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8 16:51:1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房屋建筑学建筑设计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房屋建筑学作为土木工程专业一门承上启下的专业课基础课,其内容不仅涵盖基本的建筑构造原理,同时涉及建筑构造设计前沿内容。在以往学者们的教学研究中,对房屋建筑学教学体系改革研究的较多,但对某一章节的教学研究较少,也有学者对楼梯等章节的教学方法及策略做了探讨,但对房屋建筑学中建筑节能相关知识的研究鲜见报道,建筑节能知识与房屋建筑学教学息息相关,同时为建筑业发展的趋势之一。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设计环节尤为重要。本论文选取房屋建筑学中建筑保温隔热构造部分(建筑节能相关内容),对这部分教学设计教学探讨及实例说明,以期提高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1建筑节能知识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及课程教学中的现状及必要性
能源问题是己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在社会能耗的三大能耗中,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建筑能耗己占社会总能耗的大户(约占30%~40%)。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建筑节能己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作为培养未来建筑师与工程师的摇篮,如何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建筑节能理念与工程素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房屋建筑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建筑节能知识与房屋建筑学教学息息相关。但在以往房屋建筑学的教学中,建筑节能知识主要体现在墙体与屋面的保温隔热构造这部分内容,有些教材中甚至把保温隔热这部分内容分别融入到墙体和和屋面,没有独立的知识体系,在课时分配是这部分知识占比重较少,强化不够,所以在土木工程整个专业体系学习中,这部分内容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并不深。
2教学设计原则
研究在传统教学设计原则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还应针对建筑保温隔热这部分知识的特点,注意以下问题。
2.1培养学生节能意识,树立节能理念
在教学中,明确保温隔热的目标:即在保证室内基本的热环境质量,同时建筑节能。围绕三要素的关系:即人、环境与建筑之间的关系;协调好三因素之间的关系,即协调好建筑、环境c人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引导学生建立节能理念;讲课以设问开始,然后探究原因,解析机理,重点难点突出。不同层次知识层层展开,最后得出解决问题对策
讲解中首先让学生认识当前建筑能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比较分析分析节能潜力,导入建筑构造应与建筑节能相结合,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建立建筑节能理念。比如,比较分析我国某地区与气候环境相近的发达国家在建筑能耗方面差距,探究其原因――分析两者在建筑材料应用和建筑构造设计上的差异,最后提出改进措施。
2.2体现先进性、地域性、灵活性原则
第一,体现先进性原则,保温隔热部分不仅要学习基本的保温隔热构造原理,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节能设计理念,新的节能构造技术,新的节能构造原理不断涌现,教师在教学中在讲清基本原则的同时介绍建筑节能新理、念新技术及新材料,分析其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第二,体现地域性原则:自然环境影响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节能设计,在讲解中应分析本地区气候特征,当地传统节能构造技术,在此基础上引导提出适宜当地的建筑节能构造技术。在讲课中不拘泥与课本内容,同时不拘泥课堂形式,体现教学的灵活性原则。
3教学设计
3.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指导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教学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层面。
在传统的房屋建筑学教学中,教师多还停留在知识传授与技能层面,对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不够重视,更缺乏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情感及价值观的培养,导致学生仅掌握理论知识,而忽略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而在建筑节能这一章的教学中,笔者认为唤起学生的节能意识,树立节能理念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尤为重要。
3.2教学策略
为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应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本章节的教学策略主要采用理论讲授,知识问答、课堂讨论、引导探究等。
3.3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的】
(1)保温隔热的目标;(2)保温隔热的途径;(3)常见的保温材料。
【过程目的】
(1)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节能意识,树立建筑节能理念,掌握建筑节能构造技术;(2)通过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思想】
介绍我国能源现状,目前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及建筑设计需求,国外建筑节能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引出现阶段保温隔热目标。通过我国建筑热工区划,明确当地保温隔热设计要求。
通过热量在建筑中传递的原理。得出减少热量损失的途径。再介绍水蒸气对建筑保温的危害,及解决的途径。通过图片认识现有的建筑保温材料,启发学生如何利用当地的资源,开发建筑保温材料。
【教学内容】
(1)建筑保温隔热基本目标;(2)我国建筑热工区划;(3)降低建筑护结构热损失的方法;(4)建筑隔热保温基本概念掌握;(5)水汽对建筑热工性能的影响。
【重点难点分析】
(1)建筑保温目标;(2)水蒸气在建筑护结构中的传递及对保温的危害。
【教学策略及方法】
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师首先讲解基本原理,再结合实际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创新思考,师生共同讨论,最后提出对策等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激发其思考的积极性,最后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表1)
关键词:建筑施工图;设计;理论联系实际
众所周知,《房屋建筑学》是研究房屋各组成部分的组合原理、构造方法及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原理的一门综合性课程,也是学生从事建筑设计和绘制建筑施工图必备的基本知识,尤其对于学建筑设计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因为建筑施工图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首要环节,是整个工程建设的灵魂,先进合理的设计,对于工程项目节约投资,缩短工期,提高经济效益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图纸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学习比较,现将《房屋建筑学》教学设计中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略谈几点。
一、建筑标高与结构标高混淆
建筑标高是指包括粉刷层在内的、装修完成后的标高,即建筑楼地面面层施工完毕后的顶标高。
结构标高则是结构面的标高,通常是不包括构件表面粉刷层厚度的构件表面的标高,而是指实体的标高,如现浇混凝土楼板浇注后混凝土面的顶标高。
显然,建筑标高和结构标高是概念不同的两种标高,例如:建筑标高为装饰装修完成后的标高,即交工状态的,比如地面工程一层建筑地面标高为±0.000。结构标高:为装饰装修完成前的标高,即装饰装修前的,比如地面工程一层建筑地面标高为-0.008。就同一楼板面而言,楼层建筑标高数值总是高于结构标高(现浇钢筋混泥土楼板一次压光者除外)。也就是说:装饰层标高=建筑标高-结构标高。
对于很多中小型设计院而言有相当一部分人在设计时不分建筑标高和结构标高,图纸审核人员也认为是小事,视而不见,有的也会造成不小损失。例如某房地产公司小区住宅建筑工程的设计,由于时间紧迫,设计人员为了赶工期,尽快绘制建筑施工图纸,把建筑标高与结构标高取值为零点,未加以区分。施工单位按图施工,结果导致窗洞标高留底20-35mm,窗台标高也矮了,门洞按结构标高留置,而木门的制作与安装由几家木漆厂承包,结果导致上千个门框,门扇均无法按进门洞。由此可见,事故的根本原因就是不区分建筑标高与结构标高,其结果不仅延误工期,影响工程质量,而且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绘制施工图时,应该注意让学生掌握建筑标高与结构标高的区别。正确在图纸中进行标注。
二、忽视节点大样或详图的标注
大家知道,每当绘制建筑及结构施工图时,由于一些图纸比例太小,很难在一张图纸中一次表达清楚,这就需要对某些节点或部位另外绘制大样图或详图,以表达该节点部位的详图构造,并且注明详细尺寸、材料规格等。这一点绝大多数设计人员都能够做到。问题是设计人员在标注详图时,常常忘记注明大样图或详图所在的图纸号,给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施工部门查阅图纸带来困难。例如在高层建筑中,因为图纸张数多,如果没有标注大样图或详图图纸号,工程技术人员在短时间内无法查阅到,耽误了工期,此问题尤为突出。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绘制施工图时,对于详图索引符号及局部剖切索引符号要标注清楚,不应该忽视。
三、忽视总平面图的设计
建筑总平面图是表明新建房屋所在基础有关范围内的总体布置,它反映新建、拟建、原有和拆除的房屋、构筑物等的位置和朝向,室外场地、道路、绿化等的布置,地形、地貌、标高等以及原有环境的关系和邻界情况等。是房屋及其他设施施工的定位、土方施工以及绘制水、暖、电等管线总平面图和施工总平面图的依据。
一般学校教师只注重培养学生建筑方案及绘制建筑、结构施工图,忽视了总平面图的设计。特别是室外上的管沟等附属工程在总平面图中标注不详,而任由施工单位或甲方自行处理,有时会造成与原有的室外设施不配套,影响使用。例如:某小型设计院自建的一栋职工宿舍楼,场地比较狭小,在进行设计时,大家注重设计方案的选择,而没有绘制总平面图,室外的排水管沟由施工单位自行处理;由于场地离市政管道较远,施工单位处理的排水管道截面尺寸太小,排水坡度也不够,每逢下大雨,院内就积水,令职工苦不堪言。所以教师平时应该注意培养学生总平面图的设计。总平面图具有对整个方案或施工图进行指导和说明的作用。
四、忽视剖面图的绘制
剖面图就是假想用一个或多个垂直于外墙轴线的铅垂剖切面,将房屋剖开,所得到的投影图,称为建筑剖面图,简称剖面图。剖面图用以表示房屋内部的结构或构造形式、分层情况和各部位的联系、材料及其高度等,是与平、立面图相互配合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图样之一。剖面图的数量是根据房屋的具体情况和施工实际需要而决定的。剖切面一般横向,即平行于侧面,必要时也可纵向,即平行于正面。其位置应选择在能反映出房屋内部构造比较复杂与典型的部位,并应通过门窗洞的位置。若为多层房屋,应选择在楼梯间或层高不同、层数不同的部位。
有的设计人员绘制的剖面图及其简单,各层梁、板、楼梯、屋面的结构形式、位置及其墙柱的相互关系也没有表达清楚,影响了施工图的质量。而学生在绘制剖面图时也常常是粗枝大叶,不注意表达细节。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绘制剖面图时,首先明确剖切位置及其在平面图中的标注,并且朝哪一个方向投影,再从相应的数字编号中确定该剖面图的出处。另外还应注意每一个部位的细节,例如:墙、柱及其定位轴线之间的关系,室内底层地面、地坑、地沟、各层楼面、顶棚,屋顶其它装修等剖切到或能见到的内容,各部位完成面的标高和高度方向尺寸;需画详图之处的索引符号等等。让学生充分领悟。
综上所述,每位从事房屋建筑学教学的教师都应该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细节的把握,尤其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以避免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房屋建筑学(第3版 修订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指导(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一、优化教学内容和顺序
目前,市面上针对房屋建筑学这门课编写的教材很多,但不少教材内容陈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陈旧或已淘汰的构造做法(如油毡防水、施工缝的处理等内容)加以撇除,换之为新的、实用的构造处理手法加以讲解。对于教材中部分琐碎、枯燥的构造内容(如吊顶、栏杆扶手、木门窗的构造等)大胆删除,对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部位构造(如墙体、楼梯、屋顶等)重点讲解。调整教学内容的讲课次序:先讲授建筑构造部分的内容,在学生对建筑基本构造有了大致了解后再进行建筑设计原理的讲授,避免发生学生在开学初期学习的设计原理到期末课程设计时已经大部分被遗忘。为了引导学生对建筑设计的兴趣,补充讲解建筑发展史,以及具有代表意义的中国和西方典型建筑(如中国的四合院、西方欧式建筑的特点等)。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建筑历史、典型建筑分析更有兴趣。在教学中,通过对这些拓展知识的讲解,可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这些建筑在当代如何设计,如何在设计过程中将满足功能需求和体现建筑的艺术美结合起来。通过类似的换位思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
精心准备教学PPT,根据教学需要在PPT中放入大量的工程实例照片,到不同的施工现场拍摄,收集重点部位(基础、墙体、楼板、楼梯、屋顶等)的实际施工处理手法。教学实践证明对某些构造如屋面防水、地下室防水防潮处理等,在课堂讲授中先播放实际工程施工录像,再讲解对应的构造处理,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学习。对于比较抽象的建筑设计原理,采用天正建筑以及SkechUp软件自建典型的建筑模型,充分利用这两个软件自带的人物、家具、设备库以及仿真动态实时观察的优势,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从外到内观察建筑模型,感受不同设计理念所带来的变化。例如,在讲授房间高度确定时,用SkechUp软件自建不同高度的房间模型,并在其中放入相同的虚拟人物、家具设备和灯具等模型,让学生观察房间高度对实际使用的影响。此外,自建相同高度不同面积、相同面积不同高度的房间模型,并放入虚拟人物、家具设备,让学生体会房间高而窄、宽而矮所带来的视觉区别。在讲解建筑立面设计时,事先采用天正建筑软件绘制建筑平面图并生成立面图。在讲课过程中,利用天正建筑软件的立面门窗、阳台替换,给学生展示不同的立面门窗和阳台造型,引起整个建筑立面在建筑美学方面上的变化。课堂上的这一系列模型演示,让学生感觉非常新奇,不但能够充分吸引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也能激发学生课外自学这两个软件的热情。不少学生会在课外主动自学这两个软件,在学习和使用这两个软件的过程中对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有深入的理解。
三、重视绘图能力的训练
我校学生在大一上学期就已经学习《建筑制图》这门课,但直到大二下学期期末时才开始进行第一次独立的课程设计。时隔一年的时间,大部分学生对基本的建筑制图要求,如建筑平、立、剖图上哪些部位需要用粗实线绘制,哪些部位需要用中实线或细实线绘制,粗、中、细实线的线宽是多少,尺寸线间距是多少,轴号的直径是多少,文字标注该用几号字等,忘得一干二净。如果不做任何准备直接让学生在期末进行课程设计,在学生交上来的设计图中皆可能出现草书和行书,更不要提所绘制的设计图符合建筑制图的要求了。针对学生书写不规范的现象,在开学的第一堂课上就应要求每位学生在课后练长仿宋字。为了避免学生不好好练字,特别要准备长仿宋字的字帖,字帖中有0~9这10个阿拉伯数字,还有常用的建筑术语。学生用半透明的临摹纸进行临摹,每周交两张练字纸,写得不好的重写。期中进行随堂写字测试,划分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对写字评为差的学生重点管理,强化练字。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写字成绩也应作为期末总评成绩的一部分。对于学生绘图不符合制图要求这一现象,专门用一节课的时间补充讲解建筑制图的基本要求。同时,结合授课内容,分次要求学生对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墙身剖面、楼梯剖面等内容进行抄绘。对学生抄绘的图,要进行逐一指正,对不符合制图要求的退回修改。教学实践中,学生的第一张抄绘图往往问题百出,几乎每个学生都会被退修,情况严重的甚至重画。但经过这一严格要求的抄绘后,会引起学生的充分重视。为了避免抄绘图退修或重绘,在后继的抄绘中,学生会严格按照制图规范进行绘图,杜绝期末课程设计图纸不符合制图规范的现象。学生在抄绘图纸的过程中,会初步掌握建筑方案表达的基本方法,为课程的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相结合
学校房屋建筑学期末课程设计三个题目,分别是单元式多层住宅楼设计、十二班中学教学楼设计以及全日制六班幼儿园设计。对于单元式多层住宅楼,学生日常生活接触得比较多,设计难度相对较小;而十二班中学教学楼设计,尤其是全日制六班幼儿园设计,存在一定的设计难度。因此,在建筑设计相关内容的讲授时,需要有针对性地对以上两种不同类型的建筑进行拓展讲解,让学生熟悉它们各自的功能要求、不同功能的房间或空间设计的要点、单个房间或空间如何串联形成建筑整体、哪些造型手法会使功能需求得以满足并体现建筑的审美需求。在理论讲解的同时,给学生展示不同建筑大师设计的方案,引导学生对大师的设计进行分析,理解设计意图并学习设计手法。课程教学结束前三周,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每班学生按照设计题目分为三大组完成“身边的建筑”调研作业,要求学生利用周末时间,根据设计题目对校园周边指定的住宅楼、中学楼或幼儿园进行实地探访、调查体验、拍照记录,最后形成调研报告。学生提交调研报告后,教师应要求学生进行指定设计题目的方案构思,为课程设计做准备。
五、重视初步设计审查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为期两周,第一周进行初步设计,分为两个阶段:方案构思评价和草图设计。在课程设计开始前,学生应完成方案初步构思,即完成建筑平面组合,绘制方案构思简图。课程设计的第一天,以组为单位,先是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对方案进行讨论,然后由教师根据突出问题进行重点点评。课程设计第二天,学生开始进行草图设计。由于方案构思比较粗略,很多具体尺寸并没有被确定,因此在草图设计阶段,为方便学生修改,不必要求学生设计的草图符合制图规范,所有线条一律用细线绘制。在草图设计过程中,强调学生要查阅设计规范,尤其要注意《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建筑防火设计规范》以及设计题目对应的《住宅设计规范》、《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幼儿园设计规范》等规范要求。这些和设计有关的规范要求,在课程教学中应事先讲解,但考虑到知识的遗忘性,在设计过程中仍需要教师给予不断强调。草图设计阶段不需要绘制全套图纸,只需要绘制底层平面图、标准层平面图以及正立面图。学生绘制完毕的设计草图,教师要逐一审查,直到设计合理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绘制正式图纸。在绘制正式图纸的过程中,要强调学生严格按照建筑制图规范绘图,由于有了前期抄绘图纸的经验,学生在该阶段普遍能顺利完成任务。
六、结语
关键词:建筑美学;房屋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对于房屋建筑的设计者来说,在设计出一个安全、耐久、适用的房屋之外还要保证设计出的建筑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念,能够让大家的感官需要被满足,为人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也是建筑设计师的工作内容。本文从实际出发,简单介绍了房屋建筑设计工作中美学规律的应用分析。
一、建筑形式美的内涵
形式美是一种审美特性,这种审美特性需要由建筑材料的一些自然属性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规律进行组合而呈现出来。顾名思义,形式美就是以美的形式为出发点,它在美的内容上得到升华,把能表现出美的一些具体的色彩、图形、线条等进行抽象化并加以概括,这就形成了形式美。在苏州古城进行民族建筑时就将这种美较好地体现出来了。房屋建筑的形式美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来:必须符合用到的每个规律的整体形态;满足力学的一些规律和构图原则;要正确地使用和配合各种材料;需认真研究和设计才能把建筑物的各方面的角度、色彩、比例、质感等完美地表现出来。只有做好这四个方面的工作,才能把房屋建筑的外在美和内在美表现得淋漓尽致,才能既体现该建筑的实际应用功能又突出它的内容和特点。
二、建筑美学形式美感的定义
1、调和和对比的美学形态
从很多不形同的东西中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把它们中比较相似的地方进行组合排列,为了让人看起了比较舒服,在设计建筑的时候通常会把外形相似的东西放到一起。虽然有变化,但是整体上是相同的。比如中国很多的古建筑群都是使用的这种设计。对比和调和的概念是相反的,它是把两个有着明显差异的东西放到一块,形成比较鲜明的对比,让人一看就难以忘怀,相互之间起着衬托的效果,这种手法在外国的很多建筑中经常被使用到,例如罗浮宫的设计,它在颜色方面和周围的建筑物形成了明显的对比;还有法国的大剧院,整个屋顶是椭圆形的,造型非常的独特新颖,既融合了古典又包含有现代,既显示出来浪漫有蕴含着现实。椭圆形的屋顶在整条街道上面显得十分的惹人注目,让人一眼就记下了它。颜色在建筑设计中也有着对比和调和,红和绿、紫和黄、蓝和橙、白和黑是属于对比比较鲜明的色彩;紫和红、兰和青、兰和绿、绿和黄、黄和橙、橙和红都是比较相近的岩石,它们属于可以调和的颜色。
2、均衡和对称的美学形态
均衡是和对称有着一定差别的概念。均衡不要求两边形态要完全相同,只是要求中心轴两边大体相同就可以了,使用起来更加的灵活。对于建筑物设计来说,只要给人一种比较平均的感觉就可以了,对于建筑两边的形态、数量、大小并没有严格的要求。比如有的建筑在中心轴线的两边一旁构建几个稍微小一点的建筑物,在另一边设计一个比较大型的建筑物,虽然大小、数量并不相同,给人的感觉却是非常不错的,两侧相互补充、相互对比、虚实结合。虽然两侧并没有完全相同,但是在恰当的时候使用却可以达到非常与众不同的效果。在使用均衡这一手法的时候,要确定好中心,要不然会造成错乱的感觉,也就是说均衡使用的重要原则就是中心。同时均衡还有一个比较不错的作用,就是可以把距离中心轴比较远的、不太重要的物体通过比较近的大物体来进行平衡。
3、韵律和节奏的美学形式
就像运动一样,要保持一定的步伐,进行有规律的前进,韵律和节奏也是要求要保持一个稳定的频率进行动作的重复。就像大家都知道的音乐,是非常有节奏感的,同时音乐也是有很多的节拍不断的有规律重复出现,然后通过组合,形成了人们比较喜欢的东西。同样在建筑设计中,也可以充分利用节奏和韵律来制造出美感,比如我们可以把两个形态不相同的建筑造型,通过有序的排列组合,形成别具一格的美感,节奏不是简简单单的重复出现就好了,是把控好某一个节奏,让其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变化,越来越多节奏韵律凸显的建筑物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节奏韵律有着非常强的彰显特性,把不同的元素通过适当的有规律性的排列,然后显示出来。
三、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美学的设计应用
1、统一
在进行室内设计工作时一定要保证的就是室内设计的各部分内容是统一的。这种统一中最主要也是最简单的统一方案就是几何形状的统一。实现这种统一设计人员可以采用以下两方面的手段:第一方面,通过不同几何体之间的从属关系确定。第二方面,通过形状之间的协调达成这种统一。
通过对主次之间的协调和搭配,使不同的部位之间的关系达到协调,进而达到统一。对于房屋建筑来说,根据建筑的功能等方面的特点,将建筑分为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对于建筑的主次部分如果不能通过一定的手法和策略使两者形成统一整体,就会使建筑变得松散。尤其是在室内设计中,如果都是主要部分,各自突出自己的特点,形不成一定的组合效果就会使室内杂乱,对人们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因而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设计者要恰当的处理重点、从重点和非重点之间的关系,使设计内容呈现出一种主次分明,以次称主的设计效果。
在房屋建筑的设计过程尤其是室内的设计当中,很多建筑材料的颜色和性质形状等都是不一样的,因而设计人员要实现设计效果的统一,就可以通过对不同性质不同颜色的材料的组合。首先,根据设计理念将不同的形状的材料进行组合,当各种材料的组合实现统一之后,就可以对颜色进行搭配,实现设计方案真正的统一。
2、比例
在建筑设计当中比例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不论是建筑的长宽高还是建筑的整体和局部之间都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些比例之间的协调与否也会对建筑的美观造成影响。良好的比例可以使整个建筑给人一种完美和谐的感受,使居住者在房屋中感到舒适。对于房屋建筑来说,好的比例就是建筑物的一些主要尺寸中间的比例相同。在建立相关的比例时既可以采用简单的基数比,也可以通过从几何形状中发展而来的动态比例。
3、均衡
建筑美学中均衡性特点规律是由于建筑物自身的大小、质感等方面的因素决定的。由于建筑材料的体积的大小和材质等都会影响到给人们的感觉,因而均衡性就是要通过轻重之间的搭配保证建筑的均衡性。对于房屋建筑的设计来说,实现均衡设计就要尽可能的使建筑是对称的。设计人员通过合理的设计方案,使建筑的均衡中心可以凸显出来,从而提升建筑的设计感受,提高设计的表现能力。
4、有节奏和韵律
可以把建筑学称为一种空间艺术,也可以称为时间艺术。我们通常会把整体结构上的序列和外观审美上的序列还有就是实现功能上的序列有机结合起来,使它们联系更加紧密。既然是一个序列,那么就代表着它有开头也有结尾。一个房屋建筑的序列一旦进入开始的入口,那么它就会顺其自然地按照一定的规律和原则流向它的结尾。而结尾处也是这个序列在艺术和作用上最辉煌的地方,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在建筑中完整的序列可以通过自然地流向一个出口或者什么别的次要部位,也可以跳过到达那个出口或次要部位。
序列的布局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能够在感官上引起强烈共鸣,使人能够产生庄严直爽的确切印象,我们称它为规则布局或者规则序列。在规则序列中,好像一切都在掌握之中,很少有脱离掌控或发生偶然事情的时候,这很适合建造一些大型的重要群体的建筑物。另一种不规则的布局或序列,充满了不定性。这种不规则性往往更能营造出不一样的氛围,也能产生一种特别的感染力,在外观上使建筑物更具有个性。
结束语
在现代的建筑设计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时尚元素已经融入进来,并被大众所喜爱,但是,我们不应该因此就抛弃了传统的美学标准,现代美学是在传统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毫不夸张的说,现代美学是古典美学的一个延伸物,如果现代美学抛弃了传统美学,它是没有办法很好发展起来的。所以在建筑设计时,应该把内在的建筑美学法则时刻的运用起来。
参考文献
[1]董晓磊.浅析高层建筑的美学价值[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01:141-143.
关键词: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绘图能力;启发式教育
一、引言
《房屋建筑学》是我校工程管理与房地产学院工程管理、工程造价、房地产管理、物业管理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类专业基础课课。怎样做好课程设计教学,如何通过本课程的设计实践环节,使学生所学的有关建筑类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和加强,基本建筑设计能力得到培养,同时能让他们的想象力以及与他人的协作能力和表达自己的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是一个值得广大教师和学生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目前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课程设计实践环节的选题问题。
课程实践环节题目选择的难易程度以及范围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到课程设计的效果,因此慎重选择课程设计题目就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带领我校这几年的课程设计实践环节,笔者总结出一些选题的难度:题目的选择要同时注意既不能过复杂也不可太简易,否会打击学生课程设计的积极性,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设计兴趣。相反,通过合理适中的选题能够使学生获取新的知识,激发出有特色的新的想法,增加学生参与课程设计的兴趣,使学生钻研劲头十足,实践效果就会更好。
2.课程设计实践环节的最终成绩评定方法有待改进。
我校《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实践环节最终成绩的评定设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评定等级标准如下:(1)优秀,(2)良好,(3)中等,(4)及格,(5)不及格。但学校的成绩输入并没有体现这一栏,只有实验课程总成绩,而且和《房屋建筑学》课程的考试成绩按一定比例得出学生最终成绩,这样的评定方法无法体现课程设计在这门课程中的重要地位,也无法真正体现学生所做课程设计的优劣。
3.课程设计指导时间的安排与课程设计深浅度问题。
作为《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指导教师,除了担负着本课程的设计指导任务,还同时肩负着其它繁重教学任务。学生有时在课程设计中出现了疑难问题而又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就会延误他整个课程设计的进程。另外课程设计指导的深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和考虑的问题,作为指导教师,要多加以引导,不能完全包办,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要让他们通过实践锻炼,感到有所收获,有成就感。这些问题也需要我们去思考。
三、课程设计实践环节教学改革的内容
1.引导学生合理慎重选题,以达到实践环节教学目的。
课程设计实践环节的目的是为进一步巩固房屋建筑学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的选取必须覆盖建筑设计部分和建筑构造部分。设计题目要符合实践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还要有利于学生在课程设计中接触一些常用的设计资料、设计规范和构造标准图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为在以后的工作中奠定基础。课程设计题目的选择一般有以下常见四种:住宅楼、中小学办公楼、教学楼、学生宿舍楼。结构类型主要是混合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其中还是以主流框架结构为主。我们认为这四类选题接近实际生活,设计起来比较容易下手。一般情况下首选住宅楼和中小学教学楼。
2.尝试启发式教育,引导学生自学和动手能力。
房屋建筑学集中实践环节首先要下达课程设计任务书,还要引导学生查阅一些设计资料和设计规范。如果指导教师提前安排得详细且周到,就会使学生养成依赖的心理,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积极开动脑筋,不主动查阅资料。这样的后果是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而且也不能引导他们认真思考问题和独立分析问题,对学生其它方面能力的培养也是不利的。因此,做为指导老师要善于动用启发的思维,积极引导学生逐步培养会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提出的一些问题,教师不应该简单地给予答复,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教师要敢于采用质疑的方式来引导和启发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分析问题,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机制。
以往,我校课程实践环节成绩评定完全由学生上交图纸的图面质量作为依据,学生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查阅资料和规范、独立思考完成作业情况被忽视,这样很难对学生最终成绩作出客观的评定,同时也促使部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采取消极态度。为了准确客观评定学生成绩,督促其积极主动学习,达到集中实践的目的,集中实践成绩评定可以分成三部分进行。①平时考勤打分,此考核分数占20%。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至少每天都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考核,及时掌握学生完成设计的情况。②图纸质量打分,此分数占60%。根据图纸质量和数量能准确地给以评定。③集中实践小组答辩打分,此考核分数占20%。集中实践答辩若单个学生进行,时间不足而且效果不佳,因此根据设计情况分小组答辩。小组答辩在全班进行,全员参加,当场指出错误,提出修改和补充意见,这样既起到总结和提高效率的作用,又能准确评定学生的最终成绩。
4.改革课程设计的实践方式,以理论设计和实际参观相结合。
房屋建筑学课程学习中学生对建筑结构类型的选择往往不太了解和熟悉,详图的绘制也存在很多问题。在理论课程学习完以后,学生对工程实际还是并不了解,在集中实践之前指导老师可以集中时间带领学生到现场工地进行观摩并邀请有经验施工技术人员进行讲解。参观的建筑最好能选择不同结构类型的建筑。在观摩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要把握观摩的建筑要与实践环节有密切的联系。通过观摩,可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对细部构造能有更加客观的认识。
四、结语
房屋建筑学及课程设计集中实践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它是学生首次独立完成的一项实践任务,不能只简单依赖集中实践的短短一周时间,而要从本学期初始就提前做好准备。这期间,指导教师要课外精心地准备,在课内要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在整个授课学期要不间断地对学生进行理论设计和构造绘图能力训练。做为指导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实践能力,要积极走出去,请进来,掌握最新设计理论,才能上好房建课,指导好学生的集中实践。
参考文献:
[1]李必瑜,王雪松.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指南[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薛艺.《房屋建筑学》教学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49):21-23.
[3]董海荣,邵旭.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0.
1.1统一协调性
总体上来说,房屋建筑艺术设计需要满足相互统一协调性,也就是需要把各类形体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整体,进而从整体上凸显建筑的艺术美。房屋建筑中的艺术的统一协调性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利用色彩的对比,来营造出具有戏剧化的效果;可以利用简单的几何形状的统一,使建筑物内外变成同一结构图中的完整整体;可以合理的设计建筑的主次因素,以次衬主,进而突出建筑形体上的统一协调的效果。总之,建筑设计需要具有统一协调性,以不同形式艺术上给人们带来不同美感。
1.2均衡稳定性
均衡稳定性是建筑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房屋建筑设计将各种因素进行合理的搭配和设计,进而实现房屋在建筑设计中的均衡稳定性。通常,这种均衡稳定性还可以突出突出建筑主题和特色,因此更能体现建筑上特有的设计形式。从而经过层次的变化展现出了房屋建筑的主题,带给人们一种强烈的艺术美感。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稳定性在建筑整体上有径重关系。从普遍的建筑设计规律上看,一般的建筑是由建筑的底部向上逐渐的变小,这样就使整个建筑稳定性变高,从而达到了稳定在建筑设计中的效果。
1.3序列性
将建筑学和美学结合起来,具有空间艺术美特性。在建筑设计中,需要以建筑序列的完整性和自然性为基础,科学合理的将美学和建筑设计原理结合起来。每个序列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开始和结尾,房屋建筑的序列在入口处自然而然的开始,也自然而然的引向某种规定的结束。这一结束,必须是序列在艺术上和功能上的。一个贯穿于整个建筑的完整序列,一个贯通于整个建筑的完整序列,还可以通过或越过,可能达到一个自然的出口,也可能达到一个自然的出口,也可能是别的什么应有的次要部位。
1.4韵律之美
可以说各种物体都具有韵律美,房屋建筑同样如此。房屋建筑设计中的韵律美集中体现在重复上。也就是说,建筑设计师为了增强建筑的视觉效果,在建筑设计中合理应用一些元素,这些元素可以具有相同的形状,而距离不同;或者,它们也可以是形状不同、距离之间相同的重复。
2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美学理论的运用的具体表现
美学原理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只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在构图设计中的应用。建筑的安装和布局设计不仅仅会影响到建筑物功能的发挥,同时也可以体现建筑的美观性的。美学理论在构图设计中的应用需要注意要结合房间的住户需求、形状、颜色以及居民生活习惯为基础进行全面推敲和研究,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组织处科学的空间构思图,并针对这些构思图形成合理的施工方案。(2)透视在建筑绘画上的应用。在目前的建筑绘画结构的应用中,通过将轮廓和线条色彩的有效结合,严格控制构图之中存在的各个环节,针对绘画措施和要求确定性及时分析,对个中大型的物体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建筑绘画的透视要求严格,确保画面主体形象不断的准确判定,使得绘画的过程中对各个基本环节控制严肃处理,形成系统的管理控制流程和措施。需要注意的是,在色彩的处理之中尽量避免各种特殊色彩的应用,这样能够有助于它在处理的过程中保持人们心情的舒畅,避免由于特殊的色彩而造成人们心里和心情的变动。
3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美学理论运用的效果
3.1增加审美效果
美学的重要作用在于协调人和自然环境、人和社会的关系上面,一方面,美学可以使建筑设计跟家具有特色和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建筑设计中可以更好的凸显生态美学和可持续发展的美学。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美学理论的运用更加增强了建筑的审美效应,而且将建筑美和自然有机结合起来了。在不同的建筑形式设计中,其审美效果也不相同,可以更好的展现建筑的特色和风格。具体来说,美学在建筑设计中的表现主要以下几点:(1)反映出建筑设计所处的时代和社会形态,反映出社会的科技进步状况和创新能力。(2)体现出建筑设计的适用性,可以体现出建筑美,激发出建筑美感,可以让人感受到美,实现建筑的价值。(3)体现出建筑的鉴赏价值,只有设计出具备美感的建筑,才能把建筑融入所处的环境当中,形成美好的建筑景观,建筑才能具备较高的鉴赏价值。
3.2美化环境
美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还可以美化环境的作用。色彩与造型是建筑设计中的两大视觉要素,两者之间相互依存,这两种要素和谐统一就可以充分表达出建筑的意义。美学色彩具有很强的敏感度,往往会使色彩本身的作用超越造型,它可以调整建筑造型的比例,还可以掩饰造型上的缺陷。另外还可以利用视觉效应使建筑中各部分的体积发生改变,从而让建筑的比例得以调整。不仅如此,美学元素还可以掩饰建筑中不理想之处,如落水管、通风口等设施,这时,合理的利用色彩可以达到美化的作用。
3.3凸显地域特色
文化具有地域差异性,建筑设计体现的了当地的地域文化。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美学理论的运用可以很好地和地域特色结合起来,例如独具地方特色的图案、图形、色彩等等。这个时候建筑师们除了不要自我设限以外,还要注意不要被外在条件的影响所限。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地域文化特点,并将其中的特有元素融合到建筑设计理念之中,只有克服眼前面临的设计障碍,才有可能迎来了一片非常广阔的天地。因此,在设计过程总一定要有足够的信心,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4结语
总的改革思路是,传统大纲确定的《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1周课时量远远不足,实际教学中我们将其延长为2周,并且针对课程设计内容做了大胆的改革。由学生单独设计一幢建筑的传统模式改为一个班级按照校园建筑类型分成若干组,每组完成一类校园建筑的测绘、制图、局部设计。其中1周时间穿插在“房屋建筑学”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用于完成收集、整理任务资料,建筑室内外测绘,建筑立面速写、建筑平、立面的确定;另1周时间集中完成图纸修改汇总和建筑设计图绘制。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实际建筑出发,结合测量、制图、构造、设计各课程知识循序渐进地动手完成图纸,避免了学生无从下手的尴尬局面和建筑类型的单一,最终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一)开始前的准备和要求
合理分组,任务到人,全班参与。在分组时依据校园建筑类型分6~7人为一组。素质较好的小组负责图书馆、餐厅等功能造型复杂的建筑,而基础相对较薄弱的小组负责教学楼、宿舍楼等功能相对简单的建筑。从建筑测绘、记录数据、核实尺寸到收集资料、分析方案、绘制建筑图纸等工作,每组任务落实到人,安排好分工协作的具体细节。重温建筑测量、建筑制图与识图知识,强化建筑设计与构造知识。学生通过回顾以前课程的重点知识和自己动手测量建筑,加深、巩固测量、制图的应用技能,深入了解建筑设计与实际应用的关系。教师还可在课程设计期间讲解、播放一些优秀建筑和类似建筑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现场教学环境,加深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施工、构造过程和现场的理解,使学生不仅把设计、施工与实际工程案例结合在一起,同时也了解新材料和新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多收集自己负责的相关建筑类型资料,以班级或小组的形式上课组织讨论其功能特性等,并与学校里的建筑进行比较分析,这也是学生间互相交流,开拓思维,扩大知识面的有效途径。指导教师应提供设计时必需的一些相关资料,供学生查阅,提醒学生关注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
(二)具体实施方法
1.建筑测绘。
每幢楼都没有原图纸,学生必须在测绘中确定建筑及细部尺寸,最后依据测出的尺寸绘制成平、立、剖面,因此,测绘是制图的基础。在测绘过程中学生发现比原本想象的要复杂和困难,不但要学会如何正确运用测量知识测得又快又好,还要发挥空间想象力。他们碰到困难,一起动脑筋、想办法,通过细心琢磨,巧妙运用知识技巧,省时省力地解决了测绘中碰到的难题,形成了集体的凝聚力,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在确定立面尺寸时,学生先站在合适的位置纵观建筑,再利用相机或快速表现图记下全貌,掌握建筑整体形象,然后通过立面测绘确定建筑立面。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深入思考、讨论分析,或经教师指导,最终结合平面画出满意的立面。这些使学生深深地感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所带来的益处,不但对他们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增添了就业的自信心。
2.绘制草图。
每个小组确定了建筑平、立、剖尺寸后结合校园建筑设计原理即可绘制建筑设计草图,教师指导时按照一个组一套图纸结合实物进行指导,并与学生交换意见。绘制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在相互探讨中解决各种疑问,小组间的竞争也促使他们不断完善各自的设计,学生的热情和创造力在紧张活泼的氛围中得以充分激发。
3.鼓励创新,保留学生的个性化设计。
在建筑形式与平面保持一致的情况下保留每个学生对细节的个性化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由于有些建筑尺寸条件限制不能准确测出,允许学生做合理的改动,但是一定要在满足平、立、剖对应的前提下正确表达自己的创意与构思。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保证了有一定的自主创新的设计空间。
4.按照制图标准正确绘制图纸。
最后学生在汇总制图时,又会出现一些细小问题,此时学生再次找出建筑制图书和参照规范,重新温习,修改错误,正确绘图,最后再绘制成建筑CAD图。学生不但重复记忆和整理前面累积的内容,而且又把建筑CAD完整实战演习了一遍,也算是额外的收获。
(三)教师在本次课程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在学生绘制草图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图纸与实物进行对比中检查、完善图纸。在这个绘图阶段,教师应展示一套标准设计图样,并指明图纸绘制的要点,防止学生犯一些常规错误。也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对照标准及时找出各自图纸的错误并改正,避免学生因一味追求速度而忽略图纸的正确性。教师不应为学生准备得过细,否则就会助长学生的依赖心理,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采用互动式评图可起到评定和教育启发的双重作用,是一种很好的评图形式。在设计中如果只是单纯地给出一个分数,而不帮学生分析图纸中的问题,就失去了训练的意义。
二、新的课程设计改革的优点
第一,这样的课程设计避免了学生对建筑设计不甚了解下的盲目设计,加强了知识的直观性,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增强授课的感染力。同时,使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对尺度概念有了较深的体会,形成了牢固的记忆,进而树立起正确的建筑观,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本次课程设计锻炼并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制图能力。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会直接从事建筑工程领域的设计与施工工作,让学生具备扎实的工程设计与制图能力影响深远。但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目前最薄弱的环节依然是工程实践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学生动手能力差,缺乏足够的工程实践。本次课程设计有针对性地锻炼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学生不但绘图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对建筑设计和细部构造设计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和切身的体会。第三,采用这样的课程设计方式,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层次和能力培养要求,提高了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从课本到实物,从细部到整体,从分部到分项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正确对待建筑与构造设计。学生把测绘的数据变成了图形乃至图纸,本身就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第四,本次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的配合意识、团队精神,通过实际工程训练初步建立学生全面协调统一的思想,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意识和团队整体意识。第五,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学生熟练掌握了建筑识图、制图的能力,一般建筑的设计原理及应用,建筑构造设计能力和CAD制图能力,以及查阅资料的能力。第六,这样的综合训练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建筑测量、制图、构造、建筑CAD等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对前后课程的链接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第七,本次课程设计对学生进行了全方位的锻炼,不但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耐心乃至恒心。学生普遍反映相当于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学习,专业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增添了今后就业的信心。
三、高职“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改革的配套措施
在教学方面的配套措施:(1)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建筑制图、建筑材料、建筑CAD等前序课程与后续课程衔接紧密,内容紧跟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要求;(2)学院硬件配套合理,确保学生观赏视频、测绘、制图、电脑绘图等工作顺利进行;(3)图书馆的书籍丰富翔实,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专业素材与资料。与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课程设计改革提供便利条件和导向作用。学院与系部加强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与管理,指导教师注意因材施教,科学设计“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的内容。
四、结语
关键词 BIM 房屋建筑学 课程设计
房屋建筑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主要包括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的建筑设计以及建筑构造,课堂讲授以民用建筑的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为主。[1]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土建类非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进行的第一次独立建筑设计,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对建筑的实践认知能力为目标,使学生独立运用理论知识及使用技术标准、设计规范等专业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强。[2]如何通过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提高学生建筑素养,巩固房屋建筑学课程与制图课程所学知识,为后续专业课学校打好基础,成为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1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现状
课程设计作为房屋建筑学实践性教学环节,既是学生对房屋建筑学课程理论的全面体现,同时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建筑设计理论、了解建筑设计步骤、学习建筑设计规范的重要环节。[3]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基本都开设在大二上学期或下学期,任务为绘制一栋房屋的完整建筑施工图,是工程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房屋建筑学课程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各高校课程设计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虽然综合了之前的制图类课程内容,但与后续课程关联小。设计采用手工绘图或者先用CAD绘图再手工描图的模式,工作量大,耗时长,很多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去思考、钻研设计内容。尤其在选题一致的情况下,设计缺乏深度和新意,雷同率高,还有学生直接从网上下载图纸试图蒙混过关。
(2)教师指导工作量大。随着房地产行业的飞速发展,土建类专业招生火爆,一个标准班的学生有40人,一名教师至少要指导两个班的学生。整个设计过程中教师至少要对每个学生的建筑平面方案、建筑立面、建筑剖面进行三次指导,这么多的指导工作让教师分身乏术,力不从心。
(3)设计时间安排不合理。课程设计的时间有两种安排,一种是在房屋建筑学理论课程结束后,在期末专门安排一周时间让学生在指定教室进行设计绘图。此时期末考试临近,学生应考压力大,难以集中精力进行课程设计,教师也无法一周全天守在教室监督学生。另一种是设与房屋建筑学同步,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己寻找教室或者在宿舍里进行绘图,教师在授课间隙对设计进行指导。这种安排模式的缺点是教师指导时间无法保证,很多学生等到最后要上交图纸前再赶工,设计质量低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的兴起,为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改革带来了新的方向。
2 结合BIM的课程设计改革探索
2.1 BIM概况
BIM是通过三维数字技术,建立集成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对工程项目全过程数据进行详尽表达。[4]BIM技术将传统绘制二维施工图的过程,变为建立三维立体模型的同时生成二维图纸,软件使用者在交互界面的每一个操作都能直接在二维图纸和三维模型上同步体现,设计完成的建筑模型再结合时间的概念,构成4D模型对工程进行综合管理。[5]我国高等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将BIM技术融入课程的教学改革,现在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在将课程中书面文字转换为生动立体的可交互式施工现场模拟场景,[6]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可视化的三维立体建筑信息模型对建筑设计过程及施工现场环境产生直接深刻的感性认识。[7]
2.2 结合BIM技术在课程设计教学
将BIM技术融入教学体系后,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因为紧跟制图类理论课程,开设时间早,作为学生第一次运用BIM技术进行完整建筑设计的实训课程,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枢纽作用,其在课程体系中位置如图1所示。
在开始房屋建筑学课程的学习时,先安排学生按照毕业设计要求选题,然后在课程设计中完成毕业设计的建筑设计部分。课程设计先使用BIM建模软件Revit绘制建筑方案,经教师指导后绘制三维建筑模型,然后根据三维模型生成的二维图形,结合制图规范的要求修改为标准的施工图,打印出来作为作业上交。
课程设计在房屋建筑学理论课程中平面设计内容讲解完毕后的第6周开始,设计过程采取机房集中指导与学生业余时间绘图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教师需要每周在机房指导2节课,其余时间开放机房让学生自行学习,进度安排如表1所示。
布置设计任务后,将机房在课余时间开放8周,变为设计教室。教师每周在固定的时间去机房检查学生阶段成果,对学生个人疑问进行单独指导,对在设计中普遍存在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落实。设计时间在第6周-13周,各门课程都还没有结束,学生没有备考压力。教师指导时间充裕。
在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中建立的BIM模型,在结构设计课程上作为进行手算和计算机分析的依据,之后再根据结构计算结果补充BIM模型的配筋,调整建筑设计不合理的地方。BIM模型还可以被土木工程施工中使用的管理软件Navisworks及工程经济学课程上使用鲁班、广联达等造价软件直接读取,用于检查模型构件是否存在碰撞冲突的情况,模拟施工进度,自动生成工程量,进而以此为基础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和造价文件。
3 结语
在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中引入BIM软件Revit,使课程设计与BIM系列软件在课程体系的应用教学紧密联系到一起。作为设计成果的建筑模型可以用于后续专业课程和毕业设计,让他们更加重视课程设计。新颖的设计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符合建筑业的发展趋势,值得在未来的教学改革中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 廖荣.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5):99-101.
[2] 王秀珍,刘丹.浅析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中的管理控制――以湖南工程学院为例[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95-97.
[3 安巧霞,孙三民.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教导刊(下旬),2016(11):109-110.
[4] 齐岳,张俊华,赵文军.结合BIM技术的房屋建筑学课程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6):147-149.
[5] 李久林.大型施工总承包工程BIM技术研究与引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关键词】统一;均衡;稳定;比例;韵律;序列
建筑物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还应该在精神上提供某些感受,特别是当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不再满足于火柴盒式的建筑形式。美再次被提到人们面前,建筑美虽然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人们要创造出美的建筑,就必须遵循建筑美的法则,如统一、均衡、稳定、对比、韵律、比例等等。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尽管建筑形式千差万别,尽管人们审美观各不相同,但这些建筑美的基本法则都是一致的,是被人们普遍承认的客观规律,因而具有普遍性。
1 统一(协调)
任何艺术上的感觉都必须具有统一性,在建筑中,为了满足使用目的,必然导致形式上的多样性。在已建成的建筑物中,最常犯的通病就是缺乏统一,把这些难免的多样性组成引人入胜的统一就显得十分重要。
1.1 简单几何形状的统一
这是最简单也是最主要的一类统一,任何简单的容易被人们辨认的几何形体都具有一种必然的统一。有两个主要手段:第一,通过次要部位对主要部位的从属关系,如较小部位从属于较重要和占支配地位的部位、低处对高处的从属;第二,运用形状的协调,形状和尺寸的协调可以贯彻到建筑物最小的细部中去,这是使建筑物内外变成同一构图中完整整体最可靠的方法之一。
1.2 主从分明,以陪衬求统一
复杂体量的建筑根据功能的要求常包括有主要部分和从属部分,如果不加以区别对待,则建筑必然显得平淡、松散,缺乏统一性。在外形设计中,恰当地处理好主要与从属、重点与一般的关系,使建筑形成主从分明,以次衬主,就可以加强建筑的表现力,取得完整统一的效果。
1.3 运用色彩获得统一
这可能是在有些情况下得到统一和协调的唯一方法。其中建筑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新老建筑,风格不同,若采用相同材料,就会才生一种强有力的统一感。
建筑材料色彩的对比,也能产生一种戏剧性的统一效果,但要强调的是,对比应该是重点点缀,而不要导致对比色彩或材料之间在趣味上发生矛盾。
1.4 表情的协调
一个建筑物的所有局部必须“说”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或类似问题。如果整个建筑采用的是同一类型的结构体系,让结构的外观支配建筑的外观,这样就可做到协调。另外,由于建筑的性格往往是由建筑所承担的功能所决定,因此,功能表现方面的统一也能其道协调的效果。
2 均衡与稳定
一幢建筑物由于各体量的大小、高低、材料的质感、色彩的深浅、虚实变化不同,常表现出不同的轻重感。一般说来,体量大的、实体的、材料粗糙及色彩暗的,感觉上要重些;体量小的、通透的、材料光洁和色彩明快的,感觉上要轻一些。研究均衡与稳定,就是要使建筑形象显得安定、平稳。
2.1 均衡:
主要是研究建筑物各部分前后左右的轻重关系。均衡是任何观赏对象中都存在的特性,是建筑物中最重要的特性。具有良好均衡性的艺术品,必须在均衡中心上予以某种强调,如果在两端强有力的标上某种封闭的母题,即是中间的均衡中心不佳标定,均衡也是可以感到的。
2.1.1 对称――最简单的均衡
对于复杂的对称建筑,对均衡中心的强调往往是外观设计中颇费周折的事,许多成功的建筑设计,还能以一个自然的进程来启发观者,引导他们自然而然的绕向设置主要入口的主要里面,把均衡非常明确的点出来。
2.1.2 不对称的或不规则式的均衡问题
当均衡中心的每一边在形式上虽不等同,但在美学意义方面却拥有某种等同时,不规则的均衡问题出现了。这里,杠杆平衡原理就显得很重要,一个远离平衡中心、意义上较为次要的小物体,可以用靠近均衡中心、意义上较为重要的大物体来加以平衡。均衡中心的吸引作用,往往使人不自觉的朝这样一个中心走去,因此,设计的好的建筑物,只需少量导向标志。
2.2 稳定:是指建筑整体上下之间的轻重关系。一般说来上面小,下面大,由底部向上逐层缩小的手法易获得稳定感。近代建造了不少底层架空的建筑,利用悬臂结构的特性,粗糙材料的质感和浓郁的色彩加强底层的厚重感,同样达到稳定的效果。
3 比例
比例是指长、宽、高三个方向之间的大小关系。无论是整体或局部以及整体与局部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都存在着比例关系。良好的比例能给人以和谐、完美的感受;反之,比例失调就无法使人产生美感。在建筑物和它的各个局部里,当发现所有的主要尺寸中间都有相同的比时,好的比例就产生了。比例有简单的基数比,如1/1,1/2,2/3等,还有动态比例,如正方形的边与对角线的比,从单独正方形发展而来相互关联的矩形系列(产生黄金分割点)。这些比例关系常常会有助于建立协调的比例关系。
4 韵律
韵律是任何物体各要素重复出现所形成的一种特性,它广泛渗透于自然界一切事物和现象中,如心跳、呼吸、水纹、树叶等。这种有规律的变化和有秩序的重复所形成的节奏,能给人以美的感受。
韵律是任何物体的诸元素成系统重复的一种属性,而这些元素之间,具有可以认识的关系。在建筑中,这种重复必然一定是由建筑设计所引起视觉可见元素的重复,如光和阴影、不同的色彩、支柱、开洞及室内容积等等。
一个建筑物的大部分效果,就依靠这些韵律关系的协调性、简洁性以及威力感来取得的。韵律也是是任何一系列大体上并不连贯的感受或的规律化的最可靠的方法之一。
在建筑物中,有许多韵律形式是特别重要的:
(1)形状的重复:如窗、门、柱、墙面等;
(2)尺寸的重复:柱间或跨距的尺寸等;
(3)较复杂的以不同的重复为基础;
建筑中的韵律,并不局限于立面构图和室内细部处理,内部空间中韵律甚至更加重要。韵律可以是不确定的、开放式的,也可以是确定的、封闭式的。在复杂建筑物中,大和小、宽和窄、横排的房间和纵列的走廊等等空间变化和渐变的韵律相交替,创造出一种有秩序的变化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这是伟大的和纪念性建筑才具有的那种感染力。
5 布局中的序列
建筑学,不仅是空间艺术,同时也是一种时间艺术。结构的序列、功能的序列和审美上的序列统统都必须是紧凑而有机的。
每个序列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开始和结尾,建筑的序列在入口处自然而然的开始,也自然而然的引向某种规定的结束。这一结束,必须是序列在艺术上和功能上的。一个贯穿于整个建筑的完整序列,一个贯通于整个建筑的完整序列,还可以通过或越过,可能达到一个自然的出口,也可能达到一个自然的出口,也可能是别的什么应有的次要部位。
序列的布局分规则布局和不规则布局:规则的序列,产生一种庄重、爽直、明确的印象,而且强调,它必然引起一种感官的感受。在规则的序列中,很少遇到偶然的和意想不到的迷人之处。最适合用来建造社团、俱乐部、宗教团体、政府部门或人群云集的大型、庄严的建筑物。不规则的序列充满了流动和各种运动的感受,能造成令人意想不到的感染力,造成外观上使人惊异的一些部位,比规则的序列更有个性。适合住宅、俱乐部或不规则的社会中心建筑。
6 结束语:
前面说列出的几项建筑美学规律,在以往的建筑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得到人们的赞同。建筑设计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如果照搬照抄这些规律,设计出来的建筑物可能会给人一种死板的感觉,与预想的美感出入很大。因此,如何灵活的运用这些规律,结合地方特点、文脉,设计出不仅能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还能满足对美的追求,这一问题值得我们在将来的工作中好好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