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6 17:11:3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思想政治与学习情况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根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有效性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效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因此,根据高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不断提高,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弱化的因素
(一)教育主题方面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其次是教师,但是,教师根本没有认识到自己所担负的责任和所发挥的作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高,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显示,最终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不断弱化。与此同时,教师没有对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多样化和教学活动多元化给予高度重视,根本达不到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最终降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果。
(二)学生情绪方面
目前,较多高校学生都不太喜欢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学科,根本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严重的抵制情绪,从而在参与各种教学活动时保持一种敷衍式的学习态度。与此同时,部分学生主观认为思想政治教育非常乏味、空洞,从而抱着应付考试的心态学习,根本达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最终影响高校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三)教育内容方面
对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全面分析发现,较多内容都存在极其矛盾的情况,价值观和利益观等存在不合逻辑的情况,从而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不断弱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较多教师都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也没有对学生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等进行合理分析,从而导致教育内容无法与学生的价值观、社会观等产生一致性,从而出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被高校学生严重排斥的现象。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弱化的应对措施
目前,高校学生正处于懵懂的青春期,自我控制意识和提升意识等都不够强,在受到社会各种不良风气影响的情况下,很容易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从而导致高校学生出现各种问题。因此,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出现的弱化情况,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学生学习需求,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不断提高,从而为高校教育事业长远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高校学生的竞争意识变得越来越强,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重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高校学生更多关怀和理解,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促进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进行全面分析,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各种问题,选择学生可以快速理解和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不仅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还能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最终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不断提高。通过合理开展教育活动,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让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从而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序开展,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有着重要影响。
(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国家不断加大教育改革力度的情况下,新课改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必须确保教学改革措施的有效实施,才能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与此同时,在高校教育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素质教育的有效推进,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提高,才能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在有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辅助作用,才能更好的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最终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创新。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弱化的情况,注重“教育监管和理论灌输”原则的有效落实,才能在新课改要求下引导学生对当前的国际形势和社会发展趋势等有更正确、全面的认识,以有效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从而促进高校学生各方面能力不断提高。
(三)注重课堂与实践的联系,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序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不断提高,必须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教师综合素质水平的有效提高,才能真正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需求,最终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效果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新课改要求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重课堂与实践的联系,并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才能在结合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资源的情况下,提高学校图书馆、网络资料等的有效利用率,最终达到优化配置各种教学资源、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目的。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也在不断增大中,因此,想要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弱化的现状,就必须注重新媒体保障机制的有效构建,真正加强课堂与实践的联系,才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个人观等,从而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等。在实践过程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才能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把握主动权,从而避免社会各种不良信息给学生思想、行为等带来影响,最终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不断优化。由此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有效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才能全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是促进高校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思想政治;人生观;使命;兴趣;策略
思想政治的教学是我国基础教学的重点之一,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课程,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重要历史使命。初中阶段是人生思想形成的重要阶段,对一个人一生的思想政治认识发挥很大作用。①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大都处于十二、三岁,这个时期学生的思想高度活跃,对事物的认识也逐渐有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思想态度,初中思想教学义不容辞。其中,促进初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不仅使得教学课堂活泼和谐,使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更加融洽,也使得学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一、我国初中生政治课程教学现状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一切以考试为向导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成果一直没有达到最佳效果,其中的原因很多,而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不高始终是主要原因之一。思想政治课程在知识结构上,长期存在学生因为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老师讲解程度也不够精辟的情况,导致学习这门课不能像学习数学需要严谨自己的逻辑推理、不需要像语文加入意境进行理解、不想物理结合现实情况来融会贯通,学生找不到学习这门课程的方法加之课程内容枯燥,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鲜有兴趣。学生学习型这门课程的方法大都是在考试时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考完试将考前背诵内容还给老师。
(二)政治教学创新不足,思想政治学习氛围不浓
没有引起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学习的兴趣,另一个原因就是老师的讲课方法。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最常见的就是老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学生在讲台下似懂非懂的听。如今的中学生各个方面比以前成熟的快,这也要求老师的讲课方法要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的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要求。这一点很多老师做的还不够,需要以后进一步努力创新。用一些学生喜欢的形式刺激他们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培养政治课程学习的兴趣。
(三)政治课程作为副科,各级重视程度边缘化
在我国初中教学的学科课程安排中,思想政治课一直处于副科,不论在平时教学或是升学考试,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程度远低于语文、数学、英语这些主干课程,这导致学校教学对思想政治课程不够重视,同时学生们也会因为这种区别,将主要精力放在主干课程的学习上,忽略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这种现实情况造成思想政治课的重视程度被边缘化,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不感兴趣也在情理之中
二、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策略探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一直都是奋斗在教学第一线的园丁们思考的问题。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只有对思想政治课程具有了兴趣,就会主动进行积极学习,就会真正从思想上喜欢这门课程,才能将知识学到骨子里去,达到思想政治教学的真正目的。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主动学习
兴趣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培养好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学习的兴趣,不论在教学上还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角度,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首先要改变学生对政治课程的理解,使其认识到政治课程对自身成长的作用,从深层次体会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在教学方式上,这就需要老师利用合适的方法和巧妙的语言向学生传达这一信息,即不引起学生的反感,有能达到预期效果。②例如,老师们可以结合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融合思想政治的课程知识,将知识与现实相结合,从而改变学生一贯认为思想政治课枯燥乏味的印象。或者利用动画、音响等视觉、听觉方面的工具吸引学生注意力,用一种新形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二)提供轻松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讨论
为学生提供轻松的学习环境,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开放的学习型环境中,学生的思想状态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自主讨论是激发学生思考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还能引起学生的讨论,这样老师就能很好掌握学生思维动向,及时予以纠正和引导。但是这种教学方式需要老师精心备课,具有引导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这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提高教师讲学水平
教师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好的教师可以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生,而不负责任的老师则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是老师的本质工作,也是老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提高老师讲学水平,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一种是老师自身通过对业务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修炼水平,从而在讲课中对知识能够运用自如。比如,一些水平高的老师在讲解难点知识时,通过一个简单的比喻或事例,就可以让学生理解难点。一种是老师通过一些上课形式上的创新来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兴趣,这也是目前初中政治教师需要努力的方向,通过经常变换教学盛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作者单位: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实验学校)
注解:
①禹丽华.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J].知识经济,2008(08).
②徐仲林,徐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
参考文献:
[1]何宗本.农村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池州学院学报,2010(01).
[2]禹丽华.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J].知识经济,2008(08).
[3]徐仲林.徐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进步,思想政治素质成为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动力和突破口。但就目前情况来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还存在明显不足,学生理论知识丰富,实践中却没有很好地贯彻执行。因此,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在实效性的增强上给予更大的关注。
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含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学生身上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实际效果越明显实效性就越高。思想政治实效性的认定和评估工作考量实效性的关键,一般而言只有在以下三种情况下方可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学生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性的基础,只有学生具备了高涨的学习热情,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思想政治课程中安排的相关内容,才能确保其充分吸收了相关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将其应用到自己的行为实践当中。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方面具有基础性的影响作用。
2.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正确可行。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性的关键。很多情况下,学生之所以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大多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正确的教学方法不仅对实效性的增强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具有无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因此,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能忽视教师的因素,尤其是教师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实效性的内涵之一就是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实效性。
3.学生实际的思想状况应得到明显的提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在于提升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就在于即使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成绩,但他们的实际行动仍然不会有所改变,理论知识无法转化为实际行动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最大障碍。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还要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意义
1.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是“以人为本”教学思想的现实体现。按照实效性教学思想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应当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只有学生实际的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我们的思想动员工作才会更加有效。目前,很多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思想素质反映不佳,这不仅使高校的名誉受到不良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学生在用人单位和社会上的地位。因此,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对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2.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晴雨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取得是教育体系内部各要素正常运转和有机结合的表现。实效性的取得需要在教育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教师的教学方法应当合理新颖,不断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取得需要教育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优化组合和互相协调。
3.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对于教师素质的提升也起着重要推动作用。高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首先需要教师对此有深入的理解,并付出相应的努力。教师首先应当认清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和不足,在保持思想政治基本方向不变的情况下,把学生的具体情况、社会环境、现代教育教学技术联系起来,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效性的全面提升。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考量指标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地创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方式方法,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教师的素质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影响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力量。总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取得要依靠教师的素质,同时这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的困境
实效性的提升需要对当前面临的困难做深入的分析研究,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重点排查影响实效性提升的关键因素。
1.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现在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相关课程的学习热情不高,这成为影响实效性的最大障碍,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受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性不强,二是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当。一项针对思想政治教学的调查显示,66.7%的学生表示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不大,甚至出现了厌学情绪,而在这66.7%的学生中又有46%的学生表示因教学内容枯燥陈旧而对其失去兴趣。由上表可见,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反映最为强烈的便是老师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在学生的学习需求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我们也应该在教学方法方面做出相应的创新,以此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生理论素养与实践素养不对称。理论素质与实践素质不对称就是学生知道应该怎么做,但是在实际中却并没有表现出良好的行为,出现了典型的知行不一现象,这是思政教育实效性低下的最大威胁。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包括具有较高的理论素质和较好的实践行为,在时代不断发展变化的情况下,优良的实践行为变得越发重要。但是,学生的行为表现存在诸多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相违背的地方,这就说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还有待提高。
3.教学理念和育人模式不科学。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校的传统科目,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这些经验同时也制约着当下的教育改革创新。惯性思维总是在无意识中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始终在教学工作中发挥作用。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学工作应当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工作,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完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等来不断提升为学生服务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解决教学理念不够先进、育人模式不够科学的问题,认同并践行新时代的教育理念是在当前形势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1.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当代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热情不高是教育实效性不高的重要因素,而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为此高校和任课教师应当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上给予重点关注。虽然当前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方法随着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有所创新,如引入了多媒体教学,开展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但是这些教学创新点都没有作为教学主体框架出现,而且很多创新之处并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教学方法的创新应当深入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信息时代下,网络对校园的渗透越发深入,同时网络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也非常大,在这种时代变化趋势下,知识教育的本质也发生了变化。学生除了对知识本身的需求外,还需要融合知识进行思考、处理问题,教师应当不断满足学生的这些需求,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具体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网络技术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融合到网络文化当中,整合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环境,使学生接触到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对学生起到更加积极有效的影响作用。例如,结合任务驱动法,为学生制定一个明确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网络上搜索相关资料,督促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
2.加大实践性教学力度。实践性教学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最佳渠道,加大实践性教学力度主要应做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是要加大社会实践的力度,提升其质量;二是要增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社会实践是锻炼和提升学生思想素质的关键因素,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实践教学也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但是教学的针对性不足,社会实践活动与课程内容的联系性不强,对于学生来说,这些社会实践活动的娱乐性要远远大于知识性。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认真研究实践活动的范围和针对性,增加实践活动的数量,提升实践活动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不同的教学章节,制定具有针对性、切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活动。在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都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引导和教育,确保整个活动过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联系。除此之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性较强,而实效性对实践性的要求又特别明显,为此,我们应当更加重视实践教学,提升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法 中职学校 思想政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b)-0129-01
每个思想政治教师都拥有45 min和三尺讲台,很多思想政治教师都具有很强的工作责任心,但取得的教学成果却不同。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平板乏味,气氛沉闷。现今,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当今的思想政治教学,因此,对中职思想政治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中职思想政治教师要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变成自主的学习状态。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向新的教学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方式转变,进而来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能力。互动式教学法恰恰体现了这种教学方式,使课堂气氛情趣横生,气氛活跃。教师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通过开放、互动的情景,来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创新的能力。
1 互动式教学法在中职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作用
互动式教学法是指在中职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评估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思想政治教师的组织下按教学计划的要求系统地学习、交流,也要求教师按学生的提问和要求有针对性地重点施教、解疑释难。在这个教学方法中,主要包括小组活动、模拟角色扮演、讨论与辩论等几种形式。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代替老师的角色,让学生尽情的发挥主观参与和创新能力,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要有创造性地设计教案。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不但激发了学习的乐趣,还会感到非常的轻松。中职思想政治教师在课堂中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来完成课堂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在互动的课堂学习中来加强自己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讲,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对于中职思想政治教师来讲更有利于控制课堂教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在中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应遵循的教学原则
2.1 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原则
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地参与有关教学的决策,培养学生自觉地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2.2 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原则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教学目标以及自己的学习目标,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有独立性的参加到思想政治学习中来,互动式教学是学生一种有意识发挥独立性地学习过程。
2.3 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互动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评估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与互动式教学模式相比较来讲,各有优缺点。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通过言传身教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播,让学生了解教材里的知识,然后教师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进行教学。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评估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思想政治教师的组织下按教学计划的要求系统地学习、交流,也要求教师按学生的提问和要求有针对性地重点施教、解疑释难。在整个互动教学模式中,中职思想政治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参与相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在互动教学模式中要遵循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的发挥师生双边活动作用,才会取得有效的思想政治教学效果。
根据互动式教学法在中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应遵循的教学原则,进一步深化研究了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中,表明了学生能够在自主、并具有独立性的情况下进行学习思想政治课程。在这个互动式教学模式中,教师起到了辅导作用。
在实践研究中,主要分为:第一步,问题。学生或是老师根据书本的知识和社会的知识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中职思想政治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试想一下学生会遇到什么问题,教师要设置什么样的情境和问题对学生加以引导。第二步,自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书本中的教材知识和搜集的资料,丰富的掌握思想政治知识。第三步,探究。学生在互相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对于有些问题会去认真思考和领悟,然后找出正确答案。如果学生提的问题较多,可采取分组解答或重点解决几个问题,其余的放到课外去调查、讨论、研究。第四步,归纳。由学生或老师将已学知识归纳为概念、定理、理论,使其系统化。第五步,创新。学生要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新的问题中,在对于新的问题进行解决。
3 结语
由此可见,在互动式教学方式下进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思想政治教学手段的改变,它改变了思想政治教师传统的为学生授课的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它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评估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成为了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它遵循了学生能够在自主、并具有独立性的情况下进行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原则,对于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整体能力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侯海燕,戚子华.体育院系体操普修课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2).
[2] 曹群英,欧阳苹果,肖武云.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湘南学院学报,2006(1).
[3] .论课程整合中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J].中国远程教育,2005(1).
[4] 环敏.在理科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两个案例[J].大理学院学报,2005(1).
[5] 李玉香.合作学习策略及其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6] 李军,陈荦,陈宏盛,等.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方法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6).
一、医院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成果的原因
(一)医院不重视。在医院的发展建设中,医院主要将资金投入到改造就医环境和购买更新更高级的医疗器械方面,将精力放在如何增大经济效益和提高服务质量方面。忽视了在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推进,认为思想政治建设与医院的业绩和效益无关,费时费力,费物资,并没有实际作用。而大部分医护人员将工作和思想政治建设完全分开,认为思想政治建设与工作没有联系,不需要更新和学习。
(二)学习方式太过单一。医院在宣传,组织职员学习思想政治的过程中,依旧延用以前的老办法。即通过下达相关文件,阅读报纸相关文章,粘贴思想政治宣传海报等方法。并没有结合本院与当地医疗环境来探索新的方法,导致学习过程过于单调,乏味。医护人员虽然进行了相关的学习,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变成了真正的费时费力费物资。
(三)部分医护人员的思想政治意识走下坡路。医院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社会的影响,一些职员在思想上渐渐发生了变化。更注重经济方面的发展,对思想政治工作一代而过甚至直接忽视。学会了在工作上走捷径,在对待病人的态度上没有以前亲切,对待工作粗心不认真,对待领导敷衍应付。而这种心态正在增加。对这种不健康心态在发现时就要采取措施彻底消除,以免不正之风的形成,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行,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贡献。
(四)没有规划和针对对象。医院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均是被动的完成,是由医院下达文件,各个科室部门分别完成其教育工作。在对医护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授课时,没有严格的管理和统一的规划。在各科室部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对该科室职员的不足没有针对性。对不同学历,不同年龄的职员灌输相同的内容,并没有结合职员自身的情况。所以组织的学习没有效果。
以上的四个问题在医院里普遍存在,且有加深的趋势。必须加强医护人员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推进工作,改变医护人员在经济,工作上脱离正轨的心态,根据医护人员自身的情况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保持全院职员能齐心协力为本院提供更好的服务做出一定的贡献。
二、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改善
(一)医院增加重视度。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公司职员了解思想政治建设在工作生活中的作用。认真分析并充分了解职员自身情况,制定出合理合己的思想政治学习计划。提升职员对思想政治建设的认识,让他们更重视在此方面的学习。
(二)发展人情化教育。医护人员属于承受工作压力,社会压力很大的社会群体之一,面临新的医疗改革、职业好评度下滑以及医患关系恶化的情况,医护人员在工作时普遍有倦怠,不认真现象,离职率一直在攀升,严重影响到了医疗服务队伍内部的稳定性,工作态度及工作效率。面对如此不利的现象,基层医院在推进思想政治建设的工作时,不能进行“填鸭式”的理论灌输,要根据医护人员的实际情况,从心理方面出发,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关护,做到教育工作更人情化,思想政治工作要有人情味。从而达到提高医护人员认真负责工作思想的目的。
(三)“除旧迎新”――放弃旧方法,探索新方式。每天做同样的工作,接触最多的病人,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免枯燥,乏味,心理压力自然不小。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职员参与积极性不高导致教育效果不明显。为起到改变职员工作心态,缓解心理压力的作用,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应在教育过程中增加教育方式的趣味性和可参与性,保证职员的积极心态。如开展一些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为主题的辩论赛,书法比赛,演讲比赛,游戏活动等。
(四)将思想政治学习情况纳入职员评优相的项目。年末对职员的思想政治学习进行一定的考核,并将考核情况纳入职员年度评优考查的项目中。对考核优异的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或物质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采取一定惩罚措施,对在该方面不合格的职员有一定的警醒作用。从医院职员的根本利益处出发,调动职员在学习思想政治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让职员们主动自主的学习,以此达到教育效果。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是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关键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很多,例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考试测评呆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与积极性难以调动。要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课在高职院校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必须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革。
1.教学内容方面。现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老师教学大部分是从书本到书本,缺乏鲜活的实际案例,特别是严重脱离社会与学生实际,必须确立“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目标,以能力本位为宗旨”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书本只能是老师教学的“纲与目”,实际教学中要紧扣学生职场就业要求、社会实际需要、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培养等来灵活安排。
2.教学方法方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长期采用的是“课堂讲授法”,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听。一方面缺乏双向沟通与交流,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只能听什么,学生丧失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另一方面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无法得到培养,学生几乎没有参与学习训练的机会。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生学习消极被动是不争的事实。必须改变这种纯粹的“讲授教学法”,采取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例如,双向互动式教学法就是以教师传授系统知识为中心向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心转移,变被动为主动,变僵化的灌输为灵活的对话式、启发式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虽仍以理论讲授为主,但却配之以专题讲座,学生讨论、演讲,师生辩论、评析等多种形式。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多提供学生锻炼与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活动(项目)策划和组织协调能力等,有利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因地制宜地采取幻灯片、录像片、网上教学、多媒体技术等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形象性、直观性和感染性,提高教学效果的广度和深度也是非常必要的。“粉笔+黑板+嘴巴”为主要教学手段已完全不适应“知识社会”与科技飞速发展的要求。
3.考试测评方面。思想政治课长期沿用的是教师出一张试卷让学生考试,结合平时到堂上课的考勤情况给予学生一个分数。这种考试评定简单方便,学生也容易过关。但毫无疑问,一方面没有真正达到考试测评的目的。思想政治课关键是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与法律教育,要通过教学全过程达到这个目的。学生一张试卷的分数,能真正反映与测定其思想道德与法律素养水平吗?另一方面也没有达到改善与促进教学的目标。测试考评环节是教学全过程的重要一环,不但要反映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要成为促进“老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出试卷学生作答,方便省事,但对教学不能起到多少促进作用。应该采取符合思想政治课学科特殊性与实现教学目的要求的“考试测评”方法。例如:学生参加志愿者行动的情况,学生组织参加学院(系)政治活动的表现,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的情况,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情况等,都应纳入思想政治课的学生“考评与测试体系”。当然,思想政治课学习情况可以采取结合“到堂学习考勤”情况,上课讨论、演讲与辩论情况,写文章和完成作业(活动)情况等全面的学习过程记载进行考核。多样化的“全过程综合考评体系”是符合思想政治课教学目的要求的,也是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
二、思想政治课学科建设,是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重要条件
思想政治课是由一级学科中包含的几门具体学科构成,与其他学科建设要求一样,它包括了“学科保障、师资队伍、学科研究”等学科建设方面。
1.学科保障方面。近几年党和国家相当重视高等院校思想政治课的改革和学科建设,特别是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打造精品教材及精品课程。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学科保障方面许多院校做得比较好,但也有部分院校领导不够重视,学科建设基本资金投入不足,教学条件(设备)与教学环境长期得不到改善。要保证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地位和学科长足发展,学院领导重视和学科保障方面是关键。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学业评价 新探索
在教育评价的研究和发展过程中,学生评价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教育评价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内容。学业评价又是学生评价的核心内容。在现代教育评价理论中,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就是指“以国家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有效的工具和途径,系统地收集学生在各门学科教学和自学的影响下认知行为上的变化信息和证据,并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1][P266]概括地说,学业评价就是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思想政治课是以马列主义为核心的综合性的人文社会科学常识课,是我国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的课程。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就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及其理解、运用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价值判断的过程。
一、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的重要意义
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诊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育效果,发展学生。思想政治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和主渠道。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为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管理和正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2][P226]因而,思想政治课的学业评价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帮助教师和学生诊断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学习中的问题,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思想理论素质。
(一)诊断思想政治课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现代教育评价的诊断作用已经远远胜过了它的甄别鉴定作用。评价的目的主要不是选出优劣,更重要的诊断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发现并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所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的重要目的也是诊断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学习中的问题,帮助教师和学生寻找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其原因,并寻找解决这些具体问题的可行性方法。
(二)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
教学和学习中的问题解决了,教学与学习的实效自然就会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学业评价有利于帮助教师和学生扫除教学和学习中的不利因素,帮助教师和学生寻找到科学的教学和学习方法,有利于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的全面提高。
(三)发展和提高学生思想理论素质
“学生评价的发展功能是当代教育评价最为关注的问题。它是指评价应是基于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的一种评价制度,其评价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以及评价结果的处理等都是为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服务的。”[3][P271]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有助于帮助老师和学生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有利于帮助和促进学生不断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提高学生的思想理论素质。
二、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现状
思想政治课主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业评价和教育测量密不可分。”“测量是评价的基础。”[1][P267]但是由于人们的道德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难以量化,因此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有很大难度,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的方式很难确定。目前我国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依据,对思想政治课进行学业评价
一些人认为考试就是对学校课程进行评价的主要方式,考试可以反映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和理解状况,因此思想政治课的学业评价就可以直接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依据,学生的考试分数高就说明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内容的学习和理解情况好,思想政治课的实效就高。反之,学生的考试分数低就说明思想政治课的实效低。根据这一评价方式他们认为:因为目前学生的思想政治课考试成绩普遍较高,说明当前我国的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是很高的。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可称为思想政治课的“高效论者”。
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依据对思想政治课进行学业评价,能够反映和考察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识记和理解情况,但是却难以反映出学生的能力发展状况,因而这一评价方式不够科学,有很大的片面性。
(二)以学生的日常行为和道德表现为依据,对思想政治课进行学业评价
针对以上思想政治课的“高效论者”的观点与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社会成员道德沦丧、品德败坏的矛盾,一些人又提出应该以学生的日常行为和道德表现作为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的依据。
根据这一评价方式,他们得出与思想政治课“高效论者”完全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目前我国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社会成员道德沦丧、品德败坏的情况正好说明我国的思想政治课是失败的,思想政治课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即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培养社会成员良好道德的作用。因此,思想政治课是无用的。持这种观点的人可称为思想政治课的“无用论者”。
以学生的日常行为和道德表现作为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方式的依据,反映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对学生能力的发展状况的评价。但是对学生能力的理解又过于笼统。学生的能力“分为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两种[4][]P141]。学生的日常行为和道德表现是实践能力的表现。以学生的日常行为和道德表现作为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的依据,是片面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认识能力的发展。因此,这一评价方式也是不全面的。
从以上两种观点可以看出,对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方式认识不同,导致人们对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的结果也大相径庭。目前理论界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业评价方式存在较大分歧。思想政治课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可能像其他智育科目那样进行精确的量化和正误判断。因此,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业评价有相当的难度,首先必须寻找到相对合理的学业评价依据。
三、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的特殊依据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以马列主义为核心的综合性的人文社会科学常识课,其主要任务是系统地向学生传授以马列主义为核心的社会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理解和分析社会现实问题和自身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政治课程的特殊性质是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的特殊依据。
思想政治课是“我国德育的核心和主渠道” [4][P135]是一种“理论形态的”、“专门形式的”德育[4][P128-129],但同时思想政治课“主要是以‘认知’为开端和终结的德育”,是一种“认知性”的、“情感性”的德育[4][P129]。在人品德心理结构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环节中,思想政治课主要作用于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两个环节,重点任务是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样的行为是道德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道德的,为学生道德行为的形成打下牢固的理论和情感基础,解决“知”与“不知”、“知”与“信”的矛盾,。
道德行为的最终形成不仅要解决学生的“知”与“不知”、“知”与“信”的矛盾,还要解决“信”与“行”的矛盾。只有“知”并且“信”了,“行”才有了可能。但是在许多情况下,学生“知”了,不一定会“信”,当然就没有了“行”;有时学生既“知”了又“信”了,但也不一定会“行”。因此,在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与教学中,从“知”到“行”有一个逐渐“损耗”的过程,就是说学生的道德行为与其思想政治理论不一定成正比。
思想政治课是“我国德育的核心和主渠道”,但并不是我国学校德育的全部。德育是我国学校教育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我国学校全部课程都渗透着德育的因素,共同作用于学生的道德行为的形成。不同的课程采取不同的形式对学生的道德行为的培养产生作用。学生的行为是整个学校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业评价不能以学生的全部行为做依据,不能把学生的全部行为都归功于或者归咎于思想政治课。
另外,思想政治课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和主渠道,担负着培养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任。但是,一方面,一个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不可衡量的;另一方面,一件具体的事或一个具体的行为是不可能全面反映一个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人们处理任何的具体事务、做出任何具体的行为,都是与当时的客观环境分不开的。在不同的客观条件下,一个人的行为甚至都会前后矛盾。因此,对一个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判断也不能以某一具体的行为依据。
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决定思想政治课不需要也不可能为学生的全部行为负责任。[4][P130]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不能以学生的全部行为或者某一具体的行为表现作为依据。
四、思想政治课的学业评价方式创新
由上述内容可以明白,行为的变化信息不可能准确全面地反映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发展情况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情况。尤其是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与学习过程中,道德的行为或者不道德的行为都不能够全部归功于或者归咎于思想政治课。思想政治课不需要也不可能为学生的全部行为负责任。思想政治课的学业评价不能以学生的全部行为或者某一具体行为表现为依据。
思想政治课是一种“理论形态的”“专门形式的”德育,同时“主要是以‘认知’为开端和终结的德育”,是一种“认知性”的、“情感性”的德育。它主要作用于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两个环节,为学生道德行为的形成打下牢固的理论和情感基础。因此思想政治课的学业评价就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及其理解、运用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价值判断的过程。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的方式必须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基础
思想政治课的基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以马列主义为核心的社会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教育。丰富的知识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基础,这里的知识不仅包括学生通过思想政治课学习获得的知识的结果,而且包括获得这些知识的过程与方法。新课程强调获得和理解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应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包括其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为基础。
(二)以学生分析、认识社会问题和自身问题的能力为重点
学生的能力发展是新课程强调的重要的目标之一。思想政治课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关键任务。因此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业评价要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重点。这里的能力主要是指学生的认识能力,即学生运用所学的思想政治课理论知识分析、认识社会问题和自身思想问题的能力。例如,对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就要培养他们运用价值规律的相关知识来分析现实生活中商品价格变化的规律及其原因的能力;对于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就要培养他们运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认识和改造自身的思想问题的能力,等等。因此,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必须以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相应能力要求为重点。
(三)以帮助和培养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方向
以帮助和培养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方向,就是说因为思想政治课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重任,因此,在对思想政治课进行学业评价时我们必须了解和参照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情况,确保思想政治课在学生道德培养中的方向性。
然而,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很难准确衡量的,因此,对思想政治课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进行评价,只需要把握思想政治课是否坚持了帮助和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这个方向就足够了。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跨校修读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
课程设置与教授内容一直是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改革较为注重的部分,但对课堂教学指标进行系统评价的相关改革却停滞不前。虽然大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非常注重归纳教学方法与研究教学经验,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优秀研究结果却是少之又少。由此可见,在新形势下探究实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新思路、新模式、新途径、新举措,迫在眉睫。
一、基于“互联网+”理念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
课跨校修读学分课堂教学介绍“互联网+教育”主要是利用互联网平台与技术,改变传统授课形式,依靠第三方线上教学管理,在各个大学优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前提下,学生遵从各大学的协定,进行跨地域修读并获得学分,得到本校考核认定的一种以网络为载体的新教学形式。这些优质课程大多数是大学课程,不仅提供给大学生和高校教师,而且为社会上的所有学习者服务。课程内容丰富,包含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件、考试题、视频、课后作业等资源,创建了良好的互联网学习环境,给予大学生与社会大众许多学习选择机会。跨校修读学分更好地运用互联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资源紧张或教师利用率偏低的弊端,合理且高效利用师资,减少办学的成本,对学生与教师都有益处[1 ]。思想政治理论课跨校修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效率,教师不需要重复地讲授某个知识点,可以把余下的大部分时间用于为学生解答疑问、引导学生学习、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改革和研究课程等更加有意义的工作,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跨校修读这种优秀的新型教学模式可使各地域的学生足不出户就能够学习到各大学的优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推动国家公平教育,促进多元化教育。
二、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进行跨校修读课堂教学的作用
(一)跨校修读课堂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固有的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方式是把教师当作主体,学生被动受教,这严重影响了教学效率。教师授课时热情高涨,而个别学生不认真听讲,玩手机甚至公然在课堂睡觉,许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这样的课堂感到心寒与无奈。如果能够考虑到现代高校学生的学习需要与特点并恰当地应用跨校修读课堂教学,就可以为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将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跨校的授课教师可以运用新媒体及其技术以指导者的身份对学生如何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引导,进而提高教学效率。运用多种多样的新媒体技术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可以推动师生、生生间的交往,进而使高校学生踊跃地思考、研究问题并用恰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教学宗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二)跨校修读教学与多媒体结合可以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因为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依靠互联网这个巨大的平台,所以其用户可以享受更多有效资源与消息,新媒体使各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备课时搜集资料变得更加方便,由原先的翻阅书本、去图书馆等较为传统且复杂的方式转变为现在运用各大网站、各种搜索引擎等新型高科技手段来查找更优质的信息,得到更全面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资源[2 ]。故而,将多媒体与跨校修读教学结合,进行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师可为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传授更多的课外知识,提高大学综合教育质量。而且,作为新媒体用户的主体,跨校修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大学生能够主动地以自己的需求为出发点,去搜集需要的学习资料,提升自我。
三、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缺少对互联网资源的整合应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跨校修读课堂教学模式历经实行和反馈,一些不足也暴露了出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许多前期的精品课程,课程视频主体为教师讲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学生依旧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形式守旧,“教”的知识刻板无趣,“学”的结果也无人知晓,学生对所学习的思想政治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没有精准的测评与适时的检测,教与学之间缺乏沟通。究其根本,是因为教师思路过于守旧,缺乏互联网思维且没有完全掌握网络功能,没有充分使用网络资源,导致跨校修读课堂教学建设不易取得突破。
(二)知识的碎片化程度不够,影响在线学习效果
跨校修读课堂教学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课程学习,改变了传统的集体教学方式,采用Anywhere(任何地点)、Anytime(任何时间)、Anybody(任何人)的3A碎片化式的跨校修习模式。故而在跨教学课程设计时,应化繁为简,便于理解。而现有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视频有的时长达到50 分钟,这明显已经挑战了人类专注力的最大限度。某些授课视频虽然时长控制在15 分钟内,但也仅仅是长视频的一段截分,并不是单独且完整的一个知识点,由此可见,还需更加精确科学地去分解或者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点。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缺少创新
线上教学结合线下答疑是该教学的常用模式,教师规划学习计划,学生利用互联网学习课程的知识,完成网络作业,由网络教师批改。线下答疑则需教师针对课程进度,选择必要的知识节点,安排传统式教学辅导学生,并让学生课后反思,但其弊端是无法监督管理,学生的学习状态仅仅依靠自身的自律性,而且,由于教师精力不足,学生一般不主动提问,师生交流在线上教学中普遍处在停滞状态。线下答疑依旧采取传统形式,学生没有成为课堂的主体。
四、跨校修读学分课程的调整与完善
(一)增加实践教学内容
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是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一方面应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视频中,将实践与理论联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实践的意义;另一方面,应强化跨校修读课堂教学的实践建设,安排有意义的实践练习,使学生在实践中内化课程内容。增添实践训练项目和实践内容的讲授,以此从根本上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素养。
(二)建立多种交流空间,促进交流与互动
跨校修读作为互联网教学,师生间的沟通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跨校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带给师生的福利。高效地沟通可以提高师资利用率,提升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使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立线下同步跨校修读思想政治理论课正式的课堂或读书会、讨论组、思政部落等多种形式的非正式课堂,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讲授一套完备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让加入其中并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学习的所有人都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了解知识内涵,传播知识精髓。采用多元化的交流方式,多对一、一对多等都可以成为这里的沟通方式,为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增添新的生命力,让课堂变成学生的天堂,学生可以尽情地享受知识带来的欢乐[3 ]。
(三)安排学生互评,督促学生加大学习投入
促使学生探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的本质,将选修课高校学生分成人数相同的若干小组,每组4 人到6 人不等,按照每个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的质量与数量、线上线下回答问题的发言情况等具体表现,小组内成员互相打分,将组内成员得分的平均值作为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互评成绩。这有利于增进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促使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跨校修读,探究其课程知识,来确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的良好性与评分的精准性。
(四)通过“碎片化”授课方案,提高教学效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跨校修读学分这一教学模式和面对面的传统教学方式有所不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跨校修读学分的理论课程教授是以数字化图像为载体,传授知识,学生主要是运用网络上观看录课的形式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听课时间变得自由,选课和供课双方的教学模式也需要改革,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跨校修读中,应将知识点进行精练和分解,把庞大的知识体系拆解成一个个小知识点,让“碎片化”授课变成现实。“碎片化”授课对于整体教学而言,是把整体教学当中全面、系统的大知识点最大限度地拆分,拆分成许多小知识点进行教授[4 ]。在“碎片化”授课方案中,供课教师对教学内容中的难点与重点进行精练,选取重点的问题和学生不容易理解的问题进行专门的设计、透彻的剖析,达到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使学生对重点知识的记忆变为永久记忆。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分析,授课过程中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以及授课内容上,大脑在选择性接收自己不懂的知识,集中注意力能够使学生学习的效率有效提高,但心理、生理、病理、环境等因素都会干扰学生集中注意力,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因此,在对跨校修读课程的时长进行调整和改革上,可以将一个知识点的讲解时间范围控制在20 分钟到30 分钟以内,将冗杂且无关紧要的授课内容删去,实现课堂的轻量、知识点的精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将一个知识点教授完毕。选课的学生可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碎片化教学提升了教学灵活度,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最佳的学习状态中,对课堂知识重点进行学习、理解、掌握,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接收率。学生更想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增加互动环节,确定评价标准
跨校修读课程以双校联合的方式,对优势资源进行整合,进而共享,将高校思想政治优势资源的应用区域和受众范围进行扩大。突破时间、地点、环境等种种限制,渐渐朝着“互联网+”教学方向发展。供课一方将知识内容、实践要求、案例、常见问题、拓展学习资料等重要内容提前在互联网上。选课一方也可以清楚地了解教学日历、实践大纲、知识模块中的教授重点。选课一方以供课一方的课程安排为依据,定时将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汇总,控制好学习流程、帮助学生理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也可以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双方教师定期进行视频通话,对课业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供课一方的教师通过互动环节了解选课一方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和学习程度,依据评价标准,帮助学生根据要求达到教学目的。跨校修读课程可以帮助不同背景的教师与学生进行深度交流、学生能享受到良好的教学资源,真正提升了教学水平,确保了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
(六)教师提高专业技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程,标出章节内的考试部分与重点疑难点等高校学生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共享资料,在线上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及作业质量进行督促等,告知学生学习视频课程,掌握基础理论。上课时,教师可安排学生完成小组讨论,引领学生分析思想政治方面的典型案例,帮助高校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梳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开学、期中、期末要分别请外校名师到学校讲课,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多采取这样网上学习和课后研讨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师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并加以指导,并组织学生参加不定期考核,通过考试结果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较为薄弱的环节进行强化训练。两校教育团队要召开具有侧重点的专题研讨会,针对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学科的未来发展导向及本院校的情况,适时调整部分教学内容。将课程由通识课变为考试课,邀请专业团队编写考试题,一方组织学生进行考试,另一方判定考试成绩,最后进行学分认定。
五、结语
启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跨校修读学分项目,可以使学生有跨校选课的机会,各大高校学生可通过这一途径修习到自己喜欢但本校没有开设的各种类型的课程,可以大幅提高学习积极性,拓宽高校生知识面,提升其科学素养、人文素养与文化品位。虽然在跨校修读课堂教学项目实行的过程中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新情况,但相信通过在实施此项目中总结并积累经验,勇于创新,不断努力,一定能够实现更加专业、更高品质的资源公开课跨校共享,给予高校学生更丰富、更优质、更广泛的教育资源,多角度提高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与课程的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 ]普通本科高校跨校修读学分试点工作启动[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4(6):172 .
[2 ]刘眉.高校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背景下的学分互认制度探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102 -106 .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2.076
1 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将传统课堂中的内容前置到课前,教师创建教学视频放置网络平台,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在课前完成知识的准备及学习。在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难题,由此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的内化。这种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真正实现了个性化的教育,大大提高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分析
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通过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真正实现将教师的教学主导性和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的完美配合,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真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水平。
2.1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
2.1.1 调查过程
构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型,需要先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真正了解课堂上的真实状况,以及学生和老师对于当前课堂模式的认识和评价。在这个基础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了访谈,对大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编制《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访谈提纲》、《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调查问卷》、《翻转课堂实施可行性调查问卷》、《高职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试》等问卷,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情况及学生学习情况,分析目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来构建教学模型。
2.1.2 存在的问题分析
(1)学生学习存在应付心理。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每个学生都要学习的公共基础课,在高职院校学习的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与《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课程。但是在课堂教学中,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使用的是同一套的教材,教材里的很多内容都是侧重于理论性的,并且理论性很强更适合本科院校的学生进行学习。高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知识储备不同于本科院校的学生,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畏难心理,很多学生学习都只是为了可以通过期末考试,并没有真正理解相关理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只是为了通过考试拿到学分,这种状况必将导致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应付化”。
(2)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
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重视自己未来的就业状况,尤其对于学校的专业课学习更为用心,而对于非专业课尤其是公共基础课的学习热情就不高,尤其是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很被动。尤其在高职院校,学生更关注的是自己的专业学习,实训课的学习,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正确的认知,认为专业课和实训课更有用,对自己未来的工作会更有用。他们看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人生指导的重要性,缺乏对自身素养的综合认知和提升,很多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动性不高,更多的是为了应付期末考试。这样的状况大大影响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效果。
(3)教师教学方法老化。
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存在教育教学方法过时的现象,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很多教学措施抑制沿用过去的教学手法,在课堂上进行以教师讲述为主提问学生为辅,常常以灌输讲述的方式进行课堂教育教学。及时现在很多院校使用了新多媒体设备,但是很多教师就是将课本的知识点搬到了PPT上,然后加上一些图片,这种方式还是传统的灌输讲述,并没有真正的提升教学手段。当前网络技术发展迅速,每个学生都拥有手机终端或是电脑终端,他们接受信息的范围和速度是前所未有的。所以教育一定要跟上时代的脚步,运用更加开放更加灵活的教学手段,才可以真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实效性。
2.2 翻D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2.2.1 理论可行性分析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探索与革新一直是教育界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如果提高教育有效性,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是教学实践中必须面对的问题。翻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就是指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最大不同之处是它重新确立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中不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状。将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
2.2.2 实践可行性分析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便携化,二是个性化。整个教学过程由教师制作教学视频开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运用信息技术制作教学视频,将视频控制在20分钟以内,然后上传网络平台,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自由掌握学习进度,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在学生完成知识点的同时,还可以登录网络学习平台或是教师提供教学资源进行在线评估或是自测联系,在检验自己学习效果的同时对自己没有掌握的问题进行反复学习,将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带到课堂,由教师帮助完成整个学习的过程。
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构建实施
3.1 教学整体流程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活动中,可以具体分为4个阶段,分别课前教学准备、课前学习思考、课堂学习互动、教学内容反思。在课前教学准备阶段,教师需要将制作好的视频上传至网络平台。在课前学习思考阶段,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自主学习,课前的学习包含着学生的提问。在课堂学习互动阶段,教师通过布置小组任务,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整教学任务。在教学内容反思阶段,教师通过引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重难点的学习上。这就是全部的翻转课堂教学流程。
3.2 教学重难点的解答
翻转课堂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课堂上进行重难点的解答,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一般都是大班化教学,尤其是高职院校普遍是大班化教学。在课堂中人数一般在100人以上,这样让学生实现交流互动的难度比较大。翻转课堂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在课堂上完成小组的学习以及教师对重难点的解答,这样使得学生的学习更有成效。
4 思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4.1 学生学习的策略
4.1.1 学生课前学习策略
在这个阶段,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制力和控制力来完成教学资源的观看。这个整个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学生需要完成的第一步,因为教师已经将教学内容以及重要知识点进行了整合,这部分内容需要学生提前完成,并且是必须完成,如果不完成就无法进行课堂上的教育教学活动。所以学生需要全身心的观看教学资源,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和吸收情况进行思考,及时做好笔记和问题的记录,然后在课堂上完成知识的进一步消化。
4.1.2 学生课堂学习策略
学生在完成课前的学习后进入课堂,由教师导入一个教学任务或课题,学生进行明确分工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或课题。这个环节可以很好的锻炼同学的合作能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每一个人都会最大的开发自己的能力,在小组学习讨论中探讨交流更有价值意义的问题。这个环节需要教师进行整体把控,对于有问题需要帮助的小组给予引导。这种策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这就是翻转课堂带给我们的全新体验。
4.2 教师教学的策略
4.2.1 教师课前教学的策略
教师在课前的教学资源的准备上也需要一定的策略。在精心准备好视频的情况下还要教会学生们如何去学习使用,比如如何找到视频的位置,如何进行在线测评,如何控制学习的进度,在遇到问题时如何标记等等。这些告知可以让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帮助学习尽快的适应这种全新的教育体验。翻转课堂是基于新技术革命下的,可以最大可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这种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2.2 教师课堂教学的策略
改变传统课程上教师一味讲解理论知识进行灌输的教学方式,翻转课堂将理论知识更多的放在课下时间,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和安排更多的师生互动或是生生活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教师应该设计多N情景的教学互动,例如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课前学习视频的状况,例如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对某一问题进行小组式学习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所有的情景设计都需要老师进行全程的把控和引导,逐步将教学的重难点进行解析。整个课堂让学生从原来的知识接受者变成了学习的探究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得到提高。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积极探索和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与时俱进的重要进步,适应了时代的变化和信息传播的增强,它对传统的课堂形式进行了改革,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孙轶群.浅议高职思想政治课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03):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