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一年级导师辅导工作优选九篇

时间:2022-06-21 04:35:4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一年级导师辅导工作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年级导师辅导工作

第1篇

【关键词】个性化 就业指导 深度辅导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7-0025-02

深度辅导工作是近年来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大学生成长发展趋势的多元化,个性化就业指导成为高校开展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手段。个性化就业指导是深度辅导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借助深度辅导更好地推进高校就业工作质量,如何通过就业这一普遍关注的话题,更好地提升深度辅导工作的效果,有目的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学业、情感、心理等方面的深层次辅导,值得分析和探讨。

一 把握深度辅导的开展原则,全面、全程地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

个性化就业指导需要在全体大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涯里全面、全程地开展。数据调研是针对处于大学第二学期、第六学期的在校学生开展的,调查发现,有33.2%的同学认为开展就业指导应从第一学年开展,有33.9%的同学认为应该从第三学年开展,而在全体参与调查的一年级同学中有45%的同学认为学校应该从第一学年就开展与就业相关的指导工作;与此同时,认为在第四学年开始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同学仅占总样本数的7.9%。由此我们得出结论,无论从学校的育人角度还是从学生的需求角度,就业指导工作都有必要在全体学生中全程化开展。这正是我们开展深度辅导工作的重要原则。

全面、全程地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需要深刻把握深度辅导的开展原则。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在《北京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督察工作方案》中为深度辅导规定了四项原则,即面向全体、针对问题、科学指导、整合力量。对深度辅导的正确开展作了总体规划并提出了总体要求。

二 运用团体辅导与个性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个性化的需要是开展深层次辅导的必要前提,也是保证深度辅导工作(包括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性的重要保证。深入了解同学们的个性化就业需求需要综合运用团体辅导与个体深度辅导相结合的方式。

我们可以通过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借助主题班会、形势政策课、就业指导课等平台针对班级同学组织开展与就业相关的学业指导、职业规划教育等团体辅导内容。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机会,与同学们充分互动、增进了解,在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的同时,了解发现同学们的发展意向与当前需求,然后再根据学生的需求意向差异寻找不同个体彼此之间的共性,将团体辅导对象进一步分解归类成有相同发展方向的辅导单元(一个学生宿舍的人数,5~6人为宜)。

在开展辅导的范围进一步缩小后,也就基本掌握了每一位同学的现实情况,我把这一阶段的辅导方式定义为微团体辅导。另外,这种微团体辅导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这些同学有着相同的发展方向、存在着类似的困惑,又具备各自的经验与优势,这些都非常有利于大家共同发展与成长。

三 面对面交流是学生接受就业指导的第一选择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通讯设备的普及,深度辅导的开展形式也越来越多样,从面对面交流、打电话、发短信到电子邮件、MSN、QQ,再到现在大家熟知且常用的微博、微信,我们的深度辅导工作早就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随时随地地开展起来了。

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选择什么方式才是同学们最乐于接受的呢?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也组织了较为深入的调查,尽管现在处处有网络、人人用网络,但无论

本文得到了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资助(编号:YETP1513)

是大一年级的学生还是大三年级的学生,有九成同学选择了面对面交流的这一最为传统的方式,与此同时选择基于网络进行交流的同学仅仅占到全体的一成,而此类同学多为性格较为内向且与周围人沟通交流较少的同学,这类同学也恰恰更需要面对面的交流,需要采用合适的方式来提升其人际交往的能力。因此,面对面交流是开展基于个性化就业指导的深度辅导模式的第一选择。

四 整合力量、全员育人,多角度、多维度地提升深度辅导的整体效果

掌握了就业指导与深度辅导相结合开展的原则,明确了开展的最佳方式,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我们思考与探索,就是由谁来组织、又由谁来开展这项工作才能使我们的深度辅导效果更加明显、就业工作质量进一步提升呢?

以往,无论是就业指导工作还是深度辅导工作都是由高校就业工作部门、学生工作部门组织,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牵头,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具体开展实施的。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对学生是最为了解的,这是优势,这也基本保证了这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但现在辅导员老师往往事务性工作较多,每天很难拿出足够的时间来与同学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而且辅导员队伍的人员流动性也比较大,很多辅导员都不能带完完整的一届学生就离开了工作岗位。班主任老师也多是以兼职为主,教学科研工作较多。因此,过分依赖于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开展这项工作已然不太现实。我们需要整合力量、贯彻全员育人之理念,多角度、多维度地提升深度辅导的整体效果。

针对“你会倾向于选择哪个角色来寻求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帮助”这一问题,我们也对调研对象展开了细致的调查。结果有42%的同学把“学长、朋友等过来人”作为了第一选择;而首先会想到找辅导员、班主任老师的同学则分别占到了20%、17%;两者加起来也才只有37%;而选择任课教师的同学总数最少,只占到了3%;其他的同学则把网络作为了他们的首要选择。通过以上数据结果我们发现:(1)朋辈的影响教育效果是需要我们进一步重视的,我们应该积极组织高年级学长、毕业校友与同学们广泛交流成长经验,通过推选朋辈辅导员、校友导师等形式,让他们融入到深度辅导、就业指导工作中来;(2)辅导员、班主任老师需要继续踏实努力工作,增进与同学间的相关了解,获得更多同学的信任;(3)任课老师掌握了很多行业内、专业方面的资源,可以为同学们提供很多意想不到的机会和帮助。一方面,我们需要任课老师在上好课的同时更加积极地关注同学们的成长;另一方面,我们需要进一步引导同学们与任课老师积极沟通,拉近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的距离;(4)与时俱进,利用好网络平台、新媒体通讯技术,最大限度地为同学们提供帮助与服务。

五 基于个性化就业指导的深度辅导模式探索

个性化就业指导本身就是深度辅导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进一步的探索,我们发现深度辅导与就业指导二者之间具备着很多的相似性,二者目标一致,同时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二者的完美融合可以很好地为高校育人工作服务,可以带来更多新的工作思路和可能性。

附表 基于个性化就业指导的深度辅导模式

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类型 团体辅导 微团体辅导 个体辅导

辅导方式(平台、载体、方法) 以就业指导课、形势政策课、主题班会为载体 以宿舍为单位,或以相同类型(具备相似的问题与困惑、相同的发展方向)的同学为单位开展面对面交流 针对不同同学的问题,进行一对一辅导。以面对面交流为主,辅以线上交流的方式

工作

实施者 辅导员、班主任联合组织,将朋辈辅导员、校友资源融入其中 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朋辈辅导员 按学生之所需全员参与

参与

学生数 20~30人 4~8人 1人

辅导

时长 90分钟左右 20~30分钟 根据实际情况15~30分钟不等

交流

内容 学业发展规划、职业发展规划、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及求职策略等 较为明确的发展思路,

第2篇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作者简介:白芳(1980-),女,回族,吉林白城人,泰山医学院放射学院,讲师。(山东 泰安 271016)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238-02

职业生涯规划是在对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测定、研究和总结的基础上,对个人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其有无及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质量,更会直接影响到求职就业甚至未来职业生涯的成败。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是一个系统工作,需要“由校领导牵头,学生工作、就业指导和教学管理等部门具体实施,学生辅导员、校内外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参与”。[2]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最直接的教育者和管理者,是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一个重要力量,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许多辅导员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如何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辅导工作,指导大学生早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值得辅导员们深入思考。

一、辅导员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的意义

辅导员长期工作在学生管理的第一线,其工作内容涵盖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最了解学生的情况,与学生容易沟通,也是学生们最信赖的人,这些特点使辅导员更容易深入细致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

1.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职业生涯的特点之一就是独特性,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个人的素质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必然要进行不同的生涯规划。辅导员是大学四年里和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教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个体情况和家庭基本情况有比较充分的了解,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分析他们的优势与劣势,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扬长避短科学合理地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2.可以实现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需要不断调整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要贯穿大学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例如在大一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了解所学专业,进行职业认知,大二、大三引导学生完善自身知识结构,进行职业能力培养,大四进行就业、择业指导,这样持续性的细致入微的全程化工作只有辅导员能完成。

3.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好地结合起来

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只从学生个体利益出发去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满足自身需要的岗位,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忽视了党和国家整体上对人才资源配置的要求。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密切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关注祖国需要、关注社会发展,自觉把个人利益同祖国利益、人民利益相结合,树立崇高的职业生涯理想,使自己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辅导员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面临的挑战

1.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化训练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掌握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丰富的咨询与辅导实践经验。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高校还处在起步阶段,极少有辅导员具有职业指导师等相关职业资格,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辅导员也不多,也少有辅导员接受过系统、规范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培训,甚至部分辅导员对其基本概念和内涵都不甚了解。部分辅导员兼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授课老师,虽经过一些短期培训,但这些培训一般时间都很短,系统性、专业性程度明显不够,作用有限。辅导员往往是凭借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和常规管理方法来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不能很好地满足现实的需要。

2.缺乏丰富的职业生活阅历和职业规划实践知识

目前高校的政治辅导员绝大多数是毕业后直接走上辅导员岗位的,没有其他工作经历,从学校到学校,自身缺乏丰富的职业生活阅历和职业规划实践知识,对很多新兴职业不甚了解,这使得辅导员在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容易流于形式和空谈,不容易使大学生们信服。

3.日常工作繁杂,精力分散

辅导员工作内容琐碎、繁杂,需要对学生进行道德、心理、法制等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教务、考务、宿舍、奖贷勤补等工作,要负责学生的纪律安全、组织发展、实习就业等等,所有与学生有关的事项几乎都要通过辅导员去传达、落实。通常一个辅导员带几百个学生,繁忙的日常工作常常使辅导员疲于应对,沉不下心去深入研究某一方面的问题,这对辅导员深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是个不小的挑战。

三、辅导员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的几点建议

1.提升辅导员的理论修养,加强专业化水平

学校应充分认识到辅导员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的重要意义,创造条件鼓励辅导员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其辅导能力和业务水平。一是分期分批选派辅导员参加脱产学习培训,考取职业指导师等职业技能证书,尽可能掌握乃至精通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具备针对个体、团体职业测评的辅导和咨询技能。二是组织辅导员经常性参与兄弟院校的交流,取长补短,找到自己工作的不足,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三是学校就业指导部门举办专题研讨会,结合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职业稳定和职业发展等问题展开讨论,从中辅导员可以多了解一些行业和职业信息。

辅导员自身要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发扬“钉子精神”,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之余挤时间加强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辅导员要广泛涉猎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利用各种渠道收集公务员考试、研究生考试、出国留学、人才市场需求趋势等方面的信息,加强对就业政策法规的掌握,辅导员还应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开展有关课题的研究,以带动理论水平的提高。

2.辅导员要对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辅导员承担着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职责,作为辅导员本人,为了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必然也应该对自身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的职业规划包括自我分析,即要对自己有正确客观的评估,认识辅导员职业潜力,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对工作进行分阶段的规划,把握每一个阶段的重点、目标、任务,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制定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努力向专业化、专家化的目标发展;为了达到近期和远期目标,对自己的行动进行规划。这将有助于辅导员自身职业的长远发展,促进其朝着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方向发展。[3]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相信一个善于给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取得一定成效的辅导员,对学生而言,更具人格魅力,在工作中更有说服力。

3.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据统计,当前高校60%以上的学生对“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毫无头绪或仅有初步了解,[4]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自我认知不够、职业目标模糊,一旦到了职业决策的时候,就会纠结茫然。要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培养其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使大学生们能够主动自觉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知己”、“知彼”、“合理决策”、“有效行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际上是大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任何人都不应也无法包办、代替。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所以辅导员的辅导工作应建立在激发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兴趣、培养职业规划的意识上。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工作:

首先,抓住新生入学之初新鲜感强、易于接受新观念的有利时机,积极向他们灌输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调动他们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使他们懂得今天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该如何排除各种阻力以求得自己最佳的发展。可以在新生入学教育时,通过宣传展板、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让学生系统地了解专业培养目标、就业方向与就业形势,对学生进行职业启蒙教育。

其次,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效性,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目前,一般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基本由辅导员兼任,辅导员应充分发挥自己处在就业指导一线的工作优势,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教学,增强课程实效性。例如在讲授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时,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前景、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胜任相关职业等内容,从而增强学生的紧迫感,使其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还可以向学生讲述本专业优秀毕业生或成功校友生涯发展的实践经历,让学生体会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主动性,形成职业规划意识。

再次,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能有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具有敏锐的思考力与创新力。开展形式多样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寓教于乐,润物无声,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内容可包括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现场演讲展示、求职简历制作和模拟应聘等。还可以举办短剧大赛,让学生自己设计剧情,扮演不同的职业角色。再如辅导员给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举办职业发展沙龙等。

4.开展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职业生涯规划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要根据大学四年从适应、探索到定向、冲刺不同阶段的特点和任务,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实行不同主题的职业指导教育,开展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一年级为适应期: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帮助新生了解学校、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去向、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进行自我认知,厘清自己的职业兴趣、价值观、能力、个性特质和发展意愿等;引导学生做好大学四年的学习计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好基础课程;完成一份四年的生涯规划书,建立个人大学成长档案,时刻鼓励和监督学生完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任务。

二年级为探索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所学专业与自身职业发展的关系,认清职业发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以便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三下乡、志愿者服务和假期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更进一步地认识自我、认知环境,对职业目标进行修正,对实施方案进行调整。

三年级为定向期:学生的职业目标逐渐明确,辅导员要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所选职业和相应的岗位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如何有针对性进行充分的准备,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实习和兼职了解社会、适应不同的社会环境,提高社交和人际交往能力,为以后更好地融入职业环境做好准备;对学生考研还是就业给予指导;带领大三学生参加招聘会,提前让学生感受用人单位的需求,增加学习动力、明确努力方向。

四年级为冲刺期:开始进入真正的求职就业阶段,辅导员主动收集相关就业信息和考研信息,并将掌握的信息通过短信、e-mail、QQ群等形式及时向每名毕业生;通过讲座和班会等形式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政策、简历制作、社交礼仪、求职面试技巧的讲解与辅导,帮助大学生掌握基本求职技巧方法,为成功就业做好充分准备;掌握毕业生求职(考研)的最新状态,关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学生,及时给予心理辅导和就业帮扶。

5.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个性化辅导

职业生涯规划辅导需要注意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这要求辅导员在进行指导时要“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启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辅导员必须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才能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状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家庭背景、专业学习等情况,从而为学生提供科学的个性化辅导。辅导员可以使用一些测量工具作为辅助,比如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量表、MBTI性格测验、气质类型等心理测试工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与兴趣倾向,以及和专业之间的关系,树立专业意识,并针对学生的职业倾向,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5]

辅导员还应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开展辅导,有些学生很快就能找到自己喜欢又符合自身个性特征和能力的目标职业,对于这些学生,辅导员在他们制定每学年计划和执行计划时只需要适时辅导。而有一些学生可能长期处于迷茫和犹豫的状态,无法尽快确定自己偏好的目标职业。对这部分学生,辅导员应该给予充分关注,加强个别辅导。[6]

参考文献:

[1]蓝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

(13):27-28.

[2]雷五明,赵北平.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内容与实施[J].中国青年研究,2006,(9):86-88.

[3]刘鹏.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

10(8):253-254.

[4]李莉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6):25-27.

第3篇

[关键词]小学生;入学适应;学校教育;社会工作;角色

一、导言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强调“启蒙教育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凡人生之需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这个时期培养的好,以后只需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作为基础教育,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学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适应是这一阶段的重大转折。在这一阶段学生面临生活环境、学习内容、人际关系等的变化,往往使得学生在入学初面对一系列变化产生一定程度的适应困难。因此,对于学校而言,幼小衔接工作重点很大程度就在于如何更快、更好地促进一年级学生适应小学学校生活。

二、学校入学适应教育开展的现状

1、样本说明:

本文中提及到的小学是一所福建省省属重点的百年老校。该校学生规模较庞大,2012级秋季一年级有6个班,每个班学生规模在60人左右,学生总人数为363人。该校十分重视一年级学生的入学适应教育,并形成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入学适应教育措施。

2、该校入学适应教育开展现状:

(1)班集体的形成。

师大附小一年级新生总人数为363人,学校一向重视班集体的组建。班集体的形成主要依据是:一是性别比例,学校根据男女新生的人数构成情况,按照比例平均分配学生;二是家庭背景,师大附小的生源主要来自学校、部队及企业等家庭子女,学校对多元化的家庭背景按照比例均衡分配;三是语言表达能力,学校在入学前组织对一年级新生进行面谈,了解学生的总体情况。根据面谈,学校平均分配语言表达能力强与相对较弱的学生。按照以上三个方面来均衡分配学生,组建一年级班集体,体现学校从一年级抓教育的科学规划。

(2)开学前的报到会和家长会。

师大附小高度重视家庭在入学适应教育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借助入学报到日和家长会的契机,开启家校入学教育的新工作。首先,召开班级家长集体班会。在各班教室由班主任主持,向家长详细介绍新生入学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包括接送时间、请假制度、家校联络平台、班级管理、学科要求及习惯培养等。此次班会为家长提供明确的家校入学工作信息与操作指南,为有序开展一年级教学教育奠定基础。其次,召开年级家长会。由段长主持,校长发言的家长会主要向家长介绍新生总体情况、学校的办学理念等,强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的三大支柱,重视家校的教育合力,重视培养良好的习惯。

(3)入学适应第一课。

师大附小一年级开学之初,没有立即进入课程教学环节,而是开展三天常规教育。三天的常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课堂集体的基本行为规范训练、排队训练、熟悉校园环境等。根据观察和老师访谈,常规教育采用示范、重复训练、走出教室实地识记等多样化方式,使一年级新生尽快熟悉校园,熟知行为规范。例如一社工观察记录,“班主任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带领同学们校园各个地方,并一一告之他们老师办公室、卫生间、医务室、垃圾堆放点、大操场等具置。”“每次放学铃响,班主任要求学生迅速整理好书包,摆好桌椅并及时检查清理周围的垃圾,而后排成有序的队列。班主任这三天都强调放路队的队伍排列,也一直强调闭上小嘴巴,保持安静。若班级吵闹,班主任则要求学生返回位置做好,重新排队。这样的重复训练,能够强化学生的行为,养成良好习惯。”

(4)班级管理及教学方式。

通过长期观察,学校老师采取了诸多有特色的班级管理方法和教学方式。第一,利用各种小印章奖励鼓励学生的良好表现;例如印有“你真棒”的笑脸小印章、印有“大拇指”的小印章等。通过观察发现每位老师随身携带小印章,通过发放小印章肯定在班集体中表现良好的学生。第二,朗朗上口的互动口令的运用;老师们常常运用互动口令,贴近孩子的语言,生动活泼,朗朗上口,具有节奏感和趣味性,在集体秩序中发挥出显著的作用。如课前准备时,很多班级都用“(师)请你跟我这样坐,(生)我就跟你这样坐”的口令引导学生将注意力转回课堂;还有课堂中的“(师)小嘴巴,(生)闭起来。(师)小眼睛,(生)看过来。(师)小耳朵,(生)仔细听”等口令,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快速调整课堂秩序。第三,生动丰富的教学设计;根据随班听课观察,老师们常常借助辅助教具或课堂游戏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调动班级的学习氛围。例如语文老师在教授拼音时,灵活运用“拼音卡片”,以邀请式的口吻提问学生,“请你送拼音宝宝回家”,在趣味的情境里让学生们辨识拼音。再如,老师们组织“开火车”课堂游戏,以个别、列、小组或性别分开等形式提问学生,检验学习效果。“(师)火车火车哪里开,(生)火车火车这里开”,这样,老师就可以指定一列或一组学生回答问题。这样的课堂游戏,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重复记忆,同时集中班级注意力,也活跃班级气氛。

三、学校入学适应教育开展的困境

1、现有的学校工作局面,不能进一步兼顾到学生入学适应的均衡发展。

从上述描述与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学校现有的入学适应教育,体现了对集体生活、学习适应的强调重视,相比之下,对学生情绪情感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关注却显得较为薄弱。而这些内容的适应,在学校现有工作格局下,很难对此做出有效回应。因此,学校入学适应教育要能有进一步的优化并获得均衡发展,就必须兼顾到学生个体上的差别,对这些差异性亦能做出针对性的回应。

2、对入学适应方面中“弱势”群关注不足。

针对入学适应,我们说的“弱势”,是指开学一段时间后仍不能有良好适应的学生。他们可能会在多数同学已经能基本适应学校生活时,也还会时常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良适应表现。比如注意力极易涣散、情绪低落、与同伴交往方式不恰当、在课堂上时常干扰老师及同学、学业上吃力困难等。而这部分学生的入学适应问题,目前大多情况下是由班主任和家长自发承担了。现阶段针对这批潜在入学适应不良学生的专门跟进与甄别工作仍处于空白。

3、班主任工作繁重,得到的专门协助有限,难有效跟进个体发展。

相关研究者证明,班级环境和学生感知到的教师行为与学生入学适应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而这些因素很多时候都承担在了班主任身上。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该校一年级班主任常常有繁重的工作任务。即便是班主任们对个别需要长期重点关注学生做到敏感察觉,并做了一定的跟进工作,但在大班规模和教学任务要求下,他们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做专门的跟进工作。

四、社会工作对学校入学适应教育的介入――基于社会工作者可能的角色建构

然而,对许多国家和地区而言,学生工作的开展,包括班主任工作,是受到高度重视的。比如在台湾,班主任工作的开展是具有专门性和专业性的,他们被视为是“学生辅导团队”中的重要一环,并区别于教学工作。而班主任(导师)在开展学生工作时,不是“孤军奋战”的,而是有跨专业团队从旁协助的。在班主任需要协助时,如对特殊生的跟进、工作出现倦怠、压力过大时,他们都可以从团队中获得情感、知识或方法方面的专门、专业协助。

社会工作作为学生辅导工作中的一种专业力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扮演着多种角色,并发挥出不同方面的作用,在小学入学适应教育中亦如此。它既可以是学校入学适应教育工作开展的研究者,如去总结学校现有入学适应教育工作开展的经验与不足;也可以是进一步优化入学适应教育的实务工作者,如去进一步跟进与评估那些潜在适应不良的学生,通过专业服务的提供使得他们也能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尽可能保障每个孩子都能得到适合的教育。也可以是开展相应的入学适应项目,服务于学生、家庭和学校,提高入学适应教育开展的有效性和专业性。具体说来,可能扮演的角色包括如下几种类型。

1、支持者:

面对困境中的服务对象,这种角色下,社会工作者主要提供心理上的支持,用一种恰当的方式表达对服务对象的理解和支持,让服务对象感觉到社会工作者愿意和他一起面对并解决问题。在小学的入学适应教育工作中,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对象,可以是因学生表现而着急焦虑、因家长不理解而委屈心酸的班主任;也可以是个性胆怯被欺负、紧张焦虑、与同伴缺少互动的学生;还可以是因学生入学表现而情绪焦虑、忧心忡忡、茫然失措的学生家长。

2、治疗者或辅导者:

从功能上看,社会工作者是以“治疗”为取向。面对困境中的服务对象,这种角色下,社会工作会通过直接、面对面的方式开展服务。可以是针对入学适应不良学生做个别的校内或家庭跟进与辅导;也可以是针对入学适应不良的学生群开展团队辅导。

3、沟通协调者:

当学生和学生之间、家长和老师之间、家长和家长之间发生冲突时,社会工作者可以作为“调解者”予以介入。此外,还可以是作为一般“中间人”的协调角色。可以是去协助家庭了解学校教育并补充学校对学生家庭教育的了解;也可以是家校沟通平台的组织者,比如,通过邀请家长和学校老师共同参加活动来实现增进家校的沟通与理解。

4、行政者:

在行政角色中,社会工作者不直接面对服务对象,而是通过计划、组织、协调、人员激励和管理等间接服务的方式开展工作。在小学的入学适应教育中,作为行政角色的社会工作者,可以是去承担学生入学适应的项目管理者,比如项目策划撰写与跟进、项目实施的组织和协调、项目进程的监督和管理等;也可以是整合学校和家庭资源,将学校内的各个部门和学生家长都有效纳入到一年级学生入学教育的工作中来。

5、研究者:

社会工作的实务研究包括相关的文献资料、评估实务工作成效、判断某具体项目的优点与不足等。在小学的入学适应教育中,作为研究者的社会工作者,可以是开展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入学适应现状的调查活动;也可以是根据调查结果,去对那些在调查问卷中呈现出“不良”的学生做进一步的筛选,如通过访谈班主任、面谈学生本人、访谈家长等方式去探索原因、甄别需要进一步跟进的个案或学生群;还可以是评估和反思学校现有的入学适应教育开展方式,并把这些成果及时反馈给学校和公众,为进一步提升入学适应教育提供建议和思路。

6、教育者:

在小学的入学适应教育中,社会工作者也还可以借鉴学校教师的做法,充分利用起班级课堂。比如,可以开设促进学生入学适应为主题的“社工课堂”,用课堂的形式,向学生们提供必要的相关信息与知识、协助学生获得并实践新的行为方式和技巧;也可以向困惑的家长提供入学适应方面的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

[1]赵春芸,企业学校小学一年级新生适应学校生活情况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林佩君,学校社会工作师和教师专业合作历程之研究―以台北县为例[D].,2006.

[3]张玮,小学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4]白波燕,小学生入学适应及干预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第4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深度辅导;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055-02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生源结构的改变,独生子女在学生中的比例越来越高,同时独生子女身上所具有的时代特点和个性特点也愈来愈显见。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辅导员采用传统的、教条式的观念灌输教育已不适应“90后”的学生。为了深入了解学生及其特点,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发生的问题能提供有效的支持与帮助,近几年提出了一种新的辅导员工作方法,即深度辅导。深度辅导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创新举措,形成了大学生和辅导员之间深度交流的新型互动模式[1]。目的是为培养创新人才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以适应高等教育多元化的形势需要。这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广度、深度、精度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开展深度辅导的必要性

时代赋予了现在的大学生很鲜明的个性特点,概括起来是:由于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作为独生子女,他们缺少亲情、友情而孤独,但不缺少自信;他们的成长过程受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自我意识较强,崇尚自由;他们很务实但也功利;敢于参与竞争但心理脆弱;经济独立意识也相对较差。而深度辅导的特点是辅导员在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时需要进行差异性和区别性的调整,要求辅导员在深入、动态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个性发展倾向,运用科学的知识和技能,给予学生合理的教育和引导,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各种问题并成功地走出困境。

二、深度辅导工作的思路

深度辅导要树立新的工作观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要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客观要求进行辅导。

1.全员性。传统的学生工作都是顾“两头”,即经常关顾或倾向于比较优秀的学生干部和一些特困生以及在某些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很少关心或忽略了中间那些平时默默无闻的学生。深度辅导就是既要面向存在有各种问题和困难较多的学生,也要关心到一般学生,明确的讲就是要面向大部分学生,这样就需要在发扬“抓两头带中间”的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做到“全员覆盖”。使全体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学校老师的关心、关爱、帮助与服务。

2.针对性。当前,大学生的个性化趋势虽然越来越明显,但学生的兴趣关注点并非一致。因此,深度辅导要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找准切入点,对不同年级开展不同内容的辅导。大一学生重点谈“适应”,引导学生转变角色,重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在建立人际关系、了解专业、了解职业规划等方面给予帮助。大二学生要谈“充实、发展”,要与学生共同探讨初步确定毕业方向以及相应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认识到自己的需要,确定自己的价值观、动机和抱负;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大三重点谈“就业准备”,指导学生在坚持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可考虑有针对性地获取与目标职业(或目标考研学校的相关信息)相关的有时效性的各类证书等,提高求职技能。大四要针对性地“冲刺”,首先,帮助学生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检验自己的目标是否明确,准备是否充分;其次,开始毕业后工作的申请,积极准备参加招聘会或进行研究生考试的冲刺阶段,为正式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3.融入性。辅导员要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和家庭甚至他们的情感当中,这样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生活习惯以及存在的实际困难,同时也能了解到现阶段学生普遍的思想动态、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甚至有哪些最困惑的心理问题等。这种融入指的不仅是形式上的深入学生中去参与活动,更重要的是要心灵的融入,达到生活化、情感化、交流化。使学生感受到辅导员时刻在他们身边,在学生眼里辅导员不再是“家长式”的说教者,而是他们的益友。这样的优势在于能从被动的解决问题变为主动地发现问题,比如学习困难、心理问题、人际交往障碍和不良行为等等。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困难问题能及时得到辅导员的正确引导、教育和帮助,将问题扼杀在萌芽中。

三、深度辅导工作的方法

1.辅导员要转变“角色”。辅导员是学生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管理者,从传统意义上讲辅导员与学生是站在对立的角度。学生对辅导员一般会采取敬而远之或防范的姿态,而这种防范正是深度辅导工作的严重障碍。为了消除或减少这种障碍,师生间需彼此信任。信任是深度辅导的基础,学生信任自己的辅导员,就会愿意接受辅导员的引导和帮助。当今的大学生叛逆心理很强,无休止的说教只会遭到学生的抵触和排斥,从学生内心来讲更希望平等的对话,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责备[2]。因此,辅导员要转变角色,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不仅是他们的良师,还要做他们的益友,在位置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创造亦师亦友的宽松氛围。这样进行谈话时学生愿意敞开心扉而不是沉默不语,益友比良师更易被学生接受。

2.深度辅导内容要分类型进行。根据大学生成长中的常见问题,深度辅导谈话内容应分三种类型:普遍性谈话、选择性谈话和特殊性谈话。普遍性谈话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覆盖面要广。主要内容是认识和了解学生,如:个性特长、兴趣爱好、日常生活和大学期间的发展规划等。选择性谈话主要考虑有可能在某一方面出现问题的学生,如:学业预警、经济压力、心理辅导、择业准备。特殊性谈话主要针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如有违纪行为、学籍异动等。

3.深度辅导注重的方式。深度辅导对学生来讲是具有个性化的辅导方式。因此,在谈话方式和方法上要讲究策略、注意场合、把握时机。在辅导前辅导员要做好准备工作,可列出谈话提纲、改进措施与建议。另外,对辅导对象的性格特点要有一点了解,这样就可以初步确定在谈话中采取何种谈话方式会比较恰当。对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强的人,谈话可以坦率直言;相反,则应慎言开导;对性格暴躁者,应避其锋芒,以柔克刚;对性格懦弱者,应和风细雨,多加鼓励。谈话形式可以灵活,地点也可以灵活,但谈话内容要规范,重点要突出。也可以先由班会、报告会等的“点对多”形式和QQ群等“多对多”的形式进行辅导,然后发展到“点对点”的形式,即在一定范围内完成辅导员与学生一对一的深度交流。在深度辅导的过程中,针对一名学生可以有多次和不同类型的谈话内容,无论辅导内容是什么类型,都要做好记录备案工作。

4.注重分析探究,促进辅导成效。深度辅导一定要重视分析、探讨和研究工作,这是辅导员分析问题、研讨问题、提出问题解决方案的重要环节,也是辅导员职业技能提升的重要环节。具体来讲,一方面通过分析研究,可以发现和总结出某一年级或某一类学科学生的普遍性问题。学生所表现出的问题或行为方式不仅仅是个人或者群体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客观的反映出学生所处环境、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的状况。分析学生的群体需求和思想状况可以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生管理工作的改进、创新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另一方面,辅导员们通过研讨、交流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工作技能和工作艺术,提高工作水平。二者的有机结合也会进一步提高深度辅导工作的成效。

深度辅导工作不是一时兴起,心血来潮,而是基于长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和思考后,总结出来的能够真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举措。高校秉承全员育人的理念,致力于人才的培养,辅导员、班主任、导师和任课教师都是学生成长成才教育的重要力量。因此,深度辅导不能仅是辅导员和学生工作部门的事情,而是需要各方面工作的老师和多部门的参与。学校应以辅导员为骨干,统筹好各方面的力量,一起担负起深度辅导工作,充分利用教学、科研活动的渠道,使深度辅导工作卓有成效地长期持续下去。

参考文献:

[1]暴占光.个性化深度辅导的心理机制与工作模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8).

[2]邸飞,李小婵,齐凯棣,魏易光.高校辅导员嵌入型深度辅导模式探究[J].科教导刊,2012,(1).

[3]方百会,宋健,曹立虎.高校辅导员深度辅导初探[J].教育理论研究,2011,(11).

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学业辅导;发展性辅导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7-0081-03[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11JDSZ3003)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沈自友(1980―),男,山东临沂人,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在读博士,北京工业大学学生处助理研究员;高春娣(1973―),女,河北唐山人,博士,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高学金(1975―),男,河北唐山人,博士,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

一、学业辅导“新”概念的界定

传统意义上的学业辅导,是对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开展的补差工作,包括对该类学生的重点教育、严格管理和学习辅导。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学习辅导概念相比,我们的概念相对狭隘,学业辅导工作只是一种消极的应对,而非发展性的。面对大学生学业出现的新特点,发展性视域下的学业辅导应被赋予新的工作内涵,是一个工作体系,不仅要辅导学业,还要关注影响学业的因素,做到前摄性干预,根据大学生不同心理发展阶段给予相应的良好的分段式的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发展性辅导是一个可持续的全方位的发展辅导体系,契合了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每个学习阶段都有所侧重,是分阶段的辅导模式,具体包括针对大学一年级的学业适应辅导、针对大学二年级的学业规划辅导、针对大学三年级的学业创新辅导及针对大学四年级的学业发展辅导。[1]发展性学业辅导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二、大学生对学业辅导“新”需求的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新形势下大学生对学业辅导的需求,笔者所在课题组对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10所高校进行了学习动力与学业需求的问卷调查,随机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62份,回收率96.2%。

(一)学业辅导需求总体强烈,期待辅导形式的多样性

调查数据显示,认为“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对大学生开展学业辅导的学生比例高达84.6%,这充分说明了大学生对学业辅导有很强的需求。从辅导形式上看,学生更喜欢“一对一个体辅导”“一对多团体辅导”“高年级学生的经验交流会”和“学业规划与学业指导课程”,比例分别占56.4%、51.9%、30.3%和27.8.%。不难看出,学生对学业辅导的需求更加细化和具体,能够认识到自身学业的需求,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学生对于自身学业发展的关注。学生一是希望得到朋辈辅导,从高年级学长那里得到更多的经验和帮助;二是注重团队的作用,希望能够与团队成员共同成长,合作意识较强。从需要指导的课程来看,“专业课”和“专业课外选修及实践课”辅导的需求比例占63.2%,外语课辅导的需求比例较高,达到了21.6%,但需要基础课辅导的学生比例不高。这也说明学生重视专业课的学习,视专业课为未来就业专业化发展的基础;而全球化、国际化的世纪经济社会形势让大学生更重视外语课的学习,这对于培养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是非常有利的。学生普遍对基础课不太重视,从已有成绩来看,大部分学生的基础课成绩并不优异,这在一定程度体现出学生学习的功利性。但是对基础课的忽视可能会导致学生专业发展缺乏后劲,应对他们加强引导。

(二)学业辅导需求因年级不同,体现出阶段性的特点

调查针对不同的年级进行了抽样。以一年级学业辅导需求为例,需要辅导的项目,如环境适应、专业认知、角色转换、时间管理等,都有非常高的需求比例,分别占68.0%、65.0%、59.2%和54.8%。大一新生从高中进入大学,首先面临的是巨大的环境差异。他们突然置身于一个新的环境,对大学的了解很有限,迫切希望得到环境适应方面的辅导。在学业方面,大一新生渴望尽快认识自己所学专业,弄清各个学习环节和个人发展前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感受到大学与高中的学习与生活有很大的差异。特别体现在从全方位的管理、关心到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心理上出现极大的落差。如何做好一名大学生及如何支配好自己的时间变得越来越重要,角色转换和时间管理的需求自然增强。

(三)学业辅导需求因人而异,体现了个性化的特点

从调研结果看,认为“有必要开展学业辅导”的学生占84.6%,需求普遍比较强烈。学生对学业辅导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学习方法介绍、学习心态调整、学业选择与个人发展等方面,分别占61.3%、66.2%、64.1%。认为“没有必要开展学业辅导”的学生希望得到“辅修双学位、交流、出国保研、考研等信息”和“专项能力培训(如写作、科研能力)”的需求比例是各类学生中最高的,占到66.4%和49.8%,而支持学业辅导的学生这两项比例为46.3%和42.7%。这与上面的分析结果,学生更希望从“专业课教师”和“学工系统和教务系统教师”方面获得辅导是相一致的。

三、学业辅导的发展性辅导路径探索

发展性学业辅导是从传统的重指导、重矫正的辅导模式向重发展、重预防的辅导模式的转变。作为一种潜在的动力,发展性辅导的理念正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工作者的关注和青睐。

(一)树立“导学”的工作思路,让学生学会学习

发展性学业辅导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即所谓的“导学”。我们可以这样定义:导学是辅导教师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提供学生可自主选择的多种媒体的、丰富的优质学习资源和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引导、诱导、指导、辅导和督导学生在课堂上学好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课堂外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的培养目标的过程。在辅导过程中要把握四个原则:一是面向全体。学业辅导既要面向重点对象,又要照顾到一般学生,使全体学生都能感受到学校、教师的关心、关爱与帮助、服务,并在此基础上对特殊群体,如学业困难生、贫困生、试读生等,进行多次帮助和辅导。二是针对问题。在进行学业辅导前,要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学生的特点,充分把握学生的发展需求,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身体、心理、人际关系等情况,特别是要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扰,深刻挖掘导致学业困难的原因,通过学业的深度辅导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解决学业问题。三是科学指导。学业辅导的内容涉及基础学科、专业学科、课外实践等内容,必须以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同时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心理、发展以及生活问题等,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帮助学生解决或缓解存在问题,增强成才动力,明确发展方向。四是整合力量。发挥学校全员育人的优势,招募基础课、专业课、离退休教师和在职博士、硕士研究生担任学业辅导志愿者,统筹专职、兼职辅导员和党政管理干部等各方面力量,在经过专业培训的基础上开展工作,确保工作目标的实现。

(二)构建全员育人的志愿辅导机制,提供发展性辅导队伍保障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师工作内容已不仅局限于三尺讲台,对学生的帮助也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深入研究学生的成长规律,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切实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已成为教师工作的重要部分。实现全员育人目标,仅靠课堂上的知识讲授和交流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课堂之外深入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进行辅导。只有这样才能即时掌握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需求进行有效辅导。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辅导的过程中,会不断遇到新问题,不断解决新问题,其自身业务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三)建立发展性学业辅导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经过五年多的实践,北京工业大学充分运用发展性辅导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紧密围绕学生发展需求,实施了三大学业辅导计划,切实推进全体学生学业发展。1.“学困生”辅导计划。包括与学业困难学生手拉手活动计划和试读学生帮扶计划。2.“基础课”辅导计划。加强对学生基础课的辅导力度,至今举办50余场团体辅导,受益学生10000余人。还有针对基础课的专题辅导,如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专题辅导、定期的英语角活动等。3.杰出学子培育计划。为了加强拔尖人才培养,帮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增强学生继续深造、就业和创业能力,实施了“杰出学子培育计划”,该计划每年选出100余名学业优秀本科学生,配备成长导师,进行为期一年的一对一辅导。

参考文献:

[1]王秀彦.发展性学业辅导:高校学生工作新视点[J].中国高等教育,2011(15/16).

[2]王训兵,朱利平.构建大学生学业辅导体系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27).

[3]卢桂珍.大学生学业辅导探究[J].当代青年研究,2010(11).

第6篇

今天,只注重脚下,不仰望天空的人,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对高中生而言,职业生涯规划是必修的一课,其对人生的重要意义不亚于高考科目。我校近年来精心研究并大力推行“生涯规划教育”,让每一个学生从充分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开始,客观、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正确面对成绩与挫折,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与优势,让具有不同性格特质的学生学会正确规划自己的未来,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经过近三年的探索与实践,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课程建设与活动开发也越来越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143”生涯规划教育模式。

那么,什么是“143”生涯规划教育模式呢?简单地说,就是我校的生涯辅导始终围绕一个核心理念,主要通过四条实施路径来让每一个学生看到更多的可能,在整个实施过程中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三个实践特点。

一、生涯辅导的核心理念

“一个核心理念”指的是我校生涯辅导工作的开展一直围绕“适恰”的原则。首先要适合学校的办学定位。作为省重点高中,我校一贯以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领军人才为己任,多年来一直为社会输送大批优秀的人才。生涯教育的开展必须结合学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学校的教学节奏,开展的实践活动应该是菜单式的,是精品化的。其次,契合学生的真实需求。不论是课程的开发还是活动的开展,均重视事前的摸底调查,强调事后学生的“获得感”。最后,符合客观的发展规律。生涯辅导工作的侧重点必须符合当代高中生的发展规律。在核心理念的指导下,生涯辅导在我校有序、高效地稳步推进。

二、生涯辅导的实施路径

(一)生涯发展档案是主线

学生个人生涯发展档案作为我校学生心理档案的重要补充,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生涯意识,给班主任在接班之初提供宝贵的参考意见。生涯发展档案一般包括过去的个人经历、学习情况分析、学业规划三部分的内容。高一新生进校之后,会在专职心理教师的组织下统一前往机房完成生涯发展档案的录入。班主任在之后的班级管理中,可随时查阅本班学生的生涯发展档案。学生在进入高二、高三年级后也会在固定时间对生涯档案进行补充和修订,以建立一个更为完整的档案系统。

(二)生涯案咨询是基石

近年来,学生的个案咨询中,有约1/3的咨询和生涯困顿有关,比如“7选3”“志愿填报”“专业选择”等生涯问题。所以关注生涯的个案咨询,并对个案咨询中反映出的共性问题,采取针对性举措,对来访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的辅导,协助个体克服与生涯准备、生涯探索、生涯选择及生涯适应有关的困难,去除情绪与认知上的障碍,达成生涯、学习和生活角色之间的融洽与和谐,增进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生活适应。除了个别咨询外,也可以针对此共性问题进行团体咨询。

(三)生涯课程建设是核心

课程建设是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辅导的基础,是普及职业生涯知识的必由之路。我们将专业规划课程主要落实在必修课“我的未来不是梦――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发与教学实施团队上。高一分两个学期,全员以必修课的形式修习完成。通过一年的理论学习,让生涯规划深入学生头脑,促使他们有意识地去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此外,我校在高二年级开设了“自我探索之旅”的校本选修课程教学实践,旨在以心理学为载体,培养学生形成自我意识,学会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为使高三学生开阔视野,明确未来职业方向,激发学习活力,我校陆续开设生涯讲座,助力学生积极备考。

(四)生涯实践活动是重点

“我的未来不是梦――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自我认知、职业认知、专业认知、生涯决策与管理等,如果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展开学习,学生往往对枯燥空洞的理论产生厌倦情绪,这样的学习只会是一种形式,毫无实效可言。为此,我校发起一场“从学校到就业”的教学改革运动。结合课堂内外,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利用好身边的优质资源,把理想工作和学校学习结合起来,把学术学习与职业训练结合起来,制定使所有学生都能确定走向成功生涯的可行性计划,顺利实现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

我们每年会在12月份举行高中生职业生涯国际论坛。论坛期间组织了丰富的生涯主题实践活动,比如“‘我谈生涯’演讲会”,学生学做自己的生涯主人;职业体验微视频分享课,让微视频制作团队与学生进行分享、交流、互动,让听者了解不同行业的经历,让分享者加深对访谈过程的理解;“我和生涯领路人”交流会(校友面对面/家长面对面),则采取《实话实说》的节目形式或是新闻会的形式进行。在高一年级同时开出12个班,每个班两位嘉宾(一位家长、一位校友)讲述同一个职业,通过海报等形式提前开出菜单,让学生选课走班。

假期职业体验则由校团委牵头,时间一般安排在暑假和寒假,分校内、校外两种形式开展。在校内,学校精心举办别开生面的高校宣讲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宣讲代表齐聚我校,和高三的学生们面对面交流。虽然正值放假,但是同学们的热情分毫不减,纷纷前往各宣讲现场,了解心仪的大学的方方面面,认真倾听高校介绍、专业设置、不同专业的特点、专业与职业的对接情况以及报考建议,并与宣讲人即时交流。宣讲代表由刚毕业的校友组成。他们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精心设计了精致的海报,把自己大学学习和生活最新鲜的体验带回母校,把宝贵的经验传授给学弟学妹们。在校外,心理教师组织学生利用暑假深入生涯实践基地,真切了解各种职业的性质、要求、利弊等,为职业定向奠定牢固的基础。

三、生涯辅导的实践特点

(一)从学生为中心

我校坚持以生为本,一切工作从学生中来(强调事前调查),到学生中去(重视事后感悟)。不论是课程的开发,还是活动的开展都强调事前调查,务求生涯辅导内容契合学生真实需求。开学初,制定授课计划前,先组织学生做学情调研,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表”和各单元主题课程开课前的小调查。课程设计尽量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此外,先通过各种方式详细了解学生的职业倾向、生涯状态,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再制定相应的活动。在开展家长/校友面对面活动前,先对所有参与的学生进行职业倾向的调查,选定12大热门职业,然后寻找对应的家长/校友作为生涯导师出席本次活动,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生涯辅导除了强调事前调查外,还非常重视事后感悟:不管是课程结束还是活动收尾都会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获益分享。谈谈对这个生涯主题的自我感受或这项活动给你带来的变化。表1是“‘我和生涯人物’微视频分享课”活动单。

(二)利用自身优势,探索适恰路径

1.注重生涯与心理工作的有机结合

认识自我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也是生涯教育需要引导学生重点探索的部分。我校的生涯教育课一般由心理教师承担,利用心理教师的学科优势,在课堂主阵地和职业体验中对学生加以积极引导。要结合原有新生普查,增加对生涯倾向的测查,以在后期的生涯个体咨询中提供原始资料。此外,与团委原有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开展假期生涯体验实践活动。

2.充分调动身边一切优质资源

我校利用学校、家长、校友等优质资源,重点在课外开展实践活动。聘请优质家长和校友担任生涯导师,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选用优秀的单位(均由校友与家长提供)作为学生固定的生涯实践基地;选取优秀的高校毕业生作为高校宣讲代表,利用假期进行生涯辅导。

(三)机制保障

生涯辅导活动的顺利实施必须以规范有序的组织作保障,以生涯成长为主线,构建年级、班级、社团“三点一线”的辅导机制。通过创设职业情境,帮助学生提早进入、深刻认识职业生涯。此外,生涯辅导是全员工程,需要学校各部门紧密结合,最重要的是建立协同机制。

第7篇

我国有很多艺术设计类专业已经开展了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普通工作室一般是职业院校从企业引进了很多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工程师,或者通过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教师,形成“双师”师资队伍,通过在校内建立工作室的方式,来实现专业教学的“工学结合”。一般的操作形式是,由老师将项目引入课堂,将学生组织起来,模拟企业的运作模式,分工合作,来完成教学目标,同时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校企一体”工作室,不仅具有一般工作室的功能,同时是工学结合、校企深入合作的实践,工作室的建设和管理由学校和企业双方合作完成,企业工程师直接参与工作室的各项事宜,其主要特点是:校企合作共同建设“校内工作室”和“校内工作室”两种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共同建设由企业项目与教学项目有机结合的产教结合工作室教学体系;同时通过项目合作的形式,充分发挥企业的软硬件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实现校企双方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二、构建数字媒体“校企一体”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2.1数字媒体“校企一体”工作室应具备的条件

首先,要有稳定的合作企业。在数字媒体专业中应用“校企一体”工作室制教学模式,需要由充分并且真实的企事业单位项目作为基本前提,通过对真实项目的设计与分析,参与和跟踪,才能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工作情景,提高工作能力,这需要有稳定的数字媒体企业来提供项目来源。我院数字媒体专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于2010年开始有稳定的合作单位,并且由他们来提供充分的项目。

其次,“校企一体”工作室要具备承载工作室的基地。工作室的载体是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既要在企业和学校两地建立和挂牌工作室,真正实现“校中企”“企中校”。因此,跟学校合作的企业,必须有能力并且同意在企业建立或者挂牌校企合作工作室,才能有资格跟学校合作。同时,学校和企业工作室的功能上尽可能有区别,在软件和硬件设施上尽可能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一般来说,建设资金由本部自行解决。

第三,要有一支“双导师”的师资队伍。“校企一体”工作室项目教学,由校企双方共同协作完成,企业需要派出有实力的工程师或者设计师到学校,跟学校的教师一起来完成项目教学的讲授和辅导工作。同时,学校方面的教师,必须具备“双师”资格,即具备教师和设计师的双重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工作室的导师,由学校的“双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担任。

第四,要有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为了走工学结合的道路,多年来我院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合理的改革。学生在大学一年级主要实行专业基础课和文化课程学习,实行“宽专业、厚基础、重修养”;大二开始分工作室培养,进入工作室完成第二年和第三学年全部课程的学习。第一年的教学,通过学校专业老师在教室讲授,学生实训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第二学年开始,学生进入工作室教学环节以后,由工作室自行组织专业教学,包括课程的内容、开设时间、授课形式等[2]。由企业和学校协商进行项目遴选,把企业的真实项目引入到课堂教学。企业把项目传递给工作室以后,学校公布各个工作室的课题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进行双向选择。目前,项目工作室主要分为:网站开发工作室、Flash综合开发工作室、3D动画制作工作室和数字视频工作室,学生进入工作室后,由工作室导师来完成专业课程教学以及毕业设计指导工作。

2.2数字媒体“校企一体”工作室制的运行方式

众所周知,德国职业教育走在世界的前列,项目教学法是其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德国的项目教学法是教师将授课内容寓于项目中,辅助和引导学生实施和完成项目,学生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学生完成这一项目,教师也完成了教学内容[3]。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推行的“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方式,以此实现企业项目任务与课程教学任务的对接,具体流程包括:项目承接、项目传递、项目运作、项目实施、项目完成、项目成果回馈。

1.工作室项目承接

项目的承接工作,完全由企业方负责,企业方要负责整个项目的市场调研、前期策划、方案设计、资金投入与资源配备、生产与质量管理、成本控制、市场营销及利润支配等。在项目的承接过程中,完全不需要学院方参与。

2.工作室项目的传递

项目的传递过程,是通过企业与学院共同来完成。通常是企业项目经理根据企业自身的生存利益,项目的难易程度,挑选一部分合适的项目跟学校合作,企业和学校双方共同签署项目合作协议,企业方项目经理负责解读项目指标、要求及质量的监督管理、资金管理等,而学校需要确保能够完成该项目。项目的传递过程就是将项目从企业导入到学校的过程。

3.工作室项目的运行

学校主体在承接项目以后,需要拟定教学方案、教学计划与过程管理,同时要做好校内和校外教学资源的使用和合理分配。同时每一个真实项目,都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利益。一般由于学生受到知识水平,工作经验等限制,不可能独立完成一个项目,所以,一般的做法是,将项目进行合理的分解,由专业教师和设计师负责完成项目的核心内容,剩下非核心部分作为学校的项目教学中的学习项目,由学生来完成。“校企一体”工作室项目的运行模式见图1。

4.工作室项目的实施

在工作室项目实施过程中,主要借助校企“双导师”的师资队伍。只要是工作室的项目,就要由校企双方派出专业教师和设计师主持项目教学的教授和辅导。同时,企业派出的一定是有工作经验,具有独立管理项目能力的设计师,而学校的专业教师,必须具备“双师”资格。

同时,在项目的教学中,根据项目进展的需要,学生一般在项目的初期,在校内工作室完成一些子项目,随着项目的进展,到项目的最后合成阶段,学校的实训场地往往不能满足项目的需求,需要借助校外工作室。一般,校内工作室的产地和实训设备,软硬件设施,由学校主导提供,校外的工作室由企业主导提供,同时在校外工作室期间的教学工作,由企业指导老师负责,学校专业教师在次期间负责学生的联系和管理。这样,学校和企业的老师,彼此呼应、互为依托,各尽其职,以此保证工作室项目的运行和开展。

5.工作室项目的完成

工作室项目完成以后,由企业项目经理负责项目验收工作,项目的验收完全根据数字媒体行业的标准,对项目进行严格的把关和检验。项目通过验收后,由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各方面表现进行评价,评价的重点在于突出以企业的考核标准来考核工作室任务完成的质量,突出工作室教师参在考核评价中的重要地位、以设计团队的理念让组员进行工作态度上的互评、从职业素养及专业能力方面进行小组互评,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积极性。

6.工作室项目成果的反馈

工作室项目在验收以后,投入正式使用,企业需要安排人员进行项目跟踪。通过从企业客户使用过程中了解的信息,对项目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详细记录,同时由企业项目经理将问题反馈给学校教师。学校教师根据实际反馈情况,安排相对应的责任学生进行修改,比较难得地方由学校老师自己完成。同时,学校老师将项目做成下一次模拟项目,提供下一年级学生学习和训练。

三、结束语

第8篇

关键词: 辅导员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作用

一、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有利条件

1.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要求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有助于和学生交流。只有以朋友角色才能深入了解学生、正确引导学生,才能做好大学生的人生导师。目前很多学校辅导员都是由青年教师担任,他们刚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不久,在年龄、生活经验、人生阅历、知识背景等方面和大学生比较接近,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取得学生的信任,使辅导员的角色容易走进大学生的内心深处,从而使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顺利程度大大提高。

2.辅导员非常了解学生情况,有利于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在大学四年期间,辅导员陪伴学生从入学走到离校,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一位老师。辅导员通过召开班会、深入寝室、个别谈话、教师反馈等方式,对班里每一位学生的基本情况十分了解,有利于根据不同情况的学生,在理想教育、就业意向、职业选择、面试技巧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日常管理涉及就业指导,有利于树立全程化就业指导意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面对激烈的就业市场,毕业后能否占有一席之地,是很多在校学生关心的问题。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及指导者,要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关注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早做好就业指导工作。从每年新生入学开始,辅导员就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介绍当前就业形势、社会需求及目前就业制度,把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中,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分步骤地教育和引导,从而增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当前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1.存在较强的依赖和等待心理。不少大学毕业生虽然接受了几年的高等教育,但在很多事情上还是缺乏一个大学毕业生应有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表现为临近毕业时等待用人单位找上门,等待父母或亲友给自己找工作,眼睁睁地看着身边不等不靠、主动出击的同学一个又一个找到了工作。而当在择业中遇到用人单位有意招聘自己时,往往不是凭自身思考来决断,而是过分依靠听取家长或亲朋好友的意见,根据他们的意见进行取舍,表现出较强的依赖心理。

2.就业期望值过高。有些毕业生在择业时未能认清就业形势,不能从实际出发,未能结合自身条件、专业前景、兴趣爱好等合理定位,一味盲目攀比,对用人单位期望过高。主要表现在过于看重工资、社会地位、待遇等,只想留在大城市、好单位,留在挣钱多、环境好的地方,从不考虑到基层就业,不考虑到急需人才的边远地区工作。由于这种思想的主导,有些毕业生一次又一次地错过大好的就业机会,使自己一次又一次地陷入焦急的等待、观望状态之中。

3.准备工作做得不充分。这里的准备工作不仅包括平日的专业技能学习,而且包括面试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有些毕业生在校期间没有明确目标,学习不努力,能力不突出,等到毕业时才知道“书到用时方恨少”,后悔没有珍惜大学时光。而有的毕业生则表现在择业前不积极主动搜寻和筛选就业信息,只是被动地等待学校、老师或同学提供信息,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甚至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将来又能做什么。有的毕业生不会写个人履历表、自荐信,不清楚就业政策,不懂得面试技巧,不能有效地推销自己,四面碰壁。不管是心理上还是行动上都未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

三、辅导员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1.辅导员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完善知识结构。目前很多辅导员都是毕业刚参加工作不久,在工作经历和社会阅历方面比较浅,另外辅导员的队伍构成专业也很复杂(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化学、政治等各种专业都有),都缺乏就业指导方面的知识。辅导员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直接管理者和指导老师,要切实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就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学习指导、心理疏导、生活辅导工作,因为只有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辅导员,才能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丰富辅导员就业指导知识,提升辅导员自身素质,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2.根据不同年级,努力树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意识。大学生由于受家庭背景、生活环境、个人经历等多方面的影响,就业目标也不尽相同。辅导员要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从新生入学到毕业,针对不同年级,分阶段地实施就业指导教育,把就业指导纳入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例如对大学一年级的学生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他们制定出符合本人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四年级的学生进入择业期,则需要进行全面指导,如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技巧介绍、择业信息和心理咨询的及时提供,以及就业诚信教育,等等,让就业指导教育这种意识始终伴随学生在校期间的每一天。

3.积极开展各种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辅导员应该怀着一颗赤诚之心,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搜集就业信息,并将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整理归类,及时传达给学生。辅导员也可以在班里通过举办“模拟招聘会”,引导学生如何注意面试技巧并积累应聘经验,帮助求职困难的学生准备求职材料,给就业情绪波动较大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教育学生求职中的自我保护如何防止上当受骗,等等。尽力为学生指明方向,提供帮助,帮助他们提高就业竞争力,从而实现顺利就业。

4.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类就业指导。目前我国高校的在校学生,以本科生和专科生为主,面对就业市场,辅导员应该根据所带班级学生情况给予分类指导。对于本科毕业生,辅导员应该根据其具体的基本情况,建议可以通过考研、就业、创业、选调生、特岗教师等方式实现就业,而专科生则根据情况可以鼓励学生专升本、招教考试、大学生村官、灵活就业等方式实现初次就业。在思想上要不断引导和教育学生,不管是继续深造,还是灵活就业,最终的目的都是实现就业。是金子总会发光,是人才就不会被埋没,只要有勤奋好学、脚踏实地的精神,就一定能成功。

参考文献:

[1]郭玮,史广政.新编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

[2]刘建.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存在问题的思考.科技资讯,2009.

[3]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闫兴华,徐培凤.论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推进.法制与社会,2009.

[5]徐礼生.高校辅导员对全程化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思考.宿州学院学报,2009.

第9篇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指导下,在全院学生的广泛参与下,传播学院结合学生实际,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对营造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产生积极的影响。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学校心理健康活动总结,请笑纳!

学校心理健康活动总结1不知不觉,担任我们__班的心理委员差不多两年了。首先我想以一个问题作为开篇:5 月25 日是个什么日子?——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在这个重要的日子到来之际,我总结一下我这近一年来的工作和感受。

20__-20__学年第二学期,我参加了一次心理委员培训。它相当于一次讲座,从那次培训,我大概了解到心理委员的工作主要有两方面。

一、协助老师了解并收集同学们的心理信息,及时汇报异常情况。所以我时常观察同学们的心理,可喜的是目前我们班没有出现心理异常情况,我也相信未来也不会有。

二、向同学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可能很多同学会觉得自己不是心理专业的,不懂得什么心理知识。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每个人都懂得一些基本的、解决一般情绪问题的方法。例如:倾听、安慰。这些小小的举动都是很有用的,另外,我们班级也会定期开展一些心理健康知识的活动和讲座,同学们也积极参与。 同时,我们班级也非常注重宿舍文化的培养。宿舍是我们休息的场所,所以对于宿舍,首先抓的是卫生和安全问题。我们班级通过男女生互访宿舍检查卫生安全评比等活动让同学们都积极的参与到宿舍的环境卫生。另外,对于宿舍文化建设上,我们也不放松。平时,班级经常组织同学们通过宿舍篮球赛、羽毛球赛等活动增强宿舍同学之间的联系和班级集体感,也通过学习小组活动让大家在学习想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以上是我的总结,愿__班各位同学永远健健康康、活泼开朗,祝我们班越走越好。

学校心理健康活动总结2__年9月6日、7日两天,我们学院迎来了__级新生。他们的到来为我们学院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使学院更加充满生机。学院师生都在为迎新奔波忙碌。灿烂的阳光照在我们热情洋溢的笑脸上,很柔和温暖。

迎新结束后,又开始紧张激烈地进行社团 会员招新活动了。我们心理健康康协会选择在9月8日到9月16日这段时间到新生宿舍去招新,对着届招新我们会干都期待已久,信心百倍,我们始终坚信:心理健康协会是个温暖和谐的大家庭,融入我们他们会更健康,更加自信。在此之前,我们做好了招新的一切准备工作,包括心协会徽、宣传单、宿舍新生安排表,分配好各会干的任务。(会徽图案是“双手捧着一颗红心”,代表爱心)

在新生宿舍里,我们信心十足,热情地介绍我们协会的概况,让他们能更好地了解心协。我们主要介绍我协会从创办至今的概况及举办的各类极具特色的活动。比如:进行手抄报比赛,到安老院慰问老人,去特校看望特殊儿童,观看精彩的心理影片,每年举办的5.25大型系列活动等等。新生们都听得津津有味,对此也很感兴趣,频频发问,我们都乐意地去解答每一个问题。

招新的过程就是我们与新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的过程。去新生宿舍招新的目的就是要广泛宣传我协会,让更多的人知道、接纳、并融入我协会。

__年9月17日、18日这两天,全院所有社团都统一在篮球场那边摆台招新,给新生最后选择想要加入社团的机会,虽然那两天阳光猛烈,无情地烘烤着大地,但我们的热情始终不减,任由汗珠滚落却依然保持微笑。

9月18日下午,协会招新工作进入尾声,我协会圆满完成了此次的招新工作,经过统计,我协会共招的120个新会员。他们的加入为我们协会注入了新的血脉,使我协会更加壮大,更加充满力量,我相信:我协会的明天会更好!

学校心理健康活动总结3本学期,我校以《苏州市中小学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为指导,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了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了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以“专业”为核心,加强专业心理教师队伍的建设。

合格的心理教师是经过专业培训的,除了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外,更多的是实践上的操作方式与方法。我校有两名取得资格证书的心理辅导员,她们认真参加各种培训活动,并在学校中积极做好各种形式的心理辅导活动,注重辅导的方式与方法,讲究心理辅导的实效,努力把专业做“精”。

(2)以“班级”为主阵地,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

班主任是学生心理三级监护体系中的第一级。因此,我校非常重视班主任的队伍建设。首先是转变班主任的观念,在注重学生学习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认真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其次是经常鼓励班主任利用空余时间,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加强心理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 自身的专业素养;第三,学校开展由心理健康教师通过讲座、沙龙、论坛等形式,对全体班主任老师进行培训,以点带面,切实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本学期,我校的心理辅导老师柏晶晶执教了《放飞烦恼传递快乐》团体辅导课,让我校的班主任老师受益匪浅。

(3)以“全员育人”为导向,加强其他教师队伍的建设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专业心理教师一个人的事,也不是班主任老师一个人的事,而是全校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事。所以学校在加强专业心理教师、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同时,也要对学校其他教师进行培训。我校通过组织教师观摩学习、上网理论学习、阅览室阅览学习等方式,加强教师心理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提高了教师的心理辅导意识和辅导能力。

(4)以“德育导师”为契机,充分发挥德育导师效应

结合德育导师制,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心理咨询的管理

1、以点带面,保障“阳光屋”的有效开放

我校的心理咨询室——“阳光屋”,已被评为苏州市的合格心理咨询室,本学期继续每天开放一小时,由心理咨询室的值班老师负责学生的咨询辅导工作,并做好相关的咨询记录。对问题较严重者,我们进行了个案跟踪辅导,认真做好个案研究记录,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具实效性、规范性、科学性。本学期“阳光屋”的辅导老师对97位个案进行了科学耐心地辅导,其中有12位学生进行了跟踪辅导,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阳光屋”已经成为了孩子们的一个“心灵驿站”。

2、以班为面,开展富有实效的班级团体辅导

本学期,我校进一步完善了学生心理档案,做好一年级新生的心理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各班班主任利用班会课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每月做一次集体辅导,对班级中出现的共性心理进行辅导,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并做好记录,使心理健康工作更具有实效性,真正地服务于学生。

柏晶晶老师执教了《放飞烦恼 传递快乐》五年级团体辅导课。孩子们畅所欲言,倾诉自己生活和学习上的烦恼。通过互动交流、范例引领、小试牛刀、大显身手等环节,孩子们集思广益,依靠集体的智慧来解决烦恼。最后大家发现,生活中总有烦恼,但只要换个角度,就能坦然面对。

李晓静老师执教的《学会欣赏》一课,层次鲜明,块面清晰,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告诉学生,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周遭,生活将更美好。

3、家校合力,形成富有高效的管理体系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家庭教育。因此,教师应和家长合力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学校,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并利用家校路路通等方式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本学期,我校举行了“关注孩子心灵成长”四年级的家长学校活动。活动邀请了团中央《知心姐姐》杂志社心理健康教育全国巡回报告团成员李亚青老师来校讲座。李亚青老师首先分析了目前家庭教育的盲区——忽视孩子心灵成长;而后讲解了孩子心灵成长的五大营养——肯定、自由、宽容、情感、梦想,最后说明了健康美好的心灵是家长留给孩子的最大财富。讲座活动中,李亚青老师亲切的话语,鲜活的实例,科学的指导,给家长们带来了家庭教育的启示,也解开了现实教育中的一些困惑。通过活动,家长们关注到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家庭教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三、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宣传工作。

通过黑板报、橱窗、红领巾电视台等途径,努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本学期,红领巾电视台“成长快乐”节目开辟了《健康快车》这一版块,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身体健康、饮食健康,还有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

2.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和体育活动。

我校每天坚持大课间活动(分室内和室外两套活动),学校提供充足的活动器材,并根据实际情况,让各年级四个班之间定期交换器材进行活动,这样不但丰富学生的活动内容,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放飞心情,同时也缓解了学习压力。

3.加强了良好行为规范的培养。

本学期,我校结合每月雏鹰争章活动进行 “一小之星 ”的评选活动,评选内容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雏鹰争章》,评选活动面向全体学生,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月底进行考核,并推荐出每月的一小之星。九月是“礼仪之星”,十月是“红色之星”,十一月是“安全之星”,十二月是“友爱之星”。每月产生24位一小之星,在月底的升旗仪式上进行隆重的表彰,颁发荣誉证书。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励学生,树立榜样,也促使了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4.开展了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

本学期,我校邀请了太仓市人民医院眼科主治医师郑吉主任来为全校同学作主题为“爱护小眼睛”的健康教育讲座。邀请了当地医院口腔科施医生来校作“健康牙齿,伴你一生”口腔保健常识的讲座。11月9日上午,我校组织全体师生举行了主题为“消防安全记心中”的逃生演练活动,增强了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12月6日下午,我校组织五年级全体学生参加了主题为“知我沙溪,爱我家乡”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孩子们走近家乡,了解家乡,更好地激发了他们爱家乡的情怀。12月22日,我校组织学生观看了“励志青春 放飞梦想”太仓名人校园巡回展。

总之,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这条路上,还需要我们地一步步摸索,多学习,多实践,多思考。

学校心理健康活动总结43月6日,我们生物1002班举办了以“3.7女生节”为主题的心理班会,以培养班级同学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的能力,提高班集体凝聚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

本次活动由班级心理委员主持。活动开始时,主持人直奔主题,从回忆女生中学时代喜欢的小说《幻城》等,渐渐引申到我们从孩童时期开始熟悉的一系列经典的动画,影视,游戏。《葫芦娃》,《四驱兄弟》,《还珠格格》,《天龙八部》,“跳房子”,“打弹珠”等一些经典勾起我们童年的美好回忆。

活动进行到一半时,我们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游戏——“传数字”。规则简单,但是考验的是同学间团结协作的能力,所以并不是如此简单。再来,热情高涨的我们还一同做了“第八套广播体操”。主持人还使用照片截图的方式,让同学们通过观看眼睛截图来辨认班级同学。“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每个人的眼睛是如此的不同,或炯炯有神,或明亮可人。通过这一小游戏,考验的便是班级同学间的熟悉程度。同学间的熟悉感上升,班级的各项指标,包括班级凝聚力,团结协作,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班会最后的集体性游戏“天黑请闭眼”,是考验小团体间的协作以及个人的语言功底,各团体间的“勾心斗角”和“大局观”都牵动着胜家的归属。

可以看得出来,同学们对于此次班会的积极性和热情度还是非常高的。本次班会可以说是圆满结束。

学校心理健康活动总结5又是一个浪漫的冬季,不经意间,进入大学已将近半年了,从不认识初的拘谨到“混熟”后的融洽,而自己也荣欣的担任了班级的心理委员。一开始担任这个工作,我很迷茫,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事,后来经过学校的培训后,我受益匪浅,学习到很多关于心理方面的知识,也深刻地认识到心理委员工作的重要性,于是我渐渐开始了解这个工作,也开始接受这份工作,最后也喜欢上它。

在这一学期里,我试着努力地主动与同学们沟通,去倾听他们心里的困惑,去分享他们的快乐,去分担他们的烦恼,为此我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锻炼,提高工作能力

(1)作为心理委员,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感,每次都按时参加学校,学院举行的心理委员培训讲座和素拓活动,及时了解学校在这方面的措施和政策,并且通过活动过程还与其他班级的心理委员互相交流经验。

(2)课余时间主动去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学习一些心理知识,以此来提升自身的素养,提高服务同学的水平。

二、积极开展班级心理活动,培养同学们乐观向上的阳光心态

(1)x月x日:刚进入大学,彼此之间还很陌生,为促进同学们相互了解认识,尽快融入班集体,在心理委员的倡议下,全体班委的积极组织下,我班策划了“我们在校园”的集体活动,并且在校园开展一系列互动环节。

(2)x月x日-x日:为了尽快了解同学们的思想、心理状况,便于以后针对性开展心理活动,在心理委员的组织策划下,全班同学积极参与,我班成功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活动。

(3)x月-x月:为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时间,带动个别参与积极性不高、性格内向腼腆的同学融入集体,我班在辅导员的关心下全体班委的组织了“班级篮球友谊赛”“班级羽毛球友谊赛”等心理活动。

(4)根据自己和同学们的时间,有针对性的和同学们谈心交流,搞好同学关系,成为他们知心信任的倾听者,并取得良好效果。

总体来讲上一学期的心理工作比较顺利,但也发现自身在工作中有一些不足和缺陷,有待改进和提高。

(1)没有充分地与每一位同学交流沟通,可能忽视了部分需要我帮助的同学。

(2)积极主动找我倾诉的同学不多,大部分是我主动找他们,说明我的信任度还不够高。

(3)我班举办的心理活动不够多,参与面还不够广泛,有部分同学参加不太积极。

(4)自身的水平还比较有限,有些同学提出的问题我还不能给出合理的回答,处理问题的经验还不足。

鉴于以上问题,我在下一学期的心理工作中做如下打算:

(1)为提高大家对我的信任,我将一贯坚守保密原则。

(2)为方便同学们与我的交流沟通,我将统计大家的E-mail地址、QQ号和手机号,建立一个完整的无障碍交流渠道。

(3)每周一群邮件的方式为每一位同学提供心理方面的小知识,小笑话以及一些音乐来缓解同学们的心理压力。

(4)继续主动联系同学,与他们交流掏心,并与其他班委举办更多的更精彩的心理活动。

(5)建立信息回馈制度。将自己和校学生心理咨询的联系方式、地址告诉每一位同学,收到同学们的信息及时给与回复,同时也鼓励大家对我的工作提出宝贵建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