社会状况,是特定国家、民族或者人群的特性的文化积累,政府在其开发和利用中应该起到主导作用。当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导作用更应该体现在宏观层面。在旅游市场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不是包办一切,指挥一切,而是侧重于制度层面和政策层面的引导。具体地讲,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这几方面:
第一,政府是实际工作的组织者。
旅游市场的开发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没有政府力量的参与,任何保护、开发、利用都是一句空话。应该说,这几年,中国旅游市场开发、旅游产业的兴起,出现这么速度的效果,没有政府的积极组织和倡导,是不可能出现的。所以,在旅游市场的文化传播过程中,政府还应该进一步加强组织和领导,对其进行控制和规范。
第二,政府是实际工作的指导者。
在具体旅客市场开发过程中,政府对其文化传播在规划、政策、法律等方面给予着具体的指导。政府承担着文化传播“守门人”的作用,必须要考虑开发什么?保护什么?用什么样的战略和速度进行开发?用什么样的路径和方法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得一致?等等。这些都是政府必须要进行正面引导和指导的。不能完全由市场机制来调节文化,这样势必使文化沦为单纯赚钱的工具,失去了文化价值,许多旅游景区或景点也就毫无价值。
第三,政府是各方利益的协调者。
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从大的方面讲是一种公共资源和公共产品,但从其产生和使用的具体过程来看,是有其区域性、个体性的特征。也就是说,在旅游市场的开发过程中,各利益主体是不一样的,旅游景区或景点有自己的利益、开发企业有自己的地方政府有自己的利益。政府在这种利益冲突中,应该充当调解人的角色。在文化传播中要了解各方面的诉求,平衡各方面的关系,协调各方面的利益整合各方面的力量,使各方在旅游市场开发中,既使各方的利益得到照顾,又使旅游景区或景点在开发过程中得到应有的保护,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通过内容分析,解决文化传播讯息内容的问题
旅游市场的文化传播不可能是对旅游景区或景点的镜像似的全面反映,而是经过了一定选择的结果。这也是传播的重要作用的体现。“当一个信息被‘放大’时,就意味着它引起了共鸣,即无意识的认同,它因此产生了~种新的意义:成为大众心理归宿的符号。”怛是。旅游市场的文化传播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引起高度重视,才能使文化传播达到应有的效果。
1.要注意内容选择的真实性
内容的真实性是传播学的最基本原则旅游市场的文化传播也不例外。旅游市场的发展,对文化传播带来了机会也带来了挑战。机会是带来对旅游文化的重视,危机是为了追求商业价值,可能为了迎合游客的口味,不惜扭曲和改革原有的文化面貌,使其向某个方面或方向极端发展。如许多旅游景区或景点与历史遗迹、神话传说、宗教寺庙等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不注意引导,就可能成了宣传和扩散封建迷信内容。一些地方为迎合旅游者的需要,不惜歪曲历史或虚构历史,大量制造“文化赝品”。一些地方以保持和恢复传统文化的本原面目的名义,不顾当地社会文明进化的事实现实发达的状态,硬是保留甚至制造一些原始部落来,还煞有介事地标上正宗传统文化的标签,冠以“人类学的活博物馆”的美名供人观赏。
2.要注意内容选择的层次性
旅游市场的传播不能仅仅停留在“新”、“奇”、“怪”等表面层次,必须要注意深层次的文化传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文化遗产旅游将成为一个热点,文化内涵深厚的旅游项目和产品将受到青睐。高层的旅游活动应该“是一种主要以获得心理上的为目的的审美过程和自娱过程。”仅仅只限于直接的感观刺激,带给旅游者的是低层次的浅薄的审美体验,只有通过文化因素的加入,才能不断提高旅游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才能使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真正达到赏心悦目的审美境界。所以,对于旅游市场深层次的文化传播一定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要加大对旅游景区或景点中的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伊斯兰文化、儒家文化、建筑文化、茶文化、酒文化、性文化、民俗文化等等的宣传和传播,以提高旅游的档次和水平。打造出叫得响的旅游品牌,增强其旅游业的竞争力。
3.要注意内容选择的认同性。
从内容上讲.旅游文化具有极强的地域性,其接受面往往会受到区域文化、民族传统的限制,在甲地非常受欢迎的文化可能在乙地无人问津。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性,一方面可能对旅游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使旅游者在感知和经历这种差异时感到无所更从。难以接受。因此,我们应该通过有效的文化传播去寻求传播者与受信者之间的含义认同,即传播者与受信者对含义的共同感受。
“旅游也是一种文化认同的过程。没有文化认同,旅游就失去了意义。旅游文化是文化求异和文化认同之间的平衡,是不同文化的冲突交流所以发展旅游既不能不求民族和地域特色.又不能片面强调民族、地域特色,而是要慎重考虑古今中外文化所包含的文化要素之间相容与不相容的关系。只有这样,旅游业才能得到健康、快速地发展。”
三、通过媒介分析,解决文化传播实施渠道的问题
文化传播是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的,这个载体就是我们常说的媒介。从现有的媒介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有纸质媒介(报纸、期刊、书籍等),又有电子媒介(广播、电视、电影等),还有新型媒介(互联网、手机短信等),这些媒介在文化传播中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旅游市场开发的文化传播中,要根据媒介的特点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媒介的优势,选择正确的媒介形式,来促进旅游市场开发过程中的文化传播。
1.要根据不同的受众选择媒介
受众作为受信者是为了达到某种满足和需求而使用媒介的,而受信者的这种选择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个人需求和兴趣来决定的。受信者受其民族习惯、文化水平、职业、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使他们对不同媒介的形式喜爱程度不同,对不同媒介内容的理解也不同,因此不同媒介在进行文化传播中其讯息所能送达的顾客类型必然是不同的。电视、广播、报纸及其各节目时段或栏目通常都有其相对固定的一部分观众、听众和读者。因此,旅游文化传播要针对不同需求和兴趣的受信者,有针对性地选择媒介。使文化传播达到应有的效果。试想:如果用互联网去传播旅游文化,有几个农民能够知晓。在中国农村,电视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人们更多的是通过电视来获得讯息的,因而,在农村通过电视加强对旅游的文化传播应该是更有效。更能获得这些居住区的人大多数人的接受、承认和信赖。
2.要根据不同的特性选择媒介
各类媒介的特性是很明显的,都有其优点和不足。而任何景区或景点的文化内容和样式也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在旅游市场的文化传播中,应该把某景区或景点的文化特和媒介特性结合起来,有目的地选择媒介。需要展示其文化样式的形状或动态,就尽量不采用普通黑白报纸和广播来作为传播媒介,而是尽量使用电视或网络媒介乃至电影。电影《少林寺》生动形象去展示了少林丰富多彩的武术文化,让人们知道了“十八罗汉”、“梅花桩”、“易筋经”、“双节棍”等少林武术文化的精化,促进了中岳嵩山的旅游业的兴旺和发展。需要展示其深刻的文化理念,在使用电子媒介的基础上,还应加上一些纸质媒介,更能增加其效果。如对中医文化的宣传,在其电子媒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纸质媒介(特别是医学报纸、期刊)更能增加受众的理性认识。
3.要根据技术的发展选择媒介
互联网的兴起,使传播媒介有了革命性的变化。互联网对于旅游市场的文化传播同样具有巨大的作用。一方面,旅游景区或景点的文化传播其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互联网的超大容量,使旅游文化的传播有了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互联网在传播过程中构建起的立体的互动性强的感知环境,营造出的融合性强的文化氛围,可以使旅游文化的传播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四、通过对象分析,解决文化传播向谁传播的问题
确定了传播组织者,弄清了传播的内容,选择了传播的渠道,就是要进一步明确向谁传播的问题。也就是要明确旅游文化的传播面临的对象是谁?这里可以确定的回答.就是旅游者。旅游市场的文化传播与一般的文化传播是有区别的,它在进行普通人群传播文化的同时,更侧重于对特定受众一旅游者的传播。从这个角度讲,在旅游市场文化传播对象的选择过程中,选择哪些人比简单地选择人数多少更为重要,也即使是说,选择哪些人最终可能成为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才是最重要。
第一,以提高旅游者素质为目的,确定对象。
旅游市场的文化传播对象就是旅游者,通过加大旅游文化的传播,提高旅游者的素质,提升对旅游景区或景点的文化内涵的认识,不仅可以提高旅游参与的人数,而且有利于旅游品质的提高。文化内涵深厚的、文化特色越突出、鲜明的旅游项目和产品将受到青睐。
第二,以细分客源市场为目标,确定对象
旅游文化的传播要针对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经历下的旅游细分市场,确定对象,传播不同特色的旅游文化。从地域角度出发可以把旅游的客源市场分为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海外客源又可细分为以日本、台湾、港澳、东南亚、韩国等东方文化圈客源市场和美国、欧洲等西方文化圈客源市场。因此,在进行旅游市场文化传播时,对于东方文化圈市场的游客可以进行一些具有深厚的东方文化内涵的文化内容和样式的宣传和传播,而对于西方文化圈市场的游客就以介绍一些简单的东方文化内容和样式的宣传和传播。就国内市场而言可以以年龄把文化传播的对象分为处于不断成长的青年人市场、数量日益增加的老年人市场、活跃在经济社会舞台的中年人市场,文化传播要根据这三个市场客源的不同文化经历,分析他们的旅游消费心理,分别针对层次、不同年龄乃至不同国籍的人、因时、因地。灵活的的需要,传播不同特色的旅游文化,推出不同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第三,以客源组成形式为目标,确定对象。
从游客在旅游活动中的组织形式来看,我们一般把它分为团体市场和散客市场。对于团队市场,旅游文化传播的对象重点是它的组织者一旅行商。旅游文化的传播要通过各种传播渠道影响旅游商,由他们去对游客进行再传播。对于散客市场,旅游文化传播的复点就是有可能接受某种旅游产品或服务的潜在游客受众。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交通基本设施的改善,自备交通工具的普及.旅游市场越来越向个性化发展,旅游者开始由团队组织方式向自助组织方式转化,自助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所以在旅游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应该更加重点观注散客市场,针对散客市场,组织和开展有效的旅游文化传播,开发散客旅游市场。
五、通过效果分析,解决文化传播完成好坏的问题
拉斯韦尔模型主要注重对传播过程的描述和控制。拉斯韦尔认为传播是一种目的行为。因此,拉斯韦尔模型对其传播效果非常重视。对于旅游市场的文化传播而言.“成功的旅游市场的意识传播,就是对传播进行有效的控制、对文化进行全方位的传播、利用各种媒体优势、针对不同兴趣的受信者、以统一鲜明的形象、积极主动的文化旅游文化传播,达到长期的效果,促进旅游业良性发展。”它所取得的效果主要看以下几方面:
第一,旅游市场文化传播的组织者是否明确。
第二,旅游市场文化传播的内容是否在真实的情况下吸引受众。
第三,旅游市场文化传播的传播媒介是否充分利用了各种媒介的优势。
第四,旅游市场文化传播的传播对象是否明确和具有针对性。
第五,旅游市场文化传播的是否提高了旅游者的素质。对旅游文化的认识是否有提高。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1989〕豫法经字第14号请示报告收悉。关于中国河南省军区诉郑州市花园路城市信用合作社借贷、担保合同纠纷一案的法律适用问题和对信用社统一印制的无期限、无数额的担保协议书的效力认定问题,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本案担保合同签于《借款合同条例》颁布之后、生效之前,可以适用该条例第八条对借款合同保证人的法定条件和法律责任的具体规定。
二、担保人河南省军区营房处在贷款担保书上注明“只限透影机款,不担保每笔贷款”,透影机款应视为担保的限额,其担保责任不能超出透影机款的范围。
三、本案借款合同双方在1985年3月15日的借据上注明:“约定偿还日期:1985年7月13日”。担保合同作为从合同,应以主合同的偿还日期作为担保还款的期限,不应视为无期限的担保。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法律文化方法
Abstract:As the method legal culture,is the diagnostic method deduction,an exceptional case.Understood this kind of relations,is helpful in the understanding law culture takes the methodology the function and the importance,also is helpful in enhances the legal culture research selfconsciousness and the level.
Keywords:Under the materialistic dialectics Law culture Method
关于法律文化,还有一个值得关注,但却多半被忽略了的视角,即作为方法的法律文化。
法律文化作为整体性的思维方法,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①法律现象是社会现象的一部分,并且在事实上是不可分割开来的,因此要在社会的背景里看法律:在社会现象中看法律现象,在文化中看法律文化;②法律现象是一整体,由这一整体构成了法律文化,而法律文化也因此是对法律现象整体的观照。这一观照指出了法律现象间是相互联系着的,决非零散的、彼此不相关联的存在。
法律文化作为思考法律问题、解释法律现象的方法,从本质上来说是唯物辩证法的、系统论的方法。法律文化概念的提出,在理论上,显然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也就是,是普遍地相互作用、影响、制约的,而系统,作为联系的一个特定的情况,是事物、现象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各要素的相互匹配)(从内容上看,系统论是辩证法的具体化、细化。系统内各要素的联系,是辩证法所说联系的具体分类中的一个特别的类,特指事物间、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因此,作为思想方式、方法的法律文化,从逻辑关系上看,是辩证法、系统论思想方式、方法的演绎,一个特例,故而在本质上也是整体性的思维方法。
从实践的角度,同样可以看到辩证法与法律文化之间的关系。事实上,如果我们试图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去分析、理解、解释法律研究和法律实践中的问题,比如法律制度的有效运行问题,会相当自然地得出法律文化的概念:当我们试图了解法律制度的有效运行问题的时候,以法的产生和运行的过程为线索,逐一考察法律制度、法的概念解释及法律实现的过程和法律的调整机制,结果会发现,几乎所有的法律现象都会对法律制度的有效运行发生影响。法律制度,即使是良好的制度,也只是制度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制度的有效运行还取决于其它种种因素,包括:人们对法律的态度、信念、价值评价;人们是否了解法律、尊重并且愿意遵守法律;执行法律的人的素质,包括是否熟知法律、理解法的本质与精神、高尚的道德;一个国家的法律传统造成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但是同时,每一个因素又都不足以单独决定法律制度之能否有效运行。它们各有其功能和作用,又不是各自为政、互不相干。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地发挥作用,决定了法律制度能否有效地运行。对这一关系和现象,或者说,这一有机体加以描述和解释的,正是法律文化概念。这就是前面所说的,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具体的法律问题会自然地到达法律文化的概念。如果有兴趣,可以找一些通行的法律文化概念解释看一下。
辩证法已经是历史悠久而成熟的理论,经过了许多大哲学家的探索、丰富与阐发,有着丰厚的内容与成就,作为成熟的理论,对法律文化研究可以起到指南的作用,提供分析与思考方法。辩证法、系统论的诸多原理,比如:联系的观点;系统内各要素有机联系的观点(不仅是相互作用,还有相互匹配);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观点,对于了解法律文化,对于法学研究,法律实践的是很有助益的。了解了法律文化与辩证法的关系有助于提高法律文化研究的自觉性、目标的明确性:从宏观上看清楚法律文化研究的目的、作用、意义,更好地解释法律现象,解决法律问题。同时,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作为方法的法律文化的认识,丰富其内容。
我们为什么可以以法律文化的名义,或者说,在法律文化的标题下谈法律传统、法律意识等等所有的法律问题,客观地说,就是因为诸种法律现象是一个相互联系着的,这个事实,是我们论述法律文化及其方法论作用的客观基础,由于这一基础的存在,才使得我们可以在整体中去讨论其中的各要素,使得我们可以构建起一个思想的背景,将具体的法律现象、法律问题,包括法律传统、法律意识、法律制度等等置于这一背景中加以考察,既看到其特殊的地位,又看到它们彼此之间、各自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沉浸在具体细节中而忘记了整体,甚至模糊了目标的问题。换一种说法,法律文化作为思想方法就好象提供了一张法律现象之网,将所有的法律现象整合在了这面网上,使我们直观到、意识到法律现象的整体。法律文化概念有助于我们自觉审视法律的全貌。也有助于引导我们去探索法律现象是如何组织在一起的。从认识的过程看,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法律现象,将法律现象加以区分,逐一认识清楚,在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内在的有机的相互联系之后,得出法律文化概念。这正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辨证的认识过程。也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过程。
了解了法律文化作为思考的方式方法的含义、性质,了解了作为方法的法律文化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方法论意义:
法律文化首先是思想的方法。这一方法要求我们在试图理解、解释具体的法律问题、法律现象,比如法律制度的有效运行时,不能仅就制度言制度,或者,只是东鳞西爪地抓住某些要素,即使是非常重要、关键的要素,做出我们的解释、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而是必须要将所有围绕法律制度的产生、运行的各要素既看作各有其独立作用与功能,又相互关联、影响、作用、制约的有机整体,进而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这是法律文化作为思想方法的意义与价值。
法律文化还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我们大声疾呼要实现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且大力推进这一进程的时候,一个严酷的事实是,有法不依成为随处可见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法治,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首先和集中地体现为如何实现法律制度的有效运行问题。认识、了解了法律文化的方法论作用,这种方法的性质、内涵,我们就会知道,解决法律制度的有效运行问题该从何处人手,如何着手:彻底考察制度运行依赖于哪些条件,涉及到哪些因素,这就是我们的实际入手处。没有这样的意识,就会出现就制度论制度,就事论事,只注意到某些因素,而忽略了其他因素的问题。解决其他法律问题也是如此。没有任何的捷径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