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数字教育化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09 17:23:3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数字教育化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数字教育化

第1篇

在学校,作为现代艺术教育的手段,数字化艺术显示了其独到的优势;它突破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逼真的视觉表象,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质量、效率,更重要的是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创作潜能,对于被教育者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塑造健全的人格有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我国的中小学美术学科虽然在90年代中、末期陆续引进了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但因种种条件限制,大多也仅仅是非常规性、普通性的,只是教师上公开课时才有幸使用的一种具有对外表演性质的“辅导性教学手段”。而且,即便偶尔使用也得依赖他人(学校专职电脑教师),一堂美术公开课,因教师不会自制课件造成的画面构成方面的缺憾或因教师不熟悉电脑操作而导致下半节课无法进行的尴尬场面已是屡见不鲜。眼下,自制课件是一件工作量极大的事,即使采用简单易用的软件,一个课件也需十几甚至几十小时的工作量,即使每位美术教师都会制作课件,也难以实现美术多媒体教学的课堂普及。因而,课件制作的科学性、技术性、熟练性、实用性、艺术性等等问题,都有待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研究,都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研究、拓展。当然,这只是教师的状况,至于学生,即使在美术公开课上有幸触摸电脑者也是寥寥无几,他们对电子游戏的熟悉程度远远超过了电脑美术。殊不知,一堂生动、活泼、充满现代高科技手段的美术多媒体公开课的背后,成百上千堂美术课却依然在“现代教育”的门面里延续着以往的旧模式、旧设备,成千上万个孩子仍在接受着旧式的美育方式。这样的公开课,从某种角度来看,已经成了某些旧教学体制、模式的“现代”装饰品!

尽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已意识到了以上这些问题,并采用了相应的补救措施,但目前看来,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原因是:1.管理不到位,抓而不实。美术学科“小三门”的地位,在某些教育主管部门仍未得到实质性的调整,素质教育雷声大雨点小,美术教育往往有人管而无人抓,有人抓而不得力,得力而不得法。如:很多地方没有美术教育专管人员,或是专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甚至一些地方的美术教育专管人员由其他学科的人员兼职。正是这些“缺欠”和“错位”影响了美术教学工作和美术教研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美术教育现代化的进程。2.美术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抓而不实,搞形式主义。主要表现在:没有切实可行的规划,没有统一的大纲要求和进修教材,考核制度不健全;一些教学部门不管是否有实际办学能力,将教师培训视为“创收途径”,只管“进”而不管“出”。3.美术教育资金短缺――“杯水车薪”,现代教学设施难以健全。一些指定用于美术学科的专用资金,截流挪用现象屡屡发生,资金不到位,现代技术教育成了“无米之炊”,教学质量无从谈起。4.专业师资短缺,教学质量难以确保。由于工作环境和经济收入上的巨大差别,一些专业院校的毕业生大多流向大城市的大中型企业或者干脆自己成立设计公司,很少有人愿意去地方从事教育工作。5.美术教材改革运作多而实质改进少,往往“换汤不换药”,真正体现前瞻性、关注数字化艺术的好教材并不多见,无论是指导思想还是参编人员的整体素质都存在一定的不足。

凡此种种,现代美术教育体系无论软件还是硬件都显现出难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

科技兴国,教育先行。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如果学校教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将如何面对新世纪的挑战?

美术教育必须正视现实,继续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措施,以顺应时代的要求,从而提高未成年人的审美素质。

第2篇

关键词:数字化艺术教育创新教育

电脑的普及与互联网的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信息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和数字化生存方式的出现必将冲击到设计艺术领域。随着计算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数字化设备在艺术教育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以计算机为核心,运用多种数字化技术手段驾驭艺术表现形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给我们的设计理念、设计方式带来巨大的革命。海德格尔指出:“倘若我们沉思,我们就要追问现代的世界图像。”数字化技术使人类对世界的把握已经突破语言的抽象概括而更为直观、更为图像化了。体现高科技的数字化艺术手段,将感性的认识理念用严密的数学方法组织起来,并对美术设计要素进行理性化控制的数字化艺术教育必将给人们带来新的观念、新的思维,以及新的设计思想。

一、数字化发展的必然与现状

现代数字化技术所提供的产品使我们的生活以前所未有的真实图像面目呈现在人们面前。首先是信息载体的数字化,书籍印刷,作为几百年来最主要的信息载体,将逐渐被比特运算的方式所取代,即实现知识的数字化。这种变革使知识可以以更简单的方式传播,以更大的容量存取,以更低廉的成本让人们获取知识。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文字、图像、声音的数字化,还可将人类世界的一切物质以数字化的形式表示。其次,通信方式的数字化使信息能够突破国界、文化及时空的限制而任意传播,互联网的开通使世界变为一个地球村。数字化的进程已经在我们面前展开,而这势必导致人类的一切文明都必须转化成批量的资讯信息。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各种新的数字媒体,以数字方式传输。甚至可以这样说,任何不能转化输送的事物都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而作为一名教育者,更应该具备将知识转化为电脑语言的能力,并为人类几千年来沿袭的教育加入新的概念及内涵。

二、数字化带来的影响

从设计工具的变革到新的设计形态的产生,数字媒体的作用已日趋显著,它使设计艺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数字媒介的应用给艺术设计教育带来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高效的数字化技术工具

设计教育从美术教育中衍生而来,在传统教学中,从概念构思到图形设计或实体建模分成多个层次和阶段,学生的设计水平相应逐步提高。设计学习是在一定的绘画基础、绘画技能及在掌握了有关工具和材料的前提下进行的。在数字化时代,电脑的出现则大大改变了传统的学习行为,大量的手工绘画、制图及模型工具转变为计算机图形设计、制图及建模系统。电脑还替代了学生有关重复计算和公式化、格式化、优化选择等大部分的理性工作,从而使设计的速度大大提高,使学生集中精力更多地致力于概念分析、创意构思、选择评价等方面。当一个构思成熟后就可交由计算机去修饰、扩展、强化或试验。专业化的电脑软件具有准确方便的参数化、变量化的功能,在设计中只要随时存储变化的结果,就能随时回到设计创造过程中的任何一点,对以前的步骤进行修改并反复调试。

2.新的造型语言及表达方式的出现

计算机对设计最直接的贡献是带来了新的造型语言及表达方式,计算机构造物体的方式及图像处理上的特点,使计算机创作的作品表现出了新的风格,开辟了设计传达的新领域。传统的手绘技法与电脑设计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形式,它们有本质的区别。运用虚拟的概念而非物质实体进行设计表现,是设计表现领域的一个极为重大的变革。在平面设计中,由于扫描仪及数码相机的出现,使设计者能直接地输入真实图像,通过二维或三维技术的辅助,就能模拟出逼真的虚幻世界。在立体设计中,计算机三维建模及渲染技术使设计师在观察物体时,它能表现出物体的各个侧面及细部,同时也能在空间的视点中对形体进行构筑和修改。艺术设计语言与网页设计语言结合,融入了互动语言和数字符号。新技术的应用开辟了设计传达的新领域,创造出新的美学形态和设计形态。

3.多学科的交融与新学科的兴起

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三大领域的分界越来越模糊,学科交叉性发展、研究已成为高校教学与科研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有些专业出现综合、合并,甚至消失的现象;另一方面,各种交叉、综合学科大量出现。

设计师必须掌握日新月异的电脑硬件和软件,灵活把握视觉新语言的表达。这就促使当今的艺术教育必然要融入新的理念,构筑新的教学体系——数码艺术教学。数码图形基础、Internet资源及传播应用、网页设计、三维动画、多媒体技术、数码影像处理等都被纳入艺术设计教学中。目前,艺术教育先进的国家已经将艺术设计的教育重心转向多媒体设计,设立了新的专业——传媒艺术设计专业、数码电影特技专业、数码游戏设计专业等。

4.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电脑实现了设计数据的储存及再利用。各种设计素材、设计草图、效果图、制图、图形艺术、模型等资料都可以以数据来储存,并且可以方便地检索。集通讯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为一体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网络的出现和远程传输技术的发展,使交流的发生不必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国际互联网络也拓展了艺术设计的存在空间,使艺术设计走向了更广泛的数字化,让受教育者轻易地接触大量艺术设计资讯,有利于学生形成开阔的、前瞻性的视野。

5.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冲击

在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过程,受限于繁杂重复的技能示范过程,而限制了设计过程中的偶然性、多变性。在现代计算机技术进入课堂后,直观丰富的表现方法以及全方位、跨时空的思维方式,让设计的翅膀摆脱了美术基础的制约,简单的操作过程可产生多样性的结果,这才是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核心。

互动式教学更是改变了以往单向线性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并最大限度地支持个性的发展。另外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开设一直感到有必要却没有能力和条件开设的课程。网上通讯可以排除时空及人为因素的限制,使教师和学生能在全球范围内检索信息,开展教学活动和学术交流。教师的教学也从“主讲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辅导者。学生的地位也转变为有机会参与教学、参与操作、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的主动地位。只有完成这几种转变,才能适应数字时代对设计教育提出的要求。

三、艺术教育创新与数字化教学

在数字化离我们越来越近的今天,高校艺术教育如何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美术人才这个问题,不可避免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在数字化时代,人们凭借网络可更快地更新艺术观念,更快地创作艺术品,更快地把艺术运用到各个领域。在美术人才的培养上,将从传统的、单一的某一画种或艺术风格的临摹、复制式的教育,发展成为传统手法与电脑数字技术综合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这将对现存的传统艺术教育产生巨大的冲击。在数字化时代,要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必须强调培养方式的创新。

虽然数字化教学手段已经深入到教学工作的每一个方面,但是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围绕数字化的教学与学习会不会使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逐步降低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笔者认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降低问题确实存在,但这一问题不能看作是现代数字技术的发展负面结果。一方面,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降低是社会问题,是社会分配不合理与传统价值取向等各种深层次矛盾反映在大众教育观念中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在积极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重视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传统观念中的动手能力并非都是有价值的能力。就像现代绣花工人只需了解绣花的原理、针法,而无需学会手工绣花一样,科技进步总会使一些旧的技能失去意义,进而产生新的技能,使知识与技能达到新的平衡。新晨

此外,数字化技术不仅为艺术类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也给理工科学生插上了艺术创新的翅膀,使设计艺术学科更加显示其艺术学和工学的边缘学科优点。笔者所在院校近几年,已经有部分专业将理工科学生与艺术生同时招收、对照培养,工科生与艺术生的界限变得模糊,美术基础已经不是阻止工科学生从事设计工作的障碍。

结语

我们面对的是崭新的数字化时代,它对我们的冲击可能会改变我们的文化形象,而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也会因此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电脑的应用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高效的数字技术工具,带来了新的造型语言及表达方式,开辟了新兴的交叉学科,给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带来了动力。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必须强调创新教育,才能造就一批掌握视觉设计、互联网及多媒体设计,具有创意潜能,能牢牢把握艺术创新和设计未来的专门人才,这是艺术设计教育者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德马丁·海德格尔.林中路.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2]王波.数字化时代的美育思考.山东电大学报,2004年第1期.

[3]陈实.数字化时代的艺术设计教育.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1年9月第14卷第3期.

[4]薛生健.数字化时代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河西学院学报,2002年2月第1期.

[5]周发强.数字化时代我国高校综合性美术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7卷第3期.

[6]张耕云.数字媒介与艺术.美术研究,2001(1).

第3篇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媒体艺术;交互艺术;教学互动;数字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TP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2019703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等数字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人类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管是在认识世界的角度上,还是在探索自身发展问题上,尤其是在教育领域。数字技术作为发展的手段,作为人类表现意识的工具,具有不同于传统形式的有形化方法,如数字媒体。与数字媒体相对应的数字化内容,是数字媒体所表现出来的数字化艺术,这是数字技术所能表现的内容,在教育领域有不同的教学数字艺术,包括内容艺术、交互艺术以及结果艺术等,这也是数字媒体给教育带来的数字化革命。

1 数字化技术

数字化就是把客观事物和想象的事物通过数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以后的艺术将由多媒体数字化的影音视听与网络传输的艺术形式所替代,数字将成为通用的语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不仅从观念上影响人们对现代艺术概念本身的理解,而且将成为人们沟通方式的一种应用工具。数字化技术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所依赖的物质媒介,因为应用方式的不同,人们对其期待也在逐渐加强,更多的是通过突破媒介的依赖,打破时空界限,缩小文化差异。教育领域中的数字化技术应用更是令人振奋人心,随着新技术的参与,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将形成新的交流和沟通方式,更加自由,更加具有积极付出的欲望。

(1)数字化技术的内容。从广义上说,数字化技术所能表示的内容很广泛,如各种技术所蕴含的功能性和工具性,这是技术化内容中最普遍的领域;从狭义上说,数字化技术的内容包括数字技术的工具和技术内容,数字化技术工具最突出的是数字媒体,它包括媒体功能的内容,而技术内容则是关于数字媒体的发展和技术水平。

在教育领域中,不仅仅是技术内容推动教育的变革,更是数字技术的工具内容所引起的。数字媒体功能的内容包括数字媒体的特定技术应用,以及与信息有关的获取、处理、传递和使用等。这也是教育变革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一部分。数字化技术的内容包含的数字技术的工具和技术内容这两方面也是数字化技术内容的特点所在。

(2)数字化技术的形式。数字化技术的形式是指技术内容所能表现的意义。数字化技术形式一方面利用数字处理优势得到前所未有的效果,如艺术欣赏、教育目的和社会问题冲突等,另一方面拓宽了人们理解事物的角度以及处理客体的方式和手段,把技术看作是展现方式,因而也参与了现实的构成。数字媒体的内容所带来的形式包括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不同的数字媒体作品所带来的艺术感受和价值不仅仅带有主观性,更主要的是数字媒体的技术手段达到的内容表达使得作品更加神奇。

传统的教育更多的是教材中内容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主体用技术丰富知识的能力,教育变革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内容的编辑和交流,教师更多的是更好地说明教学目标、学生最终要实现的要求以及怎么引导学生使用学习策略和各种学习媒体。数字媒体艺术是潜在地传递的教学内容,一方面学生感受教学内容的价值,另一方面,学生自我有了艺术感染,因而能促进自我表达以及和其他人的交流。

2 数字媒体交互艺术

交互是经验,这暗含着在时间和空间中发生的经验累积。它往往和激起、选择性注意、感知等这些词有关,这些词与行为有关,伴随着情感的变化。因此,在教育过程中,随着学习者的动机和情感参与,交互性过程开始从技术交互和交互环境转变为情感交互。数字交互不仅让人体验日常的经验,而且让人能够体验生与死,探索生命的边缘和宇宙的断裂地带。数字交互从行为出发,塑造经验,创造境界,一种以往任何方式所不能给予的境界,因此,数字交互甚至比真实交互走得更远。Ske Dinkla在《交互艺术的界面历史》中认为:游戏赋予玩家个性,并强调合作和团队精神。根本上,技术运用于对话彻底改变了图像的传统。因此,艺术家主要关注彼此的对话和界面的设计,这关系到最终呈现给大众的内容和形式。交互艺术的产生和存在伴随着内容的呈现和结果的展示,因此交互艺术的载体离不开内容和结果。交互、内容和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同样是不可忽略的。

(1)数字媒体的内容艺术。教学媒体的内容艺术是指利用数字媒体将教育内容用更丰富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内容艺术就是体现出内容形式和含义符合教学性以及突出学生主体意识和参与性,更多的是能引起学生对内容的思考和反思,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产生影响。数字媒体艺术拉近了创作者与受众之间的距离,综合形成了一个很强的载体,使它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当今教育,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但是至今没有给教育者和学习者带来革命性的影响,信息的数字化是数字媒体最核心的特征,所以一方面,教学内容上突出的是教育内容的符号化,其次是信息化,然后是内容的艺术性,教育变革不能单单只从内容上来行动,还要从方法上。

(2)数字媒体的方法艺术。数字媒体的方法艺术是指怎么样利用数字媒体艺术的特征实现教育手段的变革,更多的是教学观念上的变化,数字媒体艺术特征中的互动性是教育改革一个重要的突破口。数字媒体艺术是以新兴媒体为载体、依托和手段,具有不同于传统艺术特色的、集艺术与科学技术于一体的艺术形态。媒体和艺术之间的差距首先来源于艺术理解的不同,其次是由于技术手段的表达不利于真正的现实和理想的结合。媒体艺术对技术手段的依赖,本身已经被限定在了手段之中,常常成为一种技术能力的运用和展示,成为人对技术特性的理解的展示,因而弱化了艺术本身的目的性,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使艺术原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然而,从教育理论中得到,反馈是必须的,因此,在形成媒体艺术时,要突出其互动价值。

(3)媒体艺术的互动性。互动性是数字化艺术在创作与接受之间,作者与观众之间,过程与结果之间所表现出的一种角色换位,互动沟通、共同参与,共同分享的艺术模式。例如,互动性的数字创作平台,给予观众对作品享有更大的选择权利与修改权,每一个观众都能以个人的方式,找到有共同点的作品样式。观众阅读他人的故事之后,又以“媒体艺术家”的高度在个人意念的支配下对作品做出回应和新的探索,主动的参与创作,在互动式的沟通中,真正实现艺术家与观众,艺术创作与接受的换位思考与真诚的对话。观众在分享作品中,得到切身的精神满足与情感的陶冶。

数字媒体的结果艺术。数字媒体的结果艺术不同于是数字媒体的内容艺术,更多的是数字媒体以及其艺术影响以后带来艺术作品,或者说是通过各种形式包装艺术产品。数字媒体艺术运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在资讯、传播、图像、生物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艺术创作的形成与过程。包括:①数字图像,包括数字矢量图形艺术作品、数字绘画、数字摄影等;②只读光盘艺术,即基于CD-ROM、DVD-ROM的多媒体艺术作品;③虚拟现实艺术作品,如基于VR技术的电脑游戏、基于VR技术的场景展示等;④网络艺术,即基于Internet或其它信息共享网络的数字艺术作品等。

教学领域中,学生的学习结果应该更注重学习作品,如作业或者是学生个人思想变化和提高。数字技术和网络平台为人们创作和发表自己的艺术作品提供了可能,个人表达与个人创意已经由艺术家延伸到了观众,艺术创作不再是少数艺术家的特权而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不断地建构起一个图像化的生活世界和文化世界。这时,艺术家的任务不再是自我创作,而是设计环境,空间,构造框架,让观众能参与其中,任由观众在其中创造自己的世界。在网络时代,各种理念也相继产生,如凡客体的背后是一种自由表达理念的支撑,这对于教育的变革也是很有价值的,凡客体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表达。

3 数字化教育中的启示

数字时代将人自身数字化,将自我意识数字化,从而形成外在于自我的数字自我,使人的身份和自我认同得到新的实现。麻省理工的马文・明斯基在《心智的社会》中提出,把意识移至到机器内将可能实现。还有人提出,可以存在一种不依赖于具体的人的“网络智慧”。 “数字化生存”成为数字时代个体和社会生存方式、发展模式的典型概括和表达。

学习者需要学习多媒体信息,同时用多媒体作品来反馈自身的学习效果,使教学结果更有直观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学习目标的完成程度。计算机网络媒体能够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如互助学习、个别学习、ELearning和远程学习等。

(1)数字媒体的教育大众化。数字艺术作为最普及的艺术与现实关系的媒体,始终与大众媒体携手共进。从当今“第四媒体”的网络艺术而言,其中的交互性及双向互动传播而论,如开设电子论坛(BBS)、公布记者电子邮件、在每篇报道之后设置评论区等手段与途径,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换意见和发表评论的场所,使进入网络的人们能够直接参与作品和新闻报道。这不仅做到了媒体原创,还实现了受教育者之间的沟通,从而真正使媒体与学生融为一体,真正实现了数字媒体成为教学“学生的代言人”。但是,教育功能是否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公共的参与性的水平,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2)教育媒体内容和形式如何统一。数字技术对艺术创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艺术活动由一种美的艺术变成了后审美的艺术,前者是指本身具有审美属性和自主性外观的艺术,后者则不具有这种直接的审美属性和自主性外观,它的审美属性是间接而来的,其存在也不再是自主的,而是依附在数字技术的展示价值上;二是人们对艺术品的接受由凝神专注式向消遣式转变,这对教育也提出了挑战。内容艺术、方法艺术(互动等)以及结果艺术是数字媒体艺术在教育变革中所能体现的三方面,这也是数字媒体给教育带来的数字化革命。但是在用数字媒体变革教育内容时,若达到内容艺术实现的同时不能达到教育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那么还有必要为了数字技术的艺术形式舍弃内容吗,还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来决定呢?这是值得思考的,也是教育变革中应该处理好的问题。

(3)教学互动的意义。交互是人与机器的共同参与,让世界改变。教学作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能够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实现对可视的和可听的实际教育内容进行操作。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交互是衡量计算机是否更为人性化的一个标尺之一。人性化教育是可以通过艺术互动来说实现的。交互艺术可以认为是一个过程和选择媒体的一种方式,以及使用媒体的一系列准则,通过那种媒体所能够表达的一系列价值,即信仰、观念、感觉或者一种感觉。特里・威诺格拉德把交互设计描述为“是人类和交互空间的设计”。交互艺术是艺术家与作品、参与者之间的交流,它时常强调交流、过程和知觉的建造。

教育领域中,学生与内容交互,与教师交互,与其他学生交互,无时无刻都在交互环境中,因为交互,使得学生不再限制在课桌上,不再限制在安静地放好双手,不再机械地接受着教师的灌输,更不在学校中受到学习的限制。由此,数字媒体为学习开发了具有艺术性和互动性的学习环境,这为教育的数字化革命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例如,日本京都ICCNTT Inter Communication 博物馆 “生命的空间”的互动场景,用户与网络用户通过Email 传来的文字创造的生命产生互动。

4 结语

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计算机网络媒体发展下具有多样性,而转变的直接目的是让学生去接触教学媒体,与其发生交互,要发生交互行为,一方面在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另一方面,就必须要了解人类学习的认知过程,依据人来设计教学材料,如视频材料、多媒体课程等等,才能更有效地将教学信息传递给学习者。计算机网络媒体提供了强大的资源,又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并能满足学习者进行交互和沟通。

多媒体学习方式是个笼统的概念,具体来说是抛弃学习依赖的想法,自主地寻找学习资源,不要只靠别人提供的资料,而是要在知识世界中有目的、有意义地形成自己的知识概念和结构,并通过各种渠道完成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 杨虹.数字媒体艺术的呈现浅析\[J\].电影评价,2008(4).

\[2\] 杜卫民.浅析数字艺术的产生与发展\[J\].艺术理论,2007(5).

\[3\] 李于昆.从膜拜到展示――对数字艺术中的数字技术之解读\[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7(4).

\[4\] 曹田泉.数字艺术的交互本质与特征\[J\].艺术与设计,2007(1).

\[5\] 周年国.新媒体新体验新设计――浅谈基于数字媒体的信息设计与传播\[J\].艺术与设计,2007(4).

第4篇

关键词:美术教育数字化教学数字资源

一、数字化教学的特点

从发展的眼光看,传统的教育技术是数字化教育发展的基础;“互联网+”打破了教育信息化的单向传播方式。当下的数字化教育,正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模式,让课堂教育摆脱场景束缚,建立起新的教育体验方式。具体而言,数字化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点特性。

1.趣味性

数字化教育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以往的板书形式难以直观、形象地描述艺术教育知识;投影设备的应用虽然增强了视听效果,但设备老化和室内环境灯光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数字化模式下,让学生通过在线同步教育提高课堂参与感。如,在讲授七年级上册《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一课时,教师通过连连看的操作模式引导学生观察黄筌《写生珍禽图》中的工笔技法,以游戏的方式提升学习趣味,使学生更有学习的动力。

2.仿真性

数字化资源的高效应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仿真性。如九年级上册《敦煌千年》一课的教学,虽然书中插图较多,印刷也精美,但静态的图片难以为学生直观地展示壁画的神秘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引入数字敦煌网站,使学生通过全景漫游系统体验敦煌的文化遗产,近距离观察莫高窟彩塑和壁画,有利于提升学生对莫高窟彩塑和壁画艺术的欣赏能力。VR技术的流行与推广,使学生能够在艺术教学中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在九年级下册《生活的舞台——中国建筑艺术》教学中,教师可通过VR技术逼真、生动地展示北京故宫博物院,使学生沉浸在虚拟的仿真情境中,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尽收眼底。这种深入体验的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交互性

在线交互是数字化教育的重要特征。在线性教育的模式下,知识的传递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降低效率。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看,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之上的,激发个人的潜力,才能实现创造力和自觉性的提升。数字化课堂的交互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实现了视觉、听觉和触觉的三位一体互动,促进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在七年级下册《多变的色彩》一课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让学生自由拼接牛顿色环,比一比谁拼得又快又准确;还可以让学生自主配色,体验不同色彩对人的心理产生的不同影响。事实证明,交互性的数字化实践教学会给学生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4.反馈性

教学反馈是把握课堂教学进度、强化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以往的教学反馈存在滞后性,教师难以及时对进行中的课堂教学实施改革。教师利用数字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及时在线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部分知识点的教学甚至可以做到“一对一”辅导,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如,教师在讲授“中华博览”和“世界之旅”欣赏及评述单元时,可借助在线互联答题系统,随堂实时了解学生对古今中外文化艺术鉴赏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数字资源建设策略与方法

美术课程的数字化教学实施离不开大量的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资源应立足互联网传播媒介,注重形式多样化,为全面实施数字化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1.知识碎片化,化整为零

教师要打破传统快节奏的满堂灌,将教学目标碎片化,并以碎片化知识点为基础,制作图片、视频等形式的课程资源。这样,一方面降低了制作难度,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教师在讲授篆刻知识时,可将篆法、章法和刀法三要素知识分开,并制作对应的短视频或图片资源,加深学生对“方寸之间的艺术”的理解。知识的碎片化,不意味着能力的松散式培养,教师需要以知识积木化为目标,加强知识内容之间的衔接,完善课程结构。

2.知识体系化,凸显特色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培养其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初中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教师需要以美育、德育和智育为基础,在DBAE(学科本位)理论支持下,以生为本,循序渐进地构建初中美术学科知识体系。知识体系化是一项长期的过程,需要从一节课、一单元、一本书到一个学科慢慢积累。体系化的构建不仅需要立足教材,而且需要结合地方文化,融入本土人文特色。如,泰州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家乡,教师在构建京剧脸谱的知识体系中,可引导学生熟悉家乡名人,在绘制京剧脸谱的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3.形式多样化,增强趣味性

图片、音频、视频、动画和文字是数字化资源建设必不可少的形式。丰富的教学资源结合交互性操作,增强了学习趣味性,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在促进学生的学习参与率上升的基础上提高了教学质量。如,在《水墨交融写青山》一课教学中,教师在介绍山水画笔墨特色时配以古琴背景音乐,既可营造古韵、典雅的欣赏氛围,又能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深刻理解。

4.资源再编辑,提高可用性

数字化资源存储方便,可编辑性强,可随时根据教师的教学目标要求,通过软件进行二次、多次编辑,从而保证教学资源的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如不同图片的拼接、局部图片裁剪、图片明暗度调整等。教师甚至可以在制作视听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对照学情调查,分别制作适合不同班级学情的教学资源,做到个性化辅助教学。

5.技能再升级,适应时代性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实施者,肩负着数字资源建设的重要任务。依托社会一线公司制作教学资源,是当下较为普遍的做法,但这种方法存在制作周期长、脱离教学实际需求、应用推广和实际需求间差距较大等问题。数字资源制作的专业软件一般有Photoshop、Premiere等,这些软件功能强大,但学习难度也较大。此外,美图秀秀、快剪辑等软件的推出则降低了图片和视频编辑的难度,上手也较快。在继续教育范围内,提升图片和音、视频编辑能力,以适应新时代数字媒体的发展,是未来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三、美术教学中的数字化应用

1.微课

微课是近几年比较成熟的一类数字资源。微课以碎片化知识的讲授为目标,以智能终端设备为学习工具,对学习时间和空间的要求较低,学习的进度由学习者自由把握。微课既可用于课堂教学,也可用于课前自习、课后复习。微课制作简单,从教者只需经过短期培训,即可通过有摄像头的笔记本独立制作。“泰微课”是江苏省泰州市基于微视频学习资源促进中小学学生数字化学习的一项信息化应用项目,从2013年推出以来,至今已经实现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全学科微课资源建设,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尚在建设中。该项目的成功建设,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了便利。如在讲授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园林探幽》一课中,教师可使用微课“苏州园林中的漏窗艺术”,其大容量的素材,能够让学生欣赏漏窗的形式与图案,感受漏窗在园林建筑中的作用,弥补了课本赏析类图片数量较少的不足。

2.自媒体

自媒体的诞生使人人皆可成为传播者,这对知识的传播起到了加速的作用。微博、公众号、贴吧、论坛等平台的成功运行,为大量的知识传播者提供了平台。以教育为主的知识自媒体账号,抓住教育个性化发展的趋势,成为数字化网络教育的推动者。目前,开设自媒体账号的教师数量不在少数,其通过自媒体平台知识、课件、视频和图片等资料,为学生、家长和同行提供了不受条件限制的学习平台。如,上海市奉贤区特级教师徐韧刚推出“徐老师谈美术”公众号,梳理中小学美术教学,为广大一线美术教育者提供了新思维、新方法。

3.App

教育类App有很多,符合教学需求的App却不多,而且开发定制App成本较高。因此,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筛选软件应用市场现有的App,精挑细选出高质量的App,为学生开阔艺术视野提供可能。如,“每日故宫”是故宫博物院推出的一款App,除每日甄选一款馆藏珍品进行介绍外,还以专题栏目的方式介绍各领域的珍贵文物及代表作品,并配以高清的文物细节图,方便学生欣赏文物,体会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4.云资源

美术教育素材较多,高分辨率的图片、时长较长的视频等资料文件一般较大。分享这类资源最可靠的方法便是存储云空间。利用百度云、腾讯微云和新浪微盘等平台,教师通过资源分享,让学生离线下载后便于线下预习或复习。合理利用云平台分享数字化教学资源,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5篇

笔者访问了数十个关于英语学科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网站,发现各类网站在资源类型、内容、来源、质量上均不同,面向的群体也不同等等。为了能够搭建一个服务于全体职业学校英语教师、学生等群体的综合性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笔者选择四个网站作为调查对象:

1.中国英语课程网(http:///)

该网站是今日园丁科技文化有限公司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共同开发的面向全国的教师新课程网络研修平台,也是中国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的网络支持平台和教育部向2010年“国培计划”推荐平台。

2.中职教学资源网(http:///)

中职教学资源网是国内首个致力于中职数字化教学的资源网站,富集当前各个省市中职教学所需要的数字资源,是一个大型的中职教学资源交流的平台。

3.旺旺英语(http://)

旺旺英语创建于1998年底,是国内最早的英语学习网站之一,很可能是同期网站中唯一坚持至今的个人英语学习网站。

4.世博英语()

世博英语创建于1999年,是一个纯公益性的免费英语学习网站,该网站内容丰富、视听结合。

现有相关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调查及分析

1.内容及呈现方式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各大网站所呈现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内容较为丰富,呈现的类型也有所不同。在笔者对于现有英语网站做了研究后,发现现有的英语网站有以下两个问题:

(1)服务对象较为单一,不能为教师与学生同时提供相应的资源。

中国英语课程网及中职教学资源网侧重于为教师提供教学服务;而旺旺英语网及世博英语网站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系列的学习资源。这两类网站都不能同时满足教师以及学生两个群体,因此,要想为师生双方提供优质资源,必须充分挖掘教师与学生的需求,提供教师及学生所需要的资源内容。

(2)资源呈现类型缺乏一定的交互性。

虽然网站提供的资源呈现的方式多样,但从表格中不难发现,四个网站都缺失计算机与人之间的交互性。比如:四个网站中都没有机上练习这类资源。由于这类练习可以让学生进行机上作答,计算机可以判卷,并给出答案,可以进行反复练习,这对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必不可缺的。由此可见,在资源的呈现方式上应多多考虑计算机的交互性,将其优点发挥至极致。

2.来源

数字化资源的来源有三个途径:现有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改造、师生创作的电子产品以及专业人员开发建设的资源。笔者对于四个网站中的资源来源进行分析对比后发现:

(1)中国英语课程网以及中职教学资源网中英语学科的资源主要来自教师自制上传的电子产品,例如:教案、PPT、论文等。虽然,两个网站为教师提供了一定的交流平台以及资源的共享,但是,资源的质量却参差不齐。需要教师自身对于资源进行有效地筛选、修改后再利用。

(2)旺旺英语网及世博英语网的主要资源来自于对现有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改造以及专业人员开发建设的资源。资源的质量是可以保证的,但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否有针对性,特别是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如何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有效地学习,还值得探讨。

3.质量

对现有的英语学科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质量将从以下三方面来评估:资源更新速度、资源相关信息说明、资源针对性及易用性。

(1)资源更新速度。

通过对比分析,四个网站的资源更新速度依次是:旺旺英语网(定期更新、平均每周更新一次)、中职教学资源网(该网站不能查阅到文件上传日期,只显示文件修改日期,最近的修改日期为2012.4.1)、世博英语网(最近上传日期为2011.8.8)、中国英语课程网(最近上传日期2011.5.19)。从最近上传日期可以看出,资源的更新还缺乏一定的及时性,基本属于滞后范畴。这样,不仅不能够给教师及时提供备课、上课所需资源,同时,学生的学习资源也受到时间限制,不能及时利用资源进行操练、复习等。如何将资源的优势发挥到最大,首要考虑就是资源的及时性。

(2)资源相关信息说明。

四大网站对于资源的出处都有相关的说明。比较详细的如中职教学资源网,从资源大类、适用专业、资源类型、资源大小、资源评价、整理日期、下载统计、上传人都有所描述;中国英语课程网对于资源的说明主要提供了作者、资源来源(博客、其他网站等)、点击数以及更新时间;旺旺及世博英语网通常会标注出出处或者是以名师姓名作为资源标题。虽然,各个网站对于资源都有详细的说明,但不难看出仍旧存在两个问题:其一,尽管标明了作者,但并非实名制,且作者的基本信息基本没有,资源的可利用价值需教师下载后进行分析评估;其二,网站并没有提供资源评价的标准,也就是说,能够作为该网站资源的依据并不明确,也就导致了资源的格式、内容等方面有存在不一致或重复的现象。

(3)资源针对性及易用性。

笔者调查过部分群体,他们对于这四个网站的观点如下:中国英语课程网所提供的资源还是有一定的针对性的,比如:该网站提供了牛津版教材的七年级的第一单元的教案等,对于教师来说,是可以借鉴使用的。中职教学资源网所提供的资源只有部分可用,针对性不如中国英语课程网。比如:该网站提供了某一语法知识点的教学课件。但更多时候,由于教材的不统一,上传的教案等是不能够使用的。旺旺及世博英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是中职生对于自己适用资源的辨识度并不高,所以,大多数学生对于这两个网站所提供的资源不够满意。从资源针对性及易用性来看,要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且易用的教学资源的前提是教材的一致性;其次,在学生学习资源方面,也应当为学生做些筛选,从而更易于他们学习。

相关用户需求及分析

1.调研的基本情况

为了了解目前职业教育英语学科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与使用情况,本课题组利用在线问卷的形式对现有的英语学科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的情况进行了调研。

本课题组织了南京、苏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连云港以及淮安地区的教师及学生参与了此次调研活动。参与在线问卷的教师共112人,其中苏南地区教师40人,苏中地区教师38人,苏北地区教师34人。参与此次问卷的学生共328人,男生128人,女生200人。其中,高职生248人,中职生80人。

此次调研主要采用网上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研对象分别为教师和学生。调查的主要内容有教师与学生对于现有英语学科教育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的调查以及对英语学科教育教学资源的需求分析。

2.调研结果分析

(1)职业学校师生对于英语学科现有教育教学资源使用情况的调查及需求分析。

①对于现有教育教学资源使用情况的调查。

为了能够了解职业学校师生对于现有的英语资源使用情况,笔者做了调查,结果如下图显示:

从以上两表可以看出,教师与学生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人数很少,仅占调查人数的8.5%以及12.5%。其中,67.7%的教师与78.3%的学生认为没有合适的资源可以利用,又有近一半的师生对现有的资源是不满意的。

教师与学生多半利用搜索引擎对于现有资源进行查找,而利用专业网站里查找的较少。

从以上三个表中可以发现:教师与学生对于教学资源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但现有教育教学资源网站的内容不能满足教师及学生的需要。首先,由于现有资源的数量及质量,导致了大部分师生不能下载有效的资源进行利用及学习。其次,由于师生对于现有英语教育教学资源网站了解较少,大部分师生是利用搜索引擎进行查找的。

②对于现有教育教学资源需求的调查。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教师对于教案的需求是最高的,达90.3%,依次是媒体素材(87.1%)、教案(83.8%)、教学案例(74.1%)、试题(70.9%)等,除了课程标准以及资源目录索引外,教师对于其它类型的资源的需求都超过了50%,说明教师对于资源的需求,特别是有关于课堂教学资源的需求还是相当大的。

从学生的问卷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更为关注的是有关于媒体素材、试题、试卷等。其中,试题的关注度最高(83.3%)、媒体素材(66.7%)、课件(58.3%)、试卷(50%)、常见问题解答(50%)等。说明学生对于资源的需求为有助于自己学习的内容,大多是试题及常见问题的解答等。

职业教育英语学科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总体方案

1.建设思路

依据英语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资源建设,以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师、学生、社会学习者和行业企业职工等四类人群的工作及学习需求为目标,以专业团队专项研发的形式重点建设具有普适性和先进性的英语学科教学资源。

2.建设目标

第一阶段:系统化建设高质量教学资源,初步构建英语学科教学资源库。

第二阶段:在科学的运营机制与共享机制下,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及相关专业人员的信息互通,并进一步丰富资源库内容、提升资源库内容质量、持续更新资源库内容,实现四类人群能知道本资源库,并形成四类人群乐于在本资源库中下载、浏览资源及学习的局面。

3.建设内容

(1)普通信息级资源。

普通信息级资源对于信息专业化程度要求一般,仅需要收集到丰富的、真实的、符合栏目需求的各类信息即可。因此,该类资源采用“栏目数字编辑负责制”进行资源的收集与,栏目数字编辑的工作职责包括:多渠道收集相关信息、信息的甄别与筛选、信息的等。该级资源在其相关的栏目中分类别。

(2) 课程级资源。

凡课程中心所列的所有资源内容均属于课程级资源,资源库中的大部分资源均属课程级资源,这类资源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为英语课程服务的。

①团队研发的课程级资源。

团队研发的课程级资源同样以整合的形式由专业团队研发,并于平台的“课程中心中心”,供各相关用户查看及使用,最重要的,该类资源的内容应是先进的、可操作的、具有示范作用的,与团队研发的专业级资源类似,它即可以是普适性的,也可以是特色性的。相关团队还应根据需要对资源进行逐年更新。

②用户投稿(申报)的课程级资源。

该类资源一般不在“课程中心”中呈现,仅在“资源中心”中供用户下载和查阅,以满足用户的零散性需求为主,但此类资源并不能保证其内容的高质量性,仅作为用户的一般性参考。

③自主学习型网络培训课程资源。

第6篇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teaching, the concept of lifelong learning and autonomous learning enjoys popular support.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lifelong education of learners. At present, the promotion effect of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on career lifelong education has not been effectively played.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strategy to us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breakthrough time and geographical restrictions, and fully integrate and share high quality teaching resources.

关键词: 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资源共享;国家精品课程

Key words: digital education resources;teaching resource sharing;national excellent course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4-0234-03

0 引言

随着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教学过程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时间和空间。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新理念,使得学习的主体从各级各层面的学生扩展到社会公众,学习的时间和地点从学校课堂延伸到终身教育的社会。学习模式的改变要求教育者要提供和创造丰富的、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并通过搭建共享平台,汇集精品资源和特色资源,建立数字化教育资源对促进自主型学习和形成开放、高效的教学模式具有提升作用。

1 国内外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分析

1.1 国内建设现状

在国家级层面上,我国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从2003年开始建设。其中,影响更广泛的举措包括以下几方面:

1.1.1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国家资源共享课程)

2003年以来,我国首先在高等院校中开始启动国家级精品课程遴选与建设工作,形成的课程资源集成在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中,截至2011年6月共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3835门,其中本科院校2583门、高职高专院校1043门。从2012年国家实施了国家精品课程向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提升的项目,2016年7月教育部公布了验收合格第一批2686门课程。

1.1.2 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

经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六个单位共同参与实施的“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项目于2007年启动,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研究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机制、标准、技术与平台,整合国家和高等学校等部门已投入建设的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及相关学习资源,并使用相关支持工具,建设相关系统和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优质资源网上开放与共享。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公共系统建设项目之一。

虽然国家级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属于本科层次“高等教育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的建设内容,但资源中心涵盖了适应不同层次学习者的学习资源,不仅适合学历教育,还涉及非学历教育和专题教育。其中学历教育涵盖了研究生、本科、高职高专、广播电视大学、到中等职业教育的不同层次。

1.1.3 专业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

2007年11月,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作协作委员会的推动下,启动了共享型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工作,确定了首批建设的6个专业和召集院校。到2015年底确已在园林技术等122个专业开展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

1.1.4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该项目于2011年11月启动,作为教育部“十二五”期间“本科教学工程”的重要建设内容,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以高校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兼顾社会公众,包括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内容的网络视频课程和学术讲座通过“爱课程”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易”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1.2 国外建设现状

1.2.1 大学公开课程

国外知名高校利用网络免费提供公共课,使高校的优秀课程和教学资源向世界科学爱好者开放已开展近10年。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莱斯大学和英国公开大学是主要的代表院校。

国外大学公开课程的课程网站使用便捷,不需要用户注册登记,对所有人都公开和免费,由于公开课程不是远程教育项目,也不是大学的网络课程系统,因此不提供学习者入学途径、不提供呈现或替代实际教室环境中的交互、不提供与教授的直接交互,也不授予任何证书和学位。

1.2.2 政府支持的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

世界各发达国家政府均重视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目前,世界各国影响较大的教学资源平台有美国教育资源门户网站(http://)、美国教育资源信息中心(Educational Resource Information Center网址:http://eric.ed.gov/)、澳大利亚教育网络(Education Network Australia网址:http://edna.edu.au/)、加拿大学习对象库(Edusource Canada网址:http://edusource.ca/)、英国国家数字化资源中心(National Digital Resource Bank网址:http://.uk/)。这些网站的最主要的功能是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例如美国教育资源门户网站,其特点是该网站中没有放置任何教育资源本体,主要是通过一个教育资源元数据描述的记录数据库加一个搜索引擎,把网络上各类教育资源联系到一起,为美国乃至全球的教师、学生和其他使用者提供了大量的教育资源信息。

1.2.3 专业公司制作课程

专业教育公司制作由顶级教授讲授的课程并发行出版物,以The Teaching Company和The Modern Scholar最具代表性。The Teaching Company,称TTC,是一家制造全美国顶级教授演讲录音及录影的公司,由它推出的课程简称为TTC course。因注重课程的学术性,教育性和趣味性,与终身学习的观念相符合,在业界享有盛誉。TTC course主要面向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虽然课程等级属于大学本科层次,但课程内容并不过于专业,此外也有专供高中生的系列课程。公司官网站是课程教学资源的运行平台,为方便学习者的使用,平台上的每一门课程都印有大纲、参考书目、教授简介、思考问题的补充小册子,还提供全文的文本、MP3下载。

2 国内外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情况比较

2.1 国外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情况

国外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普遍特点是通过政府立项,由政府或基金提供建设资金,建成的资源则免费共享。具体如表1所示。

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家的教师习惯在学校内部利用网络平台构建课程空间。加拿大百年理工学院(Centennial College of Applied Arts and Technology)、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德国马格德堡大学(Otto-von-Guericke-Universitat Magdeburg)等院校均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公开的课程资源学习,学生通过教师构建的课程空间,接受学习任务、接受教师指导、并利用网络提交学习成果。

2.2 国内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情况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共享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以政府办学为主的办学模式保障了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集中开发,应该看到,我国在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设资源的同时,在线教育资源在国家级共享平台建设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具有很大差距。到目前为止,可以无限制范围的资源共享平台主要有中国大学MOOC在线免费学习(http://),国家开放大学的开放课程。再有就是限定范围使用的资源共享平台,包括区域职业技能培训包和职业院校的专业资源库项目。

3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策略

提高教学质量和优化教育资源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就是终身教育理念下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搭建与完善。在教育资源的内容与功能都齐备后,则需要慎重考虑硬件和软件的有机结合。本文提出设想出一些策略,具体如下:

3.1 构建策略

使信息的采集、交换和流通有序化是构建职业教育信息库的根本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资源分配合理、开发高效、效益共享。我们可以编织出一种分布式结构,即一个区域性的教育信息数字化教育资源结构模式分区分层。这一式结构,可以改变传统教育资源分散的局面,开创全新的具有整合性质的综合数字化教育资源。从而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和使用频率,进而有利于教育教学信息共享、交流和开发。

3.2 应用策略

职业教育一直推崇的就是学以致用,而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肯定也离不开这个方向。基于“政府主导、专家引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建设应用策略应为从总体进行设计规划、以科研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以课堂为焦点,做到重点突出、管理有序、各具特色。即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根据当今社会的发展及时要更新教育理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对内加强培训,对外加强实践。

具体来说,首先,尝试引入一些新的理念,例如基于CIS理念,可以加强信息教育的文化底蕴,体现不同教育的文化及内涵;加强设施建设,优化应用环境的信息化平台。二是完善学校办学机制,根据办学宗旨及目标,制定总的的发展规划,不断更新和完善基于信息化应用的管理制度,从而能实现科学化管理。三是开展全方位的受众者培训,因为资源使用者的整体素质是整合应用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进行适当的教师培训和学生培训是很有必要的,能有效提高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四是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来检验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效果。围绕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这个中心,聚焦课堂,通过对学习资源的应用程度,来判定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程度,用来检验既定任务的同时,也可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五是打造数字化云平台模式。利用事前设想时候思考,在思考中研究学习的科研模式和先预习后展开,在展开中互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并利用数字化云平台或互动平台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使数字化教育资源成为以应用的主的平台,并可加入“主题探究”模式、“人机对话”模式、“网络互动”模式和“同伴互助”模式作为新的教育模式。

3.3 内容策略

目前,我们可以利用J2EE可视化组件技术、并基于P2P平台,搭建数字化教育资源平台,从而达到统一登录,管理分层化,查询、统计智能化,实现“建设、管理、评价、应用”的一体化。数字化教育资源管理系统分为资源管理系统和系统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包括题库、课件、文献、媒体素材和网络课程等方面,系统管理系统应包括计费、安全、维修、检测等方面。该系统能为教师、学生和管理员提供资源检索、权限管理、资源审核、资源及费用计算等多个方面的服务。

3.4 评价策略

教育Y源信息只有经过评价并得到相应地反馈,才能使应用者掌握适合自己的资料。所以,建立适当的测评体系和评价标准,有益于使用者筛选学习信息及提高信息使用效率。基于传统的测评方法,我们可以从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来对数字化数字化教育资源进行评价,定量评价即从客观的角度对教育资源进行量化,按照量化的分数或者指标来定义资源的利用率即好坏;定性评价即被测试主题从主观的角度对教育资源进行筛选与评估,主要依靠预测人员的丰富实践经验以及主观的判断和分析能力,判断教育资源的性质和发展趋势。无论是定量还是定性的评价,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接受程度及偏好,偏好越高,越受到欢迎,从而会带了更大地访问量,也会相应的激励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维护。

在终身学习理念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在职者和职业院校的学生选择通过网络平台的职业数字化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选取职业性学习资源,作为学习的辅助。因此,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必须符合未来职业岗位群的发展趋势,紧跟不断提升的科学技术水平,根据复杂多变、多样等未来工作任务的特点,在职业教学资源的选择上,不仅分析工作过程中可见的操作行为,更要提炼分析相应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特别是包括判断、推理和决策在内的认知技能。除了与工作过程联系紧密以外,还要将内涵延伸到带有“经验积累”、“主观认识”等特点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及习得,并掌握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策略。使得学习者一方面通过资源学习,帮助其顺利完成某一项操作或某一个任务,另一方面在学习中锻炼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曹军,章建新.基于能力开发系统的高职专业教学模式改革[J].成人教育,2013(12).

第7篇

挫折在人的一生中是不可避免的,一个人在生活和成长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坎坷和挫折。这种坎坷和挫折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与情绪困扰,但同时也给人带来了成长的契机。人的一生不可能没有坎坷和挫折,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正确认识这些坎坷和挫折,为此我们要特别重视自信心在遇到挫折时候发挥的重要性。

1.幼儿遇到挫折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人肯定会遇到失败和挫折,幼儿也不例外,但是幼儿的身心发展不健全以及受自身经验、经历的影响加上有时候成人的教育方法不当而导致幼儿在碰到失败和挫折时,有可能会产生畏惧、丧失积极性和信心等消极的心理效应,造成一些不良影响。首先,幼儿因为害怕失败而产生逃避的想法。每个人都希望成功,但并不是每件事我们都能够成功,成年人常在遇到挫折时怀疑自己的能力,并对失败产生恐惧感,不敢再次尝试,也不希望继续参加同类事情,幼儿更不例外,这样他们很可能失去许多好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2.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性

当今很多父母只重视培养幼儿智力而不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其实,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一生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幼儿期是一个人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许多幼儿容易产生自我否定的倾向,表现为缺乏自信,对许多事毫无热情,不敢当众说话,成年人具有较强的依赖感。长此以往,幼儿容易形成自卑、焦虑、敏感的性格,这种性格会影响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甚至会对幼儿的一生产生不良影响。

3.自信在挫折教育中发挥作用的途径

3.1 肯定和鼓励幼儿。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幼儿时期正是一个学习和探索的时期,很多事情对他们来说都很新鲜,所以他们会都很想去尝试,也正因为不了解,所以才会经常犯错误。在成年人看来,某些行为可能是荒诞无稽的,可是对幼儿来说却很有意思。在活动中,对幼儿提问时适当地增加难度,让幼儿通过思考、商量,经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取得成功。同时,让幼儿建立一个信念: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总会取得成功的。

当今社会中独生子女生很多,他们的生活条件都很优越,家长对其如众星捧月般倍加呵护,幼儿一旦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小问题、小麻烦,家长们总是"身先士卒"争着抢着帮助他们解决。天长日久,幼儿对家长生产较强的依赖心理,而他们的动手能力、独立意识、适应能力在家长的"呵护"下正消失殆尽。幼儿教师应引导幼儿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自己去尝试解决,并不时给他们讲一些榜样的事例。

案例:在一次区域活动中,我班的一个小朋友选择玩穿珠子,几分钟后她把珠子收了起来说:"老师我不会,不想玩了。"于是我对那组小朋友说:"穿珠子是很有趣的活动,但是也是有难度的,需要小朋友们耐心的完成,遇到困难怎么办?自己多试几次,注意力集中就行了。老师在穿珠子时也试了好多次呢!相信大家通过尝试都能自己独立完成一件事情可是很开心的哦!"通过引导,一些想放弃的孩子又在尝试穿珠子了。最后通过小朋友们之间的交流和老师指导,孩子们一个个都穿出了漂亮的项链。刚开始不想玩的小朋友很开心地说:"老师,我穿了很多珠子哦!"我趁热打铁表杨了那些孩子,夸他们遇到困难不退缩。这个小朋友听完可开心。

3.2 挫折教育中对自信进行正确的引导。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一些挫折是在所难免的,它会伴随幼儿成长,对幼儿以后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有意识的让幼儿受苦受累受挫折,尝试一点点生活的磨难,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而让他们知道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可以凭自己的力量去战胜它,从而教育幼儿勇敢面对生活学习中的挫折。记得之前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美国幼儿摔倒了,他的妈妈在旁边说:宝贝,自己站起来,然后用鼓励的眼神,望着幼儿,一直到她的幼儿自己站起来。

3.3 家庭成员共同促进幼儿自信心的提高。长辈们都把自己的子女当成掌中宝一样地疼爱,总是抢着为自己小孩解决各种困难,什么也不愿放手让幼儿做,不给幼儿学习的机会,导致很多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还有很多父母希望子女长大有出息,过早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对孩子期望过高,而孩子由于能力所限,难能达到预期的要求,再加上对有些学习幼儿根本无兴趣,因此会受到长辈们的批评,经常这样,幼儿就会慢慢地失去自信心。

第8篇

[关键词] 花椒 种子 繁育 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6-0111-01

林州红花椒是一个优良花椒品种,近年来在林州市达到广泛推广,每年需种苗上百万棵。花椒苗常用种子繁育,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但其技术要求较高,从采种、晾晒、贮藏、播种等环节,任一环节的失误都可能造成育苗失败。本文就林州红花椒种子采收、晾晒、种子处理、播种管理等技术要点作一全面介绍,供花椒育苗参考。

1 种子采集

种子应从优良母树上采集,一般选择树势强的盛果期树,树龄10-15年生,采种时间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当花椒果皮由绿色变为红褐色,果实充分成熟或者有少量花椒果开裂时为采种期。采种方法是将新采的果实放在阳光下晾晒,当80%以上果皮开裂,部分种子脱出果皮,及时移到通风处阴干,去掉果皮收集种子。种子切忌暴晒,以防种子出油,丧生发芽力。

2 种子贮藏

种子收集后,若不随采随播,需进行贮藏,方法有干藏、粪藏三种。

2.1 干藏 收集的种子平摊在通风干燥处,厚度不超过10cm,且经常翻动,直至阴干。然后将种子装入麻袋内,摆放在通风干燥处贮藏。

2.2 粪藏 将新鲜牛粪与种子按6:1~10:1比例混合,做成饼状,晒干后埋入深30cm-40cm深土坑内,上面盖土10cm 左右,踏实覆草。翌春取出打碎后同牛粪一起播种。

3 播前种子处理及播种时间

3.1 种子脱脂处理 经过粪藏种子春播时不需进行处理。干藏的种子春季播种需进行脱脂处理,方法是①播种前用2%纯碱水将种子浸泡1天,漂去瘪种,将饱种子在水中搓洗,去掉种皮外壳油脂,捞出纯种冲洗两次即可播种。②上冻前掺入种子量2倍的草木灰加水拌均,放入30cm-40cm深土坑中,用草覆盖,来年早春播种。

3.2 播种时间 有随采随播、冬播、春播三种,以冬播、春播为主。①随采随播:种子采收后,即刻播种。②冬播:于立冬前后播种,直接播干藏的种子,也不需脱脂处理。③春播:时间在土壤解冻后,即2月下旬至3月上旬,最好进行催芽处理。

4 苗床制作及播种

育苗地选择背风向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播前每公顷施农家肥30-35吨,细致整地,无杂草、石块,土壤细碎。苗床宽1m。干旱地区为低床,低洼地为高床。条播时沟距25-30cm 、沟深3-4cm ,沟宽10cm,每亩需纯净种子15kg-20kg。播后覆2-3cm厚的细圈土,稍加镇压,并用地膜或麦草覆盖。

第9篇

[关键词]学校德育;灌输;自化;行不言之教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28-0124-03

德育方法是在德育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所采用的活动方式与手段的总称,作为实现德育目标的手段,德育方法尤其需要创新。传统的灌输法虽因其种种局限而广受批判,但在实际工作中却依旧大行其道。我国古代经典中不乏对道德教育或品德修养方法的论述,其中,老子《道德经》中“行不言之教”以使民“白化”的德育思想虽然有其时代局限性,却也有其积极意义,尤其有助于我们对灌输法的反思,故对其进行批判继承是有必要的。

一、“灌输”的德育方法

1.灌输法的含义和作用

灌输法最初主要运用于智育中教师直接向学生传递科学文化知识,作为德育方法,就是教育者将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道德性知识传授给受教育者的方法,教给人们的是直接的、经过千锤百炼的理论观点,强调学生对价值观的单方面认同、对既定规范的模仿和对权威的服从。它建立在对一种主流价值观念的认可基础之上,而且肯定这种主流价值观传授的必要性。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内容取决于社会的要求和教师的决定。这样的方法对于老师来说简便易行,也利于学生获得一定的道德修养方法,利于主流价值观在全社会的倡导。

2.灌输法的局限

单纯的灌输简便易行却有着诸多局限,主要在于:单向的理论传授很难让学生拥有道德体验和道德情感,这就难以将教师传授的价值观内化:教师往往成为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则处于被动状态,这种状态很难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难以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也很难培养学生道德推理的能力。

二、老子的“行不言之教”以使民“白化”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时期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道德经》中,其中不乏对教育的独到见解,而“行不言之教”可以说是老子教育思想的一个经典表述。这是在他“大道无为”的哲学思想下衍生的教育之道,坚持教人于无形之中,有着丰富的教育内涵,对当今的德育更是有着莫大的借鉴意义。

1.“行不言之教”以使民“自化”思想内涵解读

“行不言之教”是老子核心思想“无为”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无为”实际指的是顺应自然,不刻意而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因为自然和社会都有其发展的路径,所以像天地任万物自生自灭那样,统治者也应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不加干预,任其自由发展。延伸到教育也是如此,也就是教育者不应该对受教育者强加干预,而“使民白化”,也就是任其顺应发展规律而自我生长发展。

“行不言之教”的理论基础是“有无相生”,不言即最好的言。“有无相生”讲的是事物相辅相成、相互转化:“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既然事物可以相互转化,无可以转化为有,也就是可以通过无为而达到无不为,那么“无言”才是最丰富的言说。

“行不言之教”的精神实质是“无为而无不为”“不言而无不言”,即通过不妄为、不过度而为,最终达到无所不为的目标,通过不妄言、不过度言说,而达到最好的教化。

“行不言之教”的终极目标是使民“自化”,“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只有清静无为,不对社会与人的发展横加干预,才能使万物遵循自身发展的规律而发展。在教育方面,存在着“知(通智)者不言,言者不知”的现象,也就是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不会口头上妄言或多言,反而是不求甚解之人时时在口^上炫耀,不懂教育的人才不停地向学生宣扬他的价值观。由此可见,只有“行不言之教”,才能达到促进受教育者和谐发展的目标。

2.使民“自化”的道德教化方式

使民“白化”的方式即为“不言之教”。也就是不妄言、不过度言说。后世学者对“不言之教”的理解各有侧重,有的强调身教,有的强调体验式教学,有的强调自然发展。笔者针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方法上存在的重教师灌输、缺学生体验的问题。对老子的“不言”与“自化”更多地理解为对学生的发展不横加干预,而是任其在生命生活中自我体验、自由发展、自我构建。

三、学校德育应“灌输”还是“自化”

德育方法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德育活动的成效,它的选择一方面受德育内容的规定。一方面更应考虑到学生道德发展的规律。搞清楚学校德育教什么及学生的道德如何发展,相应的方法也就明了了。学校德育,核心是学生的道德发展,有专家指出:道与德应该分别理解并进行相应的教育,“道”涉及自然、社会、人生发展的规律和秩序,并有着不同的层次,属于人的认识中的认知部分,是可以教的。而德强调的是个体对“道”的领会,具有强烈的个体色彩,并且受着情感的支配,是不可教的。基于此,本文认为德育方法的选择也应具体考虑。

1.道可教且需教,故需教师“灌输”

正因为认知部分的“道”是可以教的,并且这种道德性知识也不能都由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体会和获得,所以需要教师的灌输。人类积累下来的间接知识、以及社会主流价值观如此直接传授给学生便可以节省教学时间,以更快的速度教给学生现成的道德修养方法,也可以避免学生浪费时间,或一直持有其错误的方法和价值观。

2.德不可教,而需学生“自化”

“德”则指人对“道”的领会与理解,是指人的德行、品德,是对合理的行为原则的具体体现。传统道德哲学中,德与得相通。在《说文解字》中,德被解释为“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强调的是个人对“道”的具有主体色彩的理解和把握。既然德是带有个性色彩的过程,对同样的道,不同的个体可能会有不同的德。德性的产生靠的是个体积极体验、主动构建。因此,学校德育应当“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尤其是学生的主动性与能动性,通过唤醒学生的主体性来激发真正的人性”,也就是要培养道德主体并为学生道德的发展营造一个有利的环境,使学生可以在生活中产生道德体验和道德情感,自我生成道德判断和价值观,也就是自我生成德性。

由上可知,对于道德的不同部分的教育,应使用不同的德育方法,任何一方缺席都将导致学校德育的不完整,导致学校德育成效的减弱。如果没有道德主体即学生的主动参与、体验和构建,灌输只能是教给学生道德性知识,是否内化为学生的德性却丝毫得不到保证:若是没有教师的说理教育,教给学生道德修养的方法及被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学生德性的发展也将失去方向。所以说,科学的德育,应当是教师“灌输”与学生“自化”的结合。从对教育的总体认识来看这种结合也是有道理的,学生“白化”可看作率性之道。而教师的“灌输”可看作化性为伪之教。

四、二者如何有机结合

教师“灌输”与学生“白化”虽然是针对德育不同部分而作的选择,但德育本身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教育活动,德育过程因完整复杂个体的参与而变得无法真正进行各部分割裂开来考察。所以“灌输”与“白化”也应该是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的关系,而不是非此即彼。

1.教师的灌输应立足于学生的生命活动

道德性知识的习得离不开教师的灌输。但教师灌输的内容应该是以学生的生命生活密切相关,只有切合生命生活的德育内容才能引起学生内心情感的变化,才能利于学生把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内化。人是生活中的人,是社会人,德育的过程就是使人回归社会生活的过程。不要离开了学生具体的生活世界。而试图去构造一个理想化的育人环境,学生的道德发展阶段和水平只能从学生自己的生命活动中去感知。要将教学价值取向定位于学生的主动健康发展,突出教学的时代价值追求;强调教学过程的动态、互动、生成、开放等特性。强调德育首先应使人热爱生活、体验生活,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养成德性,而非脱离现实生活,在虚无缥缈的世界中培养人的道德品质。

2.学生的自化应在教师的关照下进行

德育是为了成就人的德性而开展的专门的教育活动。学校德育有其专业性特殊性,并非社会中一切道德的形成都能称之为德育,每个学生自我道德的生成也不能都称之为德育。为了避免德育的泛化,保持学校德育的专门性,应该将学校德育与学生的生活区分开来,在实践中,这种去知识化、去政治化、去学校化,否认道德知识的普适性、规律性的思维,会使德育走进相对主义及形而上学的思维禁地。企图在理想中摆脱社会对德育的政治影响与价值导向。将德育与学生的生活区分开来,具体到德育方法上,就是要使学生的道德生成在教师的关照下进行。只有强调教师的关照,才能保证学校德育的专门化,只有教师的引导,才能保证学生道德生成的正确方向。

3.进退有度,建健康德育环境

学校德育应该是一个系统化的活动,教师灌输与学生自化在其中是相辅相成的过程,而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对两种方法的选择和使用要以学生道德水平的发展为最终目的。不管是灌输或是白化,学校德育最重要的是要为学生道德的生成创建一个健康的环境。所谓进退有度,是指不应独爱某种方法,造成学校德育的畸形。若只重灌输,学生自主性缺位,那么德育只能沦落成道德性知识的教育,于学生德性生成毫无益处;而另一方面,若只讲学生自化,任由学生自我教化和发展,那么德育的方向得不到保证,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得不到保证,这也不是真正的学校德育。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