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08 16:51:1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

第1篇

(一)思想亟需转变,缺乏自我创新。小学语文是学生启蒙阶段最重要的学科教育之一,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传统知识点教学以及“满腹经纶”已经不符合当代教师的教学标准。一线教师要摒弃部分传统枯燥的教学设计,更不能依赖自己以往或者其他教师的课件进行整合。目前部分教师传统思想严重、教学方式单一、教学现代辅助技术不掌握等情况,以至于教学效果难以提升。教学能力提升需要具备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只有教师转变思想,通过创新使课堂充满情境和乐趣,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并不是一味灌输,而是主动参与、自主思考与探究的过程,最终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真正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获取经验。

(二)教学反思不及时,培训指导机会欠缺。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必要手段,当前一线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采取应付的态度,教学工作随着下课铃声响起而结束,对于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内容学生是否都已了解、教学方式方法是否得到改善、教学课堂氛围是否好转等都没有顾及,教师自我教学能力得不到反思与总结。另外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即使有意愿丰富课堂内容,但发现经过教学设计后很难达到预期目标,遇到突发状况无法应对,迫于无奈还是按照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被动的灌输知识,究其原因缺乏科学专业的培训和教学指导,但目前地方学校培训力度不够,培训范围不广,教师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自己教学能力,更谈不上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规划。

(三)缺少自主学习,科研意识淡薄。目前个别教师缺少自主学习,常常以多年的经验以及雄厚的知识储备自居,而且由于评价体系的制约,部分老师认为提高学生成绩是首要任务,科研方面与其他教师备课、评课便可以替代。也有部分教师有兴趣和志向做科研,但是目前地方小学能提供的科研平台太少。老师们应该主动学习,在实践教学中发现问题,加以研究并总结,这样才能从提升自我教学能力,学校层面也应该尽可能的为一线老师提供科研平台以及创造科研条件。

(四)评价制度制约。目前我国地方小学语文教师的评价体制与国家提出的新课程标准中教育目标不完全相符,虽然小学阶段并没有强制性的升学要求,但在某些学校的实际操作中,看重的仍然是学生期末考试成绩,而成绩会直接和职称评定、评优挂钩。教育管理者出发点是要提高教师甚至是学校整体的执教水平,但在操作中却走入过分注重分数的极端。一线教师面对这种评价制度只能将原本用于提升科研能力、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时间用来对学生进行题海战术和试题讲解,这种省时高效的教学方式的确可以提高分数,但却与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背道而驰,导致学生苦不堪言,教师也饱受诟病。

二、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对策

(一)转变思想,培养自我创新意识。教师应将改变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将学生的需求同教学目标与教学进度完美结合,丰富多样化的授课方式,能用微课堂甚至是网络技术补充教学内容,课上运用多媒体技术将书本上的内容更情境化的传递给学生,课下使用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介提供知识扩展,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授课方式可以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多样化,授课内容可以更加丰富多彩。另外定期开展专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语文知识竞赛,人文历史活动等等,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不只是能用分数来证明,还可以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二)加强教学反思,建立校本培训制度。教师应该对自己从备课阶段开始至教学结束后的全过程进行记录,每堂课后针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系统性梳理,课下询问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及问题,课后与教研组教师共同讨论分析,并不断反思和总结。另外针对目前偏重于理论指导的讲授式报告培训,学校层面应建立校本培训制度,针对老师“走不出去”的情况,将学校作为师资培训的主阵地,内部通过教师的教研活动交流进行培训,校外邀请其他学校名师进校园举办教学实践交流活动,制定教师培训计划,使校本培训工作达到制度化、科学化、规模化。

(三)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升科研能力。语文教师应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学习,要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观点去分析学生出现的学习问题。同时教师也要重视科研工作,学校层面也要推出校内提升科研能力计划,鼓励引导教师自身树立科研意识,重视教学方式和授课技巧等方面出现的问题,通过典型教师的科研宣讲和培训,让其他教师感受到科研就存在与日常教学中,互相交流不断反思和研讨来提升科研能力。

第2篇

【关键词】小学 语文 教师 教学 情感 能力

语文是一块充满丰富情感的天地。在语文文本资源中有那些文品高雅、情感丰富的作品,给学生提供了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多彩素材。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情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精神食粮,塑造完美的人格,而且要不断地充分展示语文教学独特情感艺术的魅力。语文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教学情感能力,充分运用到教学中去,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1.情感解读能力

情感解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所必须拥有的一项基本素质。小学语文学习的文本资源是作者巧妙地运用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阐述生活哲理的载体。课文内容的品赏诵读是从作品的整体入手,对文学语言、文学形象进行感知,在读者的心灵中与作者的构思作品时的情感交融,从而产生读者与作者认同的共鸣。因此,准确地理解作品的情感基础是表达文本情感的重要前提。教师只有将作者倾注在文本作品中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到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个性特点上来,才能在课堂上准确传递这种情感。

2.情感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增强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这是取得更好教学效果的根本保障。在语文课教学时,语言是表达个人和课本内容中情感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在朗诵课文、研读文本、分析作品时,要做到语中含情,传情达意,声情并举。教师要善于运用丰富多腔的语言、轻重缓急的语速、抑扬顿挫的语调变换来展示热情与豪放、优美与恬静、清新与淡雅、欢快和轻盈、悲切与严肃等意境。创造恰如其分的语境才能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

3.情感表现能力

在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同时,还要不时的运用神情、目光、手势、体态等非语言手段的辅助作用来表情达意。恰到好处地使用非语言手段可以增强情感表达的形象性,使文本的语言具有更厚重的感染力,还能促使激情的提升。如研读《晏子使楚》一文,文中楚王张狂自大的形象,尖酸刻薄的语言,轻蔑的眼神与晏子据理力争、能言善辩的形象,机智巧答的语言与不失体态的动作,形成了鲜明的人物个性,即刻辨别出了善恶与美丑,让学生一目了然、感受至深。

4.情感调控能力

教学情感在解读、表达、展示能力得到充分运用的同时,还必须要有独特的调控能力,才会收到最佳的教学艺术效果。首先,教师要保持教学情绪的稳定,从走进教室站在讲台的那一刻起,就必须把与教学无关的所有情绪存储起来,不让它任意宣泄,决不能让自己的心境影响课堂的气氛。教师若用低沉、愤怒的情绪去表达文中欢快轻松的氛围是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其次,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学心理素质。当面对课堂上各种偶发事件时,一定要沉着冷静,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头脑冷静,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随机应变,化被动为主动、化沉寂为活跃、化僵持为友善,对事件作出准确、快速的反应,迅速恢复正常的课堂教学,防止偶发事件导致的消极情绪充盈整个课堂。

5.教师要把握好教学情感的“度”

语文教师的情感表达虽然如同演员的情感表达一样,也有表演、装饰的方面,但教师情感的表达绝不会达到那种忘我的境地。随着文本中人物的悲欢离合而循序渐进,不断地变换角色,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具有高超的语言艺术表达能力,让学生通过教学语言充分感受文本内容中的情感,而不能过于逼真形象来表现文章内容。教师在与文本教学对话时,既要进入角色,又不能忘记自己的身份,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适时调控自己的教学情绪,使文本中的情感得到恰如其分地表现。

6.构建起教学情感和谐的平台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能力 转变思想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1.112

让学生正确的掌握语言文字,懂得较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方法,是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之一,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它对人们日常的沟通交流所做的贡献极大,是备受社会各界重视的学科。小学语文的教学不仅能起到帮助学生们学习语言的作用,还能在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此,本人根据对小学语文的教学经验总结,和对相关教育著作的翻阅研讨,就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教学能力这一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见解。

一、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创新思维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传统的、落后的一板一眼的教学模式已逐渐被淘汰和取代。教师要顺应改革潮流,善于总结思考自己的教学现状,转变教学理念,敢于创新,寻求更多更新的教学方式。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的引导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秉承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充分认识和了解学生,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为出发点。要想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向启发式、合作探究式等新型高效的教学模式转变,就需要教师注重对自己专业素养的各个方面的培养。

其次,教师要注重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语文课堂更加多彩,教师不仅要多多关注与语文学科相关的资料,还要敢于探究,善于去发现对自己专业有利的、有帮助的材料,为自己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再者,教师要争做学生的朋友,将自己放入学生群体,多去了解学生们心目中向往的教学活动,教师再结合学生实际设计相应的小游戏、教学情境等满足学生的学习诉求;最后,教师还不能忽视对教育心理学、社会学、文学、哲学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的了解和学习,以教书育人为责任,以帮助和关爱学生为教育目标之一。

除此之外,在教学的各个板块也需要教师的用心和创新。例如教学评价板块,教师可以一改往常的教师批改作业的模式,将课后作业交叉分配给班里的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批改和评价他人的作业,通过这样的锻炼,学生不仅能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别人的错误和不足之处,提醒自己不要再犯,还能汲取到他人的优点,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等等。创新是一项永无止境的活动,教师永远不会停下探索的脚步。

二、注重教学反思,进一步改善教学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日常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所展现出的优缺点、亮点和不足之处、教学成果等进行分析总结的教学活动,教学反思是每位教师需要具备的教学本领,也是完整的教学活动中必不可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通过长期的教学反思,可以从中发现自己教学上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加以改正,渐渐地完善自身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水平,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并借此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以下几个常用的收效较好的方法。

(一)通过教师的主动反思来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教师在备课时根据对教材的深入研读,加上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分析,设计出适合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进行中要时刻提醒自己注意边教边总结;在课后,教师不要吝啬拿出业余时间来对自己自己设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进行逐一的总结,并多问自己几个问题,问问自己设定的教学目标达到了吗,当堂课的教学内容讲授完成了吗,这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了吗,自己设计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否全部讲解清晰,这堂课的课堂气氛是否和谐、生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高涨,等等。从而找出哪些地方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得到调整和改进,形成良好的教学习惯。

(二)通过学生的反馈反思自身的教学

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对象,学生对课堂的反馈是教师获取教学成果信息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经常找班上的学生沟通交流,询问学生们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语文知识?在课堂上的体验是怎样的?觉得课堂上的活动是否有趣?等等。小学阶段的学生也许语言和情感都较为稚嫩,但他们所反馈的信息往往是最真实,教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通过反思深入探究和寻求教学方法

教学反思是由反思和改进两个部分组成的,若仅仅是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需要改进的问题,却不进行任何改进,那么教学反思则是毫无意义的,有价值的教学反思要求教师不仅要找出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还要对解决方法进行探究。举例来说,如果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师就要在下次讲课时再次突出重难点,多次提醒学生们,注意用抑扬顿挫的有变化的语调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三、提高语言教学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之一也是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语言感染学生。

首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教师首先要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对于字词的发音、成语的含义等等基础的语文知识有准确的把握,并能字正腔圆地朗读出来;其次,教师一定要注意在教学中使用普通话,切忌常用方言,也要注意少用口头禅,不要太过随意;还有就是,教师要追求讲课时语言的生趣幽默、干练易懂,不可含糊其辞、表意不明、说话过于夸张和抽象,而是要尽量的用简单的话语展现丰富的内涵。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语言中蕴藏着许许多多的学问和奥秘。小学的语文教师要恰到好处的运用这些语言技巧,为学生营造一个生趣的语言环境,带领学生一起走进语文的奇妙世界。

第4篇

关键词:微课 小学语文 信息化教学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科技技术的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教育行业中也融入了信息技术。

1.“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微课”伴随着“翻转课堂”的走红,曾一度的被教育者所追捧,很多教育界的学者都试图对有关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可能性与优势进行探索。其中,美国圣胡安学院率先将微课应用于教W当中,其职业安全课程的在线教学形势很大程度上受到学生的欢迎。但是,微课主要面对的对象还是学生,结合微课和提升老师专业的研究过少。经过调查,目前“微课”在大学、高中、初中、小学、中专、高职等教育机构都有涉及,并且也较为广泛,比如说数学、物理、英语等等课程,但用于语文教学辅助的文献资料相对较少,并且没有系统的研究。

2.目前研究中的不足

(1)目前的研究多数都集中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研究范围较大,通常情况下包括老师的知识结构、专业素养、发展策略等等,但是对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与理想目标还是相差甚远的,实际上“信息化教学能力”才是教师发展的核心能力。

(2)在目前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对于教师信息化的教学能力发展问题研究仍然相对局限,没有切实的把微课应用于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相关研究中,与教师的信息化社会发展需求不匹配。

(3)在对微课的研究中,多数都是以学生为核心,这实际上也是一个不置可否的问题,微课视频制作的目的确实是为了学生而服务的,但是换一个角度来说,微课对于提升老师信息化的教学能力也是有益的,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老师的专业发展技能。

3.根据小学语文课内容确定微课类型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运用微课提升学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过程中要确定好微课的类型。

3.1微课的分类

微课的分类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1)对知识的传授可以分为:知识讲授类、解疑答惑类、试验演示类以及其他类型。对于知识讲授类来说,通常对小学语文中的重点、难点以及考点进行侧重的教学,其方式也不局限于课堂;解疑答惑类指的是围绕典型例题、疑难杂症的解题思路进行分析解释;试验演示类指的是对教育教学实验的设计合演示;而其他类型则是除了上述三种类型的所有类型。(2)按照教学环节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分为:新课教学类、复结类、习题解答类等等。(3)按照教学方法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分为:导入类、讲授类、提问类、启发类、合作类、作业类、只是理解类等。(4)按照传授的价值进行分类,可将其分为:“传道型”、“授业型”以及“解惑型”。

以上的4种方法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微课的基本分类,有些微课可能并不输入一种简单的类型,而是多种混合型。

3.2微课类型的确定

微课类型的确定要根据其主题的类型来决定。比如说像故事讲授类的微课,需要更加注重熏陶、迁移磨合的作用,适合德育类的主题。

4.小学语文课微课教学设计要求

4.1教学对象要有针对性

设计微课之前要先对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基础能力进行分析,根据不断年龄段的学生选择适合的微课内容,比如说同样的知识,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学的设计也有所不同。要根据不同的状况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案以及授课手段,这也与“个性化教学”的理念相匹配。

4.2教学内容要循序渐进

《学记》中说到不可陵节而施,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发展水平都有差异,并且对于知识的接受方式也有迥异,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要合学生认知发展阶段像匹配,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图片、动画、音乐等表现化的知识更容易被接受;而高年级的学生可以接受一些稍微抽象些的知识,其内容的呈现并不一定要局限于图片、动画的形式。

4.3教学方法要有创意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不同的知识一定要有不同的教学方式,有创意的教学策略才能使微课“鹤立鸡群”,吸引学生的兴趣。

4.4表现手法要有创新性

我们需要突出教学的重点,用学生的角度看滑模,同时要保证滑模的清晰、美观,当然声音也是视频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音色也能够为最终的效果加分。老师的讲解要语音标准、语速均匀、情感饱满。音乐方面可以根据需要,配合一些轻柔的、符合主题内涵音乐,切忌干扰解说。《一分钟兴趣课堂》按照儿童的思维逻辑展开,通过类别合情景自问自答等手段推进教学内容,内容组织合教学策略都实现了创新,技术手段也不复杂,像孩子介绍他们是从哪来的,是一节值得学习的微课。

4.5教学效果要达到预期目标

在微课录制之前,不仅要对教学的目标进行思考,还要考虑到教学的效果。录制微课的目的就是要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比如说,讲授型的微课侧重讲授知识点;解题型微课针对典型的例题进行解题思路的分析。

就目前情况来说,微课虽然在很大范围上已经被广泛运用,但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微课运用仍然存在不足,需要小学老师针对当前的问题努力创新,跟上时代的步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翠.小学语文微课设计开发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

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研究能力

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是指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它是教师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实践及时进行反思总结,许多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兴奋和精彩,就是没有及时地记录下来,没有好好地去整理和总结。对教科研,是有感触而没有行动。许多老师在教育教学的一线:有许多新鲜的故事、感悟和精彩点或者是灵感,当时有感触,会兴奋一段时间,但是没有及时地记录、把握、积累下来,失去了许多鲜活的素材,到需要写文章时也就没有东西可用。许多老师把自己没有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归根于自己的惰性,或者是找一些借口为自己的惰性开脱。生活中,我们应该及时收集生活中的感动,反思总结,这是教师快速成长的捷径。

1.课堂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

1.1 是教育形势发展的要求。教学研究在教师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受到较高的重视,科研强校、科研兴校在学校已得到一致的认识,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质量都离不开科研,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一项重要的保证。所以,科研能力是教师的基本素质,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信息和智能时代,教育与科研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活力和更加广泛的研究课题,为广大教师进行教育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1.2 是教师教学工作本身的需要。作为教师只有具备了科研能力,才能去追求创新,创造出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是教师更新知识的最佳途径和方法。研究意味着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而教师一旦开始研究,必然会自觉地去学习,收集、分析加工信息,把教育变成促进再生信息的过程。

1.3 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学会教育科学研究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当教师掌握了科研的武器以后,不但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觉地学习教书育人的理论知识,而且会自觉地以研究者的眼光去观察、思考和解决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还会主动地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新时代的教育是创新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创造才能,而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离不开科学研究,只有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的教师,才能真正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

2.教学研究能力

2.1 撰写教学案例、论文、反思的能力。通过这几类文章的撰写,促使自己学习和思考问题,能使教与研更深入一步,写的过程正是总结和提高的过程。在教学的同时要养成把点滴经验、体会记载下来,把看书得到的收获记载下来的习惯。拿起笔时就会认真思考、仔细回顾,广泛联想。当自己的思想得到整理、提炼后将会产生新的见解和认识,便会发现问题。

2.2 参加课题研究的能力。课题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同时还有利于教师形成长期研究方向。进行课题研究,就需要学习、需要钻研教育理论,搜集与分析有关的教育研究情报资料;需要对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进行回顾;对面临的各种教育现象细心观察、思索,对大大小小的教育实际问题进行整理、辩析;还要对主客观条件中不利因素、有利因素作出正确的分析、估价。同时进行课题研究时,教师要使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所成就,需要确立一个主攻方向,锲而不舍,长期坚持积累知识、形成有用的知识体系。

第6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能力

古人云: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一渔,终身受用。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语文教师也要与时俱进,摈弃旧的 “教师讲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能力,转换角色,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更新观念、转换角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更新观念、转换角色、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已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形势发展。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发展为中心、以自主学习探索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要逐步形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的创新人才。

二、确立开放的师生关系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确立开放的师生关系,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新内容、新形式、新探索。无论如何,形式的多样性都应以激发学习兴趣、拓展研究空间、开启创新思维、营造民主气氛、培养富有个性的学生为出发点,这一切都取决于教师要更新观念,敢于让学生畅所欲言。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妨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景交融的、全面开放的师生关系,就要抓住学生的心,放开学生的手,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使学生获得成功感。这样就更能发散学生的思维,这样就能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更好的发展。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评价体系,都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三、巧妙设计教学内容

是否能够明确语文课“教什么”,是衡量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指导能力的一个方面。对于语文教学,首先我们要明确语文课不是“教课文”,而是应该用课文来“教语文”。基于每堂课选择的课程内容必须立足于学生学会,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教师教过,笔者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例如:在三年级第二学期的教学中,通过研究课文之间的联系,从体系设计的角度,笔者将相关的课文组成侧重于语文方法指导的系统,有重点教会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有重点教会学生积累词句和材料的方法,有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有教会学生抓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又将相关的课文组成另一侧重于语言表达实践的系统,有连贯表达课文内容的表达训练,有转述课文内容的表达训练,有通过想象补全文中人物动作和神态的表达训练,有为文章中的主要事物制作资料卡片或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的训练等等。正是通过对教材的重组和开发,系统地梳理出本学期语文课的课程内容,才能更有效地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语文知识、语文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高语文能力。

四、讲授抓住兴趣点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为了使自己的讲解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应该为讲解创造良好的时机,营造气氛,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去投石激浪。当学生的情趣被调动起来时,教师的讲授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教朱自清的《春》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一段《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当学生听着这熟悉的乐曲,情绪被调动起来时,老师接着进行引入:“冬天已经过去,春天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名作《春》,看看作者是如何把大好的春天描写下来的。”用音乐渲染气氛,激起学生情感后,老师精彩的讲述很自然把学生引入到文本的阅读中去。语文课上除了用音乐激情外,还可以用故事、观看幻灯或录像等方法来调动学生情绪,营造氛围,教师抓住时机,适时讲授,提高效果。

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师 课堂驾驭能力

课堂教学,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完成小学语文教学法任务,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渠道。要使一堂课能按计划有条不紊的开展,教和学两方面的意志统一,行动协调,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有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和周密的计划安排来控制、调节教学这一双边活动,创造一个求知欲旺盛、秩序井然、教学效果良好的课堂氛围的综合能力。日常教学中出现的“拖堂”、“前紧后松”、“照本宣科”、“课堂混乱”、“垃圾时间”等现象,都是教师缺乏课堂驾驭能力的例证。小学语文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是多方面的。

1.情绪自控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既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教师的情绪表现与课堂后气氛乃至小学生学习效果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教师情绪良好,语言简洁风趣,亲切和蔼,语调抑扬顿挫、轻重适当,往往可以使全班学生心情开朗,课堂气氛融洽,学生就会在这种情感的感染下,很快进入问题情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智力活动。如果教师的情绪低落,则会诱发压抑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处于焦虑的心理状态,以至防碍小学生认知过程的顺利开展。都难以使学生产生与教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影响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有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

2.临场应变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按一定的规律来展开的,因而是可以预控的。但是,教学活动作为一种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动态系统,其运行又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特别是由几十个下处于一种活泼好动,制控力较差的年龄阶段的学生组成的班集体,课堂教学中各种事先难以预控的情况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能够处理各种意外情况的能力,对于学生接受知识的信息反馈要随时掌握,及时处理。弄清他们的希望与困难,并根据这些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使其张弛适度。或迂回插入,慢慢导向课本中心,或更弦易辙,调整教案中原有设想,转换讲述角度。特别是对学生中稍纵即逝的有价值的信息,要及时捕捉,合理利用。因此,要保证课堂教学活动沿着预定的计划有序地实施,这就需小学语文教师具有较强的临场应变能力。

3.组织协调能力

现代教学法是集体教学,在集体中进行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需要通过一定的组织才勇按总体的统一要求来协调个人的活动,才有保证集体活动的顺利进行。对小学生进行组织的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不容忽视的一种能力,它是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影响发生有效作用的组织保证。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虽然在课前作了大量充分而又细致的准备工作,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对小学生进行组织的能力,教学仍然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第8篇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现阶段我国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有所忽视,小学语文教材中培养学生口语能力方面的素材不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无法得到有效锻炼。

1.教材方面的问题

教师过度关注教材内容,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陌生词汇,教师往往只是将字音和字意传授给学生,却没有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这些词汇,这样一来学生不管是阅读、写作还是与人交往,都不能正确运用这些词汇,从而抑制了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

2.教学方法的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需要结合阅读、写作等方面综合进行培养,在此过程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能力会有所提升。语文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以学生能力发展为目标,以学生个体差异为依据,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才能达到教学目标,但是目前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不够合理,教学目的性太强,制约了学生思维以及能力的发展。

二、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问题,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从学习环境、写作以及拓展思维等方面强化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1.营造良好的发言氛围

小学生需要一个和谐、活跃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够有效刺激他们的大脑皮层,使他们处于思考问题的兴奋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他们更加善于表达。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发言氛围,鼓励学生发言,给他们平等的机会以及良好的表达平台。

比如,课前五分钟,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才艺进行展示,依据学生的座位次序,每节课选两个学生上台表演,可以朗诵诗歌,也可以阅读文章,或者是表演自己所喜欢的一段相声等,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学生的表达会更轻松。

2.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语文是工具学科,也是基础学科,教师要立足于这个要点,注意到学科本身的综合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写作。写作的过程是学生脑手结合的过程,因此在培养农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写作融合进来,同时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突破学校教学条件的束缚,释放学生思维和天性,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学生将心中的想法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写作能力与表达能力都会得到提升。

比如,以《我身边的美丽》为题目,组织一次郊游,到大自然中感受美丽,让学生观察他们平时常见的牛羊、稻谷、飞鸟等,借助自然的力量,教会学生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的美,找到它们的特点,将这些作为写作的素材,学生的思维也会因此得到锻炼。在现有教学资源并不完善的农村小学中,教师懂得创新教学,善于运用自然给予的有利条件,因材施教,就地取材,展开作文教学,是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一项不可缺少的技能,学生写作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会随之增强。

3.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第9篇

关键词:语文教师 口语表达 能力提升

语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是教师向学生传播知识信息的载体和重要的媒体。教师的口头语言主要是指教师通过口头形式表达的语言,口头语言表达的能力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基础,是教师必备的语言能力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口头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听课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一堂成功的课,教师应声情并茂,用自己引人入胜的语言引领学生步入知识的殿堂,遨游于知识的海洋,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汲取知识的营养,构建他们美好的内心世界和高尚的人格修养。而要达到这个境界却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必须靠平时的学习积累和实践,进行长时间的培养。

语文教师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就更加不可忽视。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小学阶段学生的模仿能力强,教师的语言习惯、语言素质都会在他们的心里留下深刻的烙印。同时,教师的语言还能够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对学生产生心理、感情上的催动和激励作用。教师一句激励性的话,常能让学生铭刻心底,甚至让他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

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表现在语言的技巧上,也表现在它的思想内容上,同时表现在语言内在逻辑上。说的过程是严密的思维过程,一个人只有当他对问题深思熟虑时,他的口语表达才能有板有眼、有声有色,否则必是语无伦次、毫无章法甚至是胡言乱语。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呢?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以下几个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通过“听”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听是说的前提,是交流语言的一种重要方式,更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经。听的过程,就是一个积累语言的过程。在信息化不断深化的今天,听的“面”也越来越广。

一是听广播。现在无线电虽然普及程度有所下降,但它的优点是便于携带,随时都可以听。广播员标准的语音都是标准的普通话,而且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对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作用不可忽视。

二是听“电影、电视”。无论是什么样的影像传媒,都是离不开语言的,我们在看的同时,一定要认真学习其中的语言表达。新闻报道中主持人的标准语音是我学习普通话最好的资源。

三是“听”课,就是听其他老师的话。我从教10余年,也算是老教师了,但是,我从来也没有丢掉听课的习惯。老教师的课、新教师的课我都听,我深刻认识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每个老师都有自己在语言表达上的独到之处,我把他们的优点一一拿来,为我所用,使自己口头表达能力不断有所提高、不断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通过“说”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讲话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可以表现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那是小学语文教师最基本的素养,因此,小学语言教师必须十分注重训练自己说话的能力。

一是在日常生活中,能用普通话交流的都尽量说普通话,如在办公室与同事交流、在教室与学生交流、在生活中与外地的朋友交流等。

二是多参加学校、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与“说”有关的活动,比如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歌咏比赛等。在活动中要争当主角,积极寻找锻炼的机会。

三是积极争取上公开课、示范课,提高自己的说话水平。

三、通过“读”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读的过程,不仅是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检验语言的过程。读是感知语言最好的方式,读可以陶冶情操、发展语言和思维等多种功能。读也是写作的基础,是语言训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

一是要养成每天朗读的习惯。要坚持每天早上朗读三十分钟到一个小时,朗读的内容,从我的经验看,以经典作品最好,比如古代、现代的优秀散文、诗歌等。读的时候要带感情,做到声情并茂。

二是养成在教学中给学生范读文章的良好习惯。这个习惯对语文教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三是要多组织学生开展朗读活动。老师在倾听朗读和评价学生的同时也会学到很多东西,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水平。

四、通过“写”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写作是对语言的固化,是把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过程。其优点就是能够对语言进行反复锤炼,使其更有思想性、逻辑性和色彩度。写作水平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写作是阅读的升华,提高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提高写作能力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其途径:

一是要养成写作的习惯。笔者认为,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自己必须经常写东西,写教学论文、教学故事、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等。

二是要经常把自己写的文章念给别人(包括学生)听。让别人(包括学生)给你挑毛病,然后进行反复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