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财务需求分析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14 16:49:5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财务需求分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财务需求分析

第1篇

关键词:高校 财务管理 需求

在我国,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深入,近几年来,国内高校为了适应社会与技术的发展,财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有了十分迅猛的发展,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学生收费、教学经费管理、科研收支管理以及财务查询等领域,并且取得很好的效果。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现就高校财务管理系统需求进行如下分析:

一、总体目标

(一)实现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

财务管理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以管理系统为依托,将财务有关的账务处理、工资管理、学生收费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财务信息管理等工作联成一个整体,使财务的管理过程规范化,信息搜集、处理更迅速、准确。

(二)建立集中统一的基础数据库

建立工资、学生收费、固定资产等信息数据库,实现网络数据共享,对财务信息数据进行统一管理,为日常的财务管理、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技术支撑。

(三)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与完整性

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合理运用数据库管理技术,提高数据处理的及时性,保证数据使用的准确性,实现一次性录入,可以多次使用和共享,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四)有良好的可靠性,可维护性

财务管理系统应该具有良好的容错能力,必须有强烈的抵御外界干扰能力。同时在总体分析设计的基础上,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可以比较容易地修改与扩充功能。

(五)系统易学习,易操作

系统应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操作方便易学,不仅财务专业人员能够轻易掌握使用,非专业人员通过系统附带的简单使用说明即可掌握使用。

二、功能需求

(一)学院的组织结构和财务数据流

财务管理系统与普通财务软件的很大不同在于财务管理的集成化。这种集成化不仅体现在财务系统内部之间,而且还要保证财务管理与供应链中的其他系统紧密结合。大部分高校的机构设置相同,是一个金字塔型的结构:金字塔的最高层是高校的最高管理者;中间层是高校的职能机构,用于对学院的日常事务的管理,如人事处、财务处、教务处、学生处等;第三层是教学部门,由二级学院和系部构成,主要任务是执行教学活动。

根据学校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形式,信息流大致有两类:第一类是教学数据信息流,包括教师信息,学生个人信息,学生课程学分信息,学生费用信息等;第二类是高校的管理信息流,包括人事组织信息,财务信息,项目经费的支出等信息,高校的各种政策信息等。

这两类信息流是随着学院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产生的,综合整个学院的信息流,不难分析出这两类信息的发生是伴随着学生入学,以及学生接受教育过程而产生的,信息数据主要包括学生的学杂费、职工的工资奖金、设备购置费等等,信息的传递是靠手中的各种单据,最后各种信息通过报表的形式汇聚到学院的职能部门,最后数据的汇集地是财务部门。

(二)财务管理系统的主要业务

财务管理系统的核心作用是为学院财务管理、学生缴费管理、员工工资管理等提供有力的系统支持。因此,学院的财务管理系统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财务资金管理,而是根据与核心财务业务的密切程度,将资金预算与支出管理、学生学费与缴费管理、教职工工资与工作量管理以及资金经费项目管理等功能都集成在一起。同时,财务综合管理系统与学院其他系统如学生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等都有数据的交互。在本系统中,根据用户的角色,可以处理多种财务业务信息,例如系统设置、资金项目管理、学生收费管理、教职工管理、财务信息查询等。

(三)功能需求说明

根据上述用户操作流程的分析,可知系统主要的功能需求有:资金项目管理、教职工管理、学生缴费管理、财务信息查询等。

1、资金项目管理

财务管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会计电算化业务处理,主要是在现有高校财务管理软件的基础上,提取、归集、相关数据、报表等,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通过部门指标控制和管理以实现学院的分级财务管理。

资金项目的范围管理,是指对不同来源的资金项目、科研课题经费可报销内容的管理。范围管理是作好资金管理的基础。以学院发展建设经费、人员经费、教学经费、科研经费、后勤运行经费等几项主要的资金项目为例,不同的经费项目允许报销的内容是不同的。

2、教职工管理

学院教职工的工资管理主要包括工资管理和工作量结算管理两部分业务。

为了体现按劳分配、优劳优酬、多劳多得的基本原则,根据教职工的职称、岗位、绩效等项目,工资的各项数额划分不同的等级。教职工岗位、职称数据通过人事管理系统获得。

工作量结算管理主要是对教职工的工作进行量化评估,对教职工工作量津贴的结算也是按照教职工的职称、岗位划分不同的标准,按照完成工作量的数量,乘以每个工作量的津贴数给付工作量津贴,作为对教职工工作的报酬。学院教职工工作量主要包括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非教学工作人员工作量等,这部分数据直接从现有的科研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提取,来自于教务管理的排课、课程调整、论文指导、论文评审等环节,人事管理环节,科研项目申报审批环节。

3、学生缴费管理

学生的缴费管理主要由每学年开学时收取的学费和其它收费项目构成。

不同学历、专业、学制学生有不同的收费标准,学费的标准主要根据学生所在级、层次、专业、师范生标志来确定的。学生的所在年级不同,可能收费标准不同,学生的层次和专业不同,收费标准也可能不同,这部分数据来自于教务管理系统中的学生注册和选课模块,根据学生用户的学籍信息生成收费项目。此外,学生在校期间还会有额外的收费项目,例如超额用电部分的电费扣缴、住宿费等。

三、数据需求

用户的需求具体体现在各种信息的提供、保存、更新和查询。这就要求数据库结构能充分满足各种信息的输入和输出。收集、整理基本数据、数据结构以及数据处理的流程,组成一份详尽的数据字典,为后面的具体设计打下基础。

四、性能需求

(一)稳定性要求

由于财务管理系统数据流量大,特别是用户查询并发操作频繁。因此,需要稳定性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要求系统在出现故障,例如网络异常等情况时要有相当的处理机制和恢复机制,从而提高系统的实用性。

(二)安全性要求

系统在实现时必须进行信息资源的有效保护,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采取不同强度的安全保密方式,在必要时才去数据加密存储/传输、数字签名、身份认证和存取控制;在网络层面上采用软硬件的防火墙、日志服务器、入侵监测系统以及安全管理制度,建立防病毒、防攻击的系统安全体系。

(三)易用性要求

考虑到校园网内大部分的非专业用户,系统要提供层次清晰、友好的功能界面,提高平台的可操作性和人机交互功能,方便用户的使用。

(四)系统高度的开放性和扩充性

平台应提供各种必要的标准接口,以便学校可根据需要随时增加功能,使系统可随着学校的需求扩展进行相应的软件的配套升级;在系统容量上系统应该具备良好的扩充性,应对随时增长的用户规模。

课题来源:cwzx201143

参考文献:

[1] 史庭俊 朱建明 马建峰,网络系统安全和容错模型的建立及分析[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14:19-20

第2篇

(湛江财贸中等专业学校商贸科,广东湛江524094) 摘要:笔者在对中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中发现,目前中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集中在三种岗位:跟单员、外贸业务员和文员。本文查阅了多家知名的招聘门户网站,通过整理得出的人才需求质量指标及对数据的总结归纳进行人才质量需求分析,期望为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中职;商务英语;人才质量;需求分析

DOI:10.16083/j. cnki. 22 - 1296/g4 2015. 08. 05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8-0107-02

一、问题的提出

职业教育是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经济发展赋予职业教育更多的历史重任。目前,中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主要体现在高就业率与低满意率上。戴歆在其文章中对42家大中小型外企进行调研发现.91%的企业都有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但只有13. 3%的企业对他们的评价是很满意。可见,职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存在一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商务英语人才质量需求进行研究。

二、中等职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质量需求分析

对人才质量的研究首先要清楚培养什么岗位的人才,在岗位定位清楚的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质量需求分析。笔者对湛江某中职学校2011届和2012届的101名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共收到有效问卷89份,整体问卷回收率为88.12%。在89名毕业生中有26人从事外贸业务员工作,占29. 21%;有29人从事跟单员工作,占32. 58%:有18人从事文员助理类工作,占20.22%;有5人从事客服工作,占5. 62%;有Il人升读大专,占12. 36%。可见中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岗位主要有三种:跟单员、外贸业务员和文员。

本文对跟单员、外贸业务员和文员这三个岗位进行人才质量需求分析。主要通过查阅多家知名的招聘门户网站(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前程无忧).输入跟单员、外贸业务员和文员三种岗位进行搜索,学历要求中技、中专或高中以下(含高中),选取外贸类企业共90家,每个岗位分别选取30个单位(包括民营企业、外资企业).通过整理得出下列人才需求质量指标:

(一)跟单员需求质量指标

1.具备良好的销售职业道德素质。指标出现次数为10。2.熟悉Office办公软件使用,熟悉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网、环球资源、B2B等相关网站后台操作。指标出现次数为18。3.普通话标准,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协调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指标出现次数为28。4.具备一定的英文读、写、听能力。指标出现次数为22。5.具有商务英语、国际贸易相关教育背景。指标出现次数为16。6.善于团队协作,反应敏捷,应变能力强,有耐心、亲和力强。指标出现次数为18。富于激情,积极主动,_丁作细致严谨,有责任心,能吃苦耐劳。指标出现次数为25。7.有相关行业工作经验,熟悉进出口业务跟单操作流程、货物运输安排。指标出现次数为25。8.能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较好。指标出现次数为21。

(二)外贸业务员需求质量指标

1.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形象佳。指标出现次数为18。2.熟悉办公软件的使用,熟悉阿里巴巴、环球资源等网络平台。指标出现次数为20。3.商务英语、国际贸易或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毕业。指标出现次数为13。4.具有一定的外语听、读、写能力以及协调沟通、商务谈判和人际交往能力。指标出现次数为23。5.具备优秀的销售沟通技巧(含电话销售)。指标出现次数为17。6.具备一定的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能独立接待外商。指标出现次数为22。7.热爱销售工作,富于激情,积极主动,工作细致严谨,有责任心,能吃苦耐劳。指标出现次数为25。8.具备一定的外销(参展)经验,熟悉外贸和订单管理流程。指标出现次数为21。9.能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身心健康,接受并适应出差或短期外派的工作调度。指标出现次数为15。

(三)文员需求质量指标

1.具备良好的销售职业道德和素质,形象佳,要求女性1. 60米以上。指标出现次数为17。2.具有商务英语、文秘相关专业教育背景。指标出现次数为16。3.熟悉电脑应用,熟悉Excel、Word等办公软件的使用和网络营销。指标出现次数为24。4.具备一定的公共关系、财务会计基本知识以及文书写作、档案管理方面的能力。指标出现次数为18。5.普通话标准,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指标出现次数为19。6.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读、写能力。指标出现次数为9。7.服从管理,有较强的执行力。指标出现次数为21。8.反应敏捷,应变能力强,有耐心,性格开朗外向,亲和力强,有高度的责任心。指标出现次数为25。9.能承受一定的丁作压力,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较好。指标出现次数为15。

通过对以上三种岗位人才需求指标及数据的总结归纳,得出中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质量需求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职业道德素质

对于这三种岗位,所有企业都强调就业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素质。在职业道德方面,企业希望商务英语相关的从业人员要有诚实守信的品质以及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同时还应该服从管理,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

(二)身心素质

身心素质是职业劳动需要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合称。由于三种工作岗位具有工作环境复杂多变、工作对象各异和工作结果不确定性等特点,对从业人员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提出了相关的要求。由于外贸业务员岗位具有较高的人员流动率,经常与国外客户沟通,时差经常存在,业务员加班时有发生,较为辛苦。同时,做业务的挫败感常在,一旦不能完成业务指标就会被迫离职,这是很多公司不成文的规定。心理素质是支撑人员持续发展成长的基础,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承受各方面的挑战和压力。

(三)知识素质

知识素质可以分为理论知识和行业经验性知识两个方面。理论知识是指从业人员应掌握专业和行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行业经验性知识指的是从业人员具备的行业经验,行业经验性知识的获取依靠实践活动。例如:从事跟单工作的人员除了要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外,还要对外贸行业有一定的了解,熟悉行业基本的运作方式、特点和规律。相对于行业经验缺乏的从业者,掌握经验性知识的人员更易适应相关岗位,能够较好地开展行业工作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于企业来说也降低了人员的培训成本。

第3篇

[关键词] 物流人才 高职院校 双主体 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社科联课题的主要成果之一,《陕西物流行业人力资源开发与陕西经济发展—基于高职院校“双主体”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2011Z03。

引 言

现代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配送、货运和信息管理等行业的复合型服务产业,陕西省已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力争经济综合实力上台阶,大幅提升经济总量、居民收入和财政收入,进入中等发达省份,并同时也已明确把物流列为重点发展产业。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现代物流人才的支撑,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职院校应当如何培养物流人才以适应企业的需要?为此,我们对陕西省物流人才需求状况进行了调研。

调研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为陕西各类物流企业,通过深入企业参观、访谈、发放问卷及通过招聘网、杂志等途径,获取有关数据和资料。调查内容涉及企业对物流人才结构、素质和知识的要求、学历要求及对职业资格证书的看法等。

本次调研共向20家企业发放问卷共180份,回收156份,其中有效问卷148份,问卷有效率为82.2%。

陕西省物流人才需求现状

1.陕西物流人才总体需求分析

陕西作为西北地区的门户和交通枢纽,铁路、航空、公路运输发达。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批复,在西咸一体的趋势下,沣渭、泾渭新区的相继挂牌成立,西安综合保税区获国家批复并加紧建设,在此契机下必定会带来物流人才需求的扩大。通过调研了解到,近几年,大型连锁超市、快递业的兴起,陕西以煤炭物流、家电物流、医药物流、快递物流等专业物流配送为突破口,加快建设物流交易平台。国内大型物流公司如中储、中集、中外运等在陕西都有设点,国际物流企业如马士基、讯通集团也逐渐进驻陕西,为我省物流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1]。

2. 物流人才需求结构分析

按国家对物流人才的统计口径,物流人才可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高级物流人才、中级物流人才与初级物流人才(物流操作人员)[2]。通过对西安人才网随机抽查的500名物流人才招聘信息的结果分析,高级物流人才需求占总招聘人员的18%,中层物流人才需求占15%,初级物流人才占到总需求人数的67%,是物流人才需求的主体[3]。同时,对物流行业中最紧缺的人才的看法中,分别有29%和23%的受访者选择国际物流和物流营销人才,有18%的受访者选择物流系统设计,表明了企业对物流人才知识结构专而精的要求。同时还了解到,动手能力强,有很强的事业心与责任感的人最受企业欢迎。

3.物流人才学历层次分析

在被调查的500 个岗位中,需要物流专业或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岗位的有125个,需要大专学历的岗位有300个,占到60%,其他学历要求的有75个。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物流岗位大多对学历要求不高,高职高专学历最受欢迎。因为物流行业的工作操作性强,需要大量具有操作能力的员工。但物流业操作又不是简单机械或人力操作,同时还需要一定的物流知识体系支撑,专科层次的人才比较符合当前物流发展的需要。

4.企业对物流人才的素质和知识的要求

问卷显示,层次越高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要求越高。如企业对高级物流人才的要求普遍较高,无一例外地要求其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有的要求其有较好的项目管理能力、财务知识及行业背景;而对初级物流人才的选用,最看重的是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和较强的责任心。如企业对基层操作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最高,达到29%;对基层物流管理人员、中层物流管理人员与人合作能力、与人交流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分别为22%、21%和20%;计算机操作和物流成本控制方面的知识被认为是必须具备的知识,比重合计为61%。

在走访中我们还发现,企业除了比较注重专业知识和职业核心能力外,还对人才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提出了较具体的要求,如对员工的心理承受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工作态度、礼仪谈吐及团队精神十分关注。

5.企业对职业资格证书的看法

调查统计显示,仅有11%的受访者“非常看重职业资格证书”,这类企业中有资格证书的员工,可以在薪酬上有所体现。63%的受访者认为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对学生就业有帮助,企业在选人时作为参考。还有 15%的受访者“不看重职业资格证书”,另外有23%的企业人员“要求具有职业资格证书”,如货代企业,报关员必须持证上岗,企业也鼓励员工和学生考取这类资格证书,表明企业对职业资格证书大多还是认同的。

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对策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学校培养出的学生离企业实际需求还有较大的偏差,如何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学生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道难题。下面以陕西工商职业学院为例,提出几点对策。

1.继续完善“岗位导向、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学院提出的“岗位导向、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构建以企业物流为主的“专业+项目+公司”人才培养新渠道。根据行业发展动态,以合作企业海程邦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中储物流、苏宁电器等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为主,聘请社会物流行业专家,分析、研究和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转变培养方式,优化教学组织模式,制订并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4]。

继续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推进“2+0.5+0.5”的校企育人机制。前两年进行“校内理实一体、校内外工学结合”的培养,第五学期由专职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企业见习、岗前强化训练及职业资格考证,第六学期由专兼职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即2+0.5+0.5)。学生毕业时达到公司职员的标准,毕业后能直接胜任公司相应的职员工作。同时,将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报关员资格证书、采购师职业资格证书、叉车证等证书考试内容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获取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双证书”获取率达到100%。

2.课程体系建设与职业标准对接

(1)基于物流岗位能力需求,整合开发物流课程体系

按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项目组成员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调研,对物流管理典型工作任务分解,归纳形成综合能力,在此基础上重构课程体系。聘请企业人员参加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具体指导教学计划的修订工作,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同时,按照不同行业的职业标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教育教学活动纳入整个课程体系。

(2)基于物流岗位工作过程,构建课程内容和精品资源库

依据物流岗位能力标准,围绕岗位技能点,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核心能力,围绕核心能力建设优质核心课程。采用校企合作方式,与海程邦达、中储物流有限公司等不同经营类型的物流企业共同成立课程开发项目组,通过对工作领域、工作行动能力的分析,进行学习领域课程的设置,如图所示。按照现行就业岗位特征及就业需求,确定《国际货运》和《物流信息技术》2门与实践结合紧密、有代表性的课程,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带动物流管理专业改革与建设。组织5名专业教师和企业相关人员组成课程建设小组,对《国际物流与货运》、《物流技能实训》、《报关与报检实务》等核心课程进行重点建设,编写配套实训教材。围绕课程体系改革,结合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建立一整套满足教学改革需要的教学大纲、讲义、实验实训、试题库等。

3.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不断改善学生实训条件

学院将结合西安国际港口城市的定位,以及物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确定实验室的四大功能区域:物流综合实训室、国际物流实训室、沙盘演练实训室、物流模拟软件实训室。其中,物流综合实训室组建仓储、生产、运输等基础设施设备,满足学生对多门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的学习需求;国际物流实训室模拟海关、商检、企业,开展国际货代情景教学;沙盘演练实训室综合国内外先进的物流园区、港口物流的沙盘模型,供学生教学参考用;物流模拟软件实训室整合多种信息系统软件,提高学生物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凭借科学的合作模式,海程邦达已经成为我校物流专业省级重点实训基地,借助海程邦达、中储物流等企业的物流实体运作平台和经营资源优势,建立布点合理、功能明确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实训场地,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

4.打造高素质、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按照“内培外引,专兼结合,重点培养”的建设思路,全面提升专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从行(企)业引进或聘请一定数量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重点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的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能力和实践操作等能力。坚持“三个项目”建设和“两大内涵”建设,采取引进、培养和外聘相结合,教学、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综合职业素质与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相结合,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开拓创新、务实求真的“双师”结构团队。

5.改革质量监控与评价模式

人才培养质量是由每个工学环节的过程质量来实现的,为了使培养的学生能符合陕西物流行业的需要,就必须对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全面、全员、全过程”的监控与评价。建立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紧密结合培养人才的特点,将素质教育内化,变一次考试为多次考试,形成性现代考试制度。在考试的形式和方法上采取口试、参与科研、实地调查、闭卷、开卷、半开卷、论文、课题设计、实践报告、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力求灵活多样。以使考试达到预期目的,全面检验学生综合知识的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

[1]陕西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http:///.

[2]张媛媛.基于高职物流人才培养的陕西物流人才需求调查分析[J].价值工程,2011,3.

[3]西安人才网.http:///company/danwei.jsp.

第4篇

关键词:物资采购;指数平滑;楼层线夹

改革开放以来,电力行业是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我国经济体量的不断扩大,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电力供应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与此同时,传统电力设备的老化,以及技术更新换代而引发的新老设备更替和电网改造,导致新型电力系统的设备需求日益增大。另外,国家电网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企业在各年度投资项目和物资需求会随着国家经济和产业政策布局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加之电力物资需求还会受到企业综合计划、项目投资变化、工程进度、市场需求变化等诸多因素影响,使得物资需求预测及采购成为困扰物资采购部门相关工作的难点。现阶段,国家电网对物资需求预测管理相对粗放,主要依赖需求单位主观经验和人为判断,缺少精确的预测手段和信息化工具,导致采购回的物资出现“供不应求”和“滞销积压”两极分化现象:一方面,电网企业重复采购“供不应求”物资,采购成本大幅增加;另一方面,电网企业无法及时消耗“滞销积压”物资,供应商资金滞压,对企业品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基于物资采购历史数据,利用先进的统计理论与预测方法,科学预测物资需求,为物资采购提供科学依据与数据支撑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为探索统计理论及预测方法在国家电网物资采购预测中的效果,本文以农网楼层线夹为例,利用2014-2017年的历史数据,运用指数平滑法预测2018年的数据,并通过与2018年的实际数据相比较,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以期为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未来的物资采购需求方法,提高物资需求预测精确度提供参考。

1物资需求基本情况分析

国家电网重庆分公司每年投资项目物资需求品类多达70种以上,如果进一步按产品明细分类核算,数量则多达300种以上。图1是选取了部分物资品类在2014—2018年期间的需求情况,分别报告了这部分物资品类需求数量在2014—2018年期间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可以发现电能表在样本观测期间的需求数量波动幅度非常大,最大值为61200万元,而最小值只有222万元,最大值比最小值高出近300倍;而与此同时,10KV互感器、控制电缆和低压电流互感器等物资在样本观测期间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均非常接近,表明这类物资在不同年度的实际需求数量较为稳定,降低了物资需求预测的难度。但是,类似于电能表波动幅度的物资品类,由于不同年度对物资的实际需求数量差异巨大,导致仅依靠历史数据或工作经验对下一年度的实际物资需求进行预测非常困难。

2预测方法与结果分析

2.1数据来源。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自于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统计的农网楼层线夹在2014-2018年期间实际使用的数量。2.2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指数平滑法,根据2014-2017年的农网楼层线夹的实际使用量对2018年的需求作出预测,并与2018年的实际数据进行比较,以检验指数平滑法是否适用于农网楼层线夹的需求预测。指数平滑法是通过计算指数平滑值,从预测对象既往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加权平均,从而预测本期数值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任一期的指数平滑值都是本期实际观测值与前一期指数平滑值的加权平滑。指数平滑方法的基本公式为:St=ayt-1+(1-a)St-1。其中,yt为各阶段的历史数据,a为平滑系数,取值为0到1之间,St-1为阶段t-1的预测值,St为阶段t的预测值。其中,一次指数平滑方法的具体预测公式为:S()1t=ayt-1+(1-a)S()1t-1。2.3预测结果分析。2014年至2017年期间,国家电网重庆分公司对农网楼层线夹的实际需求数据分别为:0,8353,5091,3052。由于2014年数据为0,因而剔除该年数据。对应历史数据分别为y2015=8353,y2016=5091,y2017=3052。在此基础上,我们对α值分别取0.1、0.5和0.9,并对比分析α值为多少预测效果最佳。表1报告对α分别取值0.1、0.5和0.9,农网楼层线夹在2018年的实际使用和需求预测数据,我们用[(实际值-预测值)/预测值]*100%来度量模型的预测偏差,可以发现当α取值为0.5时,指数平滑模型对应的预测值为4887,与实际值5449之间的差异为-10.31%,预测效果最为理想。

3研究结论及局限

在新一轮电力改革的背景下,提高电网物资需求预测精确度,降低工程项目物资资金结余率是国家电网物资采购的必然趋势。本文结合电力行业及投资项目需求的特点,选取农网楼层线夹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指数平滑方法构建预测模型,重点考察2018年农网楼层线夹的实际需求与预测值之间的误差,以检验模型预测的准确度。本文的研究方法及使用的预测模型能够大幅提高现有条件下物资采购预测的精确程度,对降低工程项目物资资金结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仍存在以下研究局限:第一,本文在模型实际预测中我们仅使用了2014年至2017年的数据。由于数据年限较短,会对预测的精确度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未来随着数据累计量的增加,预测效果可能会更为理想。第二,现有预测方法及模型设计并未考虑电力行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周期性。传统电力设备的老化,以及技术更新换代而引发的新老设备更替和电网改造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在现有数据结构下,我们还无法有效观察到投资项目的周期性变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周期性变动加入预测模型,在一定程度也可以改善模型的预测效果。第三,电力行业的特殊性导致各类投资项目缺少标准化的物资需求。

由于电网项目投资不仅需要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还需要考虑电网项目施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特别是不同地形条件对项目施工进度和物资需求数量存在巨大差异,导致在项目施工前,没办法准确预测物资的可能需求量。在综合考虑城市特征、地形地貌和投资项目类型的基础上,如果能将电网施工项目所在地或投资项目类型设定标准化的成本物资需求,那么对项目实际物资的需求预测精度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黄宏和,吴臻,琚军,等.基于物资需求特性量化预测未来需求的方法[J].浙江电力,2019,(7):75-80.

[2]宋斌,卜涛,张洪青.电网建设项目物资需求预测研究[J].物流技术,2013,(5):319-336.

[3]王玲.我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和销售总额预测分析———基于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指数平滑法[J].时代金融,2019,(03):120-122.

第5篇

1.1自从进入21世纪,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迅速,对于仓储专业的人才出现了非常大的需求。

尤其是具有专业操作技术型的人才。通过对2013年人才招聘网、51job和智联招聘等大型专业网站进行数据统计,并且从中筛选出208条与之相关的招聘记录统计出数据。涉及物流企业的招聘人数为447人,而其中有172人是有关仓储业务人员专业的,所占比例高达40%;而对于企业控制管理层的需求共有159人,其中74个岗位属于仓储业务范畴,所占比例高达46.5%;再看执行方面,共有288人的岗位空缺,仓储业务类就占到了98人,比例为34%。从以上种种数据中可以清楚的看出,我国物流企业仓储人才存在着十分巨大的缺口。

1.2从供不应求的根本出发,仓储操作型人才的缺口

主要是因为社会对于该类型的人才培养不够。换言之,物流企业并没有给社会发出一种正确的需求信息,使其能够感觉到仓储操作人才的重要性。并且,在社会中存在这样一种误区,对于高层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往往高于基层操作人员的培养,由于企业不能给出及时的反馈,所以导致了现在这种需求不平衡的情况发生。

2仓储人才缺口巨大的影响因素分析

2.1物流企业发展存在极大的区域差别,影响了人才的供应关系

2.1.1物流企业有很大的区域特征

所以不同城市的物流企业在人才需求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情况也是不同的。下面,以北京、上海和广州为例,对物流企业与仓储人才之间的供求关系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说明。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其制造业的比重偏低,所以对于仓储型人才的需求主要是物流行业和贸易行业两大领域;而上海和广州则偏重于制造业,所以对仓储型操作人才具有大量的需求量,而后才是物流行业和贸易行业。不同的行业其经营方式与企业特点都不尽相同,那么在仓储方面的管理与流程也是各有侧重点,所以其所需求的仓储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水平也不同。

2.1.2从企业内部开设物流仓储人才的培训渠道

物流企业在仓储人才方面的缺口已经成为其发展的一项阻碍,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人才需求方面的问题,物流企业应当改变过去招聘的习惯,在保留原来积极从社会中吸收仓储型人才以外,还要注重企业内部人才的培训,为自身的提高创造更多的机会。

2.2企业对人才工作经验的要求与人才现状之前存在的差异

2.2.1从企业需求来看,企业越来越重视应聘者工作经验

在近些年的网络招聘中不难发现,各行各业都十分在意应聘者的工作经验,尤其是物流企业,其208条岗位招聘信息中明确要求应聘者具有工作经验的所占比例高达48%,从年限上分析,要求工作经验在5年及以上的为9%,3到4年的为1%,1到2年的为23%。企业对工作经验的要求也成为阻碍其人才招聘的一道障碍。

2.2.2仓储人才的理论性强,但实践性较弱

目前,社会上为物流企业提供的仓储人才中也包括那些刚从各大院校毕业的学生。他们虽然具备仓储方面的专业知识,理论性较强当实践性较弱。因为课本上的知识是总结出来的普遍情况,并不能完全囊括物流企业运行时的各种状况,所以,这些人在进入企业初期并不能完全掌握自身的工作内容,对相关仓储系统和仓储管理系统认识不足,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所以,企业必须认清这一现实,不但要为该类人才打开企业的大门,更要为他们提供一个好的实践环境。

2.3物流企业对仓储人才的“期望与感知”存在明显差距

第6篇

关键词:酒店行业;服务型人才;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2

一、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酒店行业人才的需求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于旅游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商务旅游、探亲旅游、婚庆旅游等旅游动机日益多样化,到2020年把我国建成世界旅游强国目标的确立为我国旅游业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代,同时也给我国的酒店行业带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的知名品牌酒店集团都纷纷大力投资或者加盟我国的酒店行业,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广阔的市场,呈现出了一个兴旺发达、蓬勃发展的局面。酒店行业在快速扩张的同时对行业内高素质人才需求也与日俱增。我国酒店行业专业人才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包括酒店总经理、各部门经理等在内的中高级管理人才;第二类是具有较高技能的餐厨、工程技术人员等技能型人才;第三类是服务于行业第一线的服务型人才。其中,酒店行业对服务型人才的需求是最多的,但流失率也是最高的。目前,酒店行业发展的速度已远远超过服务型人才的引进和成长的速度,近年来甚至达到了供不应求的地步。

二、酒店行业服务型人才市场供给现状

(一)酒店行业服务型人才队伍规模庞大

酒店行业服务型人才的供给的主要来源是社会和学校。社会人员包括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城郊结合部的剩余劳动力、城市待岗失业人员、兼职从业者等;学校方面主要是初、高中毕业生、大中专院校毕业生、顶岗实习生、学生假期工等。总的来说,人员数量巨大,规模快速增长,成为吸引就业的一支庞大力量。在酒店企业的各部门中,前厅、客房和餐饮这三大部门仍然是用人需求量较为集中的传统部门。但是随着人们对入住酒店的要求和品位越来越高,希望能在酒店得到更多的服务和体验,于是,温泉、水疗、康乐、高尔夫等部门在酒店大量兴起和涌现,在满足了游客的各种需求的同时,也给酒店的发展带来了一个新的增长点和可观的经济效益。虽然对适合这些岗位的服务型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但是面向这些新兴部门的服务人员教育和培训的力度却明显不足。

(二)酒店行业服务型人才质量和素质不高

酒店行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行业,对于服务人员来说,没有过多的学历和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这就决定了酒店行业服务型人才的素质是参差不齐的。总的来说,除了个别冒尖外,总体呈现出一般化的状态。首先在人才招募上过于简单化,引入的门槛较低,能力水平等各方面的要求不高。另外,在对服务员的培训上急于求成,员工只是经过简单的技能训练即上岗从业,忽视了对其职业道德的培养,导致员工在日后的工作中,服务意识不高,职业观念不强,工作态度不踏实,心态缺乏稳定性,不愿意从基层做起,甚至缺乏诚信地随意跳槽。在酒店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对于各岗位人才特别是直接面向客人的,为客人提供一线服务的人员,对他们的能力和素质等各方面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使他们在知识、技能和理念上均要达到专业化的程度,才能使酒店行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酒店行业服务型人才流失严重

目前,酒店行业服务型人才面临着离职率不断上升的严峻挑战,这不但加大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也大大降低了服务水平,已经严重影响到酒店的正常运转和长远发展。这种现象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从酒店方面来说,对服务型员工的重视和关心程度明显不够,突出地表现在开出的薪酬过低,在福利待遇等各方面难以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要求。再加上酒店对服务员工“只使用,不培养”的现象普遍存在,缺乏对员工的激励机制,员工晋升的渠道过窄,由普通的服务人员上升为中高级管理人员的难度相当大,导致服务员工对自身发展前景感到迷茫;从服务人员方面来说,传统的择业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头脑当中,认为服务工作是伺候人的、低人一等的工作,现在从事这一行业只是权宜之计,一旦有了其他的机会便离职而去。因此,寻求更高的报酬和待遇、寻求更好的工作环境、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导致酒店服务人员频频跳槽。

三、建立健全酒店行业服务型人才培养管理机制

(一)做好酒店行业服务型人才招募工作

尽管目前酒店行业普遍遇到招工难的问题,很多酒店将聘用条件一降再降,但是为了酒店的长远发展考虑,在招募服务型人才的过程中还是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根据相关招聘程序和途径,合格的人才。首先,根据酒店方面的实际情况编制员工招聘的依据,除了前厅、客房和餐饮这三大传统部门外,其他康乐、疗养等部门也需要招聘一定数量的相关专业服务人才,以适应酒店扩大发展的需要;其次,尽管酒店服务人员的引入门槛较低,但不同的部门也要分别加以区别对待,比如对于前厅服务人员,一般要求善于表达和沟通,而且要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因此,要制定合理的人员招聘标准;第三,对应聘的服务人员进行全面细致的考核,不但要考察其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对其职业观念和职业态度做深入的了解和评析,不能敷衍了事,以保证向企业输送合格的人才。

(二)采取积极有效的酒店行业服务型人才保留措施

面对服务型员工不断地流失的严峻现实,酒店方面要采取积极有效的人才保留措施以克服这一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首先,酒店行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在观念上,不仅对管理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同时对服务型人才也要给予应有的重视。只有这样,广大处在行业第一线的服务人员才会对酒店企业具有高度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其次,待遇留人是其中的关键一环。提高薪资,改善员工福利待遇固然会增加酒店企业的运营成本,但是由于保持了员工队伍的稳定性,提高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酒店行业的长远发展;第三,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促使所有的员工共同遵循相同的价值观和企业观,能够把个人利益和酒店的效益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在人才保留方面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做好酒店行业服务型人才发展和培养规划

酒店行业要采取措施做好服务型人才的发展和培养规划,改变对服务人员“只使用,不培养”的现状。首先,要加大对员工培训的力度,大力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在知识方面要求掌握与酒店、旅游管理方面有关的基本知识,在技能方面不仅要掌握解决问题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执行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在理念方面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良好的服务意识,尽职尽责、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其次,帮助员工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和培养目标,使每一位员工都能更好地定位自己,认清自己的潜质和发展目标,更好地安心从事本职工作,为实现个人理想和目标而努力奋斗;第三,拓宽员工晋升渠道,特别是表现突出,技能和素质都比较强的大中专毕业的服务型人才要加大培养力度,优先提拔到重要岗位和部门,以消除他们心理上的不平衡和思想观念上的波动,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好的前景和更加广阔的平台。

总之,我国酒店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服务型人才队伍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不仅表现在数量上需求越来越大,从质量上来说,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广大酒店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市场的需要,加大对服务型人才的管理和培养力度,在人才招募、人才保留和人才发展方面下功夫,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服务型人才队伍,为酒店行业的良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红梅.论酒店人力资源柔性管理[J].韶关学院学报,2011(11):114-117.

第7篇

【关键词】服务外包;人才需求;复合型

一、现状与发展

在我国,服务外包已经形成为一个较为成熟的产业。据商务部统计,2016年我国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为10213亿元和738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1%和17.6%。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为6608亿美元和488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6%和16.4%。承接美国、欧盟、中国香港和日本的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分别为154.3亿美元、116.0亿美元、116.8亿美元和57.8亿美元,合计为444.8亿美元,占执行总额的63.2%。从产业特点看,我国离岸服务外包规模约占全球的33%,稳居世界第二;离岸外包执行额占我国服务出口总额的1/4。目前商务部统计系统中的服务外包企业有3万多家。截止2015年,服务外包企业累计获得各项国际认证15000多个。截止2016年有100多家服务外包企业上市。云计算、移动互联、社交网络、大数据、3D打印等技术革新,催生出新的服务外包业务领域。据IDC预计,到2020年第三平台业务将占到全球ICT市场40%的份额,相关年均市场增长率达15%,到2019年全球近50%的公司会把自己的内部应用和基础设施转移到云计算环境中。服务外包上升为国家战略。商务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等4部门联合编制了《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超过1000亿美元,年均增长10%以上。

二、外包特征

服务外包产业经历了十余年快速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在技术层面,从ICT(information、communication、technolo-gy)向ICD(data、cloud、internet)的变革,大数据、云计算、虚拟化技术广泛使用,在依托信息化技术的同时,更突出智能化。在新时期,服务外包更突出信息技术在外包设计和应用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在实施层面,从最初的“卖人头”到合作伙伴,发包商和接包方以解决业务、优化业务、创造更高附加值为目的,促成战略伙伴关系,协作模式成为主流。基地模式逐步向网格化管理演进,服务外包林领域知识密集型、数据密集型特征愈发突出。同时在服务外包产业的整体变革中,服务的产品化以及产品的服务化两大趋势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新企业开始进入到服务外包这个领域,很多传统意义上的服务外包企业也在不断拓展新领域。

三、人才需求

服务外包产业的核心“原材料”和“供给方”是人才。产业关键的竞争要素呈现由成本优势和地缘优势向技术优势和行业优势转变,产业人力资源优势不仅由人才数量决定,人才的能力匹配度更是关键。新时代的服务外包将重置产业的人才结构,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垂直行业经验、平台管理、供应商合同管理、云计算、分析学、网络应用技术、移动应用技术等,都是未来10年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术。对于不同的人才类型,提出了不同要求。(1)设计类人才:未来的服务是基于更先进的管理理念、更先进的技术架构和更具协作趋势的服务。(2)开发人才:将会越来越多地被要求从事快速开发、快速反馈、简单架构,随需应变的软件的开发。(3)管理人才:对既了解云计算技术,精通垂直行业需求,又懂云计算对管理影响的复合型人才会有很大的需求。(4)应用人才:对行业的专门知识和服务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产生爆发式的需求。(5)操作人才:现有的大规模低端操作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少,语言能力、专业知识和对技术的基本掌握变成了入职的基础条件。

四、人才培养

服务外包产业的高速发展迫切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然而现有的软件外包人才培养规模不够、培养模式陈旧,难以达到企业用人要求,造成人才需求增长与外包人才供应之间的矛盾。因此必须要在人才质量和特色上下足功夫,从产业人才需求出发,搭建教育界和产业界桥梁,建立育人、用人统一的人才标准体系,将产业需求传递到教育领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取多种方式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转变,快速规模化高质量培养出产业所需合格人才。从目前的人才来源看,各类高等院校依然是人才培养的主体,需要在以下方面予以重视和提升。(1)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新技术内容,提升学生技术素养。未来的信息技术应用是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支撑的大规模计算,数据类型丰富、数据量大。可以通过专业课、选修课或技术讲座的形式,帮助学生建立新的技术概念,为实施服务外包打好基础。(2)拓展校企合作范围和形式,培养学生的行业素质。比如,现在的校企合作单位多为和专业方向高度吻合的企业,专业应用特色体现的不够全面。这就导致了学生只熟悉技术不了解业务。在当今需要“跨界融合”的时代,服务外包人才的复合型能力需求愈发突出。因此,引入一些技术应用类岗位作为合作单位,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3)更新、丰富服务外包类课程的知识内容。在服务外包类课程中,添加或更新内容,把最新的技术、发展、应用等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对服务外包概念有新的理解。同时补充国家政策和新背景下服务外包实现的特点内容,使学生了解当前服务外包的保障环境,为投身服务外包领域做好准备。(4)加强服务外包相关技术跟踪及科研工作。了解技术发展及技术构成,尤其是信息技术对服务外包的支撑作用,对于关键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紧跟服务外包步伐,使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与技术发展同步,与社会需求同步。

五、结束语

第8篇

关键词:房地产; 乌海市; 刚性需求;人才需求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识码: A

一、内蒙古房地产业的发展

2002年以来,内蒙古经济增长速度在全国一直名列前茅,产业结构的调整,将增加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例,都为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契机,房地产产业在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总体也是呈上升趋势的。由表一和图一可以看出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房地产的施工面积、竣工面积和销售面积都呈增长趋势。房地产投资额也由2008年的7442976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16237771万元,比08年增长了118%,房地产的企业个数也是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以上数据表明内蒙古的房地产业虽然受到宏观政策的影响,但是仍以刚性需求为主,各项指标都在继续上升。

同时,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房地产产业增加值达到690亿元,在“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6%,城镇化率要达到60%。并且要规范发展房地产业。加强房地产业宏观调控,增加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用地供应,优化住房供应结构,重点发展普通商品住房,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合理引导住房需求,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5平方米左右。完善房地产市场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房地产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培育壮大房地产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鼓励信誉好、实力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做大做强。推进物业管理市场化、专业化,在盟市中心城市重点扶持若干家物业管理集团。同时提出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和服务业就业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均提高到40%左右。规划的制定和实施都将带动房地产市场朝着更规范、更完善的方向迈进。

表一:2007-2011年房地产开发指标

数据来源:2008-2012内蒙古统计年鉴

二、乌海市房地产业发展

乌海市的房地产市场尚属初级阶段,现阶段还是以刚性需求为主。一是旧城改造造成的刚性需求。近年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平房,旧房,临建改造在增多;二是城镇化过程中新增城市人口的需求。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乌海市每年都要新增人口,他们对住房的需求也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按《总规》的中的发展目标到2030年将每年新增2.84万人,人均住房面积35平米来算,每年需要99.4万平米的房屋面积才能满足需求;三是新婚家庭购买住房的需求愈来愈强;四是改善型住房需求也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乌海市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乌海市的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71.7:27.3调整为1:67:32,提升服务业的比重。以促消费提品质,繁荣发展生活服务业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关于房地产业的规划,注重调整住房供应结构,以满足人口集聚居住为重点建设普适型社区,以住房需求升级为补充,建设精品高档社区,适度发展景观房产、生态房产和高端休闲房产。规范房地产市场,完善房地产中介服务体系,推动房地产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健康发展。

乌海市经济快速发展,GDP水平提升较快,带动了城市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为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优化提供了坚实基础。消费意愿及消费能力的增加,为房地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景,也为市民未来购房置业打下经济基础。

乌海市房地产市场2011年1-12月,乌海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0.01亿元,同比增长1.18%;全市商品房竣工面积60.01万平方米,同比增加5.91%;海勃湾区普通多层住宅平均销售价格3018.6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0.94%;高层住宅平均销售价格4524.6元/平方米,同比增长38.88%;滨河区普通多层住宅平均销售价格5791.2元/平方米,同比增长52.29%;高层住宅平均销售价格3600.2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9.91%。近两年虽然受到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但是乌海的房地产价格和房地产投资额还是以稳中有涨的趋势在发展,如表二所示。

表二:乌海市房地产发展情况

数据来源:2010-2012年《乌海市统计年鉴》

三、乌海市房地产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第9篇

义乌外贸历史很长,但长期扮演土特农副产品的出口供应地角色。19世纪末,义乌已有对外贸易,清朝光绪年间有金华火腿出口的记载,中华民国初期,义乌出口货物以传统土特产品为主,主要商品为火腿、桐油、南枣、毛猪、猪鬃及萤石等。1989年义乌第一家“合资”企业批建,1990年开始有自营出口。1994年义乌第一家外贸流通企业成立,从此以后拥有自营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开始增加,外贸出口总额有一定的增长。19世纪90年代末期,小商品出口开始兴旺。21世纪初,来自中东、东亚、欧美大批外商长驻义乌直接开展小商品采购,境外企业驻义乌商务机构越来越多地设立起来,开展业务联络、产品介绍、技术交流等活动。同期,众多外地进出口公司来义乌设立办事处采购进货,从而形成了外贸流通企业、生产企业和外地进出口公司等共做外贸的大格局。

一、义乌外贸出口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1、外贸出口总额稳定增长

2004-2007年,义乌外贸出口总额平稳增长,年均增长率为22.95%,高于同期义乌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其年均增长率为15.78%,而低于同期全国和浙江省出口总额年增长率,全国29.18%,浙江32.63%。2004年义乌外贸出口总额为9.8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03%,2005年10.92亿美元,增长26.1%,2006年13.41亿美元,增长22.8%,2007年16.7亿美元,增长24.87%。

2、外贸出口商品种类繁多

我国海关把出口商品分成22个大类和99个小类。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义乌出口商品19个大类72个小类,2007年出口商品18个大类69个小类。

3、外贸出口市场广阔

2004年义乌商品出口到182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回落到160个,2006年又增加到178个,2007年又小幅回落到177个。对欧洲与亚洲的出口超过其他各洲,2004-2007年对欧洲和亚洲的出口基本上平起平坐,2004年出口亚洲3.15亿美元,欧洲2.53亿美元,2005年出口亚洲3.47亿美元,欧洲3.53亿美元,2006年出口亚洲4.22亿美元,欧洲4.10亿美元,2007年出口亚洲5.14亿美元,欧洲5.19亿美元。

4、出口经营主体多元化

义乌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出口经营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而且义乌民营企业出口不断增加,在全市出口总值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且有超过国有、“三资”企业出口额的趋势(表1)。

5、出口产业聚集

义乌原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县,改革开放以来,小商品批发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实行“以贸促工,贸工联动”的策略,通过贸易促进了一大批工业企业的诞生,形成了纺织、服装、工艺品、印刷、纸制品、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等优势行业,这优势行业的总产值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40%,这些行业的发展为义乌的出口提供了重要平台。小商品市场和工业与超过万人的常住外商相结合,使得义乌外贸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外贸管理和服务功能日臻完善,在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的征途上,步入了一个新的里程。义乌外贸出口发展不仅带动了义乌市以至周边地区小商品产业的集聚发展,而且在金华、台州、衢州和丽水等地区形成了以义乌为中心的小商品产业带。

6、对本地区、浙江中西部地区及全国的中西部地区的贡献大

义乌外贸出口的发展对本地区财政收入的贡献大,对浙江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就业都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义乌外贸出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外贸出口发展面临的环境威胁

1、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贸出口国际环境恶化

世界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又开始盛行,义乌出口商品也深受影响。2004年以来,美国、土耳其、欧盟、巴西等国相继对我国出口的木制卧室家具、纺织品、拉链、圆珠笔、袜子、皮革、钢丝衣架等进行反倾销、保障措施调查,涉及义乌企业30家以上,涉案金额1300万美元以上。特别是04年10月,美国对中国生产的部份袜子产品实施数量限制,而美国市场是义乌袜业出口的重要市场,这种举措冲击了义乌对美国的袜业出口。

2、国内外贸出口政策环境传统优势逐步散失

我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取代了传统的以“奖出限入”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保护贸易政策。2005年7月21日以来我国人民币开始升值、国家近年来出口退税率一再下调,当地政府在2006年后取消了政府对出口的补贴等等政策的调整,使得义乌商品出口成本上升。

3、外贸管理部门出口管理能力较弱

在我国,外贸出口长期受国家政策扶持,因此,外贸管理部门的管理意识不足、管理能力低弱,即使不管理,也可以工作有成效。义乌外贸管理机构主要为义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义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金华海关驻义乌办事处。海关在义乌实行的“异地报关,口岸放行”模式及 “旅游购物商品货运出口”模式,使义乌小商品出口大提速。义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为解决市场采购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监管工作瓶颈问题而开展了“规范化外贸仓库管理工作”。义乌检验检疫局与金华海关义乌办事处建立了关检执法合作机制,共同研究与解决市场采购出境货物检验检疫监管工作当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为进一步推动地方开放型经济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积极的贡献。然而据调查,仅有16.9%的义乌流通企业(公司)认为外贸管理机构能够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2],大多义乌流通企业(公司)对外贸管理机构的管理权限和业务优化仍有较高的期待。

(二)外贸出口模式和结构缺陷

1、外贸出口模式落后

义乌现有外贸出口模式的特点是量性增长较快,而质性增长较慢。这种外贸出口模式为低层次的创业活动提供了很好的机遇,然而这种模式本身有很多缺点,许多的外商来义乌直接进行人员采购,成本很高。交易的对象主要是小商品,产品结构简单,价格竞争异常激烈,外贸交易模式较为原始,资源消耗较大,规模与效益不对称,部分传统的出口商品规模大,但附加值不高,导致效益不高。

2、外贸出口主体结构失衡

2001-2007年间义乌自营进出口企业数量剧增,然而在数量不断增长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两种逆势的现象,一是获得出口权但未开展业务的企业多,2002年为16家,2003年50家,2004年116家,2007年高达962家,占出口主体总数的66.5%。二是2006年6月到7月中旬出现了50多家小型外贸公司倒闭,是同期新增外贸公司数量的两倍,且有多家小型外贸公司当时正面临经营困境和倒闭的结局。

3、外贸出口产品来源地结构欠佳

2006年义乌八个镇街道中,出口较大的有江东、稠江、大陈、北苑,这些地区出口已超过亿美元,其中稠江出口达15053万美元,居各镇、街道之首,江东、北苑紧跟其后,分别是14163、14022万美元。几个工业基础较薄弱的镇,出口总额不大,地区间的协调发展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4、外贸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不够,出口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不合理

义乌出口商品中仍以低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为主,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出口比重低,2006年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出口最多,占全市出口额的51.84%,同比增长22.57%。前五大类商品为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杂项制品、塑料及制品、金属及制品、化学工业及相关产品,这五大类商品的出口额占全市出口额的82.41%。因此义乌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任务很重。义乌至今已培育出针织袜业、饰品、工艺品、玩具、拉链和毛纺等16大极具竞争力的优势行业,市场占有率都占全国30%以上,但产业同构现象较为严重,带来过度竞争、资源耗费等与可持续发展相悖的问题。义乌产业结构急需由轻型加工业为主向深加工化、高技术化和服务化转化。出口产业结构决定了出口商品结构,并最终决定着出口市场结构,义乌的出口市场结构也应由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转化。

三、义乌外贸出口可持续发展对外贸人才的需求分析

本论文中所说的外贸人才指外贸经营管理人才,是在其工作岗位上能胜任本职工作并对工作所涉及的业务具有前瞻能力,能推动外贸业务发展的经营管理人才。具体来说,包括中高级外贸人才和一线应用型人才。中高级外贸人才包括外贸企业的负责人和企业外贸业务部门的负责人,而一线应用型人才为在外贸企业中从事一线工作的外销员、跟单员、采购员、制单员、报检员、报关员、核销员和退税员等。

1、知识需求

外贸出口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外贸人才具有扎实的外贸专业知识,良好的产品技术知识,优良的外语知识,高超的电子商务知识,必要的风险管理知识以及基本的世贸组织知识。在外贸专业知识部分,要使得外贸人才的外贸理论、政策和实务知识结构合理,其中外贸理论和实务知识在专业知识体系中的重要性提升,而外贸政策知识的重要性下降。

2、能力需求

1)外贸人才应具有较强的开拓能力,在严峻的外贸出口形势下,开拓型外贸人才的需求最为迫切。客户是外贸出口主体的生命,因此,各出口主体都把开拓型外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放在首要位置。这里包含了外贸人才的专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跨文化能力和创新能力。

2)外贸人才应具有较好的管理能力,首先要有良好的业务决策和组织能力,其次要有较高水平的财务管理能力,还要有人员管理能力。此处则包含了外贸人才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

3、素质需求

1)外贸人才应具有科学的发展观,廉洁自守等高尚的道德品质。出口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还是为了人的可持续发展,如果在出口发展过程中,失去了人的宝贵道德品质,那是得不偿失,所以应摈弃“出口至上”、“物质至上”的思想,应回归到人的终极关怀,这样才不会在出口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2)外贸人才应往最需要的地方去。外贸人才应积极介入外贸出口落后的镇街,帮助这些地方发展出口,外贸人才还要往未开展业务的外贸出口主体中去,帮助这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3)外贸人才应具有创立实业,争创出口名牌、引导行业发展的精神。外贸人才不应与同行进行盲目的低价竞销,而应以自己的优质服务和优良的产品质量赢得顾客尊重,外贸人才不应在低端市场与同行进行竞争,而应在中高端市场大显身手。

4)外贸人才应具有“大经贸”的综合素质,既要有引入外资的国际融资素质,又要有“走出去”战略具体实施者的必备素质。

5)外贸人才应变具有灵活应变的素质,大胆开展客源渠道创新、组货渠道创新、内部管理创新。

4、种类需求

1)中高级外贸人才需求增加

据2007年7月义乌工商学院国贸教研室对外贸出口主体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义乌外贸出口主体中有86%需要中高级外贸人才。

2)一线外贸人才需求相对减少

同期进行的调查显示,义乌外贸出口主体对除外销员等岗位以外的一线外贸人才的需求为零。

3)开拓型、知识型、环保型、决策型、市场调研型人才需求将不断增加。

参考文献:

[1]根据2007年从义乌市外贸局获取的《义乌外贸志》稿件整理而得.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