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8 16:51:1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石油化工行业发展前景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中图分类号:TU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1-00-01
我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能源和资源消耗量过大的问题,石油供需矛盾已经成为制约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使用化工行业中应该积极推行节能策略,提倡节能降耗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推动石油化工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改变粗放型的增长模式。
一、石油化工行业的节能策略
石油化工行业主要有三方面的节能策略:能量回收、工艺利用、能量转换和传输。3种策略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因此石油化工行业的节能技术也可以分为三大类:能量充分利用与回收技术、先进工艺的开发与应用、能量的高效转换和传输技术[1]。
(一)能量充分利用与回收技术。在石油化工行业中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并且会产生一定的余冷、余热和余压资源,要实现节能策略就需要对这些能源进行回收和充分利用,这样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一部分具有较高品位的低温余热资源可以用于制冷,用以替代电能或者蒸汽。余压资源也可以拖动机械设备,用以替代电能。当前还没有对余冷资源进行充分利用的技术,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
(二)能量的高效转换和传输技术。通过一定的技术来使能量传输和转换的效率得以提高,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当前有4种途径能够达到这一目的:①通过自发的装置对废水进行转换,使其成为蒸汽并加以利用,能够达到80%的综合利用效率。②通过窄点技术来对患者网络进行优化,使能源传输过程中的消耗减少。③将催化裂化装置催化再生器中排放出的烟气用于发电机发电或者驱动主风机。④通过热电联产来利用燃气透平发电的排放气体,使其成为加热炉中的燃烧空气加以利用[2]。
(三)先进工艺的开发应用。通过先进的工艺和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能源的消耗。国外在石油化工行业中的炼油行业中已经开发出了很多节能降耗的新技术,应用新型的助剂和催化剂、新型节能蒸馏技术、新型过程控制技术和大型延迟焦化装置、内部换热型蒸馏塔等等,以及加热炉和新型换热器等节能设备,能够起到良好的节能降耗作用。
二、石油化工行业的节能策略在间歇式本体法聚丙烯工艺中的具体应用
(一)间歇式液相本体法聚丙烯工艺。上世纪70年代我国研发了间歇式液相本体法聚丙烯工艺,该工艺立足于我国炼厂气资源分散、储量丰富的特点。在高效催化剂体的作用下,精丙烯中的分子量调节剂为H2,在液相丙烯中分散催化剂颗粒。该工艺的压力范围为3.2-3.6Mpa,控制反应温度范围为72-76摄氏度,反映具体时间为3-5小时,该工艺得到的产品为立构规整性的聚丙烯产品[3]。
该工艺的优点在于建设快、投资小、设备简单、工艺流程短,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应用的比较广泛。但是该工艺也具有加工损失大、装置能耗高、丙烯单耗高的缺点。
(二)工艺优化技术。1、新型催化剂的使用。在聚丙烯的生产工艺中催化剂发挥着核心作用。当前聚丙烯催化剂的发展方向为得到合适的聚合物粒径分布、有效控制聚合物分子量分布、高定向性和超高活性。在间歇式本体法聚丙烯工艺中应用的新型催化剂主要是第四代 DQⅢ型高效球形聚丙烯催化剂,该催化剂是由我国中石化公司研发的。该催化剂的优点在于产品加工性能优良、分布窄、产物粒子大、立构性好,是一种高抗冲共聚物、无规共聚物、均聚物树脂产品,具有良好的性能指标。2、运用智能控制。平滑衔接问题一直存在于聚合反应过程中的升温到恒温过程之间,在加热升温之后、开始反应之前会有大量的热能被释放出来。一旦停止加热,反应温度仍然会急剧上升,为了将多余的反应热量带走必须使用冷却水进行及时降温,这样对能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然而要实现该阶段的控制并不容易,其具有扰动因素多、聚合反应速度快、容量滞后大、时间常数大、聚合釜容积大特点,难以用常规的方法和仪表进行控制,需要使用更加先进的控制技术。预测性控制技术能够使聚丙烯的生产过程更加稳定,同时使生成过程中冷凝水的用量得到极大的减少。使用预测性控制技术之前,冷凝水的月使用量约为70万吨,在使用预测性控制技术之后使用量仅需52.4万吨,具有良好的节水效果。
(三)做好能量利用率传输工作。1、使用高效换热设备。如果产生了激烈的聚合反应,必须对气相聚丙烯进行回收,从而使反应的温度得以降低。在结束聚合反应之后进行间歇的冷凝套和丙烯气体操作。回收和冷凝操作具有不确定的时间,而高压丙烯冷凝器需要连续使用,造成循环水的极大浪费。使用双台冷凝器冷凝可以使应急回收的工作效率和冷凝能力得到提高,增大换热面积,从而使冷凝套的能耗得以降低。与此同时还可以将原有的指形内冷管换为U 形冷却管,使操作弹性得以提高,也能够起到提高担负产量、,提高各釜车辙能力的作用。2、维护和清洗传热设备。夹套中的冷却循环水会带走正常聚合反应中的热,因此循环水的利用率和聚合釜的生产效率都会受到撤热能力的影响。夹套内壁受到较高的釜温的影响容易出现结垢,温度越高的地方结垢程度越高,会对聚合釜的撤热效果造成影响。可以使用超声波除垢技术或者酸洗的方式来清洗夹套,降低循环水的使用量。
(四)回收丙烯。会有很多惰性气体氮气在聚丙烯闪蒸过程中随着丙烯气进入到气柜之中,这些氮气的压缩之后又会被排出,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可以使用有机蒸汽膜法来降低丙烯资源的损耗,提高丙烯的回收率。
在石油化工行业实行节能策略势在必行,化工行业会排放出大量的废物,也需要消耗较多的能量和原料。因此通过3项策略能够有效地节能降耗,促进石油化工行业的健康发展。在间歇式本体法聚丙烯工艺中应用节能策略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汪鹏飞.如何改善加热炉的操作以实现节能增效[J]. 广州化工. 2011(02)
关键词:石油化工;污水处理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石化行业具有极好的发展前景,相对应的污水处理技术是目前极具关注度的问题,将会影响到石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要想推进石化行业的快速发展必须要完善污水处理技术,本文中简要阐述石化处理技术的实际情况,并且针对现状进行分析,并简要分析了其发展趋势,促使污水处理效果较好,推动国民经济快速进步。
1石油化工污水流程及处理工艺
石化行业是当前的热门行业,而污水处理技术则属于石化行业的重中之重,必须要在当前的污水处理基础上进行深化,以提升污水处理技术的实用效果,让石化企业的整体经济效能得够得到改善。伴随石油化工工艺的发展,其中部分生产工艺对水质要求并不是非常严格,将其他工艺排除的废水和新鲜水按照相应比例混合,然后将其视作工艺进水。伴随污水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工艺排水水质比较复杂,难以处理,而针对另外工艺排水水质相对简单的部分,依据水质的不同,给予污水单独处理,相较于污水混合处理具有极强的工艺性,更为经济合理。对于石化产品而言,生产时间持续较久,因而需要设备种类较多,并且在数量上也很多,因而在生产过程中势必会造成很多的污水,污水中含有的物质主要有:硫、氨氮等等。由于石化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具有差异性,此外,对于石化企业来说,其在以下方面也在逐步发生变化:原料来源、检修及开停车等等,由此导致污水水量有所递增,与此同时,相对应的污染物含量也有所不同。尤其是对水质要求的区别性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一般来说体现在生产环节,引导排除的污水及新水资源,将两者予以有效融合,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节约用水[1-2]。
2石油化工污水处理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1)处理含硫污水石化行业生产会形成较多的水污染,对环境将会造成破坏力,因而必须运用污水处理技术,从而根本上降低污水排放量,减少污染排放,强化石化企业经济效益。从目前情况分析,石化生产形成的污水中,其中的含硫量逐步递增,所以针对未来发展而言,污水处理技术需要不断完善,重点研究祛除污水中的含硫量,防止硫含量的增加。现阶段的工艺中,含硫量处理具体措施如下:氧化法、碱吸收法等等。石化企业而言,应用较多的是以下两种方法:即氧化法、气提法,上述方法而言,具体应用过程优势性较为突出,从而减少污水中含硫量,此外,在以往污水处理的前提下,延伸出新的方法,也就是物理除硫法,具体的实施方法有:空气氧化法、催化湿性氧化。物理处理工艺相较于其他方法具有优势,从而实现最佳氧化处理成效,所以在今后的石化处理中具有较好的推广度[3]。(2)处理有机污水石油化工污水中不仅含有大量硫,还存在一定数量有机物质,而它们的含毒性程度并不相同,由此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所以针对以后的污水处理技术,必须要将重点转向到有机污水处理方面,由此降低污水中毒性程度。而基于现状分析,应用较多且效果相对明显的是厌氧-好氧组合,具有极强的污水处理效果,这种处理工艺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特别是针对高浓度有机污水处理具有极好的效果,存在极好的优势性。基于厌氧的状态下,能够达到极强耗低效果,与此同时,还能够进行能量的回收,最终形成最低污泥量[4]。(3)加速污水深度处理,强化回收从我国发展现状分析,水资源缺乏是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阻碍因素,而石油化工企业将会产生诸多的污水,如不及时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将会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因而从发展趋势层面分析,则需要把握石油化工污水处理的深度,并且进行有效的回收,这样不会造成过多的水资源浪费,还能降低环境污染。石油化工污水处理过程中,针对新鲜水资源中的一小部分,这部分含量以蒸发的形式消失,但是大部分还是经由处理,从而能够实现达标排放[5]。所以从现状发展分析,达标排放污水这一目标将会成为未来发展的主体方向,促进企业能够实现水资源回收与利用。
3结语
总体来说,石油化工行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因而促使其健康发展是现阶段的主要任务,而从现状分析来看,优化石油化工污水处理技术则是重中之重,这有利于企业的健康长久发展。文章中简要阐述了目前我国石油化工企业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情况,并针对发展现状阐述了污水处理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以促进石油化工污水处理技术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从而推动石油化工污水处理技术能够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
参考文献:
[1]尹晓军.石油化工污水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7,(03):92-93.
[2]李丹,俞磊,陆祺.关于石油化工污水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化工管理,2014,(32):270.
[3]韦浩.石油化工污水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化工管理,2014,(32):273.
[4]孙晓琳.浅析石油化工污水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科技创业月刊,2014,(05):179-180.
【关键词】甲基苯并三氮唑;化工新材料行业;生产工艺;中国甲基苯并三氮唑行业发展趋势;能源化工产品评价;生产工艺的质量及成本控制
1 甲基苯并三氮唑概述
甲基苯并三氮唑,简称TTA 。英文别名:TTA,CAS,分子式:C7H7N3,分子量:133.15,甲基苯并三氮唑的熔点:80-86°C。甲基苯并三氮唑其中的水分:≤0.2%,灰份:≤0.05%,pH值:5.5-6.5
■
1.1 外观性状
甲基苯并三氮唑是白色颗粒或粉末,可加工成大片状、小片颗粒状、柱状、精细颗料状、粉状;甲基苯并三氮唑白色颗粒或粉末,易吸潮,是4-甲基苯并三氮唑与5-甲基苯并三氮唑的混合物,难溶于水,溶于醇、苯、甲苯、氯仿等有机溶剂,可溶于稀碱液。
1.2 用途说明
甲基苯并三氮唑用于金属(如银、铜、铅、镍、锌等)的防锈剂和缓蚀剂;
本品主要用作金属(如银、铜、铅、镍、锌等)的防锈剂和缓蚀剂,广泛用于防锈油(脂)类产品中,多用于铜及铜合金的气相缓蚀剂、油添加剂、循环水处理剂、汽车防冻液。本品也可与多种阻垢剂、杀菌灭藻剂配合使用,尤其对封闭循环冷却水系统缓蚀效果甚佳。
1.3 基本特性
甲基苯并三氮唑,纯品系白色颗粒或粉末,是4-甲基苯骈三氮唑与5-甲基苯骈三氮唑的混合物,熔点80-86℃,难溶于水,溶于醇、苯、甲苯、氯仿等有机溶剂,可溶于稀碱液。
1.4 甲基苯并三氮唑生产工艺基本步骤。
①在反应釜中,将3,4二氨基甲苯置于纯水中,加热溶解;
②向步骤①所成的溶液中加入3,4二氨基甲苯的亚硝酸钠,进行反应;
③将步骤②所成溶液冷却;
④在步骤③所成溶液中滴入硫酸,出现大量结晶体生成;
⑤将步骤④所得混合物进行脱液处理;
⑥将步骤⑤所得结晶体加热,脱水;
⑦将步骤⑥所得结晶体进行蒸馏,制成所述的5-甲基苯骈三氮唑;甲基苯并三氮唑的生产方法以3,4二氨基甲苯为原料,通过中压合成、酸化、脱水、蒸馏处理,制备5-甲基苯骈三氮唑的工艺简单、制备过程容易控制,收率高、纯度高,生产成本低、易于组织工业化生产。
1.5 甲基苯并三氮唑包装储藏。
包装: 塑料编织袋、复合袋、纸板桶、全纸桶、铁桶,内衬塑料袋
净重: 10kg,20kg,25kg,200kg
储藏: 本品易吸湿应存放在通风、干燥处,不得和食物与种子混放。
2 化工行业的发展特征及导向
2.1 化工业现状
化学工业简称化工,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与农业、国防、国民经济各部门及人民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化学工业是从19世纪初开始形成,并发展较快的一个工业部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化学工业的发达程度已经成为衡量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我国化学工业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形成门类齐全、基本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相关工业发展的化学工业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学工业不仅在总量上迅速发展,而且在产品结构、技术结构、投资结构、组织结构、工艺装备水平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到“十一五”末,我国已形成包括油气开采、炼油、基础化学原料、化肥、农药、专用化学品、橡胶制品等约50个重要子行业,可生产6万多个(种)产品,涉及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完整工业体系,成为世界石油和化工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已进入世界化工大国的行列。
化学工业有多种分类方法。按原料来源划分,可分为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等行业;天然气常与石油共生,也常把天然气化工归属于石油化工。从产品出发,可划分为无机化工、基本有机化工、高分子化工、精细化工等分支。还有其它多种分类方法,但每种分类方法都难于严格适应。
石油化工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囊括了很多生产部门,如橡胶助剂行业,合成材料行业,农药行业,化肥行业等,在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是中国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石化工业的持续高速发展,能有效地推动农业、机械、建筑、轻纺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使整个国民经济高速发展。
2.2 行业现状
有机化学原料(有机化工中间体)是化学原料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化工行业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既是基础原料的下游产品,又是精细化工产品的原料,具有品种繁多、合成路线选择性广、市场需求前景好、合成技术进展迅速等特点,它主要包括炔烃及衍生物、醇类、酮类、酚类、芳香烃衍生酸酐等,其产品主要有乙烯、丙烯、苯乙烯、三苯、甲醇、乙醇等。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精细化工中间体主要生产国和供应国。 从产品生产的过程角度分析,基本有机化工产业作为整个石化工业的龙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基础化工产业已成为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支持的行业。随着国家投融资体制的不断改革,国内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产业已经由过去的以国有企业投资为主,转变为国有企业、港台、外商投资并举的局面,投资主体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不但可以加快我国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产业的发展速度,还可极大地提高整个行业的产业发展水平。基础化工行业的景气状况主要受到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受快速增长的国民经济拉动,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1]。
2.3 行业驱动要素
对于化工产品的升级换代,目前向高附加值产品转移:在利益推动下,对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企业加大了发力度,由低端精细化工品的加工向高附加值迈进,转移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由于新兴产业的新需求是推进大飞机、高速列车、电动汽车、发展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重要产业以及低碳经济的发展,这都需要一系列关键化工新材料的支撑。
3 甲基苯并三氮唑化工产品生产工艺概述
3.1 甲基苯并三氮唑生产工艺
对于甲基苯并三氮唑的生产工艺,包括工艺过程、工艺参数,工艺配方和工艺设备等。随着环境优化的愈发明显,生产工艺中的三废处理也凸显重要。工艺流程简图见图1。甲基苯并三氮唑生产具体操作过程是在配料釜中加入水、亚硝酸钠和甲基邻苯二胺,常温下搅拌待物料溶解后,由真空抽入环合反应釜中,关闭进料阀,通入导热油缓慢进行加热到230(250)℃,水受热产生的蒸汽使釜内压力上升至3.8(4.0)MPa,保温保压反应约5小时,反应结束后,通入冷导热油降温到100℃以下,打开放空阀使得釜内恢复常压;将反应物料放入酸化釜中,通过高位槽加浓硫酸进行酸化,调节pH接近中性,酸化过程控制温度在70℃以下,酸化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导出至液碱吸收处理,物料趁热分层,上层水相冷却至室温析出结晶经离心分离后,结晶料与前道分层所得的下层料相一并送脱水釜中减压脱水,控制条件为:80℃、-0.07MPa,经脱水处理后,进入精馏釜,采取导热油加热,在
图1 工艺流程简图
3.2 甲基苯并三氮唑产品生产工艺的质量、成本控制
3.2.1 甲基苯并三氮唑生产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目标体现在QSTE四个方面:(quality)质量合格、(service)满意服务、(time)准时性和(environment)清洁生产。公司努力在质量计划,质量检测,质量改进和质量投诉方面加强管理,将质量控制全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活动落实到各个部门和全体人员,力争取得ISO9001:2000系列认证,树立良好产品形象,不断增强产品竞争力,为以后打入国际市场提供质量保证,确保公司生产经营良性循环发展。
3.2.2 甲基苯并三氮唑生产成本控制
对于成本控制,不从基础工作做起,成本控制的效果和成功可能性也将受到大大的影响。
(1)定额制定
所谓定额,就是企业在一定生产技术水平和组织条件下,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的消耗达到的数量界限,其主要有:材料定额、工时定额。成本控制主要是制定消耗定额,只有制定出消耗定额,才能在成本控制中起作用。对于工时定额制定,主要依据是各地区的收入水平、企业工资战略、人力资源状况。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力成本越来越大,工时定额就特别重要;在工作实践中,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成本控制需要,往往会出现动力定额、费用定额等。成本控制基础工作的核心是定额管理,建立定额领料制度来控制材料成本和燃料动力成本,通过建立人工包干制度来控制工时成本、控制制造费用,这都要依赖定额制度。如果没有好的定额,就无法控制生产成本;成本预测、决策、核算、分析、分配的主要依据也是定额,这也是成本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2]。
(2)标准化工作
所谓标准化工作,就是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它也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并且能促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各项管理工作达到合理化、规范化、高效化,是成本控制成功的基本前提。
4 甲基苯并三氮唑市场研究
市场调查报告往往是市场调查人员以书面形式进行的,其中反映的是市场调查内容以及工作过程,并提供调查结论和建议。市场调查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在市场调查报告中,整个市场调查研究工作的成果质量受撰写的好坏的影响,这也能给企业的市场经营活动提供有效的导向作用,更能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中国甲基苯并三氮唑行业发展趋势:
多年来,为了立足国内市场,兼顾全球市场环境,并且结合甲基苯并三氮唑行业的供需变化规律,对甲基苯并三氮唑行业进行了研究,并且对甲基苯并三氮唑行业内企业群体也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尤其在中国,甲基苯并三氮唑行业发展趋势,已经从不同角度切入了行业,这也为甲基苯并三氮唑企业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与专业级的市场导向。这同时也为以后的企业的发展战略、投资决策、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权威、充分、可靠的决策[3]。
甲基苯并三氮唑行业市场调查报告-用途,是业内企业市场部门、战略部门及中高层管理人员分析市场、掌握行情、了解竞争对手、洞悉行业发展趋势的有力参考资料;是行业新进入者了解市场现状、掌握竞争格局、发掘投资机会、明确产品定位的必备调研资料;帮助咨询公司、广告策划公司快速、深入地掌握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提供市场规模及增速、市场份 额、进出口、行业财务指标等大量的数据和图表;帮助私募基金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及其它投资机构摸清行业的盈利能力和增长趋势,并对行业内的重点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其产品、技术、人才、管理、效益等(需要定制);适用于其它需要对甲基苯并三氮唑行业进行全面市场调研的机构或个人。
【参考文献】
[1]朱宝吉.浅析如何强化项目安全管理[J].安装,2009(03).
【关键词】精细化工;电子化学品;专用化学品
0.引言
精细化工是当今化学工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领域之一,是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细化工产品种类多、附加值高、用途广、产业关联度大,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诸多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各个领域。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己成为世界各国调整化学工业结构、提升一化学工业产业能级和扩大经济效益的战略重点。精细化工率(精细化工产值占化工总产值的比例)的高低己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化学工业发达程度和化工科技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1.国内产业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1.1国内外精细化工的现状
精细化工,即为生产精细化学品工业的总称。国际上精细化工已有40~50个门类,10万多个品种。精细化工生产过程是由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中分离、提取)、制剂加工和商品化等3个部分组成。大多是灵活性强、功能性全的生产装置和在间歇或半间歇方式进行小批量生产。西方发达国家的精细化工发展现状。目前,国外化学工业结构中精细化工的比重(精细化率)上升的速度非常迅速,到20世纪90年代末精细化工在发达国家中的比重已达55%~60%。美国20世纪70年代是40%,20世纪加世纪80年代上升为45%,20世纪90年代已达55%左右;日本也由20世纪70年代的35%上升到目前的50%以上;德国由20世纪70年代39%上升到目前65%左右。我国的精细化工发展现状。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几十年来化学工业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吃穿问题,大力发化肥、农药、农膜、灌溉用橡塑管带原材料合成和橡胶加工;大力发展合成纤维(单体)和合成橡胶以及合成树脂,其数量仍有相当大的差距,石油化工产品仍有近50%的缺口。我国的精细化工就总量而言,已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国之一:染料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农药居第二位,涂料居第四位,总体的化工精细化工率约为35%,左右。截至1999年底止,我国有精细化工企业5000余家,可生产2万多种产品,年产值逾1000亿元。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长,我国的精细化工将处于和石油化工及其他重化工同步发展的状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精细化工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科技所占比例很低,在许多领域如信息化学品磁记录材料、功能树脂等方面还有很大空白,在许多有相对优势的领域也未能形成经济优热(如某些高科技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急待产业化或迅速扩大生产),大部分传统产品也缺乏国际竞争力;二是创新能力弱,人才资源不足,特别是阻碍精细化工发展的体制性因素仍较突出;三是环境污染已成为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1]。
1.2精细化产业分析
(1)吡啶、氯代吡啶和吡啶硫酮(PT)、吡啶硫酮钠(NPT)、吡啶硫酮铜(CuPT)和吡啶硫酮锌(ZPT)。是重要的医药和农药中间体,主要原料是甲醛、液氨、液氯和乙醛等,与临港工业区石化产业紧密相连。
(2)塑料加工产品。泡沫塑料、EPS。主要原料为聚苯乙烯,国内外市场采购。
(3)酚醛树脂、呋喃树脂、聚氨酯树脂、PS、ABS、SM、丙烯酸乳液。主要原料是甲醛、苯酚、聚醚多元醇、丙烯酸及酯、苯、乙烯、丁二烯、异氰酸酯等。甲醛、苯、乙烯、丁二烯和聚醚多元醇等原料可由临港工业区和大港工业区提供,其他原料可市场采购。
(4)碳黑。主要原料是乙烯焦油和煤焦油。乙烯焦油可由大港工业区的乙烯项目提供,煤焦油外购。
(5)聚合物添加剂,包括抗氧剂、增塑剂等。主要原料来源于大港石化工业区、临港工业区和外购。
(6)农药、染料和有机中间体。主要原料可由临港工业区和大港工业区提供,部分原料需外购[2]。
(7)其他产品。
1.3 精细化工的发展趋势特点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
精细化工不仅仅是作为传统化工的精细化,要依托重化工才能发展,而已经成为引领整个化学工业向前发展的火车头,左右着化学工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在某些领域甚至已经完全取代了传统化工的地位在重化工市场相对饱和以后,精细化工已经成为化学工业的主要利润来源和经济增长点。发达国家精细化工的比重已经超过了传统化工、美国、西欧多数发达国精细化率已达55%左右,日本,德国等在60%左右,在瑞士,甚至高达95%以上。国际跨国公司的实力日益壮大,单一产品的生产规模也不断扩大,这意味着随着精细化工业的垄斯性不断增强,未来国内精细化工企业面临的竞争除了在技术上,还将体现在资金实力上[3]。国内中有精细化工企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竞争环境,只有精用更加灵活的发展策略才能占有一席之地。精细化工正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方向深化,基因工程、纳米技术等尖端科细化工业已经初具规模,构建了一个较好的发展基础,且精细化工所占的比重在逐年提高,科学家预言,21世纪最有可能取得重要突破的3个领域是:纳米技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新能源的发现。精细化工特有的技术前沿性决定了其对尖上仍处于一个刚刚起步阶段。纳米技术的发展将对精细化工的工艺产品性能及新产品、新领域的开发产生深远的影响。环保的要求及昂贵的劳动力将迫使一些发达国家将现有生产能力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世界精细化工业面临着又一次重新布局。随着全世界对环保要求的逐步提高,一些的化工(精细化工)跨国公司纷纷将生产基地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一些国际大公司已经开始在中国设立研究中心中方共同开发新技术及开发新市场本地化,这对国内精细化工业将是一个严峻的竞争[3]。
2.精细化工行业发展的因素
2.1 行业发展有利因素
2.1.1产业政策的支持
我国政府目前高度重视精细化工行业的发展,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精细化工新材料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而专用精细化工新材料生产也属于国家鼓励产业。
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国务院通过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该文件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个产业。其中,节能环保产业包括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供技术、装备和服务保障的产业,聚羧酸减水剂能极大提高混凝土耐久性,不仅自身绿色环保,同时可以使混凝土减少水泥用量,增加粉煤灰等废弃物的使用,对推动建材行业加快绿色环保步伐具有重要的作用[3]。此外,工信部《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将高性能外加剂列入重点发展的产品。现阶段,铁路、核电站、水电站、海工工程、输水工程等类型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制定混凝土技术标准的方式强制要求在其混凝土工程中使用聚羧酸减水剂,而公路建设、桥梁、机场等涉及大量混凝土工程的项目也在积极推广使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3]。
《国务院通过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同时将太阳能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的组成部分,提出加快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太阳能晶硅切割液行业作为光伏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1.2巨大的市场潜力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精细化工行业的发展速度已经明显快于整个化工行业的发展速度[4]。目前,精细螺旋钢带保护套化工新材料和专用化学品的年均增长率约为5%-6%,高于化学工业2-3个百分点;精细化学品生产能力接近1,350万吨/年,每年总产量将近970万吨,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目前我国精细化工率已达到45%左右,国外化工企业纷纷在我国精细化工行业投资,涉及精细化工原料和中间体、电子化学品等诸多领域,虽然会对国内相关的化工企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但一些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精细化工新材料生产也将会随之转移。
我国,有助于国内精细化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聚羧酸减水剂作为第三代减水剂,目前呈现出逐步取代萘系等第二代减水剂的发展趋势[4]。我国现阶段处于基础设施及城市化建设高峰期,巨大的混凝土产量及需求量为聚羧酸减水剂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近年来,出于环境保护、开发新能源的考虑,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在各国政策倾斜下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太阳能晶硅电池产量屡创新高,大大扩大了光伏产业链上游行业太阳能晶硅切割液的市场容量。
2.1.3上游环氧乙烷竞争格局日渐形成
由于大量企业涉足环氧乙烷生产领域,传统两大石化企业垄断国内环氧乙烷市场的局面已经发生改变,环氧乙烷的价格在进一步稳定的同时,由于产能大量释放,上游环氧乙烷的竞争格局已经日渐形成[5]。
2.2 行业发展不利因素
2.2.1总体技术处于较低水平
与环氧乙烷衍生精细化工无锡30crMO圆钢新材料行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总体技术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产品种类尤其是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种类偏少,科研和产品开发能力相对较差。本公司及其他一些企业通过近年来的积累和持续努力,虽已在部分领域取得一定成就,但是行业总体技术水平不高的现状对环氧乙烷精细化工新材料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6]。
2.2.2国外企业本土化使得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
我国高速发展的环氧乙烷精细化工新材料行业也引起了国际知名厂商的关注。近年来,包括德国巴斯夫公司在内的部分国际环氧乙烷精细化工新材料生产企业逐步进入国内市场,国内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国际厂商的规模优势、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内企业的快速发展构成了威胁。
2.2.3原材料供应限制导致区域发展不均衡
受环氧乙烷供应产地限制,环氧乙烷精细化工新材料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辽宁、吉林、江苏、上海、北京等地。由于环氧乙烷运输费用较高、风险较大,无法满足较远地区的大量生产,影响了我国环氧乙烷精细化工新材料行业在各地区的均衡发展。
3.未来我国精细化工应重点主攻的行业染颜料
今后的发展趋势是调整产品结构,提高高档染料如分散染料、活性染料、酸性/金属络台染料等的比例。重点发展含重金属的媒介染料与金属络台染料;活性染料低盐工艺;大力开发天然染料等。医药。需要发展的医药及中间体有,半合成抗生素与全合成抗菌剂及喹诺酮类药物,维生素类,非甾体抗炎药,心血管用药及手性药物生产与提纯工艺等。[6]饲料添加剂。目前我国配合饲料产量已达5600万t,饲料添加刺的总产量已超过100万t/a。生产品种约160多个,除极少数品种外,我国均能生产,但许多品种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规格还不能适应饲料工业发展的需求,现需进一步开发与生产的品种有,氨基酸类,尽快引进第二套蛋氨酸。食品添加剂。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应大力发展的品种有:防腐抗氧剂类,大力发旋富马酸甲酯、山梨酸、异维生素C钠、丙酸钠、丙酸钙等,营养强化剂类。水处理剂。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人均占有水量只有世界人均水量的1/4,加上降雨量在季节和地域的分布不均,水源污染,更加剧了供水的尖锐矛盾,因此我国节水任务相当严重,水处理剂的发展潜力巨大。水处理剂生产与发展关键是生产水处理剂的原料及中间体,目前国内尚未生产或少量生产,工艺落后,不能满足国内需求[7]。农药。今后我国农药工业主要任务是,调整产品结构和开发新产品,提高除草剂的比例,重点发展拟虫菊酯类杀虫剂、三唑类和麦角甾醇类杀菌剂、磺酰脲类和咪唑类除草剂。塑料助剂。随着近几年中国塑料上业发展较快,加之今后几年化学建造工业的推广应用,我国的塑料助剂的消费量将会育较大的增长发展重点是在抗冲击改性剂和加工改良剂方面,主要发展ACR、CPE、MBS等。造纸化学品。但由于我国造纸用木浆短缺。而草浆造纸和废纸回用纸的质量不高,三废污染极其严重,急需配套发展造纸专用精细化学品。其中,用于补强、助留、助滤、脱墨、施胶、涂布、消泡等领域的各类造纸专用化学品的年需求量将达16万t以上。表面活性剂。21世纪,我国表面活性剂的年需求量预计会超过160万t。荆沙市和抚顺市等表面活性荆生产基地将与表面活性剂原料生产企业紧密结合。按分子设计的思路加强起始剂、活性物和复配物的研究开发和生产,使阴离子、阳离子、两性离子、非离子和特种表面活性荆按市场需求的比例协调发展,以体现其“工业味精”的作用。
4.结论
精细化工是石油和化学工业的深加工产业,技术与资金密集,同时对人才、技术、资金和配套下游产品市场等要求较高,已成为石化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石油化工和基础化工利润空间的萎缩,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及大型石化公司将其核心产业向精细化工方向进行转移,并打算以领先的生物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占领未来制高点。
【参考文献】
[1]孙昌民.李育佳试论21世纪我国精细化工发展趋势[J].化工时刊,2001.
[2]刘炎.在福建省精细化工发展研讨会上的讲话[J].福建化工,2001.
[3]汪新华,邝生鲁.对“十五”期间我国精细化工发展的思考[J].化工技术经济,2001.
[4]梁诚.浅析氯碱工业的精细化工发展对策:几种氯系化工中间体的生产与发展[J].化工科技市场,2000.
[5]加入WTO对我国精细化工发展的影响[J].试剂与精细化学品,2000.
【关键词】煤化工;发展现状;石油化工;影响
1.中国煤化工的发展现状
1.1传统煤化工产能过剩
传统煤化工的产品主要包括合成氨、甲醛、甲醇、乙酸、电石、乙炔衍生物等,随着工业的发展、资源的开采、地方经济的突飞猛进,传统煤化工发展速度极快,产品的生产超过市场的需求,出现产能过剩现象,尤其表现在甲醇的生产,由于甲醇是新型煤化工的中间体,投资者过高估计了甲醇的市场需求,投入大量资金生产甲醇,而实际上的市场需求增长速度缓慢。
1.2新型煤化工快速发展
1.2.1煤制烯烃
我国当前已经建成的新型煤化工企业主要有:位于内蒙古包头的神化包头煤化工有限公司、位于内蒙古多伦的大唐内蒙古多伦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宁夏宁东的神化宁夏煤业集团、位于河南濮阳的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分别采用MTO、MTP、MTP、煤基甲醇制烯烃(SMTO)技术。据统计,我国已经建成和拟建的煤制烯烃项目超过30个,年产量将达到20Mt,至2015年将有10个煤制烯烃项目建成,每年能提供6000Kt煤制烯烃。
1.2.2煤制油
新型煤化工煤制油主要包括煤炭直接液化和煤炭间接液化,传统的煤化工煤制油则主要包括甲醇制汽油和煤焦油氢化。我国新型煤化工煤制油基地主要有三个: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的中国神化煤制油化工公司和内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山西长治的山西潞安集团,其中神化煤制油化工公司包含煤炭间接液化项目和煤炭直接液化项目,另外两地均为煤炭间接液化。据专家分析,预计在未来五年将分别在宁夏宁东、陕西榆林、山西长治、新疆甘泉堡或伊犁建设四个煤制油项目,将我国每年的煤制油产量提高10.9Mt。
1.2.3煤制乙二醇
我国目前已经建成的煤制乙二醇项目主要只有一个,即位于内蒙古通辽的通辽金煤化工有限公司,另外还有几个试验项目:上海浦景化工技术有限公司与安徽淮安化工集团、华东理工大学合作的试验项目,山东华鲁恒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试验项目,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日本高化株式会社参与的浙江台州试验项目等等。虽然国内拟建的煤制乙二醇的项目较多,但是煤制乙二醇生产技术难题尚未突破,国内对煤制乙二醇的市场需求较大,这也要求加大对煤制乙二醇生产的投入,提高生产技术,实现煤制乙二醇项目商业化。
1.2.4煤制天然气
目前由国家批准的煤制天然气项目有四个:位于内蒙古赤峰的内蒙古大唐国际克旗煤制天然气公司、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的内蒙古汇能公司、位于辽宁阜新的大唐集团阜新公司、位于新疆伊犁的庆华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新疆伊犁的庆华能源集团的规模最大,其中内蒙古大唐国际克旗煤制天然气公司、伊犁的庆华能源集团已经建成。此外,国内还有大量的正在建设或拟建设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在新疆就多达20个,全国超过40个。且我国煤制天然气在生活中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在国产天然气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1.2.5 IGCC发电技术的发展
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全球提倡节能减排,IGCC技术也在环保运动中得到迅速发展。采用IGCC联合装置,能将煤化工产品的生产与发电有效结合,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程度化,有效节约能源资源。
1.3新型煤化工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1)煤化工技术尚不成熟。当前对于全球来说煤化工是新型的产业,发展时间短,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我国煤化工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近几年,技术尚不成熟,必须在工程放大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工程应用,在试车成功后还需长期间的安全检测,盲目的、激进的开发和建设,可能会造成大量的资金、资源的浪费。
(2)环境危害大。在煤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大量的炭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排入空气中,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在当前全球温度升高、温室效应严重的情况下,大量二氧化碳的增加,会加剧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的局势。
(3)水资源问题。煤化工产品的生产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我国煤炭资源与水资源呈逆向分布的状态,对煤化工产品的生产造成阻碍。再者,煤化工为谋求快速发展,滥用水资源会导致严重的水资源污染。另外,我国人均水资源相对国际平均水平较低,水资源分布不平衡,部分地区出现饮水问题,煤化工的水资源投入势必会加剧国内水资源短缺问题。
(4)投资风险高。新型煤化工产业投资成本高,煤炭消耗量大;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环保税、环保设备的引进和污染处理都会大大增加煤化工产业的成本;我国煤化工产品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北方,而煤化工产品的市场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远距离的运输提高了物流成本。其次,不同地区的市场竞争机制也不尽相同,例如在东部沿海地区,虽然市场需求量较大,但是也面临着进口中东等地区较低廉的化工产品的竞争。再者,对市场和行业情形缺乏调查,同一产品的多企业生产,可能会造成产能过剩,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后续产品的开发。
2.煤化工的发展对石油化工的影响
2.1积极影响
2.1.1优化石油化工的原料和燃料结构
发展煤化工可以生产成品油、LPG等石油产品,生产乙烯、丙烯等石化等产品,煤制天然气还可以作为燃料,丰富石油化工的燃料,在石油价格高涨的情况下,煤制燃料尤其具有优势。再者,使用煤制氢能有效降低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成本,为石油化工企业加工劣质原油提供相对廉价的氢气。最后,煤炭燃料相对廉价,采用IGCC联产化工产品方式,更加清洁、高效地为石油化工企业供电、供热等,相对石油燃料能有效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更绿色更环保。
2.1.2实现石化产品多元化
相对石油化工产品,煤化工产品如乙二醇、甲醇等产品含氧较多,能有效弥补石化产品中含氧化物产品的欠缺,实现产品的多元化。
2.1.3促进石化产业结构调整
石油价格持续偏高,煤化工产业快速发展,煤化工生产的石化产品成本低,在市场竞争中占有较大优势。在南京地区已经形成了油、煤、天然气一体化发展的石化企业群,金陵公司全部采用煤制氢加工劣质原油,南化公司生产合成氨都以煤为原料,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将石油化工产业与煤化工产业有机结合,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石化产业结构的调整,有效提高我国石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2消极影响
煤化工的迅速发展,煤化工技术的提高,煤化工产品质量的提升和多样化,将会造成石化产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对传统的石化产品造成冲击,对石油化工的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煤原料价格低廉,煤化工产品成本较低,相对石油化工产品具有一定的优势,对石油化工产品的销售造成一定的冲击。
【参考文献】
[1]杨卫兰.我国新型煤炭工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2012(28).
[2]王基铭.中国煤化工发展现状及对石油化工的影响[J].当代石油化工,2010(18).
[3]李永霞,陈晓峰,杨超松.浅谈煤化工的发展状况及面临问题[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31).
[关键词]新型煤化工 现状 发展趋势
1.世界能源结构现状
当前世界能源的消费结构仍以化石能源消费为主,其中石油消费占30-32%,天然气消费占17%-19%,煤消费占27%-28%,其余为原子能、水能 、风能消费等。根据化石能源的蕴藏量以及开采情况,许多专家预计, 21世纪中叶,石油消费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将逐步减少,天然气消费的比重将大幅度上升,煤炭消费比重基本持平。总的能源形势将从石油为主逐步转化为以天然气为主,进而发展为以煤炭为主。
2.煤化工的发展历史
煤化工是指以煤为原料经化学加工转化成气体、液体和固体并进一步加工成一系列化工产品的工业过程。煤化工开始于18世纪后半叶,19世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传统煤化工是以炼焦工业为基础的包括伴生的煤焦油和焦炉煤气回收利用产业,它的主要产品是作为燃料和冶金原料的焦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石油化工发展迅速,很多化学品的生产从以煤为原料转移到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传统的煤化工产业受到严重冲击。20世纪70年代以后, 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石油大幅度涨价,煤化工又开始以较快的速度向前发展。
3.我国煤炭利用现状
中国是一个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煤炭资源总量为5.6万亿吨,占总能源的90%,能源总消费量中煤炭约占70%。煤炭提供了全国80%以上的电力生产燃料,提供了85%以上的化工(包括焦化)原料,大约80%以上的煤炭作为燃料消耗。我国也是世界煤炭消费量最大的国家,煤炭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原料,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煤炭始终占一半以上。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化石能源,我国目前能源生产结构中煤炭产量约占3/4,在目前能源消耗结构中煤炭占消耗总量约2/3。在全球对替代化工原料和替代能源的需求越发迫切的背景下,煤炭能源化工产业在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
新型煤化工以碳一化工技术为基础,煤气化为龙头,组合应用催化合成、分离、生物化工等先进的化工技术生产可替代石油的洁净能源和各类化工产品如:成品油、甲醇、二甲醚、乙烯、丙烯等。进而发展以煤气化技术为核心的多联产系统,最终形成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的新型煤化工产业。
4.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的意义
经济的飞速发展促使能源需求不断增加,能源安全的最重要标志是能源的供给要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能源安全是国民经济安全的关键,它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及可持续发展。发达国家已根据本国的能源特点加快开发矿物燃料替代能源的研究步伐,我国也在高度重视有关能源安全这项日益严峻的课题。大量直接的燃烧原煤已给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已经影响到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对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现实及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国内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乃是当务之急。
5.我国煤化工发展近况与趋势
5.1我国新型煤化工发展的合理性
我国目前还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发展仍然是首要任务,煤化工发展符合我国国情和能源发展战略。目前,我国传统煤化工产品均处于阶段性供大于求状态,产能均有一定的过剩(主要是结构性过剩),但程度有所不同,新型煤化工产品主要是替代石油产品,市场容量大,发展前景好,我国新型煤化工技术处于世界前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煤化工技术也正在产业化之中,随着传统煤化工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新型煤化工项目投产,我国煤化工产业总体水平和竞争力也会相应的提高,竞争力会进一步增强。
我国有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作保障,煤炭资源中适合作直接液化的原料煤有年轻褐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等低变质烟煤,其数量可占煤炭资源储量的58%,适合间接液化和制醇醚燃料的原料煤,除低硫炼焦煤以外,其它煤类均可使用,数量约占80% ,适宜新型煤化工利用的煤类和数量相当丰富。国家发改委牵头组织开展替代能源发展战略研究,为安排“十一五”规划中替代能源的推广工作提供参考。特别要对煤制油、甲醇、 二甲醚等煤基替代能源,进行更全面、深入、客观而且口径统一的技术经济评价,力争对各种煤基替代能源给出明确的、定量化的定位。
我国政府在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政策上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2006年初,出台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优化研究煤炭液化技术等洁净煤技术,不但改善环境保护而且改善合理的能源结构;2006年 7月国家发改委颁布了“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及时设定了合理的煤化工项目的经济规模;2007年初国家发改委颁发了我国 《煤炭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结合当前我国煤工业的发展情况,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今后的发展形势,并客观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明确提出了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任务和目标,大力扶植行业龙头企业,推动行业整合;今年3月份国家能源局《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提出,在内蒙古、陕西、山西、云南、贵州、新疆等地选择煤种适宜、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重点支持大型企业开展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升级示范工程建设,加快先进技术产业化应用。
5.2近年来我国新型煤化工发展状况
近几年来,我国新型煤化工行业发展迅速,其重点是生产煤基液体燃料 (如煤炭液化合成油、煤基醇醚、煤制烯烃等)。目前国内首屈一指的是神华集团。2008年正式投产的内蒙古鄂尔多斯煤制油项目备受关注,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煤直接液化技术,由神华集团自主研发。除了内蒙古外,神华在宁夏、陕西等地也有煤化工项目。中煤集团是继神华之后的国内第二大煤炭企业,自2006年8月成立“中煤集团能源及煤化工技术中心”后,哈尔滨60万吨烯烃、220万吨甲醇项目相继实施,预计投资达到百亿元。另外,中煤也开始推进在鄂尔多斯的煤化工项目。另据中宇不完全统计,国内目前在建及获批待建甲醇制烯烃项目10个,总能力540万吨。其中在建甲醇制烯烃项目7个,总能力430万吨/年。同时规划中的项目能力接近1700万吨/年,其中石化系统参与建设项目占新扩建总能力的约20-30%。建设项目地点涵盖河南、浙江、山西、内蒙、宁夏、贵州、黑龙江、陕西、河北、安徽等省份。在我国煤化工项目建设大力推进的同时,全国各地逐渐出现了盲目发展的势头。为规范煤化工行业发展,去年发改委下发《关于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通知规定,在新的核准目录出台之前,禁止建设以下:年产50万吨及以下煤经甲醇制烯烃项目、年产100万吨及以下煤制甲醇项目、年产100万吨及以下煤制二甲醚项目、年产100万吨及以下煤制油项目、年产20亿立方米及以下煤制天然气项目、年产20万吨及以下煤制乙二醇项目。
[论文关键词]职业性 教学过程 项目化教学 实习
[论文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具有较强职业性和应用性的一种特定的教育,教学过程要将国家职业标准职业要求和技术技能标准引入教学,分析企业职业活动特点和职业能力要求,以典型乙烯生产企业做蓝本,开发项目化教材,加强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认识实习、现场教学、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以及仿真实训经历职业体验,成为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是突出职业性、地方性、应用性,具有从事专业岗位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专业技能,能在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应用技术人才。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在高职学生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突出职业性,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行业的国家职业标准
高职教育的教学过程要将职业要求和技术技能标准引入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的社会职业划分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职业),约4700多个工种。根据有关行业的发展要求,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又陆续新增了约31个职业。国家职业标准是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工种)的活动内容,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它是从业人员从事职业活动,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以及用人单位录用使用人员的基本依据,如图1国家职业标准结构图。
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分析职业活动特点和职业能力要求:再进行课程设计。如图2石油化工行业化工生产工职业活动特点和职业能力要求分析。
二、以行业典型的企业作为教学蓝本
高职教育是通过企业把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人才培养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高校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加快企业自有人才的学历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典型的企业具有行业的普遍性,还有其特有的特殊性,选取企业作为教学蓝本要注意的原则是:
1、具有行业代表性:如某学院选取兰州石化作为教学蓝本,因为兰州石油化工公司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是炼油化工一体化的大型的国有企业,学院多年与兰州石油化工公司开展校企合作、互惠互利的教育教学活动,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生产工艺技术具有典型性:如某学院与广州石化作为教学蓝本,广州以原油作为原料,生产液化气、汽油、煤油、柴油、重质油等燃料油以及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等“三烯、三苯”,生产合成材料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具有典型的工作过程,典型的工艺技术,典型的单元操作。
3、操作技术具有先进性:采用DCS集散控制系统,装置安全程度高,自动化程度高等,在行业中有先进的工艺过程、工艺技术、工艺设备及安全管理模式。
4、真正做到校企业结合,前校后厂,实现“黑板上下来,从教室里出去”,深入工厂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
三、采用项目化教学
采用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项目化教学,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开发项目化教材。
项目化教学的职业性首先体现是教学过程的逻辑起点,不是学科的知识系统的内部逻辑,而是职业、岗位(群)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综合要求的内部逻辑,是生产过程导向(或工作过程、工作内容、工作任务导向)的内部逻辑;同时项目化教学强化职业氛围,仿真的、模拟的或真实的环境,加强了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例如高职化工生产国家职业标准职业定义是操作、监控或调节一个或多个单元反应或单元操作,将原料经化学反应或物理处理过程制成合格产品的人员。涉及的主要生产装置包括乙烯裂解装置、丁二烯抽提装置、碳五精制、芳烃抽提、苯乙烯生产装置等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生产装置以及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三大合成材料”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合成塑料等生产装置。覆盖的岗位群包括反应岗位精馏岗位、裂解炉岗位、流体输送岗位、制冷岗位、压缩岗位。 转贴于
从职业、岗位(群)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综合要求作为教学过程的逻辑起点,分析典型的乙烯生产核心岗位,以工作任务为导向,选取七个教学项目进行学习,包括12个技能实训工作任务,27个工艺知识,1周乙烯厂实习等如表1《乙烯生产技术》项目化教学内容。
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必需、够用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具有普遍适用性,又有针对性的乙烯生产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职业技能综合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加强实训、实习的职业体验
高职学生应该加强实践环节的学习,包括认识实习、现场教学、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以及仿真实训等。
认识实习是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由学校到工厂,由理论到实践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通过实地参观学习,接触工人,了解工厂,热爱自己的专业,扩大视野,增强学生对实际工业生产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为今后创造性地从事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实习目标:采用的模式:预习-实地观看(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工厂技术人员讲解-讨论、答疑-写报告。
现场教学(课堂实习)是指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实现“黑板上下来,从教室里出去”,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比如在某典型化工单元操作的教学中,把课堂带到工厂,在生产现场讲解理论知识;再比如把课堂设在实训室,一边讲原理,一边将原理的应用及操作。现场课堂教学现象生动,把抽象的原理概念具体化,学习效率高,采用的模式预习-教师讲基本原理-现场讲解原理的应用场所、设备-教师讲解设备位号、意义-学生现场指出设备流程坐向。
生产实习是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深入工厂的实际工作环境,体验工人的生活,了解企业的企业的生产状况,管理经营情况和行业发展前景,熟悉掌握石油化工生产工艺原理、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基本工艺操作、工艺技术指标,并将学过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要求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谦虚好学、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采用的模式是:预习—下班组—跟定师傅-倒班-写报告-答辩
毕业实习是在学生基本完成专业理论课程学习,开始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前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通过实习,熟悉化工产品生产过程所使用的工艺方法和工艺措施,了解工艺设计原则和有关的技术指标、存在的技术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与经验。采用模式:预习--定岗位实习-调研-收集资料、检索文献-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仿真实训解决下厂实习“只许看,不准动”的难题。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模拟开车、停车和典型事故处理训练,能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并采用了实验预习(现场与计算机仿真模拟)-实验操作-实验数据处理(计算机辅助计算与手算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强化了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单元过程与设备的模拟优化与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006,11,16
[2]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519
一、财务管理转型的必要性
(一)行业发展的推动
目前中国林产化工行业展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并已成为世界主要的林化产品生产国之一,而青松股份的全球化经营战略也必将促使财务管理转型。
(1)资源优势。林产化工行业发展的基础是森林资源,该行业最显著的特点是对林木资源进行利用及可持续开发。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约为21.63%,人工林面积名列世界第一,森林面积名列世界第五,森林蓄积名列世界第六,该行业具有天然的资源优势及较大的发展空间。
(2)产品应用广泛,发展前景良好。当前林产化工产品已遍及日化、化妆品、涂料、医药、香精香料等行业,随着产品各项性能指标的不断改善及产品升级,还具有向石油化工产品市场延伸的发展空间。《全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规划(2011-2020)》中提出以实现林业生物质能源对石化能源的部分替代为目标及《福建省林业产业振兴实施方案》的实施均对行业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企业自身管理的需求
青松股份是集松节油深加工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生产合成樟脑、合成樟脑中间产品和副产品、冰片3大系列的精细化工产品。公司秉承立足本土、放眼全球的经营理念,根据国内外市场成熟度及市场需求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销售策略及全球化经营的销售布局,形成一套多渠道、全方位的立体销售模式,产品远销亚洲、欧洲、东南亚等全球50多个国家。公司发展战略和2016年经营计划公司将继续专注于松节油深加工领域,通过技术改进、技术创新,扩大樟脑、冰片等现有产品市场份额。在巩固松节油深加工行业领头地位的基础上,利用资本市场,计划通过并购重组园林企业来拓展和做大青松产业。公司发展战略及国际化市场的经营布局对财务管理提出更高、更深层次的要求,亦必将推动财务管理转型。
(三)大数据推动财务管理转型
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多变,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各行业的商业模式发生了快速变化,进而推动产业升级以及促进相关企业经营模式及业务的转型,亦推动财务管理随之转型。新形势下,青松股份上下游企业的经营模式发生较大变化,原有的数据已不能满足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需求,需创新经营管理模式以适应市场经营环境的发展。而强大的数据系统支持是确保企业对产品周期的全过程进行有效风险管控的基础,由此财务管理随之向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管理方向转型已成必然趋势。
二、财务管理现状
青松股份是松节油深加工制造业,产品的生产流程、工序繁杂,导致产品全周期管理复杂,需对产品全成本进行精细化管理。虽然公司的财务管理规范,但与多数林产化工企业一样,财务管理存在以下不足:企业管理中重业务轻财务,将财务部看作成本中心,在财务人才配备和技术支持方面较为欠缺,达不到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要求;目前仍是采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未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财务管理缺乏数据支持、数据整合及数据分析能力较弱,预算缺乏科学性、系统性,成本管控欠缺等。
三、构建实施财务管理转型的思路
大数据时代,构建良好的数据库是发挥数据资源价值的重要保障。笔者构建财务转型的思路如下:公司可通过加强网络建设及信息化管理,建立财务业务一体化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高度集成,通过财务数据共享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全成本进行精细化管理,并为管理者提供可视化的数据分析,为经营决策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持。
(一)建立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实施精细化管理
建立基于财务管理、销、业务往来于一体的管理软件,可实现财务、业务系统与办公系统协同管理,可实现企业信息全面化、程序制度规范化、流程系统化、操作标准化。该系统可依据企业自身管理需求优化流程设计,将人力、采购、生产、库存、销售、财务管理制度嵌入系统并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并达成以下目标:(1)生产过程精细化管理。一是解决公司配料保密问题,即技术中心依据各订单产品的工艺要求,将完整的配方拆分成几部分并分别授权给不同的人。二是解决精细化的生产成本计算、制造费用分配问题。计算成本时,系统后台可将同一产品(产品批号)的不同部分配方自动组合进行材料分配及细分计算;亦可按不同产品的生产工艺、加工程序、产品占比等设置分配权数,通过系统后台实现自动取数。三是解决车间作业控制的问题。生产流程与系统高度关联后,系统可根据订单和实际生产能力要求按工序精确排产。(2)采购过程精细化管理。企业可通过软件管理平台,由采购部根据生产计划、市场行情、资金状况、安全库存等制定合理的物料采购计划,经过网上联合审批后安排采购,可通过信息系统及时订货,亦可实时进行过程追踪。(3)销售过程精细化管理。企业可通过信息化系统规范流程和标准,按产品分别制定区域销售计划,各区域明细至省级二级销售机构进行管理。对销售活动全过程的客户信息、订发货、价格政策、销售分析查询、财务核算等进行管理,协助国内销售部和国际贸易部挖掘市场潜力及深度营销。(4)库存管理精细化。将仓库分为原材料库、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产成品、库存商品、待检库进行规范管理,对库存出、入库进行动态管理,提升仓储环节的高效管理。
(二)构建全成本管理体系
(1)建立全成本核算体系。设立部门(管理、销售、生产)为单位的成本管理中心,按国家财税规定及公司相关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成本费用归集与核算。管理体系成本中心包括行政部、人力资源部、采购部、财务部、内审部、证券部、项目投资部、信息管理部、技术研发部、基建部计10个核算单元;销售体系成本中心包括客户服务部、国内销售部、国际贸易部、物流运输部计4个核算单元;生产体系成本中心包括生产车间(第1至3车间及中试车间)、质量部、仪电部部、设备动力部、仓储部、安环部计6个核算单元。
(三)构建财务预算体系
(1)建立部门责任心的预算管理体系,依据公司年度经营计划编制销售、采购、库存、生产、项目、支出预算等经营预算;依据经营预算编制年度财务预算;公司预算由各部门依据年度经营计划编制后,经财务部门审核后录入系统,按相关流程审核、批准。(2)加强预算动态分析及反馈,提出纠偏建议,为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四)构建财务管理分析体系
首先是满足上市公司管理需要的财务状况报表,其次是设立对比分析、重大变动等分析方法,对采购、生产、库存、成本、利润等经营动态进行分析及管理,从而提升公司的财务分析、成本管控水平。为公司管理决策提供可视化的数据支持,提升公司经营决策水平。
(五)建设大数据财务管理团队
大数据时代,构建符合新形势的数据分析模型,为公司的最佳财务决策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持,亦对财务人员在数据应用及分析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财务人员需与时俱进,加强专业提升及数据管理方面的学习。公司亦需适时建立和培养财务专业的数据管理人才团队,方能为公司挖掘数据资源价值提供相应的人才保障。
关键词:主导产业;竞争力;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9)08-0056-05
“十一五”期间河北省确定的十大主导产业为:钢铁、装备制造、石油化工、食品、医药、建材建筑、纺织服装、电子信息、旅游产业。从目前发展来看,主导行业的发展态势,产业结构优化和产品的结构优化有无得到改善,技术层次有无明显提升,如何形成主导产业的短期和长期竞争力,均需持续深入研究并给予产业发展战略指导。
一、主导产业竞争力因子分析
(一)数据获取和因子分析
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仅通过公开的原始数据对主导产业进行简单的综合评价难以得到科学合理的结论。本项目通过对河北省若干原始数据的合并、计算和分类,首先把第二产业分为16个综合产业类别,其次通过细分行业的原始数据进行重要指标(指标包括需求收入弹性、劳动生产率进步趋势、研发密集度、工业产值占有率、市场占有率)的测算,最后通过这些主要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得到了产业竞争力的比较和对河北省主导产业发展的合理性解释。原始数据来自于《河北省2005-2007年的经济统计年鉴》,指标的所有测算结果均具有真实性,因子分析基于指标计算的数据。
对2006年的因子分析结果,选入特征根的两个公因子分别为2.5和1.32,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7%。从第3个特征根开始,各特征根的数值均小于1,急剧减少,可以认为2个公因子的选取是适当的。由于公因子的含义模糊不清,运用最大方差法进行旋转后得到因子载荷矩阵,并由标准化得分系数计算各因子得分。综合得分是两个因子与其对应贡献率的加权和。对2005年的因子分析结果,选入特征根分别为2.53和1.16的2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4%。从第3个特征根开始,各特征根的数值均小于1,急剧减少,可以认为2个公因子的选取是适当的。对2004年的因子分析结果,选入特征根分别为2.45和1.3的2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5%。从第3个特征根开始,各特征根的数值均小于1,急剧减少,可以认为2个公因子的选取是适当的。另外,所有年份中,5个变量标准化后,最后的共性估计值分别为接近于1的正数。由此可以看出,这些变量对产业竞争力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二)因子分析结果
通过因子载荷河北省2004-2006年产业竞争力的综合情况。通过因子排名得出2004年河北省前十大竞争力较强的产业为:金属冶炼业、设备制造业、金属采矿业、建筑业、食品工业、煤炭石油采选业、电热工业、医药化工业、矿物制品业。2005年河北省的前十大竞争力较强的产业为:金属采矿业、金属冶炼业、煤炭石油开采业、建筑业、石油衍生工业、食品工业、矿物制品业、电热工业、木材工业、纺织工业。2006年河北省前十大竞争力较强的行业为:金属采矿业、金属冶炼业、煤炭石油采选业、矿物制品业、电热工业、食品工业、电气机械制造业、石油衍生工业、木材工业、设备制造业。对2004-2006年产业竞争力平均值进行计算,得到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主导产业为金属采矿业、金属冶炼业、煤炭石油采选业、食品工业、电热工业、建筑业、石油衍生工业、设备制造业、矿物制品业、医药化工业。
河北省的竞争力强势产业分布在金属采矿、金属冶炼、煤炭开采、食品工业、电热工业、石油衍生工业、矿物制品业、建筑业行业中。医药工业、纺织工业、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制造业、木材工业具备一定优势,但与其他行业比较优势不明显,并呈现不稳定的态势。而文印工业、烟草工业、通信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最低,其中3年中通信制造业的竞争力均为最低,说明河北省的通信制造业发展水平还处于劣势。图1给出了河北省第二产业竞争力近3年发展水平的解释,从图1中可以看出,各产业3年连续增长的有烟草工业、木材工业、文印工业、矿物制品业,这些产业的绝对值又不处于优势行业群中。其他产业的3年的竞争力水平均为波动状态,说明河北省强势产业的持续竞争力水平还难以保证。传统的纺织工业的竞争力没有进入到前十大优势产业中,可以说明纺织行业作为河北省的传统行业,基础优势没有发挥出来,这样的行业需要进一步去发展。而电气机械制造业发展势头是好的,但整体竞争力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木材工业在建筑业的拉动下能否有所增长,也需要进一步整合发展。
二、主导产业的微观发展政策分析
(一)优势竞争行业的微观发展分析
河北省具备比较资源优势和地域优势,本课题研究的河北省主导产业诸如金属行业、煤炭行业、食品、建筑、石油、医药均为河北省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因此对这些优势行业的发展应该加大扶持力度,稳定发展优势。
1. 冶金行业不能盲目扩大规模,要在品种、质量、产品结构整合上作文章,能够适时淘汰劣势品种或劣势钢铁小企业,加大高档次钢材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进一步整合全省的钢铁制造资源,真正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整合。加大技术革新力度并能够引进国内外冶金行业的专家和技术,重点支持河北省唐钢、邯钢两大企业集团和曹妃甸大港现代企业建设,并以此带动全省钢铁行业的改造升级。
2. 河北省是食品大省,2004-2006年食品工业营业收入占全国的比率分别为4.4466%、4.7765%、4.7492%,分别为省内行业排序的第5名、第6名、第4名,这个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食品工业在拉动消费和实现整个食品市场的繁荣都具有持续发展的可能和优势。对于河北省的食品企业,鼓励技术层次提升,积极推动食品业由资源拉动型向技术带动型转变,推动农产品的深加工,重点发展乳制品、粮油、方便食品、饮料酒业,改造提升肉类、调味品、果蔬和水产品加工业。可以向国家级粮油、乳品、饮料酒加工基地和华北地区肉类、果蔬、特色食品加工基地的目标发展。
3. 河北省建筑建材行业,具备水泥、玻璃加工、陶瓷等生产传统优势。建筑建材方面的竞争也不能停留在已有规模和基础上,而要鼓励本行业与河北省化工产业的联动,鼓励开发新型化学、节能、环保材料,能够在技术水平的拉动下确保优势。大力发展新型建材,在全国领先的水泥、玻璃、建筑卫生陶瓷和化学建材基地建设上发挥长处,重点发展新型水泥、玻璃及玻璃深加工、建筑卫生陶瓷。积极推进建材企业整合重组、联合兼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建筑业要以建筑业强省为目标,积极推进产业组织、专业和所有制结构调整,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份额,重点支持选定的大型建筑业企业集团和优势企业的发展。
4. 石油衍生品行业。河北省自身拥有石油工业的传统,而且冀东大油田的发现,为曹妃甸乃至河北省发展石化产业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在这样的资源基础下,要重视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率,石油工业的带动性发展作用。而且随着河北省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战略的全面开展,交通运输、建筑、轻工、纺织、机电等行业为石化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这也为石油行业发展提供巨大契机。在机遇下要注意节能降耗、治污减排,要改善行业中能耗较高、污染较重的产业比重较大的局面,克服技术、资金等因素制约。政府可以考虑给予石化企业诸如融资方面的相应优惠政策,在成本、环境、贸易压力下有较好的发展。突出石油化工、煤化工和盐化工协调发展;突出石家庄、唐山、沧州和任丘四大石化基地建设;突出培植区域特色化工产业;突出建设地方循环经济发展园区。同时要强化招商引资和出口,扩大对外开放。
5. 电热工业。由于能源正在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电热工业所代表的能源产业的发展就成为了新时期经济发展的推动行业之一,河北省在电热工业上的竞争力优势比较明显。河北省应在提升技术水平上加大力度,加大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升电热产品技术和服务水平,可以大力发展电热膜、电热板、电热取暖等产品,太阳能、优质蓄电设备的制造都可作为重点鼓励发展的产品方向。电热工业在河北省“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并没有引起很高的重视,本文的研究结果证实了该产业的竞争力,并且从实际意义上该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本省的长远发展,并有助于环渤海经济圈的整体发展。
6. 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河北省“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的主导行业,河北省装备制造行业的总体竞争力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河北省装备制造业从2005-2008年连续4年保持了30%以上的增速(新华网,摘自河北日报)。装备制造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社会需求弹性大、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等特点,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因此河北省作为中国重要的制造业生产基地,要把握基础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基础,积极引导,重点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加强与国内外大集团、大公司的合作,着力提高重大技术装备性能、质量和水平,并从规模上考虑发展产业集群。
7. 第三产业的优势发展。投资数据表明,河北省的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水利环境的投资力度都比较大,而且河北省拥有批发业优势传统,交通运输的核心地位也随着运输基础设施的建立逐渐发展,水利环境带来的实际环境改善和对人民生活的改善也不容忽视。房地产业在河北省中等城市发展中必将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因为在京津人才发散效应的作用下,河北省的中等城市将成为接受大批人才的地区,人才后续要求对房地产业发展有联带效应。大力发展房地产行业,规范房地产运作使得这个行业成为河北省第三产业中的主导力量。
(二)劣势竞争行业的微观发展分析
1. 医药化工行业。虽然河北省在基础能源的竞争力上占据了很强的优势,但是医药产业竞争力并不如“十一五”规划的那样凸现出来,其竞争力的排名说明了虽然河北省具备医药行业发展的历史优势,但不具备现实发展的竞争优势。究其原因河北省医药行业在省内优势明显,一向扶持力度较大,但产值占有率2004-2006年分别为3.2257%、3.5413%、3.3768%,主营业务收入市场占有率2004-2006年分别为2.9446%、3.4839%、3.2795%,相对占有率还相对较差,与其他行业产值占有率相比,并不具备很强的实力。因此在医药这个技术集中、国内外竞争比较激烈的行业中,要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提高创新水平,大力发展生物技术。河北省在生物产业规模上还存在明显不足,仅占全省总产值的1.2%左右。制药企业要巩固和强化原料药优势,改善粗加工产品比重大的劣势,提高加工深度,努力在医药中间体、化学原料药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
2. 通信行业。本项目的研究发现通信行业在河北省的竞争力较弱,这与河北省所处的区位相关。北京的通信类行业优势较强,人才聚集,中关村地带企业集群发展态势良好,因此河北省在通信行业上的竞争力是比较差的。对于通信产业河北省应在自身具备优势的一部分企业中,通过与北京、天津的通信产业的衔接,构筑京―津―冀产业带,避免浪费,力求优势互补。
3. 物流和旅游产业。物流产业作为和制造业及服务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新兴产业,其发展前景不容忽视。由于河北省是资源大省、能源大省、制造大省,而且环京津的位势决定了河北省发展物流产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能源、能源衍生品、制造、第三产业中的服务类企业的运作流程中,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挖掘物流发展的重点领域,在服务本省的基础上大力为北京、天津的各项产业提供后方支持和保障。旅游业作为服务业,其行业带动作用也很强,在提高旅游业产值的贡献率和完善旅游产品服务的质量基础上,要通过旅游业带动一部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达到带动效益、带动就业、带动河北省的整体形象提升的目标。
三、主导优势产业的宏观发展政策分析
(一)巩固河北省在环渤海经济圈中的地位
在环渤海经济圈中,河北省要为圈内经济增长做出贡献,在圈中经济增长链上培育自身的价值。在以北京为龙头的京津冀产业圈中,北京的产业结构已经转向“三、二、一”的发展模式,天津市和河北省仍需大力发展相应的优势制造产业和服务产业。本项目详尽分析了河北省行业发展水平和行业发展竞争力,河北省在能源方面、工业制造方面的优势恰恰能够有力的为北京经济发展作出支撑和保证,承接产业转移,这符合产业链结构的合理性。要有主张的接受京津的产业辐射,并培植自身产业的隆起“点”,形成经济“高地”,以使整个“面”上的经济得到加快发展。比如以曹妃甸示范区作为河北省钢铁行业技术创新先行区,带动河北重化工业升级转型,实现河北钢铁产品结构调整和钢铁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承接京津的重工业的转移,并以此反作用于京津的发展建设。
(二)强化优势产业竞争力的政策分析
1. 提高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河北省主导产业多数是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培植主导产业,技术密集度高,投资大,资金不足往往是培植工作的难点,也是需要采取措施的重点,特别是在起始阶段,资金问题可以说是培植主导产业的首要条件。要进一步利用财政、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推动主导产业的超常发展。财政支持是对主导产业中规模较大、产品又有较好市场前景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技术开发、技术引进等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税收支持,是对主导产业中新建扩建的新科技企业实行的优惠税收政策。信贷支持,是充分利用信贷倾斜和优惠政策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保证。调整投资政策,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对主导产业的投入。带动民间资本进入传统产业改造领域,促进产业升级和民间投资双赢。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等重化工业是河北省优势传统产业,要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必须通过传统产业改造,继续引进新的动力。
2. 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设立主导产业的行业标准,以保证必要的经济效益。政府应从立法角度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建立和健全行业的进入与退出机制,对主导产业的重点产品、产量设立最低标准,以保证必要的规模,防止同行业的恶性竞争,同时还要避免和防止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问题。对国有经济的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将一部分国有存量资产转移出来,向主导产业中的优势企业集中。以产品为龙头,或以资产为纽带组建控股公司,重点扶持一批上规模的企业集团,同时鼓励中小企业走“小而联”的发展道路,实行低成本扩张,把企业做大做强。
3. 科技带动产业的发展。河北省技术进步对产业的支撑能力较低,主要原因在于科技投入少、科研基础设施薄弱、科技支撑能力与经济发展不适应。2005年中国企业500强中有373家企业有研发投入,200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平均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1.88%。而同期的“河北百强企业”中仅59家企业有研发经费,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1%的仅有24家,河北省企业不仅研发投入面小而且投入强度低。河北省GDP位次居全国第6位,财政收入第9位,科技活动人员、R&D人员、科技经费、R&D经费和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却分别居全国的第11位、13位、15位、14位和15位,低于辽宁、山东、湖北、四川、陕西、河南等省,这显然与河北省的经济总量和收入水平不相称。促进高新技术型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发展,重点发展的技术型产业应放在医药产业、石油化工产业、装备制造产业、纺织服装产业上。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要注意把握三个关键环节:第一,吸引人才。要围绕主导产业的培植做好所急需的各种人才的选拔、培养和引进工作,努力创造一个人尽其才、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第二,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建立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第三,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创办技术开发中心,负责对新技术的跟踪和新产品开发,同时,鼓励企业加强同省内外研究开发机构的技术协作,采取多种方式提高企业的技术接受能力和开发能力。
4. 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河北省已经形成一批有规模的集群产业如安国药业集群、高阳纺织业集群、隆尧方便食品产业集群、丰南城区钢铁产业群、平乡自行车零部件产业集群、邢台清河羊绒产业集群等。在已有产业集群发展基础上为了达到减少成本支出、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差异化、促进新企业的形成、推动创新等目标,河北省在食品工业、纺织服装工业、装备制造业都可以考虑发展产业集群,以享有形成集群的成本低、物流集中、技术外溢效应、规模优势等有利方面。
5. 把培植主导产业与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有机结合起来。在目前影响经济增长的诸因素中,居民消费占到了50%左右,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这一比例还要进一步上升。一个属于主导产业的产品必须适应居民的消费需要才能具有其作为主导产业的生命力,也可以说,主导产业能否培植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靠产品能否得到城乡居民的“消费认可”来体现。因此,培植主导产业,不能为培植而培植,不但要与居民的消费结构相一致,还必须考虑到居民的消费水平。因此,必须把培植主导产业与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有机结合起来,主导产业才有坚实的发展基础和消费基础。
参考文献:
[1]韩伯棠,郑展,张向东.产业发展态势比较与做强主导产业策略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9,(4).
[2]王梦奎.中国中长期发展的重要问题2006-2020[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3]张晓峒.计量经济学基础[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4]郭会斌,郑国娟,郑展.我省沿海经济隆起带现代服务业快速崛起对策研究[N].河北日报(理论版),2007-05-05.
[5]刘克利,彭水军.主导产业的评价选择模型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2003,(3).
[6]徐力行,华淑青.关于产业创新协同战略框架的构想[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4).
[7]河北省统计局.河北省经济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2007.
Study on Comparison Countermeasures of Hebei Leading Industry Competition Power
Zheng Zhan1, Zhang Xiangdong3
(1. Industry and Business School,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Business, Shijiazhuang 050061, China;
2. Department of Business, Shijiazhuang Technology and Teacher School, Shijiazhuang 066004,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