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10 17:01:0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第1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信息技术;整合对策

语文学科综合性较强,有“百科之母”之称。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手段,对语文教学的形式、内容以及方法等而言都是深刻的变革。相比较过去只能依靠课本和教参的教学手段而言,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手段,不仅能够有效地丰富语文教学的资源,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扩大其语文学习知识面。可以说: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演变成了现代教师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必备手段。本文立足初中语文教学,探索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对策。

一、信息技术辅助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的意义

(一)增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常言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兴趣之重要性。任何一个学习阶段,任何一门学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必经之路。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教学情境等,是必要的手段。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手段,多媒体演示教学、互联网资源优势等,都有助于积极转变过去刻板、单调的语文教学现状,让课堂教学因丰富而具有趣味性。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巧妙地结合信息技术,将丰富多彩的图片、视频、音频以及动画内容等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这种丰富的教学模式,能够促使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进而达到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扩充课堂容量,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现代语文教育,致力于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呢?笔者认为:唯有教师不断改革创新教学课堂,从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开展教学,方能达到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改革传统知识唯一的教学模式,构建更加多元的教学目标,扩充课堂容量,方能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是扩充课堂容量,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一方面,信息技术手段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教师可以在备课的过程中设计好教学课件,有效地节省了课堂板书的时间,是扩充课堂容量的途径之一;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初中语文教师整合信息技术手段,整合视频、图片、音频等教学资源,能够有效地扩充课堂容量。同时,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整合信息技术手段,强化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融入文化教育资源,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综合以上两点可见: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整合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地增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扩充课堂容量,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创新的必要手段。

二、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对策

(一)整合多媒体技术,融入信息化的教学资源信息技术手段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以多媒体演示手段的应用以及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为首选。首先,初中语文教师要精心制作教学课件,以便于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给予学生最佳的视觉体现,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整合多媒体的一些先进功能,如动画演示、超级链接等,让多媒体课件因丰富而多彩。其次,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融入信息化的教学资源,以拓展初中语文的教学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沁园春.雪》一文的教学中,有感情地朗诵是教师教学这首诗的重点,也是难点。初中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诵时,可以巧妙地结合一些优秀的朗诵视频,通过图片与背景音乐相结合的方式,给予学生最佳的视觉和听觉体验,培养学生朗诵的语感,提高学生朗诵的效果。

第2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对策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特征

1.改变了原有的教学地位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和主体来进行教学工作,学生通常都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在课堂中体现不出平等的教学地位。而新课程改革提出: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改变了原有的教学地位,教师要对教学的思想和目标进行优化,构建平等的教学地位,尊重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并且结合学生的差异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

2.增强了学生的参与程度

总的来讲,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行为,因此,学生的参与程度非常重要。在传统的教学中,大多数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整堂课下来经常听不到学生的发言,教师和学生之间更没有互动的情况。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教师应该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从而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需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的课堂学习,保证学生能够切身地参与到课堂的每一个步骤中。

3.做好课前的准备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新课改对教学准备这一方面并没有明确的变化。但是从实际上讲,在教学框架的设计上仍需要进行改进,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在教学前,应该要做好课前的准备,要以学生能够完全掌握教学内容为目标,要以提升教学成果为核心。在准备的时候,要全方位地思考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会得到的收获,如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

1.更新传统教学思路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首先必须要更新传统的教学思路,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具体主要包括三点:

第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以学生整体作为标准的前提下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结合教育的目标,不断地调整教学方向,优化教学策略,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公平和公正,体现学生的地位和价值。

第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科素养是新课改的核心观念之一,对于语文学科来讲,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要结合此情况,积极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感情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交际能力等等,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初中语文的教材中就有很多关于团队精神的文化,同时,团队精神对学生的学习也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打破传统课堂中沉闷的气氛,让学生能够通过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从而提升教学的效果和

质量。

2.更新传统的教学方法

相关调查指出,传统刻板的教学方法是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和参与程度不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更新传统的教学方法,构建开放式的课堂。语文本身就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初中语文教学要加强和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要创设开放性的课堂,拓展教学的空间。

具体来看,可以通过广泛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法来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更新。例如,初中语文包含了很多的故事和诗歌等,以诗歌为例,学生的古文基础较差,大多数时候都很难理解晦涩难懂的文言文,而通过多媒体教学法形成丰富的声音、动画、图像等,则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让学生对教学的内容有更深的认识,不仅能够节约教学的时间,还能够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直观,从而提升学生的参与程度。

3.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进行精心的课前准备和新颖的教学设计,使教学模式更加具有创新性。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例如,互动式讨论、情景教学、实验教学等,同时,教师也要多给予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总而言之,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形成初中语文的课堂氛围,最终提升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较大的要求,因此,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改版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创新、人本和现代教育的理念来丰富初中语文的课堂,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让初中语文能够满足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求。同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更新,不断地丰富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参与学习、互动学习、主动学习,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秋英,赵金凤.探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的教学现状及策略[J].长春师范大学大学:社会自然科学版,2012(3).

第3篇

一、人文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意义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人文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主要如下:

1.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体制对学生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国家所培养出的人才,往往都具有较强的应试能力,却缺乏实践的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且学生的人文素养也存在低下的现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人文教育理念的渗透,对于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健全的心理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也具有积极的作用。由此可见,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重视人文教育理念的渗透,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2.有利于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

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下,不断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是时代教育对现代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传统应试化和灌输式的知识灌输模式,难以实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这种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只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征,忽视了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征。而人文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仅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功能,同时也体现了“人文性”的功能,这对于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促进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理念渗透的现状

当前,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得人文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严重缺失,主要如下:首先,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缺失。对于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师而言,一门心思地培养学生的考试能力,是广大教师教学的基本目标和方向。在教学中,教师忽视自身的人文素养提升,尤其是一些年轻的教师,资历浅,人文素养缺失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正是因为教师自身缺乏人文素养,从而极大的影响了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理念的渗透;其次,过于模式化的教学,严重影响了人文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过于模式化的教学模式,影响了人文素养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从而使得高中语文的人文精神缺失。

三、人文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对策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教师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应当彻底该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强化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同时,不能忽视语文学科“人文性”的教育目标。而人文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要求教师不断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思想,为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奠定基础。

1.不断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

一般而言,教师的人文素养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对学生产生的榜样作用是极大的。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修养,为实现人文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奠定基础。首先,教师要学会自律。这种自律是指教师要通过自身的行为引导和感染学生。例如,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通过广泛的阅读,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并将这种阅读的习惯带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也热爱阅读。从根本上讲,这是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一种感染,却也是培养学生人文修养的有效途径;其次,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对自身的综合素质,自身的教学进行一个科学有效的评价。这种教学评价,对于提升教师的人文修养,实现良好的高中语文人文教育理念的渗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

人文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要求教师形成“以学生为核心”的生本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想渗透良好的人文教育理念,需要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广泛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3.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感受人文光辉

第4篇

关键词:信息化;语文教学;教学改革

自进入全球信息化以来,信息技术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随着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普遍应用,传统的教育模式逐步发生改变,大学语文教学是保障社会人才基本素养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为顺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国民素质受到全球关注。大学语文教学是大学生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对培养大学生良好品德及创造意识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语文教学将文化与科技充分融合,有效地推动我国文化、经济的发展。随着信息大爆炸时代的到来,常规的语文教学已不能适应社会对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学效果得不到有效保证。全面实施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在借鉴传统教学形式的基础上,创新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整合分散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进一步推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进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是保证我国综合竞争力的基础,是信息化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当代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注重教学形式,忽视学生主观能动作用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容小觑。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把握整体教学进度。语文教学以文字展现为表现形式,教师系统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情感的表达。但很多语文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由于自身能力有限,过度依赖传统教学模式,从抽象的语言知识入手,注重形式化教学,解释文字与情感表达得不到融合,学生对教材很难进一步深入探究。教师先入为主,以自己的情感理解为教学导向,学生不能形成独立自主的思想感情,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对语文教学产生不利影响。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教学的有机整体,两者相辅相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利用整体功能的独特优势,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目的。

2.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不高

语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高,对语文教学产生消极影响。优秀的语文教师会及时捕捉到来自学生的反馈,通过对学生面临问题的分析,总结出一套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教学质量得以保障。但现阶段,我国大多数高校语文教师专业水平不高,教学中遇到问题找不到合理的解决方法,影响学生发展。

三、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1.积极创新大学语文教学模式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应以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为切入点,深刻认识信息化背景下语文教学创新的意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资源日益丰富,语文教学应突破常规教学的局限,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在学生理解教材语言知识的同时,运用图片、音乐等,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画面感,使之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会人物情感色彩,逐步达到情感的升华。其次,学校应采取多元化的考核形式,围绕学校教学目标确定考试内容,力求学生得到全面、健康发展。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结合社会发展趋势,确定清晰的教学路线。

2.加大大学语文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应在注重创新的同时,加大语文教师队伍建设。高素养的教师队伍是整个高校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学校师资分配均衡的基础上,对青年教师进行着重培养,为其提供更多的学习平台,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语文教师的积极性,使其为语文教学改革贡献力量。学校在引进新师资力量时,要使教师综合能力与学校办学特点相结合,这是整个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点,因为契合学校教学实际的教师,是推动学校长期稳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高校教育日益受到政府重视,高校培养的人才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全球信息化的新形势下,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已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加的人才需求,语文教学改革是时展的迫切要求。

参考文献:

[1]曾宪文.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刍议[J].语文建设,2014,11(3):24-25.

第5篇

【关键词】语文教育多元文化实施策略

文化和教育相辅相成,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构成了人类文化和教育发展的源泉。文化是人的创造物、类的存在物和整合体,文化是人们所创造的,为社会群体所接受的一切事物。教育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传递者和创造者,文化制约着和影响着教育。就文化和语文教育的关系而言,语文教育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质。同时,文化对语文教育的影响最为明显和直接,是创新和推动文化发展进步的中坚力量。因此,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考察多元化文化背景中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策略,能为学生文化创造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

一.多元文化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现状

1.1语文课程的文化价值观选择多元化

课程文化的核心是其价值观的问题,语文课程在进行教育和传承功能时,语文课程由追求语文的工具价值向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转变,负载着文化价值观的传播功能。在中国当前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引起人们价值观的剧烈冲突。

1.2语文教材的建设多元化

初中学的语文教材大多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语文教科书也进入“多元化”时代。不单单是语文教材上存在着六七套课本“群雄相争”的局面,在内容上,选择和编写也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语文教学的载体呈现了不同趋势,从竹简到纸质文本再到网络电子文本,直接反应着语言教材的多元化发展趋势[1]。

1.3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究多元化

独霸语文教坛数十年的“五环节”教学法,早已被数不胜数的教学方式所取代。像于涟的“人文情感渗透”、蔡澄清的“点拨教学法”、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都极具代表性。在这些教学方法中,读写结合法、自学指导法、情境教学法等的使用也较为常见和频繁。

1.4语文教学评价的尝试多元化

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语文教学评价观点。此观点的教学立足于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在教学评价上注重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强调学生的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同时,评价依据也逐渐多样化,将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以及过程和方法作为评价的依据,更加科学;最后,在评价方式上,实施的是定型评价和定量评价的统一。

二.语文课程改革在多元文化环境下的实施现状

2.1新时期语文课程改革产生的原因

分析新时期下语文课程改革的特点,不难发现其产生的两个基本文化条件:一是文化的反思能力,中国在与世界交流的过程中,产生了语文教育变革的动机;一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稳定社会环境,这是支撑课程改革的制度与物质基础。

2.2新时期语文改革实践的现状

新时期语文改革实践的现状,用“喜忧参半”四个字概括最为精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实施已接近三年,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在加强与生活联系的同时,强调学生主体性地位的提升。但是,在改革下,发现许多教师存在着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不够的问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人生阅历欠缺,阻碍了语文教学改革实践的进程[2]。

2.3新时期语文课程改革出现的问题

在语文课程改革取得成就的同时,课改中也存在着问题。主要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语文课程教学的理念极端化,传统的语文教学倡导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新课改下,教师的绝对权威性被淡化,初中语文教育放弃了基础性的积累和训练,呈现下降的趋势;另外,许多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理解不透彻,没有将人文和人格的培养渗透进学生的学习中;最后,新课程的改革也存在着不平衡现象,语文能力好的学生越学越好,差的越差,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实现初中语文教学变革的实施策略

3.1立足现实,因材施教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群体和个体的差异性是语文教学应当把握的重点。就学生群体的发展状况而言,由于我国经济物质条件区域间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性,要求我国必须因地制宜地利用好当地的现实资源,研制出多元文化背景下本学校和本地区学生的教学策略。就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而言,加强对首尾两头学生的个别指导,增加内向孩子的锻炼机会,进行作业难度的梯度分配,是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真正“因材施教”的有效策略。

3.2适度把握,逐步推进

语文课程改革中,出现了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极端化与程式化运用。例如,教师在对“语文生活观”的理解上,语文教师经常让语文教学和学生的思想与生活相脱离,将语文课程变成了纯粹技术的训练。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教师将教学和生活相结合,丰富了学生学习内容,这无疑具有优越性。但是,不少教师错误地用泛化的人文性来取代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因此,在文化多元的教学改革下,强调教学的理智型,逐步推行语文教学改革,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3.3继承创新,超越升华

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育不同,在传承人文文化,创新历史使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给予学生个体生命发展以关怀,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和塑造学生生命意识上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应当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使语文教学成为民族文化传统延续的手段;其次,语文教育要承担文化建构的历史使命,在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文化素养;最后,语文教学承担着培养新世纪中国人的重任,这也是语文教育在新世纪多元化文化背景下的使命[3]。

结语

人类文化不断向前推进,多元的文化冲突趋势越演越烈。语文教学在我国承担着母语教育的重任,在文化传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从传统语言技能的窠臼中解放出来,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陶冶人性,建构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感情世界,使学生形成完整的个体生命意识,成为立足民族,走向世界的高素质中国人。

参考文献

[1]王培远.语文教育要以人为本[J].文化教育,2010,3(56):91-95.

第6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科素养;语文教师;必备品格;关键能力

中图分类号:G451.2;62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4-0028-01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终身发展所需的最基本的知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当前全球化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正在转型。培育出怎样的新一代,取决于教师能够给学生怎样的教育,取决于广大教师学科素养的高低。学科教学必然呈现“新常态”,立足学科,审视当下,展望未来,提高教师学科素养是必然趋势。

一、教师的学科素养概述

学科素养是指在学科学习和教学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系统的学科知识、学科技能、学科信仰、学科思维方式以及人格特征,是教师学科素养的灵魂。当前,语文学科教师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例如,课堂主问题得不到准确的切入,教师不能有效把握某篇课文的真问题、重难点,以致课前导学单不能规范地设计出来。这些问题,归根到底是学科素养问题。要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关键在于勤学乐学,勇于实践。教师要认真学习各种教育教学专著,了解教育前沿理论,理解具体学科的思想方法、学科的知识体系、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以及学科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策略。对于学科知识,要做到脉络清晰、框架分明,深谙学科内涵。要通过具体学科的教学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合格人才。

二、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践

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要通过语文学科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这需要语文教师有深厚的学科素养,有驾驭课堂的能力,考验的是教师的睿智,教师的素养。语文核心素养,是指终身发展所需的最基本的语文知识、必备品格和语言应用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本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创新。因此,语文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科素养,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实施探究式教学等策略,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着重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考验一位语文教师的学科素养。例如,在《曹冲称象》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何从别人不合理的方案中吸收合理的成分?称象的第一个方案,是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但“谁有那么大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因而方案不可行。方案二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再称,这个方案也不可行。曹冲借用方案二“化整为零”的思想,形成合理的第三个方案:先把大象赶上大船,看船身下沉多少,沿水面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至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石头重量即知大象重量。曹冲的思路及解决问题的方式,正是学生所要学习的,即从不合理的方案中吸收合理的成分,加上新的思考,形成新的合理的方案。又如,在《第一次抱母亲》教学中,教师可从三个“没想到”展开文本的叙述:“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经过“愧疚”的情感变化过程,最后才“突发奇想”抱母亲,由此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思考,在朗读中感悟,体验浓浓的亲情,感受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对于中小学语文教学来说,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突出表现。当前语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小组讨论流于形式、文本解读缺乏深度、语言表达有时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忽视表达中的人文情怀。这些反映出学生语文功底不足、实践经验欠缺,也反映出学科素养的低水平状态,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优秀的品格。“照着做”“我以为”“找问题”,是一个能力与素养提升的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据此精心设计导学案,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无形中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让学生着力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

三、结束语

总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终身发展所需的最基本的知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语文教师的紧迫任务。于永正老师说,我是在用自己的素养教学生。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低,取决于语文教师学科素养的高低。教师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只有具备过硬的学科素养,才能更好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教师要加强学习,勤于反思,勇于实践,注重锤炼教学基本功,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强化专业能力,培养专业情感,有效促进学科素养迅速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向明.对教师实践性知识构成要素的探讨[J].教育研究,2009(10).

第7篇

高中语文教学中虽然面临不少压力和困难,但是广大教师还是应该千方百计地创新教学思路和创新,以课堂教学为依托,千方百计地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学的发展和学生的进步。本文正是以此为线索,着重论述了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几种有效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语文课堂 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

高中语文的教学相比小学、初中阶段更显其任务的艰巨和时间的紧迫,这其实给教师、学生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由于要面临高考与升学,因此很多学校的高中语文教学陷入了“功利主义”的泥淖,显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语言能力的。新时期的高中语文教学还是应该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与实践意义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尤其在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研究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思路和策略,无疑符合当下的潮流和趋势。

一、注重课堂教学的效果,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主体,语文教师不仅要立足课堂的实际,而且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制订并实施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以培养和激发学生们的语文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具体做法是,教师在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淡化自己的角色和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翁精神”,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的授课、讲述与点拨必须“少而精”,要尽可能地把大部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们,让他们在自主思考、动手与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创新思维的习惯与意识。

如,教师在课堂授课时,可以适当减少自己的讲授时间,让学生们有更多时间自主学习,将教材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教师可以拿出15分钟左右的时间对语文教材与课程的主要知识进行简要的分析与阐释,然后给学生们20分钟的时间进行自主讨论和思考;最后10分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他们发现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研读,然后对重点、难点进行系统分解,以帮助全体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堂课的核心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们组成小组,开展小组协作式学习,以更好地突破学习难点,掌握教材的关键点。类似这样的策略能够做到让学生们“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这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最佳路径,更是学生们需要的。坚持这样的策略,学生可以更加自由地翱翔在高中语文课堂里,教师教学工作效率的提升就会更加容易。

二、开展“探索式教学”,塑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气氛

高中语文教学讲求对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即语文知识不是死板的“纸上谈兵”,必须要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和使用。所以,要想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必须让学生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真正活跃起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做到这一点,可以尝试采用“探索式教学”的方法,即根据高中语文课程的进度及教学计划安排,定期制定探索课目,让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中不断接受新的知识点的考验,同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例如,在开始语文课程的讲授前,教师可以预先设置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探索类问题。诸如“这堂课的核心知识点有哪些”“这堂课的学习难点在哪里”等等。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带着疑惑进入课程的学习。之后,教师留出专门的“问题探究时间”,让学生们按照问题的要求进行讨论、分析,最后给出相应的答案。类似这样的探索式教学方法,其实包含问题探索、课堂环境营造、探索方法思索等多种内容,其根本诉求是引导学生在探索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感知学习的乐趣,并且调节课堂的气氛。当语文课堂气氛越发活跃、愉快的时候,学生们的学习劲头也会随之“水涨船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效率自然得以提升。

三、引入多媒体技术,开展电教多媒体模式下的语文教学

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提升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语文教师在日常备课时,要想方设法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程核心知识点的展示。要知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多媒体技术变革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听不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语文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语文教学教案与教材,能够一下子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高中语文的学习中来。这样一来,教学工作的开展就变得十分简单,学生的学习也会更加有趣。此外,高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虽然是一个看似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真正研读起来仍然充满实践价值。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本来就存在极为复杂紧密的联系,二者是相互作用存在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与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教师可选择的思路与策略不一而足、千差万别。但无论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能为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语文学习和应用能力的提高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程相光.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教师),2010(12)

【2】赵娜.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1)

【3】刘宏亮.论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与审美培养【J】.中国教师,2009(S2)

第8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价值;探索

长期的教学模式沉淀下,语文教学一直都是效果提升不明显的课程,在高中教学中学生对语文的积极性更是匮乏,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高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任务完成式态度。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于课本内容的死板理解和强制教学,导致学生对语文缺乏热情,教学内容缺乏自主和个性,更缺乏创新,让语文教学成了强制灌输教学。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师知识素养和教学能力,让语文教学从实际出发,提升语文教学的内涵品质。

一、语文教学内涵品质的新课改出发点

高中语文教师是对高中生具有很大影响力的教师,教师在教学前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自己专业知识的掌握,对教学技巧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有自己的理解和认知,让

学生从教师身上学懂读懂,从而达到教学的根本目标。教师首先要深入熟悉高中语文的课本内容,从课本内容出发加入自身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解,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联系生活,思考现实。高中语文教师还要在教学的基础上与学生建立好正确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想提升语文教学品质,必须让学生抛弃陈旧的应试教育观念,站在新的立场新的角度与教师对话学习,让教师从课本内容带领学生走进更大的世界。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正确的理解语文教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自觉主动。教师也要用自身的实际生活经验通过语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思想和能力,让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提高,这就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内涵品质提高的出发点。

二、语文教学品质内涵提高的方式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保持良好的教学态度,在面对教学任务时要设计好完整有效的课堂内容,要注意教学过程是否完善合理,还要注意教学内容是否能牢牢把握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让学生热爱对语文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有巨大的提高和改变,不能一味地强调知识灌输和整理,在教学中要具有多样化教学方式,设计合理的情景探索和课堂活动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学习中来,不仅仅是语言参与,是学生的主观感受参与到整个语文课堂中来,让学生经过学习正确的知识和理念融入语文课堂,教师应该善于把握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课堂内容的丰富和有效性,不让语文教学陷入枯燥循环中,让学生产生对语文的抵触心理。教师的教学要从多方面考虑,真正理解了语文的教学品质内涵,然后对语文课本的融合渗入,通过课程来对学生进行全方面提高。教师还要带领学生进行学习反思,通过语文教学的学习。正确地理解语文教学的价值,通过实践检验语文的真实性和实用性,让学生正确理解语文课堂。

高中语文教学的内涵价值是由学生来体现的,教师在新课改条件背景下要努力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让语文教学品质内涵提升到更高的水平线。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把握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提升整个高中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教育工作者要不懈努力,追求更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承栋.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的实施途径[J].文学教育:下,2007(12).

第9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育;师范生;阅读素养

“核心素养”概念首先由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旨在研究应该培养学生具备哪些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才能将个人自我价值实现与融入未来社会完美结合。2014年,教育部《进一步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完善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教学有关标准”。[1]2016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团队发表研究成果《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的“核心素养”,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既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又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此后,“核心素养”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实施的导向。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成为课程实施的目标。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师阅读素养的要求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关键素养和能力,具体到小学语文方面就是“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与语文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审美能力、语言实践与运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2]小学语文教育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具有与之相匹配的阅读素养。新课标对阅读教学实施建议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3]这一建议对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深度发掘课程内容的能力,自主开发教学内容的能力,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运用课堂教学策略的能力,把握现代教育改革发展方向的能力。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阅读素养包括:“教师按照阅读的方法和规律,在自主阅读学习中,完成符合语文教师职业需要的自我能力塑造,及对文本汲取、解读、评判、创新并获得阅读审美体验、建构文本意义、通过教学实践与思考,提高教书育人的效能,发展自己潜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4]

二、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师范生阅读素养现状

小学语文教育专业为小学语文教育培养师资,师范生在未来将承担传播灿烂文化的重大职责,担负人类文明的薪火承传。但令人担忧的现实是: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师范生中很大一部分文化底蕴薄弱,缺乏读书兴趣和良好的读书习惯,较少系统深入阅读。如果不进行针对性培养,阅读能力达不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基本要求,具体表现为:教材解读能力低下,缺乏自主开发教学内容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较弱,生搬硬套网络现成模板,创新意识薄弱;朗读课文能力不足,难以深刻解读文本;语言运用能力较低,缺乏写作自觉性。三、提升小学语文专业师范生阅读素养的实践探索在基础教育大力倡导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师范生的阅读素养与未来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密切相关。为了提升师范生的阅读素养,我们在实践中进行了大量探索。

(一)以活动促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以活动来促进阅读,激发阅读兴趣,是提升师范生阅读素养实践探索的第一步。首先,多样诵读促进阅读。诵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能够加深理解、丰厚积累、促进阅读。诵读技能也是小学语文专业师范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诵读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名句接读、主题诵读、李白诗歌朗诵会、杜甫诗歌朗诵会、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朗诵会、教育名言诵读会、经典剧目演出等活动。学生们调动阅读经验,完成搜集材料、组织策划、活动展演,串词衔接与声情并茂表演则更考验阅读能力。因此,诵读是阅读有声的助力,更是阅读无形的推动力。其次,读书沙龙助力阅读。定期举办读书沙龙,解决学生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沙龙的主题与形式由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在沙龙中交流阅读体验,分享阅读成果,进行思维碰撞。沙龙让学生们将阅读与现实的世界紧密连接,更鼓励学生去探求新的更广阔的阅读领域。第三,征文活动奖励阅读。阅读与写作密切相关。阅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阅读的动力,举办征文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征文获奖作品或见诸报端或结集成册,既保存了学生的阅读成果,又实现其阅读成就感。征文活动以正向激励,将阅读与写作连接起来,以写促读,以读带写,形成读写联动的良性循环。

(二)提倡师生共读,加强阅读指导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的引领与帮助,对提升师范生阅读素养实践意义重大。首先,师生共读,相得益彰。师生共读既能促进师生交流沟通,增进彼此信任,又有利于教学相长。其次,阅读之旅,方法先行。阅读不能盲目进行,需要方法引领。在阅读实践中,教师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阅读策略:预测策略、统整策略、寻找重点策略等。避免学生因阅读方法不得当产生畏难心理。第三,创设读书氛围,提升阅读意识。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对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至关重要。我们把教室、走廊、休息室都布置成有书可读、适合读书的地方,学生与教师时时处处读书,随时随地谈书。在浓厚的读书氛围中,读书成为师生的日常,阅读成为师生的需要。第四,专家文化引领,提升阅读素养。阅读不仅要注重数量,还要提升品质。阅读素养的提升需要专家的系统研究与文化引领。邀请阅读写作方面的专家举办读书讲座,组建教研团队进行阅读课题研究,及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阅读实践中,对学生起到引领作用。

(三)夯实基本技能,提高阅读能力

提升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师范生的阅读素养要与学生的师范技能训练紧密结合。所谓“师范技能”,是师范生区别于其他专业学生最具“师范性”的技能,包括教学设计技能、语言表达技能、课堂教学技能、“三笔一话”基本功等。师范技能与阅读能力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学生阅读能力强,其技能就会相应较强;反之亦然。在培养师范生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将基本技能训练与阅读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以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的教学设计技能训练为例:我们先让学生将诗歌读十遍,涵泳诗意,写下文本解读。在此基础上阅读与此相关的十多种资料,再进行教学设计。这样的训练过程让学生认识到教学设计不是仅仅参照教学参考书就能完成的简单过程,而是建立在广泛阅读基础上的厚积薄发。基本技能训练的过程,就是渗透阅读的过程;学生基本技能夯实的过程,就是深度阅读、广为积淀的过程,阅读素养在扎实的训练中逐步提升。

(四)翻转教学模式,课堂助力阅读

提升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师范生的阅读素养必须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师讲,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出来,阅读积极性也相应地受到挫伤。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进行教学改革———翻转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课前布置相关阅读内容,课堂上以学生交流分享为主,教师讲解教授为辅。教学过程与阅读紧密联系,学生完成阅读任务便能理解教学内容。翻转的教学模式是指导学生循序渐进阅读的过程,教师的指导也遵循教—扶—放的教学规律。在翻转的教学模式语境下,师范生的阅读素养会逐步得到提升。

(五)创建课程体系,融入阅读训练

提升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师范生的阅读素养必须与课程建设结合起来。创建课程体系,将阅读训练渗透融入整个体系之中。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包括文学类与汉语类。儿童文学课主推绘本类与童话类作品阅读,现当代文学课同步现当代名家名著,外国文学课导读外国文学经典,古典文学课链接部编本教材。汉语类将语音、语法、词汇等知识与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紧密联系。阅读训练在课程体系的宏观构架下逐渐推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在系统的训练中也会稳步提升。

(六)完善过程评价,全面促进阅读

阅读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提升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师范生的阅读素养必须完善过程性评价。精当的考量、准确的评价能够有效地促进阅读:以阅读量化表定期对学生阅读的量与质进行观照与考察。学生的阅读量化表与学业成绩结合起来,整体构成学生的成绩评定。阅读的过程评价与学生的求学生涯共始终,也让学生从思想上更重视阅读,从而达到全面促进阅读的效果。

(七)落地教学实践,检验阅读成果

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师范生的阅读能力最终要经得起教学实践的检验。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教学实践是模拟课堂。学生在模拟课堂中完成学生与教师角色的转换———自主解读文本,进行教学设计,组织教学语言,进行板书设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的阅读积累会得到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能力缺陷得以暴露,在今后的学习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补充。学生在模拟课堂中,备课、讲课、评课,不仅提高了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而且是其阅读成果的全面检验。

(八)立足学生终身,培养阅读习惯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日新月异,作为未来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养成,都应该立足学生终身,密切关注学生未来发展,为其成为适应未来教育的卓越教师奠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EB/OL].

[2]原飞.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育[J].艺术教育,2019,(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庞孝瑾.提升语文教师阅读素养的策略与方法[J].新阅读,2019,(2).

[5]吴秀芳.基于技能素养需求的师范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现代职业教育,2018,(25).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