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14 16:49:4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

第1篇

一、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大学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教育的对象,目的是使大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一个人的发展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先天因素,二是后天社会对其性格的影响。大学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从后天方面入手,对大学生展开教育。从价值观念的理论出发,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对人展开思想教育工作,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以期使大学生能够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实现大学生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也就是在实现其个人价值的同时,也能够实现其社会价值。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价值,其实就是将教育目标与大学生的个人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利益观念越加强烈,所以各高校有必要采取有效手段,把思想政治的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教育层面中去,使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这样更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一)提高了体育教学的实践能力

理论来自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实践的指导。正确的理论对实践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人们能够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成果;相反,错误的理论则对实践产生破坏,或者是阻碍的作用,最终会导致实践的失败。所以,体育教学通过展开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不断丰富体育教学的理论,积极探寻全面、正确、积极的认知与理论,从而指导体育教师科学的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进而规范自己的行动方向,科学、系统地展开教学工作,从而降低教学实践的盲目性。提高实践能力,是理论研究的终极目标,理论以实践为基础,实践又决定着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但是理论形成并不是最终目的,人们认识世界,最终是为了改造世界,理论无法脱离实践,也必须为实践服务。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对体育教学的意义,能够发现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进而指导体育教学工作,最终会提高体育教学的实践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我们知道,体育运动是一项对抗性、竞技性很强的活动,大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才能够最终获得成功,也就是说只有一个具有良好体育道德修养的人,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大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培养出的坚韧的特性,更有利于指导学生在学习、工作中战胜困难,果敢决策。学生在体育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学习体育相关知识、技能,需要学生克服来自于心理与生理上的不适应,再加上环境与器械的刺激作用,需要学生具有坚忍不拔的品质,才能够完成这些枯燥的动作。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以教材为基础,以学生身体与心理实际为出发点,创设一种环境让学生来体验,从始至终贯穿思想政治教育,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体育运动的这种运动特性,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体育运动中的竞争意识,对于学生未来融入社会,提高竞争意识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有利于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大学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优先。体育教学必须要以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为前提,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保障,一旦轻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将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同时这一影响也是深远的,甚至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因此,广大体育教师,必须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以较高的道德品质对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必须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深入挖掘体育教学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体育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自觉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从而使大学生能够全面、健康的发展。

(四)能够强化体育精神

体育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智力、体力与能力之间的竞争,这也是体育运动的魅力所在,展开思想教育工作,能够将个人价值、社会价值与体育价值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能够公平竞争,不断进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强化体育精神,主要表现为:一是能够培养公平竞争意识,多数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在体育竞技的过程中,为了成功有些同学势必会不择手段,这显然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意识的形成,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能够使学生了解结果并不重要,过程才是重要,公平、公正的竞争,才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二是思想道德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不断超越自我,在进行团体竞技时,能够提高团队精神,增强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也能够增加学生的责任感,促进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以及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交流与联系。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英语课堂教学 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b)-0143-02

英语教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整个大学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公共理论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具有导向性作用。当今社会发展迅速,高等教育很大程度上的普及推动了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1]。就目前来看,大学生就业的形势更加严峻,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不仅要求应聘者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还要对其综合素质进行一定程度的考察,特别是对人才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的考察。我国在深入开展教育改革之后,已经明确提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目标。

1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现状

1.1 英语教育体制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

近年来,高校教育工作者时常面临着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难做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原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所依存的社会背景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学英语由于学科的特殊性致使学生对外界知识的接触较多,其阅读更多的国外书籍并接受了较多的外来思想,这事必会影响到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然采用单一的、教条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则会与社会实际严重脱节。如何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大学英语课堂,将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大而有意义的改革。

1.2 英语教师重视程度不够

现今,很多大学英语教师普遍存在这样的思想: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老师的任务,与英语教学关系不大。在这样的思想观念主导下,他们在具体教学的时候仅关注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的实际能力以及英语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在英语课堂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这样的教学实际及教学定位不仅淡化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也忽略了实际教学中对教材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深入挖掘的教学理念,从而导致大学英语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匮乏[2]。

1.3 大学英语教材涉及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较少

英语教材是英语教学与学习的主要载体。因此,教材的内容编排以及出版情况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内容产生直接的影响[3]。但是,就目前来看,很多英语教材都对思想政治的相关内容涉及甚少,大多数教材是对一些专业知识内容的关注,导致在实际的英语课堂教学中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

2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途径

2.1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以德育人,培养“四有新人”。以德育人的核心是德,即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4],其次才是培养高素质人才。这种教育理念强调的是人才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也应该融入思想品德教育,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于实际的英语教学中。俗话说得好,言传不如身教。教师的职业素养要求其在实际教学的时候,应该坚持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道德风范,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行动。英语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摒弃自己思想里崇洋的意识,也有助于发扬中国文化,更好地把握西方文化的精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属于高校教育中公共基础性课程,思政老师虽然是这项教学任务的主要承担者,但在现今的教育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不应只局限于单门课程授课,应该和大学教育中的多门课程进行有机结合,尤其对于英语课堂教学来说。大学英语教学使学生不可避免地接触到来自西方的文化以及历史,其中会带有不同的意识形态及价值取向[5]。学生在学习这样的知识时,需要持批判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教师也应该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充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努力使自己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的新鲜血液,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2 编写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学英语教材

语言是文化的主要M成部分,因此,英语教学或是学习从某种程度上说等于学习西方的历史文化。在学习西方的历史文化知识时,主席曾提出“洋为中用”的学习态度,其主要的核心就是应该对西方的文化历史给予批判性继承。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主要实现对教材的充分利用,所以英语教材在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大学生学习国外的知识文化最主要的目的是为本国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服务,从而创造出具有且符合本民族特色的新成果[6]。如上文所说,现今的大学英语教材大多是对英语表达的纯正性及英语语法知识比较关注,忽视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渗透思想政治的内容。今后的教材编写应该特别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大学生英语教学的内容充分结合起来,进而充分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以及价值观念。

3 结语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占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教师的英语教学水平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产生直接的影响;另一方面,英语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以及教材中传达的思想政治品德内容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产生深远的影响。在目前的实际课堂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程度较差,导致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或多或少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师需要转变自身观念,积极努力地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进的参与者,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郭万群.论间性理论视阈下的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与研究――兼论外语教育技术的哲学基础[J].外语电化教学,2013(1):21-26.

[2] 夏雪,申东新.试论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J].新西部:理论版,2016(2):121,123.

[3] 陈安琪.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5):234-235.

[4] 蒋柿红.浅谈传统“慎独”思想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2):153-155.

第3篇

1大学生思政课教育的要义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立足于院校实际,尊重教育规律,以思政课为依托,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充分发挥院校、家长、社会三方面力量,全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爱国情怀、道德品质、法制观念等基本的政治素质,为国家输送合格人才。

这样的教育内涵决定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现实教育中,专业以其实用性被大学生重视,而思想政治教育在他们的心目中可有可无,教育方针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全面发展中,“德”排在了首位,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个有才无德的人,尽管也能为社会建设做出贡献,但也会带来一定的危害,甚至可能会用自己所掌握的技能去危害社会。因此,我们要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来抓。

2大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

2.1固守传统,缺乏突破

一个时期以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较固守传统,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没有更高的要求,忽视理论研究,缺乏前瞻性,对社会影响的敏锐度不够,对大学生指出的热点、难点问题缺乏深层次研究。

2.2方法陈旧,缺乏顺应

现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他们需要民主,需要平等,更需要现代技术的介入。他们常常以自己的好恶去判断、去选择,这给传统的方式方法带来了冲击。曾经以学校教授主导教育、引领价值判断的时代,不再适应现代的大学生,要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要顺应学生的需求,才能被学生认可和接受。

2.3讲师权威,缺乏沟通

现代的学生喜欢细心、耐心、随和、专业强、教法灵活、幽默的教师。而我们的讲师,还高高的站在神坛上不肯下来,这就造成了他们人格魅力的下降,感召力、吸引力减弱,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不“亲其师”,必会带来不“信其道”,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难度,影响到了教育效果。

3应对策略

3.1管理文化上台阶

大学校园的文化氛围是非常浓厚的,尤其是环境文化,每一个准备上大学的学生对大学校园和生活都充满了向往,他们走进校园往往被浓郁的文化氛围所感染,要利用他们这种最初的兴奋点,把学校管理层面的文化,通过学校活动、教师授课等方式传递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大学的精神、校风、教风、行为准则等等,从而潜移默化地接受健康的思想,受到价值观的熏陶。学校的管理文化往往引领着师生的思想发展方向,院校必须做好学校的管理文化,而且要根据时代的不同,不断完善管理文化,以适应时代要求,适应学生需求。

3.2解决学生新需求

面对新形势,面对新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样需要不断创新,现代大学生面临很多实际问题,比如经济困难问题、就业问题、心理问题等,他们往往被这些问题所困扰,甚至忧心忡忡,这种情况下很难接受思想教育。因此,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关注他们的新需求,帮助他们解决一些能够解决的问题,排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思想政治工作得以顺利实施,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3.3尊重理解要顺应

时代的发展造就了一代代新人,每个时代的新人都朝气蓬勃,有着崭新的思想,有着较前人更高的追求,尤其是生活在这个飞速发展时代的青年,他们思维活跃、信息来源广泛、尚未成熟的思想也时时受到新生事物的冲击,他们在心理上需要老师家长的理解,他们同样不想与上一代人有代沟。因此,为了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更好,教师就要尊重客观规律,依据心理学、教育学理论,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爱护学生,顺应学生的内心需求,正确引导学生,和他们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贴心人。教师要增加和学生交流的机会,在了解学生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自己。不断增加师生之间的情感,使思想政治教育更顺利。

3.4院校、家长、社会三统一

第4篇

【关键词】微文化;冲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在网络新媒体发展的作用下,近年来以“微小说”、“微电影”、“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微文化新生事物逐渐在整个社会中扩展开来,并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可和喜爱,对人们的生活、娱乐、工作甚至是思维方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其中就包含了大学生群体,可以说基于大学生群体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强、个性化特点明显的特征,无论是在当前还是今后大学生群体是网络微事物的主要受用者。为此,我们有必要就微文化对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提起高度的重视,将微文化因素纳入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体系当中去,在对社会微文化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思想特点,不断探究微文化冲击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之路,以实现新时期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得以提升。

1微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作为重要的网络用户,非常容易受到网络中各种思想和文化的影响。目前,网络中的微文化逐渐流行起来,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总结和分析了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影响

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由于微文化的发展,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微文化对社会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文化对于人们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容易被人们察觉。目前,微文化已经对社会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文化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影响是非常重要的。第二,相关的技术环境影响,由于目前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微文化的逐渐流行。而新的网络技术或者相关技术的发展,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不仅丰富了教育工作的手段,而且能够对教育工作的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

1.2微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大学生本身对新鲜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这一时期的学术对一些高新技术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因此大学生成为了微文化的主要使用者和传播者,所以可以说微文化对大学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微文化对大学生的生活习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目前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是通过微文化来获取相关的生活和娱乐信息,然后也会利用微文化进行交流;可以看出微文化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在过去,大学生主要是通过查阅书籍来获取相关的知识,但是在微文化的背景下,大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和各种工具来获取知识,并且及时地与其他同学进行沟通和分享;第三,微文化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微文化能够使得大学生产生平等和自由的理念,在一个开放的网络中,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另一方面,微文化中有一些消极的方面,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1.3微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目前,微文化开始进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大学生的工作和学习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微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微文化的发展进一步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师能够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中,而且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开展相关的教学工作,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第二,进一步弱化了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在过去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处于较为重要的领导地位;但是,目前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相关信息的获取,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同时也能够体现出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些不足;第三,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由于时代的不断发展,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更加多、过程也更加复杂,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面临的挑战也在不断地增加,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工作的难度,也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发展。

2微文化冲击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微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多个方面的影响,其中包括一些消极的影响和积极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迎接微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的机遇和挑战,可以参考以下几点策略:

2.1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虽然在微文化的影响下,传统教师的权威性受到了挑战,但是教师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依然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因此为了更好的在微文化背景下开展相关的教育工作,必须要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够更好的带来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发展。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高教师队伍对于微文化的认识,为了更好的在微文化的背景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对微文化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能够对其有着全方位的认识,才能够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更好的利用微文化的优势,摒弃微文化的劣势;第二,要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包括相应的教学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通过对自身各方面素质的不断提高,能够有效的抵制消极文化的影响,更好的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着积极的方向开展。

2.2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和教育

对于高校来讲,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促进其身心的健康成长,能够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才,是高校肩负的重要责任。所以,需要在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和教育,使其能够积极的面对微文化对生活和学习的影响。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和教育,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这也是大学生成才和成人的必要素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能够更好的指导大学生对人生的选择,同时能够更好的指导大学生应对网络或者微文化的影响;第二,对大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为了更好的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仅仅依靠压制性的打压是行不通的,必须要对其进行引导和教育,帮助大学生更加全面的认识微文化,从而能够有效的规避微文化的消极影响;第三,促进大学生正确利用各种微工具,微文化促进了各种微工具的产生,这些工具使得学生获取和分享知识变得更加快捷,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各种微工具的使用,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这些工具,更好的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3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为了更好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应对微文化的影响,必须要营造相关的教育环境:一方面,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课程进行合理设置,使得课程的内容能够与专业课程相辅相成;同时,也需要注重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课时之间的比例,要从根本上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相关的高等院校应该积极开展相关的活动,能够帮助大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的方式,更好的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课程运用到实践当中;同时,能够进一步调动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兴趣,进一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2.4要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

微文化冲击下,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需要对相关的教育工作进行改革,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要丰富教学的手段,可以参考以下几点:第一,高等院校可以建设相关的网络平台,能够通过网络平台的方式,对大学生开展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平台中要积极对相关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进行宣传,同时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到平台中来,与其他同学和教师产生互动;第二,要充分利用各种微工具,微文化的背景下,各种微工具的产生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所以,可以积极使用这些微工具,进一步促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能够更加容易的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嫄.论“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创新[J].南方论刊,2012(07).

[2]童卫丰.“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3]杜坤林.“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生成与干预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6).

[4]周源源,费国强.微博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1(09).

第5篇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为研究对象,塑造大学生灵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党的事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心理素质。在现今社会中,大学生的素质越来越受到社会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有效的培养对策还不多。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心理学途径,对于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日臻完善具有很大的启迪作用。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以下五个方面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学途径作了一些探讨。

一、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主导需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其中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桥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实现社会要求的方法、步骤等。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一切又为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者使用什么样的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使受教育者――大学生能够接受提出了机遇和挑战。动机需求理论认为需求和动机是行为的基础,动机是由需要产生的,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把握激发学生动机的因素,使学生的行为都为共同目标而努力。因此要激励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及时接纳学生合理的建议,并对积极参与做出贡献者或成绩突出者,给予表彰和奖励,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不同的人均有不同的主导需求,在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时,要善于发现其主导需求,引导主导需求,激发积极向上的主导需求,这样就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二、利用角色相近原理,做学生的朋友和倾听者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往往会遇到教育方式、角色定位等问题。在实际思想政治工作中发现如果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角色太分明,容易导致教育效果不理想,甚至使有的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走向良好愿望的反面。社会心理学研究及角色理论认为,相似的角色之间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更容易互相影响。大学生都是成年人,心理和生理都已成熟,他们需要的是一种平等的交流和尊重。在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能以聊天方式代替批评谈话的方式,采取谈心而不是训导的方式,学生们就会因“角色相似”而把教育者当作知心者,并乐意接受教育。笔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民主型的师生关系最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成为朋友,努力发展成为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这样教师和学生在交流上就基本没有心理上的距离,学生才能在教师面前畅所欲言,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给教师,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果教师能够经常参加学生的活动,在工作中主要依靠非正式的权利和权威,经常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和沟通,在决策之前尽量征求学生的意见,善于同时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来考虑问题。学生在这样的关系中得到了必要的理解和尊重,对教师有了信任感,才能积极地配合教师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才能显著。因此,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教育者要努力创造条件,使所饰演的角色与受教育者的角色一致起来,争取做学生的倾听者和领路人。

三、利用社会学习理论,进行典型事例教育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大学生对那些光说大道理式的泛泛空谈不感兴趣,作为具备较强抽象思维能力的成年人,他们已经不再需要单纯说理式的说教。 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既讲道理又能提供充分事实证明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作为有效的信息被接受。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在教育实践中要特别重视运用典型事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具体做好发现典型、宣传典型、学习典型、培养正面典型和转化反面典型等一系列工作。以典型示范法取代抽象说教说理,以生动、具体、直观事例和榜样把一般的道理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具体情节的感人的人或事例,才能克服其他教育方法的缺点使大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向榜样学习,从而在思想和行为方面做出受教育者所期望的改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既要说清道理,又要摆事实,提供可供参考和学习的榜样,提供有力的事实说明道理的正确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团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所有在校学生。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计划的实施、内容的选择、活动的组织等都要考虑学生的共同需要,以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道德素养提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立足点和最终目标,在此基础上要兼顾个体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发现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和思想问题带有普遍性,其心理需求也具有一定的共同性,这是因为每个高校学生都会遭遇成长危机,都有一个学习面对困难、面对人生道路中的挫折的过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尽可能的减少和避免因成长带来的各种困扰。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可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采用团体教育和训练的方式进行。贯彻团体教育原则要做到三个方面,第一,教育者要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共同需要以及普遍存在的思想问题;第二,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创造条件,最大限度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第三,所有思想教育工作都要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同时,我们也要承认人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它既表现在人的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中,也表现在人的个性心理和人格方面(如需要、动机、兴趣、气质、能力及性格等)。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在团体教育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心理的个体差异,特别是个性差异的特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表扬是当众的,批评是个别的、单独的进行。对性格内向、自尊心强的学生进行批评时要注意说话的方式方法和用词,一定要单独对其批评,并且要和鼓励相结合进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遵循个性发展一定要为整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服务的原则,注重从人的发展与社会需求出发去寻找两者的最佳结合点,以实现教书育人和科教兴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才能使学生产生相应的心理和行为方面的改变,才能收到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心理效应。

五、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1世纪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必不可少的交流途径,网络具有虚拟化,传播广、速度快的特点,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一定不能忽视网络媒体的存在,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关注学生的QQ空间、微博、微信等,发现思想和心理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利用学校、学院的网站、微博及班级的QQ群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和内容的普及。通过网络和学生进行交流更加方便和快捷,传播面也较广,可以较快的、大范围的传递信息,使学生了解和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知识。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和生命线。学生首先要先学会做人,其次才能学会做事,才能做好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之一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所以在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从学生的心理这一客观现实出发。虽然人的心理及行为活动是千差万别的,但却遵循着共同的规律,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须遵循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这也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 徐鸿.论思想政治工作的心理学原则[J].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04.

[2] 黄慧,沈强,连芬南.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2.07.

[3] 张雁春.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心理学途径[J].科学之友,2008.06.

[4] 邹茜.互联网时代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心理学分析[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6.

[5] 毛迎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原则探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6.

【作者简介】

第6篇

【关键词】微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微博是近几年新兴的一个流行名词,2011 年《新周刊》提出了“微革命”的概念,这一年也被成为“微博年”,人们逐渐意识到“微时代”已经悄然来到。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大学生通过电脑、手机可以及时发送各种信息,微博的传播以及学生之间的互相关注使大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进行传播。大学中之间彼此互相“关注”,互相转发的情况日渐增多,甚至有些学生成为了学校的“微明星”。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学校来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但是如何能够合理有效的运用微博,通过微博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1微博及特点

微博是用户之间进行信息的传播、分享等的交流平台,用户可以根据个人喜爱随时进行信息的更新,并实现信息的即时分享。2009年 8 月,新浪网作为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率先推出了“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了第一家正式为广大用户提供微博服务的门户网站,从此微博开始正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作为一种新生的事物,微博备受大学生的关注,其以网络作为传播介质,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们的表达方式以及交流模式,而正式微博自身独特的方式满足了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需求,真正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能够记录自己成长、帮助自己成长的平台,所以受到了广大学生的追捧与喜爱。

微博具有很多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微博的形式及内容都十分简单,对用户基本没有技术要求,而且微博不像博客一样,需要用户精心编排语言,用户可以随心所欲的发表、分享信息;第二,微博能够帮助用户第一时间享受各种新鲜资讯并且可以实现自我参与,快捷方便;第三,微博同时具有原创性、背对脸、新闻发生地等一系列特点。例如对于一些突发事件,如果目击者或者当事人可以第一时间相关微博,就可以保证事件的实时性、真实性预计现场感等等,这是所有媒体都不能超越的。

2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造成的影响

2.1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影响

(1)微博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微博可以帮助大学生实现对自我实现以及尊重情感等方面的需求,所以其广受高校学生的欢迎并广泛流行。学生通过微博发表的一些信息或者图片,有可能在网络的虚拟空间里得到一些人的认同、肯定以及回复。这种情况可能极大地满足了大学生的情感需要和尊重。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微博发表评论,或者以关注、被关注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知识涵养,从而提高大学的自信心,鼓励其更加积极的生活。所以鼓励大学生适当使用微博,不但可以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可以培养其良好的社交能力。

(2)微博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载体

对于大学生而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外乎采用年级大会、班会、课堂教育以及宣传栏等方式进行。在这种教育方式之下,教育者与学生之间因为缺乏一定的互动,导致很多学生对这种教育模式并不感兴趣甚至是厌烦,这样不但不能起到教育效果反而有可能导致负面影响。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手段,微博广受学生的关注与喜爱,微博的出现使信息传播更加方便快捷,同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微博的互动性特点也为其提供了新的交流平台和教育载体。

2.2微博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

(1)微博信息有可能产生误导倾向

首先,微博中一直存在“反、主义”的相关言论和现象。大学生目前正处于思想意识形态形成的重要阶段,其很容易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很容易因为不能分辨良莠信息而产生认知方面的偏差,从而影响思想、行为。其次,微博用户在网络中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者看法,网络中存在着因为用户之间彼此关注和被关注形成的微博用户关系圈,每个关系圈之间会彼此影响,从而也会影响到整个网络。例如一些商家通过微博进行产品销售,有可能会对青年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

(2)微博使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对挑战

首先,微博使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面临挑战。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往往通过集中。持续的方式将相关的资料传播给受教育者,但是微博的出现导致信息的传播与教师、家长相脱离,同时网络信息又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受教育者有可能会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影响教育效果甚至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其次,微博还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面临着挑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开始通过网络接收一些信息,宣传栏已经很难吸引学生的目光,宣传效果也大大降低。很多高校虽然面对这种情况都建立了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但是访问量并不理想。如何利用微博这一强大载体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是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严峻挑战。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微博的运用途径

在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如何有效运用微博手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效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之上,结合微博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式,合理利用微博的力量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3.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微博

虽然网络中发表微博很自由,但决不能是绝对的自由。高校首先要做加强大学生网络的法律知识教育以及道德教育,要大力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通过对学生进行法律宣传、理论学习、以及真实案例展示等多种方式,帮助大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义务和权利,并且能够正确判断微博上的信息及行为,进而确保自己进行合法的微博行为。同时,大学生还要提高法律意识,使广大学生能够约束微博的创作与评论,严格应用法律的标准衡量和评价各种言论。

3.2建立学校微博或学院微博

随着微博的逐渐盛行,许多商家都发现了微博的重要作用,开始采用微博营销策略。对高校而言同样可以建立自己的微博,专人负责及时学校或者学院的相关信息,使学生及时了解学校动态,促进学校与学生之间可以更好地实现相互沟通与互动。

3.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提高微博管理能力

通过微博,学校与学生之间可以实现“无障碍交流”。教育者可以利用微博这一特点进行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通过微博工作通知,讲座信息等,在评优、保研、资助等多项工作中通过微博详细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咨询者能够及时了解到相关政策,其他微博的关注者也同样可以掌握最新信息和动态,从而有效解答心中的疑惑。同样教育者也可以针对一些热点和焦点问题创建话题,和学生主动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通过学生的言行采取理性的方式引导其面对大是大非的问题保持清醒、理智的认识。利用微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4把握学生中的“微明星”

学生中的“微明星”虽然可能仅仅存在于学生微博圈内,但是其在学生中往往具有很大的号召力,因为其在学生范围内具有较多的“粉丝”,所以其微博也备受关注。教育者及时了解并掌握 “微明星”的动态,对“微明星”的缺点和错误及时进行纠正,引导“微明星”多多传播积极的观点和知识,使其成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良好的传导者。

结语

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工具,微博具有一定的构造观念以及塑造思想的作用。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合理积极的利用微博开展工作,全面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人本思想

【中图分类号】 G71l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6-59 62(2012)08(a)-0013-01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本思想为准则,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目的的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之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停留在将国家政治观点、世界局势、著作等身的大学者的观点机械的灌输给学生,着重对学生进行“权威性”管理,然而当代大学生多具有叛逆心理,这种强硬式教学往往适得其反,收效甚微。而将“人本思想”融入其中,可以缓解教学主客体之间的矛盾,加入“角色调换”通过换位思考,切身关注大学生的内在要求,以正确的方式对其引导教育使其更快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努力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及针对性。让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刻板、枯燥!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本思想”的主要内涵

“人本思想”之所以被广泛推广运用是因为它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作为科学的思想被运用到教育理念当中可以提高当代教育的科学性及合理性。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了解并掌握“人本思想”的内涵: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时刻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在课程内容的设定,教授方法的确认,实践活动环节的设计等方面上考虑如此设置是否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思想及心理的困惑。二、学生一直作为受教育的一方,刻板的方式使其失去主观能动性。“人本思想”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正视其具有的独立人格及尊严,要求加强沟通,重视情感交流。三、教师作为与大学生接触最频繁密切的群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授知识不是最主要迫切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汲取知识进行自我教育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所在。坚持“人本思想”要求广大教师寻找方法极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将学生作为独立自主的个体,依靠并相信自己的学生,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其社会认同感。

2 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人本思想”的因素

2.1 我们的教育体系一直都处于不断完善,不断进步的过程中

之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制定具体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忽略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及存在的思想现状而只考虑是否满足社会需要。大学生的思想倾向、发展特点及心理状况都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仍然无法排除其中的个体差异,我们应量体裁衣,针对不同教育对象施以差异性教学。过分笼统的目标设定让教学陷入无法操作的境地。

2.2 过去的教学活动没有真正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二者各自为政的情况已成常态

理论课上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授课方式稍显单一,教师们往往停留在说教的层面上却无法提供真实的实践活动自圆其说,更无法满足广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关注及解决。而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不足也日益凸显。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绝不仅仅是听讲座、开座谈会就能达到良好效果的。没有直观的教育方式永远也无法征得广大学生的心,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思想及心理问题,教学效果也只能差强人意。

2.3 刻板落后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感知系统迟钝,无法通过实践亲身感受知识的魅力

教育工作者如果只是单纯的灌输而缺乏足够引导,采取“权成性管理”而忽视与受教育者的情感交流是无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本思想”相结合的构建途径

3.1 在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以“人本思想”为准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点主要来自于课堂,所以课堂教学对深刻认识、理解理论及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及人生观上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符合教学规律及学生学习特点。同时鼓励教育工作者将启发、参与、研究等方式融入其中。当代教育体系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课程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及专题讲授的研究上。

3.2 寓教于乐,积极创造“人本思想”相关活动

有意识有目的的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寓教于乐,让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枯燥、乏味、刻板。实践活动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象生动的呈现出来,教育客体能够更为直观快速的加以感知理解,更加实际有效。同时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加强教育主客体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强了互动性,有效的调动了教育客体寻求“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3.3 以学生需求为本,不断加强完善网络媒体在政治教育中的地位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但如果教育工作者能够做一个好的信息筛选者就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及评定性来出色完成自己的工作。通过网络,我们可以及时、有效、快速、准确地了解广大学生的思维动向及热点关注,如此可以增加主客体之间的互动话题,增加交流使双方能够更好的为对方服务。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考研、就业、社会交往等方面的需求通过信息、咨询服务及在线交流等方式予以满足。利用网络整合教学资源,为更好的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社会是不断进步的,我们的教育体系也在不断的摸索中更加完善。希望在以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可以积极与学生交流,探索更适于教学的模式。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学校环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用 优化途径

环境是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的重要因素,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环境与大学生的成长过程具有最直接、最深入的联系,对大学生的影响最显著,它不仅是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技能的场所,更是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阵地。因此,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校环境,是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和回答的现实问题。

一、学校环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良好的学校环境,能够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充足的外部条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学校环境具有导向、渗透、规范和示范四种重要功能,对大学生的发展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学校环境可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

学校教育工作者总是依据一定的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创造和建设校园环境,而这些环境中承载丰富的教育信息。在科技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高校可以提供的信息越来越丰富多彩,而其中正确、积极和科学的信息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挥同样的作用,也能够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比如,校园环境幽美雅致,能够使大学生心情舒畅,从而逐渐培养其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学校中具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张贴的名言警句和悬挂的名人画像等都可以作为一种正面能量,激励其不断积极进取。

(二)学校环境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精神动力。

学校的积极向上的风气和思想,学校内部的舆论机制和竞争机制,不仅能够感染大学生的情绪情感,使大学生产生无穷的精神动力,而且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竞争意识,树立思想,塑造行为。积极健康的学校环境以其凝聚力给予大学生强烈的归属感,使其自愿与学校融为一体,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大学生会更加注重与他人的相互协作,自觉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另外,作为学校的一员,这种向心力使大学生不仅能够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而且校外能够自觉维护学校的声誉和形象,从而无形中增强了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学校环境对人的行为具有价值导向作用。

高校是在正确的思想和科学的思维方法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其学校结构更严密,文化氛围更浓,文化特色更显著,因而与其他环境因素相比,学校环境具有更强的约束力和影响力,能够更好地规范大学生的行为,对其思想道德行为的形成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学校环境以自身具有的无形的力量对内部成员产生压力,它对大学生的制约和影响虽然是间接的却十分有效。比如,图书馆中安静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明白这里是学习的地方,便会自觉安静地看书学习;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则会增强大学生的环保意识,促使他们自觉爱护校园环境。

二、学校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学校环境建设从整体上看还是积极向上的,高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很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营造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重视物质环境的营造,忽视文化环境的建设。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使得部分高校把注意力集中在扩大招生规模之上,而不用心治学,盲目追求校园物质环境的大而美工程,却忽视了学校的硬件设施。我国处在政治经济迅速发展的转型时期,各种文化的交流碰撞更为激烈,学校文化环境很容易受到外界负面信息的冲击,加上高校对这一方面的忽视,使得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容易受到冲击,产生很多不利影响。

(二)人际关系环境不理想,管理制度存在不足。

大学生涉世未深,容易产生交际压力以致不能自如地与人进行交往活动,而学校人际关系也比较复杂,涉及室友关系、同窗关系、同乡关系、师生关系问题及男女同学交往问题等,一些大学生由于家庭条件、学习状况等方面的差异,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不愿意与人做更多的交流,这阻碍了他们的人际交往。一些高校没有对此引起重视,忽视了在人际关系方面的引导。另外,学校管理在某些层面上没有以人为本,背离了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信念,具有功利化倾向,如高校后勤体制改革使一些高校后勤生活服务部门逐渐社会化、市场化。

三、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校环境的途径

大学生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会为人处世,更重要的是要正确认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学校环境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最直接、最根本的影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场所,因此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尤为重要。我们应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根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现实情况和自身特点科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一)加强学校物质环境的建设。

舒适和谐的学校物质环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基础和外部条件能够陶冶大学生的情操、激发大学生的热情,加强学校物质环境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必要途径。首先,要合理规划校园整体环境,学校建筑工程要与校园整体风格相协调,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习俗、地理风情,并与学校的历史文化发展相融合,对于校园的自然景观应展现其自然整洁之美,做好绿化、美化和净化工作;其次,注重校园物质环境的实用性,学校要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既要有美丽的景观,又要积极营造充足的教学和科研氛围,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实验仪器,既要注重景色方面的优雅别致,更要注重体现科技气息和文化特征。同时,高校也要不断建设和完善生活服务设施和医疗设施,使大学生更有主人翁意识和集体归属感。

(二)加强学校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

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隐性力量,它以自身特有的潜在作用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产生影响,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才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校园文化环境作为校园环境的核心要素,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说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着力点。

1.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通过举办各种知识竞赛、文艺比赛、科技大赛等活动,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技能,使之在亲身实践中感受知识的力量,从而激发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渴求。学校应当支持各种社团活动的开展,并予以指导,积极组织大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各种社会调查、社区服务活动等,深入了解社会实际,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建设良好的宿舍文化。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宿舍文化对其具有直接影响。高校首先应当制定一整套合理的规章制度,涉及日常作息时间和各项管理规定等;其次,宿舍管理队伍应该逐步提高素质和水平,更好地发挥督促作用,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和健康发展;最后,积极鼓励支持大学生自我管理,增强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意识,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另外,还要充分发挥先进个人的模范带头作用。

3.重视学校形象建设。首先,高校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宣传学校形象,组织一些能够体现时代特点又具有本校特色的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其次,充分调动高校师生群体从事科研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科研能力和创造力,通过科技实力塑造良好的形象。

4.加强学校领导、部门的作风建设和教师教风师风建设。高校各级领导和部门既要增强自身的行政水平和能力,又要提高对学校管理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教师、学生的管理能力,还要具备服务意识;教师作为和学生联系最亲密的群体,其专业知识、道德情操、精神境界乃至平时的言谈举止都对学生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三)加强学校制度环境的建设。

学校制度是学校各项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学校要建立权责明确、赏罚分明的人事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校园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和管理效率,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学校教学发展的需要;建立健全学校的评估体系,既包括对教师教学的评价、科研成果的评价,又包括对学生学习效果、品德行为等全方位的评价。另外,还要完善学校的心理辅导制度,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积极对学校成员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促进每个人健康和谐发展。

(四)加强网络文化环境的建设。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网络的出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这种教育手段不再单纯地以课堂为唯一载体,它的交流方式更加直接、方便和快捷,信息量更丰富,效果更明显。因此,高校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高校要重视并积极支持网络平台的建设,努力构建一个信息丰富、民主自由、互动性强的校园网络,如校园BBS等。学校可以安排专职的思想政治教育老师对这个网络平台进行常规管理,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引导其做出正确的行为。

2.学校应积极发挥网络聊天工具的功能,把它作为新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由于大学生思想比较开放活跃,喜欢并且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因而对网络交流平台比较热衷,思想政治工作者应紧跟其步伐,多利用聊天工具与大学生交流沟通,更好地融入学生群体,这样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3.净化网络环境,规范网络手段的使用和建设。高校在把校园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的同时,也要积极净化网络环境。一方面,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要努力消除腐朽文化的渗透,同时要保证信息自由,不断完善校园网络的服务功能,另一方面,学校应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法制教育,倡导文明上网、合法上网。

参考文献:

[1]沈国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2]刘德宇.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论[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

[3]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Z].人民网,2005-01-19.

[5]岳金霞.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分类研究[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

[6]谷桂玲.论高校德育环境的优化[J].社会科学论坛,2005,(12).

第9篇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情感教育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情感教育的关系

真正的教育在于精神生活的陶冶。在精神上占领制高点,一切的正确做法就会显得顺其自然。大学生这一处于社会与学校的交界的群体不仅仅是强制性规章制度所能左右的,在许多场合他们是锋芒毕露的,因为他们想展现自己对于眼前这个存在状态的影响。我们所要做的并不是扼杀那些所谓的叛逆,而是通过调和来修饰这些棱角分明的优点。大学生的情感并不是无规律的,个体间的差异让教育工作显得很庞大,但如果把情感与个性结合起来,教育的方向性会一目了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受教育者的情感参与度和情感倾向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其情感具有多变性、差异性和复杂性等特征。受教育者的情感主要表现为:一是对教育活动本身的情感。受教育者对教育活动是主动还是被动、是乐学还是厌学, 对教育内容是认可还是逆反、是接受还是排斥,这些都对教育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在教育活动中,只有调动受教育者对学习的热情,才会化被动为主动;只有使教育内容符合受教育者的接受心理,才能变厌学为乐学。二是对教育者的情感。实践表明,受教育者对自己喜欢的教育者会主动配合以期得到教育者的认同,而对情感上排斥的教育者则难以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三是参与教育活动时的心态。学习的心态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良好的心情较能带来良好的学习心态, 而当受教育者处于极度郁闷和低沉时,其学习心态往往是十分糟糕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承载情感教育的内容和信息,并能为教育者所操作。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就是将情感教育内容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现师生情感的体验和交流,培育学生健康高尚的情感情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可发挥自身优势有效引领大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 传递情感教育的信息,营造大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养成其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理想的向往与追求。

二、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我们知道,管理学生与管理物质是有根本区别的,物质管理者的工作对象是没有生命、没有思想的自然物体,因此,对物质管理者的要求就是强调一个“勤”字,即管理要以“勤”为先;而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工作对象是“人”,是正处于青春发育后期,思想活跃,且因心理与生理发展不平衡而矛盾冲突发生最多时期的青年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主观能动性有认识倾向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因此,对学生教育管理的要求就是在工作中要突出一个“情”字,即管理工作要以“情”为重。

第一,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以情感为基础,以尊重为前提,因势利导,教育和管理学生,做好转化工作。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除了要自尊自爱之外,还必须学会尊重别人,要教育他们懂得“尊重是相互的”这一道理。许多调查表明,在学生的心目中,理想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应该是富有人情味的人,他们待人诚挚热情,讲话婉转含蓄、幽默风趣、亲切平等、善解人意,并且富有人格魅力;他们既是良师,更是益友。这些调查明确告诉我们,在进行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要多尊重、多理解、多亲近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亲人,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要“洒向学生都是爱”。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处处感受到关爱,体会到支持和帮助,产生认同感、归属感,并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这样,就有利于消除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心理误区和心理阻抗。实践证明,一旦学生心灵的禁锢被打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架起了“情感的桥梁”,学生就会感到这样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可亲、可信、可敬;就会“尊其师、敬其道、效其行”,就会愿意接近你,愿意接受你的意见,愿意聆听你的教诲,对你的教育管理“心悦诚服”。所以,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要紧紧把握一个“情”字,要情系学生,努力做到“有情有理、合情合理、通情达理、以情感人、以情暖人、以情制胜”。

第二,要以情感为动力,以舆论为导向,不失时机地赞扬、鼓励学生,以情激情,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情感具有动力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情感因素,视之无形,闻之无声,但是却能产生一种巨大的、无形的教育力量。这种力量,能见微知著、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这种力量,能激扬先进、鞭策后进;这种力量,随“情”潜入人心,“育人”细而无声。久而久之,在教育管理工作者正确言行的规范、高尚思想的熏陶和正确人生观的引导之下,会使有缺点和犯错误的学生幡然悔悟,改正自己的行为。一个有经验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应该经常研究学生情绪情感变化的规律,善于把握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的学生情绪情感反映的特点,抓住学生成长过程中正向积极情感的“生长点”、“兴奋点”,利用舆论宣传手段,不失时机的赞扬学生,用真挚的语言、表情,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培养、激发、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当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时,教育管理工作者应该发挥情感的感染功能,及时进行善意地严肃地批评教育,使之产生内疚、自愧、羞耻的情感体验,抑制和消除、克服消极的情感反映,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感与情操。

当然,我们讲在教育管理学生的过程中,要重视情感因素,但是,决不是讲在管理过程中要用情感去取代其他的必要的教育管理手段,更不能片面的认为可以用与学生个人的感情厚薄来决定管理的力度。如若那样,视个人之间的感情厚薄深浅来决定一切,必然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充满庸俗的市侩气息,管理工作也必然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只有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渗透情感因素,才能使教育管理工作情理相融,我们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才会更有力度、效度,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豫黔.浅论情感教育在教育中的作用[J].贵州教育,2001,(8).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