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古希腊建筑设计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14 16:50:0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古希腊建筑设计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古希腊建筑设计

第1篇

古希腊建筑与神话(文学艺术)的结合

古希腊是泛神论的国土,神话是这里特殊印记的文学艺术形式。神永远被具象成了人,具有人的思想和感情,且首先具备人的外形,在神话故事和荷马的诗歌中的神有错综复杂的家族传承关系,有纠葛不清的恩怨情仇,有与凡人一样的皮肉、烦恼,有同人一样的本能,有愤怒、有嫉妒、有。这些神灵与人类的区别只是他们能够长生不死,他们比人类更强壮健美、更生活幸福。古希腊人的本性是热情洋溢而且活泼欢快的,他们从骨子里羡慕神仙那种轻松愉悦的生活,向往着能与神灵共同生活。为了膜拜神灵,寄托自己的愿望,希腊人建造了大量的神庙,可谓是神话这种文学艺术极大促进了古希腊建筑艺术的发展,神庙建筑的建造本身就是与希腊神话的结合。

古希腊人把希腊神话视为艺术的精神源泉,神话中的神都赋予健美的体魄、完美的统领意识,因为古希腊人将强健的身体看成是一切善与美的关键,建筑艺术的主要特点就是健美与规律性,庄严与静穆,这都是神话对希腊人思想深邃的影响。希腊人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寄托于神,因此古希腊的建筑就是表达这种人神合一、体现神的精神与意志融合的手段和形式。

古希腊建筑与雕塑艺术的结合

以帕特农神庙为例可以清晰的看到古希腊建筑与雕塑等造型艺术装饰的完美结合。帕特农神庙是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坐落在卫城的最高处被誉为“雅典的王冠”,在雅典的任何一处都可望见其宏伟。本文之所以将帕特农神庙引以例证是因为它是古希腊建筑的纪念碑,代表着古希腊建筑的最高成就。由伊克蒂诺斯和卡利克拉特任建筑师,雕刻巨匠菲迪亚斯负责艺术装饰的设计,建筑气势恢宏不说,神庙的装饰雕刻尤其精美绝伦。

从现存的神庙遗迹分析看:其屋顶是两坡顶,顶部东西两端形成三角形的山墙,上有悬有精美的高浮雕,这种格式被认为是古典建筑风格的基本形式。檐壁又采用爱奥尼式的浮雕饰带,东西三角嵋装饰着高浮雕。整个神庙尺度合宜,饱满挺拔,各部分比例匀称,风格开朗,并有大量的精美雕刻相衬托,通过这些精心设计,使神庙的整个造型更显得坚实雄伟。从现存于大英博物馆和卢浮宫的许多来自帕特农神庙的雕塑来看,都能猜想到供奉着一尊高达12米的雅典娜女神雕像,装饰雕刻活灵活现而庄严肃穆、宽敞高大且的神庙建筑。

从伊瑞克提翁神庙的女像柱到阿波罗・埃皮鸠里乌斯神庙内的墙壁上装饰的大理石雕板,都说明与雕塑艺术相结合是古希腊建筑的一大亮点和特色。

古希腊建筑与环境艺术的结合

古希腊建筑与环境艺术的结合是将人性的生存环境赋予建筑。

希腊人赞美说,人是宇宙间最伟大的创造物,因此他们对于人性化的追求体现在一切艺术形式中。虽然他们受到西亚和埃及文化的影响,但是拒绝屈从于祭祀或暴君的指令,他们对外来文化的态度是有保留的,加以吸收改造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体现在古希腊人的环境艺术风格中更是人性化,古希腊的建筑也是融入这种人性化的环境中的。

在古希腊爱琴文明时期中,克里特文化出现的最早,其最大的特征是宫殿的修筑,每个城市多围绕王宫而形成,宫廷是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例如米诺斯王宫就是克里特文明最伟大的创造,这座王宫布置不求对称,出奇智巧体,功能安排合理装饰华丽充分体现了对人的关怀。之后,克里特文明被迈锡尼取代,迈锡尼文明更加尚武,因此他们开始修建带有防御功能的城堡,保卫城堡内的人正常的生活与安全,维护自己和平的生活。之后来自北方的多利亚人和爱奥尼人征服了希腊,他们带来了多利克柱与爱奥尼柱,探索柱式与柱式所形成的的空间环境,并且努力在柱式中实现希腊建筑与环境艺术的单纯、精确、人性与和谐的理想,将一个普通的方盒子建筑通过与人性化的环境艺术相结合升华到了完美的地步,实现了柏拉图的美学思想。

小结

第2篇

关键词:神话;建筑文化;影响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206-01

一、西方建筑自我否定式的发展

西方神话以希腊神话最富盛名,在希腊神话中,希腊神族的王权更迭是通过一种自我否定的暴力方式实现的,希腊神话中的诸神虽然都是不死的,但老一辈的神的影响力会随着新一辈神的产生而逐渐消失。希腊神话中这种自我否定的精神贯穿整个西方文化发展史中。西方建筑,由典雅的古希腊开始,进入古罗马的端庄,再到哥特式的奇骏,然后是理性的文艺复兴建筑,雍容华贵的巴洛克,严谨的古典主义……我们可以看出,西方建筑就处在这种自我否定的变化过程中。

二、神学对西方各时期建筑文化的影响历程

古埃及时期,神话和对古埃及人的生活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其中最重要一条是埃及人相信“死后重生”的说法。因此,埃及人非常重视陵墓的制造,金字塔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金字塔的形态有着宗教和象征的意义,它是帮助法老到达天堂的阶梯。

希腊神话对古希腊建筑的影响非常大,在古希腊人眼中,神是美的化身,是美的理想化的体现。希腊神话中的神是一些富有感性魅力的艺术形象,希腊人把神话中的感性体现在了对希腊建筑的形式美及造型艺术的追求上,把人的形体美赋予了建筑,仿男体的多立克柱式和仿女体的爱奥尼柱式就体现了希腊人对健康优美的人体外形的崇拜。古希腊建筑在美学上达到至高的境界,也使它成为了以后世界各地兴起的多种建筑风格的基础。

古罗马时期的建筑以圆顶、拱门、厚墙为特色,造型宏伟壮观,装饰华丽多彩,显示出古罗马帝国时期的繁荣。古罗马人对神的虔诚虽然不如古希腊人,但他们建造的神庙也能成为杰作。罗马帝国早期出于对希腊神话的崇拜,尽可能的让自己的庙宇看起来同希腊神庙相同,万神庙就是古罗马庙宇建筑的经典。

中世纪时,基督教教会的实力蒸蒸日上,对神的崇拜主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建筑艺术上无一例外也要服务于宗教的需要,人们开始倾向于建立一种外表非常光荣耀的建筑艺术模式,这种精神走向最终促成了中世纪建筑艺术经典——哥特式风格。哥特式建筑中最有名的就是巴黎圣母院和米兰大教堂、科隆大教堂。

文艺复兴建筑是欧洲建筑史上继哥特式建筑之后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文艺复兴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了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文艺复兴史上最具纪念性的建筑是圣彼得大教堂。

16世纪,罗马的巴洛克风格将建筑外表的华丽风格发挥到极致。这一时期罗马教会的建设非常繁荣,原因是欧洲的天主教君主和诸侯都依靠耶稣教团来对抗宗教改革运动,于是建造了许多教堂、教皇府邸、别墅等。巴洛克时期的代表性建筑有圣保罗大教堂、耶稣会教堂等。

17世纪,建筑又回归理性,兴起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指的是以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为典范的艺术,歌颂理想主义,气势宏大,多以神话、《圣经》故事的历史人物为题材。这一时期的建筑造型严谨、端庄稳重、规模宏大的古希腊古罗马建筑成了皇家建筑的典范。

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下半叶是新古典主义时期,新古典主义对古代希腊、罗马艺术非常热衷和向往,以回归希腊罗马艺术形式为特点,提倡古代艺术的严肃高尚的形象。统治者把希腊神话所寓意的威严和民主带到了这一时期的建筑上,如法国的雄狮凯旋门等。

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的社会面貌,更推动了建筑形式的巨大变化。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欧美各国积极开展新建筑运动,产生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建筑艺术流派。科学和生产力的发展带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人们对建筑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变,神话和宗教对建筑文化的影响逐渐减弱了。

三、总结

从西方建筑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每个时期的建筑风格虽然迥然不同,但不同时期的代表性建筑大都以教堂、神庙、宫殿为主,而这些建筑往往都是与神学有着密切联系的。从早期的人们对神由衷的崇拜到被各种教会和统治者利用,再到现在宗教自由的时代,神话对建筑的影响是逐渐减弱的趋势,现在的人们采用各种风格的建筑形式,已经不受神话和宗教的影响。在今后的建筑设计中我们应该吸收西方文化的积极因素,塑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建筑理念,树立有中国特色的新风格。

第3篇

【关键字】建筑的实用性;建筑产品的艺术;工程设计

一、建筑产品的艺术特色

房屋建筑首要是居住作用,在满足人们基本的条件之后,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在满足居住的基本需求时,也开始追求视觉上的享受。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以其功能性特点为标准,建筑艺术可分为纪念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住宅建筑、园林建筑、生产建筑等类型。 从总体来说,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的首要功能;只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

2、建筑艺术的形象感染性

建筑是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工程技术与艺术手段相结合的美术门类。表现形式有城乡建筑、各种类型房屋、陵墓、园林、纪念性建筑及其他建筑设施的总体和个别设计、风格、艺术价值。建筑艺术主要是通过空间实体的造型和结构安排结合自然环境来发挥审美功能,同时也通过合理的实用功能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显示其艺术水平。建筑的造型主要是由几何形的线、面、体组成,除了其中包含的形式美法则给人以感官的愉快外,还可以运用象征的手法表现某种特定的具体内容,特别是纪念性建筑,往往都有特定的象征主题。建筑是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和人们物质生活的标志之一。建筑产品的设计和实施要受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人文环境、城市进程和经济社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与此同时,建筑的空间含量大、艺术表达方式和特色明显。一般可以加入绘画、雕塑、园林、音乐等要素,所以说,我国建筑建设中既可以突破纯实用或纯技术的限制又可以增添精神内涵。

3、以建筑结构形象地反映生活的主题

建筑形式就是反映建筑物的结构类型以及构成方式。按照建筑物结构类型的不同,分为砖木结构、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四大类。建筑形态就是建筑物的外观。建筑给人们美或不美的感受,在人们心理上、情绪上产生某种反应,存在着某种规律。建筑形式美法则就表述了这种规律。建筑物是由各种构成要素如墙、门、窗、台基、屋顶等组成的。这些构成要素具有一定的形状、大小、色彩和质感,而形状又可抽象为点、线、面、体,建筑形式美法则就表述了这些点、线、面、体以及色彩和质感的普遍组合规律。建筑形式反映一些社会包含的内容,西方人把建筑作为刻在石头上的笔迹,建筑记录着当时社会的重要活动。例如中国的长城、天坛、皇宫等,从它们的建筑上都能感受到当时人们的精神气质、社会制度、民族关系、等。

宗教建筑有自己的灵魂,其崇高与完美往往使步入其中的人们叹为观止,甚至被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所征服。教堂像一个巨大的容器,将望道者置入其特有气氛的控制之中,从而达到吸收其入教的终极目的,这种力量,就是宗教空间的感召力。比起别的类型的空间来说,宗教空间是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来的,在宗教侵蚀的过程中,其建筑也随同广播世界各地,并与各个国家的民族建筑相结合,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型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和信仰,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都有独特的,宗教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纽带。无论是古典建筑时期还是近现代新建筑时期,精神感召这一主题贯穿数千年不变,并如潮水,有它起源,发展,与复涨的过程,这个过程将持续下去,不断变幻发展与其宗教共存亡。艺术,在为其形式之中受到尊重与保护,也乐于长久下去,哺育这绽放于尘世与天国之间的灵魂之花。

4、种鲜明的风格艺术

时代、民族和地方风格共同构成了建筑的艺术风格,而且建筑又与其它的艺术相联系。例如,欧洲古代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建筑开欧洲建筑的先河。古希腊的发展时期大致为公元前8~前1世纪,即到希腊被罗马兼并为止。古希腊建筑的结构属梁柱体系,早期主要建筑都用石料。限于材料性能,石梁跨度一般是4~5米,最大不过7~8米。石柱以鼓状砌块垒叠而成,砌块之间有榫卯或金属销子连接。墙体也用石砌块垒成,砌块平整精细,砌缝严密,不用胶结材料。虽然古希腊建筑形式变化较少,内部空间封闭简单,但后世许多流派的建筑师,都从古希腊建筑中得到借鉴。与此同时,中国建筑也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而要鉴赏建筑艺术,除了需要理解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外,还要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些重要特点。

5、形象思维的创作和设计

建筑工程形象进度表明工程活动进度的主要指标之一,它用文字或结合数字,简明扼要地反映工程实际达到的形象部位,借以表明该工程的总进度。各种房屋、构筑物单位工程的形象进度,要根据它们的本身特点来表示。住宅小区建筑工程形象进度一般可分为基础、结构、屋面、装修、竣工等表示。单项工程形象进度,是以单位工程形象进度为基础的。根据一个单项工程内各单位工程的形象进度,就可以说明整个单项工程的形象进度。同样道理,根据单项工程的形象进度,就可说明整个建设项目的形象进度。对于地区或部门来讲,除了重点掌握某些主要项目的形象进度外,还需要观察地区或部门工程形象进度的综合情况。为此,就要计算项目分别处于各个不同施工阶段的个数,如处于准备阶段、土建施工阶段、安装阶段、建成投产或交付使用阶段的个数,从而形成地区或部门形象进度的综合概念。

二、建筑表现的艺术性

1、实用性

建筑的实用性是艺术性的基础,而且艺术性中常常包含着实用性的因素。

2、公众性

人们对建筑的评价是带有“强制性”的,任何建筑都要“经过最广泛的群众评议。一般情况下,一座公用建筑的设计和实施都要通过民众的评议,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一个城市的建筑作品往往要以公众的社会利益为标准。所以,公众的建议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3、纪念特性

建筑是很贵重、巨大、触目的物质实体,一旦建成就要长期保留下去,很难被遗忘或丢失,事实上就成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地方的纪念物。但是随着岁月流逝、沧海桑田,残存下来的却成了纪念性很强的遗物了。

4、环境特定性

建筑物一旦建成了就很难移动,建筑的艺术形象永远和它周围的环境融成一个整体,有许多建筑还必须依靠特定的环境才能形成富有个性的形象。戏曲换个剧场,舞蹈换个舞台,绘画换个展室,对它们本身都不会发生多少影响,但建筑换了环境,就会失去和改变或削弱了原有的艺术价值。

5、相容性

建筑艺术的感染力,主要来源于建筑的环境、建筑群序列组织和建筑物本身的比例、尺度、韵律,但由于它本身是一种可以容纳别的东西的空间,所以也能够将其它艺术品种容纳进去,加以配合,起到渲染加强艺术感染力的作用。雕塑、绘画、园艺、工艺美术以至音乐都能融合到建筑中,共同创造特有的艺术形象。

三、结尾

综上所述,建筑设计作为一门艺术综合性非常强的设计艺术,既有艺术作品所具有的艺术共性,又有建筑实体所特有的艺术特性,因此,决定了建筑比其他门类的艺术更具备综合性和复杂性。我们要研究认识它的艺术公共性和特殊性,才能帮助我们深入地研究和开展建筑设计的工作和学习。

第4篇

论文关键词:柱式人像柱

论文摘要:原始社会至今,作为建筑承重构件的柱式在满足结构需要的同时从人体形态出发历经了种种演变,其功能也由最初的祭祀、防御保卫等逐渐向视觉上的审美转化。本文追溯了人像柱发展的历史渊源及隐藏在其背后的人类学根源。

一、建筑中的人像柱

谈到人像柱,必言及古希腊。在古希腊的建筑精神里,人体结构始终贯穿于建筑设计的理念之中。希腊主流文化的精神是以人为本,尊重人、赞美人,柱式在人文主义文化影响下发展和定型,并被赋予了人的形体。把人体艺术同建筑艺术融合为一体是希腊建筑师的伟大创造之一,这一时期颇为盛行的人像柱和人像柱廊更是别出心裁,体现了古希腊建筑师对人体艺术的崇拜和绝妙表现力。其中被称作“苔拉蒙斯”(telamones)的男像柱,将建筑承重构件雕刻以奋力托住重物姿势的男子形象,承受着外檐的重量,并与其身后的建筑形成空间过渡。此外,以雕刻女性形象来替代圆柱而支撑檐部的女像柱在这一时期的神庙建筑中也十分盛行。维特鲁威认为,女像柱一词来源于一位名叫Caryae的妇女,她因支持波斯人而被罚负重为奴;至于男像柱,维特鲁威认为还找不出其它原因。可见,以人像代替柱子是以表示惩罚或象征力量的方式“进入设计问题”的。除了人体形态的具象表现,模仿人体和量化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在古人看来并不矛盾,因为他们认为,人体的美也是由度量和秩序决定的。源于此,古希腊的三种柱式才打破了古埃及和古印度的森严感,雕塑柱式显得开朗、明快而富于生机,充溢着青春的美与入世的热情。古希腊神庙建筑盛行的三种柱式(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也与人体相似,好似正确分配的肢体,其生命力令人叹服。

事实上,人像柱并非源于古希腊,而可追溯到史前的非洲。非洲原始部落的住宅中所使用的人像柱表露了雕塑作为一种建筑艺术形式的原始特征。其中女像柱多取跪姿,头顶短柱支撑屋顶;相比之下,男像柱则显得硕大而有力。有些建筑则周匝树以木桩为墙,每根木桩朝外的一面均雕刻成十分夸张的女性形象。这些人像柱有些是祖先形象,有些是其它的神,而其作用主要是保护宅居的安全,并非出于审美的需要。中国汉代的房柱虽非具象的人形,但其柱身、栌斗也均含有人像的意向。虽然说作为柱廊或墙壁的人像柱并非像位于建筑中心的雕塑一样具有统领全局的含义,但它也绝非简单等同于柱子或一般的装饰。从人类历史的角度考证,无论是柱子的纯粹功能概念,抑或雕刻的美化装饰概念似乎都出现较晚,而当时的人像柱可以说既具有力学的支撑功能,又兼备了保护房屋安全的巫术功能。这与我们今天将柱子上的雕刻视作多余的累赘,甚至会破坏其力学性能的看法大相径庭;被雕镂了人像的柱子不但没有削弱柱子的力学功能,反而因其神性而加强了安全防护的整体功能,将“雕刻”与“柱”二者完美结合为一个互补实用的功能系统。而以上种种现象也令人不禁产生疑问,人像柱的起源究竟是在何时呢?

二、从人牲到图像的转化

人像柱与建筑有着明显的互补关系,作为从属于建筑的组成部分,它代替或加强了建筑的局部功能,与之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满的整体结构图式,二者相得益彰。人像柱的出现有着深刻的人类学渊源,人对神的顶礼膜拜,对神庙建造的巨大热情,始终是推动柱式语言发展的原动力之一。这种动力根植于人类心灵深处,并具有普遍性。

为追求神的庇护和转生来世,人牲殉葬、献祭、奠基这些看似残暴的行为在古代颇为盛行。在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房屋遗址下及周围,两千多年来一直流行着埋藏儿童的瓮棺葬,而瓮棺中的儿童和埋在殷墟基址门侧及当中的武士极有可能就是门神最早的原型。无独有偶,这种以人作为奠基、祭祀的行为在世界许多国家的历史上也十分普遍。如在非洲原始社会的城市奠基仪式上,有将杀害的儿童埋在城市的西门一侧作为祭品的记载;古代日本在建桥时,曾将人牲奠祭桥下;古代苏格兰流行以人血来浇铸建筑基础的迷信活动;在德意志、斯拉夫也有此“劣迹”;在加里曼丹群岛上,甚至还实行过用女奴为大房子的第一根房柱奠基的残暴仪式。

第5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光影运用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关键词:光影;建筑设计;运用

建筑设计应该充分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元素来展现出建筑的美感,无论是在内部构造上,还是在外部的形体上,都应该展现出审美效果。光影效果的运用是从古至今都在沿用的,通过光影的合理利用,可以将建筑本身的结构特点更加明显的表现出来,并且还会以建筑空间为载体,展现出建筑的灵魂。建筑设计师通过科学的手法,结合美学效果,将光影效果运用到建筑设计中,使其展现出更加浓烈的视觉效果,表达出建筑的设计理念,在技术性和实用性上完美的结合,为建筑设计提供良好的创造环境。

一、光影对建筑外部形体的建构

自古至今,历代建筑师都在追求对光线真正意义的理解。在几千年的实践中,不断涌现出对光线有着深刻理解的作品,无论技术高低或文化差异,光始终是建筑艺术表达的一个重要手段。

光影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主要指的是自然光,直射光尤为突出,其和其他的光照效果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在视觉效果上也会产生独特的作用。建筑通过光照效果,才可以呈现出内部的空间感,可以让人们深刻的感受到内部的布局、结构以及材料等的运用。光影效果的运用不仅在于建筑的内部空间上,在外部形体中也有很好的效果。如果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光照比较强烈的话,那么光影效果就会表现的更为明显。在外部形体中,由于光照的方式不同,建筑的造型不同,所用的材料不同等,其所产生的光影效果也会不同。外部形体通过光影效果的运用,可以更加深刻的刻画出建筑的形体,使建筑外部所使用的材料在质感和纹理上表现更加的清晰,让人视觉感受上更加明显,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建筑设计中,为了凸显出建筑的造型,除了合理的运用建筑材料以及完美的造型外,光影对其效果有着意想不到的作用,在光照的作用下,会产生明暗对比,在层次感上更加的明显,更能体现出建筑的体量感。合理的运用光影效果,可以为建筑带来更加完美的质感,更加深刻的表现出建筑的内涵。

古今中外借助光影对建筑外部形体的建构的优秀建筑物不甚枚举,例如古希腊建筑物,其综合考虑了建筑材料、体量自身、地中海光影等,其中帕提农神庙最具代表性(见图一)。

帕提农神庙采取了“内墙体、外柱廊”的建筑形式,由此经阳光普照塑造了明暗相间韵律。柱廊凹槽等细部经强烈光影装饰而增强了柱体的挺拔感和浑厚感。由此可见,古希腊建筑艺术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光影的运用。现代光影建筑大师的代表人物柯布西耶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追崇者,其认为建筑就是阳光精确处理各类体量的结晶,而基于此思想的优秀建筑物有议会大厦和昌迪加尔法院。柯布西耶十分看重光影对建筑外部形体的建构,即以立面的遮阳造型和大尺度的挑檐来装饰建筑物外部形体,以此满足人员对建筑物雕塑感、光影感、深邃感的感受程度。

二、光影对建筑内部空间灵魂的塑造

建筑师通常把建筑空间看做光影的载体,而建筑空间内光影的美学价值是影响人们的视觉心理不同建筑空间内光影所营造的空间艺术和环境氛围不尽相同,由此体现了光影表现力的独特性。下文主要从光影对建筑空间的塑造方法、光影对建筑空间氛围的营造手段两个方面探讨光影对建筑内部空间灵魂的塑造。

2.1 光影对建筑空间的塑造方法

建筑空间形体经光影的雕琢而更具深邃感和张力感,而建筑空间内光影的光学形态亦是呈多样化的(包括层次、韵律、对比、强弱、明暗、抑扬等),此乃光影对建筑空间艺术的塑造手段。

2.1.1光影以视觉焦点的形态存在,即建筑师借助光线设计对人们的视线进行引导,以此强化建筑空间的主题。

2.1.2光影对建筑空间材质属性予以揭示。物体影像经光线照射通常更加清晰、其材质更富表现力、其空间更富感染力。

2.1.3光影对建筑空间层次感和深度感的塑造。建筑空间经合理的光影空间设计必然更富层次感和深度感,其中光影的亮度梯度直接关乎到光影空间的设计效果。

2.1.4光影对建筑空间时间序列的塑造。建筑空间形体的虚实变化往往可展现出建筑空间的转化,此时光影可有效强化此类转化的序列感和节奏感。

2.2 光影对建筑空间氛围的营造手段

光影在建筑空间塑造的艺术效果和空间意境一直是建筑师所关注的焦点,其中建筑师往往通过光线的色彩、强弱、明暗、透射方向及反光、透光、控光、折光等手段来塑造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的建筑空间,以此激发人们的思想情感。

2.2.1光影对古代教堂空间氛围的营造

众所周知,西方教堂空间通常具有一种崇高神圣的美感,即光线从高点向教堂空间内散射,以此营造一种神秘的宗教气息。此宗教氛围旨在给人以天国召唤的空间感受,其要求教堂空间内黑暗与光明的对比要强烈,而头顶采光的设计手法在此类建筑中应用最普遍,其中圣索菲亚大教堂和罗马万神庙为此类建筑的典型代表。

罗马万神庙属集中式构图建筑物,即建筑物圆形弯顶中央位置设有一个直径为9m左右的圆洞,以此预示着人间与上帝的联系。建筑物内部空间极具完整性和单一性,而光线自孔洞射人建筑物内部空间,由此实现建筑物内部空间强烈的明暗对比,进而营造出神秘的宗教气氛。

2.2.2 光影对现代纪念性建筑或教堂空间氛围的营造

众所周知,幽暗冥想的建筑空间能给人以清醒的感觉,以此体现出纪念性建筑的真实意图,即供人缅怀先烈或反省悔过。古代教堂和现代教堂皆会选择采用光影强烈的明暗对比,以此塑造出某种意味空间,但现代教堂的表现手法却较古代教堂多,由此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其中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和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见图三)皆为现代光影教堂的典型代表。朗香教堂是现代建筑大师柯布西耶后期的代表作品,该建筑的设计思路为:教堂空间以昏暗为主色调,其中大小错落分布着南向小方窗,光线通过漏斗形洞口映射出片片光晕,而下垂的屋顶与倾斜的墙体交界位置呈现出一线阳光,由此体现出了神秘的宗教氛围。

安藤忠雄是当代建筑大师大代表人物,其设计的“光之教堂”是现代教堂的巅峰之作。“光之教堂”的设计思路为:把一个十字形切口预留在建筑空间正面的硅墙壁上,待阳光经水平交错的开人建筑空间内部后,建筑空间内部的昏暗色调与十字形的明亮图案构成鲜明的对比,由此达到某种特殊的艺术效果。此外,“十字”自身的寓意和光影对比效果所体现出的寂静、肃然氛围即为神秘的宗教氛围。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光影是建筑物的生命和灵魂,其具备塑造建筑空间、建构建筑形象、创造空间意境等功用。此外,建筑师利用艺术和技术手段使光影的美学效果、实用功能、意境功能融为一体,以此满足人们对建筑视觉环境的需求。总体而言,建筑空间就是一个具有多义化、多元化、复杂化的组合体,其外部形体的建构和内部空间灵魂的塑造皆离不开光影的作用,这正如当代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所说:“建筑设计就是要截取无所不在的光,并在特定场合去表现光的存在。建筑将光凝缩成最简约的存在,建筑空间的创造即是对光之力量的纯化和浓缩。”

参考文献

[1]曾丽娟,吴健平.光影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823一9825.

第6篇

论文关键词:柱式人像柱

论文摘要:原始社会至今,作为建筑承重构件的柱式在满足结构需要的同时从人体形态出发历经了种种演变,其功能也由最初的祭祀、防御保卫等逐渐向视觉上的审美转化。本文追溯了人像柱发展的历史渊源及隐藏在其背后的人类学根源。

一、建筑中的人像柱

谈到人像柱,必言及古希腊。在古希腊的建筑精神里,人体结构始终贯穿于建筑设计的理念之中。希腊主流文化的精神是以人为本,尊重人、赞美人,柱式在人文主义文化影响下发展和定型,并被赋予了人的形体。把人体艺术同建筑艺术融合为一体是希腊建筑师的伟大创造之一,这一时期颇为盛行的人像柱和人像柱廊更是别出心裁,体现了古希腊建筑师对人体艺术的崇拜和绝妙表现力。其中被称作“苔拉蒙斯”(telamones)的男像柱,将建筑承重构件雕刻以奋力托住重物姿势的男子形象,承受着外檐的重量,并与其身后的建筑形成空间过渡。此外,以雕刻女性形象来替代圆柱而支撑檐部的女像柱在这一时期的神庙建筑中也十分盛行。维特鲁威认为,女像柱一词来源于一位名叫Caryae的妇女,她因支持波斯人而被罚负重为奴;至于男像柱,维特鲁威认为还找不出其它原因。可见,以人像代替柱子是以表示惩罚或象征力量的方式“进入设计问题”的。除了人体形态的具象表现,模仿人体和量化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在古人看来并不矛盾,因为他们认为,人体的美也是由度量和秩序决定的。源于此,古希腊的三种柱式才打破了古埃及和古印度的森严感,雕塑柱式显得开朗、明快而富于生机,充溢着青春的美与入世的热情。古希腊神庙建筑盛行的三种柱式(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也与人体相似,好似正确分配的肢体,其生命力令人叹服。

事实上,人像柱并非源于古希腊,而可追溯到史前的非洲。非洲原始部落的住宅中所使用的人像柱表露了雕塑作为一种建筑艺术形式的原始特征。其中女像柱多取跪姿,头顶短柱支撑屋顶;相比之下,男像柱则显得硕大而有力。有些建筑则周匝树以木桩为墙,每根木桩朝外的一面均雕刻成十分夸张的女性形象。这些人像柱有些是祖先形象,有些是其它的神,而其作用主要是保护宅居的安全,并非出于审美的需要。中国汉代的房柱虽非具象的人形,但其柱身、栌斗也均含有人像的意向。虽然说作为柱廊或墙壁的人像柱并非像位于建筑中心的雕塑一样具有统领全局的含义,但它也绝非简单等同于柱子或一般的装饰。从人类历史的角度考证,无论是柱子的纯粹功能概念,抑或雕刻的美化装饰概念似乎都出现较晚,而当时的人像柱可以说既具有力学的支撑功能,又兼备了保护房屋安全的巫术功能。这与我们今天将柱子上的雕刻视作多余的累赘,甚至会破坏其力学性能的看法大相径庭;被雕镂了人像的柱子不但没有削弱柱子的力学功能,反而因其神性而加强了安全防护的整体功能,将“雕刻”与“柱”二者完美结合为一个互补实用的功能系统。而以上种种现象也令人不禁产生疑问,人像柱的起源究竟是在何时呢?

二、从人牲到图像的转化

人像柱与建筑有着明显的互补关系,作为从属于建筑的组成部分,它代替或加强了建筑的局部功能,与之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满的整体结构图式,二者相得益彰。人像柱的出现有着深刻的人类学渊源,人对神的顶礼膜拜,对神庙建造的巨大热情,始终是推动柱式语言发展的原动力之一。这种动力根植于人类心灵深处,并具有普遍性。

第7篇

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光密切相关,尤其是自然光。现阶段,随着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社会的不断推进,人们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在建筑设计中,也更加注重自然光线的应用,逐渐成为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本文对于光影在建筑设计中的合理运用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对建筑室内空间氛围营造起到有益的启发。

关键词:

自然光;光影;建筑设计;合理运用

现阶段,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污染也日趋严重,能源消耗和浪费问题严重,甚至呈现出成倍增长的趋势。而建筑空间的设计规划,其根本目的在于为人们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改善生活质量,在光影的衬托下,有效避免光污染对室内环境的二次伤害。为此,探究光影在建筑设计中的合理运用具有不可忽视的实践意义。

一、建筑空间光影设计要素分析

1光影设计的人文内涵

在设计过程中,光影的人文内涵能够通过介质让人们深刻的体会到。在生活中,光线能够揭示生活,通过对光的了解,能够为光影发挥空间艺术性提供条件。阳光,往往意味着温暖、光明和希望,处于长期黑暗中的人们在阳光下会获得不可复制的依赖感和安全感。在充满阳光的环境中,影的作用同样重要,合理利用光影,能够有效为人们的生活服务,也符合现代建筑节能环保的发展方向。其次,在建筑设计中,不同的文化背景,光影的艺术魅力也不尽相同。在建筑设计中,光影和建筑空间相互作用,与建筑融为一体,比如在一些餐饮空间,食堂空间为完全开场式,每一个餐桌会设计一组光源,使餐饮区和其他区域划分开来,形成独立空间。在生活中,建筑空间多是实体与光共同作用的结果,光影空间和实体空间的叠加,交错连接,使建筑设计更加复杂化。

2建筑设计中光影设计的因素

光影的合理运用,能够有效地优化空间情境的塑造。从古至今,利用光影进行设计的案例不胜枚举,但是,现阶段的设计者更倾向于流于表面的浮躁设计,使得建筑空间中的形、色得以彰显,但是光影设计却得不到重视。古人云“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在古代,就有建筑设计与光影相结合的实例。现阶段,在建筑空间设计中,光的状态、变化和表现力都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在空间创作和构图中,通过光影,营造全新的空间效果,为建筑空间增添立体感和虚幻感。与此同时,通过光影的运用,能够为建筑设计增加精致细节,空间内外部结构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留白或堆积,为人们营造专属的视觉表现舞台,增加视觉趣味。再加上色彩与材料,更加凸显建筑格调。在建筑设计中,光影构图的合理运用,通过自身的艺术规律,将光影的虚实、显隐以及动静都表现出来,营造不同的空间环境,为建筑空间提升艺术感染力。光影在外力实体的遮挡下,能够形成各具特色的图案。图案的生动性,直接取决于光照的艺术处理,为此,在构图方面,光与影的对比,往往更是空间明暗对比,从而凸显建筑空间的立体感,实现光与影的平衡。比如巴洛克建筑或洛可可风格建筑,精美的装饰,雄浑的石柱,精巧的栏杆,纤细的百叶窗等,在这些建筑中,光影本身就有了一种韵律美。

二、光影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通过光影的应用,建筑俨然变成了光影的容器。随着光影的变化,建筑形象也呈现出千变万化,让人们享受光影的诱人魅力。

1建筑外部形体设计中光影的运用

建筑外部形体的设计需要各种视觉要素的烘托。在光影的作用下,赋予建筑空间生命气息。人们对建筑形体、尺度和材料的感知,对建筑空间意境的感知,均得益于光影。优秀的建筑,除了注重内部空间结构的光影设计之外,在外部形态构造的过程中也将光影设置为重要的表现手法。随着光照形式、角度和建筑外表材质的变化,建筑外部空间也大放异彩。通常情况下,自然光对于建筑外部结构的塑造十分关键。在自然光比较强烈的地区,光影作用于建筑外部形态的塑造,更加能体现塑造效果。通过光影,塑造建筑形体的例子不胜枚举,尤其是在古希腊时期的建筑,这样的特点十分明显。为了更好地运用光影传达效果,在建筑设计中,将建筑看作放大化的雕塑,为了增强建筑的体量感,充分利用了地中海强烈的光影效果。在古希腊建筑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帕特农神庙,如图1所示。柱廊在外,墙体在内,在阳光的作用下,明暗相间的外形给人带来强烈的韵律感,通过檐口和内墙的暗部,对外部的阳光感形成明显的烘托。再加上凹槽等细部的处理,使得柱子本身的浑厚和挺拔感不断扩大。在古希腊建筑中,光影的运用是建筑艺术的特色,很多建筑大师也是光影大师。

2光影在建筑内部空间塑造中的应用

在建筑内部空间中,光影的美学价值更是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在不同的建筑空间内部,光影所营造出来的环境氛围或艺术氛围也存在明显差异。(1)光影对建筑空间的塑造方法。在建筑空间设计中,借助光影的雕琢,能够增强建筑内部空间的深邃和张力,内部空间光影的光学形态也呈现出多样化,层次、抑扬、明暗、韵律、对比、强弱等变化为空间塑造提供了多样化的素材选择。在空间塑造中,光影可以以视觉焦点的形态存在,达到强化主题的作用。其次,光影可以用于对建筑空间材质属性的揭示方面,在光线的照射下,材质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第三,光影可以通过塑造空间层次感来实现对建筑空间的营造,在合理的光影空间设计下,光影的亮度梯度直接与光影空间设计效果相挂钩。第四,通过对空间时间序列的塑造,实现对光影的应用,建筑空间形体的虚实变化,更是展现出建筑空间的变化多样性,增强节奏感和序列感。(2)光影对古代教堂空间氛围的营造。众所周知,西方教堂建筑堪称建筑史上的典范,所有的教堂建筑均带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神圣美感。在光影的运用方面,将光线从高处散射,营造出神秘的宗教气息。通过教堂内气氛的渲染,让人们感觉到来自天堂的关爱,教堂内部黑暗空间与光明的对比,恰如黑暗的人间社会现实与美好的天国的对比,头顶采光的设计手法,更是在教堂建筑中应用广泛,圣索菲亚大教堂和罗马万神庙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3)光影在现代纪念性建筑或教堂空间氛围营造中的应用。在生活中,大家不乏这样的体会,越是幽暗冥想的建筑环境,越是能够让人们保持清醒,这也是大多数纪念性建筑的设计意图。在众多的教堂设计中,其内部空间的营造,也巧妙地利用光影强烈的明暗对比,塑造出符合建筑特点的空间氛围,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其中,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和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就充分利用了光影的明暗对比效果,成为了现代光影教堂的典型代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物的设计中,光影赋予了建筑新的生命和灵魂,在塑造外部形体和内部空间、营造氛围和意境方面贡献突出。通过艺术手段,能够使光影彰显美学效果,使建筑成为集实用、审美、意境于一体的艺术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总之,建筑设计是一个多元化、复杂化的组合体,需要光影来锦上添花,赋予建筑空间灵魂。为此,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无所不在的光,并将其利用于特定的场合,将光凝结为最简约的存在,表达最无限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黄锦培 单位:广东华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第8篇

建筑形式的发展历史就是结构建造技术的发展历史。纵观从古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哥特式建筑直到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随着结构材料与建造形式的发展与突破,各种新的建筑形式也不断得以实现,留下无数建筑形式与结构相得益彰的经典之作。到了现代,奈尔维、萨里宁和卡拉特拉瓦等人更通过对仿生原理的运用,将建筑形态与结构的融合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1 高铁西安北站

西安北站位于西安城区北部,是我国铁路六大枢纽性客运中心之一。车场规模全国第一,为34 个站台面34 线,总建筑面积33.2 万m2。

西安北站用现代结构逻辑体现古都西安的唐风汉韵。屋盖由11 个折板钢网架结构单元体组成,每个单元体在中间高起的屋脊处开以梭形的天窗自然采光和通风,形成优美的弧形屋脊,与舒展的两翼形成出檐深远的庑殿顶意向,折板结构运用使得用钢量控制在60kg/m2 左右,折板屋面配合吸声吊顶的应用也使得声场均匀,混响时间控制在1.5s,广播清晰度好。

高铁西安北站

2 呼和浩特铁路客运东站

呼和浩特东站是京包铁路线上的最重要的枢纽站之一。其圆形穹顶建筑形态源自草原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形式——蒙古包,恢宏而简洁的圆形透光穹顶与进站综合厅、候车空间密切联系,不仅彰显了极具地域特色的建筑形象,也形成视觉效果强烈、激动人心的室内空间,形式功能相统一。车站整体造型中部隆起、两翼舒阔,恰似翱翔的雄鹰,流畅舒展,表达了蒙古族文化中象征勇敢、自由和强健的美好寓意。

3 武汉理工大学体育中心

武汉理工大学体育场、体育馆与游泳馆平面构图以“椭圆-圆-方”产生对话,形式均衡。游泳馆建筑屋顶由一条极富张力的曲线联系北侧的体育馆平台,使得两个场馆融为一体,并将流动、伸展的主题贯穿室内外。其屋顶表面的台阶构成横向线条,与各场馆的立面相呼应,也表征了“书山有路勤为径”的造型意向。结构采用钢桁架,通过建筑手法弱化垂直的桁架构件,强化了水平向的联系钢架,形成流动、伸展的水平线条,水平线条间可以自然采光和通风。

武汉理工大学的体育中心

4 北京铁路枢纽丰台高铁站

丰台站为北京铁路枢纽内最大的高铁车站, 位于北京城区西南,三环与四环之间,站房建筑面积30 万m2。候车大厅为176m×176m 超大跨度无柱空间,这样跨度的火车站目前在国内乃至全世界也是首例。屋盖为380m×380m,采用大跨度交叉钢桁架结构形成覆斗的形状,发挥拱的效应,受力性能好。该空间设计视觉无遮挡,布局清晰,视觉引导效果好,提高了旅客进出站的效率,尤其适合特大型铁路旅客车站。

建筑强调理性的结构之美,避免装饰与功能分离,把大跨度空间交叉桁架和梁柱结构完全暴露出来,所有构件均设计成方形截面并组成方格状,巧妙而充分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木构架的神韵。建筑设计强调模数的运用,不论是结构柱网、桁架杆件、门窗幕墙、地面铺装、墙面吊顶均严格按照建筑的模数来分隔,不同材质间完全对缝:竖向基本模数采用1.1m,水平向基本模数采用1m,将所有元素统一在一个模数里,形成既传统又现代的严谨的建筑风格。

5 福厦高速铁路厦门西站及站区交通枢纽

厦门西站客运用房总建筑面积50 147m2,站台雨篷面积49 800m2。采用巨型空间桁架支撑网架结构体系创造出体现结构力学之美的轻盈的屋盖,宛如腾飞的双翼。屋脊主桁架像动物的脊椎;屋盖主跨136m,为目前国内已建成的铁路车站屋盖跨度之最。巨型空间桁架支撑网架结构体系与建筑形态完美结合,体现了闽南民居“燕尾脊”的意象。

6 高铁兰州西站

高铁兰州西站是一个拱结构体系,设计形态创意源于兰州百年铁桥——中山桥,也即五孔拱桥,当然也可寓意兰州是丝绸之路起点。结构体系是从大自然的“花瓣”里面找到的灵感,师法自然,受力合理,建筑形式跟结构逻辑高度统一。

7 高铁乌鲁木齐东站

建筑创意为“盛世雪莲,和谐赞歌”,以“雪莲”母题塑造建筑形态,表达“盛世花开”的主题。取“花瓣簇合”意象,彰显“和谐团结”之意。采用现代化的连续拱券结构体系,形成理性而优美的流畅曲线韵律。优美的“花瓣”曲线同时也体现了结构力度感,受力合理的结构构件本身也传达着建筑形式的美。合理而经济的结构形式摈弃了多余的装饰,采用清水混凝土建造,使得有可能以较少的造价而获得一座经典传世的现代化车站,清水混凝土富有沧桑感的厚重质感与西北城市的个性也非常契合。

第9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光影设计;应用

前言:如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然而,各种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能源消耗和能源浪费问题也日渐严重,甚至呈现出几何级增长的趋势。对于建筑空间的设计规划而言,最本质的目的是为人们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所以,在建筑设计中的光影衬托下,能够最大效率的避免光污染对室内环境的二次伤害,基于此,探究光影在建筑设计中的合理运用具有不可忽视的实践意义。

1 用光影打造深邃的内部空间

在进行舞台设计时,设计师可以充分利用建筑手段打造明暗对比更为强烈的视觉效果,在光影对比较为强烈的环境之下,舞台设计将会显得更富有戏剧感以及神秘感,这样带给观众的感官刺激也会更加强烈,舞台效果更为突出;而在设计教堂等需要秩序而统一气息的建筑时,设计师可以将光影集中,此时需要设计师充分明确自己所要选择的受光物,使空间内部所要表现出的严肃而有秩序感的效果更为有力;而在进行家居以及咖啡馆之类旨在创造出更为放松、温馨或浪漫氛围的室内设计时,对比过于强烈的光影反而只起到反效果,此时不如利用建筑的构造将从外界进入的光强削弱,结合室内的光源,将整体的氛围勾勒的更为柔和,从而获得想要达到的艺术效果,提高建筑的术氛围。

光影在建筑内部空间的打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到房间的采光,达到利用光影的层次交错来打造更为立体的艺术效果,光影将室内空间雕琢成更具有张力和深邃感的环境。设计师可以利用建筑内部光纤的强弱、明暗、层次堆叠以及反光、透光等手段来打造建筑的不同风格,构建出不同的艺术环境,让身处其中的人们感受到由于光影的运用而产生的不同的室内氛围。利用强烈的明暗对比打造更为神秘而戏剧化的效果,利用对光影的集中构建出富有秩序的整洁的环境,以及利用建筑对光影进行削弱而使空间显得更为浪漫自然而舒适,这一类的光影运用的方法,设计师应当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并根据自己所要设计建筑的风格和所需材料以及其他因素来进行选用,从而完成较为深邃、表现感更强的室内空间。

2 用光影刻画建筑的外部形体

在建筑设计之中,如何合理而科学的利用光影对建筑的积极影响,是设计师必须要了解的重要因素之一。光影通常来自于自然光,自然光通过建筑空间内部结构而形成的更具美感的环境,能够让人感受到来自自然的平和和享受;而在建筑外部,通过不同的光照角度和方式而产生的效果能够表现出不同的建筑造型风格,提升建筑设计的品味,同时不同类型装饰也会带来光影的交错,构建建筑的艺术形体,建筑的设计更为迷人。

光影不仅仅可以运用于空间内部以打造内部的艺术环境,在建筑外部形体的雕刻上,广英业将起到无可取代的作用。建筑师应当善于将光影发展成能够呈现建筑外部造型和风格的独特手段,考虑到不同的光强、光的方向以及建筑材质对光产生的不同影响,充分提升建筑外部空间的可塑性,将光影对比与建筑本身相融合,带来更为强烈而有效的视觉效果。光照可以为建筑带来更为直观的明暗对比,使建筑的层次感更为强烈,在光影的充分运用下,建筑本身的质感也将得到很大的提升,尤其是本身艺术效果就很宏伟的建筑,在光影的刻画之下,能够第一眼就带给人十足的震撼,自然人们对这样的建筑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例如,著名的古希腊建筑帕提农神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利用光影刻画建筑外部性体的建筑。神庙充分结合了建筑材料对光影产生的影响以及来自地中海的光影对神庙本体的刻画,建造出十分独特的形式,同时利用光影和建筑本身形成了十分浓烈的古希腊风格。它利用阳光照射到廊柱上形成的明暗相间的艺术效果,将光影运用到建筑的虚实变化之中,给人带来强烈的审美感受,而正是因为光影的刻画,廊柱的细节更为充分的展示出来,在光影的雕刻之下,廊柱上的凹槽变得更为柔和,而被加深了坚实的效果的廊柱又充满了挺拔感,这样的对比通过光影对比表现出来,给人的视觉冲击将更为强烈,人们也将更易对这样的建筑产生更为深刻的印象。

3 用光影营造建筑的空间氛围

光影的巧妙运用不仅能够塑造建筑的灵魂、拓展建筑的空间还能够起到装饰作用,使建筑的魅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和凸显。但是一些落后的光影设计观念,认为其只是建筑设计的附属,在整体建筑设计完成之后再进行调整即可,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优秀的建筑设计,在一开始就要将光影考虑在内,并要兼顾到建筑的形象和功能等实际情况。光影设计的巨大效果和魅力吸引着无数的设计师对其奥秘进行探索,我们对光影魅力的发掘还远远不够,设计师们要不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光影在未来的建筑中发挥出更加神奇的力量。设计师可利用光影,增强空间内的和谐性,营造出建筑的艺术氛围。然而在很多设计师对光影运用并不合理的情况下,产生了对光或阴影的滥用,过度过强的光照不但不能产生美感,反而会导致光污染,破坏整个建筑的平衡,而过度对阴影的应用则会使得整个建筑阴郁而黑暗。故而设计师应当充分考虑光的色彩、强弱、明暗以及照射方向的不同,恰如其分地利用光照,不过多强调光照也不过多的将建筑陷于阴影之中,将建筑所要呈现出的艺术氛围以一种和谐而自然的方式营造出来,才能真正做到利用光影为自己所设计的建筑进行润色和加分,其欣赏者也能更为直观的感受到设计师所散发出的艺术魅力。

例如,西方教堂的设计往往就是利用光影的色彩交错和明暗对比而产生一种神秘而庄严的宗教感,这一点在哥特式教堂中尤为突出,在高耸的建筑外观之下,展现教堂于理想世界的衔接感,光线从教堂顶柔和的发散下来,同时也透过彩色玻璃窗转化成其他的色彩,整个教堂内光线柔和而沉静却透出浓重的宗教神秘感。光影的合理运用突出了设计者独特的建筑风格,其中融入了设计师自身的想法和情感,也更易于引发人们的共鸣,获得更好的艺术效果。对于专业的建筑设计师而言,为了完成一个对完美的空间结构或建筑的设计,需要更好地将对光影的运用与其他的设计元素相结合,从而展现更加美好的空间格局,改善人们对建筑空间的深度体会和感知。

总之,光影赋予了建筑生命和灵魂,建筑的意蕴和艺术感,往往从其对光影的运用之中可见一斑,为了打造出更为让人印象深刻的建筑,将自身对建筑的情感充分呈现出来,设计师应当更为谨慎的斟酌对光影的运用。利用光影,加强空间内部的艺术氛围、整体张力以及起深邃感,同时通过光影的对比,雕刻建筑的外部形态,从外观上展现建筑的风格,光影的运用也将营造和深化整个建筑的艺术氛围。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