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2 09:06:5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音乐课教学方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传统的音乐教学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是围绕“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模式,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消极被动地位。
音乐教学,要让学生能成为记忆力强、反应灵敏、想象力丰富、判断力迅速而准确,有一定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聪明人;要创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在精神上能得到美的滋润,使身心感到特别轻松愉快;同时给学生以基础的音乐知识,达到一定的自学钻研能力、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并能初步体会到一些音乐艺术美的奥秘,如怎样感知到音乐形式的美、乐曲中气质的美、节奏的美、旋律的美、多声部的美,以及对音乐形象的探索、内涵感情的体会、哲理的悟得等等
趣味性音乐教学方法,应注重培养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采取小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小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从而提高小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小学音乐趣味性教学有一下几个特点:
1.音乐性。小学生音乐趣味性教学必须通过充满情趣的音乐想象和丰富多彩的旋律、节奏、音色等,在感情上打动小学生,动以情,感以情,晓以理,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去。
2.游戏性。孩子爱玩的天性决定了他们愿意参与教师为他们精心设计的游戏,在趣味性教学中通过各种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使小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提高他们“动”的欲望,并通过反复游戏使小学生熟练技巧,提高音乐素质。
3.形象性。小学生思维具体形象,如能以“形”诱人,则可能达到一种语言难以描述的意境。小学音乐趣味性教学针对儿童身心特点,采用歌舞、表演、故事、游戏、图画等相结合的综合手段,把抽象模糊的东西转为直观形象的东西,使小学生更容易接受。
4.创造性。小学生趣味性教学强调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有创造的时间和机会,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主动去创造美的动作、美的声音、美的世界。让学生在玩中动口表达、动手操作,从而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较好的培养。
为了达到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就应该有所适应。而应以科学的教学方法用于不同的教育对象,包括幼儿园孩子、小学生孩子、中学生孩子等。既要遵照循序渐进的规律性、随机应变的灵活性、又要随时注意考虑到怎样才能使学生接受的更多些,精神上更愉快,下面,我从课堂教学积累经验,谈谈小学音乐趣味性教学的一些浅薄见解。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让学生欣赏好的音乐,让其获得情感体验,不失为一种有效地方法。“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喜欢上欣赏音乐,从“欣赏”到“想学”是自然之事。音乐欣赏是心理反应的过程,从喜欢听音乐,到用心用情去聆听音乐,再到理解、评价、分析,使学生的欣赏层次逐步提高。对于小学生而言,让其“欣赏音乐”,就是让他感觉到悦耳、好听。在教学欣赏中国古曲《春江花月夜》,这首作品听过的同学不多,但学生听完之后,都感觉很好。其实,对他们而言,可能是很好玩,但是这一点就足够了。
二、多用联想的方法。
将音乐与人的故事、绘画、文学、历史、地理等跨学科的知识串联起来,一方面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在音乐教学中,要经常引领学生了解、掌握一些人物事迹和历史典故等,以其从少年时就塑造他们完美的人格。比如,给学生讲《二泉映月》作曲家华彦钧(瞎子阿炳)勤奋好学的故事;讲贝多芬在逆境中如何抗争的故事……在讲述乐理上的“重音”时,画一幅音符躺在磅秤上的漫画,等等。
三、运用“模拟法”解决一些容易混淆的问题。
比如,学生对掌握不同的节奏性,往往会出现困难和混淆,如果死记硬背,会给学生带来许多困难。这种情况下,教师可根据生活中的不同音响的特点“模拟”一些“节奏歌谣,让学生反复练唱,分析对比。
四、运用形象的比喻,加深概念。
比如,把顿音号比喻成啄食的鸡嘴:顿音号,像鸡嘴,应该唱的短又脆;重音号比喻成箭头:时间唱足音饱满,等等。通过上述的方法,既交代了这些音乐符号的作用,又增强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五、运用多媒体,让音乐教学“亮”起来。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方法;探索
音乐鉴赏教学实践中,各种教学方法的作用,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高中音乐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和选择教学模式,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为提高音乐鉴赏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保证。教学方法的优劣关系到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高低。然而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有时,在一节音乐课中,可能要使用多种教学方法。音乐教师要在每个短短的四十五分钟里起主导作用,就必须创造积极的教学状态,发挥自身素质特长,努力做到“启发有方、诱导得法”。让我们铭记柯达伊的告戒:“好的音乐教师,要比歌剧院的指挥重要得多。一个蹩脚的指挥,不过是失败一次,而一个蹩脚的教师连续失败三十年,则要扼杀三十批儿童的音乐天才。”
一、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现今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以我讲你学、我讲你听、以自身感受代替他人体验、以间接经验代替直接经验进行教学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它致使学生机械地、被动地、接受式地学习。教师的这种教学方式泯灭了音乐课程的自身魅力和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已经步入终身学习时代的当今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了。如果我们的音乐课不能让学生喜爱音乐,音乐不能成为发自学生内心的需求,那么,任何所谓的“音乐学习”对学生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更不用谈“终身学习”了!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学科的自身特点,把兴趣归还给学习者,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变“学会音乐”为“会学音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热爱音乐,从而对音乐产生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愿望。
二、教师要因材施教,突出个性化的教学。
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个性特长,让学生人人都能参与到音乐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当学生对音乐发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持久的音乐学习动力。如在欣赏德国作曲家舒曼的钢琴套曲中的《梦幻曲》时,请学生根据音乐要素以及音乐情绪上的变化想象音乐所描绘的内容。课上有时会邀请有舞蹈特长的学生为《梦幻曲》配舞,高雅的芭蕾很适合表现乐曲的意境,舞蹈的韵律随着音乐的节奏展开,乐与舞的融合更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学生用色彩来表现音乐给人带来的感受,大多选择浅蓝色,淡紫色,不只选用一种颜色,还有运用多种浅淡颜色描绘的。有绘画功底的学生还用画笔描绘了自己的梦幻世界。有写作特长的学生写了音乐随笔,表达自己在音乐中的感受:“它以娴熟的浪漫主义手法,把我们带进了温柔优美的梦幻境界。这首曲子主题非常简洁,具有动人的抒情风格和芬芳的幻想色彩。旋律几经跌宕起伏,婉转流连,使人在不知不觉中被引入轻盈飘渺的梦幻世界。”学生对音乐这种深入内心的理解不禁让我感动至深。师生面对同一音乐审美对象,教师首先必须对学生持信任态度,对他们相对于艺术所处的主体地位予以尊重。
三、教师要注重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是一种简便易行且为多数音乐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其优点是使音乐教师有较充分的主动性,易于把握所传递的音乐知识及音乐常识,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系统连贯的知识。例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是一部结构复杂,意蕴深刻,有一定份量的作品。欣赏时,可运用讲授法,讲述作品标题的由来,讲解变奏曲式及主题音乐等。这些内容都将对学生理解把握整部作品起到引导、启发和铺垫的作用,同时也为他们欣赏作品做好了心理和基础知识上的准备,许多难点要点在欣赏中也会迎刃而解。其他如欣赏交响乐、管弦乐等,也应该先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欣赏的基本知识。如对交响乐队的乐器、编制及位置编排和曲式结构都要有一个大概了解。若叙述和描绘教学内容时,语言生动形象或穿插一些与讲授内容有关的趣闻,更能增添教学效果,这须依赖于教师平时就做个有心人,有意识的阅读和积累。
四、教师要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
关键词 音乐教育 教学方法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当前艺术教育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课堂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要渠道。如何大面积提高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如何把握整体的教学质量,迫切需要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切入点,从音乐教学的方法上入手,从教学方法上进行研究。
1教育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1.1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片面理解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导致音乐教育的非艺术化倾向。二是违背普通音乐教育的规律,导致音乐教育的专业化倾向。三是只管教学,缺少趣味性和想象能力的培养,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实用能力。教中小学生学习器乐,并不是最终目的,在教学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使之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材,这才是最终目的。
1.2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趋势与展望
1.2.1音乐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音乐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音乐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当前,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音乐教育一是需要得到全社会更大的支持与教育部门更多的投入;二是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也应从自身做起,努力转变教育思想,更加充分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人格健全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音乐课,为培养 21世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作出贡献。
1.2.2注重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结合
目前各发达国家音乐教育大都放弃了对西方音乐的盲目推崇或对本民族音乐的固步自封,一致认为音乐教育必须融合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像日本音乐教育就较好地融合了东、西文化;美国《国家标准》所规定的九项音乐学习领域中也特别包括了“理解世界各类音乐”。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如南非认为,其音乐课程必须摆脱以欧洲为核心的传统模式;韩国音乐教育也意识到音乐教育迫切需要逐步引导学生将正宗的韩国音乐与西方音乐及其他文化的音乐融会贯通。
1.2.3不同音乐教学体系走向融合
半个多世纪以来,多种著名的音乐教学法体系相继创立并得到推广普及:包括奥尔夫教学法(德国)、柯达伊教学法(匈牙利)、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瑞士)、卡巴列夫斯基教学法(俄罗斯)、铃木教学法(日)以及DBME教学法(美国)等。这些教学法体系对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均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它们往往是强调音乐教学的某一方面,解决的只是一些局部问题,因此,在普及推广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诸多的局限性。为此,上述各种教学法体系都在努力完善自身,正是这种自我完善导致了不同教学法之间寻求互补、走向融合的趋势。强调教学必须以激发音乐兴趣与培养良好态度为基点并视之为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等。
2怎样进行教学方法创新
中小学音乐教学如何在新时期以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呢?
2.1根据中小学生音乐接受心理特点改进音乐教学方法
音乐教育同人的心理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中小学生音乐接受心理同成人的音乐接受心理又有着很大的区别。首先,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其次,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然后,实施开放性的音乐教学。过去我们的音乐教学基本上是封闭式的教学,束缚了学生主体的发展。要解放学生的头脑,必须实施开放性的教学。开放性教学有多种形式,如开放性的教材、开放性的教法、开放性的学习、开放性的课堂等。要提倡个体与集体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相结合,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2.2改灌输性教学为创造性教学
创造性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创造性思维,创造性的表现能力为目标。音乐创造性教育的内容包括:
(1)探索音乐的构成。音乐是由许多要素构成的复杂艺术,过去是由教师告诉学生这是什么,现在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探索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2)培养联想和想象力。想象力是创造能力的重要标志,在音乐教学中要重视音乐欣赏的作用,要不断改革音乐欣赏教学的方法,从专业化的欣赏模式中解放出来,从对音乐的感悟入手,促进想象力的发展。
(3)培养组织信息的能力。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不仅要学会搜集信息,而且还要学会根据需要组织信息,这也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
(4)音乐创作。音乐教学中的创造性教育,应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广泛的创造意识;另一个就是音乐创作。用音乐的手段创作出新的音乐作品,表达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感悟。创造性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探究教学法和参与教学法两种。
2.3兼容、消化外来音乐教育模式,提倡多种音乐教育模式
在我国普通音乐教育界,也早已开始引进外来的先进音乐教育模式与方法,但成效甚微。外来的音乐教育模式只是教学上的某种观念、方式与方法,它还并不会有损于中国音乐的内容与风格,我们更应该能够接纳它,用之服务于我国的素质教育。尤其是当今的世界已迈入信息时代,地球早已缩小为一个“村”,“邻居家”的好经验、好方法我们为什么不学习呢?当然,我们在学习外来音乐教育模式时,不要生搬硬套,而是要结合本国实际,象有些国家对外来音乐教育模式那样能兼容、消化,变为自己的东西。在此方面,我们应好好思考。
3结语
总之,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加强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生动有趣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中去体验音乐,探究音乐,表现音乐。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音乐 课堂教学方法 观念 师生关系 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154-01
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音乐教学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鼓励音乐创造”等等。在这种新的理念下,究竟如何进行音乐课堂教学?以下是笔者在前人教育成果和教育实践结合自己教学上的一点感想和体会,愿和大家共同探讨。
1 转变教育观念,激发创新思维
从现代教育理论可知,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需要、兴趣、动机、意志、情感,气质,性格,理想,世界观,认识方式)对学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要想创新成功,必须在思想观念上革新。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重视对学生音乐的激发,兴趣是学生一切学科的基础,普通中小学教育不应该,也不可能承载太多太重的专业化东西,如果一个专业教师,把大学学的东西教给学生,那肯定是行不通的。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教师要善于用音乐之美与自身的一片爱心来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达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其次,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让他们从繁重的知识压力中解放出来。还有就是加强民族音乐文化等等,有了新的教育思想转变,才可能有新的教育思路、手段。
2 构建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师生关系三个教学因素中,如果缺乏师生的情感交流,音乐课教学就会是内容贫乏,色彩苍白的花架子,是没有灵魂的空壳子,既站不起来,又深入不下去。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每位从教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师德的灵魂是爱,教师的职责更具有神圣的使命。有时,老师一个微笑,一句鼓励,一个目光,都会激起学生心中的涟漪。师爱,就要用博大的爱去关怀学生,感化学生,指引学生走上成长的道路。由此作为音乐课有着与一般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从感性入手,采用体验的方式,以情动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交流是音乐教学优化审美功效的重要标志,建立教学双方平等关系的关键就在于音乐教师能否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教学气氛,因此建立师生双向的互动教学模式成了进行音乐教学方法的首选。
3 认真钻研教材,设计新颖课型
教学内容是一个系统,它总是可分可合。分开是一个构件,一个单元,合起来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能否在保持原有系统的前提下,把教学内容分割或合并,事实证明是完全可以的。如已往的歌唱教学大多是教唱或欣赏一首一种唱法的歌曲,可否改为一首歌曲用三种唱法或三首歌曲用三种唱法进行对比欣赏教学,能否恰当在课堂上引进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在器乐曲欣赏教学方面,又可将以往单独欣赏一首乐曲改为“管乐浏览,弦乐浏览,弹拨乐浏览”。如小步舞曲系列欣赏,东西南北茉莉花,春之声系列欣赏等。相信学生在多彩的教学活动中一定会兴趣倍增。
4 创新教学手段,合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鲜明生动、具体直观、形象逼真等特点,能够使教学内容得以充分的表达,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切实地解决教师无法讲清课本中的某些重点、难点,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果之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五彩缤纷的音乐画面加上悦耳的音乐,充分体现了“听觉艺术”与“情感艺术”相结合的特点,对学生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1 目前职业院校音乐教学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学目的模糊
很多职业院校由于未形成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缺乏针对性和具体性,对教学课时难以进行合理规划。长而久之,教学目标的不明确和教学框架的模糊导致以培养学生素质为主的有关音乐课程并未投入到日常的教学中,达不到最初的教学目的。同时,盲目的教学目的也会渐渐地使得学生不知所然,而教师失去了教学目标,这样的音乐教学将没有任何效果。现在很多院校将音乐课程定为选修课程。首先这种态度就影响了对这门课程的受重视程度。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就不可能对这门课程有浓厚的兴趣。大家把这门课就当作了一个茶余饭后消遣的课程。以自己的心情来决定上不上课,这直接就破坏了该课程的地位。同时很多学校的音乐课没有硬性的考试压力,这也间接的导致了学生对该门课程的不够重视。
1.2 师资数量需要完善
在很多的职业院校中,音乐课的师资数量是明显不足的,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往往是一个大教室几百人只有一个老师在那儿上课。有的学校甚至只有1到2个音乐老师。这怎么能满足学校音乐教学的需求呢?因此,增加音乐教师的数量是很有必要的。
1.3 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教学模块不协调,教材选择不当
从当前各大职业院校的音乐教学来看,教学形式过于死板和单一。虽然音乐受到年轻学生的热烈喜爱,但是大多数职业院校的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并不高,其主要原因是教学形式的单一和陈旧。在相当多职业院校的音乐教学模块在实施的过程中不能有效地进行协调。如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化,课时过少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如期的完成,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教学结构不协调等都会严重影响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同时,职业院校中还普遍存在缺乏实践环节。由于教材的选择不当,使得该有的音乐知识培养不起来。很多职业院校的学生是没有专门的教材来上课的,他们就是靠老师自己制作的课件上课,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很不公平的,正确的教材选择是可以很好的指导学生学习的,就是在自学的时候也会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1.4 课程学习课时安排不足
很多的职业院校中,在对于音乐课这样的课程时,课时安排明显不足。作为一门需要持续学习的的课程来说,一学期十多个课时的安排是明显不足的。对于想渴望在课堂中获得音乐知识的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这样的课程学习就只是一个形式上的,形同虚设。既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又没有让他们对音乐有本质上的提高。音乐的素养就很难培养起来。
2 职业院校音乐课教学方法措施
2.1 因材施教的制定教学目标
职业院校在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目标。只有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才可以很好的实现以及帮助学生很好的提高音乐素养和对音乐能力的提高,这是相辅相成的。制定的目标过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标过低又会让学生觉得知识乏味。因此,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才是最适合的。
2.2 因材施教的制定教学方法
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单纯的音乐理论知识过于空泛,学生掌握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与学生开展互动,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发散思维。同时,学校应该鼓励数字化的教学模式,如PPT、观看影像和图片等。当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适当融入乐器的演奏,营造一定的艺术氛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艺术追求。对于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就要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才会调动起来。同时,相同的学生也不能总是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也是行不通的,对一种方法学生产生了免疫,就会逐渐对它失去兴趣。所以,教师就需要适时的变换教学方法,让学生时时保持兴趣,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学生一旦产生了兴趣,一切教学活动的实施就变得轻松和容易了。因此,因材施教的制定教学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3 教学内容的多元化
学生长期接触单一化的教学内容,会渐渐的丧失对音乐教学的乐趣。单一化的教学内容不能丰富学生音乐知识。音乐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意识形态、文化精神的代表,与历史、美学、文学、哲学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一门覆盖面广、综合性强的学科。学习不同风格的音乐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相关的文化历史知识,提高文化内涵和底蕴,摆脱传统的观点和看法,开阔眼界,形成开放式的思维方式,树立多元化的价值观。世界上的音乐元素是数不尽的。那么在课堂上就可以实施多种多样的音乐元素让学生充分的感知。所以在音乐课堂上就应该让学生更多的感受各个地方的音乐,体会各个地方音乐的价值。有价值的音乐是能够激发人内心的信念和成为人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就是要让学生的这种感受力变成自己的力量和精神财富。
2.4 适时的变换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般都是老师说,学生听。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落伍,新的教学模式亟待产生。原来的教学模式就是你听我讲,满堂灌等等。学生听的乏味,老师上课没有成就感。现在,就可以将课堂模式进行一个变换。让学生来主导课堂,教师进行指导。比如,在每节课之后,给学生布置任务,下去搜索一个音乐主题。让学生自己去找相关资料,充分了解相关音乐知识。课堂上就来进行课堂比赛,充分展示自己找到的资料。这样,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就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就可以很好的避免光听老师讲的尴尬境地。这样,就可以成分展示学生的聪明才智以及锻炼音乐以及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2.5 增加音乐课外实践
音乐教育集理论知识和实践于一体,缺一不可。学校应根据其特点合理地对实践课程的课时进行规划,切不可一味地着重理论教学。再强的理论知识都是建立在实践之上,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学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一些音乐实践活动,如举办的小型音乐比赛,乐器表演等,使学生学会将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融入实践之中,并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同时这样的表演机会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自信。除了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学有所用以外,更要让学生参加更多的课外实践活动。比如学校举行的音乐节,音乐比赛。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音乐元素,可以和更多的人交流音乐的真谛,让学生体会到更有价值的音乐的快乐。优秀的音乐节目也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分享和讨论,这是很好的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对于音乐作品来说,“欣赏”指一种相对被动的、多从感官出发的行为,常常以其感性直观引起的精神愉悦令人产生美感;而“鉴赏”则更进一层,往往兼有感性和理性,含有区别、品味、品评的成分,是音乐审美价值取向的培养。
本文突出强调“欣赏”与“鉴赏”的本质区别,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音乐鉴赏课教学质量的方法,紧紧围绕音乐鉴赏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音乐艺术素养得到提高。
提高音乐鉴赏课教学质量的方法:
1.音乐鉴赏教学的目的
对于充满着美感的音乐作品,需要我们用心来鉴赏。音乐鉴赏就是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学生的聆听,进而领悟音乐的真谛,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从而得到精神享受,实现音乐审美目标的一种审美活动。高中音乐鉴赏课与其他课程有着本质的区别,音乐鉴赏课不是单纯的传授音乐知识,而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人文科学综合课。
2.音乐鉴赏教学的特点
音乐鉴赏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的最好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者和促进者。由于音乐的非语义性特征,因此决定了音乐教师不能对音乐作品进行过多讲解,而应把感受音乐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调动他们的兴趣和想象力,从而提高学生用音乐来表达想象的能力。
3.音乐鉴赏课教学方法研究
现行的高中音乐鉴赏课共有18个单元,充分体现了音乐世界的丰富多彩。但如此丰富的内容,并不是每个单元都能得到学生们同等程度的认可与喜爱。这样就更需要我们用心地去引导,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并感受戏曲、民族音乐以及古典音乐的魅力所在,全面地接触各类优秀的音乐作品,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审美情趣,陶冶高尚情操,
爱因斯坦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善于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他们走进音乐,应随时发现、及时抓住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善于摸索、分析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心态,用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一位学生,学会从他们身上寻找闪光点,使各人之所长得以充分发挥,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音乐教师是一个演技高超的艺术家,把讲台当舞台,把课堂当情感场,用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唤起学生的共鸣。”由于音乐对人情感的感染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激发学生对音乐课堂的热情。音乐课堂也是师生交流的最佳切入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于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的那种教师。”因此,每次上课前,我会在多媒体教室投影出精美的画面,播放不同风格的背景音乐,让同学们在一种轻松、舒缓的环境中步入教室,开始一节新的音乐鉴赏课。教室里弥漫出‘的这种优美典雅的艺术气息会让学生感觉就像进入音乐殿堂一样清新,在这种愉快的气氛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界限已经淡化,转而突出的是音乐作品本身的迷人风采,在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是生命和情感相结合的艺术,它的魅力就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学生具有极丰富的想象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在启发学生欣赏、理解音乐的同时,鼓励学生在歌曲学习和音乐鉴赏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对音乐形象进行理解和描述,是丰富深化音乐形象的有效方法。老师应利用多种手段来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意图和心境,激起他们心中感情的涟漪,才能对音乐作品有更充分的认识,才能体会到作曲家的立意,才能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内涵。
音乐作品与通常学习的书本知识不同,文字所反映给大脑的是直观地感受,而音乐的表达则要含蓄得多。音乐所要表达的情绪我们会感受到,但其内容不是具体的、一成不变的。因此,我们要启发学生随着聆听音乐作品的发展而发挥想象,在心中探寻由听觉所引发的情感与脑海中浮现的画面之间激烈的碰撞。积极地发挥想象力,随着乐曲的旋律去体会作者创作时心灵的激荡与起伏。
案例1
在进行《音乐与人生》第一单元“学会聆听”鉴赏课时,我通过课堂中对《草原放牧》和柴可夫斯基《第六悲怆交响曲》的对比欣赏,让学生亲身体会由不同音乐带来的快乐气氛和悲伤心情,让学生们用心感受到音乐的多元性。在课后。我让学生将课堂中聆听鉴赏歌曲时最能撞击自己心灵、激发深刻印象的音乐作品在自己脑海中的画面,用图画或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在下次课时带到课堂中和同学们交流、分享。结果发现,大部分同学都用最直观的图画绘出了一望无际的草原、温馨的蒙古包和蓝天白云下美丽的羊群等画面,来展示脑海中对《草原放牧》这首欢快、轻松作品的理解;更有学生用优美的文字写出了简短的散文,抒发自己对于美丽草原的向往和放牧孩童无忧无虑幸福生活的体验。由不同的音乐作品到脑海中升起的美丽画面到美好心情的抒发,在鉴赏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情绪,由此激发出学生的情感与想象力,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并促进他们自身素养和分析、创造能力的提高。运用教学中的一切方法启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想象力、创新能力,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完善良好的人格等方面起着很好的作用,能使学生在培养健康审美情趣的同时,提高创新意识和全面素质,
案例2
相对于民歌来说,在鉴赏《国之瑰宝――京剧》单元中,由于大部分同学对于我国的京剧艺术都知之甚少,甚至不感兴趣,单纯的鉴赏京剧片段不能很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首先引入京剧大师梅兰芳,从由黎明饰演的《梅兰芳》这部家喻户晓的电影作为切入点,通过几个关于梅兰芳的小故事,让学生从真实的事例中感受到这位大艺术家的人格魅力与敬业精神,由梅兰芳延伸到其他几位齐名的京剧艺术大师,进而转向京剧艺术本身,课堂中不仅介绍了京剧及其音乐,同时也从中渗透了文化价值与人文内涵,这不仅符合高中学生的培养需求,更达到了高中音乐鉴赏的目的,让同学们不仅领略了博大的京剧艺术精神还学到了做人的根本。从课后同学们的反馈来看,大家普遍都对我国的瑰宝――京剧这门艺术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有些同学甚至搜集了一些京剧片段来欣赏,一起交流、共同体会“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分享从“唱、念、做、打”中感受到的情趣与魅力所在。当然,对于一些酷爱流行音乐的同学来说,京剧鉴赏课一时还无法让他们达到同样的喜好程度,但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身边同学的感染,已使这部分学生对京剧产生了一定的思考与关注,由此来促使他们对“国粹”艺术产生某种程度上的兴趣与了解来说还是有利的。
案例3
此外,与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相比,流行音乐更容易被学生熟悉与接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也会适当的由流
行音乐或学生心中喜爱的流行歌手作为导入新课的引子,唤起学生对新课程的兴趣与向往。
4,教学过程的分析与讨论
学生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是最直接的,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偏差时,我们教师应当正确的进行引导。不要随意否定。学生在音乐鉴赏学习_过程中取得一定的成果或心得时、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能使学生很好地保持学习兴趣:教师适时的表扬和鼓励,会给学生带来超过预期的快乐,并能增强学生对音乐鉴赏课学习的动力。
音乐作为一种古老的文亿,它的思想内涵来自于作者对人生的理解。高中学生的音乐认知已取得长足的进步,音乐感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充分认识到音乐价值的高中生,渴望通过音乐去体验生活,接触世界,了解文化,丰富阅历,以树立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人文素养。他们愿意通过作曲家、演奏(演唱)家、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去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随着音乐理解与鉴赏能力的提高,旋律优美、通俗上口、热情豪迈、蕴涵哲理性的音乐开始为他们所喜爱。所以,形式多样的音乐鉴赏。可以满足不同个体的欣赏口味,大多数高中生都愿意选择通过欣赏音乐,来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因此,我们引导学生去鉴赏音乐作品,一方面要通过对音乐本身的悉心倾听,凭借感情直觉去体验乐曲的情感内涵;另一方面要从更广阔的层次,特别是从音乐作品背景,产生的社会环境,作曲家的生活经历、创作意图、艺术风格、体裁形式等各个方面去进行研究,以求得对乐曲情感内涵的真切把握,领略深邃的艺术魅力。
作为审美教育内容之一的音乐鉴赏,不仅要提供给学生多种中外优秀佳作,还必须辅以必要的讲解和引导。这种将学生的直觉感知和情感体验上升到理智鉴赏的过程,实际就是从较深层次提高音乐鉴赏力的过程。音乐教育的魅力不完全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更在于对学生的启迪、激励、教育和感染。
关键词: 教师;学生;多媒体
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教育真理,没有学生的充分参与,任何音乐教学都会事倍而功半。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师生关系三个教学因素中,如果缺乏师生的情感交流,音乐课教学就会是内容贫乏,色彩苍白的花架子,是没有灵魂的空壳子,既站不起来,又深入不下去。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按小组布置任务,让每个小组自主选择音乐欣赏素材,并能把要欣赏的作品背景等相关知识和内容介绍给同学,在这个过程中,引入探究性学习方法。从而,可以成立“音乐资料档案袋”,学生查找资料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索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的过程。这样既丰富了自己的音乐又开拓了自己的音乐视野,使音乐欣赏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感知上,又挖掘了音乐的内涵,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展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二、运用多媒体,注重视听同步
音乐作品在本质上是听觉艺术。先听后感,才能有所联想、想象,进而才有听众审美的提高。因此,音乐欣赏的学习,必须通过“听”,通过反复的“听”,不只一般的感知的“听”,还要达到理性的“听”,甚至达到审美意义的“听”。既然如此,们就可以先在“听”上下工夫,让学生能主动的被“听”吸引住,而后才有“被教育”的可能,这是音乐欣赏实施美育的第一步。要实施此第一步,最佳方式就是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可谓音乐教学之“核武器”,它集视、听、唱、赏于一体,能全方位地满足听众的感官刺激,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力,实现高标准的视听同步。例如,欣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时,由于歌曲意境较成人化,学生很难体会这种情绪,更别说引起共鸣了。在教学中若采用多媒体,当前奏响起时,画面便展现出草原那苍茫辽阔之美,还有如白云般的羊群,强悍奔跑的骏马,绿毯上星星点点的帐篷,在一轮红日的映衬下,如诗如画,再加上雄浑、嘹亮的歌声,学生的情趣就会被牢牢地抓住,他们会被优美的旋律所吸引,为明朗的草原气息所陶醉。在观看画面,聆听音乐之中你就会一下子明白音乐表现的事物。当然,并非只有多媒体才可实现“视听同步”,录像、投影仪、音响,只要组合得好,效果同样不错。
三、现场演奏欣赏
现场演奏欣赏也是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方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每学期可安排几次由教师亲自演奏的欣赏课,这样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人的审美感受首先起于对美的事物的直接观照,现场演奏以外在形式吸引和打动学生,使其产生强烈的印象,同时触发他们的情感,这种饱含着情感的想象力和理解力的相对自由的活动可以使欣赏课达到和谐的程度,让他们不自觉地进入某种境界,有所发现,有所领悟。这种对美感的个人直觉性,对于学生来说尤其重要。目前很多学生都在课外接受了专业的音乐教育,也可以邀请这些接受了专业教育的学生做现场演奏和讲解,对演奏者和欣赏者都将有很好的教育效果。
四、情景导入,激活兴趣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音乐兴趣的培养是音乐新课程的任务和目标之一。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中,提出要给学生多一些情趣,少一些枯燥,打开学生心扉,激发学生灵感。所以,培养学生倾听的兴趣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是上好一堂音乐欣赏课的前提条件。
上课开始以前,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红绸带、锣鼓等作为教学道具。在课堂上,教师播放音乐,跟上节奏,先教全体同学一起挥动红绸带学跳扭秧歌,再让部分学生在一旁敲锣打鼓。如,在欣赏歌曲《红旗飘飘》,可以先播放了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上的精彩比赛画面,以及站在领奖台上的运动员凝望着国旗冉冉升起时的激动人心的画面,然后启发学生,此时立刻,学生们热情高涨,喜笑颜开,教室里充满了一种欢天喜地的气氛。这样一来,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五、说唱主题,加强理解
关键词: 高中音乐教学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向前推进,我国中学音乐教育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我国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始于20世纪50年代,1996年全国统一在高中开设了艺术欣赏课,颁布了《普通高中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改变了高中音乐教育长期空白的状况,体现了德、智、体、美要全面发展和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思想。音乐教学作为高中教学的一部分,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是全面提高高中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
国家教育部于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规范了高中音乐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定位、课程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各个方面的标准,为提高高中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水准设立了新的目标,是新时代对广大高中音乐教师的音乐教学提出的新挑战。
当前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相对滞后,现行普通高中音乐教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作为高中音乐教师,我们要根据高中音乐教学的现状,改革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与时俱进,转变思路,不断完善教学方法。
一、教师要主动转换教学理念
首先,教师要认清当前的音乐教育环境和教育模式。随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在的高中生通过电视、网络、电台、手机等媒体对音乐的感知与理解比以前更加全面,对国内国外的通俗音乐、民族音乐等都有了多方面的接触,许多高中生曾学习过钢琴、小提琴等乐器,接受过家教式的舞蹈、歌唱等方面的专业训练。高中生基本掌握了一些音乐方面的初级专业知识,音乐的整体素质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针对这种教育环境的转变,高中音乐教师要开拓思维,与时俱进,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
其次,高中音乐教师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注意避免音乐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避免音乐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而缺乏综合性和选择性,避免内容的繁多与书本知识的过于偏重,使音乐教学不脱离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
再次,教师在音乐的教学中要善于根据时代的要求培养全面了解音乐艺术的学生,要加强音乐教育教学的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学生美育的全面发展;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时代精神的指引下提高我们音乐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二、教师要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
1.加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已被广泛运用。网络、多媒体具有技术、功能上的多种优势,传统的音乐课教学方法与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不仅能有效地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音乐课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比如音乐欣赏虽然有一些配套的音乐磁带,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欣赏需要,为了让音乐欣赏更加吸引学生,教师应用DVD录像和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件制作中插入视频,这样不仅能满足学生的欣赏需要,而且能增强课堂效果。
2.加强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
普通高级中学音乐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专业知识和素质,因此教师应从审美的角度教会学生如何欣赏、鉴别和创造音乐美,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态度、良好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素质的最终目的。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对音乐的反馈,鼓励学生发言,师生互相点评,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次序,使学生在掌握节奏、乐理等知识的基础上,将意志品质升华到一定高度。
3.拓展音乐教学的空间和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学校应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比如可以举办才艺展示比赛,一年一度的合唱比赛,主持人大奖赛,十佳歌手比赛,器乐、舞蹈比赛等。这些课外活动能增加课堂学习的连续性,教师在课堂中结合这些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和动员,可以为参赛学生进行辅导,使学生课堂内外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也更加满足了他们的需要。
众所周知,课堂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场所,设置交流环节、提供交流平台,是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并加以引导,如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反映学生生活的音乐作品(比如校园歌曲),在课堂播放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聆听,相互交流,感受乐曲的意境,从比较中有所发现,从发现中有所提高,让学生在感受成功中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教师要主动更新教学计划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需要适当增加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增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要增加乐理部分的内容。基于学生要学习乐理知识的愿望,以及他们对乐理知识了解和掌握不全面的现状,教师要适当增加部分乐理知识,如节奏,曲式结构,音的长短,音名和唱名等。这些乐理知识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欣赏音乐、学唱歌曲等。二要增加部分流行音乐及通俗音乐的素材。我们的音乐教材内容中的曲目都是一些比较经典和严肃的音乐,流行音乐和通俗音乐相对较少,因此很多学生对于音乐课没有兴趣。加入这部分内容是时展和学生求知的需要,可以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拘一格,让学生学会欣赏自己的音乐。书本上往往都是一些名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固然优美,欣赏价值很高,可是学生往往觉得它们离实际生活很远,因此在教师教学中应播放校园音乐活动或比赛的录像,增加部分本校学生演出视频的欣赏,让学生通过欣赏、分析身边人的作品,缩小与音乐的距离,提升自信心。
四、结语
普通高中新课标的实施,为音乐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广大音乐教育者要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特有的审美功能、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使之成为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成为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的导向。高中音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任重道远,笔者愿同广大音乐教育者一起努力,谱写音乐教学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冯兰芳.对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欣赏课程的探讨[J].中国音乐教育,2005,(10):28.
音乐欣赏课程是目前高师音乐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作为高师音乐专业的欣赏课的教学对象自然是音乐系的学生,这些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素养,这给他们的欣赏课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欣赏课逐渐形成了一种标准教学程序:介绍作者生平——介绍作品时代背景——介绍主题——介绍作品结构——完整欣赏全曲。按照这套程序,一切都在老师的安排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重复体验别人的体验,久而久之,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兴趣,当然也就无法谈得上欣赏。
那么,是不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跟不上时代,可以完全抛弃了呢?当然是不可以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对于今天这样先进的教学环境来讲的确有些落后,但它毕竟是我们上课的必要过程。我们不能抛弃这个必要过程,而是要在它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等先进设备,寻找出一些更好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感受音乐的美?我想根据我的教学经验,谈谈我上音乐欣赏课的一些方法和想法,以供探讨。
一、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目前,多媒体教学已经很普及了,但是仍然有很多年龄偏长的教师不能熟练运用,只能进行一些音频播放、文字展示等简单的操作,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甚至有个别教师根本不会使用,仍然完全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样不免会使课堂显得枯燥乏味。音乐欣赏课的多媒体教学,给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大的辅助和推动作用。有时学生很难直接感知老师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而运用多媒体可以将文字、图像、影像、音乐、动画、谱例等集于一体。这样既增加了人文知识的含量,又有鲜明生动的视觉效果,克服了传统教学在时空、地域上的限制,大大拉进了欣赏者和被欣赏者之间的时空距离,让学生耳闻目睹,犹如身临其境,使其获得更全面、丰富、深刻的审美体验。
比如,我给学生欣赏莫扎特的作品时,会先展示莫扎特的头像,再简述他的生平,然后从同名电影《莫扎特》中截取一些相关的影像片段,最后引出这个作品。这样学生们就可以先从头像知道莫扎特的样子,在听完我对莫扎特的简介后,又从电影片段中真实的看到他的经历,更加深刻了在心中的印象。不仅如此,还能亲眼看到他的作品产生的背景,这样就比老师在讲台上干巴巴的讲要生动的多。
多媒体教学形式为音乐教学的表述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它所提供的全方位的表述方式打破了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很多以前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者无法涉及的领域,在多媒体音乐教学面前都迎刃而解。它以其丰富性、可视性、即时性的教学效果,验证了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的巨大魅力。因此,在这个科技发达的社会,作为教师不但要讲好课,还要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使自己的课堂更加生动。
二、丰富教学内容,适应时代需要
传统的音乐专业欣赏课程内容一般都是经典的世界名作,大多以中外古典作品为主,掌握这些作品是音乐系学生必须的。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流行音乐、爵士音乐等多元化的音乐正在大量的充斥、丰富着我们今天的音乐生活。而高师音乐专业培养的是要能够完成中小学音乐课教学的音乐教师,他们将来要面对的是一批可能相对于古典音乐更喜欢多元化音乐的学生。因此,如果继续完全使用传统的音乐教材来培养当代音乐教师,我们培养出的音乐教师可能会跟不上时代的需要。所以,建议在传统的音乐欣赏内容基础上,增添关于当代流行音乐、爵士音乐、舞剧、音乐剧、影视音乐等多元化、多层次的欣赏内容,让我们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并且需要注意的是,高师音乐专业培养的是中小学音乐师资,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通过老师全面介绍音乐作品的创作特点、时代背景以及作品所表达的主要内容等方面特征,使学生们对欣赏的对象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所以,作为培养中小学师资的高师音乐欣赏课,还要重视对学生全面文化修养的培养,要将更多的学科文化知识融入到音乐欣赏课当中来。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比如,我们给学生欣赏琴曲《高山》、《流水》时,不能只分析作品本身,还要把伯牙、子期的故事生动的讲出来。再如,给学生欣赏德彪西的作品时,也不能只讲德彪西本人和他的作品,应该首先让学生们了解什么是印象主义,什么是印象主义画派和印象主义音乐,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也能使他们对德彪西的作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三、多比较
在传统的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对要欣赏的作品进行讲解和分析,很少把它和其他的作品进行
转贴于
比较,带给学生的知识只是一个点。这样,学生掌握的也只是很多个点,而不能把这些点联系起来组成知识面。我认为,我们应该把作品多进行比较,因为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点和相异点的思维方法,它为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这种方法用在音乐欣赏课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可使学生在已知概念的基础上,迅速而准确地由此及彼,去认识未知概念,获得新的知识,扩大原有知识范围,加深原有知识的程度;可使学生牢固地建立起知识的内部联系,把一些零碎的知识组织起来,使之系统化;可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起到或加强直观作用。
比如在欣赏进行曲体裁的作品时,我先让学生欣赏了中国的《运动员进行曲》、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和老约翰·施特劳斯的《拉德茨基进行曲》这些典型的进行曲,再让学生进行比较,总结出这类作品的相同点。接着,我再让学生欣赏几首圆舞曲、小夜曲等其他体裁的作品,让学生再次与进行曲比较,总结出它们的不同点。这样,学生的判断能力加强,总结能力加强。此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去辨别、比较各种乐器的音色,不同的指挥家或乐团对同一作品的阐释等等,都可以让学生把已学的知识联系起来,还能由此及彼的获得更多的知识。因此,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运用比较法是非常必要的,它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