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1 17:01:4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肝病预防与治疗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近年来,丙型肝炎的诊断主要是靠日益完善的血液检查来完成的。最简单和常用的检测方法是丙肝病毒抗体的测定。由于这种测试是一种间接的检测方式,它无法测定病人是初期感染(急性)、长期感染(慢性)或者已经康复。一般来说,如果经初步检测丙肝病毒抗体为阳性的话,则还需进行更为精确的丙肝病毒的定性测验和定量测验(HCV-RNA)。这些测验可直接测定血液中病毒的存在与否,以及病毒的数量。这些测定方法在近年来已经越来越精确了。
如果患者被测定为丙肝病毒阳性的话,那么下一步就要确定被感染者是否已经发展到丙型肝炎阶段。肝功化验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手段。如果患者的转氨酶升高,则说明他的肝部已经发炎了。如果患者已经转为慢性丙肝的话,则应做进一步的治疗。如果肝功能正常的话,则表明患者可能还未发展到肝炎阶段。这时应在一年内进行数次复查。如果肝功一直正常的话,那么检查次数可以减少,一年一次就够了。
相对于乙型肝炎来说,丙型肝炎的症状比较温和。但是丙肝对人健康的损伤却是非常严重的。研究表明,被丙肝病毒感染的人,有70%的人会转为慢性丙型肝炎,有55%的人会在二三十年内变成肝硬化,有3%的人会由于长期感染而死于肝癌或肝硬化。
现代医学是如何治疗丙型肝炎的呢?现在治疗丙肝最常用的药物是干扰素和利巴韦林(Ribavirin),这两种药合用的有效率大约为40%―80%左右。如果利巴韦林对某些病人有副作用的话,那么这些病人可以单独使用干扰素。但是单独使用利巴韦林对丙肝没有疗效。
干扰素和利巴韦林对病人会有一定的副作用。这个副作用最常见的症状是与流感相似,如发冷、发热、头疼、肌肉和关节疼痛等。这些症状在治疗初期比较严重,随着治疗的进展会逐渐减轻。后期的副作用则包括疲惫、掉头发、情绪化、以及心情不好等等。副作用严重时患者可出现甲状腺疾病、自杀倾向、急性心脏衰竭或肾衰竭、血液感染等等。有严重副作用表现的人比较少见,一般不超过患者的2%。其中因肝衰竭和血液感染而导致死亡的患者则极其少见。此类死亡多发生在肝硬化病人之中。据统计约有40%的丙肝病人由于严重的副作用需要减少干扰素的剂量,约有15%的病人需要停止使用干扰素。另外利巴韦林也能引起严重的贫血症,这一点也需要十分注意。
[关键词] 乙型肝炎;化疗;肝功能损害
[中图分类号] R5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2(b)-0086-03
我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高发地区,近年来,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的不断上升,肿瘤合并HBV感染的患者也明显增加。细胞毒性药物化疗是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研究显示,携带慢性HBV的恶性肿瘤患者尤其是淋巴瘤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以及相关死亡率明显增加[1-2]。因此,在临床肿瘤治疗过程中,常由于发生严重肝功能损害而提前中止或推迟下一阶段的抗肿瘤治疗,严重影响治疗的效果。在临床实践中,很多肝功能正常患者在化疗开始前接受了预防性护肝治疗。为探讨预防性使用护肝药物在缓解化疗药物造成肝功能损害的作用,本文对317例接受化疗的实体瘤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着重观察合并HBV感染的实体瘤患者化疗的肝功能安全性以及给予预防性护肝治疗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2月~2012年7月我院肿瘤科住院行化疗的实体瘤患者317例。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类型、化疗周期等一般资料见表1。本研究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所有入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入选标准
入选标准如下:①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为实体恶性肿瘤,化疗前影像学和临床判断均无肝脏受累;②化疗前肝功能正常,无酒精性、血吸虫性肝病病史,在化疗前及化疗后1 周检测每个患者的肝功能,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患者肝功能正常方开始下周期化疗,如患者化疗后肝功能异常,进行护肝治疗,之后每隔5~7 d复查1次;③进行细胞毒药物化疗周期≥ 2个周期;④本研究中“预防性使用护肝药物治疗”定义为:对于化疗前肝功能正常的患者,在化疗开始前使用以下药物中至少两种者:还原性谷胱甘肽、复方甘草酸苷、丙氨酰谷氨酰胺、门冬氨酸鸟氨酸、肌苷、Q10辅酶、硫普罗宁、多烯磷脂酰胆碱等;⑤住院治疗资料完整。
1.3 病例分组
首先,根据患者化疗期间预防性使用护肝药物情况,分成A组(未预防使用护肝药物组)和B组(预防使用护肝药物组);其次,根据患者HBsAg及HBV DNA状态再各分为3个亚组,分别为:1(HBsAg阴性)、2(HBsAg阳性,HBV DNA阴性)和3(HBsAg阳性,HBV DNA阳性)。根据2008亚太肝病学会(APASL)乙肝指南及相关研究建议[3],A-3和B-3亚组患者均在化疗前至少1周前使用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或恩替卡韦)。A-1组患者50例,A-2组患者51例,A-3组患者52例,B-1组患者57例,B-2组患者54例,B-3组患者53例。
1.4 检测指标和判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经过乙肝全套标志物检测,肝功能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主要观察ALT、AST、TBIL等3项指标。按照WHO抗癌药物不良反应的肝功能损害分级标准,肝功能损害分为5级:0级为肝功能指标< 1.25×N(N代表正常上限值),Ⅰ级为肝功能指标(1.25~2.5)×N,Ⅱ级为肝功能指标(2.6~5.0)×N ,Ⅲ级为肝功能指标(5.1~10.0)×N,Ⅳ级为肝功能指标>10.0×N[4]。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用酶联免疫吸咐法(ELISA),主要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五项指标。HBV DNA定量分析方法采用realtime-PCR技术。HBV再激活定义为细胞毒性药物化疗期间或之后立即出现肝炎,伴随HBV DNA水平增加10倍及以上或绝对值超过1×105拷贝/mL,并排除其他感染[5]。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2.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本研究共收集病例317例,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A组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情况
A-1组患者,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为34.0%(17/50);而A-2组患者的发生率为45.1%(23/5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3组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为59.6%(31/52),与A-1组患者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2.3 B组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情况
在化疗过程中预防性使用护肝药物的患者中,B-1组患者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为29.8%(17/57),B-2组患者的发生率为33.3%(18/5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B-3组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34.0%(18/53),与B-1、B-2组比较,虽有轻度升高趋势,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肝功能损害Ⅰ、Ⅱ级的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4 预防性使用护肝药物对各组患者肝功能损害的影响
将A组患者与B组患者进行交叉比对发现:经过预防性使用护肝药物后,各亚组患者的肝功能损害均有所下降。亚组分析发现,A-1与B-1(34.0% vs 29.8%)、A-2与B-2(45.1% vs 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A-3与A-1患者之间肝功能损害发生率(59.6% vs 3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乙肝病毒感染被认为是癌症患者化疗肝功能受损的危险因素,HBsAg阳性患者在化疗时更容易发生肝功能不良。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有HBV感染的肝脏有慢性损害,其代偿功能较差,在使用细胞毒药物后更易出现肝功能不良;这些损害包括脂肪变性、脂肪性肝炎甚至肝窦阻塞综合征等[6]。另一方面,部分患者化疗后出现HBV再激活,这在血液系统肿瘤患者中发生较多[7]。
本研究针对实体瘤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显示,HBV DNA阴性的乙肝患者肝功能损害发生率虽然比阴性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HBV DNA阳性的乙肝患者化疗后出现肝功能损害的比例明显比HBsAg阴性组高,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在临床实践中,对于乙肝患者,甚至部分未合并乙肝的患者,在化疗期间接受了预防性护肝治疗。对于在实体瘤患者,尤其是乙肝患者中预防性使用护肝治疗的意义,进行了一些临床研究,但尚存在一定争议[8]。本研究发现,经过预防性使用护肝药物后,各组患者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有所下降。其中,以HBV DNA阳性的乙肝患者改善最明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他两组(无乙肝感染及HBV DNA阴性的乙肝患者)患者发生率改变情况,未能达到统计学意义,因此预防性护肝治疗在这两组患者中的意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中收集的HBV DNA阳性的乙肝患者均使用了抗乙肝病毒治疗,结果两组仅各有1例出现乙肝病毒再激活。由此,两组出现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还是乙肝病毒对肝脏细胞的慢性损害所致,而不是乙肝病毒再激活,这一点与血液系统肿瘤中有所不同。对于实体瘤患者化疗期间预防性使用护肝药物的研究较少。目前临床应用中护肝药物种类繁多,各种护肝药物的护肝机制有所不同[9-11]。在预防性使用护肝药物后,患者的乙肝再激活发生率均无明显改变,提示护肝药物并不能改善乙肝病毒再激活。预防性护肝药物的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在后续研究中,应该扩大样本,进行亚组分析(包括化疗药物和护肝药物种类),从而进一步探讨预防性护肝药物缓解化疗药物相关性肝功能损害的机制。
总之,本文的研究发现,在肝功能正常的实体瘤患者中,对于HBV DNA阳性的乙肝患者,预防性护肝治疗能有效降低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建议临床中采用。而对于HBV DNA阴性的乙肝患者以及无乙肝感染的患者,预防性护肝治疗,似乎可降低肝功能发生率,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不推荐常规使用。有关预防性护肝药物在这一部分患者中的价值,尚需要进一步扩大研究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验证。
[参考文献]
[1] 陈平湖,李剑,刘培光.化疗对乙肝病毒携带的癌症患者肝功能的影响[J].热带医学杂志,2006,6(9):1037-1039.
[2] 李宇红,何义富,王风华,等.116例携带乙肝病毒的淋巴瘤患者化疗后发生肝功能损害的临床分析[J].癌症,2005,24(12):1507-1509.
[3] Lubel JS,Angus PW. Hepatitis B reactivation in patients receiving cytotoxic chemotherapy: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J].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0,25(5):864-871.
[4] 于世英.临床肿瘤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566-567.
[5] Huang YW,Chung RT. Management of hepatitis B reactivation in patients receiving cancer chemotherapy [J]. Therap Adv Gastroenterol,2012,5(5):359-370.
[6] 彭经,魏宜胜,彭和平.结直肠癌化疗相关性肝损害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19(32):3359-3364.
[7] 陈彦帆,韦燕,龚建忠,等.恶性肿瘤化疗与乙肝病毒再激活及相关高危因素的临床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2,27(1):45-47.
[8] 殷铁军,胡长耀,刘菁菁,等.肝得健加甘利欣预防肿瘤化疗药物性肝功能损害对照研究[J].肿瘤防治研究,2003,30(6):515-516.
[9] 李菲,朱海燕,董雪茹,等.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在化疗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5):85-86.
[10] 杨青,陈东生.肿瘤住院患者护肝类药物应用情况及分析[J].中国药师,2004,7(12):986-987.
【关键词】入伍新兵;易感疾病;预防治疗
伴随着征兵季的结束,不少入伍新兵第一次远离家乡到异地,可是有些入伍新兵后会出现一系列原因不明的不适症状,如失眠、乏力、头晕、胸闷、全身不适、恶心、食欲减退、腹痛、腹胀、腹泻等,有时还会发生全身斑疹等过敏现象。有的新兵在稳定下来生活一段时间过后,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上述症状逐渐会自行消失,也有少部分人身体素质会因之而下降,甚至引起其他疾病,对学习、训练和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这就是俗称的“水土不服”。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讲,这是因为生活环境如饮食、饮水、气候、地理环境的改变引起机体不适应而出现的一种暂时性的功能紊乱综合征。
1 入伍新兵易感疾病预防及治疗重要性
入伍新兵由于自然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出现暂时未能适应而的各种症状,虽不是什么大病,但如果机体适应能力较差或调整不当,也会对学习、训练和生活造成不利影响。特别是新兵入伍的前三个月内,这些看似普通的“小症状”可能就决定了入伍新兵在部队健康发展的长远与否,同时也影响着部队战斗力生成与人才梯度建设的衔接。
2 入伍新兵易感疾病原因及症状
由于长期在某一地生活,人的机体已经与当地的食物、水质、空气、环境等因素建立了较为稳定的适应和平衡关系,而新到部队驻地身体尚未建立起各种调节和适应机制,如某种营养素构成和比例不同于以往,其土壤和饮水中所含微量元素以及水质软硬度与原来不尽相同,身体就会自动出现反射性不适应症,还有精神、心理方面因素的影响,其具体的原因及症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各地不同水土性质
不同地域水和土壤中有机物、微量元素、清洁度、酸碱度和被污染的情况不同,这些理化性质也会对当地的粮食、果品、蔬菜、畜产品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刚到部队驻地,饮水进食后其中的某些物质可以刺激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造成消化、泌尿、循环系统生理功能的紊乱。例如,食物或水中的锌缺乏会影响食欲,铁过量会导致头晕乏力,其中,最常见的有食欲不振、胃肠不适、恶心、呕吐、大便不正常等。
2.2 微生态的平衡失调
在人的肠道内生长着许多菌群,构成了肠道微生态环境,是维系机体健康的重要方面。而这与饮食结构与习惯有非常大的关系,而到了异地,膳食结构发生改变后,会使肠道微生态环境来不及转变,而使人产生消化功能异常。例如腹泻,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由于肠道菌群失调,受到病毒如轮状病毒,细菌如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
2.3 地球物理因素的影响
新到部队驻地,随着气候、海拔高度、纬度、日照状况等生活环境因素的改变,与机体相关的磁场、温度、湿度、昼夜时差等也会随之而改变,对人体生物钟产生影响,而产生不适感,这导致最多的症状是失眠和精神疲乏。
2.4 心理、精神因素的影响
刚进部队,尤其是到了离家乡较远的地方,五湖四海的战友相聚一起,会出现语言、风俗、生活条件与习惯等方面的差别,并且人生地不熟,有的新兵是第一次远离家乡亲人,加上新兵一系列的学习训练。要适应这种新的学习、生活和训练环境还需要一段时间,在此过程中,情绪、心理、精神会因之而受到影响,导致头昏、失眠、乏力等。
2.5 变态反应
到了新的生活环境以后,有些人有可能遇到以前没有遇到的新致敏源,因为生活环境改变而出现的体质过敏症状或者昆虫叮咬等,会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
2.6 其它症状
根据个体情况的不同,有些新兵还会出现易感冒、心慌胸闷、长暗疮、咽喉疼痛、口腔溃疡、鼻出血、便秘“上火”等症状。
3 入伍新兵易感疾病预防、治疗方法
3.1 因土质、水质不同而引起的腹部不适
发生腹胀或腹泻时服用酵母片、保和丸、藿香正气丸、复方苯乙呱啶等,适量多饮用些白开水,不要吃冷不易消化的食物,不喝生水,同时要避开生冷食物。有需要的话可按医嘱吃一些防腹痛腹泻的药物,情况严重的要及时到卫生队就医。
3.2 因饮食习惯改变而引起的症状
可视情况尽可能多地吃些与以前经常吃的主食、菜肴相同或相似的食物,并适量吃些当地的主要的特色食物,以逐步适应,少食辛辣,多吃清淡的果蔬及粗纤维食物。如肠道反应比较严重,食欲不振,并伴有恶心、呕吐者,应及时到卫生队就医,根据医嘱可适当地服用一些抗感染及助消化药,如复方新诺明、黄连素以及消胀片、酵母片、山楂丸等。
3.3 因环境变异而引起的症状
若从北方冷地带到南方热的地区,应注意耐热方面的锻炼,并防止蚊虫叮咬,若从热的地方到冷的地区,则注意进行耐寒方面锻炼,以增强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促进血液循环,也可适当服用增强机体抵抗力的药。要根据气候变化适时增减衣服。
3.4 做好防护措施
注意个人和集体的生活卫生,避免昆虫叮咬,同时主动避免过敏原,以防过敏反应,若已出现过敏反应,应及时就医。
3.5 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指导员应及时排解入伍新兵内心的孤独、郁闷或想家的情绪,经常谈心,与新兵交流。同时要合理安排学习、休息时间和训练的强度,做到劳逸结合,循序渐进,为入伍新兵营造一个和谐、温暖的部队大家庭。
4 结论
入伍新兵健康的发展就是部队未来打赢的前提保证,而每年的入伍新兵都会出现或轻或重的不适症。部队卫生部门要积极提醒、主动走访各连队进行诊疗,同时对入伍新兵进行健康教育,加强健康理念、意识的养成,强化自我保健知识,为入伍新兵的学习、训练和生活提供坚强后盾,为部队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徐飚.流行病学基础[M].2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2]陈新峰.疾病预防控制“三基”[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
[关键词] 仔猪 大肠杆菌 感染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2-0246-02
1 猪大肠杆菌病的病因分析
寄生在人体或家畜大肠内的大肠杆菌通常是无害的,能够促进肠道消化和营养吸收。但是其中有少数的大肠杆菌菌群对机体有害。而有害的大肠杆菌感染仔猪的肠道后,会产生毒素,进而带来病症。这些毒素是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而致病大肠杆菌,大肠埃希氏菌,就是典型的致命菌群。这种病菌的特点是繁殖迅速,正常温度(37摄氏度)和湿度就能迅速繁殖。因此大肠杆菌感染致病具有发病快和传染快的特点。但是,庆幸的是这种病菌在高温下,例如60度的温度,15分钟后,这种病菌就会死亡,常见的消毒剂也可以有效杀死。这些基本病菌基本性状,为养猪厂预防和治疗仔猪大肠杆菌病提供了根本理论。
2 仔猪大肠杆菌感染后的常见病状
从仔猪出生后的整个仔猪生长期内,大肠杆菌感染都可能发生。从仔猪日龄最早开始往后历数,仔猪1-7日龄的仔猪被感染后多为仔猪黄痢,10-30日龄左右感染后是仔猪白痢,断奶后到育肥猪时期感染大肠杆菌会表现为水肿病。
在仔猪1-7日龄时,感染大肠杆菌病,也成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急性的,高度致死性的肠道传染疾病,也就是仔猪黄痢。病患仔猪表现为剧烈的腹泻,有黄色或者黄白色的水样便,因为仔猪机体弱,没有抵抗力,连续腹泻后会快速脱水死亡。对死亡仔猪进行解剖,可以发现肠炎和败血证,但是并没有其他病理变化。这也是猪大肠杆菌的危害严重性之一,如果不能及时控制,会给猪场带来严重损失。带病的母猪是主要的发病病原,因此一旦有仔猪发生感染,那么患病仔猪啃咬,粪便污染饲草,被其他仔猪接触,会迅速传染开去,往往是一整窝仔猪都会感染,并快速死亡。病猪临床解剖可以发现病变主要集中在小肠,小肠粘膜红肿充血或出血;小肠内充满气体、肠壁变薄、松弛。胃粘膜发红、肠系膜淋巴结肿大。重者,心、肝、肾等脏器有出血点,有的还有小的坏死灶。
仔猪10日后,如果再发生大肠杆菌感染,虽然同样会表现为腹泻和肠道疾病,但是已经不会有很大的死亡率,通常仔猪能够痊愈,但是会影响发育成长。10-30日龄的仔猪感染大肠杆菌后的疾病称为仔猪白痢,主要表现为腥臭的灰白色的粥样稀便。对于抵抗力较弱的的仔猪,该病通常会呈现一窝群发现象。其传染渠道与7日龄以下的仔猪黄痢相似,传染也较快。解剖该病死猪尸体可以从气味、消化系统病变,以及淋巴系统发现。主要表现在:胃粘膜潮红肿胀,以幽门部最明显,上附粘液,少数严重病例有出血点。肠粘膜潮红,肠内容物呈黄白色,稀粥状,有酸臭味,有的肠管空虚或充满气体,肠壁菲薄而透明,严重病例粘膜有出血点及部分粘膜表层脱落。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肝和胆囊稍肿,肾苍白。
水肿病主要发生于断奶仔猪,但是也有发生于低日龄仔猪的情况。这种疾病主要在生长快,身体健壮的仔猪身上发生较多,而且容易致死。对于养猪厂来说,是危害比较严重的疾病。该病唯一明显的特征是水肿,可以在脸部、眼睑、结膜、齿龈、颈部、腹部的皮下发现水肿。而在其他症状方面,并不像黄痢和白痢那样有明显的腹泻发生,而是腹泻,便秘先后出现,心跳急促,呼吸变化。患病仔猪行走和站立出现异常。该病的致死率高达90%,死亡快,通常某个地区或者某窝仔猪集中发生。水肿病病猪临床解剖后的主要特征集中在胃部病变。变现为胃内充满食物,粘膜潮红,有时出血,胃底区粘膜下有厚层的透明水肿,有时带血的胶冻样水肿浸润,使粘膜与肌层分离,水肿严重的可达2―3厘米,严重的可波及贲门区和幽门区。大肠系膜、胆囊、喉头、直肠周围也常有水肿,淋巴结水肿、充血、出血、心包和胸腹腔有较多积液,暴露空气则凝成胶冻状。肾包膜水肿,膀胱粘膜轻度出血,出血性肠炎变化常见。
3 猪大肠杆菌病的预防措施
如上文所讲,猪大肠杆菌病是仔猪阶段威胁比较严重的疾病,重则整批死亡,轻则影响生长发育,带来经济损失。考虑到该疾病的死亡率和快速的传染能力,再加上致病病菌在高温和普通消毒剂下都能被致死这一因素,本文认为做好预防是控制大肠杆菌感染的最有效的手段。
3.1 从母猪选择上,切断大肠杆菌的传染
首先,要对母猪进行彻底的消毒和保健,不从大肠杆菌疫病严重的猪场购进母猪。其次,要特别注意母猪怀孕后期的饲料清洁、饮水和保健。要避免母猪便秘,因为当母猪便秘时,体内菌群失衡,本来健康的母猪可能会大肠杆菌超标。这会导致仔猪在母猪体内发生胚胎感染,整窝生下来感染带病的仔猪。
3.2 从环境消毒管理上,避免大肠杆菌传染给仔猪
对于仔猪来说,日常主要接触的物体都要保持清洁卫生。首先母猪的要定期擦洗,猪粪需要及时清理,猪槽和水槽要每日清洗更换新鲜饲料和饮水。当发现患病仔猪后,立刻进行全面的消毒和隔离。
3.3 通过药物进行预防
在仔猪刚生下来时,可以一次性喂药庆大霉素一毫升,来杀死仔猪体内的细菌。同时对于需要哺乳的仔猪,可以通过母猪见解的给仔猪摄入药物,就是给产前和产后一周的母猪饲料中加入利高霉素预混剂,起到预防作用。随着仔猪的生长,可以将预防药物直接作用于仔猪。在仔猪断奶前7-10天,可以给仔猪肌肉注射猪水肿多价浓缩灭活菌苗肌注1―2毫升,并且通过饲料进行补硒。断奶前后要增加青草饲料,避免仔猪营养单一或出现便秘,体内菌群失衡。
4 猪大肠杆菌病的治疗
猪大肠杆菌病感染一年四季都会发生,全国各地也都会发生,因此每一个饲养场都应该在充分预防的情况下,建立治疗措施。一旦发病,快速准确的治疗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首先是仔猪黄痢的治疗,主要是通过灭菌素进行肌肉注射,和通过母猪母乳进行间接干预。肌肉注射的药物是粘杆菌素。而通过母猪母乳干预,要考虑其他未患病仔猪的健康影响,所以比较推荐中药类药物,例如白头翁,这种药物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效,能很好的预防和治疗热毒血痢。白头翁通过母猪过奶,对于整群仔猪的康复都有帮助,也可以给仔猪口服中药地翁颗粒。然后,关于仔猪白痢的治疗,可以参照仔猪黄莉的治疗进行。而通常患过仔猪黄痢或仔猪白痢的仔猪,会对水肿病具有一定的免疫机能,而在成长中不易感染水肿病,所以水肿病的预防也主要针对没有患过黄白痢的健康仔猪。
关于水肿病的治疗,因为该病病程短死亡快,因此要使用较大剂量进行快速的肌肉注射与口服药物结合治疗。肌肉注射可以使用庆大霉素或小诺霉素及维生素b12,肌肉注射,一天3次;配合口服利尿素。一旦发现水肿病仔猪,要尽快与整群进行隔离,同时加强对其他仔猪的预防。同时,最新研究也表明,大肠杆菌抗药性越来越强,建议更换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崔雪霞.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J].今日畜牧兽医.2015(07)
关键词 乙肝病毒 化疗 临床药师
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6)23-0076-03
Clinical pharmacist involved in treatment of a patient with hepatitis B virus and advanced lung adenocarcinoma
CHEN Yuanna1*, YE Xiaofen2**, GU Yutong3, CAI Yingyun2, LV Qianzhou2(1. The Health Clinical Pharmacist Training Base of the Former Ministry, Zhong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2.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 Section, Zhong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3.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Zhong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
ABSTRACT A 62-year-old man was hospitalized due to cough and sputum for more than 2 years and chest pain 10 days. According to the pathological results of bronchoscopic biopsy, right lung adenocarcinoma was clearly diagnosed. The clinician intended to give the patient chemotherapy of PP regimen (pemetrexed disodium 0.8 g d1 + cisplatin 130 mg d1). The pharmacist, considering the patient was a HBV carrier and chemotherapy may lead to HBV reactivation, recommended to give anti-HBV therapy during the whole chemotherapy by consulting literatur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ti-HBV drugs, entecavir was preferred. The clinician adopted this suggestion and prescribed entecavir (0.5 mg, po, qd). Finally, the patient successfully completed chemotherapy and was discharged.
KEY WORDS hepatitis B virus; chemotherapy; clinical pharmacist
我国是乙肝病毒(HBV)感染大国,2006年全国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为7.18%,乙肝病毒携带者约9 300万人[1]。肿瘤化疗可能引起HBV再激活,这是实体肿瘤化学治疗引起肝功能损害重要原因之一[2]。因此, HBsAg阳性患者,应用细胞毒性药物治疗时应预防性抗乙肝病毒治疗。目前国内关于肺癌化疗后乙肝再激活的报道较少,临床上对于肺癌合并乙肝患者在化疗前是否需要使用抗病毒治疗也未引起广泛重视。本文就一例肺癌合并HBV感染的患者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进行讨论,旨在引起临床医生对此类患者抗病毒治疗的重视。
1 病史摘要
患者,男性,62岁,身高1.75 m,体重62.5 kg,体表面积1.76 m2。
因“咳嗽、咳痰2年余,胸痛10 d”就诊。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血沉、超敏CRP未见明显异常;肿瘤标志物示癌胚抗原196.3 ng/ml;糖类抗原125 110.6 U/ml;细胞角蛋白19片段 11.6 ng/ml;乙肝五项检查:乙肝表面抗原(+)3 172 COI ,乙肝病毒e抗体(+)0.003 COI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0.005 COI ;乙肝病毒DNA:6.51×103 IU/ml。胸部增强CT:右肺下叶MT伴节段性不张;两肺散在炎症伴转移;两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右侧胸腔少量积液;骨全身显像核医学:顶骨放射性轻度浓聚灶;头颅增强DWI MRI :老年脑,脑内未见占位性病变;部分副鼻窦轻度炎症。6月17日行支气管镜检查,刷检病理报告:(右肺下叶后基底段)见少量癌疑细胞,待酶标助诊。补充报告:(右肺下叶后基底段)免疫组化示为肺腺癌(细胞少,分散),请结合临床。免疫组化(2016-N11243): 16S22947-001:ALK(克隆号D5F3,Ventana)(-),ALK-N(-),CK7(+), EGFR-E746(-),EGFR-L858(-),Ki-67(10%阳性),P63(-),TTF-1(+)。诊断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右下肺腺癌 T3N2M1a(肺) Ⅳ期 PS0分)。确诊后,拟次日行PP方案(培美曲塞二钠0.8 g d1+顺铂130 mg d1)化疗,同时予以叶酸、维生素B12、地塞米松、多拉司琼等辅助治疗。
2 药师的分析及建议
患者目前明确肺腺癌晚期,首选化疗,方案选择培美曲塞联合顺铂。药师发现患者为乙肝小三阳,HBV DNA为6.51×103 IU/ml,肝功能正常。这是一个特殊患者的化疗,引起了药师的关注。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化疗可能会导致乙肝病毒再激活,主要原因如下:①有研究显示接受化疗和放化疗的患者会增加HBV再激活的风险[3-5],可能与化疗药物的细胞毒作用造成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持久耗竭,并造成细胞毒性T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反应的启动有关[6];也可能与化疗药物的使用,引起肿瘤坏死因子-α释放增加产生的基因多态性导致HBV复制有关[7]。②培美曲塞联合顺铂的化疗方案,其预处理过程需要口服糖皮质激素(如使用培美曲塞前一天、给药当天和给药后一天连续3 d口服地塞米松4 mg,bid)。糖皮质激素的联合使用会使得HBV再激活的风险更加增大,这可能是由于HBV基因组中的糖皮质激素反应元件激发了病毒复制和转录活性导致[8]。《2014年慢性乙型肝炎特殊患者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9]建议:HBsAg阳性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性药物治疗时,即使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且ALT正常,也应在治疗前开始应用核苷酸类似物(NAs)预防性治疗。目前多项研究表明,有HBV再激活风险的患者进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能够获益[10]。
考虑到患者化疗的风险,药师建议在化疗同时予以抗乙肝病毒治疗。
抗乙肝病毒治疗的药物主要为核苷酸类似物(NAs)和干扰素。NAs常用的有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阿德福韦酯等。因拉米夫定有出现抗病毒药物耐药性突变体的风险,优选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鉴于骨髓抑制效应,应避免使用干扰素-α。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颁布的2009年指南[11]建议:对于预期治疗持续时间较短(≤12个月)血清HBV DNA位于基线水平以下,可应用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对于预期治疗持续时间较长者优选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对HBV DNA基线水平低于2 000 U/ml的患者,应在化疗或免疫抑制治疗完成后继续抗病毒治疗6个月,HBV DNA基线水平较高(>2 000 U/ml)的患者,应继续进行治疗直到他们如同免疫功能正常患者一样达到治疗终点为止。对于本例患者,初始HBV DNA检测为6.51×103 IU/ml,药师建议选用恩替卡韦预防性抗病毒治疗,且治疗应持续直至达到治疗性终点。
与医师进行交流讨论后,同意上述观点,并于当日开始给予抗乙肝病毒治疗方案:恩替卡韦片0.5 mg,po,qd。
3 随访与结果
患者于6月24日顺利完成pp方案化疗,并于当日出院。嘱其出院后继续服用恩替卡韦,并于出院后每周两次随访血常规,每周1次随访肝肾功能。
4 总结
这是1例由于病人的特点导致的药物治疗矛盾。即一例晚期肺腺癌患者需要化疗,但患者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化疗可能导致乙肝病毒再激活,引起肝炎活动。临床药师对药学问题有着较高的敏感性,及时发现这一治疗矛盾。通过检索文献并与医师沟通,解决了这一药物治疗矛盾,共同为患者制定了合理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Liang XF, Bi SL, Yang WZ, et al. Epidemiological serosurvey of hepatitis B in China-declining HBV prevalence due to hepatitis B vaccination[J]. Vaccine, 2009, 27(47): 6550-6557.
[2] Lalazar G, Rund D, Shouval D. Screening,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viral hepatitis B reactivation in patients with ha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J]. Br J Haematol, 2007, 136(5): 699-712.
[3] Cheng JC, Liu MC, Tsai SY. et al. Unexpectedly frequent hepatitis B reactivation by chemoradiation in postgastrectomy patients[J]. Cancer, 2004, 101(9): 2126-2133.
[4] Kim MK, Ahn JH, Kim SB, et al. Hepatitis B reactivation during adjuvant anthracycline-based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a single institution’s experience[J]. Korean J Intern Med, 2007, 22(4): 237-243.
[5] Yeo W, Chan PK, Zhong S, et al. Frequency of hepatitis B virus reactivation in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cytotoxic chemotherapy: a prospective study of 626 patients with identification of risk factors[J]. J Med Virol, 2000, 62(3): 299-307.
[6] Lazdina U, AlheimM, Nystrom J, et al. Priming of cytotoxic T cell responses to exogenous hepatitis B virus core antigen is B cell dependent[J]. J Gen Virol, 2003, 84(Pt 1): 139-146.
[7] 张天成. 肿瘤坏死因子-α在消化疾病发生与治疗中的新认识[J]. 中华消化志, 2009, 29(5): 355-358.
[8] Chou CK, Wang LH, Lin HM, et al. Glucocorticoid stimulates hepatitis B viral gene expression in cultured human hepatoma cells[J]. Hepatology, 1992, 16(1): 13-18.
[9] 慢性乙型肝炎特殊患者抗病毒治疗专家委员会. 慢性乙型肝炎特殊患者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 2014年更新[J].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2014, 6(1): 77-83.
【关键词】掌跖 脓疱病
掌跖脓疱病是一种病因不明,仅发于掌跖的慢性复发性疾病。以上红斑的基础上周期性发生簇集性无菌性小脓疱,伴角化、脱屑为临床特征。女性比男性多见。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5岁。主因双手红斑上反复发生脓疱,伴不同程度瘙痒10年,加重3年,于2011年7月14日住入我科。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双手出现红斑,继而出现脓疱,自觉轻度瘙痒,未予其他处理。脓疱逐渐扩大、增厚,自觉有金属铬过敏史。既往体健,个人史及家庭史无异常。体格检查:系统查体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双手皮肤角化层增厚,呈暗红色,有糠状鳞屑,成批出现数量不等、针尖到针头大深在水疱,部分中心出现小黄点,伴有中等或严重瘙痒。局部感疼痛,活动加剧。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未见异常。诊断:掌跖脓疱病。治疗: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片(商品名:美能,日本米诺发源制药株式会社生产,海南益尔药业株式会社分包装;进口药品注册证号:BH20030184;分包装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40060;批号:06082)75mg,日3次口服;0.1%阿维A酸霜外用,每晚1次。6周后复诊,双手皮损明显变薄,糠状鳞屑大部分脱落,脓疱基本消失。此时逐渐停用阿维A酸霜,再继续用药4周,患部皮肤基本恢复正常。
2 讨论
掌跖脓疱病(Palmoplantar pustulosis)
该病目前病因不明,Camp关于“脓疱型银屑病”最新分类中,把掌跖脓疱病归属于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1]。好发年龄在30~60岁,女性多于男性。临床上以红斑基础上反复发生深在无菌性小脓疱,伴有角化、脱屑、中度或严重瘙痒为特征。临床治疗掌跖脓疱病常用的药物有雷公藤、氨甲喋呤及第一、二代维甲酸等[2]。但不良反应较大,疗效不理想。本例患者为中年女性,情绪较为紧张、焦虑,自发病来畏惧洗手,考虑与其发病有关。该病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法,可对症给予维甲酸类药物等治疗。
复方甘草酸苷的成分为甘草酸一铵、甘氨酸及L-半胱氨酸,其主要成分甘草酸一铵系中药甘草有效成分的第三代提取物。该药在化学结构上与醛固酮的类固醇环相似,对肝脏类固醇代谢还原酶有很强的亲和性,故可阻碍考的松和醛固酮的灭活,从而发挥类固醇激素样作用[3]。甘草酸一铵具有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功能、抗病毒及增强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的作用,通过抑制磷脂酶A2的活性,阻断花生四烯酸在起始阶段的代谢水平,使前列腺素、白三烯等炎症介质产生减少,且复方甘草酸苷对补体经典途径也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具有抗补体活性,并能稳定细胞膜[4]。复方甘草酸苷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但无盐皮质激素样作用和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物活性,因此该药诱发低钾、水钠潴留等假性醛固酮增高症的可能性比强力宁等第一、第二代产品低得多。本观察结果显示,加用复方甘草酸苷药物其痊愈率及有效率均明显提高。说明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掌跖脓疱病疗效确切,并且无明显副作用,应用简便,值得临床选用。因为复方甘草酸苷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所以对于伴发肝功能受损的患者极为有利。
参 考 文 献
[1]王刚,高天文,刘玉峰.脓疱性银屑病分类进展[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3):184-185.
[2]杨国亮,王侠生.现代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584-58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并排除1型糖尿病患者、严重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以及全身性炎症反应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的年龄为51~79岁,平均年龄为(65.7±12.3)岁,病程为1~11年,平均病程为(5.8±2.2)年;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患者的年龄为52~78岁,平均年龄为(66.1±11.6)岁,病程为1~10年,平均病程为(5.7±2.3)年。对比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性别、年龄、患病时间,P>0.05,说明组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对研究结果不会造成影响,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西医内科治疗,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给予患者达美康进行治疗,每天服用3次,每次服用80mg,服用方式为口服。观察组患者使用补肾降糖方联合心理干预进行治疗。(1)补肾降糖方的药方组成:熟地25g、天花粉15g、枸杞子15g、黄芪30g、葛根15g、鬼箭羽15g、麦冬10g、玉米须20g、积雪草10g、甘草6g。每日一剂,开水冲服(所用中药为免煎颗粒制剂),共取汁300ml,分早晚2次口服。(2)心理护理: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病时间较长,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烦躁、恐惧等不良情绪,对疾病的治疗十分不利。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给予患者适度的心理支持。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2周的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对比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对患者的空腹血糖进行监测。
1.3疗效判定疗效可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显效,即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血糖控制在稳定水平;有效,即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糖均有所改善;无效,即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不佳,甚至出现恶化。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将对照组、观察组以及实验组的患者各项研究数据录入到SPSS17.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血糖控制情况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更具有显著性(P<0.05)。
2.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照组中,共有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3例患者出现恶心症状,2例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观察组患者未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关键词:干扰素;动物疫病;预防及治疗
1前言
由于时代环境的变化导致社会、人文、自然较之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动物疫病越来越复杂并且会出现有关耐药性的问题,这种情况使得动物疫病的治疗变的困难。与此同时,我国针对动物体内药品残留加强了控制和检测,并且也为了人类自身的健康必须要采用更好的策略。好在我国的生物工程技术不断进步,促进了干扰的发展,一般来说干扰素是由具有免疫性质的糖蛋白的组合物构成的,像人工制造的干扰素进入动物机体内后,能帮助T细胞的进一步分化,直接刺激体内细胞群产生抗病因子,阻碍病毒的进一步发展,有效的防治病毒,起到治愈动物疾病或者预防疾病的作用。干扰素自研发以后,其独特的高效、灵活性高等优点使其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使用,相较于其他的抗生素药物,干扰素能更好的控制疫病,为动物的健康和人类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据笔者了解,早在上个世纪中旬干扰素就在胚绒毛尿囊膜研究流感干扰现象时被发现,时至今日,干扰素不仅仅有抗病毒的作用,同时也对风湿关节炎和肿瘤支援上也有所助益。笔者根据自己的了解,加上查阅大量资料,认为关于干扰素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
2干扰素的种类
现在一般将干扰素分为两种,一种是单纯的,不会在使用后产生其他复合剂的干扰素。另一种是在使用后经过不断发展、作用而产生单体或者复合剂的干扰素。如果按照时间问题划分,又可以把干扰素分为普通干扰素和时效长的干扰素,普通干扰素是前几年比较常见的,但是它的半衰期比较短暂,动物在注射了几个小时后就会在体内被作用,然后清除。清楚之后,病毒就可能会重新开始繁殖扩大,疾病也就无法得到有效抑制,一般来说普通干扰素会有不良反应,总之,在过去几年里,普通干扰素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其效果尚有待加强。时效长的干扰素是随着医学和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研发并投入使用的,它主要是建立在普通干扰素的基础上,加大原有的分子量来延长时效,这种方法被投入使用后就受到了广大相关工作人员的认同,因为它虽然加大了分子量但是并没有增加毒性,进入动物体内后水溶性很不错,最关键的是不会被免疫系统轻易的去除,为动物的长远发展起到预防效果。
3干扰素的优点
3.1干扰素的治疗效果很好
上述我们已经强调过干扰素相关问题,对于治疗动物疾病,其主要能起到两种功能,分别是调节免疫与抗病毒,这两者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能治疗和预防动物疾病,干扰素的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干扰素中有很多分子,采用时效长的干扰素就能让干扰素长时间的在动物的机体内循环,保证动物的血清、肝脏不受影响,并且有一定的浓度。这就能直接控制疾病,通过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干扰素的作用比其他抗生素的治疗药物作用要好许多倍。
3.2干扰素的副作用小
干扰素的优点比较多,本身具有无污染性,这就说明其不良反应少,干扰素使用会也不会在动物体内造成残留现象。经过几组数据的对比,干扰素对动物的内脏器官影响是比较小的,针对不同的病情下药注射后,2d后就能循环吸收,再过2d后就起到治病预防的效果,使用时效长的干扰素还能保证其长时间维持。干扰素主使用在肝脏中,它能很好的保障动物肝脏内的浓度,不会因为体重的额因素受到影响,这也为医护人员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使用药更加快捷、方便,也不会影响动物体内的周边组织,可以说副作用很小。
4干扰素在动物疫病防治中的应用
4.1干扰素在肉鸡饲养中的预防
肉鸡的作用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生存生活,所以要更加注意对其疾病的防治。为了减少肉鸡饲养中的疾病发生,在小鸡出生后的3d,在小鸡的眼策滴入一点疫苗,在1周后使用百加干扰素,于半个月后进行接种,在小鸡出生后17d左右,再次注射一次百加干扰素。上述整个流程就是预防肉鸡患法式囊病的过程,养殖户如果能严格按照这个标准执行,基本上能最大化的减少肉鸡的发病率。
4.2干扰素与猪疾病的预防
4.1.1母猪繁殖与呼吸道问题
猪的养殖需要注意的就是母猪的生产问题与呼吸道问题,为了使增加小猪的存活率。对于患病的母猪,在预产期前一段时间,要先进行一次疫苗接种,小猪出生后肌内注射白细胞介素或者疫康肽。用这种方式能很好的防治母猪的繁殖感染和呼吸道问题。
4.1.2干扰素在猪伪狂犬病中的使用
猪伪狂犬病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病群多为母猪、仔猪和保育猪,母猪的临床表征多为流产、产死猪、产病猪或者在后期出现不孕不育的繁殖问题。仔猪的临床表征一般是腹泻、无法站立、口吐白沫、抽搐等。这种疾病一旦感染,死亡率极高。会给养殖主带来比较大的经济损失。为降低其发病致死率,可以先做上述的工作,在预产期前一段时间,要先进行一次疫苗接种,小猪出生后肌内注射白细胞介素或者疫康肽,小猪半月后注射伪狂犬病毒疫苗,同时也可以辅助口服药,如阿莫西林预混剂和卡巴匹林钙可溶性粉(这两种药要注意药量,大约在10%左右),针对个别病猪的情况辅以庆大霉素注射液。通过这种方式减少猪仔的死亡率。
5干扰素的治疗作用
5.1主要作用
假设动物感染病毒,机体的免疫系统为了防御病毒的入侵会快速产生大量的干扰素,这比其他的药物反应要及时的多。这是动物身体的自然反应,对疾病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这是任何药物不能相比的。干扰素对病毒的防御相对就是间接地,它不能直接剔除病毒,也不能直接阻碍病毒的繁殖,但是它能致使病毒细胞霉变,从另一个角度促进体内抵抗细胞的出现,然后干扰素中的控制分子就会产生抑制病毒的蛋白,有这种抑制病毒的蛋白控制病毒,并且还能切断病毒的繁殖系统,病毒不会再衍生发展。干扰素并不能直接将病毒剔除,还是要靠细胞的分解来产生相关分子,然后与体内的其他细胞相结合,产生不同的细胞蛋白组织,病毒的抵抗就是靠这些来阻断的。虽然干扰素的作用很大,但是并不能针对类似于流感之类的病症。干扰素是靠注射的方式进入动物体内的,动物体内不一定能完全吸收,这个问题还需要临床医学的进一步探究才能得出答案。
5.2干扰素在动物疾病中的治疗干扰素
现在被广泛运用于病毒性疾病的治疗中。假设动物由于感染病毒、细菌引起了发烧症状,或者是腹泻、肠炎、伪狂犬、猪喘气等疾病都可以使用干扰素进行救治。除此之外还可以应用于雌性动物的妇科相关问题,比如雌性动物的产后感染、子宫炎症、炎症等。对于一些细小病毒和其他病毒类感染病症引起的精神抑郁、食欲不振也有良好的治疗功效。总之,干扰素在动物的治疗中只要是抗病毒和免疫调节问题都会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6结语
通过上述我们不难发现,干扰素的益处和优点比较多,也受到了广大兽医工作人员的喜爱。干扰素能够有效的治疗或预防病毒类、免疫调节类动物疾病,同时采用时效长的干扰素能延长其在动物体内的循环时间,水溶性效果优良,副作用小。整体来说干扰素的使用能够有效促进对动物疫病的预防与治疗。笔者通过分析其种类、优点、在治疗预防中的应用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笔者相信,经过未来的不断发展,干扰素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兆利,廉英梅.三维彩超在胎儿产前检测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7(71):5809.
[2]孙进华,徐良梅,李建平,等.干扰素的功能及临床应用[J].中国家禽,2009(9):38-42.
【关键词】化痰祛瘀系列胶囊;病毒性肝炎;脂肪肝;临床疗效
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多见于慢性乙、丙型肝炎恢复期或稳定期,约有1.5%~8%的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少数转化为肝癌[1]。近年来我们自制制剂化痰祛瘀胶囊治疗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取得一定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来自2001年5月~2006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患者。将符合诊断标准的400例肝炎后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0例,男124例,女76例,年龄32~78岁,平均41.28岁,病程平均3~21年,其中轻度80例,中度60例,重度60例。对照组200例,男120例,女80例,年龄31~76岁,平均40.25岁,平均4~18年,其中轻度82例、中度62例、重度5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性、病程及肝功能的改变症状及体征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的原则,分别给予化瘀祛瘀胶囊Ⅰ~Ⅳ号,一次4粒,一日3次,口服,60天为一个疗程;对照组分别给予西药常规护肝、降脂治疗,如利肝能片、维生素C片,甘糖脂片及对症处理,60天为一疗程,两组均1个疗程结束后停药半月,再重复上述治疗,连续治疗3个疗程(6个月),观察疗效。
1.3疗效指标 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复常程度包括肝区疼痛程度,肝脾肿大的消除,腹胀、乏力、纳差的缓解度;肝功能改善程度(包括TBil、PTA、NH3);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是否恢复;黄疸指数(TBil)复常程度;血氨(NH3)的改变;肝脏B超提示,肝脏脂肪的消除率。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法,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2.1疗效评定标准[2]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体征消失或改善,肝功能、PTA,血氨正常,B超提示肝脏脂肪完全消除为显效。有效:临床症状好转,体征改善,TBil较治疗前下降50%以上和PTA大于40%,血氨为正常值两倍以下,B超提示肝脏脂肪部分消除为有效。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为无效;恶化:病情加重甚至死亡为恶化。显效和有效均为有效,据此计算有效率。
2.2 总疗效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3个疗程(6个月)结束后,疗效比较见表1
3.讨论
该病当属祖国医学的“胁痛”、“痰证”、“积聚”等范畴。病因为外感湿毒之邪郁遏中焦,阻碍气机,肝气郁结,脾失健运,复因过食肥甘厚味,湿热内生,蕴毒生痰,痰阴血络,久而成瘀;瘀血内阻,更使津液停聚而变生痰浊,痰之粘滞,又影响气血的运行,痰瘀胶结发为本病;久病诸脏腑功能皆受损,终必及肾,肾中精气亏虚,藏精和气化功能失调,则水不养木温土,肝脾不调,膏脂失于正常运化,积于血中为痰为瘀,痹阻于肝,更使虚实错杂,胶结难解。该病病机为肝郁脾肾亏虚,痰瘀互阻。
脾失健运是脂肪肝发生的病理基础[2]。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该病为外感湿毒之邪,复因嗜食肥甘厚味、饮酒过度致湿热内蕴,煎灼津液为痰,痰之粘滞性质,必然影响脏腑气血功能,由痰生瘀,痰瘀同病。此类患者初期可无明显症状,继而可见头重如裹,胸脘胀满或口苦而粘,渴不欲饮,纳呆,恶心欲呕,困倦乏力,便泻不畅,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等,治以化痰祛瘀、健脾利湿。药选生山楂、胆南星、丹参、郁金、桃仁、泽泻、荷叶、葛根、决明子等化痰祛瘀,以绝肝脏产生脂肪之源;茯苓、生白术、党参、黄芪、生薏苡仁、车前草、滑石等健脾利湿。脾胃得健,气化功能旺盛,湿去则痰瘀不能再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