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1 17:01:4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地摊经济的发展趋势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低碳经济;区域创新;区域学习;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倪外(1980-),男,湖北黄冈人,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区域发展模式、低碳经济。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项目编号:10ZD&0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41071093。
一、问题提出
低碳经济研究源起气候、能源方面的研究,区域经济学视角的理论研究较为薄弱[1-3]]。独立分隔的节能减排、生态修复、环境保护本质仍然是“工业文明+节能减排”、“工业文明+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的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有效实现人地关系和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4]]。在低碳经济条件下,区域发展目标由传统工业文明模式下经济利润最大化,转向社会成本最小化、生态经济效益最大化、民生最优化等综合目标,传统的工业文明与外部治理结合的模式,转向于生态环境内部化的生态经济模式。
由于不同类型区域发展低碳经济的条件、任务、目标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欠发达地区工业开发强度低,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基础,可以借助建设低碳经济发展的契机,实现落后地区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发达地区工业发展水平高,自身经济实力较强,可以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升级、体制机制优化、外部性内部化等途径寻求区域转型的新模式、新路径。目前,低碳经济发展在我国由理念层面转向实践层面,但我国低碳经济的理论认识尚存在不足[5-7]],急需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及其相应的低碳经济理论指导,从理论上厘清低碳经济的内涵,构建低碳经济理论体系,以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
二、低碳经济内涵的三维解析
低碳经济是区域在更高层次发展的实现模式,其目标是促进经济产业活动以更快、更科学的发展方式进行,实现区域可持续化发展,实现区域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多目标协调发展。低碳经济不是简单的区域碳排放水平的降低,而是区域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8-9]],低碳经济的本质内涵涉及技术创新、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及国际低碳政治博弈。
低碳技术创新是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低碳经济及其建立其上的低碳社会形态发展的核心是相关的技术突破与创新:首先是与区域碳减排直接关联的新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等低碳技术的突破,通过能源技术和碳减排技术的创新,有效控制区域碳排放水平;其次是产业技术的创新,产业经济活动是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快速发展中的新兴地区主要的碳排放源之一,以技术创新促进三次产业的发展,提高三次产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产品经济效益,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率,转变支撑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再次是具有革命性的低碳技术的突破,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技术革命,建立新的产业体系,能够改变人类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能源基础。
在低碳经济条件下,区域发展由以经济增长为主,向经济、环境、生态、民生等多目标协调发展转变,区域经济发展由传统的以资源、能源等要素投入主导向着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治理模式创新等创新主导的发展模式转变,区际关系由传统的基于产业链分工合作的垂直式关系向基于创新合作的水平式关系转变。区域发展模式转型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基础,通过区域学习、区域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形成以区域创新体系为核心,创新驱动的新型发展模式。低碳指标与创新指标一起作为衡量区域新型发展模式的核心考核指标,是外在的直接表现形式。
低碳经济涉及未来全球经济、能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空间及相关权利与责任的确定,碳排放权的界定与划分延伸到以确定环境权益为表现形式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发展。国际低碳政治博弈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新型外部环境,低碳经济在国际政治治理框架下的实质是将环境问题政治化、全球化,并上升到法律层面,对国家经济竞争力具有巨大影响。发达国家主导并力图实现的国际碳减排路线图及其治理框架,实际上是将发展中国家纳入新的世界治理框架机制,维持其规则制定者的最大利益。因为,一方面,新技术革命背后隐含着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另一方面,“碳排放”经过法律建构以后,具有引发金融扩张的潜力,能使处于制定交易规则强势地位的发达国家重新主导世界发展框架机制。低碳经济是基于对全球气候变暖,新技术革命背景下全球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再分配。
三、低碳经济对区域发展模式的影响
在低碳经济条件下,生态因子从传统的附属支撑要素或“负效应”,转为核心要素,转变了传统的区域发展要素结构,突出了生态因子,创新因子的重要性。创新成为区域发展的最主要动力,区域发展由资源要素投入主导向创新主导转变,区际关系随之发生改变。可持续化发展思想在区域的具体化、标准化,可量化的最新实践即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创新。所以,低碳经济对区域发展模式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性能发展方向。机械电子系统的高效能就是机械电子系统速度、精度和效率的统一。因此要在机械电子行业采用高速CPU芯片,RISC芯片,同时采取改善机床动态的有效措施,这样有利于机械电子系统的高速、高精确、高效的实现。(2)功能发展方向。机械电子系统可以使信息交流不仅仅局限于文字和语言的表达方面,可以直接运用图形、图像、动画等信息,将可视化技术与虚拟环境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扩展应用领域,缩短产品设计周期,提高产品的科技蕴含量,降低成本。实行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机械电子行业也不例外,所谓低碳经济,简而言之,就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标准的经济增长模式,实质是能源的高度利用。从表面上看,似乎低碳经济与机械电子行业似乎没有太大联系,其实并非如此,低碳经济是所有行业的发展趋势,低碳经济与机械电子行业存在着众多关联,并且低碳经济在一定条件下或许会对机械电子行业起到制约的作用。
2低碳经济下我国机械电子行业的必由之路——绿色制造
绿色制造是面向环境的制造,当然作为能源消耗的的机械电子方面也要承担对环境大保护角色,也要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绿色制造是一项综合考虑环境和资源利用率的制造模式,目的是保证产品的性能和和用途的前提下加强环境的保护,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和有害产品的增加,节约能源与资源,实现机械电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制造,要求产品在设计和生产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产品的生命周期,从设计到包装再到报废处理等环节,要对生态的损害降至最低,同时也要实现资源利用率达到最高,使企业能够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传统的制造过程是从生产到流通,再从消费到废弃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直线型模式。绿色制造是封闭式的循环过程,产品从原材料选择到最终的生命终点这一过程,要实现产品在生命周期间对环境最小的负影响。
3实现机械电子行业最大化的低碳效果
3.1科技创新是机械电子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机械电子行业尤其要考虑低碳的效果。传统的机械电子行业创新体系中,政府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和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应改变职能,激励企业科技创新。但是很多机械电子企业在科研方面投入的比重较小,导致企业的技术储备不足,缺乏科技软实力,技术发展成为机械电子行业实现低碳的一大障碍,因此要在机械电子行业实现低碳模式,要做到以下两点:(1)加大科研投入。资金是基础,科技是后盾,机械电子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技术更新非常迅速。这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科研经费,这就对企业在资金分配上提出了新的要求,机械电子企业要在市场调研和财务分析基础之上,将资金投入科学研究上,这样有利于企业实现低碳模式,对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起着重要作用。(2)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机械电子产品对环境污染相当严重,所以,在培训过程中,要将低碳意识灌输到每个员工心灵深处。只有这样才能将低碳经济更好的推进。
3.2扶持中小机电企业
关键词:水库移民 经济 发展模式 探讨
大中型水库工程的建设在防洪、发电、灌溉、供水、生态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库区移民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
德州地区水库库区移民以生产安置为主,库区农民赖以生存的耕地减少了,千方百计让移民致富,是事关水库建设成败及农村稳定、农业发展、移民安心、社会和谐的关键所在。解决移民及移民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当地的重要任务。通过对乐陵市杨安镇水库的深入调研,我们深刻体会到政府的综合帮扶政策和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有力实施,成为推动库区移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1.水库基本情况
乐陵市杨安镇水库位于乐陵市中部的杨安镇、寨头堡两乡交界处,水库占地4.2平方公里,总库容1880万立方米,设计蓄水位16.65米,总投资9448.6万元。主要包括饮水、围坝、入库泵站、湖心岛、生态区和输变电等工程。总投资1.8亿元,是集公共供水、休闲旅游、生态养殖等于一体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是乐陵市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此项目的建成可从根本上解决乐陵水资源缺乏的矛盾,结束农村“吃水难”的问题,并且对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水库涉及2个乡镇16个村,2287户,受益人口8170人,生产安置人口5729人。
2.水库生态园建设基本情况
为实现库区移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根据乐陵市杨安镇水库的地理位置和库区情况,大力发展以旅游观光为主的库区生态园,拉动经济发展,实现库区农民增收。
为提升旅游品味和经济效益,以杨安镇水库为中心,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在重点县项目区及辐射区开发建设了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水利建设、旅游观光、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园。生态农业观光园采用综合帮扶、企业注资、移民入股的方式进行多方位融资,实行效益分红制度。生态农业观光园包括六园、三区、两带。
六园包括:百花园,百菜园,生态养殖园,湿地公园,有机藕园,百果园。
1.百花园:占地面积约为600亩。室内大棚种植面积150亩,分切花和盆花两大类。花卉品种40种以上,包括薰衣草、蔷薇、向日葵、等普通花种和观赏凤梨、蝴蝶兰、海棠、凤仙等高档花卉。百花园内生产销售、园艺观赏、养生休闲等功能齐全。
2.百菜园:占地面积约1100亩。其中露地栽培和塑料大棚分别为680亩、280亩,高智能大棚140亩。优质蔬菜品种达到20种以上,如韭菜、菠菜、枸杞、番茄、黄瓜、芹菜、花椰菜等。此外还开发了市民农场、观光长廊等乡村旅游观光区,实现了功能多元化。
3.生态养殖园:介于百菜园和湿地公园之间,占地100亩。种植了适宜苗木品种,园区内散养、放养、圈养了优质地产良种鸡,如草鸡、京海黄鸡,苏禽青蛋壳鸡等。年养殖规模达6000羽。林上种(养)殖的同时在林下开展了游戏、游艺活动。
4.湿地公园:占地330亩。其中水面约40亩。引种适宜的水生植物和放养适量的水禽,坡地种植地方性经济果林,尤以桃林为主,配套设施完善,具备休闲娱乐功能,是良好的生态栖息地和独具特色的湿地公园。
5.有机藕园:占地面积约620亩。优选适于地方种植的水生植物如湖北红莲、醉莲、蒲菜、水芹等。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设施完善,成为集生产、休闲、观光、娱乐于一体的生态家园。
6.百果园:占地1400亩。培育了优质特色品种50种以上,包括苹果、柿子、樱桃、山楂、板栗等。成为集生态示范、采摘游乐、生产创收于一体的综合果园。
三区包括:休闲娱乐区,水源生态保护区,综合服务区。
1.休闲娱乐区:位于水库西边,即现在的水库公园,占地面积约600亩。包括景观观赏区、文化体验区、休闲健身区、湿地游园区等。是集观光游览、休闲娱乐、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旅游场所。
2.水源生态保护区:杨安镇水库的主体区域,包括入库泵站和出库泵站的部分地段,占地面积约3000亩。功能定包括水源供给、湖景观赏、休憩娱乐等。
3.综合服务区:占地面积50亩。包括广场、生态停车厂、农特产品、旅游纪念品商店、游客服务中心和生态厕所,提升了景区旅游服务职能。
两带包括:农耕文化产业与商贸带,引水生态廊道。
1.农耕文化产业与商贸带:位于园区入口主干道两侧,占地面积约480亩。通过联接泰山体育文化、调味品文化以及枣文化,形成了乐陵的形象展示口。
2.引水生态廊道:位于园区南部,占地面积约300亩。沿岸两侧除栽植地方性树种如杨、柳植物外,水生植物与岸生植物相结合,形成了水生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灌木、乔木兼备的立体景观。
3.农业生态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1经济效益。目前乐陵农业生态园建设已经基本完成,一方面通过政府的大力支持在生态园未见效益时候移民每年可以领取600元的保障金,当产生效益时根据移民入股资金进行额外分红,对拉动了乐陵市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另一方面,解决了移民务工问题,农业生态观光园建设施工及其日常维护优先考虑移民,保障其有活干有饭吃。在当地引起了非常不错的反响。目前生态观光园有机韭菜示范园已经建成,园区采用覆盖防虫网技术,生产过程严格按有机产品标准进行。园区生产的有机韭菜已经通过了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注册了“韭鼎”牌商标,在济南沃尔玛超市和银座商城卖到了50元一斤。
3.2生态农业观光园的社会效益也已慢慢凸显,一方面极大的改善了当地的环境,提升了乐陵市的整体形象。另一方面,极大的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4.乐陵市杨安镇水库发展模式的启示
水库移民关系到移民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稳定,做好水库移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我们要在环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各县市应通过综合帮扶的形式大力发展库区生态文明建设及库区景观,利用水库现有资源创造经济价值,实现移民稳定增收。另一方面,拓宽融资渠道,通过政府政策支持、企业融资、移民入股等多种融资方式,建立高标准的休闲娱乐生态园。既能够增加移民收入,又能提升本地区整体形象,打造样板工程,真正实现移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楠.我国大型水利工程水库移民管理经验总结[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8年03期
[2]王显勇,陈兆开,任泽俭.南水北调工程征地移民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6
低碳经济是赣州应对能源问题的必然选择赣州矿产资源种类繁多,特别是钨矿、稀土资源丰富。钨矿储量约占全国的39%、世界的26%,稀土储量约占全国的40%,但是,能源资源匮乏,缺煤少水无油气。尽管如此,有色金属冶炼、造纸、建材、氟化工等高耗水、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却很大。赣州没有大型煤矿,煤炭年产量仅为100万吨,但是年消耗量达200多万吨,50%的需求量需从外省调入。赣州市不产原油,原油完全依赖进口。近年来,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煤炭需求量激增,煤炭的供需矛盾进一步激化,价格大幅上涨,同时由于经济、政治等因素引起国际油价节节攀升,以及随之而来的与能源相关的污染与排放等问题,能源问题已经成为该市经济发展的瓶颈。化石能源的不可持续性也要求城市走低碳发展的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减少对传统能源的消耗,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措施。低碳经济是赣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赣州市正处于工业化中期,这种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了资源和能源的极大浪费,以及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2010年,赣州市消耗的化石能源占整体能源结构90%以上,其中具有高碳排放的煤炭又占了70%以上。这种以煤为主的高碳能源结构,使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这是因为:第一,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性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存在矛盾。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统计,按目前能源消耗的速度,地球上的石油、天然气、煤炭这三种能源可供人类开采的年限,分别只有40年、50年和240年。因此,在找到新的替代能源之前,必须降低能源消耗。未来的经济社会必然要向低碳方向发展。第二,为完成减排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将直接影响到赣州经济的发展。总量减排是“十二五”的刚性目标,为此赣州市暂停审批涉及新增污染物的建设项目,被迫关停了一批高能耗企业。第三,当前的高碳经济带来的环境问题也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的生存过程,就是消费能源并向自然排放危害环境物质的过程。二氧化碳是人类消费能源、资源的必然产物,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大和活动能量的急骤膨胀,人类的活动已经危及自身生存的基础。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实行节能减排,实现低碳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低碳经济是应对环境、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全球减缓气候变化的核心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的环境、气候问题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必须予以重视。赣州市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城市。煤炭的大量直接消费,不仅造成了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而且也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据有关部门测算,每消耗100吨煤炭将排放3.5吨烟尘、3吨二氧化硫和15吨废渣。其中,排放的烟尘中又含有40%左右的二氧化碳。目前,排放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烟尘总量中分别有90%和70%来自燃煤。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能源需求和相应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趋势与应对气候变化、减缓碳排放的目标之间形成尖锐矛盾。根本出路即在于加强技术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低碳发展的道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赢。发展低碳经济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将刺激经济的重点放在新能源开发、节能技术、智能电网等领域,将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作为新的战略增长点。从美欧日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公布的刺激经济计划看,都将新能源发展和能源效率提高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措施之一,通过政府投资或鼓励私营部门加大这一领域的投资来实现向低碳经济的转型。从短期来看,这些投资、计划有助于缓解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冲击,而且效果已经开始显现。从更长远的时期来看,国际能源署在《世界能源展望•2008》中估计,未来30~40年,全球每年投资低碳经济至少在5000亿美元以上,2007~2030年期间需要超过26万亿美元。由此可见,低碳经济发展潜力、发展空间巨大,其必将成为新一轮发展的产业引擎。为此,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抢占“低碳先机”,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赣州跨越发展。
大力发展新兴低碳产业发挥赣州资源优势,依托赣州香港工业园和台商创业园,大力发展生物制药、氟盐化工、稀土发光材料及节能灯具、稀土贮氢合金、稀土抛光粉、钕铁硼永磁材料、镍氢动力电池、稀土永磁电机、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等具有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的高新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新能源是指石油、煤等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核能。赣州市可以重点开发太阳能、核电和生物能料。赣州日照充足,开发太阳能具有一定优势。赣州水系发达,铀矿资源丰富,建立核电站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还可发展沼气、生物质固体液化燃料和生物质气化,为农村提供高效清洁的生活燃料。建立低碳城市,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大力发展低碳建筑,构建低碳社区,加快对现有建筑进行包括墙体、供热系统、耗电设备等在内的系统节能改造。发展城市低碳交通,倡导发展天然气公交车、电动汽车等低碳排放的交通工具。鼓励人们外出时选择步行、乘坐公交或骑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以实现城市的低碳和可持续发展。
作者:钟师鹏 单位: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
关键词:低碳经济;区域经济;路径选择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它的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是全球生态、经济、政治利益的整合,已上升到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的高度。目前,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同时,节能减排在区域经济发展与转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经济开发要以保护自然生态为前提,区域发展要以环境的可容量为基础。因此,根据区域实际,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对于推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构建区域低碳经济模式的本质要求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各个国家都提出了自己的减排目标,在节能减排过程中,区域行动是非常必要的,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资源禀赋、能源利用水平及能源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各区域的能源消耗、碳排放也显示出不同的区域特点,基于区域层面来探索低碳经济发展路径至关重要。
我国正处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时期,受我国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制约,发展低碳经济必须结合区域情况,改变经济增长结构,减少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的依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促进区域经济持续高效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依赖于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调整、低碳技术创新的支撑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扶持。要实现低碳经济在区域中的发展,必须要做到:以科学合理的规划为指导,加强相应立法工作;发展低碳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引导企业进行低碳技术创新,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改善能源结构,提升固碳、减碳能力,加快区域经济向低碳模式转变。
二、区域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仍不理想
区域经济中仍存在一产过重、二产脆弱、三产滞后现象,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化工业主导阶段,能源消耗处于上升期,碳排放强度高。高能耗的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比重偏高,低能耗的第三产业和服务业比重偏低。其中,电力热力、金属、化工、采掘以及非金属行业是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的行业。
从区域情况来看,东北地区是我国最主要的重工业基地,东北重工业几乎占全国的一半以上,该地区的煤炭、石油的大规模开采也是其重工业发展的基础。中部地区工业化是为了适应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钢铁等基础原材料的需求,国家进一步加强了中部地带的资源开发和基础产业的发展,中国生产力布局主要集中在东中部两块地区,沿海地区在加强能源、钢铁、石油化工、机械制造、汽车、造船等重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了电子、家电、通信等新的工业部门和行业,在出口工业品的生产方面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而把能源、原材料建设的重点放到中部,并积极做好进一步开发西部地带的准备。中部地区作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腹地的属性和以高能耗为主的产业结构特征导致了其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对较高,是节能减排的重点区域之一。
(二)能源利用效率低
当前,我国能源资源结构表现为“富煤、缺油、少气”,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难以改变。因此,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高,致使经济发展中“高碳”特征非常明显。
由于我国各区域之间的资源分布、经济发展不均衡,各地区碳排放的差异较大。降低单位GDP能源消耗即能源强度,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能源强度的变化直接影响该地区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能源消费强度来看,我国不同省区能源强度差异较大。能源强度排在前三位的均处于西部地区,分别是宁夏、贵州和青海;能源强度低、能源利用效率较高的则分别是北京、浙江、广东省均处于东部地区。由此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能源利用效率越高、能源消费强度越低,同时单位GDP碳排放量越小。因此,能源强度较高的地区应该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关注能源的利用效率问题,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节能技术的应用等手段降低能源消耗、减缓二氧化碳的排放。
(三)技术创新步伐缓慢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我国东部地区基础创新实力雄厚,科技、人才资源较有优势,而其他三个地区与东部相比创新能力较弱。重点是能源开发利用,第二产业等领域技术更新缓慢,产能落后,使得整个产业体系薄弱,加上传统落后工艺在重点行业领域比重较高,落后工艺技术的大量存在和先进技术的严重缺失,使得未来几十年内,基础建设以及工业生产将维持高排放的特点,这也加大了减排压力,增加了低碳模式的实现成本,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对技术创新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
(四)政策法规尚不完善
《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煤炭法》、《电力法》、《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一系列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与低碳经济需要的法律法规的出台保证了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但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并不完善,同时现有的立法规定不够详细,缺乏足够的操作性,加之由于中央到地方政策执行链条过长,执行效果不易控制,因而导致执行效果不佳。
三、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一)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产业体系
第一,发展低碳农业,转变发展方式,走有机、生态、高效农业的新路子。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充分利用农业的剩余能量。因地制宜,优化区域布局,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建设专业化、规模化、有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第二,促进工业低碳化,根据区域发展实际,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并拉长产业链,加快构造节能环保型产业体系。东部地区应侧重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新兴技术进行传统产业改造,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不断降低经济发展的能耗水平,切实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电力、热力以及采掘、化工、金属冶炼、非金属制造等重工业行业要重点治理,限制高碳产业准入,积极发展低碳产业。
第三,积极发展服务业。通过服务业的发展,可以卓有成效地拉动国内多数欠发达地区实现城市经济跨越式发展。从不同侧面去分析,低碳经济既是产业机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标准。通过服务业的战略发展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思路,也可以从一定层面缓解了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工业化前期工业增长与排放正相关的矛盾。
第四,构建低碳产业体系。低碳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工业节能与减排、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节能材料等等。
(二)推进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第一,源头控制。推进节能减排重要的就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因此,要改善能源的供应结构,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大力发展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从源头上解决能源环境问题。在消费前对煤炭进行低碳化和无碳化处理,减少燃烧过程中碳的排放。 第二,过程控制。即在生产消费过程中,利用一系列技术手段,如引进先进技术、更新和改造落后生产工具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达到高效能、低排放的目的。
第三,事后控制。捕获、封存和积极利用排放的碳元素,即开发以降低大气中碳含量为根本特征的二氧化碳的捕集、封存及利用技术,以及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等。同时,还要大量植树造林,增加碳汇。
(三)加快低碳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能否顺利实现低碳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低碳技术创新。
低碳技术创新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技术引进;二是自主研发。技术研发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例如,高效能源利用技术,清洁能源技术,特别是其中的核心和关键技术,都需要很长的研发周期。因此,技术转让是目前发展低碳产业更适宜的方式。目前,国际社会为促进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研究、开发、示范推广而订立了国际技术协议,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或者实施技术管制和激励,达到温室气体减排的最终目标。各区域应立足自身情况,积极引进各种关键低碳技术,如大力创新用煤工艺、采用洁净煤技术,具体包括加大清洁开采及原煤入洗比重,减少原煤输出和直接燃烧;加快煤炭高效转化技术开发,如煤基多联产、先进燃烧、低碳产品合成等技术,降低煤炭消费强度,减少转化过程中的污染排放;加大煤炭及煤基产品消费环节污染物排放控制与治理技术的研发,如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和储存,实现煤炭及煤基产品的清洁化利用;加快发展煤炭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处理和利用、煤层气的开发及利用等技术。
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应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低碳技术研发中心,从根本上改变低碳技术落后的现状。
(四)制定完善的低碳经济发展政策
为保障低碳经济在产业结构调整、能源利用以及技术创新上的实现,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制定专项规划,提出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制定重点行业和部门的低碳发展规划,限制高碳产业准入,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在能源效率上,要加强包括《可再生能源法》在内的各种法律法规的实施,同时要制定和完善可再生能源总体规划及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专项规划,完善“配额制”和“固定电价”等相关政策制度,以求改善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状况,加强可再生能源的供应。
在技术创新上,制定合理有效的技术引进政策,同时政府应在财政税收、金融制度上加大支持力度,如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研发和设备生产等给予税收优惠支持,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鼓励企业走低碳发展之路。利用财政转移支付、减免税收等有效手段加强技术研发平台建设,促进具有低碳经济特征的前沿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抢占科技制高点,在节能和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碳捕集和封存、清洁汽车等低碳技术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促进具有低碳经济特征的新兴产业群的发展,并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四、结论
发展低碳经济是解决能源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发展低碳经济,主要是结合区域特色和发展战略,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规和各行业规范与标准,加快低碳技术创新,积极运用低碳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应积极开展区域低碳经济建设,以保证区域经济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桂文.县域低碳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路径选择[J].中国农学通报,2010(14).
2、张坤民.低碳世界中的中国:地位、挑战与战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
3、付允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
4、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3).
5、刘红光等.中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CO2减排效果分析——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3).
关键词:低碳经济;国际经验;中国发展
一、低碳经济的兴起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退化等大量事实表明,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将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气候变暖已经威胁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今天,选择的走向“低碳经济”俨然已经成为必然的道路。
低碳经济是近几年提出的概念,表面看来主要是为了控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其实质是要求人们活动行为的低投入、优投入、低污染、低排放、高产出,以实现经济、环境、社会三效益的统一,以及人类社会系统、科学技术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模式,它的内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低碳经济是相对于高碳经济而言的,这里的高碳经济是一种没有约束的碳排放生产方式和能源消费方式。其次,低碳经济是相对于新能源而言的,新能源是基于化石能源的经济发展模式。最后,低碳经济是相对于人为碳通量而言的,是一种为解决人为碳通量增加引发的地球生态圈碳失衡而实施的人类自救行为。
二、低碳经济的国际经验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最早源于2003年英国政府的能源白皮书《我们的未来――创造低碳经济》。英国提出了“低碳经济”,希望发展其他清洁能源以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改变对能源进口的高度依赖的状况,改善国家的能源安全问题。作为低碳经济的倡导者,英国在低碳经济道路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为了保证低碳经济的顺利推广,英国政府主要推出了两种政策手段:其一是气候变化税,该税的征收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能源效率和促进节能投资,并非为了扩大税源,筹措财政资金。另一种政策是可再生能源配额政策,即所有注册的电力供应商都制约于一定的可再生能源法定配额:生产的电力中有一定比例是来自于可再生能源,配额是逐年增加的。这些措施的实施,更加有利于英国低碳经济之路的发展。
日本在发展低碳经济领域也做出各种尝试,重视能源利用的多元化和能源的利用率,以缓解国内能源资源匮乏的现状。如投入巨资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清洁汽车技术。此外,日本还注重通过法律法规、宏观规划、管理创新等措施,鼓励和推动节能降耗,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如《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等法律的颁布实施,为低碳经济的有效推动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证。同时,日本还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节能规划的有效制定,这为停止或限制高能耗产业发展提供了标准。
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
发达国家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特征,可以为我国的发展提供借鉴,例如有明确的环保目标和完善的管理体系;发展低碳经济的方式灵活多样,政府采取经济、法律、教育等各种各样的手段来促进发展,例如日本就采取了宏观政策管理和法律法规相结合的方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再如,一些国家加拿大,瑞典等都加大了投资力度,重视相关的技术的研发,以便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在现阶段,如何找到适合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的道路,是我国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根据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结合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从法律、技术、制度方面着手,同时要加强教育宣传。
首先,要完善法律法规,借以对企业的行为进行引导,而当前,我国还没有明确的低碳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更多的是一些与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有关的法律条文。因此,制定完善与低碳经济直接相关的法律,不仅可以引导企业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而且还能促进环保事业的发展。
其次,政府应该制定一定的激励政策,并且着力于完善相关的制度,以确保激励政策的落实。例如,对于积极采取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企业,可以给予一定的鼓励,例如补贴,起到示范效应,以便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低碳经济;经济发展;碳交易
一、发达国家的碳税政策严重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贸易
(一)碳关税
相关的法律规定,对于室温气体排放不合格的国家美国有权利实施碳关税征收。在这之前,有关向发展中国家征收碳关税的想法被法国政府提出。欧美希望采取对强而有力的减排措施来促使发展中国家进行减排,并将气候和国际的贸易行为相互联系,这样一来,就会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减排压力。面对这种压力,如果发展中国家不能有效设立减排目标,美国就会向发展中国家征收出口产品的碳关税,影响国家发展。
经过相关部门的调查研究表明,含碳量最高的出口商品是来自中国。这样一来就说明如果征碳关税的想法真的被实施,那么将会对中国的商品出口贸易方面造成巨大影响。所以说发达国家想要实施的碳关税征收政策,就会改变国际贸易现有的结构形式,造成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系统的大幅度波动。
碳关税的想法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发达国家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具有优势,并且全方位的在主导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想要在经济上有进一步的突破,那么低效能、高耗能的生产方式还会进行下去,这样的模式在发达国家制定的环境标准中处于一个非常劣势的状态,所以说这样的世界经济格局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并不是一个乐观的现象。
(二)碳税
排放权交易、能源税、碳税等都是问世气体减排政策所采取的手段,碳税作为最有效的减排方式深受广大经济学家的肯定。作为各个国家中绿色税制当中的重要角色,碳税征收的实践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税收政策和环境政策的完美结合。
碳税征收制度的改革是根据天然气、石油和煤中含碳量的税率来征收的,为了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建立了有效的碳税制度,调节燃料的成本。但是由于碳税征收的实践,使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降低了其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能力。为了补偿这一缺陷,各个国家实行了返回税收的有效政策。
二、发达国家的低碳经济转型政策影响了世界竞争格局
(一)美国推进低碳经济,培育新型能源
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法案,在未来三年内要将美国国内的经济能源再翻一倍,将开发新型能源为主要内容,制定严格的汽车碳排放量的标准,大力度支持绿色建筑的建设,全民发展低碳经济,同时要掌握全球变暖问题的主要领导位置。奥巴马制定的美国新型低碳经济能源计划着眼于未来,并努力将其培养成经济复苏的重要部分。
奥巴马明确表示,美国实行的促进清洁能源和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将会重新站上国际的舞台并领导低碳经济的发展。近年来,美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能源技术的开发上面,包括资源的可再生利用、科学基础研发以及能源的捕捉和储存等。另外美国政府在相关法律上规定要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和冶炼部门的气体排放,超额奖要购买排放权。
(二)日本投资低碳事业
为了保证以后经济的增长和未来的投资,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经济增长计划,并投资了低碳经济。其目标是在短时间内实现全国的低碳化,推进低碳革命,领导世界低碳的潮流,实现低碳经济的再循环。
日本作为资源稀缺的国家,节能减排是一直以来都需要重视的内容。在低碳经济刚刚兴起的时期日本就已经开始提倡建立低碳社会。为了尽早实现低碳社会日本政府出台了相关的计划,其中包括对能源开发技术的更新、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新型能源刺激经济的发展等。另外,日本政府还提议征收相关的环境税和温室气体的排放权,这项提议在日本已经实施。
(三)欧盟的低碳经济转型及经济复苏
在多个欧盟成员国陆续出台了经济增长计划之后,为了协调其他欧盟成员国家,欧盟委员会相继出台一系列增长经济的举措。欧盟主要的经济战略措施是将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比例调高,同时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促进向低碳经济转型和促进经济增长的脚步。除此之外,欧盟还出资建设绿色经济性社会,增加民众的创业机会,控制全球变暖的速度。
欧盟作为一个有多个国家组成的同盟国,在绿色低碳经济的道路上一直起着领导的作用,为了推广低碳经济,英国成为第一个成立有关温室气体减排法律的国家。为了能够更好的实践低碳经济,英国在住房的改造上投入了大笔的资金,并对早期安装节能设备的家庭提供补偿。在交通方面,英国政府对汽车的排放量有着严格的要求。另外,英国政府对绿色技术的研究大力支持,保证在开发新能源和节约能源使用的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近年来,欧盟增加了在祭坛经济发展方面的投资,以保证在世界气候变化情况下其能源供应的安全问题,并且加大对能源技术的改革。
三、低碳经济快速发展在日后将会受到气候影响
(一)欧盟占据碳市场经济体系的主导地位
欧盟国家一直在主导者,世界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从市场发展方面看,欧盟关于排放系统方面的体系与清洁体系相比要高出很多,但是清洁体系的发展前景很可观。气体减排在成本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存在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技术的现象,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发达国家在技术方面的进步,更能使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本国经济。
(二)全球市场的统一随着区域性的碳交易而形成制定
目前欧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交易市场,其成员国的问世气体排放交易权成为世界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欧盟的计划和安排里,欧盟将把拍卖体制加入到配额中,来提高低碳经济的发展。
美国虽然制定出相应的低碳经济发展计划,但是还没有形成正规的有关碳交易系统。但是根据其他国家的低碳经济发展,美国政府大力支持企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加快制定相关的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
相对比较来说耀州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已经成立的贸易交易所目前有新加坡、香港,并且香港已经在制定相关的排放权产品的研究,而日本最近也在制定一项交易系统用来进行额配交易以及总量管制。
由此可见,在低碳经济日益发展的过程中,世界各区域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对自己有利的碳交易市场,欧盟作为世界脚步的领导者,最先制定了解决全球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并且稳定处于领导者的地位。虽然欧盟国家作为最大的低碳经济发展体系,但是全球性低碳经济交易市场的形成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三)气候将影响全球的碳交易经济发展
对于世界性质的减排计划主要取决于未来的低碳经济市场的发展趋势,计划的安排将对美国和欧盟国家的经济发展政策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但是这些计划是全球的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使得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对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有着很大的分歧,甚至发达国家给发展中国家制定了难以达到的减排目标,这样就造成了发展中国家宁可提供资金和技术的研究也不愿意进行谈判的现象。所以基于这样严峻的谈判形式,关于温室气体减排量制定的协议会很难达成。但是由于国际上对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视,使各国人们对于低碳经济的前景抱有很大希望。
四、世界低碳经济发展对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对低碳经济发展加以机制方面的建设
在我国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不能盲目地大区域实行,要在符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寻找适合的发展环境和政策,建设具有特色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
对于我国来说,发展低碳经济首先要做的是考虑碳排放区域,并在指定的特殊地区内进行碳排放交易,这样才能建设出符合我国发展的地区经济。
(二)制定快速有效的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
发展低碳经济首先要做到的是由一套完整的发展战略,其次是根据战略需求研究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碳交易技术,政府需要结合市场环境寻找合适的低碳经济发展的路线,不要一味地效仿其他国家的发展道路。重要的是,我国要深入研究低碳经济在我国发展的前景,并制定完善的经济法律和法规,全面的推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三)鼓励企业减少温室气体的排量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预见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必然会围绕着低碳环保进行的,所以避免落后与其他国家,我国政府可以率先支持企业进行低碳发展,减少企业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尽可能引进低碳产品、发展低碳产品。同样的,政府也可以激励企业积极参加国际上有关低碳经济方面的技术创新,嘉奖在新能源建设方面有成就的企业和个人,争取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结束语
低碳经济是在保证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为保护环境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一种经济发展形式。目前低碳经济的发展已经得到大部分国家的认同,发达国家占据主要的发展地位,凭借先进的低碳技术领导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面临着很大的考验,需要政府采取相应的政策。
参考文献:
[1]苏瑾,赢余.低碳经济的成长[J].世界环境,2013(04):32-34.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路径与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AHSKF09-10D84)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近年来,伴随着全球气候问题的日益严峻,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趋势,许多学者针对低碳经济展开了研究。本文从低碳经济的理论内涵、基本模式、技术条件、区域发展动因及未来发展趋势五个方面对学术界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关键词:低碳经济 基本模式 发展趋势
当前,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碳排放大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形势已刻不容缓。低碳经济倡导以较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强调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统筹协调发展。围绕低碳经济的发展,许多学者提出了很多具有价值的见解,本文针对低碳经济的理论内涵、基本模式、技术条件、区域发展的动因及未来发展的趋势五个方面的观点加以综述,以期为低碳经济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低碳经济理论内涵
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能源白皮书》,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指出低碳经济是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的日益破坏,不仅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了重要影响,更引起各国经济发展的深刻变革。
国内学者庄贵阳(2008)认为,低碳经济是人文发展水平和碳生产力同时达到一定水平的经济形态,旨在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共同愿景。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就是低碳发展的过程。低碳经济通过技术跨越式发展和制度约束得以实现,表现为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结构的优化以及消费行为的理性。鲍健强、苗阳、陈锋(2008)认为低碳经济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做努力的结果,但实质上、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基础之上的现代工业文明, 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他们从大时空跨度和能源利用方式上,分析了人类经济发展形态演变历程;探讨了低碳经济理念产生的时代背景,而国际社会对温室气体减排的关注导致了低碳经济产生与发展,指出碳排放量成为衡量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标识,碳减排的国际履约协议孕育了低碳经济。
张鹏飞(2009)指出低碳经济的本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创新和制度创新。低碳经济要求提高能效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产业结构和低碳技术体系,转变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模式,促进其向高效能、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变。张平、杜鹏(2011)认为低碳经济的概念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低碳经济是指低投入、高产出的经济发展方式,其目标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主要考虑的是经济发展中所有资源的有效利用,为长期目标;狭义的低碳经济是指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从而产生较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其目标是应对当前气候变暖问题,为短期目标。
低碳经济发展基本模式研究
付允等(2008)认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就是在实践中运用低碳经济理论组织经济活动,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改造成低碳型的新经济模式,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在对国内外低碳经济理论和实践综述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论证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和发展方法, 即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 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 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
朱四海(2009)认为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模式,包含三方面的内涵:首先,低碳经济是相对于高碳经济而言的,是相对于基于无约束的碳密集能源生产方式和能源消费方式的高碳经济而言的。其次,低碳经济是相对于新能源而言的,是相对于基于化石能源的经济发展模式而言的。第三,低碳经济是相对于人为碳通量而言的,是一种为解决人为碳通量增加引发的地球生态圈碳失衡而实施的人类自救行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改变经济发展方式,降低经济发展对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依赖,促进经济体摆脱碳依赖,摆脱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高碳能源依赖,使经济发展转向既满足减排要求、又不妨碍经济增长的低碳轨道,使经济发展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轨。
侯军岐(2010)认为低碳经济本身就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础, 以低碳发展为目标, 以节能减排为方式, 以碳中和技术为手段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在分析当前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严峻形式的背景下,通过对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经验进行比较,提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模式:技术带动型,项目带动型,企业带动型,非政府组织带动型,资本推动型,消费引导型,政府推动型,法律约束型八种模式。
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条件研究
低碳经济实质上是提高能源效率和改善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王文军(2009)指出,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经济范式就是实施“立体式”控制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对循环经济的改进、深化和创新,而技术、制度与公众参与是其体系开发的主要内容。而低碳经济的实现,首先要依靠技术,只有以过硬的技术作保障,才能从源头制止更多污染物的产生。其次要依靠制度,尤其是要制定开征碳税和推行碳交易等富有经济效率的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
赵卓、肖利平(2009)认为技术创新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核心,我国能否顺利实现低碳经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低碳技术创新。低碳是技术创新的方向和指引,技术创新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内在驱动力,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必然要求技术创新朝着节能、减排、增效的方向发展。倘若仍然停留在已有的技术水平上或者偏离低碳经济要求的方向,将不可能实现低碳经济的目标。
任力(2009)总结了西方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的措施,主要表现为:改造传统高碳产业,加强低碳技术创新;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与新型清洁能源;应用市场机制与经济杠杆,促使企业减碳;加强国际范围内的减碳协作等。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出建议:必须尽快提出低碳经济战略,建立起低碳经济法律保障体系,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大力发展低碳产业群,激励企业从事低碳生产与经营等。
杨芳(2010)认为,技术创新对于推动新能源产业以及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促进技术进步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并指出我国可以在汽车、建筑等领域的技术上进行突破。牛桂敏(2011)指出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制度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因此应当从法律制度、经济政策、产业及其他政策方面进行创新,促进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
区域低碳经济发展动因研究
胡宗义、刘亦文(2009)尝试借助动态CGE模型来模拟分析低碳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产出影响,在Chingem模型的基础上, 采用被应用于分析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的Monash模型的递归动态机制开发出MCHUGE模型,该模型能够比较精确地运用国内经济信息和经济数据研究低碳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研究结果表明:发展低碳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但会导致企业削减就业岗位;对我国各产业影响不尽相同, 能源密集型产业对能源需求的减少是降低能源强度的主要原因。低碳经济将起到不错的环境保护效果,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均有显著的降幅, 但随着经济结构的动态调整, 污染排放量均有所回升。
李娜等(2010)利用中国动态多区域可计算一般均衡(CGE) 模型,模拟了低碳经济时代实施碳税政策对中国区域发展格局演进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如果各地区实施同一碳税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存在着区域差异,能源富集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损失较大,对发达地区则产生正面的影响,因而将扩大区域经济差异。如果实施差别碳税,对能源富集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影响有所减轻,有利于缩小区域经济差异。针对不同区域制定差异化的低碳经济发展政策,有利于兼顾公平和效率,使中国走上低碳发展和区域经济协调的双赢之路。
管军、刘晓明(2011)针对区域低碳经济模式发展的路径及对策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构建区域低碳经济模式的本质要求,以及面临的产业结构调整、能源利用、技术创新、政策法规等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路径及对策。
低碳经济发展趋势研究
根据中国“两型社会”建设的战略要求,以及中国经济社会和科技进步内在要求,一些学者深刻揭示低碳经济发展的总趋势,为中国研究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庄贵阳(2009)认为低碳经济,不仅可以成为度过目前经济困难的有效方式,而且是确保在中长期经济持续增长最可行的手段之一。在当前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全球如何向低碳经济转型,并且在怎样的规模上快速促进向低碳经济转型的问题是未来研究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
谢军安(2009)在介绍了以英国、日本、德国等国际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动向与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在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多重压力以及严峻的气候变化形势,提出低碳经济的发展将促进人类生产、消费方式的转变,绿色技术的发展及能源结构的改变及国际间贸易与碳博弈将成为低碳经济发展及演变的趋势。
韩冬、韩立达(2011)认为在当前创新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势在必行,应当从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以及政府考核创新等四方面加以完善,以夯实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的由内而外体系架构。
参考文献:
1.庄贵阳.低碳经济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J].世界环境,2008(2)
2.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4)
3.张鹏飞.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J].科学与管理,2009(5)
4.张平,杜鹏.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和研究难点分析[J].商业时代,2011(10)
5.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3)
6.朱四海.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的选择[J].发展研究,2009(5)
7.侯军岐.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调研世界,2010(8)
8.王文军.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经济范式与路径思考[J].云南社会科学,2009(4)
9.赵卓,肖利平.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创新瓶颈与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10(6)
10.任力.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J].发展研究,2009(2)
11.杨芳.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与政策选择[J].福建论坛,2010(2)
12.牛桂敏.发展低碳经济的制度创新思路[J].理论学刊,2011(3)
13.徐冬海.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做法与经验借鉴[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6)
14.李娜,石敏俊,袁永娜.低碳经济政策对区域发展格局演进的影响―基于动态多区域CGE模型的模拟分析[J].地理学报,2010(12)
15.管军,刘晓明.区域低碳经济模式发展的路径及策略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2(2)
关键词:房地产行业;区域经济;发展;建议与措施
引言
房地产业是指专门从事房地产投资、开发、经营、管理以及服务等经营活动的产业部门。它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它的良好发展不仅能够提高人民的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也能推动区域经济良好的发展,以促进国家经济快速的发展。从房地产的行业特征来看,房地产是一个与其他行业具有高度关联的行业,并且与国民生计问题紧密相关。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水平也得到了一些提高,促使我国房地产行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与房地产行业紧密相关的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却远远低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速度,打破了原有的平衡状态,造成了区域经济的畸形发展。所以,如何改善房地产行业与区域经济的关系,以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许多地区政府以及房地产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旨在探讨出改善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关系的有效措施,促成两者协调发展,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更加快速的发展。
一、我国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探讨
(一)不同区域的房地产价格存在较大的差异
作为房产与地产的集合,房地产中土地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房地产价格的高低;从客观来看,土地是固定的、不可以随便移动的,而房产又固定在土地上,所以这就决定了房产的固定性。一旦房产具有了固定性,那么某一房产就只能在特定的地方进行销售,不能像其他商品那样可以进行流动,所以由于不同地方的地价不同,从而导致了不同地方的房产的价格与供求数量存在较大较大的差异。例如,就拿当前市场上的房价来分析,一般离市中心或者繁华区越近的房产的房价就越高,而在一些郊区的房价则是远远低于前者的。
(二)房地产业的发展受到区域经济成熟度的影响
就目前而言,我国房地产业具有较大的地区差异性和级差收益明显性等鲜明特点。各个地区的房地产业的发展程度、发展状况以及发展前景都极大的受到当地地区整体的经济水平的影响,由此就导致了各个地区房地产价格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房地产商品一般是属于比较耐用的商品,人们对住房的更换和重新购买的比率远远小于其他第三产业的产品,所以房地产要想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要和高度发达的第一、二产业相结合,并以此来增加其收益。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一个地区的房地产业的发展程度是受到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目前我国各个地区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导致各个地区的房地产业也出现了发展不平衡的情况。
(三)房地产业可以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区域经济的增长受到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该地区企业和单位的发展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房地产业为我国广大劳动者提供了生活所必须的住处,满足了劳动者很多方面的需要,如:安全需要、生活需要等;并且为地区的各种大小企业单位提供了工作的场所,以确保其工作的顺利的进行,保证企业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其他产业能够得到发展。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房地产可以被当做某一地区的基础行业,确保了该地区经济活动能够得到有序进行。此外,房地产业还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与之相关联的行业多达几十个,如:建材工业、房屋设备工业、机械、电子技术、电器以及家具等行业;对推动国民经济有着极其重要作用。
(四)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水平之间存在的相关
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状况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区域经济的高低,宏观来看,地区房地产市场在短时间内会受到宏观经济的走势与该地区整体竞争力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长期来看,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以及该地区的经济特征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即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的整体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
此外,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走势通常是先在某一区域的城市中出现,然后再逐渐扩散到附近的相关城市,最后就形成了区域性的房地产业波动。因此,在我国房地产业出现的各种发展走势可以被看做是地域性的房地产波动规律;但是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我国不同区域的房地产业的发展走势通常是不同的,且波动大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改善我国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关系的建议与措施
如果要想某一区域的整体经济得到较好的发展,那么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协调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只有保证了两者的协调发展,才能保证该地区房地产投资的健康发展,保证该地区的经济不出现大的问题。如果当地产投资超过了社会的需求,那么就很有可能造成房地产投资资金的大量积压,而其他行业则可能会出现资金不足等现象,从而破坏了原有的平衡的金融圈;这样既会导致房地产业出现机制不顺畅等状况,也会导致其他行业因资金缺乏而出现很多问题。从大的层面上来讲,则可能会导致国内金融系统出现不稳定的现象,甚至是崩溃。
(一)降低房地产业的发展速度,提高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出现不平衡的状况很有可能是因为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过于迅速,而区域经济的发展还受到其他行业的影响,不能跟上房地产业的发展,从而导致两者的关系出现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双方的发展。此外,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经济仍然处在一个较低的位置,但是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房地产业的价格却一直处于一个偏高的位置,为普通居民购房带来了很大的负担,从而导致人们都不愿意购房,使大多数住房空置,不利于房地产业的发展。所以,各个区域应该根据该区域的整体经济水平,并结合自身的发展需要,为本区域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房地产价格形成体系,为本地区的房地产价格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对于某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该区域的政府应该减少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开发商所需支付的行政费用,从而减少房地产开发商的成本,以促使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房价,减少人们的购房负担,促进房地产也与其他产业的和谐发展。
(二)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房地产业的发展策略
房地产业不仅要与区域经济保持良好的平衡关系,还应适应本区域的总的经济发展规划,如此才能使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所以,有关部门应当在考虑国民经济的条件下,来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一套符合该地区房地产发展的策略。例如:由于房地产作为第三产业,住户对于住房的更换率和购买率都普遍低于其他行业的商品,所以可以利用房地产业和其他行业的高度关联性的特点,有机的将房地产业与其他行业相结合,利用其他行业的发展来推动房地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这样既推动了两者的发展,同时也使两者的发展速度相差不大,可以维持一定的平衡性。
(三)合理调控投资商对房地产业的投资力度
作为一个快速成长的行业,房地产业凭借着投入――收益周期短、收益较高等特点,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来进行投资,从而导致房地产业的资金过剩而有的行业投入资金不足等现象,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所以,政府应该对房地产业的投资进行一定的调控,其调控力度应该适宜,不能影响了地区房地产业的发展;并且要时时刻刻关注调控的结果,根据调控结果来不断的修改调控措施和调控力度,以免出现调控力度不够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或者是调控力度过高而抑制了该区域房地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选,岳国强,任荣荣.关于房地产调控效果的研究之三:我国“房价上涨过快”的原因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2(12).
[2]郑成华.关于房地产投资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应性分析方法[J].中国经贸导刊,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