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实务课程优选九篇

时间:2023-01-25 04:12:3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实务课程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实务课程

第1篇

《国贸实务》是经贸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它研究国际商品买卖的具体过程,属有形贸易的研究范畴。由于该课程具有涉外性、实践性强的特征,所以在授课方法和技巧上就有着较高的要求。结合《国贸实务》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设计,重点探讨了该课程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专业必修课;实践性;案例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

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3005402

1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简介

1.1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性质

国际贸易主要分为理论、政策和实务两大部分。理论和政策内容是实务部分学习的基础,实务是理论内容的运用。国贸实务侧重于从企业的角度研究货物买卖(商品买卖)的具体交易过程及相关内容与商务运作规范的学科,是一门具有涉外性、实践性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因此,国际贸易实务是经贸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

1.2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国贸实务课程的开设,让学生对国际贸易的具体教学程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理解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主要交易条款的内容及签订时应注意的事项,掌握合同磋商的程序和合同的签订与履行,进而在今后的实践中能够根据我国的对外贸易方针政策,结合买卖双方的购销意图去从事具体的货物交易。

2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内容设计

2.1 理清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

国贸实务课往往开设在国际贸易学之后,国际结算、外贸函电和外贸制单之前,在理清国贸实务课程与相关其他课程的关系后,在有限的课时内做到讲授重点突出。如货款收付这一章节,在讲授时可分配较少的课时,让学生简单理解几种基本结算方式即可。而相关的具体操作流程、资金融通及业务风险防范将在国际结算课程中作为重点讲述。因此,在实务中该部分能为后续课程作简单铺垫即可。国际贸易实验可在国贸实务课程学完之后的学期开设,也可穿插在实务课程的学期中,这要视课时安排的多少和学校要求而定。

2.2 调整相关章节框架结构

贸易术语是签订合同的基础。《2010通则》一共解释了11种贸易术语,将其按运输方式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适合于各种运输方式的7种贸易术语:EXW、FCA、CPT、CIP、DAT、DDP;另一类是适合水运的4种贸易术语:FAS、FOB、CFR、CIF。按照此分类,教材中一般也常将术语分为两大章。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将术语按主次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作相应调整,先讲主要的贸易术语FOB、CFR、CIF、FCA、CPT、CIP,再讲其他五种贸易术语EXW、FAS、DAT、DAP、DDP。主要贸易术语可以安排4课时讲解,并附相应练习加以巩固,其他五种贸易术语及术语的变形可安排2个课时。贸易术语全部讲完后,可组织学生对术语的相关案例进行分组讨论。

再如,教材对信用证章节的安排则是将信用证当事人的介绍放前面,随后安排业务流程。但在讲课过程中完全可以将当事人放在业务流程中去介绍,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每一个当事人所承担的角色和职能,教学效果会更好些。

2.3 凸现课程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是双方权利和义务实现的依据,而合同中相关条款的订立是买卖双方需要关注的问题。其中贸易术语的选用、商品的主体与标的、运输方式的选择及运输条款的订立、保险条款的订立、价格的确定和货款的收付则是课程讲授的重点,而商品的检验、索赔、不可抗力及仲裁尽管不是合同的主要交易条款,但这些条款的订立有利于合同的顺利履行,所以学生对该部分的内容也应给予重视。本课程的难点在于一些相关的计算,运费和保险费的计算、出口成本核算指标及贸易术语之间的报价与换算,对于难点的内容,应多分配相应的课时,并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 国贸实务课堂教学方法

(1)讲好绪论是关键。绪论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课程性质及在课程中的地位,了解课程完整的内容体系和具体的讲授内容、课程重难点,以及课程的教学方法等。讲好绪论可以说是讲好了课程的一半。首先,教师第一节课的授课风格会让学生迅速建立良好的信任感;其次,一节好的绪论课会让学生对该门课程有一个概略的认识,对国际贸易业务过程有个初步的了解,为以后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而正是这种似懂非懂才更容易让学生对该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又是学生进一步积极学习相关内容的根本。

(2)课堂教学过程中以讲授为主,配合课堂提问,并适当加入案例分析。课堂提问是一种和学生沟通的互动方式,要鼓励、引导学生把相关观点看法表达出来,尽可能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案例分析则要起到以点带面的教学效果。如我某进出口公司向新加坡某贸易有限公司出口香料15公吨,每公吨2500美元FOB湛江,装运期为10月份,集装箱装运。我方10月16日收到买方的装运通知,为及时装船,公司于10月17日将货物存于湛江码头仓库,不料货物因当夜仓库发生火灾而全部灭失,以致货物损失由我方承担。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①如果采用FCA术语成交,结果又会如何?②造成结果不同的原因是是什么?③货交承运人术语与装运港船上交货术语有哪些不同?④如何在实务中选择合适的贸易术语,要考虑哪些具体因素?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我们就可以把关于贸易术语的很多相关知识点就梳理清楚。

(3)巧妙使用导入和总结。每一节课的导入部分尤为关键,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最后的总结是对每一次所讲内容的梳理,便于学生系统掌握课堂内容。如讲解贸易术语FOB、CFR、CIF时,其导入部分就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贸易背景资料先回顾下贸易术语的含义及作用,并通过目前最新的惯例与规则《2010通则》对于术语的划分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具体讲解的重点是理解《2010通则》对于三种术语的具体解释,在此基础上,正确比较术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难点是通过相关案例理解两种术语在实务中的运用。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并对下节课做出展望,为了更好地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给出一个典型的思考题课下去思考。

(4)用实例去剖析难以讲清的理论。

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点可举实例剖析实务中有一些难以用语言解释的知识点,列举一些具体的实例,通过具体的例子去理解。如施救费与救助费的区别同通过以下例子去解释:一艘驶往纽约的货船A,在行进过程中突然遭受风暴,有十包货物掉入海里,情况危急,船员立即展开施救,但是还是无法救回所有货物,这时另一艘船B的船员看见这情形,立即帮忙打捞货物,才得以救回所有货物,这时发生的费用有两种。其中A船员实施救助的费用为施救费用;B船员施救的费用为救助费用。由此可见,两者之间的差异主要是涉及到标的当事人不同。

(5)处理好理论与现实的偏差。如对发盘的撤回与撤销,《公约》和我国《合同法》均规定,发盘是可以撤回,只要撤回通知先于发盘送达受盘人或于发盘同时送达受盘人。此外,《公约》还规定,在发盘已送达受盘人,而受盘人尚未表示接受之前这一段时间内,只要发盘人将撤销通知送达受盘人,仍可将其发盘撤销。而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这些相关规定是否真的可行,我们要讲清楚理论在实践中运用时会有一定的偏差。

(6)教学与科研并行。尽管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师的教学任务都比较繁重,但教师仍需在课余时间做好相关的科研工作。一些前沿的理论研究可以为教学提供丰富的案例,进而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它也是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的另一种形式的深化。

(7)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一方面教师要首先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随便请假、调停课,严格执行课表和教学计划,按学校规定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考核。另一方面要求学生遵循相应的课堂规定,适当情况下可和学生签下书面协议,违反相关规定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分数扣减,而对表现突出的同学可给予相应的奖励。

4 国际贸易实务课堂教学反思

4.1 准确把握学生听课情况

不同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状态都是不同的,对于上课气氛比较沉闷的班级,要采取一些不同的授课方法。如提单种类这一部分就可将学生进行简单的分组,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小组代表去讲所负责的内容,然后由其它学生提问相应的问题,由小组同学回答,对于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教师作相应的补充,这种方法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2 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是衔接大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和走出校园运用知识不可缺少的途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高校开展素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提高教育质量的中心环节。

一是可通过相关外贸模拟软件系统实践国际实务相关业务流程。在实验室,学生利用教学软件和网上模拟,实现国际贸易的无纸化操作,通过一个完整的案例将进出口合同的磋商、签订、履行这些具体操作程序串联其中,让学生能在一个仿真的国际商务环境中切身体验商品进出易的全过程。进而能够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为以后走上外经贸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联系相关外贸企业,并作为签约单位,推荐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学校应与相关单位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如积极与外贸公司、海关、商检局、港务局、银行、税务局等加强沟通与联系,建设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以此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4.3 虚心听从学生的教学反馈意见

不定期让学生提出相应的纸质教学反馈意见,教师应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提出的意见,适时调整相应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

4.4 适时更新教案与课件

尽管每年承担的课程相同,但教师所用的教案与课件不应是一成不变的。目前通行的关于贸易术语的惯例与规则是《2010通则》,它是在《2000通则》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中,对术语的种类作了相应的修订与整合,而且对FOB、CFR、CIF的风险界限也作了变更,由之前的“装运港船舷”修订为“装运港船上”,国贸实务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关注相应的惯例与规则的更新,并注意外贸实践中一些变动的新做法,而对应的课件和教案中也要体现这些更新的内容。

4.5 积极对待学生课堂提出的问题

对待课堂上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问题,教师都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自己释疑。如从卖方的角度去理解,贸易术语FOB、CFR、CIF的责任义务大小比较是FOB

4.6 注重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

目前,许多教师都是高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这样的知识结构和背景只能将课本的理论知识讲解清楚,却无法将理论与具体的实践很好地结合,这也是造成毕业生无法与社会有效对接的原因之一。因此,除了实验室、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外,学校也应投入相应资金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如选派骨干教师到一些高校进修,学习有经验老师对于国贸实务课堂的把握和相应的处理技巧。此外,也可让教师带薪去外贸公司进行半年或一年期的实践工作,真正将课本知识与具体的外贸实践融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黎孝先.国际贸易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

[2]刘红雨.“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方法创新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9,(10).

[3]黄嘉.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案例设计探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1).

第2篇

作为一种新的室内设计课堂教学模式-实习课程项目,它与装饰设计公司的实际项目合作。使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丰富的经验做依托,对社会实践中的学生实践作现场指导,从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

关键词:

公装设计;室内设计;实务教学;课程设计

房地产行业近年来迅猛发展,同时室内装饰也在快速发展。在进行室内装修时,人们对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及对室内装修的环境性、设计的人性化等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室内设计实务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与项目式教学的差异性分析

1.1教学模式体现差异性

传统的室内设计实践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一些专业的理论知识,然后学生通过看一些图片学习,学生也只是被动的接受专业知识。这种老式的教学模式并不能使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得到锻炼。在课堂中通过假想问题作为设计任务,甚至不考虑材料、建筑、安装、设备等问题。这个设计完全是乌托邦式的。而实习项目教学是书本教学和实习学习互动教学模式,它在装饰设计公司的实际项目中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真题真做使学生通过实际工程完成课程学习需要掌握的内容。

1.2教学组织时空环境方面的差异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室内设计实践课程项目突破了在特定教学环境中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室内设计实践课程项目将内外实训基地、外部材料市场、室内装饰施工现场等场所进行了充分利用。教师也可以结合课程特点,为学生组合为多个团队并共同完成一个项目,或者可以建立一个设计交流平台。这样时间和空间对教学场所的限制将突破。为学生掌握书本知识提供了实践的依据。

1.3教学实施方面的差异

传统室内设计实践课教学模式单一,教师往往采用课堂理论讲解、多媒体演示、现场观察等形式的教学;在课堂中设计实践中的假想问题并作为设计任务,甚至不考虑材料、建筑、安装、设备等问题。项目室内设计教学实践课程的实施是根据装饰性室内设计公司的命题进行实习工作。室内设计公司的实际工作过程是先了解客户的设计意图并且收集客户的初步设计方案,通过与客户沟通,确定方案,然后为客户出示设计图纸及效果图。学生可以用真实的项目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到室内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2室内设计实践课程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优化室内设计实践课程设计的教材

进行公装设计实务课程设计的灵魂是教材,所以,学好公装课程设计首先要立足于教材。目前实务课程设计使用的教材内容相对枯燥,教材知识理论性和专业性很强。教材缺乏课后习题和自我练习的内容,对巩固知识很不利。目前很多高校依然使用的比较陈旧的教材,教学内容亟待改变和创新,这些教材设计理念落后、工艺技术熟套、教材制图不规范、符号应用不规范,这样一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吸收和领悟显得有些吃力。

2.2学生设计的方案实用性不太强

教师教学中往往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并非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根据老师的基本绘图方法设计图纸,而并非根据实际情况设计,设计的课程方案存在很多漏洞和缺点,他们的方案课程设计缺乏实际示范,导致学生的课程设计的实用性不强,学生设计的方案也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

2.3公装设计实务课程设计现状问题

论知识的掌握和指导一些基本的技能是目前很多教师的侧重点,但是对课程设计的成果评估考核却忽视了,这将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当真正遇到评估问题将会相继暴露。例如,设计图纸缺乏完整性、美观性,绘图工具使用不规范,绘图技巧掌握不熟练等等问题。

3项目式教学对目前高职院校室内设计实务课程产生的影响

3.1促进了实践教学的发展

项目式教学设计是在室内设计实践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运用合作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现场,为学生创造自由发挥的空间,培养学生真实空间的适应性,提高体验空间、空间感知的能力和同时达到对材料和施工技术的能力,使教学效果得以显著提升。并且项目是教学设计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学校的培训锻炼学生,开设室内装饰施工技术实验室或开设装饰材料展览来指导学生。在具体的施工实践中,还能够使学生了解轻钢龙骨吊顶结构、结构楼板、墙体拼贴结构等施工知识;还能够在施工过程中使学生接触到各种施工材料,并且直观的对各种材料的性质进行接触和了解。这样,学生可以更真实地考虑施工工艺和材料之间的关系,更全面的的理解设计整体。

3.2对授课教师产生的影响

项目教学的实施,对教师要较高的要求,该教学方式首先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室内设计实践能力。但是目前多数的教师都是直接从高校毕业而进入到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的,并没有较为丰富的室内设计实践经验。因此,基于该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在高校毕业后,应该直接进入社会进行相关的工作实践,积累较为丰富的实践施工经验,才能够不断地提高教师的自身创新能力,使其在项目教学中更好的开展实践教学,促使整个教学过程不断得到优化。

3.3对学生的影响

项目教学的实施不仅会对教师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首先该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通过实践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培养学生对室内设计的兴趣,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专业素养。该教学模式的实施真正实现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地指导作用,从而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步熟悉室内设计工程,促使其职业技能、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4提高工装设计实务教学课程设计质量的对策

4.1合理编排课程,严格选用教材

提高公装设计实务教学课程设计,首先要从教材的选用和课程的编排入手。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首先要确保本课程的课时,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开设美术设计、民用建筑设计以及制造等相关的课程,从而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促使整个课程体系的内容连贯、互补,达到在确保学生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同时丰富学生知识的教学目的。

4.2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在公装设计实务教学课程开展过程中,要积极地创新教学方法。首选学校与教师要积极地引入公装设计实务教学课程。公装设计实务教学课程开展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的独立思考、独立学校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项目选择时,要严格遵循真实性、代表性及综合性等原则,选择一个主题明确,又贴合实际的项目展开教学。教师可采取亲自示范,一对一的进行指导。

4.3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市场考察,积累相关知识和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扮演好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积极地引导学生深入市场考察,不断地积累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要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去,例如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有代表性的城市参观优秀的公共建筑装饰设计实例,或者是使学生深入到施工现场,对整个施工实践过程进行深入的了解,不断地积累实践经验和技能。

4.4强化课程设计的考核评估

考核评估也是项目教学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后,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才是教学的关键所在。因此,在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考核体系,将评价渗透到课程设计的学习过程中,从而促使学生重视日常的课程设计。教师在学生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其图纸设计的美观性、准确性及完整性进行严格的要求,从而不断的提高学生各项专业技能,同业也为不断推进学生课程标准化设计做贡献。

5结语

公装设计是整个建筑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将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够促使学生学好公装设计实务课程,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为学生未来参与设计工作奠定重要基础。

作者:杜翠 单位: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唐小莉,何云梅,姚永肿.项目教学法在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中的应用[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6(1).

第3篇

【关键词】系统论;报关实务;要素;结构

0.引言

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于1947年发表的《一般系统论》标志着系统论的诞生,他提出要把有机体作为一个整体或系统进行考察。之后经过学者们不懈的努力,将一般系统论应用到了包括社会科学在内的各个领域,系统论得到不断地完善和发展。20世纪四五十年代,控制论、信息论、结构论、协同论、系统工程学等相关理论的发展都丰富并发展了系统理论。20世纪70年代系统论在我国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王兴成等学者翻译了大量外国系统论的相关学术文章及著作。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中国学者提出了系统科学的体系结构设想,并由此带来了中国对系统论研究的。

系统论是关于研究一切系统的模式、原理和规律的科学。系统论不仅能够反映出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而且是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论。系统论的任务是认识系统的特点及规律,反映出系统的层次、结构及演化,系统论更重要的任务是调整系统的结构,协调各要素关系,使系统达到优化的目的。系统论作为一种具有方法论指导意义的理论,为很多社会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指引了方向,同时也促使这些学科的优化与改革。

报关实务课程作为报关专业教育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模式选择,正处于不断的改革及发展之中。系统论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在社会科学中的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教育学和社会学等领域把系统论科学的思想进行了推广,也给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带来了崭新的发展动力。报关实务课程与系统论的融合具有可行性,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本身就作为一个系统而存在,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的构成不单纯只是报关实务课程体系的组成,还包括课程教学主体,课程教学的形式,课程教学的客体,课程教学体系结构、课程教学的组织、课程教学的实践等等,每部分内容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作为系统的一部分存在着,形成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的整体。

报关实务课程教学与其他课程不同,无论是在教学内容构成、课程设置还是在专业培养目标上,都有着报关专业自身的特点。报关专业的学生具有熟悉 WTO规则,通晓“大通关”领域,熟练掌握国际贸易及各类报关知识和专门技能,具有依法履行国际贸易及各类通关职责和业务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复合型高级应用性人才,他们在社会上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本专业学生的素质。因此,通过系统论的视角,优化报关实务课程的整体设计,对于提升教学效果有着深刻的意义和作用。

1.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的系统论要素分析

报关实务课程教学与系统论的有机结合能够使我们的认识有种新的视角,也让我们认识到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是作为一个系统存在着的。系统是由各个要素构成的,针对系统中每个要素,我们都要深入研究,将每个要素的功能最大化,实现要素组合的最优化,系统才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于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来说,这一系统存在着很多的要素,但针对教学的具体运行过程,存在着课程教学主体、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载体以及课程教学客体四大要素。这四大要素共同组成了报关实务课程教学这个系统。

1.1课程教学主体

报关实务课程教学主体是系统中的基本要素,是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课程教学主体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开展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的各个院校。二是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的主体――教师。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专门提供报关服务的报关员列入到我国职业的范畴,高职报关专业成为学生们选择的热点,报关专业遍地开花,发展势头迅猛,目前,我国大部分经济类院校、大中专科学校及职业技术学校半数以上设有报关专业。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的主体即处于报关专业教学工作一线、实施课程教学的教师队伍。

1.2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是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系统中的核心要素,是决定着报关专业教育成败与否的关键所在,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上。作为报关专业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课程设置水平的高低影响着报关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劣。

教学大纲作为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的导向,教学大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授课的质量。因此,在课程设置后,教学大纲成为了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系统要素中的重要内容。教学大纲要根据课程设置的改变而改变。在报关实务课程体系设置后, 教什么、怎么教、哪些是难点,哪些是重点,学生在教学大纲中能直接找到答案。

1.3课程教学载体

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的载体是教学形式的运用,保障着课程教学主体依托课程教学内容对课程教学客体进行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的顺利实现。教学形式是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系统中的重要内容,在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系统中,教学形式是报关实务课程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教学形式是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教学形式作为教师教授与学生学习的重要纽带。教学形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因此,必须采取恰当的教学形式,才能在报关专业教学中少走弯路,提升教学效果。

1.4课程教学客体

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的客体是整个报关专业的学生。在报关专业职业教育方面,我国大部分院校、大中专科学校及职业技术学校大部分开设了报关或相关专业,而且招生呈现了上升的趋势。

2.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的系统论结构分析

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系统单纯具备要素是不能称为一个真正系统的,它应该是在要素的基础上,形成整体的结构。系统作为由若干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其存在和发展是要有结构的,结构的功能直接影响着系统的功能。构成整体的各个要素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具有系统的结构性,否则这种结合只是量的累加,而不具有质的提高。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系统的结构模式就是报关实务课程教学主体将报关实务课程教学内容通过报关实务课程教学载体传递给报关实务课程教学客体的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过程中报关实务课程教学客体又会通过报关实务课程教学载体将报关实务课程教学内容的效果反馈给报关实务课程教学主体。

3.报关实务课程系统的优化

通过加强队伍建设和提供制度保障,来实现对课程教学主体的优化,对课程教学主体的建设就要加强报关专业教师的队伍建设,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鼓励教师开展科研教研活动;对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要注重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加强报关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及层次性。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应该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采取先易后难、先基础后提高的原则,有效合理安排讲授的内容,降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难度,提高学习兴趣;课程教学载体的优化要依赖于教育形式及方法的创新。应该多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沙龙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切实保障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的效果;课程教学客体的优化是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系统优化的重点所在,要加强专业学生自我反思和学习的能力;对于报关实务课程教学体系结构的优化就是要处理好课程教学主体和课程教学客体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促进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教学载体之间结合,能够实现课程教学载体与课程教学主、客体的适配性,提升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教学主、客体之间的契合程度。

【参考文献】

[1]查有梁.系统科学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第4篇

关键词:《汽车营销与实务》;课程设计;学习情境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汽车行业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汽车行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由于《汽车营销与实务》课程的社会实践性较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性教学占据了重要地位。另外,《汽车营销与实务》课程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全面的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汽车营销与实务》课程的基本设计理念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培养岗位急需的专业人员,将实际汽车营销工作内容作为教学重点,教给学生汽车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汽车营销手段。对于《汽车营销与实务》课程理论知识的教学,教师可以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汽车营销与实务》课程的实践教学,教师要结合校内外实训基地来完成,将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一、根据就业岗位需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根据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汽车行业比较紧缺的就业岗位是销售顾问、销售经理、销售总监、市场策划专员、市场主管和经理等。这几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说、做、写三项基本能力,即要善于组织语言表述市场情况,还要能分析市场,撰写报告分析书。这就要求学生应遵循市场的要求,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销售中遇到的问题,做出合理的市场促销方案。

二、《汽车营销与实务》课程授课过程分析

在《汽车营销与实务》课程授课过程中,教师应采用情景模拟的方法,在课堂上模拟可能会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应将工作任务放在首位,在学生自主研究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规范和职业技能。《汽车营销与实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与学生今后的工作任务紧密相关的。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共同完成任务。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在上课前,教师应和学生共同做好《汽车营销与实务》课程的备课和预习工作,在课堂伊始阶段回顾上节课已经学过的内容,并通过视频和图片引出本节课程的主要内容,最后布置课后作业和布置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汽车营销与实务》课程授课设计评价

在《汽车营销与实务》课程设计中,教师用到了很多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教师首先运用了情景教学模式,模拟4S店内的销售流程,让学生把学到的六方位介绍法、SPIN提问技巧、FAB法则运用到介绍汽车中;其次,教师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并评价其他小组的表现,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四、结语

《汽车营销与实务》课程具有其特有的实用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互相配合,共同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以便对社会中急需的销售人员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涉外性很强的经济类专业课程,推行双语教学是顺应该课程特点、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社会对国际经贸人才需求的需要。采用SWOT分析方法从内部与外部两个角度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推行双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发扬有利因素,避开不利因素,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方式设计、教学资源拓宽、师资建设和考核方式改革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

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SWOT分析法;国际经济与贸易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涉外性很强的经济类专业课程,目前全国各大高校对该课程均已开展双语教学工作,但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因此,本文将借助SWOT分析方法来分析《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推行双语教学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发扬有利因素,避开不利因素,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以期对我国未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推行双语教学的外部机遇

(一)顺应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随着全球科技领域竞争的加剧,各国开始意识到,只有拥有先进科技,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众所周知,美、英等西方国家在科技方面占据世界前沿,采用英语直接获取先进科技成为最佳途径,因此,采用双语教学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方向。2001年9月,国家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要求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外语教学课程需达到所开课程的5%-10%,此外,自2002年开始,教育部在对高校进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中,更是要求A级标准中必修课双语教学授课的比例达到或大于15%,并且教学效果要好。[1]教育部对双语教学的日渐重视,对推动全国高校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二)满足社会对国际贸易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

在经济全球化与贸易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社会对于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日益增加,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各校国贸专业的培养目标呈现两种趋势:一种更注重理论分析能力的培养,即对英语只要求普通四级,对国际贸易理论课程非常看重而对实训课时不作要求;另一种则更强调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即对英语要求专业八级,对专业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并强调外贸模拟实习培训。调查显示,相较于前者,后一类学生更受就业单位的偏好、与进出口贸易单位的签约率更高、工作适应期更短。因此,为满足时展对国际贸易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出既熟知国际贸易知识,又可以熟练使用英语进行国际贸易实践的复合型人才,成为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为达成这一目标,就有必要在《国际贸易实务》等专业课程教学中采取双语教学,以满足时展对国际贸易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

(三)符合本课程特点的需要

《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研究国际商品交换的具体流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涉外性。该课程中除了贸易术语、合同的磋商与签订、结算方式、单据和往来函电的制作撰写等均为英文外,大量的国际贸易规则、国际惯例也基本都为英文原版。虽然有翻译中文版,但法律条款经过中英文的翻译易出现晦涩难懂的情况,从而导致在国际贸易实践中贸易双方以及相关当事方对于所出现的争议无法正确引用。单一的汉语教学虽能让学生掌握进出口贸易流程,但学生却很难自如地用英文审核信用证、制作英文单据、进行英文发盘还盘,更谈不上用英文进行合同的磋商与签订、在出现国际贸易纠纷时采用国际惯例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因此,了解《国际贸易实务》的英语知识,是学生进行国际贸易实践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准备,也是本课程采用双语教学的初衷。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推行双语教学的外部威胁

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因此教师需投入大量精力。相较于全中文授课教师,双语教师不仅要准备中文授课内容,还要花时间将中文内容转换成英文进行讲解,课下还要花精力搜集英文案例,备课时间大大增加,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但目前很多高校对双语教学认识不足,未认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性,没有对双语教学进行有效实施和管理,缺少双语教学激励机制,造成双语教学教师工作量增加但待遇却没有得到相应提高,双语教师双语教学工作积极性将大大受到打击。

(二)双语教学教学目的不明确

自2001年国家教育部提出要求对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采用双语教学,全国各高校响应号召,大量推行双语教学。但推行效果不佳,很多人对双语教学失去信心。究其原因,在于大家对于双语教学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没有明确双语教学的教学目的。双语教学教学目的在于培养既熟知专业知识,又可以熟练使用英语进行专业实践的复合型人才。其中,专业知识的掌握才是双语教学的重点,英语水平的提高只是双语教学的“副产品”,但目前很多高校单纯追求英语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中大大提高英语比例,很多同学因自身英语能力欠缺无法顺利消化吸收课堂知识,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无法很好的学习专业知识,本末倒置,造成双语教学效果不佳。

(三)师生存在畏难情绪

双语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非常高。[2]《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双语教学不仅要求教师熟知国际贸易知识、熟练使用英语,还要求教师掌握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双语教学无疑会加大教师的工作量和课堂教学的难度,造成教师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同样,双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有较强的专业理解能力,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能力。很多学生因为自身英语听说能力弱,无法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学习积极性降低,对双语教学产生畏难情绪。

三、《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推行双语教学的优势分析

(一)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国际经贸人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既熟知国际贸易知识,又可以熟练使用英语进行国际贸易实践的复合型人才。[3]《国际贸易实务》作为国贸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必然成为该课程的设置目标。如果对该课程采用单一的汉语教学,英语教学仅限于英语课,即专业教学与英语教学相脱节,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比较单一,懂专业知识的英语能力薄弱,而懂英语的专业知识欠缺,无法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但若对该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将专业教学与英语教学有效糅合,可以促使学生将英语作为语言工具掌握国际贸易流程,有利于培养出既懂专业知识又懂英语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经贸人才,从而推动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研究与创新能力

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普遍欠缺英文专业文献检索能力,究其原因,归根究底在于学生专业英文水平较低。而对英文专业文献的检索是开拓专业知识面的有效途径,更是进行专业研究和论文创新的必要条件,因此提升学生英文专业文献检索能力迫在眉睫。为提升学生英文专业文献检索能力,就需要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采用双语教学,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专业英文水平,从而可以轻松检索查阅英文专业文献,培养自身的研究与创新能力,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最新动态,形成良好研究成果。

(三)促进英语语言的学习

在单一的汉语教学中,专业教学与英语教学相脱节,造成学生对英语学与用的脱节。学生为了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而学习英语,英语书面能力毋庸置疑,但英语运用能力欠缺,更别提使用英语进行国际贸易实践。但若采用双语教学,将专业教学与英语教学相糅合,学生为顺利消化吸收课堂教学内容,必然主动提高自身英文水平,特别是英文应用能力。双语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还产生英文应用能力提升这一“溢出”。因此,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采用双语教学,促进了学生英语语言的学以致用。

四、《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推行双语教学的劣势分析

(一)教学素材缺乏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了教材之外,还需要大量案例、图片和相关软件的支持。但目前相关软件特别是英文原声视听材料欠缺,双语教材也存在颇多问题。具体来说,目前双语教材主要有三种:一是国外原版教材;二是国内知名学者所编写的英文教材;三是高校内部采用的任课教师自编的英文教材。[4]对于第一种,由于国内外课程设置的差异,国外没有《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因此该课程的国外原版教材很少,一般都是对《国际经济学》国外原版教材中的贸易部分截取而成。这类教材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内容上主要是对于贸易理论、政策与模型的推导,缺乏贸易实务内容;第二,价格普遍昂贵,只配备习题册,没有学生指导手册等教辅材料;第三,不符合我国国情,文化背景的不同制约学生对原版教材内容的理解。而对于第二和第三种,目前可选教材不多,总体上专业性不强,且存在英文鲜活性和地道性问题。教学素材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兴趣和教学效果,因此教学素材的缺乏必然会影响双语教学教学效果。

(二)双语师资力量薄弱

我国双语教学目前仍处于摸索阶段,双语师资力量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教学语言上,从事《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的教师大多是经济学出身,虽然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平和较好的英文基础,但毕竟不是英语专业出身,没有受到长期系统的英语培训,听力和口语较差,因此要想正确把握中英文比例,流畅表达专业知识,将该课程讲得清晰明了,同时活跃课堂气氛,具有很大难度;第二,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大多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辅的教学方式,将传统板书与CAI相结合进行“填鸭式”知识灌输,不注重师生互动,教学方式单一;第三,在教学经验上,大多高校没有专门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很多双语教师都没有接受过专门系统的培训[5],都是接到双语教学任务后,本着自愿的原则开始备课,缺乏双语教学经验,教学质量不佳;第四,在实践经验上,双语师资虽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但实践很少,甚至有部分教师从来没有从事过国际贸易实践,欠缺指导学生进行实践的能力。[6]

(三)考核方式存在缺陷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不同于其他一般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涉外性,因而对其的考核应与一般专业课程不同。但目前教育部未对其双语教学制定统一的考核方式,因此各大高校对其仍采用传统的“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即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的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下,很多学生上课时缺乏积极性,不主动发言,甚至不上课,期末考试时完全靠突击通过考试。这种考核方式直接导致考试结束后学生什么知识都未掌握,更不用说将所学知识有效应用于实践。这不仅仅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的一大弊端,也是中国教育的弊端。

五、提高《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效果的对策建议

(一)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设计教学方式

虽然国外有很多双语教学方式,但考虑到我国国情,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经验。每个学校学生的基本情况存在差异,如果采用单一教学方式不符合实际,因此有必要根据学生个性,设计出具有各校特色并适合该校学生的教学方式。具体做法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事前调研,了解学生英语水平,根据学生英文基础分班因材施教,设计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计划,并在教学计划执行中关注学生反映,根据反馈信息进行相应调整。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教学原则,将讲授、情境式教学、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相结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的同时注重课外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实现教学资源多样化

为改善目前教学资源缺乏的现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多样化,从而改善双语教学教学效果。一是推荐学生浏览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相关的重要网站,如OECD、世界银行、国家商务部网站等,吸取专业前沿知识;二是利用学校双语教学项目经费,引进英文原声贸易方面视听材料、国际贸易操作软件,使学生在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掌握国际贸易具体流程;三是充分利用学校海外合作办学资源,寻找合适的国外原版教材,并大力鼓励英语知识与专业知识全面的教师参考国外相关原版教材,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材,以一本合适的国外原版教材为主、一本国内教材为辅。

(三)加强双语师资队伍建设

为提升双语师资水平,有必要建立双语教学实践的培养机制。对于双语师资的培养,首先是存量师资的提升,即对教师进行职后培训,将教师派到国内一流学校或国外进修,提高教师英文水平,加大教师梯队建设;其次是通过社会招聘的方式引进既具备良好英文水平又有外贸实战经验的复合型教师,并对其进行职前培养。双语师资培养的实现需要双语教学激励机制的支持,对双语教学师资的激励包含政府激励和学校激励两个层面。从政府角度,教育部有必要对每年的教师国际交流名额与资金给予支持,并给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建设项目资助经费;从学校角度,高校不仅应对双语教学师资给予工作量计算与津贴发放上的倾斜、教改立项的支持,还应在出国进修人员选拔上优先考虑双语教学师资。

(四)改革考核方式

为鼓励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有必要改革考核方式,从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个方面共同达到提高学生双语课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一方面,加大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设置多种参数指标,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presentation的质量、师生互动率、学生的出勤率和课后作业等作为平时成绩的考核内容计入总成绩;另一方面,在期末考试中选择采用全英文出卷,简单的题目如选择题、判断题等客观题要求英文作答,较难的题目如案例分析题、论述题等主观题采用中文或英文选择性作答,但学生若采用英文作答会根据其英文准确度给予加分。

作者:汪颖颖 单位:安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若梅.1998年以来我国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政策的回顾与反思[J].现代教育管理,2015(6)56-61.

[2]曾明.高等学校推进双语教学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9(1)48-49.

[3]陈鸣,邓荣荣.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6)119-120.

[4]赵楠.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当代经济,2008(9)148-149.

第6篇

关键词:外贸制单;改革;实训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1006302

外贸单证是贯穿于贸易工作的主线,从进出口双方进行贸易磋商到确立贸易关系、签订贸易合同、履行贸易合同,尤其是在履行贸易合同过程中的装运、保险、报关、报检、核销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单证,可以说,外贸单证是实现贸易流程的重要载体,外贸单证对进出口业务的顺利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外贸制单实务》课程是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等专业课程的延伸和实际操作,要求学生在课内掌握货物在进出口环节中所需单证的种类、内容、缮制原则、填制规范,能够熟练地填制各类进出口货物所需的单据。但是外贸单证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难度较大,教师也难教,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1目前外贸制单课程存在的问题

1.1学生英文水平

制单课程上学生所接触的单据均为全英,虽然学生已学习过外贸英语等课程,但这些课程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贸易流程中进出口上方的履约流程,并且单据上很多单词的释义比较专业或生僻,与学生平常接触的大学英语有差异,除此之外,单据上大部分内容以全英大写形式呈现,这对于看习惯了小写英语的初次学习制单课程的国贸学生来说是一道障碍。

1.2单一的理论教学方法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外贸单证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但目前我校外贸制单实务课程在培养计划中是纯理论课,教师只是在普通教室按照传统的理论课授课方式把外贸单证的基础知识和单证制作方法机械的传授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重点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而这种重理论讲解轻实践操作直接后果是学生学习兴趣性受挫,动手能力差。学生在踏上工作岗位后,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就不知如何下手,这种课程设置是不能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

1.3手动操作的过程中缺少协作学习的机会

国际贸易履约过程不是一个静止的过程,而是随着单据的流转在动态的运转,履约过程所涉及的各个当事人如进出口双方、银行、报关单位、报检单位各自承担不同的工作,根据自己的工作职责缮制不同的单据,作为国贸专业课程里面操作性最强的课程,制单课程中必不可少的是手工制单的练习,但由于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些本来由很多角色共同完成的任务大部分时候全由学生单个一人承担,学生之间缺少协作工作的机会,对于一些操作性强的问题如,哪项单据先缮制哪项单据后缮制,单据和单据之间应该相隔几天,在什么时间送交哪些单据到哪些部门审核,这些问题虽然在课堂上老师口授过,但是必须在各个当事人之间相互协作的过程中才能深刻体会。实践环节很少,甚至没有实践环节,忽视对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影响外贸制单实务课程教学效果的又一重大因素。

1.4教师理论知识不能应用于实践工作

目前高校教师几乎全是直接来源于高校毕业生吗,没有专业工作背景,所了解的资料也是来源于课本和专业网站,缺失真实的工作经验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1.5课时少

要解决学生协同工作的问题,在没有校外固定实习场地的条件下,必须安排学生在机房使用Simtrade贸易模拟软件进行模拟操作,而缮制单据使用时间最少的如汇票大概需要一个课时,而使用时间最多的如信用证、贸易合同等大概需要两个到四个课时,而教材上的单证涉及到的单证涉及到二十种之多,而我校制单课程仅仅只有理论课时30个,远远不能满足锻炼学生时间操作能力的要求。

1.6教材方面

目前鉴于我校订教材的要求如教材必须在三年之内等,虽然市面上教材繁多,但是对于一些经典的教材却不能满足我校的订教材要求。虽然其他多数教材每章的思考题都有根据案例填制单证,但仅限于一个案例一份单证,远远不能与实际工作中的单证操作覆盖面广的特点相适应,很多思考题也不是企业真实案例,直接后果是学生的外贸单证综合缮制能力差,制单知识也偏离外贸实际工作需要。

2学生学习的优势

2.1积极性强、专业基础课已学习

该课程开设在大二下学期,学生已学习过相关专业课,并且面临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和找工作的问题,而贸易专业的资格证里面单证员的含金量和考取的成本都是学生可以接受的,性价比比较高。因此学生对于外制单课程有一种主动的积极性。

2.2教学资料齐备

手工制单是国贸专业学生学习制单课程的基本功,经过多年积累,该课程的学习资料比较齐备,并且学生学习的资料里面有来自当地企业和银行国际结算部的真实资料,与教材上提供的资料和从网上下载的资料比起来,这些真实的的材料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让学生更加近距离地了解贸易流程和制单工作,有一种主人翁的主动学习状态。

2.3其他相关课程

制单课程的前导课程有国贸理论与实务、国际结算等专业课程,这些课程是关于贸易的流程和支付方式,是贸易专业的支架。

3改革外贸制单实务课程的建议

3.1教学方法上

3.1.1尝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

基于工作过程将工作任务转化成学习任务,以职业活动为核心来确定学习领域,设置学习情境,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以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以任务驱动的方式一体化;通过项目教学法,将学生置于系统的学习情境中,通过一系列的工作任务完成教学项目,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3.1.2真实情境的案例教学法

在案例教学中,一部分案例是在教材里,另一部分则是教师在其它参考资料上或现实生活中找出来的。尤其是采用当地或著名企业真实的业务案例,使学生面临的情境与实际企业工作情境高度一致,学生练习所使用的单据表格是企业实际应用的业务表单,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增加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通过真实化的业务模拟训练,让学生业务操作达到熟练、准确,实现学生所学与岗位所用的“零对接”。

3.2增加课时加入实训环节

在实训环节中,利用Simtrade外贸模拟软件开展实践教学,该模拟软件由5个角色组成,分别是进口商、出口商、工厂、进口地银行和出口地银行,学生分组分别扮演这5个角色,以该模拟软件提供的实例为平成各自的单证任务。通过校内机房的软件模拟教学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识别各种类型的单证,掌握国际贸易各种单据的规范格式,使学生能准确的缮制各种单证,深入了解整个业务环节,切实体会单证工作,掌握单证的制作技巧,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弥补了课内分段练习的不足,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实训环节的加入可有效实现专业知识向动手能力的转化,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知识与应用相结合、思考与操作相结合。

3.3考试方法上采取大作业的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主要以项目的方式进行,考察学生在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小组合作能力、业务处理能力。考核的目的不是简单地给一个分数,评出几个等级,而是通过对项目过程和结果的分析,找到可以进一步改进工作的措施和办法。

《外贸制单实务》的考试方法以大作业形式体现,作业分纸质作业与电子作业两种。纸质作业为基础理论的巩固练习,考察学生掌握外贸单证的概念、特征、分类以及应用环境的有关情况,电子作业则为实际操作能力训练,在电脑上按设计的单证格式填制相关内容,考察学生掌握外贸单证的制单方法与制单技巧的有关情况,以上考查均与实际工作岗位要求直接挂钩。

3.4将《外贸制单实务》课程与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结合在一起

学生在修完本课程内容后,不仅可以参加与该课程直接对接的全国国际商务单证员资格证书考试,还可以参加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如“外贸跟单员”、“外贸报关员”“报检员”以及“外贸业务员”等资格考试,这些职业资格考试中都涉及了单证方面的知识,通过获取执业资格证书,对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整合,将教学与考证、课程与就业有机地融合一起。

3.5整合国贸专业横向课程资源

目前学生的专业知识还处于一种分散零碎的状态,大部分学生自己还不能主动将相关专业课之间的关系串联起来,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又通常会将合同、信用证、汇票、提单等知识割裂讲解,分开布置任务,这样的后果使学生对外贸单证工作不能形成一个整体性的认识,因此需要对课程进行整合。单证课程包含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结算等课程的部分知识,课程应以外贸完整流程为主线,清晰梳理外贸单证工作原理、缮制规则及作用。因此外贸制单实务课程的改革不能与其他课程割裂开来,无论是在课堂上的手工制单还是在校内实训室的上机模拟或者真实工作中的实际操作,学生如果要顺利完成各种单证的缮制,则需综合运用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国际结算等横向学科的知识。整合各横向学科知识,清晰梳理在国际贸易四大环节:交易前准备、交易磋商、签订合同和履行合同应具备的单据种类。

参考文献

[1]王进.《外贸单证》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方法[J].科技经济市场,2011,(6).

第7篇

1 ?n程性质

《导游实务》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证考试的必考课程,是一门衔接学生专业课学习和企业顶岗实习间的一门课程,也是学生就业的支撑课程。

2 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2.1 设计理念

该课程按照能力本位教学理念,以导游岗位的核心职业能力为核心,实施能力滚动递进。能力滚动递进课程的内涵就是以职业能力成长规律为指引,教师以导游岗位为依托,分析岗位所必须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把企业的真实项目转化为教学的载体,归纳项目所对应的学科知识点,设计出若干个由易到难、滚动递进式的教学项目,项目按照能力层次由“简单―具体―综合”进行滚动安排,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第一,高职教育特点决定了需要开发能力滚动递进课程。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社会性。高职院校的课程强调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本位,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是高职教育教学的工作重心。

第二,职业化要求基于岗位化与终身化的能力递进培养。

基于岗位化与终身化的能力递进培养是受教育者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主动适应就业市场对人才职业化的需求,遵循职业化人才的成长和培养规律,实施能力递进培养,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用性和适应性,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第三,能力递进培养最有效方式是滚动递进。

实践论告诉我们,认识事物本质要通过“实践--理论--再实践”循环过程来进行。《导游实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它强调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其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所以,通过单线滚动、复合滚动、循环滚动,有利于加深记忆、熟能生巧,全面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2.2 设计思路

该课程开发设计基于导游岗位能力滚动递进、不同接待方案真实项目实施的4185三维一体化课程。

第一,构建突出职业能力递进培养的四大教学模块。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导游实务》课程培养目标:通过必要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认知、体验、综合、准职业化”四个递进层次的实践能力。能力递进项目教学为《导游实务》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向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价值取向。学习者通过参与、体验、交流、分工协作等学习方式,完成一个个项目的过程,实现了由知识点、技能点到单项能力再到综合能力、职业能力的递进。

第二,采取按照导游工作的18大真实业务流程和游客组成的5大典型团队两个维度,细化、具化学习子情境,建设形成由220个教学子情境构成的教学情境资源库的三维一体化课程。

第三,企业参与课程开发与设计论述。

寻找合适的旅行社共同进行课程深度开发,探索建设能力滚动递进课程新路子。

3 教学内容的改革设想

3.1 课程职业能力分析

《导游实务》课程涵盖四级职业能力。四级能力结构为:一级能力是认知能力,即了解、把握导游原理的能力,包括认知旅游者和旅游行为、导游基本原理和方法;二级能力是体验能力,包括体验点陪导游服务、段陪导游服务、地陪导游服务、全陪导游服务基本技能;三级能力是综合导游服务基本技能,包括综合模拟实习、导游拼团、带团核心案例实训、独立带团能力、合作带团能力以及生活服务能力;四级能力是指特殊职业能力,包括解决突发事件、VTP服务、导购服务、导游核算、文化服务等能力。

3.2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第一,理论知识模块的设计。

主要体现于认知能力模块,其次在其他能力模块中进行适当的理论诠释。

第二,实训教学环节设计。

采用滚动递进和“实践―理论―实践”思路设计实践教学环节。

(1)认知能力模块(30个情景):10个旅游者和旅游行为问题认知,10个导游基本原理认知,10个导游方法认知。(2)体验能力模块(150个情景)。

点陪导游服务(25个情景):5处主要景观讲解、5条主要街道沿途景观讲解、5条特色街、商业街讲解、5家博物馆、名人故居讲解、5家湘商老字号、建筑景观讲解。

段陪导游服务(35个情景):5种住宿常见问题处理、5种餐饮常见问题处理、5种交通常见问题处理、5种游览常见问题处理、5种购物常见问题处理、5种娱乐常见问题处理、5种其他常见问题处理。

地陪导游服务(50个情景):分学生团、老年团、亲子团、商务团和散拼团的游客组成不同,设计50个学习子情景,形成50个个性化讲解词并进行讲解训练。

全陪导游服务基本技能(40个情景):讲解5处著名风景区、5座特色城市介绍、5处著名人文景观讲解、5家国内知名商业老字号、5家国内大型博物馆、5处国内重要景观牌匾、楹联;国内旅游分学生团、老年团、亲子团、商务团和散拼团的游客组成不同的l0案例实训。

(3)综合导游服务基本技能模块(30个情景):20个综合模拟实习案例(含12条精品线路带团案例),导游拼团、带团核心案例实训、独立带团能力、合作带团能力以及生活服务能力各2个共10个实训案例。

(4)特殊职业能力(10个情景):解决突发事件、VTP服务、导购服务、导游核算、文化服务各2个训练案例。

3.3 项目化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施

第一,项目化教学内容的设计。

《导游实务》课程针对导游工作过程,将导游实务工作划分为导游前、导游中、导游后三个阶段,共设计了认知导游原理、导游基本技能、导游综合技能、导游特殊职业技能等4个能力训练模块14个项目。

认知导游原理模块包括:项目1:认知旅游者和旅游行为;项目2:认知导游基本原理;项目3:认知导游基本方法。

导游基本技能模块包括:项目4:全陪导游服务;项目5:地陪导游服务;项目6:段陪导游服务;项目7:点陪导游服务。

导游综合技能模块包括:项目8:综合模拟实习;项目9:导游拼团实训;项目10:带团核心案例实训;项目11:独立带团;项目12:合作带团;项目13:生活服务。

第二,项目化教学的实施。

课程的教学实施以一个项目为单元,首先明确单元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之后单元教学的实施按以下步骤进行:任务引入――下发工作任务――学生操作――小组汇报――教师归纳――深化。

第8篇

项目教学信息化教学职业能力

《生产运作管理实务》是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周学时4,共计64学时。该课程是针对生产计划员、生产调度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所设置的教学做一体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生产运作管理与企业其它职能管理,如财务、营销等之间的关系,学会根据生产部门的运作流程、设计生产运作系统、对预测驱动式生产运作、订单驱动式生产运作进行管理,掌握生产运作系统优化,提高生产管理能力,能够解决生产运作实际问题。

一、课程培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企业选址方法、生产计划编制方法、生产日程管理方法、物料管理方法、了解企业现场管理与质量管理技术,具备安全生产意识、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时间管理、自我学习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能够应用信息管理手段开展企业生产计划管理、车间资源管理,胜任企业生产计划、生产调度职业岗位

(一)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以下专业能力

能够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为企业项目生产和服务的选址与布局;编制主生产计划(MPS)、能力需求计划(CRP)、编制生产作业计划;能够对企业物料进行管理;能够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等设备管理;利用5S管理、定置管理、目视管理与看板管理方法对生产现场管理;对企业质量管理具备一定认知。

(二)要求学生具备以下方法能力

制定工作计划能力;能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使用各种信息媒体,独立收集、查阅信息资料;能根据工作任务的目标要求,合理进行任务分析,制定工作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并做好个步骤的预期与评估;能分析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流程;善于总结,能够举一反三,不断探索实践,能自主学习新知识,将新技术应用到工作中。

(三)要求学生具备以下社会能力目标

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工作责任心、积极主动参与到工作中;具有团团队协作精神,主动与人合作、沟通和协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按生产管理规范、安全操作的要求开展工作;具有较强的环境意识。

二、本课程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本课程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下列问题:

(一)认知模糊

学生在课堂上,没有体验或认识企业的生产过程。从认识上很难清晰的理解或掌握生产过程的方方面面。通过教师课堂讲解,很难让学生充分掌握产生相关知识,

(二)学习目的不清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中小型企业运营管理相关岗位,从事生产计划、现场管理、质量管理、客户管理等岗位工作。有些同学认为以后不去这样的企业,上课就可以不听,不去学习。

(三)学习动力不足

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的注意力会随着时间而不断减弱,当前,手机不断智能化,学生上课过程中,经常会使用手机玩游戏、听音乐、看视频、新闻等等。对专业学习的关注度不断下降。在这种形式下,上课以教师活动为中心,以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为主,再高明的教师,即使把内容讲得十分清晰明了,没有学生大脑的接收、加工和组合也是枉然。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使得学生更愿意去看手机、睡觉或听音乐而不是去听课,去思考或积极回答老师提问。

三、课程教学改革

《生产运作管理实务》课程在原来课程教学基础上,结合学生特点,对原有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一)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

本课程在对滨海新区制造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聘请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空调机生产总监张锁柱、天津市金蝶软件有限公司总监李翔、天士力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总监蔡金勇共同设计、开发课程。在生产与物流实训中心引入企业运营数据、运营方式,构建职业情境。同时,本课程在教学初期会组织学生深入企业生产现场进行参观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企业生产过程,积极思考与生产相关的各个方面。我们参观的主要企业有:天士力药业有限公司、天津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金威啤酒(天津)有限公司等企业。

(二)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内容

分析企业生产运作管理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工作过程的逻辑关系,形成工作过程链,工作任务(项目)为工作过程链上的节点。课程教学内容按照完成工作任务(项目)的要求,根据工学结合的原则,进行教学做一体的内容整合。

课程内容按照生产运作系统认知、设计、预测驱动式生产运作管理、订单驱动式生产运作管理、生产运作系统优化过程,在内容上形成五个学习项目。

(三)注重信息化教学

课程建立了自主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利用该平台实现网络课程学习、虚拟实训系统训练、作业提交、互动交流、在线测试,以及素材资源库、试题库的学习。学生实训过程中,能够对自我实训过程进行监控,系统能够智能分析任务结果,并自动统计参加实训次数及具体时间明细。

课程建立了3D企业管理情景实战系统,系统以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整工作过程为载体,利用角色转换、上岗操作、业务路线选择、单据填写等功能,学生以3D游戏模拟企业运营模式,给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设计必要的能够获得成就感的激励机制,这样能够促进他们内在动机的形成。整个系统实现了融职业认知、职业判断、业务处理、实务操作、评价反馈、教学管理为一体的实训、实习教学功能。

课程建设FLASH课堂,把企业生产现场用动画的形式,幽默的展现给学生,本课程共22个学习任务,共建设了2个FLASH动画,供学生学习和理解。课程还建有为微信平台,通过二维码,学生手机能够进入平台学习。

(四)采用项目教学,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按照工作过程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学习知识的规律性,采取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项目安排由易到难,项目教学遵循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个步骤进行。课程的教学按照企业真实的生产运作项目的准备、计划、实施、优化过程安排教学进度,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模拟企业创业,完成项目的选址、编制项目的生产计划、日程管理、物料管理、现场管理与质量管理方案,实现了教学项目的学习成果可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法多样化

第9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课程总目标是:通过理论和实训的指导教学,使学生掌握珠宝营业员销售服务技巧和商务活动策划,能够运用到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该门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销售礼仪、销售过程中的售前准备、售中活动、售后服务、珠宝首饰的经营与管理、珠宝首饰企业商务活动的策划等。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训操作两方面,全方面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实训操作方面,分为7个能力培训项目,重点培训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本课程的考核方面,由于理论教学的目的也是为了最终的实际应用,我们将教学评价包括两方面内容,过程考核和期末考试。技能考试的成绩占较大比重,所以过程考核占60%,期末笔试占40%。

2探索与实践

2.1如何提高学生实训环节的参与度

在实训部分,主要采用了项目化教学,将实际的营销过程分解成不同的模块来进行,包括:货品摆放、仪容仪表整理、营销策划、POP广告制作等;在实训教学过程中还借鉴了企业拓展培训项目,为后续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我们充分利用珠宝营销实训室,让学生提前亲历珠宝销售现场,感受销售氛围,并将课堂所学通过实训室得以实现,提高了教学效果。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在实训环节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课程的开始借鉴了企业拓展培训的项目,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团队。在后面的实训环节,每个模块都设置不同的实训内容和考核评比,考核结束给每个团队评分,评分将直接和期末的考评分数挂钩。一方面,划分团队,每个团队的队长对于学生在实训环节的参与有所监督,教师在组织实训项目过程中,管理起来更方便;另一方面,给每个实训项目设置一个评比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度、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2如何组织每个实训模块的考核

每个实训模块都有相应的任务,设置和组织好考核任务非常关键。比如销售技巧训练模块,设置了销售技巧PK赛,事先准备好题目,题目:A.一对情侣买订婚戒指,男方不舍得花钱,女方想买贵点的,双方发生争吵;B.一位顾客买了一个月的K金项链断了,很生气,来店里处理客诉;C.今天是促销第一天,店里的顾客很多,忙不过来,其中有顾客等得不耐烦了;D.有一位男士给太太选结婚纪念日的礼物。每个小组抽取一个题目,进行销售技巧的演练。要求所有同学都参与不同的角色扮演,讨论时间10分钟,表演时间15分钟。评分标准:表演的投入,销售技巧运用的熟练程度等。考核成绩以小组自评,互评,老师打分,最后给出综合分数。每个实训模块都设置这样可以量化的考核,学生在动手完成任务的同时也掌握了教学内容。

2.3如何运用好各种教学手段

实务课程教学强调互动教学,即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强化学生间、教师间、师生间的多维交互,完成“自学、导学、助学和促学”相互联系的教学过程。教师要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利用一切机会、时间,以各种形式参与到教学之中,使学生能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各方面的素质和谐全面地发展。课程教学手段强调现代化,教学方法强调多样化。

课程教学根据项目教学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个项目,根据知识内容的特点,设计、组织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突出高职教学的鲜明特色。(1)全程渗透案例分析讨论:重视典型案例的学习,通过案例讲解、分析、讨论,教给学生正确的思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启发、互动式教学:改革“灌输式”和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的优越性,让同学们进入情景,引导他们进入角色。不时地提出问题,让同学思考,让学生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与积极性。(3)情景模拟教学:比如在讲销售技巧单元,给每个团队设置一个情景,如设置一位顾客买了一个月的K金项链断了,很生气,来店里处理客诉,要求团队的每个学生扮演一个角色,来处理客诉的问题。

3结论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