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7 17:41:3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思想政治方法论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方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
在发展和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期间,教学实效性始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在发展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教学实效分别从方法、教学环节、教师素质与教学内容各方面着手,而事实上这种方法的可行性非常高。根据教学现状,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效率的关键,还应从方法论着手。根据唯物辨证方法认识客观世界的原则,方法论可以说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非常重要的部分。无论从那个方面来理解,方法论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效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一、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关键是统一世界观与方法论
不少人认为方法论是在脱离现实的基础上,展开的一种思辨与阔论的方法。事实并非如此。这种方法是建立在马克思全面、系统、深刻认识人类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就出来的一种科学方法论,其来源于实践性的改造社会[1]。探究社会发展,寻求人类进步的过程中,马克思采用的一种方法是实现其研究目标不可缺少的工具。方法论其实就是研究逻辑规律与本质规定的反映。利用这种方法论,人们能够认识并改造世界,从而反映出客观事物所具有的普遍性规律。
方法论与世界观不同,但具有统一性。说的简单一点,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世界的看法。通过世界观能够了解客观世界、人与世界的关系以及人类思维和社会。了解一个人的世界观,其实就认识到了他认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区分世界观与方法论,其根本性体现在方法。马克思的世界观其实更多体现在研究方法上。实际中就不难发现,世界观影响着方法论,但方法论支持世界观。系统来说,方法论离不开世界观,世界观也不可脱离方法论。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目标是对学生展开系统性的理论教育,以便在其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并学会应用来解决问题。由此可见,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理论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能力、展开世界观教育,由此促使学校教育培养出的人才能够适应现代化发展,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2]。从某个层面上来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是要促使学生掌握理论,并了解其中涵盖的理论。而由此就能够认为方法论教育更多的是一种能力教育。其根本性目标就是在与掌握理论,能够运用涵盖的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方法论教育,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促使学生能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正确看待客观世界的变化,由此推动学校教育发展。由此可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能够统一方法论与世界观,而这也是该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
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效性的根本是统一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
分析方法论,不难发现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是其非常重要的内容,且体现方法论的关键。在进行理论研究与阐述的过程中,需统一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在此期间需要搜集、整理和分析来自社会现象与所能发现的文献资料,并利用抽象研究方法,经加工处理后,将感性材料转变为思想材料,以此产生特定的理论观点。随后利用语言以框架模式表述出来。研究的本质就是对大量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抽象,因为占有性材料并不是研究,抽象的实质内容其实就是对材料的揭示,以此才能够产生所需的特定理论[3]。在这个转变性过程中,促使抽象转变到具体方法中,并利用思维模式来掌握具体,将其作为精神层面的东西体现出来。针对已经形成的文字框架,就应从抽象上升到叙述方法。从统一叙述方法与研究方法来看,科学抽象其实就是这两者转变的重要媒介。如没有科学抽象,就不会产生特定的理论,也就不会有叙述过程。由此可见,叙述是研究的前提,研究对叙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事实上,可以说叙述就是一种研究。
方法论中统一的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处理好研究与教学之间的关系。研究是教学的前提,如无研究就难以有成功的教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效性的提升,主要是通过研究得来。教师不展开深入的研究,就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样的,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拥有较高水平的研究能力。长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践,充分表明教师具备丰富知识的同时,还应掌握时代脉搏与社会热点。而唯有研究型的教师才能够理解深奥的理论,理解教材,为能够在课堂教学中阐明理论。因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应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并通过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效期间,掌握方法论的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必须要保证理论教学有相应学科的支撑,提高教师理论教学水平与研究层次[4]。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重要方法是整体性
方法论中包含很多重要内容,而整体性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内容。随着理论学科的成立,表明理论在整体性被提高相应的高度。理论的整体性可以说是范围广泛、内容非常深的研究性命题。其中涉及很多的内容,如整体性内涵、整体性与差异性、整体性与发展性、整体性形式等等。从方法的角度认识生提醒,其实就是理论整体性研究中非常简单的命题,但其重要不容忽视。整体性其实就是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唯物辨证方法的实际运用,也是唯物辩证方法的基础。在马克思进行社会研究期间,整体性方法是一种常用方法。这种方法更重视研究中将对象与过程视作为整体。
根据方法论的整体性方法,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使用整体性方法。教师在采取整体性方法进行讲授的时候,应注意这几方面。首先,从整体的角度观察课程内容,以便更好找准课程的主线[5]。事实上,无论哪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活动开展前都必须有整体思考与研究。教师唯有抓住主线,才能够更好的教学。其次,教师应当抓住课程的整体性特点,找准课程的精髓。无论是什么理论性课程教学,共同特点均体现在学术性与意识形态的统一上。在教师掌握学科特点后,就不会将学术性替代仪式性,也不会将理论性教学认作是课本教材讲解。这种整体性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更贴近,更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性。
四、结语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将方法论作为核心,根据学科的基本特点与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就能够解决当前学生面临的困境,以此在实际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雷声方法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2(9):21-24.
[2]彭颖晖.试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社会科学方法论改革[J].南昌高专学报,2011,26(5):83-85.
[3]张宪文.以方法论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J].魅力中国,2011,12(14):241-241.
[关健词] 高职院校 高职学生 高职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教育是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类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高职院校已成为我国高校行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学生规模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高职院校无论是在办学历史、师资力量,还是在管理手段、教学设施等方面都不能与一般普通高校相比,其生源素质也相对较差。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一、高职教育与高职学生的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是具有“四性”,即职业性、技能性、地方性和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决定了高职学生与一般普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差异性。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技术技能性,决定了必须处理好专业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要是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行业发展服务,为人的就业服务;适应这一特色的要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也要面向地方和行业,服务地方和行业,并为各行各业输送合格人才作出贡献。与此相应,高职学生具有如下特点:
生源特点。高职生的录取批次与分数线,客观地反映了高职生与本科生的差别。他们没学好的原因虽然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学生普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和学习的自觉性,而且这些因素还仍在影响着他们现在的学习。
心理特点。处于世纪之交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是大学生中最特殊的一族,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有一种挫折感、失败感,自卑与自负交织,激情与悲观缠绕,孤独和急躁兼具,喜悦和忧愁掺杂,敌对并友善同在。
行为特点。一是部分高职生学习意志力薄弱,厌学情绪严重。他们进入高职院校后,所学内容相对偏难,尤其是工科类高职院校的学生感到学习难度大、压力大,当他们感到学无所获、就业渺茫时,就容易引发厌学情绪。二是高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高职生由于不能正确面对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经济压力和情感挫折等问题,尤其是学习和就业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压力,因此,心理压力普遍较大,存在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较高。面对压力、困难和挫折,一方面他们渴望得到理解、关爱和帮助,但严峻的现实却常常使他们感到无能为力、孤独无助而陷入孤独、紧张和焦虑之中;另一方面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他们由于自卑而丧失挑战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自我封闭,情绪低落,消极对待人生。三是违规违纪现象严重。思想决定行为,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致使许多高职学生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入学不久身上的毛病和问题就逐渐暴露出来。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高职教育与高职学生的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存在着不同的特点。
第一,培养目标的不同,要求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重点围绕学生如何成为技术应用型人才来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使学生正确认识什么是成才,怎样才能做到对社会更有用,明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需要科研设计方面的人才,更需要技能操作方面的人才,而且需求量更大,知识层次也并不比科研设计型人才低,从而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社会认知度的不同,要求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高职,坚定自己的选择。实际上,高职教育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是很发达的,就业率甚至超过一般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高度重视发展高职教育。我国技能型人才相当紧缺,已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而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这类专门人才主要是具有较高素质和技能的人才。从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看,各行各业都需要这类人才,从而坚定自己的学业选择和就业选择。
第三,学生层次的不同,要求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坚定完成学业的信心。各种主客观因素决定了高职学生的层次不是很高,生源质量较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激励他们忘掉层次差别,正视自我,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较好地完成学业。第四,心理素质的不同,要求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切合学生的思想特点。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
1、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法。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法即搜集学生的思想信息,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和解决。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和摸清学生的思想状况是大量复杂的工作,它为我们做好学生工作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如近年来笔者所在学院新生报到时,发现有些学生情绪低沉,对就读高职无信心;有些新生来校后迟迟不报到,是因为各种原因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较多。了解到新生的种种情况后,有针对性地制定新生入学教育方案,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和实际困难。抓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并贯彻始终。正面教育也不是单纯的书本教育,而是结合基本国情进行形势教育、民主法制教育、艰苦创业教育、就业观念教育等。在这些教育活动中,同学们踊跃参加,表现积极,收效很好。在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法还可分为三种,即直接教育法、间接教育法和综合教育法。坚持这些教育法需要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证体系,检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2、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法。近年来,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表明,以基本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将其他学科适当融入高职教学,搞学科渗透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作用。如管理系的相关专业可以把目标管理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经济系的相关专业可以把可行性研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它课程还可以移植,如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伦理学、美学、管理学等。特别是在高职教学中,要强调实践技能,不可忽视实践教学的过程和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纪律教育,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人文教学有机地衔接,较好地结合。
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约束和养成法。一是要把思想教育、行为要求、经济奖惩、制度约束、法纪管理等各种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其形成合力。这就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建立和完善学校的各类制度体系,落实各种学生行为规范,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操行的考核检查,使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工作做实。二是要坚持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加强学校图书馆、实验室、校园网的建设和管理,完善学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同时,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体活动,以此来吸引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学校科技文化氛围和文明礼貌风尚。三是坚持德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态度、方式、技巧和艺术相结合。在较好地坚持政治理论和思想品德“两课”的同时,要注意以活动吸引学生。此外,在日常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要采用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围绕教学、结合形势、分析对比;民主讨论、辩论对话、多方疏导;选树典型、学赶先进、榜样启迪、寓教于乐、活动引导;关心生活、谈心家访、多方实施等具体方法。
4、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法。心理疏导法,是把心理疏导引入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在当前竞争十分激烈的形势下,学生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多,而且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两者属于不同层面,既相联系,又有区别。注重心理教育疏导,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开阔视野、丰富手段、增强科学性和有效性。注重把心理疏导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提高其效果。因为,一是消除心理障碍,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合力;二是培养心理素质,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助推力。在运用心理疏导方法中,要正确认识宣泄现象。从心理学角度讲,宣泄能够使个人达到心理平衡,避免由于认知失调导致行为失范。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胸怀大度,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主动承担起宣泄对象的角色,通过宣泄行为,了解其苦衷,准确把握其思想脉搏,作为选择思想教育与政治导向的内容。同时,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为其排难解忧,使其心理素质不断提高,努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效果。
参考文献:
[1]吴为民.高校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因材施教[J].思想政治教育,2008,(5).
[2]郭芳.实施“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05,(3).
[3]叶雪梅.有高职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2006,(3).
[4]周陆飞.探索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方法[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关键词:高等学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教育在当代中国大学教育中起着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作用。目前,高校的理论教育出现被冷落的局面,深入研究,存在着教育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师自身等多方面的原因,要改变这种现状,只有立足于现实,力求做到在教学内容上与时俱进、教学方法上启迪和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并提高整个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才能使理论教育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在各高校中,大部份学生尤其是非哲学专业的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专业知识上,对于思想政治课,虽然不想学习,但为了学分、为了毕业证,无可奈何地走进课堂。于是逃课的大有人在,心猿意马者亦有之。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看英语、做其他学科作业;教师上课振振有词,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而在许多高校的课程设置中,理论课作为一种必修课程,并未给予更多的关注与重视,校园中学习理论的氛围不浓,学生学习的意识淡薄。因此,高校中的理论教育呈现出一片衰落的景象。这就是现时期中国高校理论课教育的现状。鉴于上述情况,我们认为有必要也有责任从教师的教学方法上、教学内容上等各个方面入手深入研究如何提高可当教学质量。
一、提高认识
我们认为高校理论教育应充分体现时代性,要学生们明确为什么学习?学生学习课程就像是到商店买东西一样,掌握着是否购买和课堂上是否用心听课的自由。对于学习的目的,每本教材对这个问题都有回答,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等,但学生学了之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是否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也不知道如何运用方法论,多半是在糊里糊涂情况下学完,那到底我们为什么要学呢?理论是我国意识形态的指导思想,涉及到我们培养未来社会主义接班人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具有辩证思维的头脑。
二、合理运用
运用理论开展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批判,发挥哲学的批判功能。理论正是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思考的武器。所以按本性来说,就是一条道路,一条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促使人们不断创造、反思和前进的道路。在创造和反思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所以,才把称之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即培养人对自然、社会、人自身的正确看法和观点,有了这种正确看法和观点,就有了改造世界、不断创造的思想武器。把宇宙囊括进了自己的视野,有了它的帮助,表面渺小的人类就有了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因此,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有力武器。所以,在理论教育中要很好的运用哲学中所蕴含的思维路线和方法去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和考察事物,发挥哲学所提供的思维路线和方法功能。
三、方法正确
(一)从教师入手,提高教师的备课艺术
1.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
要从辩证思维角度出发,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即对于理论课教材中某一章、某一节或者FCENTURY某一个专题,必须做重点处理:以点带面,重点问题讲好了,会带动整个学科的整体教学水平提高。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时有限,使得必须把那些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启发巨大的章节做细致处理,比如:原理中的辩证法思想,是启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部分,所以,在有限学时情况下,要做重点和专题讲解和讨论。
2.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原则:
紧扣教学目的和教学计划,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方面内容,以及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部分,需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又突出重点。
3.适应大学生需要的原则:
教学的要点是了解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的教学成效是通过学生反映出来的,离开了学生,就谈不上教学。大学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受众,因此,对大学生的了解、熟悉程度,决定了授课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获得良好地教学效果。因此,理论课的教学就要有针对性:比如对于文科学生,由于他们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就要求教师的授课内容深一点,专业性更强一点儿;还要根据他们的兴趣展开理论前沿问题解析,以便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对于一些理科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所以就要从基础教学开始,给学生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才能取得教学成效。
4.灵活处理的原则:
如基本原理课中的辩证思维方法,较为抽象、深奥,理论性强,难度大,学生不易把握,那么教学时间就要充分,学生讨论问题的时间要增加。也可以以哲理故事入手,引发学生兴趣,然后循循善诱,引发理论讲解,效果更好些。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
1.教学方法的运用
理论课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取讲授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教师的讲授之外,还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讲授法、互讲法、学生辩论、学生演讲等。有的老师还借助于多媒体配合课堂教学。为了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我们正在探索运用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
(1)讲授法
讲授法是基本的讲课方法,主要用于讲解新课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教师在此过程中承担主要角色,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要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技能,学到系统的理论、法律知识、思想道德知识、形势政策知识,受到鲜明、正确、深刻的思想教育,得到全面发展,教师起到不可取代的讲授作用。
(2)互讲法
互讲是师生互讲,它是讨论式教学方法的一种。首先,要有计划和准备:教师之前要做出设计和规划与安排,要求学生准备,时间上要有提前量,提前两周或者三周布置。学生需要有环节:查阅资料、收集资料、对于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要深入分析,围绕教师布置的内容,尽可能多地收集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在讨论实施之前,教师还要对教学内容加以整理,就某一问题深入探讨;讨论时,要允许学生自主发言和相互争论,讨论结束,教师要有总结。比如基本原理第三章:辩证发展观,我们就进行课堂讨论,然后学生进行全面总结,实践证明,这种互讲法是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
(3)多媒体教学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课本上没有的内容,教师找寻一些课外资料,以感性形式给学生授课:例如,哲学部分,我们把一些哲学电影的片段放给学生,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哲学理论依据;我们还把媒体上的某个公开课内容,给学生们看,使学生们开阔眼界,知道别的教师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吸引学生们兴趣。
(4)专题教学法
专题教学法主要适用热点、难点以及当前与国家政策相关的的理论的内容,我们设置专题的方法:结合学生特点,少而精的教授给学生经典理论,然后针对与时俱进的理论联系现实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实际进行专题教学。近年来,我们的许多理论课采用专题教学法,如: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应设两个专题,其一是大学生怎样正确行使宪法赋予每一个公民的民利;二是怎样正确认识西方国家的“多党制”和“三权分立”制度。通过这两个专题,旨在提高学生的民主与法制意识,让学生们清楚意识到:让学生们了解西方的“多党制”和“三权分立”等民主制虽然形式成熟,有些值得我们借鉴,但是,还要了解这种制度的本质是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不适合中国国情。专题教学法能起到就某一问题深入探讨的作用,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加强实践教学
这是由我们的教育对象的特点决定的。当今的大学生生活的范围主要就是家庭、学校。他们在家被父母宠着,在校接受着书本知识的教育,缺乏对生活的全面了解,缺乏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因而往往容易用理想主义眼光来看待社会和人生;为了让学生们了解真实的社会生活,那么就要注重实践,针对各个不同的学生群体有的放矢地开展实践教学。最后,把环境育人、管理育人和教书育人结合起来。在校园里,处处都可以是思想教育的的课堂,时时都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思想问题探讨,要充分发挥课堂之外的教育阵地,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比如学校的党活、团活活动、志愿者活动等等,实行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以对课堂教育形成互动。
参考文献:
[1]黄焕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界定[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6).
[2].案例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J].法制与社会,2011,(4).
[3]罗爱武.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教师的工作任务[J].传承,2010,(24).
[4]曹炳志,高丽娴.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0).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10 — 0120 — 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教师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属于单纯的知识传授课程,而是侧重于对学生的观念、信念和能力予以正确的引导和培养。这就决定了其教学规律与一般的知识课程有着明显的不同,也意味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比一般的知识课程教学要难得多、复杂得多。这些因素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与平台。本文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谈几点看法。
一、教学方法艺术性论
很多教育者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句话里所说的“法”,其中有一种意思是指教学规律,也就是教学的一般法则,就是说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另一种意思是指教学的特殊方法,就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这就是教学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方法是一种手段。但教学方法不仅仅是一种手段,同时也是一门艺术。艺术是什么?艺术必须讲求个性。所以,教学方法这门艺术与教师本人的学识、修养、性格、风度、教学对象以及教材内容等各种因素密切相关。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教学方法具有极强的个人特质,有多少个老师,教学方法就有多少种独特的风格。因此,对初上讲台的教师,虽然要注意学习别人的经验,借能别人好的教学技巧和方法,促进自己的教学进步,但同时也要看到,模仿仅仅是手段,学习是为了创新,因此,教师必须在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的同时,根据自己的特点,不断创新,独辟蹊径,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
二、教学方法目的论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的社会活动都是有目的性的,不是盲目的、随意的。“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也不例外,它也是有目的性的,只有确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目的,才能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他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所以它是为学生服务的,是否实现了目的,最终要通过学生获得了什么来判断。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一定会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冲击力,这样的冲击力学生当时是否喜欢无所谓。所以,不能只是追求形式的变化、新颖与多样化,忽视了教育的真谛。
但是,有的老师运用了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只是为了让自己的课堂出彩,过分的追求刺激,背离思想政治理论课了“突出核心内容,有所讲有所不讲”的授课原则,忽视了教育的真谛。而通过对国外近些年来的教学效果好、对同学们影响力强的一些课程的课堂教学的了解,就会发现,他们在课堂上很少使用多媒体、投影仪等教学设备,他们更垂青于讨论老师提前设置好的问题,做深度挖掘。他们注重的是在探索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学生个性。这些是应该引起我们深思的地方。
三、教学方法理念论
古人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良师行无言之教。每个老师都应该把这样的理念作为最高境界去追求。所以,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砥砺教育教学智慧,对自已所传授的东西做到“真知,真信,真行”,以自己的生活方式、人格魅力来影响、感染、引导学生,这是最好的教学方法。民国时期的辜鸿铭、吴宓、 王国维、金岳霖、陈寅恪等大师,都没有专门钻研过教学法,但他们都是将学术研究与传授当作自己的生活方式,都是对自己所教的东西践行“真知,真信,真行”,他们的言行举止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所以,一方面,教师要有良好的知识结构,不仅精通所教专业、课程的知识,而且要涉猎相关学科的知识,还要掌握大量典故、风土人情、趣闻轶事等;另一方面,教师要有良好的教育教学理论修养,使教学的每一环节都能符合教育教学的原则。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在学而不厌、积极进取、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过程中,把“行不言之教”作为自己的最高的教学方法去向往、追求。
四、教学方法情理思辨论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学习具有个人情感或意义的参与,将所学的知识与自己原有的经验融合在一起,这样的学习能够使学生的个性、行为态度发生改变,对学生来说,这样的学习才是有用的。实践教学中,许多老师已经注意并十分重视这些新的认知理论与心理发展理论,同时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和生活经验也比较关注,但是,他们确不能够对教材的观点进行理性分析。苏格拉底说过:“未经反思的生活不值得过。”因为人的实践活动不仅具有现实性、有限性,还具有理想性与超越性。伦理学教授高兆明认为:“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简单的道德关系中可以知其然,在复杂的道德关系中则难以知其然。”这样的道德情感淳朴,但不崇高。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如果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我们关键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爱好,可以采用灵活、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吸引他们。对于中学生,我们主要是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对于大学生,我们则要发展他们丰富的个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理性思辨、自由创新的能力。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必须要视不同教学对象情况而定。有的老师在大学生课堂上运用互动教学方法,设置的问题、师生对问题讨论的深度、老师对学生反应的反馈与点评等,同中学课堂、甚至小学课堂相比,并没有什么质的提高。这样的课堂,不仅低估了学生的能力,也看轻了作为大学教师应有的作用。这就是说,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既要传授知识,还要在感情渲染的基础上,对教材的观点作辩证的理性辨析,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推理、比较和辨别,培养审美力和判断力,增强内心的想象力,这是大学教育的应有之义。
五、教学方法学法论
在教学中传授学生一种学习方法,这样的教师,能够非常了解学生的个性与实际情况,学生的长处与短处尽在他的掌握之中。因此,他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扬长补短地设计出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与其说这是一种教学方法,不如说是老师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只供一时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指在授课过程中,使学生开拓思路,有意识地通过分析问题思路的铺设,教会学生思维的方式和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我们学生的身上,隐藏着天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哲学家和历史学家、生物学家和工程师、大田里和机床旁的创造性劳动能手的素质。这些天才的素质,只有在每一个学生遇到教师有这样的‘活命水’来浇灌的时候,才能蓬勃生长,否则就会干枯和衰败。”这里只有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才会使学生拥有“活命水”。如让学生掌握唯物辩证的方法,马克思认为唯物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批判地继承了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优秀传统,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批判地吸取了他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抛弃了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历史观,批判地继承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加以发展,从而创立了哲学。还要让学生掌握创新思维的方法,创新思维是伴随着创造性活动进行的思维活动,是人脑的一种综合性思维,是思维素质、思维心理、思维形式、思维环境、思维效果的系统综合反映,是创新活动的核心因素。它具有破旧立新、别开生面、匠心独具、标新立异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中也提供了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逆向思维与顺向思维、扩散思维与集中思维、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形象思维与形式思维、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等方法,这些都是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活动是 “教”与“学”双向活动的统一,“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促进“学”。教师的教学活动的真正产物不是教师具体教给了学生什么,而是学生在此活动中究竟能够学到什么。我们之所以反对传统的“注入式”、“填鸭式”教学方法,主要是因为这些方法根本不照顾学生的反应,教师照着讲义讲,学生照着讲义抄,违背了教育规律。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好的教学方法一定要能打动学生、激发学生的热情,让他们想学、愿学、乐学,会学。
六、结语
从哲学的角度讲,主体是相对于客体而言的,其具有自觉能动性,包括自主性、自为性、选择性和创造性。所以,学生不是被动的接收者,在学习中,应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选择,自己的创造,自己主动学习,才算是真正发挥了主体性。因此,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在让学生的嘴巴与手以及“心”动起来的同时,让他们的心里明白起来,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参 考 文 献〕
〔1〕郭学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11.
〔2〕周向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 2011:9.
〔3〕 余玉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3.
〔4〕 郑永廷.思想政治课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方法; 整合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5-0043-04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诸多差异与矛盾。这种矛盾的复杂多样性,决定了解决矛盾的方式方法也必然是多样的、综合的。经验证明,实际教学活动中许多问题的有效解决,都往往是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和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因此,要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完成并提高教学实效性,就必须重视对教学方法整合创新的研究与实践。
一、教学方法整合创新的内涵、价值和原则
1.教学方法整合创新的内涵
所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整合创新,就是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以唯物辩证法关于全面的、联系的和发展的观点为指导,运用恰当的方式,将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予以有机组合,建构起功能更加完善、强大的教学方法系统,以求得最佳教学效果的创新活动。教学方法的整合创新,体现了对教学方法科学性和有效性的追求。首先,教学方法的整合创新,不是将各种方法进行机械的、简单的叠加,也不是片面地追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而是基于对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的深刻认识,在对多种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和认真选择,并充分把握它们的特点和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使之形成功能更加完善、强大的教学方法系统。其次,对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创新,建构形成功能更加完善、强大的教学方法系统,是为了在教学中实现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优势互补,取得整合效应,创造出新的教育合力,以达到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2.教学方法整合创新的价值
(1)可形成集成优势,提升教学方法系统结构的合理性并使其功能更加完善、强大,从而更好地反映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并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专为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而设计的课程,它要统筹学生知识、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其教育教学目标具有多维一体的特点。另外,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所包含的内容、涉及的范围是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并具有科学性、理论性、思想性和实践性的突出特点。显然,要实现该课程多维一体的教育目标,完成其多方面的教学内容,仅靠单一的方法是无法做到的,而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具体要求,选择相应的方式方法并将其整合成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教学方法系统,才能有效保证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另外,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优化组合,不仅可提升教学方法系统结构的合理性,使其形成对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佳选择,而且可使教学方法系统的功能得到强化,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教学效果。
(2)可提升教学方法系统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使其更好地反映学生主体的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使教师的特长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针对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进行教育。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其教学方法也必须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学生所乐于接受、易于接受。这就需要在改进教学内容的同时,通过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整合来提升教学方法系统的针对性,使其内含更丰富多样、更新颖、更有吸引力,从而更好地反映学生主体的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教师在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整合创新和综合运用的过程中,也可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展示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以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教育责任。
(3)可有效克服教学方法单一、僵化和模式化等弊端,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并促进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目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方面问题仍较突出:一是研究不够深入,且多局限于对某一种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而缺乏对多种不同教学方法整合应用的研究与实践。二是教学方法单一、僵化、模式化的问题仍然存在,一些课堂中单向说教、照本宣科、师生间少有交流互动的现象仍较为严重。因此,立足教学实际,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整合创新的研究与实践,这对于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推进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3.教学方法整合创新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一是教学方法的整合创新要符合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特点以及教育教学规律的要求,杜绝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二是整合建构起的教学方法系统要具有结构的合理性,也就是说,各种方法的地位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要配置恰当、关系协调,各方法的先后顺序也要安排适当。
(2)针对性原则 即教学方法的整合创新要以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依据,特别是要以能够反映学生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学生所乐于接受和易于接受为依据。为此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整合建构起的教学方法系统要有利于师生、生生交流互动,营造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二是对文、理、艺、体不同专业的学生,要充分考虑其不同的基础和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方法组合去施教;三是要根据新的要求、新的条件,努力使方式方法的整合与运用有新的形式和新的吸引力。
(3)多样灵活性原则 一是所建构起的教学方法系统的内含要有丰富性,体现多种方式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优势互补,而教师选择哪些方法予以整合应用则应是灵活的;二是根据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条件,教学方法的整合方式应是多样的和灵活的。教学方法的整合创新没有固定的模式,应避免方法选择及整合方式的单一性和僵化性。
(4)易行有效性原则 一是整合建构起的教学方法系统要实用易行,具有可操作性并便于施教活动的开展;二是整合建构起的教学方法系统应能够有效保证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采取恰当方式,实现教学(考核)方法的整合创新与综合运用
1.着眼于课程总体要求和整个教学过程,优选功能不同的主要环节性方法并予以系统组合,建构“导、学、研、行”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体系,并形成“四轮驱动”的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内容特点及其素质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要求建构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方法体系,同时也决定了其教学方法系统必须满足以下要求:即重视教师的讲授启发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倡导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学习,并将教师的讲授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据此,我们认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有彼此密切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四个环节及与之相对应的四种各具独特功能的环节性教学方法最为重要,可将其简称为“导、学、研、行”四法。
“导”,即教师讲授启发。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最主要、最基本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理论和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需要教师的讲授和灌输,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另外,其他教学方法的应用都需要与教师的讲授启发相配合才能产生好的效果。
“学”,即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这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方法。要使大学生掌握的基本理论、提高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离开他们对教学的积极参与以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不可能的。
“研”,即师生合作研究。研究性教学是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大力倡导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合作围绕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是把教师的启发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有机结合起来、深化教学效果和提升学生能力素质的重要环节。
“行”,即社会实践体验。从根本上来说,学生认知的发展、能力和思想觉悟的提高,以及优良品德的形成都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因此,社会实践体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化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有效方式。
我们着眼于课程的总体要求和整个教学过程,在充分把握以上各方法特点及其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系统组合,构建了“导、学、研、行”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体系。这一方法体系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综合性强,它将教与学、学习与研究、课堂教学与实践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整合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多方面要求,较全面地反映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点及其教育教学规律。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坚持“导、学、研、行”相统一的教育教学原则,同时把握好各方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使它们相互辅助、相互作用、相互渗透,从而形成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四轮驱动”的模式,有效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2.针对不同教学环节和具体任务要求,采取主辅整合的方式,对“导、学、研、行”各方法进行丰富、完善和提升,设计和应用讲授启发式、学导结合式、合作研究式、实践体验式等各具特色的综合施教方法
为使“导、学、研、行”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体系发挥最佳教育效能,使“四轮驱动”中的每一“轮”都强劲有力,我们采取主辅整合的方式,即以“导、学、研、行”中的一法为主,并将主要方法与其他起辅助作用的方法予以有机组合的方式,对“导、学、研、行”各法进行丰富、完善和提升,设计了讲授启发式、学导结合式、合作研究式和实践体验式等各具特色的综合施教方法,供教师根据不同教学环节和具体教学任务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应用。
(1)讲授启发式教学 这是以课堂讲授法为主,并将其与其他各种方式方法组合应用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应用这一方法的要求:一是在观念上要树立启发引导的意识,不搞“填鸭式”的简单灌输,而要把启发引导学生深化对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把激发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二是讲授本身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说服力和感染力。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取舍,不搞照本宣科、面面俱到;其次,要注意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新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并在讲授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启发学生思考;还要注意情感的运用,在讲授中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讲授有感染力和亲和力。三是讲授可根据需要采取系统讲授的方式,一般采用专题讲授的方式。无论采取什么方式,均需注意多种教学方式方法与讲授法配合使用。例如,讲授过程中穿插多种方式的师生、生生互动交流活动;将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与问题研讨相结合,并发挥好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
(2)学导结合式教学 这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主,并将其与教师的启发引导等其他方法结合起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应用这一方法的具体要求:一是在观念上要树立信任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不搞“教师中心论”,克服教师包办代替一切的倾向。二是在操作方式上,首先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把学习、质疑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先学、先思、先问、先答。教师应有意识地把某些教学内容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有关材料去理解教材和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相互间的交流探讨去解决问题。其次,要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启发引导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好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学生遇到难以理解和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要在课堂上或通过其他互动方式,对带有共性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必要的讲解。三是要努力采取多种方式方法丰富学导结合的过程。例如,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和巩固深化学习效果,可要求或组织学生搞些参观或社会调查活动;组织和鼓励学生围绕疑难问题开展合作研究,并将自己的学习研究心得写成小论文;通过校园网与学生交流互动,对学生的自学给予指导,等等。
(3)合作研究式教学 这是以研究探讨的方法为主,并通过师生、生生的多元互动和交流合作活动,将其他多种教学方式方法融入其中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应用这一方法的具体要求:一是在观念上要强化研究意识和问题意识,充分认识教学活动不只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更应该是师生、生生围绕教学中的重要理论问题以及带有共性的疑难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的过程。二是对需要通过讨论和研究来深化理解的教学内容进行问题化设计,即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问题的形式揭示出来。设问的形式要具有吸引力,避免单调、呆板、枯燥。三是要紧扣所提出的问题,以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为主要手段来开展好相应的教学活动,推动问题研究不断深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通过专题讲授、问题设计、指导自学、组织讨论、归纳总结等方式发挥好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则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研究中独立思考、大胆发言提问,与学生一起平等交流和讨论问题,努力营造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学习和研究活动中来,以提高学生运用正确的理论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体验式教学 这是以实践体验法为主,将课堂教学与实践学习结合起来,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体验活动,寓教于“行”,使学生在亲身经历和切身体验中受到教育、发展能力和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以深化教学效果的方法。应用这一方法的要求:一是在观念上要强化实践意识,充分认识实践体验活动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内在要求。二是组织指导实践体验活动要有明确目标,即:通过活动使学生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社会现象、辨别是非的能力;促进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以及求实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等多方面素质的提高。三是要做好活动计划,注意把实践体验活动与教学内容、学生的思想实际、专业特点,以及校内外的社会实践资源结合起来,并尽可能使活动形式丰富多样。
3.改革单一性、终结性的考核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导向,按照“三结合”原则,建构和应用多样性、全程式的考核方式
以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是在期中和期末进行开卷或闭卷笔试,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平时表现的评价,缺少对学生社会实践情况的考查,并主要以期末考试分数来确定学生的最终成绩。这种单一性、终结式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必须对其进行改革。
我们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导向,按照“三结合”的原则,建构和应用多样性、全程式的考核方式。即按照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书面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期末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在期中、期末考核的基础上增加日常学习过程考核和实践考核,整合运用多种考核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等进行动态的、综合的、有侧重的、全程式的考核,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平时表现情况以及社会实践情况,并使考核的过程成为深化教育的过程。
(1)期中、期末考试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侧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 除采用开卷考试、闭卷考试和小论文撰写等笔试方式外,还适当采用口试的方式进行考核,并要求将不同的考核方式搭配使用。同时,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考核方式,均侧重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考查。为此,在闭卷笔试命题时,加大论述题、材料分析题和案例分析题的比重。在进行开卷考试和口试时,由教师拟定出一系列题目,让学生从中选取并按要求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对学生的书面和口试情况进行评分时,有标准但不唯标准,如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虽不完全符合评分标准的要求,但却表现出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较高的思想认识水平,对问题的阐述合理且有创见,我们均给予充分肯定,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
(2)将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纳入考查范围,实行动态的全程考核 考核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平时对待学习的态度和上课时参与教学活动的表现情况。比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够自觉地阅读参考文献并按要求认真完成各项课后学习任务,在课堂上是否能够认真听讲并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和参与教学活动,以及在回答提问和讨论发言时的表现等。
(3)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并对其活动情况进行考核 在与有关方面协调配合,积极支持和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依据学生提交的有关调查(考察)研究报告、论文或活动总结等材料,对其参加实践活动的表现和效果进行考核打分。
(4)综合各项考核结果,合理确定学生最终成绩 在以多样性的方式进行考核的基础上,按照一定比例将学生期末、期中考试和平时考核、实践考核四项成绩相加,作为学生的最终学习成绩。以上各项成绩的比例可定为4:2:2:2。
参考文献
[1] 韩云忠,毛建群.思想政治理论课动态化课堂教学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5):80-82.
[2] 石云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史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2006.
【关键词】:研究方法;硕士论文;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首要问题,贯穿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它上与认识论、方法论相连,下与理论性质、研究问题紧密相关,是保证研究成果科学性的前提和保障。一、学位论文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生学位论文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研究生学位申请者根据学位授予要求而撰写的研究论文。它是评判学位申请人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和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是衡量研究生科研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也就是正确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研究事实所不可缺少的理论原则、程序、手段、方式和技巧。是保证观察可靠、判断、推理得以正确形成的原则、程序、手段、方式。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者秦宗熙和穆怀中、谢圣明认为社会研究方法的体系由三个不同层次构成,即一般方法、具体研究方法和具体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技术。
首先,一般方法包括哲学方法论、社会学的学科方法论以及逻辑方法论。其次,具体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法、个案法、访问法、问卷法、观察法、实验法、抽样法、社会测量法、典型法等。具体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技术。最后,研究程序包括四个阶段即选题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一般情况下,学生在论文写作上采取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采取文献法、历史法、比较法、统计分析法、问卷法、测验法、经验总结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使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分析
硕士学位论文是一个硕士研究生写作水平的展现,而方法的运用则体现了作者研究过程中方法原则程序是否科学合理,这也就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分析得出思政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以传统的理论思辨研究方法为主,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意识,缺少相应的实证与量化分析
(一)研究方法自陈状况分析
在抽样的华东师范大学2014、2015年30篇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中分析发现,从整体上而言,有90.1%的学位论文明确交代论文研究方法。能清晰单列“研究方法”部分并作“详细说明”和“简要说明”的学位论文的比例比较大,这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硕士论文的研究方法意识在已经比较高,研究的科学性从总体而言呈比较好的状态。当然,如果把自陈水平为详细说明和简要说明的论文判为“合格”的话,那么合格的比例仅仅有37%。
(二)研究方法的主要类别及其运用情况
总体分析后发现,理论学科硕士学位论文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理论思辨法、比较研究法、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在30篇硕士学位论文中,以文献研究法為主要研究方法的占60%,排名第一;以思辨抽象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的硕士论26%,排名第二;比较研究法为主占23%;其余还包括历史研究法、跨学科研究、调查研究等等占有一定比例。此外,100%的硕士论文的是融合两种方法以上的综合方法,融合的方式较为多样。
从以上可以看出,研究方法依然以经验研究和思辨研究等传统研究方法为主。文献研究法、思辨抽象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传统研究方法备受青睐,其中文献研究法的使用率100%。新的实证研究方法,如调查研究、访谈法等开始进入理论学科领域,使得研究方法更为丰富和多样化。
三、结论
(一)优点。通过分析30篇抽样可以得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的写作中方法意识逐渐增强,通过本研究的调查分析发现过去单一的研究方法有所下降,对研究具有实际指导价值的学科层面方法论和原则层面方法论急剧增加,这表明高等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出现了多元化趋向。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研究方法论趋向多元化意味着研究者对研究方法论认识更加深人,这也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同时,具体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种类多样性,尽管定量与实证研究方法的整体运用中占比例不大,但从调查结果可以说明研究生们已经意识到定量与实证研究方法在研究中的重要性,通过定量与实证研究分析更能确定的各影响因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研究技术的这一层次是研究方法结构体系中与研究成果联系最为密切的层面。一定的研究方法论和研究方式最终必然要通过具体方法与技术才能展现出来。
(二)存在的不足。通过对样本的分析,可以得出,虽然在毕业论文中很多人都陈述;了研究方法,但是研究方法陈述不够明确,甚至对研究方法本身并不是非常清楚,部分论文对研究方法敷衍了事,有的研究生将实证研究、思辨研究、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规范研究及跨学科研究、多学科研究当作研究方法。事实上,从哲学和科学方法的角度看,实证研究、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及跨学科研究、多学科研究都是开展科学研究的一种指导思想,是方法论。如实证研究与之对应的有实验法、调查法等。
定性与思辩研究多,定量与实证研究少。定量研究与实证研究在研究科学性能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从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定量和实证研究有所增加,但从总体上而言,定量和实证研究还是很少。通过案例、实验、非实验、实地研究,用事实情况及真实数据更能有力地证实研究者的观点的文章少。调查数据显示,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方法中以文献法、历史法、比较法这些以叙事性的定性研究为主导,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较多,说明定性研究仍是主要研究方法。虽然随着研究的深入及对研究的科学性的重视,定量与实证的方法逐步受到重视,但比较而言,运用的仍然较少。调查结果显示,在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最常用的定量与实证的研究方法是调查法,最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是描述统计。方差分析、差异检验及显著性分析等定量方法在论文中少有出现。
综合上述分析,在培养学生论文写作方法上,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方法意识,培养学生方法自觉,注重开设方法论课程的质量,提高研究质量,重视定量与实证研究,优化定性与思辨研究的结构,规范研究方法,树立科学研究意识,促进思想政教育学科理论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浩森、潘莉.理论学科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方法的实证研究--以合肥工业大学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为例[J], 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
[2] 袁方、王汉生.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14.
【关 键 词】质的研究 研究方法 应用
目前,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中,大多是通过量的研究。量的研究首先是基于某一种假设,将这一现象数量化,由此得出较为客观的、科学的研究结果;质的研究方法强调研究者深入到社会现象之中,通过研究者亲身的体验式感受,了解研究对象思维方式,收集最真实的资料,形成一定的描述性解释。质的研究方法与量的研究方法可就同一研究对象,得出不同角度的研究结论,进而更加全面的了解研究对象。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境遇中的质的研究方法
就目前我国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上来讲,学者们习惯性使用哲学的思辨的方法研究问题。他们更多的通过结合社会的时弊问题,发表一些评论性的个人观点或就此社会问题阐发个人感受,进而提出相关建议或改进措施。后随着实证主义引进,教育研究方法也跟着发展,教育科学的研究者们渐渐使用量的研究方法,并取得了学者们一致认可,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不断深入,学者们注意到仅仅使用量的研究方法,不能够满足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的需求,因此质的研究方法在此背景下引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的领域之中。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的研究对象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作为一种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其具有如下特点:
(一)实际参与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本身作为一种教学活动,互动是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提高其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举措,也课堂教学本身性质要求。因此在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研究者应深入研究对象,即课堂,实际参与课堂之中,在作为课堂参与者的同时身兼研究者的身份,同时,自己本身作为研究的工具,能够随时获得自己所需的一切原始信息。
(二)自然情景性。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究若要取得最真实的成果,必须做到在最自然的情景下获得最原始的资料。研究者若要研究有实际意义,必须花费较多的时间深入到课堂、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研究的意义。
(三)资料多样性。对于课堂而言,研究其教学方法需要一定的资料作为支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亦是如此。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研究需要研究者进行详尽的课堂观察记录、相关文件资料、与教师或学生的访谈、照片等资料的准备,以在保持事物原状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收集资料,进而全面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四)分析归纳性。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研究需要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析和归纳,以了解在实际状况下观察和发现事物间的发展和影响关系。这种分析和归纳不需要设定某种假设进行论证,也不需通过量化的数据,生硬的分析相关性。
由上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的特点可见,量的研究方法过于生硬的将一切研究对象数量化,对于研究对象为社会关系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因此质的研究方法恰可弥补量的研究方法的不足。
陈向明教授认为:“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景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2]
因此质的研究方法符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所要求的,研究者在自然情景下实际参与研究,收集多样的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纳。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中,质的研究方法符合其研究特点。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中质的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研究方法的可行性需要考虑研究对象的特点与该研究方法结合的实际可操作性。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中引入质的的研究方法有其现实的意义:
第一,是以人为本,注重个体个性的体现。随着全社会“以人为本”理念的倡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也应遵循这一理念。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活动以人为本,注重个体的个性。质的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对于研究对象深入教学现场,细致观察同时在保持课堂原有状态下以学生和教师的思维考虑问题,正是以人为本注重个体个性的体现。
第二,是人与人沟通、互动的体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研究对象是学生、教师、和课堂,而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人的行为和思想的变化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而这过程中的变化是而非用数量化的标准明确规定和区分的。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互动,理论式的描述可以记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变化,而这也是质的研究方法的特点之一。
质的研究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实际需要催生。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中,虽然量化的研究能够从宏观上把握其发展方向,但基于其学科研究的性质,微观上对研究对象细致、深入的把握,更能符合研究者的研究目的,也更能真正意义上的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发展和改革。
第二,研究环境允许。质的研究方法需要研究者较长时间内融入研究对象的环境中去,在自然状态下了解研究对象的原始状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能够为研究者提供其研究所需要的原始环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常设学科,研究者可长期跟随研究对象深入了解其自然状态,在环境上无需特别创设。
第三,研究者专业度满足。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研究者大多是高校教师、专业学者或有专业学者指导的拥有相关专业背景的研究人员。质的研究方法需研究者将本人作为研究工具,也就要求其对该专业有很强的敏感性,能够抓住研究重点和对研究有重要作用的细小影响因素。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中质的研究方法的应用原则
一般的研究方法在研究问题时的步骤通常为:确定研究现象、陈述研究目的、提出研究问题、了解研究背景、构建研究框架、抽样、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建立理论、体验效度、讨论、撰写研究报告等。[3]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中应用质的研究方法也是按照一般研究方法的一般步骤实施。
但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质的研究首先需确定一个大的研究背景,而要提出的研究问题并不是非常明确。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需要收集与研究背景和目的以及相关的所有可能影响研究问题的资料,不仅包括文字、图片、甚至包括动作、录音等。在完成资料收集之后,研究者通过对资料的分析,通过对资料自然状态的描述和解释,真正理解研究对象的本质,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的构建。同时,相对于量的研究可以大范围的进行调查和选取资料来说,质的研究适于较小范围内的调查,较多的倾向于个案研究。其原因在于,质的研究需要研究者长期亲自参与研究,以自身为研究工具,全面的了解研究对象自然状态下的本质。若选取大范围的调查,研究者将无法长期深入研究,更无法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
基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结合在其教学研究中质的研究方法的应用其他研究方法有着很大的不同,这就要求在运用质的研究方法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时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质的研究要求研究对象处于原始状态。质的研究是对研究对象自然状态下原始状态的研究,是对实际发生的事实进行记录,并对所记录的资料进行描述性的总结。因此原始性是质的研究应首要把握的原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研究者在进入研究环境时,应尽量不破坏原课堂的原始状态,思想政治理论课最原始状态的体验和资料的收集,是研究者在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中应用质的研究方法的关键。
二是质的研究重视研究者融入研究环境。质的研究要求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深入了解研究对象,即融入研究环境。这样研究者既要把自己当做研究对象的一部分,又要同时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本身研究工具的身份。研究者在作为研究对象的一份子时,能够从研究对象的思维出发,理解研究对象的意识世界,进而理解研究对象的行为,也就易于了解研究对象是怎样理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当研究者作为研究工具时,其能够将自己体验作为研究对象的感受描述出来,从而了解最真实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状况。
三是质的研究要求研究应从全局出发,从整体性考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研究,应当将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从研究的全局出发,把握研究的这一宗旨才能真正从整体上了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滤和影响因素,研究才有实际意义上的价值。这要求研究者在考虑研究对象的特征、发展规律以及提出相关建议的时候,能够全面的考虑问题,将研究的过程看做一个整体。具体来说,研究者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的过程中,不能把研究的各个变量分离开来,而应把研究对象中存在的现象、人、事物看作一个整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者应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动态性作为一个整体,不能把思政课教学研究活动分解成各个不相关的片段。
从总体上看,质的研究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中的应用是相当薄弱的。无论是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长远发展还是就研究本身而言,都应不断尝试各种研究方法,质的研究方法的广泛推广和使用也应不断加强,进而提出真正适用于我国国情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的建议和对策。
参考文献:
[1]杨耕.社会科学方法的发生、范式及其历史性转换[J].中国社会科学,1994(1).
[2]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2.14-36.23.
[3]陈向明:社会科学中的定性研究方法[J].中国社会科学,1996(6).
论文摘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 要综合运用专题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多种方法,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理论性、针对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对引导大学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信指导思想,树立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以及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但从目前来看,本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仍存在模式僵化、形式单一等问题,教学效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我们必须对思想政治新课程进行教法上的创新和改革,更好地为学生答疑解惑,体现政治理论课应有的实效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大学生运用的观点、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优秀的接班人。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所起的客观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很多,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1.“出勤率”低。大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都采用合班上课的形式,不利于课堂管理。有的学生课堂出勤的自觉性不高,长期不上课。
2.课堂纪律差。在很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上,学生讲小话、睡觉、打游戏、看其他书籍等现象非常普遍,课堂也基本上是老师的独角戏,很少有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3.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互动的积极性不高。在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基本改变了以往的“注入式”方法,呈现出一些师生互动。但是,参与教学互动的学生往往积极性不高。有的学生即使参与,也是应付了事,学习态度不认真。
4.“认同感”不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键是增强认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现在的一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持消极态度,已经习惯以一种能逃则逃,能躲就躲的敷衍态度来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不受学生欢迎。
二、教学方法创新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改革教学方法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改进教学方法的目标是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变单一式为多样式。
1.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必须遵循如下基本原则:一是科学性与方向性相统一。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方向,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科学的方法培育人;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将理论学以致用,不仅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还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如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对授课内容做适当调整,增强与学生专业学习的结合。三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联动。既发挥教师的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四是正面教育与积极疏导相渗透。既能考虑到多元文化的大背景,又能做到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消除学生的困惑怀疑,从而树立并巩固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五是直观教学与抽象概括相融合。
2.改革的根本取决于教师的态度。教师对教学、对学生、对生活的态度是教学方法问题的根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发自内心地感到有必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以积极的引导,才会在内心深处产生动机和力量并转化成行为,举手投足间真正尊重、理解、关心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3.改革的核心在于教师的自我突破。自我突破包括专业方面的突破和人格、个性方面的突破。单纯地传授知识或照本宣科地阐释理论的合理性,早已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要求。每个教师都应不断努力丰富自身,以教师自身独特的学术魅力去感染学生。
三、教学方法创新的具体实践
通过对上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现状与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的分析,笔者对如何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改进,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为对大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一门课程提出如下几点具体的建议:
1.专题教学。第一,专题教学模式能够打破统编教材的章节体系,贴近社会实际、学生实际,围绕教学要点,提炼和确立专题课堂教学内容,并以此为中心对教材内容进行精心组织和重新编排,尤其是突出所学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真正实现“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第二,运用专题教学方法也改变过去某门课程由一位主讲教师全包全揽的教学系统,而根据教材教学内容的专题,分别由在各个专题涉及领域里学有专长的教师负责实施,既发挥各专业教师的特长,又使学生受到不同学术背景和思维方式的训练和熏陶。
2.讨论式教学。课堂讨论是将学生由被动听课者转化为主动学习者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辩论、文字和语言表达及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允许不同意见、观点的交锋。这种生动活泼的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他们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的热情。
3.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又称情景教学,是当代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教学模式,也是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运用的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核心在于让学生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并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启迪,渐渐归纳并领悟出一个适合个人特点的有效的思维路线和思维逻辑,并把理论运用于实际,深化理论学习,真正做到学理论、懂理论、用理论三者的有机结合,从而化理论为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只有坚持开拓、创新的精神,以改革的态度和务实的作风,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考试方式,才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感染力,最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并终身受益的课程。
参考文献
[1]蒋桂平,王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7,12(6):53-54.
[2]聂沉香.谈新形势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创新[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2):47-48.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教学方法;发展方向
前言: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国家经济体制以及社会体制的不断了解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具有较为枯燥的特性,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方法还应该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同时对于教学思想也应该做到进一步的转变。本文就结合相关现状展开相应的研究过程,希望对于我们广大教师能够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当今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方法存在的现状
1、教学过程过于简单枯燥。在进行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过程较为枯燥并不是在现阶段形成的一种教学现状,这是在思想政治学科形成时就已经存在的问题。在进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并不能够得到充分的提高,同时学生对于该学科还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对于这一点我们还应该加以正确的认识,这就是我们在进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学方法应用的现状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2、教学手段过于单一。教学手段单一已经成为我们在进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有的教学内容在短时间内无法做到新颖,这样就导致了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出现一定的问题,教学效率偏低以及教学质量很难得到提高等等。这也是我们在进行传统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应用普遍存在的基本现象,我们广大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开展中还应该得到进一步的重视。
二、传统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方法应用的不足表现
1、对于学生自身的思维方式不能做到积极的引导。在进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进行的教学方法还是在于正面的“灌输”与强化,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其理论知识。但是通过教学过程我们可以充分的看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于我们在课堂进行硬性的内容讲诉过多,对于学生的思想没有进行充分的引导所导致的,这也是我们在进行传统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方法应用不足的主要表现之一。
2、学生自身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得不到正确培养。我们在进行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在进行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时学生自身考虑问题的机会较少,从而使学生在一定基础上并不能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进行对知识点的判断,使得学生在进行问题思考的过程中并不能够做到完整和全面,使得这方面能力培养过程较少,进而使学生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得不到培养,我们广大教师对于这一点还应该加以充分的重视。
3、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不能够得到及时提高。我们在教学中不难可以看出这样一种教学现象,在进行课堂习题的完成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于出现的问题还是不断地询问教师,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对于我们教师的依赖性过强,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正确的培养过程,同时学生自身的问题意识的培养也得不到发展。针对于这样的一种现状存在应该起我们广大教师的重视,在今后的解决过程中还应该做到进一步的充分。
4、学生知识点的串联过程得不到正确促进。知识点的串联过程是我们进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所在,很多知识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必然联系,学生一旦出现知识点的缺漏都会导致自身学习结构缺失,使得知识体系从整体变成了分段。但是我们在进行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对于这一方面的培养也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所以学生自身的知识点串联过程经常出现问题,这也是我们在进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不足的表现之一。
三、当今教育形式下对于教学方法的发展要求
1、对于“探究式”教学法及“合作教学”法加以充分的重视。我们在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进行探究式教学法以及合作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对于学生自身的思维方式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死板”的思想政治教学过程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比如说我们在进行对《正确消费观念》课程的讲述过程中首先提出一个问题,自身认为什么是正确的消费观念,学生对于这一问题就会进行不断的思考,同时对于自身的观点可以进行积极的交换,这样“探究式”教学以及“合作教学”就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2、对于“课堂辩论赛”的教学方法应积极应用。在对于学生自身问题考虑全面性培养过程中,我个人认为合理并且是党的组织课堂辩论赛是提高这一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也可以将其视为一中教学方法,学生通过相互辩论使得学生在考虑问题是能够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出发,使问题考虑得更加全面。比如说我们在进行《价值规律的作用》的教学过程中就展开了一场课堂辩论赛,在正反双方激烈的争辩下使得问题逐渐得到了完善,从而使学生对于这一方法的印象极为深刻,在后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也正正的体会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
3、课堂问题情境设置过程逐渐完善。我们在进行对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中,对于问题情境的设置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找出自己存在的疑问,将问题进行充分的思考。但是还需要进行相关的问题情境设置进行充分的引导。比如说在进行对《矛盾》的含义的学习过程中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进行一个小片段作为有道,让学生自身的感觉出现比较无奈的状态,最后让学生能够提出所看的片段存在的矛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等等,这也是我们今后教学方式的发展方向之一。
4、教学手段及方法做到充分具有针对性。在进行教学方法的发展研究过程中,对于教学方法的充分以及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是我们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所在,将不同的教学方法提供给不同的学生对其产生积极的效果,还比如说我们在进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方法而言我们就应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趣味让学生对这一方面内容能够做到真正理解。这是我们在今后教学方法研究以及发展的主要方向所在,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重视。
结论:
以上就是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方法的发展方向进行的相关研究与论述过程,对于当今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学方法运用的现状进行具体分析,将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进行系统论述进而提出今后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方法的发展方向。在进行研究与论述过程中自身的观点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还希望得到我们广大教师以及学者们的积极意见与建议。
参考文献:
[1]王彦才;新课程改革:尴尬与应对[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