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6 17:11:4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电力行业研究分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 运营检测; 全面监测; 运营分析; 协调控制; 全景展示
中图分类号: TN919?34; TP30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3)06?0053?03
0 引 言
运营监测(控)是实现对公司经营管理24 h即时在线监测分析,实现对规划、建设、运行、检修、营销、人资、财务、物资等业务全方位监测分析,实现对计划预算、资金收支、电力购销、资产全寿命周期、供电服务、产业发展、金融领域等全流程监测分析,构建集全面监测、运营分析、协调控制、全景展示于一体的综合管控平台。
1 运营监测(控)信息系统基本简介
运营监测(控)信息系统主要实现全面监测、运营分析、协调控制、全景展示、综合管理、支撑管理等功能。
(1)全面监测。围绕运营监测(控)中心对外部环境、综合绩效、运营状况、核心资源、关键流程5种类型的业务进行全面监测的要求,通过对业务需求的分析,实现了外部环境监测、综合绩效监测、运营状况监测、核心资源监测、管理流程监测以及为了满足外部环境、综合绩效、运营状况、核心资源、关键流程的日常监测的功能性要求,实现后台监测管理的支撑功能,实现对全面监测业务的有效支撑。
(2)运营分析。围绕运营监测(控)中心对综合分析、专题分析的运营分析业务要求,通过对业务需求的分析,实现综合分析、专题分析、分析管理。
(3)协调控制。根据运营监测(控)中心对协调控制的业务要求,通过对业务需求的分析,实现异常事件管理、调控任务全过程管理、调控任务统计分析、调控任务评价管理。
(4)全景展示。根据运营监测(控)中心对全景展示的业务要求,通过对业务需求的分析,系统实现了公司概况、科学发展、经营业绩、优质服务、管理提升、科技创新、责任实践、热点聚焦、企业看板9大主题域的主题展示,为了满足全景展示业务的正常开展,运营监测(控)中心需要扩展后台展示管理的支撑功能,建立展示管理模块对全景展示业务进行有效的功能支撑。
(5)综合管理。根据运营监测(控)中心对综合管理的业务要求,通过对业务需求的分析,实现综合业务管理、报告管理。
(6)支撑管理。根据运营监测(控)中心全面监测、运营分析、协调控制、全景展示、综合管理的公共业务需求,实现手工录入、数据接口监控、数据质量监测、数据质量报告。
2 建设内容及应用分析
运营监测(控)信息系统建设主要包含运营监测工作台系统、大屏可视化展示系统、数据梳理及接入几方面工作。
2.1 工作台系统建设分析
运营监测(控)信息支撑系统需在总部和下属分公司构建了运营监测工作台系统,实现两级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纵向贯通,全面监测围绕公司核心业务活动与核心业务资源,实现全面监测、全景展示、综合管理和运营分析功能。
2.1.1 全面监测
全面监测围绕公司核心业务活动与核心业务资源,通过完善该功能模块,实现对公司外部环境、综合绩效、运营状况、核心资源和关键业务流程等进行24 h在线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公司运营过程中的异动和问题并自动预警[1]。
(1)外部环境监测。外部环境监测功能主要包括:政策和法律环境、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产业环境、市场环境等。提供对政策环境、监管环境、法律环境、公共关系、法律法规、监管要求、宏观及微观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电力行业的产业政策环境、电厂、电力用户等相关信息的监测功能。
(2)综合绩效监测。综合绩效监测功能主要包括:电网状况、资产质量、服务水平、业绩水平、可持续发展5个方面。通过对电网结构、装备水平、健康水平等方面的监测反映公司电网状况;通过资产效率、偿债能力等方面的监测反映公司资产质量;通过服务客户、服务发电等方面的监测反映公司服务水平;通过人员效率、经营效益、成本水平、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监测反映公司业绩水平;通过投资保障、市场开拓、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监测反映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运营状况监测。运营状况监测功能主要包括:人资集约化、财务集约化、物资集约化、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其他业务等。通过运营状况的监测,及时掌握各业务部门业务开展情况,分析部门绩效与公司综合绩效之间的差距。
(4)核心资源监测。核心资源监测功能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实物资产、其他资源监测等。提供对用工状况、人员素质、财务状况、整体规模状况、实物资产状况、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品牌价值等方面的监测功能。
(5)关键流程监测。关键流程监测功能主要包括:计划与预算管理、购售电管理、资金收支全过程、项目全过程管理、总部/下属公司重点工作管理、物资供应链管理、业扩报装管理、电费管理8个方面。通过对跨部门流程节点和详细业务活动的监测,及时发现流程瓶颈点,了解跨部门业务协作顺畅度,从而判断各业务条线是否能支撑企业整体战略目标。
(6)监测管理。为了满足外部环境、综合绩效、运营状况、核心资源、关键流程的日常监测功能要求,系统需实现后台监测管理等支撑功能,主要对以上功能进行配置管理及数据的初始化等工作。
2.1.2 运营分析
主要包括综合分析、专题分析、分析管理等几个方面。
(1)综合分析
外部环境分析 对公司运营产生较大影响的经济、政策、行业发展等情况进行分析。从产业政策变化、电力供需形势、投资及建设环境等方面分析公司面临的外部形势。
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实现对关键指标完成情况,增减变化原因、趋势,年度目标完成进度和指标预警等情况的分析,重点反映公司运营的关键绩效,综合体现公司运营情况。
中心协调情况分析 实现对协调控制工作成果的汇总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异常问题的规律、频度、类型和问题的处理过程,综合反映横向协作效率和业务条线内的协调运转效率。
(2)专题分析
综合绩效分析 从电网结构、装备水平、协调发展、电网投资规模、电网建设规模五个关注点对电网发展进行绩效分析;从资产运营效率、偿债能力和资产获利能力三个关注点对资产质量进行绩效分析;从供电质量、服务客户、服务社会三个关注点对供电服务进行绩效分析;从安全、效率、效益三个关注点对经营业绩进行绩效分析。
发展功能分析 从价值和财务角度出发,对公司的经营规模、财务成果增长情况、可持续增长率进行分析,为公司提高电网接入能力、树立企业社会形象、提升企业社会贡献率提供决策支撑。
竞争能力分析 主要包括战略决策能力、集团化运作能力、人力资源竞争能力、外部影响能力、电网运营能力、关键技术创新能力、服务能力7个方面。以企业的价值为导向,将各类竞争能力落地到资本上,为公司提升市场决策能力、供电可靠性、客户满意度等提供决策支撑。
风险管理分析 主要包括公司风险管控分析、重点关注领域风险管控分析2个方面。通过对公司内外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评价,并适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
2.1.3 全景展示
主要包括主题展示、展示管理2部分。
(1)主题展示
主题展示主要包括企业概况、科学发展、经营业绩、优质服务、管理提升、科技创新、责任实践、热点聚焦、企业看板展示和大屏展示等功能模块。在企业概况部分主要展示内容包括企业介绍、企业规模、企业文化、企业荣誉等方面;在科学发展部分主要展示内容包括电网发展、产业金融、国际化运营、人才发展、信息化发展等方面;在经营业绩部分主要展示内容包括经营效益、安全水平、市场营销等方面;在优质服务部分主要展示内容包括供电质量、客户服务等方面;在管理提升部分主要展示内容包括三集五大建设、党风廉政、依法治企等方面;在科技创新部分主要展示内容包括科技发展、智能电网等方面;在责任实践部分主要展示内容包括保障供电、抢险救灾、服务三农、节能环保、社会公益等方面;在热点聚焦部分主要展示内容包括重点工程、一线风采、媒体聚焦等方面;在大屏展示主要包播放展示控制、系统维护、可视化设计器和信息数据管理[2]。
(2)展示管理
主要实现可视化组建管理、界面布局管理、展示主题管理、展示控制管理,通过这些管理模块实现对各应用的功能的配置及定义。
2.2 大屏可视化展示系统建设分析
大屏可视化展示展示系统主要是对应用功能及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现,对各项分析结果提供形象的显示,让人们能够很直观、清晰地理解数据含义,提高系统应用的易操作性、可读性。
应用单元是展示的最小功能单元,依据展示场景、展示主题要求的展示内容进行业务分析,由展示主题的指标、数据和其他非结构资料组合而成。应用单元可能包含一个指标或多个指标。依据业务特点提炼的应用单元,能表达一项完整的业务活动。展示形式主要包括柱状图、折线图、散点图、饼图、条形图、环形图、柱线复合图、维恩图、二维表、仪表盘、蜂窝图、雷达图等,可通过不同展现形式的组合,丰富优化应用单元展示效果。
在展示中,可采用先进的可视化技术和多媒体互动技术,通过直观、形象、动态、实时和新颖的展示方式,优化全景展示的视觉效果和互动体验。应用三维GIS、三维数字沙盘、虚拟三维动画、仿真驾驶仓、体感扑捉展示、实时视频通话等可视化技术优化展示效果[3]。
2.3 数据梳理及接入分析
工作台及大屏可视化展示系统的建设还需要各业务系统的数据作为支撑,通过系统处理后方可进行可视化的展现。接入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各个专业系统,如:财务、物资、基建、发策、人资、安监、经济法律等,针对全面监测、运营分析、全景展示对业务数据的需求进行扩充及细化,基于公司现有两级数据中心开展业务数据接入,完善数据接入接口,实现扩充并细化的数据接入数据中心,逐步丰富公共数据资源池数据资源以及企业级数据仓库内容。
3 结 语
本文阐述了运营检测(控)信息系统在电力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应用研究,它的建成将有效促进公司管理方式变革,实现公司资源整合,提升公司运营水平,确保公司稳健发展,为企业信息化系统数据的监测、监控及可视化展现提供了参考及对策。
参考文献
[1] 张小敏.电力企业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电力信息化,2011(9):77?79.
[2] 宁东玲.信息系统项目应用效果的评价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2(10):52?55.
[3] 罗四维.视觉信息认知计算理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4] 周志敏,纪爱华.触摸屏实用技术与工程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5] 卢孟常.电工电子技能实训项目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6] 吴晖.融合通信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J].电力信息化,2011(9):85?88.
[7] GROOVER M P.自动化、生产系统与计算机集成制造[M].
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8] 李江全.现代测控系统典型应用实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关键词: 客户细分; 聚类; 决策树; 差异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 TN96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4)02?0091?04
0 引 言
随着电网公司以用电业务处理能力与工作效率提升为核心的经营管理模式向以客户服务能力提升为核心的转变,电网公司更加关注对用电客户的个性化差异服务满意度与质量情况,通过不断改进客户的用电体验,有效提升客户用电满意度,促进用电客户合理用电、高效用电的同时实现供电企业、用电客户及对整个社会的多赢。
对客户提供贴心服务的前提是对不同客户群体的行为特点与用电需求有准确了解,根据客户属性划分出不同的客户集合[1],即客户细分。电力企业内部丰富的客户资料与用电行为历史数据,为有效运用各类细分技术开展客户细分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基础。本文结合作者的项目经验,对利用各类客户细分技术实现客户细分的关键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电力企业客户细分是依据电力市场特有的运作规律,按照客户在需求、动机、行为与能力方面的差异,运用系统的方法将整个电力市场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客户群,然后选择合适的客户群作为公司服务目标市场的过程[2]。通常是按照客户的用电档案、用电行为特征、客户用电偏好与动因等分成若干客户群,其目的是使得同一群内的客户特征非常相似,不同群间的客户特征差异较大。本文研究客户细分模型是为了寻求适合电网公司用电客户细分要求,且具有通用应用能力与可扩展能力的客户分群方法,研究的过程是基于广东电网佛山供电局专变客户细分实施的项目,以客户用电台帐与用电业务数据为基础、以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的细分方法。其细分功能项的落地是通过分析用电业务库中已有用电客户业务数据模式来对用电客户进行群体分类[3]。
1 客户细分模型理论研究
客户细分的过程包括五个步骤:目标群体选择、客户细分模型适用性分析与选取、客户细分、细分结果的深度分析、知识同化。其中细分模型的适用性选择最为关键,直接决定客户细分结果的准确性与可用性。
客户细分是指通过有效收集、归类和分析各方面的需求,定义不同属性与行为特征的客户群,对客户价值、客户风险进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将客户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并对其进行管理,同时,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4]。客户细分过程是典型的数据挖掘技术的运用过程,通过运用数据挖掘的建模方法,可以精确应用数据挖掘算法,有效地运用用电客户档案属性与用电行为特征数据,实现对客户群体的精细化分解。
2 客户细分数据元素研究
电力客户细分的前提是对客户用电基本属性及客户用电行为特征数据的全面收集与有效整理。这些信息是实现对客户群体有效划分与特征刻画的基本数据单元。每种细分模型与算法,都需要以此数据单元作为初始数据理解对象与细分输入参数。为此,提出了构建客户属性池与行为指标池的管理模式。即将客户的用电档案属性如客户的用电类别、报装合同容量、计量方式等作为客户属性池的基础对象来管理,对于每一个对象,提供该对象数据来源、数据类型、取值范围及主要用途的详细说明;同样,客户行为特征池中也以对象的形式存放客户的行为特征数据,如客户月度用电平均负荷、本年累计用电违章窃电次数、被催费次数等。
通过构建客户属性池与行为特征池的方式,一方面保证了对客户属性与用电行为维护的可扩展性,另一方面采用面向对象的实现方式,在利用细分方法进行客户细分时,对客户特征指标的筛选就如同超市购物一样,只需点选相应的特征列表,即可完成对关注指标与数据获取路线的准备,有效降低了细分过程中客户基础数据分析与准备的复杂性。
3 模型算法梳理
客户细分模型主要用到的算法包括:
(1) 分类算法:分类分析是通过分析抽样客户的特征,构建客户细分的分类规则或分类器,再应用分类规则对整体客户进行细分的方法。分类规则通常是根据市场现状、业务经验和统计分析结果来构建的;分类器通常是借助有监督的分类算法来构建的。此分类方法一般用决策树算法。
(2) 聚类算法:聚类分析是一种无监督学习的数据挖掘算法,其分类规则等事先不能确定。而是根据给定的客户特征,综合计算客户特征集基础上的相似度,然后按照客户之间相似度的大小逐一归类的方法。
(3) 依据经验规则的算法:依据业务人员已知的经验规则,通过指定的属性维度对客户进行细分的方法。
当客户细分目标明确,但涉及的客户属性较多、需经过对各项指标进行复杂的评价计算,根据综合取值来界定客户群体的,如客户信用等级评价、用电客户价值细分等,通常利用样本数据进行有监督学习的分类方法,实现客户细分;当需要依据客户多个用电行为指标的综合相似度来对客户群进行划分,以便从整体上归纳客户的用电行为习惯与模式,刻画细分客户群体特征时,采用聚类分群的方式;当业务上已有相对具体的客户细分规则,业务目标为根据已有业务规则在系统中的固化实现对客户群体的快速定位时,采用依据经验规则的算法完成。
在本研究过程中,着重研究了依据经验规则的算法在电力客户细分中的具体应用,构建了基于综合权重法的评分卡细分模型。
4 客户细分模型设计
4.1 细分模型架构设计
通过对某电网公司目前主要客户细分应用场景的研究与分析,结合对数据挖掘模型主要应用分类的研究,本文设计了基于K?Means算法[5]的聚类分析、基于价值区间的客户细分、基于确定业务逻辑规则的客户细分与决策树客户细分四大类细分模型。其中第一类属于聚类模型应用范畴;第二类属于有监督的分类算法;第三类与第四类属于依据经验规则的算法。
为实现对客户细分模型的有效管理,在模型设计过程中,引入了模型大类、模型子类与模型实例的多级模型细分管理机制。如图1所示。
其中模型大类主要界定聚类、价值区间客户细分、决策树、逻辑规则细分等;模型子类主要界定不同客户细分应用场景下标准的或主要关注的客户属性与行为指标集,以及该模型适合应用场景;模型实例是一个选择样本数据,继承子类的属性与指标集裁减、以及相关指标权重的学习确定过程,是目标群体细分中模型应用数据源。层次式的结构划分,既保证了模型的合理扩充与有效管理,同时,在后续客户细分过程中,保证了模型实例选择的简洁清晰。
4.2 客户细分过程设计
客户细分过程涉及三个步骤,即细分目标客户选取、模型实例选择、细分结果分析与特征总结。其中细分目标客户的选取主要以用电客户的用电属性集为选择来源,设计过程突出了对属性选择的方便性与可扩展性,通过选择属性分类对应的属性值,自动形成目标客户逻辑条件集,利用条件集查询得到目标客户。
模型实例选择是对模型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模型实例的具体选择与应用。该过程以模型实例中定义的客户细分特征参数、模型初始化参数为基础,实现对当前选择客户按模型实例算法的自动细分。从设计的角度将复杂的模型设计过程前移到模型管理中,客户细分过程强调对模型设计结果的直接应用。
细分结果分析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划分群体内不同特征值的单项值特点的分析或多个特征值的关联分析,总结该群体用电行为特征;另一方面是对一次细分中不同群体针对同一客户行为特征的在线分析,掌握同一行为特征分类在不同群体间的取值特点,更好的总体把握客户细分群体的特征差别。
5 经验规则算法在细分模型中的应用
本应用运用评分卡技术手段,通过设计多维度、灵活组合的综合价值指标体系,精确地选取训练样本,并且通过客观和主观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建立一套电力行业应用的客户细分方法,实现对客户用电行为特征和需求的精确识别。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5.1 建立细分属性库
客户细分属性库中包含两类指标,一类是客户行为属性指标,另一类是客户台帐属性指标。其中,客户行为属性指标是描述的客户的业务行为的统计信息,来自于丰富的业务数据;客户台账属性指标是描述客户所属业务性质的信息,来自于客户台帐数据。客户属性库中指标需要定期进行数据抽取更新,更新频率视不同的指标情况而定,月度指标更新频率为每月月初一次,年度指标更新频率为每年年初一次,日指标更新频率为每日一次。
5.2 建立评分卡指标体系
以细分属性库为基础,以细分目的为指导,选取评分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在构建过程中可能会包含进多个相似指标或者关联密切的指标,一方面影响了指标体系在评分过程中的效率,另一方面增大了指标体系的复杂度。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在初步确定了指标体系后,通过对两两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来确定指标间的相关度,剔除相关度较高指标已达到指标体系合理降维的目的,进而提升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本研究采用的相关性分析具体如下:
自变量为[Xi],i=1,2,…,n,[X]为自变量的平均值。
自变量为[Yi],i=1,2,…,n,[Y]为自变量的平均值。
相关系数[rxy]的计算公式为:
[rxy=i=1n(Xi-X)(Yi-Y)i=1n(Xi-X)2?i=1n(Yi-Y)2]
式中,r值的范围在-1和+1之间,r>0为正相关,r
5.3 综合权重设置
在客户细分指标体系中,由于每个评分指标与同一类别中的其他指标相比,其作用、地位和影响力不尽相同,必须根据每个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赋予不同的权重.权重反映了各个指标在“指标集”中的重要性程度,指标的权重直接关系到这一指标对总体的“贡献性”大小.因此,确定评分指标体系的权重,是评分的基础[6]。
在权重的合理设置过程中,一方面要考虑到数据本身的内在特点,另一方面要考虑到电力行业的自身特点。只有将这两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才能更为精确地设置指标体系的权重值。
本研究中,对权重的设置分三步考虑,第一步根据数据本身的内在因素设置各指标的客观权重;第二步根据电力行业的特点,通过专家经验设置各指标的主观权重;最后综合考虑两者的影响计算得出综合权重。通过三步走的方法获得的综合权重值是理论和实践因素结合的结果,具有更强有力的说服性和可信度。
客观权重的设置采用熵权法原理进行计算,在具体应用时,熵权法根据细分指标体系中各指标值的变异程度,利用熵计算各指标的熵权值,利用各指标的熵权对所有的指标进行加权,从而得出较为客观的权重结果。另外,主观权重的设置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到。最后指标体系中的每个指标均含有两个权重值,一个客观权重值,一个主观权重值。然后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指标的综合权重:
[βi=αiwii=1nαiwi]
式中:[αi]为第i个指标的客观权重;[wi]为第i个指标的主观权重;[βi]为第i个指标的综合权重。
5.4 细分计算
基于评分卡的细分最后一步为细分计算,在本研究中,细分结果的计算的重点在于计算指标体系中末层各指标的得分,然后根据末层得分与各指标权重计算父指标得分,依次迭代计算直到指标体系的根指标。
6 结 语
客户细分是有效实施客户个性化服务的第一步,也是对客户关系进行良好管理和维护的基础。在当前电力供需形势下,如何保证客户服务质量,在保证供电可靠的情况下,实现供电服务的精益化管理,准确区分不同类型客户的用电习惯与用电特点,都需要准确的客户细分。
本文简要分析了电力客户细分现状与需求,在对各类客户细分模型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客户价值区间的细分、基于K?Means聚类算法客户细分与决策树基础上的客户细分三种细分模型,在模型的应用研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模型输入数据的预处理过程以及模型应用的灵活性与方便性,为后续模型的维护和管理,以及客户细分应用的扩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细分的过程中,为了达到较为理想的细分效果,细分指标的选取不能是任意的和随机的,需要以细分目标为准绳构建相一致的细分指标体系,合理筛选细分的维度,根据不同的场景构建相应的细分实例。与此同时,针对细分方法的构建和选择,没有绝对的正确和有效,可以根据预期效果进行尝试和选择,将误差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如此,才能合理和有效地进行客户特征的识别与分群,为个性化客户服务策略的指定提供可靠有力的指导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陈明亮.客户价值细分与保持策略研究[J].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2001(4):23?27.
[2] 贺仁龙,叶宇航,赵晓康.电信企业客户细分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J].情报杂志,2011,30(6):145?151.
[3] 刘英姿,吴昊.客户细分方法研究综述[J].管理工程学报,2006(1):53?57.
[4] 王春叶.基于数据挖掘的电力客户细分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09.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尤其是近几年来取得了较为优异的业绩。电力工业的发展需要依托于相应的电力系统,因此对于电力系统的检修就变得十分重要。本文作者主要以接地线的相应状态进行在线监测为基础,对新型的电力检修作业地线装置进行探讨,同时就主要构成的相应硬件电路的实现方式以及挂、拆接地线检修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新型电力检修作业 接地线 在线监测 超声波测距
1、概述
整个电力系统是由各个部分及环节有机结合而组成的,任何一环出现差错,都会对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而挂接地线则是对于电力系统检修中的重要环节。一般情况下,对于电力系统的检修工作首先是工作人员进行与电力调度的电话联系,确定需要的停电点。当电力调度知道这一信息后,就会实施相应的网上作业。这一装置拥有诸多优点,它可以有效的解决监控上的困难,防止操作失误以及相关漏洞所造成事故的发生。
2、硬件系统的实现
我们对作业现场进行了实地勘测,结合实际,我们将装置置于接地线的绝缘杆上面,这样一来,对于接地线状态信息的采集就会相对便利。因此一般的传感器难以进行准确的信息采集,会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
因此对于接地线是否被挂上,我们采取的方法是通过对超声波传感器测量装置与输电线两者之间的距离变化的观察与测量,进行相应的判断。在两者间的距离值保持相对稳定的时候,就可以被认定为已经将接地线挂置好;相反,若两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那么就可以判定接地线已经被拆除。
现场报警信号:对于现场报警信号来说,其主要的作用为:当相应的装置已经检测到接地线已经挂上时,就需要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提示,提示接地线已经挂上,否则如果相应的提示接地线未挂上,就会在一定程度上给现场作业人员一个警示作用,这样就可以因操作不当或误操作带来的人员伤害或设备损伤。
短消息和视频:进行对于这两个操作的完成都是通过相应的无线传输的方式来实现的,主要是将其传送到相应的调度中心。不仅如此,它还能够更为直观的进行对于现场作业情况的了解,并为有效监控以及调度作业情况提供便利。
2.1超声波测距的原理
在进行对超声波测量距离过程中,主要使用了两个十分重要的频率,而在对于其进行设计的时候对于频率的产生主要是通过单片机进行的。
2.2对于超声波测距的软件设计
对于这一软件的设计,我们采用了单片机内部的定时/计数器。两个定时/计数器的作用是不同的,其进行计数所涉及的范围较广,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频繁的计数中断,又可以减少了一定的计时误差。
3、对于通信方式的选择以及实现
对于配电网络进行相应的线路检修时,通常是多组接地线同时进行工作的。对于相应的工作时间的不固定性,对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系统在通信方式方面可以进行更好的优化组网,以较为迅速地进行相关的工作。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GSM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目前情况下,GSM通讯传播方式对于电力系统的相应监测已经出现了更多的应用。
SMS指的是短消息业务,它是属于GSM的相关延伸业务,其主要特点是不需要进行端与端之间的连接,具有一定的便捷性。短消息中心通过对短消息进行相应的储存以及转发来进行手机之间的交流。
3.1通信模块的硬件组成
对于通信模块,主要使用的是西门子的TC35模块,在这一模块中,又可以进行更加明细的区分,主要是基带处理器、GSM的相关射频部分、电源A-SIC以及Flash4四个模块。而基带处理器在整个模块中是相当重要的,起到了核心的作用。而CSM的相关射频部分的组成相对较为复杂,主要有四个功能块,分别是外差式的接收器、上变频调制环路的发送器、射频锁相环路以及全集成的中频合成器。我们主要是通过相关的软件来控制TC35模块,这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3.2通信模块的软件设计
对于软件设计,首要的任务就是进行相应的短消息模块接口开发,它包含了多个方面,主要是对于TC35进行相应的初始化工作以及对其工作方式、通信模式进行设定。
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相应传输数据的可靠性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只有保证传输数据的可靠性,装置才可能进行接下来的相关工作,也就是说它起到了前提的作用。对此我们进行了三个方面的问题考虑:①防止相关的电路受电磁波干扰而产生出错误的数据。对于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方法通常是运用与之相适应的电源以及接口电路。②防止其他信息对系统造成伤害。对于这一问题,首先要对信息进行正确的判断,主要判断号码是否符合原来在线监测装置的通讯模块的卡号,如果出现异常,将其直接删除。③防止网络繁忙时信息不能发出。对于这一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自动设置,为了确保短消息的成功发送,当出现短信发送失败的情况,系统就会进行自动重发。
短消息:SMS(短消息业务)是GSM提供的不需要建立端到端连接的业务,是GSM中最简单、最方便的数据通信方式。短消息由短消息中心存储和转发,在手机之间进行中、英文信息交流。
视频图像:图像采集程序主要是用于控制、采集、保存图像感光芯片所扫描到的图像。由于本设计所采用的是数字感光芯片,所以可以进行对于感光芯片的信号的直接控制。因为只是采集一帧图像,所以对帧的监测只需一次即可。
结语
目前状况下,我国的电力系统的检修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安全问题,主要是挂、拆接地线等。针对这一安全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主要是以接地线的相应状态进行在线监测的必要性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对于新型的电力检修作业地线装置的探讨,并阐述其主要构成以及相应硬件电路的实现方式。同时,我们以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对相应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结合。所采用的设计方案是运用基于全球的移动通信系统短消息技术的接地线在线监测装置进行相关的研究与探讨,并通过这一设计方案进行对于装置的软件设计以及硬件设计。
参考文献:
[1]王海鹏,曾嵘,何金良,利用GSM网络实现配电网远程数据采集的可行性分析[J],高压电器,2002,38(5):12-15.
[2]杨文宇,王建渊,魏威.GSM与模糊诊断的绝缘子在线监测[J].高电压技术,2004,30(7):
关键词 电力施工企业 组织结构 项目
一、项目组织结构的三种类型
施工型企业常见的组织结构一般有职能式组织类型、项目式组织类型、矩阵式组织类型。
职能式组织类型是指按照职能的相似性在企业内部划分出若干部门。比如说一般企业根据完成目标的需要具有财务、人事、计划、施工、采购、文化建设等职能,那么就相应地成立财务部门、人事部门、采购部门、施工部门等,并配备人员来履行相应的职能。在需要开展某个项目时,就根据项目的需要由各个职能部门承担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比如说现在需要完成A项目,就由企业主管从各个职能部门中抽调人员和资源来临时组成项目实施机构,项目部人员在所属职能部门职责范围内完成任务,同时不脱离原来所属的职能部门。项目实施机构没有明确的项目主管或项目经理,项目完成出现障碍时由各职能部门领导负责组织和协调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项目式组织类型是指企业内部按照项目来划归所有资源,不分设职能部门而分设为A项目部、B项目部、C项目部等。每个项目部拥有为完成项目所必需的全部人力、物力资源和明确的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全权负责本项目资源的调配、使用等,并对上直接接受企业主管或大项目经理的指挥。在项目结束后项目部随之解散,项目部成员全部划归企业人才中心统一再行调配。
矩阵式组织类型是一种综合了以上两种组织类型的一种组织结构类型。如果说职能式组织结构是按照职能划分的纵向结构,项目式组织结构是按照项目划分的横向结构,那么矩阵式组织类型则是把按职能不同而划分的纵向结构和按项目不同而划分的横向结构结合起来,构成一个类似于矩阵的管理结构。在矩阵结构中,项目部门负责人在项目活动完成所需的资源、提供的时间对职能部门行使权力,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在资源分配、控制调度方面拥有决定权。项目部门负责人和职能部门负责人都向最高管理层负责,并取得最高管理层的若干授权。
上述三种类型的形式差异很大,但都有其独特的适用方面。就其本身而言,各有各自的优缺点。
二、各类型组织结构的优缺点分析
(一)职能式项目组织结构的优缺点分析
职能式项目组织的优点体现在:第一,有利于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因为这种组织结构下的人员长期分属同一职能部门从事同一工作,同一部门的人员可以广泛共享、深入交流,有利于专业人才积累经验和提升业务水平。当项目实施遇到困难时,可以从本部门其他人员处很快寻求到技术支持。第二,人力资本利用率提高。比如说当某个人完成了某个项目任务或所负责项目任务相对空闲时所在部门主管可以迅速安排其到另一个项目工作,降低了人力资源闲置成本。第三,有利于组织控制。在职能式结构中,沟通渠道垂直化(纵向结构)、直属领导单一化(只有职能部门领导一个上级),便于控制和管理。
职能式项目组织也有缺点。首先是协调难度增加。由于没有明确的项目经理,而由各自职能部门领导负责协调,当发生利益冲突时部门经理往往出于本部门利益而导致企业整体利益受损。其次是项目组织成员责任淡化。由于成员都是临时由各部门指派产生,工作重心还在各自职能部门,难以树立积极承担项目责任的意识,没有人对项目总体承担责任。
(二)项目式项目组织结构的优缺点分析
项目式项目组织的优点体现在第一是目标明确、指挥统一。它的目标就是为了项目的完成,领导就是项目经理,都非常明确。第二是有利于项目控制。项目经理对本项目所有人力物力拥有绝对绝对的控制权,项目进度、成本、质量都比较便于控制和协调。第三是有利于全面型人才的成长。它既有利于项目经理从独立负责中小项目到独立管理大型项目再到全面协调多项目的项目群的职业发展路径,也有利于承担不同职能员工之间的交流学习,培养全能型人才。
同样,项目式项目组织也有其缺点,体现在第一容易造成资源闲置。由于各种资源都被划分到不同项目部,当某个项目部某些资源处于闲置状态时,其他项目也很难利用这些资源,造成闲置成本很高。第二不利于企业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它无法给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同行交流学习的机会,还使得专业技术人员满足于项目所需要的技术而不愿去学习更多的技术,不利于个人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并导致企业整体专业技术水平很难提升。第三是稳定性低。项目人员的临时性导致项目组建初期人员需要磨合而不稳定,后期人员需要寻找自己新的出路而不稳定。第四是出于每个项目组织都想拥有更多的资源的考虑,容易造成不同项目部门对人力、物力资源的不良竞争和资源需求虚高。
(三)矩阵式项目组织结构的优缺点分析
矩阵式项目组织的优点体现在:第一是项目控制得到一定保障。它有明确的项目经理并且项目经理拥有对拨给自己的人力、物力资源的最大控制权,可以独立制订自己的项目实施计划,便于项目进度、成本和质量的控制。第二是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职能组织可以通过一定的人力、物力资源共享和审核行为来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
同样,它也具有一定的缺陷。首先是存在资源之争。职能组织与项目组织会产生争端,项目组织与职能组织之间的平衡需要持续地进行监督,以防止双方互相削弱对方。不同项目组织也可能在同一个职能部门中争夺资源。其次是增加了很多成本和工作量。例如在职能部门和项目部门围绕资源审批过程就必然花费较多的时间和劳动量。再者不利于统一领导,很多成员可能有两个顶头上司,既难相处,也难管理。
三、基于电力施工企业的组织结构创新
大多数电力工程项目施工企业通常采用分公司或项目型组织方式,对单个工程施工项目采用结果型的考核方式。随着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不断深化和现代项目管理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电力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开始认识到仅仅发挥企业本部的检查、督导作用的传统项目管理模式已经严重制约了企业总体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完全依靠项目管理团队来管理在建工程施工项目的状况,会大大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企业需要通过固化必要的项目管理流程,建立相应的管理和技术标准,增强本部职能部门对项目管理的服务、支持与管控职能,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及建立项目管理专家团队等一系列措施逐步提升项目管理能力。
可以基于多项目协同治理的理念,把企业的部门划分为完成项目的部门和支持项目完成的部门两大类别,把职能部门定位为“资源部门”。企业目标不再分解为部门目标和项目目标两大类别进而导致项目与部门之间为实现目标争夺人财物等资源,而依据项目的单核心地位只被分解为项目目标,项目组为了完成目标,将向资源部门提出具体的资源需求,这些需求将成为各部门的考核指标。这种情况下,项目组与资源部门之间将实现协同治理,同时各自责任明确,无法推诿。由项目管理办公室来统一考核监督各自职责完成情况。
参考文献:
[1]牛印升.基于业务流程再造的项目型企业组织结构创新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摘要:社区化职业教育作为社区教育和职业教育共生发展的载体,在我国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以上海行健职业学院为例,从办学路径、办学经验、办学模式三个方面阐释职业教育社区化的实践,分析其办学理念与目标、办学主体与功能、办学管理与运行的三个方面特点。
关键词 :社区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个案;特点
基金项目:广州市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中心2014年社区教育重点项目“社区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研究——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项目编号:2014SQJY04)
作者简介:杜君英,上海行健职业学院闸北区社区教育研究中心、市民学习指导中心副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区教育、成人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4-0073-04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办学模式
当前学术界关于“办学模式”的理解存在诸多分歧,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张春梅在硕士学位论文中,将办学模式看成是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活动是有规范化意义的,能使教育活动中各要素的配置最优化的一种结构体系或程式。可以从广义上和狭义上理解办学模式,前者着眼于国家和地区,后者聚焦于某所学校。并且,提出办学模式具有明显的时代性、示范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征。[1]郭景扬教授认为,办学模式的内涵是指学校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的教育管理实践抽象概括而成的,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的,有效的富有个性特色的学校管理的艺术结构及其操作程序。[2]各位学者由于研究立场、视角的差异,致使该概念存在理解差异,要彻底明辨该概念需要运用分析综合的研究方法。
“办学模式”从字面上可拆分为“办学”和“模式”两个词语。“办学”一词在《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创设、兴办、管理学校,可知“办学”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1)创办过程,即从无到有的新建过程;(2)经办过程,即从有到优的科学管理与良性运作的过程。办学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的综合系统,包括经费筹措、师资选聘、考试招生、教学科研、后勤保障和就业指导等多方面内容。“模式”一词在我国是由著名社会学家最先提出的。1984年,他在考察苏南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后提出了“苏南模式”的概念,1986年,在考察温州后,进一步明确提出:模式就是指在一定地区,一定历史条件下,具有特色的发展路子。[2]赵庆典认为,“模式”一般应具备三个要素,即事物(或客体)的规范或标准、事物现象(包括思维现象)的抽象、人们可以学以致用(包括研究所用)。[3]饶坤罗认为,“模式”就其外延来讲,就是指有特色的发展路子或发展范式;就其内涵而言,应是理论化、标准化、定型化的型式及其内在运作机制。[2]
依据上述分析,综合各家观点,可将“办学模式”界定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以一定的办学理念为指导思想,为实现预定的办学目标,对在办学实践中形成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进行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可供借鉴的规范化特色化的发展样式。
(二)社区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社区化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是本研究的核心概念,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职业院校能够以社会化开放化作为指导性的办学理念,为实现民富区强的办学目标,将办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结构形态与运行机制进行抽象概括而形成的规范化特色化的职业教育发展样式。
二、社区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个案研究——以上海行健职业学院为例
(一)办学路径
一个学校的发展路径就是一个学校发展历程中所经历的道路,这条路径由一些关键事件连接。研究一个学校的发展路径有助于从历史中找出学校办学的机制构成,把握学校未来发展方向。
1.初成阶段。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前身是上海市闸北区业余大学,作为地区性的成人高校,只有服务社区依靠社区,才能生存发展。为适应这种趋势,学校在1992年就成立了社区教育工作机构,当时称为“区服务办公室”,负责沟通协调,开展为社区服务工作,参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2000年,学校转型为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后,重心偏向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但是,学院领导仍然清醒地认为,学院既是高等职业学校,又是所在地区的社区学院,不应该游离于社区的文化孤岛,而应主动与社区架设桥梁,致力于社区问题的解决。
2.核心发展阶段。学院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同时,附设成人高等教育中心、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上海电视大学闸北分校。2002年,学院与闸北区社区紧密关联起来,专门成立了为社区服务的部门——闸北区社区教育研究中心和市民学习指导中心(简称“两中心”)。该部门作为学院下属部门之一,服从学院和闸北区社区教育实验工作办公室的双重领导,主要职责为:(1)承担沟通学院内部与外部,为区提供社区教育指导与服务的职责,承担社区教育理论研究,为闸北区提供政府决策咨询;(2)承担全区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3)指导服务闸北区社区学校内涵建设;(4)作为全区社区教育信息资源库,即代表学院发挥社区教育龙头作用,发挥社区教育研究站、指导站、信息站、服务站等功能。2005年12月,学院召开以“社区发展与高职教育”为题的学生专题研讨会。“两中心”在学院领导下,为社区教育工作的探索研究、信息沟通、教育培训和指导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3.全面发展阶段。学院在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注重辐射周边服务社区,结合社区特色,使得其在上海市乃至全国的社区教育服务方面表现突出。2008年,闸北区被评为全国首批社区教育示范区。可以说,学院在服务社区的理念及实践上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学生积极参加特奥会、世博会志愿者,学院团委组织敬老爱老、学雷锋活动,维护和促进区域发展。这一阶段,学院实现了从单一的场地开放到办班开课,从孤立服务到与社会公益机构、基层政府等合作的完美过度。2014年,学院在院内成立闸北区社区教育工作委员会,旨在整合学院各系部优势力量集中为区服务。学院在各个方面尽高职所有、为社区所需,学院服务社区,也从社区吸纳一定数量的学生、教职员工,共同为学校的发展提供熟悉本土环境的资源,在发展社区的同时,也全面发展了学院。
(二)办学经验
1.开放资源为社区提供服务。上海行健职业学院成立之后,并没有把自己看成一个孤立于闸北区的职业教育学校,而是找准自身定位,明确认识到学院位于闸北区,是闸北社区的一部分。多年来,学院不只做好围墙内的教学科研工作,还开放资源为社区居民服务。学院有一个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练舞蹈用的舞蹈房,这个舞蹈房在学生不上课的时候,开放给居民学习舞蹈使用。学校还安排许多实验室、机房,空闲的时候安排社区的小朋友们参观学习,让他们提前对做实验有个初步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学院充分调动高职师生资源,为社区居民开设钢琴班、摄影摄像班,素质拓展班,吸引周边居民参加学习,并与阳光之家、居委会联动组织开展居民学习活动,开发了居民学习指南。这样既增加了资源利用率,方便了社区居民学习,而且,密切了学校与社区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学校知名度,为学校的未来发展开辟了平台。
2.结合专业特色举办特色活动。上海行健职业学院有学前教育、信息技术与机电工程、经济管理、商务外语系、应用艺术系5个系20多个专业。在为社区服务中,各专业结合本专业特点,利用本专业人力、物力等资源,创造性地举办一系列活动,不仅服务了社区,也使学生得到了实践训练。2008年,在学院、系以及彭浦镇等各级领导大力支持下,学前教育系慕心社与闸北区小海豚早教中心结成服务对子,协助该早教中心的工作人员对0-3岁儿童及其家长开展早教活动。募心社成员在校内完成培训后进入志愿者岗位。随着小海豚服务基地的建立,学前教育系募心社的校外服务基地数已达多所。通过在普陀区悦苗寄养园和彭浦镇阳光之家中开展的服务活动,学前教育系已积累了一定的操作经验。而参加社会服务,不仅为学前系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机会,也为今后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2011年,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在闸北区大宁剧院隆重开幕。学院礼仪社的25名同学在老师带领下,担任此次活动的礼仪接待服务。其中11名同学参加了会所晚宴礼仪接待,另14名同学担任主会场的贵宾引导、嘉宾入席引导等礼仪活动。这样的礼仪服务活动,不仅为办在社区的大型活动提供了帮助支持,也使职校的学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3.从实际需求出发为社区服务。学院由“两中心”牵头,发挥社区学院在教育教学中的龙头作用,组织社区学校、社区居民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取得积极效果。组织全区8街1镇社区学校探索特色课程建设。在对闸北区人文风俗、居民学习需求等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围绕“社区学校班级——社区居民学习团队”互动模式的研讨、座谈会,指导社区学校建设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开发社区教育资源,提升社区教育教学质量,促进社区学校内涵建设,进而满足居民丰富多元的终身学习需求。学院高职大学生通过社团、社会实践从社区的实际需求从发,设计服务项目,为区域居民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三)办学模式
办学模式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以一定的办学理念为指导思想,为实现预定的办学目标,在对办学实践中形成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进行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可供借鉴的规范化特色化的发展样式。
社区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是一种社校联合、整合资源、服务社区的办学模式。上海行健职业学院作为一所区域高职院校,突出的特征是它的社区化。主要表现在建在社区、脱胎于社区成人教育、服务社区、依靠社区、与社区环境融为一体。从学院的办学路径和办学经验可以清晰看出,上海行健职业学院采取社区化办学模式,从其结构形态上有“两中心”这样专门为社区服务的部门,在学院的课程设置、实践活动中,紧密与社区相关联。高职院校与普通院校相比,社会服务的职能更加突出,意义更为重要。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学校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因此,学院走社区化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充分发挥各专业的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发挥高职院校在社会工作专业化方面的作用,为社区提供青少年校外教育服务、居民基本学习服务、再就业实用技能培训、就业指导与创业指导等。
一直以来,上海行健职业学院把高职教育与服务社区结合起来,把学生的理论培养与社区实践锻炼结合起来,把学院资源开发与社区资源利用结合起来,使社区化办学模式在多方共赢的状态下日趋完善。
三、社区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特点分析
(一)办学理念与目标
1.社会化、开放化的办学理念。社区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区域性、开放性特征,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主要是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应该秉承“立足社区、依靠社区、服务社区、发展社区”的理念,在生源选择、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学校规模、就业指导等方面科学预见区域的发展需求,广泛开展社会调研。职业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环与外界发生紧密的链接,应当树立开放化的理念,破除独立办教育、封闭办教育的境况,尽快使自身融入社会,与企业合作,依靠市场经济规律办教育。
2.民富区强的办学目标。办学目标反映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要求,是职业教育一切活动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社区化职业教育办学目标应当倡导“民富区强”,这是由个体发展、社会进步和职业教育本质共同决定的。职业教育的首要特征是职业性,遵循“能力本位,就业导向”的原则。同时,职业教育作为区域性教育,应当承担促进社区发展、致力社区建设的历史使命。“民富”就是要使培养出的学员物质生活富足、精神世界充裕,既要具有专业的技能,又有深邃的素养。“区强”旨在通过职业教育与社会要素的融合、互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社区居民的职业素养,凸显区域的经济竞争力与文化优势。
(二)办学主体与功能
1.多元化的办学主体。办学主体多元化是职业教育市场化、社会化的必然要求,社区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强调社会系统中利益相关者对职业教育的支持与推动。职业教育的规范办学与有效运行需要社会力量提供物质设施、资金经费、师资队伍、法律制度、实习基地、教学场所等。因此,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都理所应当成为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职业教育作为一项区域性教育事业,应当鼓励并引导多方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搭建合作平台,进行充分的沟通与对话,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效益。办学模式多元化能够使职业教育灵活全面地反映社会需求,同时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使职业教育获得更多的理解与支持。
2.服务社区的办学功能。社区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以服务社会为努力方向,通过促进学员的社会化来实现社会服务的办学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推动社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职业教育为经济建设输送大批高素质劳动者,促进高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2)维护社区政治环境稳定和谐。职业教育通过培养学员的民主、法制观念,提高社会责任感与政治参与意识,维护社会和谐局面。(3)促进社区文化繁荣昌盛。职业教育是践行终身教育的重要力量,通过职业教育传承、传播、创新科技文化、职业岗位文化、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来濡染学员,激励社区文化持续地生成与更新。(4)实现社区民众素质提升。社区化职业教育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满足广大居民的教育愿望,提高社会弱势群体的职业素养。
(三)办学管理与运行
1.民主协商的管理体制。多元化的办学主体决定着必须实行民主协商的管理体制。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职业教育多头领导、缺乏统筹的管理局面导致职业教育办学效益过低、发展方向不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教育的开放性、社会性特征逐渐得到认可,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单位、社会组织、学校法人和个体等应该共同参与职业教育的管理,形成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合力。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中应当遵循“平等对话、共同协商、合作共赢”的原则。高效的管理体制依赖于多方力量的密切合作,需要确立一定的规章制度来引导和保障这种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关系。
2.动态全面的运行机制。职业教育的运行机制,是指职业教育内部组成要素及影响职业教育运作的外部诸要素相互影响的内在机理与外化的体制,它是职业教育持续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条件。[4]职业教育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涉及到的运行机制主要有:(1)投入机制。在职业院校新建阶段,需要解决资金、设施、场地、师资等要素的来源问题。(2)竞争机制。职业教育参与市场竞争,寻找差距,弥补不足,从而树立品牌,获得办学效益。(3)约束机制。为保证职业教育科学规范地运作,职业院校应当制定规章制度,建立监督、检查体系。(4)激励机制。职业教育保持旺盛的发展活力需要政府给予地位认可、财政支持。除此之外,还应当有利益分配机制、保障机制等,而且,在具体运行中应当动态地遵循,不断调整、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春梅.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模式研究:从对东丰县办学模式的调查中引起的几点思考[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2.
[2]饶坤罗.中外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比较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06:1,2,2.
[3]赵庆典.关于高校办学模式研究若干基本问题的探讨[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5):4.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行业取得了较大发展。有关电力行业竞争法律机制研究的课题逐渐被提了上来。我国在借鉴国外这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引入了行业竞争法律机制,正是在此种背景下,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电力行业竞争法律机制,以期为电力行业提供一定的借鉴,也希望课题研究取得实质性进展。
【关键词】
电力行业;竞争法律机制;探究
电力行业主要生产、传输及销售电力,是公共事业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经济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基础性地位。因为政治、经济和技术等多重因素,世界范围内以往的电力行业大推行的模式都是垂直一体化的垄断经营,同时接受政府的严格管理。事实上,该经营模式也产生了一种结果,即“投资高度政治化;技术、建设具有较低的维护效率;不便于监管,定价”难等。所以,为提升效率、促进技术发展,及优化消费者福利,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英国、智利等便将竞争机制引入到电力行业,并进行了市场化改革,但这种改革尚未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国内电力行业要紧随时代变革潮流。2002年初,电力行业竞争机制的市场化改革也引入到我国。课题研究便是在上述背景下,针对电力行业把竞争机制与竞争机制引入后,分析运行出现的重大与特殊法律问题。
一、由垄断经营至引入竞争机制
因为电力行业对国民经济而言,要求技术性与重要性,市场经济国家广泛采用了国有化经营+政府监管的形式[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电力行业取得了一定发展。在传统电力行业中,垂直一体化垄断经营模式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有来自经济方面的因素,有技术方面的因素,也有政治和社会方面的因素等,事实上,此种垂直一体化垄断经营模式产生的效率并不高,妨碍了技术的发展,给社会福利造成极大损失。为解决上述问题弊端,世界范围内的电力行业开始转变了传统电力行业的经营模式,将竞争机制引了进来。此外,我国在实证考察电力行业的典型国家,如美国、日本和英国等的基础上。最终在次基础之上,把竞争机制引入到电力行业,同时分析了竞争机制的理论与现实背景,其中的理论背景有可竞争市场理论与规制失败理论等;现实背景的构成部分包括有关区域的示范效应、政府的政治需求和电力技术发展。
二、由竞争机制至竞争法律机制
竞争机制与竞争法律机制二者存有一定关系,其中,竞争机制的功能包括淘汰、引导与创新,此外,竞争机制本身存有缺陷,包括不可克服的盲目性、容易产生垄断与诱导不公平的竞争。借助发挥创制与抑制功能,法律确保竞争机制体现自身效能。再者,法律论述了竞争法律机制追求的四类价值目标,有对效率、秩序、公平和安全的追求,为逐步建立具体化的竞争法律机制发挥了价值引导作用。最终,初次建构了电力行业竞争法律机制内部存在的逻辑体系。笔者认为,电力行业竞争法律机制塑造了市场主体,法律控制市场主体行为及追究竞争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等。
三、电力行业市场主体塑造
面对传统电力行业中的国家垂直一体化垄断经营企业,企业向市场转型的问题引起了关注。针对这种问题,找到切入点,以此构建合适的竞争机制,在电力市场中,成为新的主体。具体说来,对电力行业主体结果塑造时,首先按照有效竞争理论与贝尔理论,指出,国内电力行业的主体结构应当要在发电与售电过程中产生各种类型的张斌立宁波富仕达电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宁波315800竞争性主体,于输配电网过程中变成垄断性主体。再者,基于产权理论,重新塑造电力行业市场主体的产权,先要分析国内原有电力企业国有产权主导模式产生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产权塑造途径与手段。最终,以电力行业市场主体权责配置为视角,探究电力行业市场主体塑造中的特殊法律制度,其中内容有交叉经营限制制度与普遍服务主体制度等。
四、电力行业多元竞争性主体公平交易法律机制
电力行业进入市场后,随着竞争主体的增多,电力行业主体开始呈现多元化,这就迫切需要一套公平交易法律机制,因此来市场交易行为。限制电力公平交易包含两种主要因素,有价格与信息,电力行业存在多元竞争性主体,其中像电力交易信息法律控制与价格歧视法律控制等都是需要研究的对象,我国现行相关立法存有一些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此不断完善。
五、输配电网垄断性主体公平开放法律机制
随着输配电网竞争主体规模的变大,垄断性主体开始出现,公平开放法律机制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基础设施理论与核心设施理论构成了输配电网垄断性主体公平开放的理论,在这种理论基础上,世界各国及区域范围内输配电网公平开放需要按照两种法律途径,其一是反垄断法路径,其二是电力法路径,于此同时,我国在选择时,还要以电力法为主,辅采用反垄断法[2]。此外,对输配电网垄断性主体公平开放行为控制,其有两个基本法律制度:一个是强制缔约制度,另一个是电价制度,要重新建构二者。
六、电力行业市场主体竞争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及其追究
结合竞争性主体和垄断性主体的各自不同的特点,从正面出发,控制二类主体的竞争与交易行为,然而本文重点从侧面入手论述,当两类主体的竞争出现违法行为,要进行问题的控制。针对两类主体的竞争违法行为,先要详尽描述违法行为;再者,上述竞争违法行为要担负一定的民事、行政与刑事等责任,健全国内电力行业市场主体,竞争违法行为要建立相应的立法予以完善;最终,针对世界各国范围内电力行业出现的竞争违法行为,要担负相应的法律责任,普遍存在着两种追究的模式,其一是司法主导模式,其二是行政主导模式。考虑到我国的国情现状,所以我国要选用行政主导模式,并以这种模式为主导,深入研讨行政权力配置。
七、结束语
电力行业是国家基础性产业之一,行业之间存有竞争是非常普遍的。国外有关的电力行业竞争法律机制相对较为成熟,然而我国在这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刚刚引入这一机制。相信随着我国市场的不断健全和发展,相关机制会更加完善。电力行业竞争法律机制的研究内容远远不止上述一些内容,其中涵盖的内容较多,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这就需要有关研究者对此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本文所做研究多有不足,其中观点仅从自身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出发,以期研究内容更为健全。
参考文献
[1]刘利.论电力行业垄断的法律规制[D].贵州大学,2007.
【关键词】电力行业;财务危机;风险成因;防范措施
目前,世界经济正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经济处于缓和、动荡并存的状态。电力行业是我国工业企业中的主要的能源供应行业,研究我国电力业的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可以很好地丰富相关的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体系。同时还可以改善电力业的财务管理模式。
一、电力行业发展状况及问题
电力行业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力生产与消费系统,电力行业是中国重要的基础能源行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电力是生活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特殊产品,有一定的自然垄断型。同时,是国家支持发展的基础能源行业。同时电力行业投资巨大,回收折旧时间长;具有资金沉淀性;电力设备专用性强难以改变用途,变现力差。
(一)电力行业发展状况
中国的电力行业建设发展迅速,新能源特别是例如风力、核电等发展快速电力行业在2001-2007年发展比较迅速,这得益于我国的国家国家经济的平稳发展。但是次债危机爆发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减速,同时发电量增长速度也明显减速。根据国家统计局国研网行业研究部公布的“2003-2011年电力生产业、电力供应业累计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率变化趋势”图来看,2008,2009电力行业累计产品增速明显降低;年电力供应业累计产品销售收入增速在10%-20%。我国电力行业处于成长期向成熟期阶段迈进。
(二)电力行业存在的问题
1.电力行业对煤炭行业和高耗能产业的依赖程度高
电源结构不合理,煤电是主要的电力供应,核电、新能源开发利用较慢,水电资源的有限和风能太阳能的开发规模较小。对上游燃料煤炭行业的依赖来看,煤炭火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80%以上短期内无法改变。
2.近年来火电企业盈利状况堪忧
由于煤炭价格上涨,火电企业利润下滑,主营业务亏损较严重。华能、大唐、华电、国电和中电投五大发电集团,2010年亏损137亿。2011年前7个月亏损180.9亿。但是在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电力行业也在电量消耗需求增加,电价提高和燃料成本得到控制的有利条件下,盈利状况逐步改善。
3.能源分布结构性失衡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不均衡,西部存量丰富,但是开发力度不够;煤电联运进展速度慢。问题更多的表现为结构性矛盾,虽煤炭供需矛盾得到缓解,但是受运力制约、电网负荷峰谷等因素影响,局部地区、部分时段的紧张仍然存在。
4.高投入、高耗能,效率低
科技含低,资源浪费严重;高投人、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和污染严重的问题突出。我国目前的自主提供的高端电力设备较少,主要是中档产品。高性能的高端产品主要依靠进口,占国内市场的60%-70%。
5.电力行业投入不足
国家对电力投入不足,特别是在节能减排上不能持续加大投资。电力的税收负担较大,而且企业的管理和技术的革新跟不上经济发展。需要国家大力投入,才能促进电力行业发展。
二、我国电力业财务困境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在建立的财务风险预测中,使用了具有较好解释能力的主要财务指标来分别反映企业的盈利、营运、偿债力和发展能力。为了保证本文数据的正确性和客观性,选取了中国证监会界定的电力行业在沪市和深市上市的A股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数据是选取了64家该行业的2011年年报相关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剔除了数据不全的三家该行业上市公司,最终确定了61家电力业的上市公司。本文采取SPSS17.0的因子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因为个行业的特点不同,一般不同的行业选取的主要财务指标也不尽相同。因此针对此行业的特点选取以下财务指标,如表1。
三、因子分析法主要原理
首先利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所收集的61家的电力业上市公司的2011财务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将以上的11个财务指标降维因子分析:
(一)检验样本财务指标的相关性
为了减少偶然因素的影响,利用SPSS17.0对样本的财务指标进行KMO及Bartlwtt球形检验。将11个主要财务指标输入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通过降维因子分析,计算出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及KMO和Barrlett球形检验值,如表2所示。
由表2结算结果可以看出KMO统计量为0.633>0.5,Barrlett球形检验值(近似卡方)为516.714,数值较大。一般认为KMO大于0.5为尚可接受,可以用因子分析。同时,变量之间显著性水平为0.000
其显著性概率为属于高度显著,均表明比较适合因子分析。
(二)计算公因子方差
公因子方差反映了原始变量对公因子的依赖程度。根据运算结果可知,“提取”表示共同度的取值,共同度取值范围为[0-1]。取值越高,说明提取的公因子对原始变量的解释效果越好。根据运算结果可知,共同度在0.9以上的为3个,共同度在0.8以上的为3个,其余均在0.5以上。可以表明,提取的公因子对原始变量的解释效果不错。
(三)根据方差解释表,提取公共因子
根据得出的解释总方差表中的特征值和累计方差率提取能够很好解释变量的公共因子。如表3所示,采取主成分分析法,该表有初试特征值、提取提取平方和载入、旋转平方和载入三列,每列下面又有特征根、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第一个因子特征值最大为3.671,解释了所有变量总方差的33.37%。特征值大于1的特征根有四个;并且其解释的方差累计和已经达到78.061%。
因此提取前四个公共因子就可以很好的解释其他变量,原有信息可以大部分包含在其中,因子分析结果合理。
“提取平方和载入”和“初试特征值”的前三列取值一样,说明前四个公共因子可以解释总方差为78.061%。“旋转平方和载入”一栏表示公共因子在经过旋转后的结果,和未经旋转相比,每个因子的贡献值都发生了变化。旋转后能更好的解释公共因子的含义,但累计方差贡献率没有改变,不影响原来的共同度水平。
(四)根据旋转前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对公共因子进行解释
如表4所示,因子载荷是变量和公共因子的相关系数,载荷绝对值越大,因子与其关系越密切。第1个因子可以有较高的载荷值的是: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和资产负债率。这四个财务指标主要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因此第一个因子可以认为是偿债能力因子。第二个因子中,载荷绝对值最大的三个变量是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营业毛利率。这三个财务指标反映的时企业盈利能力,因此,第二个因子可以命名为企业盈利能力。第三个因子中载荷绝对值较高的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第三个因子主要解释了这两个变量,因此第三个因子可以作为营运能力因子。第四个因子上载荷比较高的是营业收入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这两个指标反映了企业的发展能力,第四个因子可以解释为发展能力。
对整个企业综合方面的评分公式,根据表3中的“旋转平方和载入”下的“方差贡献率”来确定四个因子的各自权重。最后综合评分公式:ZF=29.253%*F1+22.08%*F2+14.731%*F3+11.996%*F4
(六)根据因子的综合得分进行评价
根据SPSS17.0计算出的综合得分,在61家电力行业上市公司中,4家ST(可认为是财务状况不正常)公司的综合得分和排名的结果,如表5:
四、结论及对策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建立健全电力行业的财务预警制度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该行业的特点和所处的宏观和行业环境。一个完善的财务预警机制可以及时的反映出财务困境的情况,并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合理利用企业的预警体制来应对电力行业存在的风险问题
首先,针对电力行业所处的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情况,通过可靠的行业研究报告来综合分析,找出企业自身存在的财务风险点。其次,电力企业应该建立自己的财务预警机构,能够自己独立开展工作但不能干涉企业的正常业务。最后,电力行业自身的自然垄断的特点,要求企业要时刻关注国家的政策和法规的变化,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策略以减少危机的发生。
(二)综合利用财务风险控制工具
电力企业在面对财务或者行业困境时,可以根据自身企业的不同特点和对待风险的态度不同,选择不同的风险应对措施,一般来风险控制工具有:风险分散、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降低、风险自留等。首先,电力企业可以通过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多种联营多种投资实现风险分散。其次,面对不可完全避免的风险,企业可以选择回避风险即适度保持电力企业的收益不受影响,又要很好的控制和预防风险。再次,电力企业可以转移财务风险,通过财务性转移,比如保险转移,签订保险合同转移风险。此外,电力企业须按照谨慎性原则,建立相关的准备金制度,例如在内部建立偿债基金、财务风险基金等,增强财务风险的抵抗力。
(三)提高财务危机意识,建立长短期相结合的财务预警系统
应对电力行业财务危机,首先,电力企业要提高其员工财务危机预警意识,电力企业要建立一支得才兼备的人才队伍,提高其风险意识,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其次,短期来看,企业能否正常的经营下去;关键看是否有足额的现金用于各种支付,这也是“现金为王”的重要体现。因此需要电力企业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重点管理和预测企业的现金流量。此外,企业应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并且可以采用滚动的预测模式,将长短期财务预警机制集合起来应对企业财务危机。
(四)电力行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需抓住机遇,避免财务危机
本文前已述及,在后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电力需求量增加,燃料成本得到控制,电力行业发展迎来机遇。国家对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的政策力度加大,电力行业要加快开发新能源,提高发电技术。同时电力行业也关注非费发电领域的开发,对金融和资本领域的投资也得到了五大电力集团的关注。电力行业需要国家资本的进一步投资,也需要电力企业扩宽融资领域。
这样,可以从资本上切实控制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刘鸿毅.基于行业特征的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J].经济论坛,2009,13:101-103.
[2]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1999(4):31-38.
[关键词]大数据;北斗定位;VPDN;电力行业
中图分类号:TP274;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6-0364-01
前言: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不断向智能方向发展,而大数据技术、北斗定位技术、VPDN技术等IT技术在这一发展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1.大数据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
1.大数据技术概述
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本文将大数据技术定义为应用特定除了方法,提升数据决策力,实现数据在流程上优化的高校信息资源处理技术。对于大数据技术来说,这一技术本身具备着海量化、多样化、高速化等三方面的特征,这里的还量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大数据技术使用PB存储单位,多样化特征则主要表现为大数据技术能够实现的非结构化数据与结构化数据处理,而高速化特征体现的是大数据技术数据处理的速度较快[1]。
2.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对于应用大数据技术的电力行业来说,安全评估及故障诊断、发电生产决策与控制、设备检修策略改进都属于电力行业较为常见的大数据技术应用方式。具体来说,安全评估及故障诊断中的大数据技术应用需要得到DCS、PI系统的支持,这些系统所存储的实时与历史数据就将为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提供必备条件,而结合这类数据,大数据技术就能够从中发现不正常的数据分布,各类电子设备的故障就能够由此及时发现,机组运行状态的评估也将由此获得较为清晰的数据支持;而对于发电生产决策与控制中的大数据技术应用来说,这一应用需要结合大数据技术中的数据挖掘技术展开,而这一数据挖掘技术就将使得机组的故障特征由此顺利实现提取,这些提取的故障特征将成为电力行业快速故障处理与相关决策的依据;而对于设备检修策略改进来说,这一应用同样需要得到大数据技术中的数据挖掘技术支持,而这一支持就将使得设备缺陷状态的特征值与关联值参数,而将获得的参数与相关设备运行检测值进行对比,我们就能够得到支持设备检修策略改进的依据[2]。
2.北斗定位技g在电力行业的应用
2.1 北斗定位技术概述
北斗定位技术是依托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一种技术形式,该技术能够为用户提供准确的导航、定位服务,这一服务就将为我国电网运行状态的全天候、全天时的监测提供有力支持。在具体的北斗定位技术应用中,这一应用需要遵循可靠性、灵活性、经济性、系统性等四方面原则展开,这样才能较好保证北斗定位技术较好服务于我国电力行业[3]。
2.2 北斗定位技术应用
对于应用北斗定位技术的电力行业来说,电力巡线中的定位、电力光缆的实时监测两方面是当下最为常见的北斗定位技术应用形式。对于电力巡线中的定位这一应用来说,北斗定位技术需要进行相关电力巡线路径的地形环境勘测,随后结合勘测获得的数据实现全天候、全天时的电力巡线监测,这样北斗定位技术就能够较好解决我国各类地形复杂地区电力巡线效率较低、复巡周期长、巡检数据不准确等问题,电网的安全与运行的稳定也将由此获得较为有力的支持。值得注意的是,在应用北斗定位技术的电力巡线定位中,这一定位所实现的监测工作自动化程度提升、人工监测误差的消除,也使得这一应用能够明显提升电力巡线水平;而对于电力光缆实时监测中的北斗定位技术应用来说,这一应用具备着及时发现电力光纤运行问题、能够为电网规划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等效用,这就使得以往困扰我国电力行业的高空环境下的电力光缆监测得以高质高效展开[4]。
3.VPDN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
3.1 VPDN技术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VPDN这一无线虚拟专用拨号网络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而由于VPDN本身具备的高速、安全、方便、快捷的特点,这就使得VPDN往往会为各类集团客户带来方便、快捷的网络连接服务。值得注意的是,VPDN技术本身具备着较强安全性、经济性、网络可扩展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也是VPDN技术能够较好在电力行业中实现应用的原因。
3.2 VPDN技术应用
对于应用VPDN技术的电力行业来说,解决供电终端部署难题、实现信息终端在线管理、呈现用户供电信息分析等三方面属于这一技术在其中的具体应用。具体来说,对于解决供电终端部署难题的的VPDN技术应用来说,这一应用主要依据集成的3G/4G网络通信模块实现,这一网络通信模块需要在出厂前实现SIM烧录、APN信息灌入,这样就能够保证供电终端一体的实现,供电部署的难题将因此迎刃而解;而对于实现信息终端在线管理来说,这一应用需要结合VPDN技术实现的智能平台主动激活心跳功能,这一功能所实现的90s连接激活就能够较好避免60s保护机制对电力行业造成影响;对于呈现用户供电信息分析这一应用来说,这一应用需要结合VPDN技术具备的数据分析整合能力结合显示终端实现,由此电力行业的业务容量调整和资源全面导航就将获得较为有力的数据支持,电力行业自然将因此实现较好发展[5]。
结论:在本文就IT技术在电力行业应用展开的研究中,笔者详细论述了大数据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北斗定位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VPDN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而结合这一系列论述我们就能够较为深入认识到IT技术对于电力行业的重要性,希望这一重要性能够为相关电力行业从业人员带来一定启发,并以此推动我国电力行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敏杰.基于SOA的工作流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0.
[2] 赵云山,刘焕焕.大数据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研究[A].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信息化专业委员会.2013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信息化专业委员会:,2013:2.
[3] 徐丽红,陈奇太.北斗定位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5,23:112+94.
一、我国电力行业的污染物排放和内部电耗现状
根据中电联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发电装机总量和发电量分别达到14.7亿千瓦和6.6万亿千瓦时,火电,火电机组的排放集中于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其中,2015年全年烟尘排放量10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680万吨,氮氧化物排放700万吨,从2010至2014年,累计减排二氧化碳共60亿吨。中国目前的总体能源利用率只有33%左右,比世界平均水平还要低。据统计,去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42.6亿吨标准煤,虽然煤炭消费量下降3%,但是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6.5%,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7.2%。
二、控制电力行业污染物排放的对策分析
控制电力行业污染物排放,可以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绿色发展,实现电力行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环境效益。
(一)国家加大电力行业污染物治理并加强监管
一方面,国家重视电力行业污染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加大电力行业污染物的治理。在电力行业发展区域,建立相应工程,综合治理电力行业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等污染,保证这些气体排放之时已经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而电力行业自身要重视污染物监测和弱化工作,注意防泄漏,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电力行业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力度。国家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地方政府加强监管,一旦发生乱排乱放或者排放标准不合格的情况,要严肃处理,这里也可以与环保部门共同工作[1]。同时,国家要鼓励发电行业积极参加环保活动,推动技术创新。
(二)根据需求制定电价,促进电价改革
在加大对电力行业污染物治理和监管的同时,国家和电力行业要积极推行电价改革。电价制定标准和调整都要有完整的系统,要在保证人们用电质量的同时,通过价格上下浮动,让人们意识到节约用电,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电耗,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控制污染物排放。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国家一定要加强管理,避免电力行业之间的不正当竞争,从而保证电价的公平。
(三)推动设备创新,为发展环保产业链提供技术支持
一方面,电力行业设备和理念朝着节能减排方向创新是控制电力行业污染的重要措施。国家方面要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为电力行业设备创新奠定技术基础。电力企业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理论,推动发电设备创新。推广燃气机组,减少燃煤机组,从而减少煤炭使用量,那么排放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烟尘等都会大幅度减少。推动各个设备运用可再生资源,尤其是天然气,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安全监管。另一方面,电力行业加大对设备的投入,推动设备更加节能减排,并发展环保产业链。通过电力行业设备不断环保,推动其他领域也朝着环保的方向变革,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早日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也可以提高我国创新水平[2]。这里强调一点,环保部门和科技部门要公共努力,为我国环保产业链提供技术支持。
三、控制电力行业内部电耗的对策分析
通过技术支持和政策支持控制电力行业的污染,可以有效控制电力行业的内部电耗,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也可以反过来促进电力行业技术创新。
(一)合理规划电网,不断扩宽智能电网的范围
国家重视电网设计工作,做好前期规划,通过技术改革减少配电线运输电的损耗,加快电网改革,根据城市发展情况和人口密集度,合理规划电网。首先,运用技术支持,降低电力企业设备和电网线的电耗,及时更换老化电线和电压器,保证低损耗的同时保证安全,这里需要电力行业加强维修工作管理;其次,合理规划电压变换点,改变电压的同时降低损耗,这样可以减少电力行业能源消耗,目前先进的变压器是非晶合金铁芯变压器;最后,电力行业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智能电网的建立,不断扩大智能电网的范围,实现自动化监管和配电,智能控制从而减少内部电耗[3]。
(二)提高电力行业设备的能源转化率
首先,电力行业要改变变压器的负载率,上文已经提到,运用非晶合金铁芯变压器,可以有效减少损耗,实现变压器无功损耗。电力行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适合运用非晶合金铁芯变压器,提高能源转化率;其次,推动我国整体照明设备的创新,其中电力行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用照明设备,推动照明设备既保证光照又减少损耗;最后,推动家用电器节能减排,减少消耗。
(三)电力行业加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