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会计的未来趋势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14 16:49:5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会计的未来趋势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会计的未来趋势

第1篇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研究重点;实用性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在2006年2月15,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和项目具体会计准则得以公之于众。这是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化接轨过程中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标志,这一举措有利于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一、会计准则背景和内容的改革

就会计研究的主体来讲,新的会计产生的背景和其中的内容要注意四个部分,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发挥作用,这个部分变化了,制定会计准则的理论来源发生了改变;会计的一些实践性处理方面;曝光的要求对会计人员取得数据增加了难度上的影响。

(1)会计发生作用的环境变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环境的改变,会计信息发挥作用的环境也在改变。这样的改变对会计理论基础和实践的进一步提高有推波助澜的作用。近几年,中国的发展正在一步步的接近国际化,内外环境的改变,导致会计发挥作用的环境也随之变化。例如中国的出口增加,海外生产蓬勃兴起,对外投资加大,强强联合,维护市场稳定等。这就要求中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化财务报告保持一致,同时为公允价值的使用提供条件。市场秩序的不完善决定了在部分半成品、产成品和原材料上不能由市场定价。

中国政府致力于经济环境建设与社会协调发展,打造服务型政府,完善社会秩序、加大对证券监督的力度、国有资产的管理不断优化。这都为会计信息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而优质的平台。从国内看,股份制的改革,债权人、投资人地位的增强以及银行的体制改革不仅使会计信息的运作效率得到提高而且对会计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2)会计准则的理论来源变化

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和优秀会计准则制定的借鉴,会计准则理论也不断在翻新。会计准则国际化、时代化,反应企业的实际情况,同时对资产负债表的重视以及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的权衡考虑也为国际财务报告的改进提供了大力支持。在全球经济“趋同”过程中,让世界更加重视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对转型国家经济的借鉴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的要求。

(3)会计处理形式的改变

会计处理正在与国际接轨,实施的原则是要求符合资产还有负债的要求才能进行肯定,在有条件实施的情况下,争取最大化的说明我们国家在会计中出现的问题。它的具体性内容主要是体现在固资和无形的资产核实问题上、政府给予的补助上、所得税问题、保险行业、石油行业等等方面的变化。

(4)会计工作者要增加会计数据的透明度

新的会计准则特别注重会计数据的公之于众。不管是对合作伙伴的关系、成本费用、评估公允价值的强化,还是对环境变化做出的快速反应和应对风险的经验以及变化的信息总结,都为新会计准则做了铺垫。要想知道以上的信息对会计准则的实施有何作用,必须纵观历史,才能清楚看见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研究趋势

二、中国在会计理论上的最新成果

(1)会计价值方面

信息观:《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出台对传统的中国市场有着深远的影响。会计盈余虽然能披露在价格和交易量上的信息,但它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滞后性。

计量观:股票的收益与会计收益息息相关,根据不同的标准、不同的原则获得的信息也不同。

(2)会计政策和信息政策的协调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全国。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会计准侧是否符合每个国家的发展与协调,这样的问题以转型经济国家的中国最具代表。据相关人士研究,在转型经济国家有证据表明,即使人们致力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趋同”,在短期内也难以改变一个国家存在两种计量方式。究其根本是社会法治环境的不完善、质量要求不过关等。

(3)公司管理方面

外部治理契约的改变—针对质量不过关,监管部门特地留意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能力,争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状态。

内部治理契约的改变—对会计信息公布于众人的呼声越来越高,要求财政处理信息透明化,导致中国的管理者在处理会计盈余信息反面的作用日趋下降。

综上所述,在实证研究方面,中国的会计准则研究与美国的研究存在很大出入。不仅如此,研究结果清晰指出中国会计准则研究的重点,会计信息的产生及会计信息发挥作用的限制性因素,这是取得的成功所在。进步与发展是无止尽的,中国的会计准则实证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新会计准则的面世,给中国会计准则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契机,让我们更清晰地观察市场环境变化给会计信息发挥作用带来的影响。

三、新时代下中国的会计研究趋势

不得不承认,国内外关于会计准则的实证研究成果,为会计准则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和经验。基于以上的变化,对新准则背景下中国的会计准则做出了展望。其基本出发点是:如何判断财务呈报数据的区别与联系作用。一个作用是怎样在备选方案中快速而容易的选择最佳方案,另一个作用是怎样让缔约方与投资方之间的合作更容易。因为在合约中有部分的支付条款是用财务呈报数据表示的。

针对未来的研究,我们有如下的建议:

(1)研究数据的范围将进一步的扩大,不仅局限于会计盈余,而是覆盖整个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对新增加披露的内容将更为关注。

(2)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我们不仅要考虑理论、基础理论,还要更加关注产权理论。

(3)“投资有用性”,“契约有用性”,特别强调的是在新会计准则下的企业会计选择,在以后的发展中将会取得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

(4)中国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产权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对新会计准则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中国学者也尽量在研究方法和手段上取得新的突破,并且对国际学术界也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

四、结语

我们期待有更多新成果的涌现,更多具有权威性的研究成果,为国际,为中国的会计准则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建设性意见。

参考文献:

[1]蔡祥,李志文,张为国.中国实证会计研究述评[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3,2.

第2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实际应用;未来发展

管理会计是20世纪初伴随着泰勒的科学管理的产生而产生的,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国外的企业中得到了推广运用和发展。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是为各种内部控制制度提供管理需要的各种数据、资料,尤其是为最优经营决策和最高经营效率提供各种有用的方案和资料。我国的管理会计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引进西方管理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许多专家学者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实践,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相对来说,在我国的应用还不如人意,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一、对管理会计本质的认识

现代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20世纪50年展起来的,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的综合叉学科。管理会计有着许多显著的特点,如管理会计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管理会计的重点在于规划未来;管理会计兼顾企业生产经营的全局与局部;管理会计不受会计制度的制约;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具有特殊性;管理会计报告不具备法律责任;管理会计更多的应用现代数学方法等等。

管理会计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但管理会计究竟研究的是什么,它的根与本到底是什么?无论从管理会计的形成渊源或是现存的内容构成来看,它都是研究成本的制定和成本控制,即成本的管理。如上所述,管理会计的根是“成本”。管理会计侧重成本管理,包括成本分析、成本计划(预测)、成本决策(制定)、成本控制,而成本会计侧重成本事后核算。

二、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会计的基础教育缺乏统一、规范性

我们的管理会计教材从结构体系到内容,甚至词语、方法都极不统一。另外,也很难找到适应不同文化层次需要的实用教材。一门学科能否规范化,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与推广。我国管理会计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务上都明显缺乏规范,难以适应对管理会计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需要,不利于在实践中应用与推广。

(二)部分理论与实际脱节,可操作性差

从我国目前管理会计的研究状况来看,主要集中于介绍引进国外最新研究成果上,引进多于研究。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发展没有很好地立足于自身的经济条件、经济体制和社会环境基础之上。另外管理会计的许多理论和方法本身也缺乏实际运用价值。例如,投资决策分析中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问题,所有教材都是沿用西方国家的复利制计算利息,而我国则普遍采用单利制计算利息。又如,数学分析模型、数学规划模型、矩阵代数模型等,由于获得模型所需的数据资料成本太高或者模型本身难以理解,因而缺乏实际的运用价值,不易掌握,可操作性差。

(三)管理会计的应用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

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健全完整的管理会计体系,没有从客观上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条件,比如人才缺乏,是企业难以应用管理会计的关键所在。如果社会上能为企业提供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管理会计专业人员,必能促进管理会计很快在企业中得到普遍运用。

(四)相关的管理会计电算化软件不成熟

目前,计算机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程度不高,利用率也比较低,削弱了管理会计的作用。在开展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中,存在重核算、轻管理的问题,其应用仅仅停留在事后算账的水平上,不具备进行事中控制和事前预测的能力。同时,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的软件开发严重滞后,使得管理会计一些复杂的公式和模型无法运用,如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投入产出模型等,这些方法,在实际运用中,手工计算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计算机可以快速正确地处理大量数据,因而会计电算化是必然趋势。以上问题使得管理会计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造成管理会计目前在企业中应用缓慢。

三、管理会计未来研究趋势的两种大胆设想

(一)设想一:分解原有知识体系

把管理会计原有的内容体系,分解到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两个学科中去,分解的结果是让管理会计名亡实存。管理会计从其内容体系上看,部分内容脱离了“成本”这一主导线,从而使其内容体系显得很不系统。如上所述,管理会计的根是“成本”,几乎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雏形”。如果现有的管理会计体系沿着“成本”这一主导线延伸下来,无论在系统性,还是在逻辑性,以及深入性方面都会有更合理的安排。但是在目前大家认可的体系中,却把属于财务管理内容的投资决策、全面预算等内容穿插了进去,从而在内容体系上显得很杂乱,并且模糊了管理会计的本质属性。

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端正名分,认识到管理会计就是成本管理。现有的管理会计之所以给人们莫衷一是的感觉,主要是因为在其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脱离了其本质。因此需要加大整合力度,对其内容体系彻底改造,使其回归到成本管理这个范畴内。把管理会计原有的内容体系,分解到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两个学科中去,把其有关职能落实到财务管理部门和成本核算部门去执行,从而解决管理会计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两个误区。分解的结果是让管理会计名亡实存,在学科上使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的内容体系更加系统化,在实践上解决管理会计有职能无机构、有任务无人员的虚置状态。

因此让成本会计去吸收成本管理相关内容,定名为成本管理会计或成本会计与管理,其研究对象就是“成本”,其研究内容就是成本核算、成本规划、成本控制,即在原有成本会计的基础上,吸收管理会计中所有与成本相关的内容,如成本习性、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标准成本、责任成本、成本控制。调整后的成本管理会计涵盖了成本事后核算、事中控制、事前规划这样一个连续完整的过程。

(二)设想二:变革原有知识体系

调查研究表明,在我国管理会计教材中,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本量利分析法、预测分析、短期投资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标准成本和责任会计等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约77.82%)。实际上根据历史资料编制预算或计划、标准成本控制、存货的经济批量模型、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的最优化决策等内容和方法都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了。所以要对现有的管理会计体系进行一个根本性的变革。

首先应该把一些已经脱离实际、不能适应时展的理论模型,如不确定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线性规划模型、回归分析模型等全部删除或只是做一些简单的介绍,使学者对其有所了解便可。而把一些先进的管理会计理论和管理会计应用方法作为管理会计这门学科的重点,如作业成本法、生命周期成本法、目标成本法等,这些都是战略成本管理的主要方法,故其在管理会计这门学科中也应占有很大的比重。

在传统的管理会计中,一般以净利率或投资报酬率作为衡量一个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指标,但在卡普兰教授编制的《高级管理会计》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新的衡量指标,即平衡计分卡,其主要包括4大综合指标:财务经营业绩指标、为顾客提供服务的业绩指标、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业绩指标、员工学习、产品创新与成长的业绩指标。这4项指标更全面地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不仅包括物质上,还考虑到了顾客的满意度、员工的成长以及企业的创新方面,这也应该作为管理会计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的变革是必然的,我们要学会取长补短,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方法。在对现有的管理会计体系进行改革中,可以参照西方管理会计的知识体系,把不确定的、与实务脱节的内容进行大胆删减,多介绍及引进一些实用的、可以大大提高效率的应用方法。当然对管理会计的态度,不应坚持“全部拿来”,应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的特色国情去吸收引进西方先进的管理方法,对现有的管理会计体系进行一次根本性的变革。

四、管理会计未来发展趋势的建议

(一)借鉴先进方法,开展实证研究

提升实证水平,实证研究应从我国文化背景出发,充分利用我国的已有研究成果和数据,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研究方法、研究理论和经验,针对我国的实际问题开展实证研究。并将管理会计研究与共他研究融合为一体,拓展研究相关领域,如财务、财务会计、物流、信息管理、行为学、经济学、管理科学及专门人才培养等。

(二)努力提高企业决策者和会计人员的素质

企业经营决策者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因此有必要提高企业领导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并把懂管理会计作为企业领导者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有了懂管理的领导队伍还不够,企业还要有精明强干的管理会计专业人员,进而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这样能使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和推广。

(三)克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病

英、美等国都有管理会计师协会,其成员由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组成,我国也应如此。这样,理论研究就带有很强的针对性,企业又能够很快地应用新的管理会计研究成果,也便于建立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我国会计实务界应该与学术界密切配合,出具一批具有行业特点的、既有理论性又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这些研究报告不仅可作为各行业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样板,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有利于在更多的企业推广应用,而且还可以作为管理会计教科书中的案例,有助于开展管理会计的教学和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由此,管理会计在我国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将会有实质性的进展。

(四)管理会计的管理目标更新

管理会计的管理目标,按传统理论的评价标准主要是利润最大化和现金净流

量最大。按这种标准尽管能够使企业加强管理和经济核算;但其未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和竞争环境中,忽略了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风险因素。目前企业管理是在不确定条件下对企业价值的评估,而企业的价值又是企业现实收益与未来收益、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自身的经济走势与外部资本市场的综合表现。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并权衡风险与报酬,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认定现代管理会计的目标是: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

要改变管理会计在我国发展的现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广大会计工作者及学者的参与,对管理会计进行一次彻底的变革,而且在管理会计的研究中要形成创新的观念,加大管理会计的实践力度,以便使其真正服务于我国企业。

参考文献

[1]黄学兰,刘.谈中国管理会计的发展[J].鹤岗集团矿业公司,2005(5).

[2]原源,孙艳文.浅谈对管理会计的认识[J].中国集体经济,2009(3).

[3]陈莉敏,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温州职业技术学院[J].商场现代化,2007(7).

[4]胡媛媛,我国管理会计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东北财经大学,2003(9).

第3篇

浅析我国管理会计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谢莎莎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江西省九江市 332000

内容摘要:管理会计是现代企业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时融合了管理理论与会计理论,是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加剧,目前对高质量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的强调,管理会计的作用在实务届和理论界都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并将成为未来会计的蓝海。但由于管理会计在中国形成和发展的时间短,仍然有许多缺陷和不足。本文主要介绍我国管理会计的现状,与传统财务会计的区别,以及目前的发展和未来趋势。

关键词:管理会计  与财务会计区别   现状  发展趋势

一、 管理会计的含义

(一)、定义:

管理会计(Management Accounting)是指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宗旨,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财务分支。管理会计是企业的战略、业务、财务一体化最有效的工具。管理会计不仅衡量价值,并且以创造价值为中心。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会计学分为两大领域,一个是财务会计,另一个是管理会计。财务会计注重反映结果,从股东债权人,经营活动,到经营成果。管理会计管控未来,负责规划、预算、内部控制、风险控制、绩效管理,在企业的运营和管理当中不仅仅在于衡量价值,更重要的是创造价值,通过参与企业战略规划、经营管理和风险管控等重大活动,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成长的良性循环,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这充分说明管理会计是更有价值的,二者的区别具体表现为:

1、财务会计总结历史,管理会计展望未来

财务会计只处理已经发生的会计信息,因此它是一种总结历史即“向后看”的思维方式。管理会计则是为了支持决策,而决策必定是面向未来的。因此它是展望未来即“向前看”的思维方式。

2、财务会计强调信息的准确定,管理会计强调信息的相关性

财务信息的价值在于对决策有用,而有用的财务信息必须符合两个质量条件:准确性和相关性。应该说只准确但很不相关,或者只相关但很不准确的财务信息都会影响其对决策的有用性。但是,我们常常必须在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之间进行权衡。相对而言,管理会计大量运用预测财务数据来描述未来的经营情况,这样做对自然对决策更有意义。

3、财务会计与凭证打交道,管理会计与经营活动打交道

编制财务报表的相关会计人员并不需要了解企业的经营活动,他们只要有能够反映经营活动的凭证就可以工作。这也就是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可以的原因。而管理会计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服务,不了解经营管理活动的人员则无法开展管理会计工作。

二、我国管理会计的现状

1、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不健全

管理会计至今仍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一套完整的理论框架,管理会计在实务方面已经远远走在了理论研究的前面,但是管理会计基础理论体系不规范,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作为指导,则最终会制约管理会计在实务届的应用与发展。理论欠缺主要表现在缺乏对实用性、功能性和可操作性的追求,也就是说,引进介绍的理论研究多,结合我国情况的研究成果少;注重对数学方法的运用,忽视实际操作性;注重以“物”为中心,忽视以“人”为中心;研究内容分散,系统研究性差,急功近利者多。

2、管理会计理论实际运用效果不理想

对于过去的计划成本、技术财务计划、内部经济责任制,现在在管理会计中分别叫标准成本、全面预算、责任会计。在做法上是有一定的差别的,从应用效果而言,并没有真正达到改善企业管理的目的,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①隐含着一些与实际情况相脱节的前提。②以“静止”的观点来看事物。除了企业在成本方面的主动性稍强外,单价和销售量受市场的影响很大,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这些因素长期“不变”,是不可能的。③假定所有的分析数据都是很容易得到的。那么管理会计中预测决策是面向未来,必然有不确定性。

3、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我国现阶段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参差不齐,突出表现为知识层次低、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教育相对欠缺。全世界500强企业中美国企业占据半数江山,他们都进入中国市场,这么多的外资企业都需要管理会计人才。而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中国会计从业人员达2000万,其中95%为财务会计。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美国500多万会计从业人员中,80%以上为管理会计。保守估计,中国管理会计人才缺口已达300万之多。

三、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

1、加快建立健全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建立一套与我国企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系统化、规范化、具有原创性的国际公认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为此,财政部专门制定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而理论体系的建设需要我们一方面要加强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概念、框架和工作方法研究,形成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2、抓住管理会计发展的重要契机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顺利召开,明确了我国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将迎来更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在此背景下,无论国家治理还是企业竞争,将进入一个更关注资源使用的质量和效率、比拼“管理软实力”的新阶段。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会计学教授于增彪认为,管理会计之所以突然“火热”,在于它本身是个好东西,“是一个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信息系统和管控系统”。

3、管理会计重心由价值增值向为核心能力培养的方向转变

二十一世纪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其主要特点是国际化、金融化和知识化。现代企业的经营环境中面临着巨大的变化,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应当充分意识到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市场份额的占有,而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又有赖于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如何才能具有竞争优势则最终还是要看企业的核心能力,也就是企业应对内部环境的能力。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一个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它体现在企业的一系列产品或服务上,它能给消费者带来独特的价值。目前,财政部已将管理会计列入今后会计改革与发展的重点方向,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会计相关制度建设,加快管理会计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赵晖,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现状及其创新发展。会计之友,2006

第4篇

论文摘要:管理会计的发展对于指导和改进我国经营管理、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它最重要的职能是为最优经营决策和最高经营效率提供各种有用的方案和资料。本文将从我国管理会计的现状及以后的发展趋势进行简略的阐述。 

 

 

一、 我国管理会计的基本现状 

 

管理会计的起源,一般认为是20世纪初西方工业革命及管理学的产物。20世纪初,伴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成功,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程度的提高,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企业及市场的竞争加剧,企业的生产经营已经由产品化时代进入市场化时代,生产经营的复杂化也随之加大,对管理知识的需求也相应增加,管理理论由此而产生,以泰罗为代表的管理学说相继建立。伴随着科学管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作为其组成部分及具体管理方法体系的“标准成本制度”、“全面预算体系”、“标准差异分析”等,相继引入到会计中来,形成了管理会计的雏形。其后,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复杂化程度不断提高,管理会计也由早期的应用工具,逐步发展为参与决策,最终上升为战略管理,成为现代管理的重要学科理论。 

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约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短短20年时间,管理会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很多事实证明我国管理会计已逐步从数量、定额管理过渡到成本、价值的管理,从项目、部门管理演变为全面管理、战略管理。随着理论研究的拓展和实践经验的积累,现代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呈现出日趋融合之态势,人们的目光已从过去转向现在和未来,开始用全局的观点、战略的眼光进行财务活动管理。管理会计的发展对于指导和改进我国经营管理、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管理会计在中国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毕竟不长。立足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目标,我国管理会计尚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管理会计的理论结构、研究范围、实践应用等方面更待完善和充实,还存在较大的发展余地。此外,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脱钩现象较严重。从本质上来说,管理会计是为内部管理服务的,不注重管理会计的应用,很难说其管理工作会有多大成效。管理会计理论的实践化,在我国还存在一些脱节。 

 

二、我国管理会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大体说来,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方向,应是理论体系逐步完善化、实践应用灵活化、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化、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领域的作用明显化。 

(一)成本计量目的多元化和成本概念结构多维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企业已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企业面临市场经营、产品开发等经营管理问题,其成本控制、成本考核分析各方面的成本问题越来越多,成本管理的目标也自然发展为融预测、决策、计划、核算、控制、考核和分析等为一体的多元化体系。为满足预测、决策和计划等成本管理要求的计量目的,预计成本分为边际成本、差量成本、机会成本、固定和变动成本、目标成本等。而为满足控制、考核和分析等成本管理要求的计量目的,则要求建立正确的计划成本、标准成本、目标成本、贡任成本等成本计量制度,同时还要求成本计且能获取企业以前年度成本资料和国内外同类行业的成本资料等。多元成本计量目的要求相应建立多维成本概念,正如杨纪瑰教授所述:"服务于不同目的,采用不同方法和包括不同范围所进行的成本计算的结果,就可能产生不同的成本概念和成本数字。"在管理成本的大框架下,各种成本的涵义和外延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发展。

(二)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将成为应用主流 

目前理论界对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已有定论,但尚未形成系统的体系,在实际应用中也仅应用在少数制造行业中。事实上·作业成本法同样适用于非制造行业如金融保险业、商业、医疗卫生业等行业。目前,我国许多企业都是采取多品种、小批量方式生产,以这些企业为试点单位并随着企业自动化程度提高以及会计和管理人员成本管理观念及水平的提高,市场的不断成熟与完善及大范围推广运用,形成全国范围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这不但能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且有利于制订科学有效的经营决策、投资决策,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增加企业价值,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作业成本法势必成为我国未来成本管理的核心方法。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一项产品的完整生命周期过程中,作业成本法主要实施于后半段(生产、客户服务),而目标成本法主要实施于前半段(设计、开发研究等),其特点为:(1)顾客导向以求竞争优势叫(2)以市场价格为上限,谋求成本降低;(3)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初期阶段使设计者注重成本的降低;(4)采用超部团队方式帮助各部门管理者在未开始生产产品前就衡量产品的功能、消费者需要、产品的成本和利润;(5)采用价值工程等方法去维持产品功能并降低产品成本。传统的目标成本法在我国过去用得较多。目前,企业的战略观念和管理范围也正在发生较大的改变。如企业定价政策已不仅仅从企业内部成本核算着手,是开始拓展到考虑社会消费水平和售后服务质量、产品品牌效应。企业设计部门和产品开发部门已逐渐认识到产品以质量取胜,以功能争优的开发策略。邯钢的"模拟市场核算、成本否决"就是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前奏。在未来的二、三十年,目标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将会风靡一时,占领管理会计成本管理方法的龙头。 

(三)以作业链分析为基础,迈出走向战略成本管理的第一步价值链分析 

随着全球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我国为了适应这种竞争的需要,战略管理思想应运而生。目前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战略管理在理论研究上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国内外均出版了许多专著和论文。但在实践运用申,较少涉及战略成本管理。 

从作业管理的实质来看,作业管理的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从外部顾客的角度出发,尽量通过作业为顾客提供更多价值;二是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尽量从顾客提供的价值来获得更多的利润。为此,企业必须通过作业链分析,确定增值和非增值的作业;而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运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示。价值链不仅包括企业内部各链式活动,而且更重要的是,还包括企业外部活动,如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与顾客之间的关系。 

(四)财务和非财务指标的平衡成为管理会计中绩效考核的重要手段 

长期以来,杜邦评价指标体系在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应用较广,其中投资报酬率指标已成为引导企业投资、筹资、收益分配的有力工具,因而高投资报酬率也往往成为绩效优良的代名词。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部门体系的日益庞杂,报酬率指标呈现出较大的局限性。投资报酬率有时甚至带来错误的信号,可能掩盖某些部门的实际业绩,并使人们注重相对率的计算,忽视对业绩进行绝对金额的评价。此外,只注重投资效果,忽略顾客满意度、产品质量水平、市场占有率等其他方面也是违背绩效评价的初衷的。未来管理会计中,人们将从价值链分析着手,将财务指标 如投资报酬率、剩余收益(或经济增值额)和顾客满意度、生产过程质量周期控制,学习和成本等非财务信息相结合,朝着综合绩效考评的方向发展。 

以上所述仅是管理会计发展的几个方面。随着管理会计理论尤其是在实践应用中的发展,必将对成本核算、预测决策、分析和控制、业绩评价体系的完整性和实用性产生深远影响,并推动企业管理、财务会计理论、财务管理等学科交叉融合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晖,《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现状及其创新发展》。会计之友,2006,(5) 

第5篇

关键词:知识经济;WTO;挑战;未来;发展;策略;观念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知识经济将引起社会经济的深刻变化,这无疑会对会计系统产生巨大影响。经济发展决定会计发展方向和趋势,知识经济是高度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进一步加快我国会计标准的国际化进程和会计改革步伐。

一、我国会计工作面临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在长期的经济建设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会计模式,而且会计制度体系已趋于完善。到2001年年底,了《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16项具体会计准则,在会计核算基本原则、会计要素定义、收入确认、资产减值、关联方披露等方面与国际惯例实现了接轨。但时代在发展,环境在变化,面对新的形势,我国的会计理论和实务都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制度建设与改革开放的进程不相适应

随着我国加入WTO,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尤其是网络经济的到来,我国各行各业出现了许多新业务,会计领域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但制度建设滞后,既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全面性,也影响了会计职能的发挥,比如研究和开发费用及信息资产的确认、金融衍生业务的核算方法、人力资源的披露等新型创新业务或规范不科学或不合理或根本没有规范,这一缺陷给会计处理带来很多不便,同时也从根本上不能保证会计核算的及时性。

(二)会计信息失真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屏障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上许多消极因素和不良风气在会计领域盛行,使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越来越普遍,假账、假表、假成本、假盈亏等虚假信息等已严重影响到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因为会计信息失真,首先会给投资者、债权人的决策带来误导;其次,会使得有关核算资料发生扭曲,掩盖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某些方面的矛盾,导致利润虚增,造成国民收入超量分配,消费基金过于膨胀,给国家经济建设造成不必要的混乱;再次,容易造成国有资产和财政收入的大量流失。

(三)加入WTO要求会计标准高度国际化

在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的背景下,会计信息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必然走上世界经济舞台,会计标准国际化的进程必将进一步加快,尤其是加入WTO后,我国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必须遵循国际通行的贸易准则,随着外国企业和外国资本以更快的速度进入国内市场,我国与国际惯例以及其他国家会计标准之间的冲突已逐渐突显出来,为此,我们必须关注国际会计准则建设,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协调,紧跟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及其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推进我国会计标准的国际化,同时结合我国国情,积极探索我国的改革经验。

(四)知识经济时代要求高素质的会计队伍

知识经济要求会计人才知识结构多元化。在物质经济时代,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能手,最关键的还是对本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在处理各种业务活动中的应变能力。而在知识经济时期,会计人员不仅要懂得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懂得信息工程技术、网络技术、软件设计与操作等一系列新的技术和知识。未来要求的会计人员不仅要有学问还能实用,不是要忙于烦琐事务的而是要掌握科学手段和技术的,不仅能吃苦耐劳而且更要讲求效率,不仅要会反映而更要懂决策。而我国会计人员素质整体水平还不高,所以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已刻不容缓。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要采用教育和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既要强化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同时更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真正使会计人员成为理财专家。

二、我国未来会计改革的趋势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尤其是加入WTO以后,给会计环境带来了空前的变化,会计工作面临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科技教育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而这一切变化将影响到会计的发展和改革方向。未来会计改革的趋势将朝着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一)会计核算的重心将由有形资产转移到无形资产上

知识经济是以无形资产的投入和运营为主的经济。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决定一个公司生存发展的不再是传统工业经济条件下赖以生存发展的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而是人力资本、知识产权、专有技术、商誉、信息资产等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会计核算的重心将由有形资产转移到无形资产上,详细反映无形资产的构成、取得、使用和摊销情况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会计职能的重心将由核算型转化为管理核算型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常规的、结构化较强的工作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会计核算职能将由于采用现代化的手段而弱化,会计人员更多从事那些非结构化、非常规的会计业务及完成对信息系统及其资源的分析评价工作,故会计的管理职能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会计必将由核算型转换为管理核算型。在管理型会计模式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为一体,使得财务会计在现有的以核算为主的基础上,增加了参与决策、实施适时控制和开展经济分析等内容,整个会计系统将成为一个包括事前、事中、事后在内的全面核算和全过程管理的系统。

(三)会计确认理论将出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融合的趋势

在会计理论结构中,会计确认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随着时代的发展,财务报表要素将被重新定义、分解,确认标准也将重新界定。现行确认范围之外的诸如人力资源、自创商誉、衍生金融工具等有些对企业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的经济事项将被纳入报告体系加以反映,为信息需要者提供全面完整的信息。特别是各种交易活动和交易手段的不断创新,使会计确认的内涵逐渐扩大,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出现融合的趋势,将是未来会计确认基础的发展方向。

(四)货币计量模式将出现货币计量和非货币计量并重的局面

会计计量贯穿会计系统的全过程,是会计系统的核心环节。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各种新现象、新问题不断涌现,员工素质、市场份额、企业背景、行业资料等许多无法以货币量化的信息将进入会计信息范围之内。根据不同会计事项、不同业务性质,选择适当的计量属性,以提供与各项决策相关的信息。因此,未来计量将会出现货币计量和非货币计量并重、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的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局面。

(五)会计报告体系将更加完善

会计的发展与企业的财务环境息息相关,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科技推动了国际经济的迅猛发展,金融创新的日新月异则带来了极大的风险。由于一些资产负债表外业务的表外项目不断增加,传统的财务会计报表已不能充分披露有用的会计信息了,现有财务会计报告的缺陷与不足越来越显现出来,尤其对信息的时效性、前瞻性、可靠性的需求等方面无法得到满足,也无法反映财务信息。未来经济时代的会计报告体系,不论在报告内容范围上,还是在报告形式以及传递方式上,较之现行报告体系都将有很大的改进。比如在计价模式上将向多元计价模式发展,由历史成本计量到公允价值计量,同时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在披露信息的范围上将有很大的扩展,提供的信息将更加丰富,不仅包括财务信息,还将多多反映非财务信息,像关于产品市场份额、用户满意度、雇员数量及素质、新产品开发、企业人力资源、无形资产、数字资产、金融衍生工具等方面的非财务信息,甚至还包括企业面临的机会、风险和前瞻性信息。

(六)会计手段将全面现代化

在网络信息时代,企业间的竞争非常激烈,谁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最新的商务信息,谁就会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在电子商务中,企业运用各种现代化的电子信息工具,诸如:POS(收款机)、EOS(电子货币)、EDI(电子数据交换)、E mail(电子邮件)、EFT(电子货币)、BBS(电子公告牌系统)、Bar code(条码)等系列化、系统化的工具,使得各经济主体间的经济交易得以迅速、准确地进行。会计作为一种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为了不断地满足财务报告需求者的客观需求,必须采用多样化、现代化的手段为企业服务。会计电算化、网络会计的出现,打破了原先束缚会计自由发展的桎梏,会计实时报告系统的应用,更加速了财务报告生成的及时性,为会计的充分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所以,全面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网络与通讯技术),使得会计信息处理高度自动化。

第6篇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起步较西方晚很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其我国才开始逐渐推行会计电算化,并且在此期间,经历了尝试阶段、自发发展阶段、有组织和计划的稳步发展阶段,目前为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十几年的发展让会计电算化逐渐的发展完善,并且进入了商品化和通用化的阶段,除去市场流通的众多会计软件之外,还有很多是企业独自开发自用的。但是,财务工作本身就具有多变的特点,并且网络发展较为迅猛,而且电子商务也在逐渐的发展,所以越来越多的先进的、现代化的事物的不断出现导致会计软件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并且,的确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严重阻碍着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一)会计软件的认知程度较低

由于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的起步太过缓慢,所以很多人都还未能充分认识到会计软件的意义以及其重要性。很多企业在使用会计软件无非是希望其可以替代原本的手工核算从而让会计人员的负担大大降低,让会计人员的核算效率得到显著地提高,但是却没有充分认识到构建一个会计信息系统对于企业的未来的发展的必要性。当前会计所提供的众多信息都无法及时的让企业管理层获知,从而帮助企业进行决策和管理。此外,很少有企业会继续大力投资监理企业的内部局域网以及构建属于自己的网站,所以就无法让会计软件展现自身的优势来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严重阻碍了会计软件的发展。

(二)重账目轻管理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会计工作都局限于事后的核算,由于计算负载,所以很难进行事前的分析预测以及事中的控制。会计软件可以借助电子计算机超强的运算性能来实现自身的作用,同时可以帮助财务人员不再进行繁重的报账核算帐工作,而是有更多的时间去参与企业的财务管理。但是事实上,尽管我国很多企业都已经开始运用会计软件,但是大部分企业都是在通过会计软件进行算账和报账,而忽略了会计软件所具有的企业管理的能力。会计软件可以完全胜任材料核算、工资核算已经固定资产核算等内容功能较强并且具备管理性功能的成本核算、财务指标分析体系以及资金供求预测的模块,但是很少有企业去充分利用这些,对于会计软件具有管理功能视而不见。

(三)数据格式没有统一标准

当前我国的会计软件由于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管理,所以整体而言,我国的会计软件但数据格式各不相同,并且基本互相之间没有兼容性,其主要原因是不同的会计软件是在不同的平台和支持软件下进行开发的,所以无论是数据格式、数据结构以及数据类型之间都存在差异,并且编程的风格也不尽相同,此外,由于会计软件都是各个公司的盈利产品,所以不同公司之间的基础是相互保密的,没有互相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以及业界统一的标准,所以也就没有可以通用的数据接口,无法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信息交流。

(四)会计软件的通用性存在局限

近几年来,尽管有很多会计软件被开发出来并且进行销售,但是仍然是单一的一套软件应用在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用户上,这就存在会计软件对于行业特征和单位的核算特点无法做到面面俱到的情况,所以很多企业尽管已经应用会计软件。但是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工作需要人工完成,这就造成了很多企业依然不敢全面应用会计软件。我国的会计软件存在很多,我的缺点,例如在系统初始方面需要较大的工作量,系统太过庞大以及企业很难选择性的添加自己所需要的功能。并且很多会计软件在材料核算以及工资核算等方面都存在独立,这就严重阻碍了模块之间的数据共享。

二、我国会计软件未来发展趋势和建议

(一)强化会计软件所具有的功能

需要加强会计软件所具有功能的强化,使得会计软件可以对企业进行全面的管理。依照当前状况,会计的高度集成化仍然是未来的会计软件的发展方向。会计软件是财务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包含了预算管理、凭证管理、会计帐簿以及财务报表和会计核算的内容,并且与应收应付、成本核算及资产管理和费用管理等共同组成了企业管理系统。构建庞大的管理平台,涵盖人力、生产、销售以及财务等众多管理模块,并且保证各个模块可以与系统之间互相对接,进行数据的共享和传输,并以此帮助企业精心经营和决策。

(二)保证会计软件与网络之间进行信息共享

社会是不断发展,而未来的社会是属于信息社会,未来的会计信息系统也应当是基于网络环境运转的。通过网络,会计软件,可以对外进行教育和信息披露,促进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实现财务语音业务之间的协同远程报表、报账、查账以及审计工作,从而让财务工作的效率得到显著提高。网络环境推动会计软件快速发展,但是同时网络环境为会计的信息安全造成了很大的隐患。所以当前会计软件在继续发展的同时,还需要研究如何杜绝在网络传输中非法窃取资料、黑客攻击以及人为篡改数据信息的问题,在未来,会计软件还需要研究如何避免因为硬件故障以及系统升级所造成的数据丢失或者泄露等问题。

(三)会计软件的开发和研究人员的人才队伍的建设

加强对会计软件的开发和研究人员的人才队伍的建设。我国的会计信息系统将其他国家而言起步太晚,并且长达十几年的会计软件的发展都未能实施长远的规划和体系,所以在未来应该加强培养建设具有专业开发会计信息系统的队伍,培养越来越多的有关信息系统开发建设的高端专业人才,参照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通过系统规划的方式加强会计软件开发以及会计信息系统的体系建设,全面实现会计信息系统的稳步发展。

第7篇

一、会计报表只披露过去信息,不披露未来信息

会计报表反映的是过去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这种只反映过去的会计报表显然难以预计未来企业经营和财务活动的变化趋势。但对投资人而言,过去已经成为过去,最为重要的是决定未来,也就是所有者必须决策在未来是否投资该企业或者退出该企业。而做出这一决策显然必须了解企业未来经营和财务活动的变化趋势,但现在的报表却无法提供这一信息。正是由于未来变化趋势的信息比之于过去的历史信息更为重要,所以以历史信息为基础形成的会计报表对所有者需求的满足程度就相对较低。

中国证监会为解决这一问题,要求上市公司提供未来盈利预期的报告,但由于未来盈利预期报告的真实性难以确认,使得这种信息对所有者的有用性大打折扣。从理论上说,有关企业未来经营和财务活动的变化趋势并不是完全与企业历史的经营和财务活动毫无关联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持续关系。以此为基础,我们需要一种以现有会计报表为基础而衍生的会计报表,这一报表能够在现有经营和财务活动的基础上推演其未来变化和发展趋势。这里最为重要的是找到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如果我们能通过深入和细化分析发现过去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形成的原因(包括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那么,判断这种有利和不利因素在未来变化趋势的可靠性程度就会越高,进而对未来经营和财务活动变化趋势的预期的准确性就越高。

二、会计报表只披露数量信息,不披露质量信息

会计报表的基本属性是以量化的形式披露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但从哲学的角度来说,数量和质量高度统一的报表才能真正实现其真实性。比如,一个企业资产规模很大,但其资产变现能力较差,这样的数量就是有水分的数量,就是不真实的数量。那么,什么是会计报表应该披露的质量特征呢?就经营者对所有者承担的受托责任而言,主要是资本保全和资本增值。

资本保全又分为资本数量保全和资本质量保全。资本数量保全是指期末净资产等于期初投入资本,它可以透过现有资产负债表予以披露;资本质量保全是指期末资产的变现能力等于期初投入资本,而期初投入资本的变现能力处于百分之百的状态,即投入资本都处于现金状态,所有者或者直接以现金出资,或者以非现金出资,后者必须通过评估才能确定相应的出资数量,这里评估就是确认非现金资产在入资时能够在市场上变现的数额。现有报表只是披露了期末资产的数量,对于期末资产能否变现并不能直接表达(所谓能否变现是指按照资产负债表中所列各项资产的数额能否随时在市场上转化为相应的现金数额)。实际上,当所有者的入资经过企业一段时期的经营后,其现金状态就转化为非现金的各种资产状态,它们能否变现是无法根据资产负债表提供的信息做出判断的。

资本增值也区分为资本数量增值和资本质量增值。资本数量增值是指企业为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带来了多少利润,传统上都认为利润是由利润表或损益表予以披露的,实际上利润总额是由资产负债表披露的,利润表或损益表是披露利润形成的业务结构,它属于原因报告,但无论怎样,现有会计报表是能够披露利润的数量的。资本质量增值包括两方面:一是指利润的收现程度。一个企业利润收现程度越高,说明质量越高。有的企业利润数额可能很大,但因销售处于应收状态,其质量可能较低。正因为这样,中国证监会在考核上市公司业绩时不仅要求披露每股红利,也要求披露每股现金红利。企业现金流量表中来自于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是能够披露利润的收现程度的,但它仍然不能有效地披露每类业务、每种商品的收现程度。二是指利润的稳定性,它意味着利润在未来的变动趋势。中国证监会也对上市公司设置了有关利润稳定性的条款,就是主营业务收入或主营业务利润必须占到总收入或总利润的一定比例。它所依据的原理是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所占的比重越大,未来企业利润的稳定性就越高。显然利润表或损益表也是为了表达利润的稳定性而对利润所形成的业务按稳定性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但这种对利润质量的表达仍然是初步的,只有深入了解利润形成的结构,特别是影响利润的最终要素,才能对利润的稳定性质量做进一步分析,利润形成的最终要素对未来利润取得的稳定性程度越高,利润的质量就越高。比如,两个企业利润总量完全相同,其他条件也完全相同,唯一不同的是一个企业的利润主要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取得,而另一个企业主要靠竞争力相对较低的产品取得,就像经营可口可乐和矿泉水的差别,不难看出前者的利润稳定性程度大大高于后者。就目前而言,企业披露的会计报表是无法满足这一要求的。

三、会计报表只披露总括信息,不披露细节信息

会计报表的形成是按照分类归纳的方法体系将原始的经营和财务业务数据加工成会计报表数据,所以会计报表数据具有综合性和总括性。这种数据能够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整体面貌,但也正是这种会计报表数据的综合性和总括性,使得会计报表所披露信息的缺陷更加明显,它披露了综合和总括信息,却无法披露细节信息。当今企业已由粗放制造向精益制造转变,由粗放管理向精益管理转变,而实现这种转变的基本前提是必须提供精益信息。精益信息的基本特征是具体化、深刻化和细致化,就是要将综合和总括的信息按照其内在关系无限细分至不可再分拆的状态,它是逆会计核算过程而形成信息体系的。但现行会计报表主要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所以相关报表使用主体难以获得由于这种细分而形成的明细报表。更为重要的,由这种细分而形成的明细报表所细分的程度也仅仅是以会计的需要为基础的,并没有延伸至业务层面。会计最重要的特征是以金额作为核算基础,而细分的生产经营业务的特性往往是无法用金额表达的,也就是说以金额所表达的会计事项仍然具有总括性。这样,就产生了如何将金额这种具有总括性的会计事项进一步细分为具有某些特性的生产经营事项,为此必须找到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举例来说,用同样面料制造西服,中国制造的西服价格如果在6 000元左右,在日本或者意大利制造的西服价格就在20 000元左右,甚至更高。从金额的角度来看,差距如此之大显然不是由布料原因引起的,而只能是因制造过程引起的。究竟在制造西服的过程中,哪些细节因素导致了这种价差,这在现有会计报表中是无法体现的。但在竞争优势的形成过程中要使这一价差缩小,最关键的是找出导致价差存在的不利因素并加以改进,而报表如不能披露这些相关因素就很难做出正确的决策。事实上,日本和意大利在制造西服时所经由的工序在2 000道以上,而中国在制造西服时经由的工序大体在1 200道左右。如果不了解工序上存在的这些差异,就无法使中国的西服与日本和意大利的西服之间形成一种竞争优势的比较,而要知道这种差异就必须要有相应有关西服制造工序差异的报告,这种报告使得以金额为基础的综合和总括的报告可以进一步延伸至形成这一金额的细节的报告,而现行会计报告体系却没有细节报告作为支撑。

四、会计报表只披露结果信息,不披露原因信息

会计报表反映的是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和财务活动的结果。这种结果信息对于评价经营者的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是有重要作用的,但会计报表信息不仅要满足这一需要,更要满足决策的需要。决策者可以是资金提供主体,也可以是企业经营者。资金提供主体的决策主要是决定在未来应不应该继续投资,决定继续投资的关键是未来利润增长的趋势,关于这一点已在前面论及;企业经营者的决策主要是分析和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并做出消除、规避企业风险的决策,而企业的风险并不存在于结果之中。本质上说,风险存在于原因之中,一个企业的利润发生变化是由各种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这些因素就是形成利润结果的原因,发现和分析不利原因及其未来变动趋势,找出消除和规避风险的办法,就是经营决策的过程,这里关键是必须有一套会计报表能够揭示这些不利原因。正是在这一意义说,基于结果的会计报表是了解和解脱经营者受托责任的报表,而基于原因的会计报表是为经营者进行经营决策的报表。现在,企业内部所形成的会计报表体系并没有完全按照因果关系链来形成,而原因报表更没有按照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逻辑关系形成体系,基本上不能满足经营者的经营决策需要。这里所谓因果关系链,首先必须确定结果报表,这是形成关系链报表体系的基础。至今关于结果报表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资产负债表是结果报表,另一种认为利润表或损益表是结果报表。其次,按因果关系链形成的报表必须按照因果关系对原因进行逐层展开,形成原因报表体系。显然,按照过去形成会计报表所采用的分类归纳体系的逆过程而构成的报表体系,并不能完全与因果关系链形成的报表体系相吻合。如在会计上对固定资产以及以固定资产为基础形成的折旧成本是分为两个模块进行分类归纳的,即固定资产核算模块和成本核算模块,但是按照因果关系链来说,折旧成本形成的原因是与固定资产的增加和减少密切相关的,所以从逻辑上说固定资产增加或减少的报表是折旧成本变动的原因报表,两者不是平行报表。再次,按因果关系链形成的报表必须寻找链条另一端的最终原因报表,它与最终结果报表相对应,只有找到引起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某一结果的最终原因,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才真正具有直接的决策作用。

事实上,因果关系律是最能表达所有事物内在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正因为这样,按照因果关系链形成的会计报表体系能够更好地发挥两方面的作用:从结果信息而言,能够满足了解和解脱经营者受托责任的需要,从原因信息而言能够满足经营者管理决策的需要。但现行会计报表体系既没有按照因果关系链的内在逻辑形成,更没有对原因报表逐层深入至终极原因并形成最终原因的报告。

第8篇

[关键词]财务报告 发展趋势 克服弊端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已进入了一种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和以知识驱动为基本特征的崭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知识经济。与经济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企业的财务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的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化;物价变动较以往更加频繁和激烈;行业的竞争加剧;互联网在财务会计中广泛应用;金融衍生工具飞速发展,且由于衍生工具具有以小博大的杠杆作用,由此可能带来暴利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现行的报告体系已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现有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因滞后于环境的变化而显示出了它的缺陷与不足。所以财务报告的变革势在必行,呼声也越来越高。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可从对其目标、报告方式的分析入手,充分借鉴理论界对财务报告发展趋势的种种预测,确立一种适应未来财务的工作环境,从根本上克服传统财务报告弊端的财务报告模式。

一、关于未来财务报告目标

未来财务报告目标将继续锁定在为企业各相关利益者决策提供快捷灵敏的相关财务信息,并真正使提供有关现金流量的数量、时间分布及其不确定性的信息这一目标成为可以操作的目标。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财务环境的变化,会计的目标逐渐由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转变,同样,未来财务报告目标也将继续锁定在为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决策提供快捷灵敏的相关财务信息,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企业的股东结构日趋多元化,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考虑现有投资者的信息需求,更要将企业推向潜在的投资者,吸引潜在投资者的注意。

至今人们将会计分成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分支系统。财务会计专司对外报告责任,而管理会计专司对内报告责任。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对内、对外分工的界限不是绝对不可逾越的,在未来两者融合的程度将会越来越大,即管理会计“外化”为财务会计的成份将增加,而且我们不用担心管理会计的消亡,因为管理会计会开拓新的“疆土”。其实,这种行动在财务报告中已有所体现,例如其他财务报告的职工报告、增值报告、环境报告等无一不与管理会计相关,而且它们本身就是管理会计研究的内容。

二、关于未来财务报告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随着现代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相互分割的市场正在走向世界一体化,以交易价格为基础的传统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不再是唯一可靠的信息源,公允价值的逐步形成及其所具有的客观性已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承认和运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财务报告中,能用历史成本计价且不失可靠性与相关性的信息仍占一席之地;用历史成本计价但既失可靠性又失相关性的信息,肯定要被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所取代;用历史成本计价虽具可靠性但难保相关性的信息,则可用公允价值计价后的信息作为补充信息同时提供;最终,当公允价值计量的信息既可靠又相关时,公允价值将全面取代历史成本(或许历史成本也成为公允价值的选择之一)。

三、关于未来财务报告方式

未来财务报告在信息载体(存储介质)、传递方式与表述方式等方面都将与传统方式作不同程度的告别。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与提高,企业总有一天会取消纸质(书面、报纸)财务报告的印刷与传递,而是在网上信息;信息使用者也不必等待寄送或亲自去获取财务报告。在信息的表述方式上,不再仅限于文字与表格方式,而是更多地运用图形与音像方式恰如其分地表达信息内涵,做到图文并茂,音像俱全,使信息的表达更形象、直观、更易于被使用者接受和理解。因此,未来财务报告应是在网络上转输的、表式信息与音像化信息相结合的,更为简明易懂的一种实时报告。中国证监会在2000年1月1日发出通告,要求上市公司除在证监会指定的报刊杂志上登载年报摘要外,必须上网公告,而且对于在网上的年报信息要承担同样的责任。

四、关于未来财务报告模式展望

首先,未来的财务报告由于信息量的不断扩大,会显得更加冗长,很可能出现信息混乱甚至污染,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使用上的不便。要完全满足他们的需要,我们可以借鉴交互式按需报告模式,打开企业这个黑匣子,让外部信息使用者有限进入企业内部,使之在规定的范围内与企业进行信息交流,从而改变用户被动接受会计信息的现状。同时通过双向的信息传递,使信息的提供者与使用者做到知己知彼,减轻信息的不对称现象,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这种财务报告模式可以使信息使用者通过反馈系统参与报告的生成过程,能更好的满足他们对信息的不同需求。另外,通过交互式报告模式还可以将企业的财务信息置于使用者的监督之下,从而增强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其次,这种财务报告模式是一种实时报告系统,有效地解决了信息的时效性问题。它通过提供实时的财务信息,为经营决策者和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判断服务。这里所讲的“实时”有相对实时和绝对实时之分。企业可以根据成本效益原则,视企业自身的情况而定,可以每发生一笔交易就报告一次,实施绝对的实时报告,也可以一天,十天,半个月,一个月报告一次,实施相对的实时报告。当然,实时财务报告系统对企业的IT技术有较高的要求,但它对于适时了解企业的财务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

再次,这种财务报告模式通过增加全面收益报表,可以让报表使用者更清楚地得到有关一个企业财务业绩的全部信息,更好的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财务信息特别是反映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信息的要求。

最后,未来财务会计报告在计价模式上将向多元计价模式发展,由历史成本计量到公允价值计量,同时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在披露信息的范围上将有很大的扩展,将多多反映非货币性的信息,如关于企业人力资源、无形资产、数字资产、金融衍生工具等方面的信息。

在未来的财务会计报告中,可以借鉴分部式报告的观点,可以考虑让相关部门参与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比如,有关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由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确认、计量,同时可由人事部门协助披露人事政策及其变动方面的最新信息;有关销售协议方面的信息由销售部门披露;有关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由公关部门协助会计部门披露。在未来的财务报告中,披露部门从会计部门拓展到人事、销售、公关等部门。借鉴彩色报告的观点,把这些部门的信息分为核心与非核心信息。非核心信息作为公共产品具有及时使用性,不需保密,可以对外公开,核心信息只由财务部门、企业高层管理当局和董事会主要成员垄断使用,不对外公开。

第9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发展优势;积极作用

金融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高度普及,使得财务环境也发生了巨大改变,资产负债表外业务与项目不断增加,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财务报告,是无法满足当前信息使用者需求的,也无法与企业发展相契合,因此企业需要研究财务报告的创新模式以及发展趋势,这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过程

首先,初期的财务报告,实际上会计对资产的一个计价过程,但是在资产与权益方面,缺乏监督,资产负债表是唯一的报表,而在核算损益方面比较缺乏,财务报告只对某个使用者作为唯一的信息需求者,而在“公认”会计原则方面比较匮乏。

其次,国家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经济业务也更加复杂,报表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表内陈述的内容也需要不断丰富,但是由于会计专业性较强,其中内容很难被大众投资者所理解,那么为了能够提高报表的可行性,会计报表增加了附注和附表,并且也逐渐出现了损益表和先进流量表,会计重心开始逐渐从资产计价向利润计量、现金流量方面转移。目前的财务会计报表有三个主要特征,包括复式薄记系统进行记录;进行确认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计量。

最后,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企业会计核算行为与财务会计报告标准也逐渐统一化,在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由财政部颁布,后来又颁布了应用指南,新准则以国际会计原则为标准,对信息真实性,可靠性进行了进一步强调,同时,新的会计准则更加关注企业未来经济发展情况,要求企业应该依据会计信息以及财务报告,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预测,制定更加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经济发展规划,与旧的会计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这是对中国会计核算的一种突破,更加关注会计工作的实质,而不是表面化的工作。而这些准则对会计工作人员专业性要求更高,当代会计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判断力,并具备机枪的分析能力与思维能力,并且具备数学模型等综合素质。

2 现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分析

2.1 在缺乏资本市场完善性和估值模型和技术有效支持的前提下,公允价值计量基础的引入可能导致价值估计的随意性,无法满足信息的可靠性需求。在新的会计报告中,虽然引入了公允价值,有效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谨慎性,并且也有利于企业机制运动真正情况的翻译,但是却没有从企业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公允价值估计模型的专业性方面出发,导致公允价值的实际可行性比较差。然后,在对客观存在估计和判断的时候,会计处理过程的风险依旧很多,并且还存在一定的确定性。

2.2 以货币作为计量手段无法反映企业的非货币信息,导致财务报告信息偏离企业的实际价值运动,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从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来看,计量单位是以货币作为基本的,而实际的情况是货币价值是经常变动的,比如:受到经济走势、物价上涨等方面的影响,都会导致货币真实性下降,这就会导致财务报告货币计量与企业实际的价值运动出现分歧,无法反映出真实的企业经营活动情况。比如:对于信息使用者来说,无形资产以及人力资源等都是费用游泳的信息,在市场经济主体不断变化,不断丰富的过程中,信息使用者对各种信息的需求量也会更大,除了财务信息,还包括一些非财务信息,单纯的定量信息已经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

2.3 分期报告使会计信息无法满足信息的时效性需求,也为粉饰报表提供了可能。新会计准则颁布之后,企业依据其中规定,需要对会计进行期间划分,并通过分期编制的方法,对财务会计报告进行编辑和制定,但是这种方式非常不利于财务信息的流通,导致信息时效性很差,降低了会计信息的投资价值。比如:现行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要求在年度末4个月内报出,而中期财务报告要求在中期结束后两个月内报出。而且较长的报告周期为企业进行幕后交易和粉饰报表提供了可能,例如,口前新准则规定,对使用年限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采用定期摊销的方法,而应在会计期末进行减值测试,由于公允价值估计的随意性和技术缺陷,使得减值准备的计提存在较大主观性。

3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

3.1 未来报告的目标

在未来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会计目标逐渐发生转变,企业股东也渐渐多元化,受到这些外部环境的影像,传统会计受托责任也逐渐出现转变,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开始以企业发展为基础,以为企业所用为基本观念,另外,相关性以及可比性,都还是会计的计量原则。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在进行财务报告编制的过程中,必须要关注这些要素,通过这些要素来对未来的会计信息进行衡量。企业财务会计人员要将这些性质作为依据,确定和计量规范预测信息,从而达到提升财务报告目标决策可靠性的目的。

3.2 报告方式更便捷、更直观明了

计算机和网络的广泛普及,为财务报告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宽广的途径,会计报告的传递方式,信息载体都会因此而发生改变,电子文档终将却带纸质文档,会计报告也会进入电子时代,会实现信息的实时性,信息使用者获取信息更加便捷,可以通过企业网站以及网页等进行相关查询,同时,信息储存也更加便捷,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删除和储存信息,信息形式更加多元化,除了文字之外,还包括表格,图像以及音频、视频等等,信息会更加精确,使用更加便捷,信息展现更加直观。

3.3 发展交互式报告系统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不断发展,未来会计报告事项会以会计作为基础,并且会向着更加便捷,更加清晰的方向发展,交互性、实时性更强。交互式报告系统是未来会计报告的主流趋势,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反馈,会被纳入到财务报告中,这样大大缩短了报告编制的时间以及周期。实现了交互式报告之后,企业财务人员能够以此为依据,随时调整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情况,能够更好的满足信息使用者需求。有效提升了财务报告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结束语

分析现行财务会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未来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对企业未来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有巨大意义。从现阶段我国企业的现有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形势以及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一些不完善,可行性差的问题。本文首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阐述,随之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对相关财务会计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陈秋玉.关于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问题的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22).

[2]张玉萍.浅谈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现状及完善方法[J].中国商贸,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