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广告伦理的特征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08 16:51:0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广告伦理的特征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广告伦理的特征

第1篇

1人性化设计

1.1人性化设计的内涵

人是社会的动物,具有社会属性。人性就是指人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性。“人性化设计”是以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为基础,使设计更加符合人的需要,这种需要不仅仅是物质方面的需求,更包括精神方面的需求,在非物质时代的今天,人类在满足了基本生理需求的同时,更加追求高层次的心里需求。人性化设计就是以人为本,为人类创造一个能使人性得到充分的释放,情感得以充分表达的高层次的物质世界,从而达到人物和谐。广告设计承载了对人类精神和心灵慰籍的重任。广告设计要达到良好的促进销售的最终目的,激发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占有欲和购买欲,就要深入研究和了解不同社会群体中人的心理。以人为主题,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的情感和需求,构成了广告设计创意的基础和条件。

1.2人性化设计的发展方向

人的社会性,包括人们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历史与文化沉淀等。人性化设计的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更加注重表达人的生活以及行为方式的特征;(2)人的社会属性方面的需要由民族、地域、历史等文化特征来加以表现;(3)人的社会属性方面的需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来表达;(4)人性化设计的高层次表现在于人类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伦理道德的表达;(5)人的社会阅历和地位决定人的社会属性需要,它包括价值观和审美情趣两个方面的内容。

为使广告能够打动消费者的内心,使消费者最终产生购买商品的行动,当今的广告设计仅仅把广告理解为商品信息的介绍,已不能实现促进销售的最终目的。现代广告设计心理策略的运用,正是抓住了非物质社会中人们对商品的精神需求比如对于商品附加值追求的心理,为人们创造了一个个充满诱惑的梦境,利用广告来激发消费者的种种欲望,通过抓住人们的心理特征和精神需求来引导人们的消费行为,从而实现促进销售的目的。现代广告设计就是要把研究和了解不同消费者群心灵和情感上的需求作为广告的出发点。

2绿色设计

2.1绿色设计概念的起源与发展

传统意义上的伦理学指的是人与社会之间的伦理关系,而现代意义上的伦理学是指人与环境之间的伦理关系。日本环境伦理学家岩佐茂指出:“环境伦理并不是维系共同体存在的、在人类相互的社会关系中直接发挥作用的伦理,而是人与自然环境发生关系时的伦理。”在环境伦理学的发展下,人们开始“更多地关心我们能为自然做点什么,而不是自然能为我们做点什么”。人类开始生活在两个世界中,一个是“自然生态圈”,一个是“技术圈”。当技术圈还很弱小的时候,它对自然生态圈保持着有限的、可消解的影响力。同时,自然生态圈虽然在局部不断给人类制造着麻烦如火山、洪水、地震等等,但那只是自然界正常的代谢与喘息。然而现在技术圈已经“强大到能够改变主宰生态圈的自然过程的程度”这个线性的发展过程充满了连续与加速的暴力和无知。自然生态圈经过亿万年才得以形成的生态平衡在极短的时间内被打破。而现在,“人对生态圈的攻击已经引发生态圈的反击。这两个世界已经处于交战状态”。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社会的一项迫在眉睫的共同责任。“绿色设计”顺应时代的需求而生,它所包含的已不仅仅是设计形式的本身,而是蕴含着人类保护自然、回归自然的迫切愿望和深刻的时代背景。从设计方法上讲,Reduce、Reuse和Recycle是通常讲的绿色设计中的“3R”原则,其中,Reduce属于初始生命周期的优化,而Reuse和Recycle则属于生命末端系统的优化。绿色设计要求广告设计师顺应时代的需求,树立保护自然环境,节约资源,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设计理念。这种理念体现在广告设计作品上,一方面要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实现良好的功能,另一方面,要顺应时代的审美标准,防止视觉污染。以往的许多广告设计作品都以追求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为目的,使人们围困在刺激性的色彩,缺乏创意的图形中,科学研究证明,当人观看具有强烈刺激感的图形时犹如伸手触摸烫手的山芋,会本能产生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因此,绿色设计观念是时代的呼唤,旨在使广告设计在合理的视觉秩序中发展,实现与人类的和谐相处。另外,通过传达与自然相关的图像以及理念以表达对自然和环境的关注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广告设计专业已经开始把这种语言作为当今设计的潮流。此外,设计师们已经认识到他们在节约纸张与减少环境污染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人为本的绿色设计将会是广告设计发展的长期需求。

3全球化与本土化

第2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现代化的加速,给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也带来了不少的困扰,如自然生态的失衡,伦理道德的缺失等等.为了唤起人们的道德意识,改善我们赖以生活的环境,更加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某种方法来解决,而这种解决方法就是公益广告。公益广告作为传承伦理道德的最佳传播方式,运用其自身的特点担负起宣传公益行为、伦理道德的这个重任。

关键词:公益广告 伦理道德 社会作用

一、公益广告的发展变化

现如今,我们身边的广告形式愈加令人眼花缭乱,商业广告几乎占据了广告领域的全部地位,而且伴随商家的大量投放、媒体的频繁刊载,商业广告聚焦了社会群众的大多数目光。在大力宣扬物质消费就是价值体现的时代,宣扬伦理道德的公益广告更显得尤为重要了。

公益广告是以为公众谋利益和提高福利待遇为目的而设计的广告是企业或社会团体向消费者阐明它对社会的功能和责任,表明自己追求的不仅仅是从经营中获利,而是过问和参与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一意图的广告,它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为社会公众切身利益和社会风尚服务的广告。[1]

在全球讲环保的大环境下,公益广告运用其自身的特点担负起宣传公益行为,使人们在反思中呼唤道德与人性的回归,呼唤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它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二、公益广告中伦理道德观念的表现

为了唤起人们的道德意识,改善我们赖以生活的环境,更加有效解决这些由于经济现代化带来的问题,我们需要某种方法来解决,而这种解决方法就是公益广告。在公益广告中伦理道德观念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呼唤诚信。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就是诚实守信,在社会经济发展下,商家为了追求利益却缺失了诚信,假药、假酒,说的永远比做的好,在广告大赛上看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主题“诚信攻略”,画面一:一个小女孩在玩躲避球,字幕“第一关躲避‘诈’弹”,画面二:小女孩在小心翼翼穿过绳网,字幕“第二关小心落‘网’”,画面三:小女孩拿着弹弓在对面墙上的盗版、作弊、欺诈、食言、假钞,字幕一“第三关坚决打击”,字幕二“攻击还在进行中……”。这则公益广告针对的就是现今社会的诚信问题,唤醒商家的道德伦理的诚信和告诉人们面对虚假不能放纵。

二是弘扬尊老爱幼、保护弱势群体的社会风尚。央视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画面是一家人在照全家福,旁白“一,二,三好了下一张”,这时儿女们纷纷接到电话说有事要离开,老人说“我知道了,等你们忙完了也来得及”接着儿女们一个一个的离开了,只剩下老人孤独一人在拍照,老人的画面灰度处理,旁白“我们在父母眼里是心头肉,父母在我们眼里呢?”独自拍照的老人笑着面对镜头,看上去是那么的凄凉,结尾“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则公益广告体现了伦理道德中的孝道,告诉年轻人多给父母留点时间,他们处处为你们着想,而你们回报父母的却是孤独。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你的一言一行全部影响着你的孩子,你对父母好,孩子也会对你好,这也是一种传承。

三是呼唤公共道德。公共道德是现今人们缺乏最为多的道德准则,记得在报纸上看过这样一则广告报道,文案是中英文对照的。标题“礼仪之邦的尴尬”文案“一则广告背景图案是一个港湾,中央的旗杆飘着美国国旗,确切地点是美国珍珠港,广告的主标题是‘垃圾桶在此’,副标题是‘在美国珍珠港这句话只写给中国人看!”看完这则广告我不禁自嘲的一笑,曾经的礼仪之邦现在却成了别人的笑话,在外国人眼里我们竟是如此的不讲究卫生和公共秩序的,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古文明是在谁的手里丢失了,爱护公共设施,唤起公共道德是中国公益广告的社会责任。

三、公益广告道德诉求的困境

公益广告的主要内容都是以抽象的、概念性的、影响人们意识为主。正是因为如此,公益广告所传播的这种抽象性意识形态与其他类型广告相比难度更大,要想让受众更好的来记忆理解广告内容并形成实在的社会效应,对公益广告来说,面临的困难还是不少的。我国公益广告从总体上说,与社会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具体表现在:

一是公益广告创意总体上还不尽如人意。虽然在一些广告节和广告评比中的获奖作品中也不乏有优秀的公益广告,但大多数情况下也只能在广告大赛上看到具有创意的公益广告。这些作品除了一部分在广告专业刊物上发表外,大部分并没有通过大众媒体与公众见面,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资源浪费。

二是制作水平低,传播平台少。公益广告虽然画面优美,语言感染力强,但制作水平较低,传播平台少,并不像商业广告大成本的投入,传播平台也不愿传播这种没有广告收入的公益广告,因此,我们也只能从有限的几个台看到有限的几则公益广告。也许,所谓墙里开花墙外香,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吧!这正是公益广告传播效果没有商业广告效果来得好的主要原因。

三是运作机制需要不断完善。缺乏良好的运行机制是影响公益广告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现在的部分公益广告都是由企业赞助的,广告一般都有企业署名,多多少少带有些赢利性质,让人容易产生厌烦和对其公益性的质疑心理。目前还没有建立完全捐赠的不带任何赢利目的的公共广告运作机制,我认为这是今后公益广告发展应该着力解决的。

四、公益广告未来的发展

公益广告追求的是社会效益,追求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追求对每一个公民的心灵的净化。谈到公益广告未来的发展,我认为应该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一)要提高公益广告整体质量,发展公益广告事业,应该全面地从广告经营者、企业广告主的经营观念上,即从根源上,按照我国社会发展的趋势,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广告界各项工作中更加突出的地位。不仅想在脑里、说在嘴上、还要落实在行动上,用强化公益广告活动来深化社会群众的公益意识,使公益广告事业发展壮大。

(二)公益广告要出精品,必须把创意、策划、设计、制作、刊播各环节工作,通过精心组织加以运作。多发展新观念、新风格、新艺术,来打造公益广告的独特主体风格,使公益广告更能受到社会群众的欢迎。改变模式化、标语化、单一化、雷同化的弊病,多增加些趣味性和审美性。通过贴近社会、贴近公众的现实,仔细研究公众心态,把公益广告要倡导的正确观念与广告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以精品重塑公益广告的崭新形象,来保证公益广告事业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方东.公益广告基本特征简析[J].公关世界,1998,(06).

第3篇

1虚假医疗信息的道德缺失

11违背守法的道德原则

医疗广告活动在传播过程中必须遵法守法,按照相关法律的要求从事广告活动。要做到守法须做到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医疗机构在广告的过程中,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审核广告程序以及广告内容;其二,广告无论是设计、制作或过程中均须在合法的前提下进行。广告是虚假医疗信息宣传的主要途径之一,其违法现象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其一,违反国家相关规定只能由国家机构的治疗信息,如癌症、癫痫、乙肝等治疗信息;其二,内容中直接暗示或间接暗示能保证治愈某种疾病;其三,使用未经认证的医学技术职称词语;其四,未按国家法律规定标明生产日期、有效期以及证明文号等;其五,将信息以新闻的形式进行报道。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现代社会,部分违法经营者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常常违背广告审查标准,忽略了医疗广告信息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将《医疗广告证明》置若罔闻,从而群众误信虚假医疗信息。

12违背诚实信用的道德原则

广告讲究诚信,拥有诚信才能拥有老百姓的口碑,诚信原则亦是每位广告主、广告经营或者应遵守的最基本原则。但现如今的社会,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大浪潮,广告活动的诚信已逐渐降低。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医疗机构为提高自身效益而虚假信息误导患者就诊。而广告公司也尚未对其证明文件进行严密的审查,忽略了广告内容的真实性,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医疗机构的歪风邪气;②部分媒体为博得公众信任,采取新闻媒体的方式进行宣传,违背了百姓的意愿。这不但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患者的权益,同时也严重损害了社会传媒的形象。

13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

广告信息影响着社会文化生活,其强大的渗透力能快速传播到社会各界,因此广告活动在考虑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兼顾社会效益,坚决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一些规模较小的地下诊所和个体游医,紧紧抓住人担心疾病无法治愈或者曝光后影响自己的声誉等特殊的心态,四处张贴虚假医疗信息小广告,这不仅有碍市容市貌,而且将会影响到社会发展的秩序。

更有甚者借助医疗广告大肆宣扬封建迷信、违背科学,以及反人类的广告信息,缺乏公共道德,在较大程度上危害了公众的利益。

14违背医学伦理的原则

医学伦理须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①将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②给予病人充分的尊重;③对待任何病人都应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这些原则均要求相关医务人员在主观意愿上,坚持对或者传递的医疗信息负责;在客观上应该对看病的患者提供良好的帮助。病人拥有绝对的自主权和知晓权,应给予病人充分的尊重,让患者自主根据医学信息作出决定。

而公正原则的体现则主要是相关医务人员在面对不同患者时,都需要平等对待。但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到环境、感情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理想的医学伦理范式与现实有了较大的差异,进而导致医务人员在实际医疗活动中出现了罔顾伦理三大原则的现象,促使医患关系变得更加紧张。

2关于医疗信息伦理重建的思考

21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

为重建医疗信息伦理道德,国家应完善相关信息安全政策与法律法规,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引导与控制医疗信息事业更好的向前发展,从而有效避免虚假医疗信息对整个社会将造成的损失。但是,在完善相关法律体系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下列几点:第一,制定的法律需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保证法律法规的切实可行。当情节严重者,可以纳入刑事定刑量罪,细化惩处方式;第二,针对新兴事物的出现,应该及时更新立法。当今社会,名人参与广告代言已十分普及,虚假医疗广告也频频曝光,患者权益受到侵害,虽对相关单位进行了一定的处罚,但没有针对名人的责任进行追究,最多也只能在道德层面进行谴责,所以还应该不断更新和完善立法内容;第三,加强执法力度,扩宽执法渠道。除了相关部门认真执行监督权之外,还应该积极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到监督过程中,从而加大执法力度,有效促进医疗信息伦理更好地实现重建。

22坚持诚信为本,树立正确的广告信息道德观

广告信息应秉承诚信为本的原则,树立正确的广告信息道德观,为广告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最基本的保障。为了更好地突出诚信为本的原则,需要做好下列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医疗机构应该秉承诚信的原则。医疗机构在广告信息前,应通过正规渠道取得相关的医疗广告证明;其二,信息经营者与者需秉着诚心为本的发展理念。严格审查相关机构颁布的证明文件,保证广告信息的真实性,并注意广告信息的表现手法,杜绝因患者误解而造成的损害且必须实现医疗广告信息中所许诺的治疗效果。做到诚实守信,不仅要加强从业人员的道德培养,还要全社会参与监督,为人民的生命健康提供保障,因此同时,还能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对抵制虚假医疗信息也具有重大意义。

23构建自律机制,充分发挥广告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作用

目前,我国主要依靠监管手段来建立行业自律机制,而非自觉产生。根据相关调查可以得知,在我国,从事传媒工作的从业人员普遍自律意识不高,在面对自身礼仪与道德原则的选择时,往往会为了自身礼仪而舍弃了道德原则。因此,针对这部分从业人员便有必要采取他律的手段。通过他律促使其形成自律。社会监督是最基本也是最典型的他律手段,也为伦理道德的规范提供了一定的保障。而社会监督首要需信息传媒机构拥有强烈的责任感,才能坚持诚心的原则,严格把关,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保驾护航。

24加强信息伦理道德建设,维持健康的医疗信息环境

加强信息伦理道德建设,首先应树立医疗信息生产与服务者的职业道德,注重社会利益,使其拥有社会责任感,秉承服务大众的理念,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并带头抵制错误信息。伦理规范在信息的使用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在拥有了良好的道德标准时才能进一步约束自身行为,才能始终将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保证信息使用在正确方向前行。在信息化时代,信息伦理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有力支持与依托。只有正确处理信息伦理,并围绕伦理特征构建正确的心理伦理规则,才能维持医疗信息环境的平衡。

第4篇

关键词 广告 创意 伦理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在一次候机时,笔者在电视播放的光碟中见识了一位营销“专家”的广告“创意”:他举出自己的一个例子,他说,我个人作为一个咨询服务的品牌,就最会为自己做广告,你们知道吗?我每年都有大部分时间在外地旅行,我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给自己做广告,尤其是免费广告的机会。每次赶飞机,我故意最后一个上飞机,而且,我一定等机场的广播催促我三次以后,我才会姗姗来迟地出现在登机口。你算算,每个机场的客流置有多少,每次广播,有多少人听到我的名字,每年中国的机场将有几十万人听到我的名字,我一分钱不花,就为自己做了这么大的一个广告。你说,我这个广告有没有创意?划不划算?

对这样的创意,笔者不禁心生疑窦:这种无所不用其极的自私伎俩,难道是广告创意和聪明吗?如何在创意和伦理之间把握好尺度?的确是我国广告创意人士值得充分重视的问题。

一、广告:创意为王

一般来说,人们认为广告就是“广而告之”,是一种公共的告示,意在传达某种信息,邀请人们惠顾某种(产品或服务)。或者做出某种反应。广告有两个基本目的:告示和说服――虽然这两种目的可以区分,但它们往往同时出现。广告又可分为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本文重点探讨的是商业广告。

既然商业广告是通过告知(inform)和说服(Dersuade)两个主要的手段,达到促进和刺激产品(包括服务)销售的最终目的。显而易见,从广告人的角度,马上面临两个无法回避,而又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告知什么和如何说服?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必须通过广告创意(advertising creativity)来完成,广告创意很大程度决定一个广告的好坏和成败。

什么是广告创意?这个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

土耳其的ElifEda Balkafl教授把广告创意概括为理智型和情感型两大类,具体包括至少以下8种类型:

1.独特的销售诉求(USP--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2.塑造品牌形象(brandimage)。3、定位(positioning)。4、明星策略(star strategy)。5、广告的传达(execution)。6、挖掘产品内在的戏剧性(Iheinherent drama)。7、娱乐性和情感性(entertainment and emotion)。8、平等对话(irreverence)。

有人认为,一条好广告一般具备三个特征:不伤他人的心;完全与众不同;尽可能吸引各个年龄层的人。笔者认为,第二点尤其重要,创意的本质就是独特性,就是与众不同。美国广告界的泰山北斗DavidOgilvy在他的名著《一个广告人的自白》(Confessions of an AdvertisingMan)里,把“好广告”分为三种:一是广告公司的顾客(client)认可的广告(这实际上是一句反话,这类广告往往不是好广告――本文作者注);二是极大地促进了销售业绩,同时被公众和业界长期津津乐道的“值得推崇的作品”(admirable piece 0fwork);三是促进了产品销售,但广告本身并不引人瞩目的广告。笔者本人比较偏爱第二种好广告,如果能够促进销售业绩,同时又能被公众和业界称道,何乐不为?

二、广告的道德顾虑和伦理复杂性

广告,是现代媒介得以生存的一个支柱。我们无法逃避媒介,也就无法回避广告。广告通过扩大商业和贸易,刺激经济的发展;广告向人们提供有用的商品信息,帮助人们做出明智的选择。广告已经渗透我们的生活,深入我们的身心,不知不觉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了无痕迹地培育我们的消费习惯。但是,广告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了某些负面的影响,甚至危害。比如,它通过操控和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促进了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一些劣质低级的广告,毒化了人们,特别是孩子们的心灵。”所以,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Arnold Toynbee)说:“广告是邪恶的。”前不久去世的经济学家Prof,Galbraith说:“广告引诱人们把钱挥霍在不必要的东西上。”

可见,广告的负面影响和危害,涉及到广告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事实上,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制定了或正在制定详尽的法律或条例,来规范广告中可能出现的道德和伦理问题。当然,虚假宣传和误导宣传仅仅是广告伦理的一个方面,它还牵涉到许多其他方面的问题。比如:在广告中不恰当使用儿童以及以儿童为广告对象的问题;通过产品的比较,对其他产品打压,使其出于劣势地位,从而导致不正当竞争的问题;把两性(尤其是女性)作为对象或符号置于广告中的问题;:通过操控人们的情感,向人们兜售不必要产品的问题;通过制造假象和幻象,勾引消费者购买的问题。”

1.广告伦理具有相当的复杂性

人们在谈论广告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时,常常归咎于广告公司及其客户,给他们一片谴责之声。实际上,广告中涉及到伦理问题,往往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和分明,因为人性从来都是十分复杂,社会中众多的因素也盘绕纠结,有时候,让我们很难做出简单的判断。

比如,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位所谓营销专家,他做的所谓免费“广告”最大的败笔就在于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不顾公共的利益。但是,有时候厂家从事了公益事业,就一定是道德的吗?在波西利亚战争之后,一家美国公司给遭受战乱的波西利亚的人民送去了25万美元的食品和药品,稍后,该公司却花了一百万美元来对本国人民宣传自己的“善举”,你说这种做法是道德还是不道德?。

再比如,广告因为刺激了我们购买不必要的东西,从而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还有孩子的问题,在美国,孩子常常被当做有尊严的独立个体来对待,广告中的伦理问题凡是涉及到孩子,往往讨论得很多,人们的反应也强烈。但是,在中国文化里面,孩子多可能成为被宠爱和偏爱的对象。很少作为有独立人格和独立尊严的个体,怎样在中国语境中讨论中国孩子在中国广告中的广告伦理问题?

又如药品和食品这种关系到国计民生甚至公共安全的产品,这些产品的广告宣传应该经过什么样的程序?这些产品如果出现重大公共安全危机,难道对广告公司及其客户进行简单粗暴的处理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国家的监管法律和细节在哪里?

再说酒的广告,会不会刺激酒后驾车行为?

最后,我们必须认识到,广告人(包括广告公司及其客户)同消费者一样,本身也是脆弱的,受到诸多因素的控制。”因为,广告并不仅仅关乎具体的产品,它同人们的感觉,欲望,以及人内心深处最隐秘,最难以言说的东西有关。在很多时候,人们并不需要理智,不需要清醒。而宁愿凭着感觉,感情和内心深处的感受去行动,去做出决定。正是这些因

素,给广告这个行业带来其他行业无以伦比的挑战。同时。也使得这个行业变得格外的刺激,并且有可能获得巨大的回报与满足,当然,不仅仅指物质方面。

三、广告:创意和伦理夹缝中的舞蹈

既然广告公司及广告客户最终的目的是促进产品的销售,并最终获得最大的利益回报,很自然他们有可能变成本文开头的那位“广告天才”,为利益而不择手段,从而损害消费者的利益,甚至危及整个社会的安全。如果是这样的情况,就已经远远超出了道德和伦理的范畴,直接触犯了刑律。

正如哲学家Geoffrey Klempner指出的那样,无论从事任何职业,甚至不从事任何职业,人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一分钟都不可能离开道德和伦理,因为,人不可能彻底摆脱支配人类的那些普适的价值,如诚实(honesty),公正(fairness),正派(decency)等等。但是,人们因为所处的特定的行业(如商业,包括广告领域),因为短期内利益的驱使,有可能暂时置这些价值于不顾(Within the business area,normal ethics issuspended)。

笔者以为,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创意职业和行业,广告人(包括广告公司及其客户),是可以在创意和伦理之间跳出美丽的舞蹈的――如果他们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对人类的普适价值,如上面提到的诚实、公正和正派等等,始终在内心深处,而不是在表面上存有敬畏,。Volvo雇佣的一家广告公司在拍摄广告的时候,试图证明该车具有非同寻常的安全系数,可以经受巨无霸卡车的碾压。因为必须重复拍摄镜头,他们对车体进行了加固。此事被媒体曝光之后,Volvo面临巨大压力,马上解雇了这家广告公司,该公司最后以破产告终。

2、其次,广告人必须明白。他本人必须是一个追梦者(dreamenr),造梦者(dream-maker)和贩梦者(dream-seller)。广告人所从事的职业本身,就限定了他不能只是一个只关注事实和现实的,不敢在想象的世界中越雷池一步的现实主义者。他必须同时是,甚至首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浪漫主义者。再次同意哲学家Geoffrey Klcmpncr敏锐的见解:“作为一个广告人,(向人们)兜售梦想并没有错,只要你自己也相信它。”(As an advertiser,it’s OKt0 sell a dream,if you believe it tOO,”

3.当然,广告人同时也必须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实干家。有人说,“好的广告应该是进行一次战斗。”(Good advertisement should be a battle)。18在这一点上,中国广告人应该向他们的美国同行学习。如果一个美国广告公司获得一份卖汽油的广告,主创人员会仔细阅读相关的化学教科书,地质书和关于汽油储运方面的书籍,浏览能够找到的相关贸易杂志和研究报告,周六早上会去加油站同车主们交谈,甚至会要求厂家到炼油厂和实验室去调研。不成为该产品的“专家”,他们不会轻易动手去做广告。

4、同时,由于广告内部的分工很细。每个广告人都要努力找到自己的天赋,有的人适于文案,有的人长于艺术设计,有的人精于技术,有的人善于策划等等,公司的主管必须是一个有道德操守,同时能够协调和管理各种专才的“通才”,只有这样。他才可能使自己的团队成为一个“梦之队”。

第5篇

[关键词]儒家传统价值观现代广告

21世纪的广告活动强调以树立品牌形象为核心,从而达到开拓市场的目的。在商品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文化价值理念赋予商品一定的象征意义是塑造品牌形象的有效途径。也就是说,广告受众对品牌的认同,不仅源于对商品本身的认同,更源于附着在商品身上的某种文化价值理念的认同。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广告活动就是广告主与广告受众之间的“对话”,其传播效果取决于二者之间“对话”的默契程度,对广告信息所蕴涵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共识,是实现这种“对话”默契的重要因素。中华民族价值观的核心——儒家传统价值观的精华部分必然渗透到当今广告受众的心理文化结构之中,成为现代广告塑造品牌形象的重要价值根源,对现代广告在实现与受众的信息沟通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儒家传统道德伦理规范的内涵成为现代广告表现中的常见主题

1.由“尊道”而形成的儒家人伦道德规范

儒家学说讲究“尊道”、“于道最高”,这里的“道”,是指事理、真理。“道”在儒家这里,更偏重人文伦理的范畴。道涵盖了儒学的核心—“仁”,是包罗从德的最高观念到一般的道德规范的范畴,几乎包含了一切优秀的道德品质。正如先生所说“仁乃统摄诸德,完善人格之名。”

孔子认为,仁的极致就是“施于民”与“能济众”,也就是利物济民的立己立人,达己达人;孟子同样认为仁是一种由己达人的广博的爱,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梁惠王上》)孟子曰:“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离娄上》)道出了施行仁义在社会伦理方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孟子还主张爱由亲始,将性善作为良知良能,所以“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尽心上》)于是民胞物与。为子女者,须遵循社会规范奉养父母,履行孝道,体念亲心。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离娄上》)须要“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梁惠王上》)这些纲常伦理的内容往往通过礼表现出来,所以孔子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孝经》)荀子也讲:“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劝学》)

这些伦理道德规范方面的观念,在后世儒学者的发扬光大下,形成了一整套影响中华民族几千年,包含了仁、义、礼、孝、悌、廉、耻、忠、恕、智、信等方面内容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它对现代广告在主题表现方面的影响甚大,意义深远。

2.现代广告对儒家伦理道德的渲染

现代广告传播活动中,突现品牌个性时往往以儒家传统道德伦理规范为主题加以表现,以适应人们的文化心理结构。亲情、仁爱等内容成为广告表现中常见的主题。

鹰扬传奇广告公司为浙江纳爱斯所打造的民族品牌“雕牌”,无论是洗衣粉的电视广告—《母子篇》,还是牙膏广告——《后妈篇》,都是在浓浓的亲情伦理之中突现商品物美价廉的特征;《新周刊》杂志在“20年广告之最”中评出的“最令人感动的广告”—爱立信的形象广告《父子篇》,最令人感动之处就在于它所体现出的关怀触动了人们内心深处血浓于水的父子亲情关系。

近年来家喻户晓的“脑百金”广告,其知名度的建立更是源自那句著名的广告词“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百金”,以“孝”的道德内涵将产品的使用者与购买者紧密联系起来,创造了国内保健品市场的销售奇迹。而最近一段时间播出的一则“汰渍”洗衣粉电视广告则遭人非议,该广告为了突出“汰渍”洗衣粉的去污功能,选取的两个生活场景是两个小孩不小心弄脏了别人的衣服,没有马上道歉,而是说“您家里有‘汰渍’。”其受到诟病的原因在于广告中小孩的行为方式丢失了传统伦理生活中的“礼”。

亲情与仁爱是最容易引发广告受众的共鸣感的,这也是广告创意“共鸣论”的基本主张,其根源在于它能引发人们的“善端”,触动受众的情绪,在一种氛围中加深受众对广告诉求信息的印象或达成一种观念的认同。

二、权力至上、君权至上的价值观念影响广告受众的价值心态

1.由“从势”而形成的价值心态——“权力至上”,“君权至上”

儒家在“尊道”的同时,还提出了对“势”的看法,这里的“势”是指政治权力。“道”与“势”是一对矛盾,儒学的先知者顺时应变,在处理主观情志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上审时度势,以一种灵活变通的价值观念来化解“尊道”和“从势”这对矛盾。基于这种灵活变通的价值观念,孔子及其门人都重视出仕,孟子认为尽管天下无道,仍然赞同出仕。在某种意义上,这种变通观念往往造成了后世的“时者”或“识时务者”以权势为轴心,审时度势,权衡利弊,屈从和恐惧于权力、权势的消极影响。

同时以儒家为首的大多数学派不但反对法治也反对神治,在中国产生了影响几千年封建历史的把君父视为神的传统政治哲学,即所谓的“君权神授”,君、父、神三位一体,体现这三者统一的是君王,君王作为天的代言人—“天子”,有着至高无尚的地位。受儒家传统价值观和几千年来封建政治体制的影响,中国人的价值观中明显带有“权力至上”、“君权至上”的浓厚色彩,并让普通老百姓形成了一种惧官、怕官、逆来顺受的心理,“官”即代表着权威,代表着权势。这种心态发展到现代社会,影响仍然是深刻的,只不过,“官”的内涵更多的是指代表着权力的政府机构。

2.“君权至上”、“权力至上”的价值心态在广告活动中的运用

(1)“权力至上”——广告表现形式迎合受众价值取向的根源

广告传播活动过程中,“权力至上”的心态常被借用来帮助商品的诉求,以迎合普通老百姓的心理价值取向。通过商品曾获得的奖项及荣誉来塑造商品形象是广告的一种常见表现手段,这样的证明体广告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广告界曾风靡一时,一时间“省优、部优、国优”满天飞,或者是其产品得到某政界要人的亲切关怀、指导以及某某国家权威部门郑重推荐。在老百姓心中,权力机构、权威部门认可或推荐的商品,自然是信得过的商品。

1995年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开始实施,条文规定:“不得以国家机关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做广告”,该法律条文的出台,其目的就是保护消费者的权益,避免让普通老百姓过多地受到“权力至上”价值观的影响,在选择商品时误入歧途;同时也避免了广告滥用国家权力机构、权威部门的名义,从而影响国家政府部门的形象。

(2)“君权至上”的传统价值观突显商品的价值,延伸受众满足自尊需要的价值心态

限于《广告法》的规定,与“权力至上”价值观此密切相关的“君权至上”价值观开始作为广告的诉求点亮相于各种广告媒体。虽然,真正的帝王在中国早已成为历史陈迹,但皇帝作为权力、尊贵的象征,依然对普通百姓的心理影响巨大。帝王和与此相关的形象频繁作为广告诉求点来帮助突出商品的特征,塑造商品的形象。“曹操”、“唐明皇”卖酒,“慈禧”卖养颜保健品,“乾隆”卖食品,一时之间的电视广告中,各位帝王粉墨登场,你方唱罢我登场。而“御用”、“宫廷”等沾有“皇气”的字眼也频频出现在各种食品、药品广告中,大有持续发展的趋势。这样的广告表现形式,在于突显商品的尊贵价值,在价值理念认同的基础上,以达到满足受众自尊需要的目的。

三、国家至上、民族至上的价值观在广告中的广泛运用——“中国”品牌

1.儒家积极进取的价值取向——有为主义奠定“大一统”的传统价值观

儒家学说相对于道家学说而言,它为中华民族提供的是一整套有为主义的价值观。其中包括浩然之气以及格知、诚正、修齐、治平等内容。浩然之气“至大至刚”、“配德与道”、“集义所生”,(《藤文公下》)是孟子提出的最高道德精神境界。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内容则提出了理想的人类大同世界人生作为的范式。

这种有所作为的人生理想、价值追求加之义务本位价值观的影响,使中华民族历来把国家、家庭的稳定、安定看得高于一切,追求美的历史形式,把个人对社会、对民族的贡献作为人生的价值理想,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高于一切,把“施于民”、“能济众”济国利民的社会贡献当作个人行为的评判标准。国家至上、民族至上的观念深入人心,形成了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大一统”的传统价值观,并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国”品牌在广告中的运用

在当今的广告作品中,恰当地使用“中国”这个民族品牌,不但能够激发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能达到使国人认同其商品的目的。“中国”这个大品牌,有着一系列富有诱惑力的价值:永恒、智慧、神秘、和谐,有创造力、有活力、高智商、高工艺、深刻、实用主义。“中国”品牌的运用往往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结合“国家至上、民族至上”的传统价值观在广告中得以有效地表现。

早在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广告界已开始在广告中使用“中国”这个民族品牌。从当时的“抵羊”牌毛线到上海祥生公司的出租车租赁业务广告“四百万同胞打四万号”,无不是以事件营销的方式在广告中体现“国家至上、民族至上”的传统价值观,从而极大地迎合了国人当时爱国救亡的共同心态,因而声名大噪。

新时期,在“振兴中华”的时代背景下,“中国”这一民族品牌,在广告中更是被广泛地使用。长虹、太阳神集团所推出的广告,都以“振兴民族工业”为诉求点,并获得极大的成功。奥妮公司推出的两个广告,奥妮皂角洗发浸膏的广告语“长城永不倒,国货当自强”成为1996年最流行的广告语之一;奥妮首乌洗发露的广告主题是“黑头发,中国货”,其广告语“相信我,没错的”,迅速成为人们的口头禅,流行一时。

娃哈哈集团推出的“非常可乐”系列广告的品牌形象定位强调“中国人自己的可乐”,把“中国”这个大品牌作为商品的主题及卖点,但是,“可乐”一词本身就是外来词,“可乐”这种饮料就是舶来品,广告的诉求和定位严重偏离主消费群的心理认知,最终落得一个尴尬的局面。这个广告案例,带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中国”这个内涵丰富的大品牌是传统文化几千年来所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珍惜它、善待它,精心培育它,而不应该滥用它,以免让人们产生逆反心理。

四、现代广告对“惟有读书高”和“儿女千秋业”观念的倡导及受众的认同

1.“从势”的途径间接导致“惟有读书高”价值观念的盛行

儒家倡导“从势”的结果导致了封建社会的精英分子士子对权力的崇拜和孜孜不倦,引导人们争相面向仕途,“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皆因“学而优则仕”。从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劝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的内容越来越受到历代帝王的重视,其价值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成为读书人的人生价值追求,“金榜题名”成为士子的人生理想。人们成才立业的最高标准转向踏上仕途之路,通向这条道路的惟一途径就是“寒窗苦读”。

2.“爱由亲始”伦理观的扩展——“儿女千秋业”价值观的形成

由于儒家伦理观中“爱由亲始”的影响,使中国人历来重视亲情关系,讲究“血浓于水”,这不仅是儿女对父母尽孝,也包含着父母对儿女的爱,这种爱更多地体现在父母对儿女成材的责任中,为了儿女的未来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成就其“儿女千秋业”的期望表现得尤为殷切。这些传统价值观念在现代社会同样根深蒂固,内容范围也有所扩展,对广告受众的价值心态造成了相当的影响。

3.广告受众的价值心态——从“知识改变命运”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儒家学说主张积极入仕以体现个人价值的观念导致了人们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惟有读书高”的传统价值观念,“读书”的含义在现代社会中已有所改变,它早已超越了封建社会所强调的“四书”、“五经”等儒家文化范畴,而成为一个广义的概念,那就是“知识”。“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求学就意味着知识,这已是现代社会妇襦皆知的简单道理。所以商业广告中常用这种观念来影响人们的心理以获得对商品、服务的价值认同。

这方面的广告案例可谓举不胜举。早期的巨人脑黄金,广告的核心诉求点为“让中国的一亿孩子聪明起来”;柯得智力宝的广告口号是“一天三粒,提高智力”;“生命一号”的广告口号——“生命一号,益聪明”,三则广告消费群体的定位都以青少年群体为主,广告的主题皆为聪明,聪明作为学习轻松、获取知识、成才立业的必要条件,成为诉求亮点,广告中充分运用了“惟有读书高”的传统价值观念。

值得特别提到的是这几条广告都或明或暗地涉及到一个与“读书”、知识密切相关的诉求点,那就是“成才”的观念,大凡以青少年群体为诉求对象的广告,其商品的主要诉求点往往受此观念的影响,这和“儿女千秋业”的传统价值观是相适应的。当然,传统文化中“千秋业”的人生理想和标准“金榜题名,打马游街”已随着时代的变迁被“成才”的观念所取代,“成才”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当今社会人才竞争激烈,成才标准不断提高,加之普遍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做父母的望子成龙、儿女成才的期望显得尤为迫切。

目前的保健品广告市场,针对莘莘学子的商品广告,今天名人现身说法叫你给孩子补钙;明天又鼓动你给孩子补锌;后天又说你的孩子可能缺铁,应该补铁。一会儿是保护视力,学习更轻松;一会儿是帮助你的孩子长高,身体发育得更好;一会儿又是帮助你的孩子增长智力,变得更聪明。总之,就是劝导你“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些眼花缭乱,让人都有些不知所措的商品广告,其实质就是在用“儿女千秋业”的传统价值观来影响父母的心态,迎合父母“望子成龙”的心理,从而达到认同其商品的目的。

近几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经过变革,社会力量办学风起云涌,从小学、中学到高等院校之间的竞争逐渐增强,学校也开始用广告这一商品社会的有效手段来宣传自己。纵观这类学校的招生广告,在突出教学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的同时,最大的诉求亮点不碍乎就是名校概念,名校似乎就是成才的代名词,是日后事业有所成就的保证,这种广告的诉求方式实际上和前面所例举的广告诉求方式同出一辙,影响人们心态的价值根源依然是“儿女千秋业”的传统价值观。

综上所述,现代广告基于攻占消费者印象的目的性需要,在商品信息中有效地融入儒家传统价值观的内容加以表现,一方面,通过对广告受众固有文化价值心理的认同实现了传递商品信息的主要目的,另一方面,广告作为一种大众化的信息传播活动,在传统价值观日益遭受冲击的市场经济社会中,也充分地发挥出传承文化的功能,而这种有别于“说教”方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则可以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价值理念得以更加有效地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黄卓明诸子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第6篇

关键词:伦理道德 公益广告 集体主义 贵中尚和

一、伦理道德传承的必要性。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即人化。人化是人类发展和整合思维系统、意识系统的过程。但人在发展过程中,却常常遮蔽掉了人的自然属性。随着人类欲求不断增大,造成了一种文化的异化,从而失去了“度”的伦理标准。这就要求社会需要有无形的力量来约束人的行为,防止文化的异化的现象。社会潜网便是这样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非正式的行为规范,用包括风俗习惯、伦理规范、道德观念、意识形态等无形的力量来约束人的行为。所以说社会潜网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伦理道德是社会潜网的核心。那么什么是伦理道德?一般来说,伦理指人类行为语境中的价值判断。伦理价值支配行为规范包括限定人的选择标准、评价尺度及发展目标等行为。伦理通常被视为一种建立和调节人与人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伦理和道德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被用作同义词的。汤因比在《展望21 世纪》里有这样一句话:中国文化必有一种精神支撑着十几亿人口。而这种文化中稳定的结构便是伦理。的确,这种伦理价值有助于在祖先信仰中提高民族信仰力。我们知道中国大多数人口是农民,在这样一个极具“农耕文化”历史的国家更体现着一种伦理本位的思想。突出表现在寻根意识上。这种寻根意识可以发展演化为一种“民族精神”。而这种民族精神便成了十几亿中国人的共同信仰。所以说伦理的传承不仅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更是解决现实危机和发展出路的一剂良药。

二、中国公益广告是伦理道德传承的最佳途径。

公益广告从根本上说,是借助了广告的传统形式,通过大众媒介传播健康的文化理念和生活主张,表现人类在推进物质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一种主体自省意识的觉醒,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公益广告按其内容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针对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而出现的问题。近几年学界提出了“大公益广告”概念,主张将公益广告分为三类,一类是学理意义上的,从广告主身份到传播内容均无商业动机的公益广告。第二类是准公益广告。即现在大量存在的普遍采用的冠以企业标识或赞助者名称的样式公益广告。第三类是带有公益成分的一般商业广告。这类广告被划入公益广告较有争议。但这类广告在其传播目的和内容上是完全符合公益广告的界定,甚至从传播效果上看,这类广告的效果甚至要超过纯公益性质的广告,容易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现代意义上的公益广告诞生于20世纪40 年代的美国。亦称为公共服务广告或公德广告。后传入日本和欧洲,并迅速在发达国家开展起来。我国通过电视媒体传播公益广告,最早出现的是1986 年贵阳电视台摄制的《节约用水》

的公益广告。之后1986 年10 月26 日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广而告之》栏目,揭开了我国公益广告新的一项。中国公益广告年轻而有为,在短短的二三十年已经渐渐的形成组织,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传播内容也逐渐转为人为关怀。

公益广告作为广告的一种,具备一般广告的基本要素,广告主多是电视传媒组织,后来,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和企业也陆续参与进来,的是关于社会公德、社会秩序方面的信息,又计划选用一定媒体传播广告信息。制定和播出公益广告的经费,初始通常是由大众传媒组织自行筹集,后来从政府有关部门、社会企事业单位中得到赞助。但公益广告与商业广告相比,也显出了极大的反差。尤其在中国,这种差距表现得更为突出。发达国家的公益广告总量占社会广告总量的10%以上,而中国的公益广告所占比例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不少公益广告主题之丰富、创意之独到、制作之精美、影响之深远多盛于商业广告。但我国公益广告整体制作内容水平还较差、公益广告的认识匮乏、运作的机制尚不完善。[ hi138\Com]

三、伦理道德传承在中国公益广告中的体现。

我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以伦理道德为支撑的。公益广告作为现实中的伦理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外化,也是伦理道德的最精确的传达。现在的广告人已经开始注重从中华文化寻找灵感,试图做到“本土化”。本土化绝不是加进去一些中国视觉元素就算是本土化,而国际化更非添几张外国人的面孔就算是国际化。本土化和国际化的结果应是精神深处的一种认同。寻找这种精神深处的认同便成了中国公益广告发展的关键所在。纵观中国近几年的公益广告,不难发现公益广告大多都是以传承道德伦理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可以分成以下几类:人与自然的互爱共存;人与家庭的和睦相处;人与集体的共同发展和人与社会的和谐进步。

(一)人与自然的互爱共存。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一个基本观念。各家各派都以“天人合一”为出发点和归宿,来揭示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并且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智慧。儒、道在此方面都有类似主张。儒家强调推仁爱之心于自然万物之中;道家思想强调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的统一,是人对自然的顺应。而现代社会,人们追求所谓的幸福和理想时,毫无节制,甚至掠夺赖以生存的地球。所以这种“天人合一”的伦理道德观念对现在正走向自然环境贬损的社会有较为深刻的意义。现在不少仁人志士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环保”日渐提上日程。

(二)人与家庭的和睦相处。

卡西尔的《人论》曾谈到:中国是标准的祖先崇拜国家,在那里,可以研究祖先崇拜的一切基本特征和含义。不同神学体系形成不同的民族心理。中国是一个伦理本位,家族本位为基础的国家。这与古希腊强调的“社会”性的诸神谱系不同,中国是以“家族谱系”为基础,强调一种“家族法”。“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这种家族的尚齿习俗是中国的“农耕文化”的产物。正是因为这种历史,中国对“家族”有着特殊的感情。

而家族则是以伦理血亲作为本质的。家意味着“意识情感”的保护层,也是精神的回归。同时又是社会的构成细胞。家庭伦理关系表现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体现出浓厚的人情味。良好的家庭伦理道德关系,一直对家庭关系发挥着积极能动的作用,对社会安定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三)人与集体的共同发展。

中国“以人为本”的理念,并非西方近现代意义上的人本主义,而是中国文化固有的对人的一种基本理解,作为血缘宗法关系色彩浓郁的集体、国家主义的人本。儒家的“以人为本”将伦理政治关系作为社会核心和根本问题。人生价值在于“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求的是每个人大公无私,具有群体意识和责任感。体现在道德认识中,则是着重于价值观的培养,强调的是一种能群者居、爱群利群、公重私轻、明辨功利、正义明道的观念。这些都是中国文化中价值观体系中的基本构成内容。

(四)人与社会的和谐进步。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庸》)。“贵中尚和”

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的一个本质性区别。中庸之道之所以在中国文化中影响深远,是因为一种调节社会矛盾,使之达到中和状态的高级哲理。

这种思想保持人际关系和谐,注重和谐局面的实现和保持。和谐是一种最佳的生存和发展状态,是人类始终追求的理想目标。“贵中尚和”不仅体现在人与自然关系上,更多的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

以和谐为主题的公益广告很多,很多广告都体现了一种完善和谐性,这也是和谐对中国人思维的影响。《举手之劳》的公益广告便体现了这种和谐观。

阳光明媚的清晨,一个充满阳光气息的男孩在晨跑,所经处一群孩子正在踢球,眼看足球就要落在毫无防备的婴儿身上,他健步一跃,一个头球,将球顶了过去,婴儿安然无恙;他继续晨跑,在一个上坡路上,一位老者正在艰难的蹬着载满货物的三轮车,车子眼看就要向下滑去,他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老者将车子推向坡顶,在诧异而感激的目光中,他笑着离去;在一棵树下,他纵身一跳,将落在树枝上的羽毛球取回给小女孩;最后一个画面是,当他兴致盎然地用易拉罐表演精彩的射门技巧时,不料易拉罐从垃圾箱的另一个入口弹了出去,在他摇头叹息之际,另一只手把它轻轻地拾起来,原来是一位同样在晨跑的美丽女孩。出现字幕:“举手之劳,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这个广告的画面健康清新,流畅自然,富有节奏感,表现了一种和谐的氛围。

以上分类旨在更清晰的传达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精华部分和公益广告传达内容之间的契合点。事实上,中国文化中很多道德伦理思想都是体现在多方面的。如“天人合一”除了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还可以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贵中尚和”的思想阐述了人与社会的关系,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等等。总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深厚的华夏文化积淀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公益广告一定会对增强公民意识和形成更规范的公共价值体系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在当代,中国公益广告传播事业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现实问题,公益广告与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一样,其发展功在当前,同时更离不开全社会的关爱与参与,为现实社会把关,是包括广告媒体人在内的社会有识之士不可推卸的责任。公益广告是个铸心工程,要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效果,就是要找准观念口号与艺术的切合点。科学发现,人们潜意识状态下每秒钟所接受的信息远远超过显意识状态下接受的信息,相信公益广告的目的也就是形象的耳濡目染下实现的公众的心理认同,并达到观念的接受和行动的自觉。

我国公益广告事业的发展优势是明显的,中国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和优秀的人格精神素质,为公益广告传播创造了适宜的人文环境,中国传统社会是没有“法律”的社会,是一个伦理本位的社会。“礼”在中国文化中起到了更大的作用,正如罗素在《中国问题》中称:源于儒家传统的道德品质理所当然成功地造就了言行得体、彬彬有礼的民族。

“中国文化以其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学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这些都是中国公益广告发展不可多得的人文资源和精神财富。

公益广告对中国伦理道德的传承只是大众传媒对中国传统文化及精神传承的一个缩影。中国加入WTO 后,境外媒体来到中国,竞争的不仅仅是媒体,更多的是文化融入的问题。在这种文化渗透融入中,我们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场是中国传媒产业能否成功的关键。现今很多人常常以中华民族深厚文化积淀为骄傲,以悠久的历史为资本,但就在骄傲和炫耀时,中国传统的文化及观念精神已经走向流失。伦理道德已被践踏,取而代之的是西方意识和商业利润。不可否认,传媒是商业性质的,一定要盈利。利润并不肮脏,是成功的标尺和生存之本,但这并不是惟一的目的,更非全部的内容。“成功充分发展的传媒产业一定是在三个方面起到贡献作用:一是推进国民教育;二是增强民族团结;三是提升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的地位。”所以说,公益广告对中国伦理道德的传承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7篇

论文关键词:中西价值观念;差异;广告传播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是有差异的,而不同特质的文化对群体各成员具有制约性。生活在特定文化语境中的人们,他们的思想、行为和情感无不受到该文化系统的制约。文化制约着人们的感知、思维、情感等心智活动,因此不同的文化群体有不同的文化心理,有与自己文化相适应的心理图式和思维方式。文化也制约着人们的行为,规定了人们行为的一般准则,人们在什么情形下选择什么行为,作出什么反应,都受文化的制约。文化制约和规范的结果是使得群体在行为选择上表现出共同的倾向。文化制约人们对事物和现象的评判和反应,规定了价值准则,在群体内部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念。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有利的,什么是有害的,什么需要提倡,什么需要反对,不同民族、同一民族不同的历史阶段的人们会有不同的判定结果。

根据既有的研究成果,文化系统内部的各个层次(包括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中,最核心或是最高的层次就是价值观念系统或价值体系,因为它们是影响人们感知世界、形成意义和观念的重要文化因素,是维系一种文化长期存在的最稳定的保护层。中西文化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体系,有着不同的文化特质。不同的文化系统建构了中西方人的经验和知觉,规约了他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决定了他们对事物、事件的认识和评价。关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很多哲人提出过许多真知灼见。比如,梁漱溟先生认为西方文化以个人为本位,中国文化以伦理为本位;西方以向前要求为根本精神,中国以调和持中为根本精神;西方人以逻辑理智为思维特征,中国人以玄学直观为思维特征。对此,泰戈尔也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东方是精神文明,而西方是物质文明,东方是人道的,而西方是科学的;东方是集体享受,个人工作,而西方是个人享受,集体工作;东方是异中求同,在错综复杂中建立协调,而西方只讲行动,讲速度,不讲和谐、协调和韵律等等。‘”凡此种种,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而导致这种文化差异的核心是价值观念的差异。价值观念的差异为文化走向提供了最本质的具有规定性的理性指引,它与文化积累交互作用,最终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形态。

广告作为一种经济信息与文化信息的传播活动,已经成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外在表征。中西方文化中价值观念的差异在广告传播中有充分的体现,因而它应该成为跨文化广告传播研究的核心。我们认为在全球化语境下,通过对中西方广告的比较研究,来把握差异、理解差异,知己知彼,才能更有效地实施跨文化广告传播活动,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图形式思维”与“直线式思维”

许多人都感觉到中国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同,中国人强调事物或现象之间的联系性和依赖性方面,习惯于从更大的整体中考察事物和现象,而西方人强调事物的独立性方面l,习惯于从个别的事物和现象去考察和理解整体。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在科学传统中表现为一个倾向于综合,一个倾向于分析。有人把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描绘成是一种受到了希腊罗马传统影响的线性的(linear)、分析(analyticlogic)思维即“直线式思维”;与此对照,东方思维被描绘成体现了儒家和道家思想,强调的是更为图形式(configural)的和整体的(holistic)认识世界的方式,是一种“图形式思维”。如果用符号来表示,西方思维是条直线,简单明了,起点和终点明确;而东方思维是个圆,浑然一体,无所谓起点和终点。在西方思维中,始终有一个基础的、不变的、显露的真理。其他事物都在与它的相互关系中存在并被理解。是由“一”去理解“众”)东方思维则没有这么一个真理性的存在一个事物在与其他多种事物的关系中存在并被理解,是由“众”去理解“一”。东方思维的典型标志是中国的太极图,没有方向、没有统一的参照,而是互相参照、周而复始、相互交织。所谓“尤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没有一个固定的起点,也没有一个清晰可拚的终点,“这种思维方式直接造成了中国文化的圆融、模糊、非计量性和非累积性”,而不像线性思维下的西方文化,从一边到另一边要越过一个明确的界限。3

这种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在中西方广告中有明显的反映。一般而言,西方广告对事理的反映比较客观,注重实证经验、强调逻辑推理,较少有直露而强烈的对产品的说明或褒扬,而是让消费者自己去推理,从而达到介绍产品的日的。比如我们所看到的妇女卫生巾电视广告,中国不同品牌的产品几乎都用相同气质模特进行着实物的功能演示,广告语无一例外地反复运用“有凹槽”、“防侧漏”、“吸水性强”、“干爽舒适”等产品包装的说明语,或者模糊而混沌的感叹:“这几天,再也不用担心了”。相对比较,我们可看一则国外的卫生巾广告:一名女士装扮完毕准备出门参加晚宴,就在转身离开梳妆台的时候,趴在案上的小猫一个跑动把一瓶香水踢翻.瓶中的液体缓缓流至桌上,慌乱间,女士抽出桌边的一小片东西往桌上一贴.液体立即被吸进,当女士想把吸在片状物中的香水重新挤回瓶里时,却连一滴也无法弄出来。望着只剩半瓶的昂贵香水,女士无奈地摇摇头,走出了门。最后画面上出现一行醒目的英文字:某某牌卫生巾。同样是卫生巾的广告:没有直接的功能性演示和表述,甚至没有女主角的正面镜头,但是通过看似不相关的小猫、香水及踢翻香水的突发性“事件”,再一吸一挤,几乎是用严密的逻辑演绎把广告所要传达的吸收性强、防侧漏等功用点,准确无误地表现了出来。

在平面广告中,西方广告同样注重画面造型语言的推理和联想,理性的成分偏多,整个广告多为一段有所寓意的画面作铺垫,最后给出画龙点睛般的广告语,有的甚至不着一语.全靠逻辑推断与抽象联想得出结论。曾获九七年戛纳广告节平面类金奖的奔驰轿车之“刹车痕篇”,表现轿车外观精美这一非常理性的内容.创意者没有直接表现人们的褒扬与惊叹,而是通过奔驰轿车旁那一道道醒目的急‘,刹车痕,’,将其他驾乘人员的艳羡不已、驻足观望的态度与车的吸引力联系起来,从而表现出奔驰轿车外观设计的非凡魅力。整个广告留给受众很大的想象的空间,甚至如果不去想、不去思考,一时还推断不出在“说什么”。

与这种理性的思考、推理及理智的反应不同,中国广告的思维方式注重形象,注重经验直觉体悟.注重感性认识,带有强烈的直观性。广告大多以具体形象代替抽象概念的推理,特别善于把形象相似,情境相关的事物,通过比喻、象征、类推等方法,使之成为易于理解的认知对象。中国网通推出的形象广告:“由我天地宽”。“宽”是一种雄心抱负,是一种思想、胸襟和视野,又是一种非常专业复杂的宽带技术概念。如何既演绎企业理念,又把宽带技术相当深奥的理论讲透,网通在视觉化传达过程中,通过象征、类比的方法,巧妙地将理念转化为一个“宽”的生活世界:汽车的座位变得宽大舒适,秋千变得宽大到足以容纳更多孩子的快乐,大桥的桥面、桥墩都变得很宽很宽,一排排汽车畅通无阻川流不息,整个城市似乎都呈现在宽广的世界里。用形象化符号元素(车、桥、秋千、交通的畅通)贴切又具象地表现了抽象意义。

二、“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区别被认为是理解不同文化价值观尤其是伦理价值观差异的关键所在。中西方在价值追求和伦理取向上旨趣迥异。从道德基点来看.西方立足于个人主义而中国立足于集体主义。西方个人主义伦理价值观念其形成至少可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很n以崇尚个人为中心,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竭力发展自己表现自我,这对西方现代意识形态影响极为深远。在另一方面,被歌颂的美国历史初期的拓荒运动,其问人们所表现出的独立冒险和进取精神.使得自我中心、讲求个人利益和个人权利的伦理价值观.地位更加崇高化。

西方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强调人生而平等、自由和人权不容侵犯;强调个人是国家、社会的基石和出发点,爱自己才能爱他人和社会.为自己奋斗也是为他人和社会奋斗;有个人才有社会整体.因此个人高于社会。每个人应该表现出自己的个性,越是表现出自我个性,越能体现人生的价值。由此也引出了其他一些价值观.比如,“为扩大私有财产,常常六亲不认。为了经商。四处流动,家庭观念相对淡薄。在群体观念微弱的社会里、个人主义必然扩张。在这种社会,以个人的活动为中心,突出个人的价值。”巾因此,个人主义又与商业主义紧密相连。在人人逐利、利益至上的商业社会,仅靠人情、义气也是无法维持其正常有序的,由此又引出了西方文化中重法轻情的伦理价值观念。

崇尚个人与自我的伦理价值观几乎成了西方广告的核心主题.无论什么商品什么创意表都有可能最终把主题指向对个性的张扬、对自由的崇尚、对个人尊严、价值、幸福的追求。自由造型美发服务(Freestyle)的广告由希腊雅典TBWA广告公司,广告模特气质优雅、高贵,身上不着寸缕,仅用长发起到围巾和衣服的作用。广告文案;“人类生来享受自由、享受尊严与权力的平等”。广告传达出这样一种信息:头发出人意料的造型是为了更好的享受美丽人生,而自由的享受属于自己的生命,是人人拥有的权力。LANCOME的miracie奇迹香水展现了一个满怀自信的西方新女性,她们标榜着“天地间,你就是奇迹!”在她们的观念中,个人是本位是目的更是核心,社会是满足个人需要的手段,是个人施展个性的舞台。贝克啤酒的广告片是这样的:一群向日葵围着太阳转,惟独一棵向日葵我行我素.偏偏向着贝克啤酒开放。广告语:“喝贝克,听自己的!”广告摆脱了啤酒广告常用的元素;酒杯、酒瓶、啤酒等,脱离啤酒常用的诉求点:味道、价格、色泽等,用了颇有新意的表达方式.赋予贝克啤酒无拘无束的独特个性,告诉消费者,喝贝克啤酒的人也是有个性、有主见、拥有自我选择权利的人。

与此相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一个基本的价值取向是重整体而轻自我,集体主义是中国文化的主要价值观,它涵盖了群体、集体、国家、民族等不同层面的内容。它强调社会第一个人第二,个人利益应当服从社会整体利益;有了“大家”才能有“小家”。这与中国的社会结构是家国一体,家是国的缩影,国是一个扩大的家的历史是直接相关的。从古至今,这一伦理价值取向引导着中国人重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社会利益。此外,中华文化还重视亲戚之间、邻里之间、朋友之间的群体关系。‘这种群体意识源于古代中国农耕文化,人们在长期共向地域生活中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彼此互相交往、互相帮助,比较容易形成浓厚的群体观念。与此同时,这也是儒家伦理的长期浸染的结果。儒家伦理讲家庭和社会上的人际关系与道德标准时.强调亲属之间、朋友之间,应为一体,天下一家,讲群体意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是国家集权主义的基础。同布羊这种观念也是地区和家族集体主义的基础。在这种伦理观念制约下,国家或者民族,村庄或者家族,很容易形成命迄共同体。在该共同体内所有成员休戚相关,荣辱与共。在这个群体之内,应该是同舟共济,有难同当,有福同享。”⑤侨家伦理还认为,人不能见利忘义、不能驱义逐利,而应符合牡会道德标准、追求道德的完善、高尚,这又形成了东方文,化重情义轻法理的价值观念。

这一切与西方个人主义伦理价值观完全相反,而由这种价值观念出发,中国人心中的英雄形象也都是能够为他人、为集体、为国家民族牺牲个人利益的。中华传统文化不鼓励为个人的物质利益而奋斗,要把立足点放在为了他人、为了集体、为了国家上,把个人对社会、家庭和他人是否尽责作为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好坏的第一要素。

一些打民族_牌的广告正是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对爱国爱乡的伦理价值观的渲染,首先从道德上唤起最为广泛的消费者对品牌的认问与忠诚。

长虹以产业报国为已任—长虹电器

道不尽的强国梦,述不尽的红旗情—红旗桥车

买国货精品,度欢乐时光—联想电脑

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人的美菱—美菱电器

托普软件中国“芯”—托普

四十年风雨历程中华永远在我心中一中华牙青

黑头发中国货—奥妮洗发液

非常可乐,中国人自己的可乐—非常可乐

这些广告用不同方式体现出中华文化中的集体主义伦理价值观。在一种豪迈与自信中,都把自己的产品(品牌)与一中国”连在了一起,既展现了大企业的雄心和为国为民的民族责任感,又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虽然在广告中把一个具体的产品(品牌)与一个国家、集体相史犯接有时不免显得空泛以至大而无当,但这些广告所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自强自立的精神,以及爱国爱乡的情慷.多少也还是具有震撼力的,因而能引起广大受众的心理共鸣。

三、“竞争”与“和谐”的对峙

所谓文化价值观.其核心概念是“价值”,即不同“价值”在同一文化体系和文化心理中的排序。而这个“价值”的排序归根结底与“利益”有关,即利益的重要程度。而,’利益”又与一支撑该文化的社会经济模型直接相关。

西方的社会经济模型可概括为“重商主义”。

美国学者罗伯迹认为在美国1776年7月独立时,美国的“商业文明‘’的基础已经形成,这个所谓的商业文明其中一个重要构成就是强调个人奋斗的重要性。和具有几千年封建传统的古老中国不同,在美国文化中,“权力、声望和地位既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简单地通过继承遗产、贵族血统或者高贵的祖先所能得到的,一个人只有靠努力奋斗才能获得能带来闲暇、地位和权力的财富”。在此情形之下,竞争,成为个人主义派生出来的一个重要精神特征,个人必须努力工作并在与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本。他们勇于接受挑战,并主动把自己放在同他人的对比竞争的位置,以此来激发自己的潜力和能量,不怕出格、不怕成为“众矢之的”,追求行动、速度、效率和结果。他们是达尔文进化论的忠实拥夏,“物竞天择”深深地植根于他们的精神土壤中。

西方广告作品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竞争精神的迫求、向往和各种各样的诊释。丹麦的Borsen日报的广告文案是"NEWECONG}MY.NEWLAWQFTHEJUNGLE"(新经济,新竞争规则)直接点出了在现代社会环境下,经济形态发生了转变,规则也随之而变,唯一不变的是竞争本身,为了适应新经济环境下的新规则,要在竞争中获得成功就要读Borsen日报。广告用一组有悖常理的图画演绎了“弱肉强食”的颠覆版,比如羚羊将猎豹叼在口中,雄狮在羚羊的撕咬下悲惨地哀嚎。整个广告用富有冲击力的广告语、用违反常识的广告图画、绚丽斑斓的色调精确到位地演绎了新经济变化莫测的特点以及在新经济下竞争的残酷性,使人印象深刻。

MAICO助听器的广告画面简单明了:发令枪响后,所有的运动员都飞快地冲出起跑线,拼命往前冲。只有一个运动员还呆在原地做准备起跑状,由于耳聋或耳背,他似乎没有听到发令枪的巨响。广告的直接含义是如果有了MAICO牌的助听设备你就可以听的很清晰,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它的引申含义是,在竟争中,每一步都很重要,特别是不能输在起点上。这是竞争精神在广告中的直接表现。

与西方重商主义相比,中国则是“重农主义”,视农为立国之本。重农轻商,重本轻末,是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中一个突出的特征。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孟子亦说,“不选农时,谷不可胜食也”,“百商乏切,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商人受到社会的普遍轻视,从而形成“土、农、工、商”之说,四行之中商居最末。其形成之根源恰好与西方相反。东亚的古代是以粗放的农耕为业,属于河流灌概文化,长期处于农村自’然经济状态,因此,必然实行重农主义。相对午个人主义和竟争精神而言,重农主义更强调“天时、地利、人和”,强调合作、协调和韵律。比如“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远亲不如近邻伙“家和万事兴”等等都是对和睦、和谐的推崇与追求。

华文广告中常常会打上中华传统文化中“‘天时、地利、人和”的印记,比如深圳和雅苑的售楼广告直揍以“和”做文章,从“1-和为乐”“以和为福”,“以和为美”,“以和为富”四个方面对“和雅苑”进行诊释,也从这四个方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和谐,以和为上的观含。

第8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商业广告;借鉴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至今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很大影响,同时也对商业广告产生一定的作用。商业广告在传播经济信息的过程中,利用积淀在国人内心深处的中国传统文化来增加宣传企业产品的力度,可以取得最大的诉求效果。“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所谓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几千年文化发展史中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形成、积累和流传下来,并且至今仍在影响着当代文化的中国古代文化。它既以有关的物化的经典文献、文化用品等客体形式存在和延续,又广泛地以民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性格特征、审美趣味、行为规范、风尚习俗等主体形式存在和延续。美国广告大师威廉‘伯恩巴斯多次强调广告要美,要令人回味,要给人留下长久的愉快的印象。“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因此,商业广告语言要耐人寻味,必须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才能提高其文化品位。商业广告语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借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哲学观念,表达了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人生境界。根据“天人合一”的思想,人只能在顺从自然规律的条件下去利用自然,使之更符合人类的需要,也使自然界的万物都能生长发展。“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于解决当今世界由于工业化和无限制地征服自然而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在我国的一些商业广告中,“天人合一”观念对语言表达的影响显而易见。产品一度供不应求的西藏啤酒,其广告语便是着眼于自然的回归:“它是海拔6000米以上世界最纯净的水酿造而成的”,这一句浓缩了产品特色的直白,蕴涵着对自然的热爱,西藏啤酒让人们找到回归自然的感觉。而“银河在天上,温情洒人间”(上海银河广告装潢公司广告)同样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带给读者“天人合一”的和谐感觉。借用的习语短小精悍,家喻户晓,产品很容易被目标消费者记住。扬子电气的电视广告则由人群在大地上组合成多姿多彩的扬子电气商标图案和“扬子电气”四个大字,人和文字融为一体。同时,该广告“扬子天地,扬子电气”将商品与天地相提并论,非常引人入胜。又如:得之于莺飞草长的天时,得之于土厚天高的地利!(房地产广告语)。以上广告词都含有天地一体的哲学思想,是“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深植于中华民族文化之中的自然流露,容易激发人们的消费欲。

二、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

要拟写出优秀而吸引人的广告词,应关注受众的传统伦理道德。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凝聚起来的民族精神。商业广告对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的批判继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仁爱孝悌。仁爱孝悌是中华传统的伦理道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仁”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仁德的核心是“爱人”,“仁者爱人”,其根本是“孝悌”。孝悌之德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由此形成一种浓烈的家族亲情。在亲情的基础上,国人形成了“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泛爱思想,形成了我国传统文化中浓烈的人情味。也使亲情伦理、社会良知、社会公德成为现代商业广告表现的永恒主题。商业广告的语言应注重情感诉求以情动人,以此感染消费者打动消费者。如:柔似儿女情,暖似父母心(三枪内衣)。又:“小时候,妈妈的手最温柔。”这是美加净护手霜的广告词,短短的一句话勾起了普天下儿女们对母亲浓浓的情意,诉诸顾客的情感,激起消费者的共鸣,使消费者对商品产生良好的印象,胜过无数对产品的介绍。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好迪)、“朋友记心间,大宝天天见”(大宝)等等这些广告用语重情感内敛,字里行间包容“仁”“孝”,措辞亲切自然,广为传颂;著名的矿泉水晶牌“农夫山泉”,利用中国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大好时机推出了“喝一瓶‘农夫山泉’,就是为奥运会多捐一分钱”的人文广告,同时还关注希望工程,推出了“喝一瓶‘农夫山泉’,就是为希望工程多捐一分钱”的人文广告,以社会公德,倡导社会良心的形象出现,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以上讲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广告主题就是儒家传统价值观中所倡导的“仁”的精神;所谓“孝”,对儒家学说而言,是指“善事父母”。即尊敬父母,侍从父母。“孝道”是确定家庭伦理观的一个不朽的因素,也是中国广告不朽的主题。如:捧出一片爱心,献给千万老人,这是云南制药厂的奉献。这则广告中的“药”和人的情感融为一体,表达对长辈的关爱。“静心口服液”广告的诉求重点集中在“送给妈”上。以上广告语清新隽永,借助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孝道”,蕴含着融融的亲情,迎合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很能契合民众的心理,自然能引起消费者的感情共鸣。

(二)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中华民族历来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传递爱国主义思想的商业广告尤其能得到广大国人的认同。2007年7月,长城油《心跳篇》以“嫦娥”发射成功为素材,把长城油与国人的爱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突出“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对中国人的影响,它寄托着华夏儿女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也衬托长城油所做出的重大贡献。而“中国航天助力飞天梦想长城油为中国航天提供优质保障”的诉求清晰,准确地展现长城油在此次事件中的重大作用。美菱集团则通过“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人的美菱”广告语自豪地宣称美菱是中国人自己的品牌,产品专为中国人设计,既展现了国有企业的勃勃雄心和民族责任感,又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激发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而且能达到树立其商品形象的目的。

(三)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对现代广告影响最大的,或许当数“自强不息”的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对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概括和生动写照。杉杉集团的企业形象广告语:“立马沧海,挑战未来”表现出一种追求成功、追求卓越、追求理想的价值观念。如“别克”轿车的广告:“每一步,都在创造记录;每一步,都已创造记录。”表明了接受挑战的信心、决心,将“自强不息”融合于时代精神之中。当年奥妮洗发水以“黑头发,中国货”的广告语杀人宝洁和联合利华占据的洗发水市场并在短期内打出大片江山,可以说广告语功不可没,它树立了民族品牌自立、自强、自信的形象,将品牌形象深深地镌刻在了消费者的心里。

三、传统的审美观念

传统的审美观念在商业广告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中国人的民族审美趣味强调意境韵味,追求含蓄蕴藉。含蓄蕴籍表现在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的情感倾向、共同的审美情趣等诸方面,在表现形式上以含蓄婉转见长。在现实生活层面上,含蓄蕴籍的审美情趣导致了中华民族更倾向于对含蓄的表情、稳重的姿态、恬淡的诗意、内敛的神情的认同。含蓄蕴籍的审美情趣赋予现代广告深厚的文化意蕴。为了增强商业广告的审美效果,常见的手段是使用婉言、双关等手法塑造商品或服务的整体形象。如“停电24小时!依旧冷若冰霜”(上海航天电冰箱广告语),又如太平洋保险公司广告语:“平时注入一滴水,难时拥有太平洋”,蕴洒的意境也很值得欣赏和品味。它们突出产品或服务个性特点的广告语,不仅能使人留下深刻印象,还往往给人一种审美体验。还有“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美的空调),这句广告语在今天的生活中仍然广为流传,成为经典佳句。它包含了双重含义,既指生活中普通词语的概念,也指这句广告语的宣传对象。“美的”在句中表面上作程度副词用,实际上指美的空调。还有:做女人挺好(丰韵丹的广告),避开了对女性生理特征的直接描述,用词委婉、含蓄,把产品的效果说明得十分清晰。以上这些广告语正是迎合了广告受众对含蓄蕴籍审美倾向的认同,而为人们所熟知。

四、传统文学艺术

中国古典文学博大精深,其中有很多古诗文、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典故,名言佳句历经流传百代不衰。中华民族悠久古朴的文学艺术与商业广告有着不解之缘。中国古典文学深厚悠远的文化底蕴已经成为商业广告传播活动中主要的文化因素之一。最常见的方法便是商业广告引用诗文名句、典故、俗语等等。商业广告中借鉴中国传统文学艺术运用的形式主要有:

第9篇

第一,广告对紊乱的伦理观念的宣扬。伦理观念的紊乱是现代广告活动的伦理问题之表现,这种紊乱主要表现在道德相对主义、个人主义的盛行和泛滥以及价值观的多元化。现代信息传播环境为这些观念的生长和繁衍提供了最适宜的土壤。

在哲学中,道德相对主义是一种立场,道德相对主义者坚持不存在评价伦理道德的普遍标准,认为道德价值只适用于特定文化边界内,或个人选择的前后关系。极端的相对主义立场提议其他个人或团体的道德判断或行为没有任何意义。他们否定权威,排斥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的统一性。现代信息传播环境的非中心化、多元化和全球性的特点正契合了道德相对主义的观念诉求,而现代信息传播环境尤其是Web2.0时代媒体传播方式的转变,自媒体的诞生――借助于互动性、实时的平台,所有人的独特需求、个性、追求和消费习惯,即这些独特的生活形态和生活经验通过自媒体呈现出来,并不断生产、积累、共享和传播他们的独立空间。这个空间是只需要考虑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需求与欲望,而无须也不可能对整体负责。传统的社会道德标准的统一性和确立性在现代信息传播环境中模糊了,社会伦理道德的统一性标准似乎遭到了颠覆性的策反。

与道德相对主义相伴随的,必然是个人主义的泛滥和多元价值观的盛行。个人主义伦理观的核心就是否认道德的绝对性,强调道德在本质上是个人的。其根本原则就在于善与恶的主观评价,个人行为若只关乎个人,那么个人就是行为善否的评价者,而无须诉诸任何高尚的伦理原则。在我国,漫长的传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还占有重要地位,大众文化却已轰轰烈烈地到来,而消费文化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全球化力量渐渐取代了大众文化,其价值观正在对我国进行新一轮的冲击,多元化的价值观纠结,形成了现代人道德行为的多元评价。在这样的多元价值观背景下,我国社会和经济已经发展到一个以信息生产为基础的“仿真”阶段,广告就是一种仿真,一个没有原创、没有客体指涉物的复制。广告的目的就是在叙述称心如意的生活方式时令人联想到一个能指符号。在广告张扬的世界里,人人都有追求自己快乐和幸福的自由,都有发展自己的创造性的自由。“我”的存在、“我”的喜怒哀乐、“我”的体验与感受成为主角,“我”的需要与欲望、个性化的体验、与愉悦,成为生存的基本追求。在广告的世界里,传统的宏大叙事结构里的中心主体消失了,权威被扯下了庄严的外衣,偶像也走下了神龛,消费文化强调回归自我。在这样一个世界里,没有权威,意味着人人都是权威;没有中心,意味着人人都是中心;没有主角,意味着人人都是主角;没有统一的道德行为评价标准,意味着人人都是标准。在现代信息社会里,很难准确地区别虚拟与真实的界限,这为个人主义的极端膨胀提供了良好的滋生环境。

第二,广告对诚信体系的消解。道德观念的紊乱使现代广告活动中出现了大量的不道德行为,导致广告活动系统的熵值增加,使广告活动系统充满冲突、混乱和无序。广告对诚信体系的消解主要表现在虚假广告与恶意比较广告上。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明确界定虚假广告的法律概念及其构成要素,依据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有关虚假广告的规定,我们可以认为:虚假广告是指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者在广告活动中对商品或服务的内容作不真实的带有明显欺骗性的或误导性的表述,导致或足以导致消费者做出错误判断从而对其产生高期望值的广告。恶意比较广告是指在广告中采用不公正、不客观、捏造、恶意歪曲事实、影射、中伤、诋毁等不正当竞争手法,损害他人商业信誉或商品信誉,进而削弱其竞争对手实力的广告。

第三,广告对受众的暴力传播。有人曾说,我们每天呼吸的不只是空气,还有广告。尽管由无数法律和自律力量禁止在电视和广播上短时间高频度播放广告,但是由于媒介本身的外溢性,实际上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遭受着广告的侵扰。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提出了一个叫做“可行能力”的概念,意思是指一个人能够免受痛苦,能够识字、有尊严地活着的自由。一个人的可行能力越大,那么他就能越享受到他所珍视的那种生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只要是有人活动的地方,就会有广告的身影。广告的无限制发展突破了时空的界限,达到了极为膨胀的境地。在现代信息传播环境中,广告无孔不入,呈现出一种暴力化的传播倾向。

这是一个媒介越来越发达、广告表现越来越丰富、广告越来越不受限制的时代,如果广告主、广告经营者与广告者无视受众的接触体验,简单粗暴地高频度投放广告信息,无限制地骚扰甚至损害用户体验,直接导致的后果可能是逼迫消费者拒绝接受广告信息的强制洗脑,这种广告效果其实并不好,可以说是广告主花巨资精心制作的广告,自以为投放在了组合适当的媒体上,收获的却是广告被忽略甚至广告商品或服务惨遭抵制的后果。

第四,广告对特殊受众群体的侵犯。广告对弱势群体的侵犯突出表现在广告对儿童的侵犯以及对女性的刻板化的表现上。从伦理学的角度看,儿童是脆弱的市场,他们对自我、时间以及金钱的辨识能力尚未成熟,因此并不能理性地利用经济资源来满足自己。广告主针对儿童的广告,很容易让儿童对广告商品做出错误的判断或者不切实际的、过高的期望。如果广告主利用儿童操纵家长购买东西的心理而制作广告,就会引起家长和社会的普遍愤怒。电视广告的内容高雅与低俗、是否重视伦理道德、其所体现的价值观无疑会对儿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女性是广告中的主角,而女性的角色形象在广告中有被刻板化的倾向。亚特兰大一家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斯库林说:“人们不愿意承认,但只要有生物,啤酒广告中就会有性。”也许他说的是对的,现代广告中的年轻女性形象总体上呈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被物化,即作为成功男人的陪衬被比附于酒、车等某一物品上,实际上是对女性尊严与个性独立的一种蔑视;另一种则是被作为性对象凸显出来,如果性与产品相关,那么性诉求会产生良好效果;如果没有关联,则会严重损害广告主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但不管怎样,都会对目标市场之中的女性以及目标市场之外的儿童造成伤害,他们可能会受到间接的影响。

第五,广告对社会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广告总是包围着我们、侵入我们,它已经渗透进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我们说话时可能参照广告语言,我们通过广告向我们凸显的模式去看,我们的味觉喜好可能由于广告的展现而游移,我们的穿着可能比照广告模特所指引的时尚潮流,我们对人、对事的判断可能潜移默化地沿着广告中所张扬的标准来评价……“广告甚至能在不破坏我们购物习惯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决定我们的价值观意识走向。‘广告可能导致人们牺牲其他价值观,一味赞美获取和消费的态度与生活方式’。”②广告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其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传统美德的颠覆和过分强调对物质的享受上。广告中的“一切理想和价值观都服务于、从属于商品的购买和物质满足的生活方式的获取”③。广告在不断地重复着它的价值观:我购买,我消费,我快乐!由于广告质量本身的良莠不齐,其过于露骨和不雅的表现,对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是一种伤害;而其对消费至上的鼓吹则导致了享乐主义的滋生和物质享受的过分依赖,从而引起奢侈消费的蔓延,违背了勤俭和谦让的传统美德。

第六,广告对人本身的异化。人的异化是一个哲学概念,它所反映的实质内容,不同历史时期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在当今世界,消费文化呈蔓延趋势,这些都彰显着我们已经进入了消费社会时代。消费社会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被物所包围并以物的大规模消费为标志。在消费社会中,人们对物的消费已不仅仅止于物,而是通过消费来实现物本身被赋予的符号意义来实现自身,从而进行自我的身份定义、文化认同以及价值观的实现。在这里,消费文化使人产生错觉,以为主体与客体、个人与其消费的物体之间已经融合无间,这实际上表明,个人已经被完全物化了。而批评者认为广告由于其巨大的神秘影响力,对制造消费文化负有主要责任。广告孕育了一个非真实的世界,它通常只显示生活中积极的一面,而不显示生活中冲突、消极和紧张的一面,而且通过对日常生活的孤立来神化商品,制造虚假的需求,使人盲目崇尚消费与流行,并且通过广告强调:已经都流行了,而你还没有跟上,你是落伍者。在广告的神秘王国中,广告使消费者神魂颠倒。独具匠心的广告,被注入了物恋性质,借助于物品实现自我的能力,帮助消费者获得满足感甚至是狂喜而受到崇拜,其“所激发的是一种类似于物恋的、人与物的关系。在以形象、信息和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经济体系中,作为置换、机能紊乱以及变态行为的恋物癖,乃是将产品和心理满足、情感满足以及性满足联系起来的一个庞大计划”。④在这种全球化语境中,生活的意义仅仅是疯狂地购物,奢侈地、无益地、无节制地进行消费,为了比附而消费,为了认同而消费,为了消费文化中制造出的层出不穷的虚拟需要而消费……现实生活中的人不再是灵与肉的完美结合,不再是主宰自己欲求的、有着明确身份认同的意识的主体。人的主体性已经丧失,广告把个体与他人的生存的真实条件间的关系再现为一种想象的虚拟的关系,使个体产生幻觉或者错觉而浑然不知。在广告所塑造的消费文化中,精神让位于物质,灵与肉相分离,人成为被动的受制于物的东西。

第七,广告导致的文化冲突。2004年在国内各电视台播放的名为《恐惧斗室》的最新耐克篮球鞋广告片,男主角在广告中逐个打败身穿长袍的中国老者和飞天妇女以及中国的图腾“龙”等极具中国文化色彩的元素。此广告引起了国人的愤怒,并被国家广电总局叫停。其实,类似这种广告引起的文化冲突并不鲜见,尤其是在现代信息传播环境下,从技术上讲地球已经变成了一个村落,但却是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村落,由全球化的广告传播引发的文化冲突此起彼伏。这就给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广告传播提了个醒:作为广告传播者,无论是在广告的创意还是上,都应该考虑其目标受众所处的文化语境,把握其文化情感状态,以符合目标受众群体的思维方式与文化背景的方式传播,才能实现广告的良好效果。否则不仅不能实现广告的目的,还有可能引火烧身,遭致广告区域受众的反感甚至抵制,严重降低品牌价值,损害品牌形象;更甚者还会引发法律纠纷甚至种族矛盾与文化对立。

注 释:

①潘知常、林玮:《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②③米切尔・舒德森著,陈安全译:《广告,艰难的说服》,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④乔纳森・E・谢勒德、珍妮特・L・柏格森著:《隐秘的欲望:当代广告中的恋物癖、本体论和表征》,转引自罗兰・巴尔特著《形象的修辞》,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