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8 16:51:1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学的语文学习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探索厌学成因,剖析问题症结
1.学习时间过长,产生厌倦感。在很多寄宿制小学,学生六点半吃完早餐,就进入教室学习,上下午共九节课,晚上还有两节自习课。在这上课期间,教师不停地讲,留大量的作业,使得学生身心疲惫。这样,学生难以承受在校的学习,从而使学生逐渐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感。
2.语文作业繁重。语文是小学最重要的学科,教师越讲越多,作业越留越繁杂,考题越来越难,可是考分越来越低,无疑会打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学习语文不是一种享受,可能变成了一种文字的训练。
3.语文教师工作任务重。一个语文教师,往往还承担班主任的工作,每天除了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外,还需要处理班务,忙得不可开交,有时就对学生情绪不好。可此时,学生叛逆心理严重,就会对语文教师产生不满意的情绪。学生就会上课说话,不好好完成作业,甚至出现旷课、逃学等不良现象。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往往会导致此种情况的出现。
4.对教师的授课方式和教学内容不感兴趣。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互动的,灵动的课堂,应该是学生享受语文学习快乐的时候。可有些教师抱着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变,使得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方式不满意。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很受学生的欢迎。但有些教师让学生死记硬背,整天泡在题海里,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对教学内容没有一点新鲜感,学生的语文学习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二、找寻解决良方,解决厌学的对策
1.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语文教学在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的任务是:教会学生认字,会用字组词,会用词写句子,并且会分析句子;使学生能够掌握听、说、读、写的技巧,形成一定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品质,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语文教师明确了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就必须研究教材,掌握教材内容,明确应该讲什么,该怎么讲,对于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此外,教师要了解学生,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并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掌握学生已有知识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课文的预习状态。这是学会课文内容的前提。
2.采取务实的教学对策。小学生语文学习不好,很多责任在于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语文本来是一门充满着智慧与生气的课程,有安徒生的童话,有田忌赛马的智慧故事;有蕴含人生哲理的古代寓言,也有着当今平凡人物的感人故事。学生很会喜欢学习这些文章。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让学生爱上这些篇目,爱上作品中的人物,喜欢里面的角色。还有一些文章,有着典型的描写,生动的叙述,娓娓道来的说理方式,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师要让学生读起来,背诵下来,不断去感受,去体会,去品味。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骆宾王七岁时所写的“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优美意境,哪个学生不喜爱。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备课,研究学生的心理,抓住教材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样,我们的课堂一定能够取得成效。
3.开展课外读书活动。学生的天性是玩耍,因此,我们不能忘记每个学生的童心,更不能泯灭他们的童心。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起跑线上爱上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除了课堂语文学习之外,教师一定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条件,让他们徜徉在语文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欣赏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前人智慧的高超,感叹当今伟大的成就。与此同时,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阅读给予指导,让学生看那些积极向上的作品,远离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图书、报刊、录像等,更不能让学生在上网中寻找快乐。
4.要善待每一位差生。小学生自尊心都很强,我们要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充分表现自我,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善于表扬他们学习中的成功之处。对于学习中的错误,我们要帮助他们纠正,对的、好的要给予表扬,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激发兴趣;创新方法;丰富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4)01-0083-01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新语文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应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育理念。怎样才能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略议观点,以飨共勉。
一、通过开展课外活动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续,也是语文教学中的课程补充,也能积极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好的课外作业能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语文水平具有一定实践意义。课外作业要与课本知识紧密联系,又要注重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使他们带着兴趣去完成作业,体验学习带来的成功喜悦。例如,在教《普罗米修斯》一课时,让学生课下查阅希腊神话资料,第二节课交流感兴趣的问题。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人物生动形象;宙斯惩罚普罗米修斯时,他会是怎么想的?普罗米修斯饱受折磨时,他又会是怎么想的?你从哪看出来的等。
语文教学,不能仅仅拘泥于课堂,它的延伸是走到社会实践中去。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是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巩固和充实课堂教学成果,扩大语文教学交流领域。能够使学生在课外阅读和实践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加以整合与运用,这有助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也能使学生在课外的学习实践中体会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要组织开展各种课外语文教学活动,举办班级作文竞赛、故事会、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带领学生办班报,鼓励学生参加小记者活动,在开阔视野的同时,语文素养也会不断提高,语文情趣也会不断增加,为学生自主学习语文创造了浓郁的氛围。
二、通过设置教学情境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语文是充满思想与情感的基础课程,只有激活情感才能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学,要从情感入手,积极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情境。同样现代语文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信息资源,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轻松愉悦地进入自主学习状态。
语文课堂导入,要以及其饱满的情感去调动学生学习情绪,在课件中以美仑美妙的情境来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比如《鸟的天堂》这节课,曾听过一位老师的公开课是这样上的:首先让同学们闭上眼睛,通过配乐朗诵课文,让学生自己脑海里想像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神奇地方。“……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新的生命在颤动。……起初四周非常静寂。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很快地这个树林就变得很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当同学睁开眼的时候,面前多媒体屏幕上那唯美的画面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加深对课文的整体感悟,提高对语文学习的热望和情趣。又加之积极自主动的课堂情感互动,积极有效的获取了知识,活泼生动的训练了智能。
三、通过质疑教学问题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也可以通过巧设诱发颇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课堂上的有效互动能够使学生达到学习的最佳思维状态,为提高语文学习水平,培养勤思多练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教师要善于设疑与启发,且问题要难度适中,具有一定的思考梯度。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来感受回答出问题的成功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介入,多想多练,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例如,教学《伯牙绝弦》一课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听高山流水的录音,展开想像,体会这是怎样的情感,此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描述他们的关系吗?(板书:知音)继续提问什么叫知音?你是怎样理解知音这个词的?活跃同学的思维,引发他们的思考。
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过程。牛顿正是因为看到苹果落地,提出了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的问题,最后才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引导其有创见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老师可以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寻找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加以深入分析研究,或者抓住课文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合作讨论,充分调动语文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有效性。
一、对语文学习的厌学心理类型
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厌学心理,表现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蔑视型。这种心理认为语文学习含金量不高,可有可无,甚至是多余的负担,个人要成材,重要的是学好其他学科,至于语文修辞等,在社会上学而无用。2压抑型。这种心理纯粹把语文学习当做升学的“敲门砖”来对待,强迫自己读、背、记课本,揣摸作文题目,只求知其然,不求知其所以然。3苦闷型。这种心理认为,语文是说教,跟现实搭不上边,是理想的空中楼阁。在现实生活中按语文学习说教去做是要吃亏的,他们常常陷于内心矛盾之中;既向往崇高的人格和品质,又认为在现实生活中行不通。4麻木型。这种心理简单地把语文教育当做只是要求自己做个好学生,要走正道。他们的口头禅是:“上语文课了,又要教我们做个乖孩子。”他们往往把听课当成催眠曲,把讨论当成走过场。5反感型。这种心理认为语文学习是说假话,说空话的,由此产生逆反心理。从相反的方面去寻来体验,寻找例证。他们以消极心理和态度对待语文教育。
二、对语文学习厌学心理成因
学生为什么会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学心理呢?究其原因,既有外部原因,又在内部原因。
[+1]1外部原因。(1)宏观环境影响。由于我们处在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历史关键时期,新旧体制碰撞,多元价值观并存,导致现时腐败现象增多,商业投机取巧,乃至邪恶势力抬头,坑蒙拐骗侥幸得逞机会增加。这些负面的社会现象使学生觉得语文说教是假话。大话、空话,对此产生反感。(2)中观环境影响。学校、家庭、社区是学生直接触及的生活环境,由于改革不配套产生的不公平,市场发育不完善、不规范产生的收入不公平,贫富差距拉大,体制不健全产生的弄虚作假。对外开放和政治生活民主化过程中产生的拜金主义、享受主义抬头。这些社会现象使学生觉得语文教育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因而对语文课产生厌学心理。(3)微观环境影响。教师对语文学习不敢联系实际。枯燥的说教,回避学生关注的问题,教学方式单调乏味。此外,个别语文教师不能以身作则,缺乏相应的身教,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些因素,都会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关键词】激发兴趣 创新方法 丰富实践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新语文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应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育理念。怎样才能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略议观点,以飨共勉。
一 通过开展课外活动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续,也是语文教学中的课程补充,能积极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好的课外作业能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语文水平具有一定实践意义。课外作业既要与课本知识紧密联系,又要注重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使他们带着兴趣去完成作业,体验学习带来的成功喜悦。如在教《普罗米修斯》一课时,让学生课下查阅希腊神话资料,第二节课交流感兴趣的问题。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人物生动形象;宙斯惩罚普罗米修斯时,他会是怎么想的?普罗米修斯饱受折磨时,他又会是怎么想的?你从哪看出来的?
语文教学,不能仅仅拘泥于课堂,还要延伸到社会实践中去。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是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巩固和充实课堂教学成果,扩大语文教学交流领域。能够使学生在课外阅读和实践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加以整合与运用,这有助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也能使学生在课外的学习实践中体会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要组织开展各种课外语文教学活动,举办班级作文竞赛、故事会、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带领学生办班报,鼓励学生参加小记者活动,在开阔视野的同时,语文素养也会不断提高,语文情趣也会不断增加,为学生自主学习语文创造了浓郁的氛围。
二 通过设置教学情境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语文是充满思想与情感的基础课程,只有激活情感才能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学,要从情感入手,积极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情境。现代语文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信息资源,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轻松愉悦地进入自主学习状态。
语文课堂导入,要以极其饱满的情感去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在课件中以美仑美奂的情境来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如《鸟的天堂》这节课,一位教师的公开课是这样上的,首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通过配乐朗诵课文,让学生脑海里想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神奇地方。“……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新的生命在颤动。……起初四周非常静寂。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很快地这个树林就变得很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当同学睁开眼的时候,面前多媒体屏幕上那唯美的画面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陶冶情感,加深对课文的整体感悟,提高对语文学习的热望和情趣。又加之积极自主动的课堂情感互动,积极有效的获取了知识,活泼生动的训练了智能。
三 通过质疑教学问题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也可以通过巧设诱发颇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课堂上的有效互动能够使学生达到学习的最佳思维状态,为提高语文学习水平,勤思多练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教师要善于设疑与启发,且问题要难度适中,具有一定的思考梯度。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来感受回答出问题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介入,多想多练,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如教学《伯牙绝弦》一课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听高山流水的录音,展开想象,体会这是怎样的情感,此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描述他们的关系吗?(板书:知音)继续提问什么叫知音?你是怎样理解知音这个词的?活跃同学的思维,引发他们的思考。
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过程。牛顿正是因为看到苹果落地,提出了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的问题,最后才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引导其有创见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寻找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加以深入分析研究,或者抓住课文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合作讨论,充分调动语文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有效性。
悉心指导,关注特殊学生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份敏感和脆弱。找寻适合的方法诲人不倦,照顾他们天生的自卑感和孤独。特殊教育学校的目的是满足社会特殊人群的需要,帮助特殊学生学习知识、收获技能,增强特殊学生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对特殊学生的意义不可替代。通过加强与特殊学生的交流,明确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教学的措施。针对特殊儿童的认知能力研究,引起学校和老师对特殊学生教育的重视。
一、特殊学生相关的认知能力的研究
(一)特殊学生心理发展和行动能力研究
特殊学生的心理发展不容小觑,大多数特殊儿童内心都比较封闭,严重的会出现自闭情况。所以特殊教育学校要针对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分析,小学语文老师不止是对学科进行教学,更应该发挥出语文的沟通能力。通过与特殊学生谈心,明确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老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研究学者表明,特殊学生的行动能力与正常学生行动能力相差不大[1],所以学校要不断提高特殊学生行动能力,激发特殊学生的思维,通过让学生自主行动,提高特殊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特殊学生语言发展和推理能力研究
听力损伤的学生一般依靠自己的感觉和触觉对事物进行理解。根据手语的语境来理解语言含义,所以特殊儿童的自我推理能力非常重要。研究学者表明,特殊学生的推理能力往往比实际年龄要晚2~5岁[2],所以在语言发展和推理能力方面应该引起学校教育的重视。特殊学生受到听觉、感觉、视觉或大脑的影响,产生不同障碍,造成性格产生质的变化。目前特殊学生最常用的表达方式就是手语,而且相关研究表明,手语可以促进特殊学生的视觉和感觉[3],所以特殊学生的手语能够帮助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学校对特殊学生素质教学的建议
特殊教育学校首先要提高特殊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智力,强化特殊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注重语文教学中书面语的情感交流,发展特殊学生主流语言能力;再次要让特殊儿童走上社会,适应社会,发展其社会适应力;最后分析特殊学生和正常学生的差异。因为在成熟阶段多理解和鼓励特殊儿童尤其重要,所以在启蒙阶段要多关注和督促特殊儿童养成良好习惯。
二、加强与特殊学生互动交流
(一)学校和教师要重视特殊儿童
学校在给特殊学生传授知识前,首先要把与学生的感情基础打好,因为多数特殊儿童都特别敏感,很在意细节。教师陪伴学生时间仅次于学生父母,给学生的教育又高于父母,每位教师应该在生活和学习上帮助、照顾和温暖他们。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习惯,在各时段对其悉心教导,矫正或引导学生的思想精神。
(二)激发特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成长过程的“阳光”,它可以转化为内在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水平。科学发展和信息技术应用范围广泛,日益膨胀。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具,在多媒体上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仔细剖析,鲜明直观的进行教学,同时还能制造融洽的学习氛围,放松特殊学生的心理压力。
在教学过程中多与特殊学生互动,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增强自信心。无论回答对错都给予表扬和鼓励支持他们,这样可以帮助特殊学生产生成就感,让他们更加勇敢跟自信,久而久之,让特殊学生爱上语文课。
(三)大力发展特殊儿童的阅读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精神宝库。小学教育是学生发展的敏感时期,阅读是获取足够知识的门径。阅读可以提高特殊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在经典文化里潜移默化的成长。为了特殊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语文教师要多了解特殊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解读困难,并督促他们提高写作水平和学习能力。
三、提高特殊学生的语文教学措施
(一)针对性对特殊学生进行语言教育
特殊学生实际年龄与学习年龄有一定的偏差,相关研究表明,包括记忆、想象、分析等形象思维都与实际年龄不符[4]。但年龄越小偏差越少,因此开发特殊学生言语的学习能力至关重要;通过“看”、“听”、“摸”等触觉方法对特殊学生进行训练,是对特殊学生的诊断和矫正的重要措施,有助于特殊学生的康复;对障碍学生最常用的语言教学模式是手语和书面语,手语作为障碍学生的第一语言,是语文教学的首选方式;由于很多正常的表达方式无法用手语进行表达,导致特殊学生在9~12年的小学语文学习中依然不能准确掌握写作语法,写作文时仍有大量病句,甚至语句不通顺。
(二)障碍学生社会适应性差
特殊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差,主要表现为运动、交流、自我管理能力等。所以要针对不同的障碍学生给予不同的训练措施,提高障碍学生的适应能力。例如,语文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将学生带到户外,让学生能够感受语文的魅力,通过触觉、感觉、听觉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这样的方式即可以提高特殊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也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三)提高语文特殊教育老师的综合素质
例如一个经典的案例:1964年,江苏省南通县聋哑学校的教师孙文祥在面对一群有耳听不见,有嘴不能说的聋哑学生时,猛然惊愕,他发现自己无法与这些特殊孩子进行沟通。作为一位语文老师,孙文祥为了能够让这些渴望知识的孩子体验语文的魅力,他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学习手语,与这些特殊孩子进行简单交流,拉进自己与特殊学生的距离,建立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孙文祥在特殊学校教学语文时,以开发特殊学生的智力为教学目标,观察特殊学生的学习规律,以此来调整教学方法。
在当前社会,特殊学校的语文老师应该学习孙文祥的精神,建立与学生之间融洽的关系,为特殊儿童提供温暖和关心。老师在对特殊学生进行教学时可以观察学生的习惯,分析学生的学习规律。尽量把抽象的语文知识形象化,让特殊学生可以通过听觉、感觉进行理解,鼓励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用爱和支持作为教学方法教育学生,以此获得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小学语文作为特殊学校的基础学科,能够有效促进特殊儿童的各方面发展。在特殊学校的教育中,老师要明确教学目的,针对特殊学生制定教学方案,提高特殊儿童表达能力的同时,加强他们的生活能力。通过转变价值观念,提高特殊学校的师资水平,以特殊学生的发展为重点,有效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
结束语
特殊教育学校要以学生为本,在素质教育的发展中提高特殊学生的小学语文学习能力,关注特殊学生的成长发育。通过加强学校、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建立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教学的措施,根据学生相关认知能力的有效研究,全面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和价值。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083-01
一、为什么要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论语》中有一句话这样写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意思就是,研究一门学问或者从事一项事业时,知道这一领域的人不如喜欢这一领域的人,喜欢这一领域的人又比不上在这个领域获得乐趣的人。所以说,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能仅仅看重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学习的方法和心态,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培养起学生浓厚的学习语文的兴趣。这种兴趣是鼓励小学生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最好的老师。反之,如果小学生一开始就不懂得或者没有意识到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巨大乐趣,那么,他可能就会从心底里抵触对语文的学习,甚至会产生一种厌倦心理。因此,注重对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老师们需要关注的首要问题。而一旦小学生真正地找到了这种兴趣并与具体的学习结合到一起,那么,他内在的学习潜能便会大大地被激发出来,从而树立对语文学习的信心,也能够勇敢地面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的困难。
在培养他们对于语文学习兴趣的时候,要充分了解小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具体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所要注意的。小学生的心理活动引导着其具体的行为,这两者之间是一种意识和实践的关系,我们必须遵循这两者之间的客观规律。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法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所特有的心理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科学的选择并树立其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前提
一堂兴趣盎然的课程和一个快乐的开场是分不开的,这需要教师的精心备课,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动作上可以适当借用肢体语言,在语言上尽可能以一种诙谐幽默的语句来表达,让学生在一开始的学习中就能有一种非常轻松、愉快的心态,学习的兴趣自然会大大提升。
2、充分运用多媒体影音教学手段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高速信息化社会,时代在变迁,技术在更新,我们的教学手段也应该跟得上时代的发展需要。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兴趣一般都比较大,应该充分利用他们对于多媒体等新兴事物的兴趣。我们知道现在小学生的课业负担都比较重,而且小学语文作为一门主课,内容非常丰富,知识面也比较广泛,但是,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的将内容传授给学生,并且又要保证其学习质量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的。而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出现与发展,恰恰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并与传统教学相辅相成,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自己本节课所要讲的内容,配之以现代多媒体教学中的图像、动画、声音,勾画课本中的画面与意境,烘托气氛,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加深学生对于主题课程的理解与记忆。除此之外,多媒体还有另外一大优势,它超强的画面动态感和信息整合能力有助于复杂的事物简单化、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简单化。因此,作为教师来说,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这一大优势,从而培养起学生对于具体课程的学习兴趣。举个例子来说,教师在讲到《桂林山水》这一节课时,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他的理解可能就比较有限,因为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去过桂林,桂林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在很多学生的心中就会比较抽象。因此,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技术,可以在你网上下载一些桂林山水的旅游宣传片放映给学生看,这些宣传片一般都会以生动的影响和轻松愉悦的音乐来体现,可以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对于课文的理解与学习。
3、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以老师为主导,单纯以老师的讲述来引领整个课程,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缺乏主动性和能动性,学习的兴趣和效率也不高。现代社会强调“以人为本”,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要积极引入这一科学理念,可以通过讲故事、情景再现、课堂表演等方式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增加课堂学习的互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而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应该给他们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教师可以辅之以科学的引导以及积极的鼓励,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教师“以学生为本”。这样就不仅能够使学生快乐学习,而且又能够使他们学习快乐。
小学是孩子对于知识的启蒙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能够培养出他们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那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是会有很大帮助的。学习语文有利于小学生记忆力的培养与锻炼,能有效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意识,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 范文洁.在合作学习中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D].上海师范大学,2011
[2] 夏益军.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策略的探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02)
进入新时期,为了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学科学习,教师从多个方面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从多个方面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而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学科学习,也受到了高度重视。本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也积极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并在培养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提升教师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意识与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心理上对家长和教师有较强的依赖性,尤其在学习过程中,较之于高年级的学生,对教师有更强的依赖性。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作为一种对帮助小学生有效进行语文学习十分有效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本人发现,为了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需要教师有较强的培养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意识与能力。
教师有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意识,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前提。小学生在知识点获取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同时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过程中,更需要教师的引导。而只有教师有了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意识,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才能切实的落到实处。教师还应该具备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能力。有些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能力不足,结果亦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教师要积极的通过多种途径寻找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方法。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不管是传统教学中,还是现在教学中,都受到了高度重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也应该引起重视。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在实际的教学中,有助于教师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方式有很多种,本人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方式。
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的预习习惯之初 ,要采取一定的督促与激励措施。本人为了督促小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会针对新课要讲解的内容,提前为学生布置一些预习内容,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的进行预习。为了更好的激励学生进行预习,本人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会针对学生预习的内容,设置一些小的问题让学生作答,如果学生能够顺利的作答,我就会对学生大加表扬,进而达到激励学生有效预习的目的。同时,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也会积极的引导学生认识到进行课前预习的作用,进而使学生对预习的重要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提升学生的预习意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好习惯逐渐得以养成,对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语文学科学习有很大帮助。
三、培养学生思考的好习惯
新时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更加有效的进行知识点的学习,而思考无疑对学生有效进行知识点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小学阶段就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能力。而对于语文学科而言,是一门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有很大帮助的学科。
语文虽然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但是却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有很大帮助,尤其是小学生在学习教材上的文章时,很多内容都需要学生进行思考,进行想像,进而才能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才能感受到作者勾勒的意境。为了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思考能力,需要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引起重视。例如:教师在讲解《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的过程中,就不能一味的采用讲述法,将文章的内容通过教师的语言完全展示给学生,而要有效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逐步引导学生去思考与理解,这样学生的思考意识与思考能力才能逐渐得以提升,学生也能够逐渐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四、培养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存在困难的好习惯
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过程中,还应该培养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存在的困难的好习惯。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而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学生能够顺利的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那么对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性有很大帮助。相反,如果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难以有效解决,就会影响学生有效进行语文学科学习。
在培养学生及时解决存在于语文学习中的困难的好习惯的过程中,本人认为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培养学生及时请教教师或同学帮助自己释疑的勇气。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难以及r得到解决,主要是没有请教他人的勇气。学生通过个人的努力难以找到问题的答案,但又不敢请教他人,自然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就出现了更多的障碍。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就鼓励学生遇到问题及时请教老师或学生,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让学生明白老师喜欢提问题的学生,同时,学生在请教同学问题的过程中,也能够与同学有效的进行沟通与交流,不仅对问题的解决有好处,还能拉近与同学的心理距离。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策略;课堂教学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只有学好小学语文,才能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暴露出和新课改发展不协调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不断改革,以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1 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1.1 学生上课精力不集中
由于小学生特定的心理特征,他们的注意力不能保持太长时间,使得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敏捷,他们的注意力不会一直停留在某一项事物上,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因为:第一学习目标不明确;二是容易受到其它事物和环境的干扰;三是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改变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2 教学方法传统、单一,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传统的语文课堂主要是教师进行填压式教学,课堂上老师就是主角,自己唱着独角戏,滔滔不绝地进行讲解,缺乏演示和引导。学生就是一个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新,这样的课堂,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比较少,学生不能深刻理解所学内容,但是老师还是不停地填塞新知识,学生不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缺乏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导致学生学习能力不高。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消失,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原动力,从而影响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1.3 忽视了基本技能的培养
语文教学的根本宗旨是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通过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运用,做到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获取启发,学到新知识。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并且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有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解决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2.1 找准学生的学习兴趣点
小学生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有着很强烈的求知欲望,对新事物的认知也在不断加强。因此,教师要抓着学生这一心理特征,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开展语文教学,让学生能主动地去学习。比如,在语文教学时,教师精心设计导语,用小故事或者小图片来吸引学生,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精彩的导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立体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钻研精神。
2.2构建开放、活泼的语文课堂,让学生乐在其中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创造性,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比较轻松的教学氛围,以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比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创设情景,设计有趣的语文游戏,还可以以辩论的形式和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又或者采用互动教学,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小老师执掌课堂,老师成为学生的引导者,这样的教学方法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他们会积极主动地进行语文学习。
2.3 为学生提供展开自我的平台
小学生的思维无拘无束,甚至有些天马行空,他们的做法和想法同样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保持他们这种活跃的思维。比如,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到课堂上进行表演、讲解、朗诵、演示等,让他们展示出自己最优秀的一面。而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会使课堂变得顺畅、高效,可谓是一举两得。
2.4 注重语文基本技能的培养
小学生思维活跃,他们的想法新奇有趣。作为老师要保护他们的独特思维,尊重他们的想法,不能轻易否定他们,要利用好他们这样的思维特点,因势利导,开拓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基本技能。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学会预习、倾听、合作、交流、质疑等多种技能,这样会让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在兴趣的驱使下,他们灵活运用技能进行学习,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2.5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小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往往带有浓厚的感彩,他们之所以这门功课成绩好,是因为他们喜欢这位老师。因此,我们要和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放下架子,和学生平等交流,全心全意对待学生,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和学生成为朋友,学生喜欢上老师,他们在语文课堂上就会变得积极主动,学习兴趣也会保持持久,最终喜爱上语文这门课程。
2.6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
在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也要与时俱进,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语文教材要符合时代的要求,另外,现代的信息化时代,信息对人们的生活、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慢慢积累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丰富课堂教学中的信息量。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要语文教师与时俱进,乘着课程改革的春风,不断探索,善于创新,想办法,出点子,我们要让小学生看到语文的重要性,定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教学要遵循客观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一些先进的教学方式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学生只有具备了广泛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赢得语文学习的主动权,课堂才会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而在语文学习上得到创新和收获,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正确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董玲.浅谈师生沟通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现状与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2013(2):110-111.
[2]张士全,宋冠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4(13):49.
[3]王世益.探究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5(7):76.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 学习能力培养
一、小学语文学习能力的内涵
新课程中关于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要求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字、词、句、段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具体而言,包括字要读准音,写得规范准确,词句要能够理解准确,并学会正确使用,学会理解自然段,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落大意;第二,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包括学生的听说习惯、阅读写作习惯及观察思考习惯;第三,掌握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包括阅读的方法、写作的方法、朗读的方法等。
二、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年代,教师的认知已经不能停留在授课这一单一的领域了,尤其是语文教学,语文从学生入学开始,一直是一门基础性强、变化小的课程,它肩负着从识字到认知到内化的过程,也就是说,语文的基础是教会学生字词,之后是运用所学并加以理解,这里的理解不单单是理解字面上的、表层的含义,更是感触社会,建立自我价值观的一种方式,最终,陪伴大家最久的语文会内化成学生行为处事的方式。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缺少相应的关联性,逐字逐句地教,学生接受的是主体性缺失的填鸭式教学,课堂沉闷,交流少、反馈少,师生沟通不畅,课堂机动性差,从而导致教学效果差。如人教版教材改革前,关于《参观人民大会堂》这一课文的学习,教学目标是字词的积累、中心思想的学习、主要段落的分析等,学生缺少体会,学习效果自然不好。
三、优化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
一些一线教师认为经验丰富可以很好地控制一堂课的节奏,但是多年从教,已经有了一些职业倦怠,总是用相似的导入、分析进行一节课的设置,这种忽视学生不同时代特征的方式,已经不适合当代的教学观念。如果想通过课堂组织的优化来提升学生的素养,那么就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
传统课堂教学关注的是正式上课时的教与学,而且教学目标的设定是从教师的角度看的,学生被动地参与教师的教学计划,短时间内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认同,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就缓慢且实效性差了。课堂教学是一个相对广义的概念,需要教师从教案的设计开始,一步一步安排教学内容及环节,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都要有所侧重,预习及课堂的流程都需要注意,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最重视的问题,和教师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在真正课堂教学时有侧重、有层次地跟随教师学习,而教师也了解了学生的兴趣点,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例如,在《赵州桥》一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设置第一课时自主学习的导学问题,包括生字词的学习和全文内容的基本把握,生字词包括参加、雄伟、横跨、创举、冲击力、精美等,全文内容掌握包括“赵州桥坐落在?摇 ?摇,它是一座?摇 ?摇桥,又叫?摇 ?摇桥。它的设计者是?摇 ?摇,到现在已经?摇 ?摇年了,真是一座古老的桥”。
(二)调整教学过程,突出学生主动性。
一些教师注重课堂秩序,要求学生必须一板一眼地跟随着教师的提问、讲授。课堂秩序很重要,这是课业顺利进行的保障,但是有时候,秩序是相对的理念,教师只要掌握节奏即可,善于引导,不强制打断学生的思路,以不变应万变,教学过程需要教师调控。首先,教师需要课堂的反馈,包括学生理解到了什么程度,有什么难题,讨论中最大的争议是什么,教师要及时了解并且反馈给学生;其次,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调整和掌握是全方位的,对以下三个方面的控制最关键:环境控制,主要是课堂的气氛,积极很好,但是绝对不可以失控;知识控制,所讲授的知识点要从学生的接受水平出发;思维控制,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的思维状态集中,处于最佳的积极状态。例如,在《和时间赛跑》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三个问题,第一,读了这篇课文,想想文中讲了几个故事。第二,作者通过和时间赛跑明白了什么道理。第三,是什么原因使作者和时间赛跑的,当时心情如何?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包括课程的导入、课程的讲解及课堂学习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组织开展,教师只是在学生讲解不清楚或者需要补充的地方予以补充。课程的开展由各个小组轮流讲解,每个小组的问题细分为多个小问题,使得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展示的机会。在评价过程中,有学生评价和小组评价,评价包括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各小组展示的语言、内容的清晰度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完善教学手段,注意方法得当。
首先,语音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技巧,使语言的表达更传神,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当课堂气氛难以控制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短暂的沉默,并且观察下面的学生,让学生产生愧疚的情绪,理解自己的行为已经过火了,打扰到了其他人的学习,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自己安静下来,集中注意力。比如,讲完一个知识点后就停顿下来,或者课堂气氛失控时暂停一下,然后,慢慢地重复一遍,有意的停顿不但加深了学生的记忆,还是一个回想的过程,给了学生时间,紧跟教师节奏。其次,学生是需要鼓励的,教师不能一味地严厉,要配合亲切的语气、平和的神态,给予学生肯定,让学生有一种老师对我很满意的感觉,才能达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授课状态。当然,课堂的纪律也很重要,教师的言行要适当,宽严有致,与知识点一起注入学生的脑海。注意手势语的运用,手势语在教学中可以起到调控课堂节奏的作用,握拳收声,挥手朗读,举手示意提问等,需要老师自己总结。最后,教师要有自我调控的能力,在授课过程中,板书要安排得合理科学,速度要适合学生的平均水准,讲授时的语言一定要足够精准,字迹要工整,以满足学生的模仿需求,反馈要及时,适当地使用幽默感,但要收放自如。
教学方法的选择有着灵活性及确实性的特点,原则上要遵守以下三点:基于学生水平、认识知识难度、了解学生兴趣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要认识到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只有体会到自身受到了重视,学习兴趣才高,才会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这是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课堂组织形式方面的硬性要求。应该说,只有教师的教学方法适当,学生主动地学,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知识的难度不会因教学方法的不同而降低,但是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教学,要相信在兴趣指导下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一定超出你的想象。以人教版的诗词《游子吟》为例,教师都了解这首诗朗读起来朗朗上口,诗所表达的含义也较为明确,语言很符合学生的发展特征。但是更重要的是诗后面蕴涵的情感:对母亲的感恩和热爱。单纯的讲述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因为缺少画面感,这样教学目的就达不到,更不要说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了。教师如果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会使得学生很快融入情景,对日常生活中母亲所做事情作思考,从而理解诗词内涵。通过教学方式的选择,让学生的知识学习在自主状态里进行,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金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