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投资合作步骤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10 17:00:5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投资合作步骤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投资合作步骤

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融资能力;商业计划书;商业模式;商业模式设计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4-0158-03

大学生在创业初期,创业的融资能力是创业成功的关键,融资计划在酝酿阶段,容易出现模糊不清的特点,避免融资计划没有针对性,大学生可以通过撰写商业计划书明晰融资计划的目标和定位,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把创业融资计划的正反理由写出来,逐层推敲,让大学生学会自己逐渐把模糊的融资计划在创业初期调整到最清晰的状态。第二,商业计划书把融资阶段的风险通过计划书每个步骤清晰显现给创业学生,是预测风险的关键工具。第三,对于正在寻求资金的创业企业,商业计划书是一张名片――介绍企业融资能力的名片,一个寻求新的投资机会的名片。第四,商业计划书是建立战略与投资方略结合,吸引投资者投资的财务与营运构架、经营战略等结合的计划书。总之,在大学生创业初期,商业计划书的编写是提高大学生创业融资能力的关键工具。

1 编写商业计划书的意义

创业初期阶段需要一个明晰的创业计划书,理清创业的目的、预测风险,积极创新项目来推动创业初期的发展战略的执行及经营战略的执行。在融资初期,编写计划书具有重要实际意义,其意义如下:

1.1 明晰创业初期融资计划

商业计划书在撰写的过程中,创业大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创业知识、创业素质、创业能力,边撰写边理清创业企业初创目的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关系,越编写越明晰,在编写过程中,时常检验投资理财、融资、经营等存在的风险,通过文字编写不断修正,在初创阶段编写吸引投资与合作的完美计

划书,且通过撰写商业计划书评估创业企业的价值。

1.2 完美的创业商业计划书可以吸引长期合作的投资伙伴进行合作

完美的创业计划书,应尽量说明在创业初期融资的价值、投资的风险、企业未来发展的价值,行业内有创业合作潜力的投资战略伙伴会根据计划书来选择战略合作伙伴,从而通过计划书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2 提高大学生创业融资能力商业计划书的编写的内容

商业计划书编写要客观、真实地反映创业企业的融资能力,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行业分析,投资侧重点不同,项目产品特色不同,根据不同的创业项目认真撰写不同的商业计划书符合创业要求――客观、科学、合理、细致。其中,体现大学生创业融资能力商业计划书编写的内容如下:

2.1 商业计划书概要

虽然商业计划书概要是计划书一开始看到的部分,但是编写却是最后完成的部分,它是商业计划书的精华,要求撰写时言简意赅,把创业企业的亮点、项目的亮点、客户的亮点、团队的亮点,通过商业计划书两页的篇幅撰写出来。

2.2 创业项目、产品介绍

创业项目、产品详细介绍,介绍创业项目的优势和创业产品的特点,对研发、盈利进行详细介绍,然后根据市场分析,细分市场分析创业项目和创业产品的竞争优势,对创业项目、产品的竞争优势进行分析,如对创业项目、产品的特点、投资亮点、盈利能力等进行分析介绍。

2.3 商业模式和实施计划

实施战略团队、销售渠道、营销、资金、合作等战略的实施计划,实施计划与其他部分的设计要保持一致,形成合理的融资计划、资金运行计划和人力资源管理计划等。

2.4 创业团队介绍

创业团队的创业经验很重要,选取创业团队成员的核心是创业团队人员的创业经验和创业团队成员在创业团队初期帮助企业盈利的组织、协调能力,这是创业核心团队的实施计划与介绍部分。

2.5 财务风险、风险控制

创业者根据竞争优势,除了内部财务风险预测外,聘请专业财务预测专家,预测创业项目的风险性,预测项目财务风险,可以及时控制风险的诞生,增强投资对象对创业项目的信心,减少投资人的顾虑。

2.6 融资方案

融资方案是根据创业计划,创业项目、产品的特点,结合创业团队的优势,针对创业客户的优势,结合财务风险分析和财务风险控制的计划,编写的能够吸引战略投资伙伴的融资计划和融资策略方案。

3 如何通过商业计划书进行融资能力的提升

商业计划书是一个完成创业企业根据创业项目、创业产品的优势进行战略合作的融资计划书,但是提升创业企业融资能力还有最后一个步骤,就是商业计划书的展示。如何进行商业计划书的展示是提升创业企业融资能力的关键步骤。以下是提升商业计划书融资能力的几大步骤:

3.1 商业计划书的商业模式探究

商业计划书的商业模式是提升创业企业融资能力的关键,也是整个创业项目成功融资的关键。商业模式的设计是商业策略(Business Strategy)的一个组成部分,商业模式实施是创业企业组织结构:机构设置、工作流程和人力资源管理设置的关键;除此之外,也是系统(生产线)构架的过程,最后一部分是商业运作(Business Operations),商业运作是业务建模(Business Modeling)、业务流程设计(Business Process Design)的环节,商业模式和商业模式设计是创业企业战略层面的主要工作,是建立客户关系、创业企业核心价值及核心竞争力、收入模型的核心部分的撰写。其中盈利模式的撰写是商业计划书关于商业模式撰写的重要部分。商业模式和商业模式设计是商业计划书成功寻求融资对象和投资战略合作伙伴的最关键环节,关系到整个创业项目的成功,

也是提升创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科学预测环节。

3.2 市场预测与市场调查

通过第三方调查,调查创业企业创业项目的价值评估、客户群及未来盈利方向,通过未来潜在竞争对手的调查,对创业项目未来的盈利空间、竞争优势及合作伙伴进入条件、合作空间等进行细分市场调查与细分市场预测。

3.3 创业产品、创业项目的优点挖掘过程

通过可识别客户资料搜集及竞争对手资料搜集,通过创业学生自己的分析与总结,可以分析出创业产品、创业项目的优点,可以根据创业团队核心成员的创业经验,总结出创业项目和创业产品的优势,进入创业项目、创业产品的潜力市场挖掘

阶段。

3.4 商业计划书的展示

商业计划书编写完成后,创业学生可以将商业计划书带给各潜在投资战略合作者进行协商,根据投资战略合作人的投资意向进行谈判,谈判内容根据战略合作伙伴的兴趣进行,关于创业企业的合作特点及创业项目的亮点,可以通过编写好的商业计划书简明扼要地一一呈现,短时间内,商业计划书能够给投资战略伙伴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商业计划书的商业模式和商业模式设计、盈利模式及创业企业创业项目、创业产品的亮点及竞争优势,商业计划书能够打破传统商业模式进行经营,获得盈利是合作伙伴最想看到的商业计划书的核心内容,当然在商业计划书中,团队建设和客户群的定位也是商业计划书展示的重点。

4 结语

提高大学生创业融资能力的有效工具是商业计划书的编写,在创业初期阶段,商业计划书的编写主要包括商业计划书的梗概、创业项目的商业模式和商业模式设计、创业项目、创业产品的亮点、商业实施计划、团队建设、财务风险控制计划等内容,对于商业模式和商业模式的理解提到实用阶段,商业模式的收入模式、价值评估模式、生产线流程、盈利模式、经营模式都要进行细致的研究,结合创业项目进行精心的设计和细分市场的调研。通过商业计划书的编写达到创业融资能力提高的目的,从而找到合适的投资战略合作伙伴,解决资金合作、筹集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6.

[2] 刘大允,李靖茂.论高校和谐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

[J].教育导刊,2010,(3).

[3] 王涌.创业融资与商业计划书[J].科技投资,2006,(10).

[4] 盛亚辉.创业投资策划与商业计划书――创业成功的必由之路[J].科技创业,2003,(3).

第2篇

[关键词] 社会资本;PPP;合作;建构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1. 042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1- 0088- 02

0 前 言

伴随我国内部基本设备建立的日益普遍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形式也在持续更新,该形式有了更加广阔的进展空间,于国内基本设备建立中的作用越发关键,不管是凭借着PPP来完成金额供应的私营企业,还是完全涉足于PPP模式中当局政府机关,都需准确认识到政府与社会投资合作(PPP)形式的内涵,综合把握PPP形式下筹集资金含有的风险类型,选取最适合有效的办法承担风险。故探究新时期我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的合作的建构问题意义重大。

1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概述

1.1 PPP的内涵

所谓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英文表述为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取每个单词的首字母便是PPP,指的是于基本设备和公关服务行业构建的长时间的合作关联。政府与社会投资合作(PPP)本身也属于基本设备投资和运输的形式之一,是机制上的创意化,形式不一,且PPP模式在多数情况下,会由社会资本担当设置、建立、营运、保护基本设备等事项,并经过“投资者付出的资金”与必须的“政府投资”等取得一定的资金报酬,政府当局机关主管基本设备和公关服务的价值与质量上的监督管理,进而确保收获到最多的利润。

1.2 PPP的主体

PPP的主体包括两方面,即政府和社会资本。

1.2.1 政府

政府方在项目引导上,通过发改委文件和财政文件对PPP中的项目进行规定。当然,既然政府参与其中,自然也对政府方进行了规定。政府方是必须具备有相应的行政能力或者有相关授权的实施机构。规定中指出,由发改委批示的相关行业管理部门、行业运营公司、事业单位、其他相关机构来作为政府授权的项目实施方。而财政部却指出应该在项目所在地的相应级别政府或政府授权机构来作为PPP项目内容中的实施方案,财政部的这一规划,并没有明确划定政府的授权范围。

1.2.2 社会资本

在PPP项目上发改委所规定的社会资本有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甚至涵盖了其他投资、经营主体。但在财政部的项目规划下,将社会资本划为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民营企业。更颁布规定,限制本级政府下属的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控股的国有企业(上司公司除外)作为社会资本进行政府辖区内的PPP项目参与。

以上对比可以看出,发改委的文件对于PPP项目来说其社会资本的涵盖范围比财政部要大。但其文件内未有对本级政府下属公司参与本级政府辖区内的PPP项目资格进行相应规定。 2 新时期我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在合作建构中遇到的问题

2.1 未清楚意识到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合作建构的重要性

新时期我国并未在投资机制革新的角度上意识到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合作构建的首要性,对于PPP合作建构的展开欠缺职责性与急迫性。单纯地将PPP合作的建构目的解释成便于增加投资,以减轻区域的资金压力,未从根本上意识到PPP合作的建构对于促进国内投资机制革新和经济增长、完善投资要素、促使政府机关转变职责等方面有着不可缺少的价值。有的机构觉得PPP工作已推行了很多年,能完成的工作都已完成,无需创新,缺乏工作主动性。

2.2 未精准掌握好怎样实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合作建构

新时期国内很多机构未精确明白政府与社会投资合作(PPP)的内在涵义,对于怎样施行PPP合作建构缺少全面认知,没有把握住施行PPP形式的过程与需求,就无从知晓该怎样去预备、选取与正式开展PPP形式,若是预备工作做得不足,便会使整个PPP工作缺乏一定的质量,甚至有的PPP形式仅仅是规划构思,根本未曾正式运行。当前有些人会把PPP合作建构看成是之前的部门投资监管事项,于现实运作中仅仅有着单纯的投资思想,缺乏创意和改进,令整个工作的运转速度更加缓慢。

2.3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合作的建构欠缺协调有序的统筹

当前国内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合作建构部门中的多数对于国家出台的相关机制文件没有统一的学习和全面的理解,在现实工作时,互相间未进行交流合作、明确分工,欠缺协调有序的统筹。因政府与社会投资合作(PPP)合作的建构属于项极具专业性的工作,牵扯到很多的律法规则、且步骤繁杂,但国内各机构间缺乏协调统一性,独自工作,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PPP合作建构的开展。

3 新时期我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合作建构策略与建议

3.1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增强有关机构对PPP合作建构认识

要加大对于国家出台的相关文件的学习力度,精准掌握国家出台文件的精神,协调认知,深化了解,增强有关机构对政府与社会投资合作(PPP)合作建构价值的认识。强化有关PPP工作的培训力度,拟写经典事例,归纳出PPP合作建构的最有效实施步骤,并将结果传授给有关机构,努力提升政府机关展开PPP合作建构的实力。此外,还要强化对此的宣传度,将可PPP合作建构的有关常识放置于宣传媒介中公示开来,增强大家对该建构形式的认知,减少社会资本取得有关消息的开支,同时也会令更多人意识到政府与社资本合作(PPP)合作建构实施的重要性,利于此工作的顺利推行。

3.2 设立有关律法维护机制,增强PPP合作建构的可持续性

设立政府与社会资本诚信评估与黑名单机制,创建国家领域内的市政公共事务机关与社会资本合作诚信平台,遵循特定时间将所有PPP事项参与者的诚信状况公开化,并将此放置于评估系统中进行考究。设立律法维护和纠纷处理机制,合作建构时要事先约定好,若是有纷争,需到高级法院处理,规定好推行不同地方纷争的处理方法,尽量避免本地机关干涉纷争的力度。此外,可拟制《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法》或《特许经营条例》等带有律法性质的条例,来增强PPP合作建构的可持续性。

3.3 改进与健全有关匹配政策,推动PPP合作建构工作开展

新时期国家可改进与健全有关匹配政策,推动PPP合作建构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降低程序的开支:健全金融策略,增强各大金融部门对于PPP合作建构工作的扶持度,减少集资成本;改进税收策略,经减少或除去参与市政公共设备的社会资本的部分税务来减轻税务的负担;健全土地策略,颁布和PPP合作构建形式匹配的土地策略,减少使用田地的资金费用。此外,还需改进费价策略,政府财务部应适时补充PPP合作建构中的资金短缺,以推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合作建构的顺利实施。

主要参考文献

[1]全宗婢.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PPP模式)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6(28):19-20.

第3篇

关键词:农地整治;界面管理;WBS矩阵;依赖结构矩阵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05-1008-06

Study on the Organization Interface Management of Farm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s in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Mode

ZHOU Chun-fang,WANG Wen-xiong,YANG Gang-qiao,QIAN Sheng

(College of Economic and Land Management,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 430070,China)

Abstract: The farmland consolid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ensure national food security and realize farmland gross trends to balance.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at present, such as capital shortage, low efficiency etc. However, these problems could be effectively solved by introducing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model in the farmland consolidation programs. The tissue interface of land renovation projects in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mode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t would help the interface management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farmland renovation project by the integration of the DSM and the WBS matrix.

Key words: farmland consolidation; interface management; WBS matrix; dependency structure matrix

农地整治是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我国自实施农地整治项目以来,取得了显著成绩。1997~2009年全国整理农用地约1.33×107 hm2,补充耕地约3.06×106 hm2,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土地可持续利用做出了重大贡献[1],但在开展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2,3]。究其原因主要是现阶段农地整治项目被纳入政府的公共产品投入范围,公众参与程度低,社会资金注入较少,单一的财政投入机制对项目实施和管理主体激励不足。

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治复垦开发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76号)中明确提出,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引导公司、企业等社会资金参与土地整理复垦项目。“政府主导,农户与农村合作(集体)组织参与,企业投入”的公私合作模式是解决目前我国农地整治项目一系列问题的理想模式。公私合作模式下的农地整治项目,是由政府确定农地整治项目的范围、规模,遵循依法、公开、公正与公平原则,通过招投标选择投资方,并签订相关合同协议,确定农地整治补充耕地的建设规模、双方权利义务、竣工时间以及投资回报等问题,投资方以综合投资方式参与(投资方既投入资金,同时也参与项目的工程建设);同时引进农户与农村合作(集体)直接参与的监管机制,确保项目按时顺利竣工;项目竣工结算以政府审计结果为准,政府依据投资方的投资总额给予投资方相应的回报。公私合作模式作为我国农地整治项目的融资方式之一,打破了政府有限的资金投入对开展农地整治的限制,遵循“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4-6]。但公私合作模式下的农地整治项目跨组织行为众多,参与各方的项目目标复杂,因利益冲突或协作失控而容易在界面处产生问题。因此,如何在项目运作过程中识别和管理这些界面,使界面对项目目标的不利影响最小化,对提高农地整治项目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1 公私合作模式下农地整治项目的组织界面分析

1.1 组织界面及其管理

组织界面是建设项目参与各方之间的相互连接,组织界面包括项目从开始策划到项目运行管护整个建设过程中的个人和组织之间的关系[7]。而组织界面管理指通过组织之间的界面设计、界面障碍识别、应对等管理措施,实现界面双方(或多方)之间在工作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流动之间的协同与集成,促进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化的实现,并使其持续处于和谐状态的管理过程[8]。

组织界面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各参与组织信息的缺乏以及对信息的误解[8-11]。从目前已有的相关研究看,进行组织界面管理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项目界面识别,划清界面界限,明确工作任务和管理职能[12];二是分析项目各阶段涉及到的参与组织,探究各参与方的关系,促进界面双方的信息沟通[13,14]。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利用WBS矩阵与依赖结构矩阵(DSM)的集成,对农地整治项目的组织界面进行管理,减少项目中的非价值活动,使项目过程简化,增加项目的透明度,提高项目的效率。

1.2 农地整治项目的WBS

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即工作分解结构,是将项目行为系统分解成相互独立、相互影响、互相联系的工程活动,以满足对项目进行观察、设计、计划、目标和责任分解、成本核算、质量控制、信息管理、组织管理的需求[15]。通过对农地整治项目的工作结构分解,明确项目的组成,作为项目目标、建立项目组织、落实组织责任、协调各部门与各专业的依据。按照实施过程,农地整治项目可以划分为前期决策、规划设计、组织施工和运行管护[16],其具体工作分解结构见图1。

1.3 组织界面形成的原因分析

在农地整治项目中,由于各参与主体的专业差异,且不同组织由于组织目标与文化背景存在差异,形成了组织边界,产生了组织界面沟通的障碍。结合公私合作模式的特点,通过分析农地整治项目管理中的不良现象,可以发现信息不对称、工作任务和管理职能分工不明确是影响组织间协同集成的主要原因,从而导致组织界面障碍的形成。

1)信息不对称。在项目信息收集、传递、处理与分析、分送的过程中,由于信息黏滞、信息延迟和信息失真导致信息耗损、变形,使信息不对称,形成组织界面双方障碍[17]。

信息黏滞即组织间产生的各类信息常常滞留于其自身的信息源周围,使信息无法顺畅流通,导致界面双方信息不对称。如农地整治项目施工单位比设计单位更了解其自身的建造方法和技术,但由于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无合同关系,投资方又可能缺乏协调能力,这就可能导致施工单位相关建造信息滞留在其组织内而不能和设计单位共享。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单位可能出现设计错误,导致施工过程中的大量变更。

信息延迟即由于项目管理层次众多,组织结构复杂,致使项目信息传送渠道过长,信息传递效率偏低,从而造成决策失误。如农地整治项目在组织施工过程中,农户作为项目受益主体,其意见和需求往往不能及时得以反馈解决,从而导致农户阻止项目施工的事件常有发生。

信息失真是指由于界面双方既有知识的不足导致信息传递时发生错误,从而造成信息不对称。农地整治项目参与主体众多,各参与主体知识结构、理解能力存在差异,对收到的项目信息有时不能完全理解,在译码的过程中就可能出现失真;另一方面,信息发送者由于知识的不完备,编码能力不足,存在描述不准确、表达不清楚等问题,由此造成界面双方信息的不对称。

2)工作任务和管理职能分工不明确。将公私合作模式引入到农地整治项目中还处在初步研究阶段,相关法规及制度还不是很健全,投资方工作任务和管理职能分工不明确,政府部门和投资方的工作界面划分无科学依据,政府部门与投资方的界面协调难度大,影响到农地整治项目的质量与效率。农地整治项目众多参与组织之间的工作任务及职能分工不明确,导致有些工作没有单位负责,出现管理缺位的现象,尤其是在项目竣工后的后期管护中,由于缺乏管理单位,使得项目的使用年限大大缩短,从而降低了农地整治项目的投资效率;另一方面,有些工作任务多个单位负责,出现问题后又会导致相互推诿责任的事件发生。

2 基于WBS矩阵与DSM集成的农地整治项目组织界面管理

2.1 农地整治项目的WBS矩阵

WBS矩阵更有利于形成清晰的组织结构、确定具体工作的分配、落实岗位责任[18,19]。表1是由农地整治项目的ABS与PBS相结合构成的WBS矩阵,WBS矩阵的行代表农地整治项目的通用步骤,列表示农地整治项目的子系统,并对适用于各子系统的通用步骤作“X”标志,这样有助于对农地整治项目的各个子系统工序进行充分确认。通过WBS矩阵可将农地整治项目中所有的工作任务都以矩阵的形式表示,避免项目工作范围出现缺漏。根据工作任务的大小可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和合并,形成工作包。

农地整治项目的参建单位众多,关系复杂,各参与方对本职工作范围通常认识不清,导致在界面之间存在灰色地带。WBS矩阵通过工作包可以明确工作职责,消除界面处含糊不清的问题(图2)。通过对界面的清晰定义,及时覆盖灰色地带,进而对任务进行分工,明确各参与方的工作范围和各单位或部门间所承担的不同管理职能,使参建单位有明确的责任分工,避免有些工作没有单位负责,管理缺位的现象发生。

2.2 农地整治项目的依赖结构矩阵(DSM)

信息不对称是形成组织界面障碍的主要原因,如何保障项目各参与组织间的信息有效快速地流动,是实现组织界面管理的重要措施。依赖结构矩阵(DSM)由Steward于1981年提出,通过反映项目过程中各要素间的信息交互作用,有利于对项目进行可视化分析,提高项目的透明度[20]。若用A表示DSM矩阵,矩阵中非对角线上Aij上有“X”则表示矩阵中i行对应的工作任务需要j列对应的任务提供信息才能开展工作;Aij处为空,表示i行对应的任务不需要j列对应的工作提供信息就能开展工作,表2是依据农地整治项目工作过程得到的DSM。

从表2可以看出,农地整治项目的工作步骤存在两种关系:顺接和耦合关系(图3)。在顺接关系中,“土地清查”必须在“项目选址”工作完成后才能够开展,只有县(区)政府等相关部门确定项目区后,县(区)国土资源局才对所选项目区进行土地权属的清查工作,也就是A提供信息给B,否则B无法开始工作。在耦合关系中,“施工建设K”需要依据H上报的项目设计成果开展工作,而当K执行后,发现项目设计存在不可行之处,也会返回信息给H,对设计成果进行修改,也就是进行设计变更。从图3显示的两种关系看,农地整治项目DSM中,两个任务组成的二元矩阵所反映的是工作信息流,信息由“X”所在的列工作任务逆时针向相邻的行工作任务传递。

2.3 农地整治项目WBS矩阵与DSM集成

农地整治项目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包括土地平整、灌溉工程、道路工程和防护工程等,而且各工程任务间相互关联,若某个任务在实施中发生变更,会导致其他任务的重新规划设计而延误项目的施工进度。将WBS矩阵和DSM矩阵结合,通过采用矩阵形式表达各种相互关联,既能反映农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各步骤间的相互关系,又能反映项目各分项工程的内部关联。WBS矩阵与DSM的集成有利于项目运行的透明化,便于及早发现项目中的相互交互信息,从而有助于项目的界面管理。从图4可以看出,WBS矩阵与DSM集成包括3个部分:农地整治项目的分项工程DSM、农地整治项目过程的DSM以及农地整治项目的WBS矩阵。从农地整治项目分项工程DSM可以看出,在土地平整工程后,可同时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和道路工程建设,且农田水利工程和道路工程存在耦合关系,当农田水利工程或道路工程发生变更后,会导致另一工程的变动。当农地整治项目某一单项工程发生变更时,从农地整治项目的分项工程DSM中可以清晰查看与其存在界面接口的其他分项工程,这些分项工程可能也会因此发生变更,从而引起相关步骤的变更。通过农地整治项目WBS矩阵,设计变更的信息传递到农地整治项目的过程DSM,由DSM所反映的农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间的迭代、交互耦合的关系,可以将变更信息准确有效地传递给相关过程参与的组织或个人,从而提高组织界面管理的效能。

3 小结

农地整治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农地整治项目还存在投资渠道单一、资金缺乏、公众参与程度低、项目设计变更频繁、项目施工后效益低、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在农地整治项目中引入公私合作模式,是解决当前我国农地整治项目一系列问题的主要途径。但公私合作模式运用到土地整理项目中目前还没有完全统一,相关法规、规范还不完善,导致农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组织界面障碍较传统模式更为显著,界面管理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工作分解结构,对公私合作模式下的农地整治项目的组织界面进行分析,得出如下两点结论。

1)农地整治项目的组织界面障碍形成主要是由于信息黏滞、信息延迟和信息失真使得界面处各组织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工作任务和管理职能分工不明确,影响组织间协同集成。因此,对组织界面管理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项目界面识别,划清界面界限,明确工作任务和管理职能;二是分析项目各阶段涉及到的参与组织,探究各参与方的关系,促进界面双方的信息沟通。

2)WBS矩阵更有利于形成清晰的组织结构、确定具体工作的分配、落实岗位责任;依赖结构矩阵(DSM)通过反映项目过程中各要素间的信息交互作用,有利于对项目进行可视化分析,提高项目的透明度。通过WBS矩阵与DSM的集成,既能反映农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中步骤间的相互关系,又能反映项目各分项工程的内部关联,因而便于及早发现农地整治项目中的相互交互信息,有助于项目的界面管理。

参考文献:

[1] 观点地产网.财政部国土部:将投560亿整治10省区农地[EB/OL].http://finance.stockstar.com/SS2010052030195005.shtml,2011-03-26.

[2] 黄烈佳.当前我国农地整理有关问题探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23(1):77-79.

[3] 曾向阳,马晓茗.农地整理产业化的内涵与制约因素分析[J].农村经济,2003(1):60-62.

[4] 韩霁昌,成生权,张红凯.企业参与土地开发整理的探索[J].中国土地,2002(4):37-39.

[5] 谢俊莹,李俊娜,曾 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5):37-39.

[6] 毕宇珠.乡村土地整理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研究――以一个中德合作土地整理项目为例[J].生态经济,2009(9):38-41.

[7] 张悦颖,乐 颖,胡 毅.上海世博会大型复杂群体工程建设项目界面管理研究[J].建筑技术,2010,41(4):308-311.

[8] 温 冉.基于代建方的工程项目组织界面管理[J].项目管理技术,2010,7(3):17-21.

[9] CARDER P. The interface manager’s toolkit[J]. Facilities,1997,15:84-89.

[10] PAVITT T C,GIBB A G F.Interface management within construction: In particular, building facade[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03,129(1):8-15.

[11] KELLY B,BERGER S.Interface management: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to improve process safety[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6,130:321-325.

[12] CHUA D K H,GODINOT M.Use of a WBS matrix to improve interface management in projiects[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06,132(1):67-79.

[13] 褚春超, 陈术山, 郑丕谔. 基于依赖结构矩阵的项目规划模型[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6,12(10):1591-1595.

[14] SENTHILKUMAR V,VARGHESE K,CHANDRAN A.A web-based system for design interface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J].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2010,19:197-212.

[15] 成 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16] 李学瑞,汤小橹,金晓斌,等.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大项目特征与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9,23(9):59-62.

[17] 范红伟.信息不对称下的建设项目组织界面管理[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00-105.

[18] 谢 磊,陈 群,虞 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中WBS矩阵技术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0,12(1):102-107.

第4篇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和经济快速发展,市场开始全球化,企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多样化,使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因而企业面临着缩短交货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改进服务的压力。如何以更高的产品价值、更优的产品质量、更低廉的成本、更快捷的市场反应速度和更满意的服务与竞争者抗衡;如何占领尽可能大的市场份额,成为企业经营战略的核心,也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供应链的产生改变了现代企业的竞争方式,使得企业间通过加强合作来提高竞争力,共同将利益蛋糕做大,建立一种“共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中,由于利益的原因,双方之间往往存在着策略的对抗和竞争,或对某一种局面的对策选择,因此须对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采用非合作博弈的方法去分析。

现在非合作博弈在经济管理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Nash均衡作为非合作博弈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所有应用领域中希望得到的最优状态。虽然理论上已经证明了它的存在性,但是并没有给出求解Nash均衡的一般性算法。尤其是对规模较大的问题,现有的方法很难给出解。随着现代优化算法的发展,人们开始把遗传算法引入到均衡求解中来。2001年,陈士俊等[1]提出了一种求解Nash均衡解的遗传算法。仝凌云等[2]运用双种群自适应遗传算法解决了虚拟企业伙伴选择的问题。王成山等[3]以改进的遗传算法为基础,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输电网投资博弈的均衡分析方法。以上这些算法都是对经典的Nash均衡设计的。2004年,曾玲等[4]针对产品价格为模糊变量的一般递阶资源分配问题,设计了一个求解Stackelberg-Nash均衡解的基于模糊模拟的二层遗传算法。本文将在此基础上为模糊非合作博弈设计一个求解模糊均衡的基于模糊优先关系的遗传算法,并通过一个实例进行验证。

一、模糊非合作博弈

定义1局中人的集合为,局中人的策略集为,当每个局中人选定一个策略()后,就形成了博弈的一个局势;对于每一个局势 ,局中人 有一个模糊支付函数,则为一个模糊非合作博弈。

定义2设是模糊非合作博弈的一个局势,如果

则称为的一个均衡局势。

定义3对于模糊非合作博弈,为局中人的模糊占优策略的隶属度为

.

定义4对于模糊非合作博弈,局势S为的模糊均衡的隶属度为

.

定义5对于模糊非合作博弈,如果对隶属函数有

则称局势为的最优模糊均衡。

二、求解模糊均衡的遗传算法

对于模糊非合作博弈,其最优模糊均衡满足。显然这是一个组合最优化问题,随着局中人数量以及策略集元素的增加,求解最优模糊均衡的计算量是指数增长的。这是一个NP-hard问题。

我们将每个局势看作自然界中的一个生物体,每个局中人的策略看作是生物体的不同染色体。正如生物体的生存性质与染色体组的基因关系,最优解也将是算法过程中的最优模糊均衡,从而获得有限n人非合作模糊博弈的最优模糊均衡。在此我们假设所有局中人均有m个策略。

首先我们对问题进行编码。根据非合作模糊博弈的特点,本文采用常规码,对于局中人,其策略集为,向量是局中人的决策向量,其中表示局中人没有选取第个策略,表示局中人选择了第个策略。所有局中人的选择构成了博弈的一个局势,则局势可以用向量表示。

随机选择个局势作为初始群体,

由定义4,可知衡量最优模糊均衡的指标函数为:

又由定义2,3,局势为模糊均衡的隶属度是:

现在问题转化为求的最大值。作适应函数:

计算概率

并以此概率分布从中随机选一些染色体构成一个种群(集中可能重复选中的一个元素)。

因为前面采用了常规编码,而局势的变化随每一个局中人策略选择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选择规则时,我们采用单亲遗传法。

从1到中随机选取个数,对于每一个,将第个分量与第个分量交换当时,;得到新的,组成新的局势。将中所有染色体进行上述,得到。

以某个较小的概率p发生变异,得到,令,,形成新的群体,循环计算。

当或者迭代次数达到某个次数时,终止程序。

简单遗传算法有可能不收敛到全局最优解,因此需要简单遗传算法作一点改动,每次记下当前最优解并在群体状态最前增加一维存放当前最优解,则遗传算法收敛到最优解。

改进后的遗传算法其主要特征是:进化的每一代,记录前面各代遗传的最优解并存放在群体的第一位,这个染色体只起到一个记录的功能不参加遗传运算。

现将模糊均衡的改进遗传算法叙述如下:

步骤一:给定群体规模,初始群体;

步骤二:对群体中的每一个染色体计算它的适应函数

,;

步骤三:若停止规则满足,则算法停止;否则,计算概率

以此概率分布从中随机选一些染色体构成一个种群;

步骤四:通过单亲遗传法进行,概率为,得到;

步骤五:以一个较小的概率p,使得一个染色体的一个基因发生变异,形成;在中记录当前最优解,,形成一个新的群体;

返回步骤二。

三、实际应用

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来验证一下算法的有效性。

假设现有同行业的两个制造商甲和乙,他们希望建立供应链的方式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过程中,各自有3个可供选择的供应商,他们的选择结果是互相影响的,根据不同的情况,甲和乙的收益矩阵如下:

遗传算法的参数选择:群体规模=3;概率为0.5;变异概率为0.2;算法终止条件为:迭代次数达到100或者当均衡隶属度高于0.5算法停止。通过计算,我们得到上述问题的最优均衡局势为甲选择策略3,乙选择策略3,即局势(3,3)为模糊均衡的隶属度为0.214。

四、小结

本文先给出了具有模糊支付的非合作博弈的定义,以及求解模糊均衡的定义,但是发现当局中人数量较多,或策略较多时,依靠枚举法进行求解是非常繁琐的,这是一个NP-hard问题。为了求得最优模糊均衡,在一个求解Stackelberg-Nash均衡解的基于模糊模拟的二层遗传算法的基础上,为模糊非合作博弈设计了一个求解模糊均衡的基于模糊优先关系的遗传算法,并给出了求解最优模糊均衡的改进遗传算法,最后通过一个实例进行了验证。

[1]陈士俊,孙永广,吴宗鑫.一种求解Nash均衡解的遗传算法[J].系统工程,2001.19

[2]仝凌云,陈增强,袁著祉,安利平.虚拟企业伙伴选择的双种群自适应遗传算法[J].计算机工程,2006.32

第5篇

贸易增长扩大人民币业务需求

瑞士是欧洲发达国家,拥有雄厚的科技实力和产业优势。瑞士虽然经济发达,但国内市场狭小。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中国和瑞士的产业部门处于不同的发展层次和阶段,竞争性不大,互补性较强,有着很好的贸易基础。根据瑞士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3年瑞士对华出口额为87.6亿瑞士法郎,比上一年增加11.9%,比2005年增加了1.5倍;2013年瑞士与中国的进口贸易额为114.3亿瑞士法郎,比上一年增加11.1%,比2005年增加2.4倍。根据中瑞自贸协定,瑞方将对中方99.7%的出口立即实施零关税,中方将对瑞方84.2%的出口最终实施零关税。如果加上部分降税的产品,瑞士参与降税的产品比例是99.99%,中方是96.5%。零关税扫清了两国间自由贸易的障碍,自贸区的“贸易创造效应”明显。

随着双边贸易额的扩大,人民币业务的需求量必然增加。目前,瑞士进出口贸易主要结算货币是瑞士法郎、欧元和美元,瑞士对外贸易的90%使用这3种货币结算。随着中瑞贸易额的增加,中瑞进出口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的比重将不断增加。增加人民币在两国贸易结算中的比重有利于企业减少外汇风险,降低融资成本和交易费用。中国出口企业考虑外汇风险等因素更偏好于人民币结算,通常会给予以人民币结算的外国进口商一定的折扣。据中国人民银行估算,如果海外进口商使用人民币支付,将使货价降低2-3%。瑞士已成为领先的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中心,从业人员达 1700 人,但目前瑞士银行提供的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主要以美元为主(也使用瑞士法郎和欧元)。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和人民币贸易融资业务需求的增长,瑞士银行必将推出人民币产品。

双边投资促进金融合作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截至2012年底,瑞士吸收外商直接存量为7326.5亿美元,主要来自于荷兰、卢森堡、美国、奥地利和法国,五国在瑞士的直接投资存量占瑞士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存量的73%。而中国在瑞士的直接投资存量很小,中国企业在瑞士投资还处在起步阶段。瑞士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国是美国、卢森堡、荷兰、英国和德国,截至2012年底,上述五国在瑞士的直接投资存量达到5678.1亿美元,占瑞士海外直接投资总存量的一半。与主要投资目的国相比,瑞士在华投资规模不大,但增速惊人。1993年-2012年,瑞士对华投资呈稳步上升趋势。截至2012年底,瑞士对华直接投资存量达到148.1亿瑞士法朗,比上一年增加12%。从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截至2013年2月底,中国累计批准瑞士对华投资项目1487个,实际利用瑞资51.2亿美元,约400家瑞士企业在中国设立了900多处分支机构。瑞士已成为中国在欧洲第五大外资来源国。中国企业在瑞士投资也呈上升趋势,目前有70多家中国企业赴瑞士进行大型投资。随着中瑞双方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大,以人民币计价的外商直接投资可以为瑞士的银行带来巨大的顾问及资本市场服务机遇。双边投资的增加将使深化金融合作成为双方的共同需要。

加强金融合作是双赢之举

第6篇

2、买金融产品

3、开网店

4、做股东

5、买福利彩票

经验步骤:1借钱:自己借钱给朋友,但要求他付一点利息,这利息就作为小额投资的回报了。

2买金融产品:下载一两个金融理财产品的手机APP,选择购买其上的小额的金融产品。

3开网店:投资一点钱,交一点保证金什么的,在网上开一个网店,就有收入的了。

4做股东:朋友开了一间公司或者合作社什么的,认为确实有得赚之后,投入一些小额的资金,成为股东,等着年底分红,取得回报。

5存银行:把钱存在银行里,钱生钱,没有任何的风险,是一种不错的投资。

第7篇

企业与科研院校在产学研合作中,其利益目标的不同和风险因素的未知性使他们之间的合作无法顺利进行。科研院校的优势是科研力量强,技术创新能力强,高新技术成果多,其弱势是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弱。因此科研院校与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上存在结构性矛盾。具有先进性的科研成果在现实企业的生产工艺上无法生产或转化成产品,二者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反映出产学研前后环节整体衔接的不顺畅。

2最后是产学研合作风险投资机制还未建立

对于产学研合作项目中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存在着利润大、投资大和风险大的问题。这样大的投入主要依靠政府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其客观需求,而企业的自筹资金又非常有限。因此,若想做大的据对已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企业调项目,必须使用过银行贷款、从股市中筹集、国内风险投资、发行企业债券、国外风险投资等融资形式,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加快企业的发展步伐。

3提升吉林省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

3.1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创新意识

要逐步转变政府职能,政府的主要作用体现在政策引导、激励和监督等方面,不要直接干预企业的创新活动,在企业、科研院所、中介机构以及投资者之间起到组织领导和间接调控的作用。要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的财政、金融、人力资源管理等支持性政策,建立高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和风险机制,政府不再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而把企业、科研院所和中介机构等培养成技术创新的主体,在企业和科研院所之间建设好创新中介服务平台,不断提高创新中介服务能力,以推动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

3.2完善技术创新的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

首先要制定科技投入政策。由于技术创新,特别是基础研究具有很强的外溢性和风险性,而单个企业的投资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有限,因此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能力和积极性不高。为了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可以由政府牵头建立立技术创新的风险基金,采取资金补贴的方式鼓励企业开发的新产品。其次要制定有利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比如如果想鼓励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可在现有税收政策上进行减免,采取加速折旧制度和继续实行出口退税政策,以减轻企业的税负。对企业的新产品或者是高新技术产品实行低税率征收政策,以增强企业发展后劲。还要制定金融信贷政策。由政府牵头,带动企业、科研院所、银行及其他投资者合作投资成立风险基金,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或科研单位进行技术创新的投资或担保。

3.3建立和完善吉林省区域技术创新体系

第8篇

由于贸易政策范围的扩大,“传统”贸易政策的戒律也就成了问题。对贸易政策(和其它政策,诸如产业补贴和研究与开发政策)的分析与实施一直是以产品原产地或厂商的原国籍是可以精确地确定为假设前提的。由于在世界许多地区拥有工厂和业务,全球性公司的兴起表明我们对国民收支帐户中投资规模和其它相关项目现行惯例的经济重要性的理解是多么不完整。同样明显的是,对产品原产地和厂商的原国籍必须重新考虑,对不同国家经济的多重联系也必须更详尽筹划。

在传统贸易政策考虑政府应怎样消除扭曲的同时,“战略性”贸易理论寻求鉴别一种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政府能够通过与厂商有意合作来引起对本国优势的扭曲。除了所有其它的批评之外,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面临着同样基本的异议是阻碍国家使用关税和/或补贴去窜改其贸易项目,它还会因其它国家试着追随类似的政策而招致报复。

现实世界的竞争仅能接近“完全竞争”理论上的水准,在完全竞争中,任何单个厂商活动都不能对价格产生影响。事实上,竞争政策并不在于分析每一个可能的市场结构的效应,而是寻求开发那些能获得和改进经济活动的竞争过程的规则。

竞争当局面临的一个主要困难是怎样区别健康竞争和厂商破坏竞争过程的努力。处理这一问题需要注意厂商行为和市场结构。在定价方面有一个好的例子,强有力的价格竞争和相应的生产者市场份额的重大变化通常出现在高竞争产业——如汽车和计算机产业。但在某些情况下,厂商可能为了将某些或全部竞争对手逐出市场而降低价格,然后,将价格提高到比足以补偿原来放弃的利润更高的水平上。

为了确定这种“掠夺性定价”是否正在出现,竞争当局通常调查这种战略是否能够成功,而这又取决于该市场的可竞争性的大小,即新厂商易于进入该产业,易于为竞销而削减已占市场者的高价,并易于在价格急剧下降时退出市场。同样地,在“垂直制约”(生产者和销售商之间签订协定)的情况下,竞争当局要分析可能的影响而不是简单地使用一揽子禁令。此外,这种潜在的影响将部分地依赖于诸如销售中的可竞争性程度、对手生产者的规模和数量等市场结构因素。

竞争政策的实施,要求判断许多成功与失败机会相若的情况,这可提高经济效率。在某些情况下,通过鼓励厂商之间的竞争可以提高效率,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当存在明显的规模经济收益时,更少数量的厂商表现得宽容大度。市场对国际贸易越开放,它们造成的竞争问题就可能越少。更自由的贸易实际上意味着市场的扩大,实际的和潜在竞争对手的增加,每个竞争者都争相求得消费者惠顾。

所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都拥有关于竞争的复杂规则和相关的完备法律制度。这些规则有几个共同特征,它们隐含在那些涉及厂商间一致行动和单个厂商获得垄断地位图谋的基本条款的法律框架之中。一般说来,国内竞争政策中最常见特征是禁止大厂商的完全固定价格、分割市场协定以及反竞争行为,而最大的分歧则是在排除和豁免的性质和数量以及行政和政治处理自由的程度方面。在过去十年中出现的明显的政治集中性,部分地是由于广泛地转向更加市场导向的政策,部分地是由于国民经济日益开放。这种集中性明显地表现在国家垄断的解体和面对全球性竞争而放松了对合作投资和合并的限制两个方面。

政策目标的摩擦

虽然贸易政策和竞争政策具有相同的总目标,但从理论上说,它们在导向上却有两个主要区别。首先,更广泛的目标在贸易理论中更为流行。结果,在实践中竞争,政策更多注重消费者之所想,而贸易政策则更偏重于生产者利益。其次,贸易政策在制衡其它国家的政策时有更显著的抵销作用,例如,贸易限制措施可以用来作为从其它国家获得让步的谈判筹码,或用作对它们不尊重国际义务的惩罚。

为什么贸易政策似乎比竞争政策追求更多样化的目标?一种主要解释是干预主义者/保护主义者措施是一种支持国内集团的政治上便利的方式,但它们转移调整负担给外国人,而对国内经济的成本却是分散的,几乎是看不见的且不能在公共预算上反映出来。怀有特殊利益的院外游说集团在那些没有有约束力国际规则的领域更加有效,因此偏好“自愿”出口限制措施;相反,赞同多边规则的一个论点是它们使政府免受国内的游说。此外,由于贸易措施对其它国家产生直接(但最终不一定必然有效)的影响,它还偶尔用作对外政策的工具。因此,为实现某种非经济目标,贸易措施比竞争措施更加便利和有利。

政府单纯为了完全自由贸易的理由而采取贸易措施的情况并不存在,没有保护贸易完全自由的多边规则,因此,常常出现新的贸易限制措施以取代那些在以前贸易谈判中取消了的贸易限制措施。并且,一些国家会偶然用其影响去帮助自己的厂商获得市场份额——即使要付出效率代价——因为它们希望从更多的出口中获益。但一些国家也相信它们不得不采取单边行动以抵销其它国家贸易壁垒的负面影响或迫使它们清除这些壁垒。因此,由于现实世界中的商业交易不是在力量相等的国家之间进行,小国的权利没有得到有效保护,还因为小国关注外国限制措施对本国厂商竞争力的影响,贸易政策比竞争政策有更广泛的议程。简单地说,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从制度上看,由于世界经济并不是完全一体化的,贸易政策承担着这些额外角色的压力。

但这并没有说明为什么贸易当局经常求助具有反竞争效应的措施。从理论上说,在特殊情况下,某些措施即使是反竞争的,它们对单个政府可能是最优的政策。例如,可能引起争议的是,针对占优势的外国厂商的“最优”政策是建立相应的国内企业作其对手。但在实践中令人困惑的是,扭曲竞争的流行措施却被用来提高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或尽可能使生产者盈余和消费者得利数额最大化。这些措施会因为屈于生产者的协同压力而比作为提高社会福利适当步骤而更可能被采用。总之,这些措施对竞争的影响会因为贸易政策所关心的是国内厂商的状况而不是市场的状况而被忽视。

冲突的深层根源

竞争政策的社会、政治和其它非竞争目标不在于它做什么,而在于它不做什么。受管制产业(如公用事业)、运输、金融和专业服务常常免受竞争政策的约束,也不受政府贸易协定的约束。当各国间的管制规则和所给的豁免不同时,贸易、投资和其它跨越国界的交易就会产生商业冲突。例如,拥有特殊税收特权的国有厂商的存在,可能会使来自其它国家的私营厂商难以与之平等竞争。此外,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程度地允许管理当局抵制不受欢迎的投资的规则,从而引导着跨国界投资的数量和方向。

这类例子常常在贸易官员解释他们对市场准入的关注时被引用。跨国界交易(包括直接投资)可能比对外国厂商或产品没有法令限制和在市场进入方面没有违背竞争政策的私人障碍更费力和困难。这就是为什么贸易官员要对市场准入和市场进入作出区别之所在。

当市场准入存在问题时,商业冲突也会由于产业界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护它们免受所觉察到的,或声称的不公平竞争而产生。当保护在法律上行不通(或不能由国内法律或国际条约所提供)时,受到压力的政府一个可能的选择就是对外国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它改变政策。

深层摩擦还会由于竞争当局只考虑外国竞争对本国市场的影响,而没有充分考虑其决策对外国市场的影响而产生。实际上,这些外在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出口或进口卡特尔可能不受水平协议的正常约束,其它影响市场的反竞争的水平协议可能被忽视或被排除在竞争政策的范围之外,国内厂商可能不允许同那些来自有大量贸易壁垒的市场的外国厂商进行合作。

暗中的惯例和边界贸易壁垒不是唯一的竞争扭曲。歧视有优势的国内厂商的国内政策也扭曲竞争,如果不是在国内,至少在国家之间是这样。这里又有不同的政策分割,管制产业的许多领域和多种形式的政府援助都在竞争政策的范围之外。

在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在诸如补贴、技术壁垒和欧共体开放管制产业新措施的复杂性等问题上的一系列观点表明,当产业是由少数厂商所操纵,当这些产业的一部分是国有或国家控制的,当市场进入和市场行为是被管制的,以及当一些国内厂商获得广泛的公众支持时,消除对贸易和竞争的扭曲是困难的。对贸易和竞争扭曲的最终消除需要:

·撤销所有的贸易壁垒

·通过审查贸易活动的经济影响来减少对高效生产者的偏见

·强化范围和豁免相当类似的适宜竞争规则

·规范有关产业、技术、技术标准的国内政策和政府行为规则(如公共采购规则)

·建立范规当一国经济状况需要时部分废除正常竞争规则授权的程序

在缺乏全球竞争权威的情况下,取消贸易障碍的努力应相应建立磋商和协调机制以消除竞争规则间相互矛盾解释的差异。竞争和贸易中的磋商和合作已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中取得进展,由于没有有约束力的多边竞争规则,这种机制最初仅能充当更系统和有组织地讨论争端和理解国家间差异的论坛。如果它产生有约束力的后果,它将会逐渐地建立在共同规则的基础之上。

走向协调步骤

这里有三个步骤能够消除贸易和竞争政策冲突的影响。从概念上(但不一定是政治上)说,最容易实施的解决措施是改革现存的贸易管制,以使其反竞争效应最小化。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之一是将现存的贸易限制措施转换成关税。贸易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承诺不采取贸易管理措施(即使是“自愿的”管理措施)。另一个途径是使对贸易措施的经济总体影响的定期审查制度化。贸易措施的改革应相应取消进出口卡特尔从竞争法律和其它相关条款的调整获得的豁免。

第二个步骤是相当困难的,它要求取消现存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对扭曲贸易的国内政策(如补贴,优惠的公共采购,实行不一致的技术标准)建立有约束力的规则和坚持强化反对合谋和垄断性行为的竞争规则——以及这些强化措施应尽可能透明并不受当时的政治问题的影响。

第三个也是最困难的一个措施是处理结构性/制度性差异和扭曲贸易与投资的竞争规则相互冲突的解释。结构性和制度性差异的例子是在合伙兼并和接管、产业的国家所有、合法垄断和管制产业等方面不一致的国内规则和政策。竞争规则相互冲突的解释和应用的例子是对合营厂商、跨国合并的审查以及对谋求效率的合谋事件或限制国际贸易的垄断化行为给予豁免。因此,这第三个措施可能是从逐步统一(比如相同的解释和应用)与多边磋商与合作相联系的关键条款(如在合谋方面)开始,然后逐步演变为采用共同规则和建立一个有约束力的解决争端的机制。

* * *

贸易理论表明——贸易自由化的经验也证明,贸易扭曲最终完全消除仅能通过多边合作来实现。一种国际协定会产生权利、义务以及对潜在收益、成本和对手行为的预期。由于预期决不会完全相同,关于规则解释的分歧必然产生。争端解决机制的目的首先是解决相互冲突的解释和建立对这一制度的信心。不能解决其内在争端的制度不仅可能遗留不受约束力的扭曲问题,还会最终使其成员将它看得无足轻重。

第9篇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为做好意义类主观题要一定二审三对比。

图示如下:

例1中日韩三国在2013年年内将启动自由贸易区谈判,这一决定是推动东北亚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决定”。

中日韩三国间的互相投资仅占三国对外投资总量的6%,三国虽然邻近,但经济互通依然不够顺畅。建立自贸区将会增强三国间经济的互相需求,提升贸易量,消除贸易壁垒,扩大区域内市场,推动三国经济融合,实现三国互利共赢。自贸区机制的建立,将加快中日韩三国的商品和贸易自由化,进一步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也是实现东亚一体化的一个重要步骤。事实上,地区合作绝非只涉及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和安全问题也是重要内容。

根据材料,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中日韩进一步提升合作水平的重要意义。

审题思路:

答案:①中日韩进一步提升合作水平有利于促进三国经济稳定增长,加速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有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②中日韩进一步提升合作水平有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日韩进一步提升合作水平有助于解决发展问题。④中日韩进一步提升合作水平有助于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⑤中日韩进一步提升合作水平有助于推动三国关系朝着睦邻互信、全面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方向前进。

例22013年9月,主席在访问中亚四国期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为欧亚地区的整体合作提供了创新思路,给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五省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能源合作是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的亮点。中亚地区拥有丰富的油气等资源,但基础设施和工业技术相对薄弱,而中国对这些资源有大量需求,并可以在技术转让和基础设施投资方面提供有力支持。

“丝绸之路经济带”总人口近30亿,市场规模和潜力独一无二,各国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合作潜力巨大。但受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以及地理位置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五省区的企业普遍存在规模相对较小、生产成本高、技术创新弱、人才缺乏、资金短缺等问题,影响了企业竞争力。

结合材料,分析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