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传统文化的市场分析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11 17:01:4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传统文化的市场分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传统文化的市场分析

第1篇

关键词:传统地域文化;城市广场;

中图分类号:U41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作为传承民族地域文化的一种载体,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浓厚的人文精神,挖掘传统地域文化在其设计中的艺术魅力,构建一个多层次、多涵义的景观文化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宣扬主题

城市广场作为一个体现城市文化的核心,其景观是这个城市民族地域的文化象征。主题标志物作为现代城市广场的景观要素,是体现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从人类的发展来看,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民族风格、生活习俗、地域特色等,而民族地域的内容差异则是将灵感集中在本民族典型的文化内涵上,寻找一种活力的源泉,通过载体――富于结构美的景观元素来表现这些本身无形的文化,营造出具有地方风采的典范,充分宣扬本民族、本地域的主题思想,体现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如重庆市涪陵某现代休闲广场,景观主体浮雕墙设计以地方历史文化――世上独有的“水下碑林”――白鹤梁和传统榨菜手工制作程序为内容,反映了这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从形式、风格和手法上体现了独特的地域历史文化。可见,在当今变幻莫测的景观审美倾向上,研究如何创造使人赏心悦目、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寻求一种精神的寄托,满足人们对民族的、传统的情感依赖,也是对未来地域特色城市景观一种精神主题的宣扬。

一个整体有意义的景观设计是由相对独立的景观元素通过某种内在的秩序融为一体,利用直观的艺术形式风格来构筑,达到功能、形式的完美统一。作为地方文化特色的主题建筑,其形式、手法也可多样化,创造性地表现主题景观设计,生动地再现地域文化格局及民族色彩语汇,不仅景观的感知性好,还赋予了新形式的景观内容,更加鲜明地宣扬了地域文化的精神与主题。

二、地域文化与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内涵

1 地域文化

“地域性”是一个空间概念,也是一个时间概念;它强调地域自然环境(地理、气候、资源等)的特殊性与一贯性,也强调文脉,即特定地区文化意识形态的特殊性与一贯性。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自然景观和历史文脉的综合。地域文化与当地人的风俗习惯,文化底蕴以及人们行为方式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1.2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

城市广场是城市的开放空间,是人们从事生产、文化、生活活动及科技交流的主要场所,是不同城市文化展示的舞台,更是一座城市最具魅力的地方。广场作为其中一类独特的场所,将各个城市风土人情、自然景观和历史文脉相结合,因地制宜的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广场。不仅有利于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还能够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区域竞争力,推动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三、文化传承与发扬

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地域文化的形式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既是历史文化的沉淀,又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艺术价值。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需从一种观念找出一个民族文化的踪迹,体现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血脉相连。将传统地域文化符号、传统形象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提炼、概括,运用形式美构成规律有意识地进行组合,传承其浓郁的民族地域气息。每一件景观作品,都是在追寻从随时光流逝中获得文化意义的过去的艺术结晶,传承一种民族艺术美,探求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地域文化的传承,不仅重视景观要素的风格和形式美感,更应重视它的精神和文化内涵,因为文化内涵是颇具信息传达功能的,它既是民风、民俗的传承,也是从精神上对文化的一种延续。同样,带有某种精神内涵的传统民族文化艺术品,也是大众所关心、熟悉、喜闻乐见,以及能引起情感共鸣的。从这点上看,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融合是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必然。如重庆某休闲广场的景观设计,紧紧围绕蜀国古都的历史文化展开,其中以日(凸起向上金属圆雕,代表一种阳刚之气)月(凹下水池,代表一种阴柔之美)相辉映为主体,体现了刚柔相济、天地合一、阴阳相生的世俗传说,整个景观设计融合了中国传统的象征某种寓意的神秘文化,体现了其地域作为理学发源地的特点。可见,根据民族地域的民风民俗及其历史文化合理地设计尺度空间,营造一种舒适亲切的景观环境,是一种独特文化观念的继承与发扬。总之,在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融合传统地域文化,创造性地延续了地域历史文脉,传承了民族文化的信息,促进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 传统地域文化指导下的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思路

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也在随着科学发展及主观认识发生一定的变化,未来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营造,应根据地球环境变迁,总结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从人类视觉感受需求出发,创造性地沿袭与利用传统地域文化形式与风格,融合现代的观念和技术,创造科学的、各民族赏心悦目的景观形象。另一方面,环境生态绿化是随着现代环境意识运动的发展而深入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应吸取传统文化生态知识,突出保护自然人文景观,借助自然设计一种传统的鸟语花香、心旷神怡、触景生情的心理“意境”之园,创造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景观,如:学习中国古典园林中“形”“神”“意”综合作用下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在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中,依赖传统地域文化,综合运用视觉景观形象、生态环境、大众心理,是探求景观艺术至高境界的方式之一。

1 塑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原则

1.1 以人为本的原则

城市广场作为人们进行交往、休闲、娱乐等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点缀与美化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场所。人是空间活动的主体,广场设计中应该注重以人为本的原则,支持人在广场空间中的各种环境心理和行为表达,实现城市广场空间的“人性化”。

1.2 继承与发展的原则

设计延续历史、合乎时代的城市广场等公共空间是每个城市都面临发展的问题。怎样在已有传统与时代变迁两者之间做到平衡与结合,往往成为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一大难题。文化需要历史文脉的积淀与继承,同样也需要随着时代激荡而创新与发展。

1.3 突出个性的原则

西方早期的城市美化运动单纯追求视觉上的美感,造成城市景观的枯燥与空洞和雷同现象。今天出于延续地域文化目的,对古代建筑形式的简单模仿依然不能起到传递文化的作用。广场景观设计中对地域传统景观特色的继承与发展,应注重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注重共性与个性的融汇。形式上注重对地域特色的提炼;材质上注重新材料、工艺和质感的表现;空间上注重对原有传统装饰元素本质特征的保留。

结语: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的文化传统,会产生不同城市广场的理想景观。城市广场景观概念在文化层次上的含义也会有一定的地域差异;传统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融合运用使其构造方式、表现手段发生变化;发扬优良传统,借鉴现代设计观念,以地域性、民族性文化为旨归对传统设计元素进行再创造,将文化在继承中创新,使其富有新的活力;保护、开发和创造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新的城市广场景观。

参考文献:

第2篇

2005年12月13日,《武汉晨报》专题报道了湖北省武汉市(石-乔)口区荣华街“叶画艺术”展览进社区促就业一则新闻。

工艺介绍

把自然界中各种树木叶、茎作为载体材料,把艺术的手法作为创作手段,将二者巧妙糅合,形成一种让自然元素的本朴与人类艺术创造力的灿烂交融并显的艺术作品。

产品特色

叶画在形式上,它可是国画、油画,可做水粉、水彩;内容上,花、鸟、鱼、虫,人物山水,皆可入画。它可清新、素雅,可精致、浓艳,于片叶之上,见天人之合。

效益分析

据了解,1幅成本不到15元的小件框装叶画,零售价在50元左右。制作叶画,效益可观。

操作提示

1.制作叶画的全过程,除了绘画,还涉及对叶片的化学、物理处理,制作者一般都得经过专门的技艺培训。

2.先细分市场,再作针对性的产品开发。譬如青少年对活泼的造型、明快的色彩以及卡通、动物题材比较感兴趣;而成熟,有品位者则更多地从其质感、脉络、色泽及题材典故及绘制工艺等细处和深处考究作品。

投资规模:3~5万元。

从业条件:对手工艺感兴趣,有创造力。

牛角工艺品

工艺概述

牛角工艺,即以牛角为原料,根据其天然形状及花纹色泽,加工成牛角席、牛角梳、角雕工艺品及角制文房四宝等融欣赏与实用于一体的保健、工艺品。

产品特色

牛角加工制成的系列保健用品,用于梳理头发、刮痧或按摩,无刺激、无静电、止痒润发、活血化淤、疏通经络、镇静安神、消除疲劳等作用;牛角制成的饰品,质地温润如玉、形状千姿百态,逆光而视,似如玛瑙,出现行云流水般的花纹色泽,为居家赠友之佳品。

成功案例

重庆市荣昌县倪牛角工艺厂是一家专门加工牛、羊角工艺晶的小型加工厂,其产品因质地优良、工艺独特,畅销国内市场;并远销西欧和东南亚。

操作提示

1.水牛角、黄牛角、牦牛角这三种牛角做成的工艺品比较美观。其中黄牛角的原色天然多样,形状千变万化,用它制作的工艺品特别是文房四宝和小饰品很受欢迎。

2.原料需到新疆、青海、甘肃、、缅甸等盛产牛角的地区广泛收购。

3.在产品开发上,应紧紧围绕这种原料自身的特色,充分挖掘和利用牛角所特有的保健功能和独具的纹理色泽,作系列化开发。

投资规模:5~8万元。

适合人群:对牛角工艺感兴趣者。

特色办公用品

项目介绍

将中规中矩的公司标牌换成竹简、木版、树皮甚至石雕,再配上或行云流水或恣意狂放的书法,将第一律的金属制、合成材料制文件夹换成清新雅致的竹木制品……当你的产品能让办公室、办公桌变得别具情趣时,谁能拒绝?

市场分析

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办公玮境的布置和氛围的营造,而这离不开符合企业自身价值和形象的办公用品。目前市面上的办公用品,多重实用功能而轻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呈现出千第一律的倾向,难以满足新兴的市场需要。若能成立一个专门为企业专门定制特色办公用品的作坊,前景可观。

操作提示

1.要做出特色,不外乎从这么几个方面人手:选材、工艺和文化内涵。为了区别于目前比较昔遍的产品,选材上可以尽量挖掘和寻找自然元素,工艺上可以借鉴各地民间工艺,文化内涵则可从传统文化和客户的企业文化中挖掘。

2.教育、旅游、传媒、房地产等多个行业的企事业单位都可能成为您的客户,要主动出击。

3.在定制业务之外,可以联系经销、业务,把成品铺进办公用品店。有条件的,可在商场自设专柜销售(参见“开店创业”项目《名片盒专柜》。

投资规模:5~8万元。

从业要求:有较强的学习及业务拓展能力。

仿制龙袍

新闻链接 《中国青年报》报道:2005年12月19日,浙江水康的朱跃江刚刚往福建泉州发出20多件龙袍。由于生意太好,每天10多人赶制都来不及,他只得请来闲居在家的老太太和中青年妇女一起加工、制作。

项目介绍

一针一线手工仿制龙袍。尽管绣一朵花就可能花三、五天,尽管一个熟练艺人也要两、三个月甚至更久,才能绣成一件像样的龙袍,可就有人乐此不疲,还靠它致富发家。

市场分析

手工仿制龙袍主要销往海外的收藏爱好者及华人圈。他们或是出于对异域文化的兴趣,或是出于对中华民族过往的追溯,或者仅仅是即兴把玩。无论怎样,之所以选择龙袍,是因为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它象征着皇权、专制、华贵、尊祟及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华民族等)。目前手工仿制龙袍者不多,有较大市场空间。

操作提示

1.广泛查阅相关书籍和影像资料及向专业人士请教,丰富知识储备和资料库,提升鉴赏力。2.请一个或一批出色的手工艺人。目前,绣制龙袍的艺人主要集中在江浙一带和京津地区。3.跟同行、职业收藏者及经销人积极交流。

第3篇

关键词:“金工硬剪纸”;特色产品;研发团队

1 背景分析

自2010年开始,珠宝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增设了金工制作类课程,经过几年的课程内容改革和师生的共同努力,研发了一系列金工硬剪纸作品,并于2016年8月,成功申报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随着专利的成功申报,“金工硬剪纸”系列作品参与对内对外礼品制作达120余件,并参加了北京国际珠宝展学校展团的展览,深受好评。面对大众对金工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的良好态势,单纯地依靠师生课上制作不足以满足各方的个性化需求,急切需要设置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进行“金工硬剪纸”特色产品研发。

2 金工硬剪产品介绍

2.1 金工硬剪纸定义

金工硬剪纸,创意灵感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剪纸。该系列产品主要采用金工首饰制作工艺:利用吊机打孔之后,用锯弓进行直线和曲线锯切,参考给定的图案完成作品。“金工硬剪纸”产品,可用于个人观赏或作好友间馈赠礼品,属于艺术品范畴。

2.2 专利

“金工硬剪纸”已经作为一种实用新型专利受到国家专利法保护。专利名称为:包括金工硬剪纸制品的框式装饰物,专利号:ZL201620082178.X,专利权人:北京市商业学校,专利发明人:武改朝、田禾、杨轶等等。

2.3 产品内容

现已开发出6个系列的“金工硬剪纸”产品:无框书签类、普通背板类、人物剪影类、书法设计类、设计背板类、分部组合类等。分类的参照标准为:有框无框、背板设计等。当然,分类标准也可以参考:人物、花鸟、LOGO、传统文化等。具体内容包括:十二生肖、花鸟剪影、人物剪影、中国传统文化(龙凤呈祥、凤穿牡丹等)、北京文化(天坛、长城、鸟巢等)等(见图1、图2)。

2.4 目标

十六字方针:产品导向、专利保护、磨砺意志、精炼技能。

3 研发团队设置建议

借助祥龙雅信公司平台,实行专人负责,成立专门的特色产品研发运营团队。团队设研发主任1名,副主任2名,分管两个工作组:研发组和运营组。工作组成员可以由师生共同组成。

3.1 研发组人员构成及主要职责

(1)人员构成。组长1名(老师负责),组员若干(可以含学生若干)。

(2)主要职责。包括产品设计、产品制作、售后服务等环节工作。

3.2 运营组人员构成及主要职责

(1)人员构成。组长2名(老师负责),组员若干(可以含学生若干)。

(2)主要职责。主要负责市场调研、客户开发、宣传(包括公众号、纸媒等)、销售(包括网销、微店销售、实体店销售和各类促销活动等)、客户维护、售后市场分析等。

4 研发团队考核及运营利润分配办法建议

4.1 教师

研发团队的负责老师,主要从雅信公司和珠宝专业教师中遴选,专业教师给一定课时,用于冲抵教学课时(按企业实践课时计算);雅信公司人员给一定的工作量。所有老师不参与运营利润的分配。

4.2 学生

参与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主要制作人员按件给费用,其他人员根据部门考核情况给奖励,并设置专门绩效奖。

4.3 运营利润分配

第4篇

江南文化是中华民族区域文化最典型的代表之一,内涵丰富,艺术审美价值突出。苏州是中国最为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也是江南文化的明信片,开发江南文化主题酒店优势突出。本文通过对苏州地区旅游市场的实地调查和分析,对江南文化的深入挖掘和筛选,结合地域文化主题酒店的设计思路,为苏州地区江南文化主题酒店的设计提供基本思路和理论方法,对推动苏州主题酒店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苏州地区江南文化主题酒店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一)社会经济条件

苏州地处我国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中心地带,紧靠上海,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城市区域之一。2012年,苏州地区的GDP为12011.65亿元,人均GDP约为114029元,城市经济实力排名位居全国第一。2012年苏州旅游业占其GDP比重的11.1%。保持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水平是苏州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地政府的重要经济工作之一。优化产业结构,为旅游业开发新的经济动力成为当下苏州政府面临的重要经济任务。江南文化主题酒店的开发不仅有利于推动苏州旅游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苏州旅游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文化条件

苏州是江南文化的核心区域,能为江南文化主题酒店提供最直接和丰厚的文化资源。苏州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江南文化主题酒店的创建。江南文化主题酒店的创建本身就是对江南文化继承和发扬的体现,它能够推动苏州文化产业的升级换代,也能够为江南文化在体验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拥有更符合时代的商业价值,这一商业价值的挖掘对目前江南文化的传承至关重要,它将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三)市场分析

1、竞争市场分析

据调查,截止到2012年底,苏州地区的星级酒店有144家左右,其中四星级以上有75家,苏州地区的星级酒店数大约占江苏总星级酒店数的21%。庞大的酒店数量使得其酒店业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酒店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而目前苏州主题酒店的有13家左右,包括苏州蝶尚主题酒店、天逅主题酒店、缀美主题酒店、蜂巢主题酒店、书香门第连锁主题酒店等。其中只有书香门第主题酒店属于地域文化主题酒店。到目前为止,苏州江南文化主题酒店尚属市场空白,有具大的发展潜力。

2、需求市场分析

近年来,文化体验成了旅游者出游的主要动机。苏州旅游者的年增长率保持在15%左右,每年接待的国内外旅游者高达8000多万人次。据调查,从出游目的上分析,100%的旅游者对体验当地居民的生活文化有兴趣,80%的人热衷于历史文化的体验。江南文化不仅在国内负有盛名,在国际上也很受关注和喜爱。江南地区是我国入境旅游者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这些外国游客大都以体验江南文化为主要旅游目的。苏州旅游市场需要江南文化主题酒店的开发和创建来弥补这一旅游体验产品的缺失。

3、目标顾客分析

顾客需求是地域文化主题酒店开发和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在顾客特征分析方面,顾客的年龄段集中在16-45岁,文化教育程度以本科和大专为主;在对主题酒店的选择偏好上,69.2%的顾客愿意选择具有文化品位的特色酒店,地域民俗文化类的占27.2%,其次是喜欢时尚类主题酒店。对江南文化主题酒店的了解程度和喜好方面,表示非常了解的顾客仅占4.6%,一般了解的23.7%,不太了解和完全不了解的分别为41.6%和30.1%,这表明我国江南文化主题酒店严重缺乏;喜好方面的调查,表示一定会入住江南文化主题酒店的顾客占26.0%,表示愿意入住的占38.7%,表示不一定会入住的占26.6%,表示不会入住的只有8.7%。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江南文化主题酒店对来苏州旅游的顾客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其市场潜力巨大。

二、江南文化载体的分析和选择

在文化主题的设计和表达上,要基于对江南文化中优秀文化载体的分析和筛选,这些具有典型性和审美艺术性的文化载体对江南文化主题酒店的成功设计至关重要。

(一)地域风光

江南地区风景如画。其中最著名的数太湖风光、水乡古镇、名寺大佛。太湖横跨江苏、浙江两省,是江南主要水脉。太湖风光除了包括太湖边上的水乡古镇,还包括苏州洞庭东山与西山,无锡的鼋头渚与蠡园。江南的水乡古镇有很多,著名的有周庄、同里、木渎、西塘、乌镇等。江南地区属佛教兴盛之地,各种寺院佛堂林立。寒山寺、灵隐寺、栖霞寺最为著名。

(二)民居建筑

江南建筑形式主要有园林建筑和水乡民居。“苏州园林甲天下”,来到苏州,游客必到的是苏州园林。园林建筑是中国古典建筑的艺术瑰宝,它精美生动,以亭、台、楼、阁四种建筑类型为其主体建筑。水乡民居是江南民居的主要形式,也是最直接表现江南水乡文化的民间艺术品。水乡古镇民居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文化审美价值,它对游客对江南文化的完整体验有着最根本的作用。

(三)工艺文化

江南人心灵手巧,是民间工艺高手,刺绣、雕刻、制壶、烧瓷皆名扬中外。江南工艺品更是让人爱不释手。苏绣是我国的四大名绣之一,是以苏州为中心的苏南刺绣。江南雕刻技艺有核雕、砖雕、玉雕、木雕等,每种雕刻都名家辈出,技法精湛。江南的杭扇和苏扇中外驰名,选料考究,制作精美。江南瓷器名冠天下,龙泉青瓷釉色素雅,有“薄如纸、明如镜、青如玉、声如磬”的美誉。紫砂壶产于宜兴,被称为世界茶具之首,造型独具风格。

(四)艺术文化

江南书画。江南地区的书法绘画享誉全国,其中以苏州为最。苏州画以文人画为主,大多以自然山水、石竹花木为主要内容,讲究意境营造。另外,苏州的桃花坞木刻年画也十分有名,其内容大多为民间喜闻乐见的“庆丰收”、“合家欢”之类,风格细腻,富有现实感。

歌曲戏剧。吴地民间歌曲很多,唱腔优雅婉转。昆曲是苏州地区的民间戏剧,也是我国最主要的戏剧种类之一,在海外也备受喜爱。苏州评弹是评话与弹词的合称。评话只说不唱,俗称“大书”,弹词又说又唱,俗称“小书”。评弹用吴语叙述故事,以说噱弹唱为艺术手段。

三、江南文化主题酒店的设计

(一)主题建筑与外观的设计

1、以古典园林庭院艺术为酒店环境设计:江南文化主题酒店以古典园林庭院风景作为酒店环境的设计依据,原因在于古典园林庭院风景精致唯美,具有极大的审美吸引力,能体现江南文化的风光特点也符合酒店环境优美秀丽的需要。

2、以楼阁艺术为酒店建筑外观设计:建筑外观可采用江南传统的楼阁建筑。江南楼阁建筑外观上整体结构匀称,高大宏伟。采用楼阁的外观建筑形式不仅可以通过异化法来满足酒店对高大建筑的需要,也可以使酒店在楼体建筑中充分展现江南文化这一主题思想。

(二)主题氛围的设计

1、以昆曲、评弹为基本内容的背景音乐设计:极具苏州本地特色的昆曲和评弹,是对江南音乐文化最好的展现,选用江南戏曲作为音乐背景能够营造出江南传统文化氛围,意境舒雅,令人陶醉。

2、以具有室内装饰艺术价值的艺术品为基本素材的内部环境装饰设计:酒店内部环境装饰设计可充分利用江南丰富的艺术文化产品,比如极具装饰价值的刺绣屏风、砖雕花窗、苏派盆景、桃花坞年画等。精美别致的江南文化装饰产品,能够极大提升酒店艺术文化品味,赋予其更深刻的文化内涵。

(三)主题设施和服务人员的设计

主题设施设计既要融合江南文化主题又要具有人性化特点。在服务设计中,要求酒店的每一个服务细节都能够体现其主题。酒店服务人员需具备一定的江南文化知识素养和行为素养,一些特定服务岗位上的人员还要求具备相应的艺术技艺,比如休闲茶馆的戏曲艺术表演人员、沏茶艺术的表演服务人员等。酒店要培养服务人员的主题文化素养,设计有江南文化介绍的服务知识和技能手册,组织有江南文化特色的培训活动。

(四)主题产品的设计

1、江南居室文化主题客房的设计:客房是酒店最主要的产品。主题酒店对客房的设计将表达出江南独特的文化居室特点,文雅幽闲,让顾客不仅能感受到江南的居室文化魅力,更能得到身心的舒适。此外,酒店还为有某种江南文化偏好的顾客设计相应的文化主题房,如苏绣主题客房、苏扇主题客房等,能够提高酒店的档次和质量,满足顾客的体验需求。

2、江南饮食文化主题餐厅的设计:餐厅的设计不仅要依据江南客厅的审美设计形式,更要在菜肴和服务上传达出江南饮食的文化理念。主题餐厅的设计,包括室内环境、餐桌、座椅、餐具等都可以成为其重要表达载体。餐桌、座椅可以采用红木家具,刻上各种精美的江南风光或具有地域特色的花纹,餐具则使用江南特色的瓷器碗碟,桌布图案花纹以苏州地区的锦缎为蓝本进行设计,而室内环境设计则可以浸透江南居室精致华美的理念。菜肴的设计要突出江南菜肴的特点,提供多种多样的江南名菜和小吃。

3、江南休闲娱乐文化茶馆的设计:茶馆是江南人最主要的休闲娱乐场所,品茶、赏戏、听曲是江南人在茶馆主要的休闲内容。酒店以江南文化茶馆为中心设计江南娱乐文化体验区,茶馆内不仅可以品名茶、赏名画、听名曲,让顾客在茶文化的熏陶中同时体验到昆曲、评弹、越剧、吴歌的江南民族音乐艺术和文人的书画艺术,同时让顾客参与到文人书画的赏品和创作的过程,加深他们的文化体验。

4、售卖江南特色工艺品商店的设计:江南地区的工艺品极其丰富,核雕、刺绣、扇子、年画、玉雕、瓷器、毛笔、砚台等各式各样的文化艺术品深受广大旅游消费者的喜爱,尤其的江南地区的书画作品尤其受到文化游客的推崇。除了工艺品,江南的特色食品也颇深游客青睐,如糯米雪团、大闸蟹、叫花鸡、肉松骨头、桂花酒等。为了方便酒店顾客购买江南特色的工艺品和商品,酒店可以专门设计一个售卖特色工艺品的商店,它一方面方便了顾客的消费需求,同时可增加酒店的经济收入,更能够通过特色工艺品和商品来体现出江南文化这一主题。

(五)主题活动的设计

江南文化主题酒店的主题文化活动的设计要依据江南地区的民俗文化活动元素。江南地区的传统节日和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基本相同,但每一个传统节日都会具有江南自身的文化特色。比如除夕、过年的饮食和民俗,江南地区都与北方习俗内容大不相同。江南文化主题酒店可以依据江南文化自身的习俗文化特点开发主题活动产品,比如江南饮食主题美食节、江南民俗文化主题宴会、江南特色文化的主题节日活动等。这些具有江南特色文化价值的主题活动的设计,有利于江南文化主题酒店的品牌宣传和营销。

四、结语

第5篇

(1)老年人口市场规模大、增速快。2013年以来,我国60以上老人数目已经超过了2亿,占到人口总人数超过14.3%;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也在稳步增长,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从1982年4991万人增加到2012年12714万人,年均增加257.4万人。从国际上的通用的衡量人口年龄结构的抚养比指标来看,我国的人口结构正在着发生深刻变化。总抚养比近两年以来持续增长,2011和2012年分别为34.4%、34.9%,显示出全社会的人口抚养负担正在加重。因此,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呈现总量扩张、增量提速的发展态势,人口抚养负担正逐步加强。

(2)老年人口存在区域平衡性。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区域不平衡性同时存在的是老年人口分布的区域不平衡性,其中东部跟中部地区的人口老龄化形势相对严峻,西部地区的人口压力相对较小。且由于劳动力人口的流动,中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正在不断加剧,空巢老人现象严峻。

(3)大多数选择在家养老。目前平均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机构床位24.4张,其中城市里有近90%的老年人选择在家养老,农村老人除了鳏寡孤独者进养老机构的少之又少。从中国的传统文化出发发见社会观念对以上现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传统文化是怎样影响养老消费的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传统文化对养老消费产生重要影响体现在:首先,孝文化是养老文化的核心内容,尊老崇老作是社会的基本伦理道德,二者对养老消费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次,传统文化中面子问题对当代的养老消费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1)孝文化对养老消费的影响。“孝”源自于人类对父母生养的感恩感激意识,生命创造和养护的客观事实产生了自然的人性意识。因此“孝”实际上就是一种侍奉父母,赡养父母的行为。

子女基于孝敬父母的意愿,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消费。家庭养老是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比较普遍的养老模式,特别是在中国农村地区,“养儿防老”是我传统观念致使家庭养老在两代甚至三代家庭中普遍存在。其中包括经济上的赡养、生活上的照顾和情感上的交流三个方面。

(2)尊老崇老对养老消费的影响。尊老崇老文化是由老年人的“老则贵”观念,子女 “唯父是从”观念和社会上“以老为尊”观念组成。

基于对老人的尊敬,多数子女会一起商议然后结合实际情况跟老人一起解决,这种观念同时又对养老产生监督作用。所以基于各种考虑,在经济不宽裕和民办护理安全担忧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会优先选择居家养老。

(3)面子问题对养老消费的影响。面子问题在中国是一件尤为严重的问题,他会直接影响人们的选择,攀比谁家的老人照顾得好同样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城市里可能会攀比谁的父母住的养老院好,如果进了一家高端养老院还会发照片炫耀一下;如果在农村,在很大程度上进养老院被视为不孝的表现,肯定是羞于说出口的。

所以面对以上三方面传统文化的影响,养老企业在营销方面该如何应对呢?

三、养老机构营销管理如何应对

随着计划生育影响,城市家庭老人的子女因工作压力、自身精力等原因,老年人进养老院的趋势在增加,更有进养老院的需求。因此,养老机构多分布在城市周围,本文着重阐述城市里养老机构的对策。

(1)切实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城市老人不进养老机构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民办养老机构虐待老人的负面报道让大家非常担忧,只有护理服务产品质量真正提升了,才是其他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2)正面宣传,改变养老观念。通过将老人在自己养老院健康放心生活的事迹编辑成软文或视图文并茂的微信微博文章进行广泛传播,改善大众心目中的负面印象。

同时,注重现有客户的服务,营造良好的口碑。社会圈内良好的口碑效应能激发共有的认同感,对消除负面情绪、再造新单有良好的作用。

(3)合理定位,突出特色。现在养老机构普遍缺乏特色,定位模糊,只提供吃饭住宿和简单的护理,普遍一室6―8人,护理人员不足,环境条件差,所以综合起来感觉还不如在家养老。

所以要做出自己的定位,是针对低端还是中端还是高端,或者是针对失智老人,基于定位的人群来规划产品、培训护理员、设计软件和硬件,从而不断改善已形成自己的特色。

第6篇

一、文化困境与商品化质变

“文化”是人类对于生活方式与价值观的表征;而人们则指称那些依循着时间的脉络延续与传承下来的东西为“传统”。虽然学术界已有诸多对“文化”定义的说法,但仍有必要在此阐述笔者对于文化定义的看法:文化是一群人经由行动所产生并共同拥有的生活方式与互动合作模式,并以此经验为依据所开展出来的各种价值观念和有形与无形的符号系统,也就是说“文化观念”就代表了一个族群的“价值观念”。

文化的存在必须与时代的演变与需求起到互动作用,所以传统必然会因此而有所改变,此现象可称之为“演变中的传统”。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生活要求的变化脚步太快,而具有传统生态的文化社群消化这些新东西的速度太慢,甚至根本来不及消化,所以文化出现了断层。全面的现代性与现代化所揭示的是一种持续变迁的精神,并与过去决裂及对于传统的疏离,传统文化因此失去了现实价值的有用性,缺乏需求性,因此无法与当前的世界强势文化、流行文化相抗衡。尤其是那些曾经属于民俗的、非主流的文化随着生活形态的改变而改变。

文化产业被美国政府认为是娱乐传媒产业的一部分,而所谓的文化产业包含电影、广播、电视、出版和音像制品。将文化或文化遗产作为产品的两个根本矛盾的观点是:一方面,在商业上,文化产品被视为和其他产品相类似的娱乐产品。另一方面,文化产品被视为一种传递价值观、想法和涵义的财富,是一种社会传播的工具,它有利于维持、推广特定社群的文化身份。以上的看法,显然窄化了文化内涵。

姑且不论新文化被如何界定,不容讳言的是,在现代化进程中,人类物质发展与各种思想、行为等多方面“价值观”趋向“全球化”的同时,新的地域文化也不断相应产生。区域性文化的生成、延续与发展不仅与自然条件关系密切,更与人文环境紧密配合。

二、群集形态的文化产业发展现象

基于重新获得重视、创造文化新价值的需求,在全球各地兴起一股文化产业群集化的园区或发展基地形态经营的趋势,试图透过群集的整合力量发扬文化、创造市场,以获取新的文化经济力量。此构想固然美好,却仍存在疑问:群集是否就必然能创造足够力量?文化真能透过群集扩大影响力吗?文化产业如何界定?群集的操作和效益有没有一套准确的事前评估方法?事实上,群集具有创作和商业两种类型功能,就创作而言,群集可发挥彼此砥砺、刺激创作的效果,其作用是相对缓慢的;商业功能则是现今大多数政府和企业的期待,希望透过丰富文化创意内涵来创造经济机会,这个目标讲求的是速效。过往对群集式创作的讨论已经很多,而商业功能文创群集的落实仍众说纷耘、尚在摸索,我们对文化商品化质变和其群集趋势所产生的商业价值应当先予深入探讨。

从商业价值做评估的主要理由在于,商业和文化创意在行为上有极大的不同。如前所述,文化的产生相对缓慢,商业却是快速的;文化创意本身可能是适合独享、不受周遭影响的,商业的成功却需要倚靠市场的聚集才能提升经济机会。因此,以商业目标为主要考虑之一的文创群集基地,必须经过一套和传统文化研究领域不同的商业性评估后,才能导出文化商业价值的评估。到此时,文创群集基地内涵的选择,不再纯粹以文化意义本身的重要性来决定,还须加入其对市场是否具有吸引力,或必须创造产生吸引力的方法,甚至不得不有所取舍。换言之,在流行的文创群集基地设立风潮下,文化将产生快速且数量庞大的新创与舍弃。因此,在发展策略上,应以创造新的科技文创特色为主要策略,打造一个崭新但包含既有传统的全新文化。其孕育素材,正是基地所在处的传统精神、文化、产业和观光或科技实力。

以我国台湾地区在2010年参加上海世博会的台湾馆为例,它目前已经落户台湾新竹,将以“产创园区”形式重新运营。世博台湾馆本身就是一个结合多样地方文化和科技的创新型主题文化展馆。在整个产创园区中,同时规划了突显新竹及台湾的文化创意,并与台湾馆既有意象相呼应的精品文创展示商场、特色文创主题餐饮、互动科技展示和体验式文创孵化基地。这个新文创群集基地的设计面临很多挑战,既结合多个专业领域,又包含传统文化创意的转型变革,以达到促成文化培养、地方产业发展和经济效益目的,是经过有系统的市场分析、效益主题发掘、商场规划和文化主题确定,及营销筹资方法研究而成的,与传统文化缓步发生截然不同,更非一般文化和经济专属科目所能独力做到。

从以上文化产业困境、需求和案例反映出几个未来发展机会:

1.地方特色及文创产业势必需要与具有强大吸引力的观光资源结合,尤其是在一些具备打造国际观光景点条件的地方,可以吸引消费采购力高的国际观光客来扩大所在地文创产业的经营绩效,并协助相关业者走向国际市场。

2.透过文创与科技产业彼此间的交流,有机会在科技文创方面做进一步整合与应用,开发兼具文化与科技特质的新型文创商品,甚至跳脱传统工艺品范畴,成为流行时尚产业。将文化创意经济价值有效发挥,成为传统文化产业与科技产业蜕变的契机。

3.对于较难以创新商品化的文化传统产业,如地方美食、食材等,可以透过文化氛围环境营造、科技应用导入等方式,创造出独特的文创美食风格,吸引国内外游客消费,成为文化群集基地另一个创新文化形态。

4.经由导入专业化的管理及精品化行销,加上国际观光客集中采购所创造的消费氛围,文化群集基地有机会协助地方传统文创与科技经济发展。

5.由于多数文化创意业者并不具备经营专长,或缺乏商业化资源,透过前述具有商业化市场分析、运营单位的辅导和管理,将能够协助这些文化创意业者弥补其不足,并且经由文化感受、传播与消费享受的综合价值,达成互相带动效果。

6.对一些希望导入文化或创意作为其产品或销售元素的非文化创意企业而言,文创群集基地中有足够的商品与文化创意可供选择,部分商业也可以此类型具消费功能的基地为验证场,测试大量商业化可行性。

三、在商业化过程中的文化内涵维持

从现实角度而言,世界上没有不质变的文化。所差者在于在一定的时间段里的质变程度替代了多少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或者说有多少新文化进入了主文化圈并融合于其中。文化既已往商品化、商业化和群集经营形态发生质变,如何维持其中文化内涵将是长期运营必须注重的核心问题;虽然世界价值体系笼罩在消费文化的宰制下,然而,在当前全球化之下所产生的各种各样新的地域文化,仍是由传统的“人文”为基石建构起来的。

传统中各种有形、无形的媒介文化被现代化进程一点一滴地淘汰,但我们仍可以将“传统”与“文化”通过现代世界能够接受的文法展现出来。可行的方法之一就是以“重塑形象”“创造价值” 与“文化精神扩展”作为策略。文化的起源基于生活条件的限制与适应方式,因此评估生活环境并改变与调整生活方式,就成为文化取向的第一选择,所以我们不应该存有哪一种文化比哪一种文化更优秀的观念。更关键的是,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发展不应该只以维持中国文化的民族主义或意识形态为主导,所谓的文化多元必须建立在尊重“选择”的自上;没有人有权力决定某一类人应该怎么样过生活,而应该以世界为前提,寻找对世界有帮助的传统文化精髓并予以发扬。这样的思维模式与从前的如何复兴与保存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是站在世界的高度来发现世界的缺陷并以传统文化来填补,这样文化的价值才有发挥的空间,并且跳脱由自身维持自身文化的局限。

对于文化的变革议题,必须认识到所谓“变革”,不论是自愿的或是被迫的,在一定意义上来说首先意味着“传统”的接受或容忍。因为“变革”是基于某种定义上的“外来文化符号”,并以符合其生存需要为前提,最终达到“适应”目的,因此所有的改变都必须符合当前我们所身处的商业化、市场化和技术化的大环境之下。许多地方文创基地发展时,相当排斥这类“变革”或“外来文化的侵略”。事实上,倘若外来文化不符合生存需求,那么也不会出现“变革”,也就不会有“文化侵略”的说法,更不会有复兴传统文化的必要。若是以“文化观念”是“价值观念”这样的命题来看待“变革”,文化的改变就是因为需要、由于交流成长而发生,它或许和传统不同,但却是新元素带来的新生命,是文化精神的延续,在商业化过程中亦是如此。

在此,我们可以看到,文化内涵存在的形式就像一张蜘蛛网,彼此间相互制衡也相互影响,在创意与商业化过程中,必然同样面临矛盾、冲突和反复地消长。例如中国文字经过几次改为拼音文字的争论,甚至当计算机普及时,对于汉字不利于数据输入的论调使汉字面临“落后的文字”的说法,然而积极创造、研究、开发与运用汉字的优势,探索汉字在结构上、思维逻辑上与新科技的内在关联,并以此得到汉字在数据处理、思考学习、大脑开发及有助于智力均衡方面有优于拼音文字之处,自然增强汉字持续存在的条件与优势。这是一个合乎理性且印证文化内容优秀的成功案例,我们不能将某个文化的丧失归结为商业化所致,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创造自身文化的存在价值与合理性并提升自身文化的优越性,使它不因为商业化等目的性扩展而丧失其价值。

四、新文化创意时代学术单位的角色

为了延续文化精神,文化创意单位在某种程度上必须要深入了解文化精神及其创意演化过程,否则就只是一般的商业创意。然而,一般企业并不具备此类研究能量,学术单位以其充足且全面的学术研究能力、丰富的研发人力,在无获利压力、时间弹性较佳之下,可累积更多文创知识和技术,成为企业投入文化创意的人才与技术后盾;另一方面,不可否认,学术单位的确缺乏实务化及商业化能力与经验,使得部分研究与开发和社会发展方向脱节而被弃置,成果未必能付诸实施。

求取学术研究价值最大化,在相当比例层面上可导入企业合作关系。以台湾的做法为例,很多学术研究单位成立产学合作中心,或在设计中心具备产学合作功能;而合作内容依其性质原则上分为“产学计划”“服务性检测与调查”“人员训练与讲习”“专业咨询或诊断”“技术移转”等五种方式。

这五种合作方式中,“产学计划”是指接受民营事业机构与政府机构委托研究开发之项目研究计划,也是深入进行共同或委托具体文创开发的合作,这是教育单位吸收企业经验、企业利用学术力量量身订做所需项目的最佳方式。“产学计划”和“人员训练与讲习”在产学合作方面是扎根型的项目,其进行时间通常也较长,许多时候企业已然具有部分成果或成见,或希望速成,此时学术单位所拥有并累积的庞大文化创意资源,就成为企业可依赖并调整其既有成果的必要支持。

透过这些共同产出和资源支持,学术与企业均得以在文化创意发展上,进一步掌握以文化艺术语言、艺术社会学等观点诠释不同文化与商业新趋势的融合能力,扎实并快速反映文化和时代变迁与价值延伸上的新表征。

结语

关于文化的延续与发展,可以从认识文化本身的价值和把文化当作一种资源这两种概念综合起来进行:

1.认识文化自身的价值,理解它在历史进程中所以持续传承的理由、意义与价值。

2.把文化视为一种资源,积极开发与创造符合现代的有用性并认识。文化资源价值的潜在性、认识文化资源价值的滞后性与认识文化资源价值的整体性。

第7篇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社会营销 传承 发展

社会营销学时传统的营销学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主要是为了将社会公众或者目标团体形成或接受某种理念或养成某种行为。社会营销不同于以往的传统营销,它对产品的属性、产品价格、营销主体和市场细分等方面都有具体的规格与要求,并且有着自身的特点。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不断积累下来的文化宝库,更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其财富体现在自然环境、人文与科学各个方面。但是在对其保护的过程中却遇到很多难题,所以利用社会营销学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是一种全新的途径,更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一、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弊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做了相关规定,我国目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依照抢救挖掘适度开发应用的原则。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好,采用实物或者影像的形式,用博物馆或者数字化方式将其保存完整,加上与旅游行业的配合,在对其经济潜力挖掘的同时加强可持续发展的力度。不过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过程中依旧存在很多的弊端,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属性较为广泛,要对其人类文化创造组成部分进行分析,对人类生活方式的那部分要区别开来。比如中国的茶文化,不仅仅是种茶、炒茶冲烹茶艺等过程,还有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休闲和养生等多个方面,对待这种文化如果是利用博物馆等方式进行保存,那就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更不能体现出茶叶的文化底蕴。

二、社会营销的内涵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联系

社会营销主要是为了设计、执行和控制方案,是希望能够使目标团体接受社会的某些理念、理想或者措施,通过和市场的细分与组合等研究,使目标团体实现利益的最大化。社会营销的产品是属于社会理念,营销的目的是要造成和推动整个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因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使用社会营销的理念是符合社会营销的内涵要求的,具体到实际的操作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细分到社会营销中的多种营销方式,比如旅游营销,主要是对那些具备文化特色,而并非实质物质的文化遗产,它们作为社会营销中的产品来进行推广营销,实现对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并且可以发挥出其潜在的经济效益,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社会营销策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所以要根据不同地域的文化层次进行该类文化遗产的推广,这就需要利用到社会营销策略,最终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下面以种子画为例。

(一)种子画介绍

种子画是一种艺术价值非常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种子画艺术家选择不同的自然植物种子,利用它们自身的形态与色彩上的差异,最终在艺术家的创造性思维下形成的画作。种子画本身在完成之后形态非常逼真,栩栩如生,并且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色彩非常的绚丽,层次分明,凹凸感很强。并且种子画的保存时间非常的长,不会因为时间或者霉变等因素导致其被损坏,用这种方式形成的种子画历经多年也不会失去当时的效果,可以用作收藏装饰之用。种子画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重庆、山西、陕西和南京等地,作为中国五谷文明的产物,它更是一种中华绝技,但是对于种子画的保护工作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对种子画的社会营销推广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目标市场

在对种子画的传承方面,应该创新思考,利用现代化市场营销工具进行市场分析,提出解决方案。种子画要想更好的传播,离不开消费者的拉动,尽管现在这种需要已经存在,但是其潜能还未被激发出来。所以现在对种子画的推广需要激发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将种子画打入市场,实现生产的良性循环,这样才能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投入到种子画的学习与制作工作中去,实现种子画的传承与发展。

(三)营销策略

1.文化推广。要想让目标市场中更多的人喜欢种子画,最终激发潜在的市场需求,宣传是不能少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恰当的宣传才可以将种子画介绍给更多的人认识与了解,才能将其优秀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征传递给更多的消费者。如果是利用传统的文化传播途径,可能有一定的缺陷,通过市场分析与调研,应该从市场营销理论出发,根据现代营销的特点开辟全新的营销道路,利用现代化的媒体来宣传种子画。

2.推广渠道建设。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用户的数量逐渐增加,网上购物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方式,这就给传统的零售行业一定的压力。各行各业都在忙着构建自己的网络销售渠道,对于种子画而言,网络渠道也不能忽视,并且利用网络渠道的构建,可以更好的实现对种子画的推广。首先可以开设网上商店,将种子画艺术品放在网上,提供定制服务,这样可以满足更多消费者的喜好,并且这种网络营销方式可以更好的构建全国销售网络甚至是国外销售网络。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可以利用更多的资金对种子画艺人进行培养。

3.产品创新。新一代的年轻人有着独特的视觉角度,眼光也不同,他们喜欢自己体验,更敢于创新,给予这种方式可以开辟DIY种子画服务,这样可以为更多的消费者提供学习种子画的机会,更好的推广种子画。这种方式可以很好的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时代脱节的现象,对营销方式和产品进行适当的创新可以激发更多的消费者市场。

四、总结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全世界都在重视和行动的行为,但是针对我国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与文化形态的不同,需要制定出多种方式的社会营销策略,这就需要进行大胆的创新,利用现代化的方式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蔡莹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J].现代营销,2012,(07):238.

第8篇

关键词:网络;产品;游戏;营销

一、网络游戏的概念与起源

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定义游戏。概括来说,生物学家和生理学家认为游戏是生物和人生来的本能,其主要功能是锻炼和培养技能;人类学家倾向于把游戏看成幼儿学习求生本领的过程;社会学家往往把游戏看成是幼儿社会化的必备条件;历史学家容易把游戏看文化发展的动因。

(一)网络游戏的概念

历史学家约翰・赫伊津哈认为,“游戏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开展的活动,游戏呈现明显的秩序,遵循广泛接受的规则,没有时事的必需和物质的功利①。”在他看来“游戏即文明”,游戏是文化本质的、固有的、不可或缺的成分。媒介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在其著作《理解媒介》中有一章节讨专门论“游戏”,他认为人类在游戏中追求和补足“人性的整全”,所以游戏是“人性的延伸”,就如武器是人体的延伸一样。一切媒介均是人的感觉延伸。具有希望、动机属性的“货币”和内心生活属性的“游戏”与心理的整体延伸相关联。哲学家伯纳德・苏茨对游戏下的定义最为言简意赅:玩游戏,就是自愿尝试克服种种不必要的障碍。本文认为此定义最为本质、全面的概括了游戏的特征。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网络游戏应运而生。一般采用的定义有两种,一种是基于行业内部游戏设计性的:网络游戏是发掘、调动并满足目标玩家精神欲望的网络互动型精神产品。另一种定义是技术描述性的:网络游戏又称 “在线游戏”,简称“网游”,指以互联网为传输媒介,以游戏运营商服务器和用户计算机为处理终端,以游戏客户端软件为信息交互窗口的旨在实现娱乐、休闲、交流和取得虚拟成就的具有相当可持续性的个体性多人在线游戏。此定义主要针对PC网游,是区别与单机游戏的联机而言的,强调玩家必须通过互联网连接来进行多人游戏。本文比较倾向的网络游戏概念是基于市场经济的视角而提出的,网络游戏是指为满足广大网络游戏玩家精神娱乐需求而开发、运营的一类文化产品。

(二)网络游戏的起源

毋庸讳言,游戏的产生与发展有其必然性,并且不同阶段的游戏均有时代烙印。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游戏占有很大比重,每个人在一生中必可避免地不同程度上参与游戏。许多西方学者认为,游戏与文明一起诞生。最初,游戏的内容基本上是对现实生活的模拟、对生产技能的训练。原始社会中,人类为了生存而进行必要的跑跳运动与逃避野兽的追踪,或捕猎野兽,于是就产生了以跑、跳、投为内容的各种游戏,并最终发展为体育运动。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网络游戏是目前最风靡的新颖游戏种类。许多玩家误认为网络游戏的兴起起源于1994年,但事实并非如此,网络游戏的兴起可以一直追溯到上世纪的60年代末。1969年,一名叫瑞克・布罗米的美国人编写了一款名为《Space War》的游戏。可以说,此游戏是现在所有形形、品种繁多的网络游戏的鼻祖和雏形。进入21世纪信息时代与数字时代,游戏逐步褪去最初的生存用途与功利色彩,基本上成为一种纯粹的休闲娱乐手段。

二、网络游戏的市场价值

毋庸置疑网络游戏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暂且不谈其负面因素,网络游戏可以激励人的想象力,催生创新能力,正日益改变人类的生活状态、提高人类的生活品质。并且其一经出现,迅速为网游行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财富,各大文化公司相继投入到“虚拟世界”的打造中。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网络游戏开发、运营、服务的网络游戏公司。盛大游戏、巨人网络、第九城市(简称)三家公司是当前境外上市网游企业中的佼佼者,三家游戏公司收入的绝大部分来自MMORPG(均占95%以上),2012年度财报显示其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46.8亿元、21.3亿元、1.6亿元。一些互联网科技服务公司瞄准机会,也参与到网游产品开发或运营中来,并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腾讯与网易借助其平台、资源优势和雄厚的经济、技术实力,成功的占据较大网游市场份额,分别排在前两位。

2013年中国网络游戏玩家总数将突破1亿,其中付费玩家占六成比例②。然而形势并不容乐观,我国客户端游戏市场近两年的增长空间相对有限,已然成为“红海”市场。据GPC 和IDC 近期所做调查显示,2010年最受网络玩家欢迎的三大游戏类型分别是第一人称射击(FPS)游戏、赛车类游戏、MMORPG。其中,恰恰是企业“吸金”支柱的MMORPG游戏的受欢迎度正逐步下降。面对网络游戏种类日益繁多、数量逐渐庞大的局势,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网络游戏市场中继续牢牢占据原有的市场份额,甚至抢到别人的“一杯羹”,将是网络游戏公司的营销部门的最大压力来源。

三、网络游戏产品营销与传统文化产品营销的异同

网游产品营销和传统文化产品营销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创造、传播文化产品价值给顾客,及经营顾客关系,包括文化市场调研、选择目标市场、文化产品开发、文化产品促销等一系列与文化市场有关的经营活动。不同于音像制品、图书报刊等实物文化产品,网络游戏产品是以互联网为传输媒介,以游戏运营商服务器和用户计算机为处理终端,以游戏客户端软件为信息交互窗口的科技产品。不同于电影、电视节目等文化产品,网络游戏重在互动体验,不仅仅包含视觉、听觉享受,而是自己参与生产快乐。不论是生产、销售、消费等环节都与传统文化产品有很大不同,因此网游营销必然与传统文化产品营销有所区别。

(一)网络游戏营销与传统文化产品营销的相同点

1.营销目的相同

网游产品营销与传统文化产品营销的目的都是为了及时掌握消费者动态,创造迎合消费者需求的文化产品,宣传与销售企业产品与服务,听取消费者回馈,做好商品售后服务,最终实现企业最小投入、最大盈利的目标。电影公司制作发行了一部商业大片,这部影片在各大电影院上映之前,一定有精密的营销计划。在制作影片环节之前就精选剧本、调查影迷喜好,选择最佳演员阵容。影片制作完成后开始采用各种包装、宣传手段以求票房大卖。网络游戏亦是同样道理,在游戏制作、游戏测试、游戏宣传、游戏环节都会利用各种有效营销策略为企业谋得最大化利益。

2.部分营销手段相同

随着近些年网络、通信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互联网为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提供新途径,网络营销开始盛行。从狭义上来讲,网络营销是指以互联网为媒体从事的营销活动强调互联网在整合营销中的商业价值;从广义上来看,网络营销是市场营销的一种新的营销方式,它是企业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③。大多数传统文化产品直接运用网络营销手段参与电子商务活动,或者选择采用O2O营销模式带动线下文化产品营销。相比前者,网游产品更加依赖于网络营销手段,不仅仅是出于网络营销决策便利、强大互动、成本低廉、周期缩短、服务高效等优势,更是基于网游与网络的“同根性”,它们都是利用互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手段开展产品服务的新兴产物。

3.均需要营销组合发挥作用

网游产品营销和传统文化产品营销不是仅靠某一种策略来实现营销目的,而是通过整合企业各种资源、采取多种营销策略、营销手段,开展各种营销活动最终实现企业营销预期目标。比如图书营销,可以采用广告宣传、品牌营销、E-mail网络营销、口碑营销等方式把这本书具有规模的推广给读者。而一款网络游戏即将上市,所采用的广告宣传策略也有不同,在热门网站、热门视频或者网吧、电视等地方插播广告是比较常见的做法。

(二)网络游戏营销与传统文化产品营销的不同点

网游产品与传统文化产品各层面的不同之处决定了营销战略、方式、模式的不同。因此,不能用传统营销的眼光来衡量和决策网络游戏产品的市场营销。

1.产品形式不同

网络游戏产品是虚拟产品,与传统文化实物产品明显不同。它所占据的空间是虚拟的,不与使出产品争夺无存空间。在购买行为发生之前,消费者可以通过观看和触摸了解实物产品。而在消费者消费一款网络游戏前,甚至已经使用了一段时间,仍然对网络游戏虚拟产品的未知数产生好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影视节目、甚至传统游戏产品是以实物为载体的,例如利用电子游戏机打游戏,或者单机游戏,均可在不连接互联网的状态下正常工作,而网络游戏完全依赖互联网,一旦“断网”,将无法获取。

2.成本和定价不同

虚拟产品的特点就是比实物产品原材料成本低,但科技研发产品的前期投入均比一般低技术产品高。按专业人士的说法,经营一套在线游戏至少要花费五千万元,包括人事、签约金、机房设备、带宽租用、营销通路、游戏内容与技术研发、更新设备、产品上架、授权厂商权利金等费用④。网络游戏盈利模式有发展历程时间短、更新快的特点,譬如从点卡销售、包月消费、虚拟道具销售、销售实物版游戏道具到现在的“免费游戏”等。游戏收费模式大致包含以时间为基础的模式和以项目为基础的两种模式。时间模式是过去大部分MMORPG采用的旧模式,按照玩游戏时间通过点卡、月卡收取玩家的费用,据统计,平均1小时收取0.4元人民币。现在盛大游戏等公司几乎所有的MMORPG和高级休闲游戏,均采用以项目为基础的盈利模式。让玩家免费玩游戏,收入来自于虚拟游戏物品出售(游戏玩家往往会选择购买虚拟装备、武器、服装、配件和宠物等物品,来提高游戏等级和提升游戏体验)。

3.真正实现绿色营销

传统文化产品依靠实体物质生产,图书、杂志、报纸印刷产生大量污染物质,并且浪费有限物质资源。虚拟文化产品的研发采用电脑操作,研发设备是可以循环使用的。电视剧拍摄、电影放映、演出活动、音乐会演奏要依靠装修豪华的电影院和剧场等实在空间完成,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不可避免的制造出一些生活垃圾,而网络游戏基本上依赖个人PC和互联网虚拟空间完成,多次消费重复使用,真正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现代社会所大力提倡的绿色消费。

4.消费形式不同

玩网游与观赏一部电影、听一场音乐会一样,消费过程伴随着体验行为。然而它的互动特性又与电影、音乐会又有所不同,网络游戏所创造的文化体验同时也是由玩家自己通过“敲键盘”这个动作生产出来的。电影、音乐会、舞台剧等给消费者带来的精神文化消费完全是演员、导演、影片后期制作、音乐演奏家和舞蹈表演家们集体创造出的,观众是吸收别人创造的文化体验,有一定被动性(不排除二次文化体验)。网络游戏玩家在打游戏时的“喜怒哀乐”是基于操作技术、经验和等级,完全由玩家自己一手打造。

四、结论

如今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越来越大,玩家数量庞大、游戏产量骤增、平台复杂多变、营销费用增加使得网游行业竞争异常激烈。一款网络游戏从研发到最终投放市场,营销耗费已从前几年的300―500万元不等,到现在千万营销费用的行业标杆。营销费用的增加并不能够提高游戏产品的成功几率。高额的研发和营销费用是否能够物有所值?新款游戏是否能留住玩家?已成为网络游戏开发、运营商的最大困扰。

网络游戏营销策略花样百出,如网络游戏市场定位策略,如何准确定位网络游戏市场,实现精准营销?网络游戏玩家可以根据不同属性划分不同种类,根据性别可以划分为女性玩家和男性玩家,两者对游戏的喜好度有所不同。除此之外,还有网络游戏价格营销策略、网络游戏促销策略、网络游戏的品牌传播策略、网络游戏的广告营销策略、社交式营销策略、跨行业合作营销策略和反“私服外挂”策略等。(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参考文献:

[1] Jane McGonigal: 《游戏改变世界》,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

[2] Johan Huizinga,何道宽译:《游戏的人:文化中游戏成分的研究》,花城出版社,2007年9月.

[3] Jon Radoff:《游戏经济:以社交媒体游戏促进业务增长》,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6月.

[4]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商务印书馆,2000年10月.

[5] 曹修源、林豪锵:《网络营销与案例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

注解

① [荷]Johan Huizinga(著),何道宽(译):《游戏的人:文化中游戏成分的研究》,花城出版社,2007年9月.

② 市场研究公司RNCOS:《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分析》报告,2013

第9篇

【关键词】传统美德 广告创意 传承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市场竞争不断升级,商战已开始进入“智”战时期,广告也从以前的所谓“媒体大战”、“投入大战”上升到创意的竞争,“创意”成为我国广告界最流行的词汇。广告怎样尽可能地为产品促销服务,怎样出奇制胜已是广告人在进行广告创意时所追求的目标。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基本文化价值观念,不可避免地会在本民族的广告中有所体现。这大大促进了我国广告业的发展,使得中国广告在吸收国外先进理论的同时糅合本民族的文化思想,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广告学理论。正是这种特色让中国广告独具魅力――将广告宣传和受众根深蒂固的价值观相结合。

中国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有着特殊的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历史背景,从而形成了鲜明的个性。中国的传统美德讲立志、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本文把中国传统美德文化分为修身美德、齐家美德、处世美德、治国美德四个方面,并从这四个方面来论述中国传统美德文化在广告创意中的运用。

一、传统美德在广告创意的运用

1、修身美德在广告创意中的运用

“修身”在中国传统道德理论中,是指通过学习、培养和锻炼以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在中国文化史上影响较大的儒、道、墨、法家都非常重视“修身”的重要作用。一个经典的现代案例就是耐克公司为“国际志愿者年”做的广告宣传画。广告的正中央是一个用传统中国书法写的繁体字 “”,其中的“提”那一笔巧妙地变成了耐克产品的标志“√”。左边的一行小字是:“投身2001年国际志愿者行动,为时21日,JUST DO IT”。其中“”为IT的谐音。这则广告具有双重的效果:作为无私的道德责任,义与利,特别是私利形成了尖锐的对立。一个本质上实实在在的商业广告在合理运用了传统美德后,不但在画面上吸引了观众,而且简单的一个“”又让人产生一种亲切感,自古商人“惟利是图”的印象在此时被淡化。

2、齐家美德在广告创意中的运用

家庭是一种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是最基本的社会消费单位。中国人历来有很强的家庭观念,在古代宗法制社会中,社会的组织形式以血缘亲族关系为核心,家庭是基本组织单位,在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家庭的和睦稳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家是每个人最安静的港湾,家庭成员就是每个人最亲近的人,人们在待人处世时总会不知不觉地把亲人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广告人也正是看中了这点,在产品广告中融入亲情。

3、处事美德在广告创意中的运用

人生在世,总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为人处事应当明确自己的社会职责和社会角色,应当履行自己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社会责任,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交往和职业道德对于人生目标和价值的实现以及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在人际交往和职业活动中向来尚礼仪、重诚信、尊德性、尽职责,经过历代志士仁人的认真总结和大力彰扬,形成了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处世美德。

作为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文化,其最根本的思想就是“仁”。“仁者爱人”强调人与人的相处环境应当宽松,对人要胸怀宽宏、待人要宽厚;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人与人在相处时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儒家的这种仁爱思想发展到今天主要表现为尊老爱幼、仁慈友爱、长幼有序等。现代广告特别是公益广告中体现这种仁爱、和谐、充满温情的广告可以说数不胜数。

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处世观自古以来就影响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对广告商来说,追逐利益无可厚非,但是若能够在取得利益的同时主动承担一些社会责任,在“仁”上面做一点文章,将人们传统观念中的“奸商”转变成“儒商”,必将升华商业广告的主题并获得受众的支持。

4、治国美德在广告创意中的运用

中国的传统美德以“治国平天下”为终极目标。在我国传统观念中,政治与道德总是联系在一起的,一切政治活动同时也是道德活动;一切政治原则同时也是道德规范。孔子所倡导的“为政以德”就是传统治国美德的概括,也是“以仁为本”的伦理道德观念在治理国家上的体现。孔子尤其强调德法并举。我们今天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就是对“德治”和“法治”的传承。这种意识的传承,培育了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文化,维系着中华民族高度的道德文明。正是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之下,中国人普遍形成了重感情、讲仁爱的性格。同时这种性格也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故而以整体主义思想为核心的价值取向贯穿了整个社会和国家。

二、将传统美德运用于广告创意可能出现的问题

1、为了创意而创意,背离广告目标,影响广告认知效果

广告是一种沟通手段,也是一种营销工具,更是一种竞争武器。广告的任务就是与消费者沟通、感染他们。广告信息要脱颖而出,必须有独特的传播风格,这要求在“说什么”和“怎么说”上做到“有卖点”和“好玩”。卖点包括商品的必有特质(外形、功能、品牌形象等)和受众的利益兴趣点。

“为了创意而创意”是许多广告都存在的问题。传统美德运用于广告(主要是电视广告)一般是通过把美德文化植入情节设置带出产品诉求的,但很多创意人把所有精力都花在“情节设置”上,忽略了广告本身的目的。结果广告播出后虽然能够引起消费者的极大认同感,却不知道广告到底要讲什么。消费者只觉得广告好看,产品的利益诉求点却没有传递出去。他们当然不会因为广告好看而去购买产品,更有可能在看完之后只记得广告的内容而忘了产品的名称。可见背离广告目标会影响广告认知。

2、创意不被受众所理解

广告创作的基本要求是通俗,创意再怎么高,违背了这个原则,都是一则失败的广告。广告创意不能被目标受众所理解是常犯的毛病,而在传统美德文化类广告的创作中这一情况更容易出现。由于大多数广告人与目标受众处在不同的社会阶层,文化水平也不同,创作传统美德文化广告时,广告人自觉很容易理解的故事(语言)或许在目标受众的眼里是莫名其妙的。而且,传统文化广告通常是用“意境”(意会)来赢得受众的认同,如果广告所采用的元素不能被受众理解,一切就都白费了。

三、将传统美德运用于广告创意的对策

广告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使广告表现出更多的人文气息,使观众在视觉和听觉形象的接受中得到文化的熏陶。一则优秀的广告,除了能够以其精确的定位、独到的创意、精美的制作给广大受者带来艺术上的感染和情感上的冲击外,更应该包含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以引起受众的真正共鸣,从而潜移默化地引导人们的消费行为,影响人们的生活观念、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要想成功地将传统美德与广告创意相融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围绕产品利益点展开诉求

基于营销基点上的广告创意,才能真正体现价值。广告的表现手段一定要与诉求点紧密相扣。消费者不会花费精力去琢磨广告中的产品到底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一个好的广告,要让消费者清楚容易地看到产品的利益。应该一开始就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而吸引注意力的最好办法就是制造一个悬念;其次要感染受众,以情动人,把受众带到广告创造的意境中去。广告本身要有相当的观赏性才能减少消费者的对抗心理;最后,让产品的利益点不经意间在消费者的心里打上深深的烙印。

2、突出产品名称

把传统美德文化应用到广告中不仅是为了感化消费者,也是为销售服务,因此要尽可能让受众记住产品的品牌。在广告创作中,要让产品的名称(形象)尽可能多地出现,加深消费者的印象,不然就会导致消费者对产品品牌及功效记忆模糊,广告传播的效果大打折扣。

3、准确把握受众的理解能力和文化差异

高超的广告创意要很容易让目标受众理解和接受,应该先分析目标受众因文化水平、民族、地区限制所造成的文化差异以及目标受众的经验背景。文化水平主要是指目标受众的总体受教育程度,投放农村市场的广告,其语言就不能太书面化。特别是以传统文化为创作元素的广告就不能过度引经据典,把要表达的意思放在生活化的场景中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而文化差异主要是指不同民族、地区的文化特征,主要包括语言、风俗、习惯等。有很多广告创意对于汉族受众来说很容易接受,但也许并不适合少数民族群体。

4、对市场、产品、消费者、竞争对手深入剖析

一个科学有效的广告创作流程应该是这样的:经过消费者分析、产品分析、市场分析发现问题点和机会点,提出广告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制定广告策略和广告表现方向,接下去再进行广告创作,制作故事版、印刷设计稿,最后根据故事版和设计稿制作广告。要走感情路线打动消费者,就要把握市场、产品、消费者的心理特征,对它们进行深入的剖析。广告只有让消费者获得认同感,才能促使他们采取行动。■

参考文献

①《传统文化对现代广告的影响》省略.

②《浅论中国现代广告中的基本文化价值观念》省略.

③北京未来广告,《友爱互助,用爱相处》[EB/OL].省略

④杨学军、汤俊峰 主编:《成功广告案例评析》[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0:107

⑤何修猛 编著:《现代广告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