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国语学习计划优选九篇

时间:2022-03-07 22:35:1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国语学习计划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国语学习计划

第1篇

一、聆听专家讲座,从中受益

多位教育名家的讲座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给我们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我们饱享了高规格的“文化大餐”。

如:张万化的专题讲座《让学生快乐有效地习作》,让我走出了总以为农村孩子没什么可写之处的误区,明白了习作要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应当把作文教学融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把他们特有的游戏生活、身边的校园、家庭和社会生活等变成习作的丰富源泉。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生活,用笔去记录生活,使他们从中品尝到生活和作文的乐趣。只有追求儿童的需求,营造儿童学习的兴趣,体验到作文的成功,才能铸就小学生作文的辉煌。

又如:沈大安专家在讲解《农村小学怎样开展综合性学习》时提到“农村学校没有的资源可采用替代品”这个问题,教给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替代方法。如:没有书法家的字可供展览可以展览老师和同学的字;没有电脑不能上网搜集信息可以看电视,听广播;没钱买贺卡可能自己用纸画还比买的有个性等。专家的精辟讲解,名师的精彩课堂,都给了我深深的感悟。

二、与学员互动,从中进步

在每一次的交流研讨中,我们都会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体会。每一个话题都会引发小组成员的热议,每天都有不小的收获。在交流中大家各抒己见,使我有了更宽阔的视野,掌握更高的教学技能。因此研讨交流充实了我,让我获得了进步。我将把自己学到的、感悟到的应用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使教学效果更上新台阶。

三、享受教育,收获快乐

第2篇

[关键词]预处理 机械过滤器 反洗

[中图分类号] Q938.1+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4-240-1

通辽热电水处理采用的是地下深井水,其中水中含盐量持中,约300―500mg/L,主要以重碳酸盐形式存在,根据锅炉压力等级设计为一级除盐系统,系统流程为:原水―机械过滤器―氢离子交换器―除碳器―阴离子交换器。在这一流程中仅有机械过滤器,对铁和有机物有截留作用,但出口铁离子在运行良好的情况下,也在50微克/升左右,运行不好的情况下,铁离子有时高达100微克/升左右。所以,过滤器运行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阴阳离子交换器的周期制水量。预处理现有6台60t/h石英砂机械过滤器,每周反洗两次,周二和周五各一次。

1机械过滤器反洗方法

1.1先进行空气擦洗,然后再用水单独反洗

关闭1-6号过滤器出入口门,开启空气门;按转机启动要求启动空压机,憋压到0.5-0.6MPa时,开启过滤器反洗排污门,开启压缩空气入口门,进行擦洗2分钟后,停止空压机运行,关闭压缩空气入口门及反洗排污门;鉴于反洗水泵的出力效果,每两台一组进行反洗。反洗1-2号机械过滤器:开1-2号过滤器正洗排污门,空气门,将水排空后关闭排污门;开1-2过滤器的反洗水入口门,启动反洗水泵,开启泵出口门,待过滤器空气门流水后,开启过滤器反洗排污门,关闭空气门;待反洗20分钟左右排水透明后,关闭过滤器反洗水入口门,排污门;开启过滤器入口水门,空气门,待空气门流水后,开启正洗排污门, 关闭空气门,正洗5分钟左右。待排水清澈透明后,关闭正洗排污门,停止反洗水泵运行, 开启过滤器出口水门,投入运行或备用;按上述程序依次反洗3―6号过滤器。

1.2先用水带气进行反洗,然后再用水单独正洗

开1-2号过滤器正洗排污门,空气门,将水排空后关闭排污门;按转机启动要求启动空压机,憋压到0.5-0.6MPa时;开1-2过滤器的反洗水入口门,启动反洗水泵,开启泵出口门,待过滤器空气门流水后,开启过滤器反洗排污门,关闭空气门;开启压缩空气入口门,带空气反洗。待反洗10-15分钟排水透明后,关闭压缩空气入口门,关闭过滤器反洗水入口门,排污门。开启过滤器入口水门,空气门,待空气门流水后,开启正洗排污门,关闭空气门,正洗5分钟左右。待排水清澈透明后,关闭正洗排污门,停止反洗水泵运行, 开启过滤器出口水门,投入运行或备用。按上述程序依次反洗3―6号过滤器。

1.3先进行空气擦洗,然后水带气反洗,最后再单独用水正洗

按方法一进行空气擦洗操作,然后在不停止空压机运行的情况下,按方法二进行反洗,但反洗时间可以缩短到5-10分钟。

2反洗过程中原理分析

2.1压缩空气的作用

压缩空气的加入增大了滤料表面的剪力,从而使得通常水冲洗时不易剥落的污物在气泡急剧上升的高剪力下得以剥落,从而提高了反冲洗效果 。气泡在滤层中运动产生混合后,可使滤料的颗粒不断涡旋扩散,促进了滤层颗粒循环混合,由此得到一个级配较均匀的混合滤层,其孔隙率高于级配滤料的分级滤层,改善了过滤性能,从而提高了滤层的截污能力。气泡在颗粒滤料中爆破,使得滤料颗粒间的碰撞磨擦加剧,在水冲洗时,对滤料颗粒表面的剪切作用也得以充分发挥,加强了水冲清污的效能,减少了水冲洗时滤料颗粒间的相互接触的阻力,使水冲洗强度大大降低,从而节省冲洗的能耗。

2.2过滤器反洗原理分析

单独用空气擦洗时,石英石滤层不膨胀,滤层吸附杂质的去除,主要靠气泡上升时对滤料颗粒产生摩擦作用和气泡带动下滤料之间的相互碰撞作用;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对滤层扰动作用逐渐增大,对截污量较大的表层滤料扰动尤大。此阶段截留在滤层中的杂质从滤料颗粒上脱落。

气水同时反冲洗时,滤层微膨胀,污泥从滤料颗粒上脱落是水流剪切,摩擦作用,空气剪切综合作用的结果。与单独水反冲洗方式相比,由于增加了空气对滤料颗粒的剪切,摩擦作用,同时空气的加入又强化了水流剪切,摩擦作用和滤料颗粒间碰撞,故在较小水反冲洗强度下即可达到很好的反洗效果。此阶段杂质从滤料层去除。

最后采用水正洗,其作用为:首先,将从滤层中去除的杂质排出,用清水层置换废水层;其次,将残留在滤床中的空气排出。

3周期调整试验及结果

根据设备情况,在每次反洗时,采用下列方式进行反洗过滤器:1,2号过滤器采用第一种方法反洗,3、4号过滤器采用第二种方法反洗,5、6号过滤器采用第三种方法反洗。经过两个周期统计,反洗情况如下:

4确定反洗方案

4.1方案确定

由试验结果得出,机械过滤器的反洗采用先进行空气擦洗,然后水带气反洗,最后再单独用水正洗。反洗周期由一周两次延长为一周一次。

4.2注意事项

过滤器通过较长时间的运行后,其出水品质仍会恶化,使过滤器的运行周期缩短, 即使增加反洗次数或强度也难除掉铁和有机物的污染, 所以运行一些周期后,得采取用盐酸或硫酸酸洗滤料的方法加以消除。

5节水效益

由于方法三使得反洗效果大大增强,所以,反洗周期延长至一周一次,通过机械过滤器反洗方法的与反洗周期的调整,在保证预处理出水水质合格的前提下,节约了大量的反洗用水。单台过滤器反洗周期由一周两次到一周一次,年反洗次数由104次降为52次,机械过滤器选择方法三进行反洗,每台过滤器每次反洗水量由60t降低到30t,则预处理6台机械过滤器一年节水量为60×6×104-30×6×52=28080(t)。

6总结

通过此次调整使我们认识到,在工作中不能按部就班,照搬规程,必须在了解设备、材料性质、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探索试验,找到符合自己实际的工作方式,才能更好地为生产服务。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国际化 本土化 音乐教育

随着全球性的经济、科技和文化一体化不断发展,国际间音乐教育的交流也在不断增加,音乐教育工作者对音乐教育有着新的思考和探究,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也随之不断加深。人才的培养关乎国家命运,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一、国内外音乐教育发展情况

20 世纪 80 年代起,各国相继进行着教育改革,美、英、法、日等国相继出台了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大纲。这些新出台的课程教学大纲在课程理念与教学观念方面发生了质的转变。比如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自身的发展能力成为重点。音乐教育在此次教学改革过程中成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音乐教育国际化”反映出国际音乐教育理念及世界音乐教育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国际音乐教育学会在音乐教育方面,始终坚持音乐教育绝不单纯意味着知识与技能的训练,音乐教育是全人的教育、是素质的教育的观点,力求在音乐氛围熏陶中开发个体潜能,逐步升华人们对事物感情的感知能力。不论学习者个人条件的好坏,只要求他们在音乐欣赏中能够扩散音乐思维,激发音乐灵感,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国际音乐组织尽可能使音乐教育优化,并使之适合于所有学习者,为其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在国际音乐教育组织的带动下,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在得到发展的同时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一元论”在我国仍被很多音乐教育者采用,他们迷恋西方音乐体系,坚持欧洲古典音乐,一味推崇“七声音阶”等。这与国际音乐教育推行的多元文化理念背道而驰。二是很多音乐教育者对我国传统音乐课程的重视远远不够,各种音乐教学活动仍以欧洲音乐理论为中心。三是音乐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没有真正做到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移,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我国音乐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词典》对“教育国际化”进行了定义:“‘教育国际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间相互交流、研讨、协作,解决教育上共同问题的发展趋势。”①“学者们普遍认为‘教育国际化’实为一种教育行为,是不可逆的发展趋势与发展过程,它体现国际共同目标与教育理念。音乐教育是以音乐为内容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是人类自身发展的产物,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②“音乐教育国际化”主要目的是与国际音乐教育接轨,学习国际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从而提高自身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音乐教育本土化”,一方面可以理解为由西方传来的音乐教育理念在本土被吸收和接纳,另一方面可以理解为我国传统音乐教育理念在固有的文化传统下自我延续的发展过程。将国外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引进的国际化过程,实际上就是将国外音乐教育理念吸收、消化的本土化过程。

目前,我国音乐教育界正逐步与国际化音乐教育接轨,然而在积极发展的背后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国际化音乐教育如何与本土化音乐教育做到平衡发展等。我国音乐教育国际化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让“音乐教育国际化”与“音乐教育本土化”相结合。“音乐教育本土化”需要从本土实际出发,可以采用西方先进理念进行学习,要注意的是传统音乐文化固有的特质不能因为学习西方先进的理念而被抛弃,应是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任何一种音乐教育理念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必须坚持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结合,在实现音乐教育本土化的同时追赶国际音乐教育的脚步。

三、国际化背景下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对策

迄今为止,我国并未形成一套完整的音乐教育体系,青少年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对中国传统音乐了解甚少,加之以往的音乐教育大多盲目追随西方,轻视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导致中国传统音乐没有得到系统的传承与发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音乐教育若没有添加本土文化,就无法谈及与世界音乐教育接轨,因此重视加强学生对传统音乐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传统音乐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一套完整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上,应当重视对传统音乐资料的收集和梳理,并对收集到的传统音乐资料进行系统化处理,确保资料的客观性与准确性。

我国疆域辽阔,56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民族音乐更是具有独一无二的特色,我国的音乐文化遗产不容小觑,这将成为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文化取向,我们应当有足够的信心建构我国音乐教育的文化,形成我国特有的多元性文化特征。

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应重视学习世界音乐理念,世界音乐教育的多元化强调了世界上不同文化的存在,我们不应局限于欧洲音乐文化中心论的价值观,而是要放眼世界,重视与国际间的交流。此外,建立一支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十分重要,目前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仍存在着注重专业技能课的训练,忽视民族传统音乐理论课的情况。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音乐教育有了一定的创新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还存在许多不足,还需要音乐教育工作者付出更多努力。随着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未来的音乐教育将会多角度、多领域的发展,实现“以人为本”的目标,从而促进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注释:

①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上)[S].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751.//邻志辉.教育全球化中国的视点与问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8.

②曹理,何工.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吴斌,金亚文.音乐课程改革的意义及其背景[J].中国音乐教育, 2002(4).

第4篇

一、汉语言文学的产业化

任何一种文化想要得到广泛的传播和长足的发展必定要经历产业化的道路。依照汉语言文学自身的特点我认为可将其分成几个部分分别处理。古汉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也是汉语言文学最为丰富的素材宝库,由古汉语所支撑的中国“国学”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但是,由于近代白话文的兴起,现代青少年对于深入学习研究古汉语和国学的耐心正逐步丧失。汉语言文学的产业化应该与汉语支撑并由汉语表达的中国的价值观理念结合在一起,而不应该是由汉语描绘出的其他文化的内容。

由此可见,技术上的以及其他一些方面的手段是非常必要的,这是汉语言文学产业化在硬件上的要求。

二、汉语言文学的国际化

要实现汉语言文学的国际化,首先要实现汉语的国际化,让汉语逐渐成为一种被认可并被广泛接受的语言。在这点上对外汉语教学则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要实现汉语言文学的国际化必须建立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进行国际化。这就需要各方面人力、物力、财力的大力支持。

最后,汉语言文学要渗透到的是世界各国,不应该急功近利只盯住拥有文化话语权的欧美各国。诺贝尔文学奖不一定是一国文化获得国际认可的唯—途径,只要拥有足够多的国际广泛认可,汉语言文学完全可以建立以自己为核心的诺贝尔文学奖。

三、走产业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脱离了产业化谈国际化和脱离了国际化谈产业化都是片面的,国际化与产业化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因此,走将产业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才能够更好促进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第5篇

(赤峰学院 大学外语教学部,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当前英语教学体制现状进行解析.客观上来看,教学管理体制渐成体系,但是,“精英”式英语人才缺乏、科学化教学水平相对较弱.基于上述研究,文章将基于英语教学机制角度,分析当前英语教学体制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而对深化英语教学体制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英语教学;体制改革;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224-02

现阶段,我国英语通识化、专业化教学已逐步由学院单一教学转向社会教学机构与院校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并出台了适应于教学机构制改革需要的学生管理制度及转学制度,教学机构运作日趋规范化.然而,在体制改革略显成效的同时,参与英语学习的个体渐进增多,我国英语资源的人均日益萎缩,培养的人才输出性能力相对不高,英语培养金字塔的下部处于被掏空之窘境,中国英语面临着体制与需求上的矛盾,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英语教学体制改革,已势在必行.

1 我国英语教学体制现状

1.1 教学管理体制渐成体系

自改革开放起,我国英语机制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而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尤其是市场经济理论在我国的建立,逐步推动我国英语教学体制迈上社会化、产业化发展道路,同时也有效激发了社会各领域及社会群体学习群体的主动性.1987年,国家体委在《关于英语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拟定了放权搞活为主导的改革思想,我国英语教学体制改革已略见成效.表现为下列几个方面:首先,英语协会实体化改革正式推开,并逐渐形成了中国英语特色的协会制.其次,教学机构制改革取得可观进展,专业组与业余组英语竞赛相继举办,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英语学习与促进在我国已形成了较大规模.

1.2 “高端”英语人才的培养经费缺乏

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主要是通过英语院校、师范类院校与业余培训机构来培养各个阶段的英语学生后备人才.在我国经济体制不断转轨的形势下,“国家教育体制”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市场经济给教育经费所带来的冲击.随着英语培养机构、学习群体的不断增加,政府财政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在“国际战略”与“文化交流战略”的影响下,不少省市为筹集更多的物力、财力,相继砍掉了投入较高、人才产出量少的精英式英语培训项目,使通识化英语培养与学习达到常态化,来缓解社会个体对英语通用工具性的需求.

1.3 我国英语科学化教学水平较弱

英语科学化教学水平的高低,往往是由教师自身科研意识及能力来决定.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与科学教学挂钩.很多经验丰富的教师,均拥有较强的科研意识,他们通常是亲身参与,主动通过或借助科研人员提供帮助.相应地,有些教师在科研能力、精力及对新事物的接受上相对更差,甚至存在经验主义的错误思想,无法从整体上考虑英语运动未来的发展问题.通过访谈,专家们纷纷表示,在我国,“学院派”与“实践派”英语教学员之间缺乏有效交流,整个教学处于研者不教、教者不研的状态中,这是导致我国英语科学化教学水平偏低的根本原因.

2 推进我国英语教学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2.1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英语主要采取“集权式”管理方法,由政府行政部门直接监管.国家对英语教学管理过于强硬,社会办英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被大大降低.尽管当前英语运动已逐步迈向市场,不过传统观念仍占重要地位,教学机构的管理权、产权等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我国英语教学体制应适时进行改革,要将原来的院校集权式管理权利下放,让英语教学走向市场.英语教学管理机构应从思想、行动上做出调整,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英语教学,充分发挥社会办英语的积极性.

2.2 “精英”式社会英语人才培养体制还没理顺

我国英语“精英式”人才相对较少,缺乏雄厚的群众基础.在计划经济时代,英语人才基本是根据从英语专业院校,到各级教学单位再到社会各类机构的培养模式下培养.在改革浪潮的影响下,某些地方由于自身经济条件限制,没有能力进行社会英语培训机构的建设,这就导致原本不完善的英语“高端”后备人才队伍更为缺乏.学校英语未能同社会英语培训进行协同,某些地方在过去的英语只限于个体在学校中进行,很多青少年或爱好英语的群众在离开校园后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场所.正因为群众对英语认知能力薄弱,英语学科未得到普及,使得我国英语新生代“高端”人才的产出处于后继乏人的窘态,对国家英语层面上与国际英语交流上造成较大的压力.

2.3 推动我国英语教学科学化发展的需要

当代世界英语运动的主流发展趋势为: 英语应用规模化,英语专业分化水平高, 位置不清晰,词汇更新转换速度快,强调在专业领域转换,作为各种语言的媒介,英语成为工具化的的产物,从院校专业机构的产生到社会需求的转向越发的迅速,世界英语运动正迈向职业化、规模化发展道路.现阶段,我国英语水平处于上升的阶段,且面临着各种难题与挑战,不过也有各种机遇.为此,我国英语管理人员、学生及教师应适时转变观念,逐步深化管理教学与竞赛体制改革,走职业化道路, 共创职业英语与非职业英语和谐发展的格局;要进一步扩大英语人数,强化青少年教学与学习,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抓好教学,推动英语事业快步向前发展.

3 我国英语教学体制改革的基本策略

3.1 注重理念创新,理顺社会教学机构的功用

英语教学应转变传统的被动性教学观念,切实突出英语教学机构的服务和指导作用.我国英语改革处于起步阶段,可谓机遇与挑战共存.要逐步提升我国英语运动的整体水平,就应坚持走社会化、职业化发展道路,要通过英语市场予以实现.改革应以转变观念为基础,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正确指导,将市场经济与英语社会化发展的规律作为行为准绳,切实转变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实现英语社会个体水平全面提升、英语产业和谐发展的基本目标.与此同时,应重视资产和行政管理,政府应搞好宏观调控,逐步放开对教学机构具体事务的干预;要完善法律章程及相关法规,实现对教学机构的管理规范化、经营科学化,为职业英语教学机构提供和谐的外部环境.

3.2 改革当前教学体制,通过职业化培养人才

教学体制改革应以教学与竞赛相结合为先导,注重职业英语教学机构的自身建设;要加大院校教学与社会英语教学建设力度,推动英语改革健康有序地进行.现阶段,英语竞赛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个体职业化英语学习化需求持续增高,国际贸易非职业英语也极为踊跃,教学机构可以运用各自的优势,吸纳大批英语学习者,拓宽英语需求个体的的培养途径,同时也推动职业英语走上职业化发展道路,促进这种职业英语与非职业英语的发展格局已逐步形成.

3.3 教学培训机构初应显多元化

当下,经济体制处于转型期,我国各类性质的英语教学机构组织得以建立.教学机构大体包含下列2种组成形式:(1)由教学院校与企业合办;(2)企业独资进行赞助.合办型教学机构主要是专业院校教学制转变为教学机构辅助形成的产物,但是,应进一步进行双方合作前产权问题的处理,且未形成相应的条文规定,因而在运作中容易出现责任、利益等多重矛盾.众所周知,企业独资教学机构作为一种经营实体,其拥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企业掌控了产权、管理权等权限,并根据现代企业的经营模式来管理教学机构.所以,责任、权利等方面矛盾客观上是存在的.从当前我国各教学机构的机构设置状况来看,可以从以下入手,教学机构均设置具体大纲与教学详细规则,使教学机构领导层形成强烈的英语职业化意识;加速教学机构运作实现市场化,且强化部分项目开发;明确的法律观念,促进培育英语市场和发展英语培训与教育产业.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电化教学;外语;学习

随着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化教学的应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借助信息技术的助学优势扩大外语教学的影响,全面提高外语教学的效益。目前,很多专家学者对外语电化教学持有一定的争议,有的专家学者认为应该以计算机技术为主展开教学计划,有的专家学者认为应该以教学为主运用计算机技术。以前的外语教学将教学重点放在语言形式的准确应用,运用熟能生巧的教学理念,在长期实行的过程中发现机械联系语言对于日常交际没有太大的用处。外语语言的学习需要结合具体情境,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能力,遵循“学伴用随”的教学理念,选择有效的电话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 外语电化教学的概念

在外语教学过程中使用现代化设备、器材,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对信息的储存、传输、调节,完成教学任务。

外语电化教学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应用,分别是语言教学和媒体应用。首先外语电化教学牵涉的是电教手段与语言教学之间的关系,充分意识到人的认知与思维是一个直观到抽象,再从抽象到直观的过程,外语电化教学的优势在于将抽象的材料形象化,通过情境、声音、画面来强化学习和记忆的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缩短教学时间,提高单位时间内教学的效益。

2 外语电化教学促进语言学习的机理

2.1 补缺假说的发展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离不开语境的学习,在脱离语境的情况下,外语形式有可能会与母语语境知识产生错配,导致母语迁移的现象发生。在补缺假说的指导下,在外语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教授语言形式,还要结合具体语境,语境是保证语言学以致用的先决条件,补缺假说强调了语境对外语小学的重要性,研究如何运用教学技术实现外语教学的语境化。

2.2 语境实现的功能

语境在外语教学中指的是具体的情境,语境知识指的是大脑里面的情境知识或者通过以知识链的形式进行储存,补充外部情境的体验。外语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异,语言的基础是语言学习的背景,语言是在人们交际过程中的工具,语言学习与人际交往与情感体验有关,脱离人际交往与具体情境的应试教学无法让单子、短语、句型学以致用,情境是激发人们使用语言的功能。在情境的基础上,还有其他因素影响外语的学习,包括生理、心理等因素,这些因素会对外语学习效果直接造成影响,决定了外语学习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出来,所谓学相伴用相随描述的就是这个意思,学伴相随理论是对补缺假说的进一步延伸,使原则更具适用性。外语电化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外语学习提供适合的语言环境,使学相伴得到发挥更好的优势,有利于外语输出,保证外语教学学以致用的效果。综上可得,外语电化教学促进语言学习的机理在于学伴用随的原则,对教学效果具有影响的因素包括外部环境、时间、空间等,在学和用过程中出现的变量,都可以归属于语境当中。

影视等电化教学手段又具有语言,画面,音响三结合的特点,能使声音和形象相结合,语言和情景相结合,视觉冲击力,和听觉感染力相结合可以把社会带进课堂,学生既可以看到形象的动作,姿态,表情,又能听到纯正的现场语言交际,有身临其境之感,使学生置身于外语环境之中,能轻松地进入那种语言活动的现实情景,而这种真情实感又是为语言使用者所特有的。

在《走进美国》的英语教材中,与一般的情境对话教材存在差异,它是以电视影集的形式呈现的,这个故事围绕一个美国三代人的家庭生活展开,他们的家庭生活朴实自然,通过日常生活介绍了自身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也体现了跨文化交流的特征,学生可以通过影集的学习,学到具有本土气息的美式英语。这套教材还运用了交际教学法,在日常交流沟通中,解决普通教学中无法解决的难题,刺激大脑形成相应的知识链,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影视中的语言材料贴近日常生活,十分生动有趣,学习之后可以直接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是丰富的语言素材。

2.3 有利于提高使用的精确度

外语学习与母语学习存在一定的差异,母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言存储量,在学生使用语言过程中,母语属于优先使用状态,如果在学习外语过程中,母语情境没有得到抑制,外语系统处于相对弱势的情况下,会在学习体系中影响学习效果。正面输入的学习是提高外语水平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增强外语的强势系统,减少母语对其产生的干扰,母语迁移会对外语学习起很大的干扰作用,在学伴用随的思想指导下,纠错教育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学习过程中强化正确的用法,为电化教学提供多元化的语境信息。在外语教学过程中,采用适当的电化手段,创造恰当的语境因子,优化语言结构,完善学生使用外语的体系,消除母语体系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带来的干扰,有利于展开外语教学。

2.4 外语电化教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运用电化教学促进言语学习具有一定的优势,教师在运用电化教学的同时,要注意它的局限性,通过加深对局限性的认识,可以更加恰当地运用电化教学。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学生需要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体验语言的使用,这对电化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由于电化教学的机理重点在于学伴向随原则,在交流互动中展开学习,加速学习外语。音箱、文字都能提供外语教学的具体语境,各种方式存在其利弊,对于初学者来说,采用视频进行教学的效果比较好,而随着外语水平的提高,学生对文字的依赖逐渐增大,相对来说视频包含的信息量较少。从这点可以看出,任何教学形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对教学方案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互相进行补充,扬长避短。

3 应用外语电化教学取得的成效

3.1 建立多元化的教学形式

外语电化教学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视频、音频、说唱、游戏等形式,以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创造学生适合学习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将学习内容转化为输出,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预感,为学生提供尽快消化吸收语言的机会。在课堂上,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摒弃了传统外语教学模式下以教师为主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高外语基本技能创造优越的条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置问答、集中讨论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互帮互助,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运用外语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促进学生外语知识更新,完善学生构建外语知识的系统,促进学生应用外语的思维能力,提高应用外语进行人际交流的需要,丰富其外语背景知识,以适应新的交际需要。

3.2 创造更好的教学条件

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以及新型的教学手段,外语电化教学可以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也为从事这项工作的相关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让他们在新工作中不断挑战自我、提升自我,提高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可能,拓展科研革新教育的视野,拓展教学思路。开展电化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人机的和谐,如何保证人与机的配合达到最优的效果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电化教学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

第7篇

[关键字]会计学科;教学体系;国际化人才;培养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和外资企业的纷纷涌入,不仅加大了国际化人才的需求量,而且提供了高等教育国际化改革和发展的动力。经济全球化浪潮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典型表现就是全球化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选择,高校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结构。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和竞争,其内容包括各种教育资源,如观念、课程、人员、技术、信息等的跨国界流动,其目的是培养具有理解国际事务、能有效生活和工作在多样化世界的具有各种技能的、面向世界的国际化人才。随着国际经济活动联系日益紧密,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强,会计专业教育国际化也呈现出新的特征和发展势头,旨在培养具有“全球意识”的国际会计人。只有通过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才可以培养出与国际紧密联系的实用型人才。因此,本文在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高校会计学科教学体系改革研究”的支持下,展开了关于会计学科教学体系改革与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研究。

1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现状

国际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将国际化合作办学视为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现状。由于国际化合作办学发展历程较短,目前国内外系统研究成果并不丰富。

1.1 国外研究现状。国际上对跨国高等教育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方面,以WTO的教育服务贸易为背景,把跨国高等教育作为商业存在形式加以论述,如"Trade in Higher Education Services:The Implications of GATs"(Jane Knight,2002),"Trade in Educational Services:A European perspective"(Spreek vcersie,2002)等;另一方面,对跨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以及建立国际学历、学位证书互认框架等方面的研究,如"Introduction to the Theme of Transnational Education"(Sergio Machado dos Santos,2000),"Quality Assurance Implica-tions of New Forms of Higher Education"(Robin Middle hurst,2001)等。

简而言之,国外对跨国高等教育的研究主要为宏观性研究,主题涉及跨国高等教育的产生背景、意义、概念界定、类型及其在教育服务贸易中的地位等。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研究主题逐步呈现专题化,对跨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证书认证等课题的关注力度越来越大。大部分研究者从输出跨国高等教育较成功的发达国家的角度进行研究,而从输入国角度进行的研究并不多见。

1.2 国内研究现状。尽管国际化人才培养是非常热门的实践话题,但目前尚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

我国高等学校会计人才培养的一个严重缺陷是知识面过窄,学科结构单一,培养的人才知识面窄。在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又日益明显。对于会计人员来讲,需要具有扎实的会计专业基础知识,更需要具有广博的其他专业学科的知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化要求。近年来,这种情况虽然通过拓宽专业面、实施学分制、开设选修课、推行第二学位制、主辅修制等有所转变,但这些改革措施尚远未到位,学生在学习上还受到很大限制,在所培养的会计人才知识面狭窄的问题上,并未取得根本性的突破。

从学校实践来看,高等教育国际化开始向院校主导型转变。各高院制定相应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将国际化纳入教学和研究等整体办学过程之中,国际化成为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院校提高办学质量和研究水平,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手段。而会计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国际化的缩影和表现。通过国际化办学体制,采用ACCA考证和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等办学形式,从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师资培训、教学方法、质量控制等方面学习到先进的办学经验,经过消化、吸收,提高办学水平和管理能力,进而创造出有学校特色的办学理念、管理体制和方法。

受教育对外开放和职业技能鉴定发展的推动,国外会计专业资格证书在我国开始流行。国际劳动力市场需要有国际交往能力和懂国际准则的国际化人才。我国加入WTO后,急需跨国界、跨地域、跨民族、跨经济、跨文化、跨学科的涉外型、复合型的会计国际化人才。

总之,国内关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研究显得比较宽泛,但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动力机制、跨国高等教育的国际比较及其盈利性特点、办学模式、办学体制的改革以及国内总体情况的分类、归纳等研究尚需进行开创性研究。

2 高校会计学科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措施

会计是一种商业标准化语言。会计学科国际化人才,不是传统的只懂会计理论或只懂会计技术的人才,而是具有国际会计准则知识;不但拥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而且具备较好的专业技能的人才。相关高校必须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方法、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通过国际化手段,提高会计人才的全球意识、国际化观念。

2.1 会计学科教育观念的国际化。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前提是会计教育观念国际化,即从全球视角出发来认识会计教育的本质和作用,认识会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问题。一是在思想方面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主要是指为增进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理解而加强国际理解,使学生深刻理解多元文化。二是在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在国际社会中工作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具体来说,要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懂科技,通外语,会经营,善管理,具有较强的国际意识,通晓国际贸易、金融、法律知识。能够适应国外工作和生活环境。

2.2 会计课程设置的国际化。有必要探讨会计专业国际化发展的课程设置改革,强化会计学科的国际化背景,确立会计学科专业人才国际化培养目标。国际化的课程是一种为国内外学生设计的课程,在内容上趋向国际化,旨在培养学生在国际化和多元化文化的社会环境下生存的能力。课程国际化,不仅要开设关于其他国家和国际问题的课程,而且所有课程都应该体现国际观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容从以往单纯、外在的人员交流,扩大到课程国际化和跨国教育等方面。高等教育国际化

内容的扩大化表现为会计高等教育使用英语教学,开设广泛多样的国际化课程、课程国际化是实现整个会计学科高等教育国际化、提高会计学科教学和研究水平、培养会计国际型人才的主要途径。

2.3 会计教学内容的国际化。针对会计国际化办学,构建国际化的课程体系有三条主要途径,一是专门开设国际教育方面的课程,如国际会计准则等方面的课程;二是在现有教学内容中补充国外先进的会计知识;三是选用国际上的先进教材。教学内容的国际化有以下方式:①开设专门的国际教育课程;②并设注重国际主题的新课题;③在已有课程中增加一些国际方面的内容;④推进国际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的研究;⑥建立校际联系,把国外参观学习与课程联系起来。

2.4 会计职业的国际化。开设国外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培训班,例如开展ACCA、CGA、CFA等职业认证培训,为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创造条件,提供会计职业的国际化背景,鼓励并培训学生在学习年限内到国外获取一定的学分或者参加境外实习。强化会计专业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对国际会计准则的相互理解。建议中外国际化合作办学,强强联合,加强国际会计人才的交流,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全球意识、国际化观念。

2.5 学生交流的国际化。现代科技文化交流是一种双向交流,要培养出国际化人才,增进民族间的相互理解,就必须派学生到相关国家生活,去了解该国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才能够真正深入地理解对方。高等学校学生的跨国流动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标志之一。大规模的学生留学国外,不仅有助于各国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而且有利于扩展课程内容的国际广度,开展跨文化的研究与讨论。给学生提供出国学习的机会,推进国际化项目的发展和实施,促进会计教育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2.6 师资培训的国际化。教师的国际流动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核心部分,也是实现教育国际化的一条捷径。具有国际知识和经验的教师可以直接推动教学、科研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鼓励学生出国学习、教师出国授课,建立相互认可交换的学分和学位等制度。建立一支具备现代化意识和国际意识,拥有国内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知识,并掌握和了解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育技术和手段以及研究方法的师资队伍。这样使教师队伍趋于国际化,也使教育思想、观念、课程和教学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第8篇

一、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英语已经走进大学课堂,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为大学生提高自己的跨国交流提高了现实基础,四级、六级英语测试更是激励大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总的来说,我国的英语教学事业还是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目前仍有一些不足。

(一)大学英语教学忽视文化的作用

语言作为文化传承的工具,与文化的紧密联系不言而喻,不借助语言这个工具,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恐怕难以实现,没有文化作为底蕴,语言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也大大被削弱。所以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文化的重要作用,发挥文化的积极作用。目前,在我国各地的高校教学中对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仍有不足,在教学活动中不重视文化,一般的大学英语课程大多是纯理论的授课,就是为了教授英语而教授英语,通过大量的讲解语法、单词、句型以达到传授英语知识,使学生通过学业测试或专业测试的目的。在授课过程中讲师很少会涉及英语国家的人文知识,使学生在听一些与该国历史典故或者是现状有关的内容的时候一知半解,无法达到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大学英语教学缺乏跨文化的经验

英语作为语言的一种,和其他语言一样,其背后都承载着一种文化。并且是一种与汉文化截然不同的文化,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两种文化的差异,并生动形象地向同学展示出来,让同学感受到语言的魅力,那么整个教学效果可能就会事半功倍。就中国的实际情况而言,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严重缺乏跨文化教学的经验。目前从事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老师大部分没有国外留学或者是国外生活的经历和经验,大部门具有国外留学或者海外生活经历的教师大多在211及以上层次的学校。在一些的普通高校,在英语教学部门可能上至学科带头人下至普通讲师都不具备国外留学和海外生活的经历和经验。没有亲身感受过当地的文化特色,在讲课过程中就很难生动形象,让学生感同身受,这体现在教学中就是缺乏跨文化的经验。

(三)大学英语教学缺少跨文化的意识

我国对于跨文化教学的重视和理论引进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80年代,然而早在20世纪50年代欧美国家就已经开始对跨文化的交际学展开研究,到现在,欧美国家的跨文化交际学已经非常成熟。相比而言,我国的跨文化交际学可以说是起步晚、发展慢。近几年来虽然我国的跨文化交际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仍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缺乏跨文化教学的意识是造成跨文化理论无法在实际中取得良好成效的主要原因。目前,在高校中从事跨文化教学的人如凤毛麟角,少之又少。而一些从事跨文化教学的人员大多是综合院系的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缺乏跨文化教学是实情,而其原因是跨文化教学的理论与实际教学的断层。

(四)大学英语缺乏跨文化训练

在中国有一句俗话叫作“熟能生巧”,在英语教学中也不例外。必要的训练是掌握一门技能的基础。大学英语教学成果不仅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关,还与教师教学能力有关,教师学习掌握的教学技巧越多,对于专业知识的积累越深厚,教学效果也就越好。就相关调查显示教师学习掌握的教学技巧和技能训练的数量与教学效果成正比。因此,加强对教师教学技巧和技能训练的强度对提高教学成果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大部门战斗在英语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很少有人接受过完整的跨文化教学体系的培训,只是有少部分的教师接触了部分的跨文化教学的理论,但是仍无法把其熟练地运用到英语教学中来。由此可见,接触和接受跨文化教学体系的培训并不意味着就能提高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

二、提高学生对外国文化认识的建议

(一)促进学生对外国文化的了解

在传统的课堂中,英语的教学主要是以语法、句型和词汇为主,却忽视了学生在接触到新的语言的迷茫和抵触的心理。因此,要想实现良好的英语教学效果,让学生认识到英语的乐趣,教师应该让学生以多种方式接触到外国文化,使其在对文化产生兴趣的基础上展开英语教学,一定会事半功倍。

1.发挥影视剧的文化辐射作用

国际交换生是使学生走出国门,接触并了解外国文化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走出国门的机会,大部分的学生接触外国文化还是依靠网络、电视等。“影视剧作为西方文化的集中反映,不仅浓缩了各国文化的精华,而且它集情节、图像、声音等要素为一体,具有直观性、故事性、趣味性的特点,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因此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针对教学主题,挑选一些既与教学内容相符又能充分展示外国文化的影片让学生观看。例如在讲到“梦想”这一主题的时候,可以请同学观看时下流行的美剧《破产姐妹》,通过该影片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美国文化中对梦想的追寻和对生活的热爱。还可以通过该影片对美国的一些基本情况做出了解: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交通文化等等,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外国文化的了解,减少在课堂中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

通过观赏影视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会做题、会写单词、会用语法但是不会说一直是中国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令人头痛的问题。通过观看外国影片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在不同的语境中同一词汇的不同含义,还可以加强学生的语感。

2.开设相关文化课程,使学生感受到文化差异

在大学期间,在开设英语课程的早期,学校可以专门开设几节关于中西文化差异的课程,专题涉猎的范围可以很广泛,可以对英语国家的人文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简单介绍,为以后的英语教学奠定文化基础。一个民族的语言会受到该民族的价值观念、历史经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学习这些文化因素对于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化课程可以弥补学生对英语国家认识不足的短板,在开设专题英语国家文化讲座的基础上,老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资料收集、讨论、分析,得出自己关于中外文化差异的看法,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外文化差异的存在,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理解并尊重外国文化。

(二)营造具有西方文化氛围的课堂环境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课堂里,老师大多用中文来进行知识讲解,用中式思维来讲解西式思维。在讲解内容上也是具有中国特色,这使得中国的英语教学很难走向成熟。不能与西方文化融会贯通的英语教学也不可能获得成功。

1.将文化融入外语课程

将文化融入外语课程是对老师在选材的过程中要选择具有典型的英语国家文化特征的文章进行重点讲解,同时还要求老师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深度和广度的拓展,让学生在学习更多的文化内容的时候,学会拓展和思考。例如在21世纪大学英语2中“The tale of a cultural translator”,老师可以重点分析中外文化中沟通交流的差异性,并且引导学生对这一话题进行讨论,让学生思考自己平时的交流方式,然后再通过文章看看英语国家的交流方式,并分析哪些外国文化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浓厚的西方文化,并了解英语国家的生活习惯和兼职观念。并学会用西方的思维方式来学习运用英语知识,真正实现活学活用。

2.设计情景对话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通过情景对话勇敢发言,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入到一个特殊的语言环境,能够提高他自己对于英语的运用能力和反应能力,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话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情景对话的要求,请学生课下准备。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完成在不同文化氛围内的转变,还可以增强学生对词汇运用的准确性。比如词汇“fend for oneself”与“look after oneself”,既有联系又有区分,老师可以在布置情境设计的时候要求学生运用这两个词汇,增加学生对于词汇意思的理解。

通过情境设计对话可以加强学生的肢体表达能力和语气,在英语中语气对于表达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情景对话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大胆地使用合理的语气,将情感表达出来,将抽象的句子赋予它生命力。使学生体会到语言的魅力,从而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的实际交流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开展课外的文化体验和实践教学活动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还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沟通的能力,但是仅仅课堂教学恐怕是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应该组织多种活动给学生提供用英语沟通交流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一个相对具有西方文化氛围的环境下得到成长。

1.文化体验

不言而喻,文化体验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去英语国家留学,但是由于经济、学术、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留学并不具备普遍性的特点,只适用于一小部分的学生。加强学生的文化体验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加强学生体验外国文化的目的。比如,一些高校聘请了外教,学校可以和这些外教沟通,请这些外教开办英语联欢会、英语讲座等,使学生通过和老师面对面的交流感受到外国的文化。另外在一些高校还有英语国家的留学生,老师可以鼓励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使中国学生通过留学生提升自身的英语水平,留学生通过中国学生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同时学生还可以自发组织英语角、英语活动社团,通过英语爱好者的相互学习,实现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目的。而这样的文化体验活动具有活动时间多、活动形式多样、涉及内容丰富的特点。

2.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设定一个特定的主题,然后将班内同学自由结组,全部参与。这样的英语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实际运用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的认识,在主题的选择上既可以选择当前的热门话题,也可以选择具有中外特色的话题,从而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例如,在中国和外国都有关于爱情的悲剧,老师可以请同学分组表演《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话剧,使同学在表演中既能看到中外文化的相同点又能看到中外文化的不同点,同时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第9篇

一、高校英语个性化教学的理论依据及内涵特征

(一)高校英语个性化教学的理论依据个性化教育其本质在于让学生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展开学习。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0年提出多元智力理论,他强调学习者的智力存在个体差异,并为教育者找到了发掘和培养大学生潜能而新创的个性化教育方式。多元智力理论改变了传统教学观念、课程设置、教师角色、教学方式、交流协作等,为改变大学教育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于智力理论的个性化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侧重通过丰富的教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多元学习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训练其智力。具体到大学英语教育上,主要是以听说互动的英语教育来促进大学生阅读、写作和翻译能力的训练。这种基于多元智力理论的个性化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转变过往纯粹以教师为中心的语言知识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凭借如协助教育、团体教育、分组培训等方式,弥补当前大学英语教育中的不足。

(二)高校英语个性化教学的内涵特征

在个性化英语教学中,师生处于平等的课堂地位,通过师生间的平等互动与交流来满足学生的学习期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来指导和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具体而言,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通常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充分展示“教和学”的多样性,主要围绕大学生英语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培养而展开。二是教师能够针对学生英语学习的个性化需求,作出个别性的辅助教学。三是教学内容及手段要契合教育对象个性化特征和个性化需求。四是个性化的英语教学应当具有显著的分层分类性。五是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需要进行科学的评价诊断,并进行相应的反馈修正。

二、高校英语个性化教学系统设计

(一)高校英语个性化教学目标设计

在进行高校英语个性化教学目标设计时,应充分把握学生英语基础以及英语学习需求,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详细说明个人课程教学计划的目的、内容以及教师和学生的权利和责任。学生签署协议并承诺完成一个学期的个人课程作业,教师则承诺修改并监督他们完成作业。

在具体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个性化教学目标的“四个主要”差异。一是适应学生学术能力的差异。倡导个性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立足学生学术能力差异,并制定相对统一的集体教学模式,综合考虑学生个体能力,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地满足大学生个人对英语学习进步的需求。二是适应学生兴趣的差异,这是引导学生成功的关键。传统集体教学范式不能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因而很难达到适应学生性格发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三是适应学生的认知差异。每位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水平以及接受能力不同,这就形成了认知差异。在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应侧重于学生的认知差异展开个性化教学设计。四是适应学生生活经历的差异。在制订学生个体的个性化学习策略时,教师要将学生的个人生活背景与语言学习相结合,并提高学生对语言学习主题背景文化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生活经历的语言交际知识和经验,使其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生活基础。

(二)高校英语个性化教学内容设计

大学英语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内容设计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方面,在学生知识体系形成的过程中,进一步扩展认知结构,引导学生将新内容整合到认知结构中,激活他们原始知识的潜能及更新,促进新知识的形成与运用;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教学内容设计。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建最佳的教学知识结构,以便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发挥个人才能和专业知识来积极主动地适应英语学习。

其次,结合学生学习特点来开展个性化教学,着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个人思维塑造。具体而言,个性化教学模式可以为学习能力不同的大学生灵活提供多种教学方法。其中,将自我学习能力较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对教师的依赖程度较高的学生分为一组,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更详细的解释和分析;对于具有较强自学能力和良好基础知识的学生,要鼓励学生采用以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个性化英语学习的内容均集中于英语应用、西方文化、专业英语、综合英语、语言技能等方面,重点增加以英语听说为核心的课程比重,有意识地融入跨学科的内容,逐步形成听说、读写、写译等不同课程类型的教学内容,并开设与学生专业相结合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

(三)高校英语个性化教学方法设计

应坚持英语个性化原则进行教学方法设计,比如运用分级分类、开放式等方法展开,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水平和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低难度的学习任务,重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快速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增加一些新的学习内容,在巩固他们英语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能力拓展训练。这种师生之间知识交互和自我学习的互动方式,将转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传统角色。

具体来说,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常见的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四种形式:一是传统的“讲―演―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二是以视听说为主的教学方法;三是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其中自主学习方法适应于基础薄弱的学生群体,合作学习方法适应于基础较好的优等生群体;四是对于基础中等的学生而言,则可以通过启发式、探究式和参与式等方法展开英语教学。在传统的英语课教学中,教师受制于教学客观条件无法对所有学生作出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而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语言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多媒体网络系统中的数据信息资源非常丰富,学生可以充分共享开放媒体资源。这种不受教科书和教师限制的学习空间,可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高校英语个性化教学管理设计

教师要根据参加英语个性化教学的学生的既定学习目标、课程时长、英语基础与教学课程大纲要求,设立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课程提纲,并设计有针对性的家庭作业,制定详细的个性化教学目标和课程表,从而详细地说明个人作业计划的内容以及教师和学生的权利和责任。学生签订协议并承诺完成一个学期的个人作业,老师承诺批改作业。在协议中,学生承诺在学期内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签署所有补习个人作业的副本,该协议还包括允许学生表达对学习协作小组的承诺,而分组主要是为了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合作学习而建立的。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学习风格趋势的同质性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即读写小组和听说小组。比如:可以建议视觉学习风格的学生参加阅读和写作小组;建议有听说学习风格的学生参加听说小组。以学生的优势特长来激励他们补足短板,同时教师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共同发展。在分组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意愿,让他们自由选择。在课程作业的安排上,除常规作业外,每两周还会分配其他自定义作业,作业有两种类型:读写小组作业更多涉及阅读报纸、杂志和互联网上的材料;听说小组作业则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听写老师收集的音频和视频资料。

三、高校英语个性化教学效果评价

(一)高校英语个性化教学评价标准

高校英语个性化教学评价,必须坚持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相融合的综合性评价价值取向,为改进大学英语教学品质、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成就和个人综合素质、推动语言能力个性化发展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为此,需要建立科学完备的教学评价标准。第一,严格按照《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打造多层次、个性化的教学目标体系,以此来有效推动大学生个性化发展。例如:基础级个性化英语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价值理念差异,逐步适应日常学习、工作与生活的第二语言信息交流;高层级个性化英语教学,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语言学习策略,结合具体的交际对象和交际场景,引入恰当的交际策略推动流畅的英语交流。第二,立足高校英语个性化教学目标,从教学内

容、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进行教学评价。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应结合学生不同层次的英语基础和英语学习能力来进行有效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编排及教学方法选择,为各层次学生英语学习创造便利条件。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则要为之创设学习条件和机会;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则要拓展其成长空间,不断提升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在此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课程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学生是否掌握和理解个性化的分层教学目标;教师课堂提问是否存在合理的梯度和效度;分层教学任务是否得以落实;学生是否积极融入课堂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和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课堂教学质量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等。

第三,高校大学英语个性化评价,必须实施多维度的综合教学评价。高校教学管理部门要依据本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创建分层、多元、常态化的英语教学评价数据库,通过制定科学量化的评估规范,评价英语个性化教学过程、学生个性化学习过程和学生个性化学习效果,促进英语教学双方进行自我监督、自我改进和自我提高。此外,综合教学评价还要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外环境进行准确评估,为高校英语个性化课程建设和教学发展提供更多的指导性建议。

(二)高校英语个性化教学评价方法

高校英语教学评价方法,需要伴随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化而有所变化,这就需要依照分层教学个性化目标和学习需求,评价学生的语言交际、书面作业、课堂表现等课内外学习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为此,需要在为学生建立个性化学习档案、创建360度反馈评价和诊断性评价上,下足功夫。

首先,建立个性化电子学习档案。记录和收集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表现和成绩,如课堂疑难问题、课后错题集、课堂教学笔记、英语个人习作等,这有助于实现教师过程监控、不断强化学生自主评价、提升教学双方反思的目的。

其次,建立360度反馈评价法。此教学评价方法主要是选取全方位收集信息的方式,引入学生、教师和上级领导等多个主体多维度参与英语教学评估,突出对被评者的潜能挖掘,降低教学评价误差,实现评估结果全面、精准和真实。改变传统英语教学评估指标以学生期末成绩和英语过级为主的倾向,重新构建以学习目标、学习过程、能力实践与创新、同伴协作互评、教师反馈评价5个维度为主的反馈评价体系,实现教学外部评估与教学内部评价的结合,促进“合作文化”的形成,有助于教师在个性化教学中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阶段性教学目标。

最后,教学管理部门和师生要协力推动诊断性评价。重点分阶段了解学生的知识准备状态和学习进展情况,及时修订部分个性化教学方案,以定性的方式动态了解不同层级大学生的学习水平,从而更好地了解英语教学效果。一般来说,诊断性评价可以在大学生入学和完成阶段性学习后实施,这能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有效的参考。

(三)高校英语个性化教学评价流程

高校英语个性化教学评价流程,大致可分为准备、实施和反思三个阶段。

首先,准备阶段需要明确设计英语个性化教学评估方案、确定教学参评人员。较为完备的英语个性化教学评估方案,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评价目标、课堂评价准则,以及关于评价准则相关的权重数据等。具体运作的步骤是,先依据教师课程教授风格和学生实际学习状况来确定个性化英语教学评价目标,再设计关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准则,进而构建对应的测量指标体系,并赋予相应的权重,最后形成完备的教学评价信息表格。准备阶段还包括确定参评人员,选择适宜的参评人员是保证高校英语个性化教学评估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参评人员不但要有过硬的英语专业知识和教学实践经验,而且还要有公正办事的个性品格。一般来说,主要参评人员应由校内领导、教研部同事、外校同行组成。对于同一评价指标,不同的评价者赋予的评价权重应有所差异,这是因为不同的评价者所了解的侧重不同。比如:校内领导对教师的美德、成就、敬业精神最为清楚;教研部同事对教师的备课环节较为了解;外校同行对英语教学质量的评估相对来说较为客观公正。

其次,在具体实施阶段,需要对英语教学前期运行进行预评价,继而更好地优化英语个性化教学的评估方案。在实施正式评价过程中,必须确保评价对象所提供的各项信息数据资料真实有效,提高评价监督的力度。在具体教学评价信息处理上,参评人员可根据特定教学评估方案和目的,全面系统地收集数据,诸如教学课程设计与教学课程大纲的契合度、教师教学的进度安排、教学任务重难点的覆盖度等。具备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采用相关的软件平台分类整理,并选用量化统计方法、质性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揭示英语个性化教学的内在规律和存在的现实问题,不断修正英语个性化教育的不足之处。

在有学生参与的具体评价环节中,应选用创新性的大学英语评价方法,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以此来推动教学效果的提升和学生水平的提高。例如,在口语和笔试等传统测试方法之外,可让学生参与毕业实际工作中的英语综合技能运用的评价,评价应反映英语知识技能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并通过形成性评价,让学生获得英语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便将来就业,并发展终身学习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力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分解学生的一般成绩,按听、说、读、写的内容进行相应的等级评价,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要重点围绕教学大纲标准进行评价;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按照拓展性的评价标准加以评价。总之,要实现全面专业的评价,设计个性化的分级评价目标与评价标准,以此激发不同层级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最后,在评价反思阶段,应让全体师生深刻认识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反思活动中所需关注的事项,提高教学反思质量。如教师可以通过教学问题的反馈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进度,优化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师生教学互动,并通过思维导图、概念图等指导学生构建系统知识结构。评价准备阶段是评价活动的初始,为后续的教学任务调整提供了充分的准备,评价实施阶段和反思阶段则是根据专业系统性的教学评估。掌握分层分类英语个性化教学的质量,并对个体教学任务和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反思和修正,这一整个过程对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是极为关键且有益的。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