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1 17:01:3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电气工程训练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 实践教学 生产实践
1 引言
电气工程训练是我院面向工科非电专业及大文科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实践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安全用电常识和基本的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
2 实践教学的现状和改进措施
(1)实践课程简介
根据专业的不同,电气工程训练有两个教学模式。对于工科非电专业,开设电气工程训练a,共40学时;围绕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控制,训练工科学生一些简单的电气控制方法、控制手段,使之理解电气控制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电气控制在工程中的应用。对于大文科专业,开设电气工程训练b,共40学时;通过室内照明电路的设计、安装、调试与检修实践,让学生懂得安全用电,学习常用电工工具和仪表的使用,掌握最基本的电工技能。
(2)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从近三年的教学实践过程看,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两点:
第一,教学内容不够充实,学生做起来前紧后松。为期一周的电工训练,前三天的实践内容是理论教学和基础实践;后两天的内容是创新设计,占用时间偏长。
第二,教学实践内容和现代生产实践结合度不够,电工电子技术含量偏低。电气工程训练a的实践内容是交流电动机的交流接触器控制线路;电气工程训练b的实践内容是照明电路的安装实践,在电路中用的是电感式镇流器。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这些电路已不是最常用的电路了。
(3)实践教学改进措施
针对在电气工程训练中存在的现状,对原有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和整合,在电气工程训练中增加电子产品制作的内容。对于非电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制作一些和已有的实践项目相关且简单实用的电气产品。参加电气工程训练a的学生,可以选作plc控制器;参加电气工程训练b的同学,可以选作电子镇流器。学生在电工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电气产品的研制、组装和调试的亲身体验,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探知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推进实践教学和现代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
3 实践教学改进后的实施方案
(1)实践教学内容
电气工程训练实践经过改进后的教学内容可概括为四个教学环节、六大教学模块。四个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基础实践、创新设计和产品制作;六大教学模块包括元器件认识、工具仪表使用、电路原理和电路设计、线路板制作、组装和配线、调试和检修。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六大教学模块的实施是渗透在四个教学环节中完成的。可以看出,和电气工程训练b相比,电气工程训练a的电工电子技术信息含量大、实践操作难度高。
(2)教学实施方案
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时间安排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三点:
第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师在理论教学环节主要讲解安全用电常识、元器件认识与检测、电气原理图识图、实践操作技能四方面知识。脱离实践操作的理论知识不用讲,和实践操作联系不大的理论知识要少讲。通过理论教学,学生可以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电气工程实践,这才是理论教学的真正目的。
第二,因材施教。专业不同,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就不同,讲授的教学内容也不同;专业相同基础不同,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就不同,对三表学生要突出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对素质高、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进行精英培养。
第三,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对于参加电气工程训练兴趣高、产品制作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引导,把课内教学内容和学生课外科研活动、素质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3)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创新意识。
第一,确定灵活、直观的教学方法。在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结合板书、多媒体课件及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采用演示教学和渐进式启发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学和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下功夫,使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对于基础实践项目,主要以演示教学为主,通过演示教学,学生把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感性知识上升为可以指导自己实践操作的理性知识。对于创新实践项目,主要以渐进式启发教学为主。通过启发教学,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同学们独立完成实践项目的能力
第二,采用不同的考核标准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学生,调整实践项目在量和质上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完成实践项目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教学目的就容易达到了。
第三,实行多方位的奖励制度。在基础实践环节,可以把一个班级分成几组,组和组之间比赛,哪个组完成的又快又好,哪个组就有额外加分,并把名次写在黑板上。这样就能激发学生之间团结合作、协同作战的意识和动力。在产品制作实践环节,可以把课内教学和课外的素质教育活动相结合,给成绩优异者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
4 结语
在电气工程训练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本着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断提炼和整合实践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电工电子线路和电气产品的设计、组装和调试的亲身体验,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探知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增强求知欲望,培养自我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董启广,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0).
张亚婷.基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改革.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3).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 实践教学 生产实践
1 引言
电气工程训练是我院面向工科非电专业及大文科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实践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安全用电常识和基本的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
2 实践教学的现状和改进措施
(1)实践课程简介
根据专业的不同,电气工程训练有两个教学模式。对于工科非电专业,开设电气工程训练A,共40学时;围绕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控制,训练工科学生一些简单的电气控制方法、控制手段,使之理解电气控制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电气控制在工程中的应用。对于大文科专业,开设电气工程训练B,共40学时;通过室内照明电路的设计、安装、调试与检修实践,让学生懂得安全用电,学习常用电工工具和仪表的使用,掌握最基本的电工技能。
(2)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从近三年的教学实践过程看,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两点:
第一,教学内容不够充实,学生做起来前紧后松。为期一周的电工训练,前三天的实践内容是理论教学和基础实践;后两天的内容是创新设计,占用时间偏长。
第二,教学实践内容和现代生产实践结合度不够,电工电子技术含量偏低。电气工程训练A的实践内容是交流电动机的交流接触器控制线路;电气工程训练B的实践内容是照明电路的安装实践,在电路中用的是电感式镇流器。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这些电路已不是最常用的电路了。
(3)实践教学改进措施
针对在电气工程训练中存在的现状,对原有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和整合,在电气工程训练中增加电子产品制作的内容。对于非电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制作一些和已有的实践项目相关且简单实用的电气产品。参加电气工程训练A的学生,可以选作PLC控制器;参加电气工程训练B的同学,可以选作电子镇流器。学生在电工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电气产品的研制、组装和调试的亲身体验,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探知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推进实践教学和现代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
3 实践教学改进后的实施方案
(1)实践教学内容
电气工程训练实践经过改进后的教学内容可概括为四个教学环节、六大教学模块。四个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基础实践、创新设计和产品制作;六大教学模块包括元器件认识、工具仪表使用、电路原理和电路设计、线路板制作、组装和配线、调试和检修。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六大教学模块的实施是渗透在四个教学环节中完成的。可以看出,和电气工程训练B相比,电气工程训练A的电工电子技术信息含量大、实践操作难度高。
转贴于
(2)教学实施方案
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时间安排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三点:
第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师在理论教学环节主要讲解安全用电常识、元器件认识与检测、电气原理图识图、实践操作技能四方面知识。脱离实践操作的理论知识不用讲,和实践操作联系不大的理论知识要少讲。通过理论教学,学生可以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电气工程实践,这才是理论教学的真正目的。
第二,因材施教。专业不同,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就不同,讲授的教学内容也不同;专业相同基础不同,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就不同,对三表学生要突出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对素质高、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进行精英培养。
第三,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对于参加电气工程训练兴趣高、产品制作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引导,把课内教学内容和学生课外科研活动、素质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3)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创新意识。
第一,确定灵活、直观的教学方法。在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结合板书、多媒体课件及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采用演示教学和渐进式启发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学和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下功夫,使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对于基础实践项目,主要以演示教学为主,通过演示教学,学生把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感性知识上升为可以指导自己实践操作的理性知识。对于创新实践项目,主要以渐进式启发教学为主。通过启发教学,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同学们独立完成实践项目的能力。
第二,采用不同的考核标准。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学生,调整实践项目在量和质上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完成实践项目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教学目的就容易达到了。
第三,实行多方位的奖励制度。在基础实践环节,可以把一个班级分成几组,组和组之间比赛,哪个组完成的又快又好,哪个组就有额外加分,并把名次写在黑板上。这样就能激发学生之间团结合作、协同作战的意识和动力。在产品制作实践环节,可以把课内教学和课外的素质教育活动相结合,给成绩优异者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
4 结语
在电气工程训练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本着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断提炼和整合实践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电工电子线路和电气产品的设计、组装和调试的亲身体验,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探知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增强求知欲望,培养自我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董启广,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0).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 实践教学 生产实践
1 引言
电气工程训练是我院面向工科非电专业及大文科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实践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安全用电常识和基本的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
2 实践教学的现状和改进措施
(1)实践课程简介
根据专业的不同,电气工程训练有两个教学模式。对于工科非电专业,开设电气工程训练A,共40学时;围绕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控制,训练工科学生一些简单的电气控制方法、控制手段,使之理解电气控制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电气控制在工程中的应用。对于大文科专业,开设电气工程训练B,共40学时;通过室内照明电路的设计、安装、调试与检修实践,让学生懂得安全用电,学习常用电工工具和仪表的使用,掌握最基本的电工技能。
(2)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从近三年的教学实践过程看,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两点:
第一,教学内容不够充实,学生做起来前紧后松。为期一周的电工训练,前三天的实践内容是理论教学和基础实践;后两天的内容是创新设计,占用时间偏长。
第二,教学实践内容和现代生产实践结合度不够,电工电子技术含量偏低。电气工程训练A的实践内容是交流电动机的交流接触器控制线路;电气工程训练B的实践内容是照明电路的安装实践,在电路中用的是电感式镇流器。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这些电路已不是最常用的电路了。
(3)实践教学改进措施
针对在电气工程训练中存在的现状,对原有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和整合,在电气工程训练中增加电子产品制作的内容。对于非电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制作一些和已有的实践项目相关且简单实用的电气产品。参加电气工程训练A的学生,可以选作PLC控制器;参加电气工程训练B的同学,可以选作电子镇流器。学生在电工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电气产品的研制、组装和调试的亲身体验,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探知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推进实践教学和现代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
3 实践教学改进后的实施方案
(1)实践教学内容
电气工程训练实践经过改进后的教学内容可概括为四个教学环节、六大教学模块。四个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基础实践、创新设计和产品制作;六大教学模块包括元器件认识、工具仪表使用、电路原理和电路设计、线路板制作、组装和配线、调试和检修。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六大教学模块的实施是渗透在四个教学环节中完成的。可以看出,和电气工程训练B相比,电气工程训练A的电工电子技术信息含量大、实践操作难度高。
(2)教学实施方案
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时间安排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三点:
第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师在理论教学环节主要讲解安全用电常识、元器件认识与检测、电气原理图识图、实践操作技能四方面知识。脱离实践操作的理论知识不用讲,和实践操作联系不大的理论知识要少讲。通过理论教学,学生可以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电气工程实践,这才是理论教学的真正目的。
第二,因材施教。专业不同,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就不同,讲授的教学内容也不同;专业相同基础不同,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就不同,对三表学生要突出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对素质高、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进行精英培养。
第三,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对于参加电气工程训练兴趣高、产品制作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引导,把课内教学内容和学生课外科研活动、素质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3)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创新意识。
第一,确定灵活、直观的教学方法。在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结合板书、多媒体课件及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采用演示教学和渐进式启发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学和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下功夫,使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对于基础实践项目,主要以演示教学为主,通过演示教学,学生把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感性知识上升为可以指导自己实践操作的理性知识。对于创新实践项目,主要以渐进式启发教学为主。通过启发教学,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同学们独立完成实践项目的能力。 转贴于
第二,采用不同的考核标准。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学生,调整实践项目在量和质上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完成实践项目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教学目的就容易达到了。
第三,实行多方位的奖励制度。在基础实践环节,可以把一个班级分成几组,组和组之间比赛,哪个组完成的又快又好,哪个组就有额外加分,并把名次写在黑板上。这样就能激发学生之间团结合作、协同作战的意识和动力。在产品制作实践环节,可以把课内教学和课外的素质教育活动相结合,给成绩优异者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
4 结语
在电气工程训练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本着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断提炼和整合实践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电工电子线路和电气产品的设计、组装和调试的亲身体验,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探知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增强求知欲望,培养自我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董启广,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0).
关键词: 电气工程训练 教学改革 教学要点
电气工程训练是我校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实践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安全用电常识和基本的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
要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仅传授专业技能不够,还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需要其他学科也从实用角度改革教学内容,传授对不同的专业有所侧重,以将机电电专业毕业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电气工程师。
实验教学要与时俱进,与现代实验技术相结合,既要传授实际操作技能,又要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受到启发,促使学生融会贯通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实验教学内容的设置首先要考虑教学对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方面要与理论教学的知识点相结合,另一方面要注意趣味性、实用性和扩展性。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基础到综合、由理论到创新循序渐进的原则,淘汰与删减陈旧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设计型、综合型实验,按照基础性、综合性和研究性三个层次开展实验教学,各层次在内容上各有侧重,但又相互衔接,使其成为既与理论教学联系紧密,又相对独立、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
一、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1.教学内容不够充实,学生做起来前紧后松。为期一周的电工训练,前三天的实践内容是理论教学和基础实践;后两天的内容是创新设计,占用时间偏长。
2.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对有些理论知识的掌握也不是很好,很难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有些女生对电有惧怕心理,不敢动手,兴趣也不强。教学实践内容和现代生产实践结合度不够,电工电子技术含量偏低。
二、教学改革
针对电气工程训练的现状,对原有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和整合,在电气工程训练中增加电子产品制作的内容。对于电子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制作一些和已有的实践项目相关且简单实用的电气产品。如让他们自己安装实用的小型电机,机电专业学生可以选作电子镇流器等。学生在电工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电气产品的研制、组装和调试的亲身体验,可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探知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推进实践教学和现代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
电气工程训练实践经过改进后的教学内容可概括为四个教学环节、六大教学模块。四个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基础实践、创新设计和产品制作;六大教学模块包括元器件认识、工具仪表使用、电路原理和电路设计、线路板制作、组装和配线、调试和检修。
三、教学要点
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时间安排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三点。
1.因材施教,促进个性发展。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全面实施因材施教。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要求他们不仅知道“应该怎么做”,而且知道“为什么这么做”,并启发他们思考“还能怎么做”;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着重培养他们的规范操作能力,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学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还可将实验内容分为必做和选做两类,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在完成必做实验后,去研究和设计选做实验内容。同时还可以利用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建立电子技术兴趣小组,开展电子技术制作大赛,进行课外科技活动等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能充分动手实验,发挥其想象力、思维力和创新意识的环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2.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对于参加电气工程训练兴趣高、产品制作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引导,把课内教学内容和学生课外科研活动、素质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师在理论教学环节主要讲解安全用电常识、元器件认识与检测、电气原理图识图、实践操作技能四方面知识。脱离实践操作的理论知识不要讲,和实践操作联系不大的理论知识要少讲。通过理论教学,学生可以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电气工程实践,这是理论教学的真正目的。
4.动笔、动手与动口相结合。实作考核是职业教育最重要的考核方法之一。实作考核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实作过程中动作的质量,如操作、执行等动作的准确性,表演等动作的完善性;二是实作结果的数量和质量,例如加工工件完成的质量和所用的时间。以学生汉字录入的速度或完成作业设计的质量来评定成绩既客观又实效。在实作考核中,学生既要动脑,又要动口、动手或用动作来展示自己的成绩,是笔试考试所无法做到的。因此,职业教育不能拘泥于用笔试来实现成绩的评定,要根据各专业学科的特点,采用动笔、动手与动口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考核,这也是学生所能接受的全新的考试方式,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
5.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主观能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创新意识。教师要采用灵活、直观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结合多媒体课件及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采用演示教学和渐进式启发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学和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下功夫,使教学效果不断提升。
在电气工程训练教学中,我们本着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断提炼和整合实践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电工电子线路和电气产品的设计、组装和调试的亲身体验,了解了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探知了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增强了求知欲望,培养了自我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预习是上课前对即将要学习的教学内容进行理解掌握,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工人建房要备料,农民耕作要备耕,军队打仗要备战,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这也就是预习。预习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现代汉语词典》对预习解释为:“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而实际上,预习应该包含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即预先学习和预备学习。预先学习以预备学习为目标,预备学习以预先学习为基础。预习是为了更好地听课,以更好地掌握知识。因授课对象是非电工科专业学生,故电学基础薄弱,甚至有些学生连电学常识也知之甚少,故先指定预习内容,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在教师的讲解中寻找答案,在实践操作中进一步得到验证。采用纸质和网络两种平台,学生可根据情况由班长提出申请,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发放预习报告,或者开放网络预习平台,在预习中设计理论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在做好预习报告的同时能够做到对理论教学内容的整体了解,把疑问带入理论课堂中解决,这样能提高训练课程的理论教学效果,更好地指导实践操作。
二、演示上一批学生的成功作品,提升学生的自信力,确保训练效果
演示上一轮学生的成功作品,既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力,同时也给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授课对象存在差异,仅有少数学生学过电工学,近90%的学生没有学过电工学。走进训练室,看着复杂的电路和陌生的元器件,他们就会提出一个疑问———我能做出来吗?当他们了解了前面同学的情况和观看了作品展示后,都会觉得自己也可以完成,在实际操作中能够提高训练积极性,从而确保训练的效果。
三、理论课程中运用动画、视频演示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听课效果
夸美纽斯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理论教学中适当运用动画、视频演示操作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在讲述复杂的元器件内部结构和原理的时候,效果非常明显。传统的理论教学,学生很难清楚内部的结构,通过视频把元器件外壳去掉拆开内部组成部分,辅以动画分解内部的结构和动作过程,学生能够很清晰地看到元器件的工作过程,直观易懂。
四、设置可选项目和创新项目,以备不同层次学生选择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评价从资格转向能力,从技能转向创造,电气工程训练的培养目标也要随之改进。对于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分层次教学,要设置可选项目,创新设计项目,采用不同的模块组合来组织教学,尽力引导学生发挥最大潜能,达到最好的训练效果。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电气工程训练;电工电子技术;应用
引言
我国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目的是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加强工程教育实践,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建立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吸引工业界广泛参与,进一步密切工程教育与工业界的联系;促进我国工程教育实现国际互认。
一、电气工程训练与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现状分析
(一)电气工程训练现状
电气工程训练在电气工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电气工程培训可以提高学生维护、管理和实际操作相关电气工程实验装置、设备和工程技术的能力,这也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在相关的教学过程中,电气工程专业增设实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接触到一些实际的环境,对相关的操作和实验步骤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电气工程的培训内容一般包括实际操作和电气电子技术、电气安全常识等基础知识。目前电子工程相关的培训课程安排很不合理,缺乏相关的实践内容,让学生学以致用。
(二)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现状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涉及电工电子学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科,是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电工电子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其实践性比较强,只有多进行实践教学,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然而,在实际进行电工电子专业教学时,大部分教师依然采用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即教学模式依然停留在概念讲解、列举实例与做习题三点一线的阶段。电工电子专业理论知识本身比较复杂难懂,用这种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性地接收教师所教知识,长时期的学模式下,学生对电工电子的学习积极性也会降低。尽管现阶段大部分职业院校开始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课件进行电工电子教学,但很多教师由于专业素养比较低,很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课件制作,多是从网上下载课件进行教学。在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氛围下,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主动学习积极性难免会出现下降情况。
二、提高电气工程训练与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效果的建议
(一)重视实践教学,强化能力培养
强化实验实践教学,构建“实验教学、综合实践和创新创业训练”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结合专业实际科学设置创新创业综合实践模块,充分挖掘模块中的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提升的元素或内涵。通过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学科竞赛、学术报告、、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均可折算学分,多修学分可以置换选修课程学分。根据专业培养实际,灵活设计课程见习、毕业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活动;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灵活开展相关实习(实训)、实践活动;积极开展校内外实践协同育人,合作共建专业、实验与实训平台,推动师资与课程等资源共享;鼓励同国内外知名学校开展学分互认、访学、第二校园经历等类型多样的交流学习。
(二)创建智能学习助理,提高学生学习针对性
在电子电工技术教学活动融入人工智能技术,创建互助式智能学习助理。该助理可根据用户当前和历史的学习行为,为用户自动地提供相适应的学习内容的重难、难点,同时实现智能批改、自动答疑等功能。这不仅增加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更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智能学习助理还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进行智能分析。智能学习助理要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依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实验操作等模块做出综合分析与评估,给学生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学生的电子电工技术课程学习成績。智能学习助理要类似于“天猫精灵”“小爱音箱”等智能助手,涵盖电子电工技术课程所需的学习资源,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实时搜索查询。
(三)推进课程改革,强化以学生为中心
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出发点,以专业认证标准为指导,基于社会需求,以倒推的方式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横向联系,跨学科、跨专业建立基础平台课程,开展分层分类教学改革,加强纵向贯通,在不同模块间开展教学研讨。构建“课程-能力”关系矩阵,突出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对毕业要求达成的支撑作用,课程整合、课程、课程优化、课程趋新,解决因人设课、课程内容重复、课程内容陈旧等问题,形成层层相扣、紧密支撑的课程结构。
(四)以任务驱动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为了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依据课程内容、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本课程针对8个不同的项目,依据行为导向原则,以任务为最小单元,将每个任务按照资料获取、任务方案设计、任务的实施与测试、任务评价的完整过程进行。职业院校的学生最大的弱点就是理论基础薄弱,如何贯彻好职业教育“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是值得深思的。很多职业项目化课程在设计过程中过度弱化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导致很多学生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无法举一反三。因此,教学项目设计过程中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匹配本门课程知识能力目标和专业能力目标。
关键词: 电气工程 电子 实践教学 能力
分析我院在电气工程训练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一项教学改进措施,即对原有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和整合,增加有关电子产品制作方面的内容,加强电工电子技术在训练中的应用,推进实践教学和现代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
一、提出以专业为导向的“层次教学法”
传统的统一的教学模式,忽视不同专业的背景特点,对所有专业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在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尤其对于实训课程而言,实验教学体系的特色建设必须与专业自身特点和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由于不同的专业的后续课程不同,将来要面对的实际情况也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对各专业的专业特色进行研究,针对不同专业开设的实训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增补,确定相应的具有特色实训模块,使实训模块的内容得到不断充实、完善和创新。比如,对于采矿专业,应针对该专业可能的就业领域与方向,开设一些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与实训内容,这样不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该课程的重要性。在实施“以专业为导向的分层次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求对不同专业背景有很好的了解之外,还要进行分层备课,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教师要在透彻理解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把握住哪些是基本要求,是所有学生应掌握的,针对特定专业的学生,哪些属较高要求,需要完善和充实的。只有围绕不同专业的特色,不断进行创新教学设计,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才能对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实训技能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积极运用启发式教学法
努力把注入式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但由于学生多年来的学习和思维定势,一到实训场地,往往失去创新意识。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必须努力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向学生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讲解,并指出解决的思路与方向。比如,“自动往返控制线路”是较为复杂的且难以理解的内容,但只要抓住其作用和本质,就可以了解到以上电路是已做过的“点动连续控制电路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变形、拓展,在讲解这几种典型的控制线路的过程中,通过提出诸如“如何使电机连续运行?如何操作能使电机实现反转?怎样通过行程开关实现自动往返控制”等问题,使学生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不再是被动接受,而转变为主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的“授之以渔”。
三、实践教学改进措施以及改进后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职业病 危害因素 天然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工程 探讨
随着天然气资源开发工艺的不断发展,天然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技术在化工生产中迅速发展,而这一行业对职工造成的职业病危害也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因此,为了有效维护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工程企业职工的生命安全,必须针对化工生产中的危害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
一、天然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工程概况
在天然气化工企业的发展中,由于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工程能够有效的改善环境状况,并且带动经济的发展,因此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提升,越来越多的大中型城市选择建设天然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化工企业,以此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在天然气蒸汽循环热电工程建设中,最为普及的是2*350MW工程类型。这一热电工程主要由2*350MW装机容量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构成,机组年均以50Hz频率运行约3500Hz,并通过天然气蒸汽联合循环完成产热与调峰。在2*350MW天然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机组中,主要包含有燃气轮机,蒸汽轮机余热锅炉和发电机等机组,加热器,气体处理装置和DCS主控机柜则用以辅助设备完成蒸汽处理。在机组对天然气蒸汽加工的过程中,经预处理后的天然气甲烷含量可达到97.8%,其650Nm3的年耗气量也可以供给整座城市约一年的电能和热能。此外,在2*350MW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运行中还要加氨,氢气和盐酸等辅料,通过辅料催化天然气蒸汽的循环反应,以此保证机组设备的稳定运行和工作效率。
二、生产工艺与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一)天然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工艺
在天然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的生产过程中,压电机吸收来自于过滤器的空气,并将其进行压缩处理,最后送至机组中的环形燃烧器。在环形燃烧器中,高密度的压缩空气与天然气发生反应并生成高温烟气,高温烟气在形成后进入涡轮设备,通过对涡轮做功带动发电机发电,同时,涡轮转动还会带动压气机,从而使更多的空气进入燃气机,促进机组设备的循环发电。在涡轮设备的做功过程中,一半以上的功率提供给压气机作为其压气动力,而另一部分则会进入到机组的燃气热力循环过程中,从而提高机组的热力供给效率。在整个机组设备的运转中,燃气轮机作为动能和热能的分离设备,不仅影响着高温炉气对涡轮的做功效率,还负责将散管中的排气输送至余热锅炉,从而促进机组中高温烟气的连续扩散,高温烟气在扩散过程中依次经过过热器,再热器,以及其他类型的热量转换装置,从而将气体余热充分传递至机组设备中,热量收集设备再利用收集到的热量加热炉水生成蒸汽,蒸汽带动发电机发电,最后进入烟囱排出机组。
(二)天然气蒸汽循环热电危害因素分析
天然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生产中会伴随有大量的有机化学物生成,天然气裂解反应后会产生硫化氢,甲烷和其他有机气体化合物,气体在空气中燃烧也会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气体,由于天然气中含有少量的氮元素,因次燃烧生成气体中还会包含有少量的氮氧化物,如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就天然气蒸汽联合化工反应的气体生成物而言,由于机组不同设备的密封性不同,机组中化学反应生成的气体极易通过设备分析扩散到职工生产车间中,这就会使有害气体直接进入人体,从而影响职工的生命健康。此外,机组反应物料的添加剂,如氢氧化钠,盐酸以及氨盐等的反应也会产生一定量的有害气体,这也会对职工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在这一化工生产中,机械设备机组运行过程中的震动和噪声,气体加热处理过程产生的射线辐射和高压电场,都直接对职工的生命安全构成了威胁。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措施探究
(一)加强对机组参数监控
为了从根本上控制天然气蒸汽循环机组对职工的危害,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机组中有毒化学物质,噪声以及设备敷设的控制。为了有效限制天然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化学气体排放,就要针对企业的化工气体设立职业卫生标准,如在机组的环形燃烧器周边,要设立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以及二氧化氮的检测点,并在机组生产中将不同的气体排放量控制在一定区间,如一氧化碳的浓度范围必须在0.02~0.0mg/m3之间,氮氧化物的每立方米含量不得超过0.08毫克等。在对机组设备的噪声和辐射进行监控中,可以严格按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对设备的不同位置进行定期的检测对比,一旦发现机组某部位的噪声或辐射指数超标,必须立即停止职工作业,在完成了设备维护后让职工继续施工。
(二)完善设备管理与职工防护措施
在天然气蒸汽机组的运行管理中,为了有效避免天然气反应化工物料挥发对职工产生影响,工厂要针对不同化工物料设立存储间,如化工液态物料储存间,加药间和酸存储间等,并在不同存储间安置通风口,保持物料的干燥和安全储存。在反应机组配电装置施工中,为了有效降低机组噪声和高压电场对职工的影响,工厂还要在发电机,汽轮机和其他类型风机中安装降噪设备,通过对噪声进行隔离和吸收,实现对设备噪声的有效控制,防止噪声影响职工的生命健康。在天然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机组的职工防护措施中,主要防护方式是为职工配置防辐射服装,并在对反应机组进行施工操作时发放橡胶手套,从而避免职工因施工而造成触电,并随时保证职工免受高压电场和辐射影响,针对天然气蒸汽联合循环中有毒气体较密集的车间,化工工厂还要为职工配备防毒面具,以防止职工受到毒气侵害。
四、结论
为了有效防止天然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工程对职工身体健康的危害,必须进一步加强工作环境维护工作,在对职工工作环境进行改善的同时,还要在职工中有效落实健康教育,从天然气化工企业和职工两方面控制职业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张晓芳,刘洋.某燃气电厂220MW发电机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与评价[J].职业与健康,2012.35(12):12~60
[2]刘思洋.叶鸣献.某燃气火力发电厂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动态检测结果分析[M].职业与健康,2014(15)
关键词:校企合作 模具专业 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291-02
1 中职专业教材现状的分析
教材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当前的职业教育中,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材内容追求理论 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所涉及的知识理论性强,并过深 过难,教材缺乏指向岗位群需求的针对性。专业课程教材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滞后的弊端凸现,缺乏灵活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当前接受中等 职业教育的学生的差异性越来越大,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 点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长于动脑能力,教材理论知识较深,往往与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有一定差距。教材不能适应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缺乏学习兴趣,厌学情况严重。因此,开发适应中职学生能力培养的校本教材工作迫在眉睫。
2 当前校本教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当前中职学校专业教材不适应本校学生,学生毕业后不能及时适应企业 需求的的问题,各学校也都纷纷开发校本教材。但研究发现当前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1)学校作为校本课程开发主体,自身力量较为薄弱,由于学校条件和教师水平的限制,难以开发出高质量的校本课程。容易产生平庸和折衷,增加学校和教师的压力和负担,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2)开发理念上注重学校办学特色,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例如,学校由于开发课程的门数过少,学生不能充分自由地选择课程;或是学校没有进行学生需求评估,开发出的课程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有些学校的课程资源单一,教学方式陈旧,学术性太强,学生学习兴趣低落,学习效果较差等等。
(3)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开发能力制约着校本课程开发。教师的职前、职后教育缺少应有的课程知识培训,学校与教师对课程的独立判断和开发积极性、创造性逐渐萎缩,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和课程决策的能力不能满足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
(4)校本课程开发的界定模糊,忽视校本课程开发本质特征的研究。从“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来看,有些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联系在一起,有的甚至二者不分。
(5)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相当封闭,民主程度不高。许多学校的管理和运行是从上到下,从政府到学校、从校长到教师封闭运行的,学校内部以及学校与社会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与有效的交流。从教师到校长、从学校到政府的反馈机制也很薄弱。学校不能直接了解社会并与之沟通,不能形成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因此难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难以开发出适应本地社会要求的校本课程。
(6)普遍缺少合作意识。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单靠一人一校的力量,开发质量是得不到保障的。所以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教师都应当具有合作意识。长期以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大多是靠个人的力量独立解决问题,教师的这种“专业个人主义”的特征导致教师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多是孤军奋战。学校应该培育合作机制,促进校本课程开发人员的交流、合作,强调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有利于教师专业知识的分享。
(7)忽视学生这个开发主体。几乎所有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没有学生的参与。甚至有些学校忽视了课程开发前必须做的学校内部、外部的情境调查分析。学校在开发中考虑最多的是学校的现状、能力;教师考虑最多的是自身特长,没有发挥学生作为开发主体的作用。
(8)缺乏激励机制,很难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教师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带给他们压力,因此视其为额外的负担,从而影响他们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兴趣和教学质量。
3 我校中职模具钳工技能训练校本教材的开发
《模具钳工技能训练》课程主要任务是着重培养学生模具装配、安装、调试、检验及维修的能力所需的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模具钳工生产管理要求;掌握冲压、塑料模具装配、安装、试模、检验和保养知识;掌握冲压、塑料模具技术状态鉴定与维修知识;掌握冲压、塑料模具常见的故障及修理方法知识;掌握冲骸⑺芰夏>咦芭涔ひ罩识;了解模具钳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对知识、技能、素质要求;能够完成中等复杂程度的冲压、塑料模具的装配;能够完成中等复杂程度的冲压、塑料模具的安装、试模、检验和保养等工作;会分析模具常见的故障,合理设计维修步骤和方法;能制订中等复杂程度的冲压、塑料模具装配工艺能力达到国家模具钳工中级工的考核要求。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主,淡化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注重技能、能力和素质的实用性、技术性和综合素质的复合性,为从事模具装配调试技术工作奠定岗位专项能力。
针对当前校本教材开发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课题组深入本镇江顺模具有限公司、江南模塑有限公司、江阴宏顶模具有限公司、江阴昆辉模具有限公司等区域内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模具制造企业。我们主要围绕企业对模具钳工的知识能力要求,实践操作能力要求,通过大量的行业及企业的调研及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毕业生就业调查等形式,得到了模具相关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及典型工作任务。
将典型工作任务描述进行分析和综合转化为学习领域的职业行动领域描述、工作对象、工具、方法、劳动组织、工作要求,得到学习领域描述表,以模具钳工为例。
将有参考价值的代表性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下的教学项目――学习情景。它是学习领域课程的小型单元,每个学习情景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都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的工作任务,都有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步骤。一个学习领域通常有几个学习情景。学习情景的安排上要从简单到复杂、难度依次增加。每个学习情景都有相应的学习情景工作任务书,用任务驱动法激励学生完成任务。校本教材所选的内容应是学生乐以接受的动手能力的训练为原则, 适合于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改变原有专业课教材理论知识繁难,高深难学的问题,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实际,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逐步建立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 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校本专业课教材,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将完成每个学习情景工作任务的相关知识、教学建议、详细工作过程及步骤、工具、方法等编写出具有一步步的引导问题的工作页(学材),是针对学习情景的作业。
为配合学生的学习,还配有课程课件、实训实习项目、学习指南、教学视频、学习习题等。
4 开发过程中的不足及对策
(1)还不能充分领会新标准 对教材编写的要求,很难做到教材编写和教学设计的和谐统一。
(2)教学资源不够丰富,还需要进一步开发配套教材,如学习指导书、实习实训指导书等。
(3)加强校企合作。对于职业教育来说,离不开行业、企业的需求,校本教材要与行业的需求相适应,满足社会行业对技能型人才职业素质的要求,经常与行业、企业联系,随时掌握行业技能发展的新动态,并把它作为新的技能知识放进校本教材,提高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4)优化“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双师型”师资明显不足。教师是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 革的关键,是提高工学结合教学质量的保。显然,如何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和科研能力是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的重中之重,为此我校积极与本地一线模具企业合作,实施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青蓝结对”以及聘请企业技术专家作为我校“外聘教师”等工作,为提高教师的各项能力作了积极的努力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5)进一步完善实习实训条件。实习实训设施是实现高技能人才培 养目标的基本条件,虽然我校已经在积极的创设相关模具设备和生产环境,但由于资金投入、校企合作等原因还需要进一步落实和升级。
参考文献:
[1] 陈解放.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期待[J].中国高教研究,2006(8).
[2] 王景华,杨璐.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