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等教育方针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11 17:01:3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等教育方针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高等教育方针

第1篇

    一、广州市国土局房地产管理局负责房地产权属登记的组织实施,海珠区国土局房地产管理局具体负责登记工作。

    二、登记范围:

    (一)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

    (二)农民集体土地的使用权及其他项权。

    (三)农民集体土地上兴建的房屋的所有权、他项权。

    (四)国有土地上兴建的房屋的所有权、他项权。

    前款第(四)项规定的房地产权,按《广东省城镇房地产权登记条例》的规定进行登记。

    三、申请登记时间为2000年9月1日至2000年10月31日止。不能如期申请的,须经海珠区国土局房地产管理局批准方可延期。

    四、申请人申请办理房地产权登记,应向海珠区国土局房地产管理局提交下列资料:

    (一)申请书。

    (二)申请人的身份证件、户口簿或法人、其他组织资格证明文件。

    (三)用地、规划报建资料或者房地产权属来源证明。

    (四)其他有关证明材料。

    五、办理农村房地产权登记的程序:

    (一)受理申请。

    (二)土地地籍、房产调查。

    (三)初始登记公告。

    (四)权属审核。

    (五)确认房地产权并将核准登记事项记载于房地产登记册,核发房地产权证。

    (六)立卷归档。办理初始登记时,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对权属审核结果公告,公告期为15日。

    六、市、区国土局房地产管理局根据申请人提交的房地产权属证明文件,依照国家有关土地、房屋管理的法律、法规确认权属,并按下列规定核发证书:

    (一)属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核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

    (二)使用农民集体的农用地的,核发集体土地使用权证。

    (三)使用农民集体建设用地上兴建房屋,核发集体土地房地产证;共有的房屋,核发集体土地房地产共有证。

    (四)依法抵押农民集体的房地产的他项权,核发他项权证。核发的房地产权证书是房地产权利人依法使用、处分该房地产以及城市建设征用拆迁补偿的凭证。

    七、1995年7月11日《广州市农村居民住宅建设用地管理暂行规定》施行后,经依法批准取得的宅基地满两年内未建设住宅的,有关批准用地文件(含宅基地证)自行失效;用地文件失效后建设的住宅不予办理房地产权登记。

    八、未经批准占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兴建房屋或者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宅基地转让(含合建)给非本村村民建设房屋的,必须依照城市规划管理和土地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后,方可申请房地产权登记。违法用地,不予办理房地产权登记。

    九、违反本通告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当地公安部门依照治安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阻挠、干扰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或围攻、殴打国家工作人员的。

    (二)妨碍房地产登记工作的。

    (三)造谣惑众、煽动闹事的。

第2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院系调整;学科建设

一、五十年代高等教育院系结构调整的背景

20世纪50年代为适应当时的国情,我国对高等教育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院系调整。调整的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大学。”调整的原则是:“根据国家建设的整个计划和各地区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始进行全面或重点调整,预计两个月内基本完成。”调整的重点是:“整顿与加强综合大学,发展专门学院,首先是工业学院。”通过仿效前苏联高等学校的类型,分别设置综合大学和专门学院两种。

1951年11月教育部公布了《中央教育部党组关于全国工学院调整发展方案的报告》,标志着大规模院系调整的正式开始。1952年后,全国四分之三的高校都作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并对高校的调整细化到类别,分别指导不同定位的高校进行不同的调整。当时的院系调整为满足国家对大批的工业建设人才的需要、更需要培养这些人才的师资队伍而进行的全国性的院系调整。

二、八十年代高校的合并

我国五十年代的院系结构调整与当时建国初期的国家背景相一致,是向前苏联学习的,但苏联的高教模式是按行业、按单一学科大规模组建高校培养人才,适应了当时计划经济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按前苏联模式发展起来的高等教育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如专业越分越细,而社会需求越来越多的、具有综合性知识结构的高级人才,尤其是信息社会。因此教育部酝酿了新一轮的高教改革。时任分管高校工作的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在1998年初召开的高教体制改革座谈会上提出了改革的指导方针,高等教育改革提上了日程。

高教改革最初提出了共建、合作办学、划转、合并和协作办学五种形式。1992年首先在广东试点,教育部与广东省共建华南理工大学和中山大学;1997年李岚清副总理在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共建、调整、合作和合并”的8字方针;1998年5月总书记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提出我国21世纪要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要求到2002年左右基本完成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的调整,形成综合性大学、多科性大学和单科性大学比例合适的新格局。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逐渐形成了新一轮的高校合并浪潮,以组建多科性、综合性大学为目标。此次高校合并实际是一种教育资源的重组,是联合办学、优化资源配置的最高形式,在高校合并、重组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高校专业的调整。调整后高校的专业设置必然成为此次改革的重点。

三、高校专业设置的影响因素

高校是国家高级人才培养的场所,有人将其比作高端工厂,而他的产品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因此,高校的专业设置既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又要受制于国家这个大背景,同时还要以市场为导向,并且体现了学校的特色。

(一)国家的教育方针

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建设培养人才,不同的国家,由于国家制度的不同,对教育及其培养人才的要求就有所区别。因此,一国的教育首先是要在国家大的教育方针的指导下进行,即办教育必须要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准绳,只有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才能将本国的教育办好,也才能真正发挥教育对国家的作用,为国家的建设培养出合格的人才,这同时也是教育机构得以生存的前提。高校既然是教育机构的成员,也必然要在国家的教育方针的指导下进行办学,国家正是通过教育方针来指导高校专业的设置。

(二)教育教学理念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并不断地发展,教育也是如此。自从教育出现以来,不断地形成其自身特有的规律,并不断地发展着。教育教学理念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教育改革实践中,不断地完善,以更加适应所处时代对教育教学的要求。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形成,必然会对高校专业的设置产生新的影响。

(三)市场需求

高校专业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的调节,尤其是一些应用技术类学校。因为市场的需求表明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而这决定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高校要想提高其毕业生的就业率就要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这就要求高校要随时掌握市场动向,深入分析学校专业设置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市场需求,并做出及时、准确的调整。

(四)学校发展定位

学校专业的设置除了受以上三个方面的影响外,在很大程度上还与学校的发展定位关系密切。尤其是一些地方性本科院校,在资金、人才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办出自己的水平,合理定位,而不是盲目的追求高水平的、一流的综合性大学。这就需要高校领导者明确自己学校的发展方向,运用SWOT分析,如实、清醒地总结自身的优势、劣势,将优势发挥到最大,避开劣势,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选择自己的优势专业,舍弃劣势专业,有舍才有得。而不是为了学校更名,一味地扩充专业种类办综合大学。这样只会造成浪费,优势专业不能得到全力的支持,而劣势专业却无法与同类院校竞争,从生源到就业影响学校的整体声誉。

四、关于高校学科建设的思考

(一)专业设置必须符合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背景

高校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背景,对高校培养的人才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同我国自建国以来进行的两次高校调整一样,五十年代国家需要大批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模仿苏联设置了很多专科性的大学,而到八九十年代,国家需要更多具有综合性知识结构的高级人才,因此高校又进入了合并浪潮。高校专业设置只有符合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背景,才能输出适合时代所需的人才,才能培养出符合国家需要的后备力量,才能更好地完成高校服务社会的任务。

(二)专业设置要以最新教育理念为指导

教育理念在实践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完善,作为高校领导者,要不断学习,更新教育理念,并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本校的专业设置,才能使本校的专业设置更加合理,更符合社会的需求,同时也与学校的发展相适应。

(三)专业设置要以市场为导向

在我国生源不断锐减的形式下,高校如何争夺到优质的生源?最有说服力的就是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而就业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来决定的,高校只有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才能提高其就业率,而这就需要设置合理的、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只有随时掌握市场动态,调整专业内容、结构,才能捕捉到专业领域中最前沿、最精尖的知识,并将其融入到学校的专业建设中,以便毕业生在学校就能够掌握到社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缩短就业后的适应期,受到企事业单位的欢迎。

(四)专业设置要体现学校的特色及定位

学校领导者应充分认识学校的类型、层次,认真研究并明确本校的办学思想,才能在专业设置上体现出学校的特色及定位,以特色立校、强校。

总之,高校的专业设置既要遵循教育规律,以国家教育方针、教育理念为指导,又要考虑学校自身的特色、定位,并以市场为导向,关注领域内的发展动向,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才能办出学校的特色,才能创建高水平的名校。

参考文献:

[1]《关于高等学校领导关系的决定》,云南省档案馆,苏南行署,1953年长期卷,138卷.

[2]王久长.五十年代院系调整的得与失[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2(2):23.

作者简介:

孙金梅(1984- ),女,黑龙江七台河人,哈尔滨华德学院教务处。

脚注:

第3篇

英文名称: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n Higher Education

主管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黑龙江师范大学;黑龙江省高教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3-2614

国内刊号:23-1074/G

邮发代号:14-301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2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第4篇

英文名称:Journal of Chengdu Aeronautic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主管单位:四川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四川省成都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1-4024

国内刊号:51-1629/Z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0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第5篇

1、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2、发扬“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求创新”的优良办学传统

3、广泛发动,全员参与,切实整改,务求实效

4、在熏陶中升华理想 在拼搏中实现价值

5、营造高水平的育人环境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6、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与时俱进,推进学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7、全校动员起来,努力打赢迎评创优攻坚战

8、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

9、全校师生行动起来,立足本职,扎实工作,迎接教育部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10、继往开来,勇攀高峰,把交通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

11、加大教学投入 强化教学管理 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12、坚持“本科教育是立校之本,研究生教育是强校之路”的指导思想

13、振兴教育事业,实现科教兴国

14、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15、教学改革是核心 观念更新是先导 培养人才是目的

16、以评促建 以评促改 以评促管 评建结合 重在建设

17、热烈欢迎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莅临我校指导工作

18、加强学风建设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19、努力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20、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1、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

22、优化学科结构,凝炼学科方向,推进学科加速发展

23、积极开展“崇尚文艺,注重体育,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

24、师生协力、内外协力、各方协力、全力促发展

25、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26、“成人”又“成才”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27、评估是机遇,评估是挑战,评估促提高,评估促发展!

28、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第6篇

会上,湖北省教育部门及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7所在汉高校负责同志先后发言,汇报了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情况。

在认真听取发言后,陈宝生表示,湖北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镇,高校众多、历史悠久,在中国教育的大格局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他充分肯定了各高校在加强党的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方针、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双一流建设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工作进展,希望大家继续保持这种良好势头,更加注重以理性和科学的精神扎实工作,推动高等教育朝着建设教育强国的方向持续健康发展。

陈宝生强调,在双一流建设进程中,高校要M一步转变理念,做到四个“回归”。一是回归常识。教育的常识就是读书。要围绕读书来办教育,积极引导广大师生读“国情”书、“基层”书、“群众”书,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马列经典、中外传世经典和专业经典,杜绝浮躁、理性思考。二是回归本分。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教书育人。教是手段、育是目的;教是过程,育是结果。做教育分内的事,就是要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不亦乐乎!三是回归初心。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就是培养人才,一要成人,二要成才。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大力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就是要坚持育人育才的初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四是回归梦想。教育梦就是报国梦、强国梦,具体体现就是“双一流”建设。我们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就是要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创造性传承中华文明,创新性建设中华文明,最终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7篇

一、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的背景

时期的教育,主要有四个部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教育、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的教育思想和大学教育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教育,批判了封建教育把人驯服成了奴隶、改良主义的教育观念,建立了中国教育会,兴办了革命学校。南京临时政府在1912年1月9日成立临时政府教育部,之后开始对清末封建专制主义教育进行改革。

二、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的内容

1912年1月19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通令》,在临时教育会议上讨论和通过了新的教育宗旨,并于同年9月2日由教育部颁布施行。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成为了民国教育方针。同时,公布了《壬子学制》,将教育阶段分为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阶段。

三、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的现实意义

当时的临时政府已经认识到学者,国之本也,振兴学校培养人才,而培国脉是时势不得不然。这样不仅更改了传统的忠君、尊孔的办学方针,而且还为中国教育的现代化指了方向。要振兴中华,就必须振兴教育。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才,提高国民的素质,达到人尽其才。

进行教育改革,正是确立国民教育的根本要求之所在。教育改革,首先要普及教育,使学校确立了学制,确保了基本的初、中、高等教育阶段和时间、年龄安排。这是进行教育的充分必要条件。五育并举,体现了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重视伦理教育的特点。这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文化基础,而且也是为教育事业、国民自身发展提供了保障与支持,最重要的是对当时的青年的思想启蒙作用。

四、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对当今教育改革的思考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当前教育改革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在当代教育改革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民发展这个战略目标,在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也都得到体现,特别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等。

1.道德教育为重的思想。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教育方针里,把道德教育放在重心,这完全否定了清末的封建教育宗旨,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教育关于人的智德体美和谐发展的思想。在当代的教育改革中,注重伦理教育,学习儒家名作的精华也应该是我们的应有之意。不仅如此我们更应该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有思想、有道德、有理想的优秀人才。

2.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民国时期,老师提出应教育学生有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不仅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还指在平常的管理中更加关心、关注学生。当前,全国各地正逐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其中的核心。在学校教育中当然更应该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但是在实际中,学校更多的是担当管理者而不是服务者,没有以服务学生、帮助学生成长为核心思想。

3.在教育改革中缺乏灵活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提出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为办学方针。目前我国的很多教育政策都具有较强的全局性和战略性,这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有效地促进政策的实施和执行,但是也会带来相应的问题,如缺乏灵活性。由于各个学校的政策体系一致,每个学校可创新的和空间便不大,甚至出现很多资源浪费,项目重复上马的情况。相比国外的大学,走的是一条专业化的路线,每个学校都有着自己的强势学科和方向,这更有利于资源的整合。

4.改革现行教育发展评价机制。教育体制中缺乏灵活性的很重要的原因便是评价机制的高度统一,不管是教师的职称晋升还是某些学校的政工干部与教工干部的薪酬分配,甚至对于某学校的评价都有或多或少的弊端。例如评职称时更多关注老师的科研成果,而缺少对教师师德、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考察。纵观目前这些情况,改革教育评价机制既有紧迫性也有较强的重要性,且只要对某些政策制度作局部的修改就能使得这些情况有较大的改观。

第8篇

各位领导、各位校长、各位来宾:

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主办方之一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对各位来宾,尤其是来自台湾的各位校长,致以热烈的欢迎!海峡两岸大学校长论坛已经成功举办过三届,每一次讨论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祝愿本次论坛取得新的成功!

刚才,张秀琴主任为我们特别介绍了中国高等教育在过去几年的迅速发展以及取得的成果。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及高等教育机构自愿组成的全国性研究高等教育科学的学术团体,在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开展高等教育理论与实际问题研究,总结经验,探索规律,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服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会员众多,分支机构达123个,覆盖了全国所有的高等院校,可以说是一个在高等教育中人数最多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大家关心的问题很多,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方面问题都涉及到了。对此,我们更是深有体会。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以及如何改进学校管理以加快学校发展,都值得大家进行深入研究。但是,聚焦起来,高等教育近期比较关心的是如何助力国家成为高等教育强国。所谓高等教育强国,绝不仅指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而是指整个高等教育的体系非常强大,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吻合,引领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东部、中部、西部、南方、北方的分布比较合理。

我们不能满足于我国当今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大国的现状。就像张秀琴主任刚才向大家介绍的,当前大陆在校大学生总数已经达到了332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30%,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不只是简单地追求高等教育迅速的普及化。但是,我们还要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40%。这说明,大陆高等教育的规模和人口覆盖率还要进一步扩大。除此之外,高等教育的结构、质量、效率、公平等,也是大家特别关心的问题。我希望本次论坛的与会嘉宾能对此进行深入探讨,通过海峡两岸的沟通交流,达成更多的共识,推进两岸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第9篇

中学应届毕业生毕业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近几年来,由于学校党团组枳和教师的教育,青年学生的思想觉悟大有提高,一般应届毕业同学在升学和就业的问题上,都能采取正确的态度:很多人都准备在毕业以后,报考高一级学校,考取了,就升学,考不取,就参加生产劳动。也有些学生决定不参加升学考试,迳直走上工农业生产劳动岗位。他们这样确定自己的志愿,是完全符合祖国人民的需要的。

有些学生提出:毕业以后,不马上参加生产劳动,还想考一考学校,考上就升学,考不上才去农村,这是不是恩想觉悟不高的表现呢?不能这样看。中学毕业生作升学或参加生产劳动的两种准备,是完全正确的。不仅现在是正确的,今后也是正确的。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根据这个方针,我们国家普通中学教育的目的本来就是,一方面培养大量的有文化的青年,作为工农业劳动后备力量,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生产战线上去;另一方面,又培养出一定数量的学生能够升入高等学校,接受高等教育,掌握更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织,以适应社会主义革命和生产建设多方面的需要(当然高等学校学生也要积极参加生产劳动,使自己劳动化)。中学毕业生作升学和劳动就业两种准备,无疑正是符合国家的需耍的。假如所有的中学毕业生都只作一种准备,或者都一心只想上大学,坚决不下乡,不到工农业战线去,那工农业战线将缺少大量有文化的接班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就不可能搞好;或者全都下乡劳动,没有人去报考高等学校,国家不能培养出足够的科学技术的专门人才,那也会妨碍到国家建设的发展。因此,志愿升学还是志愿参加农业生产,不能简单地作为区分一个青年觉悟高低的标准。衡量一个学生觉悟高低,主要的是看他学习和劳动的目的是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不是自觉地按照指示的教育方针,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如果是这样,那末不论是像董加耕那样,中学毕业后迳直参加农业生产,还是像许多青年那样,毕业后,报考高一级学校,考取了,就升学,考不取,就坚决服从国家需要到农村去参加生产,以及参加国家需要的其他工作,都是有革命觉悟的青年,都应该受到祖国和人民的欢迎。我们反对的只是在一部分学生中存在的那种轻视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那种把升学看作是为了个人升官发财的思想。有这种思想的青年把升学看做唯一的出路,考不取学校,也不愿意到工厂农村参加生产劳动,认为当工人农民是不光彩的事情,这都是错误的。我们应该耐心地帮助和教育他们。

一个学生究竞愿意像董加耕和侯雋等人那样在中学毕业后就下乡参加生产,还是准备参加升学考试,考不取再参加农业生产,可以根据本人的志愿来决定。对这两种学生,团组织和学校教师都应该热忱欢迎他们,鼓励他们,大力支持他们。在毕业前夕,我们团组织要协助学校加强对应届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主要应该向学生讲明参加工农业生产的重大意义,对升学应抱的正确态度,对个人志愿和国家需要的关系如何正确处理,如何作好升学和参加农业生产两种思想准备,如何正确理解党的教育方针等等。在动员学生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的工作中,我们切不能简单生硬,搞形式主义,追求表面成绩。而要多做深入的、个别的思想工作。只有充分启发学生觉悟、提高认识,才能水到渠成,使那些不能升学的学生自觉自愿去劳动就业,参加生产。

在临近毕业考试的时候,我们毕业班的学生,一定要抓紧时间,复习功课。教师也一定要在复习功课上给他们以认真的辅导,以争取毕业考试取得好的成绩。有人觉得,只有升学才需要好好学习,参加劳动,学习就似乎可以马马虎虎。有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中学毕业生要升学,固然应该准备好功课,但是不升学,参加生产劳动,也需要在知识上作好准备。就是将来到了生产战线以后,我们也需要继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科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中,很好地发挥作用,为国家建设做出优异的贡献。因此,我们衷心地希望应届毕业的中学同学们,在临近毕业的时候,要加紧努力,在各方面都积极作好准备。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