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医疗服务产业发展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12 09:06:4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医疗服务产业发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医疗服务产业发展

第1篇

健康旅游产业正在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成为增长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格局逐渐形成,涌现出一批健康旅游集聚区和特色品牌,如美国的重症医疗、日本的健康体检与癌症及心血管治疗、印度的心脏手术以及韩国的医疗美容等。据斯坦福研究机构数据,全球医疗旅游增速是旅游业增速的两倍。世界卫生组织(WHO)�t预测,至2020年,医疗健康相关服务业将成为全球最大产业,观光休闲旅游相关服务则位列第二,两者相结合将占全球GDP的22%。

问题及分析

我国国家政策层面,健康旅游正引来推进发展的空前利好时机:1.2017年国家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借鉴国际经验,推动健康旅游服务领域国际标准的制定和转化,提高我国健康旅游机构在国际相关领域的综合竞争力,打造一批国际健康旅游目的地等;2.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日深,沿线国家往来交流也日益频繁,将大大促进国际医疗合作、加速国际保险对接、刺激健康旅游的增长;3.国家提出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以满足不同层次医疗服务需求;4.中国政府正力促消费转型升级,提升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引导消费从海外回流至国内。上海具有得天独厚发展健康旅游的基础和优势:都市娱乐休闲旅游资源丰富、健康医疗服务体系完善、生物医药产业实力雄厚、中医药领域有特色等。早在2010年,当“医疗旅游”在绝大多数国内城市还只是个新名词的时候,上海由世博会产业促发,已经将之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纲要。经过七八年的发展,上海现已建设了上海国际医学园和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两大核心平台。

但目前,上海扮演更多的还是健康旅游输出地,从产业规模和国际影响力来看,健康旅游产业现仍处于蓄势待发阶段,产业能级还有待提升,发展面临障碍和瓶颈。

建议

综上所述,现提出促进上海高端健康旅游产业发展建议如下:

1.明确战略定位,制订上海健康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尽快明确上海发展健康旅游的战略定位、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任务、总体部署和实施路径,制订上海健康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并把原有规划中涉及健康医疗旅游的内容进一步做实做细。建议上海可以大型知名医疗服务机构为依托,发展大病、重病综合治疗类医疗旅游为主,以知名中医和大型中医医疗服务机构为依托,发展慢性、疑难病中医医疗服务为辅,吸引境外商旅客人为主,境内高端游客为辅,力争在若干年内成为国际健康旅游中心城市,行业发展的标杆。

2.整合既有资源,打造上海高端健康旅游产业集聚区。厘清健康旅游发展脉络与趋势,趋利避险,充分发挥资源与优势,实现既有资源的协作互补。建议上海结合健康旅游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配合上海总体的战略布局,利用好上海迪士尼园区、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张江科学城、浦东新区“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以及充分利用好崇明生态岛、郊野公园等上海自然资源等既有优质资源,借鉴国内外特色旅游品牌综合配套服务的开发模式,建设高端健康旅游产业集聚区,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形成集聚示范作用,为产业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聚焦产业体系,构建上海健康旅游服务链和监管机制。健康旅游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发展项目,需要考虑医疗资源、旅游资源、交通通信条件、环境因素等。建议上海借鉴国外成功模式,构建健康旅游完整服务链,强化顶层设计,从准入体系、评价体系、监管体系等方面制定健康旅游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实现有关政策之间的衔接联动。

4.结合上海优势,树立具有特色的健康旅游品牌。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发挥优势,构建具有治疗康复、保健养生、休闲观光等多元化、有特色的健康旅游产品,积极开拓高端市场,树立上海的品牌特色。建议可采用三步走方针:第一步,首先着力推动中医药和牙科等临床科室向外拓展;第二步,利用上海大型医疗仪器设备的特长,开展面向境内外游客的相应诊断和治疗;第三步,发展国际尖端医疗技术,开发针对重大疾病的全新药物,展现“人无我有”的终极优势,吸引全球健康旅游高端优质客源。

第2篇

【关键词】医疗卫生;结构调整;问题;期望

一、我国医疗卫生产业结构现状

我国的医疗卫生产业是个规模比较庞大的一个行业,其主要包括6个部分。第一,是医院或者是诊所等护理机构;第二。是以医疗保险为主的,其中主要是以政府的医疗保险为主,以商业医疗保险为辅的医疗行业;第三,是以医疗管理组织为主的医疗服务中间组织等,例如:PPO;第四,是以医疗设备为主的供应商,其中主要包括医用耗材和设备等供应商;第五,是以医疗生物为主的部分,主要是以药物和生物产品为主的行业;第六,是以医学教育机构或者是医药咨询机构为主的行业。一直以来,我国的医疗产业结构发展模式还不是很完善,其开放程度和融资格局都存在一定的封闭性,这几年,这种现象逐渐凸显,市场格局也逐渐被创新,现在主要是逐渐注重对医疗服务产业的格局和医疗保障体系的健全方向。现阶段,自从医疗改革之后,其新型医疗保健方案逐渐实施,其中,对于PE投资者来说,是充满商机的。例如,对于我国第一家并且规模很完善很大的医疗产业基金———建设银行,其在香港的全资子公司在国际进行建银医疗产业基金的建立。现阶段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还是相对缓慢的,但是存在很多的变化,其中,存在医疗设备行业对外依存度偏高的现象。因此,现阶段,很有必要加强医疗服务产业化健康快速发展,不断健全我国的医疗保健服务体系,规范医疗产业模式,不断推动我国的医疗发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对于现阶段的医疗体制而言,比较重要的内容是进行医疗服务产业化的发展,不断刺激我国社会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积极性,实现医疗供求平衡的目标。

二、近期医疗产业发展关键问题分析与解决建议

(一)政府主管部门推动产业标准的建立

医疗产业涉及多行业多领域,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和融合产业,涉及的各类标准复杂凌乱,后期应该在政府主导下,组织成立专业人员和机构,加快制定出相应的规范标准。

(二)加快专用传感器的研发及产业化

在我国医疗产业结构之中,医疗专用传感器或者是健康管理的传感器等都是属于医疗的核心技术。对于传感器而言,存在三个问题。首先,市场的无线网络环境比较复杂,其中主要是WIFI为主,2/3/4G移动通信网络为辅的的无线网络环境,因此,需要对具体环境的传感器网络通信的接口进行一定的开发,保证传输数据的及时性和正确性,保证信息处理的质量。其次,现阶段的传感器主要是利用私有协议与封闭专用平台之间的对接进行传输的,但是存在开放性差的问题,不具备行业认可的公用协议。现阶段,在车联网领域,对于公用协议的相关情况已经得到处理,我国移动互联网已经在几年前进行物联网终端的规范,同时,对M2M平台间数据通信进行一定的规范管理,对于终端进行WMMP协议的管理约束,同时,大力的对其进行推广,这点很有必要引进在医疗产业发展领域的专用传感器方面中;最后,专用传感器涉及的隐私信息比较多,我国的法律方面应该加大力度对其进行信息安全保护,对其进行保护体系的建立。以上的问题都可以在实施标杆项目过程中进行处理,因此,只有产业化是推动专用传感器发展的高效渠道。

(三)创新运营模式

我国当前的医疗就医模式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已经借助信息化方法进行就医,同时极大的利用互联网+应用进行医疗卫生体系的相关联系,特别实在进行稀缺的资源的利用环节进行生产力的解放,平衡了医疗机构之间的医疗资源的使用问题,不断创新医疗资源的分配模式,优化运营状态。因为互联网的平台时逼格思维开放的信息共享的平台,因此,应该对医疗卫生模式进行一定的改造和创新,充分的利用互联网的优点,从而实现医疗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政府应该在公共医疗服务行业进行医疗需求的引导和指引,从而促进我国医疗行业的发展。

(四)加快建设政府主导的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

现阶段,在信息充斥的现代化产业,医疗卫生系统应该引进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层进行医疗救治和服务,对医疗机构内部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和医疗卫生行业与社会公众互联网+平台、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平台进行一定的结合,便于医疗系统体系的完善,从而建立成一个比较完善的医疗数据逻辑视图。其中,政府进行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的管理工作是其比较重要的工作环节,该环节使将数据进行分散,利用核心模型进行数据的集合目的,特别是在各省市存在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就是一个很实际的应用例子,本文就以如江苏省人民医院为主进行阐述,该医院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的体系主要存在这个数据库,第一,相关人员的基本资料库;第二,重要的疾病和健康问题的文献和服务记录等数据库;第三,动态远程检测数据。该体系的建立为医护人员的信息查询工作提供方便,节约时间和保证信息的正确性,能够与被监护者或其家人通过互联网进行随时的跟进,保证信息的及时性。

三、我国医疗卫生产业结构调整期望

在当前的医疗产业结构发展中,主要存在以核心医疗机构为主导和以互联网企业为主导的医疗机构全覆盖模式的两种医联体模式。现阶段,以核心医疗机构为主导的医联体模式主要的调整方向是进行核心医疗机构的集团化方向,而以互联网企业为主导的医疗机构全覆盖模式的发展趋势主要是进行互联网的应用,其中,网上挂号就是最广泛的应用措施之一。江苏省人民医院现阶段,已经建立了医院集团,同时注重对社区医院的渗透。这两者发展模式都是比较复杂的,因为医疗本身具备的复杂性为两者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发展限制,当然,这也是新医改的重点发展方面。因此,医疗产业模式应该对以核心医疗机构为主导和以互联网企业为主导的医疗机构全覆盖模式的两种医联体模式进行一定的融合,以医疗系统框图为基础进行核心医疗结构的调整,同时要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作用保证信息准确性和对系统进行适当的重组。所以,政府应该保证顶层设计的质量,不断推广政策引导扶持力度,促进医疗核心机构的发展,调动医疗行业的积极性,使其不断进行创新和探索。总之,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中,应高度重视医疗产业模式的构建与完善。依据我国现有情况和资源布局,整合资源,大力促进医疗产业发展,均衡发展,完善社会医疗保健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艾伟强.初文章.中国医疗卫生服务统计的局限及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14,06:1080-1081+1083.

第3篇

关键词:健康产业集群;国际经验;发展启示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在美国、欧洲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力,在这些国家健康产业的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经超过15%,有经济学家将健康产业描述为接替互联网、股市、黄金、房地产之后的“财富第五波”[1]。相比发达国家而言,中国健康产业的发展仍停留在比较落后的水平。目前健康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仅仅为4%~5%左右,健康产业对现代服务业,甚至整个经济的拉动作用长期来看增长都较为缓慢。中国健康产业整体发展的落后将无法满足人口老龄化,以及随着收入不断上升而来的对健康产品和健康服务的需求。截至2014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此外,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上升推动我国健康观念的不断转变,由原先医疗卫生为主的被动型健康观念转向健身休闲、营养保健等主动性健康观念,这些消费收入观念的改变将为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2013年国务院发表了《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指出到2020年国家健康服务业的产业总规模要达到8万亿元以上,并发展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这意味着在国家发展战略层面首次将健康产业的发展确认为国家未来产业优化升级的一大着力点和经济增长模式实现向可持续发展转变的重要契机。作为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健康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将成为未来政府产业政策的重点所在①。

近十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发表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关于健康产业的研究成果。根据研究的主要关注内容来划分可以将国外学者的研究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末,这一阶段健康产业在多个发达国家逐渐兴起并快速发展。此时国外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健康产业发展过程中呈现的相关特征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总结,并试图建立基础的理论框架对健康产I的发展进行解释,这些研究包括:Chase-Lubitz[2]研究在美国医疗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美国健康产业的发展历程,及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美国医疗服务系统带来的影响。Relman[3]追溯了美国健康产业从初始的非营利性医院到市场化的健康服务提供机构逐步建立和发展的历史,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健康产业总体的发展方向。除了基础理论梳理之外,也出现了部分研究在企业管理的层面上讨论健康产业内部的管理手段等问题,如Bearden 等[4]研究了健康产业企业的债务管理相关问题,Koberg等[5]重点分析了健康产业中所出现的授权现象及其对于产业发展的影响,而Vandenberghe[6]的研究则利用比利时健康产业的案例证明了组织的文化、组织员工和组织文化的相互契合会影响组织内部员工的离职率。

2000年之后的研究相比之前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转向。2000年后,多数发达国家健康产业的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此时学界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围绕“如何提高健康产业的效率”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这些探究从内容来说又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研究分析新技术或新方法在健康产业企业管理当中的应用以及对健康产业带来的影响,如:Devaraj等[7]分析了信息技术在健康产业当中的应用及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Kumar等[8]研究了采购绩效管理系统在健康产业当中的应用,试图通过相关的分析促进健康产业管理效率的提高;Gary[9]分析了即时生产的管理方法在健康产业的应用当中所受到的来自公共政策或产业生产流程中的阻碍,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Sehwail等[10]、Taner等[11]、Delli Fraine等[12]都分析了六西格玛技术在健康产业企业当中的应用。第二类的研究关注的是除企业内部措施之外其他的外生因素对健康产业企业整体发展情况的影响,如Choi等[13]分析了美国HIPAA这一政策的外生冲击对健康产业整体带来的挑战。综合国外的研究情况,不难发现这些研究往往对健康产业微观层面上的企业发展情况有非常详实的描述和理解,但很少对整个健康产业内在发展机理、可行的发展路径加以讨论。

国内直到2000年才开始出现一些报刊杂志文章对健康产业发展进行关注,这与健康产业的发展步调基本一致。总结来看,目前国内的研究所处的阶段有点类似于国外2000年之前所处的阶段,相关的研究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主要集中在对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及案例分析的探讨。例如张再生等[14]、胡琳琳等[15]、张俊祥等[16]、丘彩霞[17]、王烨[18]、王晓迪等[19]、任静[20]等,这些研究都关注中国整体健康产业的发展现状或未来的挑战机遇。除了关注国家层面健康产业的发展之外,还有部分研究对区域健康产业发展的现状给予了关注,包括王波等[21]、郭艳华等[22]、李龙等[23]、马佳[24]等研究。第二类的研究将重点放在对国外健康产业的发展经验进行总结上,试图通过这一工作为中国的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这些研究包括宫洁丽等[25]、张艳等[26]、王禅等[27]、邵刚等[28]。第三类的研究从研究内容上来看已经较为靠近国外2000年后的研究,着重思考健康产业发展的战略和提高发展效率的可行性措施,但总体数量仍较为有限,且主要关注区域产业层面的发展而不是微观企业的战略,代表性的研究包括刘青松[29]对健康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的研究、张再生等[30]对老年健康产业发展思路和对策的讨论以及魏巍[31]基于产业价值链共建的视角对体育产业与健康产业协同发展的可能性模式的探讨。

美国医院有限公司在纳什维尔地区的成立带领着整个地区进入了健康经济时代,其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其对整个地区健康产业初始人力资源的培育:美国医疗有限公司很多高管在离职后凭借工作期间所积累的工作能力及关系网络继续留在纳什维尔都市区创业,这些高管创办了更多的医疗服务机构。不断涌现的创业活动使纳什维尔地区健康产业逐渐形成巨大的网络效应,集聚带来的规模经济和知识溢出成为纳什维尔健康产业的重要吸引力。大量健康产业企业在纳什维尔创立,原本位于其他地区的医疗企业在规模经济带来的极大外部溢出效应吸引之下,不断迁移至纳什维尔,在这些基础之上纳什维尔都市区健康产业集群逐渐发展成熟。

目前来看纳什S尔健康产业集群已经发展成为国际知名的医疗保健产业中心,也已经成了带动美国纳什维尔都市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根据相关统计数据,2008年纳什维尔健康产业集群就业总人数共计11.3万人,占都市区非农业总就业人口的15%;从2004年到2008年,健康产业就业人口增长了20.3%;健康产业从业人口的平均工资水平为52773美元,远远高于整个纳什维尔都市区39280美元的平均水平;健康产业的就业人员在2008年一共创造了234亿美元的个人收入,相当于整个田纳西州的6%以及整个纳什维尔都市区的22%②。目前纳什维尔产业集群内部各个环节及其主要的经营内容如图1所示。

通过图1 的分析可以看出,纳什维尔健康产业核心环节主要是进行健康服务的提供。目前该地区分布着近2900家医疗服务机构,主要有健康管理及咨询企业和医疗保险公司两类,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健康产品制造、销售企业以及一些进行零售的药房。纳什维尔健康产业集群的研发环节中最重要的机构是企业内部的R&D部门,它们是最为重要的科研力量来源,而分布在该地区的高等教育机构及相关科研机构也成为了企业研发力量的有力补充。

纳什维尔健康产业集群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所吸引到的数量庞大的国际性领先医疗保健企业总部。目前该地区拥有300多家重要健康企业的企业总部,这些企业覆盖了临床研究、健康信息技术和生物工艺学等多个方面,主要承担的职能是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这些企业总部及其对应的职能创造了纳什维尔地区庞大的IT、法律、房地产、金融、咨询等专业服务市场。围绕这些企业总部,纳什维尔地区分布着250多个提供专业技术的服务机构。这些机构所提供的专业化的服务主要由企业总部进行购买,用于保证企业的日常运行并促进企业进一步的发展。随着这些专业化服务机构集群的逐步成熟和发展,其所提供的专业化服务本身也成为了纳什维尔集群发展健康产业的独特优势之一。

2.2 迪拜模式

与美国纳什维尔模式主要通过市场主体之间相互竞争,形成上下游垂直联系从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途径不同,迪拜模式则更多体现了政府以及公共管理部门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02年阿联酋王子宣布投资18亿美元建设迪拜健康城(Dubai Healthcare City,DHCC),并设置迪拜健康城管理委员会(Dubai Healthcare Regulator, DHCR)负责健康城的运营和管理。迪拜健康城位于迪拜河左岸的市中心区域,距离迪拜机场4公里,距离繁华的商业中心仅五分钟步行距离。目前健康城的占地面积为0.38平方公里,已经有两家医院、120多家门诊医疗和诊断实验室进驻,吸引了超过4000位有医护资格的专业人才在此就业。2014年健康城新增了748名有资格证的医疗工作者,符合资格的医疗工作者总数达到4534名;成立了一所新的医药和健康研究大学及一家新的医院;为超过30个国家的医生引进了在线检查系统。2014年年底一共有120万病人到健康城就医,相比2013年的100万人次上升了20%。其中,15%的病人的主要目的为医疗旅游;另外,在这些医疗旅游游客中,有48%是来自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由AC Nelson为健康城所开展的市场调查显示,顾客满意度达到了89%③。随着迪拜健康城的发展,健康产业成为了阿联酋摆脱石油出口这一单一资源依赖型经济发展方式、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转型方向。

按照迪拜健康城管理委员会的长期规划,健康城要建设成为依赖医学研究中心、常规性医疗服务、替代性医疗服务、相关支持系统服务、自由贸易区及疗养度假社区六个功能业态的健康产业综合发展区域,在满足高端旅游消费者的同时吸引高端医疗服务机构的进驻,其内部产业环节及其发展情况如图2所示。

在产业环节的设置方面,迪拜健康城最大的特点在于对研发环节的重视,这种思路贯穿了健康城从开始筹备到后续发展的整个过程。健康城最先引进的项目就是与哈佛医学国际部的合作项目,以研发为旗帜开启了全面发展的序幕。目前健康城在医学研究上的合作伙伴包括哈佛医学国际部、波士顿大学牙科医学研究实验室等全球领先的医疗研发和教育机构。此外,健康城利用宽松自由研究环境的打造以及世界领先的医学仪器的引进不断吸引有名望的科学家到此开展研究。健康城核心环节的产业活动提供常规性医疗服务、替代性医疗服务及度假疗养社区三类主要的医疗服务,各个类型内部又包含了多种选择,这种“广泛选择”的发展思路充分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偏好,保证健康城能够吸引不同类型的大量消费者,保证发展初期阶段门槛规模的实现。而健康城高端定制性的服务机构也成为了吸引高端医疗旅游人群的重要亮点。除此之外,健康城还会为重点客户提供一站式全包服务,签证及政府相关文件都可以委托给专职人员进行办理。针对高端人士的紧急医疗需求,健康城甚至增设了直升机等定制型服务。与研发环节和核心环节配套,健康城的支持环节主要包括相关服务机构和管理中心政策支持两种类型。

2.3 两大模式的对比

第4篇

关键词:“互联网+” 医疗健康产业 发展现状 路径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医疗健康产业的概念

狭义的医疗健康产业指医药产销及医疗服务自接相关的产业活动,总体分医药工业和医药服务,其中,医药工业包含五大子行业,医药服务包含医药商业、研发外包、医疗服务。

广义的医疗健康产业则是指维护健康、修复健康、促进健康的产品生产、服务提供及信息传播等活动的总和。大健康产业由医疗性健康服务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部分构成,已形成了四大基本产业群体: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与此同时,我国大健康产业的产业链已经逐步完善,新兴业态正在不断涌现。健康领域新兴产业包括养老产业、医疗旅游、营养保健产品研发制造、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制造等。

(二)“互联网+医疗”产生的背景

随着“十三五”规划“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健康医疗产业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事实上,从全球范围看,医疗健康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而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民众对医疗健康的重视程度也日渐提升,中国的医疗健康产业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我国庞大的人口总量和社会日趋老龄化也为医疗健康产业提供了极具潜力的市场。而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以及生命科学领域研究和临床应用等的不断突破,则在提升医疗水平和健康管理能力、提供技术保障的同时也给医疗健康产业带来新的变革,医疗器械、养老服务、医药电商和移动医疗等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三)医疗健康产业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发展机遇

一是政府引导发展。“十二五”以来,我国卫生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居民疾病经济负担进一步减轻,国民健康水平总体上处于中高收入国家水平。“十二五”期间政府也大力引导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促进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也明确指出:“十三五”期间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二是健康产业需求巨大。从发展形势来看,未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仍将保持上升走势,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同时,我国居民健康意识在不断提高,对健康服务的消费意愿也日益增强,居民收入的增加和健康意识的日渐增强共同催生了巨大的健康市场

三是人口老龄化。在老龄人口中,空巢老人、失能老人、慢性病老人等医护需求高的群体占据较大比例,人口老龄化对医疗健康产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利润增长点。在医疗器械方面来说,针对老年人的家庭病床护理、老年康复中心的各种器材、保健器材等都是医疗健康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在食品方面来说,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营养食品等也是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二、“互联网+医疗”在大健康领域的作用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多领域技术与医疗领域跨界融合,新兴技术与新服务模式快速渗透到包括预防、诊断、治疗等在内的医疗各个环节,给人们就医习惯、就医方式等带来重大变化。

(一)有利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在线咨询和远程医疗借助互联网实现有限医疗资源的跨时空配置,突破了传统的现场服务模式,使医疗资源匾乏得以缓解。在线健康咨询服务可有效解决患者看病无序现象,通过建立疾病数据库和整合医生资源,将需要到医院就诊的患者导诊到相应的部门。在远程医疗方而,可在医院内部和医院之间联网实时共享相关信息,有望改善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困局,充分利用稀缺的医疗资源。

(二)重塑医院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医院通过移动应用增强与患者的实时互动,有利于完善医疗服务环节。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医院通过开发手机App软件,将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等传统服务全部在移动互联网实现。患者通过移动应用可实现自助旌拧⒚耪锖妥航煞选⒓觳楹突验报告查询、专家排班等信息查询及满意度评价等,不仅解决了挂号、候诊、缴费时间长和就诊时间短等问题,而且增强了获取服务的便利性,提升了满意度。

(三)有利于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和合理就医,实现分级诊疗

大医院的拥堵很大程度上卡在了慢性病这一领域。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对慢病群体进行管理,包括可穿戴设备,远程医疗等技术手段,可合理分流患者,实现分级诊疗。单从互联网医疗角度出发。拥有大量、优质的医疗资源仅仅是分级诊疗的基础性资源,提高医生接诊效率的模式才是关键,慢性病管理可以有效利用互联网医疗的大数据优势,实现分级诊疗。

三、“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现状

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当下.医药电商和移动医疗无疑成为互联网与医疗健康产业相结合的典型代表,既是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重点,也代表了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更是当下资本市场的投资热点。“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在为大众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医药电商和移动医疗也给传统医疗健康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市场前景值得期待。

而得益于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医疗器械行业已逐渐成为医疗健康产业中一个较为独立的分支,市场潜力巨大。有相关专家指出,医疗器械是医疗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超过千亿元,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不过,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还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但同时也面临着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医疗设备发展不足的困境。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产品处于产业中低端环节,与全球龙头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等问题,未来发展高附加值产品、推动高端医疗设备的国产化将成为国内产业发展的重点。

再以养老服务产业来说,自2000年开始我国已步入老龄型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与此同时,养老服务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投资机遇。

不过,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配套服务设施不足、服务体系不健全、观念不到位、资金供应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为此,我们应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模式和经验,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四、健康医疗产业的未来发展路径

(一)医疗健康+养老

2015年11月国务院转发了《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国家大力提倡医养融合,就是为了使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楼上养老,楼下看病”的医养结合模式优化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提高了养老院的入住率,同时也减轻医院病床的压力,使老人足不出户也能得到诊疗和护理的服务。发展医养结合,强调的就是医疗和养老的有机衔接和融合发展,一方面可以优化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将集中在大医院或者长期在大医院住院的老年人逐步引导到康复医院、护理院或者有医疗服务能力的医养结合机构,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的压力:另一方面,通过支持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等措施,让一些有医疗护理需求的老人根据健康情况和自身l件在医养结合机构中接受服务同时,加强对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老年人提供所需的基本健康管理服务,逐步建立起“治疗在大医院,康复和护理在医养结合机构或养老机构”的综合连续的服务模式。

(二)医疗保健器械家用化

根据9073养老模式来看,今后的养老模式主要是社区养老,97%的老人都会通过社区居家来养老,国家也提倡社区养老,要把医疗健康与养老相结合,未来的医疗器械向家用化发展是健康医疗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家用医疗保健器械产品实际上是一种普及化的小型医疗保健器械,具有一定预防、诊断、保健、治疗、辅助治疗、康复等作用,这种产品适合于家庭及老年人家居使用。家用医疗器械操作方便简单、安全可控,方便实用,特别是对于一些有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家庭更是不可或缺。随着生话水平与生话质量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自我保健,家用治疗仪、家用检测器械、家庭护理器具、家庭保健器械、健康远程监控预警、家庭医疗康复器具等各种自动、半自动的电子家用医疗器械今后也将成为普通居民家庭消费的一部分。

第5篇

关键词:互联网+;医疗资源;效率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4.001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资源配置和广大民众就医需求的矛盾日益尖锐,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智能硬件终端普及、传感器技术进步、互联网基础设施改善,互联网医疗成为未来医疗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 “互联网+”行动与医疗资源配置效率改进研究产生背景

我国目前整体医疗服务行业环境仍存在较大挑战,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推广在线医疗卫生新模式。

1.1 互联网+医疗相关概念界定

(1)“互联网+”:通过互联网提供或改善卫生服务与信息交流,不断推动互联网创新技术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广泛形成以互联网为基本平台的创新技术与效率变革的经济社会发展新样态。

(2)“互联网+医疗”: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远程会诊及远程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医疗服务。

(3)移动医疗:运用移动通信技术――如PDA平台、移动终端和卫星通信数据来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服务,深入到移动互联网领域,以基于安卓和iOS等移动终端系统的医疗健康服务类App实践应用为主体。

(4)远程医疗:以计算机技术、遥感、遥测、遥控技术为载体,充分发挥高端医院或专业医疗优质资源,辐射支撑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的边远区域、海岛或流动舰船上的伤病员,实现远距离诊断、治疗和咨询服务。

(5)网络医院:田军章(2016)认为网络医院是以医疗机构为依托,通过互联网信息化技术,构建医疗机构之外的服务对象开展专业在线互动诊疗、咨询预诊等远程服务的互联网医疗平台。

1.2 “互联网+”行动与医疗资源配置效率研究背景

医疗服务,特别是我国的医疗服务具备互联网入侵的所有特征:大空间、低效率、多痛点、长尾特征。

1.2.1 医疗服务空间巨大

2014年我国卫生费用总支出将近3万6千亿,近10年来,一直保持近20%增长速度,预测2020年中国医疗卫生健康产业规模将达到8万亿。

1.2.2 医疗服务效率低下

根据彭博社的世界各国医疗系统效率排名,在被调查的500万以上人口,人均GDP至少5000美元,预期寿命至少70岁的47个国家中,中国排名第36。

1.2.3 医疗服务痛点较多

从患者角度,看病难、看病贵是一个长时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院内医疗服务质量低下,院外跟踪病情空白问题凸显;从医生角度,医患矛盾日趋尖锐,医生职业工作强度大、收入较低、风险较高。从医院角度,三甲医院超负荷运营,医疗被迫扩张成管理难度加大,而另一方面基层医院门可罗雀,医疗资源大幅浪费。

1.2.4 医疗服务长尾显著

我国人口空间分布呈不均匀态势,存在大量长尾人群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三甲医院分布格局过于集中,多数高端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少数城市,大部分地区罕见病难以满足治疗需求;卫生部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同2009年版对比,药品品种增长迅速,药品产品数量惊人,仅2013年,就批准药品注册申请416件,新药长尾特征明显。

2 “互联网+”行动与医疗资源配置效率现状分析

吉林省拥有相对完善的医疗基础设施和保障体系。截至2015年末,全省有卫生技术人员15.09万人,实现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100%,但在全国互联网医疗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面临着融入全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与升级问题。

2.1 吉林省互联网+医疗发展现状

2.1.1 政策环境

吉林省于2016年4月26日《关于积极推进吉林省“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强调完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吉林省医疗健康信息平台,促进区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监管和综合管理等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推进我省优质医疗资源、居民健康、医疗档案等信息共享。推动吉林省人民医院及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第二医院、第三医院等大中型医院开展在线预约门诊、远程医疗、健康管理等业务。加快智能心电监控、生物芯片、智能眼镜、智能手环、嵌入式人体传感器等可穿戴设备产业化。鼓励省内医疗健康企业与百度、华为等互联网龙头企业开展合作,运用大数据、云技术等开展健康预诊、实证服务,实行长期跟踪、定期更新、预测预警等特色化管理服务。

2.1.2 医疗状况

智慧医疗未来强调协同统筹平台和运用平台形成不同区域间的互相联通。当前吉林省正在积极打造医院信息化三级管理平台,省、市、县三级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与公共卫生服务和医院有机结合;吉林省民营医院部分已开设远程诊疗中心,对接优质资源;长春北部建立了全国区域性数据中心。

2.1.3 存在问题

吉林省互网医疗产业发展起步较晚,目前发展主要集中在医院信息化建设这一初级阶段,医院联网服务形式主要表现为网上挂号、预约问诊等基础服务,对“互联网+”深刻含义的正确理解和逐步实现对当前吉林省互联网医疗发展非常重要。

2.2 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国际经验

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互联网医疗产业距今已发展多年,拥有比较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布局。通过借鉴国外先进发展成果和经验,增强我国在互联网医疗发展领域的预见性、先进性和创造性,有助于我国的互联网医疗产业良性健康发展。

2.3 吉林省与国内其他地区比较分析

吉林省近年来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也取得了可喜成果,但与浙江等省相比,互联网医疗发展模式和现状,医疗资源配置与互联网结合都有待进一步发展。

3 “互联网+”行动与医疗资源配置效率改进对策及建议

吉林省互联网医疗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问题,包括目前移动互联网医疗产业的技术难题、商业模式建构以及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供不应求等问题,拟解决病患信息不对称、医疗资源浪费、增加医院社会效益、包括缓和医患之间尖锐矛盾等问题。

3.1 互联网+医疗发展模式

随着医院信息化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医疗在线服务行业逐渐崛起、医疗服务开始由PC端向智能移动端的转变,并形成五种发展模式:互联网+医院形成智慧医院;互联网+硬件形成智能可穿戴设备;互联网+医药形成医药电商;互联网+保险形成个性化商保服务以及互联网+基因形成精准医疗。

3.2 “互联网+”行动与医疗资源配置效率改进策略

(1)在医院方面,建设智慧医院。加强医院与科技公司合作,从多个维度构建基于诊疗病例和持续监测的病患数据,通过智能算法和数据挖掘形成精准、高效的诊疗实证,形成诊疗方法论上的创新,实现移动全流程无纸化、智能指引信息透明化、挂号费用优惠差异化、支付方式多元化、安全部署独立化。

(2)在患者方面,优化App界面及环节构成。可参考“掌上浙一”APP软件将界面分为手机挂号、智能分诊、取报告单、医院导航、健康资讯等板块的做法,让患者根据人体模型选择不舒服的部位,显示相关部位易发疾病及主要症状和伴随症状,使患者能够进行初步自诊,并提供相应医院及科室建议,进行线上智能分诊,完善“就诊卡”模式并拓宽服务,延展至院内可能活动,开设支付宝就诊预约、就医流程指导、医药费移动支付等功能。

(3)在制度方面,建立健全医疗纠纷责任认定制度。将责任具体化,明确到医院、个人及第三方平台,建立医疗纠纷调解机构或部门,进行赔偿判定与事后调解,重塑公信力,缓和医患矛盾。

(4)在信息方面,建立信息联网云平台。可参考浙江省中医院“医联体”云平台,整合优质资源、有效分配,通过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线联动的分级诊疗,建立有效机制与法律法规以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加强信息提供与使用的监管与约束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5)在药企和保险公司方面,利用互联网技术共享院内、院外可持续监测的大样本数据,辅助医药企业有针对性的药物开发,为保险公司提供可供追溯的客户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医疗及社会资源配置合理化。

4 结语

在互联网医疗产业中,我国医疗行业蕴藏着重大技术创新等巨大的潜力,国内也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作为发展经济和保障民生的重点行业,创新发展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模式一定会对未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医疗卫生发展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孙国强,由丽孪,陈思等.互联网+医疗模式的初步探索[J].中国数字医学,2015,10(6):1518.

[2]王晶,朱慧颖.“互联网+医疗”重构医疗五大产业链的分析[J].互联网医疗中国会.互网天地,2015,(08):15.

[3]闵杰.互联网+医疗的探索与痛点[J].吉林医学信息,2015,31(4):2729.

[4]方诗旭.“互联网”医疗:打通健康干预全过程[J].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广州智慧城市分院.世界电信,2015:5762.

第6篇

摘要:基于“互联网+”新型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分析传统医疗服务模式不足之处,提出健康信息惠民计划、智慧医疗行动、公共卫生信息化、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医疗行业监管与信息标准及继续医学教育模式等新任务。结合相关保障措施,充分发挥互联网等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作用,加大拓展互联网与医疗卫生行业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实现健康信息的有效整合,推动医疗行业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ternet +" of the new medical service model, analyze the deficiencies of traditional medical service model, new tasks such as the health information Huimin plan, the wisdom medical action, the public health information, the health big data management, the medical industry supervision and information standard and the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model are proposed. 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t security measures,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Internet technology in the medical field, increase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integration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healthcare industry, achieve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health information, promote the medical industry interoperability and business collaboration.

P键词: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模式;服务任务

Key words: Internet+;health care;service model;service task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8-0056-03

0 引言

自党的十五中全会明确将“互联网+”行动计划作为未来发展战略,“互联网+健康医疗”便逐渐成为我国医疗行业发展的新方向。2016年6月24日“首届国际互联网医疗大会暨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在乌镇召开,对医疗、医药、保险等产业链各节点及线上线下更有效率地融合,如何使相关政策、行业标准的推出与产业创新更好协同,如何有效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互联网+健康医疗”新型服务模式有利于改善医疗质量、减少患者入院率、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效率[1],是我国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和支撑,其对于我国建设跨地域、跨机构就诊信息共享的区域医疗联合体有着较强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本论文首先分析传统医疗服务模式结构及其不足之处,再论述“互联网+健康医疗”的服务模式优势及其所进行的任务,通过与传统医疗服务模式进行对比,阐述“互联网+健康医疗”模式的价值。

1 我国传统医疗服务模式

1.1 模式结构

我国传统医疗服务模式是以医院为中心的星型结构(如图1),医院处于中心地位。药企、医疗器械、保险公司、医保等机构以及患者、其他医疗服务都围绕医院展开。从检查、科室就医,处方药,患者就医流程都由医生主导,医患信息不透明。另外,政府对于医院财政支出不足,而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现今的医保资金难以满足逐渐增加的参保人数需求,所以医保资金的压力逐渐转移到医院。第三,处方药作为医院收入的一大来源,也是一定程度上掌握在医院手里。

1.2 传统医疗不足之处

传统医疗服务模式中,由于资金流、信息流以及物料流等以医院为核心环节,其他各环节信息流通不畅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引起以下诸多弊端。

首先,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由于三甲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和资源的虹吸效应,优质医疗资源过度集中于大城市,基层医疗人员数量不足、诊疗水平达不到标准,导致“乡镇医院无患者可医,大医院人满为患”。

再者,就医方式效率低,就医体验“三长一短”,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导致医患关系紧张。且仅有单纯的院内服务,缺乏院后服务。

其次,政府财政支持不足,医保缺口明显。目前医院正常运营大部分资金来源于自身盈利,但其本质的公益性又使得收入有所限制,加之政府的宏观调控,使得医院处于两难境地。

导致这些弊端本质在于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同传统医疗服务所提供的资源不对称,无法满足当今人们需求变化的节奏。

第7篇

记者从前不久召开的朝阳区“两会”新闻会上了解到,2012年,朝阳区级财政收入继续稳坐全市头把交椅,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全市首位,CBD、电子城、奥运三大功能区占朝阳区GDP、财政收入比重分别达到90.2%和88%,增长带动能力不断提升。在今年的“两会”上,朝阳区更进一步提出未来将把农村地区发展与“十大发展基地”建设有效衔接,“十大发展基地”未来五年意向性信用投资将达500亿元。

财政收入继续领跑全市

2012年,朝阳区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全市首位,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超过3600亿元,同比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11%,高出GDP增速1个百分点;实现区级财政收入348.6亿元,同比增加10%,位居全市十六区县之首,继续领跑全市。

经过一年发展,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转型发展的重大挑战,朝阳区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金融、文化创意等重点产业增势明显,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批发零售业等传统产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巩固,增强了区域经济抗风险能力。

朝阳区三次产业结构达到0.04:9.96:90,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12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高技术产业实现收入分别增长10%、20%、8%和5%,金融业对全区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达到21%。国际商务和贸易功能更加完善。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1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0个,实际利用外资和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20.9%和5.5%。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57%。

“近年来,朝阳区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县功能定位,坚持城乡统筹,努力增收节支,强化预算管理,稳步推进财政改革,地方财政收入稳步增收态势不断巩固。”朝阳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拥有北京CBD、电子城西区等重点产业园区的朝阳区近年来不断刷新财政收入的记录,2006年朝阳区财政收入在北京市各区县中率先突破100亿元大关;仅历时4年,朝阳区就在2010年实现财政收入总量翻番的成绩,财政收入继续突破200亿元大关;仅仅过了一年,朝阳区地方财政收入就突破300亿元,达到316.8亿元;今年,朝阳区财政收入增幅又实现了10%的平稳增长。

据介绍,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其主要原因是近年来朝阳区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以商务、信息、科技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持续较快发展,各类金融机构加速集聚,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及其他战略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才使得朝阳区财政收入结构呈现出多点支撑、持续增长的局面。

“十大发展基地”建设步伐加快

2012年,朝阳区“十大发展基地”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CBD核心区公共配套设施等一批项目开工,国家广告产业园等一批重点工程竣工,温榆河生态绿色休闲区、CBD—定福庄国际传媒走廊、东坝国际商贸中心区等区域的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功能区多点支撑、协调联动的空间布局特点进一步显现。

记者了解到,2012年CBD、电子城、奥运三大功能区占朝阳区GDP、财政收入比重分别达到90.2%和88%,增长带动能力不断提升。

CBD功能区产业培育成效明显,营业收入突破1万亿元,中心区吸引注资过亿企业49家,国家级示范中央商务区称号申报完成,核心区52万平米公共配套设施土方工程基本完成,产业空间加速形成,东扩区智能电网科技研发交流中心、北京联大商务学院、国华第一热电厂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电子城功能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总收入超过3500亿元,增速居中关村各园区之首,引发科技等300多个项目和企业,北扩区规划局部调整获批,新增产业空间150万平米,大望京25%的建设项目实现封顶;奥运功能区核心功能开始显现,吸引北京中网公开赛体育推广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全年成功举办各类活动近1000项,接待游客数量增长8%,旅游会展功能特色明显,管理机制、环境建设、场馆资源利用同步深入,荣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今年,朝阳区将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聚焦重点功能区建设、重点产业发展,提速金融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增强现代服务业竞争优势,发展新移动通讯、新能源、新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调整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CBD国际金融城建设将进一步加快,吸引金融租赁、消费金融等新兴金融机构入驻,促进金融与重点产业的融合发展。同时促进文化、科技、会展、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逐步把电子城、大望京打造成为首都科技文化商务融合发展的示范基地。

记者了解到,2013年朝阳区“十大发展基地”建设将全面提速。三大成熟区域将以项目建设和品牌培育为重点。CBD功能区将重点确保核心区、东扩区、中心区重点项目建设,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中信、阳光财险等15个产业项目将陆续开工;奥运功能区将重点打造文体会展品牌,全力推进国家级文化体育创新示范区建设;电子城功能区着重加快大望京科技商务创新区建设,提升科技创新优势。

此外,朝阳区将以土地开发、政策引导和招商引资为重点,推动金盏金融服务园区等在建区域的功能培育,拓展新的增长空间,加快民航清算中心等项目的前期手续办理。抓好第四使馆区土地一级开发,力争东坝国际商贸中心区控规获批。抓住中关村科技园区空间调整契机,加快垡头环渤海总部商务基地的规划编制和报批,促进焦化厂北京国际文化城等重大项目落地。CBD—定福庄国际传媒走廊的规划编制、温榆河生态绿色休闲区规划研究等将在年内完成,推进功能区的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

变“等投资”为“找投资”

去年一年,朝阳区统筹区域产业政策,充分发挥区产业促进领导小组综合办公室作用,制定并印发了金融、现代服务、高新技术、文化创意、农村地区产业5个新三年行动计划,量化年度任务指标,强化转型发展落实力度;调整完善了11个产业促进政策,修订了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以及中小企业、节能、楼宇奖励等8个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并出台了支持企业上市、促进国家广告产业园发展等专项扶持政策;产业引导资金总体规模超过6亿元,目前已安排金融业专项资金9289万元,其他产业资金也已陆续拨付。与此同时,创新产业促进模式,探索设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形成了《朝阳区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管理办法》初稿。

在制定全区融资工作方案、对接各项目资金需求的基础上,朝阳区还以创新融资模式为重点,加强融资协调与服务,为区域重点项目提供资金支撑。以孙河基础设施项目为试点,尝试开展BT模式融资;与农行北京分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五年将向十大发展基地提供不低于500亿元的意向性信用支持。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的工作任务,我们以全力确保经济增长为重点,创新工作方法,抢抓机遇,全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朝阳区发改委负责人介绍,为了全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确保完成全年指标任务,今年朝阳区主要通过创新税源建设的方法来确保财政增收,“具体做法就是充分发挥区税源建设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职能,完善了部门会商制度、重点企业‘一对一’服务制度、街乡片区联系制度、税源奖励制度、税源周刊制度等。”

据统计,2012年,朝阳区共走访重点企业285家,通过实地解决企业需求,促进存量税源的增长;同时,开展全区产业用地、可改造办公用房调查,通过跟踪服务和空间对接加速在谈项目落地并形成税源贡献,并针对企业需求进行“一事一议”吸引企业落户,1-9月全区新增税源企业实现区级收入1亿元。

此外,通过转变投资管理理念,朝阳区变“等投资”为“找投资”,确保了投资规模稳定增长。发改委、住建委、CBD管委会等14个牵头单位分别制定投资促进方案,集中推动各领域重点项目开工;建立了区政府投资督查机制,促进投资计划、预期目标的落实;强化了与市、区部门的沟通联络机制,加大协调力度,努力做到应统尽统;建立了委内投资统筹推进工作机制,确保投资指标任务的落实。

去年以来,朝阳区不断加快推进重点工程及大项目投资,协调市发改委对CBD核心区已出让的9个地块项目进行专题调度;梳理上报10个拟争取中央企业投资的项目,总投资约512亿元;梳理上报6个区域内中央企业拟投资建设重大项目,总投资约172亿元。

另据了解,朝阳区还通过积极争取中央和市级资金支持,减少区级投资比例。目前,已争取到万亩造林工程、朝阳区第二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工程等4个项目中央、市级资金共计2.15亿元。

今年,朝阳区还将重点抢抓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调整方案获批的机遇,加快推动垡头、电子城北区等政策区的规划报批、产业引入、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推进科技与商务的融合,利用中关村政策机遇,结合朝阳区商务服务优势,重点吸引、培育一批科技商务领军企业,形成独特竞争优势。

农村地区是今年发展重点

与往年相比,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地区将是朝阳区今年发展的重点地区。“我们将落实十关于新型城市化的精神,探索朝阳农村实现新型城市化的路径,引导基础设施、产业项目、公共服务向农村地区倾斜,在创造新的增长点的同时,为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朝阳区发改委负责人说,农村地区既是当前发展的难点,也是未来增长潜力所在,朝阳区将充分利用和整合农村地区发展要素市场,完善“五轴三带”要素通道建设,在更大范围、更大市场配置资源要素,全面推动城市化进程。

目前,朝阳农村地区后发优势已逐步显现,朝来科技产业园等30多个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形成了良好态势,围绕农村地区功能定位,朝阳正在加快重点区域建设,腾退发展空间,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农村地区是朝阳建设国际商务中心的拓展区、配套区和服务区。朝阳区在今年“两会”上提出,要始终以城市化为方向,努力在产业发展、就业安置、社会保障、转居转工、环境整治、体制创新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把农村地区发展与“十大发展基地”建设有效衔接,加快朝来科技产业园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清理一批、改造一批、升级一批低级次产业,提升农村地区产业层级。根据各乡发展实际,合理确定产业发展、生态涵养、拓展配套等不同功能,制定支持措施和分类考核指标体系,促进资源配置最优化和整体效能最大化。

记者了解到,今年朝阳区将结合“十大基地”发展进程,加快温榆河、东坝等区域的规划报批和土地一级开发项目上市转化,促进重点项目尽快落地;进一步调整优化房地产投资结构,推动向保障性住房、商务楼宇转移;集中推进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重点村拆迁整治和农民安置房建设;加强功能区内硬件环境、配套设施建设,为业态升级和高端要素入驻创造条件。

另据了解,今年朝阳区还将推出一批吸引民资进入的项目,吸引更多的外部资源共同参与基础设施、市政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投资的开发建设,保障重点建设任务和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把农村地区建设好、发展好,是朝阳区未来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与重点功能区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尚未健全,拆违控违、转居转工、就业保障任务十分繁重。农村地区的建设发展,在政策、机制、规划等关键环节,还需要进一步创新思路,有针对性地加以突破和解决。”朝阳区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链接

朝阳区今年在改善投资环境方面的新举措

教育方面:今年,朝阳区将通过新开办、改扩建等方式,新增5000个中小学学位、2000个幼儿园学位,继续缓解入学压力,进一步扩大园所接收能力。此外,年内朝阳区还将打造3-5个区级示范性社区教育中心和15-20个区级社区教育品牌学校,开发《外国人生活在北京》、《网络生活》等5本社区教育教材,形成具有朝阳特色的社区教育数字化网络服务平台,促进朝阳教育优质均衡可持续发展。

医疗方面:朝阳区将对国际医疗服务的类型布局、空间位置、政策支持、体制机制创新、运行模式、社会资本引导、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多方面进行统筹规划,继续引导在燕莎、丽都、国贸地区建立国际医疗服务圈,建立国际医疗服务聚集区。截至目前,朝阳区已有6家中外合资医疗机构,占全市一半以上;外籍医师258人,接近90%提供国际医疗服务的医院已实现与国际医疗保险的对接。

交通方面:2013年,朝阳区将推进缓解交通拥堵36条措施的落实,重点开展交通微循环系统改造,计划打通20余处断堵头路,改造41处老旧小区道路,新增3000个停车位,并扩大推广社区摆渡车。此外,朝阳区还将加大智慧交通的建设力度,建成朝阳区交通运行协调指挥中心系统(TOCC),实现交通网格化管理,届时市民可通过移动终端查询区内交通道路状况,合理选择出行路线。

绿化方面:2013年朝阳区将继续推进区域平原万亩造林工程,计划完成8334亩平原造林任务;新增、改造绿化面积200公顷,实现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6.8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6.53平方米。据悉,2013年朝阳区将着力建设25条环境优美示范大街,打造11个绿化美化环境优美小区;新建10处公园绿地,重点打造金盏金融园区中央休闲公园、弘善家园、广顺公园三处景观亮点;新建10处绿荫停车场、实施垂直绿化1.5万延长米、完成3万平方米的屋顶绿化,让绿化成果惠及于民。

第8篇

医疗无国界,而发展国际医疗旅游正是实现这一理念的战略途径之一。迄今为止,国际上至少有70个国家在推动国际医疗旅游产业的发展。2010年

全世界有600万人在境外接受医疗服务。2012年,世界国际医疗旅游产业市场规模近1000亿美元。

要推进国际医疗旅游产业,必须依据国情。

近年来,欧盟在用于发展旅游业的近7800万欧元中,很大部分用于医疗保健旅游项目。拉美国家因其在整形美容方面低廉的医疗费用,占据一席之地。中东国家在医疗技术与成本方面更胜一筹,由国际医疗旅游的主要客源地,实现向国际医疗旅游目的地转变。亚太国家更是希望成为区域乃至全球的国际医疗旅游中心。

然而,中国医疗旅游行业却仍停留在起始阶段。如何使边缘化的国际医疗旅游产业实现中心化,成为中国目前面临的严峻考验。

中国真正具有国际能力的医院甚少,对需要提供高端医疗健康服务的国内中产阶级和国外高端顾客,难以满足其需求。

根据SWOT战略分析,中国在国际医疗旅游上应采取SO战略,充分发挥杠杆效应。通过内部优势S,即国际医疗旅游成本低廉、旅游资源丰富、医疗水平较高、中医疗养的传统优势及其辐射面广阔,撬动外部机会O,即广阔的市场前景、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以及世界城市建设。

需要强调的是,推展国际医疗旅游服务与为国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间并无冲突。据世界旅游组织的资料显示,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从业人员,就可间接为社会提供近5个就业机会。国际医疗旅游将成为具有强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具有就业容量大、创汇多、连带性强等特点。

当下,政府层面应成为中国国际医疗旅游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推手。

在组织架构方面,在国家卫生系统与旅游系统间建立协调机制,即可从政府、学界和产业三个维度,将国际医疗旅游提高到战略层面。

第9篇

关键词:医疗服务 产业集聚 影响因素

一、理论分析

本文使用区位商来度量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产业集聚度,其计算公式是:LQ=Xij/Yj,其中Xij代表i地区j产业的就业人数占j产业全国就业人数的比例,Yj代表i地区j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比例。

国际经济学家克鲁格曼(2001)认为需求是集聚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北京、天津、上海、海南东部地区人口密集,交通发达,隐含着无限大的医疗服务需求,从需求角度有相对集聚优势。东部地区的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五省和中部地区的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四省经济较发达但医疗产业集聚水平却低于全国水平。西部地区的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医疗产业集聚水平也低于全国。山东、、陕西、甘肃、青海、河北六个省区的集聚程度在1上下波动。

黄小平(2008)比较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泰尔指数,发现中部地区各省、市之间的财政卫生支出较为公平,符合各地人口所需。韩华为(2010)认为中国各省份之间政府卫生支出综合技术效率差异显著,通过计算东、中、西三个地区的平均排名发现,中部地区平均排名为9。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相比,中部地区地方政府卫生支出的综合技术效率更高。另外他证实中部地区的政府卫生支出规模效率也高于东、西部地区。这与本文测算的医疗产业集聚特征一致。

二、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

(一)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产业的性质定位

公立医院是政府投资、有财政预算且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医院,旨在满足民众基本医疗服务来体现政府福利政策;公立医院公益性是指在任何情况下医院不得拒收病人,医疗服务价格在政府价格体系之下运行。在新的一轮医疗卫生改革中,卫生保健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性质正在“回归”福利性质,公立医院公益性回归是新医改的核心。由于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产业中具有龙头优势,医疗服务产业的发展关系国计民生。但是公立医院的这种特性能否带来医疗服务产业的集聚特征尚不确定。李林(2008)认为营利性医院加入医疗市场参与竞争,有效降低了政府医院的人均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说明在医疗服务市场这一特殊市场,竞争同样能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民营医院进入各地医疗服务市场是否会带来当地医疗产业的集聚特征?本文将予以研究。

(二)资源分配

吕国营(2009)认为我国医疗资源配置的两极分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农村与城市的两极分化;二是城市基层卫生组织与城市大医院的两极分化。在我国,大城市中的大医院拥有的资源远远多于二线城市及其他地区。由于市场作用在我国医疗服务产业中缺位,医疗资源的配置很难达到公平和效率并举的状态。在中心一线城市,医疗服务提供者具备全国一流的医疗服务设施以及医疗技术人员。在这里,我们用每千人床位数来替代各地的医疗资源水平。

(三)人均收入水平

齐良书(2006)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城镇居民的健康状况与收入总体上呈正相关关系。收入因素影响着人们的健康水平,进而影响着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水平。叶春辉(2008)认为收入水平与人们的医疗服务需求存在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医疗消费作为正常品,收入越高的人其医疗支出越高;另一方面是健康效应,即收入较高的人其健康状况可能相对较好,导致其他条件相同时其医疗支出较少。根据健康效益原理我们可以推知,收入水平高不一定会增加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反而会降低人们的医疗服务需求。

(四)预期寿命

预期寿命是国际上通用的用来反映和比较一个地区国民健康状况的指标。本文把预期寿命作为影响医疗产业集聚特征中需求导向因素来研究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本文认为预期寿命越长,医疗服务需求越大,预期寿命是激发医疗产业集聚的一个间接因素。

三、模型设定

根据以上理论假说及变量的选择,本文的线性模型形式设定如下:

LQi,t=α+β1phi,t+β2phi,t+β3bper1000i,t+β4ici,t+β5lei,t+εi,t

β为回归参数,i分别为31个地区,ε为随机误差项。被解释变量LQ是利用区位熵系数衡量的我国3个一线城市的医疗产业集聚程度;ph和nph,是本文所设定模型中的核心解释变量,表示医院非营利性和营利性的性质;在控制变量中, bper1000表示每千人床位数,ic表示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 le表示预期寿命,表1是对个统计变量的描述。

四、实证研究

五、结论与建议

第一,医疗机构的非营利以及营利性对该产业集聚的影响呈现负的显著性特征。医院的性质对医疗产业集聚的系数值均为负值而且系数值很小,这说明医院的性质对医疗产业集聚特征的影响很小。这也证明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005)的结论:“通过竞争以及民间经济力量的广泛介入,医疗服务领域的供给能力全面提高。

第二,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对医疗产业集聚的影响呈负的显著性。说明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对医疗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不能单纯的理解为收入水平越高的地区医疗需求越高,集聚水平越显著。这也进一步证实了上述健康效应:居民收入水平的越高,用于医疗的支出就会减少。

第三,预期寿命对医疗产业集聚有显著地正影响。一个地区人口的预期寿命是反映医疗产业需求方面的有效因素,而需求因素是形成产业集聚的重要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韩华为.个体医疗需求行为研究综述[J].经济评论,2010(4)

[2]魏众.中国居民医疗支出不公平性分析[J].经济研究,2005(12)

[3]邓国营,窦晨彬,龚勤林.医疗机构性质、医疗费用与服务质量[J].经济评论,2013(1)

[4]黄枫,甘犁.过度需求还是有效需求?——城镇老人健康与医疗保险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10(6)

[5]李林,刘国恩.我国营利性医院发展与医疗费用研究:基于省级数据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8(10)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