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2 09:06:3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白蚁预防方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接种;预防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2-001-03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是由百日咳疫苗原液、白喉类毒素原液及破伤风类毒素原液加氢氧化铝佐剂制成。为乳白色悬液,放置后佐剂下沉,摇动后即成均匀悬液,含防腐剂。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是目前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种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疫苗。
接种疫苗可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对于正常机体来说是有益的,但是,由于某些机体的反应性不正常或处于某种病理生理状态,接种疫苗后,可能对于机体带来损害,甚至引起严重的异常反应[1]。而在所有规划疫苗中,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就是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2],虽然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较以往的全细胞百白破更加安全有效,但是在目前接种的疫苗中副反应的发生率还是最高。为了在实际操作中能更好的减少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反应,现将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反应的预防总结如下。
1 接种疫苗前的预防措施
1.1 疫苗质量与接种反应有直接的关系。加强冷链管理,确保疫苗的质量。每天应至少2次(上午和下午各1次)查看冰箱运转情况并记录。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保存温度在2-8℃之间,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疫苗的质量。使用冰衬冰箱储存疫苗时,要将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放在接近冰箱顶部,不可放在距冰箱底部15cm内的地方,以免冻结。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要放在冷藏包的上层,不要紧靠冰排,防止冻结。
1.2 做好接种前告知和预检,严格掌握接种禁忌证。接种工作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病、癫痫等或既往病史者,以及既往属于过敏体质的人不能接种;发热、急性疾病和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应缓种。急性传染病(包括恢复期)及发热者应暂缓接种。
接种第1针或第2针后如出现严重反应(如休克、高热、尖叫、抽搐等),应停止以后针次的接种。
2 接种现场预防措施
2.1 接种操作前要严格实行“三查七对”制度。“三查”是指检查受种者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症,查对预防接种卡(薄)与儿童预防接种证,检查疫苗和注射器的外观与批号、有效期。“七对”是指核对受种者姓名、年龄、疫苗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
2.2 接种前将疫苗从冷藏容器内取出,尽量减少开启冷藏容器的次数,保证无细胞百白破的温度。
严格核对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品种,检查疫苗外观质量。凡过期、变色、污染、发霉、有摇不散凝块或异物,无标签或标签不清,安瓿有裂纹的疫苗一律不得使用。
2.3 不得使用冻结过的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检查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是否冻结的方法为“振荡试验”。具体方法为取相同种类、厂家、批号的疫苗安瓿作为被检疫苗安瓿,在-10℃以下冷冻至少10小时,直到内容物为固体,然后融化。将此安瓿作为对照,标上“已被冷冻”,以免误种。然后取1支怀疑冻过的疫苗,即“试验疫苗”。用力振摇对照样品和试验样品10秒钟,将两者置于平面开始试验,随后连续观察20分钟。对光观察2支安瓿,比较沉降速度。如果试验样品出现沉淀的速度比对照样品更慢,则说明被检安瓿极可能未被冻过,可以使用;如果两者沉降速度相同,并且试验样品出现片状物,以及分层现象,且上层液体较清,说明试验样品可能被冻结破坏,不能继续使用。
使用时认真检查,充分摇匀。如出现摇不散之凝块、有异物、疫苗曾经冻结、疫苗瓶有裂纹或标签不清者,均不得使用。
2.4 接种操作:确定接种部位。接种部位为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或大腿股外侧肌,要避开疤痕、炎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严格消毒接种部位。用无菌棉签蘸75%乙醇,由内向外螺旋式对接种部位皮肤进行消毒,涂擦直径≥5cm,待晾干后立即接种。禁用2%碘酊进行皮肤消毒。
深部肌肉注射,缓慢推药,由于皮下脂肪毛细血管少,药物不容易吸收,而深部肌肉血管丰富,利于药物的吸收[3]。如果注射在脂肪层中未能或延迟进入血液循环,会影响吸收而出现局部的红肿或硬结。更换注射部位:在左右两侧三角肌轮换注射,以免同一部位反复注射,局部反复受到刺激而出现局部的红肿硬结[4]。
3 接种后的预防措施
做好接种后的宣教工作,告知家长或监护人,受种者在接种后留在接种现场观察30分钟。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处理和报告。回家后注意休息,多喝水,接种当天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大量出汗刺激局部皮肤,接种部位皮肤保持清洁卫生,以防局部感染,如发现有不良反应及时来电或来人咨询。
4 讨论
随着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后,目前使用的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较以前的全细胞百白破更加安全有效,不良反应也较低,主要以局部红肿、热痛、硬结和发热为主。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受种者的个体差异、接种过程的规范操作等有密切关系,在接种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进行操作,提高接种人员操作技术、增强责任心,避免人为因素引起不良反应,这将极大地提高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安全性,从而把不良反应减少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 孙志敏.接种百白破疫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J] 中华全科医学,2010,8(7):905-906.
[2] 魏宏玲.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常见副反应与护理 [J] 全科护理,2010,8(3):807.
【关键词】吸附无细胞;疫苗接种;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4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1-0201-01
1 资料与方法
对象:2008年1月1日~2010年3月1日在我院预防接种门诊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所有儿童体温<37℃,年龄6岁以下(不含6岁),并经儿童保健科医生检查排除禁忌症,家长在详细阅读知情同意书签字后接种共有2150剂次,其中基础免疫1650剂次,加强免疫剂500剂次。
方法:接种年龄、接种部位、接种剂量和冷链管理均严格按照规范化门诊进行,接种不良反应通过电话随访和儿童家人或监护人及时报到,所有疫苗均由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疾控中心发放。分组:根据卫生部印发《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中使用规定的百白破接种5剂次,前3剂接种的分为基础免疫组,第4剂次接种分为加强免疫组。
结果:出现全身不良反应90人次,出现局部不良反应72人次。
2 讨论
2.1 疫苗质量与接种反应有直接的相关。使用规范的疫苗供应渠道和管理。加强冷链管理确保疫苗的质量。每天记录冰箱内的温度及其运转情况2次。百白破疫苗在2~8℃条件下运输和避光储存。使用冰衬冰箱储存疫苗时,注意应将百白破疫苗放在接近冰箱顶部,不可将冷藏保存的疫苗放在距冰箱底部15cm内的地方,以免冻结。
2.2 冻结后能使吸附于蛋白分子表面氢氧化铝解离,形成铝盐结晶,从而降低免疫效果,同时增加接种反应。运送和储存疫苗时,冷藏箱(包)内应按照要求放置冻好制好的冰排。疫苗安瓿不能直接与冰排接触,防止冻结。严格掌握接种禁忌证,使用前做好知情告知。接种前儿童保健科医生询问病史和体检,并询问受种者的以往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询问家长详细阅读说明书、知情同意书后签名。
2.3 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病、癫痫等或有既往病史者,以及属于过敏体质的人不能接种;发热、急性疾病和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应缓种。急性传染病(包括恢复期)及发热者应暂缓接种。接种第1针或第2针后如出现严重反应(如休克、高热、尖叫、抽搐等),应停止以后针次的接种。接种现场预防措施:接种前将疫苗从冷藏容器内取出,尽量减少开启冷藏容器的次数,保证百白破的温度。核对百白破的品种,检查疫苗外观质量。凡过期、变色、污染、发霉、有摇不散凝块或异物,无标签或标签名不清,安瓿有裂纹的疫苗一律不得使用。冻结过的百白破疫苗一律不得使用。
2.4 检查百白破疫苗是否冻结的方法为:将被检和对照的正常疫苗安瓿同时摇匀后静止竖立,如被检疫苗在短时间(5~10分钟)内与对照疫苗相出分层现象,且上层液体较清,即可判断被检疫苗冻结。使用时认真检查,充分摇匀。如出现摇不散的凝块,有摇不散凝块或异物,普经冻结等情况不能使用。接种操作:严格消毒接种部位。
2.5 确定接种部位时要避开疤痕、炎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用无菌棉签蘸75%乙醇,由内向外螺旋式对接种部位皮肤进行消毒,涂擦直径≥5cm,待凉干后立即接种。禁用2%碘酊进行皮肤消毒。正确选择注射部位和注射途径,选择合适的注射器。注射的时候针一定由足够长,能使药液完全注入肌肉。注射上臂三角肌比臀部肌肉反应轻一些。如果注射在脂肪层中未能或延迟进入血液循环,会影响收而出现局部的红肿或硬结。更换注射部位:在左右两三角肌轮换注射,以免同一部位反复注射,局部反复受到刺激而出现局部的红肿硬结。6、做好接种后的宣教工作:告知家长或监护人,受种者在接种后留在接种现场观察30分钟。如出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时处理和报告。回家后注意休息,多喝水,特别是百白破加强免疫的儿童为18~24月龄,自由活动时间和室外游戏的时间增加,让家长或监护人接种的当天让儿童不要参加激烈的活动或游戏,避免大量出汗刺激局部皮肤,对家长做好宣教,尽量减少儿童触摸接种部位。
参考文献
郭庆表示,白癜风的复发通常需要诱因,常见诱因有精神压力大、免疫力下降、内分泌紊乱、外伤、感染等。因此想要预防白癜风复发,就要从衣食住行等各种生活习惯方面注意避免诱因。
【衣】不宜穿着颜色过深或过多的衣服
为了避免对皮肤的刺激,郭庆认为,一些颜色过深或含有多种染料的衣物尽量不要穿。其次,质地太过粗糙,易引起皮肤磨损的衣物也应避免,因为白癜风好发于受摩擦较多的部位。同时也不主张患者经常戴橡胶手套,因为橡胶手套里含有一种称为“氢醌单苯醚”的稳定剂,可能会加重皮肤脱色的症状。
【食】要避免摄入过多维生素C
郭庆说,合成黑色素的酪氨酸酶需要铜离子,而维生素C可与酪氨酸酶竞争铜离子,使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维生素C还能使合成黑色素的物质多巴醌迅速还原成多巴,从而阻断了黑色素的生物合成过程。白癜风白斑本身就是一种黑色素脱失,所以患者要尽量避免食用像橙子之类比较酸的富含维C的水果。同时切记不要服用维生素C含量补充剂。患者可以适当补充含铜离子或者蛋白质的饮食,比如坚果、动物肝脏等。注意戒烟戒酒,合理饮食,不偏食。
【住】保持足够睡眠增强抵抗力
郭庆表示,抵抗力低下是白癜风复发的一大诱因。晚睡、睡眠欠佳、工作太忙、过于疲劳,机体免疫力会明显下降。临床上不乏因为长期疲劳而导致复发的白癜风患者。安静舒适的环境有利于患者获得优质、充足的睡眠,这对患者增强抵抗力、缓解过大的精神压力非常有益。
【行】日常出行要防止过度暴晒
“有部分患者认为到户外运动,进行日光浴会有助于病情,其实不然。”郭庆教授说,临床上常见部分患者在军训或海边游玩后,白斑出现加重或复发。其实阳光中仅有紫外线中的某一波段能够治疗白癜风,日光里面其他的成分有可能会导致白斑加重。所以患者日常出行还是要防止过度暴晒。
郭庆强调,面部白癜风对形象影响大,因此此类患者更要注意防晒。相对来说,面部白癜风比身体其他部位的白癜风治疗效果更好,因此这类患者更应积极治疗,他推荐患者可选择一些防水的药妆来防晒。
【温馨提示】重视心理压力的疏解
郭庆提醒,白癜风最常见的诱因为精神压力过大,而白癜风本身也会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消极影响,这就造成因果之间的恶性循环。因此,白癜风患者更应重视心理压力的疏解。
“患者应该尽快治疗,病情好转,情绪自然会慢慢愉悦起来。”另外,他认为患者应当明白此病对健康没有大碍,只是影响形象,因此患者应学会慢慢接纳自己,越是在意,心理负担越大,病好得越慢。生活中可以适当地寻找一些爱好,转移自己注意力,比如可以在不太晒的情况下做户外运动,或者看电影、电视等。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发生;原因;防控
中图分类号:S435.121.4+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009
宜兴位于太湖西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地理、气候农作物病虫发生特点在太湖西线地区具有区域代表性。小麦白粉病是太湖西线麦区的一种主要病害,具有常发性、间歇性流行的特点,小麦受害后可导致分蘖减少,叶片早枯,成穗数下降,千粒重降低,一般可减产5%~10%,重病田达20%以上。如2009年偏重发生、2015年大发生,其为害损失分别占小麦病虫害总损失的27.5%和38.8%,对本地区小麦的安全生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现就2015年小麦白粉病在宜兴市的发生概况作一简述,分析引起2015年该病在宜兴市大流行的主要原因,并对其防控策略和技术措施进行探讨。
1 发生概况
1.1 发生普遍,面积大,发病程度重
据5月上旬小麦灌浆期对全市不同类型小麦田调查,全市43.62万hm2 小麦,全部发生白粉病,平均病株率58.4%,上三叶平均病叶率39.8%,病指10.18,为近15a以来发生最重的年份。
1.2 病情发展快,来势猛,病情发展前缓后急
今年小麦白粉病3月26日始见病株。4月初开始定点定田监测,监测点地理位置的设置是按宜兴市东、南、西、北、中区域分布,兼顾平原、圩区、丘陵等不同地理特点,选择5个乡镇,各镇定田10块,共计50块田,对白粉病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各乡镇小麦白粉病发生特点基本一致,始见至4月中旬发展较缓,4月中旬末~4月下旬发展快,来势猛,呈暴发态势。4月下旬末~5月上旬随白粉病专项防治措施的落实,病情发展得到遏制。5月中旬调查,病叶率、严重度大幅下降,部分贪青后熟田块白粉病发生仍然偏重(表1)。
1.3 不同品种间发病程度差异明显
宜兴小麦种植品种有宁麦13、宁麦14、苏麦188和少量扬麦20。据2015 年小麦生育期及抗逆性品比试验结果表明:扬麦20对白粉病具有较强的抗性;宁麦13、宁麦14及苏麦188 3品种之间白粉病发生程度略有差异。据品种抗性接种鉴定,宁麦13、宁麦14中感赤霉病 ,苏麦188高感白粉病 ,与生产中白粉病实际发生情况基本一致(表2)。
1.4 播种密度和肥料用量不同,发病程度差异较大
主要表现为肥料用量多的麦田,病害发生程度明显重于肥料用量少的麦田;播种密度高的麦田,病害发生程度明显重于种植密度低的麦田。据芳桥镇金兰村土壤肥情监测点,4月27日调查结果:常年无肥区,小麦长势弱,植株矮,分蘖少,叶黄穗小,小麦白粉病病株率8%,病叶率1.2%,病叶病级1级;正常施肥区,小麦长势旺,密度大,叶色深,穗大茎粗,小麦白粉病病株率52%,病叶率72.2%,病叶病级以5、7、9级为主。另据走访调查,部分大农户为减少施肥,将小麦播种量由推广播量的8~10kg,提升到15~20kg。而去冬今春宜兴市雨水多,天气湿暖,植株分蘖多。4月中旬调查,播种量高的田块植株密集,茎软叶嫩,田间通透性差,部分田块出现倒伏,田间白粉病发生明显重于正常播种量田块。
1.5 防治器械不同,病情发生差异大
历年来,宜兴市小麦白粉病防治与小麦穗期其它病虫防治是相结合的。今年针对小麦前期白粉病发病基数高,抽穗扬花期遇雨概率大等因素,给农户发放了2个每667m250%多・酮可湿性粉剂。要求农户在小麦初花期第1次防治,10d后盛花期第2次防治,防治中要做到用足药量,兑足水量,确保药液喷淋到植株中下部叶片。据了解,宜兴市病虫防治群体和器械主要分3类:大农户――弥雾机;散户――背负式电动喷器;专业化合作社组织――担架式喷雾机,大部分农户都能按时开展了2次防治 。4月下旬调查结果表明:防治器械不同,白粉病发生差异较大,担架式喷雾机防效明显好于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和弥雾机,分析原因与其兑水量相关(表3)。
2 重发原因
2.1 气候条件适宜是2015年小麦白粉病重发的最主要原因
麦类白粉病发生温湿度的适宜范围广。春季阴雨多,日照少可加重发病。当春季气温上升到6~7℃,病害开始显症;气温上升到10℃以上,进入普遍率上升期;气温达14~15℃后,严重率明显上升,当气温超过25℃时,病害将受抑制[1] 。今年宜兴市3月份阴雨日16d,日平均气温10.1℃,日最高平均气温度19.0℃,日最低平均气温9.3℃,适宜白粉病发生与发展,白粉病于3月下旬始见,且发病基数明显高于往年同期。4月上、中旬阴雨日12d,日平均气温15.5℃,日最高平均气温度21.7℃,日最低平均气温10.8℃,日平均相对湿病76%。当相对湿病70%以上时,温度越高对病菌越有利是白粉发生[1] 。4月上、中旬湿暖的天气为白粉病扩展蔓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4月下旬调查,白粉病平均病株率52%,病叶率32.8%,是4月中旬监测数据的5倍有余,病害在短期内暴发流行。4月29日,宜兴较大范围出现雷阵雨,部分乡镇1小时内降水量60~80mm,雨水大且集中,一定程度减轻了小麦后期白粉病发生。
2.2 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是今年小麦白粉病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宜兴小麦主要种植品种以宁麦13、宁麦14和苏麦188为主,其种植面积占全市小麦总面积的96%以上。3个品种生产中表现为分蘖多,穗头大,茎杆粗壮等优良特性,都属高产、大穗型品种,为宜兴2013年粮食“十连增 ”、2014年粮食“十一连增”奠定了基础。前几年,风调雨顺,赤霉病、白粉病轻发生,品种感病性表现不明显。2014年小麦抽穗扬花期连续阴雨半月之久,适宜赤霉病大发生,3品种对赤霉病感病性表现明显,全市小麦赤霉病大面积偏重发生。2015年小麦中后期天气适宜白粉病大发生,其不抗白粉病这一特性表现明显。据作栽站提供品种抗性接种鉴定结果:宁麦13中感赤霉病、白粉病,高感条锈病、叶锈病、纹枯病;宁麦14中感赤霉病、白粉病,高感纹枯病、梭条花叶病,高抗穗发芽;苏麦188中感赤霉病,高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与生产中病害实际发生情况基本一致。
2.3 防治不当是今年小麦白粉病重发的另一个原因
今年针对小麦前期白粉病偏重发生、小麦抽穗扬花期遇雨概率大等情况,结合小麦穗期其它病虫防治,要求农户以5%多・酮可湿性粉剂于小麦初花期第1次防治,10d后盛花期第2次防治。白粉病前期发生通常以下部叶片为主,兑水量充足是确保白粉病防治效果的关键。近年来,白粉病连年轻发生,部分农户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虽按时间要求开展了2次防治,但未按技术要求做到每667m2兑水量50kg,将药液喷淋到植株下部叶片,遇上今年特殊的气候条件,部分麦田 4月下旬白粉病偏重发生。另外,少部分农户心存侥幸,不按技术部门要求用药,仅于小麦初花期(4月10日前后)防治1次,4月下旬田间白粉病暴发。
2.4 部分田块播种密度高或氮肥用量大是今年小麦白粉病重发的又一原因
部分农户及大户为节省农本,以少施肥料提高播量来夺取得足够的穗数 。去冬今春,气候温暖雨水多,小麦出苗好、分蘖多。3月底,小麦拔节孕穗期考苗,正常播量的田块小麦高峰苗偏高,为40~50万,田间表现茎粗叶阔,叶色黑绿,田间通透,偶见白粉病显症;播量高的田块小麦高峰667m2达70~80万,田间表现茎叶细长,叶色嫩黄,田间密闭,白粉病显症田块多 。中、后期调查,小麦白粉病发生程度与前期调查趋势一致。近年来,由于追求高产,农户用肥量普遍偏大,其中2月底前追施拔节孕穗肥、3月中、下旬追施剑叶肥是本地广大农户麦田春季管理的常规措施。部分农户为了省工于3月下旬1次施用,施肥量大,造成小麦生长后期长时间维持较高的含氮水平,碳氮比下降,小麦植株抗病性下降。另外,植株含氮水平高导致小麦抽穗扬花期推迟,部分田块小麦贪青迟熟, 5月中、下旬田间白粉病发生仍较严重。
3 防控建议
在防治策略上,以选用抗、耐病品种为主,辅以药剂防治和加强栽培管理的综合措施。穗期以药剂防治为重点。
3.1 农业防治
3.1.1 选用抗、耐病性较强的品种
经试验及宜兴市大户种植论证,扬麦20等品种 产量高,对白粉病具有较好的抗、耐病性。
3.1.2 选用良种,适期适量播种
选用良种是小麦高产的基础,播种量应按播期、地力及品种发芽率而定,肥地宜稀、薄地宜密;早播宜稀、晚播宜密,发芽率高宜稀播、发芽率低应适当增加用种量,做到适期适量播种,可起到培育壮苗减少病害发生的作用。
3.1.3 配套田内外3沟
及时排水降渍,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迟施氮肥,提高植株抗病性。
3.2 化学防治
3.2.1 适期防治
防治时间和防治次数的确定应视田间发生发展实际而定,一般发生年份,可结合小麦穗期其它病虫防治,于小麦抽穗扬花初期开展防治。早发大发生年份,应于3月底4月初白粉病发病初期结合小麦纹枯病防治开展第1次防治,4月中旬结合穗期病虫防治开展第2次防治,后期视天气、品种及田间病情发生情况必要时可开展第3次防治,以保护上部3张功能叶,使产量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
3.2.2 选用好药
试验证明氟环唑、三唑酮 、已唑醇等药剂对小麦白粉病都具有较好预防及治疗效果,白粉病一般发生年份4月上旬末(小麦初花期)1次防治即能有效地控制其发生发展;白粉病早发、大发生年份需7~10d后开展第2次防治;感病品种视天气状况,需开展3次或3次以上针对性防治。不同类型药剂应交替轮换使用,确保防效的同时延缓抗药性产生。
3.2.3 兑足水量
兑足水量是确保白粉病防治效果的关键。白粉病前期重发通常以下部叶片为主,为确保药液喷淋到植株中下部叶片,每667m2兑水量不能低于50kg。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植物保护站.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治[M].江苏:江苏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9-13.
[2]郭小山,熊战之等.小麦白粉病发生及综合防治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06(3).
关键词: 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及鉴定方法及技术;蛋白质芯片
2001年2月,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各国科学家宣布人类基因组图谱基本绘制完成,蛋白质组学理论及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完善,被认为是后基因组研究中的最主要部分。差异蛋白质组学是结构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一个分支,通过获得细胞或生物体在蛋白质组上的差别或变化的足够信息,就能够指证它们所处的状态,以及它们的状态是正常或是异常,在疾病的早期诊断、病程及疗效监测、环境因素影响分析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文章对差异蛋白质组学相关分析及鉴定技术研究方法及技术进行综述。
1 蛋白组学与差异蛋白组学的概述
[关键词] 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乙肝;阻断母婴传播
[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5(a)-172-02
目前,国内有1.2亿人携带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其中30%~50%的患者都是通过母婴进行传播的。据研究,HBsAg阳性的母亲通过分娩时感染给婴儿,是乙型肝炎重要的传播途径,而且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中40%~70% 将成为慢性HBsAg携带者。如果母亲HBsAg阳性,还伴有HBeAg阳性(简称双阳性),那么母亲在分娩过程中对婴儿的感染率可达90%以上[1]。这些慢性HBsAg携带者,不仅可成为社会上的传染源,而且可发展为慢性肝炎,有部分患者在肝硬化的基础上死于肝癌。因此阻断母婴间乙肝病毒的传播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乙肝免疫球蛋白系由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献血员后采集的高效价乙型肝炎表面抗体血浆,经低温乙醇蛋白分离法分离提取,并经病毒灭活处理制成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制剂。主要用于乙型肝炎的预防,可用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及HBsAg和e抗原双阳性的母亲及其所生的婴儿。目前,临床上常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HBV宫内感染,常用方法为孕28、32及36周分别注射HBIG[2]。本研究通过对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两种不同用法与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将效果更好的治疗方法提供给临床应用,期望能降低乙肝母婴传播的几率,减少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几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6年1月~2007年6月在我院产检并选择在我院分娩的年龄为22~34岁的孕妇中筛选出肝功能正常、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100名作为治疗组,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
1.2 方法
采用广东伟伦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乙肝免疫球蛋白作为治疗药品。治疗组A的孕妇从孕期7个月起(28周),每月注射1次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200 IU,临产前共注射3次,其婴儿出生后24 h之内及1个月、6个月各注射乙肝疫苗10 μg。治疗组B的孕妇孕期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待其婴儿出生后24 h之内及1个月后各注射1次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100 IU,在出生后24 h、1个月、6个月各注射乙肝疫苗10 μg。乙肝病毒宫内感染尚无确定的标准,一般采用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免疫接种前外周血HBsAg阳性和(或)HBV-DNA阳性作为宫内感染的诊断标准[3]。本研究通过追踪回访研究对象婴儿,分别检测0岁和1岁时乙肝两对半和肝功能,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法、酶联-紫外连续检测法。
1.3 统计学方法
对检测结果运用?字2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治疗组A婴儿0岁和1岁时的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分别为14.3%、80.0%和9.5%、85.7%,治疗组B婴儿0岁和1岁时的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分别为16.1%、75.4%和6.1%、91.9%,肝功能无异常。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A比治疗组B的HBsAg阳性率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98,P<0.05)。
3 结论
通过本项目研究,表明通过对新生儿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方法比对孕妇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方法预防乙肝母婴传播较为经济有效,在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减少新生儿乙肝感染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面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实用价值,值得推广。
4 讨论
目前,孕母阳性率高达10%,HBV经母婴传播所引起的HBV感染约占我国婴幼儿感染的1/3[4],HBV母婴传播有3种方式:宫内感染;产时传播;产后传播。已证实乙肝病毒宫内感染几率相对较小,感染率为2%~3%[5],故产时、产后传播是HBV母婴传播中的重要途径。
新生儿处于乙肝的免疫空白期,不仅对乙肝病毒易感,且感染后病毒难以清除,形成长期携带状态,他们对周围人可造成长期的感染威胁,于自己则往往成为青中年期乙型肝炎及中老年期肝硬化和肝癌的祸根,可见预防母婴传播的重要性[6]。
乙肝高危新生儿出生后单用乙肝疫苗注射,抗-HBs产生较弱,起不到快速清除血中HBV的作用,若尽快给予HBIG,其优点是出生时高滴度的HBsAb,可以较早起到抗感染作用,这种被动-主动联合阻断方法,世界许多地区报道可有效阻断乙肝的传播。HBV宫内感染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阻断治疗的方法尚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结果料显示,两组预防措施均具有一定的预防HBV感染的作用,但以新生儿注射HBIG效果更为理想。但仍有一小部分小儿抗-HBs没有阳性,对这部分小儿应进一步查HBsAg,对HBsAg、抗HBs都阴性反应的小儿应及时加强补种疫苗,对抗HBs阳性的小儿也应0.5~1年检测抗体水平,对抗HBs水平降低和阴转的小儿应及时再次免疫,这也是截断婴儿再感染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刘婧.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临床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06:139.
[2]李小毛,施敏凤,杨越波,等.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HBV宫内传播的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2,10(1):63-67.
[3]朱启,于广军,吕晴,等.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2,40(8):470-480.
[4]连志洁.流行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5.
[5]周绍聪.病毒性肝炎防治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50.
该项目由意大利Lombardy州赞助,并由 5 个不同的公司和机构运用各自的技术优势协作开发。其中包括 3 家意大利纺织行业的企业,分别为丝线加工企业TORCITURA DI MENAGGIO公司、3D织物专业生产商GAETANO ROSSINI HOLDING公司以及全球领先的窄幅织物设备供应商COMEZ(科美斯)公司。另两家机构为意大利著名的纺织行业研究机构 ―― STAZIONE SPERIMENTALE PER LA SETA(丝绸实验中心)以及意大利最重要的组织疗法研究基地米兰Niguarda Ca' Granda医院,其中后者一直致力于人体组织的体外再生技术。此外,世界知名的糖尿病研究机构迈阿密大学糖尿病研究中心的首席科学家 ―― 来自意大利的Camillo Ricordi博士也参与其中。
2005年9月,时任迈阿密大学细胞移植科主任的Camillo Ricordi博士从一名去世的骨髓捐赠者体内提取出胰腺干细胞并将其成功移植到了一位女糖尿病患者体内。目前,胰岛移植被认为是一种有可能治愈一类糖尿病的可行性方法,其在临床上取得的成功目前已引起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同时也使人们对未来的研究充满信心。
相对于胰腺移植,胰岛移植有很多优点,但同时也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如何使移植的胰岛在植入体内快速适应并“扎根”。这个问题目前已经成为一项热点研究课题,提出的解决方案包括通过使用大分子物质以减少移植区的感染等。丝素蛋白是一种从蚕丝中提取的蛋白质,由于其广泛的生物相容性和缓慢降解性,已在组织工程学领域得到广泛研究。当前,丝素蛋白可以被塑造成多种形态(如薄膜、纤维、网材、织物、膜结构、纱线及海绵等),并且对多种细胞表现出了良好的适应性和附着性,有效促进了活体组织的修复。近一步说,其分子结构和表面特性使其拥有高度的生物相容性,其植入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植入体的感染几率。
“PANAGENESI”项目的目标是通过使用丝素蛋白可调管状支架的方法优化胰岛在受体中的“扎根”性,从而减少移植所需的胰岛数量并延长其存活寿命。
关键词:不良反应;白破疫苗;接种;护理
中图分类号:R186;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13-0166-02
白破疫苗主要为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其主要是由白喉类联合破伤风类的毒素原液加至氢氧化铝佐剂中制成的,主要用于经过白破疫苗全程免疫后儿童的破伤风、白喉来加强免疫[1]。白破疫苗接种后,会使机体出现免疫应答反应,但对于有过敏史、发热、严重疾病以及注射破伤风类或者白喉类毒素后出现神经系统反应者均禁用[2]。通常在注射白破疫苗后,受种者注射部位可能会出现疼痛或者红肿等情况,此外,还有低热或者发痒现象存在,通常无须处理,可自行消失;若局部有硬结存在,一般1~2个月便可吸收。本次主要对接种白破疫苗产生的不良反应原因以及护理有效方法探讨,现将全部内容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来我院接种白破疫苗加强免疫的儿童115例,其中男65例,女50例,年龄为6~8岁,平均年龄(7.18±0.84)岁。所有受种者均无禁忌证,未出现发热情况,身体状况良好。
1.2方法
1.2.1接种方法 本次所选115例儿童均接受白破疫苗接种。疫苗介绍:本次接种所用的白破疫苗是白破结合疫苗经破伤风类毒素原液以及白喉类的毒素原液结合加入到氢氧化铝佐剂当中制成的,属于一种乳白色且较均匀的悬液,其辅料主要包括四硼酸钠、硫柳汞、磷酸盐、氯化钠以及氢氧化铝。本次所用白破联合疫苗剂量为2.0 ml/支,所用剂量在0.5 ml/人。对于白破疫苗的存储,应遵循于2~8 ℃的环境中存放,同时还要注意避光,禁止冻结。
1.2.2不良反应 由家长所反馈的信息得出,在白破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中,最为多见的便是接种的部位出现热痛和肿胀,部分儿童的肿胀迁延整个上臂;此外,还有部分受种者出现精神欠佳以及倍感疲劳的情况;极少数出现发热或者其他的全身症状;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2 结果
2.1白破疫苗接种情况
①本次通过接种115例白破疫苗儿童l现,3例(2.6%)儿童出现轻微的局部疼痛和肿胀;精神欠佳、疲乏儿童1例(0.87%);1例(0.87%)儿童肿胀的直径高达5 cm。轻微肿胀的儿童3 d后接近消失;而肿胀较严重的儿童通过有效的抗过敏治疗后得到良好缓解。②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与受种者的个体化差异、气温、接种者的技术以及接种后活动的强度等关系密切。
2.2护理方法
2.2.1预检 在接种前,医生需对儿童的健康状况进行详细询问,包括既往接种破伤风、白喉类疫苗有无发生严重反应,是否存在接种禁忌证,即患有严重慢性疾病、急性疾病、发热等;已证实对白破疫苗的成分有过敏情况;注射破伤风或者白喉类毒素后出现神经系统反应;患有未控制的癫痫、脑病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待家长对白破疫苗接种事项详细阅读并确认无误、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再接种疫苗。
2.2.2接种时的护理 接种时,护理人员需对疫苗的名称、接种有效期、产品批号、药液的质量以及安瓿是否有裂痕的情况进行认真仔细查对。为避免吸附剂出现沉淀情况,在接种前需充分摇匀,使泡沫减少,应用无菌注射器对规定的剂量进行抽吸并排气;选取活动量较少的手臂(通常为左臂),注射的部位选取上臂外侧肌肉较厚的三角肌中心,进针的深度不可低于针头的2/3。应用酒精棉签消毒后待干;若儿童的注射部位的皮肤不洁净,则可实施再次消毒。以执笔式持注射器,快速垂直注射进肌内,无回血抽吸,均匀缓慢注入,拔针时要迅速,轻按注射部位1~2 min。结束注射后,嘱咐儿童及其家长需观察半小时,避免当日剧烈运动与清洗注射部位,多饮用白开水。由于夏季天热,使得疫苗接种后发生的局部不良反应较多,特别是白破疫苗,接种中心可避开夏季天气较热的时期,或者嘱咐儿童尽可能防止进行不必要的活动。
2.2.3接种后护理 通常轻微的肿胀无需处理。情况必要时可采取局部热敷,防止继发感染。接种后的当天或者接种后的2~3 d,若注射的侧局部出现红肿,且皮肤发亮,严重时于整个上臂扩展,可推测为血管神经性水肿,主要处理对策为实施抗过敏治疗。
3 讨论
免疫接种时出现的各种反应均在于个体化的差异,有些受种者无反应,而有些受种者则出现较严重的反应。白破疫苗中具有吸附剂,因而若使用前未将其充分摇匀,液体的浓度不均匀,在应用后极容易加重局部反应,或致使无菌性脓肿发生;此外,有研究指出,白破疫苗加强的次数愈多,受种者的局部反应会愈严重[3]。当采取肌内注射时,若接种较浅,极易导致无菌性脓肿,因而必须严格要求接种人员遵循疫苗接种的要求规范进行操作。除此之外,在天气较炎热的情况下注射,也极易增强局部反应;接种后,重度体力劳动以及剧烈的运动均会使反应加重,外加接种疫苗的均为儿童,与幼儿相比活动量通常较剧烈,极易出汗,因而会加重局部的反应和感染。对此,医务人员需防止在夏季进行白破疫苗接种,在接种时对儿童与家长耐心叮嘱,避免当日运动剧烈,以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能够最大程度降低[4]。同时,家长也需要对疫苗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正确认识疫苗的反应;接种部门需做好有关疫苗知识的宣教工作,例如书面告知、宣传板墙壁张贴[5]、宣传单发放等形式,使家长对此有一定的了解进而积极配合接种工作。在疫苗接种工作中,医务人员需具备专业的素养与丰富的知识储备,对工作经验及时总结,对家长耐心指导,并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使疫苗不良反应尽量减少,确保能够在减少疾病发生[6]、保障儿童健康的同时,积极完成国家规定的免疫计划工作。
参考文献:
[1]陈育红,高峰.接种前护理干预对儿童接种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5,23(26):223-223,224.
[2]吴勇.浅析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3):109-110.
[3]胡云峰.接种白破疫苗致过敏性紫癜合并紫癜性肾炎1例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6,22(1):78-79.
[4]黄文静,曾建蓉,李悦文,等.马铃薯外敷对小儿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3):1859-1861.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4
【摘 要】目的:探讨升阳益气、固肾化瘀方法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82 例慢性肾炎蛋白尿患者均为在2014 年9 月到2015 年2 月期间收治,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1 例和对照组41 例,观察组实施升阳益气、固肾化瘀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只采取常规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平均蛋白尿/24h 水平为(0.89±0.49)g;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5.85%,平均蛋白尿/24h 水平为(1.71±0.99)g(P<0.05)。结论:升阳益气、固肾化瘀方法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蛋白尿症状改善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 升阳益气、固肾化瘀方法;慢性肾炎蛋白尿;临床疗效
蛋白尿属于慢性肾炎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同时也是慢性肾炎重要诊断指标。蛋白尿症状在短时间内不容易完全消失,易反复发作。选择2014 年9 月到2015 年2 月期间收治的82 例慢性肾炎蛋白尿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并采取分组对照法研究升阳益气、固肾化瘀方法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
1.1 临床资料
选取于2014 年9 月到2015 年2 月期间收治的82 例慢性肾炎蛋白尿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43 例,女39 例,年龄为18~69 岁,平均年龄为(49.41±11.54)岁;病程为1~8 年,平均病程为(5.01±2.35)年;排除合并严重心脑器质性病变者、意识不清者,素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82 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1 例和对照组41 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抗感染、控制尿蛋白、平衡水电解质紊乱和改善微循环等常规对症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升阳益气、固肾化瘀法进行中药治疗,其药方组成为:黄芪30g,芡实、丹参、当归、党参和金樱子各15g,白术、莲子心、益母草和益智仁各10g,柴胡和天麻各6g。以水煎服,每日1 剂,分早晚服用。
1.3 疗效判定[1]
检测患者尿素氮、血肌酐及蛋白尿水平,评估本组治疗效果,①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蛋白尿/24h 低于0.15g,尿素氮、血肌酐恢复正常,或者下降超过30%;②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蛋白尿/24h 低于1.0g,尿素氮、血肌酐接近正常,或者下降15%~30%;③无效:未达到上述指标。治疗总有效率=(显效+ 有效)/ 总例数×100%;统计两组患者蛋白尿/24h 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17.0 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采用X2 检验,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5.85%,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蛋白尿/24h 水平
观察组平均蛋白尿/24h 水平为(0.89±0.49)g, 对照组平均蛋白尿/24h水平为(1.71±0.99)g。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尿蛋白在慢性肾炎发生时的持续阳性,不仅证实了患者的肾脏受损,也是加重其肾脏损害的重要刺激因素。中医学认为蛋白尿乃肾气不固、脾气下陷和痰瘀留滞所导致。蛋白属于人体精微物质之一,由脾胃所化生,封藏于肾[2]。慢性肾炎在中医学中属于虚劳、水肿和淋证范畴,是本虚标实之证,患者肾、脾、肺三脏器的淤血和虚损,是慢性肾炎发致病机制中重要环节,因此升阳益气、固肾化瘀可立法组方。
药方组成中,黄芪、白术和党参可补中益气、升清健脾,配合柴胡可使得患者气机通畅,促使有毒物质的排泄[3];黄芪、丹参能增强鼠肝白蛋白表达,平衡蛋白质的代谢,保护机体肾功能;而莲子心、益智仁、金樱子、芡实能涩精益肾,凝固蛋白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在慢性肾炎蛋白尿治疗中,采取升阳益气、固肾化瘀方法较常规西医治疗的疗效更佳,蛋白尿/24h水平较低(P<0.05)。由此可见,升阳益气、固肾化瘀方法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疗效理想,可显著改善患者蛋白尿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何志红. 白芍总苷治疗中等量蛋白尿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5):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