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08 16:51:0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第1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构成要素分析;阶段分析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内涵

针对学术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构成因素,阶段比较模糊,没达成一致的情况下,我更倾向于从抽象简化的角度来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定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各构成要素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矛盾运动和交互作用而形成的若干子运行系统的有机组合。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的这一定义,试图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下一个定义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的各构成要素及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矛盾运动和交互作用而形成的若干子运行系统的有机组合。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分析

2.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中相对稳定的构成因素有以下三个。

2.1.1 教育者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人。谈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时,有学者认为它是由政工队伍,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要素构成。政工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力量,是领导组织者。教师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是具体实践者。管理队伍是稳定学生思想,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助力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一特定的教育群体,有他自身的特点和要求。

2.1.2 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具体教育对象,他是教育效果的直接体现者。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是处于对象主体的地位,他对教育者传递的信息进行选择性的吸收与改造,并通过能动性的认识反作用于教育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对象,主要指在校大学生。他们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作为青年学生,他们关心祖国的繁荣昌盛,立志振兴中华,有较强的民主意识,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但是作为青少年群体,他们正是处于人生由少年向成年的过渡时期,具有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

2.1.3 介体

介体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到一个纽带联结的作用,它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中介因素。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时的信息内容及教育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利用好思想政治教育介体,实现与受教育者的良好互动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效果。

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的阶段分析

2.2.1 施教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教育者在进行施教之前,首先要进行自我教育,对自己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从而缩小一定社会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原有的思想品德认识水平之间的差距。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环境是一个开放的信息源系统,它对教育者施加影响的同时也对受教育者发生影响,教育者通过大量的信息进行评价筛选,然后作用于受教育者,介体在这里起到一个纽带互动的作用。

2.2.2 模塑阶段

模塑“顾名思义也就是模仿塑造,这是主要从受教育者自身的角度出发来进行阐述的,是受教育者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际上就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帮助和引导受教育者,使其形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期望的思想政治品德过程。受教育者只有根据教育者的要求不断通过自身的”模仿“塑造”从而达到一定社会或者阶级所期望的思想政治品德。这种塑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促使社会成员形成符合特定阶级利益的思想政治品德。二是纠正社会成员偏离特定社会和阶级的思想政治品德,使其思想政治品德与社会和阶级所期望的大体一致。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根据教育者提出的要求和自身的思想道德发展水平,不断的进行自身模塑,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四有”新人等对大学生的要求。

2.2.3 互动反馈阶段

这一阶段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终体现。受教育者通过第一阶段在接受到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施加的影响后,以自己已有的认识水平为基础,通过模塑阶段的选择,消化,吸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政治品德,然后把获得的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受教育者的道德认知通过道德行为作用于社会,并通过一定的社会评价反过来作用于教育者,使教育者了解到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效果。教育者可以根据受教育者的实际教育效果进行质的评判和量的估价,针对受教育者偏离教育目标的状况予以“端正”,最终使思想政治品德符合预订的目标。

3 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

3.1 教育者的构建

3.1.1 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拓宽自己的视野

在面临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各种传播媒介的广泛应用,人们可以快速,及时,高效的了解到世界各地的信息,这种高速快捷的信息化时代也导致了各种消极低俗的因素不可避免的充斥在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渠道获取的多样性,便捷性,也导致了受教育者在总体上接收到的信息大于教育者所掌握的信息,这样就会产生“信息差”从而使教育者在传统意义上“先知先觉”的权威性丧失。针对此情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要了解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拓宽自己的视野,设身处地的了解大学生所处的信息环境,和他们形成一种相互探讨的氛围,在探讨中引导和沟通,更利于他们接受主流积极的价值信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转贴于

3.1.2 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加强专业道德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不断的学习,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工作的对象是有待进一步塑造的人,因此强调教育者对普通文化知识的掌握,普通文化知识本身具有陶冶人文精神,涵养人文素质的内在价值。教育者理应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此外作为教育者必须具备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等这些基本的专业道德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心存热爱学生的理念,才能去了解与理解学生,对学生充满热切的期盼,与学生和谐共处,才能深入的去与学生沟通,听到他们的心声,促进与学生的良好发展。

3.1.3 重视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说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在心理上施行的确定的有目的的系统影响,从而使受教育者身上养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质。教育者本人的品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然会对受教育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孔子就十分重视“以身作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从自身行为规范做起,处处严于律己,做学生的表率,在思想境界,道德情操诸方面真正成为大学生的榜样。现实表明,思想政治教育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教育者的风度,包括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教育对象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3.2 受教育者的构建

3.2.1 用科学知识充实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大学生作为青年人正是处于思想最活跃,接受新生事物最快的时期,对各种新鲜事物都充满了求知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们往往在学习上表现出很多问题。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平时旷课,考试敷衍。青年学生在大学阶段正是处于学文化长知识的阶段,在这人生最宝贵的岁月中一定要珍惜时间,不断的用科学文化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使自己从文化知识、文化修养层面得到提高。让自己的人生内涵从书本知识中得到丰富。

此外随着我国国际交往的加强,不同民族文化和理念发生碰撞,西方文化不断的进人到大学生的生活中。而大学生正处于生理的成熟期和心理的断乳期,对各种新事物充满好奇,却没有足够的分析辨别能力,西方文化中一些如个人主义、实用主义进人他们的思想领域,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和诱惑力。这些都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极大的影响。如何正确处理好外来文化冲击,吸取精华剔除糟粕,最根本的还是大学生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3.2.2 培养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的能力

自我认识的能力,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身体、性格、气质、能力,心理素质和道德行为的认识能力。大学生由于阅历不深,经验不足,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较差,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和偏差。他们有时候是骄傲自大,自命不凡,听不进去别人的不同意见,难免会出现错误的决策行为;有时候又妄自菲薄,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缺乏热情和活力。他们情绪波动与自我认识能力的缺乏和不完善密切相关。因此大学生要加强学习如何认识自我,正确的认识自己,剖析自己,加强自我认识能力。

自我评价能力是建立在自我认识能力基础之上,它是指个体以一定的思想道德标准对自己的心理品质、道德行为的分析判断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就是受教育者不断的通过自我评价来修正自己的行为,从而使自己的行为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通过自我评价,使大学生明确自身与评价标准之间的差距,从而促使加强自我教育,努力的缩小差距。

3.3 介体的构建

3.3.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由单一型向丰富型发展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是比较单一的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理论学习,如通过学校开设的公共课程对大学生进行马列主义理论思想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该是丰富多样的,不仅仅是马列主义思想的教育,它也应包括一些行为规范教育、礼仪常规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生存竞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该围绕着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个中心任务,并根据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丰富和更新。

3.3.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由灌输型向互动式发展

第2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策略

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市场环境要求大学生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具备明辨是非、随机应变、社会交际等多方面的能力,而这些素质能力的最基础和不可缺少的就是思想政治素质。因此,高校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当前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来对待,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更好适应企业和社会的发展。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落后

当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与当前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还不能完全适应。部分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只是片面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当作是灌输思想政治理论,宣传党的教育方针的工具,只是将灌输思想当成是一种任务,单纯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政治服务的工具,而忽视了对人格塑造的个性化的全面自由发展,没有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的真正意义和内涵,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要

当前,我国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明显落后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学内容不能很好适应日新月异的新需求和新问题,无法与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相对接,政治教育内容严重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前,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容都过于空洞宽泛,教育内容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就业导向关联性不强,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缺乏学习兴趣和热情。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

当前,很多高校缺乏健全和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由于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资金和人力的投入较少,在学生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团活动等方面的活动投入有限,很多具有积极意义的组织活动由于资金困境而无法开展。不仅如此,很多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由于活动场所有限且条件较差,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此外,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少数的教师与日益增多的生源相矛盾的现象比比皆是,同时由于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不平等,知识结构也不尽合理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健全的保障机制。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1.创新思想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的存在,要与不断变化的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更新思政教育观念,并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新时期,高校要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开展各种社团活动,逐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此外,高校要逐步确立灌输社会规范与培养能力和发展个性有机统一的新任务观,改革教育方法,并在提高灌输效果的同时,着力培养人的的能力和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2.适应学生发展要求,拓展教育内容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必须要从全局的战略角度出发,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根据时展的要求,站在新的历史高度,更新教育观念,着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坚持以学生为本,努力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思想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在新时期,我们要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坚持“三个贴近”的原则,科学确定并加强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3.健全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有充分的物质条件和制度条件才能保证正常运作。首先,高校要加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费的投入。确定合理的投入额度,列入预算,并按时调拨。同时,高校还要注意优化和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物质条件。为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和设备,不断改善条件优化手段。此外,高校要不断健全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和相关管理制度体系。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政治、文化、道德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依靠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等多种手段来调节社会关系,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总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在经济和文化形式不断变化的今天,高校作为对人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教育基地,必须不断研究和探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模式和新思路,努力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仲兆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问题及根源[J].徐州师范大

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6).

第3篇

论文摘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16号文件明确指出:高校应该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对于探讨一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创建一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

学校时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期,学校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高尚的道德品质,是全面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内在需要。面对思想道德建设涉及面广、育人途径多的特点,我们必须找准思想道德建设的切入点,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关怀生命,培育真人。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因此,研究和分析我国高校学生道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乃是加强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础环节,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绩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作为传播信息的新媒体越来越受到青睐,高校也不再是封闭的“象牙塔”,大学生们也根本无法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网络迅速克服了全球信息沟通的障碍,为我们开辟了又一个生活空间——网络社会,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信息量,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然而,网络引发的负面效应也正对青年大学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网络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网络时代,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一)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突破了时空的局限,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经常是以一对一的方式开展,通过谈心解决个人的思想问题,但这种交谈的内容无法广为传播,对其他有类似问题和疑惑的人无法产生影响,覆盖面极为有限。网络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其广泛性特点使得上述思想交流的声音可以摆脱时间、空间等限制,迅速而广泛地得到传播,在一定意义上克服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面小的缺陷。

网络的应用和普及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社会和世界中去,使学校、家庭、社会联结起来。不同地点的学生可以打破地域界限进行思想交流,不同地域的家长也可以通过网络来了解学生在校情况。通过网址的链接,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家庭可以更好地关心学生的成长,社会也可以更好地关注大学生的情况,从而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共同促进学生成长的良性模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网络创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模式

以往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沿用的是“一支笔、一本书、一个黑板”的课堂教学模式,或者是“听报告、开大会、读报纸”等你讲我听的灌输方式。而网络特有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可选择性,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极具个性特色的教育模式,使他们能够有针对性地接受教育和实现自主教育。

网络的信息高集成性和资源共享性则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只要轻点鼠标,就能使大学生快捷地与人类所创造的知识经验相联系,为他们获取、利用和加工信息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大大丰富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拓展了大学生的视野。

(三)网络信息尤其是BBS逐渐成为把握师生思想状况和热点的新载体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和信息的传播与获取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互联网的用户参与制,使每个人都可以在网上信息和观点。互联网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广阔、开放、自由的想象空间和信息论坛。网上尤其是BBS上的信息十分丰富,只要稍稍重要的事情,网上就会立刻有反映。据调查,到2007年3月底为止,光百度帖吧上的湖南工程学院吧就有主题数1516个,帖子数11026篇。因此,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快捷地了解广大师生尤其是青年大学生的情绪和他们的思想状况以及关心的热点问题,做好引导和疏导工作。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在我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既有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征:

(一)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平等性和互动性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客体关系上,教育者主体往往处于主导和权威的地位,教育者主体性作用往往强于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在教育过程中往往难以发挥和体现,因此,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处在不平等的地位。在网络社会中,网络受众在浏览网页、选择和吸收各种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时是以教育客体的身份出现,而在参与网络信息的制作、等网络实践活动时,又可能成为教育主体,因此,实施网络德育教育时,从教育过程来说,教育主体表现出客体化,教育客体表现出主体化。

(二)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介体来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功能的多样性和受众的广泛性

网络功能的多样性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无法比拟的;究其接收的范围来说又具有广泛性,在全球的互联网上,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一网的计算机与所有的“网络人”进行交流。而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交往层次不断深入,交往内容将日益丰富。人们可以坐在“网”前周游世界;“进入”图书馆、博物馆查找资料,搜集信息、阅读报刊;相互间可以“实话实说”、“无话不说”。

(三)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环体来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开放性

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全球的开放系统,其影响力、渗透力已不可低估;任何一个网友都有可能为这个网络加载、输入信息。因此,实施网络德育,较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实现了接受教育不受时间、场所、教师的限制和制约,实现了时时受教育。同时也实现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将学校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家庭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具有快捷性的特点

互联网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等级的“信息高速公路”,各种信息在这条“高速公路”上被传播、浏览、吸收,其传递速度之快,传递信息之新,是电视、广播、报纸等其它传播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实施网络德育,极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三、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途径创新

(一)以为指导,打造一片“纯净的天空”

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块新的重要阵地,国内外的敌对势力正竭力利用它同我们党和政府争夺群众,争夺青少年,如果不去占领,非和反就会占领。在网络这块没有硝烟却同样激烈的战场上,我们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迎接挑战,主动出击,增强我们在网上的正面宣传和影响力,努力掌握网上斗争的主动权。唯有此,我们才能化被动为主动,改变网络上“西强我弱”的状况。自1999年4月清华大学学生党员自发建立了一个名为“红色网站”的思想教育网站之后,国内相继有“之家”、“红色中国”、“红色世界”、“思想政治工作之窗”等一大批思想教育及理论学习的网站诞生,逐渐形成一股网上思想教育的声音及阵地,让正面的主渠道的声音抢得先机并形成主导地位。可见,建设一个优秀的网站能够吸引大学生,凝聚大学生,从而便于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建设以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为大学生打造一片“纯净的天空”,是目前教育者的当务之急。

(二)找准一个合适的“切入点”

一方面,传播道德知识和现有思想观点;另一方面,把视线重点转移到引导、启发、解疑释惑上来。为了适应大学生喜欢求新立异的特点,要找准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切入点,即把教育内容以最有效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同学们在点击中受熏陶,在思考中受教育。例如,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制作思想政治教育专题主页,或在校园网站、主页以及BBS上、聊天室中和其他栏目里,渗透或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学习生活实践指导专栏或主题讨论社区、虚拟社区等网站和主页,在网上开设网上党校、网上团校,设立理论学习、时事政策、“两课”辅导与答疑、心理咨询、学生生活服务、校务公开等栏目,开发“网上爱国主义影视”、“信箱留言”、“咨询热线”、“知识库”、“思想站”、“信息窗”和“连心桥”等专业场所,都是这方面的有益尝试。学生可以随时上网阅读和下载有关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材料,了解国内外大事并发表见解,关注身边的事迹和生活中的小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从传播道德知识和现成结论方面转移到引导、启发、解疑释惑上面来,实行网上教育和网下教育相结合,针对大学生的特点,用大学生乐于接受、感兴趣的方式,提高大学生的辨析、判断、选择信息的能力。首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教育热点,精心设计主流板块,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和信息占领网络思想阵地,增强网上的正面宜传和影响力,方便大学生随时在网上获取丰富的先进思想的教育资料,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免疫力。其次,可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用现代高新技术的手段来提炼、丰富和完善各种文化内容和形式,开展网上辩论、网上调查、网上征文活动,使之更吸引大学生来参与。通过校园中这种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净化他们的心灵,鼓舞他们的精神,提高他们的民族优秀文化的功底和文化品位,增强自身的抵御能力,使其不受消极网络环境的左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网络还可以采取建设宣传网或校报电子版等形式来及时准确客观地宣传报道国内外要闻和学校发生的大事要事,如重大政策的出台、重大活动的举办、重要事件的发生等。

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过:“没有好的形式,内容也会变味。” 内容是实质,形式为内容服务。因此,我们必须注重网络建设的形式,努力增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

(三)构建一个温馨的网上家园,让大学生网友产生情感和价值上的归属感

追求归属感是一个人生存的内在需要,在现实社会如此,在网络的虚拟社会里同样如此。归属感的形成必然指向一个集体,网络世界中归属感指向的是一个虚拟的集体。和现实世界一样,这个虚拟集体的文化必然会对其中的个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应该主动出击,抓住学生追求归属感的需要,构建一个温馨的网上家园,让大学生网友产生情感和价值上的归属感,并让这种归属感最终化为对网站的忠诚度。因为网络文化离不开其现实根源,一个最好的办法无疑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学校教育所能覆盖到的学生集体以恰当形式映射到网络中去,在形式上为广大学生追求网络中的归属感提供依据和核心,同时也有利于网上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

网站要让自己的信息满足大学生的思想需求,提供形式多样的个性化服务,比如搜索工具、图像库和文件库的超级链接等。学生认为有价值,自然就会反复访问。网站还要有独特的活动或资源,可以提供思想道德方面的竞赛,也可以在线直播某些大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或事件提高大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开发蕴含健康向上的价值观的“红色游戏”,迎合大学生喜欢上网玩游戏的特点,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此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借助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及网络的互动功能,鼓励大学生参与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决策。如让他们提供好的方案、建议,增加他们的参与意识与合作的兴趣。大学生参与网站建设,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进行及时调整,使之真正成为学生欢迎的网上好去处。

参考文献

[1]何登溢.新时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初探[J].经济师,2003,(4).

[2]李爱民等.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的期待与实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3).

第4篇

关键词:成人教育 业余生 德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129-02

1 新时期成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1)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成人院校已成为高等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教发〔2007〕23号《教育部关于加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和办学秩序管理的通知》的文件中提到,要加强成人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力度。成人高等教育要积极适应在职从业人员的需求,坚持以业余学习为主的办学形式,从2008年起,很多普通高等院校停止招成人脱产班学生,成人高等学校招收成人脱产班的规模要根据具体行业需求从严、合理确定。政策出台后,使得高校生源趋向复杂化,由于学生年龄差距大,文化程度不一、学生在自我约束、心理特点、行为习惯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使得成教学院中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极其复杂化。

(2)社会偏见严重。社会上绝多数人包括很多学生家长都认为只有孩子走不了好大学才会选择成人高校,在职来读书就是混张文凭而已,因此各行业对成教学生的期望和要求较低。这就导致了成教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自我要求明显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不足,行为自由散漫,时常会有缺课逃课现象发生,缺乏诚信,考试做弊现象严重,学生不能发自内心热爱自己生活学习的学校。

(3)成教学院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够,投入精力不足。很多人认为成人教育就是普通高等教育的附庸品,是学校创收的一个手段,成教学院专业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较少,力量浅薄,缺乏交流,没有机会参加业务培训或学习。一些高校甚至没有配备成教学生工作队伍,只是在不同年级配备兼职辅导员。兼职辅导员工作重心放在了学习上,对学生的政治觉悟、思想品德要求不高。使得其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不够深入。

(4)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成教学院的学生主观能动性差,缺乏学习的动力,进取心不强,自制力差,很容易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根本不看重知的增加、更何况综合素质的提高呢,一切都没有过高的期望。在某种理论上说,成人对于教育的期待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参与度。因为学生对于业余教育的期望值较低,决定了他们不能够很好地参与各学科的学习之中。对他们而言,学习本身根本没有意义,最重要的是快速地获取文凭和学历,更无暇顾及对自己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了。

2 大力加强高校成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举措

在成人教育体系中,学生也是“人”,对于学生的教育正是对“人”的教育,在当今社会越来越依赖于人的各方面能力教育,尤其是创新能力,人的价值的充分体现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成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落脚点也应该是“人”,对成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除了运用常规方法、基本内容的教育以外,更重要的是在教育中体现创新精神教育。只有充分认识到成教学生的社会角色,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采取针对性措施,才能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笔者认为,新时期高校成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重点突出以下几方面内容。

(1)高度重视成教生的诚信教育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时期,由于利益的驱动,社会欺诈现象时有发生,各种不诚信现象在某些程度上得不到有效惩处,由于成教业余学生与社会接触频繁,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欺骗老师,考试经常性做弊;诚信教育在当今社会越来越显必要和紧迫,作为高等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成人教育,加强诚信教育更是刻不容缓。“人无信不立,家无信不睦,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宁。”只有立足于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树立诚信形象,才能让学生在言传身教中接受良好的教育和管理。当然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道德建设教育必不可少,通过教育让学生树立诚信光荣、欺诈可耻的人生观念。

(2)大力加强成教学生的责任教育

当前,现在很多成教学生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平日的生活条件优越,父母对子女过分的疼爱,促使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在成长过程中对父母、他人、社会的要求高而多,对自我要求低而少。因此,对于成教学生必需要加强价值观教育,提高成教学生的社会、他人意识,还要加强民族意识的培养,提高成教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更要以生命责任意识教育为突破口,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引导成教学生参与道德实践,提高责任感。

(3)成教学院加强管理力度,提升自我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成校院校,更要建立建全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学生的行为。从入学初开始一直到毕业都要有一整套的制度及要求。但是,制度约束不是万能的,只有将思想道德教育与纪律约束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起到实际的教育效果。因此,学校要严肃校规校纪,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对于那些违反校规校纪,不执行规章制度的成教学生,要坚决地予以批评和教育。反过来说,成教学生因自我意识强烈,在教育中要引导他们要深入了解自己,剖析自我。在教学中将其尽可能转化为教育的主体,让他们在自我教育中改变自已,超越自我。

(4)加强班主任管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质

班主任是教育办学指导思想和各项方针实施的直接执行者、体现者,是成教学校的“窗口”,也是联系学校与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在班主任选配上,应把作风正、工作扎实的教师聘为班主任,并给以一定的激励奖惩政策。作为班主任要经常深入班级, 宿舍,和学生建立亲密关系,为开展教育工作奠定基础。同时还要.结合当前形势,让学生感觉到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只有不断地学习,加强修养,提高综合能力才能立足于未来的时代。

(5)加强学籍管理,树立良好学风

学籍管理对于整顿学员学风,建立正常教学秩序,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提高到课率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学籍管理过程中每学期都及时查清、掌握每个学员的考试情况、注册情况及平时到课情况。对补考数超过规定的学员坚决作淘汰处理。严抓迟到早退,对缺课多的学员取消正常考试资格.促进良好学风树立。

总而言之,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成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创新成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思路,内容和方法,建立完善全方位育人机制,才能使成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王艳飞.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

第5篇

1 《提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联内容的论述

1.1 《提纲》中科学认识论与实践观论述

《提纲》在第一条中,马克思批判了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他认为,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的活动,是人类能动地把握和改造外部世界的自觉活动,是感性的、客观的、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我们周围的现实世界本质上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对象化产物,应该从人的实践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我们周围的对象世界。第二条中,马克思字面上似乎是在讨论认识论的问题,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但深层次上,它阐明的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即,理论与实践、存在与思维、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它说明实践是沟通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此岸与彼岸、自然和历史的桥梁和纽带。

科学的认识论和人生观体现了马克思的唯物辩证主义,这不仅对大学生认识论的知识提供了一把标尺,而且也是大学生满足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实现自身与整个社会高度统一的理论标准。它可以使大学生对事物本质和现象从感性认识经过对事物的综合分析以及实践的考验后,提升大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对个人与社会、实践与认识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界定,对自身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在社会实践中,正确运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使大学生明白自身的贡献和社会的回报,以及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事物的客观规律之间的密切联系。

1.2 《提纲》中人与环境和教育论述

《提纲》中,马克思批判机械唯物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论,批判了它的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面;批判唯心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论,反对环境决定论、生物决定论。

《提纲》在第三条中,阐明了人的能动的实践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对于正确认识和理解人与环境和教育的关系指明了方向。马克思在《提纲》中关于人与环境和教育的关系的论述,不但有力地批判了“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等错误思想,而且对建构当代的发展观、树立科学的教育现、坚持马克思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提纲》相关内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1 《提纲》中科学认识论与实践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以最新理论成果为核心,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以网络教育为依托,对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做进一步调查,深入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以及教育对象、教育环境和教学管理机制等现行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要素,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进行创新,对教育教学管理机制进行改革,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包容性、教育模式的互动性和共享性、教学方式的娱乐性和开放性,实现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可度和自主接受能力。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充分发挥其作用和功能,实现育人目的,必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科学的认识为基础,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

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践。一要旗帜鲜明地弘扬“知”,用正确的“知”来武装、指导“行”;二要丰富“行”的形式与内涵,在“行”中促进“知”的升华;三要坚持“知行统一”,打牢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基础。积极探索“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子,认为,社会实践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目的的社会实践可以使大学生自身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通过实践不知不觉地对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日常生活中不好的行为习惯有一个更清楚的直接认识,这对大学生来说就是将思想转化到行为的过程,也是实现“知”到“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道德涵养水平,能够使自己发现新问题、新情况,实现“行”到“知”的升华,也只有真正地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2 《提纲》中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第一,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环境优化。荀子认为,在个人处于环境中时,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但是,环境因素对个人良好品行的形成是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最终取决于人们自己。如果个人的内部环境很好,那么,在遇到恶劣的外部环境时,个体就会呈现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坚定态度。而且,个人内部环境优良还能对恶劣的外部环境祈祷一定的优化或者正面效应,人们可以适应环境也可以改变环境。个人良好的内部环境作用是实现所有思想政治教育行为和整个社会外部环境的重要渠道,通过正面的、积极向上的教育活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人内部环境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乃至大学生良好品行的核心。

第6篇

1.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的。是指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教育者将教育的意向、目的隐藏到大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和特定形式的活动中,使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以外的校园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者的思想和内容,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1)间接性。隐性教育是一种间接的、渗透式的教育方法。它与显性教育不同,它不直接言明教育的内容、目的,而是隐藏于各种活动及载体中,在活动过程中,摆脱了显性教育注入式的教育方式给学生带来的紧张感,隐性教育能使学生心理放松、情感共鸣,教育内容乐于学生接受。

(2)渗透性。传统的显性教育目标明确,多充分利用各种公开手段、公共场所,有系统有组织地进行,多在短期内向学生灌输教育者的观点,以期达到迅速教育学生的目的。而隐性教育则采用渗透式,讲究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潜移默化、慢慢渗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3)隐蔽性。隐性教育存在于教学、管理、服务的每一个环节,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教师的思想、人格,还是演讲、辩论、社团活动等,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

(4)有效性。由于每一个受教育者都有其特有的心理规律,如果采用正面的“灌输”教育方式稍有不当,学生往往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拒绝接受教育者的观点,显性教育的效果就要打折扣,甚至起反作用。

二、加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形势变化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经济文化交流更加广泛,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中,西方文化大量传播和侵入到高校,西方一些敌对势力利用隐蔽手段,宣扬西方的价值观,争夺高校青年学生。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变化速度非常快,大学生从相对封闭的校园走向开放的社会,有些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急剧变化,一些人偏重强调个人理想,责任意识弱、政治观念淡漠、对正规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有一定的逆反心理和排斥情绪。因此,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形势所需。

2.大学生接受方式的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他们喜欢独立思考,不满足于简单地接受现成的观点和理论,特别期望能够主动探讨他们所关心的社会、人生问题,希望通过自己的感受、体会去寻找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答案,厌恶单一的理论灌输。

3.思想教育方式创新的需要

隐性教育创造了一种宽松、自由、愉快的氛围,使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成为―个平等、独立、自主的个体,淡化了他们的被教育角色意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隐蔽,就越是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内心的要求。”许多专家认为,隐性教育的内容与学校进行的教育和教师传授的东西是不同的,它们无需在课堂中讲授,也无需在集会上灌输,而是蕴藏在怡人的校园里、积极的实践中、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和良好的社会氛围之中,人们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下领悟出人生的价值和真谛。

三、加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

1.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物质环境建设中

校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场所,更是传递大学文化与精神的场所。合理的校园环境积淀着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承载着真朴、博大、厚重的大学精神,它可以转化为大学生个体的主观精神,起到以境化人的隐性教育作用。所以要努力建设以校训、校风、学风、教风等为主题的人文景观,同时使校园建筑、公共设施、主要办公场所等赋有浓厚的文化气息,使隐性教育全面渗透于校园环境的建设中,起到育人作用。

2.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校园文化主要指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校园环境中创造形成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是特殊的育人载体,对引导青年学生的行为趋向和价值取向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挖掘、利用校园文化中的育人因素,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实现隐性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郑州电力高专“严谨笃学敬业乐群”的校训、“明德循理,精业育人”的优良教风和“立德修能,知行合一”的务实学风,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莘莘学子,塑造着一届又一届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学生也总是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从中受到熏染。辅导员、班主任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基本、最主要的力量,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他们对学生的教育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

4.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社团活动中

社团是学生思想、观点、情感、需求真实表达的重要场所,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依靠力量,具有很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改变过去生硬的灌输教育模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互动性,使大学生在自我参与、自主思考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月末文化周活动在电力高专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发挥出塑造学生心灵、锻炼学生成长的作用。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思想教育而言的,因此,新形势下在有效发挥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充分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才能形成合力,才能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杨子宜.巧施隐形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0).

[2]王玲.隐形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探索与开发.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9(2).

第7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高等学校要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作用。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以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以开发、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主体综合素质为目标,培养学生尽快适应社会及未来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备的知识、能力与心理品质等的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中,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始终贯穿于其全过程。

一、创业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内容和载体的客观必然性

1、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是高校学生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也在其影响下发生了很大变化,具体表现为:自我意识增强,但把握自己方向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还比较弱;竞争意识增强,但心理素质、意志品质还比较弱;开放意识增强,但实践技能和鉴别分析等综合性能力还比较弱;利益、效益意识增强,但缺乏正确的理性指导等等。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必须确立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以捍卫和保证人的独立个性与创新能力的充分发挥,明确能力是实现学生的自由平等的基础和根据。而创业教育能真正体现学生个人的利益、愿望及需求的价值取向,体现对受教育者人生道路与人生幸福的终极关怀,是培养学生核心竞争能力即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对学生来说,要克服自身的不足,充分发挥自我独特个性和创造能力,为将来就业、择业、创业和立世做人打下良好基础,也离不开创业教育。

2、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创业教育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将创业教育渗透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将会起到促进作用。创业实践的过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过程,创业实践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教改措施的落实。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可增强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不仅使学生获得比书本上更深刻、更坚定的政治认识,减少对国情、党的基本路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方向等问题的模糊认识,而且还能培养高校学生的独立意识、眼光胆识、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创业教育鼓励创新,能激发人的潜力和能力,既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有效形式,又为实现个人充分发展开辟了途径。

二、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分离

当前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大都把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离,单就大学生创业谈创业教育或者单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谈大学生创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单就创业谈创业教育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忽略了大学生创业道德、创业理想、创业价值目标、创业人格、创业品质等的培养,使大学生在创业实践中没有明确的创业价值目标,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遇到问题和挫折就会显得迷茫或迷失自我。单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谈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模式,终究是脱离了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对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有指导性的意义,这样的大学生创业思想政治教育成了空洞的说理教育和教条,缺乏信服力。

2、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单一

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复制思想政治教育中单纯的理论“灌输法”。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过于简单陈旧,缺乏自身特点,常常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和统一的教学模式进行,不考虑学生的差异、特性和特点,不关注受教育者的感受和反馈,单纯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脱离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效。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违背了教育发展规律,缺少教育的人文关怀,不能满足大学生创业教育需求,磨灭了大学生创业实践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创业激情。

同时,在教育评价方法上比较单一,对于大学生创业实践评价,只注意创业结果,不注重创业过程,单纯按照市场经济价值评价标准对待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过分强调经济利益而不注意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感受和产生的精神价值。

3、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不健全,思想政治素质有待提高

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有综合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的师资队伍。当前,从事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主要来自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团委等部门,以及管理学方面、教育学方面的教师,还加上一些辅导员和班主任,这些教师大部分是半路出家从事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教师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水平、教学经验以及教学知识都还有待提高。

4、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

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当前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种世俗的思想,认为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学生能找到好的创业路子,把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创业教育,缺乏有效地针对大学生的创业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正确的创业观、健康心理、良好的道德、较强的创业能力和创业品质等教育活动所需要的系统的教育内容。 转贴于

三、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良性互动的途径

1、明确创业教育观念,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要明确创业教育观念,实现由注重专业对口教育向注重创业素质转变,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能力培养转变,由单一培养模式向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发展转变,由注重书本知识向注重实践能力转变。高校创业教育要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素质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主体精神,注重大学生个性品质教育,切实体现以人为本。

2、调整课程体系,突出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

课程是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基础,也是途径和手段。高校课程体系应以培育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重点,因此应将创业教育融入课程体系,加强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育、促进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养成、加强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教育,从而完善大学生的创业知识结构。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多元化、专业化的创业指导队伍

创业教育落脚点在学生,实施关键在教师。创业教育对师资要求相对较高,要求他们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拥有一定的创业经验。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师资体系的构成要素应注重多元化、专业化,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创业指导队伍,以确保教师队伍的合理性、教育内容的针对性、教学指导的科学性和教育质量的实效性。

4、营造创业文化氛围,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良好的文化环境是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条件。高校创业文化氛围的营造,首先在于创业精神的宣传和提倡;其次要重视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创业技能的实践;再次要将创业教育渗透于各专业学科教学之中,将创业教育和学科教育有机融合。总之,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方方面面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创业教育这一时代内容和载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王宪平.创业教育:高等学校亟待解决的课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5(4).

[2]吴起华.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2).

[3]刘兆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结合[J].南通大学学报,2007(3).

[4]张德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和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6(5).

[5]翟惠根.论创业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4).

第8篇

关键词:新形势;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理念

一、新形势――自媒体时代

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科学和技术推动了人类更新颖的创作。互联网不断积累并爆发其能源需求,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对人类产生巨大影响。

门槛低,平等化。与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相比,他们的生产是需要一个巨大的人员和技术支持,自媒体和生产传播简便,广泛,门槛低,任何人都可以作为一个单独行动的新闻会。

自主化,个性化。因为者和媒体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内容和格式是完全独立的,自主的,将阐明的个体凸显出来。90后的一代,充满了年轻,个性张扬一代,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表达也是新颖独特,通过独特的,个性化的语言的角度来表达和传递信息。

内容和形式上创新,突破时空限制。由于媒体独特的传播和影响方式,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文本的传输的形式,它包含文本,图像,动画,动态图像,小视频或组合的形式,这是形式和内容的变革,而且媒体的传播并不限定于工作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有互联网,这个问题可以被出去,打破传统表达方式,学习的人也实现自由化。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概述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意义

高校不仅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知识,还要求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积极发展。目前,在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发展过程中,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实现用现代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需要在新阶段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新形势下,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深入了解,并对大学生的主要思想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抓住时代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重点难点,以培养开发和建设社会主义需要的人才,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

(二)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目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研究社会上存在的重大矛盾和问题,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变化,以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和主要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全靠课本,应在实际工作中,与时俱进,了解新形势的新变化。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抓住重点,注重开展符合现代的手段和方法,解决大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与思想问题。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理念

(一)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

以学生为本,首先是教育理念人本化,坚持学生第一位,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尊重学生,有效保障和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其次,教育个性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按照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三,教育部将服务与关怀,爱和尊重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参与自我管理,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愉快的合作,舒适和健康地成长。

(二)树立全员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的新理念

首先,高校所有的课程应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所有教师负责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第二,我们要改善高校在硬环境和软环境的方案和具体措施。在软环境方面,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环境管理,职业道德,艺术和环境等,是高校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硬环境方面为建筑,道路,公共设施等环境。例如,学校的建筑风格、文化底蕴、文化品位,甚至也包括商店、食堂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置和结构等,都可以从育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而这些方面可以给学生性格、品德、习性、行为产生教化以及改善的作用,因此需要给予很高的关注度。最后,我们应该秉持科学的态度,通过改革开放的成果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

(三)树立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新理念

为了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进行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的公民道德教育。

我们必须制定正确的德育观、教育观、质量观、成才观,让大学生有新的发展概念,成为一名合格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次,我们必须辩证地,客观地看待大学生分阶段的全面发展以及发展层次的动态过程。对大学生的发展程度的认识只是一个相对值,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之间的大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不能使用同样的标准和相同的比例来测量。

参考文献:

[1]郭侠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2).

第9篇

一、大学生诚信伦理道德缺失的主要表现

1、舞弊现象严重。抄袭别人的论文与作业,盗用他人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权,任意拼凑实验报告和数据,考试作弊从夹带、偷看、交头接耳发展到使用现代通讯工具,甚至雇佣“”,可谓五花八门,形形,无所不用其极。

2、恶意拖欠学费。部分非贫困学生恶意拖欠学费、“贫困”学生不真正贫困,相当一部分同学拒还助学贷款或挪作他用、拒付学杂费、住宿费等诚信道德问题,不仅丧失了个人的信誉,也使学校这项工作因此陷入困境,

3、制造虚假履历。功利主义思想日趋滋长,入党、评优、奖学金、竞选学生干部等方面的动机不纯、表里不一,甚至施以欺骗等手段,虚荣心严重。在就业问题上更为突出,许多学生制造泡沫自荐书、虚构教育背景、随意多家签约与毁约等诚信缺失的事情时有发生。

二、当代大学生诚信伦理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造成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有学校教育的失误及制度的不健全,以及家庭失信行为的负面影响。

1、社会价值体系不和谐对传统诚信伦理道德的冲击。当代中国社会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各种价值观的相互依存和冲突,以及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严重失衡对传统诚信伦理道德形成巨大的冲击,整个社会恶化的信用状况,严重地影响着在校青年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2、高校德育力度薄弱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影响。各种社会思潮对高校传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精神造成冲击,学校重视专业技能学习而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对完美人格的塑造功能,教学过程中缺乏人文精神的渗透。大学生对自身从事专业领域的过分关注,而影响了他们视野与胸怀的拓展。

3、高校应试教育的功利化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应试教育的存在,大学生们很难改变为考试分数而学习的习惯,而“成绩”又和奖学金、保送研究生的资格以及找到~个“好工作”的期望紧密挂钩,教育的恶性竞争,滋生大学生的投机心理。有相当多的大学生不是为了某一门课程本身而学习,而是为了这门课程的成绩才费心:一些学生巧言令色,八面玲珑,为的是积累评优选先、升学就业的资本;另有许多大学生心态浮躁,不愿付出艰辛的劳动和努力而荒废了学业,临到考试时又想要个好成绩,只好为怎样作弊费尽心机。

三、加强对当代大学生诚信伦理道德的教育工作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立身处世之本。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工作,认清大学生诚信危机的主要因素,开展针对性工作探索,促使每一位大学生郁自觉养成诚实守信的品质,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

1、促进大学生诚信认知与诚信行为的协调发展。我们在高校诚信教育中,要贴近广大学生的日常活动,强调用认识来指导行为,用行为来强化认识,通过知与行的统~使学生把外在的诚信准则内化为自身所遵循的理念,通过自我评价、我监控、自我激励等来塑造自己的诚信形象,在实践中成为言行一致的诚信道德规范的自觉实践者。

2、教师言传身教的和谐统一。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在诚信建设问题上,必须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互动关系,切实起到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教重于言教,只有我们的领导和教师先做到身正行直,做到严于律己,并且在是非、苦乐、荣辱、义利等问题上经受住考验,才能为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做出表率。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