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9 17:23:2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工程质量认证及管理体系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 精益管理的内涵
精益管理致力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改善资本的投入和使用效益、加快生产流程的效率以及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等,从而实现企业利益和价值的最大化。它要求企业必须将“精益思维”(lean thinking)运用到自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中去。“精益思维”的核心理念在于通过最少量的资源和资金的投入使用创造出最大化的价值和财富,及时和全面地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以及产品。精益管理最初应用在生产系统本文由收集整理管理方面,通过大量的成功实践进而获得了普遍的认可和完善推广,然后被企业广泛运用到各个管理业务中去,从一开始的仅限于业务管理办法逐渐上升到战略管理的高度。
当前国内在电力方面的投资非常火热,因此,强化电力工程的管理以及提升电力工程的质量显得越来越迫切和重要,也因此,精益管理等先进的现代管理学理念非常有必要使用及融入到当前电力工程管理工作中去,使电力工程中的每个环节及各种影响因素都有可控性和具有操作性,推动电力工程的质量改进和健康发展。
二、电力工程建设贯彻精益管理思想的必要性
电力工程建设是密切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它所涉及的工序非常繁多及复杂,其通常的投资规模及资金额度也非常庞大,并且其建设周期也相对比较漫长,其中的每一项都具有一定的繁琐性和复杂性,工序、资金、建设等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引发电力工程质量问题,进而影响和波及整个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进度。如何实现控制和尽可能规避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是在电力工程建设管理当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将精益管理的思想和理念融入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其实施势在必行,具体的理由如下:
1.精益管理的方法与电力企业生产过程的特点具有一致性
精益管理的关键要素在于过程,重视和强调过程的有效管理和控制是强调、利用系统的先进管理思想。精益管理所谓的过程即为根据客户的实际需要开发设计到产品最终满足客户需求的全过程。而电力企业主要的生产过程包括发电、供电和用电,其能够瞬间完成,拥有极强的过程性,任何一部分都不容有半点失误,否则会影响整个电网的正常运作。所以,精益管理的方法与电力企业的生产过程特点具有一致性。
2.运用精益管理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推动技术和管理密集型供电企业进行规范化和系统化转型
传统的电力工程管理模式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在如今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其落后的管理模式没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另外,供电企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这就会导致其整个管理模式显得非常复杂。将精益管理运用到供电企业中去就能有效地解决供电企业管理中的种种不足,推动电力企业构建科学合理、规范和系统化的管理模式。
3.精益管理能有效保障和提高电力工程的质量
电力工程的质量是电力企业的生命。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的因素有很多,而且非常复杂。要想强化和提升电力工程质量,需要电力企业有合理和完善的质量管理系统来有效控制和避免电力工程中诸多质量缺陷的产生,并能及时发现﹑分析和纠正相关的质量缺陷。精益管理思想的最终目标在于有效保证产品质量。
以上可以看出,在电力工程建设当中贯彻运用精益管理的理念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和意义。
三、运用精益管理思想提升电力工程质量的具体做法
精益管理思想有五大原则,分别是顾客确定价值(customer value)、识别价值流(value streammapping)、价值流动(value flow)、拉动(pulling)和尽善尽美(perfection)。这是由其奠基人丹尼尔·琼斯(danieljones)和詹姆斯·沃麦克(james womack)等人在《精益思想》一书当中提出来的。精益管理的具体要求是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目标与前提下尽可能地消除和避免浪费,实现企业价值和利润的最大化。精益管理思想在电力工程管理当中的实践和运用可以通过以下办法和途径来实现:
1.实现需求拉动的经营管理和识别顾客价值
构建电力工程的主要环节包括电力工程的策划、设计以及采购等。电力企业的管理者应当熟悉和掌握客户的实际需求,并把客户需求融入到具体的工作当中。在电力工程的施工和运营当中也要积极主动地听取和分析电力用户的诸多要求与建议,并且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电力工程的最终服务对象是电力用户,必须对顾客的实际需求进行准确确认,这样,电力企业才能够真正实现需求拉动经营管理及识别客户的实际价值,从而推动电力企业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精益管理理念。因为精益管理的理念在于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确保相应的原材料采购和资源投入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换句话说,就是必须通过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生产经营行动的确认,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才会拥有价值。这样,不仅保证企业创造性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进行,也能减少和避免电力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当中的诸多浪费。
2.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当前各行各业都普遍重视构建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电力行业也不能例外。完善及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有利于电力部门及时发现、分析和解决项目建设过程当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保证和提升电力工程的质量,有效地增加顾客的满意度,辅助电力企业更好地应对当前激烈而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同时,质量管理体系还强调和要求电力企业及时了解与分析客户的实际需求,不断规范相关生产作业过程,以使自身提供的工程产品持续获得顾客的满意。对于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及实施可以通过如下几个方面分步进行:及时地了解和确定顾客及有关方面的实际期望和具体需求;要制订具体的质量目标及质量方针,并在此基础上明确规定相关的标准行为规范和对应的职责权利;保证提供质量目标能够顺利实现的诸多资源,并对各项活动的效率及有效程度进行定期测量和考核;当电力工程产生不合格原因的产品时应当及时查找和分析具体的原因,运用有效的控制手段和应对措施解决问题,及时处理不合格产品和改进相应的生产工艺。同时,为了确保质量控制的持续性,应当利用工程建设当中不断反馈的质量问题信息持续完善和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是精益管理思想当中的重要部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能进一步强化精益管理理念在电力企业当中的运用和发展。
3.完善质量认证体系
对于实际的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所执行的质量管理标准体系,电力工程的建设部门应当积极申请权威认证机构进行第三方认证,选择和使用得到行业内部和专业化的国际认证机构普遍认可的科学标准。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交易程序的不断成熟完善,实施第三方认证已经成为对企业服务和产品进行质量监督以及质量评价的相对专业权威的手段,是市场经济发展成熟的必然产物。第三方认证能够有效地排除经济利益对交易双方的干扰。相对应其他的内部认证方法,其认证过程和认证结果会更加公正和客观科学,更容易达到大家的普遍认可。产品及服务的质量是否合乎相关的行业规范以及行业标准需要进行第三方认证活动。电力企业部门实施第三方认证不仅有利于获取业界的普遍认同,有效地提升客户的信任程度,提高行业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十分有利于强化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以及增加市场的占有率。与此同时,完善和健全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认证体系也符合精益管理的精神,也有利于精益管理更加深入有效地融入到电力工程的管理过程当中。
精益管理的方法与电力企业生产过程的特点具有一致性精益管理的关键要素在于过程,重视和强调过程的有效管理和控制是强调、利用系统的先进管理思想。精益管理所谓的过程即为根据客户的实际需要开发设计到产品最终满足客户需求的全过程。而电力企业主要的生产过程包括发电、供电和用电,其能够瞬间完成,拥有极强的过程性,任何一部分都不容有半点失误,否则会影响整个电网的正常运作。所以,精益管理的方法与电力企业的生产过程特点具有一致性。
运用精益管理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推动技术和管理密集型供电企业进行规范化和系统化转型传统的电力工程管理模式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在如今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其落后的管理模式没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另外,供电企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这就会导致其整个管理模式显得非常复杂。将精益管理运用到供电企业中去就能有效地解决供电企业管理中的种种不足,推动电力企业构建科学合理、规范和系统化的管理模式。
精益管理能有效保障和提高电力工程的质量电力工程的质量是电力企业的生命。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的因素有很多,而且非常复杂。要想强化和提升电力工程质量,需要电力企业有合理和完善的质量管理系统来有效控制和避免电力工程中诸多质量缺陷的产生,并能及时发现﹑分析和纠正相关的质量缺陷。精益管理思想的最终目标在于有效保证产品质量。以上可以看出,在电力工程建设当中贯彻运用精益管理的理念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和意义。
精益管理思想有五大原则,分别是顾客确定价值(Customervalue)、识别价值流(Valuestreammapping)、价值流动(Valueflow)、拉动(Pulling)和尽善尽美(Perfection)。这是由其奠基人丹尼尔•琼斯(DanielJones)和詹姆斯•沃麦克(JamesWomack)等人在《精益思想》一书当中提出来的。精益管理的具体要求是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目标与前提下尽可能地消除和避免浪费,实现企业价值和利润的最大化。精益管理思想在电力工程管理当中的实践和运用可以通过以下办法和途径来实现:
实现需求拉动的经营管理和识别顾客价值构建电力工程的主要环节包括电力工程的策划、设计以及采购等。电力企业的管理者应当熟悉和掌握客户的实际需求,并把客户需求融入到具体的工作当中。在电力工程的施工和运营当中也要积极主动地听取和分析电力用户的诸多要求与建议,并且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电力工程的最终服务对象是电力用户,必须对顾客的实际需求进行准确确认,这样,电力企业才能够真正实现需求拉动经营管理及识别客户的实际价值,从而推动电力企业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精益管理理念。因为精益管理的理念在于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确保相应的原材料采购和资源投入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换句话说,就是必须通过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生产经营行动的确认,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才会拥有价值。这样,不仅保证企业创造性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进行,也能减少和避免电力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当中的诸多浪费。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当前各行各业都普遍重视构建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电力行业也不能例外。完善及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有利于电力部门及时发现、分析和解决项目建设过程当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保证和提升电力工程的质量,有效地增加顾客的满意度,辅助电力企业更好地应对当前激烈而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同时,质量管理体系还强调和要求电力企业及时了解与分析客户的实际需求,不断规范相关生产作业过程,以使自身提供的工程产品持续获得顾客的满意。对于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及实施可以通过如下几个方面分步进行:及时地了解和确定顾客及有关方面的实际期望和具体需求;要制订具体的质量目标及质量方针,并在此基础上明确规定相关的标准行为规范和对应的职责权利;保证提供质量目标能够顺利实现的诸多资源,并对各项活动的效率及有效程度进行定期测量和考核;当电力工程产生不合格原因的产品时应当及时查找和分析具体的原因,运用有效的控制手段和应对措施解决问题,及时处理不合格产品和改进相应的生产工艺。同时,为了确保质量控制的持续性,应当利用工程建设当中不断反馈的质量问题信息持续完善和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是精益管理思想当中的重要部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能进一步强化精益管理理念在电力企业当中的运用和发展。
完善质量认证体系对于实际的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所执行的质量管理标准体系,电力工程的建设部门应当积极申请权威认证机构进行第三方认证,选择和使用得到行业内部和专业化的国际认证机构普遍认可的科学标准。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交易程序的不断成熟完善,实施第三方认证已经成为对企业服务和产品进行质量监督以及质量评价的相对专业权威的手段,是市场经济发展成熟的必然产物。第三方认证能够有效地排除经济利益对交易双方的干扰。相对应其他的内部认证方法,其认证过程和认证结果会更加公正和客观科学,更容易达到大家的普遍认可。产品及服务的质量是否合乎相关的行业规范以及行业标准需要进行第三方认证活动。电力企业部门实施第三方认证不仅有利于获取业界的普遍认同,有效地提升客户的信任程度,提高行业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十分有利于强化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以及增加市场的占有率。与此同时,完善和健全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认证体系也符合精益管理的精神,也有利于精益管理更加深入有效地融入到电力工程的管理过程当中。
【关键词】质量体系;ISO9002;建筑企业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当前社会,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无数企业的成功经历证明,规范企业的质量体系在建筑施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在建筑施工的质量体系上虽然有所完善,但实际的建筑工程中,企业在ISO9002质量体系运用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在经济突飞猛进的新时期,加强质量体系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应用,对于建筑工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二、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农民工已经真正成为建筑工程建设的主力军,然而农民工的专业素质却令人担忧。农民工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其中一些人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因此,由于缺乏质量意识和基本技能,会造成更多的质量和安全事故。
2、企业不重视质量管理。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对质量的认识还只是简单狭义的质量概念,认为质量只要符合要求就行。质量管理只侧重于施工生产过程中的成品检验和中间检查,没有明确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忽视了建筑产品的形成过程的管理,没有促进质量提高的具体措施,质量工作存在盲目性。
3、质量管理体制不完善。当前的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是在旧体制的基础上逐步改进的,还带着计划经济体制时代的印记,仍然存在着政企不分、政出多门的情况。
4、法律意识薄弱。我国建筑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不仅明确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责任和义务,而且还明确了施工企业在工程技术、质量管理中的作业程序和规范。但一些建筑施工企业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在建筑施工中违反操作规范,造成施工质量低劣,质量事故时有发生。
三、参加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的意义
1、建筑施工企业有着因工程项目不同而技术差异施工难度较大,在日常管理中,存在松散管理的情况,比一般工业企业人员调配频繁、流动性大、施工工序随时发生变化,管理机构设置和运行也因工程项目不同而各不相同。因此,在建筑施工企业从改善内部管理、尽快与国际施工规范接轨、达到质量控制的目标出发,更有必要贯彻执行ISO9000族国际质量认证。
2、参加ISO9002质量认证,重要的前提是要正确对待,明确认识,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既要把贯标工作当作一项管理目标和任务,又要把贯标工作当作一次全员的质量观念和质量标准的培训教育,树立贯标工作的全员素质意识和形象意识。贯标工作需要在培训教育的基础上,对制定的质量方针目标要清楚的认识,引起重视,形成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和实施的局面。贯标认证要求体系健全,职责明确,制度约束,操作规范,建立起完善内部质量管理和监控体系。
四、实施有效的ISO9002质量管理体系
1、有效的ISO9002质量管理体系概述
有效的管理体系指企业在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性,对于施工单位,工程质量是一个企业生存的根本,工程质量是靠管理来保证的,只有建立了有效的质量保证机制,有效地运用了这个保证机制,才能是企业运行规范化,企业效益大大提升。有效实施ISO9002标准,这就要求企业按照标准的要求,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具有单位特性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按标准设计的要素以文件化的形式,
2、有效提升建筑施工中ISO9002质量体系的途径
(1)做好质量教育工作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以质量为核心、以人为根本,因此,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时,必须努力提高职工的素质,把对员工的质量教育作为第一道工序。
(2)建立质量责任制。建立质量责任制是企业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企业建立质量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企业中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都应该明确他们的具体任务,权力范围以及应该承担的责任,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办事有标准、评估有依据,把与质量相关的各项工作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联系起来,形成一套严密的质量管理体系。
(3)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全过程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定到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实施项目管理跟踪考核制度,进行事前行为控制,从根本上遏制质量问题的发生。
实施ISO9002标准,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要全过程、全方位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进行控制和管理。通过规范管理、规范施工工序、规范操作规程,即保证了能够按照标准规范进行施工,同时又杜绝了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合格的半成品的使用,使一些不规范的质量行为不会再发生,整个的施工生产过程处于一种受控状态,保证了质量水平的稳定和提高。
五、现场审核实例
项目经理部是建筑施工企业最基层的部门,是所有质量工作的最终指向,其工作直接反映生产过程的受控状态。因其系统庞杂,是审核难度较大的部门。笔者在此仅以在审核项目部时的审核流程作为例证,将审核流程介绍如下:
要求项目部提供某单位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即质量计划)和工程承包合同看施工组织设计首页(是否已按文件控制、审批手续是否正确)看工程目标(是否与合同一致)如是创优夺杯工程(是否有创优计划、方案是否有独创性和可操作性)看编制内容大纲(是否符合程序文件中有关条目的规定、分部分项是否齐全)抽取其中2~3个重要分项工程抽取2~3个已施工的分项工程要求提供技术交底记录(内容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符合施工规范、填写是否完整)要求提供2~3个已完分项的质量检验评定表(保证项目填写是否及时、详实、完整)要求提供材料采购计划(是否每月初制定、是否经过批准、总材料计划与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是否相近)要求提供材料进场检验记录。
如有甲品(是否签定了供货合同、是否明确了甲方应负的产品质量责任)抽取水泥、钢材、砖等各1批(是否有质保书或试验报告)要求提供材质跟踪记录从进货检验记录中抽取2~3项记录作对照(是否对规定跟踪的材料都作了追溯记录)要求提供施工日记及混凝土施工日记(内容是否记录完整)如有自拌混凝土,从晴雨表中抽取相邻的晴雨两天,对照混凝土施工日记和施工日记(是否有混凝土配合比已根据砂含水率的变化作了适当调整的记录)抽取2~3个分部的混凝土强度评定记录(是否正确运用了统计技术)从进场机具表中抽取2~3种大中型机具(是否有运行台班及维修保养记录)从进场检测设备表中抽取2~3件(是否有已经检定的记录、是否贴上使用状态标识)。
要求提供项目部在用文件清单(是否填写完整)抽取设计变更联系单2~3份(是否已在图纸上进行了符合要求的更改)抽取质量验评标准等文件2~3份(是否能当场提供)要求提供新工人“三级安全教育”记录(人数是否正确、与公司安全主管部门的有关记录是否一致)现场察看(材料堆场位置是否符合场布图,堆场及仓库材料的产品标识和状态标识是否完整、正确,机具、检测设备使用状态是否已作标识等)。
六、结束语
通过对建筑施工企业中ISO9002质量体系应用的问题分析,进一步明确了ISO9002质量体系在建筑施工中的方向。因此,在建筑工程的后续发展中,要促进工作质量和管理效率的提高,确保建筑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认证人员国家注册委员会 质量体系内部审核员国家通用教程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5年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监督;
中图分类号G278
一、建筑管理概述
建筑管理是指对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质量、安全、资金、机械设备、材料、人员进行的综合管理学科,通过对以上施工元素的统筹安排,实现建筑管理的目标,即消耗最小的资源,使目标完成最大化,也是建筑管理的意义所在。建筑管理有多方形成,主要以授权方、承包方、建筑方等,各方之间主要是通过各方签署相应的合同来进行相互之间的约束。由于建筑企业自身的逐步改制和私营建筑企业的大量出现,使得以往所制定的许多内部管理机制大大被削弱,建筑市场竞争从良性走向恶性,造成建筑管理混乱,违法违纪案件增多工程事故不断和质量问题严重等情况。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监理工作不能完全发挥有效的监管职能,使作为业主代表的建设单位驻工地人员,又普遍存在着素质不高,管理水平低下和老爷作风等问题,造成了建筑工程中存在相当多的管理问题。因此必须建立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工程管理体系具备工程项目必需的管理功能的系统,它是连通工程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一方面建设管理体系要在工程建设理论指导下进行设计,另一方面建设管理体系要对工程实践的具体操作进行规定,使工程建设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准确体现出理论对工程建设优化效果、提高效率的作用。
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作用
工程质量监督是一项集法律、技术、经济和行政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属行政和技术的监督执法。因此,监督队伍素质的高低,执法能力的强弱是搞好工程质量监督的基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化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是在工程建设领域中对建筑市场的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自20世纪80年代初,结合我国国情,参照国际惯例,政府对工程质量实行监督。相继建立健全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全国形成了质量监督体系,有效地把工程质量纳入法制管理轨道,加强了企业质量管理,促进了工程质量的稳定提高。
三、做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具体办法
1、增强质量意识,提高人员素质。工程质量监督是一项集法律、技术、经济和行政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属行政和技术的监督执法。因此,监督队伍素质的高低,执法能力的强弱是搞好工程质量监督的基础。当前,我国的工程质量不断提高,但仍存在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倒塌事故及工程问题时有发生。这些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与我们的质量意识淡薄有很大关系。目前,由于设计市场、施工市场、建材市场的庞大且经营行为不规范,导致了市场的混乱,因此,只求利润,缺乏质量意识的现象日趋明显。如果我们的监督体系不重视质量,没有一个强的质量意识,提高工程质量将成为一句空话。要振兴建筑业,必须提高监督队伍的质量意识。监督机构是工程质量认证的专门部门,它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新的形势下,培养提高监督人员的素质,建立监督机构的内部考核机制,充分发挥监督站的地位和作用,是我们提高整个建筑业质量意识,解决处理质量问题的关键所在。
2、格资质审查,把好建筑市场准入关。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参与基本建设全过程的各责气单位的资质审查,严格建筑市场准入制度。凡天资质或资质较低的建筑设计、施工单位,计划部门不予立项,规划部门不发建筑许可证,建筑安全管理部门不发施工许可证。全面推行质量认证制度,由国家质量监督机构对建筑设计、施工、监理、建筑材料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或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检验和检查,考核合格后,以颁发产品质量证书、标志等方法,确认和证明企业生产的产品已达到某一质量水平,企业在特定的产品范围内具有必要质量保证能力。未经认证或认证不合格的建筑设计、施工、监理、建筑材料生产企业,不允许从事相应业务。当前应重点查处无证、越级、超范围承接建筑设计施工、监理业务行为;挂靠承包、转包、非法分包行为;同体监理行为;认真组织对建筑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资质年检,取消出现重大责任事故的单位从事相应业务的资格或降低其资质等级。
3、强对项目法人行为的监督。项目法人是投资者的代表,对工程质量负总责。加强对项目法人行为的监督应注意:加强合同管理,避免项目法人在建筑设计、施工中签订各种虚假合同,逃避国家的监督。加强对工程招投标的监督,严格审查建设单位是否依照法定程度和方式进行了公开招标;是否公正地择优选择了中标单位。严格施工许可证制度,建设单位必须按有关程序,经过严格的审批,领取了许可证方可开始施工。严格项目竣工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准交付使用、不办理产权登记、不准进入市场交易。
4、规范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行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监督国家管理基本建设的各项制度执行的部门。如果这些部门不从严把关,违法办事,国家对建设工程质量的强制性监督作用根本无法发挥。为加强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应制定严格的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建立建筑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机构分管领导的质量责任,如发生质量事故,除追究当事单位和当事人的直接责任外,还要追究各级管理机构领导在项目审批、执行建设程序、工程监督等方面的领导责任;组织力量不定期的检查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履行职责情况,严肃查处收受贿赂等犯罪行为。
5、用户监督。用户是建筑产品的最终消费者,建筑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人身财产安全,用户出于自身利益,绝不会听任行贿、受贿、偷工减料等行为发生,吸收用户参与基本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对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意义重大。目前,针对工程的特点,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吸引用户参与监督的方式,用户可通过信函、电话、来访等形式反映工程质量问题,投诉中心受理投诉后,应及时了解用户投诉事实的真像,在规定的时间给投诉人处理答复。另外,还可开展工程质量有奖举报活动,对在工程质量监督中做出贡献,并避免了重大质量事故发生的举报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结束语:
总之,建筑管理的目标是消耗最小的资源,使目标完成最大化,而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在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层出不穷的现实面前,如何做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已是工程提高质量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刘文胜;浅谈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9年07期
【2】郦挺;周海斌;周顺超;浅谈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几项措施[J];广西城镇建设;2007年04期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为标杆,创新质量工作体制机制,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全面提升质量水平,建设质量强区,为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目标
到2015年,建立比较完善的质量工作机制,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显著提升,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一)产品质量目标。普遍推行生产企业质量认证,名牌产品的生产企业要100%通过质量管理认证,引导获工业生产许可证和强制性认证企业积极通过质量管理认证,力争超过300家以上工业企业通过质量管理认证,主要工业产品85%以上按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优等品率大幅度提高,重点产品市场抽检合格率达到90%以上,国家重点产品可比性跟踪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形成一些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
(二)服务质量目标。全面推行国家和地方服务质量标准,重点服务行业实施GB/T19004标准,骨干服务企业和重点服务项目的服务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用户满意度明显提高。
(三)工程质量目标。竣工工程的质量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大中型工程综合试车、投产、验收一次性合格,建设工程质量实现零事故,一些工程项目获国家级工程质量奖。
(四)环境质量目标。以污染综合防治为重点,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与评价体系,严格执行污染物减排标准。工业废水90%达标排放,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5%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超过全年的95%,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完成国家规定的减排任务。
三、主要任务
(一)深入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全面落实技术标准战略规划,建立健全先进技术标准体系。支持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的大中型企业制订实施具有市场竞争力、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围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技术标准政策体系。在食品、纺织服装等优势传统产业、专业镇和产业园区等产业集聚地推广实施企业联盟标准。逐步建立金融、物流、会展等服务业,以及餐饮、旅游、家政服务等民生服务业标准体系。建立健全从田头到餐桌的初级农产品和食品标准体系。推动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等领域标准制订修订工作。推动企业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专利及时转化为标准,企业每年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产品数量不少于20个。积极参与国际和国家标准化活动,到2015年,落户的国家、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标准制定工作组2个以上,企事业单位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0项以上,创建国家级和省级、市级标准化示范区10个以上,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广泛开展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活动,在国家和省标准化领域的话语权显著上升。建立健全对国外技术标准的风险预警通报机制,有效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及时为企业、产业提供标准信息服务。推行组织机构代码和数字证书,统一组织机构身份标识。(由区经信局配合市质监局开展相关工作)
(二)大力提升产品质量。制定实施加强工业企业质量管理意见,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标准化、计量检测体系。推广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推行质量管理体系、测量管理体系认证以及强制性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督促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和台帐登记、原料进厂、产品出厂检验等制度。建立完善农产品及食品良好生产规范、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及产品可追溯制度。继续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加大名牌培育、保护、宣传力度,名牌产品总数量始终保持在粤东前列。积极开展政府质量奖活动,充分发挥政府质量奖作为质量最高奖的导向作用,加强技术改造和政策扶持,引导生产要素向名牌企业集聚,壮大一些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企业。到2015年,争取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达到2个,省名牌产品达到25个。(由区经信局、工商局、农业局配合市质监局开展相关工作)
(三)大力提升服务质量。借鉴国外服务业先进管理模式,促进金融、会展、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管理规范化、服务精品化、运营国际化。以服务质量提升促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物流方式,提升商贸、餐饮、宾馆等传统服务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弘扬“中华老字号”经营传统,总结推广名优企业先进服务经验,大力培育本土服务品牌。支持著名服务企业以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为纽带,进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头服务企业和企业集团,输出品牌服务,发挥示范效应,提升区域和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全面落实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及其补充协议,进一步加大服务业对港澳扩大开放政策在广东、在先行先试的力度,主动承接和重点引进港澳现代物流、金融、国际营销、研发设计、文化创意、测试认证等现代服务业,带动提升服务业质量。(由区发改局、经信局、科技局、工商局配合市质监局开展相关工作)
(四)大力提升工程质量。贯彻落实《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完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各环节的监管,严格落实工程建设各主体的质量责任。大力推进建设工法开发和应用,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和工程科技含量。推行样板引路、标准化施工等精细化管理措施,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全面推行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制度,提高住宅工程整体质量水平。加强工程抗震设防,增强学校、医院、住宅、大型公共建筑等抵御地震灾害能力。切实抓好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完善工程质量创优激励机制,鼓励企业争创国家优质工程奖和省、市优良样板工程奖,打造一批实力强、质量优、信誉好的工程建设品牌企业。(牵头单位:区住建局)
(五)大力提升环境质量。坚持产业结构与区域环境容量相适应的原则,加强环境监测和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加强环境综合整治,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抓紧按计划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对按要求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的市控以上重点污染和重点监控企业全面实施在线监测,确保正常运行。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加强工业大气和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逐步淘汰高排放机动车。推进清洁生产,深入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结构减排。推进农村“五改”和城镇“三旧”改造,建设宜居城乡。(牵头单位:区环保局。)
(六)切实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坚持从源头抓质量,综合运用生产许可、认证认可、注册备案等手段,对涉及健康安全的产品严把准入关。加强对重要工业品和农产品、食品、药品的监管,加大监督抽查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严格实行质量追溯、产品召回和责任追究制度。推进设备监理工作,对设备形成的全过程实施监督和控制。完善科学、规范、高效的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监管体系,加强对法定检验进出口商品和通关单联网核查工作,有效防范和打击逃避监管行为,防止不合格商品出入境。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确保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工程建设等重点行业、领域的质量安全。建立质量诚信体系,完善质量诚信档案,开展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对企业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完善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信息通报和快速处置机制,切实防范和有效处置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重大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环境污染等突发事件。完善质量举报投诉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方面力量,加强对产品、服务、工程、环境质量的监督。(区经信局、工商局、卫生局、安监局配合市质监局开展工作)
(七)切实强化质量技术检测服务。积极培育国家级质检中心,加快国家检测重点实施实验室建设,充分发挥国家级检测机构的辐射带动作用。在专业镇、产业园区等产业集聚地设立专业实验室和检测站,打造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建立完善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制度和实验室评价制度,在重点领域实现检测结果的国际互认,为有效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提供检验检测技术保障。到2015年,在公共安全、节能减排、优势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争取建立国家级质检中心(实验室)1个,省级质检站3个以上,在专业镇、产业园区等产业集聚地建立公共技术检测服务平台3个以上。形成服务,辐射粤东技术服务平台。(区经信局、工业园区办配合市质监局开展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政府统筹协调、部门科学监管、企业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大质量工作机制。区政府成立质量强区工作领导小组,区长任组长,区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区经信(旅游)、发改、农业、住建、环保、卫生、工商、安监、工业园区办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设在区经信局),统一协调全区质量强区工作。区经信(旅游)局、农业局、住建局、环保局、卫生局、工商局等牵头单位要落实专门人员,协调相关部门分别制定开展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强区活动的实施方案。各有关责任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形成质量工作合力。充分发挥企业质量安全主体作用,引导企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自觉做到诚信经营、守法生产、优质服务。发挥行业协会联系政府、服务企业、促进行业自律的作用,推动各行业不断提高质量水平。
(二)加大政策扶持。贯彻落实《市政府质量奖评审办法(试行)》,建立质量工作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切实保障质量强区活动经费投入,重点加大对国家级质检中心等检测机构建设的支持力度。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对技术标准、名牌培育等方面的投入,形成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对符合政府采购政策的省级以上名牌产品优先列入政府采购目录。鼓励银行、保险和担保机构加大对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
关键词:水泥质量管理 问题与措施
中图分类号:TQ172文献标识码: A
一、水泥行业产品质量及质量管理状况
1、水泥行业产品质量特点
1)大多数企业产品质量都能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
水泥是由熟料、缓凝剂(石膏)和混合材一起研磨而成的胶凝材料,根据我国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水泥品种主要由混合材的种类及掺量来决定。
由于我国水泥产品国家标准对品种、强度等级划分较细,因此各类型的企业可根据自身的生产水平和市场需要生产不同品种、等级的产品,大多数企业的产品都能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因此,历年的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现行适用的、符合国情的水泥产品国家标准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2)大型国有企业的产品质量明显好于中小型企业的产品
大型旋窑水泥企业的产品质量不仅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而且多数企业为适应市场、抢占市场,其产品质量远高于国家标准甚至达到优等品的要求。为了控制产品质量,目前企业的作法是,除执行国家的水泥标准外,还制定了企业的质量控制规范。据调查:大型新型干法水泥企业无论从生产工艺、技术力量到检验手段都明显强于其他企业。
2、水泥行业质量管理状况
1)水泥认证
我国从1988年2月开始对水泥产品质量认证,1995年开始对水泥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二十多年来,水泥认证在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产品结构的调整、标准的贯彻实施,以及引导消费、服务政府、企业、社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水泥认证模式有产品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我国的产品认证制度分为“自愿性认证”及“强制性认证”两种,水泥产品认证为“自愿性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采用的认证模式为初始工厂完整质量体系审核十获证后部分质量体系的监督审核。
2)水泥行业质量监督管理情况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国家、省、市三级水泥产品质量监督网。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对质量工作的要求和行业质量管理法规的规定,各级企业和相应级别的水泥质检机构之间有一套产品质量对比验证检验制度,产品的对比检验结果作为各级行业主管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依据,并纳入企业质量考核统计,这是质量管理的重要措施。为加强对水泥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自1985年起,多次安排国家监督抽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安排的国家监督抽查,对提高全行业的质量意识,起到了非常重要、积极的作用。
3)质量政策法规情况
水泥产品是一种涉及国计民生,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的特殊产品,国家历来都十分重视水泥产品质量,采取了一系列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措施,对水泥生产企业进行严格管理,来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在总结我国水泥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水泥企业化验室基本条件》、《水泥企业产品质量对比验证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规,目的就是将最终产品质量把关变成产品生产过程把关,即从原材料进厂、生料、熟料、出磨水泥和出厂水泥采取层层把关,对化验室条件、人员素质以及检验结果比对均进行统一规范。
4)水泥标准体系
水泥是最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资,其标准化工作也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水泥标准关系到水泥生产、使用、监督等各环节,通过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不仅可以规范水泥的标准化工作、规范水泥生产和使用,同时也可以促进水泥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性发展。
二、具体对策
1、要加快推进水泥工业技术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大淘汰落后水泥工艺的力度。
2、水泥企业用于质量管理的软硬件普遍投入不足,要制定相应政策规定企业每年提取质量管理的投入费用,并对是否专款专用进行检查。应对水泥厂影响产品质量的相关技术装备、质量控制和监测设施做出具体规定:对质量控制投入不完善的新型干法生产线应要求其尽快追加投资、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完善质量控制设施和管理手段。
3、制定水泥企业行业准入条件,优化和提高行业整体水平。逐步提高生产许可证发放办法中关于生产质量检测控制设施和实物质量水平的标准。除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外,新建水泥厂核准中要把产品质量控制设施和装置的配置作为必要条款,对产品质量控制设施和装置投入不足的企业,不予核发生产许可证。
4、行业主管部门应尽快组织修订并行业管理规程。为适应新的形式需要,需对“水
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等质量管理办法进行修改和完善,同时明确界定水泥企业质量管理的主管部门,规范化验室制度,强化企业化验室对质量管理的重要作用。
5、规范混凝土外加剂生产。应加强混凝土外加剂生产和质量的管理,实施强制性认证和红黄牌制度;要求混凝土外加剂企业和水泥企业在产品的质量控制中充分考虑水泥和外加剂相容性的间题。
6、要求企业科学、合理、安全地利用废弃物。建议未被允许在水泥和混凝土中应用的工业废渣应经过技术鉴定、相关部门审批、建立标准后才能使用,并在行业检查、生产许可证审批、质量认证中将该项列为重点审查项目。对于掺加混合材,除已做过工作的可掺加外,为发展循环经济、增进废弃物综合利利用、节能减排,没有做过工作和研究的,在对其中的成分进行无害性试验和检测、研究其对水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提供可靠足够的数据并经过专家鉴定和工业性试验后,准许其利用,但应由政府部门审批批准,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
7、改革水泥质量监管体制。分离和调整质检行业的职能和利益关系,明确技术监督部门执法和监管的职能,不能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重视发挥并确立行业协会在水泥质量监管中的重要作用。
8、建立健全水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体系,加强对监督抽查不合格品的后处理。
9、建议国家认证监管部门加强对认证机构入门、运作的监管,提高认证机构认证的质量和有效性。
10、建议建立混凝土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混凝土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性,但目前我国没有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和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混凝土产品质量成为建设工程安全的重大隐患。
结语:
产品质量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最基础的要素,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也证明,产品质量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和作用越来越明显。建材行业作为我国制造业的重要领域,虽然近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从总体来看,行业的生产力水平发展不均衡,企业的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间题。特别是水泥作为建筑工程用基础材料,其质量好坏关系到国计民生。不断提高我国水泥的产品质量,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对提高我国建设工程质量和建设节约型社会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土木施工;质量;监理
一、现代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分析
针对近年来我国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质量事故等进行的研究表明,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体系的不健全是导致这一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由于施工企业没有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不能针对工程施工及情况进行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导致工程施工过程中许多因素处于不受控状态,最终导致各项质量问题出现。针对这样的情况,现代工程施工企业在进行土木工程施工|量控制与管理时,必须针对自身管理工作特点以及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以此保障施工质量控制体系在施工过程中的适应性,提高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实施的效果,保障土木工程施工质量。
二、土木工程材料的质量控制
1.培养监理工作中材料质量控制的忧患意识
如果原材料质量失控,对工程建设造成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因此,监理人员必须重视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由于原材料的用量大、品种繁多、生产企业水平不一、质量时有波动、价格不齐、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等多种原因,因此在实际的工程监理中,材料的质量控制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控制程序和控制制度,帮助达到材料质量控制的最终目标。
2.掌握监理工作中材料质量控制的依据及要求
在工程施工监理工作中材料质量控制的依据主要有合同条款、设计文件、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监理工作中材料的质量控制必须符合其相应的要求。
2.1 合同条款。各项工程材料质量的保证责任、处理程序和费用支付等均应符合合同的规定。
2.2 设计文件。全部工程材料应与设计图纸符合,并符合项目业主批准的变更与修改的要求。
2.3 技术规范。所有用于工程的材料、设施、设备及施工工艺,应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
2.4 质量标准。所有用于工程的材料的质量均应符合合同文件中列明的质量标准。
除以上几个方面外,材料还要符合有关产品的试验方法标准和质量证明书的规定。对新型建筑材料,还要求有技术检验部门关于其技术性能的鉴定书。
三、熟悉监理工作中材料质量控制的内容及方法
施工中监理工作的材料质量控制主要是通过检查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落实监理部的质量保证体系的方式来实现的。具体的材料质量控制的内容和方法如下:
3.1 检查施工单位对原材料订货、采购、包装、运输、堆放、储存、保管及加工、使用各个环节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每个环节的产品质量。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不落实,总监理工程师不能签发开工令。
3.2 注重每个分部工程及主要分项工程,在表中列出工程名称,原材料名称、规格、数量,每批生产厂家、出厂日期、进场日期、数量、使用部位,合格证,检验报告及认证证书资料、验收人员等。在每批材料验收后,及时输入计算机材料报验台帐,每月输出一次。通过这一方法,可以清楚地知道某一分部或分项工程原材料质量控制在规格、数量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以避免实际使用和已核验的原材料在规格、数量上不相适应的问题,从而避免部分原材料质量失控的情况。
3.3 坚持原材料复试见证制度,取样、送样过程中监理人员一定要在现场监督,杜绝马虎、懒惰、图省事等渎职行为,彻底避免施工现场弄虚作假的不良现象,把住原材料见证关。
3.4 主要装饰材料订货前,施工单位应提供样品和有关订货厂家情况以及单价等资料,向监理部申报,经监理人员会同设计、业主方研究同意后方可订货。
3.5 工程所用原材料,必须经监理人员验收合格后才能使用,监理人员在进行原材料质量认证时,重点检查以下内容:检查材料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等;对于实施使用认证管理的建材产品检查有效的建材产品使用认证证书,证书上必须有发证机关、生产企业、经销企业盖章;对于进口材料、设备和重要工程或关键施工部位所用的材料,应全部检验。进口材料、设备,另应检查商检证明书;对质量不合格、资料不全、技术指标不明确、未达到合同规定的质量要求或标准要求、实物与资料不符、包装标志不清而不能确认的材料,不予认证;施工单位擅自使用未经监理人员认证的工程材料,或者擅自替换、变更工程材料,监理工程师应下达停工令,责令整改。
3.6 检查材料的数量,包括到货量检查和每日一次的库存量检查,有利于对施工单位施工进度计划进行有效的管理。当监理人员通过检查发现进料量和库存量与进度计划不相适应时,就可及时提醒施工单位,以保证进度计划的实现。
结束语:
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工程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建设,一旦工程质量出现问题,便会导致许多的安全隐患和质量事故,其损失是无法估计的。因而,施工单位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把质量、安全管理看作是企业的头等大事。只有加强企业的施工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能力,才能够使整个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产品和成果得到保证,进而全面提高房屋建筑施工的综合效益。质量与安全管理是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之中的关键内容,它不仅会关系到单位、施工企业的利益,也会关系到国家、人民的利益,影响到国家、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乃洪.关于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2).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实施三大战略、培育壮大四大产业体系为切入点,以大力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为主线,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为动力,以推动技术进步和强化企业质量管理为手段,以全面提高质量竞争能力为目标,着力加大政府对质量工作的调控、指导力度,加强质量法制建设,健全市场质量规范,动员全社会投入质量振兴事业,从根本上提高全县各主要产业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促进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经过5年努力,全面提高主要产业整体素质和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力争使全县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迈上新的台阶。
全县主要产业素质有明显提高,1产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形成以煤电化工、清洁能源、绿色农业、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四大产业体系,并在省内、国内具有一定的区域优势。组建2-3个以名牌产品为龙头,有较大规模、较强竞争力的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产品质量可比性跟踪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0%以上,关系健康安全的产品全部纳入生产许可或国家强制性认证,不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重点产品、主导和优势产品质量达到市内领先水平,出口产品全部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建立健全大中型企业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力争1-2户企业获得省政府质量奖;申请发明专利5项,开发1-2个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或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并形成规模生产能力;争创3至5个省名牌产品和省著名商标,品牌产品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和企业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2工程质量水平明显提升竣工工程质量和安全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其他工程项目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达到90%以上争创国家及省部级建筑优质工程奖1-2项。
3服务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交通、旅游、通信、商贸、现代物流、医疗卫生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咨询等主要服务行业基本建立服务质量体系,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服务,重点服务业贯彻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GB/T19004国家标准。质量诚信普遍提升,用户和消费者满意度指数达到全省平均以上水平。力争创建1个省级名牌服务机构。
4环境质量水平明显提升。全县企业中实施清洁生产,积极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实现污染预防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环境事故风险,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全社会倡导开展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等活动,使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和有效保护,生态良好区域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持稳定并持续改善,森林覆盖率持续扩大,生态恶化得到有效遏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危害明显减轻,饮用水源水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下降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逐年提高,城市生态环境与绿化水平明显提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质量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
二)主要任务
1现代农业。抓好“三品一标”产品认证,基本建成具有特色、结构合理的农产品标准化体系,特色农产品标准化覆盖率达到85%以上。上市农产品达到国家质量安全强制性标准和无公害标准,出口农产品达到国际标准或进口国同类产品质量水平。新增3-5个无公害农产品、2个绿色食品、1个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新建1个国家级、2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争取1个特色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加大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的注册和保护力度,着力培育绿洲瓜菜、果品和羊肉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2食品药品业。食品企业全部纳入生产许可证管理体系,食品小作坊全部纳入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药品、保健食品全部通过国家相关认证或审批,建立严密的质量监管体系和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大力发展新型健康食品、天然保健食品、复合调味品等食品工业,着力抓好酒类酿造、面粉加工、专用油生产、瓜果饮料开发、辣椒色素提炼和配合饲料等产品的开发建设,积极培育以红枣、枸杞、瓜籽等小食品为主的休闲食品加工业,开发生产品牌终端消费品。
3现代工业。按照产业集群化、工业园区化、企业集团化、环保标准化的发展方向,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绿色、低碳、循环、安全为主导,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优势企业培育、结构优化升级和园区平台支撑四个重点,改造提升以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传统工业,加快推进以煤炭资源为主的矿产资源开发,培育以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为主的清洁能源,着力构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能循环、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体系,做大做强煤炭、化工、食品、新能源等支柱产业,建设全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和具有区域优势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
4轻纺产业。通过贯彻实施新技术标准、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大力推进皮棉、酒类酿造、纸箱包装、肉类食品、手工地毯等产品质量全面提档升级。高起点加快新产品开发,缩短产品换代周期。主要产品质量优等品率达到95%以上,主要质量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全面开展清洁生产,积极推广循环利用工艺,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培育、创建一批名牌产品,增强整体竞争实力。
5建材制造业。以空心砖、铸管、花岗岩板材、农机具加工等为重点,着力抓好铝塑板生产线、温室大棚棉被及卷帘机生产线、小型农机具改造等项目,积极扶持现有加工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加快应用新技术、新成果,提升产品的质量水平。
6工程建设行业。以工程质量强制性标准和施工技术规程为基本依据,优化工程技术方案,强化工程质量全过程监管,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全面提高建筑、道路及水利工程质量水平,力争全县重点工程质量达到先进水平,事关民生的保障性住房,全部符合质量安全标准要求。争创国家和省部级工程质量奖。
7环境保护行业。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强制性环境保护标准,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专项整治,加强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加强全县危险废弃物处置项目建设,提升城市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推进废弃物资源化。进一步强化森林、植被、河流等自然生态保护。努力实现全县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和自然生态功能的基本恢复。扎实开展污染减排,实现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均低于省限定指标。
8旅游行业。旅行社推行规范化经营;旅游星级饭店、旅游景区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经营、服务和管理;开展A级旅游景区品牌创建活动,实现服务方式和服务质量与国际接轨;质量投诉受理渠道通畅,质量监督执法规范有力,服务质量和诚信度全面提升。
9商业服务业。全县商业企业全面实行产品质量先行负责制,严格执行“三包”规定。大中型商场、超市建立从进货验收到售后服务的质量管理体系。商场、饭店、医院、金融、保险、电信等行业采用先进管理方法,提升质量承诺层次和诚信水平。整体服务质量明显改善,社会满意度稳步提升。
10各乡(镇)政府、有关企业要积极配合县有关部门做好本辖区范围内的质量振兴宣传和管理工作,为质量振兴提供必要的物力和人力支持。
三、重点工作
一)扎实构建产业标准化体系。以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有发展潜力、体现经济技术发展方向的高新技术产品为重点,构建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体系,带动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提高对传统产业、优势产品现行技术标准的推广应用,促进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工艺、装备、管理水平全面提升。鼓励企业尤其是外向型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增强出口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以大宗和特色农产品为重点,制定和完善包括产品品质、质量安全、生产技术、环境条件等标准在内的农业地方标准。依据国家低碳经济和环境保护政策要求,以高能耗、高排放产业和企业为重点,加快构建节能减排标准化体系,制定生态保护区和城市大气环境、生态环境等地方标准。加快服务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提升行业质量和水平。抓好循环经济标准规划实施,推进我县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
二)积极培育和创建名牌产品。以重点产品、优势产品和特色产品以及市场占有率高、发展空间大、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产品,作为培育创立名牌的主要对象,制定名牌战略发展规划并扎实推进。坚持创建名牌、重在培育的方针,引导和督促企业,着力从产品研发、标准制定、工艺设备改造、质量管理、市场开拓、产品宣传等环节进行系统培育,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实现由省级名牌到中国名牌的突破。以名牌产品为龙头,以强势、优势企业为主体,加强优质产品示范区建设。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名牌的违法行为,营造有利于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发展壮大的市场环境。
三)全面增强企业质量技术基础和创新能力。严格执行国家质量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完善从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关键工序控制、出厂检验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对纳入国家生产许可、市场准入、强制性认证管理的产品生产企业,其产品必须获得生产许可或强制性认证。大中型企业和建筑工程企业全部建立和完善标准化体系、计量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工业产品标准覆盖率达到100%计量器具特别是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达到100%企业内部量值传递的计量标准器具受检率达到100%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周期受检率达到95%规模以上重点企业全部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涉及环境保护的企业要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涉及食品安全、医药和保健食品等生产经营单位通过相关管理体系认证。大力开展质量兴企、质量改进、节能降耗等活动,重点企业积极推行卓越绩效管理。加强对重点产品的技术攻关,推进全县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
四)加强质量检测技术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大县级质量检验机构的建设力度,支持县级质量检验机构重点加强食品、农产品的微生物和有毒有害检验项目建设,提高食品安全保证能力;根据加强工程质量、环境质量监测要求,进一步提升工程和环境质量检测机构的技术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安全保证能力,为推进质量振兴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五)加大经济运行中的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依法加强对关系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公共安全、人民群众基本生活、节能减排的重点产品质量、重点工程质量、特种设备、污染物排放的监督检查,切实保障食品、药品、饮用水、农业生产资料、建筑材料、工程建设、化学危险品及其包装、特种设备等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工程的质量安全。建立完善质量问题追溯、缺陷产品召回、市场退出、责任追究等制度,对区域性、倾向性的质量安全问题,组织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查处质量违法行为。建立完善风险监测、评估、预警、信息通报、突发事件处置等监管制度,切实防范和有效处置产品质量及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环境污染突发事故。进一步加强出入境商品检验检疫,防止动植物疫情疫病、有毒有害物质和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商品进入输出。运用生产许可、市场准入等手段,有计划、有步骤淘汰产品质量差、工艺技术落后、能源资源消耗高、对环境有破坏作用的产业和产品,控制产能过剩行业的盲目扩张。
六)强化质量服务和信用管理。充分发挥质量协会、消费者协会和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以及检验检测、技术咨询、审核认证等中介机构的作用,为企业提供检验测试、产品认证、质量体系认证、质量信用评价、工程设备监理、服务质量提升以及环境质量认证和资质评定等方面的服务。加快企业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健全企业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等信用记录,实行企业质量分类管理。加强部门协作,推进信息共享,银行信贷、政府采购、工商管理、工程招投标、质量信用评级等领域广泛应用企业质量信息,形成有效的市场激励约束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发改局、教肓局、工信局、财政局、科技局、建设局、交通局、环保局、水务局、农牧局、林业局、商务局、卫生局、国资办、工商局、安监局、统计局、旅游局、食药局、质监局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全县质量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各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要切实抓好各自职责范围内的质量振兴工作,并密切配合,努力形成工作合力。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将质量振兴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分析形势,研究问题,制定措施,深入推进建立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政府对相关部门和重点企业进行质量振兴责任考核机制,实行目标管理,定期考核,严格奖惩。建立质量问责制度,严格追究因失职渎职造成重大质量事故的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县质量振兴领导小组每年组织对各部门开展质量振兴工作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考评,对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对未能完成目标任务的予以批评,并限期完成。
二)推进法制建设。深入贯彻实施国家有关质量法律、法规。将质量法律、法规纳入全民普法教育规划,采取多种形式,全社会普及质量法律、法规知识,分层次抓好各类人员的质量法制教育。着力增强企业的质量法律意识,严格依法生产、依法经营。进一步加强质量执法队伍建设,改善执法装备,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水平,落实质量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质量执法监督机制,严格质量责任追究,保证优胜劣汰竞争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为质量振兴工作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项目管理;动态控制;全过程管理;预防为主;制度建设
0 引言
长期以来许多施工企业没有真正把施工质量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没有完全树立起以质量为中心的经营观念。随着业务的扩展和工程项目的增多,建筑施工企业在质量管理上暴露出了不少问题,例如:质量意识薄弱;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管理机制跟不上,管理人员少且素质低,施工队伍不按图施工,不照操作规程作业,不按质量标准检查验收等现象比较突出;对施工质量控制的方法掌握较差,不能运用正确的方法;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内容不清楚;建筑材料质量差,把关不严。上述诸多问题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破坏了组织士气,更为严重的是,它阻碍了项目的正常进行,损害了建筑企业的形象。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水平不能提高的关键不在于项目具体运作中存在着问题,而在于施工过程中对质量控制的内容和方法运用不当,本文即从研究这些问题入手,运用施工质量控制理论及其最新成果,结合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提出施工前解决质量控制的思路和方法,对工程建设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这是本文选题的意义所在。
1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应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增强职工的质量意识,做好质量控制的基础工作,掌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和质量的情况。
第二,贯彻ISO 9000标准、体系建立和通过认证。
第三,增强领导班子的质量意识,组建质量管理机构,使质量管理权限得以实施。
第四,建立项目经理部的质量管理体系。承包单位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于取得良好的质量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2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应掌握的原则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应掌握以下原则:
一是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应符合规定的程序;
二是施工组织设计应符合国家的技术政策,充分考虑承包合同规定的条件、施工现场条件及法规条件的要求,突出“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原则;
三是施工组织设计的针对性:应了解并掌握了本工程的特点及难点,施工条件应分析充分;
四是施工组织设计的可操作性:有能力执行并保证工期和质量目标;施工组织设计切实可行;
五是技术方案的先进性:施工组织设计采用的技术方案和措施应先进适用,技术成熟;
六是质量管理和技术管理体系,质量保证措施健全且切实可行;
七是安全、环保、消防和文明施工措施切实可行并符合有关规定。
3 现场施工准备的质量控制
3.1 工程定位及标高基准控制
工程施工测量放线是建设工程产品由设计转化为实物的第一步。施工测量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工程产品的综合质量,并且制约着施工过程中有关工序的质量。例如,测量控制基准点或标高有误,会导致建筑物或结构的位置或高程出现差误,从而影响整体质量;因此,工程测量控制可以说是施工中事前质量控制的一项基础工作,它是施工准备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
1)施工承包单位对建设单位(或其委托的单位)给定的原始基准点、基准线和标高等测量控制点进行复核,并将复测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核,经批准后施工承包单位才能据此进行准确的测量放线,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并应对其正确性负责,同时做好基桩的保护。
2)复测施工测量控制网。在工程总平面图上,各种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平面位置是用施工坐标系统的坐标来表示的。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初始坐标和方向,一般是根据测量控制点测定的,测定好建筑物的长向主轴线即可作为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初始方向,以后在控制网加密或建筑物定位时,即不再用控制点定向,以免使建筑物发生不同的位移及偏转。复测施工测量控制网时,应抽检建筑方格网、控制高程的水准网点以及标桩埋设位置等。
3.2 施工平面布置的控制
根据建设单位按照合同约定提供给承包单位现场范围绘制施工总平面图,图中详细注明各工作区的位置及施工顺。施工现场总体布置要合理,要有利于保证施工的顺利地进行,有利于保证质量,特别是要对场区的道路、防洪排水、器材存放、给水及供电、混凝土供应及主要垂直运输机械设备布置等方面予以重视。
3.3 材料构配件采购订货的控制
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等都将构成为永久性工程的组成部分。所以,它们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未来工程产品的质量,因此需要事先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控制。
1)凡由承包单位负责采购的原材料、半成品或构配件,在采购订货前应向监理工程师申报;对于重要的材料,还应提交样品,供试验或鉴定,有些材料则要求供货单位提交理化试验单(如预应力钢筋的硫、磷含量等),经监理工程师审查认可后,方可进行订货采购。
2)对于半成品或构配件,应按经过审批认可的设计文件和图纸要求采购订货,质量应满足有关标准和设计的要求,交货期应满足施工及安装进度安排的需要。
3)供货厂家是制造材料、半成品、构配件主体,所以通过考查优选合格的供货厂家,是保证采购、订货质量的前提。为此,大宗的器材或材料的采购应当实行招标采购的方式。
4)对于半成品和构配件的采购、订货,应有明确的质量要求,质量检测项目及标准;出厂合格证或产品说明书等质量文件的要求,以及是否需要权威性的质量认证等。
5)某些材料,诸如瓷砖等装饰材料,订货时最好一次订齐和备足货源,以免由于分批而出现色泽不一的质量问题。
6)供货厂方应向需方(订货方)提供质量文件,用以表明其提供的货物能够完全达到需方提出的质量要求。此外,质量文件也是承包单位(当承包单位负责采购时)将来在工程竣工时应提供的竣工文件的一个组成部分,用以证明工程项目所用的材料或构配件等的质量符合要求。
质量文件主要包括:产品合格证及技术说明书;质量检验证明;检测与试验者的资格证明;关键工序操作人员资格证明及操作记录(例如大型预应力构件的张拉应力工艺操作记录);不合(下转第177页)(上接第84页)格品或质量问题处理的说明及证明;有关图纸及技术资料;必要时,还应附有权威性认证资料。
3.4 施工机械配置的控制
1)施工机械设备的选择,除应考虑施工机械的技术性能、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可靠性及维修难易、能源消耗,以及安全、灵活等方面对施工质量的影响与保证外,还应考虑其数量配置对施工质量的影响与保证条件。例如,为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应配备有足够的搅拌机和运输设备;在一些城市建筑施工中,有防止噪声的限制,必须采用静力压桩等等。此外,要注意设备型式应与施工对象的特点及施工质量要求相适应。例如,对于粘性士的压实,可以采用羊足碾进行分层碾压;但对于砂性土的压实则宜采用振动压实机等类型的机械。在选择机械性能参数方面,也要与施工对象特点及质量要求相适应,例如选择起重机械进行吊装施工时,其起重量、起重高度及起重半径均应满足吊装要求。
2)施工机械设备的数量应足够。例如在进行就地灌注桩施工时,应有备用的混凝土搅拌机和振捣设备,以防止由于机械发生故障,使混凝土浇注工作中断,造成断桩等质量事故。
3)所需的施工机械设备,应按计划备妥;且都处于完好的可用状态。机械设备的类型、规格、性能不能保证施工质量的,以及维护修理不良,不能保证良好的可用状态的,都不准使用。
3.5 分包单位资质的确认
保证分包单位的质量,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前提。因此,应对分包单位资质进行严格控制。控制的重点一般是分包单位施工组织者、管理者的资格与质量管理水平,特殊专业工种和关键施工工艺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应用方面操作者的素质与能力。
3.6 设计交底与施工图纸的现场核对
施工阶段,设计文件是施工的依据。因此,承包单位应认真参加由建设单位主持的设计交底工作,以透彻地了解设计原则及质量要求;同时,承包单位还要认真做好图纸核对工作,对于审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以书面形式报告给建设单位。
3.6.1 参加设计交底应着重了解的内容
有关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方面;主管部门及其他部门(如规划、环保等)对本工程的要求、设计单位采用的设计规范、建筑材料的供应情况等;设计意图方面:设计思想、设计方案比选的情况、基础开挖及基础处理方案、结构设计意图、设备安装和调试要求、施工进度与工期安排等;施工应注意事项方面:如基础处理的要求、对建筑材料方面的要求、主体工程设计中采用新结构或新工艺对施工提出的要求、为实现进度安排而应采用的施工组织和技术保证措施等。
3.6.2 施工图纸的现场核对
施工图是工程施工的直接依据,为了充分了解工程特点、设计要求,减少图纸的差错,确保工程质量,减少工程变更,施工承包单位做好施工图的现场核对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施工图纸合法性的认定;图纸与说明书是否齐全,如分期出图,图纸供应是否满足需要;地下构筑物、障碍物、管线是否探明并标注清楚;图纸中有无遗漏、差错、或相互矛盾之处一致,图纸的表示方法是否清楚和符合标准等等;地质及水文地质等基础资料是否充分、可靠,地形、地貌与现场实际情况是否相符;施工图或说明书中所涉及的各种标准、图册、规范、规程等,是否备齐。
4 结束语
总之,提高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是建筑施工企业提高企业信誉、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根本途径。如何提高工程质量,是摆在所有施工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永恒的话题。
【参考文献】
[1]孙永刚.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4(4).
[2]毛鹤琴.工程质量建设质量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0.
[3]王黎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探索[J].山西建筑,2008(11).
[4]韩之俊,许前.质量管理[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