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09 17:23:1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

第1篇

关键词: 初中地理 低效表现 教学策略

在当前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呈现的是一片低效教学的景象,即教师的教学偏离目标、违背基础规律、忽略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等,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也制约了学生成绩的提高及全方位发展。

1.课前预习的低效

初中地理课前预习工作低效主要有以下原因:(1)教师备课不充分,导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各种突发性提问缺乏应有的应变能力与储备知识的支撑,如学生在产生疑问后向教师求助而表现得不知所措或模棱两可,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生活的实际结合相关知识对其进行解答;(2)学生对待课前的预习任务不认真,甚至没有预习的习惯,导致授课开始后难以进入学习状态,严重影响课堂学习效率。

针对课前预习的低效情况,首先,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收集整理所有与本次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点,并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对知识与内容和各个环节之间进行设计与串联,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临场应变能力。其次,鼓励学生重视课前的预习任务,严格按照熟悉内容――找出重难点――尝试性练习――课堂提问的过程进行预习,确保学生能高效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

2.课堂过程的低效

2.1合作学习的低效

有的地理教师习惯性地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由学习混为一谈,因此在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放任学生分组后自由探讨学习,而忽略教师的引导点拨作用,并没有及时发现学生合作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如生活阅历较少,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相去甚远,缺乏一定知识储备,或不给予学生充足时间思考,直接进入交流讨论甚至总结环节。

针对课堂合作学习模式下出现的低效情况,教师必须确保教学模式应用的高效率,在展开合作学习时,保证学生围绕探讨的主题有绝对吸引力,或是开放性,如学习《认识国家》时,学生的探讨内容可按照教学大纲依次探讨日本、埃及、俄罗斯、法国等,也可以结合学生出国旅游的经历探讨亲身所见的各种国度文化。另外,教师切记不能放任学生处于一种无目标合作的状态,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如学习《中国的地形》,教师应掌握多种主题导入方法,如引导“在了解了我国行政区和疆域的划分以后,大家来思考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等,确保学生的合作有目标与方向。

2.2情境创设的低效

不可否认,当前初中地理课堂上很多教师对创设情境的文本进行开发时还有很大的误区,盲目追求新颖的教学形式,放弃最本质的教学核心。如学习南极知识点时,一些教师通过南极考察视频等形式为学生创设情境,以求激发兴趣,而在情境创设后提出“同学们愿意去南极考察吗”等提问而得到“太冷了不愿意去”等答复后,很多教师往往不知所措。教师的初衷在于以宣扬南极考察人员吃苦耐劳的精神引入南极知识的学习,而在情境创设过程中忽略学生的意志兴趣等因素,这就表现出低效学习的状态。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努力反思情境创设在地理教学中的目标,并且要抓住学生的需求与特点,将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或感兴趣的点引入到情境中,再与教学内容进行紧密联系,才能真正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感受生活,感受地理学习的价值。

2.3活动设置的低效

活动应该成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亮点,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快速融入学习提高效率。但当前很多教师过于注重活动的形式而忽略内容,主次不分,华而不实,就难以取得高效。如设置辩论会探讨“日本人每年在南极捕杀南极鲸鱼是否正确”等话题,显而易见的结论大大降低活动创设的价值与意义。

高效的地理课堂活动设置,应该从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角度出发,以激发兴趣为重点,不断强化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能力。这个阶段教师必须对活动教学进行精心的设计,让形式服从内容,讲求实效。如学习中国地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城市蹲”的游戏,选出20多个学生分别代表不同的城市,而在喊出“城市蹲,城市蹲,城市蹲完湖北蹲”时,代表武汉、荆州等湖北省内城市的学生就要完成各自的动作。有趣的活动形式才能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且在高质量与连贯性强的游戏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吸收所学知识,实现寓教于乐的高效学习目标。

3.课后复习的低效

在课后复习工作中,很多教师忽略了小结的环节,只是简略介绍学习中主要的知识点和重难点,单一枯燥的总结形式导致小结环节学习效率降低。

教师应该明确课后小结的重要性,丰富小结形式,如教师小结、学生自我总结,或重难点与分散性知识的串联小结,等等,在结束章节学习时注重知识框架的梳理,才能真正为学生掌握知识做好延伸与导入工作,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效课堂

在如今的初中教育工作当中,我们必须要重视地理学科教学的开展,要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构建地理高效课堂,以使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

一、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价值意义

初中地理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基础,融合了深厚人文性的学科,它不仅仅是能够让学生掌握地理环境和自然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同时还能够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域环境下的人文风俗,这有助于学生更加客观、更加全面的看待这个世界,正确认识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更加健全的世界观,提升其人文素养。简而言之,初中地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一直以来初中地理都被一定程度的忽视,甚至可以说处在边缘地位,这就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了阻碍。所谓的“高效课堂”指的是教学效率高、教学质量高,在当前我们应当转变教育思想,重视初中地理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模式,构建高效课堂,这对于学生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来说,具有显著的价值意义。

二、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一)以学生兴趣为教学的切入点

初中学生的自我约束、控制能力还较差,因此唯有兴趣才能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学习动力,也只有在学生对学习具有兴趣的情况下,他们才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配合教学,在学习过程当中发挥出主观能动性,这是能否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直接关系着高效课堂的构建效果和最终的教学成效。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以学生兴趣为教学的切入点。

例如,在与海洋有关的地理知识教学中,教师应当首先设计一个教学导入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不急于向学生讲解相关的知识,而是给学生讲述一些有关海洋的神秘传说,或是播放一些与海洋有关的影视片段,如《未来水世界》、《水中生活》等,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再抓准时机切入教学,这样一来整堂课的教学氛围都会非常活跃、积极,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可显著提高。

(二)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当中,通过合作教学法的应用,可以进一步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管能动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体验,促进学生的主体知识能力构建,这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较,具有突出的优势。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合理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

例如,在有关我国民族分布的地理知识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并引导各个小组通过翻阅书籍资料、上网搜索等途径,详细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情况,及其文化、风俗特点等,考虑到实际情况,教师可以为每个小组安排一到两个民族作为学习了解的对象,最后再在课堂上做学习报告。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了解和掌握到的知识会更加深刻,不论是教学质量还是教学效率都可以得到明显提高。

(三)拉近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理解更加形象,并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当中树立起相关的思想意识,教师应当积极尝试生活化教学法的应用,拉近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

例如,在与水资源有关的地理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生活化的活动,让学生在课下观察和记录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根据生活中水资源浪费的具体情况,提出在生活中节约水资源的对策,并要求学生在下节课堂中进行活动展示,如果时间充足,教师同样可以采取小组计分、小组评比的方式进行活动结果比赛,对表现优秀、结论科学的小组进行奖励。这样的生活化活动的组织,可以帮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切身地体会到地理知识的用处,体会到如何应用地理知识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知识运用能力,使他们养成节约用水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从本质上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

(四)合理应用信息化教学技术

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几点之外,教师还应当在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因为从课本上来看,很多的地理知识较为抽象,在身边的现实生活当中又不可见,所以教师应当利用信息化教学技术来进行弥补。

例如,教师可以用计算机来展示地势和地形图,或是播放有关国外的地理环境、人文情况等。这一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形象,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结语

通^初中地理教学,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地理科学知识,开阔学生眼界,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而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但这需要以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为前提,因此教师就必须要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加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郑海霞.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J].学周刊,2016.32:168-169

第3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组织技巧;导与引

众所周知,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那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如何调控和组织好课堂教学?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导与引”作用

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培养学生的地理认知方法和地理思维方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应交给学生一把金钥匙,让他们自己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

1.图文结合,层层启发引导。地理学科是一门空间概念较强的学科,有很多知识都反映在各种地理图表上。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教学挂图、地图册、多媒体等教学辅助工具,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各种地理图表,从对地图的分析中找出各种现象的成因及分布规律,使地图成为学好地理学科的必要工具。

2.融科学性与趣味性于一体,激发兴趣。枯燥乏味的东西不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要提高授课效果,就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融科学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补充一些趣味性的地理知识以及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实例,使学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中逐步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如,学陆漂移说时,可以给学生举这样一个例子:“大家可以观察一下非洲和南美洲海牛和鸵鸟的分布。海牛栖息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而且不会飞,按理它们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你能解释一下,它们为什么会分布在大西洋的两岸?”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生思考,从对问题的探索中理解大陆漂移学说。

二、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1.激发学生参与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是教学的最高技巧所在。”也就是说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复习旧知,启发学生从对旧知的归纳、总结、分析中获得新知。如,在学习热带气候的特征时,可引导学生讨论回答傣族的传统节日泼水节相互泼水祝福的场景,然后引导学生找出傣族的主要分布区的气候类型,再让学生分析这里的气温、降水状况,从而得出气候的主要特征。

2.培养学生参与的勇气。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强烈的表现欲望,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和同学的羡慕,但又惧怕遭到失败和挫折。因此,课堂上想积极回答问题,但又怕答错,不敢回答。教师应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无所顾忌,大胆参与。

3.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地理教材中有很多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人类自身的生活关系密切,也是学生最关心、最有兴趣的内容。教学中,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学会把地理知识直接运用到具体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生产实践中去。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如演讲、演示、演节目、写调查报告等。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不但很好地理解教材上的知识,而且他们的演讲能力、动手能力、表现能力、调查能力得到体现和发挥。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学生学习起来就兴趣盎然,情绪高涨。实践证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多样的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使学生形成独立探求知识的愿望、本领。让学生在尝试、探索、交往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充分展示其才能,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乐园。

三、充分利用过渡艺术和幽默的力量

第4篇

在过去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主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听课为辅,学生上课只能完全服从于老师,课堂上师生关系紧张,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了抵触情绪。在新课改以后,为了改变师生关系紧张的状态,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背硬记、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班级授课制中最广泛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它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变。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首先根据所讲授的内容,设计问题,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发表个人见解,若小组内成员对问题解答达成一致,可提交答案,其他小组补充,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这样既强化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备教法

每一堂课都有规定的教学内容,就是要求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难于理解的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地理模型,对于简单的内容,则由学生独立来完成,有个别基础差的学生,则由组长负责制来帮助完成,有时在同一堂课,有时要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效率。“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好的学习方法会让学生终身受益。在新课程改革下,要求学生减负,但是有些知识还是需要学生记忆、背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难重点,整理好知识线索,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理解所学的内容,真正掌握地理知识。

4结论

第5篇

初中地理作为一门基本性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许多学生都会对这门学科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他们基础比较薄弱,即使是认认真真听老师讲课,往往还是会出现很多难以理解的问题。在没有系统学习地理之前,学生对客观的地理现象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每当涉及这类知识的时候,他们总想深入了解和穷追不舍,这就会使得课堂陷入混乱,甚至影响教学。在新课改的推动下,许多学校都大力实施生活化教学。教师虽然有创新教学方式的举措,但是成效不大,特别是生活化教学。许多采用生活化教学也只是走个简单的形式而已,并没有切实从根本上实施这种教学方式,从而大大降低了作用。初中地理作为一门普通的学科,学生课下没有充沛的精力来探讨实践,所以课堂上的时间尤为宝贵,教师应该明确分析现状,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方法。

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

1.进行适当的课前提问

地理知识作为文科,许多东西都是需要日积月累的。比如说一些七大洲四大洋的知识点是永恒不变的,学生在平时反复记忆就会很难忘掉,所以课堂之前的一些提问,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相同的知识点反复记忆,那就永远都记得住。

我们可以在每堂课开始之前,对上节课的内容做一个简单回顾,并准备一些简短的并且是重点知识点的,不浪费时间的小题来进行提问。这样的话,学生就会有动力进行复习,并且很容易掌握重点知识点。

2.结合生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首先,课堂导入是一门教学艺术,如果运用成功,可以马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一整堂课起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在实际的地理课程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这一点。地理都是结合实际生活的。比如,在讲水资源的时候,我可以喝一口水之后说:这水真好喝啊!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在讲气候的时候,可以根据最近的天气变化来开头,导入这节课的新内容。以这样的开头,可以大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加愿意自主地学习下去。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地理的影视资源来进行导入。在教学过程中善用提问来激发引导学生的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善于思考,善于讨论的好习惯。

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讲课的语言要激情且幽默风趣。一堂好的地理课,不是要你的辞藻多么华丽,而是这堂课的内容一定要丰富多彩,讲课方法多样,富有美感。作为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首先,讲课的语言要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讲课过程中,老师可以运用恰当的比喻或者是对比手法。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比喻和对比运用恰当的话,对所描述的事情会更加形象生动。另外,我们可以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这样的话,学生就不会感觉到枯燥乏味,会使他们对地理产生兴趣。总而言之,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散发出无穷的艺术魅力,既给学生讲解了地理的知识内容,又给他们带来愉悦的心情,整个课堂教学都是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使学生对初中地理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就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应处处都联系实际生活来讲解,并且要多与学生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三章讲的是“天气和气候”,我会提前让学生去听天气预报,然后在讲课的时候,我会问他们今天天气怎么样啊?当讲完“天气和气候”之后,我会让他们自己总结一下天气和气候的区别,然后我帮助他们一起得出结论:天气是短时间内的,多变的。而气候是长时间的,相对稳定的。总结之后我还会举一些例子,让学生判断下面哪个是天气,哪个是气候?以便于及时帮助学生巩固这些知识。并且我会随时提问学生,让学生自己举一些小例子来说明什么是天气,什么是气候。

最后,在课堂的末尾也要留一些小问题给学生,让学生养成主动思考探索的好习惯,从而获得新知识。当然,作业也是需要老师来好好思考的。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下与下节课有关的文章,也可以留一些有意义的视频让学生观看等。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善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看一些具有地理性的短片、电影等。

三、课后多与学生沟通交流

第6篇

这一段话让我感触很深,家长们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报了很多课外班,只管把各种各样的知识塞进他们的脑子,不管孩子理不理解。家长、老师,都认为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整天坐在书桌前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家长说孩子每天做完功课没事啦,老师就布置更多的作业,好像学生塞进脑子的东西越多,收获就越大。学生的眼睛越来越近视,孩子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加强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而我认为重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非常重要。

一、重视学生观念的培养

“一个民族到不会表现观念时就没有了生命。”教学本质上是催生新观念的过程,而不是传递现成知识技能的过程。

学生的观念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带着自己的观念进入教学过程,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我认为首要任务是倾听学生自己的观念。“如果我们倾听学生,他们会听到他们自己的答案。”地理教学当然并不局限于学生已有的观念。地理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在关注学生的基础上,学会倾听学生,重视学生的观念培养,老师给学生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平台,让学生产生更精彩的观念,并应用于地理学习之中。

地理教师新观念的诞生是学生在地理学习中不断诞生新观念的条件。新观念不断诞生,地理教学才永远是鲜活的和生长的。地理学习中学生的观念和教师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被尊重是其“生来的权利”。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而学生是主体,在地理课堂上要尽可能让学生展现自己的观念。

观念的诞生不是意念造作,而是智力、创造性的结合,还能简单地把“明确的预定目标以及对预定目标的达成”作为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吗?按照预定目标而“装配”的教学观念,它必然导致学生心灵的物化和精神生命的枯萎。当教师在课堂上真切地感受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不断诞生精彩观念,婉如姹紫嫣红的鲜花在春天绽放一般,老师会开始理解教学的本质、体验教学的神圣。

二、合作创造知识,探究问题

地理教学过程是地理教师和学生合作创造知识的过程。地理教师的知识来源于其所生存的生活世界和文化世界以及教师的自我领域,地理教师的知识再创造要兼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基于对学生的关爱,要利于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为了学生捕捉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教育时机,并将价值发挥到极致。因此,地理教师应将教科书还原为自己的经验,将教科书还原为教授学生的经验,并形成自己的风格。

第7篇

一.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无论学习什么知识,兴趣是最重要的,它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学好地理必须从培养兴趣开始。

1.巧用古诗文。把古诗中的与地理知识结合紧密的诗句,巧妙引用到课堂中,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例如讲我国的地势地形时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梅雨时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讲内蒙古高原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说明内蒙古高原的平坦开阔,一望无际的地形特点和景观。这些诗犹如“调味剂”一般使地理课堂增添了一番韵味。

2.巧插趣味故事。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可以用趣味性较强的地理故事来增强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我在讲解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气候”一节时,讲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诸葛亮不仅是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又是一位地理学家。他并不是祭神求佛得来的风和雨,而是他具有渊博的天文与地理知识,知道天气变化情况,所以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战略的胜利。

二.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

课堂是地理教学的主要阵地,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作用,不断提高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上课前要认真备课,准备好让学生思考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上课时,要运用讲解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必要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讲授和演示。

三.利用好课本中的图

图具有简明直观的特点,充分运用地理图是地理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地理图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地理地图、示意图、统计图、景观图等。其中地图的作用更重要,利用好地图,对学生理解、记忆课本中的文字有良好的效果,那么如何利用好图尤为重要。

1.学会看图。要充分利用地理课本中的图,讲课过程中让学生多看图,例如在讲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七大洲四大洋时,要求学生记住它们的名称很容易,可如果让学生一看图就记住它们的形状、分布、它们之间的关系那就不容易了。因此在讲这一节时,我先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指出七大洲的位置以及它们中间的海洋,然后出示东西两半球图。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就很容易记住它们的形状、位置了。

2.学会填图。填图目的是复习巩固。在讲授新知识结束时,出示相对应的空格示意图,让学生把所要填写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或图例)写(或画)在小纸板上,然后贴在相应的位置上。例如,讲到铁、煤、石油在世界上的分布时,让学生把相对应的符号的纸板贴到相应的位置上,以便学生记忆。同时,还要利用好《填充图册》,学生填完后,老师要进行评改、指导,来加深学生对图的理解和记忆。

3.学会画图。让学生学会画简图,可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地球上的五带”时,我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四个圈,标出回归线和极圈的位置、度数,然后让学生填出五带的名称,再让学生离开课本,自己画,慢慢让学生养成勤于动手的习惯对学生综合地理知识起到良好效果。

4.学会用图。在讲完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设计一些问题。例如,在讲完“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图”后,我给学生设计了学生能接触到的问题:假如你要到北京去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要通过哪些铁路线?经过哪些城市?这样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目的,又训练了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重视多媒体的教学

多媒体是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于一体,声形色画并茂,既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进程,集中注意力,又能使课堂教学变的更为生动活泼,能使一些抽象、难懂、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浅显易懂。使用多媒体教学有以下几点:

1.有利于充分发挥地理教学中的地图作用,达到图文相统一的效果;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

3.有利于在地理教学中渗透我国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在地理教学中有的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一般都比较抽象,要想使学生从根本上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原理和概念,就必须把这些抽象的原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抽象的原理具体化。而多媒体教学恰恰具有这样的优势,可以运用简易的图片、图示和图表甚至动画,使难以直接观察的东西,清晰的呈现在学生的视觉之内,为理解基本概念、地理过程原理创造条件。

五.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

第8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改革;教育

在新的教学要求形势下,地理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而谋求更新、更全面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抓住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从而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课堂的领导者,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促进地理课堂的教学改革。

一、以学生和老师为主体的改革

1.化传统型观念为新时代观念,切实做好自己

以前的地理教学模式是死板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像机器一样被动地学习。然而新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是非常注重交流的,它需要师生更多地互动和交流。所以说,教师应该弃旧图新,转变过时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上尽量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探索。教师同样也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时俱进,在各方面迎合课堂改革的发展。

2.借助生动形象的地图来教学

众所周知,地图是地理学习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也是地理课本上篇幅最多的,我们一定要善于用地图教学的方法,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样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在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课本中,学习“认识省级区域”这一章时,老师可以带一张大点的中国地图,贴在黑板上,通过地图来讲解各个省级区域,这样对于学生学习知识和掌握知识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初中地理那些枯燥乏味的、通常又要求学生记忆的知识,都可以借助地图来方便理解。

二、培养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增强师生互动交流

沟通与交流是地理课堂改革的重要部分,师生之间只有充分交流才能互相学习、互相进步,老师才能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同时也不知不觉地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归老师所有,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明显严重不足,从而导致教师盲目地加快教学进度,而学生则盲目地跟从,所以导致很多学生不能完全掌握知识。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课程改革中老师应该重视课堂上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老师可以举办一些竞赛活动。比如说地理知识综合竞赛,为获奖者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这样一来一定能吸引很多学生主动地参加,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趣味性。所以这种多样性的课堂活动的开展对地理教学很有帮助,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竞争力很有帮助,进而间接地提高了学生的地理成绩。

三、以老师为对象推进地理改革的方式方法

教师的专业知识在地理改革中的作用同样不能忽视,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推进地理教学改革的基础,所以要加强教师的专业知识培训。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只是地理课堂教学的一个基础目的,构建丰富的地理知识体系可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地理环境的重要性,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人类活动其实和地理环境是密切相关的。由此可见,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客观地认识世界,还能影响他们对人、对事的理解能力,如何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是地理课堂的首要教学目标。

同时老师还要有足够的主体知识,即教师对所教学科的知识,而地理老师当然就要掌握丰富的地理主体知识了。我国很多师范院校也开设了很多课程体系用于提高教师的知识,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师可以从网上学习相关课程,也可以去高等院校旁听学习,一个从事地理教育的合格教师是需要累积很多主体知识的。

四、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教学改革毕竟是一项新的教学尝试,存在一些问题也是在所难免的,笔者在这里浅谈存在的几点问题

(1)随着课堂改革中教师语言、表达方式的改变,使得学生在整堂课都很活跃,但是教师在过度追求气氛的同时会减少基本知识的讲解,这就使学生的基础知识不能落实到位。(2)多媒体的使用不当。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是很着重强调使用多媒体教学,但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使用多媒体教学,过多地滥用多媒体教学会产生物极必反的效果。(3)课堂提问太多或是有的教师直接照本宣科。课堂教学改革强调师生的互动,但互动最好的方式就是提问,不过有的教师如果不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就很容易使提问变得毫无意义。

2.针对以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简单列举了几点可能对课堂教学改革有益的对策

首先,根据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地理知识中易于理解的老师可以直接口头讲解,不必要使用多媒体教学。其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声情并茂,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多在教室里走动,不要就只呆在讲台上讲解内容。最后,教师的备课很重要,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吃透教材,会合理地安排讲解知识的前后顺序。

总而言之,什么问题困难只要师生之间互相努力都可解决,只要教师多去发现和探索,总会有适合自己班级的教学模式。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尚且处于浅水区,发展的前景和空间还很大,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配合。地理课堂改革的方向无非是从培养学生兴趣、学习效率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着手,只要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多注意理论和实践的配合,取长补短,地理课堂改革进程就会一步步的深化和提高。

参考文献:

第9篇

初中地理课本教材从地球宇宙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类在生产与生活中相应形成的人文环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等各个部分,都可以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如:可以把最近几年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相关环境状态数据读给学生听,让学生了解我国当前大气环境、海洋环境以及城市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了解我国气候变化、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和土地资源利用的状况,这些变化和自然灾害的发生有什么联系,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产生保护环境的强烈使命感。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政府针对以上环境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及行动,取得了什么成果,让学生知道上至国家下至个人都应该重视环境保护,树立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思想。又如全球变暖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温室效应相关资料,思考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了解温室效应对我们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最后进行分组讨论:人类过度放牧、乱砍滥伐、过度开采矿藏和地下水、任意排放有害物质等行为,对温室效应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自己身边还有哪行行为是能够引起温室效应。通过讨论,学生深刻意识到温室效应对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的各种影响,产生从自己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减轻温室效应的想法,从而达到了环境教育的根本目的。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渗透环境教育

初中地理教材中,有很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比较抽象或难以想象,如果地理教师单纯地进行口头讲述,很难引起学生的关注,也不容易让学生真正理解,更不容易在学生心中产生震撼了。但是如果使用多媒体教学,就会产生形象、直观的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强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学生的积极性被完全调动起来,学习兴趣浓厚,思维高度活跃,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主动探究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如在讲“复杂的气候”时,可播播放1998年的特大洪水”、2008年的南方冰雪、2010年的西南大旱等录像,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观看结束后,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形成这些反常气候现象的主要原因及造成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作为环境中的一员,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环境?鼓励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何一次性餐盒,在平时学习中注意节约用纸,对废纸进行积极回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植树造林,每年的植树节,都亲自栽几棵小树,节约用水,并监督和呼吁身边的和自己一起做等等。这样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三、直观地突出环境问题,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