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生态环保标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08 16:51:0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生态环保标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生态环保标准

第1篇

清晨,我们的车由市区直奔郊外,沿着蜿蜒的山道盘旋而上。薄薄的晨雾在初升的阳光下渐渐散去,公路两旁的青草散发出迷人的芳香。车子在林密处停下后我就被眼前的景观惊呆了,这里哪像养猪场,简直就像“世外桃源”。听吴董介绍,这里原本是群山环抱中的天然峡谷,公司于1990年代中期以愚公精神移山填谷,修路铺桥,才有了今天占地近200亩,集品种培育、饲料生产、养殖研发等为一体的环保型生态养猪场。

在细节上下功夫

在我们对这里优美的养殖环境感到震撼的同时,也被悬挂在养猪场门口醒目位置的“进场须知”标识所吸引,尤其是第一条“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重于治”的提示更是让人印象深刻。吴董强调,“以防为主”最为重要,如果能切实做到在灾害没有来临之前从各个环节上加以预先防治,就能将大的祸患止息于未然之时。当踏进厂区大门时,我们根据提示进行进场消毒:第一道程序是脚踩消毒水,进行从头发到脚的喷雾式全身消毒;第二道程序是将鞋子放在特定消毒盆里进行再次消毒:第三道程序是在特制通道上用消毒水进行第三次消毒;最后一道程序是进更衣室换上专业的全身消毒服。令我们感到奇怪的是沿途非但没听到猪的叫嚷声,更没有闻到猪粪的味道。“这里是养猪场吗?怎么这么安静,而且没有任何臭味呢?”我们轮番发问。吴董笑着说:“因为猪粪便经过“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养猪技术处理,已没有任何臭味:猪排泄物经生物活菌发酵后就是天然、优质的有机肥料,可以做为场内各种植物的天然养料。”我们这才恍然大悟。举目望去,场内各条通道甚至角落都撒满了石灰,吴董介绍说石灰有预防、消毒、净化空气的作用,可以有效阻隔瘟疫传播。再往里走,绿意盎然,通道两旁则整齐有序地栽种了一千多株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竹柏”,它们恣意地在微风中舒展着腰肢。这种高贵树种能以其特有的功能吸收猪场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气,再转换出新鲜的空气使猪健康成长。树感恩着猪的“有机滋养”,猪呼吸着树创造的清新空气,这种自然生态的和谐氛围令人称叹。

从种源着手回归自然

从吴董那里得知,“猪”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七千年的历史,古时称猪为“豕”(Shi),在《易经、大畜卦》六五爻辞曰:“殖豕之牙,吉。”殖豕是指一种小公猪,在没有之前它的牙齿非常锋利,凶狠无比,还会咬人,也不长肉,只有后它的牙齿才会慢慢退化,才被驯服,才会长膘。在古人眼里,家里不养猪就不像个家,所以“家”字是由“一”头和“豕”组成,而宝盖头在古文里代表房子,意思是家里养了牲口才像个家。在猪、牛、马、羊、鸡、狗六畜中,猪排在首位。古有六畜兴旺之说,猪又是家里的攒钱罐、聚宝盆。另外,在《易经、大畜卦》六五爻属阴卦,阴为黑,所以是黑猪为上。因此吴董推崇从“猪”的种源着手,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倾力打造一条纯生态的黑猪产业链,以自己独到见解,引领消费者重新认识猪、青睐猪。

据吴董介绍,猪的种类很多,大体上有从国外进口的洋猪品种,有土洋结合的杂交品种,还有本土的土猪品种。一般来说洋猪饲养5个多月即可出栏,杂交品种猪出栏时间不到6个半月,而土猪饲养时间则长达一年。由于受饲养周期较长、猪肉价格较高等因素影响,我国特有的土猪品种面临着被逐渐淘汰的窘境。这些话题令吴董神情忧虑,但他旋即颇为欣慰地指着一群活泼健壮的黑猪说道:“还好,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有幸得到了本土的黑猪品种。这些品种是纯黑猪,由野猪演变而来,特点是头大、毛长、毛发粗硬、性格凶狠,饲养的时间需要一年,这也就是所谓的‘年猪’。黑土猪具有优良的抗病能力,品种精良卓越,肉质鲜嫩无比,它的遗传基因里就有着别的猪种无法比拟的基能。比如,它的氨基酸、肌苷酸含量是外来品种的1.5倍以上,不饱和脂肪酸是外来品种的两倍,胆固醇含量却只有外来品种的40%左右……这与它们千百年来对气候、环境和水土的适应不无关系。相比之下,洋猪在抗病力方面就要脆弱些,因为它的遗传基因来自国外,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它需要时间来适应。加之又被要求缩短成长周期,品质就会大打折扣,患病几率相对较高。其实,猪没有罪,它们很可爱,饿了就叫,吃饱就睡,憨态可掬,全身是宝。错的是人,例如为了加快洋猪的生长过程,除了采用大量高能量、高蛋白的人工复合饲料外,饲养时间也很短暂,使得很多营养成份在猪身上还没有完全转化和代谢出来,就被人类屠宰加工,有些不良因素就转换到人体身上,并对人体产生了害处。仔细想想,以前人们吃土猪肉后并未出现像现在这么多的心脑血管疾病和‘三高’等症状!”

他接着说:“黑土猪的肉质香醇细嫩,氨基酸、肌苷酸含量很高,精瘦适中,肥而不腻,口味适宜。特别是在它的肉皮中含有大量的胶原蛋白质,对人体的皮肤、筋腱、骨骼、毛发都有重要的生理作用,既能增强细胞的生理代谢,改善机体生理和皮肤组织细胞的储水功能,使细胞得到滋润,并保持湿润状态,更能有效防止皮肤过早褶皱、延缓皮肤的衰老,是老少皆宜的最佳食品。猪骨头汤更是补品中的上品,能在人体中起到抗衰老的作用,这是由于人体骨胳中最重要的是骨髓,随着年龄增长和机体的老化,骨髓打造红、白细胞的功能也逐渐衰退,骨髓能量降低,直接影响到人体新陈代谢的能力,而骨头汤中含有的胶原蛋白恰恰能增强人体打造血细胞的能力。因此对中老年人来说,喝骨头汤加以调理,可以减缓骨髓老化:同样,骨头汤也有助于青少年的骨髓增长。如此宝贝中的宝贝,我们怎能将它丢失呢?就算代价再高,成本再昂贵也要把黑土猪品种保留下来。”

从饲料源头做起防患于未然

在吴董的生猪产业链中有一块占地约600亩的生态园基地,因其拥有一条流水潺潺、悦耳动听的山溪,故取名为“鸣溪”,专门种养各种绿色有机农产品。养猪场主要以生态园内种植的天然牧草加上自己生产的优质饲料喂养生猪,防患于未然,从饲料源头杜绝不健康因素的渗入。据吴董介绍,他的生态养猪方法和传统养猪方法相比,既有相同之处但也有所区别。相同之处是养猪场以优质牧草和五谷杂粮,添加有益微生物,并按照一定的比例调配出不含抗生素和激素等化学药品的有机饲料,生猪的饮用水也是从一百多米深的地下抽取的甘泉:不同之处则在于过去大多是用剩饭、剩菜,馊水等喂养生猪,这样

很不卫生,甚至可能使猪患上传染病。因为有部分人群的疾病是先天遗传的,例如肝炎,肺结核等,这些顽固性疾病的潜伏期特别长,有的一代,甚至几代人都可能遗传。无论是先天或后天,有遗传疾病的人用完后的剩菜、剩饭、剩汤都归总到一起喂养生猪,即使经过高温蒸煮?消毒,这些剩饭剩菜也会产生众所周知的致癌物质一一亚硝酸盐,这样从人身上残留下来的疾病就转换到猪的身上,再从猪身上还给了人。这是个该引起我们人类深思的问题。这种现象的发生就如同,“进门盗窃之人固然不可道,但开门防盗之人也要有所觉醒”。人类健康的维护是个很宽,很广的课题,必须从每一个人做起,从每一个小细节着手。一个有责任感的养殖企业,一定要凭良心赚钱,每一分钱都要赚得心安理得,才能做到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内不愧己。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一步传承、发扬和改进传统的饲养方法,就是苦一点,累一点,少赚一点也是值得的。

目光长远打造极品猪肉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吴董从事养猪行业已有十八个年头,对养猪有独到的见解和深远的考量。他把自己的人生定位在最高处,他常对周围的人说:如果将自己的位置摆放在人群中,只能看到别人的后脑勺:只有站得高,才能做到了然于心,也才能看得更远。这就是兵书里常说的“不谋万事者,不足以谋一事,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吧。吴董还对一代贤相管仲的名言很有感触:“老百姓的肚子吃饱了,才讲究廉耻;仓库装满了,才讲究礼仪。”当今社会已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级的阶段,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追求越来越高,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风向标已愈发凸显,打造自然生态的健康极品猪肉势在必行。2005年,吴董就果断将养猪场从普通养殖模式转变成为新型的“生态养殖模式”,即采用“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养殖技术”,严格执行生猪养殖零排放的环保标准,猪粪经生物活菌发酵后制成有机肥并进行循环利用,取得突破性进展。环视大旺种猪场,四面环山,环境优美,场区的空地上种满了瓜果蔬菜及花草树木。猪舍干净整洁,通风条件极好,猪舍两面的墙壁上分别悬挂着大量的水帘和喷头进行负压降温,据说这是在大热天为猪准备的专用降温设备。大旺种猪场原本存栏母猪有2300多头,又于2009年引进了200多头黑土猪,作为基础母猪进行育种改造,预计2011年年底可以出栏。吴董还规划将传统养殖模式和生态养殖模式相结合,实行半开放式饲养,扩大生猪活动空间,恢复猪的自然特性,进一步提高生猪福利。抓好品种、育种、环境、饲料等各个环节,延长饲养周期,在产品检测无药物、无激素残留的基础上,积极打造极品生态猪肉,专售生态猪。按他的原话就是:“让不喜欢吃猪肉的人闻到肉香,也会喜欢吃猪肉!”

第2篇

一、生态县(区)、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目标

生态示范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共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区1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5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示范区2个、环境优美乡镇8个、生态村3个,市级环境优美乡镇54个、生态村127个,生态示范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结合全省第二个“十百千”生态创建工程目标要求,我市2012年至2015年创建目标为:阎良区力争创建成国家级生态区、高陵县力争创建成省级生态县,再启动长安、户县、蓝田县市级生态县(区)创建工作;每个涉农区县每年启动1个以上乡镇(街道)、2个以上行政村的省级、国家级生态创建工作;每个涉农区县每年有2个以上的乡镇(街道)和3个以上的行政村达到市级生态创建标准。

二、申报资格

申报单位必须是市辖区内涉农县(区)、建制乡镇(街道)和行政村。

三、考核、命名及奖励

(一)考核:由市环保局负责对申报单位进行筛选,确定名单后联合市四城联创办、市建委、市农委、市统筹办组成考核组进行联合考核验收。

(二)命名:对通过考核验收、履行公示后无异议的县(区)、乡镇(街道)和村,命名为市生态县(区)、生态乡镇、生态村。

(三)奖励:对命名的市级生态县(区)、生态乡镇和生态村继续实行“以奖代补”政策,给予扶持资金奖励。

四、创建程序

(一)创建市级生态县(区)

1.申报程序

(1)创建市级生态县(区),由县(区)人民政府向市环保局提出申请。

(2)创建市级生态县(区)要紧密结合县(区)情,编制生态县(区)建设规划,经市环保局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进行论证,由县(区)人大常委会审议后,政府予以印发实施。正式规划文本、人大决议(决定)及政府实施文件一并报市环保局备案。

(3)开展生态县(区)建设要认真执行规划,每半年向市环保局报送规划落实情况报告及工作总结,并作为创建基础资料予以检查、考核。市环保局将适时组织相关部门及专家对开展生态县(区)建设工作的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情况予以反馈,其整改结果作为生态县(区)建设考核验收的依据。

(4)生态县(区)建设规划批准实施1年以上,各项指标经自查达到市级生态县(区)验收标准的,可向市环保局提出验收申请。通过市级考核验收并获命名1年以上,可申请省级生态县技术评估及验收。获得省级生态县(区)命名1年以上,各项建设指标经自查达到国家级生态县考核标准的,可申请国家级生态县(区)技术评估及验收。

2.验收程序

(1)在自查达标的基础上,县(区)政府向市环保局申请验收,同时填写《市生态县(区)申报表》(见附件1)。

(2)市环保局接到验收申请后,将会同市四城联创办、市建委、市农委、市统筹办和专家对生态县(区)建设情况进行技术评估。技术评估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形成评估意见予以反馈。县(区)对评估发现的问题予以整改后,以县(区)政府名义将情况书面报市环保局。经市环保局复核后符合验收条件的,由市环保局组织市四城联创办、市建委、市农委、市统筹办与专家进行考核验收。

考核验收方式:①听取创建工作报告;②观看生态县(区)创建专题片(10-15分钟);③查阅创建工作文件、档案;④核查技术数据和相关证明材料;⑤现场考察;⑥开展民意调查;⑦形成考核验收意见。

3.申报材料

(1)县(区)人民政府申请验收的函及《市生态县(区)申报表》。

(2)生态建设规划文本及县(区)政府提请县(区)人大对规划的批复实施文件(批复文件装订在规划首页)。

(3)县(区)人民政府创建市级生态县的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县域基本情况,市级生态县(区)建设基本条件、建设指标达标情况和规划建设内容实施情况,创建工作的措施、成效、体会。

(4)建设生态县(区)的技术报告。内容包括县(区)基本情况、建设规划完成情况、基本条件完成情况、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及相关证明材料(包括有关的检测、监测报告)等。

(5)创建生态县(区)专题片(10-15分钟)。

(二)创建市级生态乡镇

1.申报程序

(1)符合条件的涉农乡镇(街办)经所在县(区)政府同意后,由所在县(区)环保分(县)局向市环保局统一提出申请。

(2)创建市级生态乡镇要紧密结合镇情编制生态镇建设规划,经所在县(区)环保分(县)局组织有关专家论证通过后,由县人大或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所在县(区)环保分(县)局备案。

(3)生态乡镇建设规划批准实施1年以上,各项指标经自查达到市级生态乡镇验收标准的,可向市环保局提出验收申请。通过市级考核验收并获命名1年以上,各项建设指标经自查达到省级生态乡镇考核标准的,可申报省级生态乡镇。获得省级生态乡镇命名1年以上,各项建设指标经自查达到国家级生态乡镇考核标准的,可申报国家级生态乡镇。

2.验收程序

(1)乡镇、街办在自查达标的基础上,填写《市生态乡镇申报表》,经县(区)环保局审核,并提请当地县、区人民政府批准,由各县(区)环保局统一向市环保局提出书面验收申请。

(2)市环保局联合市四城联创办、市建委、市农委、市统筹办及专家组成验收组,适时对申报单位进行考核验收。验收方式:①听取创建工作报告;②核查创建工作文件、档案;③审核技术数据;④现场考察;⑤随机开展民意调查;⑥形成考核验收意见并提出整改意见。

3.申报材料

(1)乡镇政府(街办)申报市级生态乡镇的正式文件。

(2)生态建设规划文本及县(区)人大或政府对规划的批复实施文件(批复文件装订在规划首页)。

(3)创建工作总结。包括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创建过程、主要活动和所取得的成效(主要内容为经济发展情况、资源保护和利用情况、环境状况、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等)。

(4)技术报告。包括经审核的《市生态乡镇申报表》(装订在技术报告首页)、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及证明材料(含有关监测、检测报告)。每项指标都要有证明材料,需要核算的指标要有核算方法,具体参照生态乡镇指标解释。

(5)生态建设专题片(10-15分钟)。

(三)创建市级生态村

1.申报程序

(1)符合条件的行政村由村委会经乡镇人民政府(街办)向县(区)环保局提出创建申请。

(2)在县(区)环保局的指导协助下,编制符合村情实际的生态村建设规划并经乡镇人民政府(街办)批准后组织实施。

(3)生态村建设规划批准实施1年以上,各项指标经自查达到市级生态村验收标准的,可向县(区)环保局提出验收申请。通过市级考核验收并获命名1年以上,各项建设指标经自查达到省级生态村考核标准的,可申报省级生态村。获得省级生态村命名1年以上,各项建设指标经自查达到国家级生态村考核标准的,可申报国家级生态村。

2.验收程序

(1)经自查达到市级生态村建设指标要求的村,由县(区)环保局组织验收,并将申报及验收材料报市环保局。

(2)生态村经区县验收后,报市环保局进行审核。审核材料包括申请文件及验收材料。市环保局联合市四城联创办、市建委、市农委、市统筹办对申报的生态村进行抽查,形成审核抽查意见。

3.申报材料

(1)行政村申报市级生态村的正式文件。

(2)生态村创建规划文本、乡镇政府(街办)对规划的批复文件(批复文件装订在规划首页)。

(3)创建工作总结。包括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创建过程及进展情况、主要活动和所取得的成效(主要内容为经济发展情况、资源保护和利用情况、环境状况、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等)。

(4)技术报告。包括经审核的《市生态村申报表》(装订在技术报告的首页)、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及证明材料(含有关监测、检测报告)。每项指标都要有证明材料,需要核算的指标要有核算办法,具体参照生态村指标解释。

五、监督管理

(一)对当年通过考核验收的生态创建单位,在市环境保护局门户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7天,同时公开举报电话和信箱,受理群众投诉。

(二)市环保局将联合市四城联创办、市建委、市农委、市统筹办每2年对各辖区内的生态创建命名单位开展必要复查,进行跟踪管理,对发现的问题要求限期整改,经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对获得市级命名的,将取消其命名称号,并暂停受理当年该县(区)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生态创建的申请,确保生态创建质量。

(三)生态示范创建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公正透明的原则。各创建单位和指标核准单位要对申报的生态示范创建材料严格把关,对考核验收过程中要严格程序,严格标准,严禁欺上瞒下、瞒报数据、弄虚作假等行为。

(四)获得命名的市级生态县(区)、生态乡镇(街办)和生态村,若辖区内出现较大(Ⅲ级)以上(含Ⅲ级)的环境事件,且未能妥善处理、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或接到当地群众反复投诉、举报比较严重环境问题的,一经查实,市环保局将建议取消其市级以上生态县(区)、生态乡镇、生态村称号。

六、工作要求

(一)各涉农县(区)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委会是生态县(区)、生态乡镇(街道)、生态村创建工作的主体,要根据国家级、省级、市级生态创建规范和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尽快制定出台各辖区生态创建管理办法。

(二)生态建设规划的编制要高起点、高标准,以继续创建省级、国家级生态县(区)、生态乡镇、生态村为目标,注重规划的长远性。生态镇、生态村要优先从市级重点镇、新农村建设重点村选取。涉农环保分(县)局负责辖区生态创建的具体工作,要深入农村,积极发挥帮助、指导和协调作用,协助编制符合实际的生态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

第3篇

一、年度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

(一)共性目标

1、设立现场管理办公室,对园区内企业环境状况进行监管,园区内企业没有发生因监管不力、失职渎职造成重特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也没有发生因环境污染引起的重大群体性或群访事件。

2、召开主任会议,对园区生态县建设进行专题研究,成立由管委会主任担任组长的工业园区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园区生态县建设年度计划,并及时上报县生态办,指定分管领导专门负责,认真组织实施。

3、积极开展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并上报信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二)个性目标

1、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完成了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方案的编制工作。

2、按计划完成了园区内所有工业企业环境污染达标整治工作。

二、主要工作成绩

1、加快各大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永安、现代工业集聚区的亮化工程;完成了永安、现代工业集聚区主要道路的污水管道铺设;现代工业集聚区绿化工程正在实施中;工艺品城绿化工程已完成招投标工作。

2、以园区发展状况和产业划分状况为依据对企业进行合理安排,凡进入园区的建设项目,都依据产业规划和环保要求,严格落实环保审批手续,建设项目入园企业环评执行率达100%。

3、加强对企业的服务,继续开展三级督查制度,强化现场办公室协调处置力量和功能,保证入园企业规范施工和生产;实行入园企业建设进度月报制度,实行重点区域巡查制度,坚决避免环保设施偷工减料现象,严格执行项目设计标准,确保企业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园区环境质量大幅度提升。

4、积极开展生态园区建设,在园区产业定位的基础上,做好现代和永安工业集聚区的生态园区整体规划,现代工业集聚区的规划环评已完成编制,正在等待评审;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方案也已编制。

5、根据《关于开展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环境整治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环治办发[]3号)和《关于印发全市省级开发区(工业园区)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环整办[]28号)的要求,制定了《工业园区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方案》。按照计划完成了园区内工业企业环境污染达标整治工作。

三、工作亮点

1、环保设施落实“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2、招商引资时把环保作为首要条件,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坚决不允许进入园区。

3、设立现场管理办公室,对园区内企业环保状况进行监管。

四、存在问题

1、资金的短缺仍然是制约园区发展的“瓶颈”,由于资金紧张,导致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部分企业对生态县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到位,环保意识较薄弱。

五、工作计划

1、加大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今年开展的“服务工业,推进项目”百日行动和进一步深化“加快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抓落实专项活动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根据明年的建设重点,创新工作载体,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公共生态环保设施的建设。

2、提高企业入园标准。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坚持并完善项目联席会议制度,按照占地少、科技含量高、低污染、低能耗的标准选商引资,确保每家入园企业符合产业发展规划和生态功能区规划要求。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尤其是总量控制和排污强度)项目坚决不允许进入园区。

3、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完善三级督查制度,强化现场办公室协调处置力量和功能,保证入园企业顺利施工和生产;继续建立每月上报入园企业建设进度制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企业的环保投入,环保设施建设情况要实行动态监测,坚决避免环保设施偷工减料,严格执行项目设计标准。原来已建企业环保投入不到位的要坚决纠正。

第4篇

(一)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二级以上标准

责任单位:县环保局、城乡规划建设局。

(二)县域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95%以上

责任单位:县环保局。

()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每年达95%以上

责任单位:县环保局、水利局。

(四)全县辐射环境质量保持环境正常水平

责任单位:县环保局。

二、污染防治目标

(一)2015年与年相比,全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如下:化学需氧量减少9.5%(其中工业加生活9.1%、农业10.9%),氨氮减少13.3%(其中工业加生活14.0%、农业10.9%),二氧化硫保持不变,氮氧化物减少7.5%。其中:2013年各项减排比例要达到2015年减排目标比例的60%以上。

责任单位:县环保局、经贸局、农业局、统计局。

(二)工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每年全部规范处理;工业企业每年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75%。

责任单位:县环保局、卫生局、经贸局。

(三)完善城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新增污水管网2公里;加强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确保城区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稳定在80%以上;加强垃圾处置管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所有污泥按规范处理处置。

责任单位:县城乡规划建设局、环保局。

(四)开展机动车尾气专项整治和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所有在路行驶的机动车每年均达标排放。

责任单位:县公安局交管大队、环保局。

(五)全面推进清洁生产,2015年前按规定完成省、市下达的清洁生产审核任务。

责任单位:县经贸局、环保局。

、生态保护目标

(一)全面取缔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开矿、采砂,和各类生产性、经营性排污口,以及一级保护区内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完成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及基础环境调查、评估和规划工作,并对乡镇级水源地水质开展定期监测,每年一次以上;省、市政府确定的流域整治年度重点项目完成率超过95%。

责任单位:县环保局。

(二)2013年建成省级生态县,2014年建成国家级生态县;2014年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11个;2015年辖区内50%的社区达到绿色社区的要求。

责任单位:县环保局、发展和改革局。

(三)所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大力推广四种环保养殖模式(猪—沼—果(草、林、菜)、达标排放、漏粪地面—免冲洗—减排放和生物发酵垫料床零排放),其中主要推广猪—沼—果(草、林、菜)、漏粪地面—免冲洗—减排放模式;完成80%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全过程深度治理;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制订畜禽污染治理长效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监管网络,加强日常监管工作,对县域内禁建、禁养区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巡查,对违反有关规定的畜禽养殖场坚决予以整治,以巩固治理成效,防止回潮。

责任单位:县农业局。

(四)按时完成省下达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工作任务。2015年前,所有乡镇均成立承担环保职责的机构或确定专(兼)职环保管理人员。

责任单位:县环保局、城乡规划建设局。

(五)科学划定矿产资源禁采区、限采区和可采区,落实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和企业责任制,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实施情况纳入矿山年检指标。2015年前,所有开采矿山能严格实施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案,实现“边开采,边治理”。

责任单位:县国土资源局。

(六)2012年,完成积善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并投入运行。

责任单位: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四、环境监管能力目标

(一)按要求完成依法行政工作,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环境事故或者干扰执法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及时上报环境违法信息。

责任单位:县环保局。

(二)环保投入纳入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中央、省级项目的配套资金按承诺落实;每年县政府的环保投入(按“211环境保护”支出科目核算)不低于上年水平。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

(三)加强核与辐射监管能力建设,全面使用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监管系统。2012年前,县环保局应有辐射防护安全监督员。

责任单位:县环保局。

(四)按规定完成年度环境应急工作任务;2015年前,达到《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要求。

责任单位:县环保局。

(五)2012年前,本级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达到国家中部地区相应标准;2015年前,按照国家东部地区标准,全面完成县级环境监察机构的标准化建设。

责任单位:县环保局。

(六)按全省年度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完成减排监测体系建设工作任务;2015年前,县环境监测站达到东部地区三级站标准,并通过省级环保部门验收。

责任单位:县环保局。

(七)加快推进城市供排水管理系统建设,建立专业化管理机构,完善监测设施设备,提高行业监管水平。

责任单位:县城乡规划建设局。

五、县域突出环境问题整治目标

第5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的总体目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狠抓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生态文明,切实增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生态良好、经济发达、社会文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现代化、滨海特色的生态市。

二、主要指标及责任分工

1、空气环境质量:建成区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有关功能区标准要求,全年空气环境质量标准好于二级以上的天数≥310天。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各镇(处、区)

2、水环境质量:辖区内主要水体除上游因素外,COD≤50mg/l,氨氮≤5mg/l,且市控以上断面过境河流水质不降低。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城建局、市水利局、各镇(处、区)

3、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按规划的功能区要求达到相应的国家海水环境质量标准。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海洋与渔业局、沿海各镇

4、声环境质量:区域环境噪声均值≤60dB(A),交通干线噪声均值≤70dB(A)。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各镇(处、区)

5、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地表水水质100%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地下水水质100%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III类标准。

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市环保局、市卫生局、市自来水公司、各镇(处、区)

6、村镇饮用水合格率:以自来水厂或手压井形式取得饮用水的农村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百分率要达到100%,饮用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且连续三年未发生饮用水污染事故。

责任单位:市卫生局、市水利局、各镇(处、区)

7、单位GDP能耗≤1.0吨标煤/万元,且达到省、市要求。

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统计局、各镇(处、区)

8、单位GDP取水量≤20.95吨/万元,或连续三年逐年下降。

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市统计局、各镇(处、区)

9、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20立方米/万元。

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统计局、市水利局、各镇(处、区)

10、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化学需氧量(COD)排放强度<3.5千克/万元GDP,二氧化硫(SO2)排放强度<4.5千克/万元GDP,且不超过省、市总量控制指标。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各镇(处、区)

11、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达到100%,建设项目验收合格率达到100%。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各镇(处、区)

12、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80%,且中心镇、重点镇建有污水处理设施。

责任单位:市城建局、各镇(处、区)

13、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率≥95%。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14、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

责任单位:市城建局、各镇(处、区)

15、重点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95%。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各镇(处、区)

16、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0%。

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统计局

17、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90%。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18、规模化禽畜养殖场(区)粪便综合利用率≥95%,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率≥85%。

责任单位:市畜牧兽医局、各镇(处、区)

19、化肥施用强度(折纯)<250千克/公顷,或连续三年逐年下降。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各镇(处、区)

20、秸秆综合利用率≥90%。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市畜牧兽医局、市农机局、各镇(处、区)

21、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5%。

责任单位:市卫生局、各镇(处、区)

22、森林覆盖率:山区≥56%,丘陵区≥32%,平原区≥18%。

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各镇(处、区)

23、水土流失治理率≥70%。

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各镇(处、区)

24、受损湿地修复率≥60%。

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各镇(处、区)

25、人均蓄水能力达到供需平衡。

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各镇(处、区)

26、矿山开发破坏土地恢复治理率≥65%,“三区一线”可视范围破损山体治理率≥80%。

责任单位:市国土局、各镇(处、区)

27、实心粘土砖(瓦)生产按计划关停率达到100%。

责任单位:市国土局、各镇(处、区)

28、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m2。

责任单位:市城建局、各镇(处、区)

29、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率达到100%,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到100%,废旧放射源安全送贮率达到100%。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卫生局

30、人均生产总值≥33000元,或连续三年增幅列五市前三名;农民年人均纯收入≥8000元,或连续三年增幅列五市前三名。

责任单位:市统计局、各镇(处、区)

31、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重≥3.0%。

责任单位:市统计局、市环保局、市城建局、市水利局、市国土局、市林业局、各镇(处、区)

32、人口自然增长率符合国家或当地政策。

责任单位:市人口和计生局、各镇(处、区)

33、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的比重≥40%。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各镇(处、区)

34、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5%。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各镇(处、区)

35、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10%。

责任单位:市国土局、市城建局、市林业局、各镇(处、区)

36、农村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所占比例≥40%。

责任单位:市统计局、市农业局、各镇(处、区)

37、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95%。

责任单位:市统计局、市环保局、市城建局、各镇(处、区)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生态市建设工作的统一领导与协调,定期研究解决生态市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各责任单位要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专门工作领导机构,积极落实本单位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同时,各责任单位要确定1名联络人,负责向市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环保局)报送工作落实情况。

(二)加大统筹力度。各责任单位要把生态市建设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在制定“十二五”规划、年度计划、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调整规划以及区域开发计划时,充分考虑生态市建设的规划目标要求,统筹安排,科学决策。

(三)强化工作责任。各责任单位要根据责任分工,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对已达标的项目,要在继续保持的基础上稳步提升,确保省环保厅验收时达标通过;对不达标的项目要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目标要求和完成时限,力争在省环保厅验收前达到考核标准。各责任单位要于年10月20日前将具体工作方案报送市环保局。

第6篇

市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文件精神,年来。把农村环保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以农村饮用水安全、面源污染防治、生态示范创建、机构能力建设为重点,明确目标责任,加大资金投入,有效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一、市农村环保工作现状

全市所有镇街均成立了环境保护监察站

一)工作网络逐步健全。年。落实了人员、场所和办公设备,村级设立环保信息员,构建起农村环保工作网络。将环保工作纳入镇街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范围,农村污染防治、项目审批、查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缓解了环保部门日益繁重的工作压力。

把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纳入镇村规划范围。

二)饮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护。结合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市个镇、个行政村完成规划编制,初步划定了各自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加强饮用水安全管理,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坚决否决在保护区内新上涉水排污项目,及时取缔保护区内各类法非排污口,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比例达%以上,三)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明显加大。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坚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位一体的发展方向,建成省级农业标准化基地处,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个、有机食品认证个、绿色食品认证个。加强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严格审批监管,完善配套设施,粪便处理和综合利用率达%以上。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不断提高秸杆利用率,有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把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作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农村环保意识的重要载体

四)生态示范创建活动有声有色。积极开展各类生态创建活动。先后成功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个,环境教育基地处,启动实施生态文明村试点工作,农民的环保意识明显提高。

先后取缔关闭污染严重的五小”企业余家。建立环保目标责任、部门联动、等长效工作机制

五)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积极开展打击违法排污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农村环境办结率和满意率均在%以上,有效解决了大批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加强污水管网配套建设

六)农村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城矿区。借助矿区污水处理设施,收集处理镇驻地生活污水。对压煤搬迁、合村并点、集中上楼的村,规划建设简易污水处理设施。非城矿区,加快推广“一池三改”生态模式进程。全面实施农村环境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农村垃圾“统一收集、统一运输、集中处理”保洁模式,有效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

二、当前存在主要问题

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尽管市农村环保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对待环保工作标准不高、把关不严、支持不够现象仍然存在给外地已淘汰的落后产能提供生存空间,一是少数镇街对环保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少数镇街不能正确处理发展同环保的关系。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土小”企业死灰复燃现象时有发生。

多数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设施简陋,二是面源污染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农村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依然普遍存在过量农膜、农药、化肥的使用对农业环境造成一定影响。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粪便处理利用率不高,对水体造成一定污染。环保基础设施尚不完善,镇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不高。每年汛期,因面源污染导致白马河水质超标现象依然发生。

导致镇街环保机构、编制不独立,三是环保机构能力建设依然薄弱。目前上级对农村环保机构人员设置没有明确要求。执法权受到限制。加之财政投入不足,岗位系统教育和培训跟不上,农村环保机构职能交叉、人手紧张、经费不足,能力建设亟待提高。

三、几点建议

建议从组织、资金、技术、监管等层面予以重点倾斜,下步工作中。全面加强农村环保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进一步加快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划进度

一)以饮用水源地保护为重点。强化保护措施的落实,坚决消除保护区内各类污染,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结合采煤塌陷地村庄搬迁、合村并点工作,因地制宜建设简易的污水、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设施,减少对饮用水源水质安全的威胁,进一步完善提高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积极发展集中连片式供水,确保农村地区饮用水安全。

着力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一是严厉打击非法排污。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

二)以污染防治为重点。要求镇街加大日常监管力度,严防外地污染向我市转移,密切关注已关闭取缔的土小”企业,定期巡查,严防死灰复燃。二是严把环境准入关。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制度,禁止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鼓励农村地区发展无污染、少污染的行业和产品,积极引导村镇企业向园区集中,实行污染集中治理。用“科学招商”绿色招商”新理念来指导镇街的招商工作,严防“招商引污”三是积极治理面源污染。加快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加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力度,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加快推广“猪、沼、厕”三位一体和“猪、沼、厕、菜”四位一体沼气生态模式进程。

加大农村环保资金和技术扶持。尽快建立完善政府、集体和个人多渠道的农村环境建设投融资机制

三)以拓宽融资渠道为重点。拓宽投融资渠道,保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投入。坚持“谁污染、谁付费,谁开发、谁保护”原则,开征畜禽养殖业等排污费,并专门用于该产业污染整治。针对饮用水安全隐患,出台相关政策,加大财政投入,满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的实际需要。加大财政支付转移力度,建立农村环境污染整治专项资金,财政投入应逐步向农村环保设施建设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方面倾斜。加大对农村生态建设财政扶持力度,对创建成功的各级环境优美乡镇、环境教育基地、生态文明村等生态示范工程,实行以奖代补给予扶持。

第7篇

关键词:旅游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策略

2013年全国旅游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旅游总收入2.85万亿元,增长11%;国内旅游32亿人次,增长10%,国内旅游收入2.49万亿元,增长12%;入境旅游1.34亿人次,增长1%,其中,过夜旅游5850万人次,增长2%,旅游外汇收入500亿美元,增长3%;出境旅游99200万人次,增长15%。我国旅游业为了经济增长,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增长。这种竭泽而渔的发展模式不断导致人们生存环境的恶化和各种资源的枯竭,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存与发展。为此,旅游业必须寻求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

(一)生态环境是旅游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人们外出旅游总是希望能够达到怡悦身心、回归自然、疗养保健的目的,因而只有那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处于良性循环,空气清新、水体洁净、卫生良好的旅游目的地,才能激发人们前往旅游的欲望并最终将转化为现实的旅游消费需求;生态环境以其可提供的旅游资源数量决定了旅游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潜力,是旅游产业的生存发展的根本。

(二)环境保护工作需要旅游产业做支撑

首先,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本地区经济的增长,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投入能力,直接促进了环保工作的开展。其次,旅游能提高人们的文明程度,减少环境破坏和污染行为的发生;同时,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以提高公众对环境的关注,推动环保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再次,作为“无烟工业”的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优化了旅游城市的经济结构,替代了污染严重和资源消耗大的传统产业,推动了本地区环境质量的改善。

二、当前我国旅游城市在环保工作中所共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全社会的环境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与高标准的环保工作要求差距较大

这几年来,尽管各旅游城市对环保日益重视,认识逐年提高,但在政府部门、旅游企业、游客和市民等有关单位和人员中尚未形成环境质量是旅游城市品牌的观念,并未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到事关城市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衰成败的高度来认识,致使因人为原因导致的生态环境被破坏、被污染的现象在各个旅游城市仍时有发生。

(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管理体制不顺

与生态保护工作有关的各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存在着条块分割的现象,各自为政,不利于环保工作的开展。如旅游管理部门往往只注重旅游开发,环保部门又往往只考虑环境污染的防治,二者之间缺乏协调机制,致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难于顺利实施,影响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环境法制建设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旅游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规不健全,生态环保行政执法力度不够,行政执法水平还不太高,执法监督不健全,造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没有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

(四)环保资金投入不足

这些年来,尽管各旅游城市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逐年增多,但总体而言,这些投入与环保工作的实际需要相比,与国家环保局规定的标准相比,差距仍然很大。资金投入的不足,使各旅游城市在垃圾处理、污水净化、城市绿化等环保工作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资金缺乏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旅游区水土流失严重

由于自然资源的不当开发,使地貌和植被遭受人为破坏,导致旅游区水土流失,水资源锐减。其结果是一方面使市民和游客的生活用水紧张,另一方面使一些以水体为主的旅游景观的游览活动无法正常进行、吸引力下降甚至消亡。例如,截至2003年,黑龙江省镜泊胡景区大庆湖光宾馆旁被破坏的林草植被有1hm2,垃圾乱放对景区的环境质量产生了影响,二龙山万佛寺的修建是3 hm2的山地植被遭到破坏;五大连池中小弧山山体的1/6被挖,出现了严重的山体滑坡现象。

(六)旅游垃圾污染严重

由于旅游景区配套设施不完备以及旅游者本身素质低等各方面原因,致使与旅游有关的服务行业产生的大量固体废弃物不加处理或处理不当便弃于景区内。例如,南岳衡山每年约有6000吨的经营垃圾、2000吨的旅游垃圾倒入旅游区内的溪流和水体中。这些垃圾的处理也是一大难题,如果处理设备要耗电、耗能,而且部分污染防治设备会产生二次公害,再次威胁环境,甚至损害大众健康,既影响了游人的游兴,也降低了旅游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三、加强旅游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保工作存在的上述困难和问题,导致各旅游城市生态环境恶化、旅游经济收益低下。因而,要保证旅游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为此,各旅游城市应着手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进一步增强旅游城市的环保意识

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旅游城市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而,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决策部门以及旅游经营者等与旅游直接相关的单位和个人,要切实转变观念,树立发展经济必须以保护环境的长远发展观念。为此,要通过举办环保培训班、环保知识讲座以及报刊、电视、简报、内参、录像等各种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等途径,不断加大对全社会的环保宣传教育力度,努力使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二)要正确处理好资源开发和资源保护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旅游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因此在旅游资源开发问题上,各旅游城市一方面要积极开发资源、发展旅游业,为人类造福,另一方面又要确保资源能永续利用。应遵循“科学评价,合理开发,综合保护”的原则,把保护与开发有机地统一起来,实施保护性开发,把保护放在首位,在开发中强化保护,在保护中合理开发。此外,开发与保护的利弊分折不能单凭经济效益的高低作为标准,而应把资源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首要地位。

(三)进一步理顺生态环保的管理体制,确保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工作的有效开展

建立合理、精干、高效的管理体制,是环保各项方针政策得到全面贯彻执行,环保各项工作得到有效开展的根本保证。打破部门分割,实现各部门对生态环保工作的共同参与、联合管理,已经成为各旅游城市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此,必须要建立一个高层次、直接对市委市政府负责的旅游产业发展协调管理机构,对整个旅游城市的生态环保工作进行宏观调控,协调处理包括生态环保在内的旅游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推动旅游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四)加强环境执法力度,提高环保行政执法水平

生态环保行政执法是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各旅游城市一是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本地的实施细则,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地方性行政法规,为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更具针对性、更具体的法规保障;二是要切实加强环保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环保行政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切实提高旅游城市的生态环保行政执法水平;三是要切实加强生态环保工作的执法监查力度,切实采取法律手段避免、减少或控制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

(五)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环保投入力度

环保工作范围大、任务重,需要大量的资金,各旅游城市一定要在环保投入上舍得下功夫,为环保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一是要进一步给予环保、农林、旅游等相关部门适当的政策倾斜,适度给予这些部门增拨城市建设维护费等资金用于环保的投入;二是要加强对排污费的征收工作,特别是要加强饮食服务业和建筑施工噪声排污费、烟尘废水超标费的征收力度,适当提高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以此来补充污染源治理资金的不足;三是利用旅游城市声誉和投资环境优势,积极创造条件,通过网上招商、洽谈会等形式,全方位吸引国外、市外资金投资环保产业,解决环保投入不足的问题。

(六)要开发、推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旅游产品

纵观旅游业的发展历程,要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推广环保和高质量的旅游经历,且还能给旅游地带来最大经济社会效益的旅游模式。为此,各旅游城市应顺应旅游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积极开发、推出生态旅游、乡村旅游、自然旅游等这些亲近自然的特色旅游项目。

四、结 语

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日趋重视意味着人类更为注重自身的长远发展。各旅游城市应坚决走旅游业的可持续之路,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生态影响类 建设项目 施工期 环境监理

[中图分类号] X328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3-210-1

在我国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体系中,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制度是该体系的重点部分,是建设项目对环保“三同时”政策落实程度的主要参考依据[1]。对施工期建设项目进行环境监理已经成为国家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内容。国家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要求,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在施工阶段,必须保证工程的施工现场、周围生态自然环境、防治设施、建设污染物排放等符合国家相关环保规定和标准。

1环境监理的涵义

环境监理具体指的是国家相关环境监理部门或机构,在工程相应建设方的委托下,根据国家环境影响评价、评价批复文件、相关环境监理合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等,以第三方身份,参与到具体项目建设中。其参与的主要工作内容为通过环境监理方式,在工程施工期对其“三同时”的实施情况、施工活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目的是监督和保证环保措施在工程建设施工期中得到切实贯彻落实,并实现将环保控制方式的转变,即由监管部门外控转变施工过程内控。在环保过程中,施工期的环境监理是重要环节,不容忽视。

按照监理对象进行分类,具体可将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可分为生态保护措施监理、环保设施监理、环保达标监理3部分内容;根据监理时段进行分类,具体可将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分为设计期、施工期、试运行期环境监理3部分内容。

2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监理主要内容

2.1施工现场及施工区环境敏感点的监理

为有效防止和预防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在施工期,对工地周围周围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环境监理单位需对施工期工程建设实施严格的环境监理措施,保证工程施工期各项环保措施均能切实得到贯彻落实[2]。在施工设计阶段,工程建设由于受到地质、地形、交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设计期与施工期的工作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如对厂址进行变更、移位或对产区的局部或整体分布进行调整等,导致建设项目临时占地或附属设施产生了一定变化,进而导致工程建设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及影响面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环境监理部门需加强施工现场的巡视、监测工作,加强对环境敏感点的监控力度,监督工程建设方严格按照环评要求落实各项环保措施,降低施工期周围生态环境的受污染率。监理的主要内容为: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监理、生产及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监理、噪声控制措施的监理、野生动植物及生态保护措施的监理、人群健康措施的监理、施工期危险化学材料的管理的监理、环保和染治理设施建设的监理及环评文件落实情况的建立。

2.2施工期各环境要素的环保达标监理

施工期环保达标监理是有效保证工程施工过程中,各环境污染因素达到国家规定环保评价标准的重用环节和主要内容。环境监理部门在监理工作中,严格按照环评报告书中施工期污染防治及生态环保措施的具体要求,严格对施工期各环境指标进行监控,保证工程施工阶段中各种废气、废水、噪声等均符合相关环保规定要求。在施工期,建设单位通常会按照国家和地方的环评标准进行施工作业,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对施工期气、水、声等污染元素进行净化处理,重视对工地周围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但是环境污染因素还是不能完全避免,因此,需要环境监理部门通过巡视、现场监测、记录报告、旁站等方式对工程建设施工期存在的污染隐患进行及时提醒和整改,以最大限度地确保工程建设施工期各项指标均符合相关环评要求,降低生态环境污染。

2.3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理

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监理具体指的是,环境监理部门对建设方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所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生态保护及恢复措施、敏感区保护目标保护措施等各种措施的计划和具体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3]。工程施工阶段中,生态影响及减缓措施的具体内容如下:按照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该文件的批复文件的具体要求,同时充分分析工程施工期出现的具体环境影响特点,然后将相应文件要求与施工具体特点相结合进行分析。按工地临时用地、取土砂石场所、废弃土渣场所及矸石场、灰场等进行列表,将具体详细的环境监理要点罗列给施工方,并监督施工方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施工作业。

2.4环保设施“三同时”建设的环境监理

建设项目在施工阶段需严格根据“三同时”的环境管理制度,切实落实环保设施与施工建设同步进行。施工过程中的相关设施建设必须严格根据环评的相关要求进行科学建设和安装。如安装建设配套的生活污水及含油废水净化处理设施、隔声设施、环境风险防范设施、生态保护及修复设施等,确保施工期出现的各种大气、水、噪声、固体废物等污染均得到有效净化处理,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周围生态环境污染发生率。

2.5其他环境监理内容

除上述几点环境监理内容外,在环境监理工作中还需进行以下几点工作:根据工程施工情况,对环境进行相应监测工作;及时向建设方发出监理工作指示,并对指示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按时编写环境监理专项报告及月、季、年报;定时组织开展环境监理工地例会;协助建设方、施工单位、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处理相关环保突发事件。

3结束语

环境监理制度的施行有效促进了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强化了工程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的协调与约束关系,有效提高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同时大大降低了生态环境污染的发生率,给人民和社会带来极大效益。环境监理制度的实施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突破的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1]曹晓红,李继文.建设项目工程环境监理中的问题和建议[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2,8(35):108-109.

第9篇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全市环境保护工作,研究部署“十二五”期间和年全市环境保护及污染减排工作。刚才,同志通报了有关文件,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我完全同意。、市建管委、有色公司作了很好的表态发言,会议表彰了先进,并签订了年污染减排目标责任书。下面,我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全市环境保护和污染减排工作再强调两点意见:

一、时期,我市环保工作取得了“三个终结”的重要成绩,但形势不容乐观,决不能有丝毫懈怠

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上下的艰苦努力,全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境承载能力明显增强,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态势加快形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三个终结”。一是终结了近半个世纪“光灰城市”的历史。通过实施“退二进三”战略,实施开山塘口、板岩山地质灾害、石漠化等一批生态治理修复工程,的空气质量明显提高,城市环境更加秀美宜居。年,城区好于二级以上的天数达到320天,创有环境监测记录以来的历史最好成绩。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等荣誉称号。这些成绩,为将我市环境保护工作推上新台阶增强了信心、奠定了基础、蓄积了势能。二是终结了污染指标持续偏高的历史。我市工业结构偏重,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年全市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升9.69%和4.27%。近年来,通过采取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等综合措施,关闭“五小企业”2000多家,完成节能减排治理项目300多个,新建成污水处理厂6座,大力削减了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了主要污染物指标“趋低下降”,圆满完成省定污染减排的目标。三是终结了水资源严重污染的历史。通过大力实施“四”水环境保护等一批重点项目,环磁、青山145个排污口实现截流,全市主要水体水质保持稳定,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实验区内水质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大冶、富河流域水环境质量都得到明显改善。成绩来之不易,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环保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加快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将会日益突出,环境保护工作也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从国际社会发展新的趋势来看: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和环境危机的战略选择,这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浩浩潮流。温总理在国际哥本哈根会议上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将为实现、甚至超过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而努力。而我们的环保事业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环保正在成为一种标准,甚至是一种壁垒,制约了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

从国家和省里对“十二五”发展新的要求来看:科学发展是“十二五”的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主线,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把污染减排约束性指标由过去的2项增加为4项,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省里也进一步明确了环保考核的各项具体要求。指标的增加,势必造成减排潜力减小、工作难度的加大,这对我们的工作是一种考验。

从资源型城市转型面临新的特点来看:转型过程中主要面临治污减排压力大、生态修复压力大、环境承载压力大等三个方面的压力,从根本上看,是由于我市长期沿袭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低产出的“三高一低”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对大气、水等环境造成污染短期内难以全面解决;开山挖矿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大,目前,全市300余个开山塘口、5万公顷石漠化荒地还没得到完全修复,“四”治理任重道远;特别是随着新一轮大开发、大建设的推进,我市环境容量和空间非常有限,对我市生态环境建设带来较大的难度。因此,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本着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始终绷紧环境保护和环境安全这根弦不放松,毫不懈怠地把环境保护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二、“十二五”时期,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环境保护和污染减排作为硬标准、硬约束、硬检验,努力做到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步到位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实现转型崛起、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市环境保护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深入实施“三大战略”为统领,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为契机,以服务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生态为主线,统筹推进污染减排、生态创建、环保执法等各项工作,努力为全市实现转型崛起、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的生态环境支撑。

主要目标为:全力打造人水和谐、绿色宜居、生态文明、持续发展的环保模范城市,确保到201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总体恶化趋势得到基本遏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美景初步呈现,环境安全特别是重金属环境安全保障有序,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坚持在“理念、项目、创新、责任”上下功夫、求突破。

(一)关于理念问题。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一点上大家已形成共识。当前我们抓环保工作,还要不断解放思想,弃陈革新,牢固树立“三大理念”。一是要牢固树立“生态是借贷而非继承”的理念。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是自然界对人类的恩赐,是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不能一味继承享用,而应学会保护和合理利用,并很好地传承给下一代人。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就警告过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加倍地给予我们以报复”。上个世纪初期,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存在“重经济、轻环保”的错误观念,教训非常惨痛。我国局部地区在过去发展过程中也走过一些弯路。据世界银行发表的中国环境报告测算,我国仅废水、废气造成的污染损失每年达540亿美元,占GDP的8%左右。由此可见,在对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方面,我们不仅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后代负责;不仅要对当前负责,也要对长远负责,绝不能犯历史性错误,要真正把“借”来的环境利用好、保护好,并加上“利息”,也就是发展成果,还给子孙后代,促进历史与未来的和谐。二是要牢固树立“环境问题是最重要的民生问题”的理念。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环境质量和生态需求成为全社会的最重要的需求之一。让老百姓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要求。如果环境污染问题处理不好,不仅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影响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近年来我市组织实施了节能减排、“四”保护、板岩山治理、开山塘口整治等一大批民生重点项目,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也大大提升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要牢固树立“环保优先,一步到位”的理念。“环保优先”,强调保护就是发展,绿色就是财富,抓发展必须把环保放在优先位置;“一步到位”强调的是标准问题,坚持环保把关不降低门槛,不变形,不走样。比如,国际社会对我们出口的蔬菜等食品非常严格,其中一条必须符合环保标准;又比如,国家鼓励的发展产业,前提条件就是要过“环评关”,等等,反映的就是标准问题。因此,环保工作不能“边污染、边治理”,“边治理、边保护”,要从源头做起、从标准做起,没有“折扣而言”,必须“一步到位”。今后,在招商工作中,要把环保作为一条重要标准和准入条件,再大的项目,只要影响和破坏环境,就坚决不能上,切实做到既要引资,也要选资,对新上项目进行充分的环境论证,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二)关于项目问题。项目是支撑环保事业发展的“牛鼻子”,当前抓环境保护工作,必须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一是要积极向上争取一批环保项目。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深入研判国家环保政策,认真谋划和储备一批事关全市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重大项目,支持符合要求的企业申报中央和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补助资金,特别是“四”治理、生态修复、污水处理等重点项目,要实行“市县联动、领导包保、专办跟踪”工作机制,争取纳入国家、省里“十二五”环保规划的“笼子”。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引导污染治理向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入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参与环境投资和经营,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社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的新格局。二是要加快实施一批减排项目。继续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项目实施力度,进一步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力争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结合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突出抓好一批农村环境治理项目,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加大循环经济项目建设,提高环保科技含量,走科技型环保之路。三是要坚决淘汰一批落后项目。按照“不欠新账、多还旧账,一手抓老污染的治理,一手抓新污染的控制”的要求,下决心淘汰“五小”等一些规模不经济、资源浪费、污染严重、工艺落后的生产能力,进一步扩大我市环境空间、发展空间。四是要大力发展一批生态文明建设项目。要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纳入我市党委和政府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大力培育生态型经济,尽快启动一批重大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项目,以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推动全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

(三)关于创新管理问题。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在全省减排任务较重,这也是我们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块“短板“。如果我们不在创新上下功夫,在管理上动真格、动脑筋、想办法,做到比别人“先行一步、快人一拍”,这块“短板”就会更短,经济发展就会更加被动。当前环境保护创新管理要重点围绕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要抓改革,加快建立有偿使用的环境价格体系。坚持以深化环境价格体系改革为契机,完善相应的产业政策,综合运用价格、财税、信贷等手段,逐步建立体现生态经济理念的价格体系,引导社会生产力要素,向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流动和聚集。要大力开展排污权等环境资源产权交易,用市场化手段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二是要抓服务,创新环保服务发展新机制。各级环保部门要按照“服务经济发展,推进环境保护,实现环保与经济双赢”的要求,创新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能,尤其在行政审批上,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灵活变通;既要简化程序,更要提速提效,提升服务质量,着力打造高效便捷的环保服务环境。三是要抓基础,努力提高环保工作能力和水平。要把握国家和省对环保工作重视支持的机遇,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执法条件,配强技术装备。要建立健全环保监控监测、应急管理、监察执法等机制,切实提高环保监管能力。要加强环保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要加强环境应急演练,有效防止和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切实保障全市环境安全,维护群众环境权益。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