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11 17:01:5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

第1篇

关键词:探究性实验;求知欲;个性发展

寻找的前提:我们的课堂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多数课堂都是满堂灌,抑制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最后使教学变得机械、死板、沉闷、压抑,缺乏灵性和生命力。

近十几年来,课改之风层出不穷,其实课改就是想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从而培养学生大胆自信、主动求知、敢于创新的能力。顺着这个课改之风,结合我们生物课堂的特点:初中生物教材中设置了21个探究性实验和79个课外探究实验,因此,探究性实验课堂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但是,想让学生主动去探究,自己去实验,这个过程是很困难的。如果我们能突破,相信这样的生物课堂是最适合学生发展和需要的。下面说说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摸索和

看法:

一、重第一个探究性实验,激发兴趣

七年级上册共有探究性活动57个,其中安排了6个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由于探究的内容不同,各个探究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和探究技能训练的侧重点肯定不同。七年级上册的第一个探究实验是“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个实验无论是知识背景还是材料用具,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没有什么难度,组织实验过程中也几乎不受实验器材和装备的影响。但困难的是如何让学生快乐学习而没有压力也能学会,所以,第一个探究实验换做“温度对金鱼呼吸频率的影响”(因为金鱼是大家熟悉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每个探究实验都有六个步骤和三个原则,难点在于理解三个原则。首先,“对照原则”,要学生理解它,就要让学生自己选择自来水和温水,否则无法知晓不同的温度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是否会有影响。第二,“重复原则”,要理解,就要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组,设疑:为什么不做一个组,让学生思考后得出做探究实验一定要遵循“重复原则”。第三,“单一变量原则”,向学生设疑:除了温度不同,用不同的金鱼实验,结论会如何?抛砖引玉,让学生自己动手理解探究实验的六个步骤和遵循的三个原则。这些都是其他科目无法给予的快乐,也是其他科目无法满足的成就感,引导好第一个实验,后面的实验就容易进行和拓展了。

二、规范探究性实验,发展探究能力

探究性实验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只注重六个步骤的记忆而忽略六个步骤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思维顺序,不能只注重探究过程的完整性而忽略各步骤的独立性。所以在种子萌发的实验中,我除了完善“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基本程序外,还建立了完善的探究思维顺序。因为这个实验中涉及几个变量,但要学生明确这几个变量,我们不能急着让学生设计完整的探究方案,应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以此来体验种子萌发的过程,再让学生从实验中归纳和总结哪两个组可以作为对照实验,每个对照实验的变量是什么?这样一来可以分散教学的难点,二来可以让学生排除畏难的情绪,这样一个多变量的探究实验就能迎刃而解了。例如,种子萌发需要什么环境条件,让学生按照课本进行实验,分析无水、适量水、过多水对种子的萌发是否有影响,从而让学生找出实验变

量――水分,再设计第四组适量水放在低温(冰箱)的环境中,让学生分析哪些是对照实验?对照实验可以允许几个变量?让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理解和体会“什么是对照”“什么是干扰因素”“如何避免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等关于科学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和思路,并且能掌握实验设计的关键,一举突破实验设计的难点,这样就会对以后的探究性实验起到了“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三、创新或拓展探究实验,激发求知欲,体现个性发展

没有探究,就没有创新;没有拓展,就不能形成能力,就无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无法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也达不到课改的宗旨,就会回到原来的教学模式:死板、沉闷、压抑。我们如果想真正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必须进行拓展和创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的课堂才真正具有生命力。

第一,完善课标的探究性实验的同时,我们可以创新,从感性认识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种子的萌发”这一实验我们可以突破课本进一步创新探究,让学生用雪碧、可乐、牛奶等来代替水,看种子是否也能萌发,这种创新能完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成就感,另外,还能提升对其他知识的理解能力。

第2篇

一、 认为物理探究教学是唯一的方式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课程突出科学探究,但探究只是一种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学习方式,并不是唯一的方式。可是,一些物理教师由于知识和认识上的原因,在教学任何问题都要用物理探究的方法。事实上,课堂中有效的学习要依靠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所有的科学知识都只用一种方式来教是低效的。在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时,一个比较明智的做法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对象有机地结合起来考虑。如果只要求学生掌握某个结论,那么讲授法也许就能达到目的,如果必须要学生了解过程与方法,以便更好地掌握概念、规律等,那么教师就要考虑设计一个探究过程。也就是说,具体选择哪种教学方法或哪几种教学方法的组合,关键看想要达到什么目的,而不是一味提倡物理探究,彻底抛弃其他方法。

二、 把物理探究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进行科学探究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基本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等六个要素。可是,许多物理教师却把要素误认为是环节,在每次探究活动中都不敢遗漏任何一个要素,按部就班地忠实地执行这六个要素。这种步骤化的课堂探究,由于过分追求探究过程的完整性,在时间上是很难保证的,即使做到了,对每个要素的挖掘也只能是浅尝辄止。因此,对于一个具体的探究活动,不应是所有的要素都要强化。学生应该在哪个要素上花工夫,或者说,探究活动的主要能力目标是哪个要素,应根据课题的特征、知识的循序渐进要求和学生的身心特点等进行合理和全面的规划。这样一节课虽然只突出了某一两个要素,但不同的课题分别突出了不同的要素,学生所得到的将是深入和全面的发展。

三、 认为物理探究就是物理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许多物理探究活动都涉及实验,并要求在设计和动手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探索精神和探究能力。于是,一些物理教师将科学探究与学生动手实验简单地等同起来,认为科学探究就是让学生更多地动手做实验,所有的探究活动都要经过实验。其实,这是对科学探究的一种错误理解,虽然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但绝不是说,物理课上中的每一个规律都应该或可以直接由实验总结出来。没有实验的教学过程同样可以总结出规律,同样可以是物理探究,如根据实验推理等,它们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由于有的动手操作实验并不能保证学生思维的真实投入,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物理探究不仅涉及逻辑推理和实验活动,同时还是一个充满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四、 认为物理探究就是合作学习

物理课上要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利用协作性的小组形式积极开展探究活动。因此,物理教材中设计的探究活动大多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呈现,公开课上的探究活动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日常教学中由于缺少实验器材等原因,探究活动更应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久而久之,使许多物理教师认为物理探究活动必须小组化、合作化。客观地说,小组合作探究确实是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但这并不是说不需要独立探究了。英国著名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曾指出:“一个成功的探究者必须学会做一个独行者。”通过独立探究,可以使学生获得第一手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为科学概念的建立及其科学知识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没有独立探究,谈不到创造,只能亦步亦趋,照猫画虎,创新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第3篇

论文摘要:随着新课标课程的实施,课程改革也随之开始,生物开设开放性探究实验可以}I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转变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当中,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在教学中实施开放性探究实验主要价值应体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方法和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养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生物开放性探究实验应具有的特征:(1)自主性。开放性探究实验需要学生自己设计并完成实验,就要求学生熟悉教材内容,并能运用实验设计的原则方法和原理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并会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理、解释实验原理、得出实验结果。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造的潜能,也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符合现代主体性教育理论的要求;(2)探究性。开放性探究实验不同于验证性实验,这使得实验中出现什么现象,学生不能直接从课本中找到答案,只能通过细心的观察和思考得出。正因为其步骤、过程的多样性,结论的非唯一性,对于开拓学生视野,养成求异思维品质,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十分有效的;(3)开放性和灵活性。开放性探究实验对于所探究的问题,可以提出不同的假设;可以有不同的探究方法;可以有不同的材料用具;实验设计、操作的独立性,只要能够解决问题就行。开放性探究实验的意义在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开放性探究实验注重探究式学习,这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态度,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生物开放性探究实验教学的难点

(1)实验设计难。由于学生以前没有这样的经验,同时受学生年龄的限制,他们的思维往往有较大的局限性。因而,学生难以完成一个比较完整合理的实验设计方案。

(2)实验完成难。由于以往认识的偏差和条件的限制,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不够,而且学生对实验仪器的认识和控制能力较差,因此,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较难。

(3)实验分析难。限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独自分析实验结果、探索和思维获取结论。学生独自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比较困难。特别是对实验中某些条件的忽视或控制不好而造成的实验结果的偏差,难以得出合理的解释。

然而对于我校这样一些硬件设施较差的学校来说,可以采用简便的方法和现成的材料进行开放性探究实验,甚至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课程教学,取消或增加一些开放性探究实验,针对生物开放性探究实验,学生有选择实验器材的余地,设计的实验方案和操作过程也多种多样性,这大大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同时开放性探究实验也需要教师积极参与,这促进了相互交流,加深了师生友谊,达到教学相长从而有的放矢地开展素质教育。

生物开放性探究实验课的教学环节。科学探究通常包括通过实验来探究、通过调查来探究等不同形式。生物学实验教学在生物学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应积极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验进行探究,并将其内容要求尽可能多地渗透到各主题内容的教学活动中去。以探究为本的生物学实验教学与一般意义上的探究是有区别的,也与科学家从事的科学探究有着明显的不同。中学生物学开放性探究实验是基于中学生物学实验前提下的,由教师给予学生指导的科学探究活动。在科学上,实验的结果、结论或许早就有了,但为什么还要组织学生去探究呢?因为要教会学生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考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表现,思维表现,学习能力表现等。开放性探究实验一般以小组合作开展,提倡“以问题为中心,自主探索,小组交流,重在发展”,它要求学生既要对所研究的课题开展学习活动,同时又要对实验过程开展学习活动。

生物开放性探究实验课的教学过程结构归纳为以下六个环节。

(1)背景下提出问题(2)假设(3)设计实验(包括实验A、B、C)(4)实施实验(包括实验A、B、C)(5)结论(6)表达交流。

以上六个环节可以解释如下:

(1)教师提供背景材料或学生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并以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

(2)应用已掌握的知识,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

(3)制定探究计划,提出实验步骤,列出所需要的实验材料与用具,选择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4)实施计划,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数据,评价这些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可靠性。

(5)描述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乎实验的解释,形成结论。

(6)撰写实验报告,口头或书面表达交流探究实验过程、结果和结论。显然,开展开放性探究实验从整体上应体现上述六个环节。

开放性探究实验应注意的问题:1、要重视实验的探究过程。教材或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实验,是想让他们去领悟科学的思想、体验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科学方法。因此开放性探究实验中探究活动的教学过程具有创新教育意义,十分重要。在教学中要花大力气组织好在生物探究实验中学生的分工合作、交流讨论、分析总结。注意课堂内外实验的结合。教材安排的实验,通常要求在课内完成。但往往时间不够,要在课外时间才能完成,需要课前收集材料、处理材料;有的探究活动需要组织学生外出参观、访问、调查等。所有这些教师都要在学期教学计划中早有安排,真正做到开放性。2、要重视总结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等多种方式完成实验报告,通过摄影、摄像,使报告更生动形象。组织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体会到不同的实验方法,会有不同的实验结果,这也属于开放性的一个方面。学生的很多感受和体会也得到了交流,同时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3、尊重、鼓励学生。在开放性探究实验中,学生会有各种想法,会提出种种问题,会得到各种不同的结论、甚至会是错误的结论。无论如何,教师都要应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当学生在实验中遇到困难,有消极、畏难的情绪时,教师应及时找学生谈心,鼓励他们不畏艰难。

通过生物开放性探究实验教学,学生有了充分想象和独立思考的空间,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精神。学生的个性、独立性、协作性得到充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通过开放性探究实验教学,我校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大大增加,生物学成为他们最欢迎的学科。

参考文献

第4篇

一、提出问题研究是从问题开始的,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学习的开端。在这一阶段中,老师应精心设计一个问题情境,如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演示实验、小故事、图片、电脑模拟画面等,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自发提出问题。这一环节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猜想与假设在提出问题的前提下,学生可运用已有的物理知识及生活经验,从不同角度对问题的答案进行猜测,尝试性地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是一个思维发散的过程,不但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不要怕说错。当然,猜想必须具备一定的猜测依据,而不是胡思乱想。由于有的学生猜想的方向不对,猜想抓不住关键点,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猜想的度,这是很有必要的。不是所有的猜想都要进行探究,对于一些无意义的猜想,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去伪存真,保留有意义的猜想开展研究。

三、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针对探究的目的和条件,教师可引导学生设计明确、具体的操作步骤,达到预期目标。学生自我设计实验方案肯定会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教师应根据探究问题的难易程度,在设计实验方案时给学生必要的方法指导,最好是分组制订计划,再由教师和学生讨论和完善。制订计划要依据正确的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类比法、图像法、模型法以及逆向思维法等。根据研究对象,结合教学实际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探究思路,增强实验设计能力。

第5篇

高中生物实验分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由于后者更能体现探究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运用生物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更能体现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每次考试都有相当比重。由于探究实验知识教材中并没有系统地整理,使同学们在做这方面题时感到无所适从。为解决这一问题,现将有关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实验设计的思路方法和常见的类型做一介绍,以期增加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实验的基本内容

探究性实验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观察、记录结果(有时需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六个基本内容。

(一)提出问题

人们对事物做缜密观察以后,常常由于好奇心或想做进一步了解而提出问题,虽然任何人都能提出问题,但只能是有意义的问题才值得探讨,问题即为实验的题目,是实验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例如“探究植物细胞在什么条件下吸水和失水”“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酵母菌在有氧还是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二)做出假设

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提出的问题做出尝试性的回答,也就是做出假设。假设一般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提出假设;第二步,做出预期(推断)。一个问题常有多个可能的答案,但通常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因此,假设是对还是错,还需要加以验证,即依据假设或预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

(三)实验原则

1.单一变量原则

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按性质不同,通常可分为三类: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自变量,指实验中人为改变的变量。因变量,指实验中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通常自变量是原因,因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例如,在“温度对酶活性”的实验中,所给定的低温(冰块)、适温(37℃)、高温(沸水浴)就是实验变量。而由于低温、适温、高温的条件变化,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活性也随之变化,这就是反应变量,该实验即在于获得和解释温度变化(实验变量)与酶的活性(反应变量)的因果关系。

无关变量指实验中除自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现象或结果的因素或条件。显然,无关变量会对反应变量有干扰作用,实验的关键之一在于控制无关变量,以减少误差。

2.对照性原则

通过设置实验对照对比。既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通常,一个实验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按对照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通常有以下对照类型:

(1)空白对照

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

(2)自身对照

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组。

(3)条件对照

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是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

(4)相互对照

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在等组实验法中,大都是运用对照。

3.科学性原则

所谓科学性,是指实验目的要明确,实验原理要正确,实验材料和实验手段的选择要恰当,整个设计思路和实验方法的确定都不能偏离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其他学科领域的基本原则,都要具有可行性。

4.重复性原则

在实验设计中也必须注意实验的可重复性。任何实验都必须要有足够的实验次数,才能判断结果的可靠性,尤其是有数据计算的实验,设计的实验不能只能进行一次,在无法重复的情况下,作为正式结论,这样的结论易被。

(四)进行实验并记录观察或测量实验结果

(五)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六)表达和交流

三、探究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

第一步: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先确定好三个变量即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第二步:确定实验的原理。实验原理通常根据实验的目的和题目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处理,确定实验变量的检测方案,再根据我们所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确定实验的原理。

第三步:设置对照实验,选择合理的实验对照方法。

第四步:选择实验材料(实验材料要根据原理来选择或题干所给的信息来确定)。

第五步:设计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步骤时最好能理顺实验思路,设计步骤时一定要注意遵循实验设计的四个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科学性原则)。实验步骤基本模式如下:

(1)将相关的实验材料、用具或相应的实验对象等随机平均分组,并编号(目的是为了防止偶然误差);

(2)施加实验变量,控制无关变量而设置对照(注意:单一因素不同;其他因素相同且条件要适宜);

(3)进一步相同处理(如条件适宜相同环境);

(4)检测因变量、观察、统计、比较。如果实验现象是隐蔽的,必须找出具体的检测方法,以显现实验结果,便于观察,之后找出具体的观察和记录对象,观察、记录、统计、比较实验数据和现象;

(5)有些实验可能需要反复操作本实验。目的是防止偶然误差。

第6篇

关键词:生物实验 探究性教学 能力

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的很累,学生学的很苦。面对这个难题,我认为:应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有效性指什么,尤其是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该怎么来提高?作为处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有意识地采取“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可以大大的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让学生按照教材所提供的生物实验主题,根据多种思路和方案自行设计、组织和展开实验。这样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文主要针对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有效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的特点

1、自主性。2、探究性。3、灵活性。

二、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难点

1、实验设计难。 2、实验完成难。 3、实验分析难。

三、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方法环节

教给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1)确定课题;(2)提出假设;(3)设计实验方案;(4)预期结果;(5)观察和记录;(6)实验分析;(7)得出结论;(8)修改实验方案;(9)重复实验。以上各环节不一定每个实验都需要,下面介绍一个案例:

(一)根据情境提出问题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问题”是探究性教学的载体,选择一个好的问题就好像学科教学中选择了一本好的教材,同时能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作为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发现、去研究。

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在家包饺子时,我们经常把白菜剁碎做馅,在放盐后稍等一会儿会有什么现象?”学生可以分组就这一问题的答案展开自由讨论,并将学生讨论的结果列在黑板上。

(二)根据问题创立假说

讨论到此,学生对植物细胞遇到盐后会流出水来的现象归纳出一种可能的解释,进而形成一种假说:“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理由是植物细胞膜和液泡膜都是生物膜,它们具有和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基本相同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做菜馅时因为放了盐,菜中的水分大量流失,这与动物红细胞失水很相似。将问题升华为假说是探究式教学过程中的目标确立,从一个现象可以引出多个问题,那么,我们要探究哪个方面的问题就要立足于一点来展开验证。

(三)根据假设设计思路

假说提出后必须得到验证,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简要讨论如何设计实验,预期实验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在指导时要善于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将班级学生分组,每一组通过组内讨论设计出具体的实验步骤以验证假说,然后进行组间交流实验方案。经过大家讨论,为了检验“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这一假说,设计了如下实验。将植物细胞浸润在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观察其大小的变化。如果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透过,而蔗糖分子不能透过,在此,在蔗糖溶液中植物细胞的中央液泡会变小,细胞皱缩;在清水中植物细胞的中央液泡会变大,细胞膨胀。

(四)根据思路进行实验

教师通过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又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思索空间,再向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然活动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生物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再根据以上的思路,写出实验设计方案。

(五)通过实验得出结果

科学的实验要求要有真实的结果,因此,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实验结论。

(六)根据结果进行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要认真倾听他人的质疑和不同的观点,通过交流共享实验信息,获取更好的实验材料和装置,更易操作和效果更明显的实验步骤,从而建立新的模型,为进一步探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经验。在学生已经初步获得了实验结果的前题下,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同学们共享成果,互相质疑。听取他们的质疑并进行解释。接下来还可以进一步设计探究方案:植物细胞会由于过多吸水而涨破吗?

以上六个环节可以解释如下:

(1)教师提供背景材料或学生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并以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

(2)应用已掌握的知识,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

(3)制定探究计划,提出实验步骤,列出所需要的实验材料与用具,选择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4)实施计划,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数据,评价这些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可靠性。

(5)描述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乎实验的解释,形成结论。

(6)撰写实验报告,口头或书面表达交流探究实验过程、结果和结论。

开展探究性实验从整体上应体现上述六个环节。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其一般课型特征。但是,也不能把这些环节绝对化。例如,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和得出实验结论,这三个环节之间有着前后关联关系,若实验方案的设计存在某些失误,就会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甚至得到错误的结论。这样的话,教师也不能指责学生,因为学生已经努力参与了实验过程,他们的探索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参考文献:

[1]骆俊荣.《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模型建构和实践》、《理科教学探索》.2005年5期

[2]周晓莉.如何利用高中生物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7,(2).

第7篇

1、以“有效教学,提质增效”作为学校教学工作重中之重,提出 “有效-实效-高效”的有效教学思路,建立高效的“三三四”管理制度,

即三个要求: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三个管理:教学规范管理,教学科学管理,教学创新管理,

四个有效: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辅导,有效批改。

重视两个维度:一是时间维度,即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二是过程维度,即如何保证教学各个步骤的成效。抓好备课、上课、作业、个别辅导和评价等基本环节。抓住全员育人导师制、家校沟通、学生学习共同体,实施好课前五分钟和寻找课堂教学 “十大增长点”学校教学亮点。

增长点之一: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使之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如果做好这一点,相信教学水平会大幅度提高。

增长点之三:抓住考后分析环节,进一步发挥考试的作用。考试之后老师们集体教研,研究卷子中发现的问题,落实考后对考试情况的总体分析统计,细化错误归因,总结制定切实有效的考后措施。

增长点之四:进一步提高习题讲评课的效果。习题讲评课存在着低效课堂,要多思考、多创新。在一题多变、多题归一、一题多解上下大功夫,对题目要深入分析、挖掘。

增长点之五:充分发挥教研和集体备课功效。教研活动不只局限于浅层次商讨层面,要把群体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要集思广益。

增长点之六:加强教师培养,提高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对个别在教材、大纲、基本功、教学观念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要多给予帮助,使其尽快独挡一面。

增长点之七:进一步规范习题选编,提高习题质量。形式上要进一步规范,修改错题重题,增强习题层次性,各个学科要自编资料,并注意积累。

增长点之八:教学中重视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

增长点之九: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网上现有资源要充分利用,实现资源共享。

增长点之十:进一步发挥听课、评课应有的作用

2、规范办学行为,修定《教师教学常规》,实施“一至六”的教学常规管理思路,“一至六”,即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切实做好“两个至少,认真贯彻“三个按时”,全面落实“四精”、“五必”、“六环节”,以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个中心”,即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这是办好一所学校的根本和关键所在。

“两个至少”,即分管学科干部每周至少听两个教师的课,每周至少抽查两个教师的教学常规。

“三个按时”,任课教师上课要按时到位,按时布置作业,下课时按时收作业。这使学生脱离“题海大战”,拥有了自主发展的空间。

“四精”,即精选、精讲、精练、精评。精选,即教师在选择课堂教学内容、选编“自助餐”和习题上要“精”。精讲,即教师在授课时要讲重点和难点,教学语言要“精”。精练,即教师给学生提供的习题要“精”。精评,即教师在讲评作业和试卷时要“精”。

“五必”,即教师在作业布置和检查上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看、有看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最大限度地发挥以“训练为主线”的作用。

“六环节”,即教师时刻要抓好备、讲、批、辅、考、评六个环节,环环相扣,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明确教师在备课、上课、布置作业、辅导、考核等方面的要求;修定《教师课堂教学常规检查细则》,每月查教案、查集体备课、查课堂教学、查作业批改、查课后辅导、查听课记录、查公开课(包括实验课、电教课、汇报课)、查学生的书面和口头反馈意见、查教书育人的态度、协作精神和组织纪律、查思想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以检查促进教学工作的发展。

3、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将学年任务目标分解量化到各个部门,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包班,备课组长包年级学科,级部主任包年级成绩,分管学科干部、教研组长包学科,协调配合,高效运转。加强校家联系,实行社会监督和学生评教制度,请学生家长做社会监督员,定期进行家长和学生评教,监督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工作开展。

二、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1、抓有效备课。实施学案导学,要求教师按照“导疑-导学-导思-导练-导创”设计常规教学,按照“自主、探究、合作”的新课程教学理念设计学案,抓好学科备课组建设,严格按照“个人——集体——个人”的备课程序,做到六备:即备深教材、备透学生、备好教法、备准学法、备活过程、备全自己。将教学的重心下移,变讲授、灌输为自主、合作、探究。

2、抓有效上课。努力实践“为学而教”的思想,注重精彩导入,注重精讲精练,注重学习过程,注重总结反思。

(1)抓好课堂教学的三个教学阶段和六个基本步骤

积极实践三段六步十六字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个教学阶段:自主学习阶段;导学达标阶段;成果检验阶段。

六个基本步骤:①导入新课,出示目标②设置提纲,引导自学③分组讨论,合作探究④自学反馈,精讲点拨⑤巧设练习,完成目标。⑥拓展训练,提高能力

六步环节有机融合,形成“六步十六字”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即“情景导入-学导达标-精讲精练-总结反思”。

(2)尊重差异,分层教学

贯彻“面向全体,共同提高”的指导思想,分解教学目标,注重因材施教,强化学方法指导。

3、有效辅导。做好课外辅导,及时做好作业批改信息反馈,查漏补缺,深化课堂教学,巩固教学效果。加强作业教学的管理和研究,提供选择性作业:分基础巩固作业、基本能力作业、提高提升作业、实践性作业、活动类作业、自主性作业。

三、坚持教学研训管一体推进,不断提高教学增长点

1、实施“三四五”“五段式”校本教研模式,增强教研的有效性。其基本程序:集体备课——教师上课(说课)——反思调整——重新上课——总结提炼等五个环节。做好三个研究(研究“教”的有效性、研究“练”的有效性、研究“学”的有效性),四个关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智能类型和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处境和感受。)

2、突出校本教研的实效,科研要同教学结合,把问题当做课题,深入教学一线,开展“草根”研究、小课题研究,“研究“教”的有效性,研究“练”的有效性,研究“学”的有效性”,形成教学、教研、电教、培训四位一体教研新机制。

3、关注并研究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智能类型和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处境和感受。)调整管理的方式,解决对学生管理过死、过硬的问题,实现学生自主式管理转变,学校、社会、家庭多元协作式管理转变。

四、立足常规,抓好薄弱学科攻坚,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

立足常规,加大力度扭转薄弱学科的不利局面,是今年我校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1、详细分析有关数据,结合班级和学科的实际情况,确定出薄弱班级、薄弱教师。加强对薄弱班级、薄弱教师课堂的巡视。

第8篇

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化学教师对探究教学本质的认识不够,在化学探究教学中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化学探究教学效率的发挥。

一、化学探究教学活动的形式化、程式化

“提出问题、收集有关资料和事实、提出猜想或假设、对假设进行实验验证和推理、发现规律得出结论(整合迁移应用)”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常具有的基本要素。这些过程使得探究式学习的完整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探究活动都必须完整具备这六个要素,有些探究活动中只包含其中的某些要素。然而实际上,在许多的化学探究课堂上,由于有些教师探究素养的缺乏,使得在面对探究教学时不知道该怎么开展活动才好,在课堂上按照这些探究要素转变成的六个阶段按部就班地进行实施,从而把科学探究过于程式化,使原本富于变化、丰富多彩的化学探究活动变得僵化。

二、化学探究教学简单过程的复杂化

我们在研究中学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现状时,曾经听过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这样一节课:“二氧化碳收集方法的探究”现将其探究教学过程摘录如下:

【问题情景】已知:①CO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②用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中,木条熄灭,因此可以用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检验CO2是否集满;③将CO2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如何收集制备的二氧化碳气体?

【提出假设】

1.CO2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收集。2.CO2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收集。3.CO2不可以用排水法收集。4.……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论证实验方案、分组进行实验、小组交流讨论。

【形成结论】

①CO2可以用向上排气法收集;②CO2不可以用向下排气法收集;③CO2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该探究教学的设计虽然体现了探究教学的理念,包含了所有的探究要素。但这可以是一个部分探究的课题,教师不宜设计很复杂的情境,可以直接给出问题:CO2气体可以用什么方法收集?接着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该实验设计和操作比较简单,学生容易完成。当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产生了认知冲突时,再让学生利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对产生的问题进行解决。这样学生在整个活动中体验到了探究学习的乐趣。

三、化学探究教学效率偏低

高效率的中学化学探究教学有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那就是师生时间和精力的投入。高效率的化学探究教学应该尽可能地用最少的时间让学生得到最大的收获。但现实化学探究教学中,化学探究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非常普遍。

(1)探究教学活动松散,耗时多效率低。在一些化学探究教学实践中,教师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讨论、思考,而缺少科学有效的指导,整个探究活动就显得松散,有时一节探究课上完后,教学内容还没有完成,从而导致某些单元的教学任务不能在课标要求的课时数内完成。

(2)学生探究活动中思维负荷偏小。在探究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让学生按照设计好的步骤去做。例如,“探究氯水的成分”。有些教师直接利用教材2替代学生设计了实验方案:实验1,分别用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和稀盐酸,滴在pH试纸上,观察并比较现象;实验2,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mL新制氯水,再向试管中加入两滴品红溶液,观察现象;实验3,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mL新制氯水,再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硝酸银溶液和几滴稀硝酸。上述设计,直接给出了实验用品和实验操作步骤,使学生从探究活动的设计者变成了机械的操作者,简单到只要按着教材设计的方案去做就可以,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得到训练。

高效率的化学探究教学,要求教师对教材中安排的探究活动进行再度开发,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充分运用思维进行自行的设计与探究。

(3)探究内容选择不当,学生探究收获很小。如对于离子反应,有化学教师这样进行探究教学:

引入新课:离子在溶液当中发生了怎样的反应呢?每个小组的实验桌上都有五种电解质溶液,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讨论,设计方案,代表汇报。教师总结、鼓励,对设计的方案表示肯定,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展示某一小组的设计方案(投影)。

设计三种情况:

(1)向CuSO4溶液中滴加NaC1溶液;(2)向CuSO4溶液中加入BaC12溶液;(3)向NaC1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

小组和小组之间交流,确定最佳设计方案。

师:这三种情况下是否都发生了化学反应?如果发生了化学反应,请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如果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请试着说明理由。下面同学们通过化学实验来检验你们的假设是否成立,用事实说话。

学生实验、小组讨论、交流、探究,派代表发表各自的见解,讲解分析的过程及得出的结论。师生共同分析总结: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该探究教学片断在教学中花了大量的时间,虽然该活动包含了科学探究的大部分要素,但该探究活动从假设的提出、方案设计到实验操作、原理的分析都显得没有思维容量。而这个课题,只要教师演示一个现象较明显的实验,通过多媒体动画形象地演示其微观过程,学生就很容易得出“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的结论。

中学化学探究教学的实施越来越普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越来越重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由于还是处于尝试阶段,所以,整个中学化学教学中,探究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中学化学的课程改革,对探究教学这一方面急需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以引导广大师生更好地去实践化学探究教学,提高化学探究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唐力,化学探究式教学过程建构性特征的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2(3)

第9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139-01

实验是高中生物科学的重要部分,良好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进行问题探究,对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与思考能力的帮助很大【1】。生物实验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并具备良好的实验态度,为提高生物实验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实验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点,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关键。本文就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构建进行探讨。

1.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

1.1开放实验的教学模式。在开放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进行自主查阅资料,分析探究的知识,并拟定实验方案【2】。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感兴趣的知识进行探究,这样能提高教学效率。这种实验教学方法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学生针对某个方面进行实验,之后进行分析与讨论,对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发挥重要作用。

1.2启发式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模式也可以称为问题式教学模式,是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启发思维的问题,在探究问题时能扩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这种实验教学模式是将生物实验中的观察类、验证类实验转化为探究式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一般采用的是部分探究方式展开实验,比如,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检测"的实验中,教材中采用的是苹果或梨,并提供酒精灯、载玻片和滴管等来解决水浴问题,通过教师启发,大多数学生都能在短时间内容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高中生物实验启发式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功底,并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此为构建高效生物实验课题奠定基础。

1.3"三环六步"教学模式。这种实验方法在高中生物实验中的探究实验中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三环"指的是探究问题、探究过程和探究评价。"六步"指的是教师操作的六个步骤:通过信息创设情境、指导设计筛选方案、辅导实验操作难点、纠正错误指导总结、激励评价实践探究、反思升华拓展试验。学生也需要进行六个步骤的操作: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进行假设的实验设计、自主实验获取数据、讨论分析推导结论、交流互评展示成果、再次提出问题延伸探究。

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优点,教师和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具有一整套相对完备的"规章制度",教师与学生可以根据这一模式展开实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2.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构建的实际应用

2.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生物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课程,通过创设情景,能够使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自主进行探究,主动参与到探究和讨论的过程中【3】。

比如,在高中生物"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中,教师可以根据这一内容设计一个小实验:准备两个小烧杯,一个烧杯中装有热水,另一烧杯内装有自来水,之后再两个烧杯内各加入一朵小红花。这时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并说出该实验说出该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得出:"是热水使细胞破裂、从而使里面的物质流出来……"这种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问题探究。

2.2问题式实验教学。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以此使学生主动进行问题探究【4】。在这种模式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提出问题,接着将学生分为各个小组进行分析讨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归纳假设,收集相关资料,对问题进行验证,最终解决问题。问题式实验教学主要是以班级为主展开教学,当前问题实验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得到良好的应用效果,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3.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打破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走向多元化。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模式也得到不断推进,高效的实验教学逐渐受到重视。在教学中采用开放实验教W模式、启发式教学模式、"三环六步"等教学模式,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良好基础,有效激发可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进行问题探究,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参考文献:

[1]于智勇,罗金,刘巧平,等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几种教学模式的对比分析[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08:72-74.

[2]张晓琳. 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思考[J]. 学周刊,2016,04:111.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