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8 16:51:0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声乐的教学方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声乐教学 方法 有效
引言
教学教学形式及方法都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充分注意到高校声乐教学方式与方法。只有方式合理。方法得当。才能有效地提高声乐教学水平。
一、加强声乐教师的教学能力
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拥有一些好的声乐师资队伍是关键。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莱泰巴尔迪直截了当地宣称:“歌唱的秘密就是找到一位好教师”。的确如此,声乐学生如果遇不到一位好教师,还不如不学或者自学,而声乐要完全靠自学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声乐教师要努力学习、钻研,不断探索和积累,切实加强声乐教学能力。
1.声乐教师要有基本的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
只有老师明白了,学生才可能明白,如果教师本人都没有搞懂正确的演唱方法,教学时难免陷入“盲人骑瞎马”的境地。因此,声乐教师尤其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和提高,形成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尽可能多的掌握多种风格的作品演唱。
2.要有个好耳朵
声乐教学这门艺术主要通过听觉来进行,声乐中的绝大多数问题,只能说一个梗概和一般原则,更具体的就要靠听觉去把关了。声乐教师必须借助敏锐和有经验的听觉去准确地判别学生发声和演唱时的音准、节奏、音质、音色、共鸣、气息、读字等情况,并及时对学生的发声和演唱作出调整。教师不应该只是掌握一大把方法,方法固然重要,如果耳朵不灵,辨别不清,就不知道方法往哪里用,甚至可能引导到错的方向上去。
3.声乐教师必须具有“对症下药”的能力
每一位声乐学生在声乐学习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歌唱发声技巧和歌唱艺术表现上的问题,声乐教学实质上就是师生合作,及时发现问题和动用有效的训练手段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不妨把声乐教师比喻为医生,把声乐学生比喻为患者,教师用听觉去判断学生的歌唱发声,就相当于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和运用先进的仪器检测设备,为患者诊断出病因。而用有效的训练手段解决学生的问题,则相当于“对症下药”。作为一名优秀的声乐教师,训练手段必须是又多又好,以解决好声乐学生可能遇到的众多难题。
二、浅谈当前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学评价方式的应用
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率,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必须注重教学信息的反馈。这是由于这不仅是声乐教学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也是所有教学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然而当前我国高校声乐课大都是选修课程,而就学生而言,选修课并不是完全为得到学分,因而学生在确定某一门课程后,选修课的实质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必修性,因而作为教学因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严格按照规定课时进行教学,并结合学生实况给予学生正确、客观的评价。即使这种评价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但也是促进教学效率提高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声乐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中,对不同条件和水平的学生,每到一定的时间,无论其进展程度如何,都必须全面而耐心地进行教学评述,评述时要语重心长、实事求是。好在哪,不足的在哪,讲得越具体越好,好的方面继续发扬,不足的地方阐述其具体的、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优点与不足,确定新的目标。切记莫用世界上或国内某某名家来对比,以免造成学生过重的心理压力,给教学工作带来不利影响,更多的应是激励学生脚踏实地,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努力提高自己的声乐演唱水平。
三、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教学
声乐教师必须认真而细致地备课,对每一个学习声乐的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音质、音域、嗓音类型、乐感、语言修养、文化修养以及接受能力等)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的具体教学,必须根据该学生的实际条件来制定和实施,否则很容易生搬硬套。如学前教育的学生基础差,乐感差,上声乐课之前甚至有许多人未唱过歌,对他们主要以训练自信心为主,首先解决心理问题,激励她们大胆做动作,大胆唱出声,并在每节课上教一首幼儿歌曲,激发她们学习的兴趣与热情。通过朗诵练习,在语速、咬字、节奏、音量、强弱等方面下手,提高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而音乐系的学生就不同,他们在专业技能方面至少也有1—2年的学习实践。为了声乐技术的训练和稳定,又为避免学生面部紧张、声音发僵,可将“无声练习”提出来,使学生把咬字做到积极又自然的状态后再放声歌唱,从而保证教学的进展,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实际的训练当中,要求教师必须认真而细致地制订每一位学生的教学计划,采用不同的教材,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其进行指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声乐训练的步骤,必须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致可以分为五步走:第一,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嗓音状况,剖析其长处和存在问题,制订教学计划,做到心中有数。第二,让学生放开嗓门歌唱,全面锻炼其基本的演唱机能。如呼吸、共鸣、吐字、体能、心能等,这是声乐教学中必须全力以赴并且贯穿始终的主要工作,它能更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发展潜力。第三,在学生掌握了初步的发声方法后,必须进一步对其声音加以润色、修饰和美化。主要手段应该以训练混合共鸣的运用为主。第四,在现有的发声方法基础上,有意针对高难声乐技术进行强化训练。如声音运用上的灵活性,情感的转换,在演唱中对音色、音量的变化的控制,以及声音的表现力等等。第五,学习行之有效的感情表现手段。如针对喜、怒、哀、乐、悲、惊、忧、思等各种情感元素的训练和准确无误的表现能力,以及手、眼、身、法、步的协调统一等等。这五个训练步骤,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主次要分明,方法要得当,真正做到循序渐进。
四、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的声乐教学过分地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和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言听计从的被动地位,学生的主体作用无法得到实现。要实施有效教学,必须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在很大程度上声乐教师与声乐学生是合作伙伴关系,学生成功了,老师就成功了,学生失败了,老师也就失败了,因此,师生之间应该经常地进行学术交流、思想感情的交融,建立良好的合作与互助关系。其次,应建立无权威性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主观、武断、生硬、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在一切可能的教学环节上,都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质疑。第三,教师是为了学生而存在的,教师应加强师德修养,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成为学生所期待的良师和益友,学生也应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尊重教师的劳动。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对于声乐教学来说是致关重要的,教师要用变化的眼光看待问题,不断的找出适合当前的学生特点,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学生的声乐潜能的有效教学方法,让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使学生在有丰富的音乐素养的老师的培养下,成为有才、有德的声乐人才,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找到属于自己演唱的风格、特点,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创造能力,唱出属于自己的作品。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还须具备一定的教学条件和良好的声乐学习氛围,但决定因素在于本文所提示的四大点。广大声乐教师要以“多、快、好、省”地培养声乐人才为己任,积极探索出更多实施声乐有效教学的好路子、新路子。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学声乐;互动式教学模式;具体应用
一、大学生声乐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价值
现如今,伴随着素质教学的普及推广,声乐教学作为大学校园中重要的一项学科,其既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重点还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互动式教学法用于大学声乐教学中的价值重点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互动式教学模式用于大学声乐教学课堂上,可增加师生交流的机会,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空间,还能提高学习声乐的积极性,进而自主参与至教学活动当中;另一方面辅助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效果,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在实际的互动式教学中,可让师生同站在相同的地位,实现教授知识与接受知识二者相互。这也说明教师在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尊重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理念,教师作为课堂上的指导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同时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与能力。
(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对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为学生提供更多表达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进而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实际的大学声乐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需要进行合理地沟通,这也作为对学生创新能力加强培养的核心环节,在互动式交流基础下,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感受与内心想法深入体会,构建良好地师生关系。针对学生的角度,可以锻炼要他们的创新能力与学习能力,在此种有效地学习方法中激发自身的潜能,从根源上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二、大学声乐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措施
(一)正确认知互动式教学法概念
互动式教学法用于大学声乐课堂教学中,首先,应该正确的认知互动式教学法的概念,在感悟其概念的精髓之处后,才能做到在教学中合理地应用。互动式教学是指学生在课堂上的相互交流,但是在实际的大学声乐教学中远不至于此。互动式教学法用于声乐教学中的具体目标是对学生注意力集中的引导,将全部精力投入学习当中,使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设计课程的同时,应有效结合互动式教学法与具体的声乐教学任务,以便于将互动式教师发的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
(二)创造愉悦的教学环境
互动式教学方法用于大学声乐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对教学理念进行正确掌握,还要注重从创造愉悦的教学环境着手。声乐教学不仅是理论教学,基本上剩余的都是练习发生,学生的发生效果如何,不仅关乎着学生目前的学习情况,同时还关乎着学生的感受。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感受与情绪合理地掌握好,并为其创造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以此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进而为学生后续的学习与师生合理地交流提供保障。
(三)设置良好地学习情境
在互动式教学方法中,教师可对音乐自身的意境进行合理地应用,为学生设施良好地学习情境,此种音乐情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力与想象力,使声乐教学充满感情化。因此,教师应该对现代化教学手段加以应用,如多媒体课件等。应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音乐与播放视频,这样学生可以对音乐带来的享受进行直观感受。加之教师精心设置的教学情境,可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进而达成学生积极性学习并实现教学效果有效提高的目标。
(四)导入环节的合理应用
导入环节在声乐教学中作为一节课程刚开始的阶段,关系到整节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实际的互动式教学方法中,可实现师生的密切配合好,若是课程的初始阶段,学生就表现得非常懒散,教师要想将此种局面进行逆转非常困难。基于此种状况,对教师提出必须在导入环节方面着手,可运用多媒体或是相应的表现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唯有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才能使教师更加轻松进行教学。
(五)课后的互动环节
在实践的大学声乐教学中,课后的互动环节也很重要,教师可采用课后相互探讨的方式指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此种互动环节中。在此过程中,学生可将当天自己内心的感受与学习状态反馈给教师,教师可向学生深入件数或评价学生的具体状况。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给学生安排一节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其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有关的资料,找出相应的故事,在课堂上表演,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还能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明确地掌握,方便相互之间的合理交流。
关键词:新形势 声乐教学 形式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9.112
随着高校大学生越来越多,声乐教师的数量出现了明显的不足,所以对高校声乐教学的方法和形式的研究就成为必然。近年来,声乐集体课和小组课两种形式相继出现,并受到欢迎。而对于教学方法方面,主要有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根据社会的需求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我国现代高校对音乐的重视程度提高,使音乐艺术在高校教学中的比重增加。但是由于声乐教学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对实践的要求较高,所以其方法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改进。
1 声乐教学的形式
1.1 主要形式
新形势下,声乐教学的主要形式为集体课教学。受教师与学生数量的影响,使得高校声乐教学依然采取集体课教学为主的方式。与一对一等教学相比,集体课不方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利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声乐集体课堂教学的优点在于能同时教授的人数多,效率较高,同时,可以更好地体现出音乐的美感、教育与实用性的结合。对于一些基本音乐理论的教学,采取记忆课堂教学的方式更加方便快捷。所以,集体课教学是大学声乐教学的基本方式,也是主要方式。
1.2 辅助形式
新形势下,采用小组课教学的方式作为音乐教学的辅助。小组课教学通常采用2到4人的小班授课。小班授课更加注重个性,有针对性地教学,一般最好在5人以下,可以根据学生对声乐的理解水平、技巧等方面来分组。小组课不同于大课教学主要在于其以学生的发声练习为主,是对集体教学很好的补充。
2 新形势下的声乐教学方法
新形势下,要求声乐的教学方法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导地位,现代声乐教学还要综合考虑教学的目标,根据目标来设定教学内容和方法。传统的声乐的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无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研究探讨新的声乐教学方式十分必要。以下我们就高校声乐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两个方法的教学方法和作用来做具体分析:
2.1 研究性学习
新形势下,高校声乐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对学习的音乐素材做主动地研究和探讨。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施研究性学习受到学生本身的音乐水平、教师教学的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具有更高的实践价值和研究意义。所以,高校声乐研究性教学应该范围宽广,意义深刻。由于高校的音乐生对音乐的领悟能力强,音乐素养高,所以研究性教学更适合他们的发挥,也有利于对其能力的进一步的培养。同时,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研究性教学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具有多元化和创新性等多个特点,有利于促进现代音乐教学的进步。
2.2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具有很强实际效应的教学方法。现代高校声乐教学采用合作教学,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已经成为当下流行的主要的声乐教学方式之一。合作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基本理念,教师由原来的主导地位变成的指导,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但是由于声乐教学与基础学科教学之间存在差异,更加注重参与和实践的重要性,所以对于高校声乐教学来说,怎样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对声乐的理解感受能力十分重要,也是声乐教师最应该重视的问题。教学要善于挖掘学生的能力,使他们成为主宰音乐的人,使他们敢于对音乐提出自己的见解。同时,声乐教师在态度上还应坚持以亲和为主。而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活动和教学为主的方式,可以采用集体教学,也可以采用小组课的形式。在合作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院系,很容易受胆怯、集体荣誉等因素的影响,但是同时,也使他们增强了面对陌生场合的能力,增强了他们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学生优点,同时鼓励学生,因材施教,实现合作教学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特点。合作教学的提出,使不同专业的学生之间的交流空间加大,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共同进步。
3 就形势下的声乐教学评价
新形势下,要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声乐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同样重要。目前,在普通高校的教学中,基本上将音乐课程作为选修课来上,学校和学生个人对其重视度都不够,只以几学分作为期末考试的筹码,教学效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声乐教学没有达到预定的效果。但是近些年,高校声乐教学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音乐的兴趣更加浓厚。当然,对于教师来说,要能够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基本音乐理论和实践,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客观的判断 ,并在之后的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而对于作为主体的学生来说,要增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对音乐的兴趣,这样才能使音乐教学顺利发展。
4 总结
现代声乐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艺术气质。如何达到声乐教学的最佳效果是现代音乐教学中最应该考虑的问题。声乐教学的形式和方法都不应该是单一固定的,需要高校声乐教学者在教学中不断地发现和创造出适合高校声乐教学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韦红梅,卿泽.高师声乐教学模式改革浅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S1).
【关键词】声乐教学;课程的实施;有效方法;因材施教
一、当代声乐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声乐教学理念
(一)端正正确的声乐艺术观念并且准确地掌握声乐的方法
早在《师说》里韩愈就提出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望解惑也”这句名言。老师在教学中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老师明白了、理解了、掌握了,学生才有可能明白、理解并掌握,假若教师自身都不明白准确的声乐唱法,在向学生教学时,难免会陷入到“摸着石头过河”的地步。这样的话,学生不仅会学不到什么有用的知识,还会引领学生走向错误的方向,从而极大地阻碍了声乐人才的的培养。因此,身为声乐老师,特别是刚刚从大学毕业经验不足的年轻老师,不仅要通过各种途径来学习有关声乐的知识以及提高自身的声乐演奏水平,而且还要今极尽大的可能掌握各种各样的多种风格的声乐作品的演唱方法,从而拥有准确的声乐发声方法,以及端正正确的声乐艺术观念,来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到尽可能多的相关知识。
(二)拥有准确辨别声音好坏的耳朵
学习声乐的人都知道,声乐教学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听觉来进行相应的教学的,身为声乐教学教师一定要通过自身灵敏以及有阅历的听觉来精确的判断学生们在发生和演唱时的音准、音色、音质、读字、节奏以及气息等等各方面有关的情况,从而可以及时的对学生的发声和演唱时出现的问题来及时的作出指导和调整。如若声乐老师的听觉不好,耳朵不灵,分辨不清,那么就非常有可能把学生引领到错误的方向,导致学生掌握错误的方法。
(三)掌握有效多样的教学方法,创造丰富灵活的教学模式
其实每一个学习声乐的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歌唱技巧、发声方法以及歌唱表现等等一些问题。身为声乐教师,在学生进行声乐演唱练习时,一定要及时发现学生演唱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采用有效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的演唱技巧。就像在学习冰太阳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向学生介绍练习朗诵的方法和技巧,然后让学生一起开始进行多次演唱,随后让同学们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和体会,使学生们相互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接着针对学生的个别发音问题进行详细有效的讲解,并且一一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这样极其有效的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如果想成为一位优秀的声乐老师,必须要掌握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创建出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就好比一名优秀的医生必须掌握多种疾病的对症处方一样,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声乐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
(四)拥有优秀的舞台表演能力以及较强的乐器伴奏能力
一名优秀的声乐老师,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舞台表演能力,而且还要拥有较强的乐器伴奏能力。古语有云,“善歌者使人继其声”,也就是说,身为一名声乐老师要具有“言传身教”的能力,同样也必须具有自身的声乐美丽以及使学生信服的能力,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出一个丰富有趣的教学平台。学生聆听老师的演唱,不仅对作品具有全面的理解,还能通过老师的演唱来掌握一些演唱的技巧和手段。拥有较强的乐器伴奏能力也是身为声乐教师必不可少的一项本领,良好的伴奏能力会使演唱者更加投入的去演唱歌曲,体会歌曲。
二、重视声乐人才的选拔以及人才的培养
(一)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喜好
每一个声乐老师都知道,声乐专业的每一个学生都具有非常强烈的自我意识以及对自身具有比较高的自我评价,他们非常渴望成功,渴望舞台,渴望与众不同。想要引起他人的关注,尤其是专业老师的关注。当然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嗓音条件和接受能力,作为声乐教学老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各个方面的特点来制定出针对个人的训练的目标和规划。比如说有些同学的咬字发音不够好,上课的过程中就多强调如何用身体器官配合自然发声的训练。有些同学气息支撑不够,就需要老师多制定一些“小狗哈气”等训练气息的方法。也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平等公正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多多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少些批评教育。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紧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还要有选择的制定出教学方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增强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在声乐教学中,正确地做到因材施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在声乐的教学中增强艺术与社会实践活动,鼓励他们积极观看各种优秀歌唱家的音乐会,多参加国内外声乐比赛。也使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更好的去学习舞台表演能力,全面的提高他们的自身音乐素养。
(三)创建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新颖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具有主体的地位,而老师的主导地位则是全面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出来。而身为一名优秀的声乐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晓之以情,还要动之以理,正确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出一个具有指导性的、创建性的教学模式。还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设身处地的去考虑他们的问题,替学生解决他们所遇到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声乐方面的知识。在教育学生是,只有老师先尊重学生,才能够赢得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尊重,这样不仅能够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和师生关系,还能够创建出一个平等、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儿童;声乐;保护声带
一、儿童声乐学前考察及划分班级的方法和原因
(一)年龄划分
对于童声的教学划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八岁前、八岁到变声期前、变声期后。年龄的划分,主要界线是变声期,男生的变声期大约在十四到十六岁,女生相对早一些,是十三到十五岁左右。因为声带与咽喉随着年龄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从而导致音色嘶哑、音域变窄、发声疲劳、声带局部充血,并伴有分泌物增多等现象。这些变化使得他们在说话、唱歌时的声音与儿童时期有所不同,大约会持续一年的时间。但是,在划分班级的时候,我们并不能把所有孩子的变声期都统一到一个年龄上(比如说规定十二岁的时候就是所有孩子的变声期),而是要根据每一个人真实的变化来判断是否进入变声期,从而进行划分班级。八岁前后的划分,主要是依据儿童的心理和心智来划分,八岁以前的孩子心智还属于幼童,依懒性强,思维单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容易引导,对此老师应该多选一些神话故事类型、歌曲内容故事性强、旋律简单又动听的歌曲来进行教学,例如《保护小羊》《数鸭子》等,让学生在欢快的音乐中感受到五彩缤纷的世界,同时,让音乐自然而然地融入孩子的生活。八岁以后的孩子开始慢慢地有了独立感,思维开始发生变化,对于一些人或事物有了独立的判断,此时老师要注意用对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多选择一些内容通俗易懂、积极向上、带有教育性意义的歌曲,例如《好妈妈》《祖国是大家的妈妈》《节水歌》等,在教学生学习音乐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格的培养。
(二)音准程度划分
有些孩子对音准不是很敏感,也就是所谓的“五音不全”,好多人认为既然五音不全,那就无法唱歌,和音乐也无缘。通过我多年的教学实践,显然这种说法是片面的。首先,音乐是一种带有治愈功能的艺术,小朋友可以在美妙活泼的音乐中快乐成长;青少年则更加喜欢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抑或在音乐中寻找自我;忙碌了一天的成年人可以通过音乐来缓解工作中的压力;老年人可以在音乐中欢度余生,延年益寿等。所以,无论儿童是否具有音乐上的天赋,都可以去接触音乐,在音乐中获得快乐。其次,五音不全的小朋友只是一种先天的乐感缺陷,但并不耽误他们去享受音乐,去学习音乐,所以不要妄下定论,因为选择权在自己手里,你所认为的不可以也只是一部分人做出的选择,并不代表所有人都如此。还有,在我从事了声乐教师行业后,我也遇到了许多音准不好的小朋友,但是在不断地学习与训练后,虽然依然会跑调,但都大有改善。所以,在划分班级或声乐小组的原则上,我会把音准不是很好的小朋友单独划分出来,这样不会耽误其他成员的进度,也不会让五音不全的小朋友被忽视。
二、儿童声乐的训练方法与教学原则
(一)感受气息
如果说踏板是钢琴的灵魂,那么气息就是歌唱的灵魂。在歌唱中,学会运用气息不仅会保护声带,还会使演唱者的声音听起来更加圆润有力,赋予整首歌曲灵魂。也许有的人会问:气息不就自然地存在吗,我们为什么还要去感受它呢?气息确实是自然存在的,但往常在演唱歌曲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单纯地用嗓子去拼命地唱高音,去喊叫,对声带进行各种挤压来达到自己想要的演唱效果,这个时候的气息就是很微弱的存在,你把它当空气,它又怎么会主动跑出来帮你呢?所以,我们一定要去感受它,然后运用它,在儿童演唱教学中,通常可以用“闻花香”“气球膨胀原理”“胸腹一起呼吸”等一系列方法,做讲解与亲身示范,让学生学会感受气息,然后运用它。
(二)字正腔圆
在中国文化艺术中,文字作为表达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歌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熟练地运用咬字与发声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表达情感。戏剧、歌剧、声乐、话剧等都讲究一个发音吐字,必须字正腔圆,要求咬字准确,腔调圆润,对于童声演唱过程中也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孩子处于一个初级学习阶段,基础必须要打扎实,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纠正孩子的错误咬字发音也是重中之重。教学中要求学生字头要咬准,字头部分演唱时要灵活轻巧,要有气息的支撑,砰一下子打出来,然后圆滑地过渡到字尾,字尾要归韵,放松面罩、额头和下腭,将咬字和发声融合。整个过程缺一不可,所以,这个时候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来指导学生,纠正学生,切不可因一时的心急而忽略了咬字,致使演唱效果不完美。
(三)在保护嗓子的前提下教学
在童声教学中,一定要以保护学生的声带为基础来进行教学,发声练习的时候不要超过十分钟,尽量把音域控制在八度以内,防止学生在高音发声练习时对声带进行挤、卡、压,从而对声带造成损伤。同样,选择声乐演唱作品时也要贴合学生的音域,指导过程中建议让学生小声练习,把柔和的声音与气息结合起来进行演唱,切忌用嗓子喊出高音。与此同时,要对学生的声音音域进行适度拓展,一定要在气息的支撑下用科学的发声练习帮助学生找到他声音更多的可能性。这是作为声乐老师必须遵循的原理,不可以过分追求高音而揠苗助长,也不可以过分保守而止步不前。
(四)舞台表演素质培养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文化艺术生活逐渐丰富起来,社会上兴起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比赛或者艺术文化活动表演,让儿童从小就可以有机会站在舞台上展示自己,不过,问题也随之而来。上台演唱,不仅仅是考验演唱者的功底和技巧,也是对表演者心理素质的极大考验。通过几场演出我发现:几名平时上课表现很好,演唱也很棒的学生,上台后紧张拘谨,演唱效果大打折扣,和平常练习的时候完全不在一个水平上。这就是心理素质较差的表现,需要我们平时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克服这个障碍。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1)教学过程中保证氛围轻松愉悦,歌唱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不可以古板教学,让学生产生抵触的心理;(2)上课时要多鼓励与赞美学生,如果他唱得不好也不要责骂,否则会让小朋友感觉自尊心受挫,失去信心。应该给予他大大的鼓励,有进步后就要多加赞扬,让他们在歌唱的时候越来越有自信。(3)进行场景模拟。平时在演唱歌曲时要模拟舞台表演的状态,让学生熟悉这种表演的环境与氛围,潜移默化地消除他们对舞台的恐惧感,可以自信大胆地在舞台上表演。老师在传授小朋友音乐知识的同时,也要让他们在音乐中学会坚强与勇敢。
一、声乐教学前应遵循的原则
1、做好声乐专业学生的选才工作
声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基于声乐专业学生的选拔上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这个道理。没有声乐教学的可造之材,再优秀的声乐教师,再多变的教学方法,都是徒劳无功的。为了保证能够选拔到合格的声乐专业的学生,学校的考试制度要做到公正合理。要反复斟酌考试的内容。首先,不能过分看重学生的外表条件,因为声乐专业是需要用声音来说服一切的。也不能对嗓音的条件要求太苛刻,因为声乐训练后天的技巧掌握才是至关重要的,应该考察学生的音乐素养。其次,学校要充分关注考试文化课的成绩,文化知识的缺乏会阻碍学生艺术发展的空间。再次,招生艺术系或艺术院校要严把专业面试关。提高考试的透明度,杜绝各种面试的打招呼等舞弊行为,把不符合要求的所谓关系户淘汰掉,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考察,选拔出品学兼优,发展潜力较大的学生,进入艺术院校进行培养。最后,教育主管部门要考虑缩小招收声乐艺术生的规模,提高声乐专业学生的入学门槛,选出的人才就会更有竞争力。
2、提高声乐教师的教学能力
首先,声乐专业的学生在进行练习和学习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如发声的技巧以及艺术表现的细节问题,这是很常见的现象。声乐教学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发现存在学生身上的问题,教师还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声乐教师好比是医生,学生在发声练习中出现了问题,就好比是患了某种疾病,这是教师就要像医生一样,通过医学诊疗手段来排除和确诊,找出发生出现问题的“病因”。往往名医会很快的对症下药,而庸医反而会耽误患者的时间和精力。作为声乐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才能知道在何种情况下,使用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顺利解决学生发声过程中遇到的众多问题。
其次,作为声乐教师,讲授的很多都是理论性的知识,还需要教师身先示范,登台演唱。同时还要多才多艺,具有很强的乐器伴奏能力,最常用的乐器是钢琴。教师具备舞台演唱能力,起到了言传身教的作用,学生耳濡目染,就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具备较好的舞台演唱能力的教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激情,让教室从枯燥的声乐理论中解放出来,学生也能耳目一新。学生通过仔细的聆听,找到了自己和老师在发声以及艺术表现上的差距,在课后可以模仿教师的演唱风格和技术,还可以通过领会教师对作品的把控,从而形成自己对艺术的独特的理解。我们可以总结出声乐大师们的共性,如国内的沈湘以及周晓燕等名家,他们既是声乐教育家,又是演唱家,集表演和教育于一身。其实演唱和教学应该是相互促进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演唱的内容,课堂效果不是学生所期望的。教师的钢琴伴奏,可以帮助学生通过教师的点拨,体验到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融入到作品的意境中,从而产生自己的声乐作品的创作灵感,这些都是音乐素养提高的表现。
二、声乐教学的基本方法
1、比喻教学法
声乐理论知识有的是比较单调难理解的,比喻教学方法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来启发学生。例如,欧洲很多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把声音比喻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让学生把声音吞进去,这种形象的比喻能帮助学生打开喉咙,因为学生在吞东西时,喉咙自然就会打开。著名声乐教育泰斗,费曼博士经常运用这种比喻教学法,把母音形象的比喻成梨的形象。帮助学生获得有磁性的母音,他还把声音比作为江河中潺潺的流水,很连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声音的特征。
除此之外,有的教师还用“吸住唱”和“向忍住打哈欠”来进行比喻,让学生尽量打开自己的共鸣腔。运用丹田来进行呼吸,让学生呼吸的更彻底,还可以这样来比喻:把声音停留在自己的胸前的纽扣上。这种比喻是为了提醒学生,体验低位喉咙的感觉。当让学生从深处进行叹气时,可以这样来比喻:让气息跟着自己的脚后跟。这种比喻能够更为深刻的感受到呼和吸之间的关系,以及连贯性的特质。教师还可以用肢体语言,或者是眼神来提醒学生在歌唱时应注意的方面。
2、启发教学法
对声乐专业的学生适度启发是必要的。启发式教学法的实用性在于,除了帮助学生理解声乐理论之外,还可以提供自己的发生技巧和水平,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来感受作品的情感流露,并把声音知识和作品联系在一起。对学生训练的全过程有个总体的把握,掌握声乐教学的流程,并活学活用。学生会唱是最基本的目标,还应该区别不同的声乐专业。学生在启发教学法的作用下,能够自觉的找到,自己在表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找到解决自身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应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通用的。因此,要让绝大对数学生都能够自主的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是一把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它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
3、情境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创设情境,而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从此喜爱上声乐专业课,让课堂的氛围活跃起来。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情况,直接决定了课堂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声乐作为艺术表现,与人的思维不无关系。声乐教学应该有针对性,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采取训练方法。因此,情境教学融入到声乐教学中是必要的。情境教学的使用,会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专注度,从而提高声乐技能,激活学生的艺术创作细胞,以及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长江颂》演唱时,学生们所处的环境以及生活经历和主人公相比差别较大,但是教师通过语言来进行描述,能够将学生的想象激发出来,能够进行歌曲情绪气象的渲染,让学生进行联想,学生则可以通过形象思维来进行间接情感体验的获取。
关键词:音乐;声乐教学;情感
一直以来,声乐教学总是围绕着解决开喉咙、呼吸、喉头等技术问题来进行。传统教学中过于强调肌肉运动的技术能力,忽视了人的情绪性格等因素,造成技术的不全面,使专业的学习较为艰难。声乐学生整天努力练习的不是如何进步,而是忙于解决各种声音的毛病。许多声乐前辈和老师说。学习声乐就是建立好的“歌唱乐器”,就是“发声机器”的训练过程。然而这种单一的将发声技能作为声乐教学的全部的教学方法,是不能真正达到声乐教学效果的。声乐是技术和音乐的结合,它需要一个整体协调的状态,包括情感控制、咬字状态、心理稳定等方面,仅仅练习发声技术不但学不好技术,还会影响歌唱的美感。实际上声乐就是正确的说话,歌唱最终是表达感情的。歌唱的内容是歌曲的音乐情感和音调,其他的练习都是辅的。而且每个人对声乐技术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而教师最终的责任就是帮助学生稳定状态,建立起学生个人的演唱技术状态。优秀的教师是不拘于某种教学模式的,而是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的。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得知以音乐中心,通过表现音乐形象来调整发声技术的声乐教学方法事半功倍。
一、建立以音乐为中心的整体教学观念
声乐是音乐、诗歌和演唱技巧完美结合的艺术。好的演唱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发声技巧、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之上。因此,作为教师必须从“重技轻艺”的误区中走出来,使自己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史学修养、语言修养、美学修养和音乐理论修养,建立以音乐为中心的整体教学观念。作为艺术的一个分支,音乐是声乐艺术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应从培养学生音乐内心听觉与音乐意象人手,在声乐教学实践中,通过长期刻苦的音乐艺术训练,融入练习者的创造性,并依靠练习者的情感、经历、修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不断促进声乐艺术的表现。技与艺,即声与情,一向是歌唱中血肉相连的两个部分。发声、咬字、吐字和隋感的表达构成歌唱的整体,二者不可分割。歌唱的人声是以人身的整体作为乐器从事歌唱的,绝非只靠嗓子、气息或共鸣就能单独完成。歌唱是全身心都参与的一种表演艺术,歌唱应成为诸种因素融汇于一个整体中的扣人心弦的完美艺术。换言之,只有声情并茂,技艺结合,才能使歌唱达到感人的境界,产生沁人肺腑的艺术效果。声与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不论是专业歌唱者还是业余爱好者,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加强整体歌唱的意识,使歌唱发声与情感表达同时进行,使声、字、情成为一体,养成用心灵歌唱的习惯。由于每个人的生理条件不同,嗓音也有差异,在声乐教学中整体训练尤为重要,它不仅包括歌唱呼吸的整体训练、歌唱语言处理,歌唱心理的训练等,更重要的还是歌唱的魂――音乐的训练。从开始练声起,就要同音乐结合起来,即练声也要有良好的乐感。音程、音阶的练习中,一方面是肌肉、音准、气息、共鸣等方面的技术练习,同时它们又都是乐曲的组成部分,要给它们以音乐的活力和生命。因此练声一开始,要求每个歌唱者把音程、音阶、练声乐句也唱得悦耳、动听。以上我们可以领悟到,在歌唱发声的过程中,呼吸、共鸣、吐字、表现缺一不可,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这就是我们所要求的“整体歌唱”的含义。
二、有内涵的练声
歌唱发声练习的目的,简言之,就是将歌曲演唱中对声音所需求的各种技术环节,通过有规律、有步骤的发声练习,逐步提高歌唱发声的生理机能,调节各歌唱器官的协作运动,养成良好的歌唱状态,使歌唱发声的技术成为歌唱表现的有力手段,为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唱效果服务。发声练多因为没有歌词的原因,被认为是没有情感内容的,属于纯粹技术练习,如单个音素、音节的发音练习,扩展音域的练习,提炼音质的练习等等。其实不然。即使是单个长音,假使我们用不同的情绪来表达,也将出现多种声音音色、音质的表达方式。在歌唱中“声和情”永远都是紧密联系的。例如:我们在心情愉快时发出的声音是甜润、温暖的,而板着脸孔则会发出冰冷、干涩的声音,即便符合练习要领,声音效果也是差强人意的。发音正确基本方法的掌握,是为了利于更大程度地表情达意,而不是单纯地追求声音。愉快、温暖的发音应是歌唱时的最基本声音色调,它可以使声音柔和悦耳,声随情走,充分做到有声有情,情托声,声含情。
在声乐教学中,练声过程是整体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如何让学生从枯燥的练声技能中摆脱出来,就需要运用音乐的魅力,发挥练声曲的作用。在练声前,首先要求学生在思想上作好准备,借助发声练习曲调的旋律,诉说自己的心情和愿望,抒发内心的情怀。例如:5 4 3 2 | 1――这一短小的练声曲,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这个练声曲的旋律是对“彩虹”的描绘,提示学生用声音来描绘彩虹的形状,以及用“雨后见彩虹”的欣喜心情来进行发声练习。如此,简单枯燥的练声曲就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学生会用愉快的心情去完成,最终达到练声目的。同时,在发声练习过程中,结合字声练习(带词练习)要求根据词意思维有想象、有意境、有画面、语气有表现、声音有乐感、有感情地去唱。力求做到字正腔圆、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慢慢地向歌唱歌曲作品过渡。
三、“以情带声”的歌唱训练
歌唱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更是人类心灵对世界感应的产物,是以歌唱声音为物质材料的人类精神唤醒及生命升华的展开形式,它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展开其价值,充分体现了人类情感表现的自我创造与追求,是情感的美化和升华。在歌唱的诸多环节中,“情”是最重要的,在歌唱中起主导作用,是声音的灵魂。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指出:“艺术的精髓并不是技术而是心灵,一旦心灵可以毫无障碍地自由表达,便能创造出完整的音乐效果”。意大利著名的歌唱家卡鲁索认为“歌唱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为了追求一种效果而作的技术挣扎。”他在歌唱时听从心灵的支配,超越技术对他的影响,他的感情是他歌唱中唯一的导师。北京曲艺界也有着“说书一股劲,唱曲一段情”的艺谚,要求演唱者以充沛的内在情感统领、调动声音,以显示情真意切、优美动人的双重艺术魅力。因此,笔者认为在声乐教学中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歌唱的情感表达和歌唱的艺术表现上,会给课程的整个过程带来一个良好的开端。
歌唱前让学生充满激情地朗诵歌词,酝酿感情,根据歌词的内容与情绪决定抑、扬、顿、挫的声调和字的喷口力度,形成自如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气。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把握歌唱内容所要求的总体形象,在脑海里形成“内心形象”,从内心视觉、听觉上感受音高、节奏、发音及内容表达的理想效果,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表达情感,积极地投入歌唱――即“以情带声”的歌唱。它就好像讲故事时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这种忘掉技术、注重表达歌词内容的歌唱才能打动观众。例如在《节日欢歌》歌唱训练中,启发学生怀着激动兴奋的情绪,表现节日中欢快的气氛。学生在跳跃生动的音乐指引下,自然而然的就能运用光彩明亮、流畅生动的高位置声音来演唱,无须过多的声乐术语做解释。同样在教授歌曲《黄水谣》时,首先让学生了解音乐的背景,以及音乐所要表现的三个截然不同的层面,力图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三种不同的情感,而后的演唱比单从声音技巧来训练、要求学生要有效果。如此的“以情带声”的歌唱训练,充分发挥了音乐的作用,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使他们从复杂的歌唱技巧中解放出来,从中真正感受到所带来的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体现了歌唱的本质。
关 键 词:声乐 有效教学 途径 方法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学生掌握教学的有效知识量(即新观点、新材料、学生不知不懂的和学生有所得、有所感的内容)的程度达到了有效教学时间和总教学时间的最大比值,这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教学浪费的过程。有效教学对于声乐教学来说,就是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师生双方密切配合,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学生的声乐潜能,加大声乐有效教学量,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
在现行声乐教学中,不仅存在着一些教学效率低,学生成才速度缓慢的低效教学,还存在着一些使学生声乐水平停滞不前的无效教学。更有甚者,导致学生声乐水平倒退和坏嗓的严重的教学失误也时有发生。造成低效教学和无效教学甚至严重教学失误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不外乎三点:一是一些声乐教师没有真正掌握歌唱艺术的真谛,缺乏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因此无法引导学生顺利地进行声乐学习;二是有些声乐教师不懂得或不遵循声乐教学心理,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三是一些学生不具备学习声乐的嗓音条件、乐感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因此,必须迅速扭转声乐教学中存在着的低效教学、无效教学甚至严重的教学失误的不利局面,大力提倡并实施声乐的有效教学。
笔者认为,实施声乐有效教学的基本途径与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重视声乐“选苗”
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首先必须重视“选苗”。为了确保选准声乐“苗子”,首先,必须合理设置考试科目,改革考试内容。一方面在专业上不能过分强调演唱水平、形象和嗓音条件,要重视考生的音乐素质和音乐基本素养;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考生文化成绩的要求,贫乏的文化知识,必定会扼制学生艺术、教育才能的发展。其次,招生学校要把好专业面试关。一是要坚决刹住招生考试中找关系、走后门等舞弊行为。二是要加强对考生思想品质和心理品质的考查,真正选拔出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俱佳、思想品德优良和心理品质良好的考生作为未来的培养对象。三是教育主管部门和招生院校应严格控制招生规模。近几年来,由于一些学校盲目扩招,导致生源质量明显呈下降趋势,一些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较差,甚至五音不全的考生也进入校园,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声乐有效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二、加强声乐教师的教学能力
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拥有一些好的声乐师资队伍是关键。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莱·泰巴尔迪直截了当地宣称:“歌唱和秘密就是找到一位好教师。”因此,声乐教师要努力学习、钻研,不断探索和积累,努力从以下五个方面切实加强声乐教学能力。
第一,声乐教师要有总的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掌握正确的唱法。只有老师明白了,学生才可能明白,如果教师本人都没有搞懂正确的唱法,教学时难免陷入“盲人骑瞎马”的境地。因此,声乐教师尤其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和提高,形成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尽可能多地掌握多种风格的作品演唱。
第二,要有个好耳朵。声乐这门艺术主要通过听觉来进行,声乐中的绝大多数问题,只能说一个梗概和一般原则,更具体的就要靠听觉去把关了。声乐教师必须借助敏锐和有经验的听觉,去准确地判别学生发声和演唱时的音准、节奏、音质、音色、共鸣、气息、读字等情况,并及时对学生的发声和演唱作出调整。
第三,声乐教师必须具有“对症下药”的能力。每一位声乐学生在声乐学习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歌唱发声技巧和歌唱艺术表现上的问题,声乐教学实质上就是师生合作,及时发现问题和动用有效的训练手段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不妨把声乐教师比喻为医生,把声乐学生比喻为患者,教师用听觉去判断学生的歌唱发声,就相当于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和运用先进的仪器检测设备,为患者诊断出病因。而用有效的训练手段解决学生的问题,则相当于“对症下药”。作为一名优秀的声乐教师,训练手段必须是又多又好,以解决好声乐学生可能遇到的众多难题。
第四,声乐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舞台演唱能力和一定的钢琴伴奏能力。“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具备示范歌唱能力的教师可以使“言传”与“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更具魅力,更令人信服。一位具有较高的舞台演唱能力的声乐教师必定同时具有很好的范唱能力,而好的范唱不仅是激发学生兴趣最有力的手段,还能使教师从生硬的的理论讲解中解放出来。通过聆听教师的范唱,学生不仅可以直接模仿教师的歌唱方法,还可以体会教师对歌曲的理解和艺术表现,达到对作品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试看国内外一些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意大利的巴拉、吉诺·贝基,我国的沈湘、周小燕等,他们都是集演唱与教学于一身的“双料”大师。较强的钢琴伴奏能力,也是上好声乐课不可或缺的。好的歌曲伴奏可以使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对作品情绪的提示、意境的烘托与情感的交流融合,使学生投入到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中去,完美地表达作品。
第五,声乐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相关科学知识。声乐是音乐、诗歌和演唱技巧完美结合的艺术,好的演唱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发声技巧、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之上。因此,教师必须从“重技轻艺”的误区中走出来,使自己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史学修养、语言修养、美学修养和音乐理论修养,同时还必须具备相关的物理学知识、生理解剖知识,并懂得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总之,声乐教师的修养越全面、知识结构越完备,越有可能成为声乐教育家,越有可能培养出大量优秀的声乐人才。
三、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学从来都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声乐教学更以其特殊的“师徒”关系,离不开师生间密切的配合,良好的互动。 1987年,美国高等教育协会发表了题为《高等教育教学新动向》的报告,该报告在总结美国高校50年的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良好本科教育的七项原则,其中首项原则就是鼓励师生间的接触。
传统的声乐教学过分地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和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言听计从的被动地位,学生的主体作用无法得到实现。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必须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在很大程度上,声乐教师与学生是合作伙伴关系。因此,师生之间应该经常进行学术交流、思想感情的交融,建立良好的合作与互助关系。其次,应建立无权威性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主观、武断、生硬、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在一切可能的教学环节上,都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质疑。再次,教师是为了学生而存在的,教师应加强师德修养,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成为学生所期待的良师和益友,学生也应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尊重教师的劳动。
四、遵循教学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所谓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而应是教师正确地、恰当地组织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智能活动去探索获得知识、技能,并在探究获取中进一步发展智能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本质决定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则体现在把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有效地组织起来,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一方面,声乐教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示之以范,培养学生对学生歌唱的正确动机、浓厚的兴趣、真挚的情感、顽强的毅力。真正把学生吸引到歌唱中来,全身心地投入声乐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必须按照大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声乐教师就应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引导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或与同学结成学习伙伴进行合作式的声乐学习;大学生的认识能力较强,尤其是思维达到了较高的程度,教师就应该鼓励和指导学生在课堂内外探索式地进行声乐学习和研究;大学生的理想大都比较明确而富有社会意义,声乐教师就应该热情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学生的前途。
沈湘教授在处理声乐教学教与学的关系时,就很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他说:“教与学的关系就是教师帮助学生唱,而不代替学生唱,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唱好,千万不能让学生为你的‘学说’和经验服务,这样十有八九要失败的。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设身处地地去考虑他们的问题。要替学生考虑呼吸深浅、声音运用、理解作品、音乐处理等,只要把握总的原则和要求,学生怎么唱舒服就怎么办,因为最终是他上台演唱,我们不能叫他上台去受罪。”沈湘教授还极力反对在课堂上对学生强行灌输,他认为有些感觉绝不能用教师自己的感觉和语言去叫学生接受,要让学生自己有所体会后,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
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条件和良好的声乐学习氛围。广大声乐教师要以培养声乐人才为己任,积极探索出更多实施声乐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参考文献:
[1]俞子正.声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06.
我们通过分析格林卡的声乐方法论,研究他的歌剧,浪漫曲,艺术歌曲,不仅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重要的帮助,而且在实践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格林卡对声乐艺术的理解
格林卡认为,在声乐教学中的很多问题取决于人的思想和音乐品味。他在声乐艺术上的意见与意大利和法国演唱者和教师的意见不一致。他深入研究了俄罗斯的文化和艺术,并且吸收了俄罗斯的家庭式的音乐和俄罗斯民歌;他深入地研究了俄罗斯戏剧,常穿梭于大小俄罗斯剧院,与许多演员结识。因此,他强调好歌手首先必须是位好演员。当他到国外旅行时,他总是去当地的歌剧院。在那里他也学到了音乐表演。
他认为在声乐艺术中内容才是首位的,音乐形式是表达艺术内涵的一种手段,像身体与灵魂的关系一样,需要相互协调。他认为唱歌的价值在于“自然度、简约、以及对音乐诠释的真实性。”他说:“只有听起来是自然地表达作曲家的想法和感受的音才是正确的”。他认为歌唱者应高度重视声乐作品的歌词内容。在他的声乐作品中歌词和音乐有着密切关系。他的声乐作品中没有使用意大利装饰音一词而运用了其单独的元音。他这样做是为了强调所要表达词的意义。他拒绝将其作品翻译成法语。他认为音乐和法语单词很难完全遵照原文的意思。他想要听众听清楚歌唱的每一个词。据与他同时代友人回忆,当格林卡自己演唱时非常富有感情。他不仅仅研究声乐艺术,他还热爱声乐教学工作。他有着30多年的国内外声乐教学经验。他所教的学生中有彼得罗夫、古拉克-阿拉杰莫夫斯基、伊万诺夫、列奥诺娃等。并且在他的歌剧“伊万 ?苏萨宁”中亲自指导他们演唱。
二、格林卡声乐教学法的观点
格林卡写了关于声乐方面的《练声曲》和《如何学习声乐》的方法论。《如何学习声乐》是他1856年完成的。在这部书籍中写了宝贵的练声曲和建议,生动地反映出作曲家的创新思维,他的发声方法的条理原则。在他声乐教学中的主要方法称为“同心方法”,现在被称为“格林卡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思路是在学习声乐的起初,要求学习者本身要从最舒服的音开始,也就是从中低声区的音开始练习。他的的教学方法不同于大多数西方欧洲的教学法,而是采取从低音开始学习发声方法。他要求非常小心地训练发声,并建议日常的发声练习应局限在中音区的范围。中音区被他称为自然音区。在学会中音区的音以后再扩大其他音区的音。他认为学生能够感觉和了解自己的声音。他在书中写到没有完美的声音。因此,训练的目的是解决声音的不足之处。他认为声音有两种共鸣。一种是头腔,另一种是胸腔。他强调最好的歌手的声音是具有擅长混合头腔和胸腔共鸣的能力,好的歌手们是能够发展完善自己的声音,因为每个人有自己的独特的音色,使用这样的方法会让不同音区的音色更加统一。
他的发声方法在被德国广泛使用于19世纪后半叶。而现在被全世界广泛使用。他强调在声乐作品中连音和歌唱性。而且声乐学习者需要找到自身自然的音色。他认为应在声乐作品中及激动的部分更多地使用颤音,颤音是歌手演唱的重要工具。他认为演唱者需要高度重视正确的连音。他为此写了专门的基础练习。他的学生回忆说,格林卡声乐教学中常常强调要把元音唱圆,他说俄语中的a发音很平,在声乐演唱中应该唱意大利语中a的发音才对,因为在意大利语中的a与通常的俄语口语的“a”相比位置更高。他建议元音“ye”,唱成“ai”。他认为歌唱的准则,在于放松的、自然的音色。
三、格林卡对演唱者技能训练的要求
他重视训练演唱者的清唱技能。所有声乐基础练习,都是无伴奏的。他认为在每日声乐歌曲训练中不允许在钢琴上给出旋律,他认为清唱可以提高演唱者的听力,提高语气的准确度,并能训练出独立的演唱者。他认为换气要半开口,半开口式的呼吸能够更好地歌唱出乐句。他在文章中提到,演唱者要很好地发展自身的音乐听力。在他大部分的基础训练初期,大量使用了辅助音练习。“歌唱的训练中”首先学习的是“音阶练习”。而在“音阶练习”之前应该是是辅助音的练习。学习音阶的首选是大调,因为大调相对来说更容易,音也更直接。发声练习应该是逐步的,开始时训练相邻的音,然后是音程。集中更多的注意力给主要的音,主要的音要长,集中较少的注意力给辅助音,辅助音要短,像装饰音一样,并且要轻。他提醒人们注意,歌唱需要准确地节奏。好的节奏能够准确的表达音乐情感并能发挥演唱者的听力。他十分重视作品的选择。他认为,在初级训练阶段,应该选择学习意大利艺术歌曲和歌剧咏叹调。因为,意大利语的发音更正确。在这之后选择格林卡的浪漫曲,和他的歌剧中的咏叹调。因为,在他的作品中有更多对于声乐学习者困难的片段。他建议在学习经过句时,应从慢速开始,然后在加快速度。他奉劝歌手应在声带疲劳时停止歌唱。他说:“用疲惫的声音歌唱是有害的。”他建议张弛有度的训练方式。尤其是学习困难的片段时,避免运用疲劳的喉部肌肉。他鼓励初级阶段的演唱者选择经验丰富的作曲家的作品,这样可以给一个年轻的歌手的好的提示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