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15 17:11:3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第1篇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管理与防范

一、农村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特点

1.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监管组织构架没有实质

从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监管组织来说,农村商业银行虽然在形式上基本健全了“三会一层”及相关专业委员会,但是按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运作要求,“三会一层”运行质量不高,风险监管部门未能真正有效履行职责。董(理)事、监事、高级管理层对本机构与风险相关的业务、所承担的各类风险以及相应的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方法缺乏足够的了解,特别是对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外的其他类别风险知之甚少,所以,要确保对各类风险的有效控制相当困难。因此,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将组织构架没有健全,只重形式,没有实质。

2.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监管的基础薄弱

(1)风险监管的人才严重匮乏由于农村商业银行的组建时间相对较短,风险管理人员数量较少,所以农村商业银行缺乏精通风险管理理论和风险计量技术的专业人才,没有形成职业化的风险管理人才队伍。

(2)风险监管信息系统建设落后由于目前大多数机构的风险监管信息系统尚处于未规划或初始开发阶段,数据积累匮乏,难以满足有效风险控制的适时、精确、高效的需求。

(3)风险监管的文化建设落后由于风险管理的文化建设比较落后,大多数机构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普遍存在以机构风险支撑个人业绩、以未来风险支撑眼前利益的现象。

二、农村商业银行经营存在的风险

资产、风险管理机制、内控制度,是银行经营最为重要的三要素。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在经营中最欠缺的也恰是这三要素,这些正是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所在。

1.资产质量不高、资本充足率偏低,容易导致经营危机

按照信贷资产无级分类,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重偏高,资本金不足。再者,受区域经营限制及业务拓展水平等因素的困扰,农村商业银行在风险化解、资本积累方面都受到一定影响,单凭积累资本增长,难以跟上风险资产增长速度,风险承受能力较弱。此外,资本充足率偏低,不能达到外部监管、内部风险缓冲的要求,因此,一旦出现较大额度非预期损失,就有可能没有足够的资本覆盖,容易产生金融风险。

2.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容易导致决策不力

目前,农村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的框架虽然已经建立,但尚未完全建立符合现代银行制度要求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决策层、管理层、经营层、监督层职责分工不明晰,影响风险管理执行效果。内部审计稽核部门权威性、独立性不够,审计过程中合规性检查多,内控、风险稽核少。

3.内控制度不完善,容易导致效能低下

农村商业银行某些业务缺乏操作细则,内控制度的制定和修改滞后于业务和形势的发展,尚未真正建立起自己的内控制度动态管理机制等。有时表面上各项制度齐全,但实际执行中控制效果差,不完善的内控制度,导致农村商业银行效能低下。

三、农村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管理与防范

1.农村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管理

由于结构性过剩引发的整体性过剩问题,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的管理首先应转变观念,大力开发中小企业和个人信贷市场,再增加面向个人及中小企业的贷款种类,然后制定适当的信贷制度,设计出符合中小企业自身情况的信贷产品,同时要加大对农业领域的信贷投入,并且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断优化资产结构,积极安排一定比例的贷款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发达地区的发展。

2.农村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防范

构建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创新农村驾驭风险的产品、建立灵敏的信息和预警系统,能够从整体上减少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1)构建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

通过资金集中,建立资金统一的管理和操作平台,实现流动性、利率风险管理与信用风险管理的适度分离,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资金集中管理后各项资金的配置权集中到上级行,上级行在资金配置过程中建立起完备的经济、金融信息网络系统和风险监控预警系统,强化对各种风险的量化分析,注意期限结构上的配比,防范利率和流动性风险,同时实行谨慎会计原则,不断补充自有资本金,增强抵御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的能力。

(2)创新农村商业银行驾驭风险的产品

第一,根据农村地区金融市场发展趋势,进行衍生产品的基础准备。第二,开发和运用主动负债组合,如发行次级债券。

第2篇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快速崛起,例如阿里小额贷款、电子商务企业的供应链金融、P2P网贷平台等。互联网金融的新型理财模式是对传统理财模式的有力创新和补充,提升了理财业务的便捷性。银行业与互联网金融的相互渗透,融合发展,竞争优势将更加明显,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大众民生和实体经济。一是拓宽了范围,大大扩充了信贷对象,发展困难的小型企业也可以较为便捷地获得融资;二是拓展金融服务的领域,满足了零散理财需要;高效整合了理财、支付、交易等业务;三是提高了金融的普惠程度,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明显提高,将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服务于实体经济。

二、互联网金融逐步影响传统商业银行发展

1.冲击了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互联网金融的对象广泛,特别是深受广大草根阶层的欢迎和支持,为那些未受到正规金融机构覆盖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了资金的便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形成就巨大的冲击力,加剧了个人借贷、小微信贷与银行之间的竞争。一方面,随着第三方支付内容的逐步完善,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将受到很大影响。另一方面,还将会较大地影响商业银行的利差收入。

2.冲击了商业银行的融资领域。对于信息不透明、管理不够规范、数量众多的“草根”企业,获得银行产品、服务的可能性低,获得信贷资金的难度较大。在这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大量草根企业将目光转向网络借贷。互联网金融借贷平台借“网”而生,发展十分迅速,由最初的几家发展到了上千家,数量仍在快速上升。它的发展满足了草根民众的金融需求,帮助小额投资者走出困境从银行取得资金,小额资金拥有者较强的投资理财欲望得到满足,推动了利率市场化进程。

3.冲击了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领域。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在以移动互联网支付结算系统为代表的互联网支付系统扩张侵蚀下正逐步受到威胁。互联网支付业务直接冲击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以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货币价值结算的互联网在线支付规模呈爆炸性增长,正颠覆商业银行长期以来的支付中介地位。

三、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应顺势再出发

1.实行理念创新,努力提升中间业务水平。商业银行应该尽快转变传统的经营理念,努力提升中间业务水平,促使由“单一”到“丰富”,实现“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改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的倒逼作用,促使商业银行进行深刻变革。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加大和扩展中间业务,改变高度依赖利差收入的经营模式,实行多元化的商业银行业务收入结构调整,打造多元协调的收入增长模式。

2.以互联网平台的整合为契机,全面升级业务流程。从战略上,商业银行要转变认识,不断提升网银的地位,深挖扩展网银功能,全面升级业务流程。商业银行自身具有庞大的客户群优势,可以为客户提供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整合服务,成为各类电商进行网上交易的支付平台。另外,商业银行要走综合经营路线,着力打造“金融超市”,强化与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战略伙伴的深度合作。商业银行要加强与小额贷款公司、电商等的合作,如将贷款打包出售给小额贷款公司,由小额贷款公司做零售,实现互利共赢。

3.以提升客户体验为目标,改进经营理念。互联网金融具有操作便捷、参与度高、透明度强等特点。商业银行要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充分整合客户需求,减少乃至避免客户的大量流失。要提高服务效率,简化业务操作流程,提升客户的体验,开发出更多的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金融产品,为客户提供更便利快捷的金融服务。

第3篇

[关键词]融资 信贷风险 小额信贷

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国政府为促进经济,推出了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在所有的经济刺激计划中,政府对农村地区经济扶持加大了力度,各大商业银行纷纷扩大农村业务,并不断在农村扩大各自的分布点范围,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建立小型农村商业银行,同时部分农村信用社也进行了改制,发展为农村合作银行,三者并存,共同服务于三农。目前农村金融市场已呈现出邮政储蓄、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农村合作金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多家机构百花齐放的局面。

一、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现状

农村商业银行因其面对的客户为农村个人用户和微型及小型农资企业,故经营管理模式也具有其固有特点,经营现状主要表现为:

1、农村商业银行经营具有区域性。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第五条“村镇银行不得发放异地贷款。”第三十九条,“村镇银行在缴足存款准备金后,其可用资金应全部用于当地农村经济建设。村镇银行发放贷款应首先充分满足县域内农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已满足当地农村资金需求的,其富余资金可投放当地其他产业、购买涉农债券或向其他金融机构融资。”

2、农村商业银行经营存在较多风险和危机。其中融资和资金问题、盈利困难、信贷风险增加等尤其突出。我国农村村镇商业银行一直处于无品牌,公信力缺乏的状态,对农村老百姓的吸引存款比较困难。农村银行的信贷项目多数为服务三农项目,这些项目通常以小农经济为基础,进行小规模的生产经营活动,比较分散和低效,故此农村贷款额度小、比较零散,运行成本较高,盈利周期比较长,甚至于发生盈利困难的现象,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有明显的政策性和服务性。我国村镇农村商业银行最低注册资本(乡镇)为100-300万元,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也比较差,农村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借货信用制度不完善和人员流动大追踪还款困难,造成坏账、呆账的风险上升。

3、农村商业银行高管人员管理弊病颇多。高管人员一般为本地方员工对本地风俗习惯、人际关系、本地民风非常熟悉,有比较浓厚的乡土感情,他们大部分人积累了较丰富的农村银行经营管理实务经验,但普遍理论水平不足,学历水平低、管理理论掌握不深,同时高管人员的管理权和经营权比较大,对银行的经营将产生重大影响。农村商业银行的人员裙带风盛行,人际关系盘根错节,管理难度增加。

二、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新型经营管理模式设计

综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新型经营管理模式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设计:

1.建立合理的农村商业银行经营效益指标考评体系。扩大诸如农产品收购等优质贷款的比重;分析各类贷款周转速度,加大季节性收获的贷款项目的本息回收力度,同时针对信用不良用户,严格执行加息罚息制度;审核各类贷款的投放条件和范围,支持重点项目或重点发展区域,同时规范界定“坏账、老账”的流程,在总行许可的范围内,适度上浮项目贷款利率,使风险与收益相匹配;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信贷管理机制,满足客户需求,拓展产业化龙头客户,发展中间业务客户,优化客户群体,形成合理客户布局,推动农发行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2.设计农村零售银行业务推广方案。农村商业银行的业务功能不仅仅体现在汇兑业务,更应该借鉴城市商业银行的经验,开拓发展农村个人金融业务,对个人业务进行细化,合理设置业务方案。目前农村居民的消费贷款需求、理财投资需要、中间业务需要、投资保险等各种需求,给农村商业银行留下了巨大的开拓发展业务的空间。

3.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对农村商业银行进行企业化管理。建立健全现代银行企业的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集中力量对高管人员的管理制度改革,提高高管人员综合素质,加强管理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对农村商业银行进行组织再造,合理设计和配置高管及其他人才。规范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通过公开渠道,公平考察,严格审查引进和招录人才流程,做到适岗适才。塑造现代银行企业文化,对柜台人员进行规范化工作流程培训,提高员工职业素养,培养合规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一流的服务标准和完整的商业银行形象。

4. 构建统一的内部监管体系,降低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部分应吸收现代银行对内部控制的管理经验,积极发挥银行内控机制和内部审计的有效作用。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协助银行实现经营目标,为总行及时了解分行情况,完成经营任务。内部审计可通过对农村商业银行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系统的监督评价,帮助总部银行控制风险,预防和减少损失。银行内部审计通过发现问题,堵塞漏洞,可以防患于未然。

三、结言

综上所述,农村金融市场广阔,农村经济发展有着中国自身的特点,农村商业银行可以根据本地实际,侧重于优质小额信贷,结合增加农村零售业务产品的开发,及时调控资金流向,规避信贷风险,同时通过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手段,建立银行人力资源系统,塑造企业文化,延伸和发展总行的品牌形象,将农村金融市场做大做强,为加快我国农村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王光字《2008年度中国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现状分析》.银行家,2009 ;9

[2]张曼《我国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脆弱性分析》.东岳论丛, 2009;8

[3]罗永方.《农村信用社高管人员管理与开发的问题及对策》.现代信合,2008;3

[4]张国亭. 《孟加拉农村银行模式及其启示》.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8;12

第4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高管;学历;薪酬;经营能力;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11-0076-03

引言

本文在国内外研究者对银行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抽出商业银行竞争力中与高级管理者相关的因素,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七家上市银行进行研究,然后分析银行高管学历、薪酬和经营能力的相关性。

一、模型构造

(一)模型结构

CAMEL系统对分析我国上市银行的整体经营水平和风险管理状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1],但由于国内外商业银行所处的经营环境、发展阶段等因素不同,因此需要建立符合我国上市银行的评价体系。本文在运用CAMEL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其他评价体系以及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建立本文的评价体系如下:

(二)评价方法和步骤

1.根据2007年上市银行年报收集经营能力评价指标,上市银行高管学历、薪酬信息。

2.运用SPSS统计分析的因子分析方法,对经营能力指标进行分析,找出主要指标及其权重,算出各上市银行的得分。

3.分析经营能力、学历和薪酬的相关性。

二、指标选择、数据整理与因子分析

(一)经营能力指标[2]

1.盈利能力指标

盈利是银行经营的最终结果,是股东投资的最终目的,结合我国上市银行的实际,本文选择资产收益率(ROA)、资产回报率(ROE)、流动资产增长率、流动负债增长率指标,如下表:

2.其他相关指标

为全面反映商业银行经营能力,本文增加了反映资产质量指标的不良贷款指标,反映资本充足率指标和反映银行经营与发展能力指标:总资产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税后利润增长率和净资产增长率。各银行相关数据如下表:

(二)学历薪酬指标

从上市商业银行年报提取高管学历、薪酬等分析指标,为以后研究薪酬、学历、经营能力做基础支撑。为研究简单,将商业银行学历通过设定定值的方式进行量化,具体为:博士设定值为10、硕士设定值为7、本科设定值为5、大专设定值为3。各行相关数据如下:

(三)商业银行经营能力的因子分析

1.因子分析模型分析

因子分析方法的核心思想是以因子分析模型为出发点,在满足数据信息丢失容许的范围内对多个指标提取公因子,通过计算确定哪些因子对原始变量有影响以及影响大小。通常,提取因子数目少于原始变量,但可以较全面地描述原始变量。因此,因子分析属于降维处理的范畴,使指标体系的分析更加简单有效。为商业银行经营能力评价体系建立的因子分析模型可简记为:

X=AF+ξ

且满足下列条件:

(1) m≤p

(2) Cov(F,ξ)=0,即F和ξ不相关

(3) D(F)=Im,Im为单位矩阵,即F1、F2…Fm不相关且方差为1。

其中X=(X1,X2…,Xp)T是可实测的p个指标所构成p维随机向量,F=(F1,F2…,Fm)T是不可观测的向量,F称为X的公因子,矩阵A称为因子载荷矩阵;ξ称为X的特殊因子,包含了随机误差。

以7家上市商业银行的11个指标数据为样本,计算样本协差阵的特征值。从因子提取和旋转结果(如表4)来看,前3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2.232%,即此3个公共因子可以描述原变量总方差的92.232%,大于80%,可以认为这3个因子基本反映了原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从公共因子碎石图中我们还可以证明:当取1、2、3个公共因子时,特征值变化非常明显,当取4个以后的公因子时,特征值变化很小,基本趋于平缓。从采用方差极大正交旋转法后的结果可以看出,因子变量在许多变量上都有较高的载荷。从协方差阵上看,因子变量是正交的、不相关的,这也验证了我们的假设。

2.因子得分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计算浦发、华夏、交通、工商、建设、中国和宁波银行的经营能力因子得分,同样运用SPSS软件,结果如表5:其中F1、F2、F3为各斜因子得分,Z为各上市商业银行经营能力得分,由方差贡献率和F1、F2、F3的代数和表示,P为按得分排序。可以看出:股份制银行经营能力相对较强,其中宁波银行最为突出。

(四)学历、薪酬与经营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结合表3与表5分析结果,运用SPSS软件分析学历、工资和经营能力的相关性,得出相关系数。在这里我们采用了Pearson简单相关系数,对三者进行分析。Pearson简单相关系数显示学历与薪酬的Pearson Correlation值为0.370,薪酬与经营能力的Pearson Correlation值为-0.731。

三、相关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四大国有银行动态经营能力低于其他银行。因子得分结果显示,经营能力前三名分别为宁波银行、交通银行和浦发银行,作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其经营能力得分排名分别为第七、第六和第四。

2.商业银行高管学历高,薪酬也高。统计显示,商业银行高管平均学历为7.44,略高于硕士研究生学历,工商银行高管平均学历最高,为9.6,略低于博士学历。薪酬方面,商业银行高管平均年薪为167.12万元人民币。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国内上市公司高管的平均年薪为29.08万元人民币,其中有238家公司的高管最高年薪低于10万元人民币,商业银行高管工资严重偏高。

3.薪酬与经营能力倒挂,高管薪酬没有体现业绩激励的作用和效果。①薪酬中的绝大部分属于固定薪酬,浮动薪酬和股权薪酬的比例很小。银行高管的薪酬设计和激励制度没有科学的依据,更多的情况下是由银行高管与股东之间的讨价还价而成。②学历也是这种讨价还价的砝码之一,这也可以解释学历薪酬弱正相关。从另外的角度看,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内部人控制”也为这种倒挂的薪酬体制提供了滋生土壤,在大股东为国有股份的上市公司,所有者的监管往往处于缺位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高管们的薪酬设计就等于高管们自己控制和决定。这也是银行高管薪酬严重偏高的原因。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中外资银行竞争力比较与分析[J].中国金融,2004,(17).

第5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 经营效益

从“银行是经营货币的企业”发展到“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成为一种普遍认知,可以说是我国金融界一个认识上的飞跃。其意义在于,认同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就不得不认可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与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就不得不接受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所倡导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这不仅是我国加入WTO的需要,而且是我国国有金融资本经营融入全球金融竞争环境的需要。

一、树立风险管理和追求效益协调一致的新理念

所谓风险是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因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银行经营活动的内在属性,是不可忽视、不容回避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和效益相伴而生,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绝对的零风险绝对的零收益。那么,面对效益最大化的市场要求,经营银行就必须树立有关风险管理的新理念。

首先,银行的经营者必须正视风险而不是忽视风险,以全面风险管理的意识,以巴塞尔协议关于风险种类的划分方法,对所有种类、所有机构、所有环节的风险加以识别;其次,不能一味地同避风险,而是要通过分析、淖估、临控、转移、分解等风险控制机制,将与经营活动相伴的内在风险控制在可以用资本进行补偿的范围之内;最后,发展业务、追求效益不能以牺牲风险管理和控制作为成本,而风险管理和控制也不能以牺牲发展与效益为代价。[11事实上,风险管理和效益追求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撇开风险控制的投机行为所产生的短期效益,其实是摧毁风险管理机制以致最终影响生存的溃穴之蚁;而不能服务于发展目标、不讲效益比,单纯就风险论风险的风险控制,则无异于抛弃了银行生存之本。

总之,银行经营者必须接受风险、容忍风险,建立科学的风险抑制、转移和补偿机制,从被动的风险接受者转变为风险控制者进而进化为风险经营者,并在经营风险的过程中,追求最大的效益。

二、建立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追求最大效益的新机制

既然银行经营必须接受风险,那么银行在评价一项经营活动的效益情况时,就必须考虑其效益是在承担了多大的风险的基础上获得的。如果某项业务的风险过大,则该项业务为消化其风险损失所占用的资本就较多,这样即便该项业务能带来较大的利润,但与其所占用的资本相比,其资本利润率就不见得很高,即效益就会大打折扣。因此,银行应在一个适当的风险水平上追求效益最佳。关于如何衡量扣除风险因素后的实际收益水平,国际上较多地采用RAROC指标,即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利润率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利润率=(利润一预期损失)/经济资本=(收入一支出一预期损失)/经济资本与传统的资本收益率指标不同的是,资本利润率指标的分母采用的是经济资本,分子中扣除了预期损失。它要求将所有可能产生风险的业务都视为付出经济资本的风险投资运营,由此计算的资本利润率指标,既考察了银行的盈利能力,叉充分考虑了该盈利能力背后承担的风险。

资本利润率指标把银行的风险与效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使银行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的成果体现为数值。根据资本利润率指标的这一性质,银行管理者可以通过控制资本利润率水平来建立一个高效的、自动运转的风险控制机制。

资本利润率水平的高低同时取决于业务发展水平(影响利润水平)和风险控制水平(影响经济资本),以资本利润率指标为工具进行风险控制,能够把风险控制工作融合在银行各项业务中。银行各分支机构和各项业务都可以计算自己的资本利润率指标,并且相互间可以直接对资本利润率指标的高低进行比较。这样,以资本利润率指标为基础,银行可以从过去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的单独分析、孤立管理,转变到以经济资本分配为基础,以有效资产组合为纽带,将对各项风险的管理联系起来,在银行总体范围内建立统一的风险管理体系,使在此体系运行的基础上产生的效益,成为真实牢固的效益。

三、引入资产组合理论,保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效益最大化

第6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集约化;管理

集约化管理是现代企业集团提高效率与效益的基本取向。集约化的“集”就是指集中,集合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等生产要素,进行统一配置,集约化的“约”是指在集中、统一配置生产要素的过程中,以节俭、约束、高效为价值取向,从而达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进而使企业集中核心力量,获得可持续竞争的优势。

一、提升我国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与管理不断发展

1

信息化提升了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与管理。商业银行的集约化是通过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使同质、同类专业和业务实行大规模的整合,使管理和经营更趋集中。集约化方式比较适合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要求,可以说,集约化是商业银行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随着改革的推进,无论是机构还是体制,都是向集约化方向发展,通过集约化来实现质量和效益的统一。如资金集中、信贷集中、财务集中、单证处理集中、人力资源管理集中等,都是集约化的深化和发展。

2 集约化经营与管理以提升商业银行经济为目标。在过去一段时期内,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增长方式,主要是通过扩大规模来提高效益,属于规模效益型。客观地说,通过扩大规模来提高效益并没有错,因为没有规模就没有发展,发展体现为规模的扩大;但是,商业银行要实现效益的增长,不仅仅是通过扩大规模,更重要的是通过提高运行质量,比如通过资产质量、负债质量、结构优化、客户优化等途径来提高效益。从另一方面来看,以资本约束和风险监管为核心的巴塞尔资本协议,扭转了银行的风险意识和经营理念,资本约束和监管强化将限制以扩大规模来实现增长的经营方式。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辩证地处理规模、质量、效益的相互关系,追求质量效益型的增长方式。

3 集约化经营与管理是商业银行实行多元经营型的前提。经营的多元化,必然体现为客户服务的多元化,以及效益增长的多元化。也就是说,商业银行增加收入的途径不仅靠信贷资产业务经营,还要扩大资金业务经营和中间业务经营;不仅要有资产业务经营,还要有负债业务经营;不仅要有银行业务的经营,还要有非银行业务的经营。在经营发展中,要逐步提高非信贷资产经营收入、中间业务收入的比例。需要说明的是,商业银行虽然采取多元经营型的增长方式,但各个分行却要有自己的发展定位,要确定自己发展的业务重点,在多元经营中确定适应本行市场定位的重点经营。目前信贷资产还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一项主要业务,也是其利润的主要来源。但是,商业银行不可能长期主要靠贷款利息收入来增加盈利。现在的信贷资产经营收入取向,实际上是人民银行利率政策造成的。我国现行的存贷款利差有3个百分点,这是非常诱人的,所以各商业银行都把着眼点用于发展信贷业务,作为盈利的主要来源。而国外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一般为1个百分点或多一点,如果计提1%的风险准备金,也就赚不到多少钱。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以及利率市场化的深入,存贷利差将会逐步收窄,接近于国际商业银行的利差水平。因此,依靠利差收入推动收益增长的传统增长方式将难以为继。如果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增长不能及时向多元化转型,就会影响到今后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我国商业银行积极扩大优质信贷资产,增加资金使用收益及盈利,只是现实经营中的一种策略,而不是长远的经营发展战略。

二、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实行集约化经营与管理模式分析

1 要立足实际,选择适当的集约化经营模式。由于各银行票据业务经营基础及发展状况不同,营运体制和资金调度能力差别较大,在推进集约化经营改革中,商业银行要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适当的经营模式。对于业务基础较好,资金管理和调度能力较强的商业银行,可以直接在总部建立票据总中心,然后自上而下地推进集约化经营。对于业务量较小,管理能力相对较弱的银行来说,可以先在一些票据市场较为发达、辐射能力较强、业务基础较好的地区设立票据分中心,实现票据业务专营;待条件成熟,再设立票据总中心,实行全行票据业务的集中化、专业化运作和业务垂直管理。

2 以业务流程改革为核心,实现科学的集约化。业务流程是银行运作的生命线,国有商业银行产生并长期服务于计划经济时代,作为财政的蓄水池,长期充当了政府职能部门的角色,他的漫长历史及特殊的角色,决定了其业务流程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尽管走商业化经营这些年来也进行了全面改革,但目前的业务流程还存在着重复、繁琐、落后等不适应业务需求的情况。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只有从业务流程改革着手,通过辨识、分解、评估业务流程中各个环节,对不必要的作出删除、压缩、整合、外包的改革,把各部门的生产要素按自然的方式加以重新组合,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多余的成本支出,有助于国有商业银行取得最佳的集约化经营效果。

3 要加快票据业务电子化建设,票据中心与分支机构之间要合理定位。首先,实行集约化经营后,商业银行票据经营规模及经营品种将不断增大,对业务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商业银行不仅要抓紧改进现有的记帐系统,对每笔票据业务的基本要素、授权授信及其风险情况进行动态的监测、跟踪与管理,还应开发或引进专门的管理系统。该系统至少要具备两大功能:一是涵盖票据买入、卖出、清算、查询、追索、保全等综合统计、分析与监控功能;二是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和兼容性,能与现有的会计、信贷等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其次,由于支行具有网点分布广、辐射而宽的优势,各商业银行即使采取集约化经营模式,仍需肩负起票据业务的营销职能,而票据中心则主要承担票据业务的统一规划、统筹管理、后台操作、风险控制及产品创新工作。两者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并要处理好以下两个关系:一是集约化经营与服务效率的关系。票据业务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银行的工作效率。实行集约化经营后,由于分支机构从市场上取得票据之后,在送交票据中心集中处理的过程中会耗费时间。因此,需要票据中心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进一步简化后续业务环节,缩短后台操作时间,提高业务处理效率。二是两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一方面,为充分调动分支机构拓展业务的积极性,票据中心可以考虑将其营销的直贴业务利润高比例甚至全部返还;另一方面,在考核票据中心的经营业绩时,也应当以全行票据业务总收益为基准,解决两者争利的问题。只要制度设计合理,就能协调好票据中心与各分支机构间的利益,提高整体效益。

4 优化要素配置,提高经营回报。集约化经营除了要求在效益高的区域、营业网点、业务品种和服务手段上投入较多的经营要素外,通过经营要素的集中调整和重新组合来提高人均效益,并最终增加总效益,这是集约化管理的重心所在。要素配置的重点在经济发达地区,难点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要素配置的优化调整,要伴随着机构的整合进行。一是集中管理,在一定授权范围内对经营要素的配置采取统一管理。营业网点统一规划和建设,使网点布局更趋合理,提高固定资产投入效益;车辆、计算机等其他固定资产集中统一调配,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信贷项目统一管理,新资源投入在全行一定范围内优中选优;人员在一定层次上统一管理,适当流动,增加员工的紧迫感,调动积极性。二是统一标准,做到“公开、公正、公平”的三公原则,只有统一标准,才能使经营要素向着高效率、高效益的区域、品种流入,达到优化配置的目的。

5 创造性进行机构整合。企业经营的目的是实现效益的最大化,银行作为企业实现效益是出发点也是归宿,对于目前不能给银行带来效益、且从今后二三年的发展来看也没有大的业务突破的网点机构,该撤销的撤销,该“减肥”的“减肥”。可从以下三点做起:一是以分行为单位统一确定标准。对支行以下单产低、位置偏、达不到盈亏平衡点、无前途的网点进行迁、并、改造和撤销,决不手软;二是对于当地经济欠发达、存款总量少、近几年发展无大突破的支行及部分二级分行机构和人员进行压缩,

“减肥”减到精干为止而不是撤销;三是增强经济发达、存款总量大的地域行的建设,首先是积极的在新建繁华区域增设网点;其次扩大现有网点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层次,包括根据经营规模提升机构的级别待遇,不同层次的经营规模享受不同的级别待遇。

第7篇

2007年,美国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充分暴露出欧美国家金融发展模式和监管体系的缺陷,引发了各国对金融监管理念、架构、范围和危机自救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危机爆发后,巴塞尔委员会总结经验和教训,于2010年9月通过了《巴塞尔协议III》。与《巴塞尔协议II》相比,《巴塞尔协议III》体现了金融监管的新理念,确立了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结合金融监管新模式,大规模提高了商业银行监管资本要求,建立了全球一致的流动性监管量化标准。

主要变化:一是提高最低资本金比率。一级资本金下限由4%上调至6%,核心资本充足率下限水平由2%提高至4.5%,首次提出2.5%的资本留存缓冲要求,各国银行到2019年时最低核心资本金比率将达到7%,最低一级资本金比率达到8.5%。二是建立反周期超额资本缓冲。反周期超额资本缓冲占总风险加权资产的比例介于0%~2.5%。三是提出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率要求。要求银行在恶劣的环境下至少运营一个月。四是引入杠杆比率监管作为对资本充足率监管的补充,并将该指标设定为3%。另外,首次提出了“系统重要性银行”概念。

二、新监管政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挑战

2011年,中国银监会《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确立了我国银行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政策框架。新监管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商业银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资本供需紧张情况将加剧

资本需求方面,新监管协议要求建立超额资本以减少经济衰退和系统性危机带来的损失,所需资本将大幅提升;资本供给方面,新监管政策调整了合格资本的定义,强调了资本质量,严格了资本扣减项;资本补充方面,银行通过内部自身留存收益实现资本的自我积累,而通过资本市场补充资本会受到股东制约。

(二)规模扩张的经营方式和利差为主的盈利方式面临挑战

资本成为约束规模扩张的重要因素,从而逼迫银行改变传统的重投入、轻效益的粗放经营模式,而且新监管政策还引入了杠杆比率作为新监管工具,也控制了银行表外规模的过度扩张。同时,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也不可长期应用,因为新监管政策将抑制银行把表内资产转向表外,而且拨贷比要求银行提高贷款准备金,蚕食了银行利润。

(三)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

新监管政策将流动性监管提升到资本充足率监管同等重要的位置。流动性监管指标将引导银行重新审视目前的资产负债结构,迫使银行在营利性和流动性间找到平衡。特别是在中长期贷款迅速增加后,暴露出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问题,如何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合理安排资金运用和资金来源、综合平衡期限、定价、融资模式等,成为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新课题。

三、新监管政策下如何做好经营管理

(一)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巴塞尔协议III》涵盖的风险从传统三大风险到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和信息科技风险等,体现了全面风险监管的理念。商业银行在组织架构上要持续优化全面风险治理架构,充分发挥董事会的指导作用,推动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全面统筹、协调职能。建立统一的风险偏好量化和传导体系,梳理风险管理政策流程,统一基础定义、计量工具和方法。

(二)夯实实施《巴塞尔协议III》的会计基础

《巴塞尔协议III》和现行会计准则在二级资本拨备的计算、监管资本扣除项、公允减值计量等方面存在差异。面对这些差异,在金融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积极协调的同时,商业银行也应当加强对会计标准和监管标准差异的研究,提高职业判断力,合理地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并出台配套的、可执行的操作规范。

(三)加强信息系统建设

第8篇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董事会经营班子关系

Abstract:China joins after WTO,has integrated gradually to one open,in the globalization financial system,the good company governs is improving the bank risk management,promotes the bank security,healthily,aspects and so on highly effective development all to have the core importance.Just like Chinese Industry and commerce bank manager Jiang Jianqing said such:“The construction true commercial bank,consummates the company to govern the mechanism most importantly,governs the structure,the management pattern,the growth way,the property structure,the financial structure,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legal person,controls from the inside the management and the service flow and so on many aspect reforms.This will be a thorough revolution.” This article governs to the company the policymaker and the operator,namely the board of directors and should the management organized group be one kind of any type relations,which problems the city commercial bank company govern the board of directors and the management organized groups relations have,how relations could impel the city commercial bank the company to govern the construction and so on to carry on the thorough analysis,and put forward several proposals.

Keywords:City commercial bank Board of directors Management organized group Relations

中国加入WTO以后,已逐步融入到一个更为开放的、全球化的金融体系中,良好的公司治理在改善银行风险管理,促进银行安全、健康、高效发展等方面都具有核心重要作用。在建立并完善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过程中,作为决策者和执行者,如何明确划分董事会和经营班子的职责权限,正确处理董事会和经营班子的关系,则直接关系到城市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建设是否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是否能够促进城市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1.现代企业制度对公司治理中董事会和经营班子的权限划分

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一种企业制度,其基本特征是产权明晰,政企分开,责任明确,管理科学。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载体,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为此,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要条件就是要建立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治理结构,另一个是治理机制。治理结构包括股权结构、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班子等。治理机制包括用人机制、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这两者共同决定了治理效率的高低。

从治理结构上来看,董事会和经营班子分别是公司的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公司的决策机构分为两个层次,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是公司的常设决策机构。经营班子是公司的执行机构,由公司高级管理层成员组成,是具体负责公司经营活动的执行性机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董事会做出的决策,其成员由董事会聘任,对董事会负责。

从治理机制上来看,董事会是经营班子的领导监督机构,负责聘任经营班子,负责制定经营班子的激励制度。经营班子负责完成董事会制定的工作目标,负责日常的经营管理,对董事会负责。

从企业的发展过程来看,董事会是对产权和控制的代表机构,它侧重的是投资决策、资本运营,追求的是资本的保值增值,注重的是经营的长期行为。经营班子是资本经营管理、保值增值的执行机构,追求的是经营利润的最大化。董事会与经营班子能否在新的《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规定范围内,保持一种协调、顺畅的沟通协调机制,是建立科学决策和高效执行公司治理结构的前提和基础。

2.目前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中董事会与经营班子的关系

目前我国共有113家城市商业银行,他们大都是在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成立的,成立十年来,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迅速扩张,已经发展成为我国银行体系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一个队伍。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多数城市商业银行建立起来的法人治理结构还达不到相互制衡的目的,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现象:

2.1董事会与经营班子职责不分或不清。目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都已设立了董事会,但是有的董事会和经营班子形式上为两套班子,实质上为一套人马,董事会就是经营班子,经营班子就是董事会,完全失去了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意义。

有的城市商业银行董事会是决策机构,但其决策范围和深度在实践中往往难以把握,或动辄干预具体的业务经营,或过度放权,完全不了解经营状况,导致了董事会和经营班子的职责不清,出现了决策权和经营权混淆的情况。

2.2地方政府的干预。由于城市商业银行大都是由地方政府出资成立的,地方政府往往从地方局部利益出发,过多地插手或干预城市商业银行的设立和重组工作,通过行政手段选派管理人员。这十分不利于城市商业银行建立有效的内部治理结构。

2.3董事长和行长未分设。按照银监会《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的规定,商业银行的董事长和行长要分设,董事会不兼任行长。但是由于多种原因,许多城市商业银行虽设立了董事会,但董事长和行长未能分设,致使董事会和经营班子的职责不清,决策和执行混淆,使城市商业银行的董事会不能够完全按照法人治理的要求进行管理。

2.4经营班子越权经营。有的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班子习惯了传统的企业领导体制,在董事会设立后常超越授权范围行使权力,很难自觉接受权力的制衡,出现对董事会的决定不予理睬,甚至超越授权范围行使权力的情况,导致盲目决策,损害了广大股东的权益。

3.改善公司治理中董事会与经营班子关系的建议

加入WTO后,我国银行业已于2006年底全面对外开放。面对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我国商业银行要想在高手林立的金融领域取得一席之地,必须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造,必须建立并逐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公司治理中董事会与经营班子的关系实际上是各自权责划分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好,会造成两者权责不清,影响决策的制定与执行。由于董事会肩负着承上启下的中枢作用,既要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又要为经营班子的运作提供决策,所以界定董事会的职能与责任至关重要。为此,城市商业银行在实行公司治理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3.1改善股权结构,实行股权多元化。一个企业的股权结构、股权性质事关治理效率。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不合理,存在“一股独大”的问题。由于股东间力量对比悬殊,缺乏明显对抗性,导致董事会由内部人和控股股东代表为主,缺少外部董事、独立董事,使中小股东权益得不到保障。同时有的控股股东能够控制城市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的人事权,使董事会对经营班子的聘任和约束机制形同虚设。

因此,城市商业银行要建立公司治理,就必须改善股权结构,积极引入外部股东,实行股权多元化。股权的多元化决定了公司治理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转变成了如何控制经营者按照股东的利益最大化行事问题。转贴于

3.2依法产生董事会。地方政府需要转变观念,摒弃管干部的惯性思维,保证城市商业银行依法产生董事会。事实上,政府如何从城市商业银行最大的投资主体角色退出,也是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外部条件。

3.3依法产生经营班子。要使董事会和经营班子的权责明确,就必须使董事长和行长分设。行长要由董事会选聘,作为日常经营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行长以下的高级管理人员由行长提名,由董事会聘任。行长应该是具有战略眼光,综合分析和决策能力的专业人士,具有动态发展理念和一定的超前意识以及强烈的竞争意识;经营班子的成员应是擅长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内部沟通的将才。

此外,董事会与经营班子,一个走资本运营,一个走资源经营,所以严格地说,董事会成员不宜在经营班子任职,经营班子除行长外,也不宜在董事会任职。

3.4明确董事会与经营班子的职责。城市商业银行应使决策权和执行权分离,日常决策权应在董事会,执行权应在经营班子。董事会负责聘任经营班子,制定对经营班子的业绩考核及薪酬安排。董事会与经营班子是决策、授权、监督与执行的关系。经营班子必须无条件执行董事会的决议,落实董事会的决策,搞好经营管理,实现董事会确定的经营目标,诚心诚意接受董事会的领导、监督和检查,不能超越董事会的授权,更不能采用不当手段,架空董事会。

3.5协调好董事长与行长的关系。董事长和行长是城市商业银行两位处于不同岗位、各自负有不同责任、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人物,他们之间能否有效沟通和密切配合,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至关重要。应该明确,董事长和行长是各自履行自己的职责,相互配合的关系。特别要指出的是,行长的工作是对董事会负责,而不是对董事长负责,要彻底转变把董事长、行长看成一、二把手的观念。

3.6协调好董事会、经营班子与监事会的关系。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就是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班子为主体的治理架构,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要准确把握董事会、经营班子和监事会的关系,做到董事会与经营班子之间的关系明确;监事长实行专职、常驻;监事会拥有完全独立的监督权力。

监事会是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监督机构,对股东大会负责,代表广大股东对董事会和经营班子实行监督职能,对董事会、经营班子、董事、高级管理层成员履行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由于监事会成员构成以及其它原因的制约,监事会履行自己的法定职能存在许多的困难,因此,董事会和经营班子必须积极配合监事会,切实维护好股东的利益。董事和行长及其他高级管理层成员也必须纠正喜欢权力、不喜欢监督的传统观念,诚心诚意地接受监事会的监督,并为监事会充分履行监督职能提供必要条件。

3.7完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完善激励机制,主要任务就是要建立经营班子的绩效评价体系,对经营班子进行客观的绩效评价。报酬要和绩效挂钩,董事长及其他经营层的收入水平应与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情况、公司的实力、为股东带来的回报挂钩,薪酬不仅仅是对劳动者的回报,更是激励董事长、董事、经营班子发挥潜能,创造更多财富的重要指标。绩效的考核要公平、透明。

在约束机制方面,要进一步发挥内部稽核(审计)部门的作用。建立对董事会负责的内部稽核(审计)部门,以加强董事会对日常经营管理的监督,防范内部人控制风险和其它经营管理风险。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微博;营销;商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5-0060-3

微博,是微博客(Micro Blog)的简称。它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信息共享。相比传统博客那种需要考虑文体、组织语言修辞来叙述的长篇大论,人们利用更加“短、灵、快”的“微博”,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在网上与人即时分享。

一、微博的发展

一种传播媒体普及到5000人,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而微博只用了14个月。

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根据相关公开数据,截至2010年1月份,该产品在全球已经拥有7500万注册用户。2009年8月28日,国内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新浪目前拥有国内最大的微博服务平台,并一直保持着爆发式增长。2011年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总量已突破3亿大关,日活跃用户比例达到9%。用户每日发博量超过1亿条。

二、微博的特点

便捷性。在微博上,140字的限制将“平民”和“文学大师”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这一点,导致大量原创信息爆发性地被生产出来。博客的出现,已经将互联网上的社会化媒体推进了一大步,公众人物纷纷开始建立自己的网上形象。然而,由于博文的创作需要考虑完整的逻辑,篇幅也较长,这样大的“工作量”对于博客作者是很重的负担。微博的出现,则让原来“沉默的大多数”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即时性。微博的出现使信息的书写,人际关系传播更加即时,使人们能够更方便的表达自己和获取信息。微博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等客户端来即时更新自己所掌握的信息,这打破了以往媒体更新时间、地域上的限制。因此,微博也被称为“永不落幕的新闻会”。在这里,每个人都是新闻记者,每个人都可以现场直播。

传播性。微博的自媒体性质非常突出,QQ、短信解决的是点对点的传播问题,而微博解决的则是一个点对一个巨大的面的传播问题。微博设有转发功能,即用户对收到的信息可以转发为自己的微博,如果该用户“关注者”继续进行转发,微博的传播规模就形成了几何增长。这样的传播速度让微博远远高出之前任何一种媒体产品的传播速度、广度和深度,具有无可比拟的裂变式传播能量。正如网友所说:“微博瓦解了信息的权力。”

三、微博的影响力

有业内人士这样认为:“微博相当于一个小小的自有媒体,可以拥有自己的听众和话语权。粉丝超过100,就好像一本内刊;超过10万,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000万,就是电视台,超过1亿,就是CCTV!”

方舟子打假,甘肃舟曲灾区报道,微博打拐,马云支付宝事件……不少标志性事件都与微博有关,甚至从微博上率先引爆,逐渐影响社会,印证了微博的媒体价值。中国社科院的《2011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中称,微博正在改变着中国互联网舆论载体的格局,成为网络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种。在微博时代,更多的人利用这一开放性平台扮演起“传播者”的角色,原汁原味地呈现出事件的现场感,“关注”、“转发”、“话题”等功能更让信息如湖面上的涟漪,起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

从目前的形势看,微博的未来势不可挡,除非新科技的出现,否则,这个平台必将在中国成为人人媒体的第一管道;换句话说,它势将成为中国民众的第一媒体,毫不客气地让传统媒体(报纸、杂志、电视广播)让位于“我说”。媒体传播的深度变革已经从“你说我信”和“你说我听”的变化转向“你说我证”和“我说你听”的变革上。

四、商业银行微博营销的发展及其作用

商业银行微博营销是指银行利用微博这种新兴社会化媒体影响其受众,通过在微博上进行信息快速传播、分享、反馈、互动,从而实现市场调研、产品推介、客户关系管理、品牌传播、危机公关等功能的营销行为。

微博营销在传播性、互动性和精准性方面极具优势:一是转发方便,客户可随时将感兴趣的内容转发给自己的“粉丝”;二是在微博平台上,每个人既是传播者又是受众,极大地提高了多方交流的互动性;三是只有对银行感兴趣的客户才会去关注银行的微博,营销精准性强。因此,微博营销是一条低成本拓展和主动管理目标客户的全新营销方式。通过这种人性化的交流,商业银行可获得足够多的跟随者,进而提升品牌价值。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