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08 16:51:0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

第1篇

关键词 语文 教育 口才

语文知识重在积累,想要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并非一蹴而就,而贵在平时的训练。本人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有了一些心得,在此,谈谈自己一点浅见。

一、口才训练的必要与紧迫

(一)从社会发展需求看,口才训练“势在必得”

我们的学生不论他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社会上各行各业,哪不需要口才?就是汽车售票员,商场营业员、宾馆服务员也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出色。当今社会,人们已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口才的重要,口才对于某些人来说,已经直接影响到其事业,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试图通过强化训练来提高自己的口才。那么,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应对口才能力的培养给予重视。从社会需求上看,口才的训练与培养“势在必得”。

(二)从语文教学的目标看,口才训练“义不容辞”

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任务应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可是长期以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往往重视读写能力而忽视听说方面能力。一线教师并非不知道口才交际能力对于学生将来踏上社会后的再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迫于考试的压力,迫于升学率的压力,不得不违心地引导学生抠字句背解释,把许多能力的训练挤出了语文课堂教学。现在,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我们必须认识到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把提高学生“说”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学主要目标任务之一,必须在语文课中还它一席之地。这是一线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从学生的基础看,加强口才训练“迫在眉睫”

在高中实践教育教学中,从接触的学生情况看,大多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都不尽如人意。进入高中的学生,目标始终瞄准高考,而高考只有笔试没有口试。学生们整天埋头于练习卷,语文课上忙于听分析记答案做试卷,忙于记答题技巧,金口不开的时候居多,而且高中生相对初中生来说,心理上更趋于成熟也更趋于封闭,课堂上愿意主动举手发言的已经不多。即使老师点名,也是为回答而回答。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还很弱。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口才训练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任务,这是社会对跨世纪人才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

二、口才训练中的目标与关键环节

(一)普通话语音训练

在口才训练中进行普通话语音的辨正与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演讲是一个人讲,众人听,演讲者的发音准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听众的理解是否正确。不仅演讲是这样,其他的口才表述亦如此,特别是在一些庄重严肃的场合,使用方言或带有严重方言口音的普通话会大大影响其效果。在口才训练中加强普通话语音的辨正与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二)心理素质训练

刘伯奎先生在《青年口才训练系统》中说到,“在口才训练系统中,有两个举足轻重的环节:一为思维环节,一个人思维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此人口才水平的高低;一为心理素质环节,心理素质是否良好,决定了人们的口才能否在需要的时候得到应有的显现。”

我们先来谈心理素质环节。在对学生进行口才训练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相对于书面考试与比赛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口语考试与比赛中尤为重要。

那么通过什么途径才能达到提高心理素质呢,一般说来,越怕当众说话越要锻炼当众说话,只有在反复的锻炼中才能克服紧张达到良好的心理状态,永远开不了口就永远怕开口,只有多讲多练才能从“不敢讲”到“不怕讲”。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口才训练时注意唤起他们的自信与勇气,特别是对那些还未迈出“第一步”的学生,我们更注意鼓励他们抓住每一次机会锻炼自己,不让他们站在岸边看别人游泳,永远站在岸边就永远怕水,这时候我们必须伸出热情之手把他们拉下水,只有下了水才能不怕水,只有通过当众说话才能克服害怕当众说话的心理,加强口才训练,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三)思维训练

口才训练系统中的另一个举足轻重的环节是思维环节,思维训练也是口才训练中重要的一步。从心理学原理看,思维与语言是紧密联系着的,语言所表达的是思维活动的结果,那么,思维如果不敏捷不清晰不严密,语言的表达也就不可能流畅清楚,很难想象,一个思维迟钝而又混乱的人,能够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又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由此看来,“口才表述水平的高低与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的强弱密切相关,口才表述水平的提高,其实取决于表述者思维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我们对学生进行口才训练,很大程度上应是思维的训练。我们知道,相对于书面表述来说,口语表达对思维的要求更高,特别是即兴说话,对思维的要求尤其高,书面表述可以思前想后,想好了再写,写了后面的还可以再修改前面的;而口语表达则是边想边说,说前面时就得想着后面的,这就要求表述者有极敏捷极清晰的思维。我们对学生进行口才训练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思维训练中首先必须强化脱稿说话的训练。有些同学长期以来养成了离开稿子就说不了话的习惯。这样形成恶性循环,越拿惯了稿子依赖性越强,依赖性一强就越离不开稿子,而拿稿子念是无法训练思维的。所以在思维训练中我从一开始就采取“强行断奶”的措施,一律进行脱稿说话训练,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就能使学生克服对稿子的依赖性,促进思维的发展。其次,还要重视即兴说话训练,即兴说话,是口才训练中的高难度训练项目,它要求表述者有极其敏捷极其清晰的思维,因此,即兴说话训练也是培养思维能力、促进思维发展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当然,不能一下子要求过高,应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形成一个训练的台阶。

第2篇

作为一门重要的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教学科目,语文一方面对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和谋求学生全面发展功不可没。另一方面,语文作为其他学科和科学学习的基础,在九年义务教育乃至高中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提升语文教育教学品质指的是通过语文教学活动,全方位地提高高中生口头表达、文字表述、阅读理解、应用写作及实际问题解决等诸多方面的能力,和从不同角度解读语文的创造性与审美性,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一、高中语文教学的影响因素

当下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悔人易倦”,学生“学而生厌”的状态普遍存在,教学品质的期望值也与师生预期的相去甚远。现总结高中语文教学的影响因素有如下几点:

1.应试教育的影响

高考给老师和考生带来的巨大压力在新课改背景下依然未能得到有效缓解,高中生语文的学习仍功利性满满,最终目的还是分数。高中语文的教学往往也忽略了知识本身,而仅仅是在一张张试卷的基础上展开,显得片面而无趣。高中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被束缚,语文教育教学的品质也因此大打折扣。

2.高中语文的学习做不到积累质变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性学科,关键在于厚积薄发。积累的深度直接决定了分数的高低。临阵磨枪,并不能做到语文知识“光”和“快”。因此语文基础薄弱的学生往往在短时期的努力付出后得不到明显的分数回报就“无奈”地放弃了语文的学习,并且放任这种扭曲的语文学习心a态的存在。

3.传统教学模式的延续

新课改强调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等新型教学理念,但是高考带来的巨大压力和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本身存在的教学阻力严重阻碍了新型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课堂的顺利开展。教师只能延续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照本宣科,一味地按照课本内容授学,学生也只能对着高中语文教科书死记硬背。

4.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更新周期长

与数理化生等自然学科相比,语文所属的汉语言文学领域在短时间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较为困难,更新周期也就因此比较漫长。数十年如一日的教科书内容枯燥单调,很容易被时展的步伐甩在身后,满足不了一代又一代学生的的语文学习需求。

二、提升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品质的策略

1.实行开放的教学模式

提升教学品质的关键在于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封闭式的“传递-接受式”课堂模式中语文教学品质很难得到提升。因此,要善于引入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如情景剧自编自导自演等可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要善于“留白”,在语文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同时要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和能力存在差异。“一个标准”的教学模式明显不利于学生整体语文水平的发展。作为一名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公正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异,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学习层次,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兼顾班级学生的整体情况,创设一个兼容型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

2.加强语文教学的创新意识

加强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创新意识,对于提升高中语文教学品质十分重要。为激发学习热情,引发高中生思考,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方法、以多彩的形式丰富课堂内容。教师可以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特点选择创新性教学方法,打破传统语言教学中语规时态、句型结构等框架的束缚,组织以一定的生活需要、文化渊源为主题的单元教学活动,正面引导、积极鼓励学生培养语文的实际运用能力。比如设计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场景,准备一些合适的的音乐或者视频,让同学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语文的学习当中。同时高中语文教学评价模式也要进行革新。传统的分数评价方式比较片面,在某种程度上也打击了高中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建立一种创新型评价模式,权衡分数与语文素养间的比重,综合有效地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并给出合理的指导意见,促进高中语文教学品质的提升。

3.借助先进技术整合资源,创新教学内容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提升高中语文教学品质带来了便利。教师单调的言语和学生有限的想象力大大限制了学生语文思维的拓展。而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变静止抽象的文字知识为生动具体的图片动画,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增加了语文学习的乐趣[1]。多媒体教学技术也更新和扩宽了语文教科书的深度与宽度,使语文教学内容更丰富,更接近实际生活。例如郁达夫《故都的秋》一文,文章词句优美,字字皆景,句句成诗。美妙的文字间弥漫着诗情画意,字里行间点点滴滴都是诗人郁达夫的思乡情怀。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为学生展现文章中所描绘的那座秋意盎然的老北京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领悟作者的写作心境,提升教学品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资源不仅仅指图片,声音,视频等等,还包括有利于语文教学的其他资源。高中语文教师要学习好网上信息技术,掌握各种学习软件并能熟练应用,整合各种有利的语文教学资源,驾驭现代信息技术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促进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品质的提升。

4.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阅读量的多少决定了语文素养的高低。高中繁重的学习任务极大地压缩了高中生的课外阅读时间。但是对学生来讲,阅读是一种不可取代的知识体验方式。阅读材料多是一些有内涵的文学作品。教师需筛选一些学习价值较高的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学生在阅读后也应写下相应的读书心得[2]。教师再根据阅读的进展和读书心得给予学生不同的指导,逐渐培养学生养成自觉阅读的好习惯。通过阅读,学生既可以提高语言鉴赏能力,又可以陶冶情操,丰富自身的语文知识体系。此处高中语文教师也要明确一点,阅读量的扩充不能操之过急,而是要有计划地徐徐图之,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乐趣,做到真正的“好阅读、乐阅读、爱阅读”。

第3篇

【关键词】语文;教育;口才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4-0131-02

语文知识重在积累,想要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并非一蹴而就,而贵在平时的训练。本人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有了一些心得,在此,谈谈自己一点浅见。

1 口才训练的必要与紧迫

1.1 从社会发展需求看,口才训练“势在必得”:我们的学生不论他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社会上各行各业,哪不需要口才?就是汽车售票员,商场营业员、宾馆服务员也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出色。当今社会,人们已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口才的重要,口才对于某些人来说,已经直接影响到其事业,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试图通过强化训练来提高自己的口才。那么,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应对口才能力的培养给予重视。从社会需求上看,口才的训练与培养“势在必得”。

1.2 从语文教学的目标看,口才训练“义不容辞”: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任务应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可是长期以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往往重视读写能力而忽视听说方面能力。一线教师并非不知道口才交际能力对于学生将来踏上社会后的再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迫于考试的压力,迫于升学率的压力,不得不违心地引导学生抠字句背解释,把许多能力的训练挤出了语文课堂教学。现在,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我们必须认识到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把提高学生“说”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学主要目标任务之一,必须在语文课中还它一席之地。这是一线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1.3 从学生的基础看,加强口才训练“迫在眉睫”:在高中实践教育教学中,从接触的学生情况看,大多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都不尽如人意。进入高中的学生,目标始终瞄准高考,而高考只有笔试没有口试。学生们整天埋头于练习卷,语文课上忙于听分析记答案做试卷,忙于记答题技巧,金口不开的时候居多,而且高中生相对初中生来说,心理上更趋于成熟也更趋于封闭,课堂上愿意主动举手发言的已经不多。即使老师点名,也是为回答而回答。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还很弱。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口才训练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任务,这是社会对跨世纪人才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

2 口才训练中的目标与关键环节

2.1 普通话语音训练:在口才训练中进行普通话语音的辨正与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演讲是一个人讲,众人听,演讲者的发音准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听众的理解是否正确。不仅演讲是这样,其他的口才表述亦如此,特别是在一些庄重严肃的场合,使用方言或带有严重方言口音的普通话会大大影响其效果。在口才训练中加强普通话语音的辨正与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2.2 心理素质训练:刘伯奎先生在《青年口才训练系统》中说到,“在口才训练系统中,有两个举足轻重的环节:一为思维环节,一个人思维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此人口才水平的高低;一为心理素质环节,心理素质是否良好,决定了人们的口才能否在需要的时候得到应有的显现。”

我们先来谈心理素质环节。在对学生进行口才训练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相对于书面考试与比赛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口语考试与比赛中尤为重要。

那么通过什么途径才能达到提高心理素质呢,一般说来,越怕当众说话越要锻炼当众说话,只有在反复的锻炼中才能克服紧张达到良好的心理状态,永远开不了口就永远怕开口,只有多讲多练才能从“不敢讲”到“不怕讲”。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口才训练时注意唤起他们的自信与勇气,特别是对那些还未迈出“第一步”的学生,我们更注意鼓励他们抓住每一次机会锻炼自己,不让他们站在岸边看别人游泳,永远站在岸边就永远怕水,这时候我们必须伸出热情之手把他们拉下水,只有下了水才能不怕水,只有通过当众说话才能克服害怕当众说话的心理,加强口才训练,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2.3 思维训练:口才训练系统中的另一个举足轻重的环节是思维环节,思维训练也是口才训练中重要的一步。从心理学原理看,思维与语言是紧密联系着的,语言所表达的是思维活动的结果,那么,思维如果不敏捷不清晰不严密,语言的表达也就不可能流畅清楚,很难想象,一个思维迟钝而又混乱的人,能够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又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由此看来,“口才表述水平的高低与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的强弱密切相关,口才表述水平的提高,其实取决于表述者思维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我们对学生进行口才训练,很大程度上应是思维的训练。我们知道,相对于书面表述来说,口语表达对思维的要求更高,特别是即兴说话,对思维的要求尤其高,书面表述可以思前想后,想好了再写,写了后面的还可以再修改前面的;而口语表达则是边想边说,说前面时就得想着后面的,这就要求表述者有极敏捷极清晰的思维。我们对学生进行口才训练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第4篇

一、《大学》之于教学目标

宋代的儒学家朱熹认为“大学即是大人之学”①。在古代,文化教育的学段分为大学和小学两部分,在小学阶段,8岁以上的小孩子学习基本的文字训诂、句读及一些待人接物、扫撒应对之礼。除此之外,还学习基本的乐、射、御、数等基本的生活技能。而在大学阶段,15岁以上的青少年学习“修齐治平”等内圣外王的为人处世的修为和智慧。然而,大学不仅仅指这个风华正茂的年龄段,更重要的是这个年龄段所学习的圣贤文化和治国安邦的理想。而这刚好和现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时期一致。大学中写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基本的字词句、情感、阅读写作方法、涉猎文本、鉴赏能力等语文素养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只有每时每天每月都进步一点点,才能从大的方面一点点推动语文学习的进步,从而将庞杂的不成体系的语文知识消化掉。同时,完善的人格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也是在日积月累中增进的。只有这样一步步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地学习和培养的知识和品格才能是牢固的,影响深远的。大学中又提到“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里的“仁、敬、孝、慈、信”可以作为高中阶段对学生五伦处理关系提出的德育目标,是高中阶段德育目标的具体化和指导原则。在《同北师大学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谈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②。大学之道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理应指导高中的道德教育和理想教育,而语文学科比其他学科在德育方面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学生也只有学习《大学》这样的国学经典中的修身、为学之道,才能具备一定的思想境界,获得对国家、社会、自然与自我关系的一个正确的认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大学》在开篇就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以学生学习、工作、做人的最高目标,应该是“明德、亲民、至善”。这不仅是一种道德教育,也是理想教育。当学生和教师都能以这样的心态去教和学的话,教学的各个环节才会是浑然天成、充满活力的,倘若教师和学生都以更好地谋生、物质享受为教和学的实际目标,那么所培养出的花朵和园丁本质上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有的时候个人聚集的财富越多,对于整个社会来讲并不是一件好事。这样培养出的往往不是国家的栋梁,而是社会的蠹虫。由此可见,《大学》中所倡导的修齐治平的理念对于指导高中生的精神世界和道德方向是多么的有必要,对于提升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也是十分关键。只有以大学之道为教育教学目标指引下的语文课堂才会是合理的、和谐的、充满活力的。

二、《大学》之于教学理念

《大学》中的经文蕴含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智慧,而身为一名未来的高中语文教师,若能领悟、汲取一些《大学》中的圣贤教诲,对于引领课堂及治理班级来讲是大有裨益的。首先,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教好学生最先应使其信服。然而,这个威信力最重要的是来自于自身修养。《大学》写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倘若自己都管理不好自己,自己都不够勤奋、不能沉淀又怎么去要求学生呢?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只有教师先将自己的品格和学问修行好,才能使学生信服,进而更好地教育教学。尤其对于语文教师来讲,承担着很多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就要更加修身立德、勤学苦练。《论语》中也有讲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③。由此可见,教师的身教远胜于言教。其次,教育教学要循序渐进,抓其根本。《大学》经文写道:“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语文教学的内容广且杂,并且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由于受一些西方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影响以及多媒体技术等崭新的教学手段的出现,使语文课堂更加多元化。

三、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反馈

(一)简单的应用反馈

学案导学模式总的来说,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学生们认为学案导学方案的实施对他们的学有裨益。首先,导学案提出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学习,也就是前期的自我学习阶段。在此之前,很少有学生会主动提前预习,特别是小学数学,因为自学难度大,又枯燥无聊,如果不是对数学感兴趣,我认为没有几个学生是愿意主动提前预习的。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愿意提前预习的学生,也不知道怎么预习或者就不知道预习什么。但是,学案导学模式对学生自学给出了指导,不至于出现完全看不懂的情况,只要学生愿意提前预习,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是可以取得好的收益的。

(二)对导学的建议

提前预习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和思考性,也可以设置一些思考题,进行教学启发;一些问题要有代表性,典型性,要突出此次课程的重点,让学生记忆深刻;设计问题时应有层次感,有新意,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四、学案导学模式在小学数学应用的意义

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表明,这种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高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课堂那种教师一直讲,学生随便听,课后布置布置作业,学生随便写写,没有创新的窠臼,不能产生实质的学习效果。这种模式,让老师和学生建立了一种友好的朋友式的关系,可以轻松自在地学习,学生可以在老师民主的教育制度下,更好地开放自己的思维,更积极更大胆。这种教学模式,也可以鼓励学生有多维的思考模式,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的学习是极其重要的,好的教学模式是我们每个人都积极探索的。

五、结语

小学的数学学习中,学案导学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模式,更好地指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探索。在学习中,形成一种有效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老师要学会用学案导学的方式,做一个指导学生学习的中介者、传递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的学习过程,更好地发挥教育体制的优越性。

作者:李园园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

一、营造具体浓厚的学习环境氛围,激发高中生语文学习积极性,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力

对于高中语文课堂来说,一个具体有效的学习环境对他们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成绩的提高都有着尤为重要的影响与作用。因此,我们的高中老师在日常的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促使这些高中生去进行广泛而深刻的语文知识的学习。由此来看,这对他们语文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也是很有必要的。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为这些高中生创建具体的学习环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这些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往往面临着繁重的学业压力,如果老师不能够在日常的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去为这些高中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就很可能会消解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激情,从而导致他们学习积极性的下降,甚至会影响到他们语文成绩的提高。由此可以看出,这种良好的语文学习情境的营造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还能够为了共同的高考目标而相互促进,相互鼓励,这对他们语文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也是很重要的。而这种语文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也符合当前新课改要求,也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积极践行。一个高效的语文教育教学课堂模式的构建通过这种具体浓厚的学习氛围的营造而显得更加有意义,这也值得广大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去积极践行。

二、重视对高中生系统知识的教授,增强他们语文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构建语文学习结构框架

在高中这个重要的阶段,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也更加有深度和层次。高中阶段的语文知识的学习带有一种极强的系统性和结构性特点,这就要求我们的高中老师在日常的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去进行知识的系统教授,增加这些高中生对语文知识理解的深度,拓展其广度,从而系统全面地掌握他们以往学过的语文知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去构建语文知识框架对他们的语文学习也是很有帮助的。由于广大的高中生面临着紧张而激烈的高考大关,所以老师更要重视对学生语文知识的系统性教授,让他们能够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使他们适当地减轻一些学业压力。这时,作为高中语文老师,我们就应该为这些高中生进行系统知识的传授,积极引导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构建语文知识结构框架的习惯。如果能够这样的话,这些高中生在以后的语文知识的复习过程中就会比较省力。而且,这种结构框架的构建还有利于他们知识模块的分化,这样在下次的语文考试复习之前,他们就能够比较清晰明确地进行模块知识的掌握。这些高中生在进行语文知识的归纳过程中,可以分不同的专题来进行,将在考试中常见的语文知识用红笔进行重点勾画,以便重点复习。由此可见,这种模式对这些高中生语文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学习有着重大意义。

三、注重对高中生语文规范答题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增强他们的语文学习思维能力

针对高中生这个群体,老师需要重点强调语文知识答题的规范性。因为这些高中生都面临着高考这一大关,要想让自己从成千上万的学生中脱颖而出,在语文答题技巧与答题规范方面就必须做出一定具体性的要求。同时,这些具体有效的语文答题技巧与答题能力需要通过日常的语文答题训练而一步步增强的。对于这些亟待提高语文学习思维能力的高中生来说,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很有意义的。在日常的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引导这些高中生去进行答题技巧与答题规范的培养。老师根据自己的一些具体语文教育教学经验与实践,建立一些积极有效的语文答题规范性的模板,要求学生在自己的语文学习和语文答题过程中积极践行。只有通过自己的主动践行,他们才能够深切地认识到答题规范性的好处。同时,在这种规范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过程中,这些高中生们还能够极好地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思维能力,从更多维度空间去进行思考。

第6篇

越来越沉溺于对物质的追求和享受之中,忽略了完美人格的形成,学校教育也出现了一种极为混乱的现象:教育功利色彩越来越浓厚,因此审美教育已成为当下一个重要的教育课题。语文是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习的课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对他们健全人格的塑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笔者将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做以简单概述,并对审美教育进行分析,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如何开展进行。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现状

一、审美教育概述

1.审美教育的涵义

审美教育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为了促成人对自然和社会定向的审美关系,发展人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近代学者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一书中提到:“教育之事亦分三部,智育、德育、美育是也”。由此可见,审美教育是与智育和德育相辅相成的,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美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意义

语文自身就有重要的审美功能。审美教育能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思想,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意识。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还有其必要性。其一,语文审美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教材选择的内容来看,教材所选内容都是知名作品,其本身就具有美学价值。这些作品所包含的艺术美、自然美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发展,同时多彩的内容使得语文教育更好的向素质教育发展。其二,语文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自我发展需求。语文课本所选的教材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想象,丰富其文学形象,提高创造力。语文审美教育,能够刺激学生的想象力,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现状及问题

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现状及问题主要表现在:1.高考制度背景下,应试教育依然占有主导地位。在高考制度的背景下,我国的应试教育愈演愈烈,语文教育的目的也发生了偏差,更多的是追求语文成绩的高低,而忽略了这门学科艺术性。例如,老师在讲授一些文言文时,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用来分析文中的字、词、句式等基础知识,对课文的思想感情和写作特色技巧则是一笔带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应试教育看重分数,因此忽略了对学生人格和审美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2.任课语文教师缺乏审美教育的理念。语文教学要实现审美教育,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有审美教育的理念。然而,现阶段很多语文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教学过程没有个性,使得整个课堂没有活力,学生难以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难以深入感受作品带给人的美的感受和启迪。

三、审美教育实施策略分析

1.提高语文教师的审美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进行审美教育过程中,语文教师的审美能力是一个关键因素。语文教师的审美能力和积极的审美情趣,是确保审美教育可以进行的基础。因此,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应具备以下能力:①要有系统的美学理论知识,这就要求语文老师要了解有关美学的知识,并且将它们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去指导学生进行审美。②教师处理好学生与教材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自己的语言美、板书美等细节。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与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学生的审美想象力。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审美教育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文字鉴赏能力、想象能力和评价能力,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对教材进行阅读时,要把握好这几个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高中时代的学生好奇心强、记忆力强,有丰富的想象力,在语文教学审美教育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这些特长,并且结合教材的特点,就能使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得以实现。高中时代的教材特点呈现出一种规律:高一多散文,以古代和现代散文为主;高二多文学作品;高三则多以中外文学评论和议论文为主。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审美教育时,要结合教材内容,以及这个时间段学生的特征展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展开想象,培养自己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全面的提升自己。

【结 语】

综上所述,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健全学生的人格。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仅可以促使高中语文教育向素质教育方向发展,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了学生审美情趣。因此,对学生的审美教育要能不间断、持续的进行,让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善于发现美的事物,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小靖.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1

第7篇

关键字:高中语文教学 人文性 缺失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72(2013)04-003-02

长久以来,高中语文教学一直受到高考的影响而只注重服务于考试,关注于分数,强调于应试,忽略了教学中对人文精神的培养已经发展。长期的应试教育对教学,对学生影响深远,在课堂上只注重对学生认知活动的培养而放弃了高中语文教学中本该有的文学功能和审美职能,最终使得学生变成了应试教育下的“书呆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内涵深厚,实践性强的人文学科,要让学生充分的受到语文的熏陶和价值观的引导,要让学生的本身的个性体验得到应有的尊重。语文是人文的、有内涵的、有魅力的,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充分的体现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人文性的教学理念。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性教学的重要性

从广义上讲,人文性教学主张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个性的培养与发展,同时也提倡尊重人本身的价值并且尊重人固有的尊严和自由。学校是学生获得知识,塑造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场所;语文课堂是学生塑造个人尊严,提升个人修养和人文情怀的平台。所以语文课堂承担着沟通心灵、推进文明、清除劣习的的重要使命。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复杂,现在的人也越来越复杂,人们为了适应社会而逼迫自己变的复杂,最终使的人类社会形成了一个缺少良知的弊病。为了改变这个现象,语文教育正承担这个伟大的使命,而提倡人文性的教学则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这个进程,提升全民族的人文修养。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学的问题及分析

纵观全国,所有的学校中的教学都在围绕高考而安排教学课程,高中语文教学也逃不出这个规则,而这种安排无法体现出人文性。在高中三年的语文教学课程的安排中都存在了如下的几种问题:压缩裁剪教科书内容;购买辅导材料;教师自己编辑辅导材料。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在为了高考而教学,无法体现人文精神。同样,语文教材安排中也无法体现人文性,因为高考中的试卷上有几个固定的板块,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语文的教材也都围绕着这个来设计的。太过单一的训练阅读或固定的练习写作往往会锻炼不到学生的人文知识。

之所以有如此多的问题,还得从教育的性质来讲。现阶段的教育完全是应试教育,成败都体现在分数上。虽然高考的宗旨是选拔人才,而现实也的确为祖国奉献了很多的实用人才,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其固定的应试模式正在慢慢的局限住教育的活性和学生的思维,也很难使得教育教学中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人文教学。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性教学的策略

既然问题已存在,现在要做的就是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

1、教育管理者的应对策略

教育政策是由人制定的,而教育管理者制定的教育政策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影响着整个教育的方向。所以,作为政策制定的者,教育管理者要首先转变认识,不能再单一的、片面的把学校当作政治性的经济性的机构而忽略它的社会性以及最重要的教书育人的、传播知识的功能。作为管理者,要把握住整体教育的方向,制定最合理的、人文化的教育政策。

2、教学实施者的施教策略

教师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学实施者,他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人文观、价值观,所以作为教学实施者的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一个好的教学观念能使得教学实施者具备一个好的教学素质,而具备了优秀的教学素质的教师更能优化他的教学质量。一个好的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知识的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过程,从重视考试到重视知识的传递,学生人文性修养的培养。同时,教师要转变固有的教学思路,不断改善优化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贯彻人文性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人们已渐渐认识到“语文”不单单只是高考的工具,也渐渐的认同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教学。语文从我们入学一直贯彻到学业结束,他是一门兼顾文化与语言、学习知识与学生成长、听说读写与思想感情的学科。我们一直提倡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添加人文性教育、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人的教育培育,同时也不能放弃语文的教书育人的“工具性”的职能。高中语文教育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二者是和谐统一的,不能重“人文”轻“工具”,同时也不能为了高考而学语文。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如何平衡二者的关系,需要从体制到理念,从政策制定者到教学实施者多方面的努力,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育使人成为人,而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性教育将是这个目标的推动力。

参考资料

[1]胡小兵.论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性[J].考试周刊,2009,(15):37.

第8篇

孙亚红

(舟曲一中)

[摘 要]人格问题是教育中的一个根本问题。作为由各个个人按照一定的社会关系结成的人的共同体,社会要延续和发展,就必须使生存于其中的个人养

成一定的人格,即形成个人作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所具备的基本品质、整体形象。教育作为以现实人的身心发展为专门职责的社会活动,在人格的养成上是一种

占主导地位的途径。本文根据作者多年工作经验就高中语文教育与人格教育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高中 语文教学 人格教育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格教育的现状

1.忽视人格教育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和过程忽视人格教育的重要性,人格教育是语文教学

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终极目标。但却没有纳入我们的语文教学目标,我们的课堂

教学过程也不能体现。它只是体现了教学过程中重视引导学生积累语文知识,

掌握语文基本能力等,虽然涉及到了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渗透了少许思想道德教

育。但人格教育内容和目标却没有得到体现。

2.学生缺乏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理论为如何实施人格教育提供了很多指导,教学改革在实施人格

教育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仍然不能否认人格教育的总体实施情况还

存在很多缺憾,情感缺失最为明显。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情感教化学生的

具体操作上十分薄弱。另一方面,家长对孩子关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但家

长又不懂教育之道,对新颖的教学方式缺少必要的的心理准备。

3.重讲授轻体验的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

我们清楚地知道,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应试教育的影响力仍然巨大,素质

教育的实施仍然无法真正展开。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新理

念只是停留在理论,而没有付诸实践。主体和客体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课堂

教学中,教师满堂灌重讲授轻体验的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格教育的重要意义

1.高中阶段人格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和心智逐渐成熟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进行人格教育能

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高中阶段学生的心智逐渐成熟,会有一定

的逆反心理,社会也会有各式各样的信息充斥校园,学生可能会受到社会不良

风气的影响,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学生很可能会被这些不良信息腐蚀,甚至会

走上犯罪的道路。语文学科是一个基础学科,学生们普遍学习语文的能力较强,

语文教学中推行人格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人格教育的实施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推行

素质教育的内容是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的作

用,这就与人格教育的内容不谋而合,人格教育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教材

中的人格教育内容,要求教师将教育主体放到学生身上,进行语文教学的主要

内容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和深化人格教育内涵,这就充分体现了素质

教育的目的,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推进人格教育可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三、高中语文教育人格教育的策略

1.利用高中语文能力培养过程加强人格教育

语文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语文的目标,对语文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新课标

将其概括为: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往能力等。要在高中语

文教学中推进人格教育就要从这几个方面出发加强语文学习中的人格教育。语

文能力培养的过程就是学生逐渐掌握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加大对人格教

育的培养力度,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阅读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高中语文

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对文学作品进行讲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

时针对作品中的人文思想进行讲解,让学生参与到讨论当中,在讲解过程中,引

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健全学生的人格。

2.利用语文教师人格魅力进行人格教育

高中语文教师除了要有丰富的知识外,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对学生影

响是极其深远的。教师的人格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

教师才能够教育出好的学生。高中语文教师的心理品质影响高中生人格的形

成,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有健康的性格,谦逊温和的教学态度,这些美好的品行会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用真实的情感打动

学生,引发学生共鸣,教师的真情流露是进行人格教育的最佳方式。高中语文教

师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神,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促使他们形成健全人格。

3.挖掘高中语文课本中蕴含的人格教育

高中的语文课本是很多专家学者认真挑选出来的适合高中生学习的文学

作品,蕴含丰富的人格教育资源,是对高中生进行人格教育的最好素材。语文课

本中不仅展现了丰富的人文地貌,还有很多具有人格魅力的经典形象。在高中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学习书中人物形象的品质。高中语文课本

中优秀人物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令人钦佩的人格,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

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教师应发掘课本中富有人格教育意义的

材料,再现文章中的风土人情,让学生探索作者的内心世界,发掘生活中的美,

领略作者独特的人格魅力,增强学生学习效仿的欲望,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

值观,健全人格。

4.在实践中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外,还要适时适量地组织课外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

中逐渐形成健康的人格。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让他

们在实践活动中又获得课堂上和书本上所没有的鲜活的语文知识。学生自主、

自立、自强的独立人格才能得以塑造。一方面要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中汲取

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另一方面还要将其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

才能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格

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且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探索,找

出合适的教学方法,正确推进高中阶段的人格教育。

参考文献

[1] 刘志坚.中学语文人格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07.

第9篇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德育功能 主要阵地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重视狠抓双基,强调学科知识的整体性,强调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但对于提高高中生的语文素质、培养道德品质、提高能力等方面比较忽视,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其实质就是教师忽视了语文学科的德育属性,把它仅仅当做一门文化知识课,并且忽略了其他教育方式的作用,如学校组织的活动、课外实践及家庭教育等活动。事实上我们已经把语文课置于封闭教学状态,形成了简单的说教模式,这种状况严重削弱了语文课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主阵地作用。为了适应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基础教育必须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实行素质教育,就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因此如何有效发挥语文课的德育功能成为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探究的一个重大课题。下面我就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的德育功能谈谈体会和见解。

一、高中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一些新理论、新教法不断涌现,我们只有不断充电,充实自己,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本领,才能有效组织课堂教学。高中语文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二是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和道德品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理论在不断发展和进步。语文教师不能满足于原有学历和知识水平,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使自己的认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我们要积极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要积极参加各种研究活动,不断探索语文教学的好方法,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要为人师表,大力提高政治觉悟。正人先正己,我们必须以崇高的师德为高中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带动高中生修心立品。在言行上,要对党、对国家、对高中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高中生中大发言辞,误导高中生。在举止上,要时刻为人师表,要求高中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我们要热心国事,让社会主义崇高道德在校园里、高中生中间传扬。

二、认真钻研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探索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认真组织教学活动,寓德育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针对高中生的特点,把教学基点放在对高中生的语文教育方面,提高高中生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和行为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挖掘教科书内容的思想性,注意寻找知识教学、德育教育和行为养成的结合点,寓德育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努力使传授知识和高中生学习知识、提高道德水平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讲到我们伟大祖国河山壮丽、资源丰富、历史悠久等教学内容时,我们可采取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播放相关图片、录像、视频等,教育高中生热爱祖国,增强高中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高中生强烈的爱国之情,进而有效开展德育教育。

2.努力探究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有效探究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增强教学实效。提高教学吸引力,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没有吸引力,就没有生命力。我们要努力改变死板、无趣、程式化的教学方法,贯彻教学联系实际的原则,根据高中生的自身特点,针对高中生关心的问题,尤其是社会热点、教学难点问题,联系实际组织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把一些知识讲清楚讲透彻,要敢于触及时事,引导高中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课堂教学更深刻、更生动,从而更吸引高中生。提高教学说服力,充分利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和分析归纳法,使高中生不仅能掌握语文知识,还能提高语文课的信度,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说服力。

3.积极组织第二课堂,调动高中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性。高中语文教学涉及大量实际问题,仅靠课堂教学不可能有效解决,而组织第二课堂活动不仅有利于高中生解决思想道德问题,而且能培养高中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自我教育形式,它要求教师改变以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高中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具体课堂活动中可以围绕高中生的思路转,当好“导演”。可以联系国内外重大事件和高中生关心的“热点”时事,组织主题班会、课堂辩论和演讲比赛等,让高中生走向讲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