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7 17:41:5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课堂探究的重要性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归纳小结 重要性
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入固然重要,设计得巧妙,能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恰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但如果能加上好的结尾就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归纳小结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其作用与效果远超过导入、过渡,有时甚至不亚于讲解、演练,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小结。归纳小结既有每道例题的小结,每次练习后的小结,更有一节课后的总结。它的内容包括每节课的内容、每个单元、每个章节的小结,既包括知识点的梳理,又包括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总结。下面我结合近三年的工作实践,谈谈对小结的个人见解。
一、过程性小结
就是在教学的某个过程中及时小结,比如在教学新知这个环节中,可能讲的是一个公理、定理、法则或是一个例题。在探究完新知识后,如果能够及时小结,则效果更佳。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而新知识又为以后学习做铺垫。但实际学习时,由于时间关系,往往只能就所学内容进行讲解,对本课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讲解得较少。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不能很好地理解,往往死记硬背,或者虽然暂时记住了,却难以长时间记忆。因此,每节课结束前花一些时间适当进行小结,把本节课所学内容与前后的知识进行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更灵活、更深刻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并通过归纳小结,把相关知识融会贯通,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激励性小结
激励性小结是一种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动机,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提高自身素质的价值判断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比较注意学习好的学生,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这就不能公正地评价学生。在教学时要对症下药,特别是学困生,要先让他们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并及时恰当地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可以利用课堂中的巩固练习这个环节加以体现。比如同一道题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题方法、解题思路。
在教学中会有很多学生犯相同的错误,待学生解题完后,老师应及时指出错误的原因及需要纠正的地方,而不能简单地说“对”或“错”。因为评价一个人要从两方面入手,首先要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找出其值得他人学习的地方,其次才找需要改正的地方。教师必须关爱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激励导向功能,与学生平等相处,以人格感染学生,以学识打动学生,以要求规范学生,以行动引导学生,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①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兴趣、情感是否得到培养,课堂气氛的和谐程度等,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②关注学生是否从自己实际出发,在不断提高和发展的基础上达到“人尽其才”的效果。③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能否从不同角度灵活解决问题。④在掌握双基的方式时是否省时高效扎实。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合理、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而使不同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三、终结性小结
课堂小结起到梳理思路,整理知识,总结方法,深化提高的作用。准确的、系统的、科学的小结对于学生巩固新知识有较大的帮助。因为一堂课下来,学生头脑中涌入大量的信息。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尚缺乏抽象、概括、归纳、总结的能力,对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辨别不清,运用起来感到困难重重,所以最后的归纳小结是不可或缺的。小结的形式具有多样性,常用的有以下几种:趣味性小结,知识梳理性小结,思想方法小结,互动性小结,悬念性小结,等等。
(一)趣味性小结
所谓趣味性小结是指在课堂小结时,把所学的重点内容归纳整理成几句有韵律的词语或富有诗意的短句,使学生感到富有兴趣,又简洁好记。
(二)思想方法小结
数学教学中,一方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掌握必备数学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通过数学知识这个载体,挖掘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更好地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和一定的数学意识。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将使学生受益终生,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三)悬念性小结
设置悬念在教学的各环节中都可以使用,但在最后阶段,能精心设计一个小小的悬念,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为有些学生为了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会主动打开课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说是一种积极有效的预习。
总之,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整体,课堂中归纳小结是其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日常教学中要重视归纳小结,充分发挥归纳小结的作用,其方式方法必须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不管采取什么形式,只要能让学生产生余兴未消,意犹未尽之感,就是好的归纳小结。
参考文献:
[1]刘希仁.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流程模式的探究[J].学周刊,2011(31).
[2]李军祥.高效课堂的建设[J].科学教育,2011(05).
一、探究的内容要少而精
探究性学习的内容是不确定的,开放的,它富有一定时代性、生活性和变化性。也就是说探究的内容来源是广泛的、灵活的、开放的,既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可以是校内的,也可以是校外的。只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又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实际情况出发,都是可以作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课程资源。因此,我认为探究的内容宜少不宜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立足于教材,但不局限于教材,面向全体学生,精心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的探究内容。
案例:《面积和面积单位》
本课的教学内容有:面积的含义;面积大小比较的一些方法;面积单位的产生;常用的面积单位;以及面积单位的应用等等,教材要求在一个课时内完成。但是由于这堂课的内容比较多,又比较重要,而这些内容又都比较适合作为学生探究的内容。如果老师把这么多的内容让学生在一堂课中逐一进行探究,探究的效果受时间的影响,可想而知目标的达成度并不高。教师和学生都被累得心力交瘁,课后又不得不花时间去补。如果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大胆地对教材重新划分,把“面积的意义”和“面积单位”分开,用两课时进行教学。由于学生探究的时间比较充分,再加上教师的精心设计,让探究的内容变多为少,为实现人人能探究提供了条件。可以这么说,精选探究的内容是探究性学习得以成功的有效保证。
二、探究的情境要实而真
探究性学习往往伴随着一定的教学情境。因为在探究性学习中,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教师会非常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捕捉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让学生置身于问题的情境之中。这样做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有的教师盲目地追求探究情境的花俏、时髦,造成非数学因素太多,干扰了学生的正常思维。
案例:《9加几》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幅美丽的画面:小桥、流水、人家,一边有9只鸭子在河里嬉戏,另一边有5只鸭子,一位可爱的小朋友在数鸭子。这时,音乐响起,老师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唱起了《数鸭子》,边唱边舞,学生也跟着摇头晃脑,一曲结束,学生仍然沉醉于优美的歌声和绚丽的画面之中,什么问题也没有发现。这样的设计,虽然说兴趣浓厚,但是这样的探究情境除了有华丽的外表、虚幻的对话外,对于引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问题,激发探究欲望,并没有多大效果。我们如果改为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幅画面:一条小河,左边有9只小鸭,右边有5只小鸭。老师提问: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很快列出算式9+5。这样设计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学生很快地提出了问题,为学生自主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效果非常好。
三、探究的空间要大而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留给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时间和空间。能使学生有比较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提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互相研究讨论解决。让学生自己摆一摆、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割一割、补一补的方法,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 翻转课堂 高等教育 传统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以学生为本,实施个体化、开放化、多样化、信息化等教学方式,是当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美国日渐流行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Flipped Learning)教学紧随 “慕客”(Moocs)和“微课”等数字化教学形式的步伐,已掀起一场席卷全球的教育革命。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专业化人才的主要平台,注重提高综合教育质量和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具有解决复杂课题的技能。那么以何种教学方式对知识进行有效地传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最大受益,引发了许多教育人士的思考与实践。目前在我国的教学模式中,“翻转课堂”还处在起步阶段,在我国特定的教育形式下,翻转课堂实施步伐是缓是急,还值得深思。
1翻转课堂
1.1什么是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在2007年由美国教育先锋Jonathan Bergmann 和Aaron Sams开创的。翻转课堂的主要特征是将学生集体授课模式转变为直接教学法来增加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其最基本的理念是把传统课堂上对课程内容的直接讲授移到课外,充分利用节省下来的课堂时间来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从而实现个体化教育理念。
翻转课堂并不等同于在线视频教育,而是提供了一种互联网教育与学校教育共存的新模式。对于学生而言,实现的“自我教育”才是唯一有效的教育,而翻转教学模式正是为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做知识的主人,自主地安排学习的时间、空间、路径以及步调,灵活地学习“永久存档”的知识,再在课堂上进行内容的深化,从而达到利用科技实现翻转课堂一对一学习的目的。最终实现从“教-学”模式向“学-教”模式的转变。
John Carroll提出,知识掌握的程度是由学生付出的学习时间与其本身所需要的时间共同决定的。在此基础上美国著名的教育家Benjamin Bloom指出,若提供最佳的教学条件、足够的学习时间,学生的成绩将不再是正态分布,绝大多数学生都会达到教学目标,获得良好成绩。而翻转课堂教学则通过课外的在线教学视频为学生提供了便利的学习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把握学习进度;其次,翻转课堂根据教学目标为学生制定了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视频观摩、游戏制作、习题自检、课堂讨论、课堂答疑等,从而避免了传统大班级授课的制约,促进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此外,翻转课堂也为每个学生提供了所需的反馈机会和“一对一”的辅导帮助,从而通过个性化的教育达到学习目标。
1.2传统教育模式的缺点
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课堂活动以“教”为中心,进而忽略了学生以“学”为本的主体能动性,难以实现个体化教育。许多教师已忽略了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仅仅源于书本,“满堂灌式”地传授知识,单一化的教学手段,枯燥乏味的课堂活动,极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并且磨灭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此外,学生也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时间和节奏进行学习,必须跟上班级群体学习进度,最终必然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掉队,使得专业化人才培养的辐射面大大缩小。
传统课堂教学长期以来占据着我国教学的主流模式,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养成了盲目崇拜书本和老师的习惯,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丢失了创新性思维和个性化特点,最终导致学习能力大幅倒退,造成“学会”,而不是“会学”的局面。
1.3翻转课堂的优势
翻转课堂教学,从形式和主体上颠覆了常态教学模式,使掌握学习得以真正的实现,甚至利用科技实现翻转课堂的一对一学习。翻转课堂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改为“学―教”,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为本”得到了充分体现;另一方面,翻转课堂以网络技术为载体,将知识“永久存档”,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打破了学习的时空界限,学生可以更自由、更灵活地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去学习,同时师生以及同学之间可以通过不同的平台对知识进行讨论;再者,翻转课堂为每个学生提供反馈学习效果信息的机会,以揭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教师可通过个别化辅导,有针对性的协助学生矫正错误,不仅增进了老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而且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此外,翻转课堂模式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优质学习资源,实现了教育的均衡。翻转课堂的实效已显现,如美国拜伦高中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后,其州数学考试的通过率从2006年到2011年提高了43.9个百分点,学校的高考数学平均分提升3.3分。我国“本土化――山东昌乐一中”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在短期内取得了显著成效。
2我国高等教育
2.1我国高等教育现状
大学生是国家主要的生力军、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先进文化和技术的掌握者和传承者,而高等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的主要平台,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全力践行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教育革新,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和师资力量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专业化人才的主要渠道,应特别重视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必然要求我国高等教育更应关注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从而把高效的教育产出作为改革发展的核心,向综合化、国际化、大众化和终身化发展方向迈进。
2.2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
大学是培养知识化、专业化人才的基地,当今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伴随着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知识视野的不断开阔,大学生的思想也变得日益复杂。就目前来说,思想活跃,崇尚自由,追求个性的“90后”群体已成为当今大学生构成的主体。
在大学阶段,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及意识显著增强。除了专业课程外,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选修课程,并且可以合理的安排自己的课外时间,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特别是对于绝大部分“90后”学生,他们个性张扬、渴望表现自己,宽松的课堂环境符合他们自由的成长氛围,这样使得他们更能够积极的参与学习,展现自己。而翻转课堂的实施正符合这种自由学习氛围,有利于他们个性的发展和体现。
大学课堂学习形式多种多样,以基本的课堂教学为支撑,大学生还有机会通过第二课堂、学术讲座、讨论小组、实验、实习、以及社会实践等活动来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伴随着新型网络课程的出现,对于“90后”大学生而言,在电子产品的使用率明显上升的前提下,相较于传统的知识传播途径,很多学生更愿意通过网络阵地来获取信息,对传统富有挑战的新型教学模式更容易吸引他们的眼球,这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此外,大学生的学习具有明显的探索性和创新性。大学的知识传授已从定论的结论向最新的学术发展动向和各派理论热点的争论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发展是高等教育的显著特点。而“90后”群体突出的特征是崇尚创新,勇于探索,这与翻转课堂的目标导向是一致的。
Papadopoulos和Roman对《电子工程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调查发现翻转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的数字工程导论课程实施翻转教学模式,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提高了他们的设计技能。这充分表明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3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的瓶颈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尚处在探索阶段,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考虑以下问题:
3.1教学内容如何确立
任何一种教育模式的运用都有其局限性,就翻转课堂教学本身而言,并不是所有的高等教育翻转学习都有积极的作用。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需明确什么学科、什么类型的知识适合运用该形式呈现。一个统计学导论的翻转课程研究显示,学生的满意度比给定课前任务形式的满意度还低。在一个研究方法和统计课上,学生不满意在线接受教学,但是很满意在课堂上与同伴进行协作学习。
3.2学生本身的因素
翻转课堂教学的宗旨是实现群体教育模式下的个体化教育。但对于大学生而言,其个性特点是多样化的,因此,对于课程翻转教学设计的要求不尽相同。再者,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完成课前任务,学生对整个教学计划的参与度如何也很难把控。这就对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要求更高,从而增加了翻转课堂有效实施的难度。此外,不同的学生对翻转课堂适应性过程需要的时间不尽相同,进一步增加了学生个性化的需求,进而为教学过程的设计增加了难度。
3.3教师的专业技能
翻转课堂可以通过提供标准课前资料来解放教师,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减少。相反,教师需要在整体教学构思、教学活动形式设计及组织上花费更多心思。这不仅要求教师深入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还要全面了解学生自身的特点,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营造丰富的课堂氛围,拓展前沿的学术知识。这必然要求教师对课程的目标定位精准,能够恰当地利用布鲁姆分类法模型即BLOOM目标支架: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估――创造,设计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目标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掌握知识;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及课前的学习情况,采用动机激励模型――ARCS模型(注意,关联,信心,满足)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解决学生理解层次不同的问题。目前来说,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对于翻转课堂的认识以及一些教育理论的实践并不深入,其本身尚处在学习探讨阶段,所以在实施教学设计过程中还需不断的摸索。此外,良好的课前任务设计以及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还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能力,如教学素材的准备及视频录制、后期剪切等技术,对于部分老师而言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4教学环境的影响
网络信息学习平台是翻转课堂启动的基础。从教师设计教学过程到学生参与学习,以及学生之间协作、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平台。所以,整个网络平台构建的完整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翻转课堂的顺利实施。此外,对学校传统教育教学评价机制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传统的教学多以期中、期末或单元测试成绩等总结性评价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评定。而翻转课堂主要从学生学习自主性、团队协作情况、学习参与度、表达沟通能力、组织协调性以及创新性等多方位来进行综合评价,这种弹性的评价形式与传统评价机制间的冲突对翻转课堂模式的推广也是很大的挑战。此外,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引入至整个文化的形成过程中,离不开整个教学团队的协作,时间精力投入如何合理分配,新型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技能培训实现途径的探寻,以及管理团队对于新型教学模式实践的尝试、改进与完善的支持与引领等,都将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不断的摸索。
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学容量的持续增加,知识网络的不断更新,专业化、创新性、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个性化教育的要求等,都向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挑战。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势在必行。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已然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在改革的摸索前行中,翻转课堂是否能以其更个性化的服务和更灵活的学制担当重任,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的方向前行,还需做好本土化的模式构建。
参考文献
[1] 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9-10.
[2]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3] 王芳.翻转课堂,未来课堂教学模式[J].中小学电教,2013(3):20-21.
[4] 王忠华,谷跃丽.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应用探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6):118-120.
[5] 王小彦.基于翻转课堂的个性化教育模式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6):12-15.
[6] 余文森.试析传统课堂教学的特征及弊端[J].教育研究,2001(5):50-52.
[7] Fulton,K.Inside the flipped classroom.The Journal,2012.
[8] 董晶,郭桂真.用翻转课堂撬动教学改革 开启ICT深度融合新篇章[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4):3-6.
[9] 于家明.“90?后”青年群体特点及教育对策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0:56-58.
[10] Papadapoulos C,Roman A.S.Implementing an inverted classroom model in engineering statistics:Initial results. American Society for Engineering Statistics,2010.
[11] Warter Perez,Dong Jianyu.Flipping the classroom: How to embed inquiry and design projects into a digital engineering lecture,2012.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的重要性
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实验探究,所以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具有极大的适用性和契合度。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比较接近实际的学习环境。一直以来,学生们普遍认为高中物理学习难度较大,课堂教学质量和学习成果都处在较低水平。其原因主要在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物理理论知识的教授和物理习题的讲解,课堂氛围得不到较好的调动,因此学生们就普遍缺乏对物理教学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课堂教学与实验室实验探究没有有机结合起来,没有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进行相应的物理探究实践,极大地抑制了学生们的积极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造力,因此对物理学科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物理课堂教学水平和质量。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到高中物理教学课堂中去,可以有效构建实验探究性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之间合作、交流和探讨,激发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学习的自信心和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实践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中教学的实践原则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首先坚持的是以学生为本的根本性原则,尽力革除以往应试教育遗留的种种弊端和不足,秉承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逐步改变物理教师的教学观念,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提倡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证学生自主学习。老师采取一定措施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坚持课堂体验性原则,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践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实验室和实验器材,将实验探究性的学习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坚持课堂合作性原则,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行分组合作学习和实验研究的制度,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并通过经验交流,完善个人的知识体系。
三、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措施
1.探究式教学模式对物理教师的要求
物理教师依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发挥其主导性作用,对传统应试教育下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与不足进行细致分析,探究后提出针对性策略,全面改革物理课堂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及全面发展的原则,循序渐进地落实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各个细节工作。物理教师在讲授物理理论知识时应注意变换和尝试新的讲述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根据学校实验室条件,直接建立实验室课堂,同时教授理论知识和动手操作的具体规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探究式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应该主动意识到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步培养对于物理学科的兴趣,形成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逐步锻炼手动操作实践能力,加强与同班同学的实践经验交流和实验合作,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质疑精神,不寻找科学分析的方法,促进科学精神的养成。学生在课后要学会将物理课的理论与实验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通过互联网不断拓宽物理理论及实践操作的知识面,服务于自己的课堂学习。
3.课堂探究过程中的交流反馈
在高中物理课堂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中,物理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则处于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与老师之间应该进行物理教学的经验体会交流和探究学习的教与学成果的反馈。学生如有不同的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老师根据学生们的课堂学习成果给予适当的知识点补充,或是实验操作技术优化指导。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探究;教师引导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当前高中教育的必然要求。而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学生的学习,特别是数学学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真正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的参与度,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进而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立足课堂,将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融入日常教学过程中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交流最直接的地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必须从课堂开始。传统的授课式教学,遏制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是难以进行的。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和学生的课堂交流,同时体现学生的自主性,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是主体,学生在自主思考和相互讨论的过程中会对数学知识和概念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会更清晰地认识数学推理的过程。
数学是一门注重推理的学科,其中的概念、公理、定理等并不是随意设置的。学生直接记忆这些内容,不仅效率低,而且无法体现数学概念的相互联系,学生难以认识设置这些概念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更谈不上认识数学逻辑之美。在课堂上将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培养其自主探究意识,会使他们更好地认识数学概念的美妙和内在联系。这样,他们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数学水平也才会得到质的提升。
二、适时引导,同时保证自主探究过程的独立性和顺利进行
将课堂交给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降低了。恰恰相反,教师要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承担起更大的责任。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适合自己的探究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适时的引导,在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帮助。只有这样,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才能顾全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同时也可以防止部分学生因为探究过程遇到障碍而放弃。如果学生放弃了探究,那么就不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进行引导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引导的度。既要保证探究过程的顺利进行,也不能严重影响学生探究的独立性。比如,某个探究小组在探究过程中走进了误区,同学们面对要探究的问题都一筹莫展。这时候教师就要适时指导他们走出误区,但是不要直接告诉他们正确的结果或正确的思考途径。否则,整个过程就失去了探究的意义,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也不会有明显的作用。
三、及时鼓励,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而失去探究的兴趣,甚至直接放弃探究的现象是经常出现的。这时,学生可能会觉得自主探究没有什么意义,甚至觉得自主探究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及时进行鼓励,以提升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比如,一个学生在探索某一类方程的解法的过程中,计算很复杂,但是得不到正确的解。他想要放弃探究,转而记忆参考资料上的解题过程。这时候就要分析他的探究过程,指出探究过程中的可取之处,并给出一些继续探究的建议,从而提升他探究的兴趣。这样可以使他重获探究的信心,认识到自己其实是有能力完成自主探究的过程的。在最终找到解决这一类方程的方法的时候,他认识到了自主探究的重要性,他的自主探究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四、积极拓展,将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拓展到课堂之外
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课堂上,教师要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进行指导;在课堂之外,教师要鼓励学生探究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比如,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函数之后,建议学生在课下探究三角函数的图象变化和参数变化之间的关系,或者在计算机上绘制三角函数的图象。通过探究,学生就会对三角函数有更清晰的认识,也会认识到自主探究的重要性。这样,就把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拓展到了学生课外的学习生活中。
五、适当监督,保证学生自主探究过程的有效性
一般的讲,高中生的自制力还不是很强,教师要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进行一定的监督。如果没有监督,部分学生可能会拿资料上的内容当自己的探究成果。这不仅是对学生自己的不负责,也会极大地影响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培养的效果。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探究过程,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监督,对抄袭资料内容作为探究成果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认识到自主探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也才会得到质的提升。
总之,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是教学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立足课堂,适时引导,及时鼓励,积极拓展,适当监督,努力做好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培养的工作。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地学会学习、热爱学习,也才能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纪彩玲.浅谈中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1(21).
关键词:初中 生物 高效 教学
新课标的改革,对建立高效课堂越来越重视。高效课堂是指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在有限的时间内,扩大教学的容量,提高教学的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在课堂上收获最多的教学方式。实现高效率的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帮助和指导,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学习、思考学习来实现的。实现高效的课堂既需要恰当的教学原则,又要有科学的教学方法。
一、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教学原则
1.能力性原则。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这个目的也就要求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穿到教学的细节过程之中。除此之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要求生物教学课堂的设计能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判断能力和审题能力等。
2.基础性能力。初中的生物教学是为以后的生物学习打下基础,是以后学习的入门,所以初中的教学一定要帮助学生扎实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只有保证了基础知识和对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才能使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课程标准》和教材,逐个地对知识点进行排查、讲解,尽力为学生的基础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3.探究性原则。新课程标准公布后,提倡学生建立探究性的学习能力,用探究性的方法去学习生物,从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新课程标准着重强调的学习方法之一就包括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性的学习之中,学生既发展了善于动脑思考问题、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在交流合作中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合作性原则。新课程的改革更加强调师生在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增加合作互助的重要性。师生在交流中会发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和老师对这些问题和情况进行探讨,在交流中解决问题,获得新知识和技能。在教师中,也要增强教学的交流。教师可以通过课标分析、教材研讨和集体备课等方法在多个领域搞好进一步的合作。
二、建立高效的初中生物教学的方式方法
1.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有些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的问题,尤其是在课堂上和老师对着干的情况。对于这种现象,老师不应该盲目地采取“堵”的方式,应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疏导,让其认识到认真学习的重要性。还有一些学生认识不到学习生物的重要性,他们不认为学习生物有什么用,因此不认真学习。教师在授课的同时,也要将生物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才能调动其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采取不同的策略,从而使课堂上师生合作和谐。
2.将课堂与实践相结合。例如学习了植物的生长原理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花卉的培植,实验无土栽培等。
3.改变教学观念,实行高效的教学策略。传统的教学,主要以教师的传授为主,新教纲则在教与学的关系中更加突出以学生为本。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更要结合实际的学习情况去设计教学策略。一方面,要实现教师从指挥者向引导者的转变。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结构,实现结构的优化。教师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是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
4.加强直观教学方式,发挥生物课堂的特色。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有其独特的学科特色,其中,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必不可少的研究方法。生物课堂上,要使学生对课堂的印象更加直观,就要合理地选择图像展示、观察模型、观看录像等手段,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生物的生命活动情况。运用直观的方式,激发了学生探索生物学科的兴趣,也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立体的方式,多维地展示了生物的奥妙,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5.提高检测的质量,调节检测数量,对检测结果认真评估。学生对知识是否有效接收,要通过日常的检测测试出来。但是测试也不宜过于频繁,当一个独立的知识结构的讲课结束时,可根据重点和难点,对学生进行有选择的测试,用来检测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测评完成后,教师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认真的讲评。
总之,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课堂作为其重要的环节,建立一个高效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初中生物课应结合其学科特色,不断在教学中体现其独特的魅力,让学生通过高效的课堂体味生物的魅力。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高效课堂的建立也愈发地显现出其重要性,我们应该结合时代教育的发展,不断地探索高效课堂的建立,赋予其新的意义和内涵。
参考文献
[1]孙慧贤 初中生物高效课堂设计策略探讨[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6),77-78。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教学现状;途径;教学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模式的不断改进,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不再是简单的身体锻炼和身体素质的提升,而更多的是通过高效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体育精神,把学生培养成复合型人才。
一、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从小学体育教学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包括对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视度不够;教学内容的单调枯燥;缺乏对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探究等等。
(一)对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视度不够
传统小学体育教学模式中,学校与教师不够重视体育教学。认为小学体育教学,只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得到体育锻炼,没有深度认识体育教学的意义。因为这种认识,教师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时,只是让学生简单的做些活动来锻炼身体,没有在体育教学中增加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二)教学内容的单调枯燥
兴趣在很大方面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就影响到了课堂的教学质量。想要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很多学校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时,却忽略了这点。教师的教学内容出现单调枯燥的现象。例如,在小学体育课上,教师只是带学生做了简单的准备活动后便解散,让学生自由活动。而这样的课堂,没有内容,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学不到知识,教学内容的单调枯燥,自然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体育教学质量也就提高不了。(三)缺乏对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探究虽然有的学校意识到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想要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但却缺少对小学体育教学高效课堂的深入探究。学校强调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却不开展对小学体育教学高效课堂的探究,如此也不能打造高效的小学体育教学课堂。
二、探究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途径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加强
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小学体育教学,学生在课堂上便能得到有效锻炼。探究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途径,才能够打造更加高效的课堂,学生的身体素质自然就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所以,积极开展对小学体育教学高效课堂的探究,有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加强,促使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传统小学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是首要目标,而拥有高质量的小学体育教学课堂,却不仅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课堂中,通过团队的互相协助,学生的团队精神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学生开始明白“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也提高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所以,探究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是有很大的帮助。
三、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途径和策略
高效的小学体育教学,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以及为祖国培养复合型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此,我们需要对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途径和策略进行探究。
(一)创新教学内容,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的个人想法不敢表达,或者教师很难理解学生真实想法,学生对于课堂效率的反馈难以体现。而为了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教师就需要采取措施,改变这种现象,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多走到学生的生活中,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通过询问和换位思考的方式,理解学生的想法,从而改动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更加贴合学生生活。这样学生就能够融入课堂,对于课堂的反馈,也会更加明显,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抓住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投入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就能够自己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这样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自然提高,所以教师要学会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投其所好,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在平时和学生相处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学生的爱好,把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知识放到课堂上,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例如,通过平日观察教师就会发现,小学生大多喜欢跳绳项目,而跳绳项目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所以把跳绳项目带到课堂上。在教学生基本跳绳技巧和注意事项后,告诉学生团队的协调合作,才能将跳绳跳好,只有摇绳子的同学协调一致,跳绳的同学把握好节奏,才能取得成功。这样把学生的爱好带到课堂上,学生在喜欢课堂的同时,也意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如此,小学体育教学质量自然就会有提高。
(三)创设情境教学,通过实践培养学生
“实践出真知。”只有通过实践的锻炼,才能够让学生理解的更透彻。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时,教师要意识到这点,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创设情境教学。创设情境教学课堂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加入具体场景,这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同时他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的效率。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时,教师要多开展实践活动。例如,在组织接力跑教学时,如果只是在教室讲解技巧,学生恐怕很难理解。这时将学生带到跑道,让学生先自己试着接力跑,在跑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错误和优点,然后指出错误,讲解接力跑的技术技巧。这样学生就有了深刻的理解,也会更好地掌握接力技巧。这样,原本抽象的技术,就可以轻松的让学生掌握。所以通过实践,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高效的小学体育教学,能够让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和提升身体素质。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积极健康的运动精神。所以,学校和教师要重视小学体育教学。通过创新课堂,吸引学生兴趣,在实践中教学,来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
作者:郭连武 单位:唐山市丰润区小张各庄镇大坎小学
参考文献:
[1]张红.如何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浅谈小学体育教学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学周刊.2011(21)
设计问题;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8―0078―01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是当前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学习者通过自己的训练、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可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上的引路人,应该培养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的能力。那么,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呢?
一、认识到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性是前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长保罗・郎格朗说:“未来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现代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更严的标准,未来需要的人才不仅是会识字的人,而且是能够自主探究、追求新知识的人。因此,语文教师应在意识和行动上充分认识到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性及教育功能,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纳入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思考的空间,凡是学生自己能做到的事情,一定让学生自己去做。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统一,才能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以提高,才能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创造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基础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建立平等、民主、宽松的师生关系及课堂环境,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前提条件。教师在教学时,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要鼓励学生去探究课堂中的各种知识,敢于和教师、同学争论。例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时,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搜集诗人的相关资料,并且在课堂上与其他学生分享,教师做适当补充。然后,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阅读古诗,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借助课后的注释学习每句诗的意思,并组织学生将不明白的地方在小组内讨论解决。
三、设计合理准确的问题是关键
自主探究离不开问题的设置,语文课堂探究活动主要是围绕问题展开。所以,问题的设置一定要引起全体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的欲望,问题的设置要找准切入点,这样不仅可以激起学生了解新课的兴趣,而且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例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时,教师可先安排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并要求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去预习:1.你对于诗人都有哪些了解?2.诗人的故友是从哪里辞行的?3.辞行的时候是哪个季节?你是从哪句诗中读出来的?4.你知道诗句中的“阳关”是现在的哪里吗?5.你想象一下当时诗人送别故友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复习,就不会出现无功而返的消极心理,反而能够激发好奇心,增强学习的信心。
四、给出恰当及时的评价是催化剂
一、“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初探
1.“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概念。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是两种教学方式的结合,自主探究是指在课堂上不以教师为主体,让学生依据知识点进行自主分析与探索,教师进行引导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方式,则是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围绕知识点或难题进行集体分析、思考并最终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两种方式结合在一起,能够进一步扩展学生思维的广度,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并逐渐由被动式学习转变成主动式学习。
2.“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重要性。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在课堂上,教师只是在机械化地讲解,而学生则只是被动地接受,整个课堂毫无生气,教学效果自然无法达到理想。但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则有了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可以独立地思考、探索并与同学进行探讨,去了解他人的思维模式,也让自己的思维条理更加清晰,而且学生的个人观点与思维受到了启发与尊重,学习的热情自然更高了。
二、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转变的重要性
1.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决定了教学模式的转变。小学数学教育是为学生所有理化科目奠定基础的阶段,如果这一阶段的教育缺乏实效性,无法让学生融会贯通,在之后的理化科目进阶学习中便很容易出现知识点理解困难、学习进度落后等问题,久而久之,所有理化科目的学习效果都会受到影响,甚至会让学生因丧失信心而导致厌学。所以只有对这一阶段数学教育的方式进行改善,确保学生能够理解,而且拥有良好的学习心态,才能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创新的能力。在这种新的教育模式中,注重的是学生的自主思考、分析以及团队合作,自主性在于教师巧妙的引导。在讲解知识点前,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设问,让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与同学展开讨论,并用自己的方式主动找出答案,甚至能够举一反三进行多方面的创新思考。这样的教育要比教师的强硬灌输更有效。
3.高品质的教学水平要求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模式。以往的传统观念中,我们通常认为学生的成绩才能证明教学的质量。但在现今的教学理念中,学生的思维广度、对于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及学习的积极性才是教学质量最好的佐证。所以只有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自主合作教育模式,才能够切实保证小学数学教育的品质与成效。
三、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模式实施的方法及意义
1.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主”。教学的本体是学生,这也是近年来的教育方针中始终在强调的。教师主导的课堂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今社会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所以只有应时而变,将自己从高高在上的领导者转变成学生的朋友、亲人,认真倾听学生遇到的问题,耐心地进行引导,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充分创设情境,灵活导学。小学生的图像化思维决定了其思考问题的方式必定大多依靠想象,而并非依照严谨的逻辑路线进行思考。所以教师也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一特点,创造出教学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发挥想象力。比如教授平均分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春游分蛋糕的情景,让学生按照屏幕中小朋友的个数分配蛋糕,这样才能进一步带动学生的想象。
3.搭建协作平台,培养合作精神。与同学的协作是让学生拓展自身思维的重要渠道,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建立起合作的平台。在课堂中,可以添加更多的小组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4.积极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习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最主要因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让课堂更具有趣味性,才能让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自主性更高。在这方面,教师可以加入游戏性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玩中学,这样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5.点拨拓展,注意课后指引。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并未建立好,所以教师的引导与点拨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在遇到难点时,教师应当以耐心、温和的态度进行引导,而不是责备与训斥,这样才能让学生敢于思考、敢于提问、敢于表达出自己的观念。