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急救护理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11-06 12:21:2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急救护理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急救护理论文

第1篇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急诊科接诊了5批共50例车祸伤病患者,男31例,女19例,年龄7~70岁。颅脑损伤患者10例,四肢骨折35例,血气胸5例。

1.2方法

在接到这次重大交通事故受伤患者电话后,我院急诊科在总结了以往救护经验,拟定出了对批量车祸伤员进行院前和院内急救护理模式,急救内容主要包括接诊、现场检伤分类、院前急救、院内急救等,把这些急救模式应用在5批50例车祸伤患者的抢救中。对患者进行院内规范化的急救护理。在院内的抢救过程中,抢救成功率为98%,已经留院观察。

2急救护理模式流程

2.1组织抢救队,做好救护工作

院方在接到事故紧急电话的时候,医院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救援小队,医务科要站到第一线,还要成立一个卫生护理小队,对救援小队的后续工作进行处理。两个小队要听从领导的指挥,不能慌乱,由医院负责该区的护士长对整个局面进行合理的安排,在安排的时候要对事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合理的主次安排和治疗程序。由于伤员是大批的,所以,当伤员到了医院之后,护士要在第一时间对每个伤员的伤情进行分析和统计,统计出各个的病情,进行先后不同程度的治疗。在重病者出现严重的伤情和昏迷的情况下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静脉通路,并且向患者体内补充血量。卫生小队要及时清理患者身上的脏东西,比如,清理口部的分泌物、泥土等,清理后给患者输上氧气。流血的地方要尽快的止血。与此同时,要较快的准备好抢救器械、气管切开等各种抢救设备。医生要在患者从进医院后1h内让患者有一个良好的呼吸通道,等到身体平稳了以后,再进行下一步手术。车祸导致的主要是内部伤和身体一些关节的骨折。准备工作都做完了之后,要把患者送到抢救室进行有效地抢救。医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重病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为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赢取时间。

2.2由抢救的难度配置护理人数

重病伤员在抢救的过程中的护理人员的配置。如果是1名重病者,需要有3名护士进行配合抢救;对中度伤员,3名护士可以负责3~8名伤员;如果是轻伤患者,1名护士完全可以负责救治多名伤员。如果是大批量的轻伤患者,几名护士可以进行具体的分工,比如,由1名护士专门负责对伤员登记挂号;另一名护士负责对轻伤患者进行身体观察等,形成一个流水流程的分配。这样的好处是,既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也加强了工作的质量。护士在此中的工作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当医生还没到来之前,护士要先给患者进行身体的基本检查,比如,心、肝等一些器官。护士也要适当的做一些安慰的工作,使患者家属的情绪能够平稳下来。

2.3伤员的抢救安排和留院观察

由于大批的伤员同时需要救治,就需要对伤员病情进行合理的安排抢救措施。在对重病患者进行抢救安排的时候,一定要让患者的身体稳定下来,在搬动患者身体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患者的血压出在一个稳定的状态,呼吸通畅,并且由专门的护士对其护送到抢救室,护士之间要做好交接工作。在大批车祸救治中,抢救措施完了以后,要对重病患者进行住院治疗,对一些轻度患者也要进行留院观察。在留院观察中,医院要对留院观察人数进行统计,伤情分开护理,院方要制定出一个护理计划,对于病情严重的要专人负责护理工作。

3讨论

3.1提高抢救意识,培养独立性管理

医院中的护士在很大程度上要对一些业务的掌握非常熟练,由于在发生紧急情况的时候,一些流程很可能被打乱,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护士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院方要有抢救意识,对患者的病情时刻保持一种警惕,要有危及生命的紧迫感,抢救要争分夺秒。在此同时要认真培养急诊科护士的独立性和主动性,这是非常关键的,作为一名护士这两种东西是不能缺少的,不管是在什么紧急的情况下都要有自己独立完成一件事情并积极采取措施的能力。还要培养护士的主动性,主动性就是在急救中,要有敏捷的头脑、快速的反应和很好的悟性等一些能力,要主动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救治。护士更应该具备独立性,独立性就是独立解决救治中的问题,对问题可以自己单独完成。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可以单独的处理和治疗。如果是医生还没有来之前,护士要根据患者的状态进行初步的诊断,省去了医生来了之后再确诊的时间,这样可以准确的对症下药,赢得抢救时间。

3.2加强急救药品和设备的管理

第2篇

患者男性,60岁,因“车祸致头颈外伤30分钟余”于2014~07~2721:30由120送入我院急诊。患者于21点左右骑电瓶车追尾集装箱卡车,当即倒地,神志清,但不能言语,额部有一伤口伴流血,颈部肿大,呼吸困难,予颈部制动,补液处理,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行急诊检查,头胸CT提示:外伤性蛛血,颈部、胸部、纵膈皮下气肿,喉部CT提示:喉部皮下气肿,喉部软组织肿胀明显,局部气道狭窄。初步诊断:喉部气管损伤,外伤性蛛血,多发肋骨骨折,肺挫伤。检查回抢救室后,五官科医生与家属谈话签字,行气管切开手术时,患者突发神志模糊,颈部肿胀,气促明显伴脉氧下降至82%,立即行气管切开术,切开皮肤及分离皮下组织后,见大量暗红色血液涌出,无法气切,探查及甲状软骨粉碎性骨折,清除积血后在骨折处插入7.5#气管插管导管,颈部切口予血管结扎止血,抢救过程中患者昏迷,血压有下降过程,予输少浆血3.5单位加压输血扩容治疗,呼吸机辅助呼吸,送入ICU继续完成气管切开手术。患者于07~2810:00神志转清,呼唤睁眼,自主呼吸可。07~30复查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较前吸收,呼吸循环稳定,转五官科病房治疗。8~12患者一般情况可,颈前皮肤对位好,气管套管在位。喉部CT检查提示:环状软骨形态不规则、局部不连续、舌骨及甲状软骨未见异常。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2急救与护理

2.1保持呼吸道通畅

2.1.1取低半卧位,专人护理,后颈部颈托固定,减少一切颈部活动,尤其是转头动作,减少对颈部的损伤和减少氧的消耗。

2.1.2氧气吸入对喉损伤的患者是急救治疗的重要措施。患者入院时BP161/97mmHg,P89次/分,SPO2:90%,R24次/分,口鼻部有血性分泌物,呼吸困难.予鼻导管吸氧,氧流量4升/分。吸氧流量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开始给氧时速度不可过快,因突然大量的氧气使血中含氧骤增、二氧化碳骤减,而达不到对呼吸中枢的刺激阈值,也可导致呼吸停止。予吸痰清除口鼻部分泌物,选择12号吸痰管、长度为44cm、管径为3mm带侧孔,0.025MPa负压中心吸引,连续吸痰少于15秒,吸痰2次,吸痰前后氧流量调至6升/分,吸出血性液体约5ml,患者无呛咳、误吸,脉氧95%。适度吸痰,避免了因痰液不能顺利排出而出现的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

2.1.3床旁备气管切开包,中心吸引装置、简易呼吸气囊,抢救药品车、抢救物品车处于备用状态。

2.1.4予甲强龙40mg静脉推注,减轻喉部水肿,观察呼吸、咳嗽及全身情况,患者颈部、前胸壁可及较多皮下气肿,吸气三凹征不明显,血气分析示:PH7.40,PCO2:38mmHg,PO2:223mmHg,生命体征暂时平稳。

2.2维持循环

2.2.1立即开通两路静脉通路,均使用18号贝朗安全性留置针,平衡液1000ML输入,加压输液器加压输液,滴速160滴/分,备少浆血3.5U,快速补充血容量,BP135/87mmHg,P102次/分,SPO295%,R24次/分,保留导尿引出尿液400ml,尽早恢复有效循环血量,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

2.2.2配合医生行头部伤口清创缝合,予以加压包扎,无活动性出血。颈部肿胀无明显增粗。

2.2.3患者病危,严密监测神志,血压,呼吸,脉搏,脉氧等情况,持续心电监护。患者检查前神志清,BP154/93mmHg,P92次/分,SPO2:95%,R25次/分.

2.3安全转运

评估生命体征平稳,医生护士共同陪同检查,携带简易呼吸气囊、转运监护仪等。3人小心搬运,一人固定颈部,密切观察监测体征和病人颈部肿胀情况。

2.4气管切开配合

2.4.1检查回室,病人突发气促、吸气性三凹征明显,颈部、上胸部明显肿胀,脉氧82%,立即协助医生摆好,病人取仰卧位,垫高肩部,由专人固定病人的头部,配合医生行气管切开。

2.4.2穿刺过程中病人BP78/55mmHg,P115次/分,SPO2:76%,当切开皮肤分离皮下组织后,血液自切口内大量涌出,立即用纱布按压,气切困难,开启2路吸引器,吸出颈部及气道血性液体500ml,经探查发现甲状软骨粉碎性骨折,清除积血后在骨折处插入气管插管套管,颈部切口予血管结扎止血。抢救过程中患者昏迷,血压有下降过程,予输少浆血3.5单位加压输血扩容治疗,呼吸机辅助呼吸。

2.4.3放入气管导管后迅速充足气囊10ml气体,气囊压在30cmH02左右,防止切口处积血及因声门关闭不全所导致的上呼吸道痰液流入气管,及时吸出气道内痰血混合物液,气道通畅。

2.4.4确认气管导管在气管内,连接呼吸气囊机械通气,予甲强龙80mg静脉推注,护送入ICU进一步气管切开。转运前患者神志昏迷,BP112/62mmHg,P117次/分,SPO2:90%,R23次/分,自主呼吸急促。

3讨论

第3篇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急救治疗的酒精中毒病人118例,男109例,女9例;年龄18岁~57岁(35.5岁±2.5岁)。轻者表现为语无伦次、头痛、呕吐、情绪不稳定、步态蹒跚。严重者表现为昏睡、昏迷、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心跳加快、血压降低、皮肤湿冷、瞳孔散大、呼吸缓慢且存在鼾声、呕吐液咖啡样、大小便失禁、抽搐等。其中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病人36例,所有病人均存在过量饮酒史,且均符合《实用内科学(第11版)》规定的急性酒精中毒判断标准,排除肝肾等重大疾病以及颅内病变病人。

1.2急救及护理要点

1.2.1降低酒精吸收量病人酗酒1h后未出现呕吐,则需给予催吐及洗胃处理,以降低病人对酒精的吸收量。若病人意识清醒且能够配合者则给予催吐处理,嘱病人适量饮用温开水,以压舌板刺激其咽喉促进呕吐。如果催吐效果不够理想,可使用温盐水+1%碳酸氢钠溶液洗胃,洗胃时插管动作要轻柔,避免造成病人消化道黏膜损伤,且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以及呼吸变化情况。洗胃病人要密切关注其病情变化,尤其是关注其是否存在口唇发绀或者是呼吸逐渐减弱情况,避免洗胃液或胃管误入气管导致病人窒息。仔细查看洗胃液的状态及颜色,避免因胃出血加重病人的病情。存在消化道出血史病人严禁洗胃,密切关注病人是否存在腹痛等。

1.2.2保证病人呼吸道畅通若病人无显著呕吐,嘱其取平卧位,且将头偏向于一侧。若病人呕吐严重,意识不清,则取侧卧位,对其口腔、鼻腔的分泌物以及呕吐物进行认真清理,避免反流误吸而窒息,给予吸氧与吸痰处理。若病人呼吸抑制,行气管插管后呼吸机辅助呼吸,不可给予呼吸兴奋剂。

1.2.3尽快建立静脉通道多数酒精中毒病人处于意识不清或者烦躁不安的状态之中,为尽快帮助病人恢复,需使用静脉留置针。并给予病人0.8mg纳洛酮+500mL10%葡萄糖溶液+12U胰岛素+100mg维生素B6静脉输注,若病人意识不清需每30min给予0.8mg纳洛酮静脉注射,或者20mL醒脑静注射液加250mL5%葡萄糖溶液静脉输注,直到病人意识清醒为止。

1.2.4透析护理若上述护理手段实施后,病人的意识仍然无显著好转,则需给予血液透析或者腹膜透析治疗。进行血液透析时,护理人员要做好血液透析前后的护理。

1.2.5保暖护理病人在酒精中毒后全身血管多处于扩张状态,热量大量散发,部分病人甚至出现寒战,此时必须保证室内温度,并给予病人加盖棉被以及其他保暖措施,及时补充能量。同时,及时更换被呕吐物浸湿的衣服、床单等,避免病人因受凉引发其他疾病。在应用热水袋保暖时要用毛巾将热水袋包裹好,避免引发烫伤。

1.2.6安全护理酒精中毒病人大多呈现烦躁,针对烦躁病人必须加强护理,并使用床栏进行防护,避免因跌落导致的伤害事件;对于异常烦躁病人给予保护性约束,避免因躁动导致摔伤或者其他意外事件发生。

1.2.7并发症护理酒精中毒病人多数因频繁呕吐导致体液严重丢失,并引发低血压或者休克,为此护理人员必须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若病人伴发心绞痛则嘱病人平卧休息,同时给予病人镇静、止痛、吸氧或者抗心律失常类药物治疗。若病人休克则给予平卧休息、吸氧以及快速补充液体处理。若病人出现急性出血性胃炎则给予病人0.6mg西咪替丁加250mL5%葡萄糖注射液或者40mg奥美拉唑加250mL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输注,若病人出血严重则给予凝血酶溶液口服。

1.2.8心理护理为避免病人产生不良心理,促进病人转归,护理人员要加强心理护理,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决心。为此,护理人员要认真分析病人的不同心理特征,按照病人的实际情况给予病人心理上的疏导和帮助,认真倾听病人的倾诉,从心理上拉近和病人之间的距离。与此同时,借助心理护理的机会加强病人的健康教育。在本研究中,病人几乎全部为男性,且多为青壮年,导致过度酗酒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工作需要、社会或者家庭生活压力过大、家庭不和或者突发变故等。大多数病人由于发生酒精中毒有损自己的颜面或者发生经济损失而产生后悔的心理,同时又害怕家人的责怪或埋怨。护理人员应通过心理疏导引导其正确对待不良情绪或者烦恼,学会珍爱生命,珍爱家人以及幸福,促使病人配合治疗。

1.2.9密切观察病人病情治疗过程中,为避免病人突发状况,护理人员必须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特别是对于意识不清病人必须密切观察其意识状况、瞳孔以及各项生命体征,并且做好记录,密切关注病人昏迷程度的变化,详细记录其昏迷时间、苏醒时间。密切观察期大小便失禁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必须立即报告医生并遵医嘱对症处理。

2结果

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118例酒精中毒病人全部治愈出院,治愈率为100%,且无任何并发症发生。

3讨论

第4篇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患者均满足中华脑血管病医学学术会议拟定的脑出血诊断标准,且经脑部MRI或者CT证实。确诊后所有患者均满足手术指征,且符合脑出血治疗指南(2011年修订版)中外科手术治疗相关标准。排除标准:①发病后收缩压≥200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120mmHg;②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③眼底出血;④心功能严重不全者;⑤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⑥颅内动脉瘤者;⑦二次出血者;⑧合并糖尿病。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与对照组80例,观察组:男43例,女37例;平均年龄(62.9±10.3)岁;接诊时格拉斯哥意识障碍评分(GCS)为(8.8±2.4)分。对照组:男42例,女38例;平均年龄(63.6±9.8)岁;接诊时GCS为(9.0±2.6)分。在性别、年龄、GCS评分等一般资料上比较,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急救护理流程:接到急救电话;医护人员出诊;到达救护现场予以急救处理;返回急诊科;缴费;进行CT检查;办理住院手续;联系术前准备事项;手术。观察组实施改良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2.1急救电话指导

接到呼救电话后,急救医护人员携带医疗物品迅速出诊。通过电话与目击者联系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临床表现(呕吐、昏迷、剧烈头痛、血压上升、偏瘫等)等信息,对病情作出初步判断,嘱咐患者及其家属镇定,就地平卧,不要随意移动患者,家属不可剧烈晃动患者头部,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清理口中呕吐物,确保呼吸道畅通,松解颈部衣物。

1.2.2现场急救

①快速评估病情:救护车抵达后,立即评估患者的瞳孔、意识、血压、神经系统等,确定抢救措施。②呼吸道畅通: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清除呕吐物或者分泌物,以防误吸;舌后坠者可置入口咽通气管;对于自主呼吸微弱的患者予面罩加压给氧,氧气流量为4~6L/min;遇呼吸道阻塞者,给予气管插管,简易呼吸气囊辅助呼吸。③建立静脉通道:选取上肢粗直大静脉进行穿刺,固定留置针,急救人员在用药过程中严格遵循三查七对的原则,用药后的空安剖瓶应暂时留存,以便核对。④无菌操作:在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实施静脉输液、导尿术、肌内注射时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这对降低患者后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感染率意义重大。

1.2.3转运以及途中监护

①实施初步抢救措施后,迅速将患者转送医院,接受专科医师的治疗。在转运患者时,担架应维持头部相对水平或者头部略高。专人保护患者的头部,尽可能的保持平稳;同患者家属及时沟通,说明术前应注意的各事项,采集血液标本,为手术治疗赢得时间。关注患者的意识、瞳孔的改变,如发现病情有变化,即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②心理干预:脑出血属于突发状况,患者及其家属情绪焦躁,医护工作人员应当做好解释说明工作,介绍疾病以及护理等相关知识,使得患者及其家属明白剧烈运动、情绪波动以及血压上升均会导致二次脑出血的危险,以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正确对待,积极配合治疗。

1.2.4入院准备

护送途中立即与急诊科取得联系,备好急救物品,同时联系CT室、化验室、神经外科等科室,开通绿色通道,实行院内外急救通道完全对接。

1.3观察指标

①院前急救介入时间:从接到急救电话到对患者予以积极急救护理的时间;②待手术时间:接诊患者回至医院到进至手术室的时间;③并发症的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院前急救介入时间与待手术时间

观察组的院前急救介入时间(15.3±2.6)min与待手术时间(5.5±1.5)min均显著较对照组(26.3±3.9)min、(14.5±4.5)min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状况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有上消化道出血、中枢性高热以及坠积性肺炎,观察组各并发症的发生率17.5%(14/80)、37.5%(30/80)、10.0(8/8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0.0%(24/80)、51.3%(41/80)、27.5%(22/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出血是院前急救中常见的一种危重症,发病急,病情演变快,数分钟或者数小时之内病情就会演变至高峰,如未及时予以有效处理,会造成患者大脑产生非可逆性的损伤或者死亡,因而对脑出血患者而言,时间更为宝贵。本组研究通过对观察组实施改良院前急救护理方法后,及时干预患者的病情,该组的院前急救介入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为成功抢救患者生命安全提供重要保证。研究结果显示,脑出血通常在20~30min内会形成血肿,6~7h后血肿周围就开始有血清渗出以及脑水肿,造成继发性脑损伤。本组对急救护理措施进行改良后,院内外急救绿色通道实现了连续性的无缝对接,术前护患沟通以及部分术前准备在院前就已经开始进行,患者到达医院后即刻打开急救绿色通道。实践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待手术时间显著缩短。大多数的脑出血患者是在家中突发疾病,如家属采取不当处理,摇晃患者的身体或者头部,不注意保护头部,使得脑出血量加大,或者患者发生误吸,因此而引发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上升。在两组并发症发生状况对比中发现,观察组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4.总结

第5篇

1.1一般资料:2012年1月~2014年4月我科救治急性酒精中毒合并脑出血患者48例,饮酒量200mL~500mL30例大于500mL。导致原因:摔伤15例,高血压5例,交通事故23例,其他5例。Glasgow评分:3分~6分25例,6分~8分23例。

1.2结果:根据Glasgow预后评分(GCS)标准:恢复良好38例,中残5例,死亡5例。

2、急救护理

2.1院前急救及时正确评估病情,安全转运。

2.1.1护士应具备急性酒精中毒与脑出血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到达现场后,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立即清除呕吐物及口鼻分泌物,意识障碍者给予口咽通气管,避免舌后坠,氧气吸入。清醒患者详细询问病史、饮酒量、饮酒后受伤的情况、快速全面的体格检查。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神志意识、瞳孔和肢体运动改变及GCS评分。

2.1.2建立2条静脉通道,确保输液及用药通畅。迅速使用脱水剂和纳洛酮治疗[3]。纳洛酮具有抗凝、降低血液黏度,增加血流量,改善脑循环,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从而逆转脑缺血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使患者清醒,对改善预后有明显作用。

2.1.3镇静剂的应用:酒精中毒合并颅脑损伤的病人,在病情观察期间一般禁止使用镇静剂,以免影响病情观察。但对狂躁不安易对自身、他人及客观环境造成破坏者,应适当使用镇静剂,以顺利治疗、转运、检查。镇静药物以选用作用时间短的药物如安定、氯丙嗪等。

2.2院内抢救时10分钟内完成

2.2.1使用POCT快速采血,积级为需要手术的患者做好术前准备。为完成头颅CT后确定为颅内血肿和大量脑出血直接送手术室的抢救病人争取了宝贵时间。

2.2.2到医院后立即行头颅CT检查,并动态头颅CT观察以明确颅脑损伤的类型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及时的分流到手术室和住院科室。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3.1意识的观察:意识状态是判断酒精中毒和颅脑损伤病情发展趋势的可靠指标。采用GCS评分法作为评估颅脑损伤的重要依据。切忌将昏迷当入睡。醉酒后枕部着地的患者,即使意识清醒也要与其对话,了解患者的定向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如GCS评分减少,出现由烦躁不安进入昏迷状态,提示颅内病变加重,颅内血肿形成,脑组织水肿致颅内压增高。

3.2瞳孔的观察:瞳孔的细微变化可反应病情的发展。如发现一侧瞳孔散大,对光放射消失,应高度怀疑脑疝或颅内血肿存在。

3.3生命体征的观察:酒精中毒的患者血压偏低,颅内压增高者血压偏高,所以酒精中毒致颅内损伤患者血压正常也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4、讨论高血压患者,死亡率较高主要可能的原因:

1.饮酒后,乙醇作用于脑中突触后膜—氨基丁酸受体,从而抑制了y-氨基丁酸对脑的制作用,引起中枢兴奋。

2.乙醇及其代谢产物可使人体血中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高,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动脉痉挛,血压升高,脑血流量增加,脑膜充血水肿,同时酒精可以直接抑制血小板的生成与成熟,使血小板的寿命缩短,导致多种血液凝固功能障碍,大量饮酒者出血时间较血小板正常者延长2倍。如果存在高血压病者,发生脑出血的几率更大。

第6篇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急诊室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急诊科收治的60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17例;年龄9~69岁,平均年龄(25.8±10.2)岁。车祸致伤41例,刀刺致伤9例,坠落致伤7例,挤压致伤3例。合并2处损伤49例,3处损伤7例,4处及4处以上损伤4例。颅脑损伤为主要伤害患者32例,胸部损伤为主要伤害患者22例,腹部损伤为主要伤害患者6例。

1.2急救护理方法

1.2.1迅速开展伤情评估与身体检查:在接收到患者后迅速检测其意识、脉搏、呼吸、血压、肢体活动等情况,及时判断伤情,正确指导急救对策。存在部分患者出现昏迷甚至休克,无法主诉具体症状,需护理人员认真对患者全身情况开展检查,准确详细的总结全身损伤情况。1.2.2确保呼吸道的畅通:多发伤患者会发生呕吐情况,由于体内的损伤会使呕吐物中混入血块等物质,造成呼吸困难,进而头部产生缺氧反应。在收治患者后,及时将其头部侧偏,将口腔、鼻腔及呼吸道内的异物取出,存在假牙的患者及时摘除,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供氧量做好输氧工作,防止氧中毒。如患者存在颅脑或胸腹的损伤,持续昏迷,应开展气管插管,保证无菌的环境,做好消毒、吸痰管及时更换等工作。观察患者的痰液情况,给予湿化液药物并雾化吸入。经常对患者翻身,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保证呼吸的通畅性。

1.2.3保证有效的体内循环:造成多发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体内出血,在伤后24h是大出血致死的最危险阶段。患者血压发生下降会使静脉萎缩而影响穿刺的开展,当患者入院后,有效建立2~3条静脉通道开展706代血浆与林格液的静脉滴注,防止患者出现休克或血压下降等情况。存在颅脑损伤患者需给予甘露醇的静脉滴注,保证血流的合理灌注量,在输液过程中控制速度避免发生全身循环功能的衰竭。

1.2.4及时处理活动性出血,及时控制出血:因多发伤患者多为开放性损伤,伤情比较严重、失血量多,若不及时对伤口进行包扎止血,则会造成大量血液在短时间内流失,使血容量锐减而直接导致患者休克甚至死亡,所以及时控制出血是减少多发伤患者死亡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活动性出血、较浅血管破裂者可以直接钳夹结扎止血,创伤面广泛出血者可用无菌纱布覆盖或填塞后绷带加压包扎止血;对于四肢开放性骨折、活动性出血患者,要立即使用加压板固定和无菌纱布加压包扎止血,并抬高损伤部位的肢体;腹部损伤并有内脏外露者,应先用无菌敷料覆盖,再用盆盖住,以防受压,外用绷带固定包扎;胸部损伤并有气胸者,应先使用加厚无菌敷料覆盖,然后用绷带加压包扎固定,使开放性气胸变为闭合性气胸,再穿刺胸膜腔拍气减压,并尽快转运至医院救治;对于伤口出血呈喷射样涌出者必须立即进行止血,尽快找到动、静脉活性出血点,给予结扎和无菌纱布包扎止血,并补充血容量,护送手术室手术。

1.2.5开展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利用心电监护仪检测患者血压、脉搏及血氧饱和度。一旦生命体征发生变化,及时上报医师给予有效措施。应用微量泵保证升压药物的使用速度,患者血压趋于正常后可停止升压药物。观察患者的四肢活动情况,检查是否存在肢体骨折。抢救室留置尿管,并观察尿液量、颜色等情况,并开展备皮、剃头、备血等工作。

1.2.6严格开展管道护理工作:由于多发伤患者的特殊性,所需要开展的管道护理工作较多,包括气管切开管、胸腔闭式引流管、CVP管、双腹腔引流管、尿管、胃管等,在护理过程中,保证各种管道工作开展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情况。如发现患者的引流液颜色等发生异常,及时上报给予相应处理。在管道的接头处需利用无菌纱块进行保护,每天更换敷料,在变化时还要注意避免拉扯情况。

1.2.7有效开展转运护理:患者经过临床抢救生命体征逐渐趋于平稳后,须转入手术室或观察病房,在转运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全程陪护,避免发生意外引起病情恶化,需要严格确保患者的呼吸畅通,保证各种管道的固定与通畅,待进入病房后仔细开展交接工作,防止发生遗漏情况。

2结果

60例患者经急救护理后,痊愈38例(63.3%),病情缓解并中轻度伤残10例(16.7%),重度伤残8例(13.3%),死亡4例(6.7%)。

3讨论

第7篇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脑血管意外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急救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业余组与专业组各30例。业余组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61-76岁,平均(67.54±5.21)岁;专业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60-77岁,平均(67.37±4.37)岁;所有患者均在病发后10h内进行检查诊断,排除入院前死亡、障碍精神障碍、恶性肿瘤及心肾功能障碍患者,且在性别、年龄和发病类型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业余组

由家属或其他非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或未经院前急救并直接送到我院诊疗,观察组由我院专业医护人员出诊接诊并进行院前急救,对比两组来院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率。

1.2.1急救前准备

我院组织专业医护人员成立院前急救小组,在接到急救电话后3~5min即可出发赶往患者所在地,救护车内备有急救箱、气管插管、呼吸球囊面罩、氧气等常用抢救器材。赶往患者所在地的途中通过电话询问患者的基本情况,并对患者的情况有初步了解,作出急救预案。

1.2.2现场评估伤情

到达现场后,要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已采取的处理情况等对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迅速做出准确的评估,如果患者无意识或无家属在场时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意识、面色、呼吸、瞳孔是否放大等进行评估。护士配合医生完成相关检查,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进行多功能心电监护,详细记录有无呕吐、头晕头疼、肢体麻木等症状;确认有无脑出血的情况发生。为保障降压药快速滴入及防止搬运或病人躁动针头脱落,建立静脉通道时,使用大号头皮留置针在好固定的静脉穿刺。

1.2.3转运上车护理

将患者转运上车时要注意尽量减少搬运给患者带来的伤害,以外诱发并发症的发生,搬运时注意动作要轻柔、迅速,将患者头部抬高15°~30°,将头颈部与身体轴线保持一致并妥善固定,将双手平放于两侧,肩、胸、腰、臀、膝部自然摆放,平移置担架上,搬运中首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心跳频率,如果呼吸或心跳停止应进行心肺复苏。

1.2.4来院途中

护理救护车在路况不佳的情况下颠簸严重,行驶中不易实施抢救措施,部分患者易发生恶心呕吐等晕车症状,应与脑血管病引起的呕吐相区别。救护车运送时,充分做好运送前的准备工作,根据患者病情、道路远近、路面情况,制订护理计划:(1)持续进行抢救性护理工作,如吸氧、输液、注射药物等,经初步分析判断为出血性疾病,立即用20%甘露醇250ml加压快速静脉滴注,20-30min输完,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2)严密观察患者神志、呼吸、脉搏、血压、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3)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如有痰液及时吸出,如通气功能欠佳,立即用面罩加压给氧,避免脑组织因缺氧而遭到进一步的损害。(4)做好必要的医疗性和生活性护理。如备好呕吐袋,使用一次性中单(5)随时做好急救准备。如途中病情加重、恶化,车上不能处置时,有家属的患者及时交代病情并紧急联系送往就近医疗机构救治。

1.2.5入院后护理

(1)体征观察:患者伤情初步稳定后,要由责任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意识、呼吸、心率、脉搏、血压进行严密观察,做到早期发现,以免误诊误治,为患者争取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转院护理:本院为乡镇卫生院,对脑血管意外的诊断治疗有一定局限,为使患者得到更专业、更及时有效的治疗,大部分患者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在上级医院医生到达之至,对病人的继续观察、治疗护理不能放松。如降压药的及时有效使用,继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症状,必要时留置导尿管,危重症病人随时做好急救准备。

1.2.6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现代临床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恰当的心理护理能够树立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的信心,增加依从性,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与痛苦,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急救工作的顺利实施。

2结果

第8篇

1.1一般资料

本组入选对象70例,选自本院收治的老年重症哮喘患者。均经CT、X线确诊。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均因剧烈运动、刺激气体与饮食、过敏源、上呼吸道感染、药物因素的等因素发生哮喘。临床表现为胸闷、大汗淋漓、呼吸困难、喘息,伴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等。其中男例,女例,年龄63~90岁,平均年龄(76.5±5.1)岁;所有患者均有支气管哮喘病史。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观察组给予急救护理,具体如下:在急诊到达现场后,评估患者情况及收集的资料,取半卧位或坐位,保持其呼吸道通畅。重症哮喘患者因痰液黏稠,痰液不易咳出,加上患者呼吸困难,更不易出痰。若痰无法排出,咳嗽又无力,可用负压吸引器辅助吸痰。防止舌后坠,堵塞呼吸道。并立即给予吸氧,纠正低氧血症。吸氧的同时应注意气道湿化,保持呼吸道湿润防止痉挛。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若患者出现呼吸>30次/min,提示有呼吸衰竭的早期迹象。观察患者的意识,患者若出现嗜睡、性格改变反常的情绪等则需观察是否为电解质紊乱,应立即查看准确的出入水量。当患者出现颈静脉怒张及下肢水肿,应考虑患者是否出现心力衰竭,并及时告知值班医师进行对症处理。应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并预留静脉留置针。给予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以解除支气管痉挛。糖皮质激素宜在饭后服用,服用应立即用清水漱口,防止口腔感染。β2-受体兴奋剂可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哮喘症状,但患者偶出现头痛、心悸、手指震颤等不良症状,应提前告知患者。茶碱类药物使用时,应注意个体差异,严格控制好滴注速度,并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抗生素类药物,应结合细菌培养及药敏进行,选择广谱、高效、低毒的药物,注意药物的配伍与禁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具体如下: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生活的环境,让患者有足够的睡眠,同时要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温度保持在25%,相对湿度为85%。饮食上应保证患者能每天饮水<2500ml,不可超过3000ml,注意酸碱平衡,饮食上要多食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适量的补充维生素,尽量不食过咸或过甜的食物,少食或不食辛辣、刺激、过冷的食物,适当吃些新鲜水果,禁食虾、花生、鸡蛋、牛奶、豆类等易导致哮喘加重的食物。老年患者因疾病重,加上自身的反应不舒服,经济方面不宽裕的老人,更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开导患者,通过鼓励、暗示、说服等方面劝患者积极面对生活,打消不良情绪。

1.3疗效标准

经护理后患者哮喘症状及肺鸣音疾病消失,PEF增加35%以上为临床控制;哮喘症状及肺鸣音显著减轻,PEF增量30%以上为显效;哮喘症状,肺鸣音缓解,PEF增加15%以上为好转为好转;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

2结果

2.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总有效率达9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29例,满意6例,不满意0例,满意度10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12例,满意16例,不满意7例,满意度8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第9篇

1.1一般资料

选取严重胸外伤患者共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患者年龄16~68岁,平均(37.4±2.5)岁。外伤原因:3例刀刺伤,7例坠落伤,25例交通伤,5例挤压伤。损伤类型:8例多发性肋骨骨折,9例肺挫伤,7例膈肌破裂,15例血气胸,1例胸导管损伤。将入选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护理措施

对照组:本组患者给予严重胸外伤相关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本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急救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呼吸道护理

呼吸衰竭是导致严重胸外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呼吸道护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有利于减少呼吸衰竭和肺部感染的发生。患者意识清醒后,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正确的排痰方法,讲明及时排痰的重要性,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应行气管插管协助患者呼吸。

1.2.2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在重症胸外伤患者急救过程中胸腔闭式引流是常用的治疗方法。护理人员应为患者正确安装引流管,确保衔接紧密,为避免引流管受滑落、扭曲或受压,应保持引流管直立性,并置于患者胸部插管水平下。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量。若患者伤后出现失血性休克,胸腔引流量持续超过200ml/h,则可以为胸内进行性血胸,应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1.2.3胸带固定胸壁

针对肋骨骨折患者,因患者胸壁软化而容易出现纵隔摆动和呼吸反常,而导致呼吸循环功能出现障碍。对此,因对患者进行胸壁牵引固定、胸带包扎固定胸壁等,胸带对胸腔内脏器及肋骨有较好的固定作用,可以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同时,采用胸带对患者胸壁进行固定,可对胸管进行固定从而起到防脱防痛等作用。

1.2.4疼痛的护理

由于严重胸外伤患者伴有剧烈胸痛、气促、胸闷等症状,常因剧烈疼痛而表现出烦躁不安、绝望,甚至因疼痛而畏惧深呼吸、咳嗽,而容易引起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对此,护理人员应遵医嘱及时给予患者止痛剂,并注意观察患者使用镇长痛药后呼吸、面色等变化,避免药物对患者呼吸循环的抑制。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倾听患者倾诉,多给予患者关心,为减轻患者疼痛感,可以让患者通过读报、听音乐等方式来分散注意力。

1.2.5心理护理

由于严重胸外伤病情凶险,大多患者治疗期间心理上都会产生恐惧、焦虑、绝望等各种不良情绪,甚至有的患者出现不配合治疗等现象。对此,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并以和蔼、亲切的语气与患者进行交流,鼓励患者勇敢面对,并告知患者不良情绪对病情的影响,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放松,以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进而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

1.3统计学分析

本文研究所产生的数据均录入EXCEL表格并使用SPSS13.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所产生的计数数据均采用χ2检验,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采用P<0.05表示。

2结果

两组治愈率比较,观察组治愈19例(95.0%),1例患者因心血管损伤死亡,对照组患者治愈16例(80.0%),4例患者分别因肺部爆裂、创伤性窒息死亡;且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90.0%)明显优于对照组(70.0%)。两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