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2 09:06:5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小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中图分类号 TU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3-0107-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随之不断的发展,人们对建筑工程中主体结构的质量问题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而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就是以政府为代表的对建筑工程质量的一种有效审核,政府职能部门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工程质量监督标准来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是否达标。就此本文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监督方法进行了研究。
1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现状
当前,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监督方面仍然存在着相当大的不足,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职能方面存在一定的交叉,有关的法律法规及有关管理规定存在缺陷,因此我国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管理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1相关制度并不完善
当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管理制度中存在的缺陷主要为相关监督站的滥作为及不作为,致使监督管理的效能不高,并且在进行监督时是各个流程分开监督,没有根据法定程序来执行,没有按照技术标准及科学规律来进行施工,进而致使建筑工程盲目施工、抢工期、赶进度经常发生,这就导致建筑完工的工程,其工程质量存在问题,不符合国家标准。另外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的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政,管理封闭,并且管理缺乏严谨性,致使工程质量存在严重隐患。
1.2对工程质量监督的重点把握不清晰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的工作人员在进行质量监督过程中,通常会对工程项目中无论巨细都要进行检测,这样就会致使工程监督重点不够突出,监督人员在管理上单一,技术手段缺乏。一些监督站甚至将抽查项目重点提前告知施工单位,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另外监督单位在进行实地检测时,采用的技术手段低级,并不能满足当前建筑主体监督的相关标准,以上这些原因均会致使建筑工程主体施工质量不达标,不能完全发挥质量监督站的作用,还导致自身威慑力降低。
1.3不重视监督管理中的纠错能力
因为大多数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很长,多则三五年,少则一两年,另外还有一些众多因素的影响,致使建筑工程主体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作为工程质量监督人员,不能仅仅对这些已经发现问题的责任人罚款,还应该加强对已经出现问题的纠正及解决,尽可能的给予工程技术上的帮助和支持。
2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方法
2.1主要内容
对工程建筑质量中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主要内容有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中钢筋保护层的钢筋数量及位置进行抽查,对工程中的砼回弹、砂浆、砌体、钻芯检测及测砼强度等。
2.2质量检测的主要手段
在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进行检测时,主要有以下几点:1)实体检测是其中的重点之一,而这一工作又具有较强的随机性,特别是对样本空间的确定上需要遵守相关标准的需求,同时还应该具备对实体的针对性;2)委托的检测机构或者监督人员进行监督时,除了需要对结构的外观、尺寸进行检测之外,还要对实体进行检测,并且一定要制定具体的检测方案流程,并告知施工方、监督站;3)如果需要采取可能致使工程质量受到局部影响的检测方案,必须要征求设计方的意见,才可执行;4)如果是由监督站进行具体的检测,必须要由监督机构相关部门制定监督方案,而如果是外聘检测单位,则应该由检测单位制定检测方案,并且提供给监督站进行审核;5)对工程实体的检测与质量验收不同,其中实体检测是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工作,因此对目的的把握一定要清晰,利用操作简单、科学有效的手段进行检测,大多数情况下可使用监督小组现场独立操作的方法;6)进行常规检测时,如果发现有质量疑义的构件不能通过现场进行检测的构件,应该对该构件进行针对性的部位检测,以准确的反映实际情况,不能随意扩大范围。
2.3进行抽样检测的原则
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必须要符合科学合理的质量判断,其重点就是抽样的合理选取,按照检测的目的大致可分类确定的抽样空间如下;1)按照材料类型及结构类型进行抽查规划,对一般质量行为进行抽查:按照级别划分,第一级按照结构类型可分为: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等;第二级按照构件的类型可划分为:梁、柱、墙;第三级可根据材料类型划分;2)按照检测的类型及所使用检测批的容量来选取样本容量,对有异议的构件进行检测:不仅监督机构需要对构件进行抽查,而且施工责任单位也需要委托检测单位进行有关的检测,来保证施工满足设计要求及规范标准。其中监督机构做出的抽检应该大于总抽检次数的10%。
3有关注意事项
1)检测人员进行检测时必须要注意人身安全;2)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委托方及相关责任人均应该在现场;3)对于拟定的方案不能做出随便改变,如果确实需要改变,必须要要由各方同意并签字才可进行更改;4)因为检测报告是检测机构做出的结论,因此在未签发时,是可以进行更改的。
4结论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监督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及丰富的实际经验,另外还需要具备责任心、树立使命感,才可进行这项具备挑战性的任务。在具体检测过程中,建筑工程检测人员必须要熟悉指定检测流程,强化监督意识,注意各个环节的注意事项,另外还需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发挥监督管理的灵活性、有效性、合理性,进而确保工程质量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江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管理实例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
[2]杨曼华.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检测分析[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结构识图;技能培养
1 为什么要提高识图能力
一般而言,建筑专业以“培养一线的建筑项目项目施工人员”作为自己主要的培养的目标,以项目造员、质检员、资料员、施工员以及监理员等作为主要的就要岗位群。其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是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能够熟练地读懂施工图纸中的工程语言,并能够进行现场资料编制或是现场施工管理,以避免因读不懂图纸而使建筑工程产生质量安全问题。由此可见,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结构识图能力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将其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2 结构识图类课程的现状分析
学习的初级阶段,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对建筑结构基础制图知识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兴趣,但随着学习内容的复杂化和学习难度的增加,学生就会认为基础识图和专业识图是两部分互不先关的内容,因此没有对两者给予极高的重视。有的学生的识图学习只是停留在基础阶段,只依靠基础知识的学习就能够获得一个不错的成绩;而有的学生则忽略了基础识图知识的学习,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识图知识就可以了。这些想法都会造成教学实践与教学理念的严重脱节,对学生专业识图能力的培养产生了巨大的阻碍。
通常而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识图中所涉及到的图纸无外乎建筑施工图纸、结构施工图纸、设备施工图纸以及装饰施工图纸这几种类型。但有的学生单单只认识建筑施工图纸,导致了学生专业识图能力的片面化、表象化,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3 如何提高学生的结构识图能力
对于学生结构识图能力的培养而言,建筑工程施工图的绘制是最为重要的一种练习手段。在绘制建筑工程图纸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熟悉各种制图标准,搞清楚建筑施工图的形成模式和图示方法。在具体教学方法上,建筑工程施工图形成主要是以动画教学方式为主。在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之时,教师要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作为主要的教学形式,要求学生完成具体的施工图设计项目,如完成绘制“我的家”建筑施工图任务。教师要对施工图的具体设计深度、大小、图纸张数以及图纸标注等都要提出一定的要求。比如家是一种什么样的建筑,是平层、多层还是别墅,是农家小院式的亲民建筑还是环保生态的绿色建筑。此外,还要学生对建筑物的具体建筑面积、户型、层高、外形、材料、颜色等进行想象。通过“我的家”工程图纸的绘制,就会形成一种以学生学习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主观能动性。现如今,以考核识图能力为主的考核方式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指向灯。传统的考试内容主要是以理论考核为主,不能对学生全方面的能力进行考核,而现在的考核方式则降低了理论知识所占比重,将较大权重的考试成绩分配到了学生平时的识图读图过程中。这种重实践、轻理论的考核方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避免了学生考前临时突击现象的出现。总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是未来建筑行业的一线人才,工程的建设离不开图纸的指导、图纸的完成与解读又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参与,所以熟练的绘制与解读施工图纸是每一个技术人员所必备的一种基本素质。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制图、识图能力的提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建筑施工与构造课程所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多,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系统性,因此学习难度也较大。再加之现代建筑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新的建筑理念和建筑方式也陆陆续续出现,这就要求学校必须紧跟时代潮流不断调整专业教学理念和教学课程,以适应现当代创新性的教学方式。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一些学校仍然沿用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墨守陈规,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的脱节,从而严重影响到了学校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发展。在教学中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法和手段,并通过“教、学、做”加强学生对施工图的理解和识读。如在建筑构造和识图项目教学中,以学校实验中心楼图纸为案例,分为基础和地下室、墙体、楼地面、楼梯、屋面、门窗、变形缝七个部分。在老师指导下识读相应构造内容并进行现场对照大量观察,掌握相关知识要点。在实训周以学校另一座建筑为例,要求学生分组分别通过丈量测绘出各构造施工图。另外还安排学生按照构造图要求用卡纸、草板纸、塑料板、三合板等材料,在模型制作室按比例缩小制做成建筑模型。再如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和识图项目教学中,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板式楼梯) 的内容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包括钢筋混凝土基础、柱、梁、楼梯等结构件,每个构件又涉及施工图识读、图纸会审、钢筋下料、脚手架搭设、混凝土施工等任务。其中结构施工图的平法标注是难点和重点,其要求学生要明确柱、梁、剪力墙、楼梯等结构件中钢筋的详细构造,进行钢筋抽样,列出钢筋表,并计算各种钢筋的下料长度。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有效提高学生的建筑识图能力,高职院校就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高职院校在选用建筑图纸的时候要选用一些极具代表性的典型图纸,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和制图、识图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建筑结构识图课程与建筑材料课程、施工课程等先关专业课程的联系,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也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郑晓丽.关于提高学生建筑工程识图能力的建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4).
关键词:框架剪力墙;施工技术;分析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工程都采用剪力墙的结构设计,这种结构刚度较大,且抗震性能较好,因此在建筑行业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大多应用于高层建筑中,它主要通过钢筋混凝土墙体或者其他的材料承担载荷,以此来限制高层建筑水平位移。本文对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希望对施工技术的提升有所帮助。
一、框架剪力墙的结构类型
(一) 根据受力的情况分类
由于高层的建筑需要较好的采光,所以框架剪力墙在高层建筑中应用较为广泛,并且剪力墙结构需要开一定的洞口,剪力墙结构中的洞口大小,对剪力墙产生直接的影响。那么根据洞口的大小就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朕肢剪力墙,这类剪力墙体竖向开一些列洞口,且洞口较大,对剪力墙的整体破坏性较强;整体剪力墙,没有洞口或者洞口面积只占据墙体总面积的15%;小开口整体剪力墙,洞口面积超过整体墙体总面积的15%,并且对剪力墙受力的特性产生较小的影响;壁式剪力墙,一般洞口较大,墙体内力分布接近框架。
(二)根据材料分类
保温墙模剪力墙,这种类型的剪力墙与建筑保温工程一同作用形成了保温结构体系,一方面具有节能性能,另一方面还能够节约成本,保温墙模有空洞,在空洞中建筑混凝土从而形成整体,减少了保温层建筑的环节,提高了施工的速度;钢板剪力墙,这种剪力墙的最大优点就是重量轻、厚度薄、结构性能好,但是造价高。钢板剪力墙是新型的抗侧力结构体系,主要是由柱和梁形成框架,在框架的内部配置钢板。
二、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的施工设置
(一)基础的施工阶段
进行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中,其基础施工阶段的施工设置很关键,如果基础施工设置不合理,那么后期的施工就会有很多不方便,严重的有可能造成工程返工。在建筑工地现场进行放线测量之后,进行静压管桩施工,确定了基础工程之后,就进行土方开挖,以及土方支护,对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进行验槽,从而保障建筑地下室部分的施工。
(二)建筑工程的主体施工阶段
在建筑的主体施工阶段,需要依照建筑工程主体部分的放线测量结果,以及建筑工程墙柱钢筋水电的预埋施工,以及建筑工程梁板钢筋施工的要求进行施工,最后对框架剪力墙的建筑主体进行养护。
(三)建筑装修施工阶段
在建筑装修环节中,可以进行装修砌筑。屋面防水层的铺设施工,以及建筑外墙的铺砖等,在这些环节的框架剪力墙施工以及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阶段中,需要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进行分类,切实的保障工程的顺利完成。
三、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建筑施工技术分析
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主要是以高层建筑工程的框架剪力墙的具体施工为例,从不同的施工内容中,进行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技术分析。
(一)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的放线测量技术
在进行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建筑放线测量施工,首先应该根据具体的设计图纸,以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放线设施的相关要求为准,注意对先进放线测量x器的应用,进行建筑工程的放线测量实施。例如在进行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工程的放线测量中,可以使用全站仪或者是经纬仪等测量仪器进行测量,注意建立建筑工程放线测量轴线控制网,根据放线测量的情况进行标注,并注意对于建筑工程的放线测量结果进行多次核查,以保证放线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二)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的钢筋施工技术
钢筋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部分,钢筋也是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材料,在进行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建筑工程钢筋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钢筋必须符合施工标准,并有完善的钢筋材料检验报告,在进行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施工中,对于钢筋的搭接长度以及搭接位置等都要按照施工要求进行,以保证墙体建筑工程的钢筋施工质量。此外,对于建筑工程中使用的主钢筋应注意要用预制砂浆块进行绑扎固牢,保证施工质量。最后,在不同的钢筋搭接方式下可以采用不同的钢筋焊接方式,但是必须要保证搭接的稳固,钢筋在使用时存在着许多梁柱节点,这些节点排布的位置比较密集,在实际的钢筋焊接环节中,需要对梁节柱点的顺序以及位置进行精确计算。
(三)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点
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施工部分也是建筑工程的重要施工部分,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工程的混凝土部分施工是在建筑工程的钢筋以及模板施工结束并验收完毕后进行的。混凝土剪力墙在实际建筑中的应用还是很广泛的,混凝土面积比实心普通结构剪力墙小,能够减轻建筑自身质量,并增加建筑的保温性能,混凝土工程是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中的重点,优质的混凝土工程能够提升墙体的抗震性,从而提升工程的整体质量。一般来说,混凝土施工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混凝土的配比和混凝土建筑。
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混凝土的主要用料是水泥、掺加粉煤灰、以及骨料等。掺加粉煤灰的作用主要是增加混凝土的搅拌流动性,其次是代替水泥发挥出作用。骨料在混凝土材料中的作用是能够有效减少材料裂缝。一般在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工程施工中,适合使用的混凝土浇筑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分层浇筑,另一种是推移连续浇筑。这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来选取合适的浇筑方式,当选择第一种方式时,需要进行第二次振捣施工,同时需要对时间进行合理的控制,这两种浇筑方式中,都需要对浇筑时间进行合理控制。
四、小结
目前,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工程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除了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之外,还提高了建筑的施工质量,人们也对建筑的要求不断地提高。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应该对建筑施工技术进行改进,提升建筑施工的水平,这同样也是企业有序运行的关键。在科技的发展推动下,以前建筑工地存在的一些问题,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促进了建筑行业的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振强.浅谈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J].科技与企业,2013(20).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事故类型;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0-0067-03
建筑施工属事故多发行业,建筑施工的特点是生产周期长、工人流动性大、露天高处作业多、手工操作多、劳动繁重、产品变化大、规则性差、施工机械品种繁多等,且是动态变化,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虽然目前我国建筑施工安全总体状况保持稳定,主要表现在:一是事故总量下降,二是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减少。但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一是事故总量仍然较大,二是死亡人数下降幅度趋缓,三是部分地区形势严峻,四是较大及较大以上事故还时有发生。本文将对多年来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进行统计,并进行总结分析,为有效遏制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提供指导。
1 建筑结构引发事故的统计分析
排架结构是建筑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工业厂房建筑的常用结构类型,而预应力大跨结构则多受报告厅、体育馆等对空间需求大的建筑物青睐,办公楼、居民建筑以及图书馆等公共建筑多采用框架或框剪结构,部分还使用剪力墙结构。由于公共或民用建筑中多采用框架结构和大跨度结构,所以其引发事故的可能性比较高,大跨度结构引发事故的发生率为27.9%,框架结构引发事故的发生率为34.6%(事故统计详见表1)。
2 建筑施工中常见事故类型的统计分析
建筑安全事故的类型可参照在建筑安全事故后人员所受的伤害程度及经济财产的损失程度来划分,即为普通事故、较严重事故、重大事故与特大事故。重大事故判断依据如下:
(1)构筑物、主体结构及建筑物严重倒塌。(2)建筑物基础超出限定范围并出现不均匀的沉降现象;建筑物出现倾斜现象;建筑主体结构开裂、强度不足,对建筑结构稳定性、安全性及其使用周期均造成严重影响,并存在永久性且不可修复的缺陷。(3)对建筑物系统和相关设备使用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例如建筑设备严重变形、隔热效果和隔声效果较差等。(4)由于收集的事故资料中,很多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方面资料都无法取证,因此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大多都无据可依。
大跨度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与高层建筑或者多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事故类型区别在于:大跨度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事故主要分为四类,即坍塌类、严重变形类、开裂类及其他类(如表2)。而高层或多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事故主要分为五类,即坍塌类、严重变形类、开裂类、表面缺陷类及其他类(如表3)。从表2可知,大跨度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事故中,坍塌类和严重变形类安全事故比例较大,坍塌类占48.3%,严重变形类占34.5%。从表3可知,高层或多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事故中,坍塌类和开裂类安全事故比例较大,坍塌类占37.4%,开裂类占33.3%。主要是由于大跨度建筑混凝土结构的跨度相对较大,变形控制难度大,且混凝土本身具有容易开裂性质。
3 事故发生时间段的统计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发生时间段可分为两部分,即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其发生时间段事故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表3所示。从表2可知,不管是大跨度混凝土结构,还是高层或多层建筑混凝土结构,除了开裂类安全事故之外,其他安全事故发生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几率高于建筑工程使用阶段。其中大跨度建筑混凝土结构占69%,高层或多层混凝土结构占62.7%。主要是因为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工序较为复杂、影响因素较多且施工周期较长,施工质量难以控制,容易遗留下许多安全隐患,导致安全事故的产生。所以变形严重、表面缺陷、坍塌等安全事故均发生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而混凝土裂缝形成需要一定时间,所以开裂事故通常发生在建筑工程使用阶段。
4 事故产生原因的统计与分析
4.1 设计方面的原因
4.1.1 地质勘查错误。由于建筑工程在地质勘察上出现严重错误,不能将建筑工程实际情况进行清楚反映或者不能及时发现建筑工程中存在的不良地质状况,导致地基基础在设计时出现误差,建筑结构严重失稳、主体结构开裂,甚至出现严重倒塌现象。
4.1.2 工程设计错误。在设计时,未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充分考虑或者直接套用同类施工图纸,导致工程内力分析或者荷载分析出现严重误差。例如,某建筑物倒塌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建筑梁柱承载力严重不足导致的,其南北方向边柱的轴压比值为1.53,超出了规定比值0.9,而中柱轴压比值则为2.82,也是超出了规定比值0.9。其配筋、地基、底板等承载力都不能承受上部结构荷载量。
4.1.3 构造处理不当。施工单位对建筑构造要求不够重视,采取的构造处理措施不合理。例如,框架结构的梁柱配筋未能达到配筋率的最小值,混凝土强度未能达到工程规程要求,框架梁柱上的节点未设置箍筋,梁端也未设置负筋,填充墙内也未设置有相应的拉结筋,锚固长度不符合要求。
4.2 施工方面的原因
4.2.1 施工违反设计。未能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对于特殊性的建筑构造也未能按照规程要求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临时使用设施也未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搭设。例如,某建筑未能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导致工程质量较差,建筑中柱配筋率仅达到规定的70%,而边柱配筋率仅达到规定的60%,而框架柱基底面积承载力未能满足规程要求,混凝土强度不足规程标准的二分之一,导致整个建筑物需全部拆除。
4.2.2 施工现场混乱。由于施工现场管理较为混乱,导致很多违章施工现象的产生。大多数施工现场人员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对施工安全事故遗留隐患不够重视,也未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导致施工安全事故的产生。
4.2.3 施工材料低劣。建筑工程施工材料质量较差,因为入场前未进行严格质检,导致不合格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对工程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例如,某综合建筑楼倒塌事故中,经过分析了解到,该建筑楼采用的混凝土强度仅为10.2MPa,而最低甚至达到6.1MPa。对其钢筋进行检测,发现大多数钢筋都不合格。
4.2.4 人员素质较低。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素质相对较低,未经过正规的培训和考核就上岗,很多人员对建筑工程施工知识了解甚少,不具备上岗就业资格。
4.3 使用方面的原因
图1 事故施工方面原因分析结果柱状图
图2 三个方面原因事故对比结果分布图
4.3.1 使用功能改造。使用功能不符合工程设计规程的要求,任意增减建筑工程使用荷载量,最终导致建筑物使用功能受到严重破坏。例如,某厂房由于机械故障,产生气体在屋面形成冰块,而其荷载量超出了设计规程的4倍,导致厂房屋面严重坍塌。
(下转第17页)
(上接第68页)
4.3.2 建筑结构改造。施工人员未经过准确运算,就对建筑物结构进行任意改造,如,在上部结构上增层;任意设置洞口或者减小结构处的承载力等。例如,在某建筑物接层施工中,未对接层进行有效计算,未对地质资料进行严格审查,也没与地质资料核对,盲目设计施工造成倒塌。
通过对各类施工安全事故产生原因进行统计和分析后,可以针对不同安全事故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事故监督和控制措施,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再次产生。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不是单一性的,也可能由设计、施工、使用三个方面原因导致。所以,对三方面导致的安全事故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具体如图1、图2所示。
由统计结果分布图可以看出,在导致事故的三方面原因中,施工原因占的比例最大,为59.5%,这与前面的事故发生阶段统计分析结果相吻合。在设计原因当中,设计方案不合理占到68.3%,这主要是事故中设计方往往没有对具体工况加以详细分析,随意套用图纸造成的。同时,方案的不合理也为日后其他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在施工原因中,违反设计与规范以及现场管理混乱这两种因素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42.0%和27.3%。而在使用原因中,擅改结构因素所占比例(57.9%)略大于改变使用功能因素(42.1%)。
5 结语
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在框架结构的事故最多,且在施工阶段的事故也较多。而从事故类型来看,坍塌事故与变形过大事故最多。最后就事故原因而言,施工原因所占的比例最大,为59.5%。总体来看,设计原因中的设计方案不合理,施工原因中的违反设计与规范以及现场管理混乱,还有使用原因中的擅改结构和改变使用功能,是引发事故最常见的原因。
毫无疑问,本文的统计分析结果可为今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也有助于工程界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在实际工程中可以更加有效地监督管理,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关键字:铝合金模板、早拆架、受力分析、模板拆除、安全可靠
引言: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产品的规模越来越大,需要的模板量也越来越大。目前木模板是建筑工程中使用最多的周转材料。但随着低碳节能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减少木材的用量,保护森林资源成为人们思考的问题。于是铝合金模板作为一种新型工艺材料,已在成都、武汉、深圳等地得到运用,但效果还不是十分理想,砼仍然存在一些质量通病。如何选择合理支撑体系,确保模板架体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以确保结构施工安全。本文将以一栋26层高层住宅楼为例讲述从铝合金模板早拆架支撑体系的受力分析研究模板拆除方法。
1、铝合金模板早拆架支撑体系设计
本工程铝合金模板早拆架支撑体系设计如下:
梁、板、柱、墙模板为定型组合铝模板。梁、板模板支撑采用外管为φ60×2.0 L,内管为φ48×2.0 L的可调节钢管支撑。标准层梁最大截面200×650 L,楼板最大厚度为100 L。可调节钢管支撑楼面系统结构主要包括楼面板,楼面龙骨,转角型材和支顶。墙身系统结构主要包括墙身板,穿墙螺丝,钢背楞,K架板。铝型材(型号6061-T6);钢背楞(Q235)
2、铝合金模板早拆架支撑体系受力分析研究模板拆除方法:
2.1楼面架体受力分析研究模板拆除方法
从图中可以看出铝合金模板受力为:施工荷载及楼面混凝土铝面板(RXK-1016)加强结构(包括工字筋RXK-1003 及边框RXK-1001)楼面龙骨楼板单顶支撑。
由于模板拆除必须满足《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中关于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在铝模早拆体系中,立杆间距一般在1.2m左右,当混凝土浇筑完成强度达到50%后即可拆除顶模,只留下支撑杆。一般情况下48小时以后可以拆除顶模。支撑杆的拆除根据留置的同条件试块来确定拆除时间。
首先拆除与楼板单顶支撑相连的楼面龙骨开始,先拆除销子和楔子,然后可以拆除铝模板,每一列的第一块铝模被搁在墙顶边摸支撑口上时再拆除邻近铝模,然后再从需要拆除的铝模上拆除销子和楔子,利用拔模具将铝模分离开来。拆除的铝模要有序堆放。拆除顶模时必须确保支撑杆保持原样,不得松动,此时楼板单顶支撑只承受施工荷载的楼面砼重量以及上层支撑传来的荷载。随着剪力墙砼强度的增加又分担一部分荷载,当楼面砼达到规范规定的强度质时,即可拆除单顶支撑。
2.2梁底支撑受力分析:
梁底支撑受力为:施工荷载及楼面混凝土梁混凝土自重铝模板自重梁底支撑
由于模板拆除必须满足《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中关于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在铝模早拆体系中,立杆间距一般在1.2m左右,当混凝土浇筑完成强度达到50%后即可拆除顶模,只留下支撑杆。一般情况下48小时以后可以拆除顶模。支撑杆的拆除根据留置的同条件试块来确定拆除时间。
拆除顶模时必须确保支撑杆保持原样,不得松动。拆除方法同楼底模拆除方法,梁底模拆除后再进行梁侧模的拆除。?
2.3墙板支撑受力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铝合金模板荷载分析:混凝土侧压力铝板(RXK-1016)加强结构(包括工字筋RXK-1003 及边框RXK-1001)背楞穿墙螺丝斜撑。
当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即可拆除侧模,一般情况下混凝土浇筑完1.2小时后可以拆除墙柱侧模。先拆除斜支撑,后松动,拆除穿墙螺栓,用扳手松动螺母,取下垫片,除去威令(背楞),轻击螺栓一端至螺栓退出砼,再拆除铝模连接的销子和楔子,用撬棍撬动模板下口使模板与墙体脱离。模板拆除顺序:墙身模板梁模板楼面模板;楼板逐块拆除,杜绝整片下坠导致模板损坏;墙体模板应从底部开始拆除。
3、模板拆除的施工注意事项
3.1铝模板系统安装前应向施工班组进行技术和安全交底,有关施工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施工图、模板工程的施工设计、施工操作要点和相关安全要求。
3.2模板拆除顺序:墙身模板梁模楼面模板
3.3登高作业时,连接件、销子、楔子等必须放置在箱盒或工具袋中,严禁放置在模板或脚手板上面,扳手等各类工具必须系挂在身上或置放于工具袋内,不得脱落。
3.4对号安装就位后,用可调斜撑调整模板的垂直度、竖向可调支撑调整模板的水平标高;利用穿墙对拉螺杆及背楞保证模板体系的刚度和整体稳定性。
3.5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可保留竖向支撑,按顺序拆除墙(柱)模板、梁侧模板、梁底和楼面模板,进入下一层的循环施工,梁板模板的早拆头及立杆支撑待砼强度等级达到《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方可拆除。
3.6铝模板用于高耸的建筑物施工时,应有防雷击措施。
3.7铝模施工时应遵守国家及地方有关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安全方面的操作规程。
【关键词】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监理
中图分类号:TV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随着城市和新农村的交通都日益发达,桥梁工程的施工建设也正大规模的运行开展当中,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高低不仅会影响交通运输的顺利与否,还会对国民经济能否健康发展有较严重的影响,甚至关系到了社会的进步和稳定。因此对道路与桥梁的施工质量就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然而,我们仍频繁的听到有关于桥梁质量和安全事故的负面消息,这就使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及监理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所以,要加强桥梁工程的安全控制与质量管理,一定要在保证桥梁质量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局面。
一、影响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素
1、在设计方面的要素
设计是桥梁工程施工的灵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工程的造价、质量、工期与施工难易程度。然而,一方面由于前期的设计勘察工作经费不够充足,规划也仅仅是停留在已有的资料分析上,缺乏对经济、环境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尤其缺乏较全面系统的地质勘测资料及设计要求,从而导致方案比选不当。新型材料、新工艺及新技术的应用严重滞后,前期基础工作做的有很多欠缺,直接影响到了桥梁工程施工建设项目的质量。另一方面,施工和设计周期较短、低价中标,施工质量很难得到保障。由于费用低、周期短,创新和竞争激励机制不强,设计也只是追求单项技术的规定指标,严重缺乏创新思想,由于设计的不合理而造成不安全和浪费的问题已经对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的进步带来不利影响。
2、人为要素
人为因素也是严重影响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的另一重要原因,这种原因不仅包括管理者管理和领导的素质,还包括整体施工人员的业务水平。工程领导者的素质偏低是我国桥梁工程由质量引起的事故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管理者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工程的质量。另一方面,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整体的业务水平也会影响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和监理。
3、施工及材料方面的要素
建筑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基础,想要保证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首先要把好建筑材料质量这关。如果建筑材料有质量问题那么工程也将会是一个问题工程,这个工程的质量也不会达到标准。目前。很多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很多建筑材料质量都没有达到相关质量标准,因此使得桥梁工程施工质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施工单位对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和监理不够重视,过于急功近利,导致在施工过程中有不按照设计要求、工程施工流程、偷工减料等现象。甚至即使发现了施工质量存在问题,施工单位也存在应付的心态,并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实质性措施。桥梁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常见的一些质量问题现在仍然频有发生,如:个别梁板开裂、原材料控制不严、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够等。
二、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及监理过程中的问题
1、公路桥梁的裂缝现象
在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桥梁频繁出现裂缝的现象受到了业内各界的广泛关注,这种现象直接影响桥梁的承载能力,给桥梁使用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很大的隐患,容易造成坍塌事过导致人员伤亡。
桥梁的裂缝一般表现为墩台身裂缝、主拱圈的裂缝和主梁裂缝等,裂缝是桥梁结构问题主要表现形式,裂缝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强度不够且在荷载作用下形成的,还有就是由于工程施工质量而导致自身的收缩裂缝。如果有裂缝出现,会使桥梁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严重下降。此外,外界自然环境也会对其造成一些负面不良影响,一旦有水分和空气渗入裂缝,就使得桥梁结构耐久性降低并直接影响桥梁的使用寿命,所以要对裂缝给予高度重视,对不同情况下产生的裂缝要有不同的分析研究方法,同时采取适当的对应措施。
2、桥梁工程施工人员整体水平不足
在我国的很多城市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施工成本,在选用施工人员的过程中降低标准,桥梁工程施工的现场中,在建筑第一线的员工大多为长年在外的农民工,而这些农民工一般都来至于偏远的农村,教育文化水平程度和职业道德素质相对较低,在施工过程中无法及时对伤害和危险进行有效辨别,并且严重缺乏安全意识。导致了在具体工作中危险的操作不可避免,这也成为了桥梁工程施工中时有意外发生的因素之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整个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和监理,严重影响我国桥梁建设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钢筋锈蚀
桥梁主体结构是整个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中之重,而桥梁工程主体结构施工的材料就是钢筋,因此钢筋质量是否达标直接影响到整个桥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如果钢筋质量没有达标,将会直接影响到国家利人民群众的利益及生命财产安全。据对我国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和监理问题的统计表明,很多桥梁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有钢筋锈蚀这种现象。钢筋锈蚀直接导致桥梁整体质量下降、桥梁的使用年限缩短。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建筑材料钢筋本身就存在的质量问题;二是外部环境的原因,桥梁的钢筋露在外面时会受到汽车尾气、海风及酸雨等腐蚀而形成钢筋锈蚀。因此,可以看出钢筋锈蚀有很多原因,所以在预防钢筋防腐工作的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对其综合性治理。
三、加强和改善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及监理的建议
严格控制建筑原材料的质量
为了加强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首先要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公路桥梁技术规范》、《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国家建材标准》采购建筑材料,并始终如一地确保水泥材料质量的不变质及稳定性;其次工程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按照抗渗等级、强度等级配比混凝土,充分把握好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进行分层浇筑并且要制定合理科学的保养措施,为了防止温度裂痕要在混凝土表面做简单的覆盖工作来确保降低温度应力;此外,混凝土浇筑时必须振捣充分,一定要保证混凝土浇筑密实度。
2、加强桥梁整体结构的质量管理
首先桥梁工程施工工程中一定要精确地做好检测工作,放线定位要准却,不可以出现有丝毫的偏差,在桥墩和桥台施工结束后,要完全确定下来桥梁的平面位置;此外,桥梁结构形式多样化并且技术和施工工序较复杂,这就要求较为精确的施工工艺,所以,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混凝土的养生和振捣及预应力的张拉等都要严格控制和管理,以保证桥梁结构的整体承载能力;
当然,除了上诉的内部质量管理还要注重桥梁外观的美观、平滑,不能出现由于混凝土振捣不均或施工手段缺陷而引起的外观质量。
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我们都知道,大型桥梁工程都是由几十道甚至是几百道程序组成,即使是一座小型桥梁工程施工也要包含十几道的工序。因此,要想保证整个桥梁工程的质量合格就一定要保证施工过程中每道程序的质量都合格。然而,与每道施工工序质量息息相关的就是参与桥梁工程施工的专业人员的责任心和业务水平等。所以,提高桥梁工程施工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是提高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小结:
对桥梁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和监理在工程中占有重要作用,质量管控和监理的松懈引发的质量安全事故损失惨重。为了实现对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各个施工单位一定要肩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在我过桥梁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刘鼎兴,市政工程施工中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文明施工措施[J].《今日
科苑》2009、4
关键词:旁站监理;关键部位
Abstract :Oil gas field surfac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Directly related to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safety and using function reliability。
Key word :Site supervision;Key parts
中图分类号:TE4
通过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旁站监理管理办法》和《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相关条款的学习和研究,结合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的特点,拟定了这类工程的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的内容清单。
一、概述
“旁站监理”是监理工程师开展日常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是监理工作的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139-2000)和《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监理规范》(SH/T3903-2004)中均明确了“旁站”的定义,即“在关键部位或关键工序施工过程中,由监理人员在现场进行的监督活动”。
2003年1月1日,《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旁站监理管理办法》(以下称《办法》)开始施行。该《办法》中重申了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旁站监理(以下简称旁站监理),是指监理人员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监理中,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实施全过程现场跟班的监督活动。该《办法》对房屋建筑工程的关键部位、关键工序也进行了明确,即“在基础工程方面包括:土方回填,混凝土灌注桩浇筑,地下连续墙、土钉墙、后浇带及其他结构混凝土、防水混凝土浇筑,卷材防水层细部构造处理,钢结构安装;在主体结构工程方面包括:梁柱节点钢筋隐蔽过程,混凝土浇筑,预应力张拉,装配式结构安装,钢结构安装,网架结构安装,索膜安装”。因此,将该《办法》拿来套用是不全面的。
二、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
目前,对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还没有明确的定义,其一是指其施工质量对结构安全性及重要使用功能有重要影响的部位和工序。其二是指在施工过程中易造成威胁人员健康安全、破坏环境等施工工序。其三是指油气、易燃易爆危险区域内和油气容器、管线、设备或盛装过易燃易爆物品的容器上,使用焊、割等工具,能直接或间接产生明火的施工工序,也属于关键工序。
三、旁站点的设置
合理设置旁站点,既可以有效控制工程质量,又有利于保护监理的合法权益,避免业主提出对所有施工过程进行旁站的不合理要求。设置旁站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旁站点的数量不得低于建设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旁站监理管理办法(试行)》的最低限度,但也不宜过多,以免加大监理工作量,反而适得其反。
2、所谓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是相对的,不是绝对一成不变的。不同的项目、不同的施工单位、不同的施工条件和环境,其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可能不同,编制监理规划时,应在分析项目特点的基础上制定旁站监理方案、设置旁站点、制定旁站措施,在监理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对旁站点的设置作调整。
四、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的确定
经过对《房屋建筑工程旁站监理管理办法》、《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和《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监理规范》(SH/T3903-2004)相关条款的学习和研究,参照其原则精神,又结合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的主要工序和特点,我们拟订了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的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的具体内容清单。
五、旁站监理的总体要求
1、要求承包单位将施工值班领导、值班技术员、值班质检员、值班安全员等进行安排,并将姓名、职务、联系方法、值班时间以书面形式报监理部。
2、旁站监理人员到岗后,首先按承包单位值班表检查各类施工值班人员到岗情况,现场施工安全状况以及其它准备情况,确认符合要求后开始施工,人员上岗、施工安全及施工准备未经监理人员检查同意,不得开始施工。
3、监理人员在巡视检查各施工面情况的同时,按控制点的控制要求重点检查各控制点的施工情况,及时验收需要验收的控制点,对需验收未经验收的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并将检查验收情况及时填写入旁站记录表内。
4、旁站监理人员要经常检查施工情况和施工记录,发现末按现场情况如实记录或未按施工方案和强制性规范标准要求施工的情况,立即要求纠正和整改.并立即通知专业监理工程师和有关人员到场处理。
5、交班监理员须与接班监理人员进行交接,对上一班的施工情况、施工进度进行介绍,重点说明遗留的问题和需要下一班重点检查和控制的问题。接班人员应对上一班交待的情况和问题予以重视,并作为一个重点进行检查和控制。
6、汇总旁站监理记录:旁站监理组应对现场监理旁站记录进行及时的整理,发现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对影响质量的问题要求承包单位研究,拿出整改方案,经批准后监督执行。
【关键词】土建;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物中,由于功能和造型的需要,往往把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在一起,裙房包围了主楼的大部分。从传统的结构观点看,希望将高层与裙房脱开,这就需要设变形缝;但从建筑要求看又不希望设缝。因为设缝会出现双梁、双柱、双墙,使平面布局受局限,因此施工后浇带法便应运而生。
1.施工后浇带
用于解决高层主体与低层裙房的差异沉降者,称为后浇沉降带;用于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者,称为后浇收缩带;用于解决混凝土温度应力者,称为后浇温度带。后浇带一般可同时考虑几种作用,但终究是临时性的措施,待将该处混凝土补齐后,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所以施工也有特点。
这种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设计时应考虑以一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上部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缝”很宽,故称为“带”),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居裙房的差异沉降,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2.后浇带 施工技术
一般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基础同时施工,这样回填土后场地平整,便于上部结构施工。对于上部结构,无论是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同时施工,还是先施工高层,后施工低层,同样要按施工图预留施工后浇带。
对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的基础梁、上部结构的梁和板,要预留出施工后浇带,待主楼与裙房主体完工后(有条件时再推迟一些时间),再用微膨胀混凝土将它浇筑起来,使两侧地梁、上部梁和板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高层与低层的差异沉降放过一部分,因为高层主楼完成之后,一般情况下,其沉降量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60%-80%,剩下的沉降量就小多了,这时再补齐施工后浇带混凝土,二者差异沉降量就较小-些,这部分差异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可由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结构承担。对于施工后浇收缩带,宜在主体结构完工两个月后浇筑混凝土,这时估计混凝土收缩量已完成60%以上。
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变形缝反弯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弯矩虽大,但剪力很小。在施工后浇带处,混凝土虽为后浇,但钢筋不能断。如果梁、板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钢筋;如果跨度较大,可按规定断开,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好。后浇带的配筋,应能承担由浇筑混凝土成为-整体后的差异沉降而产生的内力,一般可按差异沉降变形反算为内力,而在配筋上予以加强。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700-1000mm为宜。
施工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筑混凝土后连接牢固,一般宜避久留直缝。对于板,可留斜缝;对于梁及基础,可留企口缝,而企口缝又有多种形式,可根据结构断面情况确定。
3.后浇带施工技术工艺分析
3.1后浇带两侧的隔断做法
后浇带两侧宜采用钢筋支架铅丝网或单层钢板网隔断,钢筋支架的钢筋直径及间距设置视构件断面大小而定,以支撑稳定为原则,铅丝网的网眼一般不宜过大,以避免灌注混凝土时跑浆,如网眼偏大,可在网外粘贴一层塑料薄膜,并支挡固定好,以承受灌注混凝土时的挤压力,并保证不跑浆,待混凝土凝固后,薄膜即可撕去,钢筋支架亦可除去,而铅丝网则留在后浇带两侧,即永久留在后浇带内。
3.2采取措施确保后浇带处钢筋的准确位置
后浇带一般预留700-1000mm,常用者为800mm宽,是考虑施工操作的需要,钢筋应保证准确位置而连续不断,对于板、单层钢筋下应设置垫块,双层钢筋应设置支架,对于梁、底部钢筋亦应加垫块,上部钢筋一般直径较大,可不用支架,但应注意的是在后浇带部位应设马道通过,不应直接踩钢筋。
3.3后浇带补齐混凝土后的整体连接问题
采用钢筋支架铅丝网隔断,后浇带两侧混凝土应局部干硬一些,即水灰比小一些,既保证槎捣密实,又不跑浆,使侧面混凝土强度和其它混凝土一致。在浇注混凝土前,应将后浇带处侧面混凝土凿毛,清刷干净,底部碎屑清除彻底。
3.4后浇带灌注混凝土的时间问题
当高层采用天然地基,或以摩擦为主的桩基时,由于高层沉降量较大,应待高层主体结构完成后,再浇注后浇带;当高层主楼基础座在卵石层或基岩上,或以端承桩为主的摩擦桩时,由于高层沉降量较小,可根据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确定在高层主体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时,灌注后浇带。
3.5后浇收缩带,后浇温度带灌注混凝土的时间问题
前述后浇带主要是指后浇沉降带,或者同时也是收缩带和温度带,即同时起到三种作用。如果后浇收缩带单独设置,则灌注混凝土的时间宜在设带后的两个月之后,这样估计可以完成混凝土收缩的60%以上,如确有困难时也不宜少于一个月;如果后浇温度带单独设置,则灌注混凝土的时间宜选择在温度较低时,不要在热天补齐冷天留下来的后浇温度带。
4.小结
我国目前的施工技术水平还处在低水平,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得不到保障,我国的建筑施工水平能够有效提高受到的因素有很多。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技术质量必须要强化,并进行一些技术措施和方法来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以此来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科]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施工;质量;管理
1 引言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决定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所在。要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必须把质量管理作为施工阶段的重中之重。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既指实体质量,即工程符合业主需要所具备的使用功能,如基础的坚固,主体结构的安全以及通风采光的合理等,也指形成实体质量的工作质量,即指参与工程的建设者参建工作的水平和完善程度。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监督管理应立足于工程的质量管理。随着生产日益复杂化,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也变得更加复杂。因此,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要进行适应性创新。
建筑各方主体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质量安全意识不强,责任不落实,管理薄弱,甚至违法违规的现象。
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要重视质量意识,提高施工人员整体素质,加强施工质量的予控教育和素质教育。
工程质量管理是一项集法律、技术、经济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因此,良好的管理队伍素质,是搞好工程质量管理的基础。
人员的素质涵盖参与施工活动的人群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经营能力、控制能力、作业能力及道德品质等诸多方面。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目标的成败,是工程质量高低、优劣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控制工程质量首先要从严格人员准入和提高人员素质抓起。目前在一部分施工单位,管理人员技术力量薄弱,技术人员对钢筋或混凝土工程的一些基本常识还不清楚,就仓促上岗,因此在施工中常常发现钢筋的正负筋搁反、搭接长度不一、对抗剪钢筋如何制作、水灰比如何控制,施工缝如何留置等掌握不住,有的技术人员对施工验收规范,检测标准很不了解,因此,予控教育便显得十分重要,必须将素质教育落实到人,明确责任。
3 不断完善质保体系
质保体系的完善与否将直接影响施工期间能否真正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施工单位一定要不断完善自身的质保体系,才能真正保证质量控制的实施,要建立一个质保体系,最重要的是使其有效运行。其次,建立和运行质量保证体系。再者,从工程调研和任务承接、施工准备、材料采购、施工生产、试验与检验、建筑产品功能试验、施工交验、回访用户与保修这8个环节完善和改进质量体系结构,并使之有效控制运行,旨在严密控制建筑产品质量。人人提高质量意识,才能确保质量的提高。
4 加强项目施工现场管理,
做好事前质量控制、事中质量控制和事后质量控制,做到“三控制”
为了加强项目施工现场质量控制,明确各个施工阶段质量控制重点,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过程中确立事前质量控制、事中质量控制和事后质量控制三个阶段。事前质量控制,是指在正式施工前,以整个项目施工现场为对象而进行的各项施工准备。事中质量控制,是指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质量控制。事后质量控制,是指在工程项目完成施工过程形成产品的质量控制。准备竣工验收资料,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对已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
5 完善现场质量管理制度
现场管理制度包括质量责任制度、技术复核制度、现场会议制度、施工过程控制制度、现场质量检验制度、质量统计报表制度、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等。
5.1 质量责任制度。人是工程施工的操作者、组织者和指挥者。人既是控制的动力又是控制的对象;人是质量的创造者,也是不合格产品和工程质量事故的制造者。因此,在整个现场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以人为中心,建立质量责任制,明确从事各项质量管理活动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并对工程项目所需的资源和人员资格做出规定。
5.2 技术复核制度。包括建立严格的技术管理体系和做好施工过程技术控制。
5.3 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设计失误,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设备不合格,施工工艺、施工方法错误,施工组织、指挥不当等责任过失的原因造成工程质量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或造成工程倒塌、报废或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都是工程质量事故。
6 房屋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主体
6.1 建设单位的质量管理。建设单位应根据有关的规定和要求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根据工程特点和技术要求,确定合理标段、合理工期、合理造价,通过项目招投标选择具有相应资格的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
6.2 设计单位质量管理。设计单位必须按资质等级及业务范围承担相应的设计任务,建立健全设计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设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建立完整的设计文件的编制、复核、审查、会签和批准制度。
6.3 施工单位质量管理。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接受质量监督机构对其资质和质量保证体系的监督检查,依据有关的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规定,对其施工的工程质量负责。
6.4 监理单位质量管理。监理单位应根据承担的监理任务和监理合同的要求,向工程施工现场派驻相应的监理机构、人员和设备,认真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进行工程质量检测,参加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和工程验收。同时还必须对进场的材料和设备进行把关验收,对检验不合格的材料和设备不得进场使用。
6.5 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的监督。要建立集体监督机制,保证执法监督的公正性和准确性,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提高工程质量监督力度。建立预见性、服务性的质量监督模式,做到服务与执法的有机结合。
6.6 社会监督。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要完全靠社会监督来推进工程质量诚信体系的建设,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的不良记录管理,建立工程质量诚信体系,提高各类市场主体的信用意识和信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