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财务管理学习经验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04-16 00:17:4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财务管理学习经验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财务管理学习经验总结

第1篇

2005年开始,某校经济与管理学院就面向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理财班专门开设了财务管理案例课程,且在其它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强调适当引入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对财务管理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本文将结合几年的教学探索经验,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如何通过案例开展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一、财务管理课的课程特点

虽然财务管理学科在西方19世纪已经初步发展,但该学科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直至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日益为人们所认识,我国各高校才逐步开设了财务管理课程,成为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在教学中,体现出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

财务管理课程的开设需建立在金融投资学、管理学、会计学与统计学等学科的基础上,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

(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与经济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

财务管理是研究企业资本运作的学科,主要讨论了企业筹资、投资、运营与分配等财务活动的基本环节。而实务中,这些财务活动的展开,离不开现实的外部宏观环境与企业自身微观环境的影响。

(三)注重实践教学

目前,社会对财务管理人员在专业素质方面具有很高的要求,集中体现在财务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上。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即从我国国情出发,开展教学工作。

因此,通过演绎推理来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方式难以达到在财务管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标。因此,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在财务管理课堂教学中提倡基于社会实践的案例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决策能力,增强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式。

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基本操作程序

在目前的财务管理教学实践中,案例教学程序一般由以下几个基本环节构成。当然在具体各环节的操作中,案例教学的开展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教学内容、教学设施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

(一)教师提供案例,并对学生进行案例引导

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选择适合学生的案例,运用于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认真熟悉案例的内容和相关背景信息,系统掌握剖析案例时用到的相关理论知识,提前分析案例涉及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其次,要对课堂进行充分设计,包括:案例讨论应达到的效果,向学生提出的问题,预计可能发生的情况等。需要讨论的案例需要提前发给学生,让其有充分的时间为案例讨论的开展进行课前准备,撰写发言提纲。我们在开展案例教学中,一般提前两周将要讨论的案例发给学生,并对讨论的形式和内容做出布置,指导学生查阅、搜集与案例相关的资料。

(二)学生讨论并研究案例

该环节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并强调学生的主角地位。教师的主要职责是通过充分的课前设计,营造良好的自由讨论气氛,引导、鼓励学生去思考,把握案例讨论的方向,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中心问题展开。学生通过相互辩论,听取他人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决策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本环节的操作中,教师应课前预计可能发生的情况,防止出现单边互动。

(三)完成案例分析报告

撰写报告是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也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归纳本案例所运用的知识点、讨论的难点及重点,指出学生讨论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以及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的问题。在教师做完总结后,应要求学生在课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独立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在这一环节的具体操作中,教师应明确分析报告的基本格式和规范,要求学生在报告中应提出并论证本人(或本小组)的观点,并围绕自己的观点展开分析,用大量的数据和事实支持自己的观点,同时总结案例分析讨论中的得失。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实现条件

(一)案例的收集、加工与整理是案例教学开展的基础

选择合适的案例来开展教学,是进行案例教学的前提,也是案例教学取得预期成效的关键环节。关于教学案例的来源,我们主要以“典型性、实用性、针对性、综合性”相结合为原则,通过多种方式,收集整理相关案例。

1.我们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利用优秀教材、网络资源收集可借鉴的教学案例。一是通过检索关于案例教学的研究和经验总结等教研文献。一些文献包含了典型案例分析的目的、要求掌握的知识要点、相关文献链接、参考资料、问题设定等,为我们开展案例教学提供了重要参考。通过这些典型案例的分析,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二是通过一些案例教材、会计师协会组织及会计考试培训等网站、一些财务类案例大赛的试题上,获得时效性较强的资料。三是通过常见的门户网站,如搜狐财经、和讯网等,收集我国上市公司的本土化的综合性财务资料,针对性地运用于财务管理课堂各财务活动环节内容的教学中,提高学生在以后就业岗位上的应用能力。

2.利用学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而形成的鲜活案例也是我们教学案例重要来源。一类是企业为学校提供资料,学校为企业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方案。如受当地某中小企业委托设计企业财务制度、某大型民营企业的企业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等,都为我们开展案例教学,提供了原汁原味的案例题材,增强了案例的实践性。二是教师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将在企业中收集的实际财务资料,通过整理,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

3.此外,我们还采取了学生自行设计案例的方式。通过各种渠道,按教学要求让学生自己收集编制案例,不但丰富了案例库,而且还提高了学生检索、查找、利用网络信息的能力。在以往的授课过程中,我们发现,仅仅在课堂上推荐一些网站要求学生浏览、学习,往往收效甚微。而我们以练习、测试的形式,要求他们查找相关案例,不仅能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且促进了他们在整理案例过程中,自发形成对财务活动的思考。

(二)教师的教学技能与实践操作能力是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开展的关键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而教师的角色则组织者、实施者和控制者,是掌握全局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不仅需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必须了解和掌握大量的会计、财务管理和统计方面的实际资料。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熟悉会计与财务管理实际活动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以及较强的分析能力。在案例讨论中,有时候会遇到学生提出的棘手问题,可能会阻碍讨论的顺利进行,这也对教师控制全局,善于引导,营造良好的自由讨论气氛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提高教师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能力可以多种途径相结合。从高校管理层面来看,应针对学校现状,制定鼓励政策。如,提供教学培训机会,鼓励教师开展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科研工作,鼓励教师编写案例。从教师自身来看,可通过参加理论与案例教学培训,参与企业实地调研活动,提高案例教学所必需的综合素质。

(三)现代化教学技术是案例教学开展的保障

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运用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运用现代技术解决财务管理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将财务管理案例中的图像、文字、表格、数据等信息快速的传递,并实现图文并茂、生动有趣、易于理解,从而使案例教学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如案例教学中的案例背景陈述、小组讨论、学生案例设计与PPT制作等环节,均离不开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运用。因此,我国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研究中,积极筹建或完善仿真型、多功能型、网络化的案例教学实验室是案例教学开展的物质保障。

(四)恰当的教学规则设计是推进案例讨论教学目标实现的动力

第2篇

关键词:会计学;教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5-0097-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门融合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的交叉学科。该专业在建设中融合了管理学、经济学和计算机技术等多门学科的知识。[1]虽然很多高校都设置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这个专业,但是由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定位不同,专业所设置的课程也有千差万别。有的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办成了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主要的流向是软件开发;有一些具有财经背景的学校,则把该专业办得和会计类、经济类专业差不多。该专业的学生也存在很多的困惑,由于是交叉学科,他们往往会觉得自己不如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技术好,又不如其它管理类专业的专业知识牢固,所以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出现定位模糊的情况。

为了很好解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办学方向不清晰的现象,首先得明确一个原则:由于该专业隶属于管理学,所以专业建设必须植根于“管理”。脱离了这个原则,专业建设的定位不准,就业方向就不明确,由此导致的就业率低,又会直接影响该专业的发展。会计学是管理学中的“科学”,有一整套成型的理论和计算方法,它是管理学课程当中最为具体的一门课程,在专业培养计划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设置会计学课程,才能更好地适应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会计学课程在专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管理侧重于决策,研究如何利用管理知识提高正确决策的有效程度,取决于支持决策所需的信息。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有效工具,更是辅助管理决策的有效手段,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管理的形式和组织结构,向管理学注入了新的思想和新的元素,也决定了信息处理的质量。虽然不同的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不同,但是最终计算机技术还是要为管理服务的,背离了这个层面的意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定位方向就会出现偏差。

因此,会计学课程在专业建设中的地位就凸显了出来。作为管理学课程中的核心课程,会计学在设置过程中没有前导性的课程,学生在学习之前不需要特别多的知识储备。但是,会计学的后续课程如财务管理等,却需要会计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作为铺垫。从课程的内容体系上来说,会计学课程中所涉及的借贷记账法不仅是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也是一种“管理思维”,这种方法所涉及的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方面的内容,对学生理解企业的基本构成和经济的来龙去脉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二、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

虽然很多管理类专业都会讲授会计学课程,还有的高校把会计学安排到通识教育的位置上,但是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来说,会计学的设置要与其它的会计类专业区别开来。

1.教学内容要有主次之分

会计学教学内容的设置要符合专业建设的需要,课程内容要有主次之分。一般的会计类专业都会从基础会计到财务会计来进行讲授。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来说,基础会计课程,内容侧重于会计知识的普及,对于该专业来说已经足够,其中最主要涉及的是制造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基础会计》教材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制造业企业的生命周期,从生产到销售再到分配的各个环节紧密地连接起来,构造了企业的主要经济命脉,展现了一个企业完整的价值链条,而在这个链条上所涉及的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从教学内容上,该专业的会计学课程应该重点介绍借贷记账法的原理和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过程,而对于一些会计实务所用到的会计账簿分类方法以及总账和明细账的登记和处理,则应该放在次要的位置,只要让学生掌握总账和明细账的区别和作用即可。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掌握课程最核心的内容。

2.实践教学改革

传统的会计学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是如何编制会计分录以及登记总账和明细分类帐,最终出具会计报表。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来说,计算机信息处理是专业的特色,用计算机这个强有力的工具来辅助会计处理的过程,不仅可以减少差错,而且还能提高工作效率。所以,该专业会计学除了理论课程之外,最好是能在实践教学环节加入会计电算化的内容。 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掌握了核心知识,另一方面能将该知识在计算机上进行处理和应用,对于提高学生的信息化处理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用友的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软件来作为实践教学的辅软件,教师在培训资料的基础上,添加适合本专业学生的会计处理综合实例,最终通过软件得到总账、明细账和会计报表。

3.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困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将不同类型的课程体系进行融合,其中包括计算机类课程体系与管理类课程体系的融合。[2]课程体系改革见下图:

在计算机类课程体系和管理类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课程体系之间的衔接和融合,找到相应的融合点以后,专业特色才能显现出来。会计学课程因为没有前导课程,所以建议在大一下学期开设。

三、教学效果

在会计学课程教改之前,很多学生对于这门课程设置的原因和重要程度认识不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放松对本门课程重点知识的掌握。还有的学生认为,计算机技术比较重要,而放松了对管理类课程知识的掌握,最终不能成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技术处理管理决策所需要的信息。进行教改之后,学生在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学习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自身综合信息处理能力,而且也加深了对专业的认识,增加了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了教学效果。

本文是对会计学课程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中的经验总结。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该凸显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之间的练习,增加不同课程体系间的融合,找到专业建设的突破口,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就业率。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管理实验;实验教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工商管理学科是一门应用多学科多领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应用科学,其目的是研究各种类型的组织如何利用有限资源为实现组织目标所采取的管理行为及其规律,培养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管理人才。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工商管理类专业开展实验教学提供了条件,如何利用信息和平台来加强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1管理实验教学的意义

1.1管理实验的发展历程

管理学科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具有利用自然科学及现代技术进行观察、检验、研究、设计等方面的功能和属性。许多重要的管理理论、技术和工具来自于管理实践,而管理者必须善于对生产系统的各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进行周密的观察和实验分析,为最优决策提供依据,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在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过程中,实验方法始终是管理科学创新和研究、传播和教学、形成和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手段。实验方法在管理学科发展中的应用,大体上可以分为3个阶段。

1.1.1管理实验的起步时期(19世纪末期一20世纪40年代)

管理实验与管理研究的发展同步,管理科学的理论在实验、试验和调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这个时期,企业管理的重点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员工积极性等。人们基于生理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人及其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和对比研究,探寻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有效途径。比如泰罗的铲掘实验和金属切屑实验分析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吉尔布雷斯夫人的动作分析实验分析如何设计合理的工序,梅奥的霍桑实验分析如何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等。

1.1.2管理实验的发展时期(20世纪40年代一20世纪70年代)

此阶段管理实验所涉及的面进一步拓宽,数学模型与计算机模拟开始被运用起来。在这个时期比较著名的实验有:阿吉里斯的“成熟一不成熟人”实验、韦伯的群体决策和个人决策绩效研究比较实验、弗约的社会性动机比较实验、加拿大萨斯喀钦温大学C.C.Potter教授开发的企业经营管理模拟系统(BusinessSimulation)等[1]。

1.1.3管理实验提高阶段(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

这一阶段研究者开始重视战略管理和跨国经营管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一大批管理模拟软件被开发出来并投人使用。管理实验的中心也由以人和工作为中心转向以组织和流程为中心。在管理实验的方法和成果在研究领域和企业不断提出和实践,并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发达国家的高校对工商管理学科教学模式也开始进行一系列改革[1]。20世纪90年代以来,管理学科的实验教学在国外许多院校受到重视。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密西根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等院校开设了有关管理专业的系列实验,在实验中进行案例教学,使学生了解未来工作的实际需要。以哈佛商学院为代表的美欧大学商学院,也强调案例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结合。

1.2工商管理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工商管理学科属于软科学,但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更强调学生实践性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据高等教育司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现状调研报告,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和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点增至2866个,存在的明显的问题就是课程结构不尽合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专业实习和案例教学、忽视个性培养等[2]。通过对工商管理一级学科排名前几名的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实验教学调研,发现这些学校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实验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学生创新实验能力得不到进一步挖掘等。

我校是具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为数不多的民族类院校,同样存在如硬件设施不完善、缺乏相应的专业教学软件、对该学科实验教学的改进、完善和提高的必要性认识不够等问题。

企业需要的是懂理论、通实践和能操作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这一需要呼唤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必须加以调整。通过实验教会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发现和总结在管理各环节中的规律并能够提出新问题,从而巩固已学到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是管理理论的继续、补充和深化,具有课堂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把企业和市场移到实验室提供了技术支持,因此,建立和完善以企业实际为特征的实验教学不仅必要,而且也可能。

2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

教学方法上的不足与教学观念中存在的这些谬误客观上导致了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效果不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重三轻”上面.

2.1重理论,轻实践

随着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一专多能型人才和宽口径、适应性较强的管理通才。目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重理论、轻实践,培养出的学生理论知识较扎实,但实际知识与操作能力薄弱,对工作实践实际了解甚少,毕业后难以尽快胜任工作,满足用人单位要求。即使有部分实习实践环节,但由于经费少、实习时间短,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与学两个方面“空对空”的问题。同时,缺乏对实验环节的系统设计和科学的考核标准,学生也没有认识到实验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学习起来缺乏动力,积极性不高。

2.2重硬件,轻软件

许多工商管理类院校都非常重视实验室建设,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广州商学院等都曾先后投入了3—4百万元进行工商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但还有部分院校工商管理类实验建设由于存在资金不足、技术限制等问题,缺乏统一规划,实验室功能单一。我院工商管理实验室投资了近百万元,拥有各种类型计算机,并有其他教学设备70余台,也购买了人力资源测评、统计学教学模拟、ERP、物流管理等软件,但主要是硬件设施。目前可开设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等实验课程10余门,但还存在很多软件方面的问题:一是实验课程没有形成体系,有些实验项目内容过时,实验手段不适应现代金融、证券、电子商务及信息管理等专业的要求;二是缺乏相应的专业教学软件支撑,一方面资金不够,另一面也存在资金使用不当的问题,有些软件是免费下载版本,有些软件是因为学科交叉,重复购买的等;三是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包括实验室老师的引进和培养、授课老师实验课程方面的培训、与软件提供商提供的培训合作等方面都没有很好的措施。

2.3重局部,轻全局

培养管理通才是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构建的实验课程体系上,除了在各个专业课程上弄清弄懂外,要投入相当精力在各专业、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和衔接上[4]。例如在会计电算业务中,还要关注其在资金流的层面上与财务管理、与物流、甚至与信息流之间相互的关系以及在企业管理层面上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关系等等,而不是单纯地只弄懂会计的电算化问题。目前,我院工商管理实验室各专业实验之间衔接不好,整个实验体系中各专业实验之间互不联系,人为地割裂了各管理类专业课程之间业已存在的规律性的联系,有的相互重复,有的则相互脱节,有的还存在知识上的空白点,造成了知识结构上的错位,不但达不到实验所要求的效果,而且很容易忽视课程本身的要点,也不能提起学生实验的兴趣。这种重局部、轻全局的原因是因为不同的课程分属于不同业务系,实验教学大纲和备课均是教师单独完成而造成的,没有从全局的角度来进行实验课程体系的设计。

3工商管理实验教学问题探讨

3.1教学体系

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建立和完善一个较为系统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3.1.1教学环境

建立一套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实验平台,以实验性的工商管理教学模拟系统为核心,以核心实验和扩展实验为层次结构,辅以开放式的实验模式和不断更新的实验环境,包括硬件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更重要的是实验软件的引入,实验教学规章制度的设立和执行,实验室师资力量的加强。

3.1.2教学环节

借用实验平台,要设计好与理论教学相配套的实验环节,包括上机实验、课程设计、课程论文,学年综合论文和毕业论文,同时,要加强每一个实验教学环节相应的实验指导书、实验大纲和实验考核文档方面的建设。

3.1.3实验考核

各实验教学环节应该设立相应实验课程考核标准,为避免学生互相替作、抄袭的现象出现,应建立一种重过程、重手段、重运用能力、重管理思想体现、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轻结果的实验考核模式。教师对学生实验的考核依据是其实验过程、手段和方法是否合理、高效,而不应该单纯考核实验结果,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3.2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建立一个基础实验、重点实验和扩展实验的3层次结构教学结构。根据管理学院的主要服务对象和行业、学院教学特色和特长、管理对人才的阶段性需求、实验项目在学科中的影响、实验学科之间的衔接关系及实验条件,抓好基础实验,再以各学科重点实验为基础,辅以相应的扩展实验。就我院工商管理实验室而言,先完成如统计学、会计、人力资源管理和电子商务等基础实验课程,再根据各专业学科特点加强重点试验,如工商管理可以将生产运作管理、物流管理做为重点核心实验。在抓好重点实验前提下,根据学科层次结构和课程关系,围绕重点实验向外扩展,建设好相关的扩展实验。这样既保证了学科基本理论的扎实性,又充分照顾到相关专业实验的系统性,还从学科角度避免了实验之间的重复和空缺。

3.3教学方法

在实验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实验环节的策略与方法,如在理论教学时,上机实验注重的是验证性实验部分,要基础扎实、运用熟练,掌握其规律,这时教师以讲解为主,学生以实践为主;在课程设计部分,可采取教师辅导与自主设计相结合的形式,教师定题、讲解知识点,学生自主选择方法和工具,规定一段时间提交成果;在课程论文部分,以整个专业课程的范围内实行自主设计为主,老师定期答疑;在学年综合论文和毕业论文部分,结合所有所学知识和自己的能力,包括自学的知识,实行综合性的自主设计为主的形式。老师可以间断陛进行检查和答疑。在各实验教学环节中,为了起到更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可以将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操作指导和实现举例等放在实验室网络上,供学生提前预习。

4结束语

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能帮助学生对理论讲授的内容消化理解,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空间,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使我们更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如何以本科教学评估为契机来促进工商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改革,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思考解决。本文从实验教学的意义,实验教学存在不足对民族类院校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影响作了经验总结和探讨,以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永铨.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研究[J].教育与现代化,2006,80(3):9-14.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现状调研报告[Z].

[3]王云昌.构建工商管理类专业实验体系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4):120—121.

[4]彭峥,任鹏.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开放的改革与探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6,87(1):46—47.

[5]王雪岭,包中文.工商管理类实验室如何加大开放与整合力度的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4):134—135.

第4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 教师专业素质 实践基地建设

一、引言

管理会计是一门兼具会计学与管理学之特点,并将二者之理论与实践很好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以现代管理理论为基础,运用专门的方法与技术,对企业财务会计所提供的数据及相关资料进行确认、计量、整理、分析,最终实现:预测与决策功能;规划与控制功能;评价功能。管理会计的实践最初萌芽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雏形产生于20世纪上半叶,正式形成和发展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70年代后在世界范围内得以迅速发展,但80年代以来,西方管理会计由盛转衰。一方面,由于管理会计在诸如动态预测模型、全面预算管理、零库存管理、作业成本法等诸多模型在企业的运用为企业最终利益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证。另一方面,管理会计与实际的结合性差。管理会计在西方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从20初到50年代的追求效率的管理会计时代。20世纪管理会计的发展源于1911年西方管理理论中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泰罗(F.W.Taylor)发表了著名的《科学管理原理》。伴随着泰罗科学管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等这些与泰罗的科学管理直接相联系的技术方法开始被引进到管理会计中来。此阶段的其他代表人物有哈里森、麦金西、奎因坦斯、布利斯等,核心内容是以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为主要内容展开活动;为企业管理当局的管理目标服务;并协助企业解决在执行过程中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经济效果问题。(2)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追求效益的管理会计时代。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进入了所谓战后期,这时的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形势,战前曾风靡一时的“科学管理学说”就显得非常被动,其重局部、轻整体的根本性缺陷暴露无遗,并不能与之相适应,要求有新的理论与方法与企业的快速发展相适应。此时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贝格尔和格林、柯普兰、霍普伍德、属穆尔和杰德凯、纳尔逊和米勒、霍恩格伦等,他们主张管理会计应以企业为主体展开其管理活动;管理会计追求的是“效益”(Effective);强调的是首先把事情做对(DoingRightThing),然后再把事情做好(DoingThingRight);并形成了以“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执行会计”为主体的管理会计结构体系。(3)20世纪80年代的管理会计反思时代。进入80年代,由于“信息经济学”和“理论”的引进,管理会计又有新的发展。但面对世界范围内高新技术蓬勃发展并广泛应用于经济领域,管理会计又显得有些过时落伍。“管理会计过时了”、“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等呼声很高。查尔斯,T.霍恩格伦、罗伯特,N.安东尼、威尔思、罗伯特,W.斯卡彭斯、罗伯特,S.卡普兰、托马斯,H.约翰逊等人开始研究管理会计学并提出了新的观点,倡导管理会计研究必须大量引进数学分析方法;会计学者必须走出办公室,到实践中去,以寻求新的理论与方法;并探讨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原因并寻求缩短两者差距的正确办法。20世纪90年代以前管理会计沿着“效率一效益一价值链优化”的轨迹发展,基本上围绕“价值增值”(Value-added)这个主题而展开。(4)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管理会计主题转变的过渡时期。进入90年代,基于环境的变化,管理会计信息搜集的任务从管理会计人员转移到这些信息的使用者,突破了管理会计师提供信息,管理人员使用信息的旧框框,而由每一个员工直接提供与使用各种信息。管理会计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的界限将逐渐模糊(Anthony A.Atkinson,etc,1997)。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导致“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管理”的产生,而“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管理”的应用又有助于“企业再造工程”(Corporation Reengineering)的实施,从而推动了企业组织的变革,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胡玉明,1998)。在该阶段,管理会计的主题已经从单纯的价值增值转向企业组织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上来。迈克尔・哈默、詹姆斯・钱皮(1998)指出:今天有三种力量,它们或者独立,或者合在一起,正在驱使今天的企业越来越深地陷入令大多数董事和经理惊恐不安的陌生境地。这三种力量就是顾客化(Customers)、竞争化(Competition)和变化(Change),即所谓的“3C”。尼古莱・丁福斯等(1998)认为核心能力对企业组织及其人力资源具有高度的依赖性。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约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管理会计一经应用便被企业广泛接纳,管理会计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为加强经济组织内部经营管理和提高企业效益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管理会计发展中所存在的缺陷依然存在理论上的孤岛(不能形成系统模型)、如何将理论与实际更好结合等缺点仍是阻碍管理会计学发展的桎梏。如何立足于我国国情和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将管理会计的理论结构、研究范围、实践应用等方面更好地进行讲解,如何在管理会计理论范围进行创新是一直思考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的

问题。本文将利用教学经验、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结合学生的问卷调查、日常教学反映一并进行总结归纳,并得出结论。

二、管理会计应当成为独立的学科

(一)管理会计与其他学科的交叉 从管理会计的发展史上可以看出,它迄今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管理会计的内容与《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学科有很大部分的重叠,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看出,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尤其与成本会计的交叉内容较多,所以有的学校或者专业干脆将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合并成一门《成本管理会计》(64学时)由同一名教师来讲授,以避免重复。但在河南理工大学会计学专业,为了强调不同学科的重要性,也为了尽量让学生享受到不同的教师教学资源,将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分成两个学科,分别由两个教师教授。这样,这两名教师应就所讲述的内容做充分的交流,合理分工。当成本会计做为基础课讲授完毕后(此时,财务管理课程也应当安排讲授完毕),讲授管理会计的老师应当对管理会计的内容进行深入化讲解,提高学生对管理会计学科的深入探讨与理解。如可以在管理会计的成本控制中加入质量成本控制,在预测中详细讲解马尔可夫链的问题,增加作业成本法、战备管理会计的内容,或者在讲课时增加管理会计师考试应掌握的内容等。这样,就要求授课教师在备课时更多收集相关信息,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只有自己具备了海洋才能授学生以溪流。当然,对于一些无法截然分开的内容,为避免内容重复,两名授课教师可以各有侧重,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讲解。如成本会计学以重点介绍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的内容,而有关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的内容则安排在管理会计学中介绍,人为地把几乎相同的内容分开讲授。财务管理实际上也与管理会计课

程有相重复的章节,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方法。如长期投资决策及对于现金流量的计算,在一般的授课过程中,也会在管理会计中有意地弱化这个章节。但是要给学生提醒到:弱化不等同于忽略,这些弱化的章节却是现实生活中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章节。管理会计的授课教师一定要把握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管理会计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有交叉但决不能重复。管理会计的内容博大精深,值得用毕生的精力去探索与追求。

(二)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与授课重点 在我国高校的教学计划中,管理会计的学时数一般要求为32~64课时,其中,会计专业设有专科的学校,课时数多为32学时,以第三本科志愿招收的会计专业开设课时多为64学时,而其他院校大多为32或48学时,这主要由学校师资的授课能力、学生接受水平及开设学科的总课时数决定。本人所在的河南理工大学为会计学本科专业开设的即为48学时,而为独立学院三本类招生学生该专业开设的是64学时。因为在大学教育中强调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相当多的高校不会把所有课程的所有章节都纳入课堂讲授范围,除去课堂讲授外,还会有部分章节作为自学章节布置给学生。而对于管理会计这门课,自学的章节多为其新发展的部分,如战略管理会计和作业成本法等传统部分,而这又恰是让其自学的部分是企业经营过程中所最需要的部分。在总结授课经验基础上,本人认为当前应以传统型的管理会计内容作为授课的主要内容,慢慢向核心型与价值型靠近。三种类型课程体系的主要内涵如(表2)所示。

(三)管理会计的教材发展 教材内容体系落后是制约管理会计教学发展的瓶颈之一。管理会计教材自20世纪70年代引入我国,近40年来,教材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基本内容和结构体系大体相同。财务会计教材随着会计准则的变化发生了几次重大的调整,而管理会计的原地不变就显得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而且对于其中着重介绍的一些模型也未能随着数学工具的发展而发展,使得实务中却很难应用,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在这个财务会计与国际趋同的时代,管理会计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国际上很多国家。另外,教师在授课中应大力倡导“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理念,不断进行本专业的深入研究以推动学科的发展,进而编制更优秀的教材。在编制时应注意管理会计与其他学科体系的区别与联系,尽最大可能地做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编制。

三、管理会计应充分重视案例教学

(一)案例教学与学科理论相契合案例教学法最早是20世纪初在哈佛而学院的MBA教学币采用的,在约一个世纪的案例教学实践中培养出了无数个高级管理人才、政治家、作家和学者。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引入案例教学法,近年来也被我国MBA教学广泛采用。而系统化的案例教学在管理会计学科则运用较少,尤其在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更少。采用案例教学可以最大程度地加深学生对程式化模型的理解,使学生学以致用,理解问题的精髓。以管理会计案例情节为线索,可使学生自觉进入工作“现场”,充当其中的“角色”,让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实践经历,促使他们勤于思考、善于决策、举一反三,变学生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索、主动实践的过程。通过历年教学经验总结,在讲授成本性态分析时运用了格兰仕集团成本管理的案例,指导学生在课前收集格兰仕关于成本降低、成本控制的策略,然后在课堂上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企业进行成本分析、评价,各抒己见,气氛热烈。在讲授销售预测时,运用中兴通讯的案例;讲授经营决策时,引用顶新集团(康师傅)的案例;责任会计采用了“海尔的sBu战略”,分析其成功的经验;讲授流动资金管理时,运用了“四川长虹的应收账款危机”案例,分析长虹衰败的表面原因以及根本原因。实践证明,这种实用、有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刺激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积极性,使枯燥的理论学习变得更加灵活,使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探寻管理决策的多维性,根据管理者风险态度与企业战略决策的标准进行科学博弈。案例教学能明显提高实际教学效果,学生教学评价反映很好。

(二)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相关案例资料的收集难度较大。首先,我国教学传统中遵循“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对案例教学方式并不是很适应,很大一部分学生不知道到哪里、如何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其次,信息来源单一。学生的绝大部分信息来自网络,校、学院图书馆缺乏足够的行业图书、电子数据信息,导致大部分同学的信息、分析、评价基于片面的、较少的网络信息资源基础上(其真实性有时无法考证)。(2)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实践环节相当陌生。我校是在大二的下半年开设的该门课程,学生非常熟悉、也非常愿意接受的是传统的一一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一旦改变教学方式,变为老师将核心理论讲解完毕后,提出问题,学生自行收集资料进行辩论、解答则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为更好了解案例教学的互动环节,采用对河南理工大学会计学专业2006级到2008~3届学生的无记名调查问卷形式。该调查问卷采用统一格式,历时3年,共发放问卷342份,收回340份,计311份有效问卷。就学生自行收集资料环节显示:有许多学生在收集资料存在敷衍了事的态度(大约有24.5%的学生存在这种心态);有11.2%的学生认为老师对他们的期望值过高;大约另有13.2%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力有限,而对知识的理解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大三或者大四开设案例分析过程更好;其余51.1%的学生把案例教学看成是自己的机会,会去努力认真完成。(3)管理会计的教学案例不够系统化。从本质上讲,管理会计学还是一个很年轻的学科,它的体系、理论、方法都需要进一步的发展、修正、系统化。由于学科本身的不系统,导致在实际经济体系中无法由某一个经济实体全面实施。另外,理论本身是具有高度概括与综合性的,而企业生产是个性化的,单个企业的管理是具有独特性的,使管理会计学也无法用统一的案例来对其进行诠释与说明。在目前,只能以鲜明个体性案例来与管会计的理论体系相结合。

四、管理会计学教学提高的相关建议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授课教师专业能力在整个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起着主导性作用,教师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程度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领会与理解。管理会计以提高企业价值为最终目的,融合管理学与会计学之特点,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科学的预测、决策依据。作为一名管理会计学教师,必须要有坚实的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计量经济学、成本会计学、公司理财学、财务报表分析等方面知识、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只有教师站在更高的角度才能引领学生达到更高的境界。(1)教师应具备丰厚的本学科底蕴。作为专业教师,应深谙传统管理会计的“本量利”分析、预测决策会计、标准成本系统、预算控制、责任会计等内容;同时不断学来西方管理会计学界提出的新理论和方法,如:顾客价值、价值链、核心能力、资源规划、货币增值、股东价值净增额等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科学的预测、决策体系等。在良好基础知识平台上,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更新,直至自我创新。(2)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本”,不论是理论知识的讲解,还是案例教学的运用,都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兴趣点与领悟

第5篇

【关键词】应用型财会本科;实践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层次教育。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高等教育也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本科院校依据招生层次有“一本”、“二本”和“三本”,各层次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再是过去单一的研究型,一些“二本”和“三本”院校依据自己院校的特点提出了以应用型作为学生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应用型财会人才与普通财会人才相比,最大的区别点在于,应用型人才是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综合能力的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对此进行着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据有关院校对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财会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进行问卷调查,显示财会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一是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和合作共事能力;二是计算机操作能力;三是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四是财务分析决策能力;五是终身独立自学能力、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六是经济业务处理能力。这是应用型财会本科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了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以上素质与能力的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在课程的设置体系、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要体现实践性,强调应用型和创新性。但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却存在以下缺陷。

一、现行的财会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培养方向存在偏差

目前,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大都定位在大中型企业,忽略了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包括当前财会毕业生大量地服务于小企业这一现实。

(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体现在“两课”与专业课的课时比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时比例、各门专业课的课时比例、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的课时比例等方面存在的课时结构不尽合理。表现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过多过滥,不明确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造成会计专业学生掌握的会计知识面宽,而深度不够的局面。

(三)实训手段比较欠缺

主要表现在实训手段以仿真为主,少有实战的训练;实训资料中存在仿而不真,与实务操作存在较大的差异,实训规范有待加强。

(四)实训指导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主要表现在财会教师队伍中相对注重的仍是教师的专业职称、文凭等,而具有双师、兼职、企业工作背景的教师比重仍不理想。这一方面源自具有较好的企业背景的财会专业人才向高校流动的动力不足;另外,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使得校内教师无暇顾及外面的兼职及考取会计职称证和注册会计师等证书,即使有有限的闲余时间也不如进行再深造,以此取得高校师资的文凭为重。具有实战经验的实训教师的匮乏必然会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上述应用型财会本科教学模式未能很好地体现其应用型、实践性和创造性,经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探索,笔者认为应作如下改革:

(一)加大财会实践课程比重

由于财会实践课程是体现应用型教育的核心课程,它可使学生把所学的财会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之间架起了桥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将财会实践课程的比重由过去的10%提高到30%以上,这样才能使财会专业毕业生不断更新财会知识,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

(二)建立多层次的财会实践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地设计财会实践课程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可靠保证。财会实践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逐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有利于对所学知识全面系统的理解,达到系统掌握、融会贯通的目的。笔者认为财会实践课程应包括单项实践、综合实践、社会实践、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形式。具体设计如下:

1.单项实践课程设计科目与时间安排

单项实践课程是以理论教材章节为试验单位,按理论进度分别组织实践,科目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审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能力试验课程。一般安排在每门理论课讲完的那个学期末,时间大约2周,这样可以乘热打铁,提高课堂理论教学的效果,使财会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

2.综合实践课程设计科目与时间安排

财会综合实践课程是将几门相关课程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的实践,目的是达到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时分别安排了单项实践。在《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两门课程都学习完之后,再安排2~3周的时间会计综合实习课程,重点进行工业企业的综合会计业务实践,实践的目的是熟悉企业会计账簿的登记、成本的核算和会计报表业务。试验的内容一般选用一个工业企业12月份的业务进行试验。实验时只提供原始凭证,要求根据所提供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年终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一整套会计处理业务,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应用能力。

又比如在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学完之后,可以安排2~3周理财综合实习课程,选择相对来说筹资、投资业务较多的某些上市公司或其他成长性较好、较有活力的企业为考察研究对象,进行该企业、该行业的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股利分配等业务实习,以更深入地进行具体的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和财务控制。在这一课程中可以很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的采集、处理和分析。达到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融会贯通,而避免只拘泥于每一个孤立章节的单项实践,以提高学生进行较为综合和较复杂的财务决策能力。

3.社会实践课程

笔者建议,除以上的实践课程主要集中在每一学期末之外,为了与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有一个很好的衔接与准备,在学生大四第一学期后半期进行为期十周左右的社会实践课程。这一阶段是在学生已将校内所开课程全部修完,而在大四第二学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之前开设的。这一阶段让学生真正融入到社会,带着任务到企业、事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社会实践。单位主要由学校来联系,主要是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这样便于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统一管理。这样可以将财会专业的所有重点理论课,如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管理会计、税务会计等内容,真实地融入到企业财会工作的综合实务中。当然在最后一周可以将有关实践数据结果,带回到学校,进行财务分析和审计,并运用有关财会理论知识,提出管理建议。这个成果可以形成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

有人认为,这一阶段的社会实践与毕业环节的毕业实习会有所雷同,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经过多年的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认为虽然要求学生进行为期八周的毕业实习,但个别学生由于就业压力,毕业论文的压力,联系实习单位的积极性不高,或联系了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实习单位出具相应的证明以敷衍了事,这样,使我们的毕业环节的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笔者认为在大四第一学期就安排这样的一个社会实践课程,一是对学生毕业实习单位的联系、论文选题的把握有了一个提前的准备,二是对就业的压力有一定的缓解。因为越早一点接触社会,对我们的学生就越有好处。对这一环节的实施,需要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将有关非核心专业理论课程进行适当压缩,以保证这一阶段较大的实践课时数。

4.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的论文,要求具体分析某个企业或某行业会计、财务、审计等的具体问题等为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及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完善校内模拟试验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1.校内模拟试验的完善

校内财会试验室在传统手工账务处理的基础上,应大力开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会计电算化实习和综合的财会实习内容。比如会计电算化课程,教研室可以选派相关教师到财务软件公司挂职锻炼,去实际参与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工作,然后把经验和技术带到课堂,用企业的实际数据来解释教材中的原理。

还可与财务软件公司合作,引入ERP(企业资源计划)(用友版)网上虚拟实验(包括五大系统:财务会计实验系统、管理会计实验系统、供应链管理实验系统、生产制造管理实验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实验系统)组成。ERP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方式,在用企业的实际数据强化基本层(账务处理、报表管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模块)的教学上,开展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存货管理、财务分析、成本管理、生产计划等环节的教学,加大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此外,还有财务软件公司开发的沙盘对抗赛、银行证券等多样化的虚拟试验,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积极开拓校外实训基地

学校可以联系行政事业单位、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贸企业等的财会部门,作为本专业的专业实践基地。尽管在一个单位的财会部门建立实习基地会有一定的难度,这毕竟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这就需要学校的支持和教师对实践的勇于参与。

(四)高素质的实训指导教师的培养与聘请

学校应鼓励财会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各类财会专业职称和注册会计师等能力考试,以提高“双师”教师比重,同时建议教师更多地进行校外兼职。当然,这些措施需要学校有充足的师资,教师的教学任务得以减轻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实现。此外,在鼓励教师走出去的同时,还可聘请校外较高层次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财会工作人员来学校作短期的实训指导教师,这样可以将其切身的工作经验、业务能力传授给学生,这样必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财会实践教学的改革,将会使培养应用型财会类专业毕业生具有过硬的业务水平,娴熟的财会实务操作技能,使其所学与所干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过渡的目标尽快实现。

【参考文献】

[1]徐经长.“会计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2003年12期.

[2]李瑞生.新经济时代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认识.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2):56.

第6篇

陈亚树(1982—),女,汉族,江苏省海安县人,工学硕士,单位: 安徽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研究方向: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

摘要:ERP沙盘模拟实验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强调实践与操作能力。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ERP沙盘模拟实训课有着自己的特点,而且在教学内容和手段上实现了创新,并且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ERP;沙盘;模拟;实践;教学效果

ERP沙盘模拟实训课是在模拟一个制造企业完整经营环境的沙盘,它赋予参与的每个成员不同的角色,通过模拟企业实际经营环境中的具体环节,将企业里的生产管理、采购原材料、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等流程展现出来。它是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为一体的全新教学方式,使学生在仿真模拟的实习环境中,能够全面系统的掌握和运用相关实务的主要操作过程,进而达到将理论知识熟练运用于实践的目的。本文主要通过具体的实践经验总结该实训课程的特点,而且在设计思想、实验内容及教学手段等方面实现了创新,以为后续开展类似模拟教学课程提供实践依据。

1. 开展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的意义

1.1有利于整合理论知识

目前高校所开设的课程种类繁多,范围广泛。但是目前大学的教学模式比较重视单科课程知识的传授,却忽视学科与学科之间知识的紧密衔接。ERP实训课程是一门涉及财务、会计、人力资源、产品研发等多方面专业知识的课程,学生在模拟体验的过程中,不仅要思考企业某一方面的运营知识,还要思考采购、财务、产品研发等方方面面,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知识整合的能力,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反思的能力。

1.2 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大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增长知识的沃土,更是锻炼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更好走上社会的一个有效平台,其中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是在校大学生首先要具备的重要能力。ERP沙盘模拟实训是一个成员与成员之间相互互动过程,每个成员都会被赋予一定的角色,每一个角色对应不同的操作权限,当成员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遇见超出权限范围的问题以及成员于成员之间有不同想法时,为了企业经营最大化的目的就需要进行相互协作和沟通。

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的仿真模拟企业经营过程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突破和尝试,但是在探索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2.ERP沙盘模拟实训课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深度不够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知识的掌握仅仅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次上,进一步的理解和运用不够,并且缺乏一个将各门功课知识的整合能力,以至学生不能很好将理论付诸于实践。以财务为例,在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不仅要通过各种渠道来降低成本,还要考虑如何来获取利润最大化等。然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深度以及将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的欠缺,导致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2.2 学生对实训教学的重视不够

目前对学生实训教学还缺乏严格的考核体系,因此学生普遍对该课程缺乏足够的重视,同时模拟的企业经营环境与企业实际经营所面临的环境、压力以及对参与人心理的影响相去甚远,使得大部分学生还是以一种游戏的态度对待该课程,没有激发出真正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从实际授课情况来看,学生大多按照既定的数字组合,按章完成实训任务,将模拟企业顺利运营并获取一定的虚拟利润,还缺乏身临其境的压迫感和对环境的判断力,对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打败竞争对手方面还缺乏一定的认识。

2.3缺乏一个有效的评价体系

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时一项团队教学课程,成绩也是以团队为单位,很难反映出参与课程的每个个体的表现,忽略了个体间的差异分析。其次,由于实训课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如该参与成员、对手会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不同,而这些因素对模拟操作的结果影响很大,因此该课程实际结果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最后,实训课程课时目前还比较短暂,还无法模拟一些投资项目的长期时间收益,但在现实中,这些项目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却有可能是举足轻重的。并且,目前的评价体系主要以利润额、现金余额等数字指标为主,缺乏对企业定性的认识,导致学生更多地是考虑数字的变化,缩减经营费用,甚至剔除一些正常的成本支出或破坏性的挖掘收益,比如说将适宜做储备的新产品卖掉,以增加当年的利润。这种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企业长期发展的评价体系,会导致学生对企业管理的片面认识。

3.相关建议

3.1完善评价体系

对学生沙盘模拟运营情况的评价不仅仅只看企业短期业绩的增长情况,同时也要看企业发展的潜力,企业长期发展的能力对一个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另外,企业业绩的增长固然重要,但是模拟实训课的教学目标更是要培养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具体表现在于团队的配合情况以及创新意识等运用。一是将实训课过程中学生与人沟通、协作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评判依据;二是既要考虑企业每个组的经营情况和报表核算情况,也要考虑企业未来发展潜力。

3.2构建合理的教学队伍

ERP沙盘模拟涉及企业生产运作、经营管理、财务会计等方方面面的知识,综合性极强,并且理论知识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师在自身不断加强学习之外,学院可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选送教师参加相关培训。

3.3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仿真模拟教学与实际经营环境的差距使得学生在模拟运营的对抗中缺乏竞争意识。缩短与企业真实运营环境的差距,塑造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学生真正重视起来,是充分发挥该课程积极作用的关键:可以将团队竞争意识作为评价体系的一项指标,以组为单位,组与组之间进行对抗比赛,最终赢的一方给予一定的奖励。

4.总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强化,社会对大学生、特别是经济管理类学生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这给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校提出了新的办学目标:面向企业,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实践动手能力强、与人才市场零距离的应用型实践人才。本文梳理了培训课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总结了在实际课程中的一些好的做法,可以为同类的课程经验提供一定的实践指导。(作者单位: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沈炜,王宁宁.ERP沙盘模拟实验课程初探.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0(1):73-74.

[2]杨月坤.ERP沙盘模拟实践的特色与创新.科技信息,基础理论研讨:68-70.

[3]周蕊,贺婧,欧燕群,王丽琼.ERP沙盘模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探讨.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1,110(4):38-40.

[4]贾宝娣.ERP沙盘模拟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育园地:121-124.

第7篇

(一)概述式开头 我

概述式开头,这是全面工作总结常用的一种写法。在开头处一般要概述基本情况,把要总结的工作的背景、时间、地点、经过及有关条件交代清楚,有时也要把主要成绩、经验、问题须要提出来,先给读者一个总的印象。

(二)论证式开头行政

论证式的开头,这是全面工作总结的另一种开头方法。在开头处不写基本情况,而是直裁了当提出上级指示精神,或有关方针政策,然后通过事例来论证这种指示、方针、政策的正确性。

(三)结论式开头媒介

结论式的开头,就是先作结论,后叙述概况。这种开头方法最为常见,而且多用于全面性的工作总结。其写法就是在开头处.以高度概括的笔法,说明工作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并对此项工作的结果,做出明确的结论,然后,用一过渡句,自然引出下文。例如.各单位财务工作总结的开头如下: 一年来,我们坚持勤俭建国,勤俭办企业的方针,坚持为生产服务,为群众服务,严格执行国家的规章制度,实行经济核算,加强财务管理,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发挥了财务工作的作用。我们在工作中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这个开头.既写了背景、情由、依据,又点出了做过会么,结果怎么样(即结论)——“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发挥了财务工作的作用。”文字虽然不多,但它直接把总结的内容,显现在读者面前,使人一看便得到全文的要领,开头总述完了以后,接着用了—个过渡句,自然引出下文的详细叙述,这样的开头,条理清晰,概括性强,过渡自然,便于读者理解总结的内容。

(四)提问式开头信息

提问式的开头,是在开头处根据主旨的需要,先提出问题,然后引起下文;这种开头方法多用于专题经验性的总结。两年以来,我们得到了一些什么经验教训呢?

这样的开头,就是用简洁精练的文字,以提问的形式,直接点明了总结的重点。这种开篇设疑的写法,比较新颖、生动,很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吸引力,既省笔墨,效果又好。

(五)对比式开头

对比式开头,是在开头处对有关情况:如过去与现在、后退与前进;错误与正确等等做一番概括交代与比较,在比较中表明所是与所非;这种开头方法多用于专题性的经验总结。

(六)提示式开头 法务

提示式开头,这是专题性经验总结的一种常用开头方法。在开头处对工作的主要内容做提示性的介绍,其目的就是引出对于所取得的经验的叙

从上述3个例子可以看出,这种提示式开头的写法好处在丁简洁明确、能引人注目。总之,总结开头的形式是多样的,但是不管怎样,外头应该是写明全文的主旨,给人以概括的印象,引起读者的注意,给人以启发,这是写解开头的关键所在。

让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不要想当然的做事情。

当今时代已经不是单兵作、战孤胆英雄的时代了,团队的配合也首先需要信息的共享,让别人帮你干活之前首先要告诉别人你工作的进展、进度、计划以及问题处理协调情况吧。4、问题的协调处理,外部资源的协调等都需要共享这些信息。如此种种都需要您的汇总分析总结。也让别人站到你的肩膀上面吧,以你的终点作为起点往前走。

我踩你的肩膀,你踩我的肩膀,大家互相踩踩,挺好的。一步一个脚印,大家一起就可以跳着走了。

虽然老板们都很忙,但我想任何老板都不会因为对员工不熟悉,就对他们的咨询置之不理。因为这也是老板工作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我让大家写份总结,就是希望了解你们的所思、所想、所获,便于交流,目的是为了我们的工作有的放矢。

所学(学到什么,认识到什么)、所思(有哪些思考,想到了什么)、所感(感受了什么,有什么感想,有什么话需要跟老板交流),目的就是了解大家真实的想法、思考及意见反馈,以便今后改进与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一、两个用途,一个目的

年终总结的一个目的,就是回顾一年的工作,总结经验、教训,肯定成绩,找出差距,规划来年。总结有两个用途。一是作为出资人大会的工作报告,对一年来贯彻落实出资人大会决议的情况,有个较为详尽的汇报;二是向行业主管协会汇报年度工作。

二、内容要实际、具体,言之有物

总结以记录事实为主,要在“具体”二字上多用些功夫,尽量具体地叙述一年来所做的

工作。比如说,制定了哪些规章制度,其主要内容和效果是什么,不能只写一句“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如谈到事务所的执业质量和服务态度好时,光说受到客户的好评,不能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最好举一两个生动的例子,说明他们是怎样“评价”的,使人读了感到实实在在。应当避免笼统地、概念化的叙述。

三、思路清晰,有条不紊

思路清晰,是任何文章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最高要求。

四、突出重点,简化结构

行政部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大的来说,一是风险管理,二是信息管理、三是综合服务。细分起来有风险控制、信息建设、流程建设、行政服务、成本控制、培训教育、文化建设等。应当根据本所的实际,把行政部当年工作的主要目标、特点,有重点地写出来。复印、扫描、传真、订餐、租花、发快件、印制名片、续订网站、订阅报刊杂志、车辆文件的保管、简单的计算机维护,大到结算、订房、订机票、办理员工报销、与装修公司就办公家具协商价格、协助领导为希望工程捐款、采购办公用品及对其领用情况进行备案??每一项工作的完成都是对责任心和工作能力的考验,如何化繁为简而又能保证万无一失,如何以最小的成本换得最高的效率,这已经不单纯是对现代企业从事业务工作人员的要求了,对行政工作人员也同时适用。

作为行政人事部的工作人员,我充分认识到自己既是一个管理者,更是一个执行者。正所谓“天下难事始于易,天下大事始于细”。要想协调好一个团队每一件琐碎的小事以保证业务的正常有序发展,首先要抱以一个正确的心态,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地完成上级交派的工作;其次,要不断提高自己、抓住每一次让自己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在业余时间善于发现与工作有关的新事物新知识;最后,以主人翁的姿态发挥所长,为公司分担更多力所能及的工作。

2008年度工作总结

——行政部

当新年的脚步悄然而至,我们2008年的工作也宣告落幕了。为在2009年能更好的前进,我们有必要进行总结,汲取经验教训,以便扬长避短,力求公司在新的一年里更快、更强、更好的发展!根据公司现有情况,对2008年行政部工作总结如下:

1、人员招聘。2008年共入职50人,离职39人。参加网上招聘6次,并与部分职高学校取得了联系。分析:车间技术人员流动性强,

售后服务部的缺乏资深人才,往往要经过一个很长的周期才能成长起来,且稳定性不高,流失量大。销售部下半年部分人员调离、停职检查、病假、婚假等,后通过团队调整和网上招聘,更新了一些员工,现整体状况比较稳定。年后,正是人才流通量最大的时候,也是沭阳分公司和我们都需充实人员的时候,利用网络、人才市场设点及员工转介绍等手段,大量招聘销售、技术类人员,以满足人才储备的需求。

2、2008年举办了1次企业管理制度培训,1次安全生产的培训, 2次新员工培训等,通过考试成绩来看效果较理想。建议利用各种机会让公司全体员工经常聚一聚、沟通谈心,或许比理论的培训更能增加员工的向心力及融洽度,但必须选择好主题。针对2008年度售后满意度得分一值偏低,这时应该多做些售后服务部门的接待人员礼仪举止培训、接待过程礼貌用语培训、接听及回访电话礼仪及规范用语培训,以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及业务水平,作为人事行政部负责人,我没有及时开展团队精神培训及相关礼仪服务规范培训,这是我应该检讨的,力争在2009年度通过大家的努力配合售后前台把工作做精做细,严格按操作规范流程执行,把我们的弱分项变为我们的强分项。

3、人事考核方面。2008年度积极评出优秀员工3名、销售能手1名、技术能手1名、服务标兵1名、优秀经理/主管1名,共计7人已上报集团公司,但对中层管理人员的考核《管理人员民意测评表》并未实施,建议年终进行不记名民意测评。

4、于2008年6月份拟制了新的企业管理制度、员工手册自8月1日起执行。新制度较公司成立初期时细化明确补充了很多内容,推

行表单管理。但由于本人工作不到位,导致执行力度不够,在监管过程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执行力”是人事行政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规章制度是公司管理的一个核心,年后需要各部门经理、主管的支持与配合,共同加强“5S管理”保障公司规章制度体系充分发挥作用,促进公司全方位发展。

6、2008年上半年及下半年分别二次对公司固定资产、车间工具、办公用品及低值易耗品进行盘点,并详细登记在案,使公司物品管理更加完善详细。

7、原外用的办公设备及耗材也经过市场考察,重新换了供应方,降低了维修保养费用。但部分物品(如原客户服务部多功能打印一体机、售后前台打印机)超负荷使用年限较高,损坏频率较大,同时也增加了办公成本。根据公司发展及工作需要,客户服务部需重新购置复印机一台,现已上报2009年请购计划。

当然,人事行政部的工作绝不止以上所提到的几点,它还有部分比较细微的地方,比如员工档案管理、社会保险办理、上传下达、来人来访接待、公务用车管理、户外车展巡展促销活动筹备、配合各部门工作协调、后勤服务保障以及文书工作等,工作中不足之处,恳请公司领导指导批评,2009年我们将更加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为公司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行政部

2008年12月26日

严格按照公司要求,在公司员工行为规范和办公环境等员工自律方面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不定期对员工行为礼仪、办公区域清洁卫生进行抽查,营造了良好的办公环境和秩序。

2.培训工作:为了能切实提高员工素质,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我部积极配合公司把优化人员结构和提高员工素质与企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在“学习培训月”活动中,成功举办了管理学、营销学等近60课时的培训课,并把培训工作

的规划纳入部门整体的工作计划之中,大力加强对员工政治理论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

3.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根据各部门的人员需求,在确保人员编制完全控制在标准编制内,本着网上搜、报纸上招、内部推荐等方法,协助部门完成人员招聘工作。对于新员工,定期与其面谈,发现问题随时沟通,深入的了解,帮助他解决思想上的难题,通过制度培训、企业文化的培训等等手段,让员工喜欢公司的文化、了解企业的发展前景、设计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通过考核,肯定优点,更不保留的指出欠失,使员工在企业中顺利的渡过实习期。完成公司人事档案信息的建立完善、公司员工劳动报酬的监督发放、公司人员进出的人事管理等工作;并按时完成员工月考勤记录、月工资报表的上报工作。

五、存在的不足

过去的一年,在公司领导的重视和指导下,得到了各部门的大力协助下,行政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尽管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行政部工作常常事无巨细,每项工作我们主观上都希望能完成得最好,但由于能力有限,不能把每件事情都做到尽善尽美。二是对公司各部门有些工作了解得不够深入,对存在的问题掌握真实情况不够全面,从而对领导决策应起到的参谋助手作用发挥不够。三是抓制度落实不够,由于公司事物繁杂,基本检查不到位,因而存在一定的重制度建设,轻制度落实现象。四是对公司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加大对内对外的宣传力度,成立宣传小组,保障月刊和网站的上稿率。五是对公司其他专业业务学习抓得不够。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六、行政部2009年工作纲要

2008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将要到来。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围绕公司中心工作,克服缺点,改进方法;深入调研,掌握实情;加强管理,改进服务;大胆探索行政部工作新思路、新方法,促使行政部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公司的健康快速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下面根据本年度工作情况与存在不足,结合目前公司发展状况和今后趋势,行政部计划从下几个方面开展2009年度的工作:

1、努力提高行政办公室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理论学习、业务学习,强化服务与管理意识,制定相应的考核管理制度,明确分工,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使公司后勤服务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2、完成公司各部门各职位的工作分析,为人才招募与绩效考核提供科学依据;

第8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课程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载体,也是教育理念的体现和实现载体。创新创业教育中课程体系是一个核心问题,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已经成为共识。企业管理课程是管理类基础课程,企业管理是创新创业者必备的知识与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不仅可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更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落在实处。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的核心内涵“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引导高等学校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要抓住形式,准确定位,明确任务,担负起培养“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国家战略所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责任,贯彻和落实深化国家教育改革的要求,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

二、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教学改革的可行性

1.企业管理课程特点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性

企业管理课程作为试点学校的文理基础必修课,是对实际企业管理活动中的规律加以总结概括的理论,并将规律性的理论指导实践,因此,课程本身具有很强应用性与实践性。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管理知识、管理技能和管理素养,熟悉企业管理的职能划分,能在今后的企业实践中运用所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创业需要了解和熟悉企业设立和运作的程序和基本规律,需要对企业运行过程中的战略管理、市场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设备管理等有全面的认识,因此,企业管理课程既是专业教育的基础课程,也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二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融互生关系,探索二者如何有效紧密结合也成为必然之举。

2.企业管理教学改革的现实性

企业管理课程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决定了传统课堂的单一讲授、封闭学习不仅不能实现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不能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对企业管理课程教学的研究始终没有离开时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今天,高校要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企业管理课程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与教学目标,应抓住契机探索改革。

3.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便利性

试点高校建设了众创平台。学校投入建设6000平米众创空间,与天使汇、苏州创客邦、猪八戒网等多家企业合作,获得省部级众创空间授牌2个,另有1300平米的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搭建师生双创平台,为课程改革需要的实践环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平台和舞台。

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教学改革总体思路

首先,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要真正做课堂的变革,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和重塑工作不容忽视。深深接受和领会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教师观念的转变需要通过培训、参与实践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实现。其次,将创新创业教育嵌入到课程、渗透到课堂。重构和设计教学内容实现课程内容与创新创业内容的整合与结合与嵌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确立学生的课堂主导地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通过考核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和过程化激发学生的动手操作兴趣和激励动手实践热情,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渗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批判思维。

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企业管理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1.基于创新创业职业素养的教学内容设计

笔者所在学校的企业管理课程均是32学时。改革后,将《企业管理》的课程内容分为五个大的模块,每个模块安排相应的过程性考核内容。第一个模块是对企业的初步认识和对初创企业程序的认识,这一部分是创新创业基本知识培养环节,主要通过成功和失败的企业案例进行分析,从经典企业的案例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第二部分是对管理的基本认知和管理理念的理解,是创新创业管理理念认知培养的环节,采用教师给出思想理论的线索,设置比较分析的题目,由学生分组进行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小组汇报成果,采用管理游戏的方式增强学生对管理理念的体会和领悟。第三部分是企业管理的各项职能分工模块,这部分教学设计是创新创业职业管理技能和创新精神的综合培养环节,这一块的内容分别采用模拟演练、实战演练和辩论等方法。第四部分是对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的认识,这是创新创业职业操守和职业品行以及社会责任的培养环节,通过实际问题的辩论分析。第五部分是企业危机管理部分,这是创新创业综合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培养环节,采用实践模拟的方式教学。

2.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设计

增强实践动手环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素养。

(1)微课翻转课堂

大而全的《企业管理》课程内容在有限的课时内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地在课堂教学中将这些内容详细展开。在进行教学改革尝试地过程中,笔者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选取了“胜任素质”和“无领导小组讨论”两个代表性问题录制了微课,课前布置给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学生将微课学习的内容中教师设计布置的问题用演讲的形式展示对问题的理解,其他同学则作为观众和评委给予提问和评价,教师再结合学生评价给出评语进行点拨和指导,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落实课堂教学实效。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拟采用每个章节选取一个代表性问题进行微课设计。同时,学校十分重视课程信息化建设,每年举办面向全校师生的微课教学大赛,通过课程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微课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既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学习,也是创新精神培养的重要途径,可谓一举两得。

(2)模拟演练

增加模拟演练,通过设置接近实际的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根据不同情境,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思考和解决问题,带着问题学习理论知识。对模拟问题的结果不设置标准答案,而是以解决方案的可行性与可操作程度作为评价的标准。从而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和首创精神。而这些是创新创业精神的核心和基础。

(3)项目小组讨论与辩论法

通过划分小组组成团队,每一个小组设置自己的团队名称和团队口号,团队分工协作完成相应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因为任何成功的创业都不是单枪匹马的结果。每一个学生在课程过程中的多次小组合作都会遇到任务的分配与协调,与其他小组的竞争,小组间成员的关系处理等一系列问题,在不断地沟通、互助、矛盾处理中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体验和积累合作的技能。

(4)实践演练法

对接本校众创空间和创新创业实训基地,让学生为创业项目做咨询服务,通过为这些创业项目进行市场调研,撰写商业计划书等实际工作,置身实践环境操作。学生在具体的创新创业企业的项目中发现问题、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提高知识运用和转化的能力,提升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学习热情。

(5)游戏法

在游戏中学习和领会管理的真谛,这也是管理学课程教学多年的经验总结。在企业管理课程中选择一部分管理游戏教学在实际授课中也是广受学生欢迎。

(6)课内竞赛法

将学生在实践演练中的创业计划书结果设计成课内的技能竞赛,这样,内容来源于实际,结果又可以应用于实际。用类似于路演的方式,由学生在展示自己的成果,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创新精神也在无形中得到培养,发挥其“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作用。

3.基于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的考核方式设计

考核评价方式随着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式的改变而改变,依照前面对这两部分的设计,改革后的考核方式不再重点考核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是侧重于对各种教学方法实施过程的考核。笔者在授课中尝试采用了课堂表现评价、实践操作评价和课程论文评价三个部分。

(1)课堂表现评价

根据学生的上课出勤、发言频率、回答问题效果、课堂参与度给予综合评价。在首次课程中即告知学生采用这部分评价的目的,因为这些方面的考核也是学生今后职业发展道路都会面对的实际问题。

(2)实践能力考核

实践操作部分,引入企业的绩效考核理念,主要采用教师考核与小组考核结合的办法。首先教师根据各团队完成任务的情况对班级所有团队给出评分等级,等级一共分为四类,即A、B、C三个等级。团队组长根据小组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每个成员的表现给出排序。最终根据每类团队的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所占比例,计算出每个人所对应的等级。

(3)课程论文考核

期末采用课程论文,由学生自由选题,教师对选题的范围和可操性加以指导,锻炼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4.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设计

要巩固和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果,制定和完善课程标准是下一步的主要工作。目前,笔者所在学校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企业管理》的课程标准也在紧锣密鼓制定中,新的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标准,将指导组织教学、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参照和指导,是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工作的规范,是进行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是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载体和媒介、是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冰,白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概念之辨[J].高教探索,2014(3):49-50

[2]蒋建军,王伟忠.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双螺旋模式及融合路径[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7(3):1-5

[3]杨敏.“创导式”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9):52-56

第9篇

[关键词]沉浸式 大学生创业教育 产学合作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3-0154-02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在高等学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1]目前,各高校的创业教育主要采用创业课程、第二课堂、创业竞赛、创业指导等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但同时也存在着定位不准、师资力量不足、课程体系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3]本文在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近年来创新创业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种“沉浸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该模式可以更好地整合高校与企业的优势资源,共同促进大学生创业素质与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创业教育中的产学合作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开放系统中不仅涉及高校和学生,政府、企业、园区、协会组织、投资机构等主体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是创业教育的最主要实施方,汇集各方资源,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手段,在创业素质与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影响;学生是受教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是创业教育最终的目的;政府作为主管部门,通过政策制定与在宏观上给予方向性的指导,通过资金与项目的扶持,为大学生创业创造良好的条件;企业是大学生创业的最佳实践基地;园区作为企业、人才的汇集地,可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与产业发展导向。单独一两个主体的力量是有限的,优势也不甚明显,只有多个合作方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提高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

二、沉浸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

各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手段的选择,必须以学生的创业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因素的提升为目的。根据大学生创业特点及其所需知识、技能的要求,本文将大学生创业教育分为知识学习层、信息交流层、虚拟体验层与创业实战层四个主要层次,各个层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支撑了沉浸式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在该模式下,企业与高校相互合作,资源整合使得创业教育贯穿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到创业实践全过程,学生完全沉浸在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之中。

(一)知识学习层。知识是指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的成果。它可能包括事实,信息,描述或在教育和实践中获得的技能。知识学习是创业教育的基础,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传授创业政策、创业法规、创业融资、创业团队建设、创业风险、创业素质、公司经营、企业管理等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法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创业教育的知识学习要区别于其他基础与专业学科的教学。首先,要引入更多的案例分析,以成功的案例激励学生,以失败的案例警示学生;其次,要注意与专业教学的结合,发挥专业优势,进行创新型的创业[4];再有,施教人员也不应局限于高校教师,要更多地聘请社会上的创业精英、优秀企业家等具有一定创业经历的社会导师进行讲授。[5]

(二)信息交流层。信息是客观事物状态和运动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客观世界中大量地存在、产生和传递着以这些方式表示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的传递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信息的交流的效率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效果与质量。创业教育中的信息交流的主体既包括学生,又包括高校、企业、政府、产业园区等多个组织与个体。信息内容不仅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创业经验,还包括企业的技术信息、政府的政策信息、高校的培训信息、园区的资源信息、投资机构的投资信息等大量信息。在创业教育中要尽可能地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减少各个方面获得这些信息的成本,提升信息的准确性。

(三)虚拟体验层。创业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书本内容,学生应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体验,在感官上对创业有更深的理解。体验到的东西使学生感到真实,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也因此对未来有所预感。创业教育虚拟体验层的实施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走出去,让学生以校外实习、社会实践的方式加入创业团队或创业企业中,亲身体验创业氛围。另一方面,有条件的高校应把大量的创业企业、创业团队请进学校来,实现企业孵化,这样既可以助推区域产业的发展,又可以为学生创造更为便捷的创业体验环境。

(四)创业实战层。对于有一定理论基础,有着较强创业意愿,创业思路较为清晰,做好创业准备的学生,创业教育就要升级到创业实战层。在创业实践教育的过程中,高校首先要做好扶持工作,通过项目补贴、资助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启动资金,并且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接政府在资金扶持、免息贷款、税费减免等方面的创业支持政策,使学生能够在创业起步阶段进展更为顺利;其次要做好指导工作,刚创业的学生团队在人员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都有所欠缺,所以需要专业化的全程的指导,将创业风险降到最低范围内;再次要为学生创业团队提供更多的资源,这些资源既包括场地、设施等硬件资源,也包括业务、市场、技术等软性资源。而这三方面内容,尤其是后两方面,高校受限于自身的机制体制以及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无法单独凭借自身力量对创业学生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所以一定要联合企业、投资方等,多方合作,整合资源,共同推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

三、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创业教育经验总结

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以下简称“天软”)自建院以来,树立和秉承“教学与产业相融,学校与企业互动”的办学理念。全面整合政府、高校、企业、产业园和行业组织的优势资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与全方位的支持。

在知识学习层,“天软”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为学生讲授创业教育发展、创业环境分析、创业者基本素质、创业计划书编写等方面的创业基础知识;不定期开设“天软创新创业大讲堂”活动,聘请社会各界创业教育领域知名专家为学生带来精彩的创业知识讲座。在信息交流层,“天软”基于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天软社区平台,从协同研发、教学管理、就业服务、资源管理等方面服务大学生教育、创新、创业、就业等工作;并通过搭建平台、环境改造、活动举办等举措,促进各个合作主体在创新创业教育信息方面的有效交流。在虚拟体验层,已建设完成项目区、创意区、企业展示区等协同创新功能区;学院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共同建立了十余个协同创新实验室,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体验氛围。在创业实战层教育中,对于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天软”创业教育服务组织应为其提供更加深入具体的服务,为其提供必要的创业资源支持,通过实施“天软校企协同创新计划”,为计算机软件行业创新创业企业、学生创业团队无偿提供办公场地、会议室、办公桌椅、水电、云服务器、云终端等资源,为企业研发与学生实习搭建高校平台。

[ 注 释 ]

[1] 陈希.在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6):13-17.

[2] 木志荣.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6(11):79-84.

[3] 梅伟惠,徐小洲.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难题与策略[J].教育研究,2009(4):67-72.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