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教学设计的要点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09 17:23:1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教学设计的要点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教学设计的要点

第1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要点

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高考,物理课程占高考分数的比例较大,对于学生将来的学业发展非常重要。想要实现上述目标,则需要重视物理教学设计环节,这是促进学生顺利学习的关键所在。因而,老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必须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以及创新教学原则,这样设计出来的教学方案才能够让学生学有所获、学习有所思和学有所长,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要点分析

1.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

高中物理老师在教学前,必须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此准备环节并不是只包括对学生及教材的研究,更包括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彻底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实施创新教学方法等,这样老师设计出独特的教学方案之时,才能够快速的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保持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因此,老师如果能在课前做好充足的教学准备,能对学生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准确地理解物理知识、实验及现象,感受成功的物理学习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兼具理论实践教学,重视学生的综合发展

以往的高中物理教学中,老师过于重视对学生物理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组织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导致较多学生比较懒惰,并没有动手学习的习惯。但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高中物理老师要合理的掌握理论与实践授课时间,不仅要让学生快速掌握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在实验中感知知识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二、实现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要点的措施分析

1.采取启发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所处的年龄及学习时长,都表明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及思维能力,因而普通的提问教学方式或者平铺直述教学方式,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而,可以巧用启发式教学方式,设计出来的教学内容,不再以死板的方式呈现,而是带着悬疑问题进行呈现,以疑问带动学生的思考,循循渐进的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效率。比如在学习《平抛运动》相关内容时,课堂初老师可以先设疑,咱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平抛运动,谁能告诉老师为什么是平抛运动,而不是侧抛或者其他抛线呢?引导学生进入思考之中,让学生自主的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并将答案找出来,这样学生会更加积极的想要知道平抛运动的规律及意义。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老师要及时参与其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适时的对学生进行点拨,让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问题更加准确的理解知识点及问题,让学生总结出适合自己的物理学习方式,感受学习物理知识的乐趣性,提高教学质量。

2.结合新课改的特点,设计高中物理教学方案

新课程标准对各课程的教学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而,在设计物理教学方案时,需结合新课改的特点,这样才有可能实现教学的高效化。对此,在实际的高中物理教学方案的设计环节中,要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及实践性等原则,这样能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获得最科学的学习与发展。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层次性,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如果能坚持教学方案的层次性,能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思考的空间与机会,当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之后,才会改变物理学习难的看法,才能够发自内心的喜欢上物理课程。

3.设计物理知识结构,提高学生掌握重难点的能力

物理知识比较抽象,较多学生学习完一节课之后,都不能及时区分哪些是重难点知识。因而,这就需要老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将物理知识结构设计出来,这样每个知识点都得到整理,有利于老师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老师设计的物理知识结构,能让学生一目了然的知道哪些是重难点知识,既有利于学生突破学习重难点,又有利于学生复习时的条理清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总结

综上所述,科学的教学设计是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必须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抓住新课改、学生及教材的特点,设计出兼具三者发展的教学方案,这样当学生学习成绩、能力得到提升时,新课改教学目标才能够有效的实现,能有效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欲望,这样高中物理教学的氛围及质量也会处于不断的提升中。

[参考文献]

[1]郜宪坤.论高中物理探究教学设计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0):109-110.

第2篇

关键词: 理解性教学 英语语法 元认知 认知结构

一、理解性教学策略在初中英语语法课中的实施

近来,“为了理解而教”的课改在各个地区各个学校深入展开,教学模式逐渐由以学生听讲为主改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指导作用。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进一步改进使他们获益良多。回想传统语法课,注重对语法知识的梳理,忽视学生的认知,往往将问题复杂化,导致学生要掌握的概念知识过多而把握不到重难点,没有达到课堂原本的高效目的。

理解性教学策略下的初中英语语法课堂更重视学生的元认知和反复操练。在多次课堂实践后,笔者认为学生确实能从理解课堂中得到更多开口锻炼的机会,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了教育教学的目的。

如今,“翻转课堂”“云课堂”等课堂形式和“英语E学习”等学习平台的出现和推广,体现了理解性教学策略在初中英语语法课中的具体实施。但理解课堂把握不好的话可能变成形式主义,外行看热闹,纯粹为展示而展示,没有真正检测课堂目标实现的有效性。下面笔者将结合理解性教学策略在初中英语语法中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进行语法课堂的教学设计。

二、基于理解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设计要点

1.建立新旧联系,构建认知结构。

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会陷入惯性思维,认为这点很简单,学生应该掌握,比如讲定语从句时,一般规律还没讲清就跳到了特殊规律,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好。定语从句和宾语从句的区分是阻碍学生学习定从的重要因素,那么教师在教定从时就要把它和旧知宾从联系教学。先让学生学会区分定从和宾从,只有把对它们的认知理顺了,才能学习定从的一般规律,慢慢再从一般规律讲到特殊用法。再如讲一般过去时,把“先行组织者”定为一般现在时,课堂的设计可先让学生不断操练他们所熟悉的现在时,再引出对比差异,让学生更快更自然地接受过去时的概念和用法。实践证明,这样一来,学生笔头和口头操练的正确率都有所提高。

在语法的导入部分,可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自我梳理后,既激发学习兴趣又温故知新,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讲解语法时,学习内容要适当分解,切忌急于求成。先共性再个性,通过反复言说的理解性操练,不断强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在语法教学的最后环节还可利用脑图回顾,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强化认知结构。

2.设置“惑”点,培养元认知。

教学对话的核心是有效提问,有效提问既囊括要推动和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思考进程,又要求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初始回答来解释、验证和支持自己的所思所想。学习中的困惑出现时,要多问问学生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为什么要那样做,如何学得更好等问题,让学生了解教学的意图,使他们有能力分析和实现他们的元认知,为自我发现之旅开辟道路。

在翻转课堂语法教学中,学生课前预习微视频和完成前测单,然后教师课堂上针对学生产生的“惑”点来进行动态生成,最后通过进阶单来巩固所学,这就是元认知的运用。所以在语法教学的设计中,教师要就语法辨析的重难点帮助学生建立“惑点”,考虑其合理性、逻辑性,以及和要学知识点间的联系,在不加深学习难度的情况下,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教学。

3.课堂活动多样有效性,加强变式训练。

学习注意力的集中一般在课堂前20分钟,尤其在英语语法课中,后面的20多分钟学生能否有效参与课堂呢?这是教师需要研究和思考的地方,教师要在课堂上加入多样性和有效性的活动,不断刺激学生的求知欲。

趣味性课堂活动不是浪费时间,也不是天马行空,而应紧密结合课堂的学习目标,在活动中设置有效的任务,让学生不断操练所学知识。比如?“扔纸巾”“东南西北”这种由静化动的活动,更多的带有不确定性和趣味性,学生都会开心地争取学习机会;“百宝箱、幸运52”?这些活动也能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有效实现学习目标,有别于传统教学。

另外,教师还要把变式教学和教学改革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的思维看得见并且得到不断升华,在英语教学中使用变式较多的就是语法教学。教师可通过举例、观察归纳、翻译、改变活动规则等变式训练来操练同一个语言点,让学生学习时学会兼顾各要素、学会举一反三。

4.课堂要留足时间,巩固所学知识。

在知识学习的巩固过程中,一方面,由学生分析语法、做习题后校对、讲解错题再到总结汇报,都要留给他们足够多的时间去思考、言说和合作,尤其要让组内较弱的同学进行出声思维。另一方面,有些题目组内校对后教师最好再在全班给予正确答案,便于落后的学生跟上课堂,更要花时间带着学生一起总结或讲解语法知识的一些注意点。这些都要求教师在设计语法教学时留有足够时间用来巩固所学,不要太注重课是否完整,而是讲过的学生就要理解到位,所以每个活动后的回顾巩固很重要。

5.及时给予过程性评价,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给予评价,如运用眼神鼓励、反馈小结、竞争奖励、小组点评、测试评级等策略来激励学生,让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展示内容。教师要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当成一个研究素材呈现在全班面前,把课堂展示作为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手段。要给予学生学习过程中查漏补缺的形成性评价,促使其主动努力,以达成良好的终结性评价,即取得学习上的进步。

三、基于理解的教学设计对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促进

理解性教学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学生可利用各种资源提前了解课堂教学的目的和环节,培养良好的预复习习惯,发挥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在课堂设计中能考虑得更全面,活动的实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促进学生的学,使教与学相辅相成,推动初中英语基础语法教学的发展。

第3篇

近几年,多次参与“植树问题”的集体备课,以及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剖析,下面就“植树问题”多位教师不同的例题选择和不同设计思路,谈一谈教学理念对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影响。

案例1:在全长1 0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买多少棵树苗?

这里没有给学生提示解决方法,直接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果答案偏多,但正确率不算高。而后的习题是以“已知路长、棵距,求棵树”为基础练习;进而进行变式练习“已知路长和棵树,求棵距;已知棵距和棵树,求路长”。

案例2:教学楼的旁边有一段小路全长20米,学校打算在小路一边植树,计划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要栽 ),这条小路须要栽几棵树呢?

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多数学生直接计算,探究很少,但正确率较高,进而研究棵数与段数之间的关系,练习题设计与所讲例题基本相同,解法以公式为依据,进行变式练习。

案例3: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须要买多少棵树苗?

教师在借鉴了以上两种设计的基础上,选用100米这个适中的长度,学生进行多种方法探究。教师给学生提供多种学具,有小棒、小圆片、小三角、小正方形、小五角星、纸条等多种学具。让学生通过摆、画来找到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课堂上学生出现很多摆法,有把纸条当成路,把小棒当成树、把小圆片当成间隔表示等距离植树。有的把小棒当成树、两根小棒中间用小棒隔开,表示等距离植树。还有的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学生出现的摆法很多。大部分学生都得到了正确的结论。习题主要以两端植树、一端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封闭线上植树为主要内容。这样设计探究气氛浓郁,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

案例4:在学校图书馆前的一条120米的小路一侧,每隔5米种一棵小树,要4年级3个班来种,每班种40米,一班先种,2班接着一班种,3班最后种到图书馆,问每班要种几棵树?

对3个班的不同植树要求,暗含着植树路线两端的3种植树方式。在设计中将问题全盘托出,3种植树要求融于一个情境之中,让学生自主解决,对比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比能力,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深入理解一一对应、转化等思想方法。

案例5:在学校图书馆前的一条120米的小路一侧,每隔5米种一棵小树,要4年级3个班来种,每班种40米,问每班要种几棵树?

假设以此为例题,条件比较开放,学生将会如何解决,学生在分析问题时会发现解法和结论多样。作为例题不合适,但作为学生解决问题和发展思维的训练题在使用时多提供思维的空间,而且不应作为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由此可见,同一数学知识,有多种多样的教学设计方案。这引发我诸多的思考,促使我在实践和探究中寻答案、找支点。

思考一: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样的教学设计思路?

支点一:多样的教学设计源于教者教学理念的支撑,教学理念的不同,出现了不同风格的教学设计。

数学教学设计是对传统的数学备课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恰当的教学设计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教学是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终保障,教师的教育理念归根结底就是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要通过教学设计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进行教学设计是教师从事教学的“看家本领”!由此我们不难发现,上面的4位数学教师,在新理念下,课堂教学目标不再停留在以往仅仅关注知识技能等结果性目标上,而是全面考查过程性目标和结果性目标。他们更关注以下几个要点:—是关注学生的起点;二是关注学生主要的认知障碍和可能的认知途径;三是分析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四是研究达成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特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教学理念有理论层面、操作层面和学科层面之分。明确表达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简析各位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主要体现的教育理念。

案例1的设计着重在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教者把例题作了一个调整,把例题的100米换成了1 000米,把例题数据变大以后再让学生尝试练习。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案例2的设计注重面向全体,数据比较小,创设探究空间,更关注后进生的发展,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案例3的设计关注了教学活动与学生学习方式,数据适中,便于学生主动探究,寻求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同时也渗透了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一一对应、化归等数学思想。

案例4的设计突出了几何直观、问题意识的培养。设计的问题开放,对3个班的不同植树要求,暗含着植树路线两端的三种植树方式。借助直观模型,利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比能力,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深入理解一一对应、转化等思想方法。找到另外两种植树方法的规律。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课程基本理念指出:“数学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不同设计的产生,其核心就是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个性发展。也要紧紧把握培养目标和学情,依据教材,创设情境,使用和选编例题,构建流程和习题。课堂教学是呈动态的,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教学设计的多样化,源于教者对教材理解和教学理念的支撑,没有对错之分,优劣之分。

思考二:由“植树问题”想到如何理解教材、定位教学目标?数学广角承载着怎样的教育任务?

支点二:教师要在对教材的研读和理解基础上,定位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在这里,教师们不仅考虑到学科自身的特点,更遵循学生学科学习的心理规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新课程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教材是一个极具宏观性的蓝本,覆盖着极其广阔的时空,主要对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起到指向作用。教材仅仅是教师组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素材,使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平台。新理念下的教材给教师留下了比较大的创造空间,进行任务分析,就必须改变以教本为本处理教材的现象,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实际和当地实际,模拟教材,重组教材,编制教材,削减技巧性训练,增加其探索性、思考性和现实性的成分,为实施开放式、活动式的探究、合作、参与等新型学习方式创造条件。4位数学教师,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基于学生“学情”进行教学设计,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学生可口的“美味佳肴”。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各种情境,让他们以一种积极的状态,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过程中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逐步领悟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让学生能够运用这种数学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

“植树问题”这一课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

首先,植树问题是借助生活情境探究数学问题,通过多种方式教学体,如运用小棒、图形、直尺等学习用具,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找一找,发现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但要注意的是,教学的目的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淡化直接死记公式解决问题。其次,植树问题是一种情况较为复杂的问题解决,这一教学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和很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教师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

同时我们感到,教材中设计数学广角这部分内容,为《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由双基变四基起了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它满足了不同学生的思维发展需求,在探究过程中将一一对应、转化、归纳、迁移等数学思想内化成学生的学习需求,最后转化为学生探究的方法。这种思想的渗透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寻求解决复杂问题的一般方法,即从简单问题、简单事例入手,寻求规律,通过规律的得出,最终得到问题的解决。

思考三:如何才能使课堂教学更丰富、更有效、更精彩?

支点三: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关注教学内容,借鉴多版本教材、加强多学科联系、调动多感官参与、注重多媒体运用,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多元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学。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材仅仅是一个固定的载体,而知识是开放的、活跃的,无处不在的,提倡教师创造性地利用教材,不拘泥于教材进行教学。教师有必要对现行教材创造性地处理,为学生提供充分探索的空间,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经历再创造过程。

1.注重借鉴多版本教材,深化课堂。不同教材有它自身局限性,但重组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会为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奠定基础服务。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一线教师,可以从不同版本教材里寻找相关主题的文本,吸收不同教材的长处,博采众长,优化教学内容。

2. 加强多学科联系,丰富教学内容。不同学科间的知识是相关联的,彼中有我,我中有你,用一条主线可以将彼此串联起来,这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到启迪、引导作用。如: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将植树问题与科学学科、美术学科、综合实践学科等其他学科知识与数学知识相联系,充分整合不同学科间知识,切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智力、提高学习效果。

3. 调动多感官参与,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孩子多种感官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用手指分别表示树与间隔。课堂上可以用手势回答问题,这样既锻炼了孩子们的小肌肉群,开发了右脑,又可以轻松地实现全员反馈建立植树问题的模型。

4. 注重多媒体运用,提高教学实效。如:“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给学生利用小棒、小圆片、笔等多种学具,也有的学生画线段进行探究,同时配以课件揭示规律、建立棵树与间隔的关系。

此外,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多种学习方式的整合,将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有机结合,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逐步学会学习。

第4篇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课堂上有的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却昏昏欲睡;有的教师只为提问而提问,要么设计的问题难度很大,学生无法理解,要么设计的问题没有一定的梯度,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现象导致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教学低效。那么,怎样的教学活动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呢?

一、掌握学生基础,把准教学起点

学生是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同化与顺应而得到新知识的。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时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从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教师的教学设计才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率才会提高。

案例一:一次教学大奖赛的教学主题是Fall,教学的对象是五年级上学期的学生,他们还没有学过季节和四季的英语单词(这个内容是五年级下册的内容)。可是一位教师在教学时,只从自己的教学需要出发,备课时没有仔细考虑学生的知识经验,在导入新课时她设置了这样两个问题:“How many seasons are there in a year? What are they?”要求学生按照她的教学设计用“There are four seasons. They are spring,summer,fall and winter”来回答,由于学生对season这个单词不理解,所以无法回答,出现课堂冷场的现象,教学气氛相当沉闷。

案例一说明教师课前没有深入研究过学生的知识基础,不能准确地把握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教学起点设置过高,学生无法达到老师的要求,教学效果欠佳。

案例二:同样是这个主题,还有一位老师是这样设计的:授课教师先用这几个问题“What’s your name?(由于借班上课,对学生的名字不知道)What color do you like?What fruit do you like? What do you like to wear?”和学生进行Free Talk,然后再让学生用这几个问题问老师,最后让学生结合老师的回答答案“I like golden.I like apples. I like to wear shirt.” 推断出下一个问题“What season(季节) do I like?”的答案“Fall”。这样,在具体语境的提示下,学生不但很容易回答 “What season(季节) do I like?”这个问题,而且轻松地导入本课的主题Fall。

案例二中的这位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关注情境和知识的链接点,创设富有英语韵味和思考价值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语言。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发展,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从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学生的知识基础是确定教学起点的重要依据,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的前提,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才能实现有效教学。

二、找准学生兴趣,设计有效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习兴趣,学生才能积极参与,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一)找准兴趣点,导入新课

有趣的导入会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好的兴趣点的选择对整节课的引导起着立竿见影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选择合适的导入点。

案例三:笔者在教学《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1形容词比较级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先用课件出示他们的偶像,即快乐男声李炜的照片和身高(180cm),引导学生说出“Li Wei is tall”;接着再出示他们崇拜的明星(刘翔)的照片和身高(189cm),这下,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小声说:刘翔还要高啊!笔者趁机出示文字“Li Wei is tall. Liu Xiang is ”让学生来填空,不但能自然地引出taller,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知taller的含义。

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兴趣被激起,他们愿意主动去探究;而且在形象、直观的对比下,学生的学习变得有趣,大大提高了课堂实效。

(二)提高参与度,完成任务

以兴趣为支点设置的任务才能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学生的参与,再好的教学活动都是低效的。

案例四:笔者曾听过这样一节比赛课,题目为“In the park”,授课教师设计了一个“争当公园宣传员”的任务,有趣的活动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用句型“You can…in the park. You can’t …in the park.”先在四人小组内解说公园里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之后选一名最棒的同学参加班级的最佳宣传员竞聘。

案例四的教学任务符合小学生好胜的心理特征和实际能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学生的语用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尊重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

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突出显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由于学生在年龄、性格、认知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他们具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才有可能获得最大化的整体教学效益。因此,教师只有在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才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其最近发展区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

案例五:笔者在教学《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4 Part A Let’s Talk(见图1)时,在操练环节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分层:学困生能朗读对话即可;大部分学生能根据提供的插图进行替换,编一个新的对话;优等生可以根据学过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创编对话。一组优等生的对话如下:

S1: Hello, Sally! How are you?

S2:Fine.How are you?

S1: I’m fine,too. 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holiday?

S2:I went to Hong Kong.

S1: What did you do there?

S2:I went shopping and took many pictures.

S1: How did you go there?

S2:I went by plane.

S1: Who did you go with?

S2:I went with my parents.

S1: Bye!

S2:Bye!

这两个学生把六年级上册“Where are you going on your holiday?”一单元学过的重点句型都用上了,他们的发言赢得了同学们和老师热烈的掌声。其他同学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进行对话示范,课堂异彩纷呈,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语用能力得到了提高。

第5篇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听力残疾儿童;教学空间;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特殊教育学校已经成为教育建筑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特殊教育学校建筑创作探讨也成为建筑设计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课题。特殊教育学校应该能够提供一种特殊的教育学习环境,来满足不同残疾儿童的特殊需求。通过分析教学空间的位置及布局、教学空间的物理环境及内部设施等方面,就听力残疾儿童教学空间的设计要点进行了探讨。

一、教学空间布置要点

1.1总平面布置

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教学区应布置在校园的静区,保证良好的朝向。教学区与活动场地之间,既有一定分隔,也要便于联系。

1.2平面布置

应紧凑集中、布局合理、动静分区明确、使用方便、易于识别;利于安全疏散;教室分区、教室组合水平及垂直联系空间应简洁明晰,流线通畅。

1.3朝向布置

首先考虑南向房间布置为普通教室;北向房间可布置为美术教室、美工教室、手工教室、实验室、办公室或相关的辅助房间。南方教学楼多为外廊式布局,则不需作此考虑。

1.4垂直交通布置

规模大、使用人数较多的视听教室、图书阅览室和活动室尽量安排在教学区的适中部位和底层,以便于全校共同使用及安全疏散。按高低年纪设置教室在建筑物的楼层,低年级设置于低层,高年级设置于高层。

二、室内教学空间设计要点

室内教学空间的按空间功能分类分为: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公共学习用房。以下介绍一些重要的室内教室设计要点:

2.1教学空间的共性设计

2.1.1声学设计:

原则:(1)分区设计:首先要在设计方案过程中合理安排邻近空间。对于易于产生噪声的房间,如音乐教室、舞蹈教室、多功能活动室等,应当与其他教学用房分开布置;(2)隔声设计:对于普通教室来说,首先应最大程度地减少外部噪声,教室位置应远离吵闹区(如活动室和设备间);通常通过吸声材料和吸声措施来减少噪声。

2.1.2采光照明设计

学校教室的朝向宜按各地区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决定,不应采用东西朝向,宜采用南北向的双侧采光。教室采用单侧采光时,光线应自学生座位的左侧射入。南外廊北教室时,应以北向窗为主要采光面。教室课桌面上的采光系数最低值不应低于1.5%、教室玻地面积比不应低于1∶6。多雾地区(如重庆等)教室课桌面上的采光系数最低值不应低于2%。

各种教室用房应有良好的采光及照明环境,除满足一般要求外,还应使听力残疾儿童在学习及相互交往过程中能互相看到手势及口形。为了减少照明淘汰引起的直接眩光,教室不宜采用裸灯照明。灯具距课桌面的最低悬挂高度不应低于1.7m。灯管排列宜采用其长轴垂直于黑板面布置。

2.1.3暖通空调设计

教室理想的HVAC系统(HVAC即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设备包括:1)根据气温,为教学用房提供供热和通风设备;2)在炎热、潮湿的气候里教室应使用风扇或空调;3)潮湿气候注意除湿;4)冬季运用节约循环系统,且各教室有单独的温度调节区。

2.1.4辅助设施

听力残疾儿童室内教学空间的设计要点还包括一些功能性的辅助设施及它们的布置方式,如储物柜、家具、桌椅、室内饰物等,设计时都应给予考虑。

信息指示灯:教室内前墙应设置色彩灯泡,通过亮灯、灭灯、有规律的闪烁等变化以传达各种信息,如上课、下课、集合、紧急疏散等等(如图1)。

黑板:以眼代耳在学习上带来巨大困难,须经多次反复方可理解,故教室的黑板应具有存放大量信息的机能,如设置可上下、左右推拉或多层黑板等设施。

储物柜:听力言语残疾儿童的教学活动中使用教具非常之多,应增多储物柜的数量。

2.2教学用房的特殊设计

2.2.1普通教室

听力残疾儿童基本上都伴随有语言障碍,在相互交流时多用手语并配以对方的口形,故针对他们教学的课桌椅多布置成面向教师和黑板呈圆形布置形式。为便于座位布置,课桌面应呈梯形,前后宽度各为500mm~550mm、600mm,宽度为420mm。

听力残疾儿童需要看清老师的口型来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因此针对他们的教学空间的照度要比普通儿童的高,读唇语的教学空间的照度最小值为1500lx。结合听力残疾儿童座位的排列方式,其灯具布置应与座位排列保持一致(如图2、图3)。

2.2.2计算机教室

为防止眩光和反射光,教室的计算机设备的屏幕摆放不应正对窗口;窗框结构的内表面或窗周围的内墙面,宜采用浅色饰面。

在计算机教室里还可以应用间接照明系统,可以防止在计算机屏幕上产生眩光和反射光。间接照明系统利用顶棚或者是墙体来反射光并柔和均匀地照亮空间,还可以有效减小光线的亮点和对比。

2.2.3语训教室

语言训练教室的布置,可将学生课桌围成半圆形面向教师,教师桌设集合型语训器形成主控台,以导线与各课桌学生用耳机相连,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听力损伤程度,调整到适于每生的频率及强度进行语言训练。语言训练室亦可做成一较大空间,设有观察室并安排较大空间作为儿童游戏活动场所,通过游戏进行语言训练,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经过研究制定教学训练方案。

2.2.4律动教室

律动课是听力残疾儿童一至三年级的必修课,是针对他们特点特设的一门重要课程。律动通过听力残疾儿童的视觉、触觉、振动觉等感官(包括重听儿童的残余听觉)进行音乐、舞蹈、体操、游戏、语言技巧等内容的学习与训练,发展他们的感知能力和运动机能,达到整体能力的提高。

律动教室室内净空高度不应低于4.5m,且应有足够的使用面积和良好的平面形状。律动教室除进行律动课教学外,还有可能进行多种训练活动,应保证足够的面积及有较大进深适于多种活动的需要。因此面积不应小于140㎡,一般采用方形、圆形或正多边形,教室面积较大,应设置两个出入口;室内不得设柱,亦不宜出现壁柱(如图4)。

2.2.5视听教室

视听教室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听力残疾儿童进行形象化教学的场所。视听教室应设置遮光设施,并应在黑板前区设置操作台和悬吊屏幕;每个课桌设有局部照明灯,当使用投影屏幕时,课桌面应设置最低照度为60lx的局部照明。视听教室宜选用可移动型桌椅而便于本室的灵活使用。

视听教室应配备有充足的电源;室内应有良好的声环境,后墙面及顶棚应设置吸声材料;室内装修选用耐火或不燃材料,并配有消防器材。在平面布局时将其设计安排在安全位置,远离实验室、设备房等位置;且尽可能与电教器材室相邻,组合构成一个完整的视听教室,如能与多功能活动室组合成一组公用活动空间时,既能充分发挥视听器材的作用,又为大空间灵活使用创造条件。

2.2.6多功能活动室

多功能活动室宜设于底层,以便于疏散。为配合室内开展多咱活动所需设置的辅助用房、准备室、电教器材室等应按室内功能关系,合理地安排其位置。多功能活动室尽可能单独设置卫生间,如不单独设置卫生间时,应在学校总体布置时,在其附近设置卫生间。听力残疾儿童进校后,经听力检查后配制助听器,并通过看说话人的口形活动以了解对方的讲话内容。在条件许可时还应在公共教学用房及体育场等处设置集体助听设施,以改善听觉环境(如图5)。

三、结语

总之,在进行听力残疾儿童教学空间设计时,必须考虑听力残疾儿童的行为特征,将声学、照明、暖通、色彩等物理因素综合设计,合理安排整个学校的各个教学空间布置,并细致分析每一类别教学用途的空间特点,从而为听力残疾儿童的康复和各项技能的学习创造一个真正合适且人性化的空间环境,这也是教育专业人士及我们建筑设计者应努力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张宗尧、赵秀兰.《托幼中小学校建筑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

[2]日本建筑学会.《无障碍建筑设计资料集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

[3]日本建筑学会.《建筑设计资料集成》[物品篇][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年

[4]日本建筑学会.《建筑设计资料集成》[人体·空间篇][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年

[5]日本建筑学会.《学校建筑设计计划与实例》[M].李政隆译.台北:大佳出版社,1982年

[6]桑东升.《残疾儿童学校建筑环境研究》[J].建筑学报,2002,04:20-21

[7]徐小林、李百战.《室内热环境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2005年,04:P102-105

第6篇

一、综合性大学开设舞蹈课程的背景

根据学校定位和培养目标的确定,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显的尤为重要。近几年高校就业率呈下滑趋势,社会对大学生的认可和接纳也凸显矛盾。综合性大学对如何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煞费苦心,不断地完善培养模式和教学目的。在此背景下,综合性大学对课程的设置也悄然发生了变化:除专业课程学习外,还加入了大量的选修课进行补充,目的就是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为将来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舞蹈课程要在综合性大学中进行有效的开展和学习,首先必须明确自身教学的定位。如今各大高校都有自己的舞蹈专业,对于专业教学来讲,自然不必多说;但对于普通的大学生来讲,舞蹈的普及还需提高,教学还需考究。针对素质教育的推广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综合性大学在课程设置上加入了舞蹈选修课,对于舞蹈普及来讲,在大学中推进,无疑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而就如何在大学课堂中教好舞蹈课则需要大家的共同探讨。

二、综合性大学对舞蹈课程的设置

课程设置对大学教育来讲显得至关重要。一所大学要有自己的特色和定位,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上则有所不同,而普通综合性大学学科内容涵盖面比较广,社会进步比较快,面临的挑战就较大。对培养方式和课程的设置,各高校进行了大面积的教学改革。在这样的背景和前提下,舞蹈课程的设置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显得必不可少,而对课程的设置还需完善。

1、找准定位,普及推广舞蹈课程。

综合性大学舞蹈课程是面向普通的大学生,属于大众舞蹈教育,处于推广和普及阶段,学生对舞蹈课程来讲仅仅是停留在观看和臆想的层面,而真正付出实践来学习的还是少数。怎么让大多数同学对舞蹈产生兴趣,并积极投入到舞蹈课程学习中来,是我们不断思考的问题。学校内有文艺社团、协会等都是一个宣传和普及的渠道,而综合性大学中舞蹈专业的学习和演出则是对舞蹈的一种升华;我们所做的不仅是推广,更重要的是普及,消除大众对舞蹈艺术的“高不可攀”和“望而生畏”的尴尬境界,继而替代的是人人都能参与的大众艺术。要消除这个误区,需要很多的媒介和推广,才能让更多的普通学生接受和融入到舞蹈的魅力之中。

2、抓住时机,完善舞蹈课程设置。

在历史的进步和变革之中,大学的精英教育也逐步向大众教育进行过渡和转变,同时结合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国民对艺术教育的需求,并依此为契机,舞蹈艺术的普及变得尤为重要,在已有的舞蹈学科为背景的前提下,完善对普通学生舞蹈选修课程的设置变得亟不可待,要充分把握时机进行教学改革,对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作出努力。在综合性大学中,现有的舞蹈课程并不完善,通过调查而知,大部分学校开设的仅仅是舞蹈欣赏课程,其他的舞蹈课程几乎没有,这样对舞蹈艺术的普及有很大局限性。通过对舞蹈课程的完善,增进学生对舞蹈的兴趣,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养,完成对素质教育的推广。在课程设置中,不能完全按照专业舞蹈的模式进行,对综合性大学舞蹈课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要适合当代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同时还需要学生对课程的认可,这样才能使舞蹈课程在学校课程中的位置不可替代。

三、对综合性大学舞蹈课程教学的探讨

前面提到了舞蹈课程的定位和设置,无疑提高了对舞蹈课程的具体操作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研讨。通过调研发现,综合性大学对舞蹈知识的普及相当的匮乏,源于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舞蹈师资的缺乏。大部分高校都是以理工科为主,对艺术类教育和普及重视不够,师资严重匮乏;第二,教学场地限制。舞蹈欣赏课可以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而专业素质课却无法满足。根据舞蹈专业教学的特点,对专业课教室的要求较高,学校不能提供专门的舞蹈教室进行课程的教学;第三,教师和学生对舞蹈的认识度不高。在当前很多中小学,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缺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在大学中进行素质教育课程推广时无法学习和胜任;第四,课外活动需求不高。舞蹈动作的繁琐和对身体协调的要求较高,一般大学生活动对舞蹈的参演不高,导致舞蹈无法推广,虽然有一些社团去参与,但缺少专业的老师和团队去辅导,导致舞蹈活动在其消亡。综上所述,影响舞蹈课程在大学中的推广和学习的根本需要从源头上解决。无论是从软件还是硬件上,都必须完善。新时代大学生的教育是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怎样设置课程,怎样对普通大学生进行舞蹈教学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1、强化师资队伍,引进专门人才

俗话说“好马配好鞍”,一所大学的特色教育怎能少了对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呢?况且是在实施学校定位中的培养模式和对素质教育的贯彻之中进行的。大学中的教学,最主要的是教师的授课。关于师资队伍的建设,需要引进和培养针对综合性大学普及型舞蹈教学的专门型人才。一般的专业舞蹈院系毕业的教师接受了专业舞蹈的熏陶,对普及型舞蹈的教学不一定那么负责和钻研,针对普通的大学生来讲,无疑会考验老师的耐心和责任心,这就需要对教师的引导和对师资的培养,专门针对综合性大学的普通学生的舞蹈选修课的教学进行特定的舞蹈教学模式和方法,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广舞蹈在大学生中的接受和认可。

2、增强教学设施,营造良好氛围

舞蹈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课程,对教学设施的需求也是按照专业进行,对辅助器材的需求虽然不像体育教学那般齐全,但学习各种舞蹈所需的器材还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教学的硬件上达到要求,学生才有可能产生兴趣,何况只是一门选修课而已,要怎么留住学生,创造什么样的学习条件才能吸引学生,我觉得在学分制的高校中,值得深思。

3、设置相应课程,激 发学习兴趣

综合性大学的舞蹈选修课的设置,对于这门课程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首先我们考虑的是舞蹈教学的定位,其实是受教对象,然后才是授课内容。舞蹈课程对于普通人来讲就只是和着音乐蹦蹦跳跳,但是在一门学科背后,舞蹈却是多种多样,变化万千。针对综合性大学的普通学生来讲,设置舞蹈课程则是一门学问。在设置过程中,不只是要推广舞蹈艺术,还需要参加更多的实践环节,需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打破单一的、传统的授课模式,在针对性教学的同时更好地使舞蹈艺术融入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中,让同学们热爱舞蹈,激发对舞蹈学习的兴趣。

4、扩大影响力,提高参与面

一件事情的成功需要做的铺垫则很多。在推广和进行舞蹈课教学的同时,需要更多更高的平台进行宣传和实践。无论是针对舞蹈选修课的学生还是舞蹈爱好者,除了课堂的学习和实践外,还应开展更多的校园活动,把舞蹈上升到一个高度,谋求更多的人来参与,比如定期的校园舞蹈大赛、周末舞会、文艺晚会等性质的校内活动,也可以引进校外的舞蹈资源,例如:“动感地带街舞大赛”、本地的“舞动嘉年华”等等社会选秀和比赛,都可以设置在校园内,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增加他们的兴趣,提高参与面。只有在不断的改革和尝试中,才能知道舞蹈教学是否存在于课程中,学生喜爱的、积极参与的我们就应该提倡,这样对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才有积极的成效。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对学生的培养,学生的成功离不开老师的引导。无论哪所学校哪个专业,对课程的设置都需要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探讨,才能使学校更加进步学生更加优秀,为社会培养出适应新形势新环境下的高级综合性人才,为建设国家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欢,关于高师舞蹈教育改革的思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5

[2] 王中华,高师舞蹈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改革刍议[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8,01

第7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课后题设计;要点

我国现阶段大部分高中生通过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对于地理常识有着初步了解。生活旅途中丰富的地理现象和图书电视中的风土人情使其对地理也有广泛的涉猎和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地理作为一门学科,更多的是需要记诵的名词定义和现象解释,其夹杂在高中繁冗学习生活和升学紧张压力之间,很容易被学生忽视或失去兴趣。因此高中课后题的设计要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中心,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同时渗透需要记忆和理解的知识要点,让课后题不是一种摆设,更不是一种负担。实现以下要点将有利于使高中地理课后题科学合理化。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地理与高中其他学科相比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大自然的雷雨闪电与地理中气候和水循环是紧密相连的,在云南旅行看到的喀斯特地貌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特征,当今给人们带来深深困扰的雾霾问题的形成需要用到地理知识分析……这样的现象不胜枚举。因此课后题的设计需要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地理学习并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也不是一块通往大学校门的垫脚石,更不是与生活完全割裂开来,而是一门对于生活和生存至关重要的学科。

在以往高中教学中,课后题通常偏重于对专业知识的生硬提问,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在地理学科上的学习时间,致使其综合人文素养降低。在大学校园中经常出现一些学生对于我国省份省会等基本信息都不甚了解的可笑可叹的现象。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高中教学中着重让学生学习对于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后题设计与学生课余生活和其他科目的学习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联动互助的有效系统。如观云识天气、推测天气变化、分析地理现象成因等这样的课后作业,涉及到多项训练,且富有生活性,有助于不同基础、不同方法、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地理思想。[1]例如人教版中地理资源这方面的知识略显枯燥,需要记忆各个地区盛产资源和各种资源的主要出产地,在授课中可能会造成学生混淆或困惑。就可以设计这样一道课后题:绘制世界资源图。让学生自己绘制一幅中国地图,标明每个地区蕴含的各种资源,并由老师进行批改,优秀精准作品予以展示。通过这样的方法相信学生可以更生动形象的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学生学习地理将大有裨益。

二、结合故事案例,丰富地理教学

地理知识包罗万象,其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特点使其与历史、政治、物理、化学等学科交互影响与渗透。在很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和世界未解之谜中都有地理知识的存在。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影响与方向一直是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与难点,学生难以对其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在《三国演义》中曾提到,军师诸葛亮北伐时试图利用大火袭击魏军,但是却突降大雨,使魏军侥幸脱逃。在很多人看来这是幸运使然,然而用地理知识解释其实那是大火高温使空气上升,气压降低形成气旋,由气旋带来的降雨。如果在气旋课后题的设计中将这一故事纳入其间,将地理与文学及历史结合在一起,会使地理课堂异彩纷呈,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气旋知识的印象。

选用综合性强、地理知识丰富的案例进行设问,层层嵌套,关联性强,可以实现对多个地理要点的考核与练习。这种提问类型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师激疑激趣提出问题,而学生是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体,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主动突破新的知识点而非直接把知识以讲述的形式灌输给学生。[2]进而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培养发散思维。例如楼兰古国的覆灭这一案例就包含了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土壤、地质和自然灾害等多个地理知识,在此案例上设计的课后题逐步渗透,使学生掌握相应地理理论,还可以为日后知识的学习埋下伏笔,更让学生收获了楼兰古国这一历史知识,可谓一举三得。

三、形式梯度科学,着重探究开放

高中学生虽然对于地理常识有初步了解,但是在地理知识掌握方面还是良莠不齐,层次不一。因此在课后题设计中要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梯度,至少有简单,一般和困难三个等级,这样不同基础的学生都可以在课后题中实现对自我的检验、练习和提升。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拔高提升,基础一般的学生也可以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不至自暴自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课后题设计针对的主要对象。梯度设置问题,充分把握每位学生的学习特点。让每位学生都收获地理知识。这样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让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纽带。[3]

实践证明以往的填鸭式教育和应试授课培养出的人才难以符合时代和社会的需要。而思维活跃、创造性强才是大势所趋,更是教育的重点。在地理课后题的设计中,同样要围绕这一目标。增加探究和开放题目的比重,减少标准答案的单一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促使其进一步发掘地理科目学习的精髓,提高收集资料和全面考虑的能力。由点及线,以线到面,形成自己独有的地理思维,更为系统的全方面掌握各种知识。例如在上文提到的绘制资源地图的课后题,每个人的答案一定不同,但是可以看出每个人对于资源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动手能力和空间感,在绘制的过程中收集的大量资料还可以扩展视野。再例如一些假设题目:如果你是当地政府人员应当如何治理水土流失。这样假设问题可以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探究开放的作业可以使学生主动积极的进行地理学习。

总结

在教育中,善教者,必善问。地理教学中利用与实际紧密结合的课后习题,以学生为中心梯度设问,激发学生完成作业和学习的兴趣,进而为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提高人文素养储备充足的知识,为全面发展付诸不竭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显荣.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后作业的设计策略[J].新课程研究,2009,(157):60-61.

第8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改革与创新,计算机课程教学不断的改革与发展。目前,大多数企业、个人单位都通过网站向外界宣传产品、优惠活动等,网站的开发就需要网页设计师来进行排版设计,网页设计的发展带动了高校的教育改革,不断的开设《网页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程,《网页设计与制作》是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实践操作性强、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其需要多门计算机学科知识综合起来,才能完成网页设计课程体系,如:Photoshop、CorelDraw、HTML语言、CSS、JavaScript语言,从而进行网页设计。

1 艺术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普及到家家户户,艺术院校的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加强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对艺术院校的教学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艺术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仍然存在不足,虽然艺术院校的大部分专业开设了Photoshop教学课程、CorelDraw课程、网页设计等课程,但是,艺术院校开设的专业只涉及网页设计的几门学科,如计算机图形图像专业,其开设了Photoshop、CorelDraw、Flash等课程,却没有涉及到HTML、JavaScript语言课程,课程教学的不足,容易导致学生的设计操作能力、专业能力不强,学生只能掌握基本的操作,而不能满足更高的操作水平。

2 艺术院校计算机《网页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

2.1 网页设计教学缺乏知识的连贯性

对于艺术院校的学生,大多数都存在于被动的学习知识,而没有主动的练习操作,而《网页设计》这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操作能力强的学科,所涉及的内容知识也比较多,若老师只是单方面的进行教学,只对学生进行示范操作,或学生只是模仿操作练习,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若教学的课程内容较为分散,老师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整理、没有整合知识的连贯性,学生则很难掌握知识要点。

2.2 缺乏编程基础知识

《网页设计》这门课程不仅需要图形图像处理软件,也需要网页设计的后台编程软件,如:JavaScript语言、CSS,编程语言是一门复杂的知识,但与CorelDraw、Flash等设计软件的原理是一样的。对于动态网页的设计,其需要编程基础来实现,学生若不了解动态网页的设计、编程基础,则很难设计出具有美观、产品个性的网页界面。网页的设计理念需要实践操作能力来实现,实践操作技术也为网页设计提供了需求,但是,没有很好掌握动态网页设计基础知识,如新闻网站系统,其需要添加多行表格,从而对其添加内容,如果没有充分了解网站设计软件的基本功能,则很难实现添加多行表格的功能。

3 基于网站数据库功能模块化的网页设计要点课程教学

网站数据库的实现主要是通过Access数据库、ASP编程语言来实现的,同时也需要Dreamweaver、Flash、Photoshop、Fireworks等软件来编排、设计,根据美观、人性化的界面设计及色彩搭配的美观,进行网页的设计。网站数据库主要实现新闻网站系统、公司产品展示网站系统、会员网站系统、访客留言系统网站等模块,通过学习ASP的工作环境、系统网站的实现动态流程,学生能很好的了解动态网页的设计原理和动态效果。

3.1 网站数据库功能模块化的设计流程

网站数据库功能模块教学,是以网页界面设计为基础,进而更深层的网页设计教学,以Dreamweaver建立动态网页界面,通过Access软件建立数据库的连接,从而实现动态功能的构建,例如:新闻网站系统的构建,如图1所示。

3.2 网站数据库的网页设计在教学中的应用

网站数据库是基于ASP技术和Access数据库建立的,由于ASP技术简单易学,不需要用COMPILE进行编译,直接在Windows的记事本上就可以直接编辑,对学生来说,ASP技术的开发是一个很好的应用,学生无需安装任何插件,就可以使用任何浏览器浏览ASP生成的页面,并且也方便连接。而Access数据库,对于网站的设计,有利于建立数据库的连接,其具有简单易学、易用、操作简单、数据接口灵活等功能,因此,学生可以通过学习Access数据库,就可以逐步了解网页设计的基础知识,也很好的掌握数据库的连接与ASP技术的连贯性。通过学习网站数据库的设计,由于开发的软件简单易学,连贯性较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应注重知识的连贯性,积极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中,从而提高网页设计课程教学质量。

3.3 网站数据库实现新闻系统功能

要实现新闻网站系统的功能,需要根据其功能需求实现网站系统的设计,其一般包括前台和后台的管理,因此,在进行网页设计时,根据后台的需求,即后台实现新闻的、公告,新闻的修改、删除等。而新闻网站的前台,是指用户浏览的页面,即网页界面,前台需要实现用户能正常浏览网页的新闻信息、或资讯标题,因此,学生只需要把这些信息、需求进行规划设计,并合理进行排版,从而将新闻信息、业界动态的信息集中在一个管理系统的新闻网站应用程序中,以保证新闻系统的完美性和规范性。

4 网站数据库功能模块化课程教学意义

网页设计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强、操作能力强、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网页设计教学中,学生应多练习,多操作,熟悉各种编排、编程软件,从而达到网页设计教学的目的。第一,网站数据库功能模块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整理知识的连贯性,安排的教学内容应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以社会需要为导向,科学合理化的整理教学内容,利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来加强学生对网页设计的学习,从而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第二,网站数据库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也是多学科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仅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艺术性,也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考能力。通过有效结合艺术专业的审美优势和计算机语言技术优势,学生在进行网页设计教学中,学生能根据页面的艺术性进行设计,同时也会考虑界面的实用性和价值观,从而设计出具有创新、有价值的网页设计界面,多学科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三,网站数据库模块化的网页设计教学也是艺术学院学生就业需求的导向,社会不仅需要专业人员,也需要综合能力较强的人才,通过学习网页设计,注重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学习情绪、学习态度、团队合作及协调沟通能力,从而对学生全面的进行考核。因此,进行网站数据库模块化的网页设计,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拉近了与社会人才需要的距离,达到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

第9篇

摘要:结合职业院校电子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本文提出在职业院校电子专业中应广泛开设PCB设计与制作课程。PCB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电子专业学生的软件应用能力、电路设计能力、焊接组装能力、调试测试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并通过印制电路板的实际制作过程加深学生对相关专业课的理解、对电路元件的认识及对PCB制板行业规范的解读,为学生今后参加各类电子设计大赛、创新大赛、就业及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专业技术基础。

关键词 :PCB设计及制作电子专业CAD教学互助教学

目前,我国许多职业院校的电子专业普遍开设PCB设计及制作课程。PCB即Printed Circuit Board,是印制电路板的简称,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和电气连接的提供者。PCB设计及制作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课程,它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电路设计能力、开发创新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PCB设计及制作课程在职业院校电子专业的发展和实际专业课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行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电子制造业逐步成为支柱产业,各类电子产品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更新换代,而在庞大的电子领域中,PCB却以无可取代的位置引领着电子行业的发展。目前,全球PCB产业产值占电子产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以上,产业规模达400亿美元,已经成为当代电子产业中最活跃的部分。

PCB的制造品质是电子产品可靠性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电子产品整体质量和竞争力。我国作为电子制造业的大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PCB产出国,PCB产业在世界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随着电子产品向微型化、集成化、高速传输、高频方向的不断发展,在对PCB抗干扰能力、工艺上和可制造性上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培养大批具有较高PCB设计应用能力和PCB制造工艺水平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是职业院校电子专业目前所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培养具有PCB设计及制造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不仅满足电子行业发展的需求,还将进一步拓宽职业院校电子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

二、专业发展的需要

目前,各级职业院校的电子专业教学都开设了基础专业课,针对基础专业课也开设了与之相对应的实验课程,这些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电路仿真或者实验手段来验证课堂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而在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上的培养收效甚微。在职业院校的教学中,电子专业学生开设PCB设计与制作课程,必将引领教学由基础型向综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发展。

第一,PCB设计及制作课程可以发挥其实践性强的优势,在学生巩固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上,由最初的电路原理图仿真上升到PCB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这一阶段的教学将使学生对电路的理解,不是简单地停留在抽象层面,而是提高到了具象层面。

第二,通过对PCB电路板的设计也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每个元器件的特性、功能、管脚分布和封装形式。

第三,在PCB设计制作过程中引入相关规范标准比如ISO9000标准、CCEE认证、FDA认证、UL认证等,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标准意识和质量意识,同时大型PCB板的设计及制作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第四,在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创新大赛成果永远是衡量一个学校教学水平的标尺。PCB设计及制作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生参加省市级或全国电子产品设计大赛、创新大赛、就业或继续深造都打下了良好的专业技术基础。

三、CAD教学的需要

根据电子专业的专业课程标准,在电子CAD课程教学中一般按照电路原理图的绘制、电子元件库的建设、印制电路板设计、元件封装库的建设几个方面进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以上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教学缺乏项目性和整体性,学生往往认为它们是孤立的知识点,不能很好地将各个部分进行有机整合。

二是由于部分任课教师缺乏实际PCB研发和制板经验,所以在教学中多注重对CAD软件的具体操作,而忽略对线路板设计可靠性、制作工艺的可行性以及测试方法的实用性教学。教学与生产实际相脱离,导致学生在CAD课程学习结束后,仅仅掌握了使用软件绘制电路原理图和利用软件自动生成功能设计简单的PCB电路板,至于设计的PCB板是否符合行业规范,是否具有可制造性、可生产性则不得而知。

因此,在职业院校电子专业教学中开设PCB设计与制作课程是对电子CAD课程教学的补充和完善。PCB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内容须以项目为载体,学生通过对项目任务的完成将CAD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机整合。学生首先利用绘图软件进行PCB的设计,然后进行PCB实物的制作、元件的购置、电路的安装与焊接、电路的调试和功能验证,最终以实物的形式呈现项目成果。项目实施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学习CAD软件的意义,熟悉了项目开发的流程、掌握了PCB设计的各种规范,对于学生来说将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四、互助教学的需要

在电子专业课的教学中,受教学理念、课程改革、教学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专业课的教学往往都是各自为政,互不干涉,课程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互助。最终学生的学习就停留在实验的模仿和原理的验证上,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很难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改变传统的孤立教学模式探索新模式是必要的。

目前在一些职业院校电子专业的教学中正在试行一种互助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将两个或多个独立学科的实验联系起来,如在笔者所在学院的教学中,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和PCB设计及制作课就是这种互助教学模式的典型。学生运用PCB设计及制作完成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中所需的印制电路板如基本放大电路、晶体管串联稳压电路、晶闸管直流调光电路、OTL功放电路等,将学生制作的电路板作为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的基础材料,然后在其电路板上完成元件的插装、焊接、调试测试工作。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将抽象的理论变成活生生的实物,降低了学习难度,而且让学生感到新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思维,有助于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掌握和融会贯通。

五、小结

本文从多个方面阐述了PCB设计与制作课程在职业院校电子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PCB设计及制作课程的开设体现了职业院校重视应用型、综合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使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为今后参加各类电子设计大赛、创新大赛、继续深造或走上工作岗位都奠定了良好的专业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包敬海.PCB电路设计课程改革中的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3).

[2]朱振华.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1).

[3]王永利,史国栋,龚方红.浅谈工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10(19).

[4]柳燕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模式研究与课程开发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9).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