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4 16:50:0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简述土木工程的概念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字】力学;土木工程;计算简图;内力计算
1、概述
人类为了满足生活和生产活动的需求,建造了房屋、道路桥梁、隧道、堤坝、电站、港口、机场等建筑物和构筑物。建造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科学技术统称为土木工程。在土木工程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力学知识一直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经验的积累,人类很早就会建房子、架桥梁,但只有拥有了现代力学知识,人们才能建造出摩天大楼、巨型水坝、大跨桥梁、海洋平台、海底隧道等宏伟工程。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主要开设的力学必修课程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三门专业基础课,通常称为土木工程的“三大力学”。 土木工程中常用的结构构件包括杆、梁、柱、板、壳、桁架、悬索等。在这些结构构件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土木工程师可以建造出结构优化、安全可靠的现代大型结构物。
2、模型的建立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并不是直接考察其真实的全部,而是通过科学抽象与合理简化、略去次要因素并抓住其本质特征而建立近似替代物来进行分析研究的。结构的力学分析就是按照上述的道理采用力学建模进行研究的,即利用力学、工程结构知识和实践经验,首先经过科学的抽象,并根据结构实际的受力、变形等主要因素,对结构进行合理的简化;经简化后可以用作分析计算的模型,称为结构的计算简图或力学模型。
2.1 对外力的假设及简化
对外力的假设及简化反映了外力对建筑结构的作用情况。根据不同的情况将外力简化成不同的荷载。比如,当外力作用面积相对于结构来说较小,可将其简化为集中荷载,否则简化为均布荷载。若外力相对于结构位置和大小变化均较小,可将其简化为静荷载,否则简化为动荷载。
2.2 对约束及连接的假设及简化
对约束及连接的假设及简化外部约束反映了约束体对结构和约束体连接处位移的限制情况,约束的类别很多,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其简化成具体理想的约束。比如,当约束体的刚度很大或者结构和约束体连接处位移受到限制小到可以忽略时,就可以将其简化为刚性约束,如光滑接触面、固定支座、活动支座等。当约束体存在变形且结构和约束体连接处位移产生的影响不可以忽略时,可将其简化为理性柔性约束,如弹性支座、柔索;将杆件结构体系的构件与构件之间连接简化为铰结点、刚结点等。
目前建筑结构设计采用PKPM软件进行计算,使用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建模,也就是将一个复杂的工程问题简化为一个简单的力学计算简图,这就离不开力学知识。力学模型选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最终计算结果的正误。
3、内力的计算
计算机不是万能的,如果在程序的操作过程中,因为某个参数输入错误,导致整个内力计算结果错误,而计算机不具备这种纠偏能力,就需要利用力学知识进行判断、检验,以避免错误的出现。有些构件采用PKPM进行计算相当麻烦,比如小框架结构的楼梯,往往采用手算代替机算,这就需要力学知识首先算出其内力。
4、结语
要想做一个合格的土木工程师必须要有较好的力学基础。若缺乏对三大力学的基本概念、物理意义和求解方法的深入理解,想真正掌握好相关专业课程,做好有关工程设计、 施工、监理乃至进一步的科研工作,是不可想象的。
参考文献:
[1]马崇武,秦怀泉,力学与土木工程专业的力学课程教学[J].高等理科教,2007(6)
[2]张明朗.论计算简图的建立[J].山西建筑,2010,36(6)
[3]郭剑, 张福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建筑力学的兴趣[J].山西建,2007,33(2)
[4]黄立新,吴宇华.土木工程专业的计算力学教育[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2(z2)
[5]郝哲.土木工程专业中的若干力学问题剖析[J].沈阳大学学,2005,17(2)
作者简介: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简述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对于土木工程结构而言其设计目标首先就是对建筑的安全负责,即保证建筑的主体可以满足使用要求,并符合安全性需求。一般房屋结构是由板、梁、墙、柱、基础或直线形构件和杆、拱、壳等直线杆件或曲线、曲面形构件组成。梁是工程结构中的受弯构件,它承受板传来的压力及梁的自重,通常水平放置。梁按截面形式分为:矩形梁、T形梁、倒T形梁、Z 形梁、空腹梁等。柱的概述:柱在工程结构中是主要承受压力的部分,其中主要是承受梁传来的压力及柱本身的重量。墙的长与宽的尺寸要远远大于它的厚度,而且荷载作用的方向和墙面是平行的,其作用的效应是轴的压力,有的时候还会有弯矩。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来对土木工程中结构设计细节予以重视。
1、结构的计算,我们说的设计的基础形式是条形基础,在确认基础底面宽度的时候,依据的是地基承载力的设计值(新规范称之为特征值),即b≥N/(f-rh)。h对于内墙、外墙取值不一样,不少计算书中误认为是一样的。r应是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平均重度”,r=20kN/m3,而学生常误取为基础底面以上“土的重度”。我们要严格分清其中的概念。
2、土建施工图的重要性,平面图与立面图、剖面图的配合建筑施工图关键是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之间图示内容一致,且相互补充。有的时候可能是因为初次绘制内容复杂的建筑施工图,我们的设计者由于疏忽,没有全局观察,造成平立剖面图的表达不一致。所以我们要做到各图所注的标高、尺寸、定位轴线等在每张图纸上都要认真核对无误,这个作为一项基本要求,要求在工程结构设计中务必落实做好。
3、结构截面设计中我们要注意场地类别对抗震等级的影响,抗震等级对于框架截面设计的影响很大。一般情况下根据房屋高度和设防裂度从抗震规范中直接查出抗震等级,但对于“场地类别为Ⅰ类时,除6度外,可按表内降低1度所对应的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相应的计算要求不应降低”。当采用Ⅰ类场地时,抗震计算的抗震等级与采取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不一样。我们做到结构计算清楚明白,施工图纸的清楚明确,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场地类别对抗震等级的影响。
二、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建筑结构来说,其安全性和稳定性是首先必须要进行考虑的,对这些性能会产生影响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包括施工的质量,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以及建筑质量指针,在使用过程当中的情况也会影响到结构的安全和稳定。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中,结构设计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相关的部门管理不够严格,这将会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能,进而造成工程事故的产生,使得建筑企业遭受巨大的损失。我国相关的法规也还不是很健全,需要进一步的完善,结构设计的承载能力不足。同时结构的稳定性和变形能力也不足,因此结构在地震或者是爆炸中就很容易受到极大的损伤而倒塌,造成巨大的损失。但是如果在结构设计时进行充分的考虑,使得结构的稳定性和变形能力都比较强,那么结构的损伤会小很多,不至于倒塌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在我国的起步比较晚,和国外的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整体牢固性较差
在进行结构的设计时,除了需要保证结构的承载能力满足要求之外,还需要使得结构具有很好的整体牢固性,这样可以很好的避免结构因为局部的性能不足而发生破坏,最后导致整个结构无法正常的发挥功能。结构良好的牢固性主要是在进行设计时需要考虑结构的延展性以及冗余度,只要可以很好的保证这两项性能,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就可以进行很好的抵抗,来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我国目前在这个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旦发生地震已经其他的自然灾害整个建筑就容易出现倒塌的现象,这样造成的损失和伤亡是最大的。而且特别是在地形比较复杂的山区环境中,更是应该注意结构设计的安全性能,绝对不能忽视这个问题。
2、安全和维护意识不足
在我国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当中,结构的耐久性往往是会被充分考虑的,因此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往往就会非常注意结构的强度问题,希望结构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但是在实际的设计时,却是很少考虑结构所处的环境,以及这些环境对于结构的影响,而且在相关的规范当中也没有非常详细的说明。因此在目前的工程当中很多都存在施工寿命偏低以及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等现象。这些都是因为结构设计相关的安全和维护的意思不够造成的,对于建筑结构没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从而造成事故的产生。
3、规范中安全水平较低
对于设计的人员来说,进行结构设计的依据主要就是结构的设计的相关规范,规范当中都会规定进行结构设计的相关参数,包括结构的安全系数、结构的稳定性要求,结构的耐久性要求等。由于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目前我国在规范当中规定的设计安全等级的相对水平还是比较低,与国外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进行施工时往往无法按照标准来进行施工,直接造成施工的质量达不到要求。
三、加强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措施
我国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主要表现在安全性和耐久性方面的问题,相关部门在制定规范时应该因其主要,加强对于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的研究,同时在规范当中要明确管理办法,这样可以更好的加强监督和管理,在强化设计人员的安全设计意识的同时还加强了工程验收和评价的进度。通过相关的制度建设对设计从业人员进行管理,规范其工作的安全性。在进行设计时多借鉴国外的先进设计经验和理念。充分鼓励进行科学研究,通过这些研究来提高技术实力和设计水平。同时还需要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通过就结构设计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解决存在的问题,使得结构设计更加的合理、安全、先进。
1、安全性设计
在进行安全设计时首先应该注意的就是加强对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的要求,让其可以充分的掌握相关设计规范,结构计算要熟练和准确,理论知识要充分,同时培养良好的设计素养。这些都有待于设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在工作中对自己严格要求。其次就是相关的设计单位需要进行科学以及有效的管理,施工单位在选择设计单位时需要选择设计经验丰富,相关资质等级较高的单位,这些单位的管理一般都比较的先进。再者就是在进行设计计算时需要细心,除了一般的要求的设计项目需要满足设计要求之外,还需要认真的检查设计的每一个步骤是否有问题,因为一旦计算出现问题,整个设计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对于每一个数据都要认真的进行核实和校对。最后就是在进行施工时需要对施工单位进行现场监督,保证施工是按照图纸进行的,在施工验收阶段,通过和施工单位配合,保证施工人员正确的理解施工图纸,避免因为图纸问题引起工程质量问题,同时还应该严格按照工程施工图来进行工程的验收,以保证工程的质量。
2、经济性设计
在进行设计时还应该充分考虑设计的经济性问题,首先一个就是要利用标准图集来进行对比,尽最大可能对图纸进行优化,降低设计的任务量,这样可以减少设计当中的错误。同时在进行设计考虑最多的是安全性问题,对于建筑工程的经济性没有多少考虑,因此在设计时需要设计人员认真核对每一个数据,使得工程项目成本最低,最经济。其次就是需要有效的管理,在进行项目的招投标时,需要进行对比,同时在考虑就够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尽量选择经济性的招标单位。在这在进行设计时可以采取多个参数的设计方法,因为结构设计是一个很复杂的工程,设计时设计到很多的变量,通过多参数的设计就可以很好的考虑这些参数,使得设计达到最经济的目标。最后就是各个相关的部门需要进行密切的配合,在整个设计当中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给水排水以及暖通设计都需要相互的配合,以期达到最佳的效果。
总之,建筑工程的质量关系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对土木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予以解决,并不断提高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肖淼. 浅谈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安全问题 [J]. 江西建材.2014(3).
[关键词]专业学位;建筑与土木工程;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 2015 13-0049-03
[作者简介]张华 1974― ,男,湖北宜昌人,博士,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副教授。
有研究者以水利工程专业学位为例,结合水利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探索了具有学校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方案。[1]另有学者以车辆工程专业学位为例,介绍了学校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情况,提出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开展各培养环节改革。[2]近年来,不少学者对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开展了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探索。[3-6]我校自2010年招收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来,结合学校特色和培养经验开展了以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为导向,以实际动手和实践创新培养为重点,以推进校企联合和产学研用结合为途径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一、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各司其责和相关监督的和谐体制,行政上通过校院两级实施过程管理、绩效评估和质量保障,学术上通过校院两级专业学位培养指导委员会 组 落实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和学位标准。
学校成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学院按工程领域成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指导组,其中来自行 企 业的委员均不少于3人。
二、招生录取
复试分为面试和笔试两部分,复试成绩=面试成绩×60%+笔试成绩×40%,总分100分。专业课笔试环节重点考查考试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调对公式、理论记忆和推演。面试环节重点考查学生对专业领域的总体认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实践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
三、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掌握职业领域相关理论知识、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门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分设置:总学分由课程学分和实践学分组成,其中课程学分由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学分组成,实践学分通过学术活动、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学科竞赛和助教助管获得。总学分不少于38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32学分,实践学分不少于6学分。
课程类型:公共学位课,主要是政治英语类、公共知识类,如“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基础学位课,包括数学力学类、职业资格类等;专业学位课,按模块化设计,应包括相应研究方向最新工程技术和方法、研究前沿专题系列讲座等;公共选修课,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完善知识结构,促进文理渗透而开设的选修课程,如“实用文体习作”“演讲与口才”等;专业选修课,主要供本学科或跨学科研究生选修;补修课,主要为前期学历非建筑与土木工程相近学科学生设置的2~3门专业基础课。
实践学分可从学术活动、社会实践、专业实践、科技竞赛和“三助”活动中获得,其中必须参加10次以上校内外学术活动;参与导师科研课题研究累计一年以上或到企事业单位、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进行实践锻炼达3个月以上。
四、课堂教学
课程教学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能力提高为核心,加强案例分析、现场教学和模拟训练。专业学位课和专业选修课原则上理论教学课时不超过总学时的1/2,实例或实验或实习等实践性教学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1/2。原则上公共学位课以考试方式进行考核,其余类型课程以考查方式进行考核。考查方式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选定,可以是试验或实践技能操作,或者综合调研报告、初步设计等。
五、实践基地
依托学科特色,加强与地方和行业的合作,建设好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或研究生工作站。完善实践基地运行管理机制,以项目合作为纽带,校企“双导师”制为保障,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目标,努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六、学位论文标准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问题或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论文研究成果要具有工程应用价值,所研究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可以是技术革新,或是理论认识创新,或是技术集成创新。根据全国工程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委员会关于学位论文标准的要求,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但结合学校培养特色,主要分以下四种类型:应用研究论文类、勘测设计类、工程施工类、产品开发类。
一 应用研究论文类
应用研究论文类原则上应该包括绪论、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工程应用与检验、结论和参考文献等,总体上要求数据准确、逻辑严密、结论合理。
绪论主要阐述所研究问题的工程背景、开展研究的意义和必要性,应对该问题的国内外现状做全面的综述,要明确指出该问题当前的主要研究理论、方法、结论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部分应该综合运用专业基础理论和方法,采用专业技术手段对所研究的工程问题进行理论分析,或实验研究,或数值模拟,得出合理的结论或可行的解决问题方案。工程应用及检验部分主要是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与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对比检验,从而验证了研究成果的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等。结论部分概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并明确指出作者主要创新点,包括新的思想、见解、理论、技术或方法等,简要描述研究成果的工程应用价值,并对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提出展望或建议。
二 勘测设计类
勘测设计类原则上应该包括绪论、设计报告、总结和参考文献等,总体上要求数据准确、逻辑严密、结论合理。
绪论部分主要阐述所开展的工程背景、勘测设计的意义和必要性,重点说明勘测设计工程的技术要求和关键问题所在,对设计工程的国内外现状或同类型的工程设计情况应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并简要列出本工程要求开展的主要内容及工作量。设计报告要求详细说明工程勘测设计所依据的各类规范、依据的主要理论、方法和技术原理等;对比分析国内外同类型勘测设计工程的情况;对于重要设计部分要有多套设计方案,并进行设计思想、经济效益、工程技术等比较分析;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设计书应包括计算分析、测试分析、仿真实验分析、技术经济分析、结果验证等内容。总结部分应概括工程勘测设计主要工作及结论,并明确指出作者在勘测设计中的主要创新点,包括新的思想和见解等;简述推荐工程勘测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并对勘测设计中发现的新问题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三 工程施工类
工程施工类原则上应该包括绪论、施工报告、总结和参考文献等,总体上要求数据准确、逻辑严密、结论合理。
绪论部分应阐述所开展的工程背景、工程施工的意义和必要性,重点说明工程施工的技术要求和关键问题,对施工技术的国内外现状或同类型的工程施工情况应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并简述本工程施工组织及实施的主要内容。施工报告应详细描述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施工组织、施工方法和技术原理等,对比分析国内外同类型施工的特色、技术难点和局限性,提出有针对性的工程施工方案,并进行方案比较;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施工方案应包括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施工管理、施工材料及施工机械等方面。总结部分应概述工程施工的主要工作内容及结论,并明确指出作者提出的新思想或技术革新;简述推荐的工程施工方案的优缺点,并对工程施工中发现的新问题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四 产品研发类
产品研发类原则上应该包括绪论、研发理论及分析、实施与性能测试、总结和参考文献等,总体上要求数据准确、逻辑论证严密、结论合理。
绪论部分应阐述所研发产品的工程背景、必要性和应用前景,重点比较国内外同类产品研发和应用的现状及趋势,并简述研发本产品的主要内容。研发理论及分析应包括研发产品的用户需求分析、需要达到的性能技术指标和总体设计,详细说明设计思路、依据的技术标准和原理、详细设计和校核计算过程,并对产品各项性能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实施与性能测试应包括研发产品的试制、样品性能测试分析和同类型产品设计指标比较等,提出进一步改进性能的意见和建议。总结部分应概述产品研发的主要工作及结论,并明确指出作者在产品研发中的创新点,包括新思想或新技术;简述所研发产品的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对进一步提高产品性能进行展望。
七、“双导师”制
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一方面聘请企事业单位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和授课教师,另一方面选派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锻炼,拓展专业实践经历。将优秀教学案例、教材编写、行业服务等教学、实践、服务成果纳入专业学位教师和单位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定期表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优秀单位和个人的机制。
八、质量评价监督机制
建立内部全过程质量评价制度,覆盖招生、培养、学位授予和就业质量跟踪等方面。建立外部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引入校外行业专家、教育和管理专家对在校硕士研究生专业素养和学位论文质量进行评价。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建立定期开展自我评估和委托有关专门机构评估机制,以评促建。
完善专业学位质量监督保障体系。在学校和学院两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完善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和学位论文质量保障办法;完善校院两级研究生视导机制,突出专业学位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建立学生评教制度;完善学位论文匿名评阅机制,建立企业专家库和各类型学位论文质量总监;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动态信息平台,全面反映学校、导师、学生培养动态过程,及时进行培养质量分析和。建立培养质量与教育资源分配挂钩机制,对于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约谈整改。
参考文献:
[1] 拾兵,梁丙臣,刘勇.基于“卓越计划”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探索――以水利工程专业学位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2 30 :218-219.
[2] 梁德东,于爱国,陈雪梅,高振海,田文晶. 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吉林大学车辆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为例[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 12 :17-21.
[3] 任刚,余燕.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对比――以工程硕士领域为例[J].教育观察,2014 13 :13-16.
[4] 初旭新,乔俊飞,刘赵淼.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基于调查问卷统计结果的分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 1 :72-74.
【关键词】项目风险制度;对策
一项工程的建设,特别是重大工程的建设,由于时间的跨距比较长,在建设过场中,来自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都很有可能对工程建设的目的产生偏离.设计方案不完善、施工组织方案不充分、管理机制不健全,极容易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即使工程完成其效果也存在不尽人意而遗憾;在一些关键的问题上处理不当,甚至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直至工程建设的失败也时有发生的事。
一、工程建设项目风险分类
1.意念决策风险
项目的意念决策,项目初期意念决策是整个项目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第一风险。必须非常慎重,集思广益、反复比较。项目业主应该根据自身的使用需求、经济实力、融资条件和还贷能力等几个因素确定工程建设的地点、规模、档次标准和建设工期。同时,还需结合考虑地区经济发展的形势走向,甚至要考虑地区的政治形势的稳定和发展前景等。
2.规模决策风险
项目建设的规模是根据业主自身的经济实力来确定;明智的业主应该是适可而止,而不是无目的的任意扩大。工程的规模与项目投资并非为直线正比扩大的。
3.金融风险
业主应当尽量在建设项目中使用自身的资金完成项目建设。但工程建设往往需用的资金较大量,融资贷款搞建设已成为社会常见事;但大量的融资,利息和可能出现的汇率的变化往往不是一笔小数目,精明的业主应精打细算;万一建设资金链出现断层,中途停工是工程建设中最不想见到的可怕事件,因此会带来投资的迅速增加。
4.建设程序风险
项目建设的决策者们往往是由于种种原因“求建心切”或急功近利,或认为自身理由充分,不履行各种建设程序而匆忙开工;26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实践证明,在工程建设管理程序上得到了大大改善,特别是近年来,各级政府在规划、调控、监督、服务社会尤其是职能部门在管理程序上得到大大改善,配合电脑记录和信息化的管理,尤其责任追究制度,使建设工程管理进入了程序化、法律化、专业化和经济处罚手段等。
5.出现重大事故的风险
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重大事故,一是人身安全事故,二是工程质量事故;事故的出现大都是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和甲方(业主)管理的责任,作者主要探讨业主方面的风险,业主的风险会殃及池鱼被牵涉到难以避免的可能被影响成品美观、结构受损、降低使用效果和拖延投产的问题等。而且延期投产的贷款利息和投产收入的损失往往很难算到设计方、施工方和监理方来承担。
二.投资者为规避以上这些风险,作者认为应果断采取以下对策
1.充分的市场调查研究
充分的市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通过调研出思路、谋对策、结成果。充分的市场调研是做好项目决策的必要和最基本的手段。
2.规避风险
风险的规避是常人都想的利得事项。但对于并不长期从事工程项目建设的业主来说,一般只是个笼统的概念,并非设想得那么充分、具体;对于缺乏建设经验的业主尤为突出,他们往往是用加个百分比来代替所有的潜在的风险,这是靠不住的;必须充分考虑到每个可能出现的风险事项而拟订应对的可靠规避措施。应考虑的规避措施如下:
(1)方案论证
尽管经过多方面比较得出的优化后的建设可行性报告;仍须集思广益,经多方面、多层次的反复论证,最好是请有丰富经验、实力的工程咨询公司协助制订和专门的专家论证,在听取专家的论证意见之后再敲定方案。
(2)方案设计
找有较强实力的设计单位进行初步设计,并通过方案招标慎重比较后选择设计方案,对控制施工图的质量和控制建设造价能起到稳妥的保证作用,避免出现重大修改而通常只有增加造价,在重大的设计修改中,大量减少造价的机遇极其少见。
(3)严格程序
合理设置程序是确保建设工程依法依规依章和投资立项与完善设计方案的基础,也是施工组织方案是否充分、内部运作是否规范的关健。干好一件事,一个人不行,办糟一件事,一个人足够;无数的“烂尾楼”与“腐败工程”事实证明“亡羊补牢”晚也!依照建设工程申办程序向属地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申报、审批是十分必要的。如建设规划、设计方案、立项报建、施工组织方案、开工报告、淤泥排放、噪音影响等等;诸多部门的审批手续,哪怕省去那一道报批程序,将受到昂贵的处罚或停工、误工的可能而迅速、大量增加工程造价。
(4)聘请监理
通过招标选择信誉好、有较强技术力量和工程项目管理经验的工程建设监理公司(工程咨询公司);在我国目前建设监理酬金较低的体制下,是协助业主管理好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造价、安全的可靠有效规避风险的保证措施;同时可以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跟踪整理相关的技术资料和文件挡案,免去业主投入大量的人才力量。
(5)施工单位选择
通过招标选择信誉好、有较强技术、经济力量和施工设备能力的建筑工程公司承担施工建设,对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工期具有可靠的保障作用。特别是在重大工程中采用许多新技术、新工艺的适应能力上,或万一出现重大基础地质异常情况时的应对能力上更显其经济、技术、设备实力等应急所能发挥特有的作用。
(6)材料、设备价格控制
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大、工期长,使用的材料、所需动力设备及设施量大,技术革新层出不穷,涉及的人力、物力、投入量大,稍有不慎容易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配备强有力的筹建班子,聘请专业顾问,招标精选参建单位,是有效规避建设投资风险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尚红.工程项目管理方法改革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
作者简介:
关键词:力学竞赛 开放型模式 教学改革
力学是土木工程各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对培养学生的工程概念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目前,力学教学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主要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即“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教师满堂灌式地传授知识,学生填鸭式地学习。
2.力学课程内容陈旧且重复性较多,教学内容设置不尽合理。
3.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相脱节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了开放型项目的教学模式,并对该教学方法进行了总结。
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综合培养了学生的五大能力――应用能力、思维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一、开放型项目教学实践
开放型项目教学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以项目(课题)为主要载体,以学生为主导,自主地选择学习伙伴、指导教师、学习环境等,通过讨论设计、协作开发、自我管理、成果评价,最终在第二课堂完成项目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概念简述为“两个中心、三个基本条件和四个关键问题”,如图1所示。
图1.开放型项目教学模式
1.教学实施过程及案例分析。
开放型项目教学模式的实施主要有四个过程:项目来源、团队构成、过程管理和学习环境。本文结合校力学竞赛项目团队对上述过程进行了阐述:
(1)项目来源。
项目处于开放型项目教学中的核心地位,项目的质量高低、可操作性等直接决定着整个教学过程活动的价值。本文以一年一次的全国及省力学竞赛为项目来源,组建了力学竞赛团队。
(2)团队构成。
基于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的基本原则,学生进行自发组团,并在构建团队的过程中体现了优势互补、多元智能理论及以高带低等基本思想,从而形成了多层次、多梯队的项目团队。遵循上述原则,我们组成了一支21人的力学竞赛团队,其中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各6名,指导教师3名,并每年进行循环替补。
(3)过程管理。
相对于第一课堂(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教学难于组织和管理,故需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方法。该模式教学的过程管理主要有两方面:自我管理、教师的监督管理和评价管理。笔者主要采用了集开放型、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合作学习等特点于一体的“开放型项目教学应用研究”管理系统对教学过程进行管理。基于上述方法,确定了团队队长1名,主要负责团队的各项事务;确定3名副队长,主要职责是联系本年级人员。指导教师主要是对团队进行监督,定时布置相应的任务,并在计划时间内对团队进行考核。
(4)学习环境。
基于学生为主体,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方法、兴趣等因素,对开放型项目教学环境进行建设,目前已建成了力学竞赛辅导成长室,里面具备各种相关资源并由学生自主管理和维护,可随时使用。
2.教学成果。
通过对开放型教学模式的教学探索,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力学教研组申请了省级教改课题3项、校级课题2项,发表相应的教改论文3篇,学生获湖南省力学竞赛三等奖3项。这些成果有效地促进了校力学学科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结语
本文采用开放型项目教学模式对校力学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索,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践证明,该方法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促进了我校本学科甚至其他学科的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崇武 徐有基 秦怀泉 土木工程专业力学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7,2:112-113。
[2]许凯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10,12:292-294。
[3]韦成龙 材料力学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力学与实践,2002,24,(3):53。
[4]党玲博 吴雁平 高校工程类专业基础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3):51-54。
关键词:工程力学;工程建设;实践应用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9.091
在我国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基础理论性研究占据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其中作为工程建设技术研究最为基础与核心的技术理论,力学知识特别是工程力学基础知识的应用,为我国的工程技术发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支持作用。因此我们结合当前工程建设的实践技术,以及工程力学的应用理论,开展了工程力学在工程建设中的实践应用研究。
1 工程力学在当前工程建设中的实践应用研究
工程力学是力学知识在工程建设中最为常用与基础的学科知识,因此在当前我国的各类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我国的工程建设技术研究人员,结合工程建设中的力学应用特征,将工程力学知识在工程建设中的实践利用进行了系统化研究。目前就实践应用而言,工程力学知识在以下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高层与超高层工程建设。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开展,各类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建设数量,正在不断地增加中。而在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施工与使用过程中,工程力学的应用对于工程安全与质量保障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2)能源工程。能源工程建设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点工程,也是决定国计民生的重点工程。在能源工程应用中我们发现,无论是电力、石油、风力,甚至是核能工程建设中,工程力学知识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核电厂工程施工中,工程力学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电厂反应堆外壳的稳定性与坚固性,进而很好地提高了核电厂工程安全性。(3)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工程在我国电力与农业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我国大中小型水利工程技术研究中,工程力学也得到了有效应用。其中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中,就广泛的应用了水工力W、通航水力学、河流动力学问题、岩基力学等各类力学与工程力学基础知识,确保这一伟大工程的顺利完成。(4)国防工程。在我国的国防工程建设中,无论是武器基地、机场等国防基础建设,还是各类导弹、飞机、舰船等武器研究建设中,工程力学都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力学与工程力学知识基础探究,将会为我国各类工程建设质量提升,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这也是我们此次研究开展的基础。
2 工程建设中常用的工程力学内容
工程力学是一门历史悠久、构成复杂的力学学科,其所包含的副学科理论对在工程建设中可以起到不同的技术支持作用。
(1)土力学与岩体力学。土力学与岩体力学是工程力学研究的两个重要基础学科。在工程建设实践过程中,两门学科主要应用于工程地基、钻探、地下开挖以及地下交通等各类工程的应用中。如在当前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施工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深基坑挖掘与支护过程中,土力学公式发挥着重要作用。技术人员需要根据不同土质力学特点,进行计算,进而确定挖掘与支护方案,确保深基坑稳定性。而在地下挖掘施工中,技术人员需要根据地下岩体结构特征,进行其力学特征分析,提高地下工程岩体稳定性,避免塌方、渗漏等事故的出现。特别是在地下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中,技术人员需要很好的结合土力学与岩体力学工程,在地下交通隧道、车站以及地下配套设施工程施工中,发挥其技术支持作用。
(2)连续体力学到理性力学的发展。连续体力学是研究工程中各结构物理力学特点的力学理论,如建筑中梁结构刚度与强度;柱结构力学稳定性;建筑各结构变形问题产生和力学的关系等,都是这一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但是随着连续体力学研究的推进,这一学科中各类结构模型与公式都出现了不自然的问题,影响了其技术理论作用。因此物理力学研究者以现代数学为基础,在上世纪中页提出了理性力学观点,并将其与连续体力学进行结合,提出了理性连续体力学的新体系。这一体系对于建筑结构整体以及各结构间力学特性与稳定性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作用。
(3)固体力学研究的发展。
固体力学是工程力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程建设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力学知识体系。其主要组成包括了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复合材料力学以及断裂力学等基础学科。其中以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为基础的建筑力学,是当前土木工程建设中应用最广,研究最多的工程力学内容。如在工程建设技术研究中,材料力学的研究可以确保施工材料韧性、抗压强度、稳定性等数据符合建筑设计方案与实际使用要求,进而保证建筑施工与使用的质量。而结构力学则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利用力学原理确保建筑结构稳定安全。弹性力学则是在材料弹性基础上,为建筑的抗震、抗压性能提供保障。
(4)计算力学理论的提出与应用。计算力学是建立在计算机计算技术与工程力学基础上的一门力学学科。其主要包括了基础计算力学与工程计算力学两个分支。其中后者是对于工程建设起到了主要的技术理论支持作用。其构架包括了建筑力学、离散化技术、数值分析和计算机软件技术。其主要作用就是通过计算机软件,使用离散化技术和数值分析方法,对建筑结构进行分析、检测以及优化的技术手段。
(5)其他工程力学学科简述。随着力学研究以及工程技术研究的不断进步,工程力学中还产生了一些其他的学科理论,如静力学与动力学、可靠性力学、概率有限元法等分支理论,都在工程技术研究中起到了一定作用。如在静力学与动力学研究中,我们形成了静结构力学与动结构力学概念,进而为建筑结构稳定研究提供了新的力学理论基础。
(6)工程力学实验室研究。工程力学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理论学科,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与实验室研究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材料力学实验室研究,可以验证建筑材料是否达到建筑技术要求,进而确保建筑材料的使用质量。
参考文献:
《新编选矿概论》由魏德洲、高淑玲、刘文刚联合编著,详尽地介绍了矿石分选的基本概念及相关原理,以及采矿的主要设备和常见的分选工艺。整本书包含的理论知识基础且全面,不但可以作为采矿工程、冶金工程、矿产加工等工程专业的课本教材,还可以作为相关技术人员的参考书籍,而书中所涉及到有关选矿、磨矿、磁选的理论知识,为想要从事或即将从事矿业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普及了基本知识,同时也对大数据时代矿业工程的发展与教育起到了理论推动作用。
二、多媒体教育技术
多媒体教育技术是近些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所流行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计算机、投影仪、中控系统等数字媒体设备,再配合相关的教学软件,为学生营造一个图文并茂、具有声音甚至是活动影像的教学环境。多媒体教育技术相较其他教育方式有着不同的特性,它是利用计算机为载体,集图像功能、语音功能和视听功能于一体,再结合计算机的操作将上述几种功能的信号都转化为数字信号,这样一来就能方便地对其进行存储、加工、编辑、传输等操作。多媒体技术的特性,对教育工作来说意义重大。它突破了传统的教育方式,通过课件的演示,将一些抽象难懂、枯燥无味却又难以解释的重点、难点,利用图片、动画或者是视频的表达,更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既能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使授课方式变得轻松方便,节约了教师的板书时间,教学效率也得到提高。同时,传统的课本教学中,教师所涉及到的大多还是课本上的内容,因为许多资料不便于携带,且难以展示。但是在多媒体教学中,一切有用的资料都能在课件中得以体现,还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最前沿的资讯。多媒体教育技术在现代教育领域中的运用,不但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还丰富了教学内容、创新了教学方法,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发展势必会引起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的巨大变革。
【关键词】BIM;市政道路设计;特点;应用
参考BIM在建筑等领域应用的成功经验,将BIM引入到市政道路设计中对提高设计生产率,减少设计返工,减少施工中曲解设计意图乃至提高市政道路建设的整体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BIM的概念和特性
1、BIM的概念: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BIM是对工程项目设施实体与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通常从两个方面描述:一是作为名词,BIM是一种载体,包含特定建筑和设备的各种专业数据,并明确的描述其建筑的物理和非物理的属性。BIM数据模型包含来自不同专业的未加工(Raw)的建筑数据。BIM模型包含特定建筑和设施的所有成分,所以BIM模型是丰富的(Rich)。BIM包含特定建筑和设施所有成分的关系和属性,所以BIM模型是智能的(Intelligence)。二是作为动词,BIM表示建立建筑数据模型的行为,包括数据的交换和共享。不同层面的使用者可以通过数据模型输入并输出模型在内的数据,而利用于设计和施工等工作。虽然对BIM定义存在不同的文字描述,但一般都涵盖着这两个方面。
2、BIM的特性:―般具有以下特征:(1)模型的3D参数化:3D参数化设计是有别于传统AutoCAD等二维设计方法的一种全新的设计方法,是一种可以使用各种工程参数来创建、驱动三维建筑模型,并可以利用三维建筑模型进行建筑性能等各种分析与模拟的设计方法。(2)模型的信息化:建筑信息模型BIM采用参数化来描述建筑单元,以墙、窗、梁、柱等建筑构件为基本对象而不是CAD中的点、线、面等几何元素,并将建筑单元的各种真实属性通过参数的形式进行模拟。(3)模型信息的完整性:除了对工程对象进行3D几何信息的描述,还描述对象的拓扑关系。更主要的是信息模型包括了完整的工程信息描述,如具体对象名称、建筑材料、结构类型等设计信息;如施工工序、施工进度、工程量、项目成本、工程质量以及人力、机械、材料等施工信息;如工程结构安全性能、安全运营管理、材料耐久性等运营养护信息。(4)遵照统一标准:为实现多种软件的信息互访。BIM数据形式必须是开放交互的,所有采用BIM技术的软件都支持国际标准组织认可的工业基础分类标准(IFC,IndustryFoundationClasses)。当BIM软件采用IFC格式进行数据输出时,其他支持该协议标准的软件就可以直接读取这些数据进行下一步的工作。(5)协同作业:BIM技术实施是提升工程行业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质量和效率的终极目标,多工种、多行业协同作业正是BIM实现该目标的重要保障工具和手段。设计协同是针对设计阶段各专业间进行文件、数据的交互、沟通等的协同工作。施工、运营协同是针对项目业主、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材料供应商、运营商等与项目相关各方,进行交互、沟通交流等的协同工作。
二、BIM技术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当前市政专业BIM设计软件常用的是Autodesk公司推出的Civil 3D软件,它作为交通、管道、水利等土木工程行业实现BIM的解决方案,如在道路设计方面,AutoCAD Civil 3D模型能够帮助交通设计专业人员简化道路设计项目各个阶段的流程。运用Civil 3D进行市政道路设计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1、地形图处理。勘测单位提供的地形图通常有两种,一种为三维地形,即地形图中的高程点的标高即为实际高程;另外一种是二维地形,即地形图中的高程点的实际高程均为0,具体高程由数字在高程点旁标注。以三维地形图为例,高程点均为带有Z坐标的图块。(1)打开图层管理器,将高程点以外的图层反向选择,然后冻结;(2)点击曲面菜单下的创建曲面命令,打开创建曲面对话框,选择相应的图层、名称和曲面类型。然后点击确定。(3)点击工具空间的曲面树形菜单,打开定义工具栏,在图形对象上点击右键,选择添加,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块。点击确定。(4)框选所有高程点,按回车键。(5)曲面创建完成,可用对象查看器查看所创建的曲面。
2、道路中心线设计。道路设计首先要确定道路中心线线位,设计人需考虑各控制因素,按照规划确定的线位进行拟合,并按照规范要求适当调整圆曲线半径、长度、缓和曲线长等曲线要素。(1)将初步确定好的道路中心线插入地形图中。(2)将道路中心线转换为多段线。(3)单击路线菜单下的从多段线创建路线,选中道路中心线。在弹出对话框中输入路线名称,选择路线样式和路线标签集,然后单击确定。
3、道路纵断面设计。目前国内常用的道路设计软件的纵断面设计功能,基本流程为先编制原地面线文件,然后生成原地面线,再在生成的原地面线上绘制拉坡线,并调整拉坡线直至满足设计要求为止。然后将拉坡线储存为竖曲线设计文件,再调用原地面线文件、竖曲线文件生成最终的道路纵断面设计图。Civil 3D采用三维地形为设计的基本资料,地面线可以直接通过“从曲面创建纵断面”命令生成。且道路中心线修改之后,地面线会自动更新,节省了设计时间和精力。使用“按布局创建纵断面”可进行拉坡线设计。设计纵断面绘制完成后,查看自动生成的竖曲线要素和坡度、坡长等指标,如发现不满足规范,则点击编辑纵断面形状命令,在弹出的子工具条中,点击纵断面布局参数命令,打开布局对话框。然后点取边坡点,在布局对话框中修改边坡点里程桩号、边坡点标高、竖曲线半径、坡度、坡长等参数。
4、道路横断面设计。在Civil 3D即为创建道路装配的过程,为了能够精确反应道路模型,需综合考虑,选用合适的部件来组合装配。(1)点击道路下拉菜单,单击创建装配命令,在弹出对话框中输入装配名称,然后单击确定。(2)在屏幕任意位置单击鼠标,将插入一个中部带有圆形标记的竖线,这条竖线即是装配的基准线,也即道路中心线。(3)调出道路菜单下的“部件工具板选项板”,利用程序自带的部件完成装配。(4)先装配出标准横断面,再根据以后的设计需要添加其余装配,由于Civil 3D具有动态关联特性,对道路制定了不同的装配或者修改了装配部件的参数后,道路模型可以快速、即时更新。
5、道路建模。点击道路下拉菜单,单击创建道路命令,按照提示选择路线、纵断面和标准横断面装配。在弹出对话框中,根据道路宽度的变化创建相应的区域,并为道路组件指定相应的逻辑目标。
结束语
在市政道路设计手段飞速发展的今天,BIM技术逐渐显示出高效、快速、准确、直观的优点,目前已经涵盖了从项目前期、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在市政道路设计全过程,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印明.市政工程设计中BIM技术的发展前景[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
简述了委内瑞拉北部平原铁路EPC项目的概况,分析了本项目设计与国内铁路项目设计的差异,指出了本项目的设计特点。并结合该项目设计的实践经验和项目总承包的实际,阐述了为完成本项目的设计对现场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和设计优化对策。
关键词:委铁EPC项目 设计特点 设计优化对策
一、项目简介
委内瑞拉Tinaco―Anaco铁路项目是中国中铁与委内瑞拉国家铁路局(IFE)签订的EPC项目,由中国中铁作为总承包商负责承建,合同总额75亿美元,工作范围包括设计、施工、设备采购及安装、运营及维护培训等(即交钥匙工程),总工期40个月。其中,由中铁二院全面承担项目的勘察设计工作。Tinaco―Anaco铁路是迄今为止委内瑞拉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铁路项目,也是中国高速铁路技术输出的第一个大型EPC项目。项目运作成功与否对中委两国的合作、对中国高铁技术能否成功走向世界都有很大的影响。
Tinaco―Anaco段铁路是委内瑞拉规划铁路网中北部平原铁路系统的中间的一段,为速度目标值220Km/h的客货共线电气化铁路。线路位于委内瑞拉北部平原地区,跨越4个州,全长约470km,沿线设有10座客运车站,3座货运站。全线无隧道工程,共有桥梁66座,桥梁总长13113m。
委内瑞拉北部平原铁路EPC项目的设计特点分析
1、项目的投资组成造成设计优化压力大
该项目合同承包总金额为75亿美元(含12%增值税),国内价1.05亿元(RMB)/km,这个投资若扣除税收约为9000万元(RMB)/km,好象这种铁路地形很平坦,工程简单设计应无大问题。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其投资组成还包括了以下部分:
①合同中并无拆迁和迁改的费用,但在实际操作中,此项费用由中国中铁负责,委方只负责相关协调工作。
②相关铁路配套工程。(如引入车站的市政道路等工程)
③外电的配套工程。在国内外电配套工程由当地市政负责,外电工程也由电力公司配套实施,而且投资也不计入工程总投资。
④项目的技术培训等。
从以上项目费用构成中分析可以看出项目的投资控制并不乐观,且存在一定的风险;为达到盈利目的,在项目设计各个阶段必须全方位的进行设计优化,在满足合同和技术要求,确保工程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创造性的开展设计和设计优化,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和工程投资。
2、项目勘察设计的工作强度大
根据委国法律项目工程开工建设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①设计三个阶段(概念设计、初步设计、详细设计)。
②地籍调查(初步和详细两个阶段)。
③环境评价(三个阶段:环境条例和环境意向书、环境与社会文化影响报告、环境特殊影响研究报告)。
以为三个工作完成后方可施工。地籍调查工作由中国中铁委托当地外协完成,但中铁二院承担了设计、环评工作。其中现场设计工作由于受出图格式,工程设计软件、规范应用和设计文件翻译等因素控制,效率不到国内设计的二分之一,同时还要面临着复杂的审批程序和大量的出图工作。由于当地法律规定对环评审查尤为重视和严格,且环评需要紧跟着设计工作的步骤,造成环评工作是国内工作的3倍以上,而且还需要当地设计公司的协助,设计段落划分的越多,环评工作量越大。
而测绘和地质钻探外业工作受当地法律和治安的影响严重,需要大量的审批手续和保安工作,效率低下。
3、设计工作的国内外配合要十分紧密
仅依靠现场设计组同志来完成所承担的勘察设计和环评工作几乎是不可能满足项目的工期需要和优化目标,还必须依靠大量国内各单位、各专业的大力支持与主动配合,本项目在中铁二院勘察设计史上第一次成立了双配制总体组。各级技术审查、生产调度计划必须全面跟进现场的设计需要,满足和适应计划目标的要求,从而满足设计工期、设计优化和现场施工要求。
三、对完成此类项目设计工作对设计人员的素质要求
我集团公司原来承担的铁路勘察设计项目多以国内为主,有较为完善和成熟的生产管理体制和工作流程,而此次大规模的开展海外项目的勘察设计,尚属第一次,这种变化对工程勘察设计技术人员的要求也有了如下新的要求:
①有很好的适应能力
与国内现场出差不同,要求技术人员能较快的适应当地的气候、饮食和风土人情,能较快的承担现场工作的角色,尽快的了解现场工作的程序和方法,人员轮换不宜过于频繁,且要做好长期现场坚持的各种准备。
②有较好的外语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现场的语言沟通基本上西班牙语和英语为主,现场的图纸文件也以这两种语言为主,现场虽然有翻译工作组,但受翻译人数和翻译专业所限,为使设计工作效率提高,要求现场技术人员应具备一定的英语和西语沟通能力,且能较好的掌握这两种语言的技术资料和文件。
当地对铁路建设项目设计理念、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都与国内项目有所不同,现场技术人员要在工作中尽快了解、学习并掌握这些差异,才能更有效推进现场设计工作。
③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
现场技术人员需要沟通和协调的部门和组织见下图示。
从上图可知,以现场技术人员为中心,形成多对象的沟通协调工作方式,这就要求现场技术人员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保证沟通的通畅和信息的快速传达,从而有效推进设计任务的开展。
④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海外项目设计工作中,现场设计人员首先代表的是中国人的形象,再次代表的是中国中铁和中铁二院的形象,在任何时间和场合,现场技术人员都要以维护这两种形象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树立中国工程师的良好专业形象。这种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建立是中国中铁和中铁二院实施“走出去”的海外战略布置的必然要求。
本项目设计流程及设计优化对策
1、本项目设计工作流程见下图所示。
2、设计优化对策
①虽然本项目地形起伏较小,工程地质条件相对简单,但由于委国的自然条件的特殊性和与国内铁路项目的差异。设计需要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和工作方法,针对当地的工程条件和地质条件的不同、标准的适应和国情的不同、施工条件和工艺、设备和材料采购进行大量卓有成效的设计优化工作。如经过对全线系统的优化,充分利用技术标准,将全线的桥梁比重由概念设计的10%降至详细设计阶段的2.8%。
②加强国内设计、审查和计划管理以及国内外两个设计组的衔接,是保证项目设计的进展和设计优化的关键和重点。国内设计和审查可为现场提供大量和宝贵技术支撑,现场必须紧密与国内配合和协调,充分利用国内高端智力资源。
③在本项目的设计中,前期设计优化尤为重要,要有理有据让委方充分相信我们所设计项目的定位和真实需求,进行充分的实地考察和调研工作,掌握当地的水文和地质特征;在前期设计工作中要充分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对环境保护和三电迁改技术要求,充分减少设计变更内容和范围,合理规避设计风险。
参考文献:
[1] 訾士雄. 铁路设计企业EPC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M] . 山西建筑,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