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财务管理系统服务保障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12 09:06:5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财务管理系统服务保障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财务管理系统服务保障

第1篇

摘要:企业在准备启用财务管理系统之前,必须理智地进行投资决策分析。笔者对财务管理系统实施过程中的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进行分析,设计出一个简单的成本控制管理表格,企业可以有重点地对容易成本失控的地方加以控制。针对J企业的案例,笔者又做了一些改进,提出实施财务管理系统的成本控制的建议。

关键词 :财务管理;系统;成本控制

对于企业决策者而言,实施财务管理系统不仅仅是购买一套软件,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时间长、风险大。企业在准备启用财务管理系统之前,必须理智地进行投资决策分析, 才能投资购置或更新系统,并能更好地实施与应用财务管理系统。

一、财务管理系统的成本分析

依据系统生命周期阶段理论,可以将系统实施成本分成开发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两大类。开发成本包括系统分析设计、代码编写、系统测试、硬件购买和人员培训等;而运行维护成本则包括运行费用,管理费用和维护费用等。

1.咨询费用。任何单位在实施管理系统前,其自身的业务流程一定有需要进行整顿和改革的地方,如果企业有些根本的弊端没有解决,则实施系统后,也无法满足其需求。因此有必要组成一个由外部专家、咨询机构和企业自身的业务行家组成的咨询团队,便于从专业的角度,对其现有流程进行优化甚至重组,对系统的实施进行评估和决策。

2.软、硬件的购买。企业在前期对供应商的选择上,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投入资金过少,未能找到能结合企业行业特征来开发的软件供应商,无形中加重了软件成本。

3.数据转化费用。通常企业在采用新系统前,都已经存在老系统中或者人工处理的大量数据,如何将这些数据经过处理转化,载入到新系统中去,则是一个不容易预先判定的费用支出。

4.数据分析费用。财务管理系统在建成后,往往会生成大量的数据,而系统自带的数据分析机制往往有其局限性,分析的功能都有一定限度。因此,在对系统生成的数据进行分析上,需要一定的资金,用来支付数据分析机制的建立,相关人员的人工费用等。

5.员工培训费用。信息系统的建立,都意味着相关操作员工作方式和风格的改变,而操作较复杂的财务管理系统,更需要对员工进行足够的培训,这样,才能尽量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系统运行不稳定,给企业效益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6.系统维护费用。财务管理系统的建立,使企业的业务流程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也加强了,所以,在系统运行的后期维护显得至关重要。在这一费用细节上进行细致的预算和控制,非常必要。

二、系统实施成本的可控性分析

企业要在其希望实现的成本目标的基础上,尽量将成本最小化,就必须仔细地对各项成本进行分析和控制。本文提出财务管理系统成本可控性的分析方法,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分析哪些是系统实施可以控制的成本,哪些是无法控制或无法完全控制的不可控成本,并相应的采取措施。此时,企业成为财务管理系统实施的责任成本中心。凡是责任中心能控制的各种耗费均称为“可控成本”,企业可以将可控成本尽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将上文阐述的系统实施成本的可控性进行分析,如表1所示。

加强对财务管理系统实施可控成本的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在引入系统前,先对自身业务流程、管理体制和单位信息处理机制进行整改,可以减少系统建设时系统需求费用,同时缩短系统的建设周期。事实上,很多企业在平时不注意对自身的优化,上信息化项目也是盲目地随大流,而外部单位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去理清其现存的问题,同时,调研期的延长也加大了系统实施的成本。因此,企业应该预先对自己的核心业务和基础信息处理状况进行整改,上新财务系统的过程,也是优化、改善工作流程的过程。

2.在购买硬件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财务管理系统软件的需求,选择必要的、合适的硬件。

3.系统建设中,应该安排企业内部的适当人员,参与到系统实施中去。这样,在系统实施完毕后,自身人员不仅知道如何去操作软件的功能模块,还能知晓每个功能模块的基本设计原理。在运行维护阶段,一般的问题不必要请系统实施单位来解决,减少了财务管理系统的维护耗费。

系统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自身无法控制或无法完全控制的不可控成本,包括财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代码编写以及系统运行不稳定所可能造成的损失。企业在实施系统时的不可控成本恰好是系统供应商的可控成本。从自身位的角度出发,在管理不可控成本的时候,必须与系统供应商之间发生利益的博弈。为了尽量减少不可控成本,首先必须选择一个合适的利益博弈对象,也就是需要一个信誉相对高、实施能力比较强,对自身目标需求有较好预期满足度的技术实施单位。一个好的软件供应商,能够利用其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强大的技术实现能力,在保证满足客户功能需求的基础上,以较短的产品实施周期,较低的系统分析和代码编写等人工费用,建成稳健的系统,大大减少了系统运行中出现错误甚至崩溃的可能性。

三、系统实施中的隐性成本

成本控制中有例外管理的原则,即成本控制要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导致预算超支的超乎常情的成本项上。财务管理系统实施中存在如下隐性成本:数据转换费用和培训费用。通常,企业或者是系统供应商在做成本预算的时候,很少会充分重视在数据转换和员工培训方面的费用。而实际上,在整理基础数据时,会发现存在许多问题,如数据不完整,部门自身基础数据缺乏,数据处理混乱。因此,要从组织结构入手,去理清数据处理思路,整理财务管理系统所必需的基础数据,并将其转换载入到新系统中去。

此外,大型财务管理系统在建成后,对操作人员的素质有相当的要求,对系统操作不当,都有可能引起系统出错甚至崩溃,给正常的业务运作造成了隐患。因此,对员工的培训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对于J企业而言,从一开始决定更新财务系统,就由原先负责财务系统维护的科室牵头,负责财务系统更新的全部工作,包括前期的调研、实施中与开发商的沟通和后期的系统维护。在这次财务系统更新中,J 企业的信息科的人员全程参与,与供应商多次沟通,不仅知道如何去操作软件的功能模块,还能知晓每个功能模块的基本设计原理。在运行维护阶段,一般的问题不必要请供应商来解决,也节约了系统的维护支出。另外,对不同的业务科室进行培训,针对从事不同业务、使用不同模块的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也有利于系统的顺利实施。

成本预算中,必须充分考虑系统实施中存在的隐性成本。如果没有加入隐性成本,势必会低估实际成本,影响成本预算评估,造成企业对实施成本过高的不满,降低了对系统实施的信心。

四、成本预算和控制表格的应用———以J企业为例

1.成本预算和控制表格的说明。表2中实施项目是按照财务管理系统实施的时间先后安排的,事业单位在实施过程中按照实际实施情况填写第二行“实施时间”,并与“预计时间”相对比,及时调整系统实施进度。其次,各实施项目中,可控与非可控成本可以用不同格式表示(表格中可控成本项目用加粗表示),可控成本应制定详细附表,如员工培训费用项目应按事业单位各部门员工制定详细的费用明细表,才能更好的控制财务管理系统实施过程的可控成本。

综上所述,企业在准备启用财务管理系统之前,必须理智地进行成本计划的制定,在财务管理系统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成本计划,才能做好企业启用财务管理系统的成本控制。

2.从J企业案例看表格的应用

(1)案例介绍。J企业目前使用的财务软件是从2002年开始启用的,系统数据库里的数据日益庞大,且原软件开发公司已解散,后期研发和服务已无保障。期间颁布了新的会计制度,会计核算的内容发生了较大变化,有必要开发一套通用化、标准化、制度化的财务系统应用软件, 以确保事业单位预算收支数据的准确、有效,为管理决策提供正确的信息依据。2012 年以来,J 企业开始在同类单位开展调研,由本单位原先负责财务系统维护的科室牵头,了解国内同类型单位财务信息系统使用的现状,以期更新目前的财务软件。

2012 年底,正式签约采用S 单位的财务管理系统,软件及系统服务总计在200 万人民币左右;系统硬件购置计算机10 台,投资约50 万人民币;还有调研经费15万元。综上所述,J单位财务系统更新总预算265 万元,如表3所示。

(2)对J企业实施财务管理系统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表格的建议。笔者认为,如此估计财务管理系统实施的成本是远远不够的,系统实施过程中的不少成本费用项目,包括前期的系统需求分析、员工培训费用、系统维护费用都未列入项目预算中去。笔者建议在制定的实施日程表基础上加以改进,加入项目“费用估算”和“实际费用”项目(如表4 所示),来协助财务管理系统实施过程中的成本预算和控制工作。

企业实施财务管理系统就是要提高资源利用率,缩短生产周期,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以更好地支持决策。那么实施财务管理系统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工作有无成效,是财务管理系统能否成功上马的重要因素,必须重视系统实施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才能使其实施系统的决策更加科学,并使得财务管理系统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裘丽娅.试论我国事业单位实施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技术经济,2004年第12 期.

[2]喻金龙,刘险峰.系统系统实施成本可控性研究.事业单位天地,2005年第3期.

第2篇

1.1医院的信息化发展

伴随着互联网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我国的医院在发展与管理方面也逐渐进入了信息化管理的时代,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医院的各项管理工作及其方式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简单举个例子,在传统的医院管理工作中,医院的医生、护士以及医务管理工作人员,都是用纸和笔来记录病人的各项信息,自从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医院得到发展、普及之后,极大的提升了医院的工作效率。

1.2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基本模式

①医疗管理类。在医疗信息化管理方面,计算机信息应用系统主要包括住院收费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住院药房管理系统、出入医院及其结算信息管理系统、门急诊收费信息管理系统、供应室信息管理系统、医院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医院后勤设备物资信息化管理系统等各方面。

②临床服务类。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的医疗信息管理是医院进行管理工作的基本日常管理手段模式,而临床服务信息管理系统,更多体现的是医院的优质服务。当前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的临床服务类主要包括体检管理信息系统、门急诊输液信息管理系统、门诊医生工作服务站、门急诊挂号信息服务管理系统、医院门诊自助挂号信息管理系统、临床检验信息管理系统、病人患者电子病历信息管理服务系统、病人患者病区护士信息管理服务系统等。

2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分析

关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①医院信息管理的环境;②医院信息管理环境的设备及其系统;③医院信息管理的工作人员配置。①医院信息管理的环境。这里所提到的环境包括医院外部环境和医院内部环境,医院的外部环境就是指医院本身的非盈利性,医院是一个社会性、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在社会大众的眼中,医院就是一个公众的团体组织,包括国家政府对其发展所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等。就是因为它是个公众性的社会团体,很多人物形象也具有公众性的作用。

②医院信息管理环境的设备及其系统。随着互联网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医院虽然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公众团体组织,但是也要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要想在这种环境中谋求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加快深化医院体制的改革,而信息化管理就是一种有助于医院发展的信息化管理组织战略。随着信息化管理在医院的普及与应用,而信息管理系统环境的相关设备却得不到及时的补充,也就是说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做保障,没有先进的互联网信息科学技术作为后盾支撑保障,那么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其信息管理体系与系统必然是不完善的,这对于医院本身和医院病患者而言,都会产生一定的威胁性。

③医院信息管理工作人员的配置问题。随着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这就时刻要求着医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素质水平也得跟上,包括一些计算机信息应用技术、信息管理系统的操作技能等,不仅如此,也要保证信息管理工作人员拥有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但是在现实管理工作中,医护人员综合素质低下是普遍现象,很多的信息管理工作人员缺乏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同时其职业操作知识技能也达不到标准。

3针对如何提升医院信息管理安全性的建议措施

①建立健全医院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在建立健全医院管理规章制度方面,具体包括对医院信息管理服务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网络信息管理安全制度、医院信息安全应急预案管理制度等。同时,还包括医院信息系统管理中的计算机防毒制度、以及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备份制度等。

②加强对医院信息管理服务系统的监督管理,保证系统服务器的安全在这个管理层次面上,要坚决做到以“防范为主、加强监控”的基本原则。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医院实施信息化组织管理发展战略的核心建设内容,而服务器又是医院信息化网络管理过程中的核心,对于信息管理系统服务器的安全防范与保护工作关乎着医院整体发展战略的有效开展。在加强信息管理服务系统方面,要坚持做到防范与监控共行,进一步完善医院信息安全应急预案机制。

第3篇

关键词:新华书店;连锁化;财务管理;分析

一、前言

当前,新华书店连锁经营企业已经实现了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自其上市以后,新华书店连锁经营实现了企业发展规模的扩张,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坚实的产业链条。与此同时,在新华书店连锁化的发展过程中,其各方面的管理机制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但是,在财务管理方面依旧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为了适应当前市场发展的需求,获得市场竞争的有利地位,并实现企业股东利益的最大化,有必要对当前新华书店连锁化下的财务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以寻找到最为有效的解决途径,从而促进新华书店企业稳健发展。

二、新华书店连锁财务管理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监管与核算方面缺少完善的制度体系

自新华书店实现连锁经营以来,已逐渐迈入了现代企业的行列,但是,由于我国书店实行连锁经营的起步相对比较晚,在改制的过程中,传统的经营管理体制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新华书店企业的发展要求,尤其是其复杂的产权关系的存在,致使财务管理工作变得十分复杂。在此状况下,新华书店的财务管理在监管与核算两方面都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财务不清且权责不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关于购货、配货、送货以及退补货等方面的核算存在着问题,其监管力度也十分低,总店以及分店的盈亏核算与利益分配等都缺少完善的制度体系进行约束。[1]

(二)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当前,新华书店企业的报表体系过于落后,与此同时,内部的风险防范机制也无法满足当前新华书店连锁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财务人员自身也缺少现代财务管理的理念,很多企业的会计都不精通于财务管理,如预算管理、风险管理以及财务信息化管理等。因此,就很难将企业财务管理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结合。这种仅重视眼前利益的经营管理行为,无法实现财务管理的发展战略,从而阻碍了财务管理作用的发挥。在新华书店连锁化向集团化转变的过程中,以省级新华书店为主体进行了一系列的合并行为,在合并后的整合期间,由于财务机构的重新组合,致使其无法与财务管理的实际工作相适应,财务体制上的缺陷严重地降低了新华书店企业的运行效率。

(三)财务管理的现代化进程缓慢

新华书店的总店作为国内最大的图书批发商,其客户量与发货量都很大,在其实现连锁经营后,更需要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系统作为有效的支持,所以于1999年正式使用SAP系统。但是,在引进与实行的过程中,其效果并未尽如人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SAP系统运行过于缓慢,此前的运行系统只需要两分钟的自动处理时间,但是SAP系统却需要近半个小时的时间,根本无法正常处理财务事物。第二,不具备流通业所需求的基本功能。SAP系统是制造业的系统,将其应用于流通业的新华书店中,其功能根本无法吻合,但又没有办法进行深层次的系统改造。第三,新华书店的工作人员流动性过强,致使新华书店在换掉SAP系统时,重新组建了一支队伍开展工作。因此,新华书店的财务管理现代化进程过于缓慢。

三、完善新华书店连锁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

要想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首先就要明确新华书店连锁经营的特征。连锁经营的一大主要特征即:统一的商业标识、统一的经营管理理念、统一的采购与配送以及统一的核算等,从而利用当前的高科技技术,实现网络营销模式,进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并扩大企业的规模,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2]在此种经营管理模式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必须与其相适应,实现统一的内部管理体系,加大对分店的控制力度,以为实现统一的财务管理奠定基础。统一的内部财务管理体系需要包括管理制度、权责划分以及具体的财务流程,以规范新华书店连锁财务管理的行为,确保新华书店企业从根本上实现连锁经营的现代化企业财务管理方式。

(二)加强对企业资金流的重视

新华书店作为连锁企业,其资金流是至关重要的,连锁书店的改制使其成了非法人企业的会计体系,这就意味着其资金的管理方式能够更加的灵活。加强对企业资金流的重视,能够有效地提高新华书店企业的资金运转率,这就要求新华书店企业要重视以下三个方面的运转:第一,要以库存为优先考虑对象,将财务软件ERP系统充分的加以利用,掌握各门店库存的动态,及时进行相应的库存调拨,并对新华书店在重要节假日的数据进行整理,以优化库存,实现资金的有效利用。第二,要改变传统结算的方式,实现实销实结的资金管理模式,从而将财务成本的费用降至最低,并有效地控制了企业的资金风险,从而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3]第三,实现总店与分店资金统一管理的模式,将分店强化财务现代软件设备的性能,使其销售的金额直接转入总店的财务中,以缩短资金的回转周期,降低企业风险隐患。

(三)具备适用性

当前,部分新华书店实行ERP财务管理系统后,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这就要求新华书店要结合各经营门店的实际运营状况的需求,开发与之相适应ERP系统,从而提高财务软件的适用性。与此同时,要充分考虑到新华书店各门店的分散性,如果当地旗下连锁门店过于庞大,其财务数据的管理需要更强大性能的系统服务器作支持,这就要求要建立高稳定性的系统服务后台。第三,明确统一管理与分级操作之间的关系,并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从而规范财务管理工作的流程,为新华书店连锁财务管理的有效运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总结

当前我国的图书连锁经营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在新华书店连锁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其财务管理体制也应随之发生改变,以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满足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促进新华书店连锁企业更好的发展,从而实现新华书店企业自身的价值,获得市场竞争的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 李柯华.浅谈图书连锁经营问题[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3,6(02):181-182.

第4篇

关键词 虚拟局域网;校园网络;安全体系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3-0202-02

1 网络安全体系的定义

通常情况下,为了能够保证校园网络运行的安全稳定,校园网的大部分数据资源都只允许在内部中完成访问。例如校园网络的OA系统、校内邮件系统等等,这些系统的访问和使用都必须在校园网内部操作,严重制约了教师、学生在个人家庭中通过访问校园网来收取学校通知、查看个人成绩、浏览校园新闻等功能。如果校园网内部应用服务器一旦发生了故障,如果专业管理人员此时也没有在学校时,就无法完成对校园网的维护操作,如果部分教师由于需要出差完成科研交流等工作时,也无法查看关于科研项目的校内数据资源。

网络安全体系指的是一套完整的计划设计,主要包括能够为网络用户提供安全稳定的服务;能够保证网络中所有系统的正常运行服务;对网络中系统的安全级别提出要求并完成设置。一套完整的网络安全体系中的必备设计原则有数据传输安全、计算机系统安全、网络用户安全、网络管理安全、物理架构安全等等,既要能够对恶意的外界入侵行为进行制止,还要能够同时应对网络中的其他安全威胁。

2 虚拟局域网关键技术

2.1用户认证技术

虚拟局域网中的用户身份核实确认大部分都是通过用户认证技术实现的,对系统用户进行相应授权之后能够保证控制访问资源。一般情况下,网络认证协议采用的都是报文摘要技术,主要是用于验证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和对用户身份进行认证,通过利用哈希(HASH)函数将数据报文的长度进行一系列变换,使其能够成为固定长度的报文摘要,但是由于哈希函数自身的特性又难以在不同的报文信息中将报文摘要变换成固定长度。

2.2数据加密技术

虚拟局域网数据传输的过程中主要应用的是数据加密技术,来实现对数据的伪装和隐藏。但是,如果在传输的过程中数据信息经过互联网产生了安全威胁,那么即使已经通过了用户认证,也不能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传输。因此,在网络发送端应该将用户认证进行加密之后再完成数据信息的传输,在网络接收端通过用户认证之后再对数据信息进行解密。密钥类型主要包括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两种,在实际应用中大多数采用的都是对称加密措施,如果是机密数据信息则采取公钥加密技术。

2.3访问控制技术

访问控制技术主要是对用户是否能够对系统发起访问进行控制,运行具有相应授权的用户访问系统资源,对没有授权的用户对系统资源发起访问和获取时立刻进行阻止。

3 校园网络安全体系设计

本文设计提出的基于虚拟局域网技术的校园网络安全体系设计方案主要是为了解决某高校老校区与新校区之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专网整合的问题,由此构建出一条专用的虚拟局域网安全通道,从而保证这些重要数据资源能够在校园网中安全稳定地传输。

3.1系统设计原则

1)安全保障

虚拟局域网系统的重要职能就是保证网络的安全稳定,以及在互联网传输过程中数据信息的安全可靠,因此,虚拟局域网系统的安全保证必须包括用户身份认证、数据信息保密和数据信息完整。

2)多平台兼容

虚拟局域网系统的关键功能就是要保证用户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对系统资源发起访问,以及当用户进行移动办公时要保证网络连接的安全可靠。

3)访问控制权限

校园网的虚拟局域网系统主要是为多个应用程序提供保护的,因此要设置不同的用户访问控制策略,使得拥有不同权限的用户能够访问相应的系统资源。

4)平台管理简洁

虚拟局域网服务器应该为用户和系统管理员提供良好的应用管理操作界面,在方便用户对系统资源进行访问操作的同时,还要保证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维护操作简单便捷,更要为服务器与用户之间的通问、安全日志等做好记录。

3.2系统功能模型

根据校园网络的实际安全需求和虚拟局域网系统的设计原则,虚拟局域网系统的功能模型主要包括用户身份认证模块、数据传输模块、访问控制模块和系统管理模块。

1)用户身份认证模块

虚拟局域网系统客户端通过采取数字证书的认证方式对用户身份进行核实;服务器对系统客户端进行认证时需要采取不同的认证方法,如果用户通过远程网络连接到虚拟局域网中,服务器则采用用户名+密码的认证方式对用户合法身份进行识别,在校园网内部则采取数字证书的方式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

2)数据传输模块

数据传输模块的主要功能是采取相应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之后传输给接收方,以及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密。

3)访问控制模块

访问控制模块主要是根据已经设置完成的访问控制策略来控制系统中的资源是否能够被用户进行访问和操作。

4)系统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模块主要负责对虚拟局域网系统服务器的日常服务信息进行记录,包括访问日期、访问时间、网络使用情况等等,并生成对应的日志报告。

3.3系统详细设计

本文提出的基于虚拟局域网技术的校园内部网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

学校的新校区和老校区之间通过采用虚拟局域网技术,建立起一道校园内部虚拟局域网通道,将新校区与老校区利用光纤实现网络连接,将网络的出口端设置在新校区。校园网中的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和一卡通管理系统都需要通过同一个链路与新校区进行连接,因此,我们采用虚拟局域网网络安全标准对链路进行数据加密,从而保证通过这条链路传输的数据能够安全可靠。

校园网中的一般用户的访问控制策略安全级别的设置可以相对较低,一般用户安全级别如果设置过高则会耗费大量的系统资源,造成无法访问或网络瘫痪的情况出现。对于校园网中的财务管理部门、人事管理部门和后勤服务部门来说,应该采取两层架构隔离的方法接入到校园网中,再通过内部网关协议与核心交换机连接,从而保证在新校区与老校区之间实现数据加密传输。

4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从校园网实际需求角度出发,将虚拟局域网技术应用到校园网建设当中,提出了一套校园网络安全体系设计方案,能够有效保证新校区与老校区之间的数据通信、数据共享和数据整合安全,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高校预算管理数字校园国库集中支付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高校资金结构由过去单一的财政拨款逐步发展到以财政拨款为主,以多渠道筹资为辅的多元结构。尤其是许多高校建设新校区,利用了大量的银行贷款,高校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随着办学环境的变化,高校的财务管理也随之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很多问题日益显现。目前,高校资金严重短缺与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更加凸显预算管理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高等学校的预算方法主要有增量预算、项目预算、复式预算、零基预算、滚动预算、全面预算和绩效预算等,近年探讨和使用较多的是零基预算、项目预算。但零基预算对环境和技术的要求较高,在没有全面准确数据及技术支持下,零基预算的可操作性大大减弱。由于高校财务管理的特点,项目预算也是高校预算常用的一种方法,在传统模式下,项目预算的动态管理是个较难解决的问题。而新时期,对我国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影响最大的是两项大背景,分别是“数字校园”和国库集中支付。

1 “数字校园”时代的高校财务预算管理

近几年我国高校会计电算化工作有了很大发展,取得了丰富经验。但是高校目前使用的财务软件功能仍然停留在简单的收支核算及预算控制上,缺少有效的预算执行分析及高校成本核算管理功能,使得财务部门不能在资金管理、投资决策、分配政策等方面很好地发挥监督和参谋助手作用。

从电算化管理到“数字校园”,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大飞跃。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中,整个学校资源的存量、使用等情况都已数字化,并且教学、科研及行政工作流程中能够实时反映、实时监控、动态管理。在数字校园中,资源从其购建前的申请、论证、购建的过程、使用的过程及产生的效益都已数字化,各级管理者可以从中获得下一时期业务活动对资源的准确需求以及资源所能产生的效益,并能够根据各项业务活动的排序情况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配置。现存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是预算成功与否的关键,是下一时期资金预算编制的前提条件。

首先数字化校园中信息的实时传播,可以将预算的事后控制,转变为预算的事前控制和过程控制。通过校园网络及与之相连接的管理系统的权限设置,可以将各项业务活动和管理活动置于预算系统的控制之下,使任何没有资金支持的活动不能得到批准和执行。其次,高等学校的资金来源主要有财政拨款、各项学杂费收入、培训收入、科研收入等,对不同来源的收入,财务预算控制的方式也不相同。在数字校园中,信息流的交互共享,实时传输,使这些业务活动的收入信息实时传递到财务,同时转化为预算信息以保证业务活动对资金的需求,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基础上保证各项业务活动顺利进行。

2 国库集中支付时代的高校财务预算管理

国库集中支付,是将所有的政府性财政资金全部集中存放到国库或国库指定的银行开设的国库单一账户,所有的财政支出必须由国库单一账户集中支付。虽然各地高校对于所纳入的国库集中支付范畴不尽相同,但将高校所有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都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畴已成为各地财政改革的趋势。这对高校财务管理中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的要求将会大大增加。

3 双重背景下的高校财务预算管理

“数字校园”和国库集中支付双重背景之间具有一定的交叠性。一方面,“数字校园”可以为国库集中支付提供新的学习技术保障,另一方面,国库集中支付通过强制性制度要求,改变了高校财务管理的旧有流程,迫使高校更大程度的使用数字校园相关的信息系统与网络技术。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财政部通过信息传输系统对支出信息进行动态实时监控,资金使用受到更严格的监督和审核,无论是监督的频率、广度和深度都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尽管“数字校园”和国库集中支付在我国都还刚刚起步,但是这必将推动我国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重大变革。笔者给出几点建议:

2.1 制定新背景下的预算管理新机制

要建立起一种高效的、严格按预算执行、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预算资金管理新机制,既要增强预算意识,提高对编制部门预算重要性的认识,并进一步增强预算约束力,通过预算管理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又要充分发挥信息时代的技术优势,进行预算的全周期定态实时管理和分析,把控各责任主体的工作状态和业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反馈,形成更为有效的奖惩政策,从而影响其未来的行为决策,进而调整下期预算目标。

2.2 加强财务决策支持职能

利用决策资源(数据、模型、知识),形成可辅助决策的决策支持系统。在“数字校园”中,各种数据可以统一规划组织、统一存储、统一权限管理,并形成全校的数据仓库。数据仓的建立,可以对前期所有的预算进行长期控制。学校业务活动的数字化,可以对各种业务活动的资金使用过程进行分析测算,消除偶然因素影响,制定各种业务活动所需资金与相关变量之间的定额与变动模型。这些模型大致可包括:总体财务数据模型(包括资产负债率、经费来源构成分析、经费支出结构分析等);经费数据模型(包括各层次、各专业学生的经费耗费模型);预算执行模型(包括收入预算、支出预算模型,零基预算、项目预算、绩效预算制定和执行控制模型);资源使用模型(包括通用资源、专用资源使用效益模型)。

2.3 严密监督和阳光理财

“数字校园”为预算审批和执行提供了“阳光”(公开透明)监督。因此,可以充分借助数字校园环境,避免认为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制造障碍,坚持“先有预算、后有开支”的原则,严格在系统上执行先审后支、先批后付,杜绝乱收乱报、非正常支出等不良现象。根据费用项目的性质、金额,对费用分别采用按年或按月控制,对没有预算的开支不予人账。同时做好预算指标的对账和衔接工作,以及年度财务状况分析工作。利用网上公示,定期公示经费收支明细情况、经费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公布全年财务预算和决算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加强考核,实施定期考核监督,每月末汇总收支,年末摸清各单位的资金结余情况,并强化对项目预算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工作,追踪问效。

2.4 注重财务管理人员自身队伍建设

财务管理人员除了应当具备传统的会计核算能力外,还需具备综合管理能力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首先要鼓励财务人员积极钻研新业务和新技术,更新观念,逐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具备熟练的工作技能和优秀的判断能力,并且能够不断采用新的方法应付会计实务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其次,要利用信息系统,树立良好的在线服务意识,提高网络和系统服务质量。第三,建立相应的会计人员管理制度,包括分级会计人员的基于数字校园财务管理系统的考核制度、职责和权利制度,形成会计人员的自我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1] 安川金,董玲.高校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研究.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7.

第6篇

双网稳步推进 安全防微杜渐

电力通信网络的主要传输方式已从上世纪70年代的电力线载波、80年代的模拟微波、90年代的数字微波,发展到了今天全国电力系统通信以光纤和数字微波为主,卫星、电力线载波、电缆、无线等多种通信方式并存,实现了除台湾省外所有省市和自治区、直辖市的网络覆盖,初步建成了以光纤数据网络为基础的电力专用通信网IP业务综合平台,为电力信息化的深层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家电网公司信息网络从1999年3月正式运行以来,经过不断改造和完善,从网络规模、链路质量、运行稳定上都有较大的提高。2008年电力公司信息网络主干网建成数与2000年比较增涨了24%。国家电网公司所属区域和省级电力公司均建立了企业本部局域网络和企业广域网络。网络传输带宽由原来单一的 x.25和64Kbps微波网络,发展为包括2M到1000M光纤、VPN公共数据通道的多种信息网络。各级电力公司机关本部信息网络主干带宽绝大部分达到1000M。随着电力光纤数据网络的建成,电力数据网上的主干带宽提高到了622M,分支带宽达到155M。电力数据网运行稳定,为跨网业务应用提供了条件。

各发电集团公司近两年来,也加快了本集团公司企业网络建设速度,新成立的电力企业集团公司的企业网络基本建成。如:华能集团公司通过卫星网络系统和地面光纤,已构成对所属的34个火电企业、5个分公司、4个在京单位办公大楼、1个水电流域公司的通信网络覆盖,大部分电厂建立了ATM或千兆局域网,实现了对主要生产岗位和管理部门的信息连接。各种实时生产、经营的数据和视频图像通过信息网,直接可以传送到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国电集团公司借助公网专用通道,实现了“三网合一”,建设了多媒体会议系统、开通内部网络IP电话,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网络安全系统建设成为近两年电力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各电力公司除继续实施电力信息安全的示范工程外,正在从网络层、系统层、应用层、数据层、用户层等多个层面加强网络安全建设。

一方面,他们重点加强了电力信息网络身份认证、防病毒和防攻击的网络安全系统建设。各单位均建立了各种不同等级、不同种类的信息网络安全系统:100%建立了防火墙系统,92.30%建立了网络防病毒系统;52.61%建立了漏洞扫描系统;61.50%建立了入侵检测系统;38.46%建立了身份认证系统;84.61%建立了数据备份系统;37.67%实施了内外网络的物理隔离等安全措施(见图1)。

另一方面,各电力公司将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纳入了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像重视电力生产安全一样重视网络安全管理。实行了信息网络安全运行报告制度和监督管理等制度。规范和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管理,提高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建立网络安全事件预案,提高减灾防灾能力。网络运行率达到99.9%以上,保持了安全、稳定运行。

基础设施倍数增长 LINUX系统小荷露角

尽管近年来电力行业处于改革的变化时期,机构发生重组,人员发生变动,但电力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入仍在稳步进行,原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继续实施,信息系统基础装备得到加强,企业计算机及网络系统设备得到更新。与2000年比较,除部分设备升级换代外,新添设备增长幅度较大。调研单位的网络基础设施抽样调查统计数据如下。

随着各类应用系统的建设加快,PC服务器也有较快的增长。部分企业的PC服务器系统平台,逐步向小型机平台系统转变。UNIX操作系统服务器有较大增长,LINUX系统正被重视。系统服务器类型分布见图2。

另外,由于移动办公的需要,移动办公系统设备有较快增长,抽样企业拥有的笔记本电脑数量达到整个个人计算机总数的七分之一。

厂网应用丰富多彩

近年来,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更趋向于实用性、安全性、效益性、科学性,各电力企业开发了一系列与企业经济运行和管理密切联系的应用系统,注重提高了信息系统的实际使用效果和在生产与管理中的效益。

90%强EMS通过实用化验收

近两年来,对二十世纪90年代初建立的SCADA(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EMS(能量管理系统)系统逐步更新换代改造。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通道数量和质量、厂站信息质量和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均有大幅度提高。 DMIS(调度MIS)、继电保护系统、电网稳定装置、微机稳定装置、DCS(分布式控制系统)、EMS、水调自动化系统等电力调度自动化相关系统的建设、运行和应用水平得到提升。全国90%以上EMS应用软件通过实用化验收。改造和更新系统建设加强国产化,在地调和县调新建系统中98%应用了国产自动化系统。

分散系统面临整合

各电力企业建设的MIS 系统在企业改革后面临整合。部分电力企业把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企业管理流程的改造密切结合,积极对ERP在电力企业上的应用展开调查与研究。所调查单位100%建立了财务管理系统。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为核心,整合企业数据资源和应用系统,以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改造企业信息系统,提高信息系统在企业的实际应用。部分公司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经过几年的努力,完成了从核算型向基于预算管理、内部控制、会计核算三位一体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转化。

在所调查的单位中96.9%单位开发了人力资源管理,69.2%的单位开发了生产计划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系统,46.1%建立了项目管理和视频会议系统,并投入实际使用。各类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八成网省公司OA单轨运行

国家电网公司及所属区域电网公司和省电力公司办公自动化系统全部联网运行。其中80%以上的网省电力公司实现OA系统单轨运行。实现了从拟稿、核稿、会签、签发到公文收发、文件流转、文档资料管理等网上办公全过程的流程网络化。办公信息等系统保持了安全、稳定运行,设备完好率大于99%。到2008年底,国家电网公司下属企业,基本完成OA的全国联网运行。

发电企业疾步快追

发电集团公司积极推进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如华能集团公司下属86%的企业的MIS系统投入实际运行,集团管理层与电力生产企业层已经不同程度实现信息交流和数据共享,通过信息化加强了企业内部的业务管理。国电集团公司开发了电力生产急需的应用系统,如:“安全生产统计分析系统”、“燃料计划统计分析系统”、“市场营销统计分析系统”、“工程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和“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管理系统”等。

标准化制定已进日程

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和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加强了全国电力和水电勘测设计系统企业间的网络信息交流与共享,CAD和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基本涵盖了电力规划研究、勘测设计等主要业务环节。以数据库为中心、以网络为支撑、以三维设计为主要特征的集成系统的建成,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距离。CAD软件的设计,100%实现计算机出图。电子化报表的计算机生成率达到了100%。实现了规划设计部门与生产建设单位的信息统一和资源共享,目前电力行业有关部门正着力开展电力设计的标示系统代码标准化制定工作,建立电力工程从规划设计到发电生产全过程信息化。

电力营销进入快行道

电力营销业务是供电企业核心业务之一。电网公司提出了集约型、服务型、扁平化的营销管理模式,供电用户GIS系统、电力企业与商业银行联网电费实时系统,电力营销系统和电力客户服务呼叫中心95598的建设提速。53.18%供电单位建设了不同功能的电力营销管理系统,46.1%建立了客户服务呼叫中心;尽管电力市场信息系统仅为7.1%,但是电力银行电费结算系统已开始利用商业银行网点。

目前浙江全省79个县级供电企业(不包括舟山)应用了电力营销客户信息系统,覆盖率达100%,覆盖电力用户1300万户,占用户总数(包括城市、农村)的86.66%。

EAM建设踊跃

38.4%电力企业建立了企业设备资产管理系统,电力企业通过提高资产管理,降低资产维护成本,加强了企业的科学管理。EAM(资产设备管理)在发电厂和供电公司建设十分踊跃。如大亚湾核电厂、丰满电厂、国华定洲发电厂、三峡水力发电厂、湖北清江水电厂、大唐陡河发电厂、山东黄电台厂、北京供电局等发电和供电企业成功建设了一批EAM系统。

SIS建设成热门

分布式DCS电厂监控系统在网络环境下得到推广应用。国产DCS在30万机组的电厂广泛采用,国产化率大大提高。为消除信息“孤岛”,提高电厂监控管理水平,随着发电厂的企业网络的建成和发展,发电企业正把电厂机组的实时监控系统DCS的应用向厂级监控系统(SIS)发展,电厂SIS实现了全厂DCS等各分系统的整合,同时与MIS实现联通。SIS系统在电力生产运行以及机组运行状况监控分析,厂级性能计算、厂级能量统计、机组负荷优化分析、运行指导、综合指标查询等方面发挥了有效功能。

建成电力文献数据库

国家电网公司信息中心加快了网上数据中心的建设,启动了数字化图书馆和电子化图书资料的建设项目,2008年基本形成了以国内电力刊物和电力标准为主的近200万页码的电子化文献数据库,形成了文献资料数字化中心。并建立了包括电力经济、国内外电力发展动态、电力企业资料、国内外电力统计数据、电力科技成果等数据库检索系统,初步形成了电力资讯中心和数据资料中心,国家电力资讯网目前已通过验收,开始对外进行服务。

安全投资长势明显

调查反馈数据表明,电力行业尽管处在改革时期,电力企业对信息化的投资并没有减少。图3为电力企业在2002年到2008年间信息化投资抽样情况。

近3年间,电力信息化年均投资水平逐年提高,稳步发展,说明在电力体制改革时期信息化建设没有停顿。2008年度的信息化投资增长较快,也预示着在即将来临的2008年及今后几年中将会出现新的发展。

电力信息化各项建设资金分配的显著特点是, 信息网络与信息安全投入高于其他项目,见图4。说明电力信息安全在电力信息化建设中得到极大的重视。

尽管2008年度电力信息资源开发的投资有所提高,并超过系统和软硬件投资比例,但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投资仍显不足。

信息化应用效益明显

电力信息化建设到底给电力企业带来了哪些变化,信息化在电力行业中的效益和效果如何?从此次调研中,我们高兴地看到,电力信息化在提高电力产业水平,给电力生产、管理、经营和服务等方面带来的变化,已经得到广大电力企业和职工的认可。

从统计分析看,91.66%的企业用户认为企业信息化较大地提高了电力企业管理的整体水平和电力企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改善了企业与客户关系。66.67%的人认为信息化提高了企业生产管理的自动化水平。认为信息化对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提高不起作用的为零。

第7篇

【关键词】容灾;备份;机房建设

在消防部队业务工作过程中,数据就是生命的说法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可,当某一业务系统发生灾难、数据丢失,如不能及时恢复,那这项业务就基本上无法延续开展。随着当前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划,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应用数据被集中管理,因此在重要信息系统的建设中必须考虑好数据容灾问题。消防异地容灾系统就这样的应运而生。

异地容灾系统是指在相隔较远的异地,建立两套或多套功能相同的IT系统,互相之间进行健康状态监视和功能切换,当一处系统因意外(如火灾、地震等)停止工作时,整个应用系统可以切换到另一处,使得该系统功能可以继续正常工作。

一、容灾分类

从其对系统的保护程度来分,可以将容灾系统分为:数据容灾和应用容灾。数据容灾是抗御灾难的保障,而应用容灾则是容灾系统建设的目标。数据容灾指建立一个异地的数据系统,该系统是本地应用数据的一个可用复制。备份数据分与本地生产数据的完全实时复制和比本地数据略微落后两种,采用的主要是数据复制技术。异地数据复制技术,根据实现方式可以分为同步传输方式和异步传输方式。应用容灾是在数据容灾的基础上,异地建立一套完整的与本地生产系统相当的备份应用系统(可以是互为备份)在灾难情况下,远程系统迅速接管业务运行,主要采用的技术包括负载均衡、集群技术。

二、容灾备份等级

建设一个容灾备份系统需考虑备份/恢复数据量大小、应用数据中心和备援数据中心之间的距离与数据传输方式、灾难发生时所要求的恢复速度、备援中心的管理及投入资金等因素。根据这些因素可将容灾备份分为四个等级。

第1级没有备援中心。它只在本地进行数据备份,备份的数据没有传送异地,这一级实际上没有灾难恢复能力。第2级本地磁带备份,异地保存。在本地将关键数据备份,然后送到异地保存。这种方案成本低、易于配置。第3级热备份站点备份。在异地建立一个热备份点,通过网络以同步或异步方式,把主站点的数据备份到备份站点,当出现灾难时,备份站点接替主站点的业务,从而维护业务运行的连续性。第4级活动备援中心。在异地分别建立两个数据中心,它们都处于工作状态并进行相互数据备份。当某个数据中心发生灾难时,另一个数据中心立即接替其工作任务。该方式需配置专业管理软件和专用硬件,投资大但恢复速度最快。根据消防部队工作性质,宜选用该方式建设省级灾备中心。

三、容灾备份的关键技术

建立容灾备份系统涉及到多种技术,其中常用的主要是远程镜像、快照和互连技术。

1.远程镜像技术。远程镜像技术用于主数据中心和备援中心之间的数据备份。镜像是在两个或多个磁盘或磁盘子系统上产生同一个数据的镜像视图的信息存储过程,一个叫主镜像系统,另一个叫从镜像系统。按主从镜像存储系统所处的位置可分为本地镜像和远程镜像。远程镜像是保持远程数据同步和实现灾难恢复的基础,按请求镜像的主机是否需要远程镜像站点的确认信息,又可分为同步远程镜像和异步远程镜像。异步远程镜像(异步复制技术)对本地系统性能影响小,传输距离长(可达1000公里以上),对网络带宽要求小。因此消防部队在建设异地容灾时宜选择异步远程镜像技术。

2.快照技术。快照是通过软件对要备份的磁盘子系统的数据快速扫描,建立一个要备份数据的快照逻辑单元号LUN和快照cache。在快速扫描时,把备份过程中即将要修改的数据块同时快速拷贝到快照cache中。在正常业务进行的同时,利用快照LUN实现对原数据的一个完全的备份。它可使用户在正常业务不受影响的情况下(主要指容灾备份系统),实时提取当前在线业务数据。

3.互连技术。目前,从实现成本、设备的互操作性、跨越的地理距离等方面考虑,消防部队异地容灾需采用基于IP的SAN的远程数据容灾备份技术。它基于IP的SAN的互连协议,可以跨越LAN、MAN和WAN,成本低、可扩展性好,十分适合消防部队实际。

四、异地容灾选址

异地容灾的选址是灾备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选址工作主要需考虑气候、自然灾害、电力状况、网络环境等因素。因容灾中心服务器多且24小时运转,散热量大故自然条件寒冷的地方比较适合建立灾备中心。灾备中心是为预防地震、洪涝、火灾等灾害事故而建设的,所以在地震带、洪涝灾害常发区域不适合建灾备中心。同时出于地震和洪涝灾害因素考虑,灾备中心的建筑选址需尽量选择楼层高、建筑结构基础好、抗震等级高的楼房,完善灾备中心硬件环境。在电力环境方面应该考虑电力线路好、保障到位的地区,建设双线路电力保障网,确保24小时供电。经济发达地区网络线路系统也比较发达,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带宽和备用带宽,这对于数据实时备份十分关键。

五、机房建设要求

灾备中心机房对保障信息系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为进一步提高系统稳定性,灾备中心机房需严格按照国家机房建设标准来建设,执行规范化的系统、网络管理。

一是机房组成:中心机房由主机房和辅助房间组成。主机房放置各类服务器、网络设备、机柜等。辅助房间一般包括UPS电源间、专用空调控制室、灭火钢瓶间、监控室、信息管理人员办公室和维修室,其中主机房必须是专用房间。二是机房建筑装修:B级主机房不得小于40平方米;机房必须具备防尘、防潮、抗静电、阻燃、绝缘、隔热、降噪音的物理条件。三是机房供电系统:不间断电源主机电源实际输出功率宜大于后端负载1.5倍,满负荷运转时间不小于120分钟。信息中心设备供电系统必须与动力、照明系统分开,B级机房供电系统要求相数三相五线或三相四线制/单相三线制;稳态电压偏移范围220v(-10~+10%);稳态频率偏移范围,50Hz(-0.5~+0.5%)。四是电力布线要求:机房UPS电源要采用独立双回路供电,输入电流应符合UPS输入端电流要求;静电地板下的供电线路置于管内,分支到各用电区域,向各个用电插座分配电力,防止外界电磁干扰系统设备;线路上要有标帖表明去向及功能,方便维修。五是机房的接地、防雷系统:1.中心机房的接地系统必须安装室外的独立接地体;直流地、防静电地采用独立接地;交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采用电力系统接地;不得共用接地线缆,所有机柜必须接地。机房电源系统至少二极防浪涌处理。六是机房的空调系统:机房空调系统要求全年温度18~25℃;相对湿度35~65%;温度变化率<10℃/h。七是机房的照明系统:机房必须有应急照明系统,由专线或电池供电,应急照明灯具的完好率应保证达100%。八是机房的消防报警系统:机房的结构、材料、配置设施必须满足保温、隔热、防火等要求,要有温感、烟感、报警器等装置和气体灭火等消防设备,要有防水害措施。九是机房的安防系统:由实时监视摄像系统和其它安全设施组成,全方位监控机房总体运行状况。十是机房的综合布线与网络系统:机房的综合布线应是开放式结构,支持电话、文字、图像和视频等各种应用。网络必须达到百兆网标准以上,主干线路要有冗余。电缆、光缆、信息模块、接插件、配线架、机柜、电缆、光缆等都要做标识符,方便维修。

参考文献

[1]国标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2]GA173-1998《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保安器》.

第8篇

关键词:金融风险;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控制策略

一、金融经济波动对于企业财务体制的影响

涵盖全社会范围内的国家金融经济体系像是一片寂静的湖面,在没有风的影响下虽然平静但也会产生无规律不可料定的波动,在一定空间和时间作用下的经济波动在面对金融体系健全的企业时候虽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会造成破坏,其具体影响的表现在影响公司企业的体制结构的变动和股份变动。在正常的公司经营的过程中;公司作为一种利益形态化的经济组织有着自身的规范和要求,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公司主要是以自身盈利为主要基础的,根据持续客观性的盈利来打造自身的市场价值,根据可控风险状态下公司项目未来前景的预计,公司的成立和正常化的经营都以未来的市场前景为目标进行合理的规划运转,依据公司可执行力度的大小进行公司内部的持续性经营。根据市场前景的预测及未来公司项目风险的评估股东和投资公司进一步扩大投资额度和范围,合理化的注资来扩大公司的规模,公司联合创始人根据公司可预计估值的多少和投资额度的大小进行股权的合理化分配,降低自身所持有的公司股份比例,最大化的确保公司正常的融资和上市,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公司实力。同时在公司进行融资和上市的过程中,公司的资金实力不断地扩大,在保持现有盈利前景的状态下通过稀释股权来获得资金回报,间接的提升公司的实力,但是在股权转移和股权稀释的状态下,公司创始人或者是原有公司股份的持有者为了保证公司活力的增加和公司管理体系的合理布局需要在股本稀释的前提下将大量的公司原有股本转移到公司员工的名下,除了有效的提升工作人员的热情之外主要是降低原有持股人的持股比例,稀释公司的股权,扩大公司的规模,争取最大化的资金回报。虽然这是在公司发展道路上的一种经济决策,但是在面对金融风险的时候企业的市值大幅缩水,企业的经济负担加大,正常的经济盈利受到严重的限制,引起公司内部的恐慌,导致公司的精神凝聚力下降,大幅度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行。

二、经济风险下经济投资对于公司股本管理的影响

在不可预料经济金融风暴的范围和影响程度的前提下,小范围金融风险的预兆都造成公司业务市场的缩水,不仅影响着公司企业组织的收入和利润,同时影响着公司的常态化股份管理,不恰当处理措施的运用会严重影响公司的股本市场导致公司股份的大量抛售,造成公司市值的损失和公司资产的缩水。公司的资本结构主要是由投资公司、原有投资股东和公司联合创始人三位一体资本结构构成的,在此类型的资本结构的过程中视实际投资额度的大小进行定量化的利益所得分配,但是设计到公司外来并购和公司上市的影响,作为公司股本的原持有者势必需要对公司的股本进行完全性的活力释放和股权稀释,根据公司现有规模和估值的定量大小,决定每个股本原持有者拿出多少股本进行常态化的股本上市发行。根据公司上市前后的规模大小,在股本稀释的状态下势必要对原有定量化的股本进行公司内部的定量发行,使公司内部的员工成为公司实际意义上的股东,增强公司的核心凝聚力,提高公司的创造力。公司是组织化的经营活动或者说是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社会化活动群体,对于适用于股权效力的经济法独立性有着重要的区分,或者隐形条件下的公司利益的限定有着重要作用,在不同组织条件下公司的变革过程中积极责任划分还是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对于股本界定意义下的公司股权管理要根据公司内部的现行制度和实际经营状况进行机制化管理体系的打造,在完全确定股本各方持有所占比例的前提下,确定各方对于股本的利益既得态度,根据所持有公司股本的大小,履行对公司的责任与义务,依据股本所占有的额度决定股东享有的应得权利,合理妥善的处理好公司股东与公司经营管理的问题,建立常态化的股份管理机制,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营。只有依据经济运行的规律建立高效率的股份管理体制和财务预警机制才能够最大程度上缩小金融风险带来的影响,最大化的保证公司现金流的稳定,促进公司秩序的正常化。

三、财务管理中强化财务监督的意义

随着资金管理技术不断的发展,内部会计在资金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内部会计的资金监督管理的过程中通过一定资金相性控制进行流动效益的对比,完成对资金效益的充分审核。内部会计对资金的监督可以提高资金运行的效率对资金使用的进程进行数据化的管理,提供良好的指导方向降低维护成本。内部会计可以在资金流动的过程中快速的响应,在恶劣的经济条件下也可以对资金运行进行多项化的控制,

(一)内部会计在财务监督中的职能和作用

在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内部会计主要负责对企业运行的资金进行管理和规划分析,对资金运行的状况要及时的掌握,时刻了解资金运行的状态,同时在企业信用体系的要求下,会计按照企业负责人的意志对资金进行合理的利用与调查,参与企业的经济决策与经济计划的制定。内部会计的资金规划管理是一个系统多元集成与控制的体系,需要对资金运行的细节做到精密、定点、准确的分析,找出资金系统出现的问题依据数据追踪技术对问题进行准确的定位,依据数据化背景网络的支持找出资金发生的线性痕迹,从而进行多元化的体系问题排除,根据资金运行问题发生的原因,找准问题发生的关键点进行资金规划和管理,对相关联的资金衔接的环节进行管理,从而达到资金监督与管理并行的目的。可以大大的提高资金运行的效率,减少资金运作失误的发生,降低资金的运行成本。

(二)内部会计进行监督的意义

对于现代的企业来说,资金运作效率是技术竞争力的核心,资金有效管理是效益竞争力的标准。在资金运行管理的过程中,资金体系的优化管理已经不再局限于成本控制的范畴之中。是企业获得经济利益的战略竞争力的核心。内部会计的管理以资金数字化驱动为背景,对企业设备的资产运作和绩效评估进行详细的记录,在记录数据的核心前提下,建立数字化管理的体系,将所有的成本项目分化瓦解到相应的部门环节和技术设备之中去,大大提高了成本核算速度。同时,内部会计还可以与其他应用模块进行优化搭配,形成垂直管理的资金数据库,提高资金的集成运用性,对企业资金进行协调化的搭配管理,形成独具项目个性的管理模式,对提高企业管理的科学性、正确性,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积极作用。

(三)当前我国内部会计监督的形式

当前我国的企业内部的会计的监督形式,都处在间接性的资金管理计划中,没有对资金形成垂直的管理模式,且内部会计在不同职能部门的干扰下,很难掌握资金运行的状况和资金使用的方向,不能对资金进行及时的管理,也不能对资金使用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内部会计的职能定位被严重的区划影响,在企业负责人的干预下,内部会计惟命是从,无法参与到企业的经济决策和经济计划制定活动去,形成了理而不管的资金监督形式,严重限制了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目前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

在当前我国企业资金的管理过程中,内部会计的职能定位还不是足够的清晰,与财务管理和其他会计职能范围的区划不明,严重限制了企业资金管理的效率,我国企业的内部监督的形式还不是很完整,职能定位不明,作用范围划分不明,在企业的内部没有形成完整的资金监督体系,没有合理的人员管理制度及优化的人员搭配的模式,造成了诸多的问题。

(一)资金管理形式的不完整

在当前的内部会计的资金管理中,许多企业的内部资金的管理模式很不完整,表现在资金效用的审核力度不强,缺乏完善的资金操作模式,在资金的合理的规划的时候缺乏完善的导向,搞不清楚资金的用途和具体的操作方式,对资金的运转流程缺乏完整的线性指导,导致资金的运转的效率低下,达不到最大化的资金的收益,降低了企业资金运转的效益收入。

(二)人员监督制度的不系统

在企业资金管理的过程中,内部会计人员监督制度的不完整也是导致监督体系难以建立的主要因素。内部会计在履行责任监督职能的时候,没有形成完善化的资金绩效监督的制度,导致人员在相关的资金的操作的过程中,没有既定可行的任务规范来依据,在相关的运营的操作的过程中不断的出现纰漏,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时不合理的监督规范制度的制定,也会导致人员在资金管理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所以建立完善的人员监督制度势在必行。

(三)未形成完整的监督管理体系

现代企业的内部资金的运营的过程中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资金的监督管理体系,监督体系的建立需要内部会计职能的发挥和会计对资金监督作用的准确定位。一个发展中的企业如果没有形成科学合理健全的资金管理监督体系,会导致资金运作效率的低下,资金投资收益的大幅度缩水,造成资金管理的对冲性阻塞,严重制约着企业经济活力的增强。

五、如何构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监督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建立企业内部的会计资金管理监督体系,势在必行,这需要我们本着科学分析的原则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合理规划和部署。

(一)内部会计监督体系的构建模式

在企业的资金系统结构管理方面,系统管理体系的建设应该以人员为责任主体进行逻辑链条的结构的经营模式链接,人员起着系统发展的直接性引导作用。在实际系统服务主体规范性分析,还需要对资金管理的职能进行从不同角度的细致划分。首先,从现实需要的角度出发,资金管理的客体包括搭配模式优化与组织管理,由模式搭配的各个方面协调配合产生的,当各类的组织或者机构参与到其中的时候,就需要对它们进行优化管理分析,这样才能保证内部会计资金管理与监督机能的有效运行。对参与资金管理的各项控制元素进行有效管理是高效管理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确保管理实现公正与公平价值取向的需要,也是确保管理实现效率与效益价值取向的需要。

(二)监督体系的构建步骤

内部会计监督体系建立的本质意义在于为促进企业机能的正常运转,保持企业向前发展的活力,积极扩充企业的建设规模,保证企业资金的正常的运转,合理的对企业资金进行规划和指导。同时在推进监督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以具体的改革措施为导向,积极推进资金管理体制优化,提升人员的组织管理水平。积极推进监督体系的全方位建立,是推动企业技术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结构优化的重要举措。新形势下,推进企业监督体系的改革要树立具体的思想指导目标,以新思想为指导,坚持资金管理体制的全面优化,合理搭配资源,狠抓资金运用方式的转变,培养人员资金精益化管理思想意识的培养,要以新技术新服务为管理基础,深化改革程度,建立全方面企业资金监督体系,出台合理的政策,优化资金的结构搭配,构建特色鲜明的内部会计资金运作监督体系。

(三)内部会计监督方式的创新

内部会计资金控制监督方式的创新是指协调化的管理思想和作风要贯彻到整个管理活动中。具有以下几个部分特征:高效化的管理操作方法:是系统中的每一个控制元素都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的管理运营模式。每一个环节都是这种优化管理方式的一部分,从而让系统的运营基础更加正规化、创新化和高效化。整体管理运作要有一定的流程、细致化的分工合作。就可以大大减少整体运作的失误,提高整体管理的运作效率。管理的优化分析是提高整体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也是整体资金的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

(四)财务资金管理体系的构建规划

对于现在经济大发展背景下的企业来说,建立符合于企业资金运营模式的会计资金管理体系对于提高企业发展的活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资金运作效率是企业发展与决策竞争力的核心,资金有效管理是效益竞争力的标准。在资金运行管理的过程中,资金体系的优化管理已经不再局限于成本控制的范畴之中。是企业获得经济利益的战略竞争力的核心。会计的管理以资金数字化驱动为背景,对企业设备的资产运作和绩效评估进行详细的记录,在记录数据的核心前提下,建立数字化管理的体系,将所有的成本项目分化瓦解到相应的部门环节和技术设备之中去,大大提高了成本核算速度。同时,内部会计还可以与其他应用模块进行优化搭配,形成垂直管理的资金数据库,提高资金的集成运用性,对企业资金进行协调化的搭配管理,形成独具项目个性的管理模式,对提高企业管理的科学性、正确性,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积极作用。

(五)企业资金运营模式的建立

在现代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构建立体化的资金运营模式是提高企业资金运转效率的重要的战略步骤,是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企业资金运营模式的建立得益于会计内部资金使用的规划,在合理有效使用资金的前提下才能够对资金高效有序的运行,建立相应的育婴模式。资金项目的选择和价值定位的过程中,要统筹全局的发展思路,转变工作方式,进行多种形式的服务经营,运用科学技术手段优化管理系统信息,形成自己特色风格。要规范自己能使用的健康发展,减少发展的阻力因素,推动体制的深化改革。要积极发展行业的创新业务,将新的手段技术与服务相结合。但是创新的此举,预示着未来发展的中心和活动行为需要选择,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和未知性,因此一个行业要创新产品,一直要做好全面的准备。要对各个相关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和科学客观的预测分析,不可单纯靠人为,从长久发展着手权衡利弊,分析信息的优缺点对于信息来说得多还是失多。在一定的创新规划性指导的情况下,对内容进行一定的量化分析,根据企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相匹配的资金运营模式,增强企业向前发展的活力与动力。

六、结语

伴随企业内部会计资金管理体系的形成和企业内部会计资金监督机制的有效建立,企业在资金的运用方面会逐渐走向成熟,企业根据自身的经营管理的状体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资金的运转效率,还能够有效的促进金融风险防御能力的提高,从而保障企业的正常健康发展。

作者:何熙途 单位:长江师范学院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柳栋.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真实盈余管理影响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5

[2]李静.增值税会计核算相关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15

[3]汤莹.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D].长安大学2015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