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7 17:41:4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护理系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226例儿童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113例。其中护理组中男72例,女41例,年龄6个月~9岁,对照组中男69例,女44例,年龄6个月~8.5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予儿科常规护理
护理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给予细节护理模式。(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尽快帮助患儿及家属熟悉医院的环境,以缓解患儿对陌生环境带来的不安情绪,并采用热情、亲和的态度与患儿进行沟通,让患儿感受到来自医院的温馨,拉近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家属的距离,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细节护理方案的制定。首先必须要加强护理人员的细节护理意识,并加强对护理人员在儿科、细节护理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其专业水平,使其能注重护理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减低护理工作中的失误率,并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细节护理方案。(3)心理护理。在护理工作中,通过采用热情、亲和的态度与患儿及家属进行交流,以加深对患儿的了解,要充分理解患儿及家属的情绪,根据患儿的不良情绪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并在其家属的协同下进行有效的安抚,以缓解其不安情绪,使患儿能平静地配合治疗。(4)细节护理。由于儿科患者属于一个特殊的群体,因此不仅要为患儿营造一个个性化、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还要做好患儿的细节风险护理工作。主要是由于护理工作比较繁忙,容易造成护理出差错。因此,要加强对患儿的细节护理,如将床位号贴在醒目的位置,以便核对;在输液时必须要仔细核对患儿的床号、药名及姓名,以免出错,从而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投诉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投诉率比较
护理组患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投诉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护理组非常满意92例,满意11例,比较满意8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度为98.23%;对照组非常满意76例,满意19例,比较满意10例,不满意8例,总满意度为92.92%。护理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重症患者72例,采取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中分别有41例患者、31例患者;其中患有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为13例,患有肺癌的重症患者为6例,患有支气管炎的患者为39例,患有支气管扩张的患者为14例。女性患者、男性患者分别为48例、24例;年龄为27.2~81.3岁,平均年龄为(51.39±5.0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临床症状等方面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基础的常规护理模式,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后,严密检测病症变化情况。观察组患者采取缜密的临床护理模式,分别针对患者的住院环境、治疗等多方面进行护理干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2.1环境心理干预
呼吸内科患者对空气质量要求较高,因此要保证病房内良好的空气流通,可在病房内安装空气净化器。并每天对病房进行清扫,尤其对灰尘,尽量运用吸尘器进行打扫,保持病房内整洁。禁止摆放花草,探望患者人员带来的花束,说明缘由后给予带回,避免患者因花粉过敏加重病情。由于病情较长,患者极易出现烦躁不安等情绪,尤其重症患者,感觉治疗无望,极易产生绝望、消极心理。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出现的不同情绪,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勇气。
1.2.2治疗干预
对不同病症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后,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等进行严密观察,要特别留意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奏。一旦出现咳血、咳痰等症状,及时报告给医生进行抢救。同时针对每位患者的病情状况和短期治疗结果,制定相应的抢救预案并做好基本准备工作,可为抢救节省出时间。对患者讲解药物名称、疗效等基本情况,准确掌握患者的用药剂量、浓度等。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分别为一般药物的输入、特效药物的输入。另一种给药方式为雾化吸入,可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1.2.3通气干预
及时对患者进行通气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呼吸障碍症状。在治疗时,需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程度,对呼吸道、口腔内的分泌物及时进行清除,可减少感染的发生率。病情相当危重的患者,无法进行自主呼吸,可运用呼吸机给予辅助呼吸。在进行辅助呼吸时,要严密细致的贯彻呼吸机上各项参数的变化,若出现异常及时处理纠正。
1.3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41例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病情得到好转生命体征恢复正常的患者为38例,无效的患者为3例,好转率为92.68%;3例患者进行及时抢救后,已基本恢复生命体征;无死亡患者。31例对照组患者病情得到好转的患者为23例,无效的患者为8例,好转率为74.19%;8例患者进行及时的抢救后,6例患者抢救成功,2例患者病情突然加重抢救无效死亡,病死率为6.45%。观察组的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来说若不及时实施有效的抢救预案给予护理干预,很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产生呼吸衰竭以至死亡。在治疗中,为每位患者制定有效的抢救预案,可为挽救患者生命缩减准备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有效率。在整个护理中,护理人员要以缜密的心思,观察每位患者产生的不同心理变化,注重微小细节的护理。饮食上要以易消化、高营养的流食或半流食为主,并注重饮食的安全卫生。加强有关疾病的知识讲解工作,让患者知道治疗流程,可缓解患者的担忧。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注重个人卫生的整洁,勤换衣物,防止不必要的感染。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缜密的临床护理后,病情的好转率为92.68%,未出现死亡病例,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摘要]目的:总结新生儿呼吸衰竭重症监护的护理经验。方法:重症监护室收治的40例呼吸衰竭新生儿经过一般护理、症状护理,良好地监测了动脉血气分析,合理地使用了呼吸机辅助呼吸,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结果:22例使用间歇指令通气(IMV),6例经高频振荡通气(HFOV),12例经辅助正压通气(PPAV)治疗,除2例因为停止治疗而死亡外,其余疗效满意。结论: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症监护应进行良好的一般护理和症状护理,监测好动脉血气而合理地辅助呼吸。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衰竭;护理;重症监护
NursingComprehensionaboutIntonsiveCareofNeonatalRespifatoryFailure
Abstract:ObjectiveInordertodrawaconclusionaboutnursingexperienceinintensivecareofneonatalrespiratoryfailure.Methods40casesofneonatalrespiratoryfailurewereacceptedinourICUdepartment,allwereexperiencedbygeneralandSymptomaticnursing,monitoredABGandusedbreathingmachineeffectivelycurativeeffectwasexcellent.Results22casesusedIMV,6casesusedHFOV,12casesusedPPAV,2neonatediedofgiveup,Otherswereacceptable.ConclusionIntensivecareofneonatalrespiratoryfailureshouldhaveappropriategeneralandSymptomaticnursing,monitorABGandusebreathingmachineeffectively.
Keywords:Neonate;RespiratoryFailure;Nttrsing;Intensivecare
由于新生儿的解剖及生理特征,呼吸衰竭(NRF)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将我院ICU室自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4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症监护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新生儿呼吸衰竭40例,最小者出生3d,最大22d,男27例,女13例,平均监护治疗14.75d,治愈38例,死亡2例。其中吸入综合征17例,肺出血11例,肺炎合并NRF7例,肺透明膜病变5例;40例NRF中合并心衰、中毒性脑病7例,伴DIC4例。均由新生儿科或产科直接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监护治疗。
2一般护理
2.1环境
患儿均安置在新生儿ICU病房,各种抢救设备齐全,每日用500mg/L“84”消毒液湿拖地面2次,紫外线照射2次/d,通风2次/d,每周空气培养1次,疑有传染病者尽早隔离。
2.2安静休息
让患儿充分休息,既可减少耗氧量,又能减轻心脏负担。治疗护理应尽量集中进行,可适当使用镇静剂。
2.3眼睛、口腔、臀部的护理
眼部可用氯霉素眼水滴眼,3次/d,用油纱布敷盖;口腔抵抗力低下,可致鹅口疮,将制霉菌素片压成碎末状涂抹3次/d;保持臀部清洁干燥,轻轻按摩背部,每次便后涂油保护,一旦发生红臀可用红外线灯照射2次/d。
2.4加强喂养
因硅胶管管细不堵塞整个鼻腔,对呼吸影响不大,替代胃管效果理想,特殊者可用经口下鼻饲管喂养,以供给机体足够的热能,增加抵抗力。
2.5严格控制液体速度,记录出入量
新生儿输液时,尤其在心衰及多脏器衰竭时,严格限制输液量,一般不用含钠液,可用输液泵维持液体速度5滴/min以内,观察大小便是否正常,详细记录出入量,注意的变化。
2.6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神志,监测动脉血气变化
随时监测体温、脉搏、呼吸、神志,至少4次/d~8次/d。监测动脉血气,动脉穿刺定位要准确,取桡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为进针点,严格消毒后操作者用拇指、食指分别暴露固定好穿刺点皮肤,进针时针体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5°,见回血后固定针头位置抽取足量血标本后快速拔出针头并用棉棒或灭菌纱块按压穿刺点10min,取下纱块观察皮肤有无特殊变化。
3症状护理
3.1保持气道通畅
让患儿头颈尽量后仰,使气道伸直。由于痰液堵塞鼻腔及口腔,需勤吸痰。新生儿尤其早产儿鼻腔狭窄,我们用硅胶管吸痰效果较好。新生儿吸痰时负压不宜过大,吸痰动作轻柔,每次持续时间不能超过15s,吸痰时轻拍背部以将痰液吸出。吸痰管及容器用后消毒。
3.2吸氧及呼吸机辅助呼吸
吸氧的目的是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改善换气功能。多用面罩、氧帽法给氧,流量可根据患儿的呼NRF度调节。对肺出血、肺透明膜病变新生儿可适当运用呼吸机辅助正压通气,在使用正压通气的过程中,气胸出现的几率为20%~40%[1]。因此,应及时监测动脉血气变化,根据肺顺应性的变化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遵医嘱及时使用镇静剂或肌松剂,减少人机对抗,吸痰过程中使用抱球呼吸,避免压力过高导致气胸的发生。观察患儿有无烦躁,突发青紫,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胸廓不对称,不随呼吸机节律活动,呼吸音降低,心音遥远或移位等气胸症状出现,如有及时通知医师[2]。
3.3超声雾化吸入
雾化吸入可稀释痰液,促进炎症吸收。雾化吸入多用于痰多、粘稠不易排出者,药物为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2次/d。雾化后吸痰,用过的面罩及管道用15%过氧乙酸液浸泡后清洁消毒。
4讨论
NICU护理要求护士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基本功和高度的责任心,以便能及时预防、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各种危重病例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儿的痛苦及增多的医疗费用。
NRF是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障碍导致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以换气障碍为主,血气检查一般示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氧饱和度降低,伴有严重的酸中毒。患儿多以青紫、三凹征、明显呼吸暂停为主要表现。改善通气功能是抢救的重要环节。血气分析是重要的监测指标,动脉穿刺在刚出生的婴儿尤其棘手,常因穿刺困难而影响治疗[3]。本组40例患儿采用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采血标本,成功率高达97.7%,深受护理人员与家长的欢迎。做好健康宣教工作,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治疗室每天定期消毒擦拭并做好细菌监测。操作人员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和婴儿护理观察,熟悉抽血的方法及部位选择。执行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新生儿反应,穿刺部位按压不少于10min是防止出血和感染的关键。要做到动作轻巧准确到位,安全有效,本组40例未发生穿刺部位感染。
吸氧及呼吸机辅助呼吸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多用面罩、氧帽法给氧,流量可根据患儿的呼衰程度调节,22例使用间歇指令通气(IMV),另6例经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对18例肺出血,肺透明膜病变新生儿12例运用呼吸机辅助正压通气(PPAV),8例经科学有效的护理后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出现气胸4例。4例气胸中2例在胸腔闭式引流下继续使用IMV平均47h后气胸消失;另2例因为合并DIC自动停止治疗而死亡。
参考文献:
[1]张家骥,魏光伦,薛平东.新生儿急救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426.
1.1观察指标于护理信息动态报告管理制度实施前后,分别记录抽取报告中护理管理人员对病区临床护理信息掌握情况与实际情况符合率,包括实际住院患者人数,一级护理患者人数,二级护理患者人数,病危患者人数,手术患者人数,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患者人数,护工陪伴患者人数,家属陪伴患者人数及护理人员在岗人数等。
1.2统计方法该次研究数据录入分析软件选择Epidata3.04和SPSS17.0,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百分比(%)表示。
2结果
对照组护理管理人员对实际住院患者人数,一级护理患者人数,二级护理患者人数,病危患者人数,手术患者人数,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患者人数,护工陪伴患者人数,家属陪伴患者人数及护理人员在岗人数等临床护理信息掌握符合率分别为78.50%(157/200),75.50%(151/200),77.50%(155/200),83.50%(167/200),75.00%(150/200),82.00%(164/200),74.00%(148/200),66.50%(133/200),85.00%(170/200);试验组护理管理人员对实际住院患者人数,一级护理患者人数,二级护理患者人数,病危患者人数,手术患者人数,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患者人数,护工陪伴患者人数,家属陪伴患者人数及护理人员在岗人数等临床护理信息掌握符合率分别为100.00%(200/200),100.00%(200/200),96.50%(193/200),100.00%(200/200),100.00%(200/200),100.00%(200/200),96.50%(193/200),93.50%(187/200),100.00%(200/200);试验组护理管理人员对实际住院患者人数,一级护理患者人数,二级护理患者人数,病危患者人数,手术患者人数,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患者人数,护工陪伴患者人数,家属陪伴患者人数及护理人员在岗人数等临床护理信息掌握符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医院传统护理管理制度中护理管理人员精力被大量用于日常事务处理中,无法准确掌握科室护理服务情况,严重影响护理管理质量。护理信息动态报告制度建立首先对护理管理人员工作流程进行规范,保证其交班时间对夜班及病房常规情况进行评价,掌握护理工作落实情况,并依据当前护理工作重点、难点及最为迫切患者需求进行优化,积极提高护理管理工作主动性;其次准确了解护理人员当天实际工作量,有利于合理调配人员和实施质量督导,对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最后通过护理信息动态动态上报,护理部能够更及时了解各科室护理人员配置及工作强度,对于工作量增加较多科室可从全院范围进行资源再调配,从而实现科室护理管理人员与护理部之间的“合力”。
1.1一般资料
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经头部CTA或DSA脑血管造影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29例,其中男10例,女19例;年龄39~65岁,平均(47.5±8.6)岁;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13例,前交通动脉瘤6例,大脑中动脉瘤5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1例,多发动脉瘤4例;开颅夹闭21例,介入栓塞8例。对照组29例,其中男8例,女21例;年龄37~62岁,平均(44.6±7.3)岁;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15例,前交通动脉瘤4例,大脑中动脉瘤6例,颈内动脉眼动脉动脉瘤1例,多发动脉瘤3例;开颅夹闭22例,介入栓塞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Hunt-Hess分级、karnofsky评分(KPS)、日常生活能力(ADL)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入院后,均常规入住监护室,予重症监护,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避免精神刺激和声光刺激及一切可能引起血压和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用力排便、打喷嚏、情绪激动等,以减少动脉瘤再破裂出血的发生。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细节化护理管理干预,即对患者在给予集中化护理管理的基础上注重细节护理,运用科学、规范、合理、细致的临床护理方法,从环境管理、心理护理、病情观察、用药管理等方面对患者实施精心的护理。具体干预方法如下。
1.2.1强化细节管理理念,让“细节事关患者生命利益”的意识深入人心
首先做好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加强护士对细节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指导护士如何把工作做细做好;培养护士良好的观察力,把关注细节时刻牢记在心。如在观察病情过程中,密切观察动脉瘤破裂的前兆和体征对于预防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十分重要,如aSAH患者出现眉弓上方疼痛并向耳后放射、疼痛逐渐加重、一侧动眼神经麻痹、瞳孔扩大和对光反射消失时,都高度提示动脉瘤正在扩大并有破裂的危险。
1.2.2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并不断完善
aSAH患者护理细节规范根据科室护理工作特点及aSAH疾病特点,制定该疾病的护理工作流程,如术后第1日交接流程,术后管道管理流程,动脉瘤再破裂急救处理流程等,并且每一项流程的制定需经过专科护士们的广泛讨论和认可,以培养她们在遵循规范化工作的同时培养善于思考和总结能力。
1.2.3加强特殊患者的交接班管理
特殊患者包括急诊患者、手术患者、危重患者和有并发症的患者,对这些患者各班护士必须进行床头交接班,交班护士与接班护士就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输液情况及所带导管等进行交接、记录和双签名。
1.2.4深化细节服务,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患者除了给予常规住院宣教以外,还接受专职护士对其进行认知心理干预。护士要不断学习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技巧,并通过交谈帮助患者加强对疾病的理解,缓解其紧张心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2.5出院后指导
根据患者出院时病情,建立个性化护理档案,并通过电话定期随访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咨询和健康宣教,了解患者恢复情况以及家属对患者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并提供相关的心理护理,肢体康复锻炼方法。
1.3数据记录
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再出血、肺部感染、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情况。
1.4预后评定
出院后6个月两组患者格拉斯哥评分(GOS)、KPS预后评分以及ADL评定:各种量表的使用及评价标准。
1.5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来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干预组患者动脉瘤破裂再出血、肺部感染和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出院后6个月两组患者GOS、KPS预后评分以及ADL比较
6个月时,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GOS、KPS预后评分、ADL评定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士教育工作中要一丝不苟,使护士养成对待护理工作认真和精细的态度,并将细节服务贯穿于护理工作中,成为护士的自觉行为。护理部重点从三个途径培养全体护士的细节工作意识。
1.1加强对全院护士的思想引导,树立对护理工作的职业使命感
强调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一言一行不仅仅代表个人,同样也展示的是整个医院与护理行业的形象。面对病人的生命,护理工作虽然平凡但却神圣,虽然琐碎细小但却充满关爱;使大家认识到做好护理工作,必须扎扎实实从小事入手时刻维护白衣天使形象。组织护士进行演讲比赛、护理技术操作比赛、评选星级护士、表彰优秀护士等活动树立标杆,激发护士的职业自豪感和爱岗敬业精神。
1.2注重护理人员心理品质提升,培养情感细节,改善服务态度
体现人性化服务.在全院护士中开展“护士换位思考———假如我是病人”的主题活动,体会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体悟、发现、重视细节对患者身心影响的感受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使护士发自内心的重视与病人的每一次接触,每一句话语,每一项操作,主动的做好护理细节服务;活动中很多科室护士自发为患者准备了便民箱、暖手袋、温馨留言条等。
1.3牢固树立护士的安全服务意识
护理工作具有高风险性,小小的疏忽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差错。护理部立足于防范,重视细节,每月举办一次护理差错案例风险分析会、定期组织全体护理人员系统学习有关法律知识,使大家把“风险源于细节”牢记心中,主动做好护理细节服务,杜绝和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确保护理安全。
2加强护士整体素质培养,在内部管理上下功夫
对全院护士进行“规范化护理服务”培训,通过严格、具体且便于操作的规章制度,规范护士行为。把各项护理工作纳入精细化管理服务的轨道,使护士养成严谨、规范的工作作风,为患者提供标准化、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2.1建立精细化管理机制,健全护理服务标准和流程
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精细化管理方案,使护士的行为有规可循,并把标准化、程序化的管理纳入到护理细节服务之中。如统一规范各科室治疗室物品陈设,同类物品整体放置,外贴标签上注明物品名称和数量,方便查对,提高了工作效率;制定了“护理语言规范”、“入院病人接待流程和标准”等一系列细化的护理质量标准和工作流程,统一护理工作要求,保证护士为患者提供规范统一的护理服务。2.2强化护士长在精细化管理中作用定期举办护士长培训班,加强护士长管理意识和能力培养,使之具备清晰的管理思路。要求护士长根据护理部精细化管理要求制定科室精细化管理计划,有重点和针对性合理规划,把护理工作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人。并做好每个环节的有效管理和督察,随时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
2.3加强护士礼仪培训,推行亲情服务
对全院护士从仪容仪表、姿态、语言沟通技巧等方面分批进行专题礼仪培训。让护士的每个动作、每项操作、每句用语都符合护理精细化管理标准。在各科室、各岗位开展梳理小事、注重细节和改变不良习惯的行动,做透身边小事,确确实实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让患者时刻感受到人性化的温馨关怀与亲情服务。
2.4加强护理专业知识培训,提升护士专业素质
护理部定期组织三基理论考试与操作技能培训,并通过健康宣教、个案查房、以及危重病人的护理讨论等方法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对新上岗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巩固基础知识,加强专科知识、护理相关的法律知识的学习,强化细节服务理念;对在岗护理人员分批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拓宽知识面加强多元化学习;为护士创造各种学习机会,不断完善和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
3建立护理质量精细化管理体系
为确保护理服工作各个环节的优质、高效,建立护理质量精细化管理网络,在做好日常护理管理的同时,加强对护理工作的重点环节、薄弱环节的督查与控制。
(1)建立护理质量精细化管理网络,护理部对全院护理工作质量进行督导监控,重点是进行护理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各科成立护理质控小组,下分若干个精细化管理小组,要求护士直接参与护理精细化管理。切实落实基础护理,把质量意识带入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周检查、反馈、整改、分析,并持续改进。护士从被动受检到主动参与,在做每项护理工作时多一份责任多想一点,把每个细节都按要求做到位,增强了做好护理工作的自觉性,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质量。
(2)在日常护理管理中,狠抓重点科室、重点环节的关键质控,确保了护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做到年有计划、月有检查分析通报、日有安排。在质量管理上,护理部实行了全局控制、科室之间相互监控、护士自我管控的护理质量控制体系,使各项护理流程纳入到环环相扣、紧密连接的质控网络;同时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协作得以加强,护理服务始终处在连续有效的监控之中,避免和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3)针对护理工作的重点环节、薄弱环节,严抓高危因素,确保精细化管理的落实。包括重点部位、重点人员,加强重点时间段的管理。如对节假日、晚夜间及午休时间段加强检查及督导;对新入职低年资护士加强教育与培训;科室排班注意高低搭配,强弱互补。护理部有的放矢地组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修正,并将细节质量分析印制成册下发各个护士,让每个护士明确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以及检查者对照标准检查是否到位。
4结束语
摘要:为了提高护理质量,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护理要求,本院护理部在重点落实“三基”的基础上,按“二级乙等”医院建设管理标准,从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技能要求和言行规范入手,制定新进护理人员的管理办法和质控指标,并付诸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1至2005年,本院先后调入或新聘护理人员近50名。但新进护理人员入院后,发现普遍存在专业知识参差不齐、操作技术不规范、应激能力低、综合素质不高。因此,加强对新进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及护理管理尤为迫切。
1.2方法
(1)加强护理人员资源管理:合理分工,优化结构,科学配备护理人员是护理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组织有效护理活动的主要保证[1]。护理部按照“二级乙等”医院的标准,对各科护理人员从结构到数量进行科学配置,并安排素质好、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护师进行带教。
(2)加强新进护理人员的培训:护理部根据专业技术人员必须进行终身教育的有关规定,制订了新进护理人员继续教育计划、护理人员“三基”培训计划。规定新进护理人员在聘用期间,必须参加规范化培训及继续护理学教育。鼓励她们通过不同的形式学习,争取拿到高一级的学历。并组织经验交流会,安排“老”护师介绍工作学习经验,以便提高新进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3)实行岗位培训与考核:分批安排新进护理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或短期培训,同时狠抓护理操作技能的培训。
(4)规范护理记录:护理部根据护理工作实际,按照浙江省《病历书写规范》,制订了护理记录单书写规范及检查标准。对护理记录的书写格式、记录原则、内容要求做到详细的规定。要求新进护理人员的护理记录严格按规范进行书写。
(5)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常规,是防范护理缺陷的关键。因此,护理部根据各科存在的医疗安全隐患,结合医院护理质量管理标准,健全护理安全防范事故措施的各项管理制度,如查房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从而达到了制度明确,操作规范,违制必究,进而把护理缺陷杜绝在萌芽状态。
(6)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责任感和慎独意识:护理部1年2次组织新进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和法制教育,同时安排每月一次科室、每季一次护理部安全隐患分析会,以便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从而使新进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护理职责的重要性。并自觉遵守医护人员道德规范,营造一种强烈的职业安全氛围[2]。
(7)加强护理安全及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对新进护理人员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律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2]和依法施护的观念,组织新进护理人员经常学习《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护士管理办法》、《护理工作流程再造》及《护理管理与临床护理技术规范》等护理安全管理的有关文件,使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让新进护理人员懂得安全保证对病人来说是优先考虑的问题。提高对护理不安全因素后果的认识。让新进护理人员知法、守法、依法、护法,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护理。
(8)规范护理过程,提高护理质量:护理部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加强基础质控、环节质控和终末质控[3]。实行护士长夜查房、每月一次护理部行政查房制度和每季一次护理质量大检查制度。护理部组织质控小组成员及全体护士长进行全院护理质量分析会,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同时,护理部每季度对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平时不定期下科室进行考核、提问,以加强新进护理人员的责任性,防患于未然。
2效果
2.1提高了新进护理人员专业理论和业务水平。通过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对新进护理人员在职培训,加速了新进护理人员的成长。2005年以来,本院对近年来新进护理人员进行了专科理论和25项护理技术操作与急救技能考核,结果合格率达90%。大部分护士熟练掌握电除颤、上呼吸机、心电监护、呼吸皮囊操作等抢救操作。2005年6月份ICU病房开设以来,抢救危重病人成功率达95%以上。掌握了护理记录单的书写标准及质量要求,使护理记录单的缺陷明显减少,书写合格率达97%。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明显提高。
2.2提高了新进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自觉性。通过严格规范的管理,每批调入、聘用的护理人员思想稳定、工作主动,学习积极性高涨,许多新进护理人员正在接受不同层次的继续教育,为全院护理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夯实了基础。
2.3促进了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几年来,本院通过对新进护理人员培训及管理,造就了一支基础扎实、技术过硬、操作熟练、服务态度优良的护理队伍,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率达97%以上,赢得了病人、医生、社会各界的赞扬。2003年妇产科护理组被评为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2004年急诊科护理组被评为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2005年骨科护理组被评为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2005年护理部被评为浦江县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同年11月顺利通过“二级乙等”医院的评审。近两年来,全院业务总收入亦有所增长。取得了社会、经济效率双丰收。
【参考文献】
1林菊英.医院护理管理学.北京:光明日报社出版社,1990.38.
一、建立呼吸科护理应急预案的目的
呼吸科是医院的重点科室,老年病人多、病情重。如何体现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护理质量,预防护理差错、事故、减少纠纷发生,保证医院正常工作秩序,一直是护理管理者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病人在医院接受诊断、诊疗、护理的同时,也面临一定的不安全风险,如环境中的生物理化因素,治疗护理过程中的技术、药物、食物、心理等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和损伤。
医疗护理风险是指在医疗过程中不确定性有害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病人死亡或伤残的可能性[1]。通过风险识别发现护理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确认风险的性质,获得有关数据,制定应急预案。科室的全体护理人员共同学习《临床护理应急预案与程序》,明确各类危险事件发生时间、环节、人员等,各项护理工作的流程是否合理,根据呼吸科的特点制定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1、病人安全:制订病人发生坠床/摔伤应急预案、发生针刺伤应急预案、病人误吸应急预案、人工气道突然拔除应急预案、病人发生精神症状应急预案、病人擅自离院及病人自杀倾向应急预案等。
2、环境安全:火灾及突然停电应急预案。
3、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患者意外脱管应急预案及程序,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应急预案及程序,重症哮喘患者的应急预案及程序,住院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自发性气胸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例如:突然停电护理应急预案:①日常工作中按常规备好抢救器材,简易呼吸囊、心电监护、心电图机、微量泵的充电工作,使之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准备简易照明设备,如手电筒、蜡烛、火柴等;②停电后,安排好病人和家属,使其不慌乱;③查找原因,尝试恢复供电;④按轻重缓急分类照顾病人,做好解释工作,若病人正处于器械抢救中立即启用备用电源,如蓄电池等直流电,吸痰时可采用注射器抽吸.⑤使用呼吸机病人立刻分离机器,用简易呼吸囊辅助人工呼吸、同时通知值班医生,观察患者面色、呼吸、意识及呼吸机情况,并立即通知电工维修。⑥电力恢复后查看病人情况,检查仪器工作状况。
例如: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患者意外脱管应急预案及程序:
①立即用血管钳撑开气管切口处,同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②当患者切开时间超过1周,窦道形成时,更换套管重新置人,连接呼吸机,氧流量调至100%,然后根据病情再调整。
对于颈部短粗的患者,应使用加长型气管套管,并牢固固定。
对于烦燥不安的患者,给予必要的肢体约束,或根据医嘱给予镇静药物。在为患者实施各种治疗(如翻身、拍背、吸痰等)时应专人固定套管,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分离呼吸机管道,以防套管受呼吸机管道重力作用而致脱管。更换固定系带时,应两人操作,一人固定套管,一人更换。
例如:自发性气胸的应急预案及程序①发生气胸时立即给予氧气吸入,通知其他医护人员。
②用12~16号无菌针头于锁骨中线第二肋穿人胸膜腔,简易放气。首次放气不要过多、过快,一般不超过800m1。③建立静脉通道,准备胸腔闭式引流装置。④遵医嘱,给予镇咳剂和镇痛剂。⑤观察病人呼吸困难改善情况、血压的变化。
例如:病人擅自离院应急预案:①护士发现病人擅自离院后,立即询问同病室其他人员联系病人亲人是否知道病人去向;②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上报行政值班和保卫科、医务科、护理部、请求领导安排人寻找病人;③有潜在伤害自己或他人报警处理;④病区有专人接听电话,以便及时将病人的情况进行反馈;⑤记录事件经过相关人员签字。超级秘书网
三、讨论
1、护理应急预案的建立体现积极预防的护理管理原则,提高了护士对差错的防范能力,最终目的是保障病人安全,把护理差错及纠纷降到最低,提升护理品质。
2、护理应急预案的建立健全了防护护理突发事件处理制度,发现异常情况后根据应急预案尽快处理、可避免病人受到伤害。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重症患儿89例,其中男49例,女40例,年龄29d~8岁,平均(3.4±2.2)岁;患儿原发疾病为呼吸心搏骤停7例,哮喘持续状态10例,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0例,感染性休克2例,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并发颅内出血3例,肺出血6例,重症肺炎50例。
1.2呼吸道护理管理方法
89例患儿在行对症治疗期间均给予呼吸道护理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①环境护理:对病房内空气进行净化,定期进行通风换气,每日2次,每次换气时间不短于30min;每日利用紫外线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同时用含氯消毒剂对地面进行适当擦拭;确保病房温度和湿度适中;医护人员进入PICU前应根据规定更换帽子、佩戴口罩并换鞋,同时应对家长探视时间予以合理控制。
②镇静护理:大多数患儿由于年龄较小或父母无法一直陪伴在身边,常会出现烦躁、哭闹等现象,可导致病情加重。护理人员需给予充分镇静,特别是对于重度肺高动脉压患儿,其吸痰时有剧烈反应,应在吸痰前给予适当镇静剂以避免患儿躁动。
③心理护理:患儿在疾病刺激下及陌生环境中很容易出现恐惧、忧伤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应保持亲切和善的态度,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予患儿有效安慰,消除其恐惧,使其配合治疗与护理。
④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护理:给予患儿氧气驱动雾化面罩吸氧,将30mg氨溴索与20mL灭菌水注入雾化罐中,与输氧装置连接并将氧流量调节为3~5L/min,当面罩中喷出气雾后将其扣紧在患儿口鼻上。每日进行4~6次吸氧,每次吸氧时间为10min~15min。
⑤护理及吸痰护理:指导患儿抬高头颈取半卧位,使气道保持伸直状态;协助患儿排痰,每2h为患儿进行1次叩背或协助其翻身,每1h~2h为患儿进行1次吸痰且保持吸痰动作轻柔,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20s,压力在190mmHg以内。
⑥叩背、震动护理:对于咳嗽无力、咳嗽伴随痰多等患儿给予叩背及震动,震动操作方法是将中指与示指置于需震动处,将掌、腕及指弯曲并伸直手臂,通过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对抗收缩形成振动。叩背时弯曲手背、并拢四指,利用空掌心对患儿脊背进行轻轻叩击。
⑦呼吸道湿化、抗炎、解痉:利用高压气体作为喷射式雾化器的动力,在给药同时给予氧驱动雾化吸入给药,所用药物主要为沙丁胺醇、布地奈德、氨溴索及异丙托溴铵,同时给予祛痰、抗感染、抗炎及支气管扩张治疗。
2结果
本组89例重症患儿PICU住院时间为3d~9d,平均(4.3±1.2)d;进至PICU后所有患儿均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或痰液窒息,无死亡事件发生;1例患儿出现原发呼吸道感染加重现象,1例出现坠积性肺炎,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3讨论
呼吸道护理管理对于重症患儿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与患儿疾病治疗效果及抢救成功率均有密切关系。对PICU患儿展开呼吸道护理管理,其目的是促使患儿原发疾病有效恢复,同时对医院感染的出现予以有效预防,且后一目的在社区医院护理工作中更为重要。重症患儿因应用广谱抗生素、机体免疫力受损、糖皮质激素等因素很容易发生内源性及外源性感染,外源性呼吸系统感染中大部分为医源性感染,其感染途径为医护人员口鼻、手,损伤性操作或受污染医疗器械等,也可自病房环境或医院内致病菌侵袭引发。现如今,院内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对于住院患者,特别是对于重症患儿而言已成为十分严峻的问题,常见的肺部感染类型主要为呼吸机相关肺炎及院内获得性肺炎等。在致病菌耐药率不断增高及耐药种类日益增多的现状下,重症患儿肺部感染临床治疗难度日益增大,几乎已达到无药可用的地步,因此对肺部感染等医院感染加以解决的最佳方法,也是惟一方法即为预防。基于这一理论,我院在为重症患儿进行治疗时,均给予呼吸道护理管理,从环境护理、镇静护理、心理护理、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护理及吸痰护理、叩背、震动护理、呼吸道湿化、抗炎、解痉等方面展开护理工作,护理人员以细致、负责的工作态度与规范化操作,确保病房空气清新、湿润、洁净,为患儿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与全面的护理服务,结果显示89例重症患儿PICU平均住院时间为(4.3±1.2)d,进至PICU后1例患儿出现原发呼吸道感染加重现象,1例出现坠积性肺炎,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无死亡事件发生。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