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施工技术的合理化建议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11 17:01:3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施工技术的合理化建议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施工技术的合理化建议

第1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管理;阶段。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市政工程施工是一个工期长、工程量大、涉及面广且复杂的生产活动,因此,工程管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工作重点和具体内容,按其工作的性质不同,其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技术管理、财务计划管理、物质设备管理和安全保卫管理等。在这些管理内容中,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整个市政工程管理的核心。所谓施工技术管理就是施工企业对生产技术工作进行的一系列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活动的总称,即对施工中各项技术活动和工作的各要素进行的科学管理工作,它是实现施工项目控制目标的必要手段。

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内容包括:①技术交底,提供施工规范和工艺规程,编制施工组织计划,计算和分配工作量,控制施工质量,工程进度分析,建立技术档案,组织工程验收等施工过程的动态管理;②科技情报与信息系统,技术改进与合理化建议,技术标准化工作,技术培训等技术开发活动。显然,施工技术管理的这种核心作用,要求我们只有将技术管理的必要性与具体活动的可操作性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确保施工顺利进行,保证安全、优质、低耗、高效地完成项目施工任务。

1 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原则

(1)严格按照科学技术的基本要求。按照市政工程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机具设备安全施工等具体技术要求进行管理,对采用的新技术应经过实验。

(2)遵守经济节约的原则。要把企业和国家、当前和长远经济利益结合起来,全面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分析,对重要的施工部位进行多方案比较。

(3)贯彻国家经济政策。国家经济政策是根据自然资源的特点,依据科学技术发展规律以及国家不同时期的技术经济状况而制定的,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如节约木材、节约能源、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保护农田、保护历史文物、施工机械化、施工管理科学化等。

2 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管理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前提条件。主要是了解和分析工程特点、进度、要求,根据施工条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分配施工力量并制定施工方案,制定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从而充分、及时地从技术、物资、人力和组织等方面保证施工过程连续、均衡、节奏地进行,保证工程在规定的期限内交付使用。为此,要抓好以下施工技术管理基础工作:

2.1 建立各级技术负责制。要建立和完善以总工程师为首的从上到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工作系统。要制定明确的总工程师职责、主任工程师职责、专职工程师职责、技术负责人职责,使各级技术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做到明职、明责。

2.2 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的管理制度。市政工程施工具有多变和内容繁杂等特点,因而必须通过建立健全严格的技术管理制度,保证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把技术管理工作科学地组织起来,使技术活动无论在室内或作业现场,都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内容和严格的检查制度,从而保证技术工作有条理、有目的开展。

2.2.1 建立图纸会审及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制度。图纸会审是为了避免图纸本身的错误导致施工的严重后果。要有领导、有组织、有步骤的进行。技术核定是针对工程变更内容,召集有关部门在技术上、经济上、质量上和使用功能上充分研究、协商,各方意见统一后以文字记录下来,技术负责人签字后作为施工依据。会审图纸的内容有:

(1)合法性。审查设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定。(2)整体性。审查图纸及设计说明是否完整、齐全、清楚,图中尺寸、坐标、标高、轴线等是否准确;一套图纸前后是否一致;互相联系的各套图纸设计是否有矛盾;同一设计中的地上、地下部分是否吻合。(3)主结构、主部位。审查主要结构的设计在刚度、强度、稳定性等方面有无问题,主要部位在结构构成设计中是否合理。(4)施工技术装备。审查施工技术装备条件能否满足工程设计要求,施工单位能否按照设计要求确保工程质量安全施工。(5)路、桥、涵。审查路基、路面、桥梁、涵洞等设计图有否矛盾,在交叉施工时是否会存在问题。(6)设计选用材料。审查设计选用的材料与采购供应的材料在品种、质量、规格、性能、数量等方面是否相符。(7)疑问解释。将对设计图的疑问提请设计单位解释。(8)合理化建议。收集有关各方对工程设计的合理化建议。

2.2.2 建立技术交底制度通过技术交底,可使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和工人明确施工任务及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等,从而做到心中有数,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工程施工。作业技术人员向工人交底的内容是:

(1)图纸交底;主要是施工设计图的交底。(2)工艺交底;主要是施工方法、施工工艺以及其他工种配合等的交底。(3)材料交底;主要是所用材料的规格、品种、质量以及使用要求的交底。(4)规范、标准交底;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交底。(5)措施交底;主要是质量保证、安全生产、节约成本等技术措施交底。(6)样板或实际样品交底;技术交底应在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进行,结合分部、分项工程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2.2.3 建立工程验收制度

在施工过程中除按有关质量标准逐项检查操作质量以外,还必须根据市政工程施工的特点,建立隐蔽工程验收制度、中间验收制度、竣工验收制度。

2.3 建立标准化技术管理体系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是组织现代化施工的重要技术保证,分为国家标准、部级标准、企业标准3个等级。贯彻执行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是:(1)组织施工人员学习、熟悉、掌握有关标准与规程;(2)加强技术监督与检查;(3)分解技术标准和规程,使其具体化。

3 现场的施工技术管理

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就是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现场技术管理是整个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

(1)图纸会审;坚持图纸会审制度,坚持按图施工。(2)优化方案;修正并优化施工方案或施工措施,包括技术组织、节约成本措施、合理化建议等。(3)贯彻规程;坚决执行规范和规程,严格按照施工计划或施工措施组织施工,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4)严格检查制度;严格施工进度和施工计划的检查,根据实际变化及时有效地调整资源使用计划。(5)做好记录;做好施工日记,做好施工记录,实事求是的做好施工检查和隐蔽工程检查记录。(6)资料收集整理;做好施工技术资料的积累和整理工作,与施工进度同步进行。

4 竣工验收阶段的技术管理

(1)实验检查;组织试验人员进行以试通车为主的全面实验检查。(2)预验收;组织预验收,填写竣工报告。(3)总结;完成交工报告和技术总结。交工技术资料一是指将平时积累的资料审查、整理、检查有无差错,使之形成一套完整的质量达标竣工资料;二是按竣工图如实绘制。(4)交工;向业主及监理工程师办理竣工验收相关交工技术文件归档;作业层和项目经理部必须在工程竣工后一个月内将交工技术资料和竣工图送项目监理工程师审查并与业主办理手续。

5 结语

技术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对象是技术文件。技术文件是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是企业生产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其内容极为丰富。所以,必须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健全专职管理机构,制定严密的管理制度,从而保证将技术管理活动与施工具体活动有效的结合起来,满足施工生产和科技研究的需要,使市政工程施工多、快、好、省地实现施工目标,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兰世英.市政工程质量事故原因分析[J].科技资讯,2009(27)。

[2] 陈宝祥.市政工程混凝土技术应用分析[J].科技资讯,2009(26)。

第2篇

关键词: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我国推行建筑工业化以及住宅产业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加之我国在人口红利方面呈现出一种不断减少的趋势,在建筑行业内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用工荒,因此,住宅产业化的发展趋势也不断明显起来。混凝土装配式住宅的建筑结构逐渐成为了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所在,在全国各处也不断出现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的新研究与新成果。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非常流行装配式预制模式的大板住宅,但是因为整体的结构性能较差,容易出现渗漏以及楼板出现裂缝等情况,这些存在的问题直接对结构的安全和正常的使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发展中逐渐被更为合适的现浇混凝土这种结构所替代。但是,在目前新近产生的装备式混凝土这种结构逐渐流行的情况下,尤其是近些年以来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我国本土化比较明显的装配式混凝土这种新型结构施工技术正在一步步的成形。所以,在本文中主要针对目前比较流行的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在整体上呈现出下面三种趋势。

一、以中南集团以及万科集团为典型代表的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

中南集团以及万科集团在很早以前就开始了对工业化住宅这一领域内建造技术的探索与研究,并陆续向香港以及日本等比较发达的地区与国家学习,逐渐形成了两项主要的技术:

万科集团所研究出的新技术主要是PC技术,这一项技术主要应用在全预制混凝土这一构件当中,比方说是阳台、空调板或者是楼梯等等。在PC技术当中,主要需要解决的是全预制构件所涉及到的制作和安装方面的技术,并对住宅施工中的装饰、保温以及窗户边框与墙体进行了一个整体的预制,这样不但有效的解决了住宅常出现的窗框渗水这一难题,而且还有效的降低了在施工现场的湿作业量,以及避免了在工程施工后期的一些工序。

中南集团所研究出的新技术主要是NPC技术,这一项技术主要引自于外国所实行的预制混凝土的专项技术,并与我国特殊的设计要求进行了结合,逐渐形成了有着明显的本土特点的技术系统。在竖向构件当中的剪力墙以及填充墙上使用的是全预制,在水平构件当中的梁以及板上使用的是叠合形式。每两个相邻部位的构件进行连接时,竖向方面一般是通过位于下方部位的构件来完成钢筋浆锚的一个连接,而水平方面的构件一般是通过在适合的部位来进行现浇混凝土中连接带的设置,用现浇混凝土来实现连接;水平方面的构件以及竖向方面的构件都是通过竖向方面的构件预留出来的插筋经合理操作伸入到梁与板之间的叠合层来完成连接的;通过各种形式如叠合现浇形式、现浇连接带形式使竖向方面的构件以及水平方面的构件逐渐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整体结构。

中南集团所研究出的NPC技术相对来说体系是比较完善的,在竖向的结构部件当中基本上全部采用了全预制、在水平的结构部件当中一般采用的是叠合这种形式,这样就大大减小了现浇量,在装配率方面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但是它的剪力墙部位构件全部是经竖向浆锚钢筋来进行连接的,在现场会有非常多的灌浆孔,保证每一个孔当中灌浆的质量是很难做到的,而且在现场进行抽样检查也很难实现,所以,需要对NPC技术当中所涉及到的连接做出进一步的改善,从而实现现场工作量的降低,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二、半预制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PCF

半预制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主要使用在预制混凝土当中的剪力墙之外墙模等方面。其他部位比方说内部剪力墙或者是电梯井等部位仍旧使用支模现浇方式。该项技术有效解决了外墙模板这一方面的问题,同时避免了处于的脚手架和模板进行支设的问题,做到了模板的节约并有效提升了施工的整体安全性。但是,该项技术当中所主要使用的外墙混凝土的模板,在初始设计当中并没有把它对墙体的实际承载力和实际刚度的贡献考虑进来,这样不但造成了材料上的浪费,还导致了计算出来的假定可能和实际的结构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别,这在抗震设计当中存在相当大的危险。此外,它的主体结构也就是剪力墙在一定程度上基本都是全现浇类型,所以,现浇量实际上是比较大的。

三、改良类型的现浇混凝土技术

改良类型的现浇混凝土技术的主要代表是清华大学所属的轻钢架构模式下的固膜技术,它的核心是使用工业类型的轻钢架构等各种技术来替换目前所使用的钢筋绑扎以及制作,以实现节省人力与提高效率的经济目的。

轻钢架构模式下的固模指的就是采取轻钢架构来替换现场用来绑扎的施工钢筋,使用免拆面板、一体化板或者是保温板等各种类型的固模来代替目前使用的模板,在各种固模之间进行混凝土的浇筑的一类装配技术,主要可以划分为轻钢构架模式下的固模混凝土楼板以及墙体。它的主要特征是,轻钢架构能够适用于较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在施工的现场当中一般不采用绑扎钢筋;使用免拆模板,尽量避免湿作业,使材料、人工两个方面都得到节省,尽可能的降低能耗,提升工程的整体质量。此结构的房屋一般整体性能都比较好,在抗震能力方面较强,能够切实的满足各种复杂程度的建筑结构。然而,轻钢架构模式下的固模在进行初始设计时并没有把它对墙体刚度和承载力的贡献考虑进来,因此导致了一部分材料的不必要浪费,所以它也存在相同于PCF技术的问题。轻钢架构模式下的固模技术仅仅是在钢筋这一个方面使用了这种装配技术,在混凝土中还沿用了传统的现浇方法,这是对目前技术的一种积极性改良。

四、加速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的合理化建议

随着建筑产业化以及绿色低碳生活理念的不断普及,我国很多房地产商、建筑施工单位和建筑设计院等各个层级的企业都对混凝土装配住宅施工技术进行了积极有效的研究与分析,为了加快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在结构工业化路程上的脚步,应该在发展过程中与各种技术特点进行有效结合,取长补短,逐渐的形成与我国当前国情相适应的一项新型技术,在这一个过程当中,需要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 注重从标准以及设计的初始来切实解决混凝土装配式这一结构的标准化问题和模数化问题,这同样是进行工业化大生产所要求的一个必要因素,因此,在客观上需要政府各有关部门积极从产业化这一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布局出发,去切实制定相关的标准来推动工业化以及产业化生产的发展。

2. 相关的企业之间应该进行密切的合作,聚合资源来开发有关的技术,真正做到资源的共享,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使一定规模的产业形成。在提高混凝土装配式所有的预制构件的质量的同时,同样需要去注重对装饰以及保温一体化等方面的研发。混凝土装配式这一结构在所有的预制构件之间所使用的连接技术应该完全使结构的整体性以及安全性得到保证,并尽可能的使连接构造之间简化,使施工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降到一个最低点,做到标准的统一性,可以实现互换互用。

总结:混凝土装配式住宅的建筑结构目前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所在,在全国各处不断涌现出各种针对它的新研究与新成果。本文从比较流行的三类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出发,归纳出了每一类技术的优点和缺点,并针对加速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参考文献:

[1] 刘长发,曾令荣,林少鸿,郝梅平,庄剑英,高智,苏桂军,周银芬,李慧芳,王刚.日本建筑工业化考察报告(节选三)(续二,续毕)[J]. 21世纪建筑材料居业. 2011(03)

第3篇

关键词:公路施工;施工管理;技术管理

前 言:

在整个公路施工的过程中,公路的施工管理技术是整个公里管理的重点,整个公路施工的各个阶段都有公路施工工程技术的影子,所以,公路施工工程技术一定要得到公路施工企业的重视。现阶段公路施工工程技术的发展还是很迅速的,但是公路施工工程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其技术的手法和使用的方法差异很大,换句话说,有的公路施工工程技术比较好,既能够保证质量,又能够缩短工期,而有的公路施工工程技术相对比起来就不太好。故而,为了保障公路施工的质量以及进度,选择一个好的公路施工工程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从公路施工工程技术的基本管理原则入手,对整个公路施工的技术管理做一个详细的分析。

1.公路施工工程技术的基本管理原则

严格按照科学技术的基本要求。按照公路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机具设备安全施工等具体技术要求进行管理,对采用的新技术应经过实验;遵守经济节约的原则。要把企业和国家、当前和长远经济利益结合起来,全面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分析,对重要的施工部位进行多方案比较;贯彻国家经济政策。国家经济政策是根据自然资源的特点,依据科学技术发展规律以及国家不同时期的技术经济状况而制定的,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如节约木材、节约能源、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保护农田、保护历史文物、施工机械化、施工管理科学化等。

2.公路施工准备阶段工程技术的管理

2.1建立责任机制

要建立和完善以总工程师为首的从上到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工作系统。要制定明确的总工程师职责、主任工程师职责、专职工程师职责、技术负责人职责,使各级技术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做到明职、明责。

2.2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公路施工具有多变和内容繁杂等特点,因而必须通过建立健全严格的技术管理制度,保证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把技术管理工作科学地组织起来,使技术活动无论在室内或作业现场,都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内容和严格的检查制度,从而保证技术工作有条理、有目的开展。

2.2.1建立图纸会审及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制度

会审图纸的内容有;首先要合法性,审查设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定。然后要有整体性,审查图纸及设计说明是否完整、齐全、清楚,图中尺寸、坐标、标高、轴线等是否准确。其次要有主结构、主部位,审查主要结构的设计在刚度、强度、稳定性等方面有无问题。再次要进行施工技术装备,审查施工技术装备条件能否满足工程设计要求。接着是路、桥、涵的审查,审查路基、路面、桥梁、涵洞等设计图有否矛盾,在交叉施工时是否会存在问题。在进行设计选用材料,审查设计选用的材料与采购供应的材料在品种、质量、规格、性能、数量等方面是否相符。再次进行疑问解释,将对设计图的疑问提请设计单位解释。最后进行合理化建议。收集有关各方对工程设计的合理化建议。

2.2.2书写施工日记

施工日记是对整个施工活动和现场情况变化的综合性记录、其内容要包括日期、气候、工程部位、施工组队以及施工活动记载。施工活动记载主要记录工程施工( 包括主要部分、分项工程) 的起止日期,施工中的停水、停电、停工,质量、安全、设备事故的发生和处理,设计单位现场解决问题,技术交底、技术复核、隐蔽工程验收,有关领导和部门对工程作出的指示或决定等。

2.2.3建立交底制度

作业技术人员向工人交底的内容;首先是图纸交底。主要是施工设计图的交底;。其次是工艺交底,主要是施工方法、施工工艺以及其他工种配合等的交底。然后是材料交底,主要是所用材料的规格、品种、质量以及使用要求的交底。再次是规范、标准交底,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交底。接着是措施交底,主要是质量保证、安全生产、节约成本等技术措施交底。最后是样板或实际样品交底,技术交底应在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进行,结合分部、分项工程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2.2.4建立工程验收制度

在施工过程中除按有关质量标准逐项检查操作质量以外,还必须根据公路施工的特点,建立隐蔽工程验收制度、中间验收制度、竣工验收制度。

3.公路施工现场工程技术的管理

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就是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现场技术管理是整个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首先是图纸会审,坚持图纸会审制度,坚持按图施工。然后是优化方案,修正并优化施工方案或施工措施,包括技术组织、节约成本措施、合理化建议等。其次是贯彻规程,坚决执行规范和规程,严格按照施工计划或施工措施组织施工,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再次是严格检查制度,严格施工进度和施工计划的检查,根据实际变化及时有效地调整资源使用计划。接着要做好记录,做好施工日记,做好施工记录,实事求是地做好施工检查和隐蔽工程检查记录。最后是资料收集整理。做好施工技术资料地积累和整理工作,与施工进度同步进行。

4.公路竣工验收阶段的工程技术管理

首先是实验检查,组织试验人员进行以试通车为主地全面实验检查;其次是预验收,组织预验收,填写竣工报告;再次是进行总结,完成交工报告和技术总结,交工技术资料一是指将平时积累的资料审查、整理、检查有无差错,使之形成一套完整的质量达标竣工资料; 二是按竣工图如实绘制;最后是进行交工,向业主及监理工程师办理竣工验收相关交工技术文件归档; 作业层和项目经理部必须在工程竣工后一个月内将交工技术资料和竣工图送项目监理工程师审查并与业主办理手续。

结束语:

综合全文的叙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公路施工工程技术对于公路施工的各个阶段都非常重要,无论是公路施工的准备阶段,还是公路施工的现场管理,还是公路施工的竣工阶段,都离不开公路施工工程技术。

在公路施工的前期准备阶段,就需要公路施工工程技术人员建立责任机制、建立管理制度、制定管理标准、制定技术档案等等工作;在公路施工的现场阶段还需要对公路施工的图纸进行审核,检查图纸的标注是否合乎工程的实际情况、优化施工的方案以节约建设成本、落实规章制度以保证施工的质量安全、记录施工日记、整理资粮等等;在公路施工的竣工阶段还需要进行实地的检查,以通车的的方式来验收公路施工的质量、请求组织进行公路验收并且填写竣工报告、整理日常的积累资料以及记录笔记,再确认无误后进行编写交工报告和技术总结、在交工时向监理递交相关的公路施工文件以方便监理工程师的审查,并且与业主办理手续。

总而言之,公路施工工程技术是十分重要的管理技术,只有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的行使其职责,才会使得公路施工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双丰收。

参考文献:

[1]钟连添. 浅析公路施工工程技术管理[J]. 科技致富向导(2010)32:216+317.

[2]王巨胜,解文宇. 浅析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J]. 四川水泥(2015)03:183.

第4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分类号】:U416.1

道路工程作为重要的结构物,对汽车行驶质量、道路建设和营运的经济性以及行车安全等,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公路施工管理不仅仅是对施工材料、施工现场以及施工质量进行管理与控制,还需要通过对公路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保障施工过程工艺技术参数符合设计要求,保障公路施工质量。

1.道路施工技术

1.1路面施工

混凝土入模后存在很多空隙,因此要认真振捣,增加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并使表面光滑平整。混凝土从搅拌机出料至浇筑完毕的时间应视气候情况严格控制,一般应在混凝土初凝时间内完成。由于混凝土施工连续性很强,振捣工作应连续作业,首先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首式”振捣,移动距离不宜大于其作用半径的一半,并应避免碰撞模板和钢筋。振捣器在每一位置振捣的持续时间,应以拌合物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位置确定,当水灰比小于0.45时不宜小于20S。但也要防止过振而发生离析现象。如果存在漏振或者振捣不实的现象,就会导致混凝土不密实,产生蜂窝、麻面和孔洞等质量缺陷。振捣棒完成后再用平板振捣器纵横交错全面振捣。纵横振捣时,应重叠10~20cm,然后用振动梁拖平。如果振动梁不把混凝土初步振平,单靠滚筒难以把混凝土面层整平。如果不及时压光,超过初凝时间就会起砂,产生不规则的裂纹。振捣时要辅以人工找平,并应随时检查模板,防止下沉、变形、松动。

1.2栓桩的设置

在道路施工测量中,要经常根据中线控制桩进行中线的恢复和测设工作。但在施工中,特别是在人口密集地区和城市中施工,这些桩又很容易被人为的移动和破坏。

在施工前必须对路线起控制作用的主要桩点(交点、直线转点及曲线主点)增设栓桩,以备将来用其恢复控制点桩的位置。但目前有些施工测量人员,不遵守规范的规定,常用距离交会法或单向量距法设置栓桩而造成错误。这是由于地面变化较大或拉尺不平,使距离误差增大,造成恢复后的点位不准确。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是用方向交会法,即用大约成90°的两个方向交汇来定点。还有些施工测量人员对栓桩设置的位置考虑不周,往往造成栓桩的虚设。栓桩的设置要选在施工中不被取土、弃土及车辆行人等破坏的地方,并考虑施工后路堑的挖深、路堤的填高所引起的地形改变和夏秋季节树枝叶而妨碍通视等情况;栓桩的设置要注意设置在曲线的外侧、地面横坡明显的地段应设置在上坡一侧;栓桩的设置还应注意设置在控制点的一侧或两侧不易被破坏的地方,而且每个方向要设2~3个引桩,用经纬仪定向,以“骑马桩”的形式恢复桩位。经验证明这种方法效果很好,比较准确。栓桩设置后还应做好记录,绘出示意图,加以注明,以便现场查找。栓桩的位置如需要长期保存,就要用水泥混凝土灌桩,标定点位,以备长存。

1.3施工控制网测设

施工控制网采用勘测设计阶段由设计单位根据勘测设计要求和施工需要布设控制网。由于勘测设计到施工要经历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有的点位可能被破坏或丢失,因此需对其进行复测,以检验点位是否移动。对于已破坏或丢失的点位应进行恢复。此外,由于勘测设计布设的控制网点点位太少,往往不能满足施工放样的需要,因而必须增设一些控制点,在实际工作中,两者可同时进行,以节省施测时间。

1)平面控制网

平面控制网一般采用附和导线形式布设。复测目的是检验导线点坐标的正确性。复测方法是测角和量距,并计算角度闭合差及边长相对中误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平面控制点增设可采用内分点法、外分点法、导线法、边角网法。在复测过程中,同时完成增设相关定位元素(距离与角度)测量,使精度符合规范要求。在复测成果计算时,增设点的数据不参与计算。待复测结果符合精度要求后,独立计算增设点坐标。

2)高程控制网

高程控制网采用附和水准路线。施工高程控制点增设,可在水准路线上适当位置埋设水准点或利用平面控制点复测时将增设点同时测定,成果计算时参与平差计算,这样一次可获得复测数据与增设高程点。

2施工技术管理

2.1道路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管理

1)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制度。一要建立图纸会审和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制度:①整体性。审查图纸及设计说明是否完整、清楚, 图中尺寸、坐标、标高、轴线等是否准确; 一套图纸前后是否一致; 互相联系的各套图纸设计是否有矛盾; 同一设计中的地上、地下部分是否吻合。②合法性。审查设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定。③主结构、主部位。审查主要结构的设计在刚度、强度、稳定性等方面有无问题, 主要部位在结构构成设计中是否合理。④合理化建议。收集有关各方对工程设计的合理化建议。⑤路、桥、涵。审查路基、路面、桥梁、涵洞等设计图有否矛盾, 在交叉施工时是否会存在问题。⑥设计选用材料。审查设计选用的材料与采购供应的材料在品种、规格、质量、性能、数量等方面是否相符。⑦疑问解释。将对设计图的疑问提请设计单位解释。⑧施工技术装备。审查施工技术装备条件能否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施工单位能否按照设计要求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二要建立施工日记制度。道路施工日记是对整个施工活动和现场情况变化的综合性记录。①日期、气候。②工程部位、施工组队。③施工活动记载。三要建立道路施工技术交底制度。①道路施工图纸交底。主要是施工设计图的交底。②道路施工工艺交底。主要是施工方法、施工工艺以及其他工种配合等的交底。③道路施工材料交底。主要是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以及使用要求的交底。④道路施工规范、标准交底。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交底。⑤道路施工措施交底。主要是质量保证、安全生产、节约成本等技术措施交底。⑥道路施工样板或实际样品交底。技术交底应在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进行, 结合分部、分项工程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四要建立道路施工工程验收制度。在道路施工过程中除按有关质量标准逐项检查操作质量以外, 还必须根据道路施工的特点, 建立隐蔽工程验收制度、中间验收制度、竣工验收制度。

2)要建立道路施工标准化技术管理体系。道路施工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是组织现代化施工的重要技术保证, 分为国家标准、部级标准、企业标准三个等级。贯彻执行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是: ①组织施工人员学习、熟悉、掌握有关标准与规程; ②加强技术监督与检查;③分解技术标准和规程, 使其具体化。

3)建立信息收集和科技研究制度。道路施工的科技信息工作主要包括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报道等。要注重信息资源的收集, 建立信息系统, 组织学习,开展专题讲座、讨论会、现场交流等活动。

2.2道路施工现场技术管理

坚持图纸会审制度, 坚持按图施工。修正并优化施工方案或施工措施, 包括技术组织、节约成本措施、合理化建议等。坚决执行规范和规程, 严格按照施工计划或施工措施组织施工, 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严格施工进度和施工计划的检查, 根据实际变化及时有效地调整资源使用计划。做好施工日记, 做好施工记录, 实事求是的做好施工检查和隐蔽工程检查记录。做好施工技术资料的积累和整理工作, 与施工进度同步进行。

2.3验收阶段的技术管理问题分析

组织试验人员进行以试通车为主的全面实验检查。组织预验收, 填写竣工报告。完成交工报告和技术总结。交工技术资料一是指将平时积累的资料审查、整理、检查有无差错, 使之形成一套完整的质量达标竣工资料; 二是按竣工图如实绘制。

第5篇

关键词: 技术管理;准备阶段

中图分类号: X7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基本原则

1.1 严格按照科学技术的基本要求

按照公路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机具设备安全施工等具体技术要求进行管理,对采用的新技术应经过实验。

1.2 遵守经济节约的原则

要把企业和国家、当前和长远经济利益结合起来,全面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分析,对重要的施工部位进行多方案比较。

2 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管理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前提条件。主要是了解和分析工程特点、进度、要求,根据施工条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分配施工力量并制定施工方案,制定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从而充分、及时地从技术、物资、人力和组织等方面保证施工过程连续、均衡、有节奏地进行,保证工程在规定的期限内交付使用。

2.1 建立各级技术负责制

要建立和完善以总工程师为首的从上到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工作系统。要制定明确的总工程师职责、主任工程师职责、专职工程师职责、技术负责人职责,使各级技术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做到明职、明责。

2.2 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的管理制度

公路施工具有多变和内容繁杂等特点,因而必须通过建立健全严格的技术管理制度,保证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把技术管理工作科学地组织起来,使技术活动无论在室内或作业现场,都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内容和严格的检查制度,从而保证技术工作有条理、有目的开展。

2.2.1 建立图纸会审及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制度

图纸会审是为了避免图纸本身的错误导致施工的严重后果。要有领导、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技术核定是针对工程变更内容,召集有关部门在技术上、经济上、质量上和使用功能上充分研究、协商,各方意见统一后以文字记录下来,技术负责人签字后作为施工依据。会审图纸的内容有:

(1) 合法性。审查设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定。

(2) 整体性。审查图纸及设计说明是否完整、齐全、清楚,图中尺寸、坐标、标高、轴线等是否准确; 一套图纸前后是否一致;互相联系的各套图纸设计是否有矛盾;同一设计中的地上、地下部分是否吻合。

(3) 主结构、主部位。审查主要结构的设计在刚度、强度、稳定性等方面有无问题,主要部位在结构构成设计中是否合理。

(4) 施工技术装备。审查施工技术装备条件能否满足工程设计要求,施工单位能否按照设计要求确保工程质量安全施工。

(5) 路、桥、涵。审查路基、路面、桥梁、涵洞等设计图有否矛盾,在交叉施工时是否会存在问题。

(6) 设计选用材料。审查设计选用的材料与采购供应的材料在品种、质量、规格、性能、数量等方面是否相符。

(7) 疑问解释。将对设计图的疑问提请设计单位解释。

(8) 合理化建议。收集有关各方对工程设计的合理化建议。

2.2.2 建立施工日记制度

施工日记是对整个施工活动和现场情况变化的综合性记录。

(1) 日期、气候。

(2) 工程部位、施工组队。

(3) 施工活动记载。主要记录工程施工( 包括主要部分、分项工程) 的起止日期,施工中的停水、停电、停工,质量、安全、设备事故的发生和处理,设计单位现场解决问题,技术交底、技术复核、隐蔽工程验收,有关领导和部门对工程作出的指示或决定等。施工日记是工程竣工验收质量评定的重要依据,施工日记从施工开始时就必须以单位技术负责人为主、全体技术人员参加进行,直至工程竣工,不允许中断。在做好施工日记的同时,还必须做好施工记录。施工记录是按工程施工技术规范以及验收规范填写各种记录表格,起到检验施工操作和技术资料的作用,是工程的重要档案。

2.2.3 建立技术交底制度

通过技术交底,可使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和工人明确施工任务及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等,从而做到心中有数,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工程施工。作业技术人员向工人交底的内容是:

图纸交底。主要是施工设计图的交底;

工艺交底。主要是施工方法、施工工艺以及其他工种配合等的交底;

材料交底。主要是所用材料的规格、品种、质量以及使用要求的交底;

规范、标准交底。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交底;

措施交底。主要是质量保证、安全生产、节约成本等技术措施交底;

样板或实际样品交底。技术交底应在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进行,结合分部、分项工程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2.2.4 建立工程验收制度

在施工过程中除按有关质量标准逐项检查操作质量以外,还必须根据公路施工的特点,建立隐蔽工程验收制度、中间验收制度、竣工验收制度。

2.3建立标准化技术管理体系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是组织现代化施工的重要技术保证,分为国家标准、部级标准、企业标准3 个等级。贯彻执行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是: ①组织施工人员学习、熟悉、掌握有关标准与规程; ②加强技术监督与检查; ③分解技术标准和规程,使其具体化。

2.4 建立技术档案

技术档案不同于一般的技术资料,是在公路项目施工、科研活动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技术文件和资料。

2.4.1 为工程竣工验收准备相关技术资料

(1)材料检验资料。所用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检验结果;

(2)材料使用资料。材料配比、拌和加工控制检查和试验数据;

地基、隐蔽工程资料。地基处理和隐蔽工程施工记录;

各项质量资料。各项质量控制指标的试验记录和质量检验汇总表; ⑤非正常情况资料。施工中遇到的非正常情况记录及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分析; ⑥补救施工资料。对质量事故处理补救后达到设计要求的证明文件。

2.4.2 为公路施工企业管理需要保存技术资料

施工组织设计、各种定额执行情况;

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情况;

施工总结材料;

重大质量事故、安全事故的分析和处理措施; ⑤技术管理工作总结等。

3 施工现场技术管理

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就是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现场技术管理是整个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

(1)图纸会审。坚持图纸会审制度,坚持按图施工。

(2)优化方案。修正并优化施工方案或施工措施,包括技术组织、节约成本措施、合理化建议等。

(3)贯彻规程。坚决执行规范和规程,严格按照施工计划或施工措施组织施工,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4)严格检查制度。严格施工进度和施工计划的检查,根据实际变化及时有效地调整资源使用计划。

(5)做好记录。做好施工日记,做好施工记录,实事求是地做好施工检查和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6)资料收集整理。做好施工技术资料地积累和整理工作,与施工进度同步进行。

4 竣工验收阶段的技术管理

(1) 实验检查。组织试验人员进行以试通车为主地全面实验检查。

(2) 预验收。组织预验收,填写竣工报告。

(3) 总结。完成交工报告和技术总结。交工技术资料一是指将平时积累的资料审查、整理、检查有无差错,使之形成一套完整的质量达标竣工资料; 二是按竣工图如实绘制。

(4) 交工。向业主及监理工程师办理竣工验收相关交工技术文件归档;作业层和项目经理部必须在工程竣工后一个月内将交工技术资料和竣工图送项目监理工程师审查并与业主办理手续。

第6篇

【关键词】公路施工技术;管理问题;处理措施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我国公路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加之近些年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数量的迅猛增加,这也给我国的公路建设提出了严峻考验,可以说公路的建设关乎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推动社会水平的提高。而在公路建设过程中,施工技术管理贯穿始终,是公路建设的保障,如何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运用新施工技术管理方法,使得公路建设可以安全的前提下,做到工程质量高、建设周期短、成本投入少、综合收益高就是现代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应该追求的方向和目标。本文就将重点阐述在公路施工技术管理中的重要方面。

一、公路施工技术管理概述

1、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内容

首先,技术交底。提供施工规范与工艺规程,编制施工组织计划,计算和分配工作量,控制施工的质量,工程进度的分析,建立技术档案,组织工程验收等施工过程中的动态管理。其次,信息系统。技术改进以及合理化建议,技术标准化工作,技术培训等技术开发活动。显然,施工技术管理的这种核心作用,要求我们只有将技术管理的必要性和具体活动的可操作性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保证安全、优质、低耗和高效地完成项目施工任务。

2、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原则

技术的创新是加强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最有效有段,公路施工单位在实现技术创新应致力于传统技术之上,其创新后的技术需经多次实验之后,才能够正式投入使用;最后是贯彻国家经济政策原则。国家经济政策是为推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量身订做的,其各项规章制度均是依据科学技术发展规律实施,所以,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只有全面贯彻国家经济政策原则,才能够确保其管理的科学性、准确性、针对性以及可持续性。

二、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问题

在公路施工企业中,技术管理还比较粗放,主要体现在管理技术文件与控制施工参数两方面,尚未达到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技术管理职能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此外,分包商还不具备比较高的技术管理水平,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有待于提高,对于企业集中技术管理也具有一定的影响,进而导致施工技术管理难度较大,对施工质量产生一定隐患。施工企业为此应提高对施工技术的重视程度,弄清施工技术对企业管理、效益及施工质量的影响。利用建立的现代施工技术管理体系使管理水平、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提高,进而使企业得到有序发展。

三、公路施工技术管理问题的处理措施

1、提高对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认识

很多施工企业受到传统观施工观念的影响,或者是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的限制,对施工技术管理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亦或者盲目求追高收益,一味降低成本,对施工技术、质量控制不加管理,于是造成严重的工程质量通病,留下质量隐患。针对这种情况,现代的公路施工企业要充分认识到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提高认识和学习,更重要的是将良好的技术管理措施有效的运用到实施施工项目中去,为现代公路的基本建设做好铺垫。

2、加强对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

加强对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认真的做好施工人员以及技术的管理人员在其施工技术方面的培训工作,使其明确的了解以及认识其施工过程之中各个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的技术要求、质量标准与施工方法等等。技术管理人员应该主动的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借鉴先进的技术与经验,组织技术交流、技术培训以及技术学习,大家互相的进行讨论,取长补短,这样一来,就可以不断的提高员工的专业技术业务素质以及企业的管理水平,在施工的过程中积极的推广新的技术,从而尽早的发现问题并作出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而避免问题,出现措手不及的现象。

3、建立现代施工技术管理体系

基于上述有关内容的初步探讨,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对于提高工程质量、促进企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施工企业应结合自身工作流程与管理架构建立现代公路施工技术管理体系,以不断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高。在构建施工技术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施工企业应不断加强与自身情况相结合,建立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基本框架,再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调整框架。以保证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在有关公路项目中比较适合,对不同项目的管理采用的体系架构各不相同,进而实现技术管理的目标。

4、施工准备阶段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施工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准备得越充分、越完善,工程施工过程就会越顺利,工期越短,那么施工成本也会相应降低。在准备阶段,要充分了解工程的特点和要求,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好施工方案,合理安排好各阶段人、材、机的进出场和工作,对整个工程的人力、财力、物力要进行科学的组织安排,保证工程可以连续、均衡,并在规定的工期内顺利的完工。其中,建立图纸会审,和设计变更审核制度,图纸的准确和完善是施工的前提,所以要坚决避免图纸错误导致施工失误,严格对图纸进行会审,包括对主结构、主部位,对图纸的合法性、整体性,对施工技术的要求,对材料机械的使用等等,并要结合实际情况,确保可以顺利进行,对发现的问题,出现的疑问要及时与设计人员沟通,并可提出合理化建议。此外,建立健全现场施工技术负责人制度,将工作合力分配,责任落实到个人,建立技术管理小组,确保施工现场及时解决为题,使得施工有条理地进行。

5、施工阶段技术管理

在施工进行阶段,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要严格的执行技术管理制度,并且对施工组织设计与方案进行同步监督,保证施工符合既定的设计与质量标准。在施工进行中,要做好检查记录,对于公路工程中的隐蔽工程要提高重视,保证工程质量在可控的范围之内。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管理上,要对一线施工人员的操作进行监督,保证操作规范性。在对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上,要做好安全检查工作,保证工作机械设备的作业符合安全质量需求。

6、竣工阶段的技术管理

在工程竣工阶段,做好试验检查,包括进行公路的试通车、试运行过程,组织预验收,完成竣工报告,做好工程的竣工总结,包括提交工程技术部分完整的竣工资料,完成竣工图的绘制。

7、明确技术管理职责

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建立并且健全各级技术管理机构以及技术责任制度,明确各级技术人员的权力、职位和责任,使其切实履行技术管理的职责,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审批以及落实工作,严格按照施工中的规章制度和方案的管理规定执行。对在施工中违反规范和方案的责任人,则要承担风险,明确责任。

结束语

总之,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十分重要,施工企业应不断提高对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视程度,对技术管理中各环节工作提高重视,做好有关技术管理工作,完善自身技术管理体系。并加强培养有关技术人员,基于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采用现代管理技术手段,实施技术管理措施,使企业管理能力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进而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蒙智儒.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基础工作及加强措施[J].四川水泥,2014(07).

[2]赵M,黄欣.浅谈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5):28.

[3]周俊.道路施工中的技术管理探讨[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10):164.

[4]李政.浅析高速公路施工技术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7).

第7篇

[关键词]水库堤坝;加固;除险;施工

中图分类号:TV6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3-0190-01

前言:在水库堤坝的工作执行当中,必须依靠足够的技术支持,才能在最终获得理想的成绩。当下的很多水库堤坝问题,整体上还是处于可控范围内,通过实施积极的技术手段,完全可以减少问题,甚至是完全的消除隐患。相反的,如果在当下的工作当中,仍然是在表面上努力,那么水库堤坝在后续的工作当中,将会直接表现出严重的问题,届时就不是一两项技术能够解决的了。

一、水库堤坝的问题分析

除险加固施工技术的应用目的,在于将水库堤坝本身的问题彻底解决,而不是仅仅将问题进行合理的控制。想要在除险加固施工技术的应用上取得更好的成果,就必须在水库堤坝的问题上进行明确,根据问题的类型、严重程度、波及范围等,选择合适的手段来解决,保证日后的工作趋向于良性循环。

(一)坝体渗透

就水库堤坝而言,其主要是建立在“水体”当中的,或者是在大江大河当中,由此来对水资源进行存储和利用,为上游、下游的生活和工作,提供较多的便利性。从调查的结果来看,部分地方的水库堤坝,在多年的应用以后,并没有进行大量的修补处理,而是在每一次的检查当中都表现为敷衍的状态,对各项问题的处理也比较基础,进而导致除险加固的水平不断下降,造成了较为恶劣的影响。

1.水库堤坝的长期浸泡,直接导致坝体的渗透现象持续加强。我国的河流广布,各个地方的水库堤坝数量都在不断的增长,由于水体本身的作用,再加上各类污染和不良物质的反应,促使坝体的渗透现象越来越明显[1]。部分坝体虽然在表面上仍然可以“坚守”,但实际上的破坏程度已经非常的严重。

2.坝体渗透现象在目前已经成为了不得不解决的问题。与一般的问题有所不同,坝体渗透是长时间不理会所造成的,同时还会持续的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针对坝体渗透的解决,在除险加固施工技术层次上,必须要从客观的角度出发,以具体的效果为主导,观察坝体是否需要重建,是否可以通过技术性的手段来维护。

(二)坝体结构病害

在目前的工作当中,水库堤坝的问题已经表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其中,坝体结构病害就是一个需要高度关注的内容。一般而言,坝体结构病害是由于多种因素作用所导致的。

1. 我国的国土面积相对辽阔,不同地方的水质存在较大的差异。倘若水质偏向于碱性,或者是偏向于酸性,则很有可能导致坝体本身与水质发生反应,这种反应虽然在短期内表现的不明显,可是在长期的作用后,将直接对坝体的结构造成严重的伤害。[2]。

2. 水库堤坝在日常的维护当中,并没有对坝体结构进行深度的检查。现下的水库堤坝受到了社会上的高度关注,坝体结构的损坏,意味着自身的防护功能,根本不可能充分的实现,还会在灾害来临时,加强破坏力。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坝体结构的损坏,同样是在长期不良因素作用下所导致的。因此,运用除险加固施工技术解决时,应该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将各方面的问题合理解决,告别以往的恶性循环,从而在多个方面提高工作的安全性、防护性,避免在日后的工作中,再一次的面临坝体结构问题。

二、除险加固施工技术分析

(一)铺设施工

在水库堤坝当中,除险加固施工技术的运用操作,首先应该在铺设施工上努力,这是最基础的工作,产生的影响也比较广泛。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建议在铺设施工层面上,通过以下措施来完成:第一,铺设的厚度是需要重点拿捏的。考虑到除险加固施工技术表现为多元化的特点,因此在各项工作的开展当中,技术人员需要对水库堤坝的各项技术指标有所分析,特别是在水质、土质等方面,均要进行良好的把控,选择性价比最优的材料进行操作,从而达到预期的铺设效果[3]。第二,在铺设的过程中,细砂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针对细砂的铺设工作,建议应用高喷射灌浆技术来完成,如此一来,不仅将除险加固施工技术良好的发挥,同时还可以将铺设的厚度进行准确的控制,整体上的加固效果会得到高度的提升,不必为其他的因素所担心[4]。

(二)灌浆与填充

除险加固施工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应该对水库堤坝进行全面的处理。与过往的工作有所不同,现阶段的水库堤坝工作,应该将加固方面的水准进行提升。一方面,各类技术措施的应用过程中,均要不断的巩固操作效果,从而减少不良因素的威胁,以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另一方面,技术应用之前,必须在相关的方案上良好的编制处理,不能有任何的隐患和不足出现,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水库堤坝的整体能力取得更大的成绩,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反复的维护。

1.灌浆施工的重点在于工序的合理选择,工作人员在施工开始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尤其是要做到灌浆施工材料的科学配置,灌浆结束后做好封浆工作,以免出现漫灌或漏灌问题。与此同时,设计人员应对施工方进行技术交底,使其充分了解设计图纸的各项要求以及土石坝原有结构基础的具体情况,在避免破坏原有成果的同时合理确定开挖深度与宽度[5]。

2.填充施工质量决定着坝基质量,故而在施工开始前,设计人员应会同技术人员对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再次勘测,以便实现施工方案的最优化。为使坝体密度得到有效控制,应注意做好坝料的合理选择并预先开展碾压试验,以试验结果为依据确定碾压方法。除通过碾压方式对坝体密度进行控制外,也可以采用振冲压实法完成填筑,该方法一方面可以避免损害原有土体,另一方面也能发挥加固和夯实的作用。

总结:本文对水库堤坝除险加固施工技术展开讨论,从目前所获得的工作成果来看,该项技术的应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无论是在经济效益上,还是在社会效益上,均得到了社会上的高度认可。今后,应该对除险加固技术开展深入的研究,在各个领域的探索上,都要不断的强化,最终来得到良好的效果,为社会安稳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帮助。

参考文献:

[1]骆二雄.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施工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5:199.

[2]吕平.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12:167-168.

[3]卢山.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5,11:211+214.

第8篇

关键词:高层 建筑工程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7-015-02

1 前言

高层建筑的施工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其施工建设专业性强、包含众多工序流程及各环节的交叉作业,建筑的体积结构自重大、具有复杂的结构受力特点,因此也导致了其施工设计的复杂与施工建设工期的漫长。由于与一般多层建筑存在较大的区别,因此高层建筑施工中的结构安全诉求较强,这又进一步导致了高层建筑结构工艺的复杂与施工质量的高标准要求。基于以上高层建筑施工建设中存在的特点,笔者展开了对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策略探讨,并提出了来源于实践的合理化建议。

2 结构层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层数多、体积大的特点决定其结构类型必然较为复杂且形式多样,因此导致了施工建设难度的增加,要求较高水平的施工工艺才能确保高层建筑的稳固屹立。从功能角度来看,高层建筑的上部结构一般要求进行小空间的轴线布置,而在其下部的结构中则需要进行大空间范围的轴线布置。基于以上标准要求,我们不难看出高层建筑的这一结构施工特点恰好与合理结构及布局自然的一般建筑结构需求背道而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高层建筑的下部楼层结构需要承受很大的楼体压力,而随着楼层的增加,越接近建筑结构的上部其承受的楼体压力就越小。在一般建筑结构的布置中正常的标准为下部结构的刚度建设标准较大、墙体较多、柱网布设较密,而在上部建筑结构中墙体、柱体的结构数量则进一步降低,同时,轴线间的距离也进一步扩大。而这一正常的建筑结构建设规律却不适应于高层建筑的结构特点,因此为了切实满足高层建筑的结构功能需求,在结构施工建设中我们必须反其道而行之,在上部结构中以小空间布置,在下部结构空间中则用大空间布置。为了满足这一结构目标我们必须采用结构转换施工技术对高层楼层的设置进行必要的转换层施工建设。该类结构转换层可广泛的用于高层建筑的结构剪力墙及框架剪力墙等结构体系中,实现较好的结构功能建设。当然不论采用何类结构转换技术,在高层结构施工建设中,剪力墙转换层施工技术无疑都是目前各项功能指标完备、适用广泛的结构施工技术之一。同时,随着结构转换层位置的升高,具有转换层特点的简体结构施工技术也成为当前的主力施工技术之一。为了明确影响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我们可通过对以上两种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的上层与下层间角度位移及内应力变化指标情况分析,从而得出科学的控制结论。即高层的抗震等级在剪力墙转换层结构技术中与高层建筑转换层的高度设置、其转换层的上下层结构的等效刚度比例关系、转换结构层与其上层的侧向结构刚度比存在着紧密的影响效应关系。而在简体结构转换层施工及时技术中其抗震效应则与转换层上层的外筒剐度、设置高度及内筒刚度有紧密的关系。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在两类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中,转换层的高度是决定其抗震影响效能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转换层的高度越高,其上下层之间的位移角度、内应力突变现象就越明显,因此在施工设计中我们应科学的限制其转换层施工设置高度。同时对于位置较低的转换层剪力墙结构施工中,我们可通过对侧向刚度比的控制来调节其转换层较近距离的层间位移角度及其内力突变情况。另外在结构层施工实践中我们还可通过以下措施进一步强化高层建筑的下层结构施工强度。即有效的扩大简体结构中落地墙的实际厚度、提高结构施工中的混凝土材料强度等级、依据施工需求在建筑周边增设部分结构剪力墙及壁式框架结构或楼梯间的简体结构,从而有效的增强高层建筑抗震功能,同时我们还可利用不落地的剪力墙开洞施工技术、开口或减小墙面厚度等措施有效的实现弱化上部结构的科学结构施工目标。

3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主要涵盖了变配电系统、照明电路系统、自动火灾报警系统、安全防范体系、电路布线系统、通信系统、高层建筑防雷接地系统等众多施工环节。基于高层建筑的电气设备构建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其具有耗电设备种类繁多、电气系统结构复杂、铺设线路工艺复杂、方式多样、对供电可靠性及安全性需求较高、电能消耗量大、自动化集成控制程度高等特点。因此针对各个电气工程施工环节选用科学的施工技术、合理的施工思路充分适应高层建筑的施工建设特点是十分必要的。在照明系统的构建中,我们应本着事前控制的原则,在土建施工中便考虑周全,对楼道内、走廊中及车库、电梯等场所的照明系统以及安全应急照明、高层室外环境的照明、疏散指示照明等环节施工进行预留到位处理。基于高层建设高度较高及居民住宅分布密集的特点,在防雷接地的设施建设中我们应采取高度重视的态度,科学的按照防雷类别进行细化施工,并利用建筑桩基、地梁及柱内的主钢筋作为防雷接地的引下线,同时确保其建设数量的达标,做到就地取材、因地制宜。

4 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的施工是关系到整个高层建筑能否持续、健康、高效服务的关键环节,一旦高层在投入使用后发生供水系统断水或排水系统堵塞现象,那么将会使用户日常所需的水源连续供给受到严重的影响并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该施工环节我们应本着安全、可靠、高效、连续、畅通的水源供给原则,对管网进行科学布置设计与高水平的建设施工。在高层建筑室内的给水管道施工设计中应确保其不穿越重要的变配电房间、高层集中通讯控制机房及大型的网络枢纽控制间等,不应为了施工便利就将其布线从生产设备的上方通过。另外高层建筑内部生活给水及排水管的埋地铺设环节也应做到科学有序,不能将两管道进行就近交叉铺设,其平行距离应在半米以上,给水管在上、排水管在下,且交叉距离不应小于0.15米。当进行给水管道的隐藏敷设时,不应将其直接设置在建筑的结构层中,而是应通过穿越地下室及高层建筑外墙的方式进行暗敷,且对于穿越屋面的管道部分应通过选择防水套管设置的方式为其进行必要的防水保护。

5 通风及空调工程的施工技术

为了给高层建筑营造良好的居住及使用环境,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层建筑工程中均包含大型的空调机组以便依据外界环境、天气的变化为高层建筑提供夏季凉爽送风、冬季保温供暖的人性化服务。同时还会在车库及电梯间、楼梯间进行必要的通风设计与防、排烟管道及风井的建设施工。因此我们可通过在建筑屋顶加设正压加压风机的建设方式,为高层建筑营造良好、畅通的通风环境。基于这一完善建设目标,在事前施工与控制阶段,我们应严把质量关,按照相关条例标准进行文明施工、科学施工,依据建筑空调及通风工程的施工特点进行完备的风管制作,部件构造及各风管系统的安装、空调及通风设备的安装、空调水循环系统、制冷系统等各环节的安装。同时还应依据防腐及绝热的需求展开对空调通风系统工程的详细调试、对其各项工程的综合效能进行核定及调节。

6 结语

总之,在高层建筑的工程建设中,我们只有本着高效、科学、标准、规范的设计施工原则,依据各工程施工技术特点进行秩序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适应性施工管理,严把质量关、加强基础施工建设,因地制宜、安全规范,才能最终使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在复杂的体系结构中找出头绪、理清思路,依据用户的丰富需求开展人性化施工设计,并促进高层建筑各项工程建设水平的稳步提升,切实为延长高层建筑的使用寿命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电气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组织管理

1 电气工程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及作用

作为电气施工人员我们要对电气工程在整体建筑工程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有充分的认识。

电气工程作为建筑工程项目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其建筑工程建设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对此,电气工程的质量也是影响建筑质量好坏的标准之一。在电气工程投入生产使用时,必须保证设备的质量以及线路绝缘是完全符合标准要求的,检查电气工程周边环境的特点,看是否存在容易引起火灾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火灾报警系统是否正常运行,消防设备是否合格等,与此同时,还要确保在出现安全事故后,能够及时准确地进行通讯系统的监测,以便更好地处理问题,保证将经济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2 作为电气工程师须具有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

作为一个合格的电气工程师要有对所负责的电气工程质量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态度,在施工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专业技术水平及管理能力,认真做好电气工程的技术方案,质量方案,现场签证,安全方案及交底等组织管理工作。

知识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作为一名电气工程师而言,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熟练操作方法,增强自身应对各种电气工程所存在问题的解决能力,还要结合实际掌握相关电气工程的规范标准,针对不同部分规定的施工内容规范进行学习,保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更好地促进地电气工程的发展。

目前尽管强电各系统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由于电气设备,电气材料及电器元件种类繁多,并且还在不断改进和研发,产品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智能开关,节能等新设备,新产品也在电气工程中广泛应用。要想跟上时展的步伐全面掌握各种电气产品的性能和技术,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精心研究。不断的总结施工经验和新的电气理论知识。

还要及时跟上建筑智能化的发展,掌握各系统的技术状况,我们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快速掌握发展动态来充实自己,要及时准确,深入了解和掌握及运用各种建筑智能化系统和新产品的技术性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跟上时展步伐。

3 电气工程师在设计审图及图纸会审时应注意的问题

3.1 设计审图

首先,要审查设计图纸是否符合相关规范或有关技术质量标准,设计是否合理和优化。和实用性,收益性等。

其次,要针对工程的具体使用功能情况,确定建设单位对其项目的定位和需求。要提供合理化建议和意见,明确要设置哪些系统及功能,以便所设系统与主体工程保持同步进行。

再次,要审查设计是否体现了工程的经济性、便利性的原则,成熟的技术和材料是否在该工程中有所体现和运用。

3.2 图纸会审

作为一名电气工程师,要认真筹划并组织安排好电气图纸的会审工作,并且不能走过场、要认真审查图纸,把存在影响工程质量,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问题及因素尽量在图纸会审时加已解决。如对各专业之间缺乏沟通,图纸设计发生冲突,避免造成反工,浪费,甚至延误工期及发生不必要的纠纷等问题。

4 电气工程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4.1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电气工程师不能只停留在按图施工的水平,要全面熟悉和掌握设计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在进行建筑施工中要想保证其质量完全符合标准要求,就必须加强建筑施工人员科学文化水平以及施工技术水平,通过培训来加强他们自身安全意识,保证施工队伍整体水平的上升,同时要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工作,分阶段式进行培训基础知识的考核,施工中完全按照相应的规范标准进行施工操作。

要根据建设单位及土建工程的总体进度编制好电气工程进度计划、人员计划、机具计划,材料进场计划,并组织落实好,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改及补充完备。

4.2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针对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要进行严格的审查,施工中要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纸,规范文件进行电气工程质量的审查,只有保证审查设计图纸与施工实际情况一样,才能进行合理化的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若是发现任何图纸与实际施工不相符的情况都要及时的进行处理,绝不允许个人擅自依据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图纸设计的更改,针对隐蔽工程的验收资料以及相关信息要给予合理化的标准规范,控制各个环节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

未经有关人员在隐蔽验收表上签字,不得进行下道工序,防止监督流于形式。记录好施工日志。关键部位要做拍照记录确保隐蔽工程的真实性。

(1)主体施工阶段的管理

施工中要求所使用的材料必须符合标准要求,施工前要针对材料进行合理化的检查。例如镀锌钢管的厚度不得小于2.5毫米,管壁厚度不得小于1.5毫米,且镀锌管层没有任何损害,主要应用于重型管且具有绝燃作用,经过严格审查以后方可投入使用。预埋电线管不能敷设在钢筋的外侧,要确保保护层的厚度,管路在同一处交叉不能超过三条,线管不能并排绑扎在一起。管与管、管与盒连接应牢固、紧密,要防止堵塞,绑扎必须牢固。金属钢管敷设必须要做接地线焊接处理。

(2)电气设备安装及调试阶段的管理

首先要检查配电柜和配电箱、接线盒内接线。布线要整齐、布局要合理,美观,接点要牢固,当导线为多股线时必须搪锡,以确保施工质量。

对于接地线的连接,接地端子的预留应符合规范要求;外墙及建筑物的金属门窗、栏杆防护及屋面的金属大件部分均作为防雷的关键和重点,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做好接地处理。

设备送电运行调试时要先空载运行,然后在带负荷、先单体试运行后联动运行。在调试运行过程中还要注意按持续运行规定的时间,验证电气设备,电器元件及机械性能的可靠性。

总之,作为电气工程师需要不断地积累经验和学习新的知识才能跟得上建筑智能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楠.提高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质量[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

[2]陈磊,师文丽.浅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J].价值工程,2011.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