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9 17:23:1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机械工程和工业设计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施工企业 工程机械
管理工程机械是当前施工企业从事施工生产极其重要的工具。随着建筑工程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工程机械在现代化建筑施工中的作用已尤为突出,机械设备管理在施工企业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施工企业在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仍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需要解决,如:工程机械装备落后与施工要求逐步提高之间不配套,专业技术力量薄弱与机械装备技术先进之间不满足,企业设备管理水平低与施工机械化程度高之间不适应等。而古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由此可见,如何设法搞好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正确分析与解决管理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关系,管好、用好、养好、修好施工机械,对提高企业设备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当前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1)一个施工企业要搞好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需要适当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管理机构,明确制定各级机构、人员的职责,这是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组织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往往点多线长,设备、人员调动频繁,而施工企业却普遍存在着管理班子不全,人员力量薄弱等现象。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机械设备管理是施工现场的事,管理部门与基层单位只局限于个别业务上的联系,以致盲目地精简机构、压缩甚至取消设备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或将其工作职能并入其他部门兼管。由此必然导致管理层与操作层之间上下脱节,出现谁也不管的局面,设备管理工作很难实施。
(2)其次,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仍缺乏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尚未完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管理无序,有的企业甚至在购买了新设备后,没有及时或根本不入账,造成管理工作相当被动,设备糊涂使用,严重的甚至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1.2、机械装备落后,设备盲目购置
(1)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建设单位对施工企业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市场竞争已演化为人才与设备的竞争。与此同时,由于高新技术的高速发展,施工企业现有的机械设备已显得过于陈旧,其机械设备整体技术状况已进入老化阶段,大半处于落后水平,造成企业在部分大型项目的投标及施工组织上受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2)为了适应当前形势,施工企业的确需要适当引进一些国内外较为先进的机械设备,以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但有些企业没有根据自己企业发展的需要,未能科学地制订机械设备的发展规划和购置计划,未能正确预测所引进机械设备的市场使用前景,导致所购设备不能满足工程项目的施工要求,新置设备如成“废物”。
(3)还有的企业为了一味追求设备的生产率,盲目购置一些大型设备,但又未能充分考虑所购设备会受到资源、市场消耗能力、搬迁运输、施工场地、环保、操作使用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投入使用后的运转费用难以维持,以致设备平均利用率很低,不得不停机处理,这些都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3、舍不得智力投资
(1)虽然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都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立了机务管理部门,但由于机构、人员更迭较为频繁,设备管理及维修人员接受专业教育时间短,管理人员对设备管理的整体认识尚较模糊,技术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在实施管理过程中,还未能规范地开展机管工作。
(2)而有些企业只是片面注重眼前利益,宁愿花耗大量资金用于购买先进设备,但在管理人才培训等智力投资方面却显得过分吝惜,舍不得花钱。这样,就算有再先进的设备,但管理跟不上、人员素质低劣,是很难适应机械自动化、机电液一体化程度高的设备管理需要。
1.4、机械设备的使用与保养相互脱节
(1)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虽然都实行定人定机制度,即每个操作人员固定使用一台机械设备,但却忽略了定人保养制度,没有把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个人。正因为如此,操作人员往往只是“包用不包修”,维修人员也是马虎应付了事,每当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卸责任。这样,不但影响了产量、质量,也增加了维修费用、运转费用以及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2)此外,不少项目负责人只考虑眼前利益,没有从长远打算,短期行为严重,只注意产值与效益挂钩,在设备管理使用上表现为“重用轻管”,为了赶工期、抢进度,而不惜拼设备,造成机械设备常常处于超负荷状况工作,或带“病”作业,甚至违章操作,其结果是该工程项目完工后,机械设备严重磨损老化,而调运到新工程又需花费大量的精力与费用进行整修,造成施工工期贻误,项目部之间在维修费用上互相推诿,固定资产无形流失。
1.5、设备维修“滞后”,浪费严重
(1)由于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还未能有效地实行点检制度等保养措施,设备维修管理往往局限于“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意识不够重视,对设备的故障及劣化现象也就未能早期发觉、早期预防、早期修理,以致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不必要的浪费。
(2)施工企业机械设备“浪费维修”的现象也十分严重,个别维修人员为了贪图方便,对一些仍有很大修复价值的旧件不加以修复利用,任凭其主观随意地报废,更有甚者,不考虑其它设备的整体性能,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得过且过,只要机械能动就交差了事,结果也只会是事倍功半。
2、提高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方法要解决上述问题,搞好施工企业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完善管理体制,健全规章制度
(1)建立并完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实行统一规划,专人负责,进行全面的综合管理。努力做到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明确专管和群管人员的职责与权限,充分发挥各级职能人员的积极性。
(2)贯彻执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让每台机械都有专人负责保管、检修、操作。由于“三定”制度是机械化施工生产和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其执行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劳动生产率、施工安全、机械的完好率与使用率,因此在执行过程中除应配备相应人员外,还需注意不要随意变动其工作岗位,以免影响机械设备性能的了解与掌握程度。
2.2、加强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坚持设备评优工作
(1)我们知道,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使用这三者是相互关连,互为条件的。任何设备在使用了一段较长的时间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故障,为了降低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应根据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密切配合施工生产,按照设备规定的运转周期(公里或小时)定期做好各项保养与维修的工作。设备管理部门在制定维修及保养计划时须认真分析各类设备的具体情况,针对新旧设备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老旧设备,要以保证运行、消除隐患、及时修理为重点;对新设备,则以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维护为重点,从而有效地保证每台设备的使用性能和安全生产。
(2)对于施工企业已装备的具有先进技术水平、价格昂贵的机械设备,因其技术含量高,单凭经验与普通工具已难以对这些设备进行正确的修理。因此,这些机械设备应采用现代的手段,以经济合理的方法开展维修,改变以往计划经济背景下实施的强制修理制度,实行“视情修理法”,即视乎设备的功能、工作环境、磨损大小,在充分了解与掌握其故障情况、损坏情况、技术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状态维修、项目维修,这样既保证了设备的完好率,在确保正常使用的同时,又能充分发挥设备的最大工作效率,避免了机械不坏不修,坏了又无法修的局面发生。
(3)为了促进各基层单位的管理工作,每年应组织开展机械设备检查评比活动。检查评比宜采用不定期抽检的方式,以防止基层单位平时不重视设备现场管理,检查时再搞突击应付。检查评比的结果还应与奖惩制度相结合,要体现增产节约有奖,损失浪费要罚的原则,对管理优秀的单位与个人给予奖励,对管理差的予以处罚。这样,不但有效地推动了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还减少了设备的故障停机率,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
2.3、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选拔优秀设备管理人才
(1)随者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其自动化程度将越来越高,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重。它要求管理者要有全新的思想、全新的观念,科学地对机械设备的购置、安装、维修、更新改造等进行有条不紊的综合管理。因此,施工企业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全体管理和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就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的方法,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选拔和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会核算的“一专多能”型人才,以满足企业今后的发展需要。
(2)施工企业也可以有重点地组织由设备管理、维修、操作人员共同参加的设备管理研讨会,大家集思广益,出谋献计,形成学技术、钻业务的氛围。并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采用示范表现、专题讲座、参观学习等形式,及时推广、宣传有实效的经验体会,以点带面,逐步提高企业各级人员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
2.4、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修养的问题,它与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息息相关,可以说是一种无形的资本。当前施工企业设备使用与管理上存在的野蛮操作、缺乏保养、随意浪费、马虎维修、以劣充优等行为,都是缺乏职业道德的表现。因此,施工企业仍需不断加强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让广大职工树立爱惜设备的良好风气,使机械设备发挥最佳效能。
【关键词】机械加工课程;课程设置;实施项目化教学
针对机械加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课程建设需求,结合院实际情况,提出了专业课程开发与实践的一系列新思路:建立系统性实践教学及评价体系,强化实践与理论的联系及融合;根据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注重课堂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的整合;构建以项目任务为驱动的模块化、层次化、综合化的课程模式,优化机械加工专业课程结构。
一、课程模式的建构具体想法
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模式的建构借鉴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即CBE模式,结合我国国情,建立一种全新的一体化课程模式,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学校课程模式。因此,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最基本的特征。职业能力模块对学生来说尤其重要,要保证足够的时间,在实践操作的同时完成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实现由“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的转变,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能够“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边学边做”,把学习变成自主的、快乐的活动。
围绕机械加工技术职业岗位的能力与素质要求,参照我国高级工职业资格技能鉴定标准,我们制定了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模块。各个能力模块要求不一样,课时安排的多少也就不同,核心能力模块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按照人们认识新事物由浅至深的规律,我们对每个能力模块进行分解,以具体的训练课题来细化,如车工技能模块(核心技能模块)。
二、课程设置主要特点
课程设置要突破传统教学计划的限制,重点突出实践教学,理论知识要讲究“实用与够用”。如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职业能力主要是钳工、电焊、车工、电工、数控等几种技能,每学期安排一到两个技能项目,按一一对应的关系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应课程。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应用特征,并与职业技能标准相衔接,所设置的课程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体现了合理的课程体系特征。
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开发与改革针对当前学院机械加工专业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考试评价重视了实践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的纽带作用,把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及其评价纳入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并明确其份额。通过任务项目考核、期中考核、期末考核的方式,开展理论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工作任务项目单项评价+工作过程综合评价”的方式开展实验教学效果评价。将上述评价结果与学生平时考勤、作业评价结果、期中成绩、期末成绩综合评价相结合,完成教学质量的基本考核。
产业特色教材体系开发与建设。组织课程组成员、周边支柱产业企业专家,结合当前高职高专机械加工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对传统教材进行改革,考虑就业市场的需要以及与职业资格标准衔接,对传统教材进行删减、修改、重组、补充,体现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拟定教材结构框架,完成教材内容的更新和整合,将“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加强教材的实用性,减少繁复的理论,增加规律性知识的总结和提炼,使教材成为“实用型技术手册”。我们已经编写完成了《钳工加工技术与实训》。
课程设置突破传统的特定能力培养要以职业能力和职业岗位需求为核心设置课程。通过职业岗位分析,确定了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方向和综合职业能力层次定位之后,就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职业标准,从职业能力分析入手,将综合职业能力分解成若干专门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创新能力),全面进行培养。
三、实施情况
最大可能地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根据机械加工技术一体化教学的要求改造、建设实训场地,建立了校内实训基地,包括机械加工实训车间、多媒体教室、液压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等,使教学管理与企业生产管理相融合,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提高教学效率。
根据模块化教学的需要,结合学校的教学实训场地条件,编写详细的教学计划,并按照考核要求,设计“一体化教学考勤表”、“钳工基本操作能力考核表”、“刀具刃磨能力考核表”、“测量技术考核表”、“典型零件加工能力考核表”等,形成一套与一体化教学要求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文件。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进行操作指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保证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每个模块由项目负责人负责实施,由2~3名专业教师组成,分别承担教学讲义(教材)的编写及相应模块的教学任务。组织教师参加业务知识培训和技能鉴定,或从企业引进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参与教学与管理。
教学组织安排过程在实际教学组织过程中,根据该专业所对应的工作过程,将职业能力模块划分为若干个学习模块,各模块相对独立,又具有关联,根据特点实施项目化教学。
四、取得的成果
学生专业能力显著提高。原来枯燥无味的专业学习,现在变得直观、生动,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明显提高,工机械实践能力明显加强,大部分学生的技能水平达到高级工的要求。方法能力有所锻炼。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了学习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分析能力、认识能力、综合和系统思维能力、系统工作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社会能力有所加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有成就感,学风、班风有明显好转,同学之间能互助交流,团结协作,班级集体荣誉感增强。创新能力有所培养。学生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积极思维,提出很多新颖的想法,自己动手做出了一些产品,自信心得到很大提高。
我院还与本市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企业为我院学生实习提供场地和设备,为我院专业教师操作技能训练提供指导和帮助;同样,我院为企业的技术革新和设备改造提供技术支持,为企业职工的文化知识和技术培训提供帮助。
总之,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建设,不是对教学内容的调整和知识的生硬重组,而是对教育理念的重建和更新,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对人才本身能力和素质结构的重塑和完善。只有学院、分院、企业多方位、多层次的协调和合作,从整个课程体系着手,在教学中引入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方法才能实现改革目的,而改革的成果必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该课程的知识,具备相应的工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邓泽民,陈庆合.职业教育课程设计,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7).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
[3]颜珍平,吴献文,颜谦和.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的项目驱动型课程教材开发,职业教育研究,2012,(5).
[4]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施工企业 工程机械
管理工程机械是当前施工企业从事施工生产极其重要的工具。随着建筑工程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工程机械在现代化建筑施工中的作用已尤为突出,机械设备管理在施工企业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施工企业在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仍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需要解决,如:工程机械装备落后与施工要求逐步提高之间不配套,专业技术力量薄弱与机械装备技术先进之间不满足,企业设备管理水平低与施工机械化程度高之间不适应等。而古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由此可见,如何设法搞好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正确分析与解决管理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关系,管好、用好、养好、修好施工机械,对提高企业设备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当前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1)一个施工企业要搞好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需要适当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管理机构,明确制定各级机构、人员的职责,这是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组织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往往点多线长,设备、人员调动频繁,而施工企业却普遍存在着管理班子不全,人员力量薄弱等现象。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机械设备管理是施工现场的事,管理部门与基层单位只局限于个别业务上的联系,以致盲目地精简机构、压缩甚至取消设备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或将其工作职能并入其他部门兼管。由此必然导致管理层与操作层之间上下脱节,出现谁也不管的局面,设备管理工作很难实施。
(2)其次,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仍缺乏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尚未完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管理无序,有的企业甚至在购买了新设备后,没有及时或根本不入账,造成管理工作相当被动,设备糊涂使用,严重的甚至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1.2、机械装备落后,设备盲目购置
(1)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建设单位对施工企业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市场竞争已演化为人才与设备的竞争。与此同时,由于高新技术的高速发展,施工企业现有的机械设备已显得过于陈旧,其机械设备整体技术状况已进入老化阶段,大半处于落后水平,造成企业在部分大型项目的投标及施工组织上受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2)为了适应当前形势,施工企业的确需要适当引进一些国内外较为先进的机械设备,以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但有些企业没有根据自己企业发展的需要,未能科学地制订机械设备的发展规划和购置计划,未能正确预测所引进机械设备的市场使用前景,导致所购设备不能满足工程项目的施工要求,新置设备如成“废物”。
(3)还有的企业为了一味追求设备的生产率,盲目购置一些大型设备,但又未能充分考虑所购设备会受到资源、市场消耗能力、搬迁运输、施工场地、环保、操作使用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投入使用后的运转费用难以维持,以致设备平均利用率很低,不得不停机处理,这些都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3、舍不得智力投资
(1)虽然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都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立了机务管理部门,但由于机构、人员更迭较为频繁,设备管理及维修人员接受专业教育时间短,管理人员对设备管理的整体认识尚较模糊,技术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在实施管理过程中,还未能规范地开展机管工作。
(2)而有些企业只是片面注重眼前利益,宁愿花耗大量资金用于购买先进设备,但在管理人才培训等智力投资方面却显得过分吝惜,舍不得花钱。这样,就算有再先进的设备,但管理跟不上、人员素质低劣,是很难适应机械自动化、机电液一体化程度高的设备管理需要。
1.4、机械设备的使用与保养相互脱节
(1)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虽然都实行定人定机制度,即每个操作人员固定使用一台机械设备,但却忽略了定人保养制度,没有把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个人。正因为如此,操作人员往往只是“包用不包修”,维修人员也是马虎应付了事,每当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卸责任。这样,不但影响了产量、质量,也增加了维修费用、运转费用以及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2)此外,不少项目负责人只考虑眼前利益,没有从长远打算,短期行为严重,只注意产值与效益挂钩,在设备管理使用上表现为“重用轻管”,为了赶工期、抢进度,而不惜拼设备,造成机械设备常常处于超负荷状况工作,或带“病”作业,甚至违章操作,其结果是该工程项目完工后,机械设备严重磨损老化,而调运到新工程又需花费大量的精力与费用进行整修,造成施工工期贻误,项目部之间在维修费用上互相推诿,固定资产无形流失。
1.5、设备维修“滞后”,浪费严重
(1)由于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还未能有效地实行点检制度等保养措施,设备维修管理往往局限于“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意识不够重视,对设备的故障及劣化现象也就未能早期发觉、早期预防、早期修理,以致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不必要的浪费。
(2)施工企业机械设备“浪费维修”的现象也十分严重,个别维修人员为了贪图方便,对一些仍有很大修复价值的旧件不加以修复利用,任凭其主观随意地报废,更有甚者,不考虑其它设备的整体性能,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得过且过,只要机械能动就交差了事,结果也只会是事倍功半。
2、提高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方法要解决上述问题,搞好施工企业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完善管理体制,健全规章制度
(1)建立并完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实行统一规划,专人负责,进行全面的综合管理。努力做到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明确专管和群管人员的职责与权限,充分发挥各级职能人员的积极性。
(2)贯彻执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让每台机械都有专人负责保管、检修、操作。由于“三定”制度是机械化施工生产和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其执行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劳动生产率、施工安全、机械的完好率与使用率,因此在执行过程中除应配备相应人员外,还需注意不要随意变动其工作岗位,以免影响机械设备性能的了解与掌握程度。
2.2、加强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坚持设备评优工作
(1)我们知道,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使用这三者是相互关连,互为条件的。任何设备在使用了一段较长的时间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故障,为了降低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应根据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密切配合施工生产,按照设备规定的运转周期(公里或小时)定期做好各项保养与维修的工作。设备管理部门在制定维修及保养计划时须认真分析各类设备的具体情况,针对新旧设备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老旧设备,要以保证运行、消除隐患、及时修理为重点;对新设备,则以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维护为重点,从而有效地保证每台设备的使用性能和安全生产。
(2)对于施工企业已装备的具有先进技术水平、价格昂贵的机械设备,因其技术含量高,单凭经验与普通工具已难以对这些设备进行正确的修理。因此,这些机械设备应采用现代的手段,以经济合理的方法开展维修,改变以往计划经济背景下实施的强制修理制度,实行“视情修理法”,即视乎设备的功能、工作环境、磨损大小,在充分了解与掌握其故障情况、损坏情况、技术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状态维修、项目维修,这样既保证了设备的完好率,在确保正常使用的同时,又能充分发挥设备的最大工作效率,避免了机械不坏不修,坏了又无法修的局面发生。
(3)为了促进各基层单位的管理工作,每年应组织开展机械设备检查评比活动。检查评比宜采用不定期抽检的方式,以防止基层单位平时不重视设备现场管理,检查时再搞突击应付。检查评比的结果还应与奖惩制度相结合,要体现增产节约有奖,损失浪费要罚的原则,对管理优秀的单位与个人给予奖励,对管理差的予以处罚。这样,不但有效地推动了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还减少了设备的故障停机率,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
2.3、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选拔优秀设备管理人才
(1)随者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其自动化程度将越来越高,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重。它要求管理者要有全新的思想、全新的观念,科学地对机械设备的购置、安装、维修、更新改造等进行有条不紊的综合管理。因此,施工企业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全体管理和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就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的方法,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选拔和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会核算的“一专多能”型人才,以满足企业今后的发展需要。
(2)施工企业也可以有重点地组织由设备管理、维修、操作人员共同参加的设备管理研讨会,大家集思广益,出谋献计,形成学技术、钻业务的氛围。并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采用示范表现、专题讲座、参观学习等形式,及时推广、宣传有实效的经验体会,以点带面,逐步提高企业各级人员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
2.4、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修养的问题,它与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息息相关,可以说是一种无形的资本。当前施工企业设备使用与管理上存在的野蛮操作、缺乏保养、随意浪费、马虎维修、以劣充优等行为,都是缺乏职业道德的表现。因此,施工企业仍需不断加强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让广大职工树立爱惜设备的良好风气,使机械设备发挥最佳效能。
关键词:地方高校 机械工程 产学研合作教育 课程体系
地方高校如何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合理地构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教学与科研、生产有机结合,培养高水平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1]。不同高校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构建不同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培养不同类型的创新人才[2,3]。以我校机械工程专业为例,主要研究地方高校机械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课程群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构建,以及教学改革措施,为培养具有机械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生产组织管理以及经营能力的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4,5]。
1 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对国内众多开设机械工程专业的高校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我国当前和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机械工程专业的大多数本科毕业生将直接进入生产一线,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制造、生产组织管理等工作。因此,地方高校机械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较系统地掌握机械工程专业宽广的技术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机械工程专业应用能力,能从事机械产品研发、设计、制造,以及组织管理和市场经营工作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2 课程体系建设
2.1 课程体系
2.2 课程群建设
14个模块对应着不同的课程群,通过课程群的建设完成对学生不同阶段的培养。
人文管法社会知识模块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人文修养,通过这个课程群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人文社会素养,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好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质量安全环保意识模块是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相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基本技能模块是通过大学英语、专业英语、双语教学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能较熟练地应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的能力,尤其是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通过计算机文化基础、技术基础课程及其应用实践,使学生具备应用计算机解决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分析、模拟和计算夯实基础;通过信息检索课程的学习,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知识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具有持续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自然科学知识模块是通过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电工电子学等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建模求解、设计计算、系统分析与预测能力,为后续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这是工科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功底。
专业基础模块是通过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机械制图、设计、计算、实验、测试、工艺、操作等基本能力。
专业应用模块、专业训练模块是通过机械设计、机电系统设计等课程的学习,掌握机械工程设计、制造、性能检测、质量管理的原理与方法,通晓机械工程领域的专业技术标准、安全技术规范等,使学生基本掌握本专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程机械模块、起重与运输机械模块是在综合掌握机械工程专业知识基础上,通过工程机械、起重与运输机械、电梯控制技术等课程的学习,加强工程机械、起重与运输机械的设计制造、检测控制、组织管理等知识的学习与实践,使学生具备本行业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及管理能力。
创新知识模块、创新训练模块是通过TRIZ理论与方法、专利写作与申请等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
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初步具备机械工程专业创新设计与创新制造能力,能够跟踪本领域科技发展前沿和发展趋势。
工程认知实践模块、工程项目实践模块、工程岗位实践模块是通过各种教授讲坛、企业家讲坛、前沿知识讲座、企业管理讲座,使学生积累一定的机械工程企业和经济社会环境下的综合工程实践经验,初步培养学生从事机械工程领域新产品开发、生产组织管理、市场经营工作的能力。
3 结束语
根据学校自身学科特色和优势,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产学研合作教育背景下进行教学改革,提出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下“四层十四模块”的课程体系,建立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相匹配的课程群,推进人才培养与企业相结合的模式,利用企业高技能人才和专家参与实践教学,从而培养出高质量能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机械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袁云沛.高等工程教育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3):10-30.
[2] 韩毅曈.工科院校发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5):15-35.
[3] 李和平,肖忠跃,罗淑平.产学研合作创新教育提升高校工科教学质量的探索[J].井冈山大学学报,2009,30(6):112-116.
1 突出实验室建设与教学,服务机械工程专业教学
改革机械工程专业教学,深化课程建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等方面的教学改革,必须加强实验室建设。通过实验室建设促进机械工程专业教学,促进机械工程的实验教学,促进机械工程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以提高机械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质量,适应就业需求,适应社会对机械工程人才的需求。在全面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在已有机械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基础上,扩建和增建了以机械工程为主体的机械设计、制造、加工和测试、模拟试验、机械机床加工、机械机床制造等实验室,以满足机械专业学生的实验学习需求。
加强机械工程实验室的建设与规划 除上述实验外,还在学院综合实训中心建设以机械研发为主体的机械工程研发中心,以配合机械工程专业的实验、实习、科研工作,促进机械实验的教学工作,同时,合理规划机械工程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并将其纳入学院实验室建设的长远规划之列。
建立与之配套的机械工程实验室规则与制度,规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工作 为更好地做好和发挥机械工程的实验教学,我们在完善机械工程专业实验室教学规则的基础上,层层建立机械工程实验制度,并结合实验室的建设、实验教学做到层层落实到位,做到制度到实验室、实验台,制度到每一位学生手上,规范学生的实验、指导学生做好实验,促进实验教学有序进行。
做好机械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监控,及时指导机械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 在机械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中,我们建立了实验日志制度,管理人员定期进行监控,对出勤、教学组织、实验效果和实验仪器保护、卫生、安全等各个要素进行检查,以有效保障实验顺利、高效进行。
将实验教学纳入教学的全过程管理 将实验教学纳入全过程教学管理,既是对实验教学的促进,也是教学监控的必然。我们通过组织实验教学,并把实验教学成绩、学生考核成绩纳入学生综合学习成绩,既促进了实验教学的开展,又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规范了实验教学过程管理。
2 重视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的实习提供保障
扎实开展实验教学的同时,我们以学院实习基地为依托,强化机械工程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取得了教学、科研的双丰收。
与寿光市大型企业建立长期实习合作关系 每学期依据课程的开设情况,都安排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到企业的实习车间、厂房和机械加工岗位进行为期的4周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工人师傅的指导与加工示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水准,对于实现教学目标,具有积极的意义。
以软件园为依托,建立科研与研发平台,助推实习基地向研发型方向发展 目前,寿光市软件园内有大小机械研发企业近20家,这些企业既是机械研发的龙头企业,也是我们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对接与操作能力提高的良好平台,为此,我们认真组织对接,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基地关系。高职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可定期到基地进行实习,从事机械加工、研发与操技能的学习,并为就业选择创造一个良好基础,同时校企合作建立教学基地,不仅是学生的实践基地,同时也成为教学科研的平台。
走多元化基地建设的新路子 依据国家高职教育方针和现行的办学政策,先后与潍坊、寿光等50多家大型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关系,学生可充分利用节假日等时间到实习基地进行科研和加工、制造、营销等学习,既丰富了学习生活,也强化了学生对机械专业的认知,为专业实习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实践保障。
3 以实验、实习教学为抓手,促进学生迅速成才
实验、实习教学是高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掌握技能的重要环节。加强实[第一 ww w .dylw.NET提供写作论文和论文写作的服务]验、实习教学就要改革课程设置、改革,合理规划基础与实验课时的比例、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创新教学理念,从全面培养提高学生技能素质的理念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注重高职机械工程专业基础与专业课时的比例 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1:1,突出专业课的实践性,通过实验教学改革,将实验教学纳入基础理论教学之列;通过实习教学,有效组织学生上岗实习,向工人师傅学习技能,向企业管理者学习经验;通过针对性训练,如操作机械设备、研发新的产品、加工和制造新的机械工程模具或者直接从事机械工程的生产过程等,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从事生产的基本技能。
【关键词】监理;行业现状;风险、规避;经验;技巧
【中图分类号】F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158-02
一、
当前建设工程监理行业现状及潜在风险
1、理论支持方面
建设工程监理法规体系和工程监理市场体系不完善,先天不足,不能充分满足日益发展变化的建筑市场实际情况,亟需完善。监理定位模糊,处境艰难,什么都要管,却什么都受方方面面的制约,权责极不一致。有人开玩笑,按照目前建筑市场的实际情况和监理承担的质量安全终身制责任,工程监理已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替罪羊型高风险职业。
2、招投标方面
当前绝大多数工程监理招标均为最低价中标,很多建设单位不是以考察监理单位的资质和人员的素质作为优选条件,而是以最低的工程监理费作为选择的唯一标准。许多监理单位为了能得到监理业务,互相压价,导致恶性低价竞争。尽管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监理取费的标准远高于目前的市场价,甚至监理行业协会也明确统一规定了各种规模建设工程的监理投标最低指导价,但是在种种幕后运作的过程中,监理合同价格最终依然是实实在在的最低价中标。这导致监理人员的素质只能偏低,服务质量当然下降,严重影响监理工作的质量,整个监理行业形象欠佳,恶性循环,严重制约着监理行业的发展。
3、监理单位现状
目前,我国的一线监理人员来源主要为设计、施工等基建和相关管理单位退休临时招聘人员、也有刚出校门的学生;甚至有些是单位下岗编外人员,进入门槛较低。经过短期监理培训就从事监理工作,从而使得监理队伍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能力强的因收入低、长期出差和环境条件差等问题留不住)。老的老小的小,老的经验丰富但观念陈旧且无继续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小的刚刚踏入社会,毫无经验,技术能力和管理协调能力根本不能满足监理岗位要求,这与监理工程师高智能、高技术的服务要求远远不相匹配,难以取得监理成效。
二、监理过程中规避风险的一些技巧和经验
既然“江湖”这么险恶,而且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只能期待国家有关部门尽快采取断然措施,治理和整顿建筑市场乱象。但我们也要看到改善这个行业的境况还需要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为了生活,我们只能面对,通过提高自身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利用丰富的工程实践管理经验尽力的去规避这些风险,改善工作环境,将风险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本人长期工作在工程一线,作为监理方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总结出一些规避风险的技巧和经验,仅供大家参考。
1、全力配合业主方做好工程前期的相关工作
目前国内监理主要是做项目实施阶段和试运行阶段的监理工作,但也有些业主会在合同中要求监理尽早进场,利用监理工程师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熟悉行业特点和基建程序,有丰富的管理和技术经验,帮助业主进行项目实施前的准备和开创局面工作,这是一个双赢的举措。对于监理来说,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了解和影响业主方的运作模式,熟悉业主方的相关管理和技术人员;积极对初设或施工图纸提出监理意见和合理化建议;帮助业主选择好资质合格,业绩优良,行业口碑好,实力强,不大量分包的施工单位和主要材料、设备厂家;同时,在业主方办理前期相关报审、报批、报备手续时,尽力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工作。
2、工程实施初期监理工程师要通过有效的工作表现,充分展现技术及管理能力,树立良好的个人威信
监理工程师初期的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做好这一阶段的工作,对监理工程师做好本工程的监理工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所谓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通过有效地工作表现,就会得到业主方、施工方的认可和信服,就会建立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这一阶段监理工程师主要做好如下工作来规避相应风险:
(1)创立规范有效的办公环境,确定工程管理体系、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监理工程师进场后,应该迅速建立良好的办公环境,室内清洁、制度上墙、统一着装,人员行为规范等等,充分体现监理单位良好的精神面貌,给业主和施工方以好的初步印象。同时,配合业主尽快明确各项工程管理制度和完成监理相关制度要求,确定工程管理运作模式,统一规定采用的工程监理表式、各项验评资料格式以及管理资料运转流程,为工程顺利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2)严格控制开工条件
一个工程或单位工程要开工,必要的质量安全技术、材料、机械、设备、工器具等准备工作必须完成,管理、施工、特种作业等人员必须到位。一个做不好开工前准备工作的施工单位,一定是各项实力不够、准备仓促,存在诸多问题的队伍。因此监理工程师通过严把开工条件关来约束施工单位必须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同时,也会尽早暴露个别较烂的挂靠队伍,有效杜绝其草率施工,粗制滥造,既成事实的风险。
3、认识到协调工作的艺术和重要性,处理好与各方的关系
正确处理与参建各方的关系,积极稳妥的协调解决各方之间的各种问题矛盾,是监理工程师必须要认真面对和妥善处理的。
第一,监理是受业主委托授权,依据监理合同来进行现场的管理,尊敬业主自然是必要的,但监理又是法律法规明确的公正独立地开展监理工作的一方,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业主通常不懂工程项目管理,对业主提出的问题,要做到耐心解释。对于业主的违规行为,要敢于指出并说明利害关系,态度要不卑不亢,不可采取硬顶和对抗的态度,必要时可发出备忘录,记录在案并明确责任。对于业主的困难,要尽全力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重大及敏感问题处理决定前,要征求业主方意见并达成一致后再正式发出。这样有能力、有经验,即坚持原则又不失灵活、公正无私的监理工程师,最终是会得到业主信任和支持的。
第二,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是监理与被监理、监督管理与被监督管理的关系。监理人员永远不是施工的组织者,不能为所监理工程指定施工方法,但可以利用自己丰富的工程经验,给施工方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供其参考。在实际工作当中,既要讲原则,又要避免死搬教条。必须做到尊重他人,以理服人,以技术能力和经验为底气,以事实和数据讲话,切忌态度生硬、乱发号施令。监理工程师与承包单位各专业施工技术人员之间、总监与项目经理之间都应加强联系、加强理解、互通信息、互相支持,保持良好工作关系。应该认识到关系搞僵,不利于监理工作的开展。但有一条,在大是大非之前,必须把握好原则,否则监理工作将会失去方向。公正客观、专业尽职的监理工作,是一定会得到施工单位认可、配合和尊重的。
4、重视资料的形成过程及整理,确保完整真实有效。
监理资料可以真实的反映工程实施过程中,安全、质量、进度等方面的具体内容,是监理工作质量的体现。监理资料主要是由监理工作过程的记录和痕迹形成的,也是监理单位保护自身、规避风险的一种手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绝不能忽视。监理资料贯穿工程实施全过程,做到真实有效,规范齐全,分类有序,将充分显示监理单位的软实力。有些监理单位,不重视过程资料的整理和收集,工程结束后再胡乱瞎编,一旦遇到质量、安全问题,因资料弄虚作假,将有口都说不清,往往承担一些本不属于自己的风险责任。
5、恪守职业道德,提高个人素质
工程建设监理工作具有专业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特点,监理效果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监理工程师的水平、能力以及素质的高低。监理工程师应具有较高的学历、扎实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还要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政策法规、计算机应用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成为工程建设的复合型人才。持续保持较高的知识水准,胜任不断提高的职业要求,这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另外,严格按法律法规及规程规范行事,具备公平、公正、廉洁自律的思想,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工作责任心强,能吃苦耐劳,有团队精神,身体健康等因素,也决定着监理工作的质量。因此,加强监理人员法制理论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应成为监理单位的常态。加强内部管理,杜绝品质恶劣、无责任心、能力不足、贪污受贿、“吃拿卡要”等等监理行为,维护监理单位形象。
三、结束语
本文从四个大的方面介绍了当前监理行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潜在职业风险,并根据多年一线实践工程经历,总结出一些规避风险的技巧、经验总结和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为防止监理执业风险提供一个可借鉴的思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279号令)》、《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2003》等
[2]《监理规范》
湖北省品牌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通信工程、工业设计、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工程力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 。
九大品牌专业:通信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轮机工程、工业设计、复合材料与工程、工商管理、艺术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 。
热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生物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车辆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电子商务、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
武汉理工大学简介: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机械设计制造行业发展迅速,相应提高了对于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实际要求。工业设计具体是指人们根据某一目标,而进行的创造性设计,其本质是对美学、工学等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运用。发展工业设计,对于企业核心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x。笔者从工业设计和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基本特点入手,就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以供相关单位及人员参考。
关键词:工业设计;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应用探讨
工业设计是一种在工业革命之后受到广泛重视的综合性学科,主要分为传统工业设计和现代工业设计两类。美学和工学是工业设计的重要实施基础,体现了工业设计的基本特征和要求。近几年,我国机械设计制造行业发展迅速,传统模式下的机械设计制造技术,无法再满足现代行业的实际发展需求,继续对其进行创新和优化调整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从工业设计和机械设计制造技术有关基本特点入手,就现代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具体内容如下。
一、工业设计基本概念及特点分析
(一)工业设计基本概念分析
工业设计具体是指人们为达到某一理想目标,而进行的创新性设计,涉及多个学科知识的设计应用,其中工学和美学是其重要的实施基础。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工业设计收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并逐渐发展出传统工业设计和现代工业设计两个类别。
传统工业设计侧重于产品设计,主要追求人与物品间的良好匹配效果。现代工业设计相关理念,是在传统工业设计理念基础上,融合现代工业发展需求提出的全新理念,其包含设计构思到方案完成的全部过程,同时包含使用工程手段进行设计表达,并达到相应的设计目的的所有工作,具体表现就是现代设计制造及相关服务的设计过程。
(二)工业设计基本特点分析
1、知识综合性特点分析
通常情况下,人们习惯将工业设计片面地理解为外形设计,同时习惯将其与“嘈杂的环境、冰冷的机器、机械化的劳动以及油污”等概念联系到一起。但通过其基本概念分析可知,工业设计不仅包含工业产品设计相关内容,其也是促进“人-机器-环境”三者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涉及多种学科理论的实践应用,具有鲜明的知识综合性特征。
2、实践性和应用性征分析
工业设计是为了实现或达到人们某一期望或目的而存在的学科,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不断的设计和创造,改变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品质,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从而创建出更加个性、自然、便捷的生活,故而其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征。
3、时代性特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工业设计体现出的基本要求也会随之变化。目前,工业设计以“绿色节能、健康环保”作为基本设计要求。
二、现阶段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发展动态分析
对于机械工程来说,制造技术和机械设计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机械的综合性能和质量。信息时代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应用,机械设计制造方法也因此得到了有效的创新和发展。包括借助相关计算机应用程序和数学规划理论,确定最优化方案,或者通过结构离散化,使相互连接且分析容易的单元节点,进行综合求解的设计方法,都是现代计算机在机械设计制造领域的创新应用成果。
三、机械设计指导技术与工业设计的关系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工业设计领域中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重要作用分析
工业设计具有鲜明的知识综合性特征,其兼顾艺术领域和科学领域两方面的技术知识应用。其中,科学技术占据重要的核心地位,是工业设计实施的先决条件,所有产品的设计和生产都需要满足科学技术的实际要求,如设计违背客观的科学规律,就说明其缺乏科学性且无法实现。因此,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在工业设计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相关设计人员必须在充分掌握机械工程有关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工业设计,以确保工业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功能、外观等设计与力学、结构等客观规律相违背,从而提高工业设计的整体设计水平。此外,设计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工业设计专业优势,通过结构、外形、色彩的优化设计手段,提高用户的产品满意度。
(二)机械设计制造技术领域中工业设计的重要作用分析
就机械设计制造技术而言,工业设计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于人机工程方面。“以人为本”围绕人的本质需求进行产品设计,是人机工程学的核心理念。这种环境背景下,所有的设计理念都需要从人的本质需求中获得,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完成设计的基本判断。除传统的“人、机器、环境”三要素外,人机工程学额外引入了使用者和消费者的理念,使人和产品联系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共同的深入讨论。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机工程学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关注,是现代机械设计制造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因素。
(三)二者的结合应用趋势分析
无论是工业设计,或是机械设计制造技术,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加强二者间的结合应用,可实现二者特点间的有效融合,进而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良性的可持续性发展。对于当前的企业而言,应在“绿色节能、健康环保”的基本要求基础上,积极促进工业设计和机械制造技术的两盒应用,探索二者间有效的融合渠道和方式,同时加强企业内部的人才培养,进而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工业设计是一种以工学和美学作为实施基础的综合性学科,在机械设计制造技术有着极为重要的应用。加强二者间的结合应用,可进一步发挥二者各自的优势特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和经济效益,实现企业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段巍迪.试论工业设计与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相关运用[J].科技与创新,2016(11).
[2]陈宗涛,熊巍,吴昊等.浅谈工业设计及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4(02).
[3]陈永胜.工业设计及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5(03).
[关键词]工业设计专业;培养方案;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我国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在教学发展的初始阶段,专业课程建构是以传统工艺美术教育为借鉴的,师资由工学教师和艺术教师组成,专业特色发展相对缓慢,艺术与机械工程知识的融合力度不够。在当前地方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生转型发展的形势下,怎样培养应用型工业设计人才,怎样突出特色和服务地方发展是专业改革的热点,其中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教学环节是重要的内容之一。实践教学不是一个独立的教学过程,必须协调配置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交叉融合,建立与人才培养、理论教学相辅相成,注重创新和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工业设计及人才培养
(一)工业设计概念工业设计目前被广泛采用的概念是在1980年,由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InternationalCouncilSocietiesofIndustrialDesign,ICSID)为其所下的定义:对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其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性能,叫做工业设计。[1]工业设计的直接目的是设计出市场畅销、用户满意的产品,借以提高产品附加价值,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从根本上说,其作为人—产品—环境—社会的中介,以人的需求为起点,以形形的工业产品为载体,借助工业生产的力量,深刻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以创造更加完美的生活方式,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为根本宗旨。[2](二)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目前工业设计专业分为工科类和艺术类。工科类的学生文化课水平比较高,但属于非艺术类生源,入校之前缺少美术培训,更不用说设计基础了,在造型的领悟和色彩的体验把握上不如艺术类学生。艺术类学生对形态、色彩、创造力、设计表现的把握要优于工科类的学生,但是对于一些工业设计师所必须学习和掌握的数学、力学、材料工艺学、机械制造、模具设计等工科课程,学习起来就很吃力。大多数高校采用造型基础、设计基础、专业设计三大块组成的“三段式”的人才培养体系,获取的知识都是被相对割裂、各成体系的,学生很难进行知识的融合,发挥创造力,进而进行综合性、系统化的设计创造。特别是地方院校转型发展中,必须强化知识、技能的应用能力。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应注重机械工程与设计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贯通,优化专业课程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和综合运用能力;注重培养整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与方案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是机械工程类专业群之一,是在工科背景下建设发展起来的,学校已经拥有较好的工科校内教学资源和校外合作基地,积累了一定的优质教学资源。学生生源多为理科生,对美术、产品形态等的理解和把握有些“先天不足”,但思维较理性、逻辑性强。学校地处珠江—西江经济带中心区域和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区域经济发展吸引了大量的机械工业、电子信息、轻工日化等企业,工业类企业的发展规模日益壮大,对机电类产品的设计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工业设计人才培养定位于应用型机电产品设计人才。(二)“六体系”人才培养方案工业设计专业提出了“3+1”学用相长、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六体系”人才培养方案,如图所1所示。和原有培养方案相比,增加了集中实践环节的学分,增加了课外能力拓展实践环节,减少了艺术设计类的部分课程,弱化了机械工程类专业知识的深度,更加注重工程技术和设计的融合。在“六体系”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学分共140个学分,其中独立的实践环节为46学分,占32.6%,不包括和理论课程同步的课程实验。实践环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构建合理的实践平台和科学的实践结构、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三、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理论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严谨求实的做事态度和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竞争力。[3](一)构建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原则实践教学是由许多教学环节组成的一个环节链,实践教学模式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统筹设计,相互贯通。实践教学模式是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整体筹划、全局设计,其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各项实践教学效果。工业设计专业在构建实践教学模式时,要遵循立体化原则。时间上要全程化,从大学一年级下学期一直贯穿到大学四年级;实践内容层次化、模块化,设计不同的实践教学项目,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提高设计性、应用性、综合性实践的比例;实践教学形式多元化,如课程实验、认识实习、金工实习、材料成形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设计竞赛、社会实践和科技服务活动等。(二)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校内实践、企业实践、工作室实践为支撑,构建艺工结合、学以致用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纵向的衔接和横向的交叉渗透,将能在一定程度上把先前各自独立的实践教学内容融合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有机综合体之中。如图2所示。(三)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实践教学模式下,校内实践、企业实践、工作室实践的实践平台及其内容,如图3所示。1.校内实践环节基础课程实验平台:以设计艺术的基础实践教学为主,如素描基础、色彩基础、效果图及表现技法、三大构成、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透视学、模型制作等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针对1-2年级学生,培养设计艺术的基本技能。专业综合训练平台:以课程设计和综合性实践为主,支持产品形态设计、产品结构设计、产品系统设计、专题设计、机电产品创新设计、模型设计与制作等综合性课程。针对3-4年级学生,以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等综合能力,注重知识的融合。机械基础实验平台:以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公差与配合等机械工程基础实践为主,针对2-3年级,培养学生认识力学、机械零件、机械机构、电工电子技术等工科基础实践。工程专项训练平台:以机电工程技术基本技能为主,依托机械工程训练中心,进行制图测绘、金工实习(车工、钳工、铣工、焊工)、材料成形实习(冲压、锻造、铸造、注塑、3D打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等工程基础训练。加强学生对机械结构、材料特性、制造工艺、成形工艺的认识和掌握其基本技能。针对2-3年级学生,为后面的综合设计课程打下基础。2.校企合作平台:主要指校企合作实习基地,以产品设计、材料工艺、生产制造为主线,进行认识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集中实践,提高对理论与实践结合、企业实际的职业能力要求等的认识,提升应用能力的同时,缩短与职业需求的距离。针对1、4年级学生。通过平台与多个企业和设计公司建立联系,探索“三真一模拟”的实习模式,即通过真题目、真操作、真环境进行模拟训练,收到非常好的效果。[4]3.工作室平台:以科研项目、企业委托项目、设计竞赛项目等为对象,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并完成的实践模式。实践活动形式各异、层次多样,使学生从被动参与、主动参与到勇于参与,最终达到培养创新精神与应用能力的目的。建立工作室制度和成立工业设计协会,形成教师指导高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带动低年级学生的良好传帮带效应,并通过学分要求和考核标准,激励学生人人参与项目,扩大覆盖面。
四、推进实践教学的措施
现在,在实践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特色方向不明确,理论与实践不够协调,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产学研合作力度不够、缺少课外时间实践平台。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此提出一些改革措施,以供参考。1.与机械创新设计实验室整合,建立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综合实训室,突出机电产品设计特色。为机电产品创新设计、模块化设计与案例、慧鱼创意组合训练等课程创造较好的实践平台。2.依托大学生微型企业孵化园、“政校企”合作联盟等平台,加强与机电类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力度,进一步拓展校外实践教学资源。进而实施分散式实习,将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分散到各个合作企业中,创造更多的资源和条件,增强用人单位和实习学生间的相互了解,有助于学生就地就业,服务地方发展。3.依托大学生综合发展中心,建立“导师负责制”工业室,目的是加强学生课外实践和创业的训练。参考区域发展的多层次、多元化需求,细分方向,建立机电产品设计、展示设计工作室。组织学生参与具体的项目或课题,在实践中使学生了解产品设计流程和紧张有效的工作状态,清晰个人专业方向定位,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时代意识。工作室作为独立的实体,教学和科研上对外开放,承接社会上的设计、咨询工程、技术、培训等业务。4.将设计竞赛纳入实践教学体系,推进竞赛制度化和常态化。选择教育部、政府、行业、企业等组织的设计赛事,以竞赛主题为专题,组织学生参与、选拔、参赛,训练学生的设计攻坚能力,提供学校与外界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增强竞争意识,提高综合设计能力。5.建立实验室开放环境。实验室开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兴趣,充分激发学生的自觉性、独立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实验室资源利用率,促进实验室和教师队伍的发展及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5]完善实验室开放课题的申请制度,强化科学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实验室开放工作有序开展的强有力保障措施。[6]努力实现理念开放、资源开放和机制开放的“三层开放”环境。向1、2年级开放基础规范性实验,在实验内容、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处理中融入创新元素,让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创新的思维。向3、4年级开放综合设计性实验,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和操作规范的基础上,开放综合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结论
实践教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延伸理论知识,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应根据学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专业特点、现有教学资源,整合贯通实践教学的每一环节,确定各个环节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通过落实各个实践环节的内容和目标,最终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和应用能力,同时也使其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就业能力有较大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茗怡.工业设计,为中国创造插上腾飞的翅膀[J].上海企业,2011(3):15-19.
[2]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71-172.
[3]郑家茂,熊宏齐.围绕研究型人学人才培养建设开放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94-97.
[4]梁珣,周兴,郑子云.“三真一模拟”的实践教学新模式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5):23-26.
[5]高原,王土央.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8):30-32.
[6]姜辉,隋恩锡.搞好专业实验室的开放提高实验室资源利用率[J].现代企业教育,2008(16):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