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资金状况分析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09 17:23:0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资金状况分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资金状况分析

第1篇

内容摘要: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使得需要通过适度对外投资来平衡总体国际收支的中国投资机构的海外投资风险大大增加。从投资标的选择看,信用债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标的。为全面了解投资海外高等级信用债的资金情况,本文首先介绍了投资于美国高信用债市场资金的来源,如保险公司、商业银行、信托机构、储蓄机构、基金公司、信用合作社等,然后分种类描述了各种投资资金的特点和风险偏好,以期为国内机构投资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信用债市场 资金来源 特点 风险偏好

2008年不断升级的金融危机使得目前需要通过适度对外投资来平衡总体国际收支的中国投资机构的海外投资风险大大增加。但与此同时,这种挑战也为具有充足流动性的中国机构提供了较好的投资机会。从投资标的选择看,信用债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标的:相比国债,收益率更高;相比股权,通常风险更低。高信用债以稳定的中等收益率和较低的风险凸显其投资价值。同时,多数国内机构对海外高信用债市场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部分海外业务比较活跃的大中型商业银行在海外债券投资上的损失使得加强海外信用债市场研究的现实迫切性和必要性更为凸显。目前,国内机构QDII最主要的投向是在美国,有鉴于此,本文主要从资金来源、资金特点等方面研究投资美国高信用债市场的资金状况

海外高信用债市场的投资资金来源与特点

美国宽松的政策环境和高度发展的资本市场,使得其高信用债市场的资金来源较为广泛,如保险公司、商业银行、信托机构、储蓄机构、基金公司等,其中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而个人投资者主要通过购买债券基金和债券信托等方式间接投资,且个人投资者的差异性较大,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明显,难于统计,因此本文重点分析机构投资者在高信用债市场上的投资资金。

(一)保险公司

美国保险资金的投资结构以债券为主,而其中又以高质量债券居多。美国保险资金由寿险和非寿险资金组成,因其来源不同,资金投向也有所不同。美国寿险公司资产最初主要投资于公司债券和公司股权。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其投资领域也不断扩大,从2003年到2007年,债券投资占比以超过70%的比率高居榜首,其中,高质量债券投资占到将近95%。2005-2007年美国寿险与非寿险公司金融资产分布状况见表1。

从表1细分的寿险公司金融资产投资的分布情况看,2007年利用信贷市场工具投资的比例约占总金融资产的60%左右,而公司债券、外国债券、市政债券和政府担保或支持的企业债券等这些高信用债投资又约占信贷市场工具投资总额的80%。可见,各种高等级信用债已经成为了美国寿险资金的主要投资对象。

与寿险资金相对应的是非寿险资金,美国非寿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也主要以债券投资和股权投资为主。2006年美国非寿险公司对公司债券、外国债券、市政债券和政府担保或支持的企业债券等高信用债投资额约占其信贷市场工具投资额的90.73%,约占金融资产总额的54.1%。这足以表明非寿险资金的主要投资方向与寿险资产相同,主要集中在高信用债市场。只是与寿险资金运用相比,其对市政债券的投资比率更大些。

上述保险公司的投资结构是由保险资金的投资目的和风险偏好所决定的。保险公司通过吸收长期性的储蓄资金,按照资产负债匹配的原理直接投资于资本市场。所以,保证本金安全、获取稳定收益是保险公司的投资目标。同时,保险公司是管理风险的企业,不会轻易在资金运用时进行投机再次放大经营风险,具有稳定经营的特点。因此,保险公司属于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

综上所述,保险资金特殊的期限结构和风险偏好使得无论是寿险资金还是非寿险资金,都以公司债为代表的高等级信用债为主要投资对象。对于美国高信用债市场而言,保险资金也因此成为高等级信用债的主要投资资金之一。

(二)基金公司

除了保险公司提供的资金,各种基金也为高信用债市场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在美国,证券投资信托的投资方式很多,共同基金是其中最主要的方式,并正以一个全新的金融体系迅速取代商业银行成为重要的资金提供者。目前,美国共同基金的资产总量已高达7万亿美元,成为美国第一大基金投资形式。其中属于收税债券基金的公司债券基金和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均以投资高信用债为主。根据AMG数据服务公司2008年10月底对4289个收税债券基金的投资统计情况看,高质量公司债券和投资级公司债以1295个基金数占到全部基金总数的30.2%,投资金额以5972亿美元占到全部收税债券基金总额的38%,远高于其他投资品种。除此之外,各种退休基金以及养老基金都参与了高信用债市场的交易,但从美联储公布的美国资金账户流动报告中的交易额看,2009年前两季度的共同基金对美国公司债和国外债券的净购买额达3242亿美元,占基金在高信用债市场投资交易额的48.6%,成为基金公司投资美国高信用债市场的主要资金来源。

共同基金由于投资标的不同,其风险偏好也有所不同。美国养老金是共同基金的最大资金来源,所占比重高达65%,由于养老金“保命钱”的性质,它的投资要首先保证基金安全性,其次才是提高投资回报率,因此这部分资金主要选择政府债券和高信用的公司债作为主要投资工具,同时限制公司债投资比例,规避风险,保证最低投资收益。

(三)商业银行

证券投资是美国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资产业务, 也是商业银行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美国商业银行的投资活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自己账户进行,另一类是客户在客户的账户上进行,后一类属于商业银行信托业务范畴,只从前一类投资活动来看,商业银行的投资集中于政府公债及州和地方政府的债券。

此外,在银行法及货币监理局所规定的范围内,商业银行按规定可以在资本总额10%的限额内购买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泛美开发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发行的债券以及市政债券,在资本额10%的额度内购买收入债券和公司债券(但不能客户从事这类证券的买卖),而这些债券通常是风险小、流动性强的高等级信用债券。美联储的美国资金账户流动报告显示,2009年前两季度美国商业银行净卖出公司债和国外债券1884亿美元,成为美国高等级债券市场的主要交易者。

而商业银行投资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收益,其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具体包括收益率、投资风险、资产价格和流动性等。为了兼顾各方因素,通过投资多样化以分散风险和获得稳定的收益成为商业银行投资的基本原则。因而商业银行表现出了厌恶风险的特性,并且成为美国高信用债市场的资金来源。

除了上面重点介绍的几类机构投资者之外,国外投资者、金融管理局、国家与地方政府等也参与了美国高信用债市场的投资活动,但实践中仍以上述三类机构投资者为主。

结论

本文从资金来源、资金特点等方面入手,从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国家与地方政府以及国外投资者等方面,对美国高信用债市场投资资金进行了分类介绍,得出投资于美国高等级信用债市场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机构投资者,如保险公司、商业银行等,其投资表现出规避风险、保证资金安全或最低投资收益的特点的结论,这为国内机构进一步了解和监测海外高等级信用债市场的资金流向、制定投资策略提供了参考。但由于海外高信用债市场的数据取得较为困难,因此,在数据时效性和完整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缺陷,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李云林.美国债券市场的若干特点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08(57)

2.秦冬杰.美国债券市场发展经验借鉴[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1)

3.张艳妍,吴韧强.美国保险资金运用的分析及借鉴[J].金融与经济,2008(10)

4.张超,屈连仲.浅析保险资金运用原则[J].经济与法,2008(7)

5.陈晓丹.共同基金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特区经济,2008(1)

6.万未名.美国共同基金特征分析[J].特区经济,1997(7)

7.Federal Reserve statistical release. Flow of Funds Accounts of the United States[R]. Second Quarter 2009

8.欧阳正仲.商业银行风险偏好初探[J].海南金融,2007(3)

第2篇

关键词:外汇资金;资金流入;监管

一、当前外汇资金大量流入的形势介绍

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随着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增强,流入我国的外汇资金逐渐增多,特别是最近几年,形成了外汇资金大量流入的局面。如: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然存在,我国国际收支交易活动总体上放缓。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为4.0万亿美元,较上年下降12%;与同期GDP之比为81.9%,较上年下降18.9个百分点。各主要交易项目收支规模较2008年有所回落。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货物贸易总额21581亿美元,下降14%;服务贸易总额2885亿美元,下降6%;外国来华直接投资流入1100亿美元,下降32%;对外直接投资流出481亿美元,下降14%。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双顺差”格局,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2009年国际收支总顺差4420亿美元,较上年下降3%,2008年增长2%。经常项目顺差与同期GDP之比为6.1%,较上年下降3.5个百分点,连续第二年呈回落态势。外需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为负,内需的贡献力度加大。

二、外汇资金大量流入对宏观经济的影晌

外汇资金流入与结汇逐渐加速,造成国际收支顺差过大。总体看来,外汇储备增长过快会对我国国民经济运行产生不利影响,这是现阶段影响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主要矛盾。

(一)影响国家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长,导致央行基础货币被动投放增加,流动性对冲操作压力加大,货币政策主动性减弱,流动性管理更加复杂,维持价格水平长期稳定的难度增加,通货膨胀风险加大,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抑制长期国际收支顺差过大引发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2007年至2010年以来,中央银行1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从全球经济来看,我国经济政策处于加息周期,而美国己进入降息周期,虽然受到次级债危机对短期流动性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国际流动性依然泛滥,这使我国本来就严峻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二)加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难度

粗放式外贸增长带来的大量贸易顺差,不仅容易导致资源向沿海地区和出口加工部门过度集中,资源更多流向国外,国内服务业等产业部门发展缓慢,而且加剧国内环境、资源压力,影响国民经济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增加贸易摩擦和人民币升值压力

我国已连续13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涉案损失每年高达300~400亿美元。国际收支大额顺差一方面使得国内外汇市场外汇供给持续大于需求;另一方面,加强了市场上人民币升值预期,促使机构、企业和个人进一步改变资产结构,减持外汇资产,增持人民币资产,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已从双边发展到周边、多边。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和第四大经济体,“中国因素”在全球经济金融等领域的作用不断增强,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冷静应对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国际影响,权衡利弊,努力为对外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维护和拓展我国国家利益。

(四)加大国际资本冲击风险

近两年来,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使国际热钱一直虎视耽耽,在跨境资本流动规模日益扩大、流动方式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我国持续的国际收支大额顺差,吸引国际资本陆续进入我国,潜伏在各个经济领域。当前国内资产价格泡沫风起云涌,国内股指连续冲破3000点、4000点、5000点、6000点的关口,同时房价一路上涨。但是到2009年底股指跌至3600点左右,资金的出逃将对我国的经济和金融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三、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监管的对策

(一)从政策法规层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监管的对策

目前,我国外汇资金流入及结汇的制度尚不完善,存在着法规可操作性不强,甚至缺失的问题,对预收货款、出口已收汇未核销、转移定价、利用虚假单证规避支付结汇制等问题,既无明确的管理规定和实施细则,又无配套的处罚措施,为跨境异常资金流动提供了条件,影响了外汇资金收汇结汇管理效果。建立和完善对外汇资金流入及结汇管理的政策框架和监控体系,实现对外汇资金双向流动的均衡监管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二)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监管的对策

整合现有数据资源,实现本外币联动监管在目前本外币信息散布各个业务系统,以及非现场监管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为加强本外币联动监管、跟踪结汇后人民币流向,发现并查处违规行为。

(三)从执法层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监管的对策

强化部门间协作机制,形成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监管合力抑制跨境外汇资金过度流入、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是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涉外管理部门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形成合力。加强与海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建议海关部门加强进出口报关价格审核,杜绝某些企业通过高报出口低报进口方式多收汇,并要求企业将来料加工贸易改为进料加工贸易方式,理顺资金流与货物流的关系,切断企业通过虚报价格实现异常跨境资金流动的通道。

参考文献:

[1]梅晓春.从日本智利看外汇管制改革的渐进性[J].浙江经济,2005,(17).

第3篇

[关键词] 证券投资基金 持有人 特征比较 对策

一、选题背景与目的

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一种金融投资工具,从问世以来在海内外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迅猛发展。美国的共同基金自1924年成立“马萨诸塞投资信托基金”,至今已有80多年的发展历程。1996年美国的共同基金就已超过商业银行业的资产规模,成为全美第一大金融产业。我国规范的证券投资基金起源于1998年,规范基金的发展历史只有10年,在很短的时间里基金行业和基金市场取到了跨跃式的发展。突出表现在我国基金的数量、资产规模在高速增长。根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成为近两年金融市场中成长速度最快的金融子行业。2003年~2006年间,我国银行储蓄存款的平均增长率为15%,保险业资产规模的平均增长率为32%,而证券投资基金资产规模的平均增长率却高达65%。2007年8月末,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资产规模已超越保险业而成为我国第二大金融行业。

开放式基金始终要面临投资者的不确定赎回要求,如果投资者缺乏成熟和理性,在“羊群效应”下集中要求赎回,就会引发基金的流动性风险,进而引发基金纷纷抛售重仓股,加重基金净值的缩水和股价的走低,加重市场的恐慌气氛和赎回潮。因此优化基金持有人结构,引导投资者行为不仅关系到基金的收益水平和稳定程度,更关系到金融市场乃至金融体系运行的安全稳定。

二、持有人特征比较

1.我国个人投资者比例高,投资经验不足,易导致流动性风险

从2005年到2007年,我国基金持有人结构中个人比例大幅上升。统计显示,2005年个人投资者占比仅有59%,但2007年中报这一比例已经飙升至86%。在偏股型基金当中,这一比例高达90%。由于我国基金投资者多以个人为主,抗风险的能力较低,投资经验缺乏,介入的成本高。一旦市场大幅调整、基金净值大幅缩水或长期滞涨,容易做出非理性的决策。羊群行为通常会助长追涨杀跌,将导致基金投资的短期化。

2.我国机构投资者中养老保险和社保基金所占比例低

美国的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中,人寿保险、养老保险等机构投资者的资产规模非常大,这类投资者的投资周期长,承受短期风险的能力强。美国共同基金中大约40%的份额由退休资金持有,其中雇主发起的退休计划和来源于401k 的退休计划大约各占一半。401K计划是美国一种特殊的养老金制度,企业为员工设立专门的401K账户,员工自主选择证券组合进行投资,收益计入个人账户,员工退休时所能拿到的退休金数额取决于该账户投资资本市场中的资产增值情况。而我国基金中养老保险和社保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规模远远低于美国等成熟市场,2006年的社保基金、企业年金所占比例不足2%,机构投资者主要以保险公司和其他一般机构为主,机构投资者介入资本市场特别是持有基金的规模非常有限。

3.持有周期短,年赎回率高,投资行为短期化

我国基金持有人的持有周期呈现明显的“短期化特征”:2004年我国偏股型基金的赎回率达到63%,相当于基金平均持有周期为1.6年。2006年偏股型基金的赎回率达85%,相当于基金平均持有周期不到1.2年。美国基金持有周期也明显缩短,持有人逐渐“从长期投资走向中期投资”:20世纪50年~60年代美国股票基金的年度赎回率仅为6%左右,相当于基金持有周期长达16年。

4.基金产品线结构不够丰富

美国2006年股票型和平衡型基金资产占全美基金的63%,债券基金资产占14%,货币市场基金占23%。美国股票基金的构成丰富,有行业基金、国际基金或海外基金、蓝筹基金,也有高风险的基金。而我国股票型与配置型基金共占据基金市场总规模95%,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投资者购买的基金多以股票性基金为主,基金市场结构严重失衡,需要进一步优化。

5.基金投资占全部家庭资产比重增高

美国1980年时仅有十六分之一的家庭投资共同基金,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投资共同基金的家庭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一。与之相似,我国的基金投资占全部家庭资产比重也在增高。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2007年四季度的调查统计,当前基金个人投资者大部分是月均固定收入在5千元以下的“工薪族”个人投资者,占比76%,可见这是一个中低收入的群体。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人员、企业和公司管理人员、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干部等工薪阶层人员。

6.缺乏鲜明的选择基金的标准偏好

在美国,牛市时年均20%的收益率会使6%左右的基金费用被忽视,而熊市中,低收益率加上高基金费率将减少实际投资收益率,投资者对费率成本就会格外重视。很多投资者在选择基金的时候,通常会比较查阅基金的收费情况。我国目前的前5大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资产规模占行业总规模的34%以上,前十大公司规模已占50%以上,行业集中度已接近发达市场水平,资金的集中趋势明显。这说明,激烈的同业竞争迫使基金管理公司必须不断进行业务和品种、服务的创新,公司的品牌、知名度、过往业绩、市场形象等将成为投资者选择基金的重点参考标准。

7.基金整体收益跑输大盘、投资者心理预期降低

美国2004年只有七分之一的基金跑赢大盘指数,而1940年当时有四分之三的基金跑赢大盘。1983年~2004年美国共同基金的平均收益仅为大盘收益的79%,落后于股票的平均升幅和收益。按照晨星资讯的分类,2006年我国运作满一年的138只股票型基金算术平均年收益率高达128.16%,而同期沪深300指数全年涨幅161.55%,绝大多数基金没有跑赢沪深300指数,真正为投资者获取超额收益的仅有华夏大盘精选、中邮核心优选等9个产品,不足股票型基金总数的10%。

三、优化我国基金持有人结构的对策建议

1.大力发展养老保险、企业年金等机构投资者,开辟长期资金来源

大力发展资金稳定性、风险收益倾向,以及投资周期不同的各类机构投资者,将有助于完善基金治理结构,减少基金集中赎回发生的概率

。养老保险、企业年金等机构投资者风险低,周期长,现金流稳定,加大他们的投资基金的比例将有助于基金的稳定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美国的养老金市场发展迅速。1990年末, 美国的养老金资产总额为31978万亿美元, 2002年末总额达到10115 万亿美元,是1990年的2155 倍。养老金、共同基金和保险基金已经成为美国资本市场上的三大主力机构投资者。

我国拥有13亿人口,20纪60年代和80年代中国出现过两次人口增长高峰,这两部分人群对专业理财需求强烈。根据世界银行测算,到2030年,中国养老基金资产将会达到1.8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企业年金市场,未来潜力巨大。建立类似美国401k 的个人养老账户投资计划,可以在完善我国的养老金体系的同时,引导投资者对基金进行长期投资,不被市场的短期波动所左右。

2.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引导机构投资者适度提高投资比重

税收保护机制是资本市场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税法中,根据持有证券的时间长短不同,分为长期资本利得和短期资本利得,持有期限越长、则卖出时的税率越低,在这样的情况下基金持有人就会注意税后回报的利益,基金的操作风格也就比较长期化。我国现行法规中,个人投资于股票和基金的投资收益都是免税所得,机构投资于股票和基金的投资收益是应税所得,机构的股票分红为应税所得,机构的基金分红为免税所得。

3.调整基金收费结构,鼓励投资者长期投资

通过调整基金申购赎回费率结构,引导投资者长期持有基金,降低基金集中赎回的风险。如采用时间累退制下的赎回费率设计,根据基金持有人持有时间的长短不同,分别收费,持有时间越长,费率越低。再者灵活调整基金的各种费率,进行基金分级。还可以按照投资者的类型进行分类费率设计。机构投资者又可以细分为保险资金、社保基金、上市公司等几类,设计不同的收费标准,以满足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的需求。

4.推广定期定额等投资方式

目前美国共同基金的持有者中,63%是通过固定缴费计划帐户持有共同基金的。采用定期定额投资方式的投资者,在市场面临短期调整时不会赎回基金份额,反而会以较低的价格,用同样的资金,购入更多的基金份额。定期定额投资方式的推广,将为我国开放式基金提高稳定的资金流入,从而大大降低基金集中赎回的风险。

第4篇

工业废水污染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采用因子分析方法,选取工业废水中八种金属污染物质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了我国31个省份水污染中金属污染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了各省份主要污染来源,为我国水污染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因子分析;金属污染;评价指标

1.引言

人类文明迅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特别是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废水排放成为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中国七大水系中国,辽河、海河污染最为严重,长江流域水系水质总体情况良好,但受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42.5%和35.7%;据监测,全国115座城市地下水严重污染,占检测总数的97.5%,其中重度污染约占40%;90年代后,我国东部湖泊几乎全部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镉、铅、六价铬、砷、铅、汞、挥发酚及氨氮等金属物质对水体具有严重污染性,易导致水生物缺氧或中毒而死,因此根据2011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对全国31个省份的工业废水排放中的污染物进行因子分析,并选出其中八项作为作为评价污染状况的指标。选取因子为:镉(X1)、六价铬(X2)铅(X3)、砷(X4)、挥发酚(X5)、汞(X6)、石油类(X7)、氨氮(X8)。八种物质的用途用以说明废水工业来源,分析各省份污染主要元素,方便确定治理方向,对不同省份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监测与治理。

2.实证分析

因子分析就是由样本的数据资料将每一个原始变量用起支配作用的公共因子与特殊因子的线性函数来表示,以尽量保持和合理解释原始变量间的复杂关系。基本模型如下:Xp=a运用统计软件SPSS16.0 for Windows,进行KMO值检验,该数据的KMO值为0.553,一般适合因子分析。对数据进行方差贡献率检测,累计方差为80.614%,即3个主因子提供了源资料的80.614%的信息,较为适合因子分析原则。旋转后的累计贡献率未发生变化,即总的信息量没有损失。

因子分析的目的是将具有相近的因子载荷的各个变量置于一个公因子之下,正交方差最大旋转使每一个主因子只与最少个数的变量相关,从而使足够多的因子负荷都很小,更好的实现对因子意义的解释。表1为进行方差最大化旋转前后的因子载荷矩阵,由旋转前的因子载荷矩阵可知,系数差别不是很明显,表明三个公因子的意义不是很清楚,因此进行方差最大化旋转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结果表明,公共因子1为镉、铅、砷的组合;公共因子2为六价铬、汞和氨氮的组合;公共因子3为挥发酚和石油类的组合。铅和砷的公因子系数分别达到0.978和0.971,因而相关性最强,很有可能出自同一个来源。

计算因子得分,并且以提取的3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建立综合评价模型:

对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按降序排列,并以此为标准分别对各省份进行排名,得到一个全国金属水污染情况排名。

第一公共因子是镉、铅、砷的组合,分析工业废水来源,三种元素集中的工业有可能是当地的染料生产行业,电池、化工产品及有色金属制造等行业。以其作为评价条件,污染较为严重的是湖南、云南、广西、江西、甘肃这五个省份。这几个省份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并且湖南、广西、江西省份水资源丰富,然而由于采矿技术力量不够,选矿、洗矿产生的镉、锰、铅等超标,并随着河流流动,延伸长远,破坏极为严重。第二公共因子是六价铬、汞、氨氮的组合。以江西、广东、湖北、浙江、江苏污染最为严重,皮革生产、食品冷藏等行业易造成六价铬、汞、氨氮类的污染。说明这五个省份的电镀、制革、冶金以及化肥制造等行业污染较为严重。第三公共因子是挥发酚和石油类,挥发酚多来自炼焦、炼油工业废水排放,石油类多来自石油加工、化工工业等废水排放。以山西、河北、江苏、河南、黑龙江污染最为严重,作为老工业基地,这与煤炭工业、炼焦、炼油以及机械制造工业有关。

根据八种指标的综合评价,湖南、江西、广东、云南、湖北的水污染情况较为严重。排名较为靠后的是海南、北京、宁夏、、天津等省份,宁夏、处于西部地区,水资源较少,海南旅游业发展胜于工业发展,因而水污染相对较少;北京、天津等省市,由于近几年的国家政策支持,污染的治理情况较好,但是不能忽略的是,这八项指标以外的污染情况未经测定,其他方面的污染未见得乐观。

3.建议

①政策上完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建立节能减排考核机制,加强环境监督管理职能。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同时严格监督工业废水排放情况,道德与法律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②提高废水利用率。水体污染中的金属元素本身对工业生产有重大价值,特别是砷、铅、镉、六价铬等元素都是重要化工材料,然而作为废弃物排放,会给水生物和人类带来重大伤害。应采用提高污水处理技术,提取废物中金属进行回收再利用。

③进行生物处理。即利用生物降解的方法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后在排放。通过沉池、生物转盘、排毒等相关步骤,对污水进行分解,去除污染物质,或利用一定的能源和处理药剂,把污水中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污泥和二氧化碳。

参考文献:

[1]苗迎春,范超群,郭洁.我国水环境现状及改善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2,(03):4344

[2]王淑芬.应用统计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71275

[3]王雄军,赖健清.基于因子分析法研究太原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J].生态环境,2008,17(02):671676

第5篇

[关键词] 证券投资基金 持有人 特征比较 对策

一、选题背景与目的

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一种金融投资工具,从问世以来在海内外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迅猛发展。美国的共同基金自1924年成立“马萨诸塞投资信托基金”,至今已有80多年的发展历程。1996年美国的共同基金就已超过商业银行业的资产规模,成为全美第一大金融产业。我国规范的证券投资基金起源于1998年,规范基金的发展历史只有10年,在很短的时间里基金行业和基金市场取到了跨跃式的发展。突出表现在我国基金的数量、资产规模在高速增长。根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成为近两年金融市场中成长速度最快的金融子行业。2003年~2006年间,我国银行储蓄存款的平均增长率为15%,保险业资产规模的平均增长率为32%,而证券投资基金资产规模的平均增长率却高达65%。2007年8月末,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资产规模已超越保险业而成为我国第二大金融行业。

开放式基金始终要面临投资者的不确定赎回要求,如果投资者缺乏成熟和理性,在“羊群效应”下集中要求赎回,就会引发基金的流动性风险,进而引发基金纷纷抛售重仓股,加重基金净值的缩水和股价的走低,加重市场的恐慌气氛和赎回潮。因此优化基金持有人结构,引导投资者行为不仅关系到基金的收益水平和稳定程度,更关系到金融市场乃至金融体系运行的安全稳定。

二、持有人特征比较

1.我国个人投资者比例高,投资经验不足,易导致流动性风险

从2005年到2007年,我国基金持有人结构中个人比例大幅上升。统计显示,2005年个人投资者占比仅有59%,但2007年中报这一比例已经飙升至86%。在偏股型基金当中,这一比例高达90%。由于我国基金投资者多以个人为主,抗风险的能力较低,投资经验缺乏,介入的成本高。一旦市场大幅调整、基金净值大幅缩水或长期滞涨,容易做出非理性的决策。羊群行为通常会助长追涨杀跌,将导致基金投资的短期化。

2.我国机构投资者中养老保险和社保基金所占比例低

美国的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中,人寿保险、养老保险等机构投资者的资产规模非常大,这类投资者的投资周期长,承受短期风险的能力强。美国共同基金中大约40%的份额由退休资金持有,其中雇主发起的退休计划和来源于401k 的退休计划大约各占一半。401K计划是美国一种特殊的养老金制度,企业为员工设立专门的401K账户,员工自主选择证券组合进行投资,收益计入个人账户,员工退休时所能拿到的退休金数额取决于该账户投资资本市场中的资产增值情况。而我国基金中养老保险和社保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规模远远低于美国等成熟市场,2006年的社保基金、企业年金所占比例不足2%,机构投资者主要以保险公司和其他一般机构为主,机构投资者介入资本市场特别是持有基金的规模非常有限。

3.持有周期短,年赎回率高,投资行为短期化

我国基金持有人的持有周期呈现明显的“短期化特征”:2004年我国偏股型基金的赎回率达到63%,相当于基金平均持有周期为1.6年。2006年偏股型基金的赎回率达85%,相当于基金平均持有周期不到1.2年。美国基金持有周期也明显缩短,持有人逐渐“从长期投资走向中期投资”:20世纪50年~60年代美国股票基金的年度赎回率仅为6%左右,相当于基金持有周期长达16年。

4.基金产品线结构不够丰富

美国2006年股票型和平衡型基金资产占全美基金的63%,债券基金资产占14%,货币市场基金占23%。美国股票基金的构成丰富,有行业基金、国际基金或海外基金、蓝筹基金,也有高风险的基金。而我国股票型与配置型基金共占据基金市场总规模95%,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投资者购买的基金多以股票性基金为主,基金市场结构严重失衡,需要进一步优化。

5.基金投资占全部家庭资产比重增高

美国1980年时仅有十六分之一的家庭投资共同基金,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投资共同基金的家庭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一。与之相似,我国的基金投资占全部家庭资产比重也在增高。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2007年四季度的调查统计,当前基金个人投资者大部分是月均固定收入在5千元以下的“工薪族”个人投资者,占比76%,可见这是一个中低收入的群体。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人员、企业和公司管理人员、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干部等工薪阶层人员。

6.缺乏鲜明的选择基金的标准偏好

在美国,牛市时年均20%的收益率会使6%左右的基金费用被忽视,而熊市中,低收益率加上高基金费率将减少实际投资收益率,投资者对费率成本就会格外重视。很多投资者在选择基金的时候,通常会比较查阅基金的收费情况。我国目前的前5大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资产规模占行业总规模的34%以上,前十大公司规模已占50%以上,行业集中度已接近发达市场水平,资金的集中趋势明显。这说明,激烈的同业竞争迫使基金管理公司必须不断进行业务和品种、服务的创新,公司的品牌、知名度、过往业绩、市场形象等将成为投资者选择基金的重点参考标准。

7.基金整体收益跑输大盘、投资者心理预期降低

美国2004年只有七分之一的基金跑赢大盘指数,而1940年当时有四分之三的基金跑赢大盘。1983年~2004年美国共同基金的平均收益仅为大盘收益的79%,落后于股票的平均升幅和收益。按照晨星资讯的分类,2006年我国运作满一年的138只股票型基金算术平均年收益率高达128.16%,而同期沪深300指数全年涨幅161.55%,绝大多数基金没有跑赢沪深300指数,真正为投资者获取超额收益的仅有华夏大盘精选、中邮核心优选等9个产品,不足股票型基金总数的10%。

三、优化我国基金持有人结构的对策建议

1.大力发展养老保险、企业年金等机构投资者,开辟长期资金来源

大力发展资金稳定性、风险收益倾向,以及投资周期不同的各类机构投资者,将有助于完善基金治理结构,减少基金集中赎回发生的概率。养老保险、企业年金等机构投资者风险低,周期长,现金流稳定,加大他们的投资基金的比例将有助于基金的稳定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美国的养老金市场发展迅速。1990年末, 美国的养老金资产总额为31978万亿美元, 2002年末总额达到10115 万亿美元,是1990年的2155 倍。养老金、共同基金和保险基金已经成为美国资本市场上的三大主力机构投资者。

我国拥有13亿人口,20纪60年代和80年代中国出现过两次人口增长高峰,这两部分人群对专业理财需求强烈。根据世界银行测算,到2030年,中国养老基金资产将会达到1.8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企业年金市场,未来潜力巨大。建立类似美国401k 的个人养老账户投资计划,可以在完善我国的养老金体系的同时,引导投资者对基金进行长期投资,不被市场的短期波动所左右。

2.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引导机构投资者适度提高投资比重

税收保护机制是资本市场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税法中,根据持有证券的时间长短不同,分为长期资本利得和短期资本利得,持有期限越长、则卖出时的税率越低,在这样的情况下基金持有人就会注意税后回报的利益,基金的操作风格也就比较长期化。我国现行法规中,个人投资于股票和基金的投资收益都是免税所得,机构投资于股票和基金的投资收益是应税所得,机构的股票分红为应税所得,机构的基金分红为免税所得。

3.调整基金收费结构,鼓励投资者长期投资

通过调整基金申购赎回费率结构,引导投资者长期持有基金,降低基金集中赎回的风险。如采用时间累退制下的赎回费率设计,根据基金持有人持有时间的长短不同,分别收费,持有时间越长,费率越低。再者灵活调整基金的各种费率,进行基金分级。还可以按照投资者的类型进行分类费率设计。机构投资者又可以细分为保险资金、社保基金、上市公司等几类,设计不同的收费标准,以满足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的需求。

4.推广定期定额等投资方式

目前美国共同基金的持有者中,63%是通过固定缴费计划帐户持有共同基金的。采用定期定额投资方式的投资者,在市场面临短期调整时不会赎回基金份额,反而会以较低的价格,用同样的资金,购入更多的基金份额。定期定额投资方式的推广,将为我国开放式基金提高稳定的资金流入,从而大大降低基金集中赎回的风险。

5.设计差异化产品,树立成熟的投资理念

依据投资者对风险收益的不同偏好,为不同风险收益偏好的投资者提供不同的新基金品种显得十分必要。考虑到行情低迷时的稳健需求,可以适当加大债券型和货币市场基金的比重,大力发展保本型基金等避险基金应对股市调整,形成一条完善的基金产品线。还可以考虑基金分拆、二次发行、基金理财帐户的推出等创新方式。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 证券投资基金 持有人 特征比较 对策

一、选题背景与目的

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一种金融投资工具,从问世以来在海内外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迅猛发展。美国的共同基金自1924年成立“马萨诸塞投资信托基金”,至今已有80多年的发展历程。1996年美国的共同基金就已超过商业银行业的资产规模,成为全美第一大金融产业。我国规范的证券投资基金起源于1998年,规范基金的发展历史只有10年,在很短的时间里基金行业和基金市场取到了跨跃式的发展。突出表现在我国基金的数量、资产规模在高速增长。根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成为近两年金融市场中成长速度最快的金融子行业。2003年~2006年间,我国银行储蓄存款的平均增长率为15%,保险业资产规模的平均增长率为32%,而证券投资基金资产规模的平均增长率却高达65%。2007年8月末,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资产规模已超越保险业而成为我国第二大金融行业。

开放式基金始终要面临投资者的不确定赎回要求,如果投资者缺乏成熟和理性,在“羊群效应”下集中要求赎回,就会引发基金的流动性风险,进而引发基金纷纷抛售重仓股,加重基金净值的缩水和股价的走低,加重市场的恐慌气氛和赎回潮。因此优化基金持有人结构,引导投资者行为不仅关系到基金的收益水平和稳定程度,更关系到金融市场乃至金融体系运行的安全稳定。

二、持有人特征比较

1.我国个人投资者比例高,投资经验不足,易导致流动性风险

从2005年到2007年,我国基金持有人结构中个人比例大幅上升。统计显示,2005年个人投资者占比仅有59%,但2007年中报这一比例已经飙升至86%。在偏股型基金当中,这一比例高达90%。由于我国基金投资者多以个人为主,抗风险的能力较低,投资经验缺乏,介入的成本高。一旦市场大幅调整、基金净值大幅缩水或长期滞涨,容易做出非理性的决策。羊群行为通常会助长追涨杀跌,将导致基金投资的短期化。

2.我国机构投资者中养老保险和社保基金所占比例低

美国的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中,人寿保险、养老保险等机构投资者的资产规模非常大,这类投资者的投资周期长,承受短期风险的能力强。美国共同基金中大约40%的份额由退休资金持有,其中雇主发起的退休计划和来源于401k 的退休计划大约各占一半。401k计划是美国一种特殊的养老金制度,企业为员工设立专门的401k账户,员工自主选择证券组合进行投资,收益计入个人账户,员工退休时所能拿到的退休金数额取决于该账户投资资本市场中的资产增值情况。而我国基金中养老保险和社保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规模远远低于美国等成熟市场,2006年的社保基金、企业年金所占比例不足2%,机构投资者主要以保险公司和其他一般机构为主,机构投资者介入资本市场特别是持有基金的规模非常有限。

3.持有周期短,年赎回率高,投资行为短期化

我国基金持有人的持有周期呈现明显的“短期化特征”:2004年我国偏股型基金的赎回率达到63%,相当于基金平均持有周期为1.6年。2006年偏股型基金的赎回率达85%,相当于基金平均持有周期不到1.2年。美国基金持有周期也明显缩短,持有人逐渐“从长期投资走向中期投资”:20世纪50年~60年代美国股票基金的年度赎回率仅为6%左右,相当于基金持有周期长达16年。

4.基金产品线结构不够丰富

美国2006年股票型和平衡型基金资产占全美基金的63%,债券基金资产占14%,货币市场基金占23%。美国股票基金的构成丰富,有行业基金、国际基金或海外基金、蓝筹基金,也有高风险的基金。而我国股票型与配置型基金共占据基金市场总规模95%,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投资者购买的基金多以股票性基金为主,基金市场结构严重失衡,需要进一步优化。

5.基金投资占全部家庭资产比重增高

美国1980年时仅有十六分之一的家庭投资共同基金,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投资共同基金的家庭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一。与之相似,我国的基金投资占全部家庭资产比重也在增高。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2007年四季度的调查统计,当前基金个人投资者大部分是月均固定收入在5千元以下的“工薪族”个人投资者,占比76%,可见这是一个中低收入的群体。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人员、企业和公司管理人员、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干部等工薪阶层人员。

6.缺乏鲜明的选择基金的标准偏好

在美国,牛市时年均20%的收益率会使6%左右的基金费用被忽视,而熊市中,低收益率加上高基金费率将减少实际投资收益率,投资者对费率成本就会格外重视。很多投资者在选择基金的时候,通常会比较查阅基金的收费情况。我国目前的前5大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资产规模占行业总规模的34%以上,前十大公司规模已占50%以上,行业集中度已接近发达市场水平,资金的集中趋势明显。这说明,激烈的同业竞争迫使基金管理公司必须不断进行业务和品种、服务的创新,公司的品牌、知名度、过往业绩、市场形象等将成为投资者选择基金的重点参考标准。

7.基金整体收益跑输大盘、投资者心理预期降低

美国2004年只有七分之一的基金跑赢大盘指数,而1940年当时有四分之三的基金跑赢大盘。1983年~2004年美国共同基金的平均收益仅为大盘收益的79%,落后于股票的平均升幅和收益。按照晨星资讯的分类,2006年我国运作满一年的138只股票型基金算术平均年收益率高达128.16%,而同期沪深300指数全年涨幅161.55%,绝大多数基金没有跑赢沪深300指数,真正为投资者获取超额收益的仅有华夏大盘精选、中邮核心优选等9个产品,不足股票型基金总数的10%。

三、优化我国基金持有人结构的对策建议

1.大力发展养老保险、企业年金等机构投资者,开辟长期资金来源

大力发展资金稳定性、风险收益倾向,以及投资周期不同的各类机构投资者,将有助于完善基金治理结构,减少基金集中赎回发生的概率。养老保险、企业年金等机构投资者风险低,周期长,现金流稳定,加大他们的投资基金的比例将有助于基金的稳定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美国的养老金市场发展迅速。1990年末, 美国的养老金资产总额为31978万亿美元, 2002年末总额达到10115 万亿美元,是1990年的2155 倍。养老金、共同基金和保险基金已经成为美国资本市场上的三大主力机构投资者。

我国拥有13亿人口,20纪60年代和80年代中国出现过两次人口增长高峰,这两部分人群对专业理财需求强烈。根据世界银行测算,到2030年,中国养老基金资产将会达到1.8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企业年金市场,未来潜力巨大。建立类似美国401k 的个人养老账户投资计划,可以在完善我国的养老金体系的同时,引导投资者对基金进行长期投资,不被市场的短期波动所左右。

2.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引导机构投资者适度提高投资比重

税收保护机制是资本市场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税法中,根据持有证券的时间长短不同,分为长期资本利得和短期资本利得,持有期限越长、则卖出时的税率越低,在这样的情况下基金持有人就会注意税后回报的利益,基金的操作风格也就比较长期化。我国现行法规中,个人投资于股票和基金的投资收益都是免税所得,机构投资于股票和基金的投资收益是应税所得,机构的股票分红为应税所得,机构的基金分红为免税所得。

3.调整基金收费结构,鼓励投资者长期投资

通过调整基金申购赎回费率结构,引导投资者长期持有基金,降低基金集中赎回的风险。如采用时间累退制下的赎回费率设计,根据基金持有人持有时间的长短不同,分别收费,持有时间越长,费率越低。再者灵活调整基金的各种费率,进行基金分级。还可以按照投资者的类型进行分类费率设计。机构投资者又可以细分为保险资金、社保基金、上市公司等几类,设计不同的收费标准,以满足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的需求。

4.推广定期定额等投资方式

目前美国共同基金的持有者中,63%是通过固定缴费计划帐户持有共同基金的。采用定期定额投资方式的投资者,在市场面临短期调整时不会赎回基金份额,反而会以较低的价格,用同样的资金,购入更多的基金份额。定期定额投资方式的推广,将为我国开放式基金提高稳定的资金流入,从而大大降低基金集中赎回的风险。

5.设计差异化产品,树立成熟的投资理念

依据投资者对风险收益的不同偏好,为不同风险收益偏好的投资者提供不同的新基金品种显得十分必要。考虑到行情低迷时的稳健需求,可以适当加大债券型和货币市场基金的比重,大力发展保本型基金等避险基金应对股市调整,形成一条完善的基金产品线。还可以考虑基金分拆、二次发行、基金理财帐户的推出等创新方式。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中职生;国家资助金;支配状况;调查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36-02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据统计,目前绝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均来自农村和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其中有不少学生因为得不到有效的经济资助,从而未能顺利入学或完成学业。2007年5月13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规定: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安排专项资金设立国家助学金,资助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的在校一、二年级所有农村户籍的学生和县镇非农户口的学生以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第三年实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这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中职生的深切关爱,它促进了教育公平,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又一重大举措。该项政策施行已五年,但学生对国家资助金支配情况如何,目前尚未见详细报道。笔者就学生对国家发放资助金意义的了解状况、学生对国家资助金的支配状况以及学生如此支配国家资助金的原因三方面抽取了我校2010和2011级共168名学生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

一、调查内容

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对国家发放资助金的意义理解呈多样化。

1.41.7%和37.5%的学生认为国家发放资助金是用来供学习之用和帮助贫困学生减轻负担,16.1%的学生则直接说明这笔资助金是给父母补贴家用,另有18.5%的学生认为这是国家对职高的特别赞助,是为了鼓励职高的发展,11.9%的学生认为它是自己的一笔生活费,用来购买所需之品,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改善日常的生活。

2.从数据比例上看学生对国家这笔资助金的认识是基本正确或比较正确的,但也影射出了一些不良倾向,比如用来买所需品就是MP4、漂亮的衣服、吃大餐等,虽然数量不大,但也有一定的代表性,这种现象不容忽视。

1.从表2、表3可以看出将国家资助金做自己的生活费和由父母替自己保管是目前最主要的支配方式。生活费的具体开支则包括:买名牌衣服和鞋子;做头发;买手机、电脑、MP4、玩具;吃肯德基、零食、大餐;上网,充手机费;买自己喜欢的东西等,由此可见资助金多被用于自我享受和娱乐,所以尽管26%的学生是想要供学习生活之需,用在该用的地方,却只有11.9%的学生用来买学习用品,交学费,看来学生言行不一,事实远非我们所期望。而将钱交由父母保管的则是因为父母要求上交(占总人数4.2%),老师要求交给父母(占4.8%),杜绝自己乱花钱(占25%),事实上父母在这里不过充当了一个临时保管员而已。

2.21.4%的学生选择储存起来,他们或想留着以后用(占13.9%),或因为平时有钱不需动用国家资助金(占3.6%)。只有3%的学生会将这笔钱贴补家用,但令人惊奇的是竟有29.8%的学生认为如此支配这笔钱的原因是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补贴家用,真是不可思议的结果!

3.4.8%学生不知道自己支配的理由,可见其盲目和随性。11.9%的学生则明确指出是为了满足自己,如为增加同学间的友谊而大撮一顿;觉得全给父母心不甘所以自己先花掉一些;买平时向父母要却不肯给买或数目较大买不起的东西等。有一位学生因自己有打工的经历知道钱来之不易,所以认为钱就该用在刀刃上;3位学生(占1.7%)则说国家资助金让他们可以不必向父母要钱,可以学习如何合理花钱。

二、结果分析

1.学校宣传组织未完全到位。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其实并不真正理解国家这笔资助金发放的目的和意义。家长或因部分学生的蓄意隐瞒或只乐于天上掉了一块馅饼给自己的孩子又或家境良好不屑于这笔钱以及学校疏于沟通等原因对国家的资助政策也不甚了解。

2.学校德育工作未完全到位。毋庸质疑,职业学校的生源决定了从一开始学生的德育教育的艰巨性和重要性,这样的一批学生是极需要学校老师利用各种机会采用多种形式来加强思想和品德教育的,而且这些工作不但要做到平时,更要在面临重大事件时有的放矢,重点出击,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帮助他们正确处理。本文调查中所发现的学生各种错误思想和做法无疑再次显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不到位。

3.学生自身素质修养不到位。虽然我们强调教育和引导的重要性,但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职中生是由于多种原因,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就已经成了不良品质和习性的学生,他们对事物、生活和学习有着一套自己的认知方式,并且常常我行我素,不愿或难以接受优秀的品质,这就造成他们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普遍低下,所以调查中显示出的学生不良言行也就不足为怪了。

4.学校检查监督不到位。作为学校领导和老师,他们似乎更多的关注资金发放到位、落实的问题,而忽略了对资助金支配的检查和监督;钱发到每个符合条件的学生手里工作就结束了,至于继续监管,发现不良倾向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的工作就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这钱是国家给他们的,要怎么使用是他们的自由”的态度而漠然视之,这无形中也助长了学生中的一些不良风气。

三、结论和建议

就我们的抽样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在对国家发放资助金的认识和具体使用支配上与国家制定政策的初衷还是有一定或比较大的差距。那怎样缩小这种差距从而让这笔资助金真正发挥它的价值和作用呢?笔者认为应抓住“一中心”即国家资助金,“两基本点”即思想和行动,并以此为契机,让学生接受一次生动深刻的思想教育,真正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同时又可大力宣传职业教育,让职业教育更好的响应国家的号召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更优秀的建设者。

1.思想上,让学生和家长深刻认识资助金发放的意义。笔者认为发放国家资助金应举办一个发放的仪式,让学生感到学校的重视。学校要在发放的仪式上讲明国家相关政策,让学生明确资助金发放是国家落实《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决定》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和政府对中职生的深切关爱;组织学生学习学校制定的《国家资助金管理办法》,对广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另外如有条件可请家长一起参加发放仪式,或以书面形式告知,让所有家长对此事也一清二楚,并协同学校一起帮助他们的孩子用好这笔钱,把孩子培养好。

2.行动上,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合理支配资助金。这里的行动就是学校通过多种丰富生动而有效的教育活动让学生懂得怎样合理支配资助金和一些基本的理财知识。如:黑板报、主题班会、文学社团的征文、小品话剧的排演等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让学生真正广泛参与进来,并在这些活动中受到教育,从而指导自己合理支配。

第8篇

一、江苏省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现状

(一)基于地域视角 具体如下:

(1)总体情况。在接受调查的204家江苏省中小企业中,有137家企业认为目前资金状况一般,占全部调查对象的67.16%;有34家企业认为目前资金宽裕,占全部调查对象的16.18%;有33家企业认为目前资金紧张,占全部调查对象的16.67%。总的来说,有超过八成的中小企业目前的资金状况处于和好于一般状态,说明江苏各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总体呈现良好健康态势。

(2)苏南。在接受调查的98家苏南中小企业中,有64家企业目前资金状况一般,占苏南地区全部调查对象的65.30%,此外各有17家企业资金处于紧张和宽裕的状态,均占苏南地区全部调查对象的17.35%。可见,苏南大部分中小企业资金状况良好,能够跟得上企业和市场的发展脚步。

(3)苏中。接受问卷调查的苏中地区中小企业共有50家,有33家中小企业目前资金状况处在一般状态,占苏中地区全部调查对象的66%;有12家中小企业表示资金宽裕,占苏中地区全部调查对象的24%;还有5家企业目前资金状况紧张,占苏中地区全部调查对象的10%。苏中地区的中小企业大部分资金状况呈现一般状态,比率甚至稍稍超过了苏南地区,资金富裕的企业比率也超过了苏南,此外,呈现资金紧张的企业,从统计数据上来看也低于苏南,总体上资金状况优于苏南地区的中小企业。

(4)苏北。在接受问卷调查的56家苏北地区中小企业中,有40家中小企业目前资金状况一般,占苏北地区全部调查对象的71.43%;有12家企业呈现出紧张的状态,占苏北地区全部调查对象的21.43%;而仅有4家企业表示资金宽裕,占苏北地区全部调查对象的7.14%。不难看出,苏北各中小企业的资金状况总体上同样呈现出一般的状态,但是,与苏南、苏中的中小企业相比,资金紧张的企业数目明显偏多,并且,企业数量也有相当大的差距。苏北地区中小企业的资金紧张情况是三个地区中最为严重的。

(二)基于行业视角 具体有:

(1)总体情况。在接受调查的中小企业中,高科技企业61家,占据了全部企业的30%;轻工业和商业各有54家,均占据全部企业的27%;而其他行业也有33家,占据全部企业的16%。这样的比率显示出,中小企业分布特性在几个主要的行业中较为均衡。

(2)轻工业。在轻工业类中小企业中,最为偏好的资金来源是银行贷款,依次是自筹资金、民间借贷和内部集资。在将企业初创期和目前的资金来源进行比较后,银行贷款的选择倾向略微下降,选择的企业数目由成立时的49家降到了46家;自筹资金这一资金来源占据了企业融资偏好的第二位,并且有更多的企业通过这一方式进行了融资,选择这一资金来源的企业数目由原来的39家上升到了41家,青睐趋势显而易见;民间借贷对于轻工业中小企业而言是资金来源的第三位选择,但从统计数据来看,企业成立时和目前的倾向相比并没有发生变化,保持着一定的稳定性。此外,内部集资也是企业资金来源的一大选择,但在轻工业领域,这一资金来源选择倾向从原来的21家下降到了18家,略有下降;虽然财政投入、股权融资和其他方式也是不错的资金来源,但是在轻工业行业,选择的企业数量较少。

(3)高科技产业。在高科技产业类中小企业中,最为偏好的资金来源是银行贷款,其次是自筹资金、内部集资和股权融资。在列出的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是最受高科技企业欢迎的资金来源,并且有48家企业目前的资金来源中有银行贷款这一项,企业数量比成立时多出了2家。位于第二位的自筹资金选项,选择其作为资金来源的企业数目也有所上升,由原来的32家上升到了35家,虽然上升程度不是很大,但也足以显现出高科技产业对该融资来源的重视。此外,高科技企业对内部集资、财政投入、股权融资和民间借贷的偏好程度相当,选择这四类资金来源的企业也是呈现出了上升趋势,和企业成立时相比,分别有了1、1、3、6家企业数目的上升。而其他方式几乎没有企业去选择。

(4)商业。在从事商业类的中小企业中,银行贷款、自筹资金、内部集资是企业最主要的三大资金来源。但是和轻工业以及新科技产业类的企业相比,银行贷款这一资金来源并没有显示出遥遥领先的姿态,自筹资金的比重和银行贷款呈现出并驾齐驱的态势。但分析显示,三大资金来源受青睐的程度与企业成立时相比都有了些许下降,自筹资金从原来的36下降到了33,银行贷款从38下降到了37,而内部集资更是从22下降到了18;此外,民间借贷、财政投入、股权融资和其他方式这四项资金来源虽说不是商业类的资金来源巨头,但从趋势上来看,这四项资金已经受到了商业类中小企业的重视,与成立时相比,选择民间借贷、财政投入的分别多出了2家企业,而股权投资也多出了一家企业,这细微的变化显示已经有更多的企业对这四项资金来源表示了青睐。

(5)其他。在除去上述三大行业的剩余中小企业中,自筹资金、银行存款和内部集资是比较重要的三大资金来源,拥有自筹资金和银行存款这两项资金来源的企业数量从成立时的21都上升到了26,而内部集资从14上升到了17。位列第四位的财政投入也有了数量的上升。民间借贷、股权融资和其他方式是企业采用的比较少的三种资金来源,但其中股权融资和其他方式是上升的,民间借贷是减少的。(详细数据如图1、表1所示)

图1 其他企业现有资金来源与成立之初的比较

在接受调查的204家企业中,轻工业、高科技产业、商业和其他产业这四类中小企业最为偏好的资金来源是银行贷款,分别有49家、52家、39家和29家中小企业把银行贷款视为企业最喜好的资金来源。其次,各行业分别有22家、31家、19家和16家中小企业把自筹资金这一资金来源视为第二偏好。

(三)发展阶段分析 具体如下:

(1)总体情况。在接受调查的204家中小企业中,处于创业期的企业资金57.14%处于一般状况,36.73%处于紧张状态,而只有6.12%的资金略显宽裕;而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中,83.65%资金状况一般,另外资金紧张和宽裕的比例分别为9.62%和6.73%;对于成熟期的中小企业,有43.14%的资金处于一般状态,45.10%为宽裕,11.76%为紧张状态。很明显,在创业期和成长期的企业状态下,资金大部分处于一般的情况,相对于成长期和成熟期来看,创业期资金的紧张程度最为严重。成熟期的资金的宽裕程度最高,发展的也最健康。由此,从创业期到成长期再到成熟期,中小企业的资金状况在一步步地健康发展。

(2)创业期。在创业期的中小企业(如图2),最为偏好的资金来源是银行贷款与自筹资金,其次是内部集资、民间贷款、财政收入和股权融资。在企业成立之初,绝大部分企业选择了银行贷款作为其筹集资金的最佳选择(40家),可是就目前来看,它的选择度下降了2家(38家),从而被自筹资金(成立时与目前均为38家)这一筹资方式超过。民间借贷、内部集资、财政收入这三种方式,从成立之初到目前均有所上升,分别为9家到17家、14家到15家以及4家到8家。而股权投资和其他方式与自筹资金的局势相同,均保持稳定,分别为7家和1家。不难看出,大部分的中小企业不管是在创立初期还是目前,都更为偏向于选择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为其融资的最佳途径,民间借贷、内部筹资以及财政投入与股权融资的选择性也在不断增加。

图2 创业期中小企业现有资金来源与成立之初的比较

(3)成长期。在成长期的中小企业中,最为偏好的资金来源是银行贷款,其次是自筹资金、内部集资和民间借贷。从图3不难看出,在将企业初创期和目前的资金来源进行比较后,各类主流倾向均为上升或保持稳定的趋势,除了内部筹资有轻微的下降。作为资金来源的首要选择,银行贷款的选择具有遥遥领先的地位,具有85到87家的选择,而最为第二选择性的自筹资金,从企业的成立之初目前,它的选择有了突破性的飞跃,由原来的63家到现在的72家。对于民间借贷从28家到29家这一点轻微的上升空间来看,财政收入与股权融资,虽然在总量上难以与民间借贷相抗衡,但其上升程度分别为19家到33家与16家到20家的4家变化,远远高于民间借贷。而其他方式的选择则保持稳定的2家。

(4)成熟期。在处于成熟期的中小企业中(如图3),银行贷款、自筹资金、内部集资是企业最主要的三大资金来源。和成长期相似,银行贷款的选择具有一定的优势,从创业之初到目前处于29家到33家的高选择。紧随其后的自筹资金从成立到目前有略微的下降,从原来的26家到25家的选择。内部筹资的选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保持着20家的选择。对于民间借贷以及财政投入,选择性均有略微的下降,分别从创业时期的9家和10家,下降到目前的7家和9家。股权融资是这段时期必须要提的资金来源方式,它的上升速度最快,从创业时期的10家,到了目前的17家,看来选择股权融资作为资金来源方式会在未来成为更多中小企业的选择。

在接受调查的204家企业中,有处于创业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的3类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他们最为偏好的资金来源都是银行贷款,分别有38家、91家和41家表现出了这样的偏好。但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对银行贷款的偏好是最为强烈的。有17家创业期企业和49家成长期企业把自筹资金看做第二偏好的资金来源,而成熟期的中小企业则偏向于把内部筹资作为企业的第二大资金来源。

二、江苏省中小企业资金来源困难原因

(一)江苏省不同地域中小企业认为资金来源困难的原因 对位于苏南的各中小企业而言,企业自身缺陷和金融机构提供资金还不足以满足企业需要是导致融资失败的主要原因,虽然次要原因还有很多,但银行的偏见还是以38.78%的比率被重点提了出来。对于苏中的各中小企业而言,银行贷款程序繁琐苛刻是导致企业融资失败的突出因素,比率竟占62%,此外这类企业同样面临企业自身缺陷和金融机构提供资金不足导致融资失败带来的影响。和苏南地区的中小企业一样,苏北的企业同样因为企业自身缺陷和金融机构提供资金不足这两大主要原因而导致融资失败,然而,有73.21%的企业认为融资失败的原因是由于企业自身存在缺陷,可见苏北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还有待提高。(数据详见表3)

(二)江苏省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认为资金来源困难的原因

三类企业在面对融资失败原因这一问题时,观点都偏向于企业自身问题和金融机构本来就能力有限的选项上。但高科技企业有37.7%的比例认为银行存在歧视中小企业的现象并且信用机构存在操作审批上的苛刻繁琐。轻工业和商业则分别有32.73%和35.19%这样稍大的比率认为银行贷款程序的繁琐苛刻应该为企业融资失败负责,或多或少应该采取行动配合中小企业融资的顺利进行。(数据详见表4)

(三)江苏省各发展阶段中小企业认为资金来源困难的原因

在对企业资金来源困难的原因调查中,绝大部分企业认为在于企业自身缺陷、金融机构本身能提供资金就不足与银行贷款程序的繁琐苛刻为主。但是对于成长期企业,银行的偏见在此占据了较大的比重,比值达到37.5%。创业期和成熟期的企业中也分别有28.57%和29.41%的比率认为是银行对中小企业有偏见而导致了融资失败的发生。由此可见,银行的偏见与歧视也是企业不能成功达到融资目的的原因之一。同时还可以发现三类企业对信用担保,民间高利,行业不景气没有报以过多的怨言。(数据详见表5)

在所有接受调查的江苏中小企业中,有26%的企业认为融资失败是企业自身存在一些缺陷,20%的企业认为是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不能满足企业需要导致的失败,此外,认为银行对中小企业有偏见和银行贷款程序繁琐苛刻导致融资失败的比率各占15%。认为另外三个原因导致融资失败的比率分别为9%、9%和6%。

(四)江苏省中小企业资金来源困难深层次原因 从上述调查统计的结果来看,资金来源困难主要来源于企业发展所表现的自身问题、银行的偏见以及融资贷款程序所折射的政府相关管理问题,即归结为内部和外部两方面。

(1)江苏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内部原因。具体有:一是中小企业在发展战略和内部管理方面存在问题。一些中小企业缺乏长远的发展战略,未能准确的定位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盲目追求扩大生产规模,寻求快速发展,使得中小企业无法相对稳健的发展,从而引发高歇业率和倒闭率。二是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旺盛。由于不少中小企业准备快速扩张生产经营规模,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来适应市场竞争需要,以及中小企业的人工,流动资金和原材料等多种生产经营成本的上涨等,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大幅度上涨,由此相应地增加了对外源融资特别是银行贷款的需求。

(2)江苏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外部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银行信贷体系不完善。信贷审批手续繁杂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问题。一笔贷款从申请到最后批复手续繁琐,所需时间过长,难以及时满足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容易贻误企业发展壮大的最佳时机。此外,银行在信贷这一块长久以来便对中小企业存有偏见。二是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不够。我国政府在目前的资本市场上仍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政府在引导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上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一方面,国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不够,缺乏专门为其提供服务的配套措施。不仅如此,现行金融体系还对中小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的活动作了过分严格的控制,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

三、江苏中小企业资金来源困难破解对策

(一)中小企业方面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一些改变、变革、内部规范化来提升企业的综合能力,从而吸引外部机构资金的进入,特别是江苏中小企业目前依赖较重的银行,尽力满足其融资条件。一是制定可行的企业发展战略、愿景,让银行等金融机构清楚企业的发展目标、路径以及可行的盈利模式,使其对企业长期良性成长充满信心。二是企业规范化建设以及再造,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心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小企业管理的规范化亟待提高,财务信息混乱、数据不真实,因此加强中小企业规范化管理体系的建设非常重要,特别是财务、内部风险控制以及日常管理制度的执行性等方面。三是塑造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人是非常重要的发展要素,打造一个和谐、团结、凝聚力强的企业文化易于激发企业员工的创造性和战斗力,从而转化为企业长久的发展潜力和动力。四是改变传统观念,在可能的前提下积极尝试除银行等常规金融机构外的资金来源,如进行股权的改造来引入战略投资者或其它产业投资基金等。

(二)金融机构方面 商业银行应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转变观念,合理配置金融资本,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为新的贷款增长点和利润来源渠道。利用利率的杠杆作用,对市场的金融贷款进行市场调节。要在商业银行内部成立中小企业信贷部,规范贷款管理,专门负责中小企业贷款审批、发放与管理。降低贷款手续的繁琐程度,方便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需要开发更多的金融服务项目,提高为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效率和提供相关的信息咨询服务。

(三)政府方面 具体有:

(1)加强适应中小企业资金来源需要的法律法规建设。政府要在已有的政策法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建设。政府部门主要以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贷款援助等方式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就江苏苏南、苏中、苏北各中小企业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来看,政府的政策性扶持也必须按地域实施。对于在调查问卷中对政府扶持显示出强烈欲望的苏北地区,政府应当下放制定地方税收优惠的权利,让地方政府根据当地中小企业的意愿和现状,制定出一套适合和方便他们更好地融资的政策。与此同时,政府应该以对待苏南地区的态度,对苏北地区中小企业提供财政援助,有理有据地切实帮助有需要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实现做大做强的愿望。当然,除了特别照顾苏北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外,政府部门也不能放松执行机构对已经制定的法律法规在苏南、苏中地区的执行情况,切忌把法律法规只当门面,不去实践。

(2)建立以政府为指导的融资担保体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制度、构建配套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是目前最迫切需要的政策支持。央行应制定一套适合中小企业特色的信用等级评定制度,目的是为了对中小企业的真实信用级别做出客观而公正的评价。对于那些没有很多固定资产来担保融资,谋求金融机构信任,但有良好发展空间和势头的中小企业,政府应当提供信贷担保,协助中小企业向参与计划的贷款机构取得贷款,信贷担保金额可视企业情况而定。各级财政部门应该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建立信用担保风险补偿基金,设立再担保基金制度,帮助担保机构分散风险。有关部门可重点扶持一些经营管理较好、风险管控水平较高、有一定影响力的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建立“扶优限劣”的良性发展机制,促进担保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3)谨慎制定货币政策。国家的货币政策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有着直接的影响。从全国大范围来看,中西部差距大,统一调息不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从江苏来看,南北经济同样也存在差异,只有针对不同地区做出不同的调息决策,才能更好地解决中小企业在融资上遇到的麻烦。政府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要充分考虑中小企业的状况,出台的政策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应该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此外还要对政策的后续实施过程进行跟踪监测和分析,根据形势的变化进行适时适度的预调和微调,降低货币政策与调控目标偏离的可能性,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

(4)完善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鼓励中小企业参与直接融资。拓宽直接融资方式无疑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途径,而通过中小板和创业板这种融资方式无疑是直接融资中的重点。因此,中国证监会应积极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尽快按现实需要建立交易成本较低、准入标准较松的二板市场或地方柜台交易市场,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直接融资的场所。

(5)引入民资机构。为更好地解决中小企业发展所需资金的来源问题,政府应该鼓励一定数量的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并设立银行提供融资服务,特别是对于面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民营金融机构给予政策上的优惠支持,中小企业多为民营企业,民营资本进入金融机构有利于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同时民营性质的金融机构对民营中小企业更为熟悉,对风险的控制能力会更好。另外,民营资本的进入会进一步促进目前的国有金融机构改进、创新服务和管理能力,从而更好的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

(6)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中小企业相当一部分从事科技创新领域,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已为世界各国所公认,在国内其专利技术往往得不到有效的法律保护,这就为技术转化为资本制造了障碍。因此,政府应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应降低相关的知识保护成本,主动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保驾护航,促进高科技类中小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像江苏这样发达的沿海省份,可以建立更多的产业投资基金,鼓励科技的市场化转化,提升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小额信贷 农村 Logit模型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农户获取资金的来源,很重要的一方面是来自信贷。小额信贷是为低收入贫困人口提供信贷服务的一种制度化信贷方式,它在十几年中为中国的扶贫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仅以农村小额信贷在宿迁市宿城区埠子镇陈集村农户中的业务发展情况为调查对象,分析该村在小额信贷的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一、农户参与小额信贷的情况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小额信贷在我国的生命力初步显现。宿迁作为江苏这个发达省份中经济发展相对较弱的城市,在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在宿迁市宿城区埠子镇陈集村,针对农户参与小额信贷业务的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

此次调查涉及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农地状况、农业经营、消费、信贷与储蓄等方面的信息。调查抽样方法为系统抽样。调查采取调查员直接入户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共收回问卷100份。

1.农户小额信贷的需求情况

调查发现,所有接受调查的农户均有不同程度的借贷需求。我们对所有农户的借贷目的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

根据调查,农户参与借贷的主要目的大致可以分为消费和生产经营两类,在消费类中,文化教育支出以43%的高比例排在首位。而生产经营类中,购买大型农机所占比例较高,为25%。

2.农户参与小额信贷的情况

在接受调查的100户农户中,参与了小额信贷的为84户,占84%。这表明当地相当多的农户参与了小额信贷,小额信贷的普及度较高。

我们将所有农户以收入分为五组,分别计算各组参与小额信贷的农户占该组户数的比重,结果如下表:

参与借贷的84户农户,平均收入为16888.50元。从表中得知,各层次的借贷比重大致相同且略呈递减形式,其中5000-10000元收入组,借贷者比例88%,为最高。

二、影响农户参与小额信贷的因素分析

(一)影响农户参与小额信贷的理论因素

影响农户借贷需求的主要因素应包括、农户经营规模、农户收入、农户财产和自有资金状况、农户生产投资规模农户大额生活现金支出以及农户借贷利率等。

1.农户的生产经营规模

农户的生产经营规模对农户小额信贷需求具有正向影响。农户的生产经营规模越大,对资金的需求规模就越大。

2.农户的收入、财产和自有资金状况

农户的收入、财产和自有资金状况对农户的借贷需求具有负向影响。收入水平越高,财产和自有资金的规模越大,农户发生小额信贷的可能性就越小,农户的小额信贷需求就越小。

3.农户的生产投资规模

农户的生产性现金投资规模越大,农户对资金的需求也越大。

4.农户现金支出

现金支出又分为农户基本生活支出和大额现金支出。其中农户文化教育等大额现金支出会对农户借贷需求具有正向影响。

5.农户借贷的利率

根据一般的市场机制,借贷利率与农户的借贷需求应具有负相关关系,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户借贷需求随利率的上升而下降。

(二)影响农户参与小额信贷因素的计量模型

为得出各因素对农户小额信贷的影响程度,这里建立Logit模型进行分析。模型中,被解释变量为农户是否参与小额信贷,解释变量选取农户耕地面积、农户总收入、农户现金资产、农户人均基本生活支出、农户生产经营支出、农户文化教育支出、农户医疗卫生支出7个因素。

在介绍模型之前,对各因素进行定义:

模型的具体形式如下:

式中Y表示农户是否参与小额信贷,其余各变量含义见表4,β是各解释变量的待估参数,β0是常数项。

(三)模型检验的结果

我们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100个样本数据进行了Logit回归处理。在处理过程中,采用了逐步筛选法。计量估计的结果大部分与理论分析一致。

根据模型计量结果,将影响农户参与订单农业行为的主要因素、显著性和影响程度归纳如下:

1.农户的经营规模对农户借贷需求具有正向影响。

即经营规模越大,农户的小额信贷需求倾向越强,需求规模也会越大。这一分析结论与假说1相一致。

2.农户的投资和支付倾向对农户的借贷需求具有正向影响,说明农户生产投资是形成农户小额信贷需求的重要因素。

3.生产投资规模越大,其对信贷的需求规模也越大。农户的教育现金支出对农户的小额信贷需求也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这说明,教育方面的现金支出往往超出了农户的现期支付能力,是造成农户举债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分析结论与假说3、假说4基本一致。农户的现金资产状况对农户的借贷需求具有负向影响。这一分析结论与假说2基本一致。

4.农户收入对农户参小额信贷行为影响不明显。从模型的计量结果看,农户的总收入这个变量系数的统计检验不显著。这些结果与前面的假说不一致,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五、简单的结论和建议

本文研究表明,农户参与小额信贷的行为受农户的生产经营规模,农户的自有资金状况以及农户的大额资金支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这些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在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首先,对小额信贷给予政策的优惠和扶持,如在小额信贷机构的税费上予以减免等。二是简化农户办理小额信贷业务的手续,提高农户参与小额信贷的积极性。三是结合当地经济情况,对农户进行培训,使之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以充分发挥农户小额信贷效益。

参考文献:

[1]杜晓山.中国小额信贷十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5.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